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旅游景点

2024-05-09

中小旅游景点(精选9篇)

中小旅游景点 篇1

摘要:文章分析扬州中小旅游景点所具有的特色,进行抽样调查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现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的生存状况、经营模式、以及是否具有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剖析为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的生存现状,对这些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对应的发展之策。

关键词: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生存现状,对策

一、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的特色

扬州中小旅游景点主要包括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宗教建筑、私家园林、纪念馆、人文遗址、博物馆等种类。根据已有的情况,主要抽取中小旅游景点中的纪念馆一类型的景点来进行调查分析。扬州中小纪念馆主要包括史可法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朱自清纪念馆等一些以纪念名人而打造的中小型旅游景点,景点规模不大,但在扬州占据着一定的规模,主要是以纪念名人生平事迹为主体现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通过调查发现扬州中小旅游景点保存原始,未能充分开发;特色单一,针对性明显;规模小,接待能力较弱,益开发、管理;核心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

二、扬州中小旅游景点发展存在的问题

扬州中小旅游景点分属于十几个部门管理,由于扬州旅游营销策略的变化,将中小型旅游景点的经营权归属于大型景点管理或者全盘托管的政策,充实了扬州旅游局的话语权,便于扬州旅游整体的规划,有利于扬州整体旅游业的发展,但由于自身的劣势,竞争能力不强,导致自身更多的被动。根据调查分析,扬州中小旅游景点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景点盈利能力差,依赖政府支持,资金来源狭隘

扬州中小旅游景点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除了一些正常的营业收入以外,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维持都是由扬州财政拨款,缺少其他渠道的资金支助。扬州中小旅游景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扬州财政的负担,加大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的开发技术,运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等等科学技术成果,对扬州财政则是很大的考验,加上投资不定能得到回报的风险性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政府不能够轻易下手去做这样的投资。锦上添花易,雪里送炭难,这使得政府更加倾向与投资一个新的项目,来吸引游客眼球,比如扬州新打造的马可波罗纪念馆,相比较而言,扬州中小旅游景点设施设备显得简陋很多。

(二)景点设施陈旧,开发成本高

扬州中小旅游景点虽说有很深厚的内涵文化,景区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仍是一个比较困难问题。在景区中只陈列了些相关的文物或者一些字画解说,再加上年代的久远,展品陈列厅的陈旧,没有运用现代的科技水平进行图文解说,使得对景区本身自有的文化内涵不能解释到位,用现有的有形资产来诠释精神文化内涵,再加上文化旅游资源有形展示难度较大、投资高等原因,导致目前扬州的诸多历史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或处于待开发的状态。

(三)资源型旅游景点,互动能力不强,游客满意度低

中小旅游景点主要由游客自己观赏游玩,由于景点的历史悠久且没有专门人员来免费的解说,加上游客自身文化涵养的不同,对景点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表面,只能是一知半解。游客反应“没有意思,还不如去逛逛东关街呢”,互动性不强使得游客也不能真正了解景点的文化内涵,不能对景区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不了客人的需求。游客满意度被看成是一种衡量在一段时期内游客购买的以及消费者所体验的产品指标。在景区,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对游客文化宣传,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使得游客步伐匆匆,景点丧失了其自身存在意义,对游客的影响不大。

(四)景点宣传方式单一,内容笼统

扬州城旅游口号是: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同时每年的4.18“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9月25日开幕的“世界运河名城展览会”成为扬州城和古运河吸引中外游客的热点。节庆效应使得扬州旅游业不断的发达。双东街作为后起之秀成为了扬州旅游新的焦点。然而对于现有的中小旅游景点宣传却显得不够到位,随机走访调查,游客最为印象深刻是扬州瘦西湖,双东街也颇为津津乐道的景点。然而在古城建设中,占据很大作用的中小旅游景点了解甚少,甚至有些景点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景点游客却从未闻其名。中小旅游景点由于自身的历史性以及开发的难度使得景点被扬州主打景点的光芒所掩盖。每一个城市在景区的建设上都有着重点以及薄弱点,如何使得建设中薄弱点受到外界的关注,这就是相对不知名的景点自身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的发展之策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

扬州中小旅游景点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的支持,门票的收入不足够中小旅游景点的正常营运。然而旅游景点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宣传促销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单一渠道的资金来源很难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要建立灵活有效的投资机制,多方筹集资金。意识建立旅游资金投入保障体系。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参照国际上的做法,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即从全市有关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二是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政府通过采取扶持经济政策应道旅游发展,一方面鼓励本地区企业和各种民间资本投资旅游开发,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外资。三是、鼓励爱心人士募捐,举办公益活动,为景点发展筹集公益基金。

(二)充分挖掘景点资源

中小型旅游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比如史可法纪念馆的史可法的生平事迹以及遗留的物品,梅花岭的腊梅别具风格;八怪纪念馆的八怪书画的收藏;朱自清,扬州八怪,都是扬州的当地的名人,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加深了扬州这座具有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这些独特的景点文化都是其他景点所没有的,应该深度挖掘,景区的建设同时也要与城市主要格调的匹配。旅行社可以根据这个扬州现有的中小景点的发展情况,景点自身的特点,可以制定出相吻合的一系列旅游路线,改变人们对扬州已有的认识。比如“水上游”“扬州古城游”都是很成功的例子,从这些不同的旅游路线中,游客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扬州,同时迎合游客的各种需求。当然这些路线,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扬州旅游高峰期,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压力,让旅游真正做到放松,而不是从众旅游。

(三)正确定位市场

扬州中小旅游景点采取合同制,兼并给大型景点,进行联合经营,在两年的兼并政策的实施下,虽也有所成就,但是中小型景点生存状况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大型景点的依附。中小型景点自身应该抓住现有的机遇,做出正确的选择。正赶上扬州的“十二五”计划,政府提出旅游发展“五大战略”:一是泛旅游战略,即深度整合“泛旅游产业链”;二是特色化战略;三是国际化战略;四是集聚化战略;第五,区域联动战略。[4]各个中小型景点要针对性迎合战略方针,利用政策所带来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努力发展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自己文化内涵的同时与时代需求接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把旅游景点打造成为精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旅游资源开发为具有独特性,甚至成为唯一性旅游产品。

(四)加强市场营销机制

第一,扬州市政府在对内对外宣传扬州旅游景点的时候同时应该加强扬州中小旅游景点的宣传,在打造扬州城市旅游形象更多地加入对中小旅游景点的介绍,丰富人们对扬州中小景点的认识,开辟出不同主打的旅游市场。以“旅交会”为平台,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通过业界交流、公众宣传、现场销售等方式,提升扬州市旅游景点推广实效;同时利用各种有形手段进行宣传,如在扬州任意景区内可以免费领取“手绘地图”,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同时通过手绘地图向游客介绍扬州大大小小景点,激起游客的游玩兴趣;第二,扬州当地居民积极主动融入中小旅游景点的建设与宣传工作当中去。向有可能接触到游客介绍景点,激起游客们游玩的兴趣。正如扬州的黄包车师傅,向游客解说双东街区,生动形象的解说加深了游客对双东街的印象。第三,景点自身定期举办一些宣传活动,参加市省文化展览活动。利用节庆效应,策划各种与景点自身文化的活动,宣传景点。最后,扬州媒体应该加大对中小旅游景点的宣传。利用网络。电视传媒、广播、报纸进行宣传。扬州公交车经过整顿,都有安装上电视,且与扬州地方电视台相连接。可以通过公交车上的电视对扬州中小旅游景点宣传,利用公交车上的人流量,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旅游景点的宣传可达到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的效应。同时也要加强与大型电视台合作,利用景点自身文化特色,与大型电视台合作,激活文化旅游,不仅能吸引各路文人墨客,还能拉动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薛菲,郑永贤.推动扬州旅游国际化的发展策略[J].江苏商论,2008(3)

