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生产力(共12篇)
服务生产力 篇1
一、流动服务
流动服务相对一般服务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提供服务的地点不固定, 服务人员要在各个服务地之间流动。笔者认为, 流动服务就是服务提供者根据顾客的需要往来于各顾客所在地进行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系列活动过程。服务人员流动于顾客所在地为其提供服务, 更加灵活机动, 拓展了企业的业务范围和顾客群。在服务过程中, 服务人员与顾客直接接触, 容易通过培养感情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流动服务具有服务的一般特征, 如品质多变性、易逝性、不可分离性和无形性。但在一些特征的体现上有所不同, 同时配送的特殊性是流动服务的典型特征。
二、流动服务生产力影响因素
生产力反映了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是衡量经济活动绩效的基本变量之一。对于如何准确评价服务生产力, 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方法, 我们暂且还是以简单的投入—产出来看待服务生产力。投入包括服务提供方的投入和顾客的投入 (如时间、金钱、努力等) , 产出包括产出数量和产出质量。
对于有固定服务地点的服务来说, 提高服务生产力可以通过增加资源性投入、改善服务场地的环境等。如银行在其营业厅内设立服务引导员的岗位, 了解每一位顾客的业务需求, 引导他们分别在相应的窗口排队, 从而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办理业务的效率, 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对流动服务而言, 由于其服务地点和服务内容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
流动服务生产力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由于交通、信息等原因使服务人员的在途时间较长, 降低了服务生产力;
2、服务人员经常变换服务地点, 这种服务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服务生产力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服务生产力还要受到顾客的影响, 如顾客对
服务内容的熟悉程度, 顾客在服务传递过程中的态度, 顾客自我服务的能力等。而企业在这一方面还不够重视, 也是服务生产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4、企业对于服务任务的分派方法不够合理, 随意性较大;
5、流动服务员工授权不够, 导致员工不能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影响服务进程和服务质量;
6、缺乏统一的流动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各服务
部门之间由于信息不能共享, 使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协调, 导致服务响应慢;
7、对服务过程的记录不完善, 有的企业对服务
过程的记录采用的是简单的服务统计表的方式, 有的企业是通过员工服务日志或服务卡片的方式, 但记录不够详细, 也不易整理存档。不能形成完整的顾客服务数据库。企业对于流动服务任务的分派随意性较大, 很少结合顾客的具体情况安排服务员工。
三、提高流动服务生产力的途径
1、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服务链的快速响应
快速响应是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目的在于缩短交货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服务链的响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些服务企业已经把采用信息技术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可以通过运用在线服务管理系统来提高服务链的响应速度, 加强对流动服务的管理。
在线服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企业提供一个移动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有效的管理其服务领域的方方面面。在线服务管理系统可以配有多种工具, 如客户管理、电话路由安排、客户支持、人员派遣、备件管理、事务汇报、向客户收取服务所需费用。通过在线服务管理系统, 能确保所有通信渠道 (包括网络、电子邮件和电话) 向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 还可以支持移动通讯设备, 服务人员可以获取实时信息。在线服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流动服务人员的派遣。
调度人员可以纵观全局, 进行流动服务人员的安排, 监测、派遣和排列工序。调度人员可以统一查看所有的服务电话, 缩短公司对客户垂询的反应时间, 也可以根据合同中规定的客户权利来安排各项活动的先后次序, 调度人员还可以通过图表形式了解已经为服务人员安排好的各项活动内容, 并了解他们在地图上所处的位置。调度人员还可以查看各项统计数据, 了解服务人员的业绩状况。
(2) 流动服务人员获取支持
在线服务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移动解决方案, 不但使公司可以对流动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及时支持, 增强流动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流动服务人员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在线服务管理系统, 可以执行以下任务:生成服务请求;查看客户及其产品的信息;查看任务安排;查看最佳路线;特殊情况的许可 (如资源不够要终止服务) ;所需资源的确认;为某项任务订购所需元件等。
对流动服务而言, 服务的价值主要由服务人员与顾客在一起的时间创造, 将时间花费在顾客所在地之间的转移上就是生产能力的浪费。在流动服务管理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特别是移动信息技术,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结合顾客的偏好, 服务需求信息和地理信息, 提供动态的服务解决方案, 当顾客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快速做出响应, 以便及时的满足顾客的需要。
2、加强对易逝性的管理
(1) 采用工作的动态分配使服务人员的闲置时间最小化。可以采用具有动态数据通讯的服务系统来生成一个实时的日程表, 如前面提到的在线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日程表, 服务人员可以在完成当前工作后及时了解下一项工作安排, 还可以根据需要来安排工作班次和时间。
(2) 通过预约和价格诱因调整顾客的需求时间。当服务需求时间较为集中, 而服务人员有限, 就会出现服务人员工作任务不均衡, 工作时紧时松的状况。对于企业来说, 不能随时增加或减少服务人员, 为了缩短顾客在服务需求高峰期的等待时间, 可以通过预约或价格诱因来调整顾客的需求时间。比如提高服务需求高峰期的服务价格, 或降低服务需求低谷期的服务价格, 以此诱导顾客调整对服务需求的时间。也可以通过提前预约使企业能够更合理的安排服务员工的时间。
(3)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胜任力
利用流动服务人员闲置时期对其进行培训, 使其技术水平及能力得到扩展, 从而提高流动服务人员的服务胜任力, 使生产能力产生预期的改变。对流动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 使员工学会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掌握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通过场景培训, 指导员工应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从未经历过的或无法预料的情况;对员工进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 使员工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通过培训还可以提高服务人员的可雇佣性, 增强服务人员的成就感和对工作的满足感, 使其能够更好的为顾客提供服务。
3、提高顾客自我服务的能力
服务的一大特点就是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 顾客要参与服务过程。服务生产力也要受到顾客的影响, 如顾客对服务内容的熟悉程度, 对服务过程的配合情况, 顾客自我服务的能力等。如果顾客有较强的自我服务能力, 将会大大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比如保险公司的顾客在保险公司的员工上门之前, 就已经通过网站或其它渠道了解保单的内容、办理的程序等。这样就会使保险公司的员工与该顾客的交流更顺畅, 不必一切从头说起,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实际上, 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培养顾客自我服务的能力。如前面所提到的在线服务管理平台, 就为顾客的自我服务提供了渠道。顾客可以通过企业的在线服务管理平台了解购买产品的信息、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等, 这样一些问题就可以自行解决。另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印刷服务项目介绍、产品介绍、产品使用技巧、产品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资料, 提供给顾客自己学习, 从而达到提高顾客自我服务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兵.基于异常感知的动态维修服务管理[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6, (8) .
