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2024-11-06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精选12篇)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篇1

摘要:说课是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然后由同行及专家进行评议的过程。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以前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校, 近年来说课逐渐用于高职院校的教研活动中, 对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说课,教研活动,教学水平,教材,教法,学法

教研活动是教师同行及专家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所进行的教学探讨。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运用口头语言向同行、专家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然后由同行、专家进行评议, 相互交流, 确定修改意见, 最后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有利于发掘教师的特长, 发挥集体的优势, 形成学习研究的学术氛围, 因此, 把说课作为高职院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对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说课的内容

(一) 说教材

1. 说明所授课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2. 说明如何依据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确定所要讲授的教材内容, 进而确定课时目标, 即教师备课时制定的每节课要达到的目标。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 反映教师的备课越充分。

3. 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 并合理地扩展、加深、简化、整合教材内容。

4. 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 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 也是说课的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上好课也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课的效果及说课的质量, 取决于对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分析教材, 要领会编者意图, 挖掘教材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思想价值。教材的知识价值, 是由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所决定;教材的能力价值, 是指知识本身所含有的对人的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教育价值, 主要在教学中通过知识传授及专业的发展等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

(二)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的一级水平发展。因此, 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 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着眼于学生怎样学,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1. 说教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授课时间、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本人的特长等确定教学方法。所以, 说课, 一是说出每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及其理论依据, 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二是说出如何突出重点, 如何化解难点。一般情况下, 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确定主要的教学方法。本源性知识常采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索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派生性知识一般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讨论、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演绎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说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 说学法就是说清楚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学内容等,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方法或技巧, 这就是学法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在课堂上如何操作, 培养学生哪些能力。适当的学法指导, 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结论的理解, 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即教学过程, 说教学秩序是说课的重点部分, 说课者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安排及其理论依据。

1. 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说清教学的基本环节, 比如组织教学、新课的导入、传授新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其中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依据, 即说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

2. 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及主要环节。

3. 说明知识的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4. 说明教学所利用的教学条件。

5. 说明板书设计及课件设计。

6. 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 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除以上说课内容外, 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说明目标测试题、教师课后指导等内容。

二、说课的有益作用

1.说课能迅速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备课时凭借自己的经验或直觉思考, 这是隐性思维, 教师说课时就会把这些隐性思维外现出来, 同时也会暴露出教师自己备课时不易发现的问题, 经过教师同行的讨论、研究、集体备课, 给予补充、修改、加工, 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短时间内就有所提高。如果把说课当做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的常规教学活动, 每位教师都经过说课、评课、完善教学设计, 促使教师自觉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研究课程目标、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把“课改”新理念、新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说课能有效地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说课与评课紧密结合, 使教师与同行共同提高。说课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 能充分体现说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素质;评课教师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及成功经验, 并确定说课教师的修改意见;说课教师得到反馈, 进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评课教师从中得到借鉴, 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 与同行共同探讨;说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围绕共同的课题形成共识, 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可见, 说课发掘了教师的特长, 发挥了教师的集体智慧, 营造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同时也可促进教育创新。

3.说课有利于教学监控与考核

说课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监控, 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业务考核及学校教学质量管理。

总之, 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对提高教学研究效率、提高教研活动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形式。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篇2

秦自成

2018年9月27日,参加了新进教师的入职培训,听取了杜运夯老师所做题为《做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的讲座,作为思政部的一名老师,可谓感触良多,受益匪浅,而后我姑且妄自托大,拔高对自己的要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决定以《做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为题来做一个培训总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特别是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应用人才”的高职教育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我认为这里面有两种含意,一是培养的不是一般技术人才,而是高技能型人才;二是培养这样的人才不仅应具备高校教师的“通用基本功”,如思想政治,语言文字等基本功,还应有着某一专业或多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基本功,是专业“行家”、“里手”,成为这样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显然这对高职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现在高职教师面对的对象都是80、90后的青年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受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自私、懒散、霸道的个性,对高职还缺乏认识,或心存抵触,或敷衍学习,而高职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性格缺点,努力发展成为品德健全,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让很多教师深刻体会到做一个教师难,做一个优秀的高职教师更难。

本人从事技工教育工作十年,在摸打滚爬里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也有一些体会和浅见,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却是盲人摸象,摸着石头过河,下面浅谈几点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一、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坚定的政治信念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尤其是一名主要承担思想道德和法律课程教学的老师,首先要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1

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同党组织保持一致。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基本能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在教学中要敢于挑重担,对教学工作要充满热情,要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并能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干练,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乐于付出与奉献的精神。

二、要有高超的能力,勇于开拓创新

随着各高等院校的扩招,生源的不断减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水平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各种各样的学生都可能会在你面前出现。现在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断力,他们心目中好老师标准是“有才、识才、育才”,用学生的期盼来审视自己,是否符合好老师的标准呢?

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教师最起码要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即: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学生管理能力。但做一名好的高职教师必须具备“有才、识才、育才”的高超能力。“有才之师”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技能,而这是学生走上社会的竞争资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首先应该学识广博,“学高为师”,给人一桶水,必须自有十桶水,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动手能力,都必须符合高职教学的需要,并能“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识才之师”是学生成才的相马伯乐。一个好的老师要能够慧眼识英才,人才的定义非常广阔,好老师善于发现学生长处,并因势利导加以教育,使之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育才之师”是学生一生中的典范和楷模。一个好的老师能做到全面育人,他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心目中为人处世的榜样。

学生的要求对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合格的高职教师要有广泛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要能与时俱进,积极进取;要有教会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培 2

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与求异思维;更要有一颗真心诚意为学生服务的爱心,同时要把教会学生做人当作是教师永远的天职。

三、要有精湛的教学水平,热心教书育人的理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的今天,“知识大爆炸”,知识增长的速度极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广大教师如果还只是沉浸在自己上学时掌握的知识里,埋头于一本教科书中,知识面就会变得十分狭隘,更谈不上会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因此,高职高专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并努力加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不断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中。

(一)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针对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自卑心理较严重、但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适应性比较强等特点,我们老师需要对症下药,以便增强学生的优势,弥补不足之处。用原始的纯理论教学已经适应不了现在的教学了,学生对纯理论已经没有兴趣,做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要采用“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生产的案例教学,要打破以前的常规教学模式,边教边干,要力求做到我们教师讲的每一节课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职高专教师还必须打破自身的封闭性,走出书斋,开阔视野,以改革的参与者和促进派的身份,深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得出自己对生活、对科学文化、对社会的看法并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脱离时代,不脱离现实生活,才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零距离”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当前的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较差,其实这对高职院校的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用最浅显、形象化的语言教授学生。做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学校,愿意走进我们的课堂,掌握一定的技能后能顺利的立足于社会。做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了解实际的技术,就不具有生命力。职业学校的教师学识不一定很渊博,但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一 3

定要具备,平时也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既要把握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又要与行业及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一名优秀教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职业院校中,好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还必须能够教会学生就业的能力,保证所教的知识让学生在工作中能用到,让学生到了企业后,不再培训就能顶岗。好的高职教师不仅要会教,而且要会干。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也才能实现“期望值”和“实现值”的对接。

(三)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

教学态度要端正,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高。无论是上复习课还是新开课,都要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要让听过你课的学生都说,你的课有听头,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要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繁琐的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一个人做好工作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离不开感情和爱心的投入。作为高职教师,我们的着力点就是爱学生。对学生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倾注关怀,让学生倍感家庭的温暖。做为高职教师要始终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诠释教师真谛,演绎时代精彩。班会课、专业课,要能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工作中不仅要虚心好学,备好课、多听课,而且还要经常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建议或要求,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 4

