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教育(共12篇)
高血压健康教育 篇1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 (或) 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2012 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指出, 我国15 岁及以上的人口高血压患病率达24%。
高血压发病有关因素: (1) 遗传因素, (2) 年龄因素, (3) 地域因素, (4) 季节因素, (5) 饮食因素, (6) 饮酒因素, (7) 环境因素, (8) 体质因素, (9) 疾病因素。
高血压的诊断:在平静状况下, 先后三次非同日按正确方法测量血压均≥140/90 mm Hg, 则考虑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呈现出三“高”, 三“低”, 三“不”的状况。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不”即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多样化
建立健康档案, 掌握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身高、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教育背景等, 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 快速、全面地了解情况。
集中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在社区和医院成立健康教育大课堂, 定期对教育对象进行集体指导、大众传播。
评估入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并落实。
健康教育内容
饮食指导: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饮食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健康的饮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高血压的发病, 而长期、大量进食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 钠盐食用过多等饮食习惯都会大大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所以, 对于高血压患者, 一定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如少食多餐、少荤多素等。 (1) 低脂饮食:高血压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 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少食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增加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及禽类, 也可以进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如海带、海参等。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研究还发现, 素食者的血压低于荤食者, 因而高血压病患者多进素食可降低血压。 (2) 低盐饮食: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6g, 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 少食各种腌制食品。 (3) 高钾高钙:钾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 钙可以使外周血管扩张, 有利于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因此, 提倡增加钾多钙高的食物, 如绿叶蔬菜、鲜奶、豆制品等。也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 如冬菇、香蕉、橘子等。 (4)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能够调节脂肪代谢, 研究发现, 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 所以, 对于高血压患者, 应该多进食含有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5) 补铁:高血压患者多食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 不但可以降血压, 还可以预防老年人贫血。 (6) 饮水:每天睡前和晨起饮一杯水, 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用药指导:目前, 对于高血压病, 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口服降压药物, 从而使得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现在最常使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六类, 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 每种药物均具有独特的降压特点, 降压效果也各有差异, 所以, 当高血压患者需要服药治疗时, 应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从而达到最大化的治疗效果。合理选用降压药物的主要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 逐渐降压:对于发生高血压急症的患者, 治疗时应该快速降压, 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 降压的过程应逐渐进行, 一般整个降压过程控制在数日、数周内为佳, 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人群, 他们的机体一般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水平, 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将血压降低, 很容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2) 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 逐渐增加剂量。一般在对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 首先应该单一用药, 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物剂量, 直到血压被有效控制。而对于一些血压很高或单一用药已加到较大剂量尚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 应适当地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相比, 联合用药。会起到更加显著的降压效果。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 如果病情发生变化, 需要停用某种药物, 应该逐渐停药, 不可突然停用药物。一般情况下, 一旦确诊高血压, 患者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服药, 在开始治疗之前, 应将该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 告知其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的重要性。 (3) 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人的血压在一天中呈现两个高峰, 即上午6:00-10:00、 下午4:00-8:00。因此, 高血压患者应在两个高峰前服药, 以达到最佳降压效果。
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 (1) 减轻体重、适量运动:体重超标是患高血压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体重超标1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 体重减少5 kg, 就能有效降低血压。同时, 体重降低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肥厚均有益。 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 年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 最好让患者掌握心率计算方法, 一般以心率小于“170-年龄”为适中运动量。在训练中如有胸闷、心慌、气急等症状时, 应立即停止锻炼, 并就地静坐片刻或卧床休息。 (2) 戒烟限酒:烟、酒有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男性每日摄入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 g, 女性则少于10~15 g。吸烟不仅可使血压出现一过性升高, 还会降低服药的顺应性, 使患者不得不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因此, 高血压患者应坚决戒烟限酒。 (3) 减轻精神压力、注意休息:保持平静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与人和睦相处、不急不躁, 避免血压过度波动。
血压监测指导: (1) 自我血压监测: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 以观察血压的变化。讲解关于测量血压等方面的知识, 如测血压时应在安静房间、短时间内, 没有进食、活动等情况下测量。 (2) 定期复查:嘱患者定期到医疗机构监测血压, 以调整服药方案。
就诊指导:如发现血压升高, 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心前区疼痛、视物模糊、四肢发麻症状时, 应及时就诊。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知道坚持服药和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 使人们建立健康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高血压及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简要介绍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为临床提供探讨。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高血压健康教育 篇2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处方 ①心胸开朗,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情绪。
②定食定量,少吃多餐,肥胖者要限制进食量,适当增加活动量以减轻体重。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杂粮。吃低盐膳食,食盐每天不超过5克。不抽烟,少饮酒,晚饭后不宜饮浓茶和咖啡。
③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④避免受寒。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⑥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的各种副作用。
⑦当血压降低后不可马上停药,应减到维持量(最小有效量),并坚持长期服用。
高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
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亚组:临界高血压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性高血压亚组: 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
(mmHg)<120<130
130-139140-159140-149160-179≥180≥140
140-149舒张压
(mmHg)<80<8585-8990-9990-94100-109≥110<90<90
高血压疾病的常见症状
高血压病的症状,往往因人、因病期而异。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偶于体格检查或由于其它原因测血压时发现。其症状与血压升高程度并无一致的关系,这可能与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有关。有些人血压不太高,症状却很多,而另一些病人血压虽然很高,但症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有:
1.头晕: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头晕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2.头痛: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3.烦躁、心悸、失眠: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因颇令人苦恼,故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常很难记住近
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5.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
6.出血:较少见。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约80%患高血压。
综上所述,当病人出现莫名其妙的头晕、头痛或上述其它症状的,都要考虑是否患了高血压病,应及时测量血压。若已证实血压升高,则趁早治疗,坚持服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触发高血压的八个因素条件
1、性别与年龄
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
2、不良生活习惯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使血压升高。另有研究表明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甚至发生中风,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3、工作压力过重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血压的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4、性格
性格与血压也密切相关,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导致血压升高。
5、遗传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
6、超重或肥胖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
7、吸烟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吸两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而且烟叶中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8、饮酒
过量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的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mg(约1两白酒),女性应不超过20mg。
吸烟对高血压有影响吗?
