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诊断技术

2025-01-21

巴氏杆菌诊断技术(精选8篇)

巴氏杆菌诊断技术 篇1

2007年6月份, 科尔沁区某一养牛场从外地购进几百头育肥牛, 购进一周后开始陆续发病, 发病率达80%, 死亡4头,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 可达41~42℃, 精神沉郁, 呼吸困难, 肌肉震颤, 结膜潮红, 腹泻。严重者口吐白沫, 尖叫数声后倒地抽搐死亡。

2 剖检变化

剖检4头病死牛的症状基本相似, 整个肺脏极度肿胀, 变硬, 可见不同肝变期的变化, 外观呈大理石样变化, 肺切面充满大量血液和气体。肝脏微肿, 表面有出血点或坏死灶。淋巴结肿大, 色紫。肠道弥漫性出血。

3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镜检

取肺、肝无菌涂片,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 发现有两种不同的细菌, 一种为红色、两端浓染的短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 一种为红色、两端钝圆的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3.2 分离培养和纯培养

将上述病料直接接种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及普通肉汤中, 置37℃培养箱内培养20h后, 发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有灰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大小不一的圆形菌落。肉汤培养基浑浊, 管底生成粘稠沉淀物, 表面形成菌膜。挑取菌落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 于37℃培养24h后, 发现有红色菌落生成。

3.3 运动力检查

在一块载玻片上, 滴少许生理盐水, 用接种环挑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于载玻片上, 与生理盐水混匀, 然后用盖玻片轻轻盖在上面, 在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细菌有滚动和向四周运动现象, 证明此菌有运动力。

3.4 生化试验

3.4.1 糖类发酵试验

用白金耳挑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少许菌落穿刺接种于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等五种琼脂半固体培养基中, 在37℃培养18~24h后, 五种培养基均变为黄色, 并产生气泡。

3.4.2 硫化氢试验

用白金耳挑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少许菌落和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的菌落分别接种于醋酸铅培养基中, 在37℃培养18~24h后, 前者反应为阴性 (大肠杆菌不能产生硫化氢) , 后者反应为阳性 (巴氏杆菌能产生硫化氢) 。

4 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由于长途运输, 牛群体质下降, 再加上环境改变及卫生条件差等多方面原因, 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常在菌群, 特别容易引起发病。

5 防治

养牛场对发病牛群采取了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假定健康牛进行了紧急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后未出现其它牛发病。对发病牛对症投药并进行了静脉注射治疗, 治疗后发病牛群全部康复。

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篇2

【关键词】羊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绵羊主要表现呼吸道黏膜和内脏出血性炎症。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阳光敏感,使用一般消毒药数分钟即可将其殺死。

1 流行特点

绵羊多发生于幼龄羊和羔羊身上,山羊不易感染。病原菌随病羊和带菌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其他羊。带菌羊经受寒和长途运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感染。

2 临床症状

按病程长短可分3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号和慢性型。

2.1最急性型

多少发生于哺乳羔羊,往往突然发病,只表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2.2急性型

病羊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眼、鼻流出黏液,鼻孔常有出血。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为血水。消瘦虚脱而死,病程2d~5d。

2.3慢性型

主要见于成羊,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表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流黏脓性鼻液,有时颈部和胸下出现水肿。角膜发炎,出现腹泻,临死前极度衰弱,四肢冷,体温下降。

3 剖检变化

一般在皮下有液体浸润和小点出血。心包和胸腔内有渗出液及纤维素凝块。肺脏膨大、水肿,呈现紫红,一般在前腹区有显著实变。病程长的绵羊,病理变化界线更为明显,呈暗红色,胸膜粘连。有的肺部还见有黄豆至胡桃大的化脓灶。其他脏器呈水肿和淤血,间有小出血点。脾脏不肿大,肝脏有坏死灶。

4 诊断

诊断主要靠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必要时采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采取病死羊的新鲜病料,肺、肝、脾及胸腔液涂片。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液镜检,显微镜下可看到有两极浓染、中间着色较浅的卵圆形小杆菌。