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阅读优秀书刊,这些都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要做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要把教育作为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要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堂课,新时代对于教师的定义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目的不是讲授了一定量的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当教师以一颗博大无私的爱心,以肯干务实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去引导和培养学生,那么学生定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不就是那一点桃李满天下的满足。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篇3

关键词: 说课 中职院校 教学手段 教学能力

1.对“说课”的介绍

教育,一直是整个社会讨论的重点,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当然不能一成不变。为了培养大量适应国家发展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针对办学性质,提出了“说课”理念。所谓“说课”,是在基于备课的基础上,在教师之间或者面对领导,主要通过讲述的方式,对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况阐述自己的教学“预算”和理论规划;同时,针对说课人的讲述,同事或领导对其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等等。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种“同行互斥”的方法,在经验共享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共同进步。正因为“说课”这种方式是在同行之间进行的,方法开明,可取性大,教师会在“说课”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激烈的讨论中会深刻反省,以求进步。

2.“说课”的具体作用

说课是以备课为基础的,在诸多教师面前展开的一种公开授课的方式。由于汇聚了教育界的诸多精英数学教师,将众多不同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交集在一起,课堂必然会是一场智慧的较量、知识的碰撞。正因为有了“说课”这种方式,数学教师能够深入了解的教学重难点,提高对教材的熟悉度,同时教师之间也能分享自己遇到的教学障碍,共同解决;并且一起反省自己教学的不足,共同讨论出更好更合适的教学办法。

2.1深入了解教材

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说课”时,必然会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复习和理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课”,教师会将课本内容烂熟于心,熟知任何一个章节的重难点,当然,我想任何一个资深的教师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说课”的重大作用就是因其具有汇聚性和开明性,使得数学教师能够通过“说课”掌握更加快捷易记的解题方式,能够深入浅出,将教材越讲越简单。

2.2增强职业技能

“说课”不是闭门论道,是要当着诸多同行的面授课,阐述自己的经验,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则所说的内容必然会遭到同行的否定。所以,为了能够使自己的“说课”内容更有吸引力,进行说课的数学教师必然会做好充分准备,在课余时间也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更强的能力驾驭课堂。正因为“说课”给诸多教师提供了良性竞争的环境,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教师就有了不断提高的动力,职业技能和教学手段也会不断改善。

2.3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说课”带来了教学手段的改进,对学生而言,提高了他们上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果老师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会提高很多,教学效果也会大大优化。

3.“说课”说什么

3.1说学生

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老师所采取的所有手段都是用于学生的。所以,“说课”的内容当然少不了说学生了。“说课”要有针对性。先就单个学生而言,老师的“说课”要因材而说,针对成绩好的、理解能力强的,学习态度又较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归位一类来说,将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提出来详细地说。对学生整体而言,要说他们的学习特点,说明对他们的应对措施。

3.2说教学手段和方法

人各有不同,形式做人皆不同,教学自然也会有不同。所以数学老师在“说课”时,必然要说一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所谓的教学手段,比如板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诸如互动式、练习式等。“说课”老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将自己的方法手段与其他老师分享。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他教师一定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说课”老师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这样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3说教学程序

在“说课”时,教师一定要说明自己的教学程序,这也是说课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自己教学程序的阐明,他人能发现说课人整体的课堂安排,了解整个课堂的流程和讲课特点,便于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只有在了解到教学程序后,其他教师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才能够提出有利于说课教师改进的意见。

4.对“说课”的建议

对于促进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说课”确实是一个极佳的方法。所以,我认为这样好的方法应该大面积普及。教师在“说课”时,应该表现得更有特点,不能局限于前人的模式,要大胆彰显自己特点,敢于创新,敢大胆提出新的有意义的见解。同时,一定不能吝啬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要大方地和别人分享。

5.结语

21世纪是个人才需求量巨大的社会,需要国家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我们的国家也正在为之努力改进中。所以,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如此。本文阐述了“说课”对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从“说课”的诸多方面谈起,切实证明了“说课”具有优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在此,希望所有的办学单位都能够大力推广这样好的教育方案,同时提出更多更好的教学办法。

参考文献:

[1]王丹丹.中职数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运用现状的反思与对策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2(12).

[2]汪俊.关于中职学校数学教的幾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宋丽娟.有效课堂,从“新”开始:浅谈打造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方法[J].学周刊,2012(10).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篇4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调查

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在我校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1. 院校专业门类多,教师持一本教材教全校专业的学生。目前我校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分为A、B两类班级进行教学,A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使用稍难的教材;B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使用较简单的教材。虽然采用了这种模式,但A班和B班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就教材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各个专业的毕业后使用英语的情况。

2.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注意的是学生的过级考试,因此,公共英语教学就成了学生过级考试的培训班,指导A班的学生过A级和四级,指导B班的学生过英语A级考试。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的过级率,而不是英语的使用率。

为此,我在全校各个专业随机找了部分学生做了一份关于目前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只有11.2%和9.8%的学生对目前的英语学习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有63.6%学生表示考完过级考试后就没有必要再学习英语了;有4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学习用处不大,与以后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这些数据表明,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状况还是以应试为主,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毕业时的敲门砖,而不是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与教师的观念及授课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

二、说课比赛后的改革想法

在全省的说课比赛中,各个学校的参赛教师展示了各自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并展示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在学习了很多同行的教学改革经验后,发现要解决目前我校存在的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两大问题并不是难事。以下三点是我参加了这次比赛后的教学改革想法。

1. 深入分析各个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核心,都是在开展广泛的调研与论证,面向市场、企业、职业岗位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要求,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前深入地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课比赛时,我分析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次课的内容是《预订酒店》。(本次比赛只需说明一次课,即90分钟。)在2000年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业务交际范围表中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业务交际能力包含一般涉外任务:迎送、安排日程活动、安排住宿、宴请与迎送会、陪同购物、游览、就诊等。而本次说课的内容———预订酒店,是安排住宿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中有很多都需要涉及出差,如何安排住宿问题就成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市场营销专业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这与英语这门必修课程的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本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某班的入学考试和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进行分项分析,学生入校水平参差不齐,前期学习效果较差,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地方口音比较严重,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有大胆表现自己的欲望,教师应尽量抓住学生的这个优势,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尽量用英语思维,大胆说英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次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学生在交际中不断地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的特点。情境教学法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情境来学习和使用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这次课我将以感受情境为主线,综合运用多种办法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实践交际。

3.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一本教材,以及教材中的内容,可以整合多本教材的优点和教师对学生专业的理解,在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给出学生相应的学习指导。

例如,在这次课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预订酒店的情境,从引入情境、感受情境、模拟情境和演绎情境四个部分展开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预订酒店的情境。课堂活动全部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在课前发给学生课堂任务书,其中包含课堂主题、教学步骤和准备内容。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明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对相应的教学步骤进行预习和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的任务。

在模拟情境和演绎情境的部分不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论,只针对各个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对于个别的学生进行单个指导,将重点集中在学生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上。鼓励学生克服因地方口音带来的不自信的缺点,大胆说英语。这样设置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达到“教、学、做合一”。

三、说课比赛后的实践成果

在将近两个月的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浓厚了起来,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很期待每次课的教学。因此,我在教授的班级又做了一份关于目前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