[2]Sigal Haber,Miri Lerner.Correlate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 25(4):97-20

[3]汤易沁,乐希,于萍.镇江旅游景区生存现状研究[J].商业经济,2009(6)

中小旅游景点 篇2

由总经理和三位副总经理构成,只在公司有重大决策时,由总经理提议或由董事会多数提出建立。否则不成立。总经理职能

1、领导企业的经营活动,领导员工共同实现预算和利润指标

2、保证企业能提供符合标准的旅游服务及相应旅游产品

3、向董事会提出经营预算和费用预算

4、收集客户的反映,指导研究市场

需求,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使企业不断得到发展

5、塑造企业形象

6、决定广告基调,指导广告战略

7、代表企业对外开展公关活动

8、按既定模式管理企业

9、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

10、向董事会提出组织系统表,人员编制和工资总额计划

11、决定企业部门以下人员的任免和奖惩

12、定期向董事会提出营业状况和财务状况报告并接受质询

13、保证企业的安全

14、保证企业的运作合法性

15、发现并消除企业的安全隐患,为大规模的改造向董事会提出预算外开支计划

16、保证员工和客人在企业内的安全

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以下职权: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2、组织实施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4、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5、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6、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部门经理、财务负责人

7、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8、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部门职能

办公室

1、部门名称:办公室

2、直接上级:总经理

3、下属岗位:主任、职员

4、部门本职:企业的办公秩序及行政事务管理

5、主要职能:办公程序

文件的拟、收、发、存;

召开会议、会议纪要;

掌印:开具一切企业对外证明;加盖公章

法律事务:证照申办、地方关系、合同条款审查;

检查:检查公司的一切程序是否得到执行。

6、兼管职能:

后勤:员工生活、卫生、项目组后勤公司大事记;

统计:为企业提供各项统计数字;

保卫:公司本部的消防和安全;

项目施工现场消防和安全措施与检查

人事部

1、部门名称:人事部(人事控制部门)

2、直接上级:总经理

3、下属岗位:经理、培训助理、劳资助理

4、部门本职:为企业及时提供合格的人才和人力

5、主要职能:

人员招聘:安排面试、背景调查、考核、上岗

劳资管理:考勤、工资、福利

奖励和惩罚:提出奖、惩动议,核准各部门奖、惩动议、执行奖、惩决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检查:检查公司的员工手册和一切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执行

培训:岗前培训、本企业知识培训、素质培训、专业培训、培训计划、检查、统计

考核:考核、建立技术档案

财务部

1、部门名称:财务部(经济控制部门)

2、上级部门:总经理、董事会

3、下属岗位:经理、出纳、仓库保管

4、部门本职:企业的财物管理

5、主要职能:

会计:财务处理、税务、工商事务处理、应付款、信用调查、信用判断、控制、财务报表

出纳:收款、付款、报销;

成本监督:监督预算、监督线路评估、合同经济条款审查、折旧、报损、报失,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监督资金计划的执行;

仓储:材料、设备、物品的收、发、存,公司所有固定资产的定期盘存,管理物品帐,项目剩余材料,申请大宗项目订货;

6、兼管职能:

采购:公司所需物品采购;签订大宗项目订货合同;

市场部

1、部门名称:市场部

2、直接上级:总经理、董事会

3、下属岗位:经理、公关员、市场调研员、销售员

4、部门本职:树立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同业情报及客户情报收集、线路销售策划

5、主要职能:

企业形象、标志的宣传;

线路产品包装、装潢设计;

广告宣传品设计、制作;

公司宣传、促销活动;

新闻发布、对外促销会议安排;

了解同业情况,了解客户基本情况及与本企业有关的数据资料;

市场分析、市场调查、上报部门经理;

调查线路产品在市场的销售情况;

联系客户;

线路售前售后服务;

营销部

1、部门名称:营销部

2、直接上级:总经理、董事会

3、下属部门:国内部、出境部、边境部

4、下属岗位:经理、国内部主管、出境部主管、边境部主管

5、部门本职:旅游产品的制作

6、主要职能:

具体旅游产品制作;

旅游产品成本的收集整理;

收集同业情况,收集客户基本情况及与本企业有关的数据资料;

协助市场部监督产品质量,线路产品销售中服务;

补充:为使市场部能够发挥其最大能量,使部门间合作更见成效,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合理化,特设此部。并合并原国内、边境、出境部门,目的在于权责明显化,合作效率化,管理合理化。

国内部、边境部、出境部

分别负责国内、赴俄罗斯边境、出境旅游产品线路,收集同类产

中小旅游景点 篇3

关键词:3S技术 贵州东部山区 中小型城市 动力因子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002-02

3S技术包括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全球定位系统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各有侧重,互为补充,RS提供最新德影像信息,GPS提供影像信息中的位置信息,GIS为影像处理、分析应用提供技术手段。

1 铜仁市旅游动力转化期动力模型

铜仁市位于贵州东部,中心坐标为27°43′N,109°11′E,距市区65km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面积41900hm2,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m,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等14种,并为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梵净山不仅是珍贵的生物资源库,也是我国历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遗迹保存较多。其旅游发展在1998年以前是典型的自然资源优势自然吸引,1998年—2008年,由单一的自然资源优势自然吸引向多因素综合驱动转化,主动因素在以梵净山为核心的喀斯特自然森林景观以及相应的佛教文化的吸引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政府扶持,举办大型旅游节,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需求。2008年以后,铜仁旅游突破式持续发展,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构建立体交通、信息网络,旅游产品体系,申报省旅游发展大会,以优越的水电资源,优美的城市景观,改善居民素质,形成适宜居住的城市形象,创立城市品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个城市旅游动力系统平衡稳定,良性循环,充满活力。

2 “3S”技术对动力因子的促进

2.1 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实践

旅游信息系统是以旅游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的、动态的存取、管理、分析、查询、应用旅游信息的信息系统。建立基于ArcErgine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建立铜仁市或梵净山景区的电子地形图,起到电子导游的作用,帮助旅游者设计最佳旅游路线,可以查询铜仁市和梵净山景区的所有名胜古迹,以及附近的旅馆,旅游社团,交通,邮电,等配套设施,铜仁综合门户网站及旅游频道成为外界了解铜仁,了解梵净山的主体窗口,日均点击率已达15万人次。