[2]郭国庆.服务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服务生产力 篇2
岳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大力关心下,岳阳县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为全县科技工作、经济工作积极服务的过程中,作用不断发挥,地位不断提高,职能不断强化,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县科技进步的重要推手和骨干力量。
一、岳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基本情况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县地处东洞庭湖畔,全县总面积271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558个行政村,44个居委会,共70.7万人口。1983年,县城由岳阳市区迁至荣家湾。目前,全县有规模企业148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级工程技术(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已形成“三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建材工业园)“三区”(麻塘电磁机械功能区、新开食品产业功能区、鹿角临港产业区)的发展格局。在农业方面建成了优质米、优质果、名茶、蔬菜、瘦肉型猪等十大高产优质优质高效基地;在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建材、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轻纺化工等五大产业。1
岳阳县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生猪百强县、水产品重点县、商品蔬菜基地县。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跻身“全省经济强县”行列。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县。
岳阳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无论是在“大科委”时代,还是撤“委”设“局”到现在,岳阳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一直是县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不管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怎么变化,岳阳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一直保留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机构和牌子。2008年,县科技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站”正式更名为“岳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二、主要工作特色及贡献
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科技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岳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服务全县科技发展和县域经济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绩。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三个个方面。
1、有机构,有地位。
2010年以来,在县科技局新任局长高度重视、局党组全力支持和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县生产力促进中
心各项工作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县科技局的二级机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纳入财政预算,并在启动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机构只减不增、编制只减不增”的情况下,为县科技局新增了2个行政编制。今年7月,县编委正式下发了岳县办发
[2011]5号文件。现在,岳阳县生产力中心隶属县科技局主管,是县科技局下属二级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为全县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8人。
2、有作为,有影响。
近些年来,岳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岳阳县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强县意见》、《岳阳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岳阳县科技进步、企业自主创新奖励办法》、《岳阳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奖励暂行办法》等,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是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长期以来,“中心”一直承担和致力于及时为全县广大企业提供技术、产品、项目、资金等各方面信息服务。去年,“中心”引进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国家“园区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课题组为园区企业现场作指导;主要承担起搭建全县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工作,创新了岳阳县科技服务网站。网站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不仅成为了县科技局的“门户”,而且成为了县委、县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和渠道。今年,组织50家企业代表、10名科技特派员代表召开全县科技项目对接会,认真开展、精心指导科技创新工作;协办了岳阳市建筑陶瓷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中部地区陶瓷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先后协助20多家工业企业、10个农业企业与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科研合作关系;为企业做各类项目材料50多项,争取资金近2000万元。二是积极提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中心”发挥优势,在申报科技成果、申报知识产权、申报项目、申报信贷等方面,先后为天欣陶瓷公司、科伦制药公司、利尔康生物公司、神斧集团向红机械化工公司等2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科技项目服务,成功申报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成功申报了天欣陶瓷公司市级建筑陶瓷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神电磁机械公司市级电磁机械产学研战略联盟、科伦制药公司生物医药产学研战略联盟等3家市级产学研战略联盟;成功申报了大力神高梯度磁选机、向红机械化工电子雷管、自动化生产线等3个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科技成果,3项国家认定新药、150多项国家专利;成功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申报成功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项,省产学研结合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其他省市科技项目30多项,争取资金近2000万元。2007年以来,天欣陶瓷公司、科伦制药公司、大力神电磁机械公司、向红机械化工公司、民康医材公司等企业获得县委、县政府自主创新奖励300多万元。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服务。“中心”积极与组织、宣传、劳动、教育、文化、广电等部门和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县农村远程网络教育中心,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发放科技培训资料2万多份。近年来,“中心”多次组织县内规模企业负责人免费进行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等政策业务培训,得到了广大企业负责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3、有实力,有效益
服务生产力 篇3
【关键词】 敦化市 大豆生产 问题 对策
1.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肥力低
敦化市有74%的耕地面积是中低产田,其中白浆土占44%。白浆土土壤酸性较强,土体紧实、粘重、易板结、适耕性差、肥力低,田间持水量30%~40%,透水性差,每分钟透水量0.2~0.5毫米,水分在土表流动易产生径流,“旱天硬梆梆,下雨不漏汤” ,既怕涝又怕旱。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少,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提高缓慢,单产不稳不高,成为制约大豆单产提高的瓶颈。
1.2 重迎茬面积大
敦化市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加之种植大豆省工省力,大豆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重迎茬面积逐年扩大,大豆重迎茬面积达50%以上,到了非重即迎的地步,有的地块甚者重茬十余年。大豆重迎茬,尤其是连年重茬,导致土壤紧实板结,缺少合理团粒结构,肥力下降,病虫害日趋严重,影响品质,造成减产。
1.3 栽培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低
1.3.1栽培模式缺乏创新
东部山区大豆主产区主要栽培模式仍然是传统60~70厘米垄上双条或单条栽培,此栽培方法适合于植株高大的繁茂品种,主要依赖于单株潜力增产。
1.3.2整地质量差
敦化市90%以上的大豆田進行春整地,其中顶浆打垄约占20%,用中、小型旋耕机旋深约16厘米的不到5%,在种地前几天先打垄之后播种的和边打垄边播种的占60%以上。表层耕作,年复一年使犁底层逐渐上升,耕层变薄,地变硬。这些整地方式由于土壤耕作不良,没有深翻基础,旋耕深度又不够,不能打破犁底层,种床不佳,播种质量差。播种后如遇春旱,播种层内的土壤水分很快被蒸发散失掉,往往造成芽干;遇春涝,水分又容易积存在薄薄的耕层内,遇到土壤水分大、春季温度低的年份常常造成烂种。
1.3.3施肥和种植密度不合理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还没有全面推广到位,农户在施肥中存在以下问题:化肥施用量大,有机肥施用量少或不施,土壤养分比例失调,有机质含量下降,大豆生物固氮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化肥配比不合理,磷、氮肥用量过多,钾肥偏少,造成施肥量多而产量却不高;施肥量不足,且常年使用相同的肥料,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出现脱肥的现象;约40%的农户没有做到分层施肥;农户大豆田配施微肥的较少。
在播种密度上,不能因地力及品种特性确定密度。地力较高地块或晚熟品种不能做到适当稀播,而出现倒伏造成减产;瘠薄地或早熟品种未能适当密植,不能发挥群体产量优势,致使产量不高。特别是没有应用机械精量点播,播种密度过大,问题更为突出。
1.3.4 机械化水平低,农机农艺不配套
敦化市农户户均占有耕地面积30亩,种植规模小。还有22%的坡耕地不连片,大型机械作业难。农民使用的大部分是小型机械,成本高。另外,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购买新型机械和大型机械力不从心。农机合作社少,以户经营、分散种植与机械化生产发展的矛盾突出。耕作栽培粗放,生产不规范,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特别是“深窄密”等新技术引进后,新农艺模式的出现,使现有农机具适应性差、作业达不到技术要求、可靠性差、“三化”程度低、农机与农艺没有很好的结合。上述问题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1.4 除草剂药害问题突出
敦化市大豆田间杂草种类多,危害大。农民除草基本上都采用化学除草,主要是以播后苗前除草为主,茎叶处理为辅。90%的农户使用酰胺类除草剂,由于不注意除草剂种类及气候因素,在施用不当和施后遇异常天气、土壤条件不良等情况下往往会造成药害;很多农户除草剂用药量提高1~2倍,在春季遇低温多雨时便出现严重药害导致减产;约有20%的农户使用氯嘧磺隆药剂除草,造成药害和减产的问题非常突出。经调查发现,敦化市近几年大豆田使用除草剂造成药害的面积,轻的年份占在10%左右,重的年份高达30%以上。
1.5 病虫害日趋严重
