化学复习点滴体会论文

2024-06-24

化学复习点滴体会论文(精选10篇)

化学复习点滴体会论文 篇1

一、复习的基本步骤

1. 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地做好复习准备。

例如, 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 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 做科学安排, 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 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 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 降低复习效果。

2. 复习时最好先回忆, 或根据听课所

记要点, 先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主要知识是什么, 进行了哪些实验, 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 这时, 可根据回忆, 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 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 这样既可节省时间, 又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 掌握重点。

二、复习的操作方法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内容, 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1. 实例法:

对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实例, 认识到物质的制法、用途, 存在决定于它的性质, 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因此, 在复习某一物质的性质的同时, 应根据此性质认识它的制法与用途, 联系它的存在。同样, 复习用途与制法, 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所根据的是该物质的哪些性质。

2. 对比法:

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 复习时若能进行一些对比分析, 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元素间、化合物间、同族元素与异族元素间, 以及一些概念的不同, 复习时均可进行对比。对比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扩大、巩固新旧知识, 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可以从定义、条件、范围、计算公式等方面来对比分析, 找到联系与区别, 以便灵活运用。

3. 联想法:

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 使之系统化。如复习H2的性质时, 可联想到H2的制法、用途, 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 注意事项等。联想法是复习化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 归纳法:

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 它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 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转化规律, 归纳成图表, 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

关键词:复习,步骤,方法

化学复习点滴体会论文 篇2

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大家都懂. 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一直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 如果复习这一环节做得好,教学效果一定不错.

一提复习课,人们会想到许多的篇子,大量的练习题. 老师不辞辛苦的出题, 判题,把自己投入到题海里.这样的工作方法使得老师觉得疲惫不堪,效果不尽人意. 于是抱怨学生不够投入,不够聪明.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失去兴趣,厌烦学习,甚至放弃这门功课.针对以上的种种现象,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颇受学生的欢迎,并且效果不错.

一. 游戏式

将复习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如在复习词汇时,我采用活动A: Last Letter (第一个单词的末字母是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这个活动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参与.

游戏规则: 学生1任意 说出一个单词如:girl ,学生2可以接letter .学生3可以接任何一个以r 开始的单词,但是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单词.在这种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在进行活动,要么想下一个单词可以接什么,要么考虑别人说的是否重复.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复习单词活动B: Word association(给一个单词,让学生说出与这个单词有关的内容. 如:Hotel 学生会说出Five-star hotel ,travel, food, equipment in the hotel, tourist, waiter, waitress, room, restuarant 等等许多的单词.

活动C: 把所学的单词分类.如: 让学生找出所学过的.能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动词.例如scream(尖叫),sneeze(打喷嚏), cry(哭), run(跑), jump(跳), dance(跳舞), sing(唱歌), beat(打)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做出这个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很清楚的记住这个单词,并且印象会非常深.

活动D: 给一个单词,让学生画出相关的简笔画,让全班的学生猜这个单词是什么.如: 河流,山川, 拖鞋, 袜子,苹果, 小鸟,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是课堂气氛会很好.

活动E:从每一组找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教师说出一个字母,让学生写出以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写出的单词越多越好,组里的其他同学可接替他写出更多的单词。写出单词最多的组获胜。

二.竞赛式

教师课前先将复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告知学生将要竞赛的内容,让他们提前准备,课下让学生自己分好小组,自定小组名。学生自己起的组名真是千奇百怪,如:Angel(天使), Beattles( 甲壳虫),Hero(英雄),Black man(黑人),Cucumber (黄瓜),Spice girls(辣妹)等等。下面以高二英语第二册第十五单元的复习活动为例.

A famous detective (一个著名的侦探)

我将本单元的复习内容分为四项.然后将每类练习做成小纸条, 放进不同颜色的信封里并标上号码.

竞赛方法: 我采用的方法实际上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电视上经常看见的知识竞赛的方法之一.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学生轮流,以达到每个人都练习的目的)掷骰子来决定要答题的号码, 再选分数(100-600 ) 然后答题.如果答对,这个小组可以得到自己选中的分数,若答错,则扣掉相应的分数.

学生需要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回答问题.