建立梵净山数字自然保护区,参照数字地球的定义,DNR定义为“一种嵌入巨量的自然保护区时间、空间和属性信息,并能对自然保护区作多分辨率、三维描述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和进步的标准之一。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迅速发展,梵净山保护区的管理部门需要全面了解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总体状况和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地理信息,以实现对梵净山保护区的科学管理,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应用GIS技术特有的空间信息管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结构、生物多样性与动植物资源分布的研究及生态系统演变模型的预测分析,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应用GIS技术手段,利用数据库软件建立梵净山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数字高程模型库、影像数据库、数字地图库)、动植物资源数据库、水环境与湿地资源数据库、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生态旅游资源数据库等;应用GIS 功能组件和可视化开发工具(VB、VC等),结合MIS和OA技术,显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有空间图形和属性信息一体化的优势。DNR的结构可以从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两个嵌入巨量的自然保护区时间、空间和属性信息,并能对自然保护区作多分辨率、三维描述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GIS地理信息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组织原则和直观的数据查询机制,与网络技术结合,使更多的旅游者得以在网上浏览信息,促进了信息网络动力因子的发展。

2.2 遥感技术支持下的自然旅游环境状况调查、分析、保护

“3S”技术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核心技术,能够及时、快速地获得生态环境(植被、水质、土壤、资源等)及其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信息,为科学合理的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提供客观的依据和可行的途径。梵净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利用绿色植被显著、独特的光谱特征,结合少量的实地调查,便能通过RS分析,了解植被演化的动态,为有关部门在短时间内掌握植被结构、环境特征、演变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决策提供服务。对梵净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利用RS技术还可以通过类似的光谱特征信息对梵净山区域内水体环境状况进行探测,直观、真实的显现河流、湖泊的水质空间与变异特点,并借助专家系统和科学理论方法的帮助,建立具有预测模型的“4S”系统,进行自动水质评价、污染源预测、预测水体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以表格和图形的方式为水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支持,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梵净山水质非常优良,遥感数据能较好的反映不同水质类型及它们之间的渐变或过渡特征,不同时期分类探测形成的数据通过GIS技术进行存储,管理和叠加分析,可以实现对梵净山区域水体环境状况的实时查询和动态监测。植被与水质都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遥感技术在自然生态环境的调查、监测、分析、保护中作用显著,促进了生态环境动力因子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2008年以后铜仁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动力因子由自然资源的单一吸引转化为政府宏观调控、交通信息网络、环境品牌建设等,在此转化时期,“3S”技术对铜仁市旅游动力转化期的主导动力因子起到促进作用,为铜仁市旅游持续发展提供高科技支持,推动了铜仁市旅游在“十二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群,安裕伦,谷花云,等.遥感技术支持下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自然旅游环境状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98-102.

[2] 胡娟,安裕伦,杨广斌.基于Web-GIS的贵州省旅游信息系统开发与实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2):45-48.

[3] 张春桂,李计英.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061-2071.

[4] 李莹,张国楷.3S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77(3):148-149.

[5] 黄曦涛.3S技术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07-4709.

[6] 王伟.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J].科技纵横,2011,243(6):353.

中小旅游企业危机应对研究 篇4

1.1 中小旅游企业危机产生原因

(1) 旅游行业自身特点决定了旅游企业风险与危机的潜在性和易发性。其一是关联性。旅游产品的供给, 需要其他配套产品和服务的支持, 配套产品和服务出现问题, 必将对旅游企业产品生产带来较大冲击。其二是敏感性。旅游行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人们消费习惯的变迁、经济发展波动、战争等, 都会给旅游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其三是投入的专门性。旅游投入转型较困难, 很容易成为无法回收的沉淀成本, 形成较高退出门槛, 给风险转嫁带来诸多困难。此外投入大、回收期长, 经营的强季节性和市场需求的易变性都会导致危机与风险。

(2) 中小旅游企业自身原因。我国旅游企业为数众多, 但很多都处在“小、散、弱、差”的生存状态中, 管理者超前思维意识和能力欠缺, 企业管理理论相对滞后, 使得这些中小旅游企业更易遭受危机损害。同时中小旅游企业对企业信誉的忽视使各种危机能轻易变为“致命伤”。

伴, 积极向客人宣传饭店的环保计划和倡议, 提高顾客绿色消费意识。 (2) 开发绿色产品, 引导绿色消费。饭店应开发一些绿色产品, 如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绿色服务等, 并积极向顾客进行促销, 引导顾客的绿色消费行为。 (3) 加强管理, 节能降耗。饭店应从管理细节入手,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 降低环境能耗, 重视设备的保养维修和物品的重复使用等。 (4) 争取绿色认证。争取绿色认证是饭店实行绿色管理的环保标签, 也是树立绿色形象、吸引绿色宾客的手段。饭店可以争取获得ISO14000标准建立的体系, 推行“绿色环球21”标准等, 进而推进饭店的绿色管理。

2.4创新旅游产品, 提高服务质量

旅行社做为旅游业的龙头企业, 可以通过创新旅游产品, 提高服务质量来降低旅游的环境成本。具体做法包括: (1) 在设计旅游线路时, 尽量避开高碳排放的因素。例如对于一些国内旅游线路, 尽量选择碳排放相对较低的交通工具, 如飞机与铁路相比, 在短距离空中旅行中, 每名旅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是铁路的3倍以上。尽量引导顾客入住绿色酒店、碳中性酒店。 (2) 积极推进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商务、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3) 加强对导游培训。提高其对低碳旅游的重要性的认识, 并引导游客进行低碳旅游。在旅游过程中, 尽量避开环境脆弱区, 与当地导游进行良好沟通。

(3) 企业遭受不可抗力因素引发的无情灾难。不可抗力因素指的是无法预测和人力不可抗拒的强制力量, 如战争、经济危机、重大工伤事故及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们的降临势必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开展, 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无情的打击。

1.2 中小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现状

(1) 忽视公关, 缺乏驾驭危机公关的能力。部分中小旅游企业不重视公关工作, 更缺乏危机公关, 经常出现危机产生后没有专门公共关系人员负责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局面, 有的即使设有危机公关部门及人员, 也缺乏危机公关能力, 危机沟通技巧不足, 几乎无法控制好危机应对局面。

(2) 不善沟通, 无法在危机中有效利用媒体。许多企业不重视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 一旦企业发生危机, 要么是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报道, 要么是在媒体出现负面报道时采取过激的反应, 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 危机状况无法收拾。

(3) 实力弱小, 缺乏人才, 危机管理力量不足。中小旅游企业缺乏危机管理专门人才导致抵抗危机能力令人堪忧。

2 中小旅游企业危机的应对策略

2.1 培育危机应对意识

应对危机,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抗击打能力, 旅游企业首先要2.5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 改变不当消费行为

“爱护环境, 低碳旅游”, 不是空洞的口号, 而是公民道德修养与环保意识的体现。游客应该以实际行动爱护自然, 把环保意识、环保理念付诸到旅程的每一个细节。尽量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如采用自行车, 电动车和公共交通的方式出游。在旅游景点, 不乱丢垃圾, 不污染水土, 去特殊地区要备用具, 将垃圾运回。自觉做到不踩踏珍惜植物, 不采集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样品。入住酒店, 尽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 选用绿色旅游产品。节约能源, 做一名低碳旅游者。

参考文献

[2]冯之浚.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 2009, (8) .