调查中发现有78.3%和69.5%的学生表示目前班级内英语学习氛围浓厚和较浓厚;有93.2%和81.7%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对将来的工作很有用和较有用;有98.7%的学生认为每次课的学习方法很有用,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从心理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英语学习一旦成为了需要,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说课”实践前后的两份调查的结果差别如此之大也就能理解了。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课”能使教师的实践和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对待教育教学问题就能高屋建瓴、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相信在各位英语教师的努力下,我们能逐渐地解决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阐述了“说课”活动的内容, 论述了“说课”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加强高职院校的“说课”活动, 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的, 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说课”,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篇5

一、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

1.高职工科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知识

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这类教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他们的成长过程的局限,“从校门到校门”,导致他们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真正从事工程实践的经历,导致知识结构上缺乏来源于工程实践的知识。工作中表现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欠佳,教学内容脱离工程实际应用,可能对职业教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高职工科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统一

一些教师忽视职业教学理论的学习,对职业教育本质不能正确认识,将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迁移到职业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把实践活动作为对理论的验证活动,不能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结果是本末倒置,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整合,导致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需要的知识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3.高职工科教师知识单一

大部分高职工科教师仅仅是在学校学习阶段积累下的知识体系,是比较单一的知识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多元化的,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青年专业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较低

高职专业教师一般都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学校学习期间缺乏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训练。虽然专业教师都要参加上级举办的岗前培训,但时间短,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加之缺乏科学的师资资格认定标准,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样,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教学方法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5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由于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和工作职能的限制等,往往不能针对实际问题自主开发课程,结果使教学和实际存在较大的距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建设中应该注意:

1.要具有扎实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所谓专业知识,又称专业学科知识,主要是指教师所执教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在授课时决不能一知半解,对自己没搞清楚的内容蒙混过关,给学生一个模糊的知识概念。教师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一个连教材都吃不透、似懂非懂,只知道照本宣科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师还要了解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条件等,不要被动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自己的想法,明确可以在什么条件下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和改造,并在实践中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对现有条件的判断能力和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综合的把握能力。

2.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具有精深性

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对教学科目的基础理论要弄懂吃透,而且对行业的发展前沿和未来趋势以及邻近学科知识(相关知识)的关系都应该了解和有一定的研究,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所讲的课程中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知识进行重组,使两门或两门以上的知识互相融合、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该门学科的内在体系和规律,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变知识为智慧,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3.教师既要讲课又要会指导学生实习

实验教学环节的关键之一是要有高素质的实验人员或实验教师,他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过硬的实验技术技能、实验教学能力。在科研实验及实验教学中能对所做实验作出具有逻辑性、敏感性、开拓性和预见性的分析,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不仅要懂一门课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相关的每门课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发新的课程等。

因此高职院校在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应侧重增加教师的工程经验知识。工程经验知识实际上就是能力上和方法上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通过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获得。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工程实践,尽快使知识结构中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成为“双师型”教师。 4.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

目前,我国大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上还属于封闭型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的状况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因此要适应知识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成为开放性结构,即对一切有用的新知识开放;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

5.教师要提高自身知识含量

新型教育首先对教师的知识量提出了新要求。

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轻型结构向重型结构过渡,以便能与迅速扩张的知识量相适应。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另一面是终身学习;而且在未来社会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并无绝对严格的界限,因此合格的教师必然伴随着终生学习。未来的师生关系也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不但要有能力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要同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认识交往。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要求教师的知识拥有量从轻量级向重量级转化。这种转化显然不应仅看作量上的简单增加,而应理解为教师知识的整体性跃迁和结构性的变化,是教师知识结构在质上的飞跃。

每个人不可能囊括人类的全部知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也并不是只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就能完全实现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了解、收集、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和通过非正规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与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6.教师要学会整合知识

当今知识发展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对每一个教师来说,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等等,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仍有各自的侧重点,它体现了一中有多和多中有一,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因此,高职教师应在坚持对本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向多元化发展,拥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在学科的交叉中找到“创新点”,在知识和技能上取得飞跃;才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灵活机动;才能引领学生开展研究和进行创新活动。

7.提升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性人才,而要造就创新性人才,教师本人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必备的创造能力。要增加能力及方法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比重。

高职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应用和创新,才能有效地实现高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培养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泽文.现代大学教学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董仁忠.基于技术知识难言性特点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

[4]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研究 篇6

的确,教育关乎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之所以一次次叩开中国的大门横行霸道,就是因为它们依靠教育培育出了众多的人才,这些人才造就了洋枪和洋炮等足以致命的杀伤性武器。西方列强因觊觎中国丰饶的财富,依仗这些杀伤性武器肆意侵略中国。而中国教育的缺失导致人才的匮乏。因此,面对敌人的肆无忌惮,我们只能敢怒不敢言。自此以后,清朝才开始兴办学堂,重视教育。我们渴望依托教育培养人才制造武器,以抵御外敌疯狂的入侵,正如魏源指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教育,就没有像鲁迅这样关注人性的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诞生;没有教育,就没有像邓稼先和钱学森这样关心国家命运的科技人才的问世;没有教育,就没有如今国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大大提升。因此,教师理所当然应肩负起培育卓越人才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和历史重任。

常言道: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设计师。基于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应肩负历史使命,用心去浇灌生命之花。因此,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换言之,成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好老师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养。

一、应具备真才实学

教师能否驾驭好课堂,首先就在于他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教师只有做到博览群书,触类旁通,才能深化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漫游在教师知识的海洋里。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只有在知识广博的基础之上,你的眼光才能放得长远。

一个教师要想给予学生半碗水,他只拥有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拥有三碗水甚至是一桶水才行。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那是因为他博览群书,精通文学、历史、政治、音乐和礼仪等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所以,他才能培养出像子路、冉有、曾子、子张、颜渊等一大批优秀的弟子出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绵延了几千年的文明史,至今仍绽放着迷人的色彩,正如杜甫评价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博学多才,他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博学强识,他说:举一隅而不以三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这是身为教师的职责所在。

只有教师储备了丰富的知识,他在教学中方能做到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他方能运用自如地把控好课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如果一个老师无法做到对专业知识了然于胸,他只会误人子弟,贻害无穷。此时,他不但没有肩负起如韩愈所说的“解惑”的职责,而且反而使学生困惑不断。这样的老师是极不负责任的,也不具备做老师的资质,他需要深刻地反省自我,调整自我,否则,遭受戕害的最终是无辜的学生。正因为如此,作为老师,我们应时刻铭记曾子的教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老师而言,我们特别需要反省“传不习乎?”,意即我们需要反省自己传递给学生为人处事之道是否读懂读透,我们自己是否都未读懂读透这些道理就来教学生,结果我们把学生教得稀里糊涂。如果自己大彻大悟所传递的道理,那我们就继续勉励自己;反之,我们就必须修炼本事,靠本事来赢得学生的认可。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所告诫的那样: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

二、应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我们常把学校比喻为母亲,意思是说学校就应该像母亲给予子女无尽的爱一般给予学生无尽的人文关怀。因此,教师需要扮演好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给予学生。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是比较缺失爱的温暖。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大理想,又存在诸多不良习惯,所以他们总是招致父母的冷落和抱怨,甚至是打骂。久而久之,学生形成随波逐流和自暴自弃的消极心态。其实,学生并非没有上进心,也并非考试失利就不抑郁和痛苦,只是学生的抑郁之苦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此时,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朋友的关心进而处于孤立无援境遇之时,他们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老师身上。学生渴望被老师尊重和关心,期待被老师理解和宽容。教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可以带给学生无尽的温暖和力量。鉴于此,教师要学会适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和包容学生。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彼此的距离才会拉近;学生在爱的照耀之下才会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因此,教师不能轻言放弃学生。正如上海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卢家楣强调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情感,情感是拉近师生关系和推动教学的润滑剂;被学生评选为心目中最喜爱的浙江大学郑强老师也指出:要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他必须做到三条:一要有真才实学;二要有爱生之心;三要有沟通的本领。他身体力行,把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学生,成为了全体老师学习的标杆。