鉴别诊断:羔羊患巴氏杆菌病时需注意与肺炎链球菌(旧名肺炎双球菌)所引起的败血症相区别。后者剖检时可见脾肿大,而且在病料中很易查到以成双排列为特征的肺炎链球菌。

5 防治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羊场应选健康种公羊和母羊,自行繁殖,防止外引进新羊带入病源。

5.2饲料营养搭配

合理搭配饲料,满足羊只营养需要,提高羊的抗病能力。增加精料及矿物质、维生素,有条件的可添加益生素及保健营养药品,可抑制有害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效果极佳。

5.3加强饲养环境管理

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粪尿污物,通风干燥,遮雨防晒,定期消毒,减少发病诱因。合理控制羊舍羊只密度,圈舍温度和湿度要适宜。长途运输时,防止过度劳累。

5.4发病后,羊舍可用5%漂白粉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

必要时羊群可用高免血清或菌苗作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死羊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并加强饲养管理,清除舍内和运动场积粪,对病畜活动的圈舍、场地、接触过的用具以1∶400新申抗毒威喷雾或清洗。对粪尿等排泄物用20%漂白粉彻底消毒。以百毒杀溶液清洁用具和舍内外喷雾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换气。

5.5治疗

对病羊和可疑羊应立即隔离治疗,可分别选择用甲砜霉素或氟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20mg,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0mg,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000~1500单位,20%磺胺嘧啶钠5ml~10ml,进行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使用复方新诺明片,内服量为每千克体重10mg,每日2次,直到体温下降,食欲恢复为止。

参考文献

[1]金世鑫,王传华.一起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08)

[2]易文强,张宏民.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及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07)

[3]腾井华,窦同喜,吕晓磊,李强.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03)

[4]何志峰.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0(05)

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3

1 临床症状

该病发生时, 部分病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 特别是白天未见异常表现, 但于夜间死亡。大部分病鸡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绝食, 渴欲增加, 垂头缩颈, 两翅下垂, 羽毛松乱, 严重时呼吸困难, 死前张口呼吸。有的病鸡口鼻有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流出。鸡表现摇头, 鸡冠、肉髯呈暗红色或青紫色, 排灰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体温升高至42~43℃, 最后痉挛死亡, 多数鸡病程为1~3 d。

2 剖检变化

气管轮完全出血, 在盲囊部 (腺胃与肌胃交接处) 有条状的出血斑, 肝脏淤血易脆, 表面有黄色坏死灶, 小肠、盲肠淋巴、直肠、泄殖腔粘膜出血鲜红, 腹腔有破裂的卵黄和黄色纤维干酪样物。

3 实验室诊断

3.1 涂片镜检

采取病死鸡的心、肝、脾组织涂片,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两极浓染的红色球杆状菌体。

3.2 细菌分离培养

采取病死鸡的心、肝、脾组织, 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37℃恒温箱培养。24 h后观察。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可见约2~3 mm大小的光滑、隆起、灰白色、半透明、露珠样不溶血的小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未见到任何菌落生长;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出现轻度混浊, 管底有沉淀, 表面有灰色白色菌环。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 镜检可见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

3.3 生化试验

生化试验, 结果不液化明胶;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 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乳糖;尿素、M.R、V-P试验均为阴性, 靛基质阳性。

依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 确诊该病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

4 药敏试验

通过药敏试验, 该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 对丁胺卡那, 庆大霉素中敏, 对青霉素、链霉素低敏。

5 治疗措施

首先让全群鸡用电解多维素或速补应激康双倍量饮水。发病鸡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按照每千克体重0.2mL肌注, 同群鸡用恩诺沙星按每千克体重5 mg拌料。与此同时, 我们再结合中草药治疗:雄黄600 g、白矾600 g、茵陈950 g、金银花300 g、连翘300 g、甘草600 g, 共为末, 用适量麸皮拌匀供1 000只鸡食用, 连用3 d。

经过治疗无效的病死鸡要深埋处理, 及时清除粪便, 堆积发酵处理, 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经过3 d, 鸡群可恢复健康。

