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套型

2024-11-03

中小套型(精选7篇)

中小套型 篇1

摘要:文章对建筑面积90m2左右的中小套型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中小套型可以使城市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 可以降低购房者的门槛, 符合居民的生活方式, 并且进一步对中小套型功能定位、面积的合理分配、室内的良好空间以及细部设计等进行了分析阐述, 认为此种套型设计值得设计者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中小套型,住宅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部分消费者对居住面积的追求越来越大, 但是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和年轻人来说, 他们更关注的是中小套型住宅。就使用而言, 中小套型住宅即是建筑面积90m2左右的住宅,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安居型住宅。

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 住宅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 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 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这就要求在商品化住宅设计中首先要建立商品价值观念, 住宅的功能、质量都要与其价格相联系, 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精心设计, 反复推敲, 力求住宅精巧与合用。那么,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套型住宅, 值得我们每一位建筑师作深入细致地研究。

1 考虑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条件

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 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争取较好的朝向和通风环境。住宅主要房间都应做到直接采光。起居室、卧室应力争1到2间南向。特别是起居室要有一定的开窗面积, 有良好的采光, 否则光线昏暗, 不便使用。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不仅影响工作或学习, 心情也大大降低了。现在人们对住房要求越来越高了, 采光好不好直接影响了住宅设计的质量。平面设计中应着重考虑自然对流通风, 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

2 功能布置合理, 室内流线便捷

住宅根据使用功能概括有:私密休息区、公共活动区、辅助区等几个分区。这些分区都有明确的使用功能, 有公共性与私密性、动与静的分区。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 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 使之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是设计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 也是人们选择套型的重要着眼点。在合理考虑各区功能的同时, 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 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 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 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 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住宅的居住, 功能分区合理、紧凑、方便使用。进入户门后, 有公共区逐渐过渡到私密区, 从而使主卧室具有良好的私密性;起居室与餐厅即可相互贯通, 形成大空间, 又可加以分隔, 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卫生间设置位置合理, 方便卧室区使用。厨房不再由户门直接通达, 而是通过餐厅, 由此厨房和浴室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 平面拥有了功能上完整的循环, 而且功能与技术经济这两个重要因素得到了完美结合。

3 合理使用功能区域

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 不做明确限定, 如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 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等。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 减少固定的墙体, 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 同时也使得套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

4 厨房、卫生间的布局应适当、合理

厨房、卫生间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间的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 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 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住户的生活水平和现代文明居住程度。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 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 与家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 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干扰。卫生间可将洗漱与浴室分开, 以减少干扰、也有利于洗衣机、热水器的布置。对于中小套型住宅, 不必设置两个卫生间, 位置得当, 也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节省的面积可留给起居室, 以便提高面积的利用率。

5 室外环境设计

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总平面布局, 在总图设计时尽量避免外部空间的呆板划一, 努力创造一个活泼、生动有机的室外空间。其次是环境设计, 多考虑一些人际关系、邻里交往的需要, 设置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在绿化设计时, 应根据树的不同科目, 不同形状, 不同色彩, 不同的季节变化进行有效搭配, 来增加绿化的层次感;用水面、绿地、铺地来划分地面, 配置小品、雕塑, 布置桌、椅, 使绿地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6 结束语

在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住宅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标志和形象反映。人们对现在与将来的住宅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展望。而今住宅建设又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时期, 保障性住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这类90m2及以下面积的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与建设已成为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侯博.浅谈中小户型住宅的空间可变性设计[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 2.

[2]孙丽艳.城市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硅谷》.2009, 6.

[3]王奎庭, 高彤.90m2及以下户型将成住宅建设主流:小户型设计可做大文章[J].《中国环境报》2006, 06.

浅谈中小套型住宅设计 篇2

1中小套型住宅的面积划分

套型是指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1998年修编的《住宅设计规范》中针对住宅套型提出了4类标准——使用面积分别为34 m2,45 m2,56 m2,68 m2,建筑面积相当于45 m2~55 m2,60 m2~70 m2,75 m2~85 m2,90 m2~100 m2,居住空间个数分别为2个,3个,3个,4个,这与现在的中小套型面积划分非常接近,即一居室建筑面积在60 m2以下,二居室建筑面积在80 m2以下,三居室建筑面积在100 m2以下。

2以人为本是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原则

住宅是供人使用的,因此处处要以人为核心。住宅套型设计实际上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建筑师的职责是为住户创造适合于他们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各种空间形状、大小及各房间之间空间相互关系的设计。中小套型住宅设计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生理和心理上的各项需求,为人们创造方便、周到、舒适的环境,使住宅成为人们向往和热恋的归宿之处。

3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3.1 适宜的空间尺度

住宅的设计首先要建立在合理的空间尺度上,这需要研究各个不同功能房间最基本的尺寸要求,分配好各个不同功能房间的面积,使房间达到最合理、最舒适的尺度,即“增之一分嫌多,减之一分嫌少”。套内的各个不同功能房间的尺度与人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家具的布置、人的生活行为,一切活动都要按照人体工程学进行科学设计,以使人们在空间活动时能够感到舒适方便,使得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各种设施、设备和家具所需空间各得其所。

3.2 合理的功能分区

住宅内居住生活想要获得舒适的效果,必须使不同的功能空间既有相互较好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住宅室内空间主要围绕起居厅这一活动空间设计,使各功能空间形成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辅助区这三大基本功能区。各功能区应分区明确,做到公私分开、洁污分离、动静分区。公共活动区是家庭成员公共活动的空间,如起居厅、餐厅、厨房等,活动内容包括团聚、会客、视听、娱乐、就餐以及炊事行为等。公共活动空间具有文化和社会内涵,反映了一个家庭生活形态,它面向社会,是外向开放的空间,按私密领域层次区分,它应布置在住宅的入口处,便于家人与外界人员的接触,也方便生活用品和垃圾的进出。

私密休息区是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的空间,如卧室、学习、工作室等,活动内容为休息、睡眠、学习、业余爱好等,个人活动空间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也是培育和发展个性的场所,是内向封闭的空间,它应布置在住宅的深处,以保证家庭成员个人行为的私密性不受外界影响;辅助区是家庭成员的生理卫生活动空间,如卫生间、厕所等,活动内容为沐浴、便溺、洗面、化妆洗衣等,生理卫生活动空间其私密性极强,是维护个人卫生、促进个人健康的必要空间,它应设在前两类空间之间,使活动在这两类空间的人都能方便地进行卫生行为。