1.5.1 病害敦化市大豆栽培面积大,导致了重迎茬病虫为害日趋严重。主栽品种大多数种植年限较长,也给有些病害发生带来了有利的发病条件。近几年来,大豆病害发生面积在40%左右,严重年份达到70%。大豆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大豆根腐病、大豆病毒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褐斑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枯萎病等20余种。近几年由于不利气候条件增多,大豆生理性病害也呈上升趋势。
1.5.2 虫害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茄无网蚜、食心虫、地下害虫、二条叶甲等虫害10余种。
1.5.3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有不少农民选择农药重廉不重效,重治不重防,重重不重轻,重大不重小,错过了病虫害最佳防治期的现象时有发生,农药防效差;大部分农户使用的药械陈旧,农药利用率低。
2.大豆生产中解决的对策
2.1 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2.1.1 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改造中低产田 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项目资金,启动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特别是对中低产田改造和白浆土的改良要尽快纳入日程。引进示范中低产田改良技术和心土混合犁改土技术,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兴建水利工程及设施,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2.1.2 实行保护性耕作,建设高效土壤水库 土壤也是水库,应与地表水库、地下水库同等重视。东部山区大豆产区,大豆对水分的需求完全靠土壤拦蓄的大气降水,其满足程度不仅取决于降水的时机和多少,而且在同样条件下更取决于土壤调控水分的能力。引进和推广以深松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建设高效土壤水库的重要途径。深松每加深1厘米,即可储存3毫米降雨,可增加蓄水30吨 /公顷。
2.1.3 大力推广新的栽培技术模式选择矮秆半矮秆、株型收敛、抗倒伏性强的群体潜力增产品种。“深窄密”栽培模式比旧的栽培模式增产10%~30%。近几年,敦化市引进的大豆45厘米窄行密植技术,平均增产幅度20%;普及机械垄上双行精量播种技术,增产幅度可达10%;引进示范推广“垄三”栽培技术,增产幅度可达15%。
2.1.4 推广大豆重迎茬病虫害防控保产技术 在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必须积极采取有力的技术措施来减缓重迎茬的危害。应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品种。如黑农38、黑农46、黑农48、绥农14等品种;要进行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调换使用品种可使根系微生物及适应病虫害生理得到改变,能有效减轻重迎茬危害;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在土壤耕作上要引进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深松耕作。破坏板结层,加深耕层,使土壤变松,改善土壤环境,为前期抗寒增温、抗旱耐涝创造适宜的条件,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根瘤的形成,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害。鼓励农民翻耙整地,重耙灭茬以及旋耕,这些耕作措施可以破坏原来的土体结构,疏松耕层,并且可以减缓病虫害的为害。
2.1.5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测土结果,坚持科学合理施肥。提倡秸秆还田,鼓励多施农家肥。根据土壤状况补充中微量元素,岗地增氮,洼地增磷、钾,做到农肥、化肥、微肥配合施用。更新施肥方法,分层施肥,底肥和口肥相结合,大力提倡施用叶面肥。
2.1.6推广高效、低残、安全的除草剂配方 加大除草剂使用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掌握除草剂的安全使用知识,让农民改变除草剂的使用观点。应该从生态、环保、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推广高效、低残、安全的除草剂配方。用好药械,严格配药标准与喷药量,并且逐步降低对除草剂的依赖性,提倡应用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发挥保护性耕作方式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次数。
2.1.7 推广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进行轮作换茬。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大豆疫霉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轮纹病、细菌斑点病等)通過实行大豆→玉米→杂粮;大豆→玉米→玉米三年以上轮作可相对减轻为害。对发生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实行5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如能采取水旱轮作防效更好;清除病株残体。大豆收割后应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加速病原菌消亡以减轻病情;严格调种检验,选用抗病品种。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病害种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外地调种时,首先要掌握产地的病害发生情况,严格检验有无检疫对象,凡是种子中混菌核、疫霉病孢子等的严禁调用或调出作种,尽可能避免从胞囊线虫病较重地区引、调种子;加强栽培管理。播种期过早或过深均可加重根腐病的发生,应考虑适期晚播与注意播深。一般地表0~5厘米土层基本稳定在6℃~8℃即可播种,同时注意墒情,湿度大时,宁可晚播也不能顶湿强播;根部病虫害通过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播前防治,能够推迟病害侵染危害,保主根,保幼苗;做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早防、联防。
2.2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提高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
提倡规范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推广“深窄密”,“垄三”等新的栽培模式时,农机和农艺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没有农业机械化做支撑,任何一项农业新技术都不可能持久、全面和深入地推广农业机械化;对农机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实行重点突破。对现有机具中已落后部分要加快更新换代,从而把大豆机械化生产的关键问题解决好。要重点解决机具工作可靠性差、播种质量差、收获损失大等主要问题;引进新型喷雾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减轻农药对农业的污染;要加大对农民购买新型农机具的补贴扶持力度;加强对村农机协会的扶持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加大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工作的力度,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防技术、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深窄密”,“垄三”种植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农机具操作技能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
2.4 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服务生产力 篇4
关键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温家宝总理的政府报告提出:“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加快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进展”、“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经济发展又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能否顺利完成中央提出的战略构想,实现几大步的跨跃式发展,它关乎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经济从此走上健康、高速发展的道路。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有可为。
一、企业生产与服务业现状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企业基本从国有转变为股份制,一大批新兴的股份制企业更是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一些“企业办社会”等与市场经济相悖的因素,基本实现了剥离。但这只是完成了经济改革的第一步——体制改变。这是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即工业化阶段,而发达国家已走完了这一阶段,进入工业现代化。其内涵就是通过专业分工,力求使产品质量最佳,企业效益最佳。中国加入WTO后国门敞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同发达国家企业的市场竞争是在一个层面上,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实现工业现代化,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为此当我们回头审视我们的企业,尽管完成了体制改革,但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无从谈起效益最佳,更无法实现质量最佳,我们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完全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业结构在竞争。所以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现代化,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产品才有资格同别人竞争。
工业现代化需要很多现代服务业的支撑,除了法律、金融、专利、营销等众所周知的因素外,一个容易被忽略却很重要的因素是生产性服务业。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是从设计、试验到加工生产、检测、销售一条龙全部自己完成,由于各环节的任务、设备、人员千差万别,在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许多内容是闲置的,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效率。而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生产工序细分后,其中企业只做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将其他的非核心业务,交由最擅长的专业公司去做,这样不仅保证自己的企业效益最佳,同时也保证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质量最佳。达到上述的要求就必须有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来支持,而在过去改革开放的30年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远远落后现代工业化的需求。当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工序要求社会化细分时,没有生产性服务业来承接这些专业性服务,这就使企业无法完成向现代工业化的转变。
目前,国内一些规模较大、能力较强的企业,从产品设计、试验到制造、销售环节,都选择由企业内部独立完成。造成这个局面有很多因素,首先是历史客观情况,企业觉得既然自己已有成型的系统,便没有再外包给别人的必要;其二,主观意识上认为,自己的产品当然是自己从头到尾来做,品质放心、交流省事、质量可控;其三,即便有外包的打算,既不知到哪里去找专业服务机构,也不清楚费用是否合理,能否承受;况且又与企业已有部门职责相冲突。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基本在企业的闭环系统内完成。