吸烟容易导致肺部疾病已为人们所共识,而吸烟对高血压有何影响,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
最近有学者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对250例男性血压正常者及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偶测血压正常的男性人群中,吸烟组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白天相差尤为显著。同时吸烟者心率也快于不吸烟者。研究结果提示:吸烟可引起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在未治疗且无明显心、脑、肾并发症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吸烟者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吸烟者夜间血压也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并形成夜间睡眠中血压不下降规律。
吸烟为什么会引起血压升高呢?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烟草中所含的剧毒物质尼古丁所引起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学者研究发现,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3~3.3kPa(10~30mmHg),长期大量地吸烟,也就是说,每日抽30~40支香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形成小动脉硬化。吸烟对血脂代谢也有影响,能使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容易发生急进型恶性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此外,还有资料显示,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降压药的敏感性降低,抗高血压治疗不易获得满意疗效,甚至不得不加大剂量。
由此可见,吸烟对高血压影响很大,因此奉劝有吸烟嗜好者,特别是高血压病人,最好及时戒掉这一不良习惯。
高血压对人体的四大危害
害心 从大量临床资料看,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是首当其冲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高血压主要损害心脏的冠状动脉,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发生冠心病。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有 62.9%~93.6%的有高血压史,人们常把高血压和冠心病称为一对“孪生姊妹”。二是对心脏本身的损害。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而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出现,多是在高血压发病的数年或十几年后。在心功能代偿期,除偶感心悸或气短外,患者并无明显的其他症状;代偿功能失调时,可出现左心衰症状,患者稍一活动就会出现心悸、气喘、咳嗽,有时痰中带血,严重时发生肺水肿。
害脑 在我国构成老年人三大死因的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而引起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压,其次才是动脉硬化。临床上高血压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有脑出血、脑梗死等。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病的最常见并发症。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和紧急处理情况对病人的预后关系极大,一般病死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所以防治脑出血的关键是平时有效地控制血压。
害肾 人体的泌尿系统就像是一个“废水排泄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生理平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肾脏是泌尿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脏器,它就像水处理系统的中枢。在肾脏的危害因素中,除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和细菌感染外,临床比较常见的就是高血压病。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开始惟一能反映肾脏自身调节紊乱的症状就是夜尿增多。当出现肾功能代偿不全时,由于肾脏的浓缩能力减低,患者会出现多尿、口渴、多饮、尿比重较低等表现。当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时,尿量明显减少,血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增高,全身水肿,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肾脏一旦出现功能不全或发展成尿毒症,损害将是不可逆转的。
害眼 临床实践表明,高血压病早期,眼底检查大都是正常的。当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视网膜动脉可出现痉挛性收缩,动脉管径狭窄,中心反射变窄;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可
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严重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此以往,这些渗出物质就沉积于视网膜上,眼底出现放射状蜡样小黄点,此时可引起病人的视觉障碍,如视物不清,视物变形或变小等。
高血压患者的几个危险动作
高血压患者的几个危险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高血压病人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死亡,这除了病情发展的原因外,也有不少是由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动作造成的,这些动作就叫 “高血压危险动作”,高血压病人必须高度重视。
高血压的危害与预防
高血压的危害与预防
高血压病除了以上谈到的几个严重问题外,它还是人们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引起心脏猝死和中风致死致残;血压越高患心脏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就越大;年龄在40到70岁之间,其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其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危险性就增加一倍。
清晨为何是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时间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特别是在早上6点到上午10点或12点之间,发生率最高。
2006年,发表在《高血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日间血压高,与脑梗塞的死亡危险相关;夜间血压高,与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导致的死亡危险相关;而清晨血压升高,则与总的心脑血管病事件、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危险均显著相关。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峰期,这可能与血压在晨醒后的陡然升高、心率加快、血小板凝集性增加、纤溶活性的降低以及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强有关。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应提供全天的降压保护作用,尤其要注意清晨血压的控制。然而研究显示,在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中,约有 60%的患者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控制。因此,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注意测量一下自己晨起时的血压,应选择在上午6—9点之间测量,代表早晨的血压值。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降压药
中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超过 1亿人。不少高血压患者虽然经常和降压药打交道 ,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降压药却知之甚少 ,以下的诊治误区是经常见到的。
误区之一 :目标不明:都知道血压要降 ,但降到什么水平最合适却是心中无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19 9 9年发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及国际医学界的大规模防治研究结果 ,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应达到小于 140/9 0(收缩压 /舒张压)毫米汞柱 ,中青年应小于 135/85毫米汞柱 ,而对于糖尿病病人或伴有心、脑
肾损害的病人应降到小于 130/80毫米汞柱 ,才能明显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误区二 :忽略长效药,多数病人常年使用短效制剂 ,一日三次 ,殊不知此类药只能管白天,不能管晚上 ,对于较重的高血压病人 ,就容易造成长期夜间血压过高或昼夜血压差过大的情况 ,比较容易引起心血管合并症或靶器官(如心、脑、肾)损害。近年来兴起的长效降压药日益增多 ,是高血压治疗的一大进步 ,其种类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每日只服一次 ,作用时间可长达 24小时以上 ,昼夜降压平稳 ,服用方便 ,易于耐受。
误区三 :盲目加量 ,不懂联合用药有一病友 ,刚刚服用心痛定两三天 ,发现血压不降 ,就立即加大一倍剂量 ,引起面红、心悸、烦躁不安的副作用 ,医生检查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经减量并加用心得安 ,心悸消除 ,血压控制满意。联合用药 ,是达到目标血压的主要方法,多为两种(少数为三种以上)不同种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用药量较小 ,其疗效明显增强 ,而副作用却可以相互减少或抵消。例如上述钙离子拮抗剂心痛定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就是一个例子。前者的常见副作用是面红、心悸 ,而后者既能阻滞心动过速 ,又可降低血压 ,两药联用 ,相得益彰。