6 小结与讨论

6.1 禽霍乱多发于成鸡和产蛋鸡, 而雏鸡很少发病, 但是近年来有部分鸡场的雏鸡发病, 由此, 可以表明今后对禽霍乱的流行特点, 应该有新的认识, 注意防制雏鸡禽霍乱的流行和发生。

6.2 当鸡场发生禽霍乱时, 用药不当和盲目滥用抗生素不但起不到预防效果, 反而导致抗药性和耐药性增强, 影响鸡群疾病的诊断, 对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如一些鸡场往往出现一停药就出现反复。我们采用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并结合中草药加以防治的方法, 通过几个养鸡场的验证, 疗效显著, 能有效避免反复发病现象, 同时价格也较便宜。

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 篇4

4 治疗

以消炎、祛痰、镇咳为主。 (1) 速效咳喘停, 根据猪的大小, 肌肉注射10~50ml, 2~3次/d。卡那霉素10~50ml, 2~3次/d。 (2) 青霉素80~800万IU, 链霉素0.5~3g, 地米针5~25mg。10~50ml清热解毒溶解后肌肉注射, 2~3次/d。 (3) 清开灵20~30ml, 配合卡那霉素100万IU到500万IU肌肉注射, 3次/d。 (4) 病猪恢复期间可用长效磺胺药10~50ml, 隔日1次肌肉注射。在使用上述注射药物的同时, 可口服祛痰镇咳药, 一般复方甘草片10~50片或者羧甲司坦片10~40片, 2次/d。

5 综合分析

20多年来笔者诊疗许多猪肺疫病例, 疗程一般6~7d, 治愈率80%以上。此病普遍有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的前兆期, 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尤其从异地引进的仔猪多见, 一般治愈率达65%左右, 延误治疗后果严重。发现猪肺疫要及时隔离迅速治疗, 科学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定期接种菌苗等。

拥挤等不良因素下容易诱发本病。另外, 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 羊只缺乏营养, 容易受寒感冒, 造成羊只抵抗力下降, 也容易诱发本病。

2症状

本病的临诊症状为高热, 咳嗽, 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病, 病死率高。潜伏期短者5~6d, 长者21~28d, 平均18~20d。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篇5

此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季节性, 但在天气处于剧变、冷热交替、闷热、潮湿、多雨时易发, 且多为散发。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 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牛群发生巴氏杆菌病时, 往往查不出传染源, 大都认为牛在发病前就已经带菌。牛在通风不畅、闷热、潮湿、拥挤、气候剧变、寒冷、饲料霉变、过度劳累、发生寄生虫病及营养不良等条件下机体抵抗力降低, 病菌即可侵入牛体, 经淋巴液而入血液, 发生内源性传染。有毒力的病菌会随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不断排出, 从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 经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牛。也可通过咳嗽、喷嚏排出病菌。吸血性昆虫的叮咬, 以及皮肤、黏膜损伤均可引起传染。

1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 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兰着染血片或脏器涂片, 两极浓染, 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特性具有诊断意义。该菌的抵抗力较弱, 在干燥的空气中仅能存活2~3天, 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天, 但是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月。一般的消毒液均可将其杀死, 对磺胺和土霉素等抗菌素敏感。

2 流行特点

该病遍布全世界, 各种畜禽均可发病。该菌为条件病原菌, 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 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 由于感受风寒、过度疲劳、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该病菌即乘虚侵入体内, 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3 临床症状

(1) 最急性型。突然抽搐, 全身肌肉发抖、震颤、流口水、呻吟、吼叫, 10~20分钟死亡。

(2) 急性型。精神沉郁、食欲丧失、反刍停止、鼻干燥、眼结膜潮红、咳嗽不止, 有时流泡沫鼻液, 流口水、呻吟、腹式呼吸、肌肉发抖。粪便初为褐色粥样, 后期为水样含有粘液、气泡和血, 有恶臭味。