这就出现了诸多问题。先看产品质量,工业现代化首先是生产工序细分,各工序都由专业公司来完成,最后组合成一个产品,与全部自主完成产品加工生产过程相比较,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巨大的差距。企业自己做设计,只能靠经验做满足用户要求的功能设计,由于目前国内的企业基本都不具备对产品做分析的能力,各种相应的试验条件也没有,只能做一般性整车试车后,就开始批量生产,产品质量的改进,往往要等用户使用信息反馈回来后再进行。而由于没有分析技术手段,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按一般常规逻辑推理来修复,故障一再发生。如:某汽车厂的汽车,一个部分总出现部分焊接断裂,修复多次无果。最后请专业公司分析结论是这个部分不应该焊接。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企业对新产品的故障给用户带来的麻烦和对企业产品信誉的影响,从未认真考虑过。甚至认为新产品出现这类问题完全正常,因为传统意义上一直沿续这种做法。这样的产品如何同现代工业化的产品竞争?一个现代工业化的产品,功能设计后,首先做合理性分析,去掉不必要功能、动作、部件,达到结构优化;再做关键部件的受力分析,完善主要功能部件。在此基础上做整车破坏性试验,检测整机性能、安全性等素列指标,并获得实测数据,作为下一步分析改进的依据。两个工序流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其质量水平是不言而喻的,前者由于没有控制质量的过程、方法、标准,产品的质量保证无从谈起,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这种质量意识。
再看企业效益,企业如果按照正常的生产过程要求,必需要配备大量辅助人员和设备,这些都造成成本上升,而且不管这些辅助工序的技术能力、设备情况如何,其产品下道工序都必须接受。一旦发现问题也无法追责,一是这些工序能力、条件有限,无法满足高标准要求;二是企业内部工序之间的问题,不涉及纬约、标准等法律层面上的问题,只能是企业内部消化——摊入成本。这样的企业无法用现代工业经济效益标准来衡量,更无法谈起效益最佳。
上述问题,根本在于企业没有按现代工业化的专业分工去实现结构调整。虽然进行了“改制”,剥离了“企业办社会”,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但随之而来标志现代工业化的专业化分工,企业很难迈出去。除了自身的原因外,社会化分工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没跟上经济的发展,也是主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后新成立一些企业,没有传统企业的一些历史问题,如果从观念上理解现代工业化的意义,从企业生产结构上就大力借助社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来构建自己企业模式,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二、企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任务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世界竞争,因为我们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你不出去,人家就要进来”,竞争对手同我们比拼的就是质量、效益。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益,产品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是唯一途径,只有将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来,企业改革的第二步才能迈出去。
产品生产的几个环节大致分为:设计、分析、试验、检测、制造、发货。制造作为一个主要环节是企业的核心,其他都是为这一核心服务的。一旦产品定型,开始产业化生产,其他几个环节就基本完成使命。而产品的重点就移到市场、渠道等营销体系上。一些前端的辅助环节就处于半闲置状态,但考虑到下一个产品对这些环节的要求,企业无法放弃这些辅助环节,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
生产性服务的设备、工作条件、工程技术人员要求都是较高的,以计算机辅助分析为例,企业要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系统分析,软、硬件设备的投资在500万—1000万元以上,一般企业负担不起。而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真有一套C A E分析系统,自己本企业需要分析的问题有限,很多时间闲置,达不到满负荷运行。而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这套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求技术水平高,更要求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企业不培养人没法使用这套系统,一旦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由于一个企业这种专业分析项目太少,很难留住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通常人们对这种高技术服务系统在企业的处境形容为:“买不起设备,用不好技术,留不住人才。”事实证明,企业在结构调整中最好是将生产性服务内容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以解决上述的困扰。
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不能仅停留在“制造大国”的层面,靠什么把“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创造”?中国产品竞争力差,包含有以下几层含义:创新、质量、效益。
创新。一个没有创新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无论是功能、外观、操作的便利,工作环境舒适与否都是竞争的内容。过去一个老产品往往是在使用中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改进,用实践证明它的适用性、安全性。而今天在市场竞争的新产品,如果没有必要的分析和验证的方法,无法提供新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的数据,市场和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同时,时间也不容许你用无数次的实践来换取改进。例如,一个拖拉机驾驶室,根据市场需求改成流线型,但新驾驶室的抗震、变形、受挤压强度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没有专业分析数据,企业不敢贸然改变,更没有可能用反复实践的方法来获证明。所以今天的创新,是建立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条件之上的,企业如不具备这种能力,或社会不能提供这种公共的生产性服务,产品创新只能停留在一个认识阶段,无法真正实践。
质量。谈到质量更是如此,一个新产品如果不做结构优化分析,很难证明设计的合理性;对关键部件不做分析,很难保证其功能达到设计预期,而今天的市场对任何新产品都有时间和成本的压力。同样,当一个产品出现问题时,如果没有现代分析方法和检测能力,不知故障原因,主观的按表面现象加以修正,其后果可想而知。如:一个车身部位焊接总是开裂,后做C A E分析报告指出是设计不合理,设计改为斜拉后,故障消除。这种事情决不是靠经验能解决的。所以现代工业的质量保证是依靠科学的方法和设备条件,是无法用传统经验来替代的。
效益。现代化工业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核心利益最大化,企业最大限度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分工的细化,就是希望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而让最专业的企业去做自己非核心的部分,以实现质量最佳和效益最佳,外包成了现代企业生产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困扰国内企业的一个是认识上的问题,加上一些历史形成产业结构问题,另一个就是社会公共技术服务的支撑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这已影响到企业的现代工业化转变的进程,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提出的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只是一个设想。所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企业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质量和效益,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和产品,这将有助于加快中国经济改革进度和实现。
三、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做为现代工业化中重要的一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疑是应该由企业运作的。但面对一个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工业产业,对产业分工、外包等认识并不完全认可和成熟的情况下,要新生的生产性服务业完全市场运营,是不现实的,自身成长和市场成熟的过程是它无法越过的生存障碍。
企业对市场化分工的认识和接受需要时间,新生的服务业成长也需要时间,两者之间谁也无法迁就、照顾对方。没等到企业完全接受这一调整的过程,新生的生产服务型企业已经夭折了。这一过渡时间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特有的,要在短时间内跨越并实现自我成长、完善,进而接轨国际市场,这不是一个企业独立能完成的。这一过渡阶段,我们认为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由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专业服务平台的模式来过渡。待生产性服务业走过这一过渡期,成熟后,完全市场化是必然的结果。那时也证明工业现代化调整已达到目标。
为什么不是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来做呢?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主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他们仅是个副业,任何一个单位只有在完成主业,闲暇之余才会考虑副业;而企业之间的平等关系、商业秘密,使得企业牵头做服务更不现实。事实证明,只有第三方,并以此为主业的机构才能做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定位最适合此项工作,又有一定政府色彩,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四、怎样做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从事生产性服务的企业,当然是专业公司最好。但组建一个专业服务公司的软、硬件设备、工程技术人员配备,是一笔很大资金,在需求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短期是没有回报的,也就是说纯市场化运作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况且一个产业服务平台涵盖的服务内容,要比一般专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多的多。
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应该由生产力促进中心之类的机构牵头,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服务企业,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建立一种虚拟的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这种做法优势明显。首先,大学、研究院所有大量的专业仪器、设备可充分利用,各单位都有熟练的操作人员,更重要的是很多单位都有国家、省级的相关资质;其次,这些单位都有大量的高级工程师、教授,在行业内往往是专业带头人,有影响力;再次,大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在相关专业上实践经验最多,技术实用性较强;最后,技术服务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较有经验和能力。
这种资源整合的优势,第一是先期不用大量投资购置软、硬件设备,少了投资风险;第二合作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兼职,服务平台没有一般企业的工资压力,有服务业务就有经济效益,服务平台日常开支只有少量的管理和信息处理人员费用,这种灵活的机制是任何企业所不具备的。第三由于是资源整合,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对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有重大意义。当然这需要生产力促进中心有强大的协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支持。
五、结束语
生产服务岗位职责 篇5
2、根据生产部下达的生产计划任务制定合理的车间生产计划并组织本车间员工具体实施;
3、协调本车间内部员工的沟通联系以及跨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4、对本车间班长进行选拔培训,针对性的对其工作技能、管理知识等方面的进行培训;
5、本车间内部的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的管理,并对本车间员工进行消防生产安全方面的针对性培训;
6、贯彻执行公司的管理体系,并协助公司上级领导有效实施并运作公司管理体系;
服务化生产率之谜 篇6