高中化学学习点滴体会 篇3

【关键词】记忆 练习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143-01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材在变,考试模式也跟着变。化学是一门严密的自然科学,前后联系十分广泛。高中化学所学的很多概念,理论在初中已有初步的框架,即使这样,每年新入学的高一同学对化学的学习,仍然感到难度突然提高很多,不能适应。又尤其是高一上期理论部分教学内容较多。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当的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

我们反对一味死记硬背,但决不排除必要的记忆,重要的是对记忆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选择。课本是知识的依据,我们对新学的知识必须认真细致、逐字逐句阅读其概念,掌握其实质和含义,只有真正把课本读懂了,才能深刻理解,应用时才能挥洒自如。如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元素的核电荷数、元素周期律等等,均为必须记忆之列。

然而,化学不仅要学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进一步得出规律,对这些规律必须认真记忆。例如,如何比较原子和离子半径的问题?可以总结出三条规律:①同一族的原子或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反之,则越小;②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荷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反之,则越大;③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所带电荷数值(要分正负值,原子当成零价)越小,半径越大,反之,则越小。这样,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就能够应用自如。因此,对于那些基本规律的结论,我们也要反复记忆。

记忆的方法强调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使概念之间相互沟通联系,相互对比异同,形成一定的规律,从而加深记忆,不容易遗忘。我相信,只要多花点时间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将会很好,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对此并不是很重视,觉得太简单,理解得不够透彻,结果常常在这点上吃亏。只有我们把“基础”打扎实,才能够勇往直前一直走下去。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礎自然科学。中学化学大纲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首要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谈一谈我的粗浅体会:

1.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可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结构模型、实物照片是建立立体化观念,使抽象的化学内容形象化的物质基础。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紧密配合,它有助于我们对化学知识的建立和巩固,有助于动手、观察、思维、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现在正处于新课程改革时期,学生更需要有创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如教师用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例如,能设立一些内容不是很固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选练习,做到举一反三。

化学习题,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选好习题,做到“少而精”。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化学习题类型繁多,学生手中的习题资料也品种不一,如果面面俱到,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 为此,必须在教师精选下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中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2.加强纠错和解题小结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快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积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总之,加强习题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化学复习点滴体会论文 篇4

关键词:化学,中考复习,解题策略,有效性

“年年两本书, 新课加复习”, 这就是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直白写照。新课教学方法固然重要, 一直是众多化学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但复习质量的提升不仅可以弥补新课教学中的不足, 巩固学习成果, 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考试时的解题能力, 为中考得分打下坚实基础。近两年, 我就提高化学中考复习有效性一直在学习、思考、实践, 现就自己的点滴所得及从书本上、同事间汲取的一些经验小结成文, 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考纲, 找准考试方向

研究考纲的目的就是为中考复习找准方向, 是提高化学中考复习有效性的前提。考纲每年都稳中有变, 对比最近三年的中考化学考纲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化学基础知识在中考考点中仍占极大的比例。基础题一般占70%左右, 这些基础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及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 注重化学实验技能。

2.考纲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大。注重基础也兼顾层次区分, 是教师设置复习计划的根本依据。《考试说明》中进一步明确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 它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3.考纲稳中有变适应中考。“稳”主要体现在考查内容和情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环境问题、基本实验操作等。“变”主要是将某些考点随着当年度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解题, 降低化学计算难度。

二、梳理知识, 讲究记忆方法

新课教授时按章节顺序开展, 化学课程考点前后关联却并非按章节顺序。所以, 中考总复习前, 必须对教材的所有知识点有目的地重新梳理, 按《考试说明》要求认真落实。

1.基本概念和原理。仔细阅读抓住关键, 通过分析对比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原理做到心中有数, 将各种关联的内容归纳成“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 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表达、规范书写。

2.单质及化合物。按类别以相近物质为组, 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等串成“知识链”。这样可以优化知识结构, 利用联想减少记忆单元;掌握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利用这些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化学计算。弄清“已知”与“求解”之间的关系, 列出反应方程, 再借助于数学工具配比运算。计算解题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期就能办到的, 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 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