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篇3
在干预区,对高危人群以村为单位以讲座或讲课的形式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和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辅以发放宣传高血压知识的挂历、张贴画;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不定期播放宣传材料。基线和干预后分别选取部分干预区、对照区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访谈式调查。
调查结果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高危人群: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血压病;体质指数≥25;每日饮白酒≥100g,且每周饮4次及以上者;血压水平SBP130~139mmHg和(或)DBP85~89mmHg。以上条件之一者。
结果
本次调查对照区64人,干预区63人。
干预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见表1、表2。对照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见表3、表4。
健康行为流行率:干预人群干预前饮食食盐偏淡行为22人,健康行为流行率34.9%;干预后饮食食盐偏淡行为46人,健康行为流行率73.0%。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对照人群基线时饮食食盐偏淡行为38人,健康行为流行率59.4%,2年后饮食食盐偏淡行为45人,健康行为流行率70.3%。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良行为改变率:干预人群干预前饮酒者16人,干预后饮酒者5人,不良行为改变率68.7%。
对照人群基线时饮酒者25人,2年后饮酒者22人,不良行为改变率12.4%。
干预区与对照区不良行为改变率,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4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高血压患者539例, 其中男357例, 女182例, 平均年龄57岁, 病程3个月~20年,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50例, 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293例, 单纯舒张压增高96例。合并糖尿病97例, 合并冠心病231例, 合并肾病23例。
2 方法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 它既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 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实践活动之一。开展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有关知识, 积极配合医生, 坚持服药,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以消除或降低患病的危害因素, 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 还要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 能应对各种文化层次的患者, 让他们得到更多有关疾病的信息, 早日恢复健康。
3 内容
3.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知识、治疗进展和防治措施, 掌握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最新护理动态, 储备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还要让护理人员学习各种沟通技巧, 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 使高血压患者掌握更多疾病防治知识。
3.2 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
情绪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稳定性, 此类患者多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等心理特点, 而这些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让患者知道情绪波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危害, 帮助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多与家属交谈, 争取家属的支持, 并帮助其解决家庭问题, 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正确对待疾病。
3.3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病房保持清洁干净, 温湿度适宜, 注意及时通风换气及保暖, 还要帮助患者清洁个人卫生。培养患者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如栽花种草、听轻音乐、适当户外活动等, 避免不良刺激, 消除紧张心理。
3.4 患者饮食的健康指导
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 让其了解饮食保健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可降低血压, 多食优质蛋白, 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饮食, 少食软体类动物、甲壳类食物、动物脂肪、内脏、鱼籽等食物。保证足够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 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对抗钠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作用, 为防止细胞外液潴留, 高血压患者每日的氯化钠摄入量应小于6 g。多食新鲜水果、疏菜、防止发生便秘, 以免用力排便造成血压升高, 发生血管破裂;另外还有控制体重, 以减少伴随的危险因素, 如出现胰岛素抵抗等。此外告知患者还要戒烟限酒, 因吸烟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长期饮酒可升高血压, 减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 增加脑中风的危险。
3.5 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保证充足的睡眠
告知患者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因运动不仅能增加体内废物的排除, 还能加速血液运行, 改善血管的状态, 增加心、脑、肾的供血, 尤其对于并发糖尿病的患者, 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指导患者进行体育活动时, 必须根据年龄、病情、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 但应选择体力负荷不大, 不过分低头弯腰, 但全身又能得到活动的运动, 如太极拳、气功、散步、慢跑、体操、门球等,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 患者乐于接受,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1]。但应避免劳累, 应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 对自发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另外让患者坚持泡足, 可提高睡眠质量, 改善失眠症状。
3.6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类,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指导患者药物的使用要从小剂量开始, 尤其是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要继续服用,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剂量, 但不能突然停药, 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 因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服用期间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 并取头低脚高位, 以增加脑部的血流量。指导患者起床不宜过快、过猛, 防止头晕加重。老年患者外出活动时应有人陪伴, 以防晕倒引起创伤[2]。并再三告知患者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切忌擅自突然停药或增减药量。
4 效果评价
通过健康教育, 不仅能够消除患者与护理人员的陌生感, 还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 让护理人员将大量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知识通过交谈的方式传递给患者, 让患者知道原发性高血压轻则影响生活质量, 持续高血压可使心、脑、肾、眼等发生病变, 重则会失去生命。使其自觉地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和规律的生活, 为患者长期的血压稳定起到良好的作用。
5 小结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高血压的患病率还在逐渐增加, 高血压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也是治疗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医务人员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从习惯和观念入手, 根据不同个体和人群,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他们不仅能科学地掌握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保健知识, 重视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获得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还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加上患者的自我调节, 原发性高血压一定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 并持续将血压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水平。
590
参考文献
[1]蔡建萍.护理程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7) :546.