国家统计局7月3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继去年首次超过了制造业,达到46.1%,2014年1-5月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突然进一步大幅提升,达到49%,占据半壁江山在即。这是可能永久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事件。耐人寻味的是与之相关的另一组数字,一是近年来GDP增长速度一直在下降(2013年我国GDP增速7.7%,2014年一季度 GDP同比增长7.4%);二是同时的就业数字逐年上升(“去年我们原来计划是新增就业900万,结果完成了1300万。今年一季度的就业情况比去年还稍好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业加快了发展。”)。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中国的经济学家没有实实在在告诉我们这些事实背后的一个真相:第一,世界各国服务业比重上升的过程,同时就是GDP增速下降的过程,因此中国伴随服务业比重上升而出现GDP增速下降,是一件正常的事,是一件好事;第二,与他们整天给我们灌输的GDP增速下降必伴随失业上升的逻辑相反,现实是GDP增速下降反而导致就业上升。直接说开了吧,一些经济学家心存GDP情结,念念不忘的还是工业化的逻辑。
而由这两点实践构成的悖论,就是“服务化生产率之谜”。据鲍莫尔研究,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但导致GDP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服务相对价格上升较快,使服务业占比上升;另一方面,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长速度低于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所以又导致GDP增速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成本病”理论。
更基础的原因在于差异化的经济性。服务业以及服务化(包括制造业服务化、农业服务化和第三产业的体验化)的本质是提供差异化价值,差异化(由于个性化)从需求方面,起到拉高价格作用,使服务变得经济;而差异化(由于非标准化)从供给方面,又起到拉升成本作用,使服务变得不经济。
但信息化的发展,实际上正显著改变“成本病”的技术经济条件。鲍莫尔的合作者潘泽提出的范围经济理论,就从成本方面,论证了从差异化不经济,变为差异化经济的条件(如针对多产品均摊固定成本)。信息经济的实践进一步发展了范围经济理论,证明,利用资产可复制特性,对产权进行归属与利用两权分离的双层经营,分别以平台层免费,应用层收费,中间以API相联接的方式经营,通过分摊平台固定成本(FC),在报酬递增区间,就可以有效实现“越差异化,边际成本越低”的创新。
信息化的特殊本质就在于低成本差异化(越差异化边际成本越低),因此正如黄少军早在2000年就指出的:“现代社会服务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信息化’”。这样一来,我们忽然从产业层面明白一件事:信息化=服务化。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对象。只不过前者更侧重从人与自然关系(技术)上立论,后者更侧重从人与人关系(商业)上立论。我们明白的第二件事是:服务化相反于产业化。产业化是工业化的产业方法,服务化是信息化的产业方法。例如,农业产业化指的是用工业化方式从事农业。二者区别在于,产业化追求的是效率,途径是规模经济化(即所谓社会化大生产);服务化追求的是效能,途径是范围经济化(包括基于数字化平台和生态条件的个性化、定制等)。
最近,国务院首次将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定位为调结构、稳增长的重大措施。
说明在从经济运行的整体逻辑上来定位服务业,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上游提升。希望将信息化也纳入同样的整体逻辑,从“服务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信息化’”高度进一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服务生产力 篇7
提高生产力是时代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提升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的生产力促进组织已迅速成为国际性组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地大批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充满活力的经济实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广大中小企业刚起步,普遍存在管理能力差、财力弱、人才少、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有限等实际问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十分巨大,特别是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自身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以及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缺乏,在依靠科技增强竞争力、保持稳定发展方面都面临不少困难。1992年,原国家科委在广泛论证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同类机构的发展模式和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决定在全国普建生产力促进组织,先后配套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见表1)指导地方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颁布,该文件对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科技进步做出了十一个方面四十项决定,其中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方面,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党中央文件载明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个组织,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切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建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全国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推动辖区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历经20年的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个组织已遍布全国各地,截止2011年12月,全国共成立224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
2. 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现状分析
“县”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单元,即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县(区)科技局的下属事业单位,属于基层专职技术服务机构,常年为辖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多年来,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编制采取从严政策,各地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编制普遍较少,很难形成有影响的技术服务力量。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县城没有大学和研究机构,基层科技资源相对缺乏,可借用社会科技力量也不多,所以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技术服务的难度很大。如何克服困难,寻求发展之策是当务之急。
20年来,我国已先后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2241家,前10年主要是省、地级市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在这些高级别生产促进中心取得骄人业绩的示范和带动下,后10年各地相继成立了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特别近几年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建立了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由于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地理位置不同,区位发展差距较大。当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步入小康社会,县城已实现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十分发达,特别是技术服务业已初具规模。这些地区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经过多年运作,已形成有专职的技术服务人才队伍,有以特色业务为品牌的技术服务业务,有固定的服务场地,有一大批稳定的客户群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常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姜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无锡市锡山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尽管他们都是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年前他们凭借骄人业绩被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授予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荣誉称号。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多数因投入不足、人员配额少,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不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彰显度不够。总的来说,近几年新成立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很多,但发展不平衡,运行质态差距十分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成立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普遍处于工作摸索阶段,努力寻求工作的突破口。
3. 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初期业务定位建议
《生产力促进中心暂行管理办法》第七条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任务有明确要求,该管理办法针对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制定,没有行政级别之分,也没有硬性规定,允许差异化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没有统一发展模式,各中心可根据本地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以及财力和人才结构确定服务业务范围。当前,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较强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范围已突破管理办法的要求,并开辟更高层次的工业分包、工业设计等现代技术服务领域。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特别是近几年新成立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投入不足,人才及相关技术服务手段配备较少,业务范围很窄,有的甚至连基本技术服务工作也不能正常开展。为此,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建议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特别是新成立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采取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再发展的策略,在工作初期实施两项花费少、见效快、影响大的技术服务业务,该业务借助外部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服务本地中小企业,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1)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学技术的载体是成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集成国内外相关科技成果信息为本地中小企业服务,为地方特色产业服务。信息畅通必然带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本地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本地中小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成后,最基本任务是征集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靠自己力量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经整理归类后对外定向发布,帮助寻求技术服务方;其次是征集本地中小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信息。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资源投入和技术开发的主力军。高校和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和知识传播的圣地,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是创新活动的桥梁,通过对接帮助本地中小企业及时找到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化潜力大的科技成果。