[3]李慧欣.生态旅游承载量和旅游区经济发展[J].前沿, 2004, (5) .从思想认识上进行统一, 尤其应该注重危机意识、主动意识、有为意识、协作意识和忠诚意识的培育。企业具备充分的危机意识, 做到居安思危;树立主动意识, 防患于未然;有为意识, 帮助员工建立在危机面前应作为、能作为的必胜信念;协作意识要求企业具备开放的心态, 善于加强与外部的协作, 依靠其他力量帮助自身渡过难关;强化员工的忠诚意识, 使员工将自己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2 建立危机预防和反应机制

中小旅游企业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加快产品更新、改善资源管理、建立预警系统等措施, 不断提升自己的危机预防与消减能力, 可以有效消减危机的发生, 也可大幅度减轻其带来的冲击力。

(1) 做好评估工作, 消除危机根源。通过风险评估, 中小企业能更好地了解自身陷入危机的潜在影响因素, 也可弥补很多企业管理者危机识别能力不足的缺陷。

(2) 提高人员素质, 迅速应对危机。通过对员工进行危机预防教育及相关训练, 提高员工的警觉和反应能力, 使企业能在突然爆发危机时迅速进行组织协调, 快速应对。

(3) 加快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升级。中小旅游企业应紧扣市场发展脉博, 注重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上有创新思维, 通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客源市场、整合资源等来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 减少危机的发生和增强危机的应对能力。

(4) 建立预防体系, 沉着应对危机。首先要建立起预警系统;其次要组建好自己的危机应对团队, 包括决策层负责人、各相关部门主管或优秀人才, 如有必要亦可考虑外聘专家;再次要注重危机应对模拟演练, 使人们能临危而不乱。演练内容体系容纳心理训练、危机处理知识学习和危机处理操作技巧掌握等。

(5) 构建功能完善的旅游企业保险制度。保险制度可成为中小旅游企业最后的补救措施和生命保障线, 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险理赔机制, 目的是让旅游行业和企业的风险承担社会化, 如此就可在减小企业风险损失的同时减轻财政负担, 避免突然性的失血过多而致使企业无法维持经营。

2.3 强化应对机制, 努力化解危机

在做好危机预防与消减工作的基础上, 如果危机还是不期而至, 企业也不应迷茫无措, 而应强化应对机制, 努力化解危机。

2.3.1 正确判断和识别危机, 估其风险大小

正确识别各种危机, 掌握危机发生程度, 科学地估量其带来风险和损失的大小, 对危机给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程度等进行判断和评估, 为今后决策、危机预防和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准确依据。

2.3.2 注重创新, 开拓性处置危机

要树立创新意识, 在处置危机过程中, 要在借鉴各种经验的基础上, 不拘泥于原有条条框框, 敢于大胆创新突破, 出奇制胜。

2.3.3 推动企业横向联系,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应加强各旅游企业之间双向交流, 尤其是加强与各大型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 提高行业和企业自身竞争力, 以求在危机来临之时平稳度过。

2.3.4 运用相关技术和方法, 强化对危机的控制和处理

针对企业存在的种种风险因素, 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其可能引发的损失。中小旅游企业还可通过预留一笔风险金或有计划计提风险准备基金等方式, 强化自身对危机造成的风险的抵抗能力。

2.3.5 加强与客户和传媒的沟通

危机发生后, 旅游企业尤其要重视以各种方式, 与客户和传媒保持沟通, 争取理解和支持, 保持客户对企业的信心。在特定情况下给予客户在服务、价格等方面的优惠,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6 加大投入, 进行形象宣传与重塑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宣传旅游企业良好形象, 尽快恢复和建立旅游消费者对企业的情感;邀请媒体记者和相关专家进行宣传报道也是一种很好的旅游宣传方式, 影响面较广, 宣传效果也很好。

2.4 着力迅速恢复, 努力将危机转化为契机

2.4.1 制定切实计划, 尽快完成恢复工作

当企业危机被纳入可控范围后, 管理者应立即着手于恢复工作, 制定切实计划, 尽力将企业的人员、物资和工作流程等迅速地恢复到正常状态。要集中企业有限资源, 有步骤地完成相关恢复工作。

2.4.2 把握机会, 变危机为发展契机

(1) 管理者及时进行自我反省, 深刻思考企业存在的问题, 从沉重的危机代价中获得许多有益的教训和启示。

(2) 利用危机影响形成的经营淡季, 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 以提高其素质, 以便危机过后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时, 管理和服务水平能上新台阶, 从而使危机中遭受的损失在危机过后得以加倍补偿成为可能。

(3) 行业性的危机会引发行业的重新洗牌, 此时可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兼并, 也可抓紧时机扩大市场占有率。

(4) 危机使员工的团结性空前高涨, 为企业解决一些重大难题创造了机会。

(5) 危机的妥善处理将充分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 其处理过程本身也可成为企业形象的良好展示机会, 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 由此而带来的无形资产的增值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将超过危机造成的损失。

中小旅游企业因为其自身特点等一系列原因, 更容易遭受危机困扰, 但只要各企业能够重视危机的防范, 建立科学合理的防范和应对体制机制, 就能够减少危机的发生和损害, 即便危机不期降临, 也能从容应对, 从危机中发现自身弊端、看到自身应改进的地方, 积极采取措施, 把危机转变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契机, 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放.企业病诊断[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浅析山西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困境 篇5

关键词:山西中小旅游企业,融资困境,现状及成因

随着山西省经济的不断转型及旅游经济推动力的逐步凸显, 在山西旅游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山西中小旅游企业在经济中的贡献率也不断上升, 为山西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协调市场竞争、调整经济结构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融资难却成为大部分山西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甚至是生存的一大难题。尤其是2008年以后,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持续恶化、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环境下, 山西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困难进一步显现。加之在行业经营环境、地区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制约, 融资问题更加复杂, 因此, 如何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这种困境, 就成为改善融资环境, 缓解山西中小旅游企业融资困境的首要任务。

一、山西中小旅游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 资金缺口巨大

据有关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 山西中小旅游企业有86%, 其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 70%的企业无法获得中长期贷款。近两年,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利率的上调, 就使得山西中小旅游企业融资缺口进一步放大。2010年11月央行又宣布对所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 这无疑提高了山西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成本, 造成了资金需求的巨大缺口。

(二) 融资成本过高

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而山西中小旅游企业却普遍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现象, 再加上银行贷款和民间贷款的利息费用较高, 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融资负担。

(三) 融资渠道窄

目前, 山西中小旅游企业首要依赖内部融资的资本累积, 外源融资比例相对不足;而外源融资中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少, 主要还是依赖银行贷款, 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 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 山西中小旅游企业几乎不可能通过资本公开市场筹集资金。

二、造成山西中小旅游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 山西中小旅游企业发展阶段的局限

1、企业规模小, 实力弱, 信誉不高

据相关调查分析, 山西省超过60%的中小旅游企业都处于初创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这两个阶段正是企业资金匮乏、抵押担保力弱、需外部资金支持的阶段。同时, 此时的企业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弱, 经营不确定性大, 银行信贷风险大, 以及不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 不规范的管理, 不透明的信息, 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2、企业资产结构不适合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