另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困惑或者思想动态乃至心理问题,一经发现,他就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指点和疏导,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让学生释怀。就学生所犯的错误而言,教师切忌一味地指责和辱骂,而应在温和的批评中表示包容和理解,用爱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不可取的,从而做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正如孔子所言: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总之,教师应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宽容。这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应注重精神引领

一名教师除了要肩负起“授业”和“解惑”的职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传道”的使命。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领悟力也无法与本科生相提并论,因此,教师不可盲目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求学的自觉意识。有了自觉意识,学生自然就有了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培养无需提醒的自觉意识胜过于知识灌输。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人,就是有文化的标志。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缺失吃苦耐劳、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基于此,教师十分有必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不耻下问及善于反观自我等精神;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和挫折乃至失败的抗争精神;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这些素质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这些素质的训练将让学生终身受用。因为这些精神将成为学生坦然面对人生的磕绊和失败的重要支柱,有了这种支柱,学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正如白岩松所言: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有三大要素:物质、情感和精神。他指出:精神是支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自身务必要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没有理由去放弃自我,没有理由不去拼搏奋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灵的沟通胜过知识传递。一名好教师,他既要是经师,又要是人师,只有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的老师才更受学生的爱戴和推崇,而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正如汉代书生魏昭所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四、应倾听学生的心声

当一名学生不愿意向父母或者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时,他往往会选择值得信赖的老师倾诉。因而,笔者认为,当一名学生向教师宣泄他心中积郁已久的不快时,说明他是信赖教师。他觉得老师会善待他,帮助疏导心理问题。此时,我们老师必须做到的就是认真倾听,耐心倾听,切忌不耐烦或者敷衍了事,否则他就是对学生的亵渎,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回应,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竭尽智慧尽快让学生恢复至平静的状态,进而使学生较快较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毋庸置疑,一名好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他必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只有学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逐步靠拢,彼此才会增进了解,互通有无,最终,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才得以构建。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既是光荣的职业,也是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所执教的内容现场就得经受学生的检验。一名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学生在课堂上一审视便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是绝对不能含糊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其形象和地位问题。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如此他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因此,让我们每位老师为争做“四有”好老师而努力奋斗吧。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苏永文.论语—儒家[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3]刘守旗,丁勇,俞润生主编.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4]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3.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篇7

一、说课要求

(一) 文件要求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考察“课程建设”是分布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主讲教师、教学资料等四个关键要素 (简称“四要素”) (1) 。与之对应, 考察点分别聚焦于课程教学目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情况以及选用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馆藏图书资料、校园网。

为此, 江苏省对说课的环节和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 。说课环节需包括:本课程要实现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平行课程之间的关系, 与行业职业岗位之间的契合度;完成本课程教学所需的手段、方法及资源, 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成绩的考评办法;举例说明教学过程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并展示教学手段的运用;举例说明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以及运用教学方法的目的与效果等。说课内容则规定为: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手段、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程序设计课例五个方面 (简称“五方面”) 。其中主要信息有:本课程内容的范围和分量, 时间分配和进度安排;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或信息资料清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网络教学资源发挥作用;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教学程序设计要突出“对学生富有爱心, 能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增强自制力,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二) 文件解读

上述要求表明, 文件中的“说课”已经不是仅限于一堂课的设计解说, 而是一门课程的整体介绍并辅之以一次课例加以证明, 当属“课程设计”的元认知之举——“说”课程、说“课程设计”。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在面对评估专家时, 教师既要说清本课程设计中蕴含的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又要阐明教学实施过程中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它是本课程实施之后教师汇报出个人及团队的教学反思之举, 既要呈现本课程的外显之形, 又要挖掘课程的内隐之理, “说”出更多理论色彩的“why”:不仅要告诉专家“开设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 更需回答“为什么开设、为什么是、为什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所以, 评估要求的说课应理解为:任课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 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将自己对课程标准 (大纲) 的理解、教材的把握、课堂实践程序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及活动安排、学习环境及资源的保障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教学研究活动。

在此, 教师需以课程设计者身份较为具体地阐述任教课程的总体设计, 确立“元素”、阐明“依据”。该设计主要解决的是课程标准问题, 甚至考虑潜在课程的作用, 以及课程是个“双向的流动实践过程” (3) 。而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评估文件反映的也正是“课程标准”的概念, 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与行业职业岗位相契合的课程体验, 提高他们自信心、积极性等心理素质。因此, 说课旨在说出任教课程的存在价值: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不仅姓“职”还要姓“高”。换言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努力实现佐藤学 (Manabu Sato) 笔下的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 (4) , 让学生认识世界、结交他人、重塑自我。

二、说课现状

说课的关键要求是“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是“服务学生成长,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其中蕴含的学理给教师带来了挑战。由于我国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师资, 高职院校教师多是来自非师范专业, 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熏陶, 执教应有的学科知识比较富有, 执教所需的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相对贫乏。而后者被舒尔曼 (Schurman) 认为是居于“教师专业属性之中心地位” (5) 。这一弱点在说课中有所暴露, 教师的“说”表现为有其“形”而无其“神”。

有“形”体现在有“模”:按照多个说课模版, 机械地为“说”课而说课。很多教师只是按照评估文件的形式要求, 没有理解其中的内涵, 生搬硬套地从“四要素”展开或从“五方面”去说。或者在此基础上, 有的从六步骤展开, 例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及反思、教学团队、课程特色及创新 (6) 或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改革思路 (7) ;有的则分为七步, 例如基本信息、性质与任务、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条件、网络资源、课程建设规划 (8) ;还有教师设计为八个环节, 例如定位与任务、设计思路、内容及课时、教学条件、学法学情、教法、考核、改革及特色 (9) 。这些做法顺应了文件内容, 但是教师似乎仅以课程执行者身份去“说”课, 而不是以课程设计者身份去说“课程”, 依“模”而行, 说说而已, 显得神韵不足。

无“神”体现在无“理”。例如, 嘴上说的是“以学生为中心”, 内容上折射的仍然是“教什么、怎么教”, 较少展示如何帮助学生“学”;课程设置似乎仅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预设, 忽视了市场调研和学生需求分析;说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 却未能解释为什么“是”;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校企合作、教学做合一等职教理论得以展示, 但是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的要求执行力不够, 课证融合 (即课程与相关资格证书的融合) 的契合度不足;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都有运用, 课堂上对话与互动、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却少见拓展;课程实施中过多地描述如何培养懂技术的职业人, 轻视了课程的育人功能;仅把自己当作是技艺传授的“工匠师傅”, 忘记了关键角色——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心灵导师”。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 上述问题也同样存在。《商务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翻译》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说课教师能够论及职教理论、外贸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却未参考外语教学理论、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试行) 》。《大学英语》、《综合英语》等基础课不能照搬职教理论, 需以二语习得、体验式语言教学等理论为指导。由于没有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标准去参照, 基础课教师就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等标准, 忽视了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PRETCO)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CET) 可以满足这两课程“课证融合”的要求。对于必修的基础课或者专业核心课, 教师也没有说明“为何是基础或核心”, 忽略了分析英语学习的特定需求。解说中往往重在语言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 淡化自主学习的引导, 忽视人文素质的拓展, 没能体现出英语课程的隐性作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另外, 教学改革思路中仅谈及课程的局限和学生的弱点, 忘记了自身的超越和团队的发展。