4 病理变化

败血型牛出败主要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和咽喉部急性炎性水肿。病牛尸检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的凹陷性水肿。有时舌体水肿肿大并伸出口腔。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浑浊的淡黄色液体。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胃肠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颌下、咽背与纵隔淋巴结呈急性浆液出血性炎症。全身浆膜与黏膜出血。肺炎型牛出败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 切面呈大理石样。随着病变发展, 在肝变区内可见到干燥、坚实和易碎的黄色坏死灶, 个别坏死灶周围还可见到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浆液。此外, 还常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

5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可对牛出败做出诊断。其病理诊断要点为:败血型常见多发性出血及咽喉部水肿;肺炎型常见纤维素性肺炎与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牛出败与炭疽及气肿疽的区别参见本节炭疽病之诊断。实验室诊断:取病死牛肝脏触片, 经瑞氏染色, 镜检发现大量的两端浓染的小球杆菌, 初步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将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 37℃培养24小时, 发现有较小的不溶血的灰白色露珠样粘稠菌落, 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将其移植进行纯培养, 然后进行生化反应, 结果该杆菌能产生靛基质, M.R.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 能发酵葡萄糖和蔗糖, 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乳糖、麦芽糖、棉实糖。石蕊牛乳呈中性。将病料与生理盐水制成10倍稀释悬液, 用0.2~0.5m L接种于小白鼠的皮下或腹腔, 接种后2~5天死亡, 用其肝、脾作触片, 染色、镜检, 可检出巴氏杆菌。

6 综合防制

绵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篇6

1 发病情况

至2010年3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大西渠镇某种羊场的226只陶赛特和萨福克母羊已经陆

续产下羔羊118只。自2月以来,1~2月龄羔羊先后发病,其间肌注头孢拉定、青霉素等无效,共死亡22只。羔羊致死率为18.6%,成年母羊未见发病。3月20日诊断为羊巴氏杆菌病后又有8只羔羊发病,病羔肌注阿奇霉素和阿米卡星,对呼吸困难羔羊另外肌注地塞米松、VC和VK3,效果良好。同时,全群羔羊预防性投服多西环素,全场严格消毒,隔离病羊,加强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采取上述措施后发病逐渐停止,再未发生新的病例。

2 症状

羔羊突然发病,精神差,呆立不动,饮食废绝,寒战,虚弱,喘息,呼吸极度困难,大多于24 h内死亡,个别于2 d内死亡,为最急性型。发病羊为1~2月龄羔羊,成年羊未见发病。

3 病理剖检

病死羔羊营养状况良好,鼻端沾染大量黏液,腹下皮肤外观青蓝色,体侧深红色。心内膜炎性水肿,见出血点,肉眼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二、三尖瓣及半月瓣,心脏瓣膜水肿、增厚、皱缩,常与血栓粘连,其他部位变化不明显。心外膜及心肌未见明显异常。肺脏与横隔粘连,肺脏膨大,部分肺叶肝变,为小叶性肺炎病变,肺表面见灰色化脓灶,切面实变,为黄褐色,大小介于黄豆至核桃之间。肝略肿大,周缘色暗红,表面见淤血变化。胆囊充盈。脾不大,见点状出血。胸腔积液较多,为血色。喉头及气管内积有大量泡沫,黏膜出血。肾脏、胰腺、胃肠道未见明显变化。胃肠道见积气,量不大。肩前淋巴结出血性炎症,肿大不明显,腹股沟淋巴结未见异常。眼结膜、角膜及口腔黏膜未见异常。皮下淤血,但未见出血点。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心血、肝切面、肺病灶边缘组织涂片,瑞氏染色,镜下见两级着染小球杆菌,荚膜很厚,为菌体直径的1~3倍不等,密度不大。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另见少量大型杆菌,单在,革兰氏染色阳性。