3.3 注重厨、卫设计

厨房是住宅的心脏,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设计中除应保证《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厨房最低面积标准以外,还应对厨房在住宅中的位置,厨房内的操作顺序、分区、主要设备位置、储藏体积、家具设备尺寸的确定,设备管线的布置安排和厨房的环境等做细致的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厨房使用相关的电器如电冰箱、电烤箱、微波炉、食品加工机、消毒柜、洗碗机、电磁炉等都将一一在厨房中安身。设计中不但要给上述设备在空间中留出合适的位置,而且在管线的布置上、工艺流程上都要考虑到其合理性、有效性,并相应预留出电气开关和插座,为住户今后在厨房中增加电器设备做准备。厨房的内部宜按洗、切、烧的顺序合理的布置管线、通风道、管道井,并充分发挥人体工程学的作用,合理安排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等杂物的贮藏空间。

目前卫生间设计发展趋势是洗、浴、厕的分离,即利用过渡空间或卫生间前室,放置洗衣机,面盆,这样可以提高晨间高峰的利用频率。卫生间位置的合理性在设计中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卫生间内的行为具有高度的私密性,人们早起梳洗、早晚沐浴、起夜都是在卫生间与卧室之间的穿梭活动。

3.4 储藏空间设计

有人比喻说:“没有贮藏空间的住宅就好像缺少了后台的剧场”。高效的贮藏空间可以使室内整齐、便捷、美观。家庭门厅玄关处常需要暂存常用的衣物和鞋帽,此处可安排鞋柜、衣帽架、搁板、柜子、镜子、坐凳等,收藏箱包以及常用物品。卧室是贮藏四季衣物和更换衣物的地方,需要整体衣柜来满足储物的功能。厨房可利用整体橱柜进行综合布局,包容所有厨房内物品。卫生间可利用盥洗台柜以及各种吊架存放卫生间所需物品。还可利用室内凹部转角处、窗下等部位设置壁柜、吊柜等。

4结语

人一生中与住宅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小套型住宅居住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在设计中应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住户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住宅。

摘要:指出住宅套型设计的主流将由大套型转向中小套型,对中小套型住宅的面积划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原则,总结了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供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小套型住宅,住宅设计,面积

参考文献

[1]鲍家声,章政.合理、开放、高效、超前——南京月牙湖小区获奖套型设计兼谈住宅套型设计[J].建筑学报,2000(8):4-6.

[2]王贺,曾雁,焦燕.中小套型住宅[J].城市建筑,2008(1):9-10.

[3]牛永安,胡云杰,孙力如.住宅贮藏空间设计探析[J].住宅科技,2008(3):46-49.

中小套型 篇3

1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原则

1.1舒适性原则。这一原则是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初衷, 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时, 只注重美观、时尚等这些外在的因素, 而没有站在住宅主人的角度充分的考虑到舒适性原则, 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因为住宅设计并不是越奢华越好, 而是能够从设计中体现温馨的感觉。正常情况下, 中小套型住宅在设计时能够非常容易的表达出这种感觉, 因为大面积的住宅, 本身就给人一种空旷不安全的感觉, 而中小套型住宅却没有哪种因为空旷而产生的孤独感, 所以只要设计人员认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设计, 不难实现舒适温馨的感觉。

1.2精心设计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住宅面积而言, 因为中小套型住宅本身的面积就很小, 所以在设计时, 设计人员一定要精心准备设计方案, 在满足住宅各项功能的同时, 要尽可能的保留住宅空间, 而供用户使用, 不能因为一些不必要的设计, 而缩小住宅的使用空间, 这会给用户一种狭小紧迫的感觉。大型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可以不用过多的考虑使用空间的问题, 但是这种中小套型建筑则是设计人员考虑的重点。

1.3适度消费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设计人员, 还适用于用户, 在设计时, 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提出设计要求, 而不能盲目的攀比, 住宅设计的目的不是攀比, 而是温馨。设计人员应该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 做好预算, 以供用户参考, 如果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设计人员就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如果用户不能接受, 就要做进一步的协商, 直到用户满意为止。设计人员在选择材料时, 也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那些对身体不产生影响而物美价廉的材料, 尽量减少设计支出。

1.4公平享受的原则。目前我国的建筑用地非常紧张, 大型住宅因为占有大量的建筑用地, 所以与中小套型住宅相比, 就不能够体现出公平享受的原则。中小型住宅建设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体现出公平享受的原则。在对中小套型住宅进行设计时, 也要考虑到这一原则, 设计之后, 能够使人有一种满足分享的感觉。

2中小套型住宅设计要点

2.1平面布置合理。因为中小套型住宅使用面积本身就很小, 如果平面设计不够合理, 会造成使用空间的浪费,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 合理布置是最好的设计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合理的布置:首先, 虽然中小套型住宅使用面积比较小, 但是其功能分区一定要清楚明确, 公私要有明显的差别, 动静、洁污分区都要做好明确的设计;其次, 布置紧凑, 不能给人一种散乱的感觉;最后, 方便户内活动, 在进行活动是不同来回穿梭其他房间。

2.2集成的厨卫设施。厨卫是设备、设施、管线密集的空间, 也是家务劳动强度最大的地方, 因此科学合理, 并按人体工效学原理进行布置。做到配套、综合、隐蔽的布置三原则, 设置管道井、管道墙或盒子间, 使厨卫空间利用最大化, 使设施集成最合理化。厨房设计应考虑:符合模数协调原则, 综合考虑各类设备的配置, 满足通用性、互换性、成套性的要求。提倡厨房空间的复合利用, 如封闭烹饪间与开放式厨房的组合。厨房宜设置服务阳台, 方便储藏、放置杂物和设置表具。各种竖向管道和管线宜集中敷设, 并在墙角处形成管线区。宜使用推拉门, 以节约空间。卫生间设计应:满足通用性、互换性、成套性的要求。建议按功能分间, 可多人同时使用。提倡使用整体卫生间。宜考虑淋浴间与浴盆相互替换的可能性。宜使用推拉门、折叠门以节约空间。宜考虑老年人使用需求, 设置报警器和预埋扶手连接件。

2.3灵活的功能空间。根据家庭生命周期内家庭结构、生活形式、职业变化等情况的变异, 内部空间可作灵活再分隔, 做到内部空间的适应性。需要以结构大空间、轻质可拆装隔断和可调节的设施来保证。

2.4多维的空间利用。是指高度与时间上对功能空间的利用, 如高度上在入户过渡空间上部、交通通廊上部、卫生间前室上部等位置作成吊柜, 顶层坡屋顶作成阁楼等都能增加有效面积。在时间上可将起居与进餐、进餐与备餐、休闲与工作、会客与睡眠等活动在时间上交叉使用, 增加了空间的使用率。

2.5多套的组合单元。一梯两套的“平而被认为是最佳的单元组合方式, 因为它日照、采光、通风条件良好, 室内布置合理, 但缺点是每套公摊面积较多, 于是出现一梯三套、四套, 甚至更多的组合, 塔楼也因此而诞生。对于中小套型的单元由于要得到更大的使用系数, 单元组合形式可小局限于一种, 塔楼的组合套数更多, 外墙较自由, 开窗而相对多, 对布置中小套型住宅有更多优越性, 但必须解决好日照、采光、通风问题, 同时还应注意节能。