地方特色产业往往就是地方支柱产业,它是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创建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要紧紧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开展工作,为发展特色产业制定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提供支持。
(2)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迅速在全球普及,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信息产业已得到高速发展。
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有偿加入国家相关专业网站和专业数据库,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查询服务,方便本地中小企业及时了解创新技术背景和最新的国内外科技信息。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借助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的信息资源,可有效开展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标准、论文期刊等科技文献信息检索和全文下载服务。
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生存和发展,一靠自身业务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二靠运行管理机制。常规情况下,一些刚成立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基础条件不好,能力有限,很难短期内找准技术服务工作的切入点,这种被动局面长期存在必然导致生存问题的大考验。若在初期着手开展上述两项具有公益性质的技术服务活动,既可锻炼人才队伍,扩大单位在本地区中小企业中的影响力,增加政府的信任度,同时又可以建立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体,为今后开展其它技术服务奠定基础。当条件成熟后再发展其它服务项目。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因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可根据他们的需要开展一些专项有偿服务,经营过程中可适度地开展市场化服务,通过技术服务获得相应报酬,在补充单位运行经费的同时,提高单位整体生存能力,达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殷铭.市县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与服务[J].江苏科技信息, 2011 (7) :17-19.
服务生产力 篇8
基层党支部建设服务生产, 服务职工群众作用发挥很关键的侧重突破点, 应该把握人和物“两个基点”以人为本作文章。“人”的方面着力抓好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监督管理, 以加强党员、职工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和执业技能素质提升为主, 工作中时刻体现出以人为本, 服务职工大众的管理服务意识, 坚持凝心聚智增加团队协作竞争力的核心理念。“物”的方面瞄准文明生产整治综合提升作业环境面貌改观的主阵地, 本着“重塑造、提形象、找抓促”的思路, 投入足够资金, 从物品定置化和环境可视化入手, 营造优美的作业区环境新形象, 达到优美的环境塑造人、以和谐的氛围规范人。
1 人的方面
人的方面要针对“管理人员、党员队伍、职工群众”等三个群体去规划。管理人员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 加强民主管理, 对管理人员工作进行细化分工, 实现主管、分管的协调配合。依照标准、制度和程序开展工作, 是一级班子成员遵循的原则。工作中, 车间班子成员遵从“相互关爱、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的人文理念, 坚持执行早班碰头会、例会思想交流制度, 使班子成员间加深了了解, 增进了沟通, 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 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注重加强管理人员作风转变工作, 车间管理人员分包卫生区, 带头参与卫生保洁, 营造和谐团队, 共建和谐大家庭。实施“三个一”现场盯控机制。要求车间每一名管理人员, 每一班, 至少有一小时, 走入现场巡查指挥协调, 及时发现问题, 并开展针对性的交流谈话, 解决现场临时性问题, 捋顺现场生产关系、稳定生产秩序。推行管理人员包保班组工作制度, 两车间10名管理人员分别承包了15个班组, 以每名管理人员盯控1-2个班组的分包形式, 实现了分头盯控, 联合互控。
2 党员队伍方面
以“三会一课”为基础载体, 规划学习教育计划, 印发学习记录本, 通过开展丰富的组织生活, 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党员亮身份、党员认岗服务、党员创星双服务、“一帮一三提高”、“五比五争当”、党员身边“三无”、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卫生保洁队、设置红旗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载体活动,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围绕中心任务, 传承党员群体的先锋力量。
3 职工群众方面
建立职工思想交流制度, 坚持“服务职工, 依靠职工, 职工是发展的基点, 职工是创建财富的主体”的员工理念, 构建和谐检修团队, 化解矛盾疏导情绪, 为建设一流机车检修基地目标的实现凝炼职工意志、统一职工思想, 不仅通过“三必访、三必谈”思想交流、形势任务教育、谈心谈话等方式,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引导, 还通过“三学三考”、“三查找、三对比”等考核奖罚机制, 提升职工综合业务技能。倡导以“讲团结、讲和谐、讲责任、讲奉献、讲纪律”为内容的金牌员工“五讲”的引领, 凝心聚力建和谐团队。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党, 热爱人民,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神华准能, 热爱大准铁路、热爱机车检修”为内容的“五讲”、“四美”、“六热爱”教育。通过大教育活动, 实现员工思想认识与岗位实践的相结合, 实现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的相匹配, 实现团队实战与完成生产任务的相适应。
可采取以会带训、典型解剖、经验交流、现场观摩、领导传帮带、环境塑造、载体带动、形势宣传、竞赛演练、技能比武、制度规范、考核奖惩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手段, 优化融合人和物两方面的优势资源, 体现以美好的愿景激励人, 发展的形势鼓舞人, 舒适的环境塑造人, 动之以情方法管理人, 开展多方位、多层面人的教育管理和环境整合文化引导, 凝聚广大职工的心智, 统一思想, 举全力、集众智, 建设更加美好的大准铁路。实现人、物互融促发展、促提升的目标。
通过人的教育管理, 提升综合素质, 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是所有企业实现以人强企的共同永恒的愿望。但随着利益格局多面化、人的需求的多样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化、职场多变复杂化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递变交织, 传统形式的大批量集中培训教育、照本宣读强制灌输教育和单一的纯理论式教育显的力不从心, 相比文化手段的激励引导更能彰显出它以从侧入主、迂回振动从而激发自主觉悟的好效应。
3.1要创新并坚持开展形势教育。通过班前会、班后会、生产例会、政治学习会、总结分析会、一线座谈会等有效的基层组织形式, 管理人员及时将神华集团公司、准能公司、大准铁路公司和本段的阶段工作任务、形势目标、管理要求等内容, 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政治动向、举措目标等向广大职工交待, 结合大政方针提出本单位结合上级要求具体的一些管控措施, 以论坛、自由交流的形式让人们充分了解“家”的利弊实情, 调动激发对“家”负责任的主人翁责任心。
3.2 发挥阵地宣教作用。以“建阵地、浓氛围、重导向、融心智”文化理念, 致力于搞好“两区四个长廊”、“五个一”项目的建设, 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搭建文化管理基础框架。
检修区“三个长廊”建设。一是凝炼出了车间三次创业的愿景、指针、文化管理核心理念等理论成果, 制作成宣传图板上墙, 并印发各班组进行学习宣贯, 形成车间整体文化愿景长廊, 实现愿景规划, 文化规范的激励引导模式。二是将12个班组的愿景、口号、管理理念、工作职责等内容, 配置相应工作图景, 图文并茂的在新库间休室门顶制作12块图板, 形成班组文化长廊。三是在新旧库过道处开设了安全文化长廊, 内容有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格言警句、安全宣传内容、安全知识等, 以丰富的安全警示内容、较强的视觉冲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引导规范职工作业行为。
3.3办公区“一个文化长廊”建设。在检修办公楼三层楼道内和车间两个会议室以及职工活动中心走廊内, 以警句、格言、励志语、企业文化理念、标语等为内容, 张挂统一的宣传图板, 营造“讲团结、树正气”、“为民务实”的管理文化氛围。
“五个一”项目。即“一个中心”、“一个园地”、“一个乐区”、“一本刊物”、“一个宣传册”的建设。“一个”中心, 就是建设好职工文化中心。针对车间大部分职工中午不能回家, 没有午休地方的情况, 打造了集球类比赛、棋牌活动、休闲健身、图书阅览、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多功能职工工休活动基地。并完善管理制度、配备宣传图板和仿真花卉以及设施器材的配套建设。实现了职工文体活动有阵地、休闲娱乐有场地、健身锻炼有设施、图书借阅有地方、职工才艺展示有舞台, 沟通交流有平台。受到了广大职工的赞许, 也有效起到了凝心聚智融炼团队的效应。
“一个园地”即班组园地建设。将职工的全家福相片、职工安全寄语、职工安全愿景张贴在内, 形成亲情文化警示效应, 激发广大职工“对自己、对家庭、对岗位”三负责的责任意识, 引领职工做正确的事, 立足岗位, 承担责任, 做机车检修大厦的承重墙。
“一个乐区”即“音乐厂区”的打造。为了缓减职工的工作压力, 激发职工岗位活力, 在检修库安装了音乐广播系统, 实现“班前班后”轻音乐欣赏, 改善了检修车间只有噪音没有乐音的局面, 实现了班前班后员工减压、通知广播的目的, 很好的调节着职工的心情, 受到了职工的赞同。
“一本刊物”即推出了《检修月报》月刊, 该刊物以“成果展示、信息反馈、总结提升”为宗旨, 将“专业性、指导性、服务性、写实性”融为一体, 对检修内容、检修质量、检修进度、管控动态、党群工作等信息进行阶段汇总传递。写实性、全面性的内容, 为车间阶段质量分析、管控指令调整提供了原始依据。图文并茂的展示, 也成为了外部了解机车检修的窗口。
“一个宣传册”即设计印制一本集车间文化管理、班组愿景文化展示、检修发展历程、重要活动剪影、领导关怀、车间2013年度十件大事等项目内容、和谐支部建设内容, 图文并茂展示车间“两个文明”建设新形象。
以拓展宣教阵地、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和浓厚的文化引导氛围, 给职工打造出一个五颜六色温馨的视觉环境, 人以眼为接收、以心为整理、以脑为加工, 从而实现预期引导效果。引领职工做正确的事, 用正确的态度做事, 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端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善共事、干好事”的执业态度, 把追求卓越、争当优秀当作一种习惯, 干一行, 爱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钻一行, 精一行。在日常工作能看出来, 关键时刻能站出来, 利益面前能让出来, 危险关头能豁出来。立足岗位, 承担责任, 做机车检修大厦的承重墙。