4.2 细菌分离

普通肉汤中培养(37℃,24 h)见呈均匀浑浊,先浑浊后沉淀,振摇时沉淀物呈云雾状升起。肉汤培养物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新鲜培养物未见荚膜,菌体较小,多单在,少量呈2~3个短链状排列,两级浓染球杆状;老化培养物见荚膜,荚膜厚度为菌体直径的0.5~1.0倍不等,菌体较大,单在,两级着染明显,为月牙状,中间无色区较大,菌体两级之间两侧的连线清晰可见。36 h后普通琼脂平板长出灰白色、半透明、表光、凸起、边整、直径为1 mm的正圆形小菌落;瑞氏染色镜检见菌体短小、两级浓染的球杆菌,菌体相互粘连成堆,荚膜较薄,厚度约为菌体直径的0.5倍,菌体中部无色区较肉汤培养菌为小。血液琼脂培养(37℃,24 h)长出较平坦、半透明的露滴样菌落,菌落较大,生长速度也较快,未见溶血,涂片镜检见菌体荚膜较厚。该菌株在血清琼脂上菌落的特征同血液琼脂。该菌株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此次分离培养未见其他杂菌生长。

4.3 生化试验

分离到的细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肌醇、菊糖、水杨素及鼠李糖。M-R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石蕊牛乳无变化,不液化明胶,无运动性。

4.4 PCR鉴定

4.4.1 方法与材料。

根据已报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属基因序列保守区并参照已发表的文献[5],用生物软件DNAstar设计鉴定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465 bp。引物、DNA 2000 Marker及Taq DNA聚合酶均购于大连宝生物(Ta Ka Ra)有限公司。

PCR扩增体系如下:50 u L反应体系待检样品DNA模板2μL(蘸取单个纯化菌落,溶于100μL灭菌去离子水,以为模板);10×bufer 5μL;d NTP混合物5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Taq DNA聚合酶0.5μL;灭菌去离子水36.5μL。平行设立空白对照。离心混合均匀后置PCR扩增仪中,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94℃30 s,55℃退火30 s,72℃延伸1min,循环扩增30次,最后72℃延伸10 min。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后,参照标准DNA 2000 Marker,对待检样品目的DNA片段进行鉴定。

4.4.2 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电泳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大小为465 bp左右,空白对照无结果,可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图1)。

注:1-DNA 2000 Marker;2-待检样品;3-空白对照。

4.5 药敏试验

4.5.1 药敏纸片的制备。

滤纸:中速,φ12.5 cm(杭州特种纸业有限公司生产);Na2HPO4·12H2O∶AR(汕头市化学试剂厂生产);KH2PO4∶AR(上海试剂二厂生产);麦康凯琼脂:BR,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227;M-H琼脂(本实验室自配);抗菌药物制剂:根据临床使用情况,选择实验室常用的GMP达标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抗菌药物制剂产品16个,详见表1。

用打孔器将中速滤纸打成直径6.00~6.35 mm的圆片,每1个青霉素瓶中放入100片,高压灭菌(1.4 kg/cm2,30 min,取出后60℃烘干)备用。同条件高压灭菌PBS。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好的滤纸片浸泡于配制好的药液中5 min,夹出后甩掉多余的药液(此时每个纸片吸水4μL),放入灭菌西林瓶中,做好标记,于37℃温箱内保持2~3 h,或在无菌间内过夜干燥,用真空抽干效果最好。制备好的药敏纸片经片间差检验[6]合格后置-20℃冰箱保存备用。资料介绍的干燥药敏纸片保存期为180 d[7],该试验根据实验室经验暂定干燥抗菌制剂药敏纸片保存期为60 d。

4.5.2 药敏巴氏杆菌菌种的准备。

将分离提纯的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于普通肉汤中37℃扩增培养6~8 h备用。

4.5.3 药敏试验及结果测定。

用WTO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纯的羊巴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受试药品为临床常用的16个抗菌药物制剂,每个药物制剂做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平板。

将扩增的羊巴氏杆菌肉汤培养物用无菌肉汤稀释至0.5麦氏比浊管浓度(该管为0.048 mol/L Ba Cl2),此时菌液浓度为1.5×108个/m L[6,8,9],然后接种于10%血清琼脂平板上,室温下加盖干燥至少3 min,等平板上水分吸干后用无菌眼科镊贴上受试药物的干燥纸片,每个平板不超过7个药敏纸片。