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总结 篇5
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压意识,降低血压,继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指导患者提高控高技能,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与患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伙伴关系,我我镇公共卫生科按照上级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培训》的要求,于6月16日举办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动员启动仪式暨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
活动由公共卫生科健康教育组组织,向我辖区高血压患者发出邀请,共有18名高血压患者前来参加。组织者向大家详细阐述了成立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最终确定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成员。
活动中包含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讲座由具体分管的副院长为大家讲解,以高血压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讲座明确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任务及管理目标。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明确的,组织是充分的,需要高血压患者积极参与,医务人员与患者积极配合,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达到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预期目标。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36-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诊断标准,凡平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造成脑卒中或心血管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不良生活行为,健康知识和危险因素认识不足,使高血压患病率、并发症发生居高不下。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高血压患者130例,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全面了解,改善原有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健康教育体会介绍如下:
1 臨床资料
本组130例,男86例,女44例;年龄35~80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98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或脑出血12例,继发性高血压20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2 健康教育方式
住院患者由于文化、职业、社会地位不同,对健康教育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应根据不同层次选择易接受的教育内容。对文化程度高,求知欲强,接受新知识快的患者除常规教育外,可根据患者需要增加教育内容。常规的教育方式有口头讲解,包括集体讲座,个人咨询,提供详细的书面健康教育内容,健康知识宣传专栏等。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入院健康教育。要求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时介绍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的姓名及病室的环境。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并提供本科室教育资料,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不适感。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请家属参与教育活动,取得家属的配合,指导协助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执行饮食原则。
3.2 心理健康教育。导致高血压病的因素很多,社会、心里、行为、生物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但情绪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工作负担过重、人际关系不和,心理不平衡等都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调整心理状态和情绪,与人和睦相处,不急不躁,保持平静的心态和乐观情绪,避免血压过度波动。
3.3 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应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提倡戒烟限酒。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豆类等,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
3.4 休息与运动。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进行适当的运动。研究表明,运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下降,且对降低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运动时应注意必须在血压控制较满意的水平后,再开始循序渐进的活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如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有氧运动,当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气急等症状时应就地休息。避免竞技性运动和力量型运动,如球类比赛、举重、俯卧撑等,适当运动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恢复,还能增强病人对生活的信心。
3.5 药物治疗。进行健康教育时,强调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并提供书面资料,告知病人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服降压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时,立即平卧,头低足高位,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脑部血流量,避免体位突然改变,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通过血压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降压治疗方案,促使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调整药物剂量,以获得最佳降压效果。
4 体会
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 篇7
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1 不可改变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血管发病率亦升高。
1.2 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
1.2.1 高盐饮食
膳食食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 而低钠可降压。
1.2.2 吸烟及饮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压急性升高, 降低服药的依从性并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有研究表明, 每日吸烟超过20支1年以上, 饮高浓度白酒每日超过100 g, 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长期大量饮烈性高度白酒, 血压会持续处于高压状态, 易引起脑血管破裂。
1.2.3 肥胖
体重超重和腹型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同时也是其他多种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20岁~40岁时体重增加的人危险性最大, 超过20%标准体重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更高。
1.2.4 缺少体力活动
缺少体力活动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增加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1.2.5 精神应激
医学的高血压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联系。尤其是心理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反复的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可以引起高血压[3]。心理改变尤其是心理压力过大时对血压增加有明显的影响, 具有高心理压力者发展为高血压的几率明显高于低心理压力者[4]。
2 预防及护理干预
2.1 药物降压的护理
对复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一般首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非药物疗法, 若效果欠佳则多给予长期的药物疗法。在采用药物方式降压时必须做到徐缓、温和、适度, 降压不可过低过快。强调长期用药的重要性, 要求病人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不可擅自突然停药。
2.2 健康教育
2.2.1 社区不同目标人群健康教育
在社区的护理中, 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针对社区不同的目标人群对高血压的认识度, 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及内容, 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讲座、咨询, 发放有关宣传资料, 讲解高血压及其药物的基本知识、自我保健事项等, 普及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 提高对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防治方法、家庭急救及并发症的预防等。
2.2.2 饮食干预
对社区正常居民要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对高血压病人则应指导其合理选择膳食, 每月食盐量应少于6 g, 少吃动物内脏、肥肉, 忌食腌制食品, 多吃蔬菜、水果[5], 宜少量多餐, 进食不宜过饱或暴饮暴食。还应指导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劝导病人戒烟, 严格控制病人饮用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于肥胖病人应当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 使病人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
2.2.3 合理运动
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等情况指导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的锻炼, 如慢跑、散步、气功、太极拳等项目循序渐进, 长期坚持效果更好。
2.2.4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主要包括稳定情绪, 避免刺激,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培养居民兴趣, 细心耐心倾听居民主诉, 与居民有效沟通, 建立居民自信心、自尊心, 实现自我满足。对高血压病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精心指导病人坚持服药, 定期复查血压。鼓励其为社会、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单位可定期组织高血压居民进行健康体验, 从根本上关心居民健康, 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社区护士每年定期家访, 每年最少3次, 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 签订服务合同, 按居民的实际需要定时上门家访, 及时了解居民的病情发展情况。
3 自我检测血压指导
高血压病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随时可发生动态变化。因此, 应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介绍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家中的血压计, 或建议其定期到社区门诊进行血压监测, 并做好相关记录。目前, 开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趋势。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服务干预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自我监测血压、饮食干预、运动指导等方式, 可提高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病基本知识的认识, 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 培养其积极健康的生活行为, 增强其遵医行为的执行能力, 从而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维护病人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提出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药物降压的护理、社区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因素,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何建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3) :107-108.
[2]喻中会.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对降压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5) :2300-2301.
[3]Hamer M, Batty GD, Stamatakis E, et al.Hypertersion awareness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J].Hypertersion, 2010, 56 (3) :547-550.