4 物的方面
物的方面要从“环境美化、文化打造、服务跟进”等三个方面去实施。
4.1 环境美化方面
本着“重塑造、提形象、抓规范”的思路, 从物品定置化、生产文明化和环境可视化入手, 营造优美的作业区环境, 达到优美的环境塑造人、以和谐的氛围规范人。对检修车间4个样板班组进行室内装修, 同时对检修库地面进行了分区、分色的油刷, 规划出了绿色通道、检修区、备品存放区, 对设备设施实行定制化管理。设立了禁停、限速标牌和危险地段、草坪区温馨提示牌以及入库语音安全揭示装置。对原有检修库命名按专业修程进行了命名, 并制作悬挂了中修、小修、辅修等名牌, 形成了一种区域规范, 形成了一种环境规矩。
4.2 文化打造方面
以“建阵地、浓氛围、重导向、融心智”文化理念, 致力搞好“两区四个长廊”、“五个一”项目的建设, 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搭建文化管理基础框架。
4.3 后勤服务跟近方面
本着“以人为本、以物塑人、细微服务”的管理新模式, 建立了“青工互助储金会”, 建立“未婚青年联姻”网群, 在原“咖啡屋”、“职工诚信超市”、职工洗衣房、“暑期送清凉”等设施和活动的基础上, 支部在2013年重点对车间班组休息间的设施进行了完善, 为班组配置了足够的休息座椅、椅垫, 定制了储帽柜, 购置了花卉等, 在大库安装音乐广播系统, 在库内改造了卫生间、改造了库内的暖气、在间休区放置了鲜花、重新规划了男女职工更衣间并安装了空调机、给所有职工配发了统一的饮水杯、设立了吸烟室以及建设六位一体职工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服务项目建设, 去关爱职工, 营造温馨家园, 构建系统型、全覆盖的大服务环境, 有效提高职工执业幸福指数。
提高后勤配置装备水平。在班组休息室、作业区配发整齐划一足够数量的桌椅、桌布、物料柜、更衣柜、水杯、花卉、宣传图板、电子大屏、衣冠镜等后勤保障设施, 统一装修规划, 以统一的定置化管理要求做到职工厂区生活、工作场所整洁干净、窗明室亮、物品摆放有序、作业通道畅通、生产布局错落有序、形势宣教丰富。本着服务方便职工的要求, 尽力满足职工必要的作业区的生活、工作需求。机务段检修车间开展“似家庭, 暖人心”温馨筑和谐活动。不断完善“咖啡屋”的温馨功能, 指定专人管理, 配备了电冰柜、电磁炉、热水壶、暖壶、纸杯、一次性筷子、小药箱等设备设施, 在班中随时提供饮用热水, 准备了咖啡、各种茶叶, 设立了阅览书柜、报刊阅览架、各类管理信息直通栏, 及时为职工的工余间休提供便捷服务;建立了“职工诚信超市”, 专人兼管, 配置了冷藏柜, 放置了方便面、火腿肠、饮料等食饮品, 本着“自主选择, 自律付帐”的原则, 既方便了当班职工饮食急用, 又提升了职工的诚信度;坚持开展“暑期送清凉”活动, 暑期为职工无偿提供冰镇矿泉水、雪糕等清凉饮品, 防暑降温暖人心, 给职工一个温馨舒适的作业环境。
5 载体引导方面
结合中心任务有效推开载体引导。载体活动的整合效应对人教育引导的效应是深远的、长久的, 它的结合性、创造性、融合性、导向性、灵活性、助推性以及围绕对人的心智的凝聚性是无与伦比的。大准铁路推开的站区文化活动, 机务段推开的“百趟赛”, 以及机务段检修车间近期启动的“机车检修百台赛”, 是很好的以人为本的综合教育引导模式。
以环境塑造、以竞赛促提升是新形势下很好的职工教育引导方式, 管理者要培育“打基础、强基层, 基础取胜”管理重心下移新理念, 为助推安全运输中心任务、提升大准铁路综合运输能力和未来金色大准品牌创建发挥重要作用。
伴随准能公司的快速发展, 作为准能公司煤、电、路三大板块之一的大准铁路必将全力推进, 党政工青齐抓共管, 以整体工作的创先争优, 将加快复线建设, 抓好运营管控, 以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服务生产、服务职工的能力建设, 为实现运输最大化、安全管理最佳化、运输效益最优化再做新贡献、再创新业绩。
摘要:基层党支部服务生产, 服务职工群众把握人和物“两个基点”以人为本作文章, 发挥组织优势, 把一线的群众组织起来, 形成团结统一的力量和整体战斗力服务生产、服务职工。
河南鄢陵:全力服务春耕备播生产 篇9
时下, 正值春耕备播的大好时节, 河南省鄢陵县农机局启动了“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下乡活动, 全力服务春耕备播生产。
为让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农业政策, 该局组织人员深入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家中, 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鄢陵县农机局充分发挥各农机经销企业的积极性, 由农机经销企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 为农机户送技术。这些技术人员每到一处, 都认真了解农机具的使用情况, 指导和帮助农机手对农机具进行检修、保养和调试等, 以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春季农业生产中。同时, 为确保春耕备播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该局还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来源:大河网
服务业生产运作管理分析 篇10
一、服务业生产运作的经济环境
服务企业通常在困难的经济环境中生产运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总体进入壁垒较低:服务创新没有专利保护,在许多情况下,服务业也不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创新很容易被竞争者模仿。(2)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客户必须亲临服务设施所在地或服务人员上门与客户接触。这种必要性限制了市场范围,导致经营场所规模较小。(3)不稳定的销售波动:服务需求每时每刻都在随机变化。与购买者或供应商交易时,在规模上没有优势。许多小型服务企业在与有实力的购买者或供应商讨价还价时处于劣势。(4)客户忠诚问题:现有企业凭借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起忠诚的客户群,从而为其他新的服务企业设置了进入壁垒。通常,客户在创造这个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改变服务生产过程的性质通常会影响客户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人作为产品的一部分。在高度接触的服务业中,客户不仅同服务人员发生接触,还可能同其他客户发生联系。因此,客户在许多服务行业中,就成为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的服务企业没有固定的客户群就相当于没有立足的根基。(5)退出障碍:少数服务企业可能在低盈利甚至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经营。因此,利润驱动的竞争者会发现,他们很难将那些不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生产运作目的私人企业逐出市场。
此外,技术进步、政策法规、能源价格等对服务业的影响很大。这些外部因素往往能改变一个服务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提供方式及其规模结构。
二、服务业生产运作存在的障碍
(1)组织障碍:从以前时代继承下来的组织结构可以轻易地破坏优质服务和针对服务文化的合理变革过程。如果变革的方案没有把改革不恰当的组织结构包括进来,那么为取得成功的努力就会白白浪费。组织一旦不再适合服务,它就成为了变革的障碍。(2)系统和制度障碍:尽管大多数员工都愿意善待他们的客户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如果管理制度、经营或行政系统、使用的技术与优质服务截然对立,员工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发展组织的服务文化时,若只把培训作为主要的手段,而忽视了对由制度、系统和技术构成的基础设施进行变革,往往会产生上述障碍。(3)来自管理者的障碍:管理者如何对待下属,员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组织的客户。如果变革过程主要集中在一线员工和支持员工身上,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置身局外,那么一线员工的上级主管就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员工与客户的这种联系,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和管理真实瞬间。这样,发生错误的风险就太大了。(4)战略障碍:如果缺少明确易懂的服务概念,组织就会发生混乱,制定和执行计划就会迷失方向。没有战略观点必将成为变革的障碍。(5)决策障碍:如果组织推行新的观点和合理的计划时,没有必要的决策、信心和力量,细致的分析和周到的计划都是毫无价值的。换言之,薄弱的决策管理总是变革过程的一大障碍。(6)质量控制障碍。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到达客户那里之前,可以根据质量对它们进行检查。但是服务在生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了。这样,错误和缺点就很难掩盖,而服务人员和其他客户的在场又引入了更大的可变性,这些因素使得服务性组织很难控制质量和提供始终如一的产品。
三、服务业成功生产运作的对策
首先,发展和维系良好持久的客户关系。不仅客户关系中服务要素的重要性在增加,而且客户要求从服务提供者中获得灵活机动的服务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如果服务企业的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对工作和客户具有服务导向的态度,再加上企业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竞争力的话,那么获得市场成功则是水到渠成的事。必须发展和保持良好和持久的客户关系。
其次,有效地管理务。需求服务是直接向人(或组织)提供帮助,或者向人(或组织)所有的设备提供服务。在生产和交易服务时,一线员工和客户直接面对面地接触,没有其他人可以对客户需求和愿望突然的变化做出反应。这种情况下,一线员工必须立即做出决策,采取必要的行动;或者根据客户行为所透露的信息,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当然,采用市场调研的标准方法能够事先测算出市场需求,这一点仍然要继续做。因此,与客户接触并生产服务的员工必须自己分析在服务生产和消费的那一瞬间客户的需求和愿望。
再次,做好服务营销工作。服务竞争中,市场营销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尽管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诸如市场调研、广告、专业销售队伍进行的推销和促销活动,仍然像以往那样重要,但是它们已经不是市场营销开展的惟一活动了。营销职能比以往更加广泛,贯穿于整个组织之中。当维系或强化持久的客户关系时,常规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为了确立新的客户关系。为了进一步发展业已存在的客户关系,商品、服务和信息的交换以及金钱利益和社会关系的交换都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构建组织、技术和管理支持。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许多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不支持客户导向和高质量服务的经营,那些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创造服务的一线员工或部门,在组织中却各自为政。为了把服务发展成为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企业必须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便使组织——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支持员工尽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应该指出的是,服务经济中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比以前降低,相反,它甚至是更为重要了。一项技术措施或物质资源如果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愿望,或者适合所使用的环境,它会大大提高服务质量,经常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让员工创造出更好的服务。此外,强有力的管理支持,也是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丽文.管理的特殊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5-47.
[2]朱沆,汪纯孝.服务质量属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1999,6:88- 90.
[3]孟宪华.顾客参与的服务作业系统的集成化设计[J].人类工效学,1999,2:26-27.
[4]关舒华.抓服务管理的“关键环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77-79.
[5]卫越男,林德煌.论真实瞬间的服务质量控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54.