2.6适用的科学技术。中小套型住宅的声、光、热、空气环境质量更需科技来保证。由于小能过多的科技投入, 应积极选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低投入高效率的适用技术, 还应大力提倡选用优秀的规划设计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如争取充足阳光、组织通风、避免日晒、合理的体形系数, 窗墙面积比、窗地面积比等, 这种提高住宅性能是经济又科学的措施。如果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应尽快国产化和本土化, 做到为我所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 从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 中小套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温馨的感觉, 而不是盲目攀比。要想设计好中小套型住宅, 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对其有正确的人事, 虽然不同的住宅其设计理念也有有所不同, 但是其遵循的原则和要点都是相同的, 住宅设计人员只要按照上述阐释的设计原则与要点, 在具体设计时, 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小套型住宅进行设计时, 最好与用户做好沟通, 以免设计结束之后, 出现用户不满意的情况。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大居室住宅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其生活方式,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 更多的倾向于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对住宅进行设计时, 追求的是并不是奢华, 而是简单节约, 能够节省出更多的住宅空间, 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时, 要追求实际, 考虑到在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原则的介绍, 进而探讨了其设计要点, 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套型住宅,设计,问题,要点,原则

参考文献

[1]梁献超, 李宏.中小套型住宅规划与设计——富盛山庄设计实践[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13) .

[2]黎贞华.浅谈节约型中小套型住宅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广西节约型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体会[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7) .

中小套型 篇4

1. 调查背景与目的

本调查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第四子课题“中小套型高集成度住宅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系统及产品研究”的基础研究内容之一。其研究主要是通过整合中小套型高集成度、高耐久性住宅设计技术、系统及产品研究,开发适应广大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满足多样化居住生活要求的新型住宅产品,创造节能、节地、舒适、健康、和谐的居住空间,课题研究对于提高我国住宅建设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课题需要对我国大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与城市中小套型住宅进行实际调研,本文调查分析主要是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城市广州和深圳,调查目的主要是反映南方城市(广州和深圳)中小套型住宅的居住实态和装修、改造状况,了解住户对住宅的满意度及改善意愿,以便为“中小套型高集成度住宅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系统及产品研究”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与论证依据。

2. 问卷假设

问卷调查希望能真实反映南方城市的居住实际状况,因此在问卷问题设计中,是带有一定的现实观察基础与系列猜想的基础上进行,总体上基于以下假设进行:

(1)反映近年来集合住宅住户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目前住宅内部各空间设计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空间利用效率和舒适度不高;

(3)住宅内部设备管线配置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的生活需求;

(4)住宅装修对原有结构和设备管线改动较多,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5)住宅内部墙体灵活性的欠缺和管线维护更替的不便,制约着住宅的适应能力;

(6)住宅厨房、卫生间设备有待进一步集成和改善;

(7)住宅设计中缺乏考虑老年人或人老后生活需求的意识。

3. 调查样本分布

样本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

(1)样本数量。广州样本数为90份,深圳为50份。问卷分为住宅概况与人员构成、住宅评价、住宅装修情况、住宅能耗、厨卫设备、居住意向以及老年人生活现状、老年人居住需求等八个部分。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近年来城市居民居住实态的基本情况。

(2)样本抽样。抽样主要针对已入住的中小套型集合住宅,建筑面积以150 m2以下为主,其中100 m2以下不少于60%,130~150 m2不超过10%。住宅建成时间以1990年代后为主。同时,同一小区不超过10户,尽量选择同一原始户型,并尽量兼顾有老年人的住户。

(3)空间分布。样本基本覆盖广州和深圳的行政区,广州市调查范围包括越秀、荔湾、天河、黄埔、萝岗、花都、海珠、番禺、白云等9个市辖区,深圳市调查范围包含龙岗、福田、盐田、罗湖、南山、宝安六个市辖区。

4.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于2008年7月~10月期间展开。调查人员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老师数人与本科生80余人组成。调查方式采用入户调研的方式,包括了填写调查问卷,实地测绘和照相记录,并于后期根据手绘平面图,绘制典型案例cad图,等等。

(1)入户问卷。由调查员协助被调查人如实完整地填写调查表,相关内容表述要求准确;调查表要求对本户生活和本套住宅使用情况熟悉的成年人填写,老年人居住实态调查要求在本户居住的60岁以上老年人填写。

(2)测绘平面图。由调查员手绘户型平面图,图纸要能准确反映住户装修改动情况,标注轴线尺寸,绘制家具布置,重要部位装修改动(如隔墙、门窗、电器插座、厨卫设施、散热器位置等)及重要尺寸(如厨房、卫生间尺寸等),并从测绘样本中选取1/4典型案例,整理为cad绘制的平面图。

(3)重点部位数码照片:应能反映客厅、餐厅、玄关、厨房、卫生间等空间的家具、器具布置,以及重要装修改动情况,每个功能空间争取提供不同角度的照片。

二、居住实态调查分析

住宅居住实态调查分析主要通过住宅概况与人员构成、住宅评价、住宅装修情况、住宅能耗、厨卫与设备,以及居住意向等六个方面构成。

1. 住宅概况与人员构成

在调查的140份样本中,小高层和中高层比例较大,共计占了90%,而多层和超高层只占10%。这其中,板式住宅了占58%,塔式住宅占42%。63%的样本建筑面积是在100 m2以下(图1),89%的住户入住时间集中于1995年之后,且统计显示三室及以上户比例总计62%,占了其中的较大多数(图2),表明尽管针对是中小型比例,三室(含以上)类的套型由于舒适度、便利度以及避免相互干扰在现实生活中颇受市场与住户的欢迎,也显示出近年来城市居民住房购买力的提升以及对于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

尽管在南方城市,由开发商装修好住宅并销售给住户的比例较高,但调查显示自己装修在样本中所占比例占了绝大多数,高达78%。说明在市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基础上,对多元化居住个性与室内多样性空间的需求。另外,样本显示核心(二代)调研户数为90户,占了总数的64.3%(图3),显示了在当今的城市住户中,由夫妻与子女组成的核心二代是家庭结构的主流单元,每户3人占了调查样本的60%。这与调查假设所提出的近年来集合住宅住户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本一致。

2. 住宅评价

调查显示,多数用户认为住宅门厅的储藏与换鞋空间不足,63%的住户认为储藏空间不够用,而面积不够是住户对起居厅、卧室、厨房等意见最多的,分别占29%,45%和22%。对卫生间的意见集中在“面积不够”(52户)和“没有洗衣机位置”(53户)。调查还显示,住户对于布局、朝向、通风和采光较多地选择了“较为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图4);而对户内的隔声、装修、水管、电路、数据线则满意度出现降低的趋势(图5)。尽管住户对各功能房间都有多多少少的问题,但调查者对住宅各房间功能的评价较多的表现为在“较为满意”和“满意”,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户的居住情况与居住实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由于住宅内部各功能房间与各类管线配置是一个大系统,一般来说,装修与利用住宅空间之始,不可能和以后的居住实态与愿望完全符合,而且社会经济条件的快速发展,住户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与变化也越来越多,居住愿景与现实居住实态之间的落差因而无可避免。这与“住宅内部设备管线配置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的生活需求假设”基本一致。因此,对居住实态的改善和提升住宅的适应能力不仅是具有研究层面的意义,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3. 住宅装修情况