[4]Gasperin D, Netuveli G, Diasda C, et al.Effect of psycholgicalstress on blood pressure increase: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J].Cad Staude Publica.2009, 25 (4) :715-726.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8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行为方式,药物治疗,依从性
原发性高血压[1]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是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 在比例上, 遗传因素约占40%, 环境因素约占60%。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遗传因素) , 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它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同时也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 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可减少35%~45%的脑卒中, 20%~25%的心肌梗死, 超过50%的心力衰竭[2]。目前, 高血压的控制对策主要是药物治疗和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3]。近年来, 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日益受到重视, 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降压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4]。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为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的行为方式, 我们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对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内科42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42例,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37~69岁, 文化程度小学10例, 初中及以下15例, 高中8例, 高中以上9例, 居住地区均为城市, 病程6~10年, 有吸烟史16例, 饮酒史12例, 吸烟并饮酒史8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符合WHO诊断标准的4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高血压一般知识、患者的行为方式及药物治疗依从性教育等, 时间为6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健康教育实施
2.1 高血压一般知识宣教
高血压及其临床表现是什么;高血压各类并发症的预防;血压的正常和异常范围;高血压的诱因和危害性;血压控制的目标;适量运动、坚持用药及注意事项;饮食要求;烟酒与高血压的关系等。基本常识印制成册, 并在病房走廊上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印刷贴墙, 使患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2.2 行为方式指导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2.2.1 减轻体质量
体质量指数 (BMI) 控制在<25kg/m2[标准BMI为20~24kg/m2]。体质量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有益。因为体质量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 体质量增加, 伴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即静脉的回心血量、心排血量增加, 因此血压升高;相反, 体质量降低, 血浆容量及心排血量下降, 血压亦随之降低。
2.2.2 减少钠盐的摄入
高血压患者每日的钠盐以不超过6g为宜。体内钠盐过多, 可导致体内抗利尿素分泌增高, 使血压反射性升高。
2.2.3 补充钙和钾
每天进食新鲜蔬菜400~500g, 饮脱脂牛奶500mL, 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
2.2.4 增加植物蛋白质的摄入
忌食肥甘厚味、油腻煎炸之品, 如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等, 控制脂肪热量占总热量的25%以下, 高血压患者烹调宜选用植物油, 如花生油、橄榄油、豆油、麻油、菜籽油等, 有利于控制血压。多食用芹菜、苹果、韭菜、花生、洋葱、海带、黑木耳、核桃等类食物。选用低动物脂肪的高蛋白食物可改善血管弹性, 延缓血管硬化, 并能促进钠盐的代谢, 从而降低血压。
2.2.5 戒烟和控制饮酒
饮酒不仅可导致血压升高, 并且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 每日摄入量应<50g乙醇的量。乙醇可兴奋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使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 从而使血压升高, 同时吸烟的消耗量与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系, 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量。
2.2.6 适量运动
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或太极剑等有氧运动, 因为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2.2.7 生活起居指导
慎起居, 避风寒, 防外感。早上刚醒时, 思维处于朦胧状态, 血液黏稠, 体位变化导致脑部急性缺氧缺血, 容易跌倒。但这“一刹那”是可以预防的, 方法就是:当你苏醒时, 切莫先动身, 在床上先躺数分钟, 随后缓缓起身下床。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人, 无论是夜间下床解手, 还是清晨下床, 都不能动作过快过猛。防风寒, 冬季外出注意保暖, 避免人体受到冷刺激, 身体局部毛细血管收缩, 阻力增加, 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洗脸、刷牙时应用温水。生活起居方面, 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
2.2.8 畅情志, 养四气
保持情志调畅, 顺应四时之气, 免受邪气侵害。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或情志异常, 精神内陷, 则可使气机升降失调, 气血运行紊乱, 脏腑功能失调, 而诱发疾病, 同时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悲观情绪,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应避免精神刺激, 情绪波动大, 遇事要冷静, 因为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 而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肌阻力增加, 导致血压升高。要学会正确释放情绪, 转移情绪, 或借助专业人员缓解心理压力, 从而保持心情愉悦、平和, 情绪稳定而起到血压平稳或降低血压作用。
2.2.9 饮食结构合理
饮食要多样化, 清淡, 实用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食物, 定时定量, 忌暴饮暴食。多食用有降压作用的食物, 如香菇、木耳、洋葱、海带、大蒜、胡萝卜、柿子、芹菜、玉米、荸荠等。
2.2.1 0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大便秘结
因大便秘结时, 排便用力过猛, 可致血压突然升高。
2.3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概念及健康教育
2.3.1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概念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肾病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因此, 降压治疗不仅要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 而且经纠正同时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并选用合适药物, 改善代谢紊乱及患者的预后。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 (CPAT) , 即高血压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依从性不佳是指患者不能按医嘱坚持进行药物的自我管理, 包括以下情况: (1) 不规则用药, 如改变服药时间间隔或漏服; (2) 服药的数量太多或太少; (3) 不按处方所列的品种用药; (4) 停药太快或擅自停药; (5) 服用处方药物时饮酒; (6) 合并使用其他处方药, 非处方药或违禁药物 (毒品) 。
2.3.2 药物治疗指导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 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掌握合理的服药时间, 依据药物类型或剂型不同而选择, 如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不要在睡觉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 尤其是睡前2h内不宜服用降压药;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一次, 应在清晨醒后即服用。有研究表明, 高血压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服药能够起到稳定24h血压的目的。
2.3.3 药物治疗相关知识教育指导
让患者了解常用6大类降压药物的名称、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吲达帕安, 不良反应易引起低钾血症, 空腹血糖增加, 三酰甘油升高。教育患者多吃些含钾的水果。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 适用于肾功能不良、合并糖尿病及前列腺肥大患者, 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 常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自行减少。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倍他乐克, 主要适用于心绞痛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 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 胃肠不适, 有哮喘患者易发生支气管痉挛。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硝本地平缓释片, 不良反应较少。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适用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后、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者, 主要不良反应是干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为高血压长效制剂, 1片/d, 24h平稳降压, 适用于收缩期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 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 不良反应有轻微头痛、头昏。
2.3.3. 1 须遵医嘱坚持服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 需要长期治疗, 必须按医嘱坚持服药。因此患者应了解长期服药的作用和意义, 不可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增减或停服降压药, 只有持之以恒, 坚持治疗, 才能控制高血压, 减少并发症。
2.3.3. 2 降压药的使用
降压药通常是从小剂量开始应用, 逐渐增加,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再根据药物的效果调整剂量, 以维持量巩固疗效, 达到降压效果, 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目的。
2.3.3. 3 血压的控制
血压不可降得太低太快, 应以逐渐降低为宜。因为急剧或过度降压会引起心、脑、肾供血不足, 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一般年轻人控制血压在120/80~130/80mmHg, 老年人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3.3. 4 学会自我检测血压和定期复诊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经常测量血压, 最好备水银柱血压计, 测血压时遵守“四定”原则, 即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避免降得太快太低, 并定期复诊。
3 结果
通过对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内科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42例高血压患者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 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高血压患者通过实施全面、合理、整体化的健康教育, 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提高。除适量运动和吸烟的人数改变没有显著变化外, 其他项目如体质量、合理饮食、饮酒、情绪因素、药物治疗依从性等人数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4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 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 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 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调查研究表明, 我国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 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通过社区宣教等方式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知识, 坚持正确的服药方法, 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目标, 减少并发症发生, 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对患者实施6个月的健康教育,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P<0.01) , 说明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 充分表明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行为方式、饮食结构、控制体质量、血压的监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等有良好的作用, 是正性关系, 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 调整不良情绪, 改善不良行为方式, 选择正确的服药方式和时间, 从而有效控制了血压,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治疗效果, 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促进了人类健康, 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起了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47-260.