4.化学实验。考查主要集中在检验、鉴别、制备、除杂、提纯、推断等题型, 检验学生的化学实验综合能力, 这是化学中考得高分的必备能力。中考复习将化学实验单独列出, 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现象, 学会依据要求和条件, 设计出物质制备、成分推断、组成测定等实验。

三、联系实际, 强化专题训练

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 是新课程改革的着力点, 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新走向, 分值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 在复习计划中, 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 有意识地选择环保、生态、健康、化工、高新技术、新能源等大家广泛关注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关键信息, 结合专题训练即可解决。

专题训练将教材中各单元的知识点系统归纳, 凸显出知识间的规律, 形成知识导图, 使学生对知识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逐步构建中考化学知识网。通过专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解题时善于抓住问题关键, 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 检验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熟悉题型, 掌握解题策略

中考复习时往往资料成堆, “讲、练、考、评”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为保证复习效果, 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尤为重要。推断题:找出题目中的明显条件及隐含条件, 抓住关键信息作为突破口, 推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物质, 然后据物质反应及变化情况推出其他要求的物质, 最后利用求出的物质进行检验, 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实验题:解题思路一般为实验原理、药品仪器、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安全易行、经济环保。开放题:解题时要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 采用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探寻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信息题:题目信息量大, 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现学现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 创造性地即时解决问题。探究题:理解提出的问题, 大胆假设, 结合化学事实进行推理, 反思结论解决问题。

五、纠错补漏, 确保复习效果

进入综合复习阶段, 教师不能再让学生深陷题海, 在训练量上必须做到精选精练。这样做既保证了学生对复习要点的掌握, 也有利于学生控制时间, 不影响各学科间的平衡发展。我校化学教研组的“秘密武器”就是自编校本复习材料——《总复习学案》。综合复习阶段测试时, 不少学生都会出现“一看就会, 做了就错”的情况,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心浮气躁, 不能做到规范答题。每次模拟测试后, 教师应该让他们静心反思不足, 重新思考, 找出原因, 做好记录, 把重要的题目与同学交流, 学会一题多思, 对比分析, 真正理解, 将易错题目按题型归类, 从过往的错误当中找出自己知识的薄弱点, 做好纠错补漏, 争取在中考中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 中考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论选用何种策略, 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学生能从中受益, 都是值得推荐的好方法。个人的想法终究有限, 在复习阶段还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 为每年6月的中考冲刺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是我为提高化学中考复习有效性的点滴思考, 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曾秋勇.九年级化学复习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2 (5) .

化学复习点滴体会论文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工作 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83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因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开展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位有爱心的教师

当今的课堂是充满爱心、富有灵气的课堂。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走进课堂时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饱满真诚的情感授课,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及时的评价与鼓励,是创造良好课堂的要素。教师在课堂上和颜悦色,与学生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二、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

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如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空气,森林受到酸雨破坏,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温室效应增强,宜州龙江河铬污染使鱼大量死亡,北方的黄色雾霾天气等,通过这些典型而鲜活的事例鼓励学生学好化学。总之,联系社会生活挖掘教材,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结合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大胆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例如,在讲授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把“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增加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另外,在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中,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可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物质的检验及鉴别》的复习中,教师抛出问题:有两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或碳酸氢钠,请思考如何检验。随后请两组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并描叙实验现象、检验的步骤及检验结果。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紧密融合,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

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很容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既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化学知识又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授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课件或视频,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学习空气时,教师播放工厂排放废气和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的视频,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污染严重而不能做的实验,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可使一些理论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授“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水分子拟人动画,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学生对实验的热情最高涨,但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本人在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分组实验时,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准备好每组学生所需的白磷,而是让学生把一大块白磷夹到石棉网上进行切割,两分钟的功夫,白磷全部着火了。当时,教室里浓烟滚滚,有些学生被当时的情景吓呆了。因此,在课改中,我们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比如该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突发事件时,就可以渗透一些灭火的方法以及火灾现场的急救措施和自救方法。

总之,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唯有教师和学生之间默契配合,通力合作,不断改进教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好中学化学的点滴体会 篇6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过程容易迷失生成方向