服务生产力 篇11
[关键词] 公路施工 企业 共青团
一、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青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提高青年的精神境界,增强青年的精神力量,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组织青年为企业、为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服务,是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加强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民族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各级团组织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任务。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的契机,大力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团组织要组织青年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带头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企业发展同行,与企业文明同行,积极参与“道德规范到岗位”活动,做新一代文明筑路人,努力培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大力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青年人才队伍。当前,随着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高起点、快节奏的企业改革对青年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青年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格局。因此,各级团组织必须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把青年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青年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努力塑造“敬业爱岗,学习进步,求实创新,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青年团队精神,不断提高青年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激发青年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青年紧密聚合在企业周围,与企业同甘苦、共进退,全心全意投入到“心系企业、立足本职、建功成才”的事业之中。
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事业促团
首先,要找准建功立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企业生产施工、经营管理、改革稳定中再展作为,再做贡献。要始终围绕企业党委和行政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好团的工作。要坚持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把团的工作融入到企业施工生产。的过程之中。要深入研究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充分发挥团组织在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中的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年创新创效、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示范岗、青年志愿者”等工作载体的优势,凝聚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市场开拓、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各个领域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今年将迎来自治区50周年大庆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要大力开展“迎大庆、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的骨干和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建设者高质量完成50大庆公路工程建设任务。
其次,要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中体现作为。各级团组织要立足市场需求,帮助青年员工牢固树立质量先行、服务至上的观念,紧密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去实施,深入开展争创“优质工程、优秀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活动,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各级团组织要继续高扬青年突击队的光辉旗帜,围绕企业“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各种突击奉献活动,从多方面发挥团的组织作用,展示团员青年的活力。要深入开展青年突击队劳动竞赛,改善形式单一、浮于表面的状况,要将企业优秀青年突击队与企业劳动竞赛结合起来,围绕“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等企业关心的管理难点,开展创优创效劳动竞赛,通过打造“节约型青年突击队”,找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突破口,做到及时总结经验,大力宣传推广。
第三,要在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勇挑重担。各级团组织要广泛深入开展好“路桥青年与跨越式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总体要求,帮助广大团员青年认清企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团员青年做到正确对待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满怀信心的投入到保安全、保任务、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中,做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要针对青年在企业改革中利益观的变化,把准青年的思想脉搏,深入细致的做好青年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切实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对青年的合理要求,要及时呼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维护青年队伍的稳定,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适应青年需要,帮助青年成才,拓展共青团工作的新视角和新领域
青年是企业的希望,青年是企业的未来,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青年成为企业未来的栋梁之才是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任务。企业团委坚持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入手,围绕企业经营生产需要,以组织“五小”科技攻关为目标,开展了青年科技创新创效、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积极动员、组织青年投身创新创效实践,在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推荐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要求们要及时了解青年的需求,关注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状,努力做到为广大青年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努力探索服务青年的规律和手段,树立服务意识,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能力。要继续开展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评选工作,做到以事业留住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推进企业人才兴企战略的实施。要大力加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培育人才制度,完善充实青年人才库,探索团组织围绕企业经营生产培育青年成长成才的青年工作职能化道路。特别要针对青年知识分子文化层次较高、思想相对活跃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专业和特长,鼓励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推优荐才工作,推荐优秀青年走上重要管理岗位。
为更好地拓展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企业团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积极服务青年健康成长,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发现、培养、储备、推荐为工作主线,以构建青年人才高地为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为了帮助新招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本岗工作职责,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努力促进新员工将课本知识尽快应用于工作实践。二是积极开展推优荐才工作。各级团组织,经常向党政领导、人力资源部提供青年人才信息,通过定岗推荐、重点推荐、自推荐等方式推荐人才。经各级团组织推荐,一大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大力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团结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企业经济建设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直接表现为学习能力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市场开拓、科技攻关、管理创新等工作,都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创建学习型企业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为此,们要在“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争做知识型青年”方面积极探索,逐步推进,切实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为此,共青团组织要通过以下措施确保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第一,建立“创争”活动的工作氛围。要以个人学习为基础,以青年突击队、团小组等团队学习为载体,采用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团组织整体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争做知识型青年”活动。
第二,建立合理的目标机制。制定学习型团组织的共同计划,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由团支部委员组成的学习督促小组。实施基层团组织负责制,按学习项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最终把个人的学习目标融入组织的共同学习计划。
第三,建立典型引路的工作机制。要在团组织中树立组织创建的典范,在团员青年中树立认真求学的典范,并将青年的学习情况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为个人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抓好计量管理为油气生产服务 篇12
1 抓好计量精细化管理, 积极做好油气稳产基础工作
近年来, 胜利油田技术监督部门深入贯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质量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 认真组织实施中石化《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与考核规范》, 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12项计量工作考核项目, 结合油田开展的“建标、对标、追标、创标”活动, 对照《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与考核规范》的要求, 及时制定了考核标准的实施细则, 认真开展好各项自检自查工作, 狠抓内部计量管理, 极大地提升了油田整体计量工作水平, 为油气稳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地计量技术保障。
2 强化计量检测机构和人员的管理, 提升油田综合计量检测能力
目前胜利油田共有计量检测机构66个, 现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有3 998人。为确保计量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胜利油田计量管理部门切实做好对计量检定和计量检验检测等机构的计量考核和计量认可工作, 加强对从事计量检定检测、计量操作、计量管理等计量人员的培训工作, 做到各类计量检测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同时, 技术监督部门还通过定期组织对油田内外油气计量交接点和各所属二级单位原油计量化验室的计量器具维护、计量标准实施、计量人员持证等情况进行检查, 并对证件到期计量人员及时进行复审考核, 有效确保油田综合计量检测能力的不断提高。
3 强化计量器具管理监督检查, 确保计量数据准确
胜利油田按照国家《计量法》的要求, 加强了对油田各类计量标准装置和能源、安全、环保、贸易交接等重点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维护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油田所属各二级单位按照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和《油田基本用能单元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规范》的要求, 加强了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维护和管理, 建立健全了对能源计量数据的考核和确认制度。同时, 他们还加强了对石油勘探开发、钻井作业等方面的专用计量器具的校准、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加强对油田在用重点计量器具的准确性、稳定性抽检工作以及对在用计量器具的检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油田各类计量器具的采购、配备等工作中, 他们严格执行《胜利油田计量器具使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 对计量器具使用、维护和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信息反馈, 确保计量数据准确可靠。
4 突出重点, 开展油气计量专项整顿
为提高油田天然气商品化率, 针对油田天然气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 开展天然气计量专项整顿, 通过开展天然气计量专项整顿, 规范了油田天然气计量仪器仪表的优选选型、准确度等级要求、仪表现场安装、使用维护、计量器具计量检定等工程程序, 进一步完善计量检测能力和手段, 优化天然气计量溯源和量值传递体系, 进一步健全油气生产和经营考核计量措施, 使油田天然气商品化率由原来的39%提高到目前的45%, 天然气商品化率提高了6%;对新、扩、改建油田工程项目和进入油田市场的技术检测服务队伍进行计量资质审查, 从源头上消除工程项目中计量系统的缺陷。同时, 加强油气单井计量、分队计量、贸易计量等方面新技术、新方法的跟踪调查与分析研究, 及时组织交流学习和推广应用, 推进了油水井的精细化管理, 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准确的计量数据。
自2009年6月以来, 一套建立在单井量油基础上的分队计量系统在胜利油田基层采油队得到推广应用, 有效解决了因基层采油队之间集油流程交叉、单井计量困难、油区治安复杂以及油井原油人工取样化验等因素造成的原油输差大的问题, 使原本模糊的生产管理过程变得透明, 考核管理更加合理, 既有利于调动基层的生产积极性, 又有利于管理层及时正确决策。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实施油田计量工艺技术改造, 在梳理集油进站流程、消除采油队之间的流程交叉后, 各基层采油队全部实现独立进站、单独计量。各采油队进站来液单独设立了高效三相分离器, 对油、水、气实行分相计量。计量仪表通过采集实时数据实现就地显示、同步上传, 以供生产数据查询和生产分析应用。同时计量仪表的设置还兼顾了油气管道泄漏监控系统的需求, 一旦发生油气管道泄漏事故, 管理人员就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油气泄漏点。
油田分队计量系统的实施, 使厂、矿、队三级可以对油气产量实时监控, 及时掌握生产动态,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量预警和生产控制。同时为应对复杂的油区环境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 为生产经营考核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促进了集输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5 树立计量先进典型, 开展计量示范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