[2]肖惠敏, 姜小鹰.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2) :969-970.
[3]贾兰萍, 肖顺贞, 史淑萍.97例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 2003, 9 (1) :29.
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篇9
1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1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1) 高血压是一种大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而引起“血管综合征”, 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坏或其他临床合并症, 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2)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要终身坚持服药。 (3) 定期测量自我血压, 根据血压调节药物剂量, 坚持长期平稳的控制血压。
1.2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140/90 mm Hg以下, 近几年社区体检发现,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150 mm Hg以下也可以, 不需要降得太低, 但如果有肾脏疾病, 糖尿病或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对降压的要求较为严格, 一般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在近几年社区体检工作中发现, 有很多老年人, 以单纯的收缩压升高, 而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内或有的还偏低,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 动脉的钙和胶原沉积增多, 而弹性纤维出现退行性改变, 使大动脉的弹性和顺应性逐渐降低, 即所谓“血管硬化”的过程, 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 反射波传导速度增快, 反射波抵达中心大动脉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 导致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降低, 因此, 老年人的高血压最常表现为“单纯性收缩压增高的高血压”, 即收缩压≥140 mm Hg, 但舒张≤90 mm Hg。除此之外, 老年人高血压还有以下特点:血压波动大, 容易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有时夜间发作血压下降。也有的“白大衣”血压, 上医院血压就升高[2]。从我院及我社区的16个村, 近5年对老年人慢病的普查结果发现, 对于老年人单纯收缩压升高的危险很大, 收缩压升高, 特别是脉压是冠心病发生的显著预测因素。我院近几年,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对收缩压≥160 mm Hg, 而舒张压<90 mm Hg的老年人, 采用硝苯地平治疗, 随访5年, 必要时加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利尿剂, 与不用药患者时比, 用药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4%, 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40%, 脑卒中病死率降低60%, 心力衰竭发生率风险降低65%。老年人采用降压药物治疗, 需要特别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于老年人, 特别是身体虚弱的老年人, 除非有高血压脑病或严重的心绞痛, 一般可采用常规剂量的1/4剂量作为起始量, 在监测血压的情况下, 每1~4周根据血压适当增加剂量, 如果达到常规剂量后, 血压仍未控制到目标水平, 则可以再联合第二种降压药, 同时要逐量增加剂量, 对舒张压明显偏低的患者, 使用降压药物应当更为谨慎, 我国2010年高血压指南建议当舒张压<60 mm Hg, 收缩压<150 mm Hg监测血压即可, 不用药物降压;收缩压在150~179 mm Hg, 要慎重小剂量使用降压药;如果收缩压≥180 mm Hg, 则要小剂量用药, 降压可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 这个建议仅做临床参考。
2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管理
饮食习惯和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高血压通过合理饮食, 控制不良膳食习惯, 比如减少钠盐摄入, 戒烟, 戒酒, 可使血压下降, 或减少口服降压药, 同时也可减低其他合并症发生风险, 不健康的饮食包括饮食偏咸, 我们在沿海地区, 盐东西吃, 某些村子血压较其他村普遍增高, 其次食物中较多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过量, 饮酒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要如何调节饮食?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少盐, 少吃动物脂肪, 戒烟, 限酒为原则[3]。具体方法: (1) 做菜时应用植物油, 如橄榄油, 花生油, 色拉油等, 不用“猪大油”, 少吃油炸食品, 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2)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如南瓜, 西红柿, 萝卜, 白菜等。 (3) 高血压药戒烟, 戒酒。如果戒不了酒, 应当少量, 不能酗酒, 不提倡饮高度的烈性酒。
高血压饮食疗法, 需要长期坚持, 短期的进行没有明显效果, 坚持时间越久, 受益越大, 饮食要求不偏食, 讲究平衡膳食, 节假日, 遇美味佳肴, 更要加强自我管理要节制。
3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锻炼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特别是肥胖患者, 但是要注意运动的时间, 频率, 强度, 做有氧运动, 要循渐近, 不可超负荷锻炼。高血压患者中, 1级高血压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 仍可以参加日常工作, 那么他们的锻炼可以快走, 跑步, 骑自行车等。2级高血压患者, 如果无心脏, 脑, 肾脏并发症, 仍可参加一般工作的患者, 要散步, 慢骑自行车, 小区健身器材等中度锻炼即可。对于3级高血压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时, 工作和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 应避免体育锻炼。运动时间一般30 min为宜, 运动频率每周不少于3次, 但是高血压患者最好每天坚持锻炼, 养成规律,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因为适当的身体锻炼, 不仅可以降低血压, 可能使服用降压药减少用量, 最重要的是,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贵在坚持, 但需要注意, 如在运动中出现下列状况应暂时停止运动: (1) 心率明显增快。 (2) 运动中或运动后胸部, 咽部疼痛心前区疼痛、胳膊有放散痛。 (3) 眩晕、头痛、出冷汗、严重气短、身体麻木等主观不适。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0.