住户对住房内隔墙、门窗、水管、电路、数据线、自凿穿管洞口等改动的用户较多,与这些部位改动简单,所受限制较少有一定关系,很少有用户是对承重墙作改动(图6)。在管线铺设上,43%的住户采取的是“墙上剔凿”,而采用易于检查维护的装饰墙用户几乎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图7)。在自建隔墙材料选择上,“粘土砖或砌块”住户最多,占了57%。

尽管多数住户表示对各功能房间在空间利用上都有多多少少的问题,但60%的住户没有进一步装修改造的打算。这一方面与刚入住不久的较新的房子有关,同时可能与居住与经济状况相关,多数住户认为装修改动比较麻烦,对现行居住造成一定的干扰有关。在40%计划改动的用户中,较多的住户计划对隔墙、电路、门窗进行改动,比例较低地体现在水管、地漏、数据线、排烟方向上,较少的是煤气管和自凿穿管洞口。在调查中,没有数据支撑“住宅装修对原有结构和设备管线改动较多,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的结论,这与假设是否符合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4. 住宅能耗

调查显示,尽管在南方城市使用天然气的住宅有53%的比例,但还使用传统的液化气罐还有26%的较高比例。在燃气用途方面,燃气的主要用于烹饪和生活用水,而用于烹饪的用户最多。同时,也有一部分住户是用新型的烹饪工具,如电磁炉等。在耗气量方面,每月50m3以下的住户占了90%(图8),这其中有耗气量少的住户部分原因是用“耗电”取代“耗气”,也有家庭结构是单身青年或是年轻夫妻为主的住户家中很少“开伙”。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如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或厨房功能的转化。在用电量上,每月在100-300KWh之间的占了绝大多数(图9),为62%,而部分电量稍大的较少用户主要是住商两用的,显示了在住宅内部有小型办公等的现实需求,这在南方特大城市并不鲜见。

由于属中国南方城市,冬季采暖措施上住宅很少采用供暖设施,分体式空调占了较大的比例(62%)。同样,在夏季降温措施上,分体式空调比例最大,达58%。大多数家庭分体式空调数量集中在2~4台,比例高达74%,在空调总功率上,2~6匹的所占比重占66%。燃气热水器在供应生活热水设备所占比重较大,为57%,这其中与其所占用的空间相对比电热水器较小、较易布置有关。在灯具光源类型上,“荧光灯为主”在住户调查中占了一半,为50%,也有28%的住户是“荧光灯、白炽灯各一半”,显示了住户对灯具节能上有较高的认同度。用电量最大三种电器调查中,选择冰箱、空调和电视用户最多,分别占31%、30%和23%,值得注意的是有较多的住户(7户)是将电磁炉纳入了三大用电量电器之中,说明这种新型的烹饪电器受到较多的住户欢迎。

5. 厨卫与设备

在“影响厨房功能布置的主要因素”调查中,比重分布相对较平均,这显示了在厨房功能布置上,一方面是涉及到用户的使用习惯与布局方式关系较为密切,多元化的厨房布局与使用方式已是趋势。调查显示,“排水管位置”和“房间形状”是影响卫生间功能布置的主要因素,比重分别为30%和27%,其次是“给水管位置”(19%)和“管井位置”(18%)。有56%的住户是采用“排烟道”的排烟方式,“穿楼板排水”是住户采用最多的排水方式,占52%,较多的住户认为“目前排水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维修不方便。

高达62%的住户是希望在阳台上增加用水点,这主要是与阳台的使用功能密切相关,显示了阳台对住户沟通室内外有着重要的意义。48%的住户采取的是自然通风方式,而厨房和卫生间机械排风则是针对在使用情况下采用功能性的排风方式。占89%的住户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从不跳闸,表明在现代南方城市,用户室内用电额度基本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在“户内管线哪些设置不合理或不够用”的调查中,插座和网络接口所占比重较多,分别为70户和53户;其次是电话接口和电视接口,分别有29户和25户。也有十数户对给水、排水和燃气的设置上不太满意(图10)。这表明,住户对各类管线使用上有较高的要求,但这些管线或多或少地存在维护更替的不便,制约了住宅的适应能力,这与之前的调查假设基本一致。

6. 居住意向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住户都希望能体现自身个性的居住环境,但统计显示,希望自己亲自装修的比例并未占绝对多数(占59%),有41%的住户表示,“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赞成开发商统一装修”。调查统计有39%和31%的住户表示最希望增加的功能房间是书房和储藏室,其次是健身房(14%)和次卫(9%),同时有18户选择了多重功能房间(图11),显示了当前住户对住宅多样性功能空间的较强需求。在“如果可以扩大一个房间的面积”的调查中,37%的较多住户希望扩大卧室。而“扩大一个房间面积的同时,需要相应缩减的一种房间类型”调查结果是,20%的住户是希望减少起居厅的面积,选择次卧、主卧和储藏室的分别占15%,14%,14%。从分布结果来看,住户对各种类型的功能房间需求分布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占绝对优势的房间类型。

有意思的是,尽管此前有多数住户表示对住宅内部各种管线布置的不满,但只有54%的住户愿意为此牺牲10cm居室净高用以铺设架空地板,以方便配置水电管路并便于检修更替;同样,有高达56%的住户不愿意牺牲部分居室使用面积,使铺设的装饰墙板可以预留出水电管路的配置空间并便于拆改更替,这些结果其中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视觉与心理上的,还有部分不愿意的用户认为,水电管路一般不会出问题,用不着那么麻烦。有53%的住户希望“餐、厨独立”,在“卫生间哪些功能空间应独立分室”的调查中,46%的住户选择“沐浴空间”,有36%的住户支持“如厕空间”。

在“每隔多长时间家里平面布局需要做出调整”调查中,统计显示有48户的意愿是在10年左右,有42户是希望在5年左右,还有38户是不需要调整(图12),从结果来看,分布较为平均,没有明显的数据支撑住户会有明确的时间计划以调整住宅平面布局的打算。

三、老年居住问题调查

在140份问卷调查中,我们对20户有老年人(60岁以上)居住的住户进行了针对性的居住状况调查,主要包括来人生活现状与老人居住需求两大部分。

1. 老人生活现状

对老人抽查的20个样本数中,占了一半以上是1990年代退休的,而且老年人几乎全部未就业(有4户没未有说明)。在平均每天外出时间调查中,“极少出门”、“不足4小时”、“4-8小时”的分布较为平均,分别为6户,7户和4户。44%的老年人(8户)是与子女合住的,17%的老年人(3户)是与子女同楼(层)分住(图13),也即占61%比例的老年人基本与子女住在一起。调查还显示,在广州和深圳等特大城市,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同一楼(层)或同一小区的不在少数,这一方面是照应上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有享受天伦之乐的便利。