初中化学教学片段和过程设计分析中, 存在两方面的“伪生成”, 一方面是为求生成而迷失教学目标;二是迎合教学设计的盲从生成。课堂中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为讨论而讨论, 或有结论而无评价, 直至课堂结束, 有些学生还不清楚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从另一方面看, 多数教师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目的明确、方法灵活、师生互动等等, 课堂虽呈现出活跃的气氛, 但设计活动常常为课堂互动的机械问答, 如“对吗”“是这样吗”等暗示性语言, 实质上是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生成”套子里, 歪曲了生成的本质。

(二) 在学生实验中不能很好利用一些实验异常现象等资源

化学实验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实验成功性, 而没有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或者实验失败情况进行一一解答。但实验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往往会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能调动学生探究化学的积极性, 教师的草率处理往往冷落了生成资源。教师要注重对于备课以外的突发问题进行妥善讲解, 而不是将学生拉回预先设计的教学轨道上, 而失去了非常好的课堂生成资源。

(三) 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弹性, 课堂教学仍趋于预设

弹性教学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的创造性空间, 而封闭的教学目标则不利于课程发散思维的产生。课堂中总是围绕预设问题展开, 提问回答的形式过于呆板, 缺乏生成。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现状时, 只重视显性认知目标而忽视了隐性目标。对于学生个体差异考虑不周, 教学设计缺乏弹性, 限制了生成的空间, 必然导致教学的机械和失真。

(四) 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 内容的处理也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

新课程中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实践中, 一些教师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高调地表扬, 这不仅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人文关怀, 还有对真实的具体的“人”的漠视的嫌疑, 这种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客观性。对于课堂评价, 未能根据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的生成性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鼓励那些做出答案与自己预想一致的学生而不予理睬想法独特的学生。教学内容的处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对教学内容处理不够灵活, 学习内容的开放度太小, 致使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失去太多生成的机会。

二、有效上好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体会

(一) 教学中要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习的内部力量, 对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和导向作用, 是各种学习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途径, 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把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为学习化学的动机,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推动学生的学习,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环境下, 能积极地参加活动,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进步, 善于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作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内容, 如月饼中脱氧剂的成分分析, 化学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等。通过学生自发设计、完成实验, 总结实验的成败, 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完成实验探究理论, 提供乐于学习的动力。

2. 客观、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对学生要多鼓励。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若受到教师的鼓励, 就会对教师充满信任、尊敬之情, 会产生上进心。教师必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恰当的表扬, 鼓励学生要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平时教师要用真诚的心、和蔼的目光关爱自己的学生, 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客观评价, 实现“亲其师, 信其道”。

(二) 对学生充满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长期以来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 而大多数都是“教师讲, 学生听”的模式, 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和知识, 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 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 教师目前应考虑到如何让学生以后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方法。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使用一些有趣的实验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 给学生自主实验的时间, 亲自动手实验、讨论和练习。

(三)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首先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要对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意识和创新精神予以肯定, 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大胆质疑但又不盲从, 敢于对权威质疑, 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自己去研究论证, 并将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问且爱问。另外, 可以开设课外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何养金鱼的鱼缸要晒一会太阳后放鱼?”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

2. 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化学主要是从微观层面研究物体的组成、结构、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对化学本质的掌握,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应该遵循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元素原子守恒等等。只有学生掌握化学本质, 才能在探究性学习中更得心应手, 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在当今化学教学实践中尤为重要, 如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观察法和实验的学习策略。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 只有通过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实验, 才能探究真知。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 要让学生好好掌握这七种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另外, 还要注重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法, 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使得学生之间不同的思路、方法在交流之中能相互碰撞, 得以相互提升, 最终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四) 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品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自我测试、自我评价、自我监控, 这样会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自主测试可以自己出题、学生之间交换出题、也可以让父母出题,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在网上下载测试题, 这样通过自主测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我反省、自我监控的能力, 更加完善自主学习的策略。有些学生怕考试, 因为考得不好会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通过自我测试不但避免了学生的担心, 还能实现自我评价对自主学习的反思, 进一步监控自主学习的行为, 自我鉴定。作为教师,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做到自我教育。因此, 在完成教学的活动中, 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指导、督促, 让他们感觉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而且逐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 在整个化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进步快、变化大, 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意识增强, 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还能将自己的想法、思路相互交流, 让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过程得到了审视和监控, 对化学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 大大提高了智力水平。教师在实践过程中, 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 为了上好一节课查阅大量资料, 关注、思考很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关注学生的想法、感受, 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状态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把上课看做沉重的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师生之间亲切交流、学生之间思维碰撞, 让教师真正获得职业感受, 科研能力、教学能力都在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素云.初中化学如何进行探究学习[J].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 (5) .