由于大多处于创业初期和中期, 这些企业很多是轻资产, 有的甚至除了租赁的办公场所、基本办公设备外, 没有任何固定资产, 对企业而言, 最宝贵的只剩下人员, 而无形资产又难以评估, 这就使得它们的账面评估值很低。

(二) 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山西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需求

1、山西省金融体制的局限

山西省的金融体系仍然是银行部门为主, 其他非金融机构为辅。山西省的这种金融体系仍然不健全、不完善, 无法为广大的中小旅游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

2、银行开展的贷款业务“重大轻小”

随着国有银行的改革, 银行开始回归市场, 经营目标也转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这就使得银行部门风险意识越来越强, 他们更愿意把资金带给发展潜力大, 可抵押资产多的大企业, 而中小旅游企业的资金需求就受到了忽视。

3、贷款程序繁杂抑制了中小旅游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

由于行业特点, 中小旅游企业对的资金需求具有时间紧、要求快的特点。而商业银行为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信贷审批、发放操作规程, 造成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 这使得中小旅游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无法及时实现。

(三)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一些担保机构为了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对中小旅游企业提出较为苛刻的担保条件, 而这些条件几乎赶上了银行部门的担保条件, 这在事实上并没有降低中小旅游企业寻求担保的门槛。

三、结论

造成山西中小旅游企业融资困境有多方因素, 要缓解和解除其融资困境, 需要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多方面的努力。如企业自身管理的加强、融资体系的改革等,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山西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状况, 使其融资结构趋于最优。

参考文献

[1]卜洪运, 李海玉, 喻江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 2006 (11) :55-57

[2]俞建国.中国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25-37

[3]张朝元, 梁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34-36

[4]秦艳梅.中小企业融资选择和策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44-46

[5]刘伟东, 陈凤杰.中小企业管理经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22-24

[6]李成志, 杨晓明.中小民营企业如何更好的利用内源融资方式[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 4 (2) :14-17

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营销策略探析 篇6

1.1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现状

西安市作为国内一线城市, 同时依托古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扶植, 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西安市旅游业在这一形式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 这其中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最为迅猛, 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地方政府过分的看重经济发展成果, 对于这些中小旅游企业疏于管理, 企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导致整个西安市旅游企业缺乏服务行业最基本的服务观念, 以及企业之间不恰当的竞争导致的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1.2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的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就是要企业传造出体现自身特色的商品, 而西安市依托自身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的优越条件, 有着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 但是旅游企业去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一先天的优势创造出富含陕西大秦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及服务。特点鲜明的把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他地区, 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是沿袭社会大趋势跟其他地区的趋同, 没有自己的品牌。

西安市旅游局和物价局则灵活的运用各种定价策略和方法对其旅游产品进行合理适当的定价。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根据地区的划分, 景区的级别等等。例如:省内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国家级景区、省级景区等。

客户网络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外部资源, 往往是通常多年的积累才能建立起来, 而西安市利用自身一线城市各方面基础设施齐全的优势积极的发展自己的线下和线上模式, 线下主要是积极发展自己企业旗下的门店, 并使之逐渐成熟。而线上则是通过互联网、微博、自己的APP客户端这些电子商务通道迅速发展

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不仅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研究, 并迅速制定出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价格线去占领市场, 还必须要求企业通过与现实和潜在的消费者做沟通和推广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 取得消费者真实的反馈信息。适合的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组合策略。

2.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在营销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服务营销观念, 经营管理水平低

目前西安市旅游行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特点是: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差、管理水平低下、员工流动性大、旅游产品种类单一、没有严格的竞争秩序、市场缺乏规范性的指导。在营销方面, 旅行企业普遍缺乏服务营销意识, 很少或没有将服务营销使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西安市旅游企业的主要运营商为了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 而与此同时又不愿意去付出很多的精力去管理和承担风险, 所以企业大多采取所谓外包的形式进行管理。承包商则为了赢得合同期内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往往只提供低品质的服务质量, 损害消费者利益, 同时也损坏了旅游企业的名声, 进而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 极大地影响了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

2.2品牌特色不凸显, 同质化问题严重

西安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 进而使西安市旅游业有着突出的资源优势。正因为西安市依托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旅游产品也应该处处体现丰富的文化, 都应该是每一个旅游景点以及所在地域的文化浓缩。但是广大旅游开发商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当下的旅游产品, 都在不知不觉中都穿上了一模一样的外衣, 同质化日趋严重。这些旅游商品几乎是在一个地区被集中去生产, 但是却被安上了不同的地域标签, 这不仅仅是一味地模仿和抄袭, 而且大多数旅游商品都是粗制滥造, 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旅游开发商关于品牌开发的不重视, 和对文化资源的不充分不恰当的开发。

3.对于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实施营销策略的建议

3.1树立全面的服务营销观念

全面服务营销理念,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全体人员, 二是全过程。旅游企业要真正的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 要把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服务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指导思想, 同时,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以服务为中心, 强化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 树立全体人员服的服务营销理念。旅游行业的工作核心是服务到位, 充分地满足客户需求。关键在人, 如果每个旅行行业每位员工都十分的敬业, 热情待客, 提供给消费者优质的服务, 将有一大批忠实的回头客。那么企业的利润自然不会太少, 当然这种回头客效应也在另一个层面上为企业做了广告, 为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3.2加强品牌建设和特色化创新

旅游企业想要做好品牌建设, 必须要重视内部营销。内部营销是企业通过一种非常积极的, 相互之间协调的方法去推进企业的内部员工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加强旅游企业的内部营销, 特别是公司管理层为企业内部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 提供满意的而有价值的工作,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可以提高旅行社服务营销水平。才能使更多的一次性客户成为回头客, 这也就对品牌和口碑进行了一次免费的推广。增强了社会的好评, 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品牌建设。

西安市依托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旅游企业要利用好这丰富的天然优势, 积极地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特色化的产品创新, 形成自身特有的产品特征, 与当今这种相互模仿相互抄袭的现象形成差异化, 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调动消费者求知、求异心理, 在积极宣传独特的陕西文化的同时, 也能为旅游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安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当然国内旅游行业也在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虽然在市场大背景下与国内同类型行业基本相同, 但是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文化来开拓旅游市场, 才能充分发挥其特色, 同时也要顺应当今服务业的潮流, 重视消费者本身和客户服务, 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旅游企业,营销策略,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西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Business China, 2010 (02)

[2]胡涛.旅游企业竞争的新优势-服务营销[J].北方经贸, 2003 (12)

中小学生修学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篇7

一、修学旅游及其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1. 修学旅游的含义

修学旅游也称教育旅游, 最早起源于英国, 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旅游形式。它不同于常规旅游, 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旅游活动。修学旅游以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创造、丰富和拓展青少年的阅历为目的。

2. 修学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在欧美、日本, 修学旅游是一种传统, 它被认为是学生接触世界、增长学识、加强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

(1) 锻炼学生的能力。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 无不受特定文化的影响, 从感性到理性, 从认识到感情, 从有意到无意, 都在对一个人进行文化浸润。节假日调整带来了休闲时间、费用、次数的增加, 让旅游形式和内容更趋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 以教育为主题的修学旅游也就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它能够满足中小学生个体的旅游需求, 以游客的身份在旅途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和创新。