放置好药敏纸片的平板在15 min内放入温箱中,37℃培养16~18 h。测定并记录抑菌圈直径(表1)。

注:(1)药敏片含药量为每1 kg体重剂量的1‰。经测定,每100片药敏片的吸水量为0.4 m L。单位体重剂量定容为4 m L,制备100张药敏片需0.4 m L。(2)测定值右侧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5 诊断

5.1 诊断

该病例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羊巴氏杆菌病最急性型。

5.2 鉴别诊断

根据病例临床特点,参照资料[1,2,3,4],做如下鉴别诊断说明:

(1)羔羊突然死亡,应作如下鉴别:羔羊痢疾主要感染7日龄以内的羔羊,腹泻症状明显,剖检小肠黏膜坏死及溃疡,肠内容物呈血色(俗称红肠子病),病原为B性魏氏梭菌;肠毒血症主要感染稍大的羔羊,解剖肠粘膜脱落或溃疡,肾脏肿大松散,表面充血,实质柔软,触压即朽烂,又称软肾病,肾内可查出D型魏氏梭菌;羊快疫主要危害6~18月龄羊,受害羊真胃出血性炎症明显,肝触片镜检可见细长的腐败杆菌;黑疫主要感染2岁以上的羊,死后皮下静脉充血发黑,肝脏充血肿胀,坏死灶白色,周边常有鲜红的充血带围绕,其中偶见肝片吸虫幼虫,肝坏死灶厌氧培养可查出B型诺维氏菌;羊猝狙感染6~24月龄羊,死后8 h后尸检可见骨骼肌中气肿疽样病变,肌肉间出血产气,可查出C型魏氏梭菌;炭疽死后天然空出血为黑色,尸僵不全并迅速臌胀,凝血不良,取病料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菌的大型短链的竹节状杆菌,荚膜明显。

(2)根据呼吸系统病变,应与羔羊肺炎链球菌病鉴别:病理剖检见脾脏肿大(羊巴氏杆菌脾脏不大),病料涂片镜检见革兰氏阳性链球菌。

6 防治

6.1 治疗

处理方法:肌内注射(im):硫酸阿米卡星10 mg/kg,每天2次,连用3~5 d;乳糖酸阿奇霉素10 mg/kg,每天1次,连用3~5 d;VK30.5~1.0 mg/kg,每天1次,连用3~5 d;地塞米松磷酸钠0.5~1.0 mg/kg,呼吸道症状严重者每天2次,症状减轻时随之减为每天1次,连用3~5 d;VC50~100 mg/kg,每天2次,连用3~5 d,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停药。体温高于40℃的病羊口服尼美舒利颗粒2 mg/kg,体温不高不用。

6.2 支持疗法

母羊补饲饲料中按3倍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另添加V(按说明)和VB12(100μg/kg料)。病羔口服VE50 mg/d。病危羊对症补液,以糖为主,注意调整水盐代谢平衡和酸碱平衡

6.3 预防措施

一是隔离病羊,专人看护,设立场内消毒隔离线。二消毒羊圈、饮食具、运动场及病羊排泄物及尸体污染处,说明交替使用季铵盐类、有机氯类和复合酚类消毒剂,每消毒1次。病死动物尸体及病理产物铺盖生石灰深埋。三预防性给药:全群羔羊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mg/kg,每天1次,连用3~5 d。

7 小结

该病例未见消化道症状,仅见呼吸道症状,与资料介的羊巴氏杆菌病的最急性型临床及病理症状相符[1,2,3,4]。按资料推荐[1,2,3,4],羊巴氏杆菌病的治疗一般选用青霉素G、链霉素、庆大霉素或磺胺类等,但该病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些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不理想。表明在动物临床诊疗实践中,应以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或参照近期所做的同类病原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单凭理论、经验或资料推荐的临床治疗用药都有可能延误病情,造成损失。

该病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主要(标示)成分相同的抗菌药物制剂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显著,证明了药物敏感试验指导动物临床抗菌治疗选药的重要性。

畜禽传染病除了针对病原采取措施外,还应对动物机体本身采取一定措施,如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调整水电解质平衡,解热抗炎等对症疗法,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

在反刍动物的抗菌治疗中,给药途径很重要,应尽量采用注射(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等)给药,不提倡口服抗菌药物。因为反刍动物消化道的结构特点,口服抗菌药物不仅生物利用度低,疗效差,而且还会大量杀灭瘤胃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瘤胃功能。

PCR是一种新的鉴定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敏感度高,分型鉴定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志武,毛杨毅,韩一超,等.羊病类症鉴别与防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2-29,113-116.