[2]刘菊.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 2009 (9) .

浅谈中考物理总复习点滴体会 篇7

一、限时完成识记巩固的题目

中考试卷中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比例较大, 是中考的重点。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 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 所以我把基础的知识点融入一些简单的题目中, 要求学生限时解答, 做到题目读完答案就得写完, 解答中对知识点要熟悉到不能有犹豫的程度。设计习题注意层次性问题, 把握一个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原则。避免复习完一部分知识后, 立即把针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来一阵狂轰滥炸。基础打扎实了, 知识才得以迁移, 解答中就会游刃有余。

二、典例分析, 从易错点着手进行知识点的复习, 激发学生兴趣

在分章复习中, 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升华, 找出它与其他章节中某些知识点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复习旧知识, 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长度测量的相关题目现在对他们来讲是再简单不过了, 如果千篇一律地给学生陈述知识点, 那真是做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必须等他们“见了棺材掉眼泪”时, 他们会带着疑问急切地希望听到老师的讲解, 这时复习相关知识, 然后由学生自己找出出错的原因。所谓打蛇打七寸就这个意思, 使学生对学过但未掌握透彻的、遗漏的知识引起高度的重视, 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 从而行之有效地复习。

例: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解答该题后, 学生对选B和C引起了争执, 这一现象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对长度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我给学生复习了三个知识点: (1) 测量结果的组成。 (2) 分度值的判断方法。 (3) 根据测量结果用“对位标写单位法”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结果学生的争执没有了, 统一答案B。通过这一次, 我和学生都认识到再简单的内容和章节都不容忽视。抓住关键复习, 帮助学生把遗漏的知识补救过来, 杜绝因疏忽而导致对问题似是而非、似懂非懂, 在判断上的是与不是之间游离不定的现象。

三、通过不断反思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学习物理的困难在于我们不但要学懂, 最重要的是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学生错答题无非两种情况: (1) 不理解该知识点; (2) 掌握该知识点不全面或一时忘记、遗漏, 解答中思考不全面。很多情况下解答题目都要综合考虑多个知识点, 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果逻辑关系等。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在复习中反思的习惯, 在改正和总结的过程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具体方法是一类题目讲评完, 反思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还可以变化?等等。从而使知识得以巩固、深化、提高, 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 由面到体,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另外要求学生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 找出自己以前做过错题, 认真仔细地弄清以前为什么错, 现在是否会做。结果发现, 他们经常错的往往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 那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他们的弱点, 在以后复习中要引起重视。

四、结合时代气息, 关注热点问题, 把握考试动态

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 其中与我们初中物理紧密联系的是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比如锅炉作为一种常见的加热工具, 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热源。但是由于它的广泛使用, 也给我们使用能源和保护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有效地保护环境。学生由此会联想起家里使用的蜂窝煤炉、液化气灶、酒精炉等炊具, 并关心它们在使用时的节能与环保问题。

教师要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和成果、时事新闻、新产品的投放和使用等。分析这些内容, 研究它们与初中物理之间的联系, 或把它们作背景或载体, 命出原创的训练题, 开拓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要让学生熟悉相关的题型: (1) 估计、估算题; (2) 动态问题分析; (3) 情境信息题; (4) 开放性试题 (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 ; (5) 图像题; (6) 先学后用题。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学生的解题习惯需要老师从平时的习题教学中逐步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题目、如何答题。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 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点滴体会 篇8

信息技术学考对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起到指导和推动的重要作用。在几年的信息技术学考中发现“无纸化”这一特性并没有改变, 试题与题型日臻完善、成熟, 更趋于合理, 但在学考中发现, 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我校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结果不理想, 学生的优秀率很低。怎样才能提高课堂复习质量,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使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 同时在学考中顺利通过信息技术水平测试, 并在学考取得满意的结果? 我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在信息技术学考复习中的认识和体会。