较常见的子女亲友来家频率是“每周一次以上”,占58%,但占65%的老年住户很少有子女亲友来家过夜,“每月一次以上”的只有3户。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大部分是交往一般,很少比例的是“交往频繁”和“基本无交往”,同时交往地点选择在家中占了绝大多数,为60%(图14),这表明老年人的交往空间并不具有多少公共性,多数是属于“自娱自乐”。样本中,多数老年住户身体状况良好,占84%的老年住户不使用轮椅。在健身运动方面,参与户外运动、晨练、散步、室内运动等比较平均,这较大部分是与自身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相关。

2. 老人居住需求

35%的老年住户认为“地面应做防滑处理”,有17%的是希望“墙体转角做圆滑处理”,各有14%的认为应“增加门宽”和“电梯可进担架”(图15),也有老年住户表示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住宅入口设坡道、公共空间设扶手、设置电梯以及取消地面高差。

有75%的老年住户认为卫生间设施够用,有15%的老年住户认为卫生间设施够用,但需要分室。尽管在南方城市很少有使用采暖器具设备的,但在老年人“卫生间最需要增加的设施”调查中,有15%的老年住户希望增加采暖器具,这与老年人身体状况对采暖器具有一定需求,特别在冬天。各有5~6户老年住户认为,卫生间应设扶手、洗浴坐凳和设防滑地材(图16),显示了老年人对卫生间内设备的特殊需求。同样,20%的老年住户认为厨房需要设置防滑地材,并应降低厨房操作台高度和增加厨房操作台照明。在最需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调查中,“设置煤气泄露报警装置”占34%占据首位,各有27%的老年用户认为应“设紧急呼叫装置”、“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显示了老年人对安全保障措施的较高关注。“最不方便的居住问题”访谈中,多数老年人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较少专门为老年人生活特性考虑的功能设施与空间布局,主要集中在“没有电梯”、“室内有高差”、“厕所太小不够用,无独立淋浴间”、“走廊无扶手”,等等。在调查中,只有极少数的老年住户在室内布局与装修中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如淋浴间有扶手和座椅。这与假设的“住宅设计中缺乏考虑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意识”基本一致。

52%的老年人希望在居住方式上“与子女就近居住”,32%的老人是希望“与子女相邻居住”,16%的比例是希望与子女合住(图17)。这个比例分布较能说明,为什么在当今城市中,选择去老年公寓单独居住的老年人比例还占少数。这个结果也与样本调查的结论吻合:有75%的住户希望在普通住宅养老,只有25%的住户是在老年公寓度过晚年(图18)。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近年来南方城市中小套型集合住宅的家庭结构以核心二代占绝大多数,生活方式也随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如年轻人较少“开伙”、以“耗电”取代“耗气”、对更多插口的需求,住商的结合,等。尽管调查中发现住宅内部各空间设计仍有较大的改进潜力,特别是内部设备管线配置普遍存在系统集成,在维护与更替上有诸多不便,往往制约着住宅的适应能力。但多数住户对各功能房间的满意度较高,近期为此进行装修改进的仍占少数。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经济和心理上的(如认为管线一般不会出问题),较多的住户表示是不想“麻烦”,一种原因是认为装修改动对现行居住造成干扰,另一种原因可能与南方城市工作节奏较快,没有较多的空档时间相关。后一原因也得到了居住意向调查的支持:尽管大多数住户希望能有自身的居住个性,但希望全部自己装修的比例并未占绝对多数(占59%)。

调查结果与“住宅设计中缺乏考虑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意识”假设基本一致。较高比例的老年住户普遍反映,针对老年人生活特性考虑的功能设施与空间布局问题,主要集中在“设置安全报警装置”、“没有电梯(或电梯宽度不够)”、“室内有高差”、“厕所太小,无独立淋浴间”、“走廊无扶手”,等等,只有极少数的老年住户在室内考虑了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而在广州和深圳等特大城市,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同一楼(层)或同一小区的不在少数,较高比例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就近居住,因此,对于老年居住形态意愿与趋势上,我们应因势利导,不应强求一定要在某些地段专门设计给老年居住的“独居公寓”小区。更人性、有可操作性并与市场需求贴近的方式是:在混居的普通住宅小区内,可以设计专门为老年人生活的居住单元,这样,既可以通过特殊的居住形态设计(如电梯宽度、无障碍设计,等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居住与生活所需;又能满足老年人能与子女就近居住、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舒适安详地度过晚年。

浅谈住宅套型设计 篇5

常常听到人们有这样的说法, “某某选择了什么样户型的房子”“某某买了套房子”, 咋一听既有户也有套, 户型和套型不分。那到底买房子究竟在选户型还是套型, 住宅的策划与设计究竟是在策划什么、设计什么, 户型与套型有什么样的关系, 文章通过辨析概念进而对居民家庭类型的实态分析, 阐述户型对套型的影响即针对户型而进行的套型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2 概念及关系

2.1 概念

户型与套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户型是住户类型, 即家庭类型。“户”指住户, 是住宅的使用者, 是以家庭为生活居住单位。“套”是指家庭独用的空间范围, 具备厨房、卫生间的独门独户的居住空间。套是家庭生活的基本物质单位。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则是为满足不同家庭类型的住户居住生活需要的基本物质单位的类型, 是给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居住空间。

2.2 关系

套型设计的依据来源于户型调查的资料。住宅设计前应做广泛的调查, 对购房群体进行细分, 通过对购房者的购买目的, 对位置环境配套等需求的调查分析最终找到谁是目标客户。户型是住宅设计的依据, 尤其是套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

3 套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3.1 套型设计相关因素

3.1.1 居住需求与套型模式

居住生理需求, 领域和领域感, 私密性的要求, 邻里交往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我国的社会形态从“温饱社会”到“小康社会”, 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带来了城市住房的消费形态及居民的居住需求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由于居住需求的转变, 我国住房产品具体形态的变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卧室为核心, 第二阶段是以居住基本功能为核心即“大厅小卧”, 第三阶段是以文明居住环境为核心, 讲究环境质量和精神需求。

3.1.2 家庭人口结构模型与套型模式相对应

1) 家庭规模与套型模式, 在我国, 不同的家庭人口构成形成不同的住户户型, 而不同的住户户型则需要不同的住宅套型设计。因此, 在进行套型设计时, 首先必须了解住户的家庭人口构成状况。家庭人口数量多少和家庭组织范围大小是住宅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2) 家庭类型与套型模式, 按住户的代际数划分如二代户、三代户等。代际数更为直接的反映户型内部构成关系的复杂程度, 它对套型的影响是因为即使家庭规模相同而代际关系不同对套型的要求也不同。3) 家庭代际数与套型模式, 家庭的组织形式, 是家庭结构的主题。