[2]卫广森,张文举,马小军,等.羊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66-69.

[3]牛捍卫,沈忠,汪明阳,等.实用羊病诊疗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1-46.

[4]岳文斌,郑明学,古少鹏,等.羊场兽医师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230-232,459-470.

[5]TOWNSEND K M,FROST A J,LEE C W,et al.Development of PCRassays for species and type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Pasteurell multocidaisolates[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1998,36(4):1096-1100.

[6]王庆波,宋华宾,刘建柱,等.宠物医师临床检验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350-369.

[7]安丽英.兽医实验诊断[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424-435.

[8]吴敏秋,周建强,王涛,等.兽医实验室诊断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48-757.

乳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7

齐齐哈尔市郊区一养兔专业户, 饲养了46只38日龄“哈白”哺乳仔兔, 于2012年3月14日傍晚突然死亡6只, 紧接着第2天死亡8只, 第3~4天又陆续死亡10只。先后共死亡24只, 死亡率为52.1%。我们取回病死的乳兔, 经化验室剖检无菌操作分培养从内脏中分离到致病性较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详情报告如下:

1 解剖特点

在对剖检的8只病死乳兔观察, 发现病理变化基本一致, 心耳上有若干个针尖状出血点, 肝脏有部分淤血和脂肪变性, 其表面见许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状, 胆囊充满胆汁, 脾脏呈暗红色, 肺脏充血、出血和水肿。肾脏淤血呈暗红色, 胃充满食物, 粘膜脱落, 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粘膜出血, 尤其十二指肠较明显。肠腔内有多量棕黄色的油状粘液, 盲肠充满较干燥的硬性粪便, 直肠存有许多颗粒状粪球。肠淋巴结红肿有出血, 膀胱颈有出血斑, 脑膜下血管充血。

2 实验室诊断

2.1 镜检

采集病死乳兔肝、脾、肾等组织做组织涂片, 进行美兰和革兰氏染色镜检, 见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有薄荚膜的球杆菌。

2.2 培养

无菌提取病死乳兔肝、脾、肾、脑等组织病料直接涂布在血琼脂培养基上, 经37℃培养24h, 均见到一种微小、湿润、圆形、微隆起的露珠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均为两级着染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将菌落接种在绵羊血和兔血培养基上, 经37℃培养24h后表现不溶血。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2.3 生化特性

能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且产酸不产气, 不利用乳糖, 对甘露醇先利用后还原, 靛基质试验微阳性, 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 尿素试验阴性, 不利用枸橼酸奶, 不形成H2S。

2.4 致病性试验

提取脑中分离的菌株经24h肉汤培养悬液, 分别给2只小白鼠的皮下和脑内注射, 脑内注射0.05mL和0.1mL, 皮下注射0.2mL和0.4mL。试验结果:脑内注射的小白鼠在24~48h内死亡;皮下注射的小白鼠在72h内死亡, 从死亡小白鼠的脑和其他脏器中均分离到同一种细菌。

2.5 人工发病试验

挑选健康公兔3只, 其中试验兔2只, 对照兔1只。给2只试验兔颈部皮下各注射24h肉汤培养液1mL。对照兔不接种, 分离饲养。试验结果:2只试验兔体温升高, 少食打蔫, 呼吸困难, 经24~27h全部死亡。剖检病理变化与病死的乳兔相同, 病从肝、脾、肾、脑等组织中回收道同一细菌。对照兔存活。