一、转变思想, 推行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推行了多年, 不可否认的是, 高中教学还是围着高考转。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 对不属于高考的科目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这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使得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认识上的偏差, 总认为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过不过关都不影响参加高考, 在信息技术课上不能端正学习态度, 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考成绩不理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教育, 信息技术学考是检验学生学习是否达标与综合评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以便很好地应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学生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程, 转变思想, 转变观念,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和意义, 为信息技术学考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练习, 相互协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使用无纸化考试, 使用专门的考试系统, 学生上机操作考试, 评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很熟练, 而基本技能不熟练, 考试不会取得理想成绩。有些学校学时数不足,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不能使用太多时间, 模拟学考, 因此根据基础知识内容科学地设置一些具体任务, 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互相协作, 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不仅解决了学生有限的练习时间的问题, 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自我学习的能力, 同时将学考内容融入到了平时教学中, 改善了学习成果。

三、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网络

我们在复习时, 喜欢按照课本的顺序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梳理复习, 看起来是系统复习, 本质上是把复习课演变成了“堆积式”的新授课, 教师泛泛地梳理复习, 学生却感觉无聊无趣, 精神不容易集中, 且时间长了, 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减少了, 降低了复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后, 信息技术课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复习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在单元复习中有什么收获与心得, 把复习的知识内容化零为整, 对复习中前后知识的联系、重点、难点进行网络化、系统化的整合。

信息技术学考是复习一学年所学的知识内容。因此, 复习时, 我们要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得有条理, 化零为整。我们要认真研究《技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充分了解学考要求与范围, 复习时可参考历年考试题型, 并让学生在完成试题的同时归纳有联系的知识要点, 形成一个知识要点网络, 对大部分学生容易错的试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使得知识脉络更加完整, 知识链条更加连贯, 知识网络更加明晰。

四、注重细节, 明确定位

学业水平考试其实考的都是基础知识, 题目并不难, 但成绩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首先是学生练习不够, 其次是细节上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在考试中, 学生对于选择性的试题只要用鼠标点击相应的标签完成即可, 而对于Word, Excel, Flash, Photoshop等操作需要学生操作完成后保存。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考试时有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种:学生自以为选择试题做得正确能够及格而放弃操作试题;第二种:忘记了操作试题是需要保存的;第三种:学生没有搞清楚操作对象及位置, 往往选错了目标操作, 造成试题得零分的现象;第四种:在一个问题上, 耗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解决, 导致后面的试题来不及做完。因此, 平日教学与强化训练, 应该让学生注意细节, 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标准,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要使学生在学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就要帮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操作的规范, 及时的纠错, 经常总结巩固复习概念, 等等。在复习时, 学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明确弱点, 并充分注意细节, 才做到事半功倍, 复习才会有实效。

五、心理辅导, 积极检查

每年学考都在炎热的夏季, 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学考时气候的炎热, 使得一些学生过于烦躁郁闷。因此, 在学考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调节考试情绪很有必要, 让学生冷静平和地对待60分钟的学考, 考试时认真检查每一道题, 使其发挥正常水平;更要教导学生, 发生断电、死机等意外情况时, 要保持冷静, 及时主动向老师报告, 及时处理, 确保考试能顺利完成。

总而言之, 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信息技术学考成绩得以提高, 学生、教师必须共同重视, 教师要不断提高能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实际改变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练习模拟试题后进行反思、总结, 更好地领悟、体会试题意图。

以上是我这几年组织高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考复习时的体会, 与广大教师交流, 以搞好学考复习, 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已经进行了几年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考试模式日渐成熟和完善。信息技术学考复习中, 根本任务是全面复习所学的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并提高复习质量及效率, 作者就如何做好学考复习, 提高学考成绩, 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在学考复习中的认识和体会。