(2) 完善学生的人格。悠久的文化, 秀丽的山水, 深厚的人文积淀, 旅游景观中无不蕴涵和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在旅游中, 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着自然的博大、人类的伟大, 感受着历史的文明变迁。旅游活动就是一门生动的人文教育课程, 在旅途中可以引导学生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 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深化其人文精神, 使之形成自己的完美文化人格。

(3) 在经历中成长。旅游行业素有“阅历产业”之称, “阅”为观察, “历”即体验。旅游业作为天然的“体验”产业, 通过有目的的旅游, 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锻炼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从现代教育与人才的发展趋势来看, 旅游对广大青少年来说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活动, 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二、修学旅游产品现状

修学旅游产品按目的地不同主要分为三种:内地修学游、港澳修学游和欧美等地修学游。目前, 北京、上海在抢占修学游市场方面先行一步。北京依托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努力拓展修学游国际市场, 每年接待日本修学旅游团人数占了全国接待总人数的80%左右。上海也专门设立了“修学旅游中心”, 专门接待国际修学旅游活动。但对于国内修学旅游市场, 尤其是针对当地中小学生所进行的修学旅游产品还有待开发。

旅行社目前开展的修学旅游并不是真正的修学旅游。他们在操作上, 除了服务对象与普通观光旅游不同外, 在旅游线路设计、服务内容, 特别是服务方式、旅游活动程序或结构上, 没有因“特殊的旅游产品”而操作不同。

眼下, 上海各大旅行社纷纷赶上了修学游这趟快车, 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修学游产品。但家长们对此并不看好, 修学游“游而不学”是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参加的主要原因。一些以修学游命名的线路, 行程只是常规线路的旅行加上参观当地名校。与常规的旅行相比, 修学游的价格不菲却缺少内涵, 一些家长认为这是旅行社借学生消费市场炒概念、玩噱头。对于这种以修学游为幌子招徕客源的做法, 旅游者普遍反感。

三、修学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原则

修学旅游产品是不同于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旅游, 是帮助学生创造阅历、丰富阅历和拓展阅历的教育活动。

1. 修学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原则

(1) 连续性与完整性原则。创建不同体验点的“阅历模块”, 保持“阅历”相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以使修学旅游活动的相对连续和完整。

(2) 典型性与个性原则。旅游项目的选择要典型, 避免重复;要突出旅游项目的个性, 使游客感受深刻。

(3) 层次性和协调性原则。旅游项目要从高层次到低层次系统创建, 使旅游者体验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项目, 旅游项目内容要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协调性还要体现修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相呼应, 创建“教学阅历模块”。

2. 根据修学产品模块, 设计修学旅游活动方案要注意教育原则

修学旅游活动方案是指每一个旅游景点的活动计划、日程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组合。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在活动方案设计上不能只等同于一般的旅游产品, 既要遵循一般原则, 更要注意遵循教育原则, 尤其要做好这两个原则的结合。

(1) 旅游活动程序或结构要融入必要的教学环节。修学旅游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旅行社旅游活动程序, 除了感知、体验以外, 要有必要的教学环节, 如游前的准备性学习, 游中的参与性学习, 游后总结性学习 (如写游后感、或科研型小论文) , 都应成为修学旅游的必要环节。

(2) 服务方式上应体现旅游者主体参与的原则。服务不能是常规的导游服务, 导游员要具备游前、游中、游后各环节的指导能力,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旅游活动, 主动去观察现象, 探索成因, 欣赏美景, 激发美好感受。

(3) 修学旅游的内容要具备一定深度。修学旅游应是深度旅游, 克服观光旅游的肤浅性。旅游团是一个学习组织, 旅游是一个感知、体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4) 把握旅游休闲性和严肃性的结合度。修学旅游既不是观光游, 又不是纯粹的科学考察。它要有适宜的深度, 这种深度可由旅游者根据个人的感受程度自行把握, 不必硬性统一要求。其过程要注重熏陶, 以积累沉淀为宗旨。

四、适合中小学生修学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

目前, 在这项专业性很强的修学旅游产品开发工作上, 卓有成效的是北京商业学校, 以及首都师范大学以孙志英老师为代表的专家组。针对中小学生, 他们不但开发出专门的修学旅游产品和修学旅游活动方案, 还联手新浪网站, 在网上专门开辟了针对中小学生的旅游活动网页“小脚丫走天下”, 颇受旅游者和家长推崇。

笔者认为, 在中小学修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1. 组织课题开发小组

考虑到修学旅游产品的对象特点, 课题开发组成员应由以下人员组成:中小学优秀 (高级) 语文教师 (他们对中小学生课本上出现的相关旅游景点和学习的要求更加权威) 、旅游院校 (专业) 教师 (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对旅游产品在运作方面的全面要求更加专业) 、旅游行业专家 (尤其是有志于开展修学旅游的旅行社高管人士等) 、旅游专业优秀学生代表 (操作旅游产品的调查工作) 、旅游者代表 (包括中小学生的家长) 。

2. 开展市场问卷调查

修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闭门造车, 更不能靠专家们拍脑门而促成, 必须走进市场, 深入调查旅游者, 尤其是修学产品的消费者究竟需要、喜欢什么样的产品, 这样才能开发出针对性强、产品竞争力强、赢得旅游者青睐的修学旅游产品。调查表可以分以下几种。一是“中小学生‘百景游’——课本中的100景, 您的孩子去过哪里”。表中列出中小学生课本中出现或涉及的100个代表性景点, 通过调查家长, 初步统计出孩子没去过或想去的景点意向, 并有重点地开发经典产品。第二种调查表是“修学旅游景点意向调查表”。列举当地及周边范围内有代表性、有文化内涵、有教育和科学意义、能体现时代文明发展的旅游目标, 通过调查收集当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修学旅游意向, 从而有重点的开发本地和周边的修学旅游产品。另外, 还可以设计关于旅游者的基本信息表, 以便掌握孩子和家长的基本信息情况, 等等。这些表格的科学化设计能够为下一步的产品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实地考察, 开辟优质的修学旅游产品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 按照旅游者的意向, 寻找市场空白, 全力研究和开发中小学生喜爱的旅游景点, 设计修学旅游线路, 甚至设计修学旅游环节的全过程。像游前的准备性学习 (材料手册) , 游中的参与性学习 (导游设计问题和活动) , 游后总结性学习 (如写游后感、或科研型小论文) , 都应成为修学旅游的必要性环节。这个过程要求专家组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 进行环节性开发设计。如实地踩线小组 (由导游和旅社人员组成) 、游前学习手册设计组 (可由中小学教师完成) 、游中提问和活动设计小组 (由旅行社导游和旅游院校的教师完成) 、游后总结性学习小组 (由旅游院校教师组成) 。经过这样的分工合作, 流水作业, 最后再统一分析整理, 所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保证精雕细琢、具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

4. 投放市场, 在实验中改进

修学旅游产品的设计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才能长久地吸引修学旅游者, 才会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产品开发的专家组要和旅行社企业联手, 在产品试销中要不断观察、反馈、总结, 通过跟踪调查, 及时调整产品, 确保产品的优良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