3 小结与讨论

3.1 在病死哺乳仔兔的肝、脾、肾、脑等组织中分离到的菌株, 经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及动物致病性试验, 确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特别是用该菌株的肉汤培养液接种健康兔, 实验兔子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兔子一致, 从而可以确认该菌株是引起哺乳仔兔发病死亡的致病菌。

3.2 这次患病的哺乳仔兔的主要特征是发病快, 死亡急。其表现在病理变化上最明显的是肝脏有许多点状坏死灶;肺充血、出血和水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粘膜出血的典型败血症。所以我们认为此次哺乳仔兔所患的巴氏杆菌病为一种急性型败血型巴氏杆菌病。

4 预防和治疗

4.1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以冷热交替, 气候剧变, 闷热, 潮湿, 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体温失调, 抵抗力降低, 是本病主要的发病诱因之一。平时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环境卫生, 改善兔子食欲为主, 注意保暖防寒, 防治寄生虫病等;定期进行检疫;兔舍、用具要严格消毒。

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诊断与治疗 篇8

2012年10月青海省某养殖场送来死亡牛病料一份。据了解, 该种牛场从2011年11月5日开始发生牛死亡, 以1岁牛为主要发病对象, 截至送检时已死亡牛10余头。病牛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流涎、体温在40~41℃, 现场解剖发现喉头充血水肿, 心脏肥大, 心包积液, 肺脏充血呈大理石样, 脾脏边缘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病料采集

将送检心、肝、脾、肾、肺、喉头经初步处理后待检。

1.2 药物

药敏纸片, 抗菌素种类为羧苄青霉素, 头孢氨苄, 利复平, 先锋、卡那霉素, 呋喃妥因, 强力霉素、多粘菌素B。

1.3 实验动物

健康昆明系小白鼠6只 (16~18g) , 购于青海地方病研究所。

2 方法

2.1 镜检

取病死牛心、肝、脾、肾、肺、喉头等病料进行触片, 并进行瑞特氏染色, 镜检。

2.2 分离培养

将病料分别无菌接种于普通斜面、鲜血平板和营养肉汤及厌气肝汤中, 37℃温箱培养24h。

2.3 生化试验

选取相应的生化试验管, 将分纯的单个菌落接种于生化管中, 37℃温箱培养24h, 观察记录结果。

2.4 动物试验

用生理盐水洗涤鲜血斜面上的2~3个菌落, 皮下注射体重16~20g的昆明系小白鼠2只, 0.2mL/只, 观察并剖解死亡小白鼠。

2.5 药敏试验

将纯化好的细菌用接种环均匀涂布于鲜血琼脂平板上, 贴上各种药敏纸片, 37℃培养24h后记录结果。

2.6 致病性测定试验

用生理盐水将培养了48h的平板上的菌落进行洗涤后与标准巴氏杆菌比浊管比对, 确定相应含菌浓度后做倍比稀释, 0.2mL/只皮下注射16~20g的昆明系小白鼠, 同时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观察记录试验结果。

3 结果

3.1 病料经触片瑞特氏染色后, 镜检发现肺脏和喉头有较单一的疑似巴氏杆菌的小杆菌, 其它脏器看不到细菌。

3.2 菌落形态及培养特性的观察结果, 肺脏和喉头在鲜血琼脂平板上有灰白色, 圆形微隆起, 半透明, 湿润, 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露珠样不溶血的菌落外, 其它脏器在培养基上均无细菌生长。

3.3 生化试验结果见表1。

注:“+”表示阳性, “-”表示阴性

3.4动物试验结果:小白鼠于24h内全部死亡, 剖检后采取肝脏进行触片, 瑞特氏染色后, 镜检可见与上述一致的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3.5药敏感试验结果, 该菌对羧苄青霉素 (3.0cm) 、先锋霉素 (2.8cm) 、呋喃妥因 (2.3cm) 高度敏感, 对强力霉素 (1.8cm) 、利福平 (1.6cm) 等药物中度敏感。

3.6致病力测定结果注射1000MLD/mL的小鼠于24h内死亡。

4 诊断

上一篇:地面测报下一篇:低学历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