化学复习点滴体会论文 篇9

一、从学生的思想方面入手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数学复习课往往不会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因为复习课上不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而是将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回炉”, 这样学生就没有第一次接触新知识的新鲜感,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 数学总复习就是重复地学习, 觉得比较枯燥和乏味。因此, 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至关重要, 要让学生明白总复习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运用系统性的复习方法,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

二、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总复习的方式方法

1. 在总复习时,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当中, 要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领悟, 对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同时还要给学生们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让他们自己试着将知识串联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和梳理。

2. 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 要从课堂和学生的实际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无论是在学习新知识还是在复习的过程中, 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在复习环节中自身存在的不足, 这样能够让他们主动去反思。比如, 课堂上复习“解方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这样很轻松地就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3. 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首先, 习题要讲究精。对于学生来说, 复习课没有太多吸引他们的东西, 因此, 不能够采用题海战术。所以, 教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就要讲究精, 笔者常从生活方面选取一个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出题。其次, 安排练习的时候要分层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分层次, 既要让学习好的学生有所进步, 又要让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有所收获, 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所得。另外, 选择的习题要活。教师在进行习题的选择和布置时要灵活而且适度, 尽量保证所选择的习题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架构上进行延伸, 避免习题的重复性, 从而提升复习效率。

三、通过自主思考和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总复习的兴趣

在进行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只是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只是在关键的知识点和难点上面进行必要的点拨, 而复习最终的目的是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 在课堂总复习的环节中,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但是要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 不能够稍有疑问就询问教师, 这样起不到良好的复习作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发挥他们思维的扩散性, 让他们进入到深层次的思考状态。若此刻还有问题再向教师请教, 这样就能够起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达到总复习的目的。

化学复习点滴体会论文 篇10

一、脚踏实地地夯实基础

1. 教师通过课堂复习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 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夯实主要有两个阶段, 即章节复习阶段和专题复习阶段。

(1) 章节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占据高考生物复习的大部分时间, 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通过理清单元知识点而进行夯实基础。在高一、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 我们依照《考试说明》列举的考查内容, 以课本的章节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复习。首先, 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 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生理过程, 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其次, 对于主干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 而横向扩展是指关注各模块的相互渗透。再次, 对重要的主干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加深, 使学生能对相关知识达到全面透彻的掌握。在此阶段的复习中, 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 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

(2) 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阶段在第一次市质检后进行, 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 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 (即知识块) 。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章节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 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 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设置如下专题: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实验与探究等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 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2. 学生主动夯实基础

教师的基础复习目的是为了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如果不能主观能动地配合教师的复习而自我夯实基础, 复习效果可想而知。为此, 向学生传授夯实基础的具体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先理解, 后记忆”

生物学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高中阶段的生物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 并且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 (即思维元素) 却是陌生抽象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同学们只有先理解众多相应的名词、术语、概念及生理过程之后, 才有可能明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 之后才有牢固记忆。

(2) 弄清知识内在联系, “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名词、术语、概念及生理过程之后, 教师应要求同学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 (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 相互统一的整体) , 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 高中生物教材中分别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进化”这三个地方出现, 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 要引导学生将前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 这就是“瞻前顾后”。

(3)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引导学生把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 在喝完一包奶后, 联想到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变化;看到花的叶子黄了, 我会想想到底是缺少了哪种色素等等。如果忘记了, 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 这样又巩固了基础知识。

(4) 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后, 学生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学习了细胞分裂, 把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 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及关系罗列一下, 列成表格或坐标曲线图, 这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力

在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提高理解能力。在日常的复习中, 还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 具体如下:

1. 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 (1) 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

在复习时重视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 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 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与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 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强化材料题训练

材料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另一种常见方式。教学中我们重视材料题、信息题的解题训练。教师要精心选题目,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 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准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 从而正确解答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 利于学生积极思维, 从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实验和探究能力是指“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高考生物试题对知识、能力的考查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的, 因此, 在试卷中实验探究能力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要通过对《考试说明》要求考查的实验进行重点复习, 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 复习教学中应该不断分析总结近年我省高考的实验题型, 注重对实验题中实验原理的提取, 单一变量的判断, 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的识别, 预测验证性与探究性实验题的结果或结论的不同等方面的训练, 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三、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 相辅相成

上一篇:遗传规划下一篇:简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