三、SRPR设计思路

上述分析表明, 我们不能远离课程设计原理去说课。“四要素五方面”的文件要求中, “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大纲”回答课程“是何”, 即课程标准;“主讲教师、教学资料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解释“如何”保障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手段、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课例”说的则是课程“何为”, 即课程实践的具体作为。这些要求符合泰勒 (Taylor) 课程编制原理, 即课程的目标是什么、需要选择哪些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实施这些内容、是否达到预设目标。文件更强调课程中教师、学生、教材 (内容) 、环境 (校内学习环境、校外职业环境) 等要素的有机融合,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课程与行业职业岗位相契合”正突出了内容的职业性和环境的职场性, 丰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这与派纳 (Pinar) “课程是学习者经验履历”的观点相一致 (10) , 同时也要求课程设计应该根据社会调查情况和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学习者需求分析一般被认为是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第一步。塔巴 (Hilda Taba) 将课程设计定为“诊断需求、确立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确定评价内容与方法”等步骤11。前四者可以看成是课程标准部分, 余下的可以理解为教学实践部分。

综上所述, 说课思路可以设计为SRPR, 努力追求“形神合一”。S即说课程标准 (Standard) , 介绍课程教与学的基本依据、课程的目标定位和内容要求。说课者首先明确课程价值, 即课程的设计取向, 然后陈述如此设置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分析而产生的,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课程的性质、定位以及课程特色, 并确定课程的具体目标和重点难点。R即说资源保障 (Resources) , 为了保证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以及课程内容的顺利学习, 需要提供哪些资源或教学条件。教师是课程设置的第一保障, 主要介绍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要素, 需说出所用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的特征及参考资料;然后介绍其它资源, 如现代信息技术、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合作基地等。P即说教学实践 (Practice) , 为了执行课程标准要求, 如何组织学习内容及评价学习效果、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学生选择最优化的发展路径, 并呈现一次课堂教学设计课例。教学实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这里内含学情分析、方法手段、教学活动 (教学进程、活动设计、教学设计课例) 、考核评价。R即说课程反思 (Reflection) , 回答“课程建设如何”, 在总结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设计出今后改革的构想。既要切合高职实际, 又要有所创新, 因为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反思性实践者。

四、《综合英语》SRPR课例

(一) 课程标准

《综合英语》由《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两个模块组成, 为商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所开设, 每周4学时, 总共168学时, 总学分为12分。

1. 课程价值

遵循国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 为能够凭借较高的英语语言素质胜任国际商务活动、成就个人职业与事业的成功, 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2. 需求分析

英语学习分为通用英语学习 (EGP) 、专用英语学习 (ESP) , 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分支。在通用英语学习方面, 我国构建了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英语教学体系。《综合英语》就是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中学英语学习的延续;同时可以满足学生参加CET考试或者继续深造等自我发展的需要。ESP学习是以EGP学习为基础的, 商务英语学习 (EBP) 属于ESP的范畴, 需要《综合英语》课程提供必需的语言基础保障。因为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不够理想 (高考英语均分65左右) , 需要弥补足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 英语基础薄弱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国际商务活动所需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进展比较困难。

3. 性质与定位

基于上述分析, 《综合英语》课程属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听说读写译综合发展的技能课、道德情感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得以拓展的人文素质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为公共基础、职业能力、职业延展、实践教学等学习领域, 该课程定位在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前承中学英语课程, 为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精读》、《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翻译》等平行或后续课程打好语言基础。

4. 课程特色

一是综合性, 它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 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综合, 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 是基于语言体验、拓展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综合性设计、体验式发展, 凸显语言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二是课证融合,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PRETCO或者CET等级证书。

5. 课程目标

视听说、读写译, 教学做融一体, 增强语言的实践性;师生互动、课内外呼应, 多一些情感的体验性, 真正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发展。其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现为: (1) 语言能力——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注重英语思维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为学习国际商务知识或操作提供英语语言保障; (2) 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在认知学习、迁移学习的基础上, 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基于学习策略训练和行为习惯矫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 人文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道德情感方面的综合素质。

其中, 语言能力目标除了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目标, 关键是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目标。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参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的最低要求, 确立语言能力目标。以“听说技能”为例, 一般要求是“能进行日常生活和涉外业务的简单交流120w/m) ”;较高要求是“能听懂英语授课、慢速英语节目 (130-150w/m) , 就日常话题进行较为流畅的交流发言”;更高要求是“能够听懂语速较快的节目 (150-180w/m) , 就一般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交流”。

6. 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内容的设计理念是依托主题、体验语言、掌握策略、提升内涵。从校园学习到求职工作, 从成长烦恼到爱情婚姻, 从学会生活到珍爱生命, 体裁有叙事、有说明、有议论;紧跟时代步伐, 又再现历史记忆, 8个主题涉及到个体成长的学校、家庭、社会;21篇课文帮助学生体验英语语言和文化, 滋润心灵陶冶情操, 激发社会责任意识, 为其人生导航;同时训练学习策略, 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例如, 主题为“校园学习”的语言材料College Success Made Easy, 除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大学生活, 训练的学习策略有因果法、演绎法等写作方法, 以及推测词义、预览全文等阅读策略。

课程重点可以是:巩固英语基础知识, 加强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的训练;指导英语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积极情感态度, 提高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处理手段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实践为主, 淡化死记硬背语法知识, 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巩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理解到位, 准确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内涵。课程难点则是:英语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等道德情感的养成。处理手段为:丰富课外活动、比较中西文化、联系实际生活。

(二) 资源保障 (略)

(三) 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影响教育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实践活动是从学情分析开始的。

1.学情分析

学生个性特征表现在, 生理上较为成熟, 心理上处于人生的定向期, 大部分是“90后”, 以独生子女为主, 有较强的交际意识, 对事物的兴趣不稳定。英语学习的典型特征则是基础较弱, 学习类型可分为:落后厌学型、勤奋刻苦型、兴趣动力型、目标任务型 (以CET考级为目标) , 在语言实践体验中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例如, 对于厌学型学生, 应补充基础知识, 适当放低要求, 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对于目标任务型学生, 指导应试策略, 引导他们将应试动力转化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方法手段

介绍多媒体教学及网络运用, 采用任务教学法、交际法等, 陈述时可以用实景图片佐证。

3.教学活动

(1) 教学进程——该课程分布在3个学期, 每学期《读写教程》42学时、《听说教程》14学时, 计4个学分。 (2) 活动设计——《听说教程》的活动有Warming Up、Listening (Short Conversation、Long Conversation、Passage、Movie Speech) 、Speaking (Useful Expressions、Practical Activity) 、Listening and Speaking、Homework;《读写教程》的活动有精读和泛读, 练习为Pre-reading、Reading Comprehension、Vocabulary、Sentence Structure、Translation、Cloze、Structured Writing。这些活动都是围绕CET而设计的。 (3) 课堂设计——教学程序上体现任务型教学设计, 例如阅读课教学程序为阅读前 (介绍相关背景信息, 明确任务) 、阅读中 (带着任务阅读, 完成任务, 训练策略) 、阅读后 (反思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完成习题) 。 (4) 课例展示——需要呈现教学目标 (分为知识、能力、素质) 、教学环节、考核内容。阅读课教学环节可以是话题导入、视听热身、略读、查读、写作、总结作业, 体现视听读写融合。环节介绍时说出方法、意图、学生活动, 例如“话题导入”可以说出“看图讨论、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关注”等。