[2]刘力生, 王文.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 (1) :60-74.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10
1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向患者讲解什么是高血压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初步了解自己患高血压的病因;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遗传、职业、环境、饮食、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等有关;告知高血压长见的症状和可能发生的心、脑、肾等并发症的症状;如高血压患者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体力活动等情况下会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即脑溢血, 表现为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昏倒等;降压药是对症下药, 需要终生坚持治疗, 控制血压, 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要长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讲解饮食、烟酒、运动、情绪、寒冷的刺激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使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心理指导
高血压患者有着病程长, 见效慢, 多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 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 血压恒定性差;多数患者存在着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为长期的抑郁或情绪激动, 剧急而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活动增加血压升高;因此医护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 提出改变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方法, 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并换心竟, 安慰、鼓励, 使之不断振奋精神, 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正效应作用。教会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心胸开朗, 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心态。
3 饮食调节
因为高血压患者大多有血脂高、血糖高、肥胖等特点, 饮食以低盐 (食盐量应控制在每天6 g以下) 、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清淡、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质量中不得超过1 g。此外, 高血压患者的一日三餐必须要定时, 不得暴饮暴食和偏食, 避免进食大量动物油、巧克力、冰淇淋、油炸食品、电烤鸡鸭、浓茶、动物的内脏、咖啡等, 肥胖者控制饮食, 适当减轻体质量。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督促患者戒烟戒酒, 避免诱发其他心血管疾病, 并同时增强患者机体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
4 锻炼与劳逸结合
4.1 高血压患者不宜做剧烈的体育活动, 因为剧烈的活动会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生活要有规律, 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当血压升高时应卧休息减少活动;平时可制定一个有计划的适度活动量, 如每天早晨散步、打太极拳、读书、看报、写字作画、从事一些有兴趣的娱乐活动, 以放松身心, 减轻思想压力, 使身心得到良好的休息。应避免脑力过度兴奋, 不宜玩麻将、看球赛、打游戏机;衣裤、领带、裤带不要过紧, 弯腰不宜过剧、不宜突然改变体位 (尤其是夜间起床小便时, 速度要缓慢, 动作不宜过猛) ;外出活动要有人陪伴以免突然晕倒而产生脑溢血。
4.2 严寒的刺激可以使皮肤血管收缩, 使血压升高;冬天外出注意保暖, 室温不宜太低, 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避免噪音刺激, 入睡前可听点轻音乐, 保证充足的睡眠。
5 服药指导与监测血压
因为高血压用药大多是对症治疗, 需要终生服药, 药物品种多副作用各不相同, 需要隨时注意身体的不适情况必要时应找医师咨询;指导患者坚持服药, 不可根据自己的感觉隨意增减或停服降压药;指导患者密切监测血压, 以便观察降压药物的效果, 必要时给医师做参考调整降压药, 以便稳定患者的血压,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6 小结
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属于慢性心血管类疾病[3]。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家族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不好、社会环境的变化、患者的心理因素等。根据临床的调查发现, 高血压容易导致患者的心、脑等器官造成障碍, 因此患者必须要加以重视。然而, 很多患者对于高血压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不多, 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没有及时规避风险, 使治疗效果有所减弱,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威胁。因此,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护理模式进入了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全面、全过程以及整体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 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积极防治, 合理对待疾病, 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 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的防治常识了解的不多, 因此对医师的依从性较低, 导致患者的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健康教育作为控制高血压病情的一个重要部分, 医护人员必须要通过教育,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将患者的血压控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减少患者的危险。根据相关的报道显示, 患者的血压,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 如果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 都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冠心病等危险性疾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对高血压患者治疗2个月之后, 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率, 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还能够养成他们良好的习惯, 适当地控制好情绪, 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进而提高他们用药的依从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 使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掌握高血压等相关知识, 坚持长期服药, 定期监测血压,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 使患者血压长期得到控制, 减少住院次数,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降低复发率,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高血脂、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问题, 不仅发病率高, 发病率逐渐年轻化, 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病因复杂, 病死率和病残率高;己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降低因高血压而引起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玲.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应用[J].中外医疗, 2013, 2 (10) :163-165.
[2]于慧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 (10) :4092.