3.1.3 居住行为模式对套型设计的影响

家政家务型: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或子女处于成长阶段, 文化层次较低, 以家务活动为家庭生活行为的主要特征, 如炊事、洗衣、育儿、编织、缝纫等。

工作型:除必要的家庭生活, 家务休息等活动外, 家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学习、工作。这类家庭主要有教师、作家、科技人员和家中有子女学习的家庭。从套型组合角度来看, 并不一定要强调“起居式”的布局方式, “方厅式”或“居室式”也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应该保证面积不必很大但数量足够的房间, 以便主人和孩子都能够有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而不应过分强求按“起居式”布置, 因为在我国现阶段居住水平的情况下, 起居室占用的面积较大, 容易破坏工作学习空间的独立性。

生活交往型:家中的活动以生活娱乐交往为主, 主要业余活动是团聚、娱乐、看电视, 或会客、交谈、跳舞、唱歌、打牌等活动空间外, 还希望有一个餐厅、会客厅, 而这个空间尽量避免对户内其他空间的干扰。

生活休养型:家庭小型化 (1人~3人) 、核心化, 家庭成员人数少, 家庭生活特点是以生活、休养为主。主要活动是家务劳动、起居、团聚、娱乐, 或养花、养鱼, 或学习、工作等。这种类型最好也应按“起居式”布置, 同样需要拥有较大的起居空间。

3.1.4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与套型模式

一方面, 我国目前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 购房能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 随着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增长, 有一定的购房需求, 但由于收入增长有限, 造成了购房能力有限。这两个方面, 都要求我们在进行套型设计时, 要尊重消费者承受能力, 调查市场的有效需求, 结合“适度消费”的原则, 为中低收入家庭和广大工薪阶层切实解决居住问题。

3.1.5 社会习俗与地方差异

北方地区的住宅在朝向和套型形式方面有明显特征:争取南向, 充分利用东西向, 尽量避免北向;住宅的户型设计中为了更好的保暖御寒, 外墙较少, 平面体形规整, 在户型组合和设计中尽量争取住宅的空间深度。卫生间不一定直接对外, 很多都在户型内部, 更能满足冬季沐浴保温的需求。在南方地区则是进深应当尽量的小, 外墙面积可适当增大, 平面体形多变, 以增加更多功能空间直接对外开窗的可能, 利于室内热环境改善。大部分时间日照强烈, 温度较高, 空间的朝向要注意遮阳, 并不特别强调南向, 在南方的户型中可以发现北向起居室的户型很多。卫生间的设计上, 南方的户型几乎都直接对外开窗, 这说明气候潮湿的地区对于使用频繁本身又易潮湿的功能空间, 直接对外通风很重要。

3.2 套型设计方法

3.2.1 利用“元素设计法”提高面积利用率

“元素设计法”是“套型设计法”前项和后项的延伸。它先确定不同功能房间的使用面积, 再确定套内使用面积。确定房间面积的依据是先安排家具及设备, 留出活动空间, 再定出房间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户型对应的套型模式组合出最经济合理的套用建筑面积。

将房间内的家具、配置看成“元素”来组成房间, 再将多个房间组合在一起组成住宅, 这就是“元素设计法”的内在含义。此含义中“元素”和房间是互为作用的;家具是房间的元素;房间是套房的元素;套房是楼栋的元素;楼栋是小区的元素。

以一种套型作为基本定型单位, 再根据住户家庭构成等因素, 将套型面积和居室数量按一定规律, 在基本套型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变化, 衍生出基于套型的系列设计, 从而促成一个单元, 一栋房屋以至小区。

“元素设计法”的根本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面积, 避免碎不可用勉强依附于某一空间的无效面积的产生, 从而提高住宅的建筑系数, 达到面积利用的最大化。

3.2.2 适应和灵活可变的套型设计, 延长住宅的功能使用周期

具体的适应和可变性主要体现在:1) 套型内部的弹性设计。存在空间上的包容性和时间上的可改性, 包括住宅内的空间划分、单元间的界限划分、单元扩建等;与时间的流动相适应, 可随时尚流行而变化。此方法适用于满足同一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时的生活需要, 使其顺利完成各个阶段的过渡。2) 套与套之间的弹性设计。即灵活处理套型之间的分割, 住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不影响套型功能关系的情况下, 进行两户变成一户, 一梯三户变一梯两户的重新间隔。此方法适用于老少同居的情况, 既相互联系, 便于就近互相照顾, 又可以独立使用, 保证各自的私密性。3) 住宅套型的个性化。中小套型住宅平面不仅要能在限定的空间内尽可能舒适的满足其使用者的要求, 还能为不同的使用对象创造富有个性的平面组合空间。应对社会上的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生活模式、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收入以及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提供相应的住宅套型。

4 结语

由于户型的多样性, 决定了套型设计的复杂性。因此, 户型的调查分析是否细致准确, 将直接影响到套型设计的适应性与针对性。而对各种户型占调查总户数比例统计的准确性将影响到不同套型建筑数量占住宅总套数比例的准确性。真正的户型调查应到所确定的对象购房群体中去细分, 得到精细而准确的户型调查资料, 套型的策划即告完成, 套型设计也就有据可寻完成了过半。因为只有针对不同户型而设计的套型才最拥有客户, 套型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 适应社会发展和“灵活可变”, 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套型建筑设计。

摘要:从户型与套型混为一谈的现象入手, 引出户型与套型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并通过对居民家庭类型的实际分析, 阐述了户型对套型的影响及针对户型进行套型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户型,套型,设计

参考文献

[1]朱昌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武勇.住宅平面设计指南及实例评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GB 50096-1999, 住宅设计规范[S].