4.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主要介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如何实施。

(四) 课程反思

教学成果方面, 主要介绍学生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国家级英语统考成绩等, 展示课程学习的效果。存在问题可以从获奖级别不高、获证能力不强、课堂魅力不足、评价方式不全等方面反映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 改革构想可以结合师生发展谈论校园英语行动、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共同体、对外合作交流、评价方式完善等方面来进行设计。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 教师说课被新增为课程建设的重要考察点。基于评估文件的解读、说课现状的分析和课程设计理论的学习, 提出了SRPR的说课思路, 建议教师以课程设计者身份从课程标准、资源保障、教学实践、课程反思等方面介绍课程, 并以《综合英语》课程作为示例。

关键词:说课,课程设计,综合英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高〔2008〕5号) , http://jypgy.ccit.js.cn/pgxm_xmyj.asp?id=2。

[2]江苏省教育评估院:《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手册 (试行) 》 (苏教高〔2009〕39号) , http://jypgy.ccit.js.cn/pgxm_xmyj.asp?id=2。

[3][10]1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 第37, 52, 53页。

[4][5][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 第154, 389页。

[6]鞠红霞、刘柳、林宁:《关于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说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载于《教育与职业》, 2009年第30期, 第111-112页。

[7]周龙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说课内容及评价标准》, 载于《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第2期, 第71-73页。

[8]张军侠、潘菊素、任国灿:《以说课为抓手全面推进高职课程改革》, 载于《教育与职业》, 2011年第11期, 第155-156页。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篇8

关键词:说课,会计,设计思路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将自己对课程标准 (大纲) 、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简言之, 即做什么, 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下面主要来介绍《会计基础与实务》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 及最后的考核方式。

一、课程介绍

《会计基础与实务》是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是专业的入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 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 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后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从“一证双能力”出发, 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开发的, 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 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以一个实际会计工作任务贯穿于全课程, 从而确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新的课程体系。

主要培养具备会计上岗证能力为总体教学目标来设置课程。德能并进、终身学习、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理念。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 在课程开发上, 采用基于账务处理工作过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 开展项目教学。

2. 人才培养体现岗位技能为主,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制单、出纳、记账、会计主管等四个岗位来设计教学任务。

3. 教学组织上,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实践能力为根本的教学理念。

整个过程体现:团队合作,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1.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置时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 以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为主线。在设置整个课程内容时, 以会计工作为核心, 划分为几个子项目, 进行分项目学习 (见表1) 。

最后通过最后综合实训, 以一套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 将每四个学生组成一个简单的财务部, 分别担任制单会计、出纳、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四种角色, 展现会计实际工作场景, 进行四次换岗训练, 发放真实的账、证、表、单等资料, 要求学生据以“完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全部会计工作”的任务。

2. 教学方法。

教学中,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教师:“手把手—放开手—甩开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技能知识“拷贝→重构→迁移→创新”。 (1)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引入新课; (2) 启发、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3)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4) 举例、练习加深理解知识, 突破难点, 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与实施

1.硬件条件。校内设置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等实训室。同时注重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在校外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2.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 年轻有活力的教学团队。

五、课程考核方式

在考核中, 注重加强学生基础训练, 重视实际应用能力。

1. 考核时间的多效化。以学生学习过程性考核加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2. 考核方法的多样化。在考核中主要以平时作业、操作中职业道德、测验、实务操作、技能比赛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专业素质。

3. 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在考核中不在是教师一人评定成绩, 而是小组与个人表现相结合自评、小组之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六、总结

总之, 《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以会计实际工作为任务驱动, 按实际会计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 师生互动性强, 学生形成了平等、民主、互动的学习气氛。实践表明, 教师只有在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 让学生成为教学实践中主体, 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做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9) :5-10

高职院校的教师说课 篇9

一、说课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 活跃化学教研气氛, 使教研能够和教学实际结合

传统的教研活动对参与者有一定的限制且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而说课不仅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还十分灵活, 在校内教研或者校际运作中都能进行, 而且参与的人数也没有限制。在说课的活动当中, 因为全员参与, 这些参与者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使得自身的教学思维能够得以激活, 而教研活动也能够和教学实际得到结合, 使得化学教师的个性以及才干得以发挥。

2.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使化学与社会和生产紧密结合

高职化学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传达科学知识, 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教学应该和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在进行说课活动中也会运用到化工生产等知识, 而这些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较宽, 因而对教师的理论以及实践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在说课活动中, 通过研究以及交流能够得以实现。这样, 不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一定的教育精神, 使得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加深, 而且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3. 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说课活动还能够使得化学教师原来的盲目实践向理性自觉实践发展。说课活动要求教师能够在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等进行更好的把握: 在说教法以及学法环节中, 教师要能够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有规律地加以引导; 在说课堂教学程序中, 教师要能够讲清教学设计的思路, 设计合理的板书,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新颖有特色, 进而让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高职化学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学以致用。说课这项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活动通过创设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模式, 不但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提高和发展, 也使得教学模式向研究型发展, 让高职学生真正学到能够应用于实践的化学知识[2]。

二、高职化学说课存在的误区

1. 说课就是讲课

事实上, 说课和讲课存在实质上的区别, 说课和试讲是完全不同的, 说课是对教学方案如何设计、设计的理由以及预期目标等进行说明的“报告”, 而不是“施工过程”本身[3]。

2. 说课稿就是教案

说课稿和教案既存在不同也有一定的联系。教案是教师对教学的内容加以设定, 也就是说教师要怎么教和教什么的内容, 而说课稿不仅涵盖了教案中的精要, 还包括教师教学中的理论以及过程,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为什么要这么教进行了阐述。说课是多维和立体的, 通过说课, 教师可以从中看到教案和讲课中所看不到的东西。

3. 以念代说

说课是以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的, 如果说课仅仅是照本宣科, 必然无法实现其基本目的, 而且效果也不佳。

由此可见, 高职化学教师对说课的误区是较多的, 教师要从一名单纯的教授者向教育者迈进, 还应该注重说课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化学教师说课能力的训练

1. 训练教师说的功夫

( 1) 训练说明性语言。化学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精简、有层次、突出重点。高职化学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教师在说课中不能完全只注重理论的阐述, 还应该把实践性的问题纳入到说课内容中, 对理论以及实践内容说明性地讲解。化学教师说明性语言训练中要注重语气、语感以及语调等训练。在说课中要尽量脱稿, 不可使用背书的语调, 而应采用说或者讲进行说课活动。说课和授课之间既有不同也有相似。其区别在于: 第一, 对象不同。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 而说课的对象则是同事或者专家等。第二, 目的不同。授课活动是为了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能力; 说课活动是为了使得对象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评价, 不但要讲清楚教什么, 而且要说明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第三, 过程不同。授课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教学目的。而说课则是由教师解说, 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2) 使用多媒体增强“说”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辅助说课也成为了当前一项新的说课方式。在说课之前, 教师要准备说课时需要的多媒体工具等, 在说课中结合多媒体演示进行。通过多媒体演示能够使得说课活动更加生动, 其效果也能够得到提高。化学教师应该加强使用多媒体进行说课的训练, 在说课中有序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说课活动, 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 3) 加强教师说理训练。和课堂教学不同, 说课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系统的介绍, 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 应讲明白要如何进行教学和为什么要如此进行教学, 使得对象能够信服。

2. 开设说课活动课

高职院校应建立独立的实践基地, 为教师提供说课训练的天地。学校可以定期地开设说课活动课, 让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向化学教师讲解说课的方法, 指导其实施说课。同时, 还可以通过录像等方式让化学教师对自己的说课过程进行评价, 从观看者的角度对自己的说课过程进行诊断, 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3. 加强教材分析训练

说课之前要对教材加以分析。首先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有细致的了解, 然后对教材进行分析, 熟悉教材当中各个知识点的联系, 进而确定说课中要注重的难点和重点。说课是以教材为基础的, 如果教师对教材没有熟悉, 其说课的内容就会脱离教材内容, 从而影响说课效果。

说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高职化学教师说课能力的训练, 能够促进高职化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增强化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由于笔者能力有限, 在阐述中有不足之处还望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郭金铭, 袁天凤, 甄英.新课程标准下地理高师生说课能力培养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0) :100—103.