中小旅游景点 篇8

可以看到自从08年北京到天津两地间的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后,到现在仅仅6年时间,陆续有京沪、武广、郑西等高铁专线通车运营,我国跟其他国家相比是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速度最快、掌握技术较为规范、运营跨度最长、在建规模最庞大的国家,统计表明、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促使中国在这短短几年里新增加的高铁里程已经超过了世界所有国家在过去几十里新建的高铁里程总和。国外有权威报道说,中国的高速铁路使人们南北纵向出行时间减少了65%,东西减少75%。

我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对未来高铁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到2020年,我国铁路开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在国内的主干线上要建设客、货分开的线路,计划是新建的高速线路要超过2万公里,加上提速线路和其他的新建铁路,中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线路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将不成问题,到时候所有省会城市和40万人口以上的中、小城市都将并入网络,覆盖中国85%以上人口。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铁路是我国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中国每年的春运,如果没有铁路,很难想象春运怎么完成,高速铁路的发展显著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也极大了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将出现在旅游行业。

2009年有则新闻报道称,在武广高铁开通后之后的当年春节、清明假期,武汉市迎来了从没有过的旅游倍增现象,为武汉旅游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同时,由于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突如其来的旅游者也给没有做足准备的武汉带来了旅游的“灾难”,基础设施不健全、应急反应不及时等弊病全都暴露出来了,给部分景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有的甚至不可恢复,更为部分旅游目的地发展带来了警示。

高铁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旅途时间大幅度缩短了,这样时空距离不在是远行的困难因素,能够方便出行,使得旅游欲望能很容易实现,各城市间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自然能很快得到发展,日本东京到大阪以前一般需要8小时左右,现在通过高铁线路后行程时间缩减到4小时,有统计表明,由此每年因高铁而减少行程时间兑换的经济价值约为4亿日元。由于大大的节约了时间,也直接影响了其他交通工具的市场占有率,在居民出游市场上,人们以前普遍认为航空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高铁现在抢占了航空的市场份额,此外,目的地城市的住宿业也因为高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比如对1小时城市经济圈来讲,由于旅途时间缩短可以当日往返,导致了很多游客不再住宿当地,这给当地住宿业会带来损失,同时因为高铁消耗时间一般都很短,必然会增加游客在其目的地多逗留的机会,使得旅游者在满足自己旅游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从世界高铁发展历史来看,我国高铁起步较晚,但是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高速铁路的出现,给人一种新的远在千里又近在咫尺的感觉,在当今的社会经济交流中,时间感知距离逐渐替代了空间距离的影响,这是因为旅行时间的减少使得游客对空间距离的感知界限变得模糊。而且一座城市的高铁站一般是建在离城市中心不远的地方,且一般政府会为高铁站配备较好的基础交通服务体系。运输速度快是最大的优势对于普通铁路运输来讲;而相对于航空运输来讲,准点率、市内交通所需要时间、候车(机)时间、费用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调查表面,超过80%的高铁旅客候车时间均在1小时以内,而航空旅客候机时间一般不会低于1小时,甚至更高,航空交通的侯机、出机总体运行耗费时间较长。在游客个人承担费用方面,票价相对合理,因为高速铁路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国家财政给予了较大的支持,而航空公司多要考虑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总之,时间相对较短,运输量大,费用相对合理是高速铁路的总体特点,而这些无疑都增强了城市间的可到达性,使得我国不少城市形成一系列的“1小时经济圈”和“1日交通圈”。

就是因为高铁的优势,刺激了人们出游的热情,扩大了市场需求,但有个问题是,在花费的时间、费用和目的的类型的比较条件下,人们一般会选择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城市旅游,从某种意义讲,交通网络的改变,市场便利性的变革,让接近客源市场的城市或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高铁旅游经济较为容易,而高铁沿线非枢纽城市反而可能流失较多的客源。

高铁线路的途径地会有很多中小城市,缺乏大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势力、人口集中度等方面的优势,面对高铁这一个飞快发展的新生事物躲避不了,为了确保分享高铁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这些中小城市应该怎样应对?

一、在旅游经济基础好的城市努力实现“高铁无缝衔接”模式

旅游产业体系基比较完善,旅游知名度和美育度较高,品牌效应已经明显,这是旅游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的显著特征。分析表明,高铁最大的贡献是对当地旅行社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次拉动作用大,但也有负向抑制发展,比如对其他旅游企业也没有显著增加经济度。面对这种情况,城市旅游职能部门和旅游业主体应当在提高旅游整体实力多做考虑,完善基础接待设施,构建高品质服务体系,努力实现“高铁无缝衔接”。

首先,要高铁无缝衔接,最好实现旅客“零换乘”,加紧构建“铁、公、机”有效联运网络系统,投入高铁旅游直通服务,做好常用机场与高铁站的无缝中转,开通至主要旅游地大巴或公交线路,优化地铁、公交、公路等的站点设置和线路规划。火车站的到发车时间能要与主要航班的起降时间衔接;在主要机场,旅客应该可以通过网络预订火车票;甚至最好旅客可以在火车站就办理登机手续并进行托运行李,一到机场就直接可以登机。

其次,全过程跟踪服务能给游客带来最贴心的享受。游客肯花钱就是需要买来贴心的服务的,只有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做好游客后续服务,在整个过程中,如完善景点售票、旅游交通、导游服务、咨询投诉、购物休闲、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都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因素。

此外,适时提供增值服务是旅游行业后续服务的一个方向,建立必要客户档案,采用会员制或积分制,对重点客户、不同时段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看,能够专门花钱外出旅游的游客一般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势力,他们可能对价格不一定十分敏感,但他们对服务质量水平肯定十分敏感,所以需要旅游各级实施者从游客角度出发,尽最大努力满足高铁所引致的高层次游客需求服务。通过高品质的服务体系完善,不但可以让城市逐步建立起品牌旅游,会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拉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促进消费拉动。

二、强化新媒体营销,抢滩微旅游市场

强化新媒体营销现在是各个行业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是机会,也是挑战,高铁对旅游行业总体经济发展促进性强,贡献率高,这在旅游基础一般的中小城市表现得尤其突出,如何利用好贡献率成为这些城市的努力重点。旅游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经济学上的“木桶效应”,越是薄弱的地方通过改善条件后越是结果明显,尤其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全面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通过网络预定的“微旅游”形成一系列的观光旅游市场。在我们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的同时,云计算,智能旅游等新技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根据调查了解,80%以上的高铁旅游者在出发前会通过网络预先了解信息,尤其是高学历或年轻人会使用网络为旅游做准备,而这些人恰恰是喜欢旅游,而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些游客中90%以上有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先进的网络终端设备。这些终端设备是他们出游的必须品,他们喜欢随时随地的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看到的美景,而这些都为“微旅游”开拓了市场,为“微旅游”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信息社会,人们都有强烈的分享欲望,新媒体正好可以抢占“微旅游”市场。