常州住宅套型改造研究 篇6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 居民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较低, 只是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角度来考虑, 在此基础上的传统套型设计满足基本的简单生活需求。现如今, 居住套型需求从原来的“实用型”向“品质型”过渡, 从而对住宅套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住宅显然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要求。住宅是个耐用品, 住宅的寿命达50年, 但是受当时技术、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 住宅设计没有适当考虑住宅的适应性、可变性等, 使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旧住宅拆了可惜, 不符合节约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因此住宅改造成了当下比较紧迫的问题[1]。

2 常州七八十年代住宅套型使用状况实态调研

80年代是我国住宅建设的起飞时期, 在住宅建设的数量、质量以及观念上都取得了发展。在不可能大量建造两居室套型的状况下, 给两居室套型配上一间小方厅以求改善。配套的小方厅平时可作为进餐用, 也可加一张单人床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 小方厅的出现, 在面积增加不大的情况下, 住宅的适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由于当时认为白天大家都要上班上学, 而这些活动大多在晚间进行, 所以人们似乎也可以接受其间接采光。80年代, 常州市的住宅建设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本论文选择了这个时期的清凉新村、机械新村的17户进行了这一时期的居住实态调查。

本次调研以两代户为主, 其次是一代户和三代户, 两代户成员大多为三人, 一代户及三代户分别是两人和四人。调查中发现住宅造型是丰富多样的, 但户型设计并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因此人们并不是很满意。大家对住宅的总体印象一般。常州的住宅大多数是南北朝向的, 调查的结果和我们想象的一样, 70%的居民认为住宅的朝向比较好。常州80年代的住宅通风不是很好, 居民意见较大, 主要是80年代的住宅户型还不是很成熟, 通风不好 (见表1) 。

80年代住宅建筑面积调查表见表2。

本次调查的住宅建筑面积集中在50 m2~60 m2之间。在调查中发现, 居民认为建筑面积基本够用的有10户, 认为不够用的有7户。主卧室使用面积大部分在14 m2~16 m2之间, 其中约60%的人认为大小合适;起居室面积大部分在7 m2~9 m2之间, 人们都认为小;厨房面积在4 m2以下的, 人们都认为小;在4 m2以上的, 人们才觉得比较合适;卫生间面积大部分都在1.5 m2~3 m2间, 人们大部分认为小, 洗衣机难安置, 有些放在阳台上, 有些还放在厅里 (见表3) 。

各房间的使用情况如下:主卧室仍然同时具有家庭娱乐、招待客人以及用餐的功能, 但起居厅也开始承担应有的功能, 向“居寝分离”方向转移, 并实现了大部分住户的用餐行为在厅内。约38%的住户把冰箱放在厨房内, 少数住户把洗衣机放在卫生间内, 使起居厅逐步解放出来 (见表4) 。人们的洗漱行为大多已在卫生间内进行, 少部分在厨房内进行。这时期的住宅, 大部分只有一个阳台, 并和厨房相连, 它的功能主要是用作厨房, 其次是晾衣服、堆放物品。当然, 这里有功能交叉。在调查中, 17户全部认为阳台封闭好。厨房的主要设置方式是在阳台上或单独用一间房屋。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 常州七八十年代住宅套型大致存在如下问题:1) 每套住宅的面积偏小。按照建设部拟定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 可将住宅分为四类, 其最低标准即为每套两个空间 (一室一厅) , 建筑面积45 m2~55 m2, 而80年代时期, 住宅的一室一厅绝大部分都低于现行的最低标准, 大部分两室一厅的建筑面积才相当于这个最低标准。2) 住宅户型比较单一, 一室户、两室户和三室户的本质区别仅仅是房间多少的不同。另外所有户型的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的主要空间的面积、开间和进深尺寸也几乎相同。3) 厅、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普遍偏小。在调查中, 80%的住户认为厅的面积小, 80%的住户认为卫生间的面积偏小。82%的住户认为厨房的面积偏小。在所调查的这段时期的住户中, 对住宅进行过改造的约占40%, 其改造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厅、厨房和卫生间, 这些改造同时也反映了居民的生活需求。4) 各功能空间使用出现了功能错位, 这主要是由于各主要功能空间面积小, 从而导致了功能错位的情况。5) 绝大多数户型一般只有一个阳台, 没有生活阳台, 人们在阳台上进行休闲、绿化种植等的生活品质需求得不到满足。

3 住宅套型改造的方法

国内现有的多层住宅平面布局改造方式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类:其一, 以套型合并为主的改造方法。其中又包括三套合并为两套, 两套合并为一套。其二, 以扩建为主的改造方法。以套型合并为主的改造方法就是将相邻的套型合并, 扩大套内面积, 增加居室的数量和辅助空间面积的改造方式。扩建改造是指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搭接。其主要是将建筑外墙向外扩展, 或在外部搭建房间, 例如北墙外扩, 使厨房、卫生间面积得到加大, 部分暗卫也可改造为明卫, 增加厅的面积和使用效率;南墙外扩, 可增加一间阳光室, 同时也扩大了居室面积。

4 住宅改造的实例分析

清凉新村住宅是常州80年代初的建筑, 住宅套型存在很多问题, 功能分区混乱、厨房卫生间面积偏小、采光通风较差等, 目前住宅套型已不适应人们的需要。根据人们的居住意愿的调查结果, 我们选择两个比较典型的套型进行改造:

实例1是一个一梯四户的套型, 四套户型都比较简单, 没有起居室也没有餐厅, 各方面都比较差, 特别是左边的两户还共用厨房和卫生间, 这样的套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按照居民的居住意愿的调研结果, 我们从多个方面考虑, 最终做成了两个改造方案, 如图1~图3所示。

改造方案一将原来的一梯四户改为一梯两户。D套型两居室一方厅 (过厅) 和中间的C套型合并改为两室两厅;最左边A, B的两个套型合并形成一室一厅。左边的A, B两个套型合并只是改变一些居室的使用功能, 将原来北面的卧室改为起居室, 满足起居室最小12 m2的要求。原来的厨房改造成一户使用, 并设立一个小厅满足吃饭的要求, 原来的上下水系统都保持不变, 这样就形成一套一室一厅的套型E, 基本能满足使用。一室一厅的住宅当前占有很大的市场, 可以适用于很多种类的人群例如新婚夫妇、老年夫妇、孩子在8岁以下的三口之家。右边的套型将中间的套型合并进去形成一个两室两厅的套型F。通风采光都较好, 功能分区明确, 洁污分区, 满足使用要求。

改造方案二将原来的一梯四户改造为一梯两户, 增大了户型面积。同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也相应增大, 并尽量增加储物空间, 其方案说明如下:

方案将中间户的套型C分割给左右两户, 形成一梯两户的格局, 最终形成两个两室一厅的套型G, H, 两户都能满足使用要求。左边套型A, B的卫生间与中间套型C的卫生间合并形成一个稍大的卫生间, 左边两个套型A, B的厨房合并形成一个大的厨房, 并设立一个小方厅满足吃饭的使用要求。背面的卧室改造形成左边套型的客厅, 这样就形成了两室一厅的格局, 通风良好, 功能分区明确。右边的套型D合并了中间套型C的一部分, 将原来中间套型C的厨房改造成卫生间, 原来的厨房上下水系统正好满足卫生间的上下水要求。中间套型C的卧室改造成起居室。原来右边的套型D基本不要做很大改动,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两室一厅的套型H, 采光通风良好, 功能也能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5 结语

随着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住宅的老化和旧住宅 (区) 的改善需求将持续增长。我国城镇现有住宅总量已达到40亿m2。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七八十年代的住宅, 我国将逐渐进入“住宅高龄化”和大修改善高峰时间。结合我国国情, 探索住宅改造的有效途径, 提供大量经济型住房, 对于提高人们居住质量、改善居住环境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能够达到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鸣.国外城市旧住宅区改善研究[J].城市规划, 1999 (5) :54-57.