[2]张西平, 张志宇, 吴金华, 等.论高校“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以河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3 (04) :73—76.

浅谈高职教师如何说课 篇10

关键词:教师,高职,说课

0 引言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讲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所任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

1“说课”与“授课”的区别

“说课”不同于“授课”,更不能被看作是授课的简单压缩。

1.1 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主要为教育工作者,其目的是面

对同行和专家系统叙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提问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要求教师能通俗易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目的是面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1.2 内容不同

教案(讲稿)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操作性方案。而说案(说课稿)既包括教案中的主要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授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和理论依据,一篇好的说案是说好课的重要前提。

1.3 方法不同

授课要针对学生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不需要叙述备课思维过程;说课是教师向同行和专家讲述某一教学课题的教学准备情况,要使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思维过程。

1.4 侧重点不同“说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教这些”、

“为什么这样教”,侧重于“说理”;“授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侧重于具体的操作过程。

2 说课的内容

说课包括一门课程的说课或一堂课的说课。说课的内容应重点阐述以下几个方面:

2.1 说教学大纲

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分析(课程简介,市场需求,就业领域,职业岗位要求,核心能力,与专业前后课程的逻辑关系等),该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产业需求的作用与关系。

2.2 说教学内容

该课程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选取;是如何设计“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等内容;还要说明所选教材和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是否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2.3 说教学设计

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如何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如何运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4 说教学环境

教学团队应满足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实践教学条件应满足实践教学要求;教学资源的建设应满足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要求。

2.5 说教学效果

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训、实习产品的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等主要指标和教学评价(学生、同行、督导、专家等)来说明教学效果。

2.6 说教学创新

把握高职课程特点及发展趋势,使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创新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3 说课的要求

说课的基本要求是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重点内容明确具体,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1 说课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说课前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吃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2)钻研教材,分析学情;(3)确定教法和学法;(4)设计教学过程,明确教学理论依据;(5)写出讲稿。将说课的讲稿系统化,应该包括课程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等内容。由于说课重在说理,所以与很多内容相关的依据都应展示出来。要有说课的特色,要区别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教案。说课讲稿要体现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深刻性。

3.2 说课内容

3.2.1 要突出重点,展示说课艺术

教师说课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要说明现代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将自己的教学特长与创新之处讲清、讲透,精彩的部分要充分表达出来,展示说课艺术,增强效果。

3.2.2 要主动展示教学资料

说课过程中或说课后,教师应将说课稿、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和主要教学参考资料、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具以及自己或课程组编写的教材、讲义、发表的学术论文等展示给专家和同行。

3.2.3 突出“说”字,切忌背、念、辩

说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说”字,语言要流畅自然,切忌背、念、辩。说课时,要精神饱满,充满激情。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教师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

通过说课这种教研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能够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了解自己所讲的这门课,掌握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通过说课过程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特征以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敏,刘娜.高职课程说课内涵浅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9.

[2]孙百鸣,杨桦.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中的相关问题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3.

[3]王穗平.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中的相关问题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109.

浅议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的管理 篇11

【关键词】外教管理 高职院校 国际化教育

【Abstract】With education globaliz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employed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teachers,which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teachers management,such as and the quality of foreign teacher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ve problems,and explor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foreign teachers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and let foreign teachers contribute more o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A foreign teacher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中明确指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而,教师结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外籍教师纷纷走入高职院校的的校园,对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办学特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外籍教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外教质量良莠不齐。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来华工作的外籍教师越来越多。外教来中国的就职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已经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而有些外教只是出于对中国的好奇,来中国旅游或来中国学中文。不少人并没有教学经验或相关的教学培训,无法满足高校对教师水平的要求。

2.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教学理念的差异,是外教在上课时面对的巨大挑战。外教认为自己的课堂设计很有趣味,但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内向,不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让外籍教师在上课时感到无从入手,甚至产生挫败感。

二、外籍教师管理相关建议和对策

1.聘用外籍教师时要严格筛选。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对外教进行严格规范的面试。按照《高等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专外教的规定》,应聘外教不仅要提供护照复印件、学历证书证明,还要提供相关的技术证书如TEFL、TESOL等证书的证明。面试时,问题要详细到位。同时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实事求是对外教讲清自己学校的实际状况。

2.制定外教管理制度规范外教管理。外籍教师的合同条款要细致缜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细节要清楚,比如,节假日、病事假、工作量和薪酬等。明确外籍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凡需调课,均要办理调课审批手续,否则,擅自进行调课视为违纪,作为教学事故处理。外籍教师因故需要临时调课,调课教师本人应事先征得所在学系外教管理负责人的同意后,再由本人填写调课申请单,经团队负责人及学系领导同意签字后,并报送教务处同意并备案后,由申请人通知学生以及班级,其他人不应代为调课。对违反合同规定,消极怠工者进行相应处罚。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工作年限和表现,对优秀外教的工资给予浮动,以激励外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开展合理和人性化的外教管理。配备业务能力强的中方英语老师作为外籍教师的合作老师,合作教师的工作应折合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纳入其年度考核中。外教教学开学第一天为每名外教送上一袋办公用品(笔、打印纸、剪刀、粘贴纸等)(根据对外教的了解或征求他们的意见,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办公用品);一个文件夹:开学第一天为每名外教送上一个内含课表、学生名单、相关中方人员联系方式、课表以及相互联系方式、班车信息、上课时间等内容的文件夹;一次深谈:一次面对面的个别深谈,告知每门课程的详细信息、学生情况,以及解答外教疑问;一次外教聚餐:开学初安排一次外教聚餐(也邀请外教家属参加),联络感情,了解中国餐饮文化。

4.建立中教和外教的结对子(partnership)项目。在自觉自愿基础上建立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的结对子,由1名外籍教师和1-2名中国老师组成。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互相听课,观摩课堂教学,并且互相点评,以加强对彼此的教学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以电子邮件、电话、QQ、微信等建立常态的联系,在课余进行自由研讨。通过多样化的交流研讨帮助外教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疑问,探讨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进度、方案等,以期帮助外教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学院和学生,减少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外籍教师和中国老师互相学习英语和汉语,既促进外教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鼓励外教学习汉语,同时促进中国教师语言水平、交际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外教师定期召开集体会议,包括期初讨论授课计划,期中讨论教学反馈,期末总结教学效果。通过中教和外教的集体研讨和交流,整合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的资源优势,提升学院的外语教学水平。

5.加强外籍教师培训制度。对已聘用的外籍教师,组织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对外教进行教学培训,如请学校的资深教授为外教开始如何对高职学生上课的讲座,培训内容包括外教管理制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专业水平,并根据教材大纲和教材的研究,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对外教的管理需要不断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使外籍教师更好地位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让外教成为一个紧密合作的教学团体,和中教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愿景而共同努力,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事业。

参考文献:

[1]姚立.高校外教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J].文教资料.2012(1).