高血压的防治与健康教育 篇11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是发病率高、对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身体的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因此,研究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并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预防;治疗
高血压病是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病因不明、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95%的高血压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引发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全世界约有9.72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到2075年将达到15.6亿,届时将有25-35%成年人成为高血压患者,而年龄大于70岁人群中则上升到60-70%。我国约有高血压病人1.3亿人,并以每年3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而且我国北方高血压得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1]。高血压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加重了社会公共卫生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及预防高血压,针对病因及早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头昏,心悸,耳鸣,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因为此阶段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而且症状比较轻微,极易被患者所忽视,从而得不到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不断进展,各种并发症相继发生,最终导致心、脑、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损害[2]。在最新调查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总之,我国高血压依然呈现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所以要更加关注高血压,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控理念,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
1.1 高血压相关知识普及
由于许多患者对高血压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其不重视或恐惧心理,所以要根据不同患者的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如个体咨询、团体授课等,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患者普及高血压基础知识包括诱因、发病症状等,让患者充分高血压病的危害,促使高血压患者及潜在高血压患者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但同时应树立早期高血压可控性的信心,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勿不遵医嘱用药[3]。
1.2 正确的用药方式
通过用药以便维持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和延缓高血压状态对重要脏器损害的必要措施。但不同患者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遵循医生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服用药效平稳、副作用小的降压药,通过用药知识辅导,掌握基本用药原则,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坚持长期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 饮食控制
饮食应主要以清淡为宜,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克,要对饮酒量进行限制,在日常饮食中尽量多摄入钾钙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食物,少食或者不食脂肪类食物和甜食要尽量少食,增加新鲜蔬菜和瓜果的摄入,防止出现超重和肥胖现象。
1.4 适度增加体育运动
运动以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宜,运动结束后以轻度疲劳感为度,循序渐进。通过运动,可使体内NO释放增加,从而具有降压、扩冠作用,有效运动还可降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抗凝、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以及增加体质[4]。
1.5 保持平和心态
高血压诱发因素之一就是情绪不稳定、激动。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偏执等,所以要调整紧张情绪,保持健康平和心态[5]。紧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克服紧张,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和可以降低血压。
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2.1 药物的选择[6]
常用降压药主要包括:①噻嗪类利尿剂,是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②肾上腺素能阻滞剂;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④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⑤钙拮抗剂;⑥直接血管扩张剂,该类药物几乎从不单独使用而常在其他药物不能有效降低血压时才使用。
2.2 药物治疗原则
(1)循证医学原则;(2)个体化治疗原则;(3)有效治疗和终生治疗原则;(4)不良反应最小原则;(5)保护靶器官原则;(6)联合用药原则;(7)避免频繁换药原则;(8)平稳降压原则。
作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高血压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不易控制、诱发多种并发症的特點,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不仅受生物遗传因素控制,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而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接受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服药习惯,改善生活质量,加快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宪衍.高血压[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9.
[2] 李惠萍.走出健康教育的误区[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57.
[3] 刘娟.健康教育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应有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2011,27(6):69.
[4] 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2-1583.
[5] 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
高血压健康教育 篇12
1 资料
我社区2005—2008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 短效抗高血压药用量基本稳定或稍降, 同时长效抗高血压药用量逐年增加。说明我社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药品的应用也有向长效、高效转移的趋势。
2 高血压发病特点
高血压的发病与环境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分布特点是北方高于南方, 城市高于农村, 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主要相关因素有:
2.1 环境因素
包括: (1) 膳食营养因素: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过多摄入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及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 而保持膳食中有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 及适量饮用葡萄酒 (50~100mL) 具有一定的预防血压升高的作用; (2)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者如驾驶员、会计等, 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的机率也较高。高血压患者精神放松休息后, 症状和血压均可获得一定改善,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在某些人群 (如黑人) 中有高发病率。临床上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2.3 其它因素
包括: (1) 体重因素: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之一。高血压者约有1/3有不同程度的肥胖; (2) 年龄、性别因素:高血压的患病率男比女高, 两性均随年龄而增长, 且收缩压的增加比舒张压显著; (3) 职业因素: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
3 高血压的治疗
治疗目标包括: (1) 将高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2) 防治可能或已经伴随的其它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 (3) 恢复并确保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最终达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目的。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就是将血压降至“正常”或“最佳”的理想血压水平。一般中、青年或糖尿病患者宜将血压降至17.3/11.3kPa (130/85mmHg) 以下;对老年人则至少降至18.67/12kPa (140/90mmHg) 以下。
高血压以非药物治疗为主, 包括: (1) 限盐, WHO建议每日摄入盐量应限制在3~5g, 可使高血压病人降压5/3mmHg, 正常血压者降压2/1mmHg; (2) 控制体重, 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减少28%~48%; (3) 限制过量饮酒, 每天摄入乙醇超过50g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偏高, 并且对降压药治疗敏感性较差; (4) 参加适当体力活动,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坚持体育锻炼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因此应鼓励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患者作适量运动; (5) 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首推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ATⅡ受体拮抗剂等一线治疗药物。
治疗策略: (1) 对于高危或极高危病人, 应立即治疗, 最大限度地控制病人的血压水平; (2) 对中危病人, 随访检测3~6个月, 如血压仍高, 开始药物治疗, 最好依据阶梯治疗方案给药; (3) 对于低危病人, 随访检测6~12个月, 如血压仍高, 开始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从低剂量开始治疗, 逐步递增剂量, 达到最低给药剂量, 最大程度地控制血压。长效制剂一般1次/1d, 控制血压在24h内保持较为平稳的水平。一旦开始用药需终身服药, 但可以酌情调整剂量, 高血压用药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不能一成不变。
在特殊人群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上, 应注意: (1) 对于老年高血压者, 可选用所有一线药物;利尿药或钙拮抗剂是首选, 禁用或慎用α受体阻滞药、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物; (2) 对于妊娠高血压, 宜选用急性抗高血压药, 如硝苯地平、拉贝洛尔、肼屈嗪, 以及缓慢抗高血压药, 如甲基多巴、钙拮抗剂、哌唑嗪;禁用或慎用ACEⅠ和AT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3)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宜选用ACEⅠ抑制剂、钙拮抗剂、小剂量利尿药、α1受体阻滞;禁用或慎用β受体阻滞剂; (4) 对于高血压合并肾病者, 宜选用ACEⅠ抑制剂、钙拮抗剂。
总之, 在合理使用传统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 应积极寻找更新、更好、更优秀的降压药, 新药应符合有效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少、降压平稳、能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血管结构的改变, 能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使治疗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服用方便, 易为病人接受和坚持, 价格适宜, 疗效/费用比值高, 不影响其它病的治疗, 针对高血压病人需要终身治疗的特点, 加大力度开发低剂量、超长效的抗高血压新药应是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
摘要:分析我社区2005—2008年4年间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 掌握社区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有效做好居民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保障和促进居民健康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钱之玉.药理学进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2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高血压健康教育】推荐阅读:
健康教育高血压10-19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05-09
高血压健康教育免费09-03
健康教育知识高血压10-05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07-12
高血压老年人健康教育06-18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10-04
亚健康状态高血压05-09
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06-19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知识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