[2]韩毅.国外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政策和再开发研究[J].工程建设与档案, 2005 (3) :234-237.

“配套型”养老社区标准体系研究 篇7

我们这次的目标是想把它做成一个科研项目, 老龄住宅或者说养老事业下一步怎么发展, 我们想从城市规划的角度, 从整个城市的布局上去探讨怎么去把养老社区做好。我们初步用了这么一个名字, 叫做配套型养老社区。随着研究的深入, 会有一个能激发想象力的名字出现。

老有所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自古以来, 直到进入现代社会之前, 由于人口的流动性有限, 世界各国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随着人口的流动性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变, 人类进入社会养老阶段, 即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社会性养老服务。但无论任何社会的任何阶段,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都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公平、合理的养老机制的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文明社会。

解决养老问题是世界性难题

我们会分析和借鉴一些有意义的国际经验, 各国居家养老的模式多种多样。这是美国公寓的例子, 美国老人大多选择老年公寓渡过人生的夕阳岁月。这是亚洲国家两代居的例子等等。

欧美发达国家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养老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但是近年来由于受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双重影响, 养老费用大幅增加, 社会负担过重,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和股票缩水更加使看似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养老问题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解决中国养老问题难上加难

世界卫生组织, 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系数达到了10%以上, 60岁以上的人口, 或7%是65岁以上的人口时, 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社会。这是中国65岁以上人口发展情况表, 都是成几倍的数字在增加, 这种压力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年龄在增加, 人口在增加。在这个背景下, 我们计划分析一些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居住状况, 从一些资料看, 城镇占30%, 乡村占70%, 居住方式是合居、独居、邻居、敬老院, 老年人的居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我们这次研究的目标实际上是想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中国养老问题面临更多、更复杂的背景条件。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全民性医疗设施提高了大多数人的健康状况, 寿命更长, 更多的人进入老年;二、一胎化政策使老年人比例急速上升, 养老问题面临急速社会化的挑战;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或完善起来, 养老基金无处落实;四、城市化过程急速发展, 人口迁徙量大, 就业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五、由于就业方式和多代同堂的居住方式的改变, 旧的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机制急速消失, 新的社会养老机制尚未建立等等。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 国内外养老设施的建设有一些共性的问题。第一, 多数养老设施建在城市郊区, 造成了与城市和家人的分离;第二, 入住费用过高, 多数人难以负担;第三, 过于集中或分散, 布局不合理;第四, 标准不一, 缺乏管理。

核心理念

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中指出:“社会福利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 并为老年人提供范围广泛的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方面的服务, 以便使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里和他们的社区里尽可能过独立的生活, 继续成为参加经济活动的、有用的公民。”所以我们基于这样一个思路, 运用和发展养老社区的概念。

我们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养老社区应该是一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类似于中小学, 养老社区 (RC) 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 它应该按照城市的千人指标来规划和设计, 应该位于一个社区的中心附近, 周边有便捷的文化, 娱乐, 交通和其他社区服务设施, 还应该与学校、图书馆和各种社区商业服务设施有便捷的联系。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政府的经济负担, 因为任何政府的经济投入最终都会转嫁到全体市民的身上。政府的角色主要应该是制定规则和监督实施。所以我们主张RC应该由开发商负责根据城市政府制定的总体规划中“老年设施规划”所确定的指标和标准建造, 或者按上述指标和标准支付相应的配套基金。建成后由非营利性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管理。

研究目标

我们这个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退休养老社区规划设计标准, 提高老年生活幸福指数, 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标准和指标将来要有多个政府部门来联合制定和实施, 主要包括建设部、国土部、民政部和卫生部等, 还会形成一整套的市场结构和产业链。

我们遵循的原则可能包括:第一, 要统筹兼顾,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二, 社会养老为主, 社区养老为辅的原则, 第三, 市场为主, 政府指导监督, 多元参与的原则, 第四, 统一规划, 多元发展的原则。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 也是希望通过社会上已经有的一些福利设施, 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比方说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些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 通过多种形式把医疗设施, 还有一些老年人其他一些需要, 比如说社会上的一些家政服务公司, 把这些东西能够有效的组织起来, 在城市里面得到比较合理的布局的话, 其实这个问题不一定非要在老年社区里面做。所以我们提出还是以社会+家庭养老为主, 社区养老为辅的原则。中国已经走上这样的市场化的道路, 这种趋势还是需要继续走下去。老年住宅, 尽管政府要承担很多工作, 但是大的原则, 从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分析, 还是要以市场为主, 政府指导监督为主, 多元化参与的原则。我们认为这也应该是一个很自然发生的事情。统一规划, 多元发展的原则, 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目标和标准, 真正的融资和开发应该是多元主体的, 管理是否可以探讨一些专业机构的形式, 类似于国外的非盈利机构, 由行业的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监督。一定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 这一直是我们的短板。

研究框架

我们初步计划, 从宏观角度, 做一些分类、布局、指标的研究, 中观角度, 做一些规模、设施配套, 服务标准的研究, 还有从微观层面, 主要是研究面积指标, 室内设施, 设计标准等。其实这些微观层面的标准和指标已经有很多, 主要还是宏观和中观的研究。

从宏观来讲, 第一个分类, 城市, 以区级程度为单位, 以居住区3~5万人, 或者5~10万人为单元建立设施标准, 社会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 自理、助理、护理, 农村以自然村为单元建立设施标准, 社会家庭养老为主。养老社区从国外内的经验来看, 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跟我们东方的价值观念还是不太一样, 我们还是应该提倡社会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主要包括能够自理的, 助理或半自理的, 还有必需护理的, 大体有这么三类。从宏观布局上来讲, 从城市整个布局上去考虑, 我们看这个大的圆形范围, 这是一个城市的范围, 有若干个区, 每个区又有多个大的居住组团, 每个组团有3-5万人, 每个居住区配套这样一个带有社区特点的养老机构, 这个养老机构通常应该位于这个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周边有方便的交通设施, 商业、文化、娱乐, 跟老年人相关的设施。老年人他的生活应该是多样化的, 可以很方便而且经常性的跟小学生或者中学生有一些交流, 这对社会是很有益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养老设施的规划应该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规之间要做一个养老设施规划, 有了这个设施规划以后, 进一步落实到控规里面, 这样的话养老设施才能够真正的实施下去。

那么到中观层面, 养老社区, 就有小户大家的问题, 小户型, 大生活。社区内有大量的是居住, 中心的部分包含了一些康乐、医疗和文化设施、娱乐设施, 还有餐饮, 还有其它如一些家政服务等, 要做好“大家”的工作。在居住区里面, 要分类的话, 需要护理的, 还有一部分需要帮助的, 还有其他更多的可以自理的。所以应该是具有多种居住形态。

上一篇:个人风险下一篇:井下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