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文化的重构 篇12

关键词:教师课程文化,文化冲突,反思活动

高职教师课程文化是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把教师的内化了的课程文化称为内在文化, 把教师身处的高职文化称为外在文化的话, 在高职院校中, 这两种课程文化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只有不断使高职教师内在的课程文化与外在的高职课程文化相匹配, 教师才能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发挥最大作用。

一、高职教师课程文化的内涵

教师课程文化首先是教师文化。有学者认为:“教师承担的诸种角色及其表现, 使得教师的思想、态度、行为、价值取向等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征, 成为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形式”, 即教师文化。教育大词典中认为教师文化 (teacher culture) 即“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有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以及语言文化等”;更有学者将教师文化进行了分层。他们认为“教师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 包括职业道德, 角色认同, 教育理念, 价值取向, 和情绪反应等。”它一般可分为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相互构成统一整体。虽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教师的文化, 但是, 不难看出教师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念以及和价值观念相匹配的行为习惯”。

教师课程文化是教师文化的亚文化, 是教师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 这种文化不是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或传承的文化, 而是教师个体对课程的价值观念。高职教师课程文化可以说是高职教师个人的文化, 其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 高职教育不论在育人理念还是课程理念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

二、高职教师课程文化的冲突

高职教师文化冲突表现在其课程实施和建设过程中, 造成教师课程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课程经验的割裂性, 即高职教师亲历并已内化了的课程文化与外在的高职课程文化的割裂。目前, 高职教师来源比较单一, 基本上来自于师范院校或其他本科院校, 他们的课程文化主要受到了自己经历过的教育影响, 与高职教师所应具有的课程文化之间有着不同, 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课程目标的理解、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理解等方面。因此, 在课程实施和建设中, 高职教师内在课程文化与外在的高职课程文化之间存在着冲突。

第一, 在课程目标的理解上, 高职教师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观念上没有冲突, 能认同课程目标是为相应职业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

但是, 具体到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或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使其具备什么样素质时有着冲突。其冲突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还是有着较高理论知识而技能一般的应用型人才, 即为高职课程侧重认知领域知识还是动作技能领域的冲突。在具体的课程中, 绝大部分教师赞成对自己所从事的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使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在高职的课程目标方面, 却认为需要掌握工作所从事的技能。很显然, 对于受过传统大学教育的教师们来说, 这是一种理念上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使教师怀疑缺少理论支撑的高职学生能否可持续发展, 更担心这样课程目标是否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目标。

第二,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其冲突主要表现在, 教师传授的内容是系统的知识还是为发展学生职业技能。

教师更加倾向于系统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 可以说这种学科课程被大学证明了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我们的教师自己正是在这种课程模式下成长的, 可以说很多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然而, 高职课程的内容选择上与教师理念有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教师能够认识到作为高职生学习技能的重要性, 技术、技能的训练理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 始终不能放弃其固有的课程理念, 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还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践中, 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教师无法调整实践内容和系统理论知识的课时比例。

第三,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其冲突主要表现在教授的方法上。

传统的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讲授法, 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是课程实施的主导者。高职教育中, 由于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变化, 教学方法也随着变化, 课程实施的方法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发展成为以学生操作实践为主, 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认知。学习者从学习被动者转为学习主动者, 教师在这过程中成为了指导者。在高职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在习惯了“教师讲, 学生听”有秩序的课堂教学后, 难以驾驭课堂实践活动, 认为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显得“乱哄哄”, 其效果值得怀疑。

第四, 从课程评价的角度, 其冲突主要表现在, 教师“评什么”“怎么评”的方式上。

传统的教学评价, 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考核。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基本上是闭卷考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而高职课程评价不仅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考核, 还注重学生技能的考核。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学生技能考核是考核的主要内容。从考核的形式来看, 考核注重过程。采用开放式考核。在课程评价过程实践中, 信奉闭卷考试、终结型的教师怀疑开放式、过程型考核的有效性, 即这样的考核结果能否代表学习者的学习真正水平。

综上所述, 高职教师课程文化冲突集中体现在教师亲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课程文化和目前高职所特有的外部课程文化之间的冲突。从冲突角度来讲, 影响教师课程行为的不是现在所从事的高职教育的课程理念, 而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内部课程理念。因此, 明确课程文化冲突的表现有助于重构教师的课程文化。

三、高职教师课程文化构建路径

1. 充实高职课程理论知识

充实高职课程理论知识是教师课程文化重构的理论基础。高职教育具有特殊性, 它的理论基础不能完全建立在以普通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 还需要有高职教育的理论和规律。因此, 高职教师在重构个人课程文化过程中, 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首先, 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对高职课程内涵的理解。其次, 高职课程价值取向和高职的课程模式。目前在课程领域有着众多的课程设计理论, 如“任务引领”“工作导向”等的课程设计模式。高职课程模式代表着课程文化发展的方向, 对于教师课程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 研究高职主要专业课教材的内容和编写原则, 教材和教法的理论与方法。学习好教育理论, 特别是高职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是重构高职教师课程文化的理论基础。

2. 参与基地实践

参与基地实践是教师课程文化重构的实践基础。参与基地实践不仅是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要求, 也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参与基地实践和对实践的研究, 是教师课程文化重构的实践基础。离开了基地实践活动, 教师课程观念和意识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 无法深刻理解高职课程文化。目前, 高职教师在参加基地实践时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的教师参加实践没有实践目的, 使实践成为一种形式。二是教师参加基地的实践活动, 缺乏研究精神, 忽视对实践活动的思考。这两种现象直接影响教师参与基地实践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参加基地实践过程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 认真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通过参加基地的实践掌握工作流程、了解基地状况、了解最前沿的技术等。第二, 增强自己的实践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参加基地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成为一个“准工人”, 了解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 了解设备的常见故障, 学习故障处理的方法, 努力提升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第三, 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参加基地实践的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将传授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实践操作的内容, 使学生在学会技能的同时学得相应的知识, 为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 在实践中加强对课程内容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3. 参与课程建设

参与课程建设是教师课程文化重构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已经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15页) 形成了一套课程建设的机制。目前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师在参与课程建设中不断地改造着已有的课程文化, 形成新的课程文化, 从而解决教师课程文化割裂性。所以说, 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是形成教师课程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参加基地实践的基础上, 教师在课程建设时应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 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模块、建构教学模式、厘定教学评价方式等。

4. 加强实践反思

加强实践反思是教师课程文化构建的必要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反思, 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课程文化才能更进一步得以重构。在反思的过程中, 教师对问题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反思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如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反思。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内容体系是否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等问题。二是对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反思。教师在建设课程过程所遇到的文化冲突在所难免的, 自己原有课程文化也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地对已有知识观念的反思, 才能建构出新的课程文化。

高职教师内在课程文化改变和形成不是在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还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才能形成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课程文化。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 (增订合编本) [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凌小云.加强师德建设, 重塑教师文化[J].上海高教研究, 1998, (6) .

上一篇:科研经费监管下一篇:浇筑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