三、强化高铁特色产品开发、提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是旅游经济基础薄弱的中小城市发展旅游的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城市或地区旅游业要想发展健康,循环良好,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个基础支撑。由于旅游经济基础薄弱的限制,部分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相关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因此对于这部分城市来说,想要在旅游城市行列博得一席之地,需先从根基上逐次解决问题,建立起自身的声誉。我们对高铁游客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比起其他类型的酒店,绝大部分游客更喜欢经济型酒店,不过近年来,公务游和商务游的趋势越发明显,由此也带动了高档次星级酒店的发展。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旅游城市应以发展经济型酒店为主的同时重视高档星级酒店的配套发展。大部分酒店及景区离市内火车站机场等地较远,租车便成为游客们的最佳选择。把握住租车市场,并做到高铁与地铁、公交等市内交通的无缝对接,确保旅游接待的硬件条件完善,以便给游客带来方便。

部分设有高铁的非枢纽中小城市,旅游经济基础薄弱,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能力接待高铁带来的高品质和大数量客源,导致这部分城市成为高铁的过境城市,无法吸引游客驻足。因此,如何推出高铁特色旅游产品,形成高铁旅游产业链成为此类城市急需研究的课题,此外还应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增强自身的旅游竞争力。

近年来,说走就走的旅游正逐渐被人追崇,大家不再选择时间长路程远的旅游,而是利用周末或者小长假到周边城市旅行一番,放松身心,感受不同的人文气息。这种旅行无需计划太久,也无需为笨重的行李而烦心,背个包便可随心所欲的休闲游玩。因此游玩时间也相对比较灵活,即说走就走。自武广高铁开通以来,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主要景区城市2-3小时内便能到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旅生活”。为了能够留住游客驻足,各站点城市都使足了劲想要在众多眼线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必须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其次保留原有传统旅游观光产品的个性特点,在地方特色上下足功夫,融合高铁等先进舒适的硬件基础设施,形成当地旅游产品的核心卖点及品牌;最后,整合开发“短途游”和“周末游:系列产品,强化专项旅游服务的发展,同时重视高铁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使之与旅游购物,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融合到一起,形成高铁旅游产品综合体系,延伸刚性需求产业链,以提高城市旅游经济的整体实力。

在现代生活中,高铁集娱乐、观赏、享受的多重功能于一体,而不单只是交通运输的工具,因此城市在开发整合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加强城市与城市、铁路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为周末短途休闲旅行或自助游的游客专门制定以高铁为主题的套餐旅游产品,如“高铁专列”、“车票+租车”、“车票+酒店+餐饮”、“票务+酒店+租车+景区点门票”等,便能很容易吸引到周边城市的游客前往。只要有客源市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便也在不经意中增强了许多。

中小旅游景点 篇9

关键词:中小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中小型旅游企业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旅游市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比重。但在整个旅游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怎样提高中小型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稳固其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概述

目前对于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的研究比较少,没有权威的旅游中小企业定义,尤其是在对中小型旅游企业的界定、划分等研究上更是很少有人关注,通常划分中小企业主要是依据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同时辅以其他指标,并结合本行业现有的特点进行划分。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其内部产业构成比较复杂,难以对所有旅游行业的中小企业进行统一划分,不过对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业,可以参照上述标准进行界定的。现根据行业标准,按照从业人数、营业收入两个主要指标对中小型旅游企业作为简单的划分标准:从业人数在1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1000万,划分为小型旅行社,中型旅行社的人数在100-400人,营业额增长到15000万;对于饭店业,从业人数在400以下,收入3000万以下就称为小型饭店,400-800人为为中型,收入是小型的四倍左右;至于景区的划分,小型景区从业人数不到600人,收入2000万,中型景区人数则达到2000人,收入也几乎是小型景区的10倍,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可以推断出中小型旅游企业的定义,即:从业人数和营业额在划分标准以内的,营业规模没有超出限定,都可以定义为中小型旅游企业。中小型旅游企业划分标准中除景区景点、住宿、餐饮业以及旅行社业外,其他企业因为没有明确指出为旅游企业,因此对于其规模的划分也只能起到参照作用。

2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1资金短缺

资金是企业发展重要条件。由于中小型旅游企业信誉比较低,旅行社等又缺乏固定资产抵押,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资金的筹措不像大型旅游企业那么容易和有保障,难以获取银行贷款,同时,与大型旅游企业相比,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普遍是以一个小规模、分散、独立的状态存在的,在管理上也比较松散,而且在旅游业的市场上,有很多中小型旅游企业处于盲目性的发展,对市场了解不清楚就进行创业,导致发展不稳定,更难以获得外部的资金支持。

2.2缺少定期的培训和激励体制

企业的长久发展优秀的管理人才必不可少,所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涌现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但是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普遍的现象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低,并且没有定期的培训,导致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下降。另外,激励体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这个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市场下,想要留住人才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激励机制,一是可以保留人才,二是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2.3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自己可利用的资源本身就比较少,中小型旅游企业在资源利用时减少了资源的利用率,使企业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很多中小型旅游企业还不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基础,缺乏竞争力,就盲目的实施经营计划,在没有很好的了解自身的条件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就做出了实施,这样不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还会使中小型旅游企业陷入僵局,旅游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降低对核心竞争力的支撑能力,使中小型旅游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3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3.1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中小型旅游企业,怎么样能让中小型旅游企业发展起来,构建其核心竞争力是关键。通过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提炼,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本文尝试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即“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竞争市场中,旅游企业经过长期积累所拥有的、带有本企业特性的且优于其他竞争者,能够不断实现优异顾客体验价值的企业系统综合能力。”在构建的过程中应注重中小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主要包括:服务性、不可模仿性、不可分离性、价值性、延展性、动态性等这几个方面。

3.2我国中小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怎样评价一个中小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型旅游企业的特点,不同因素的有机组合构成了中小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框架。如图3-1:

如图3-1所示,中小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服务质量、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务能力、企业的资本、旅游产品、品牌优势等构成,这些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作用,公共构成中小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4提升和构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的分析,而制定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下面我们将通过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

4.1注重技术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任何行业都离不开高技术、高水平的管理,现在很多技术都应用于旅游企业中,也带动了旅游企业的发展,但我国的旅游企业的技术含量还是很低,在技术上缺乏创新,无法与国外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相比较。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没有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其主要原因还是缺少品牌理念,对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不够重视,缺乏品牌的意识,所以在技术创新和打造品牌应该加强。

4.2重视人才的引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经营规模小是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的特征,在一个中小型旅游企业中管理人员也相对较少,一人多职,企业在管理效率和效果方面都很不理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以至于人才的流失,使中小型旅游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是提升中小型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其人力资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中小型旅游企业在建设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并提高员工以及管理者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3整合资金,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目前,在旅游企业市场中,中小型旅游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由于中小型旅游企业自身的原因,致使资金缺少,分散,在面临这样的困难下,中小型旅游企业就应该联合起来,不管是利用互联网的形式还是现实中的对接,都应该从内而外的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与大型的旅游企业相比较,相竞争,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所以中小型旅游企业应该注重各企业之间的一个联合,形成资金整合,人才互用,这样才能促进企业长久的发展。

5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中小型旅游企业的特征,以及提升中小型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品牌,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使旅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通过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斌,杜江等.旅行社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赵娜.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战略管理[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09(5).

[3]赵丽英.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界定[J].商业时代,2008(12).

上一篇:个人化综合化下一篇:危机后企业文化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