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效果

2024-10-01

调脂效果(精选10篇)

调脂效果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 162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降压药物应用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降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均有所降低 (P<0.05) 。实验组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80.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血脂降低较对照组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调脂药物的应用能降低机体内胆固醇, 改善血管弹性, 为降压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因此采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降压,调脂,原发性高血压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遗传等原因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且不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综合征, 与继发性高血压相区别。高血压往往伴随着高血脂, 主要是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血管内皮功能受到损伤, 而高血脂会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时, 需要采用降压与调脂联合用药。为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及药学分析, 选取来本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分别采用单纯降压药物应用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6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81例。实验组中男56例, 女25例, 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 (61.3±7.1) 岁, 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 (5.3±1.8) 年。病理类型:合并肺梗死4例, 冠心病32例, 2型糖尿病24例;对照组中男54例, 女27例, 年龄37~72岁, 平均年龄 (62.5±7.3) 岁, 病程3~11年, 平均病程 (6.2±1.4) 年。病理类型:合并肺梗死5例, 冠心病30例, 2型糖尿病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降压药物治疗, 包括钙离子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单用或联合使用上述降压药物。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给药量为20 mg/d, 1次/d, 睡前口服。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上述药物治疗连续3个月, 定期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 血脂降低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坐位中肱动脉血压测量, 有效:血压测定显示<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无效:血压测定显示>140/90 mm H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治疗情况比较

实验组血压治疗有效75例, 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血压治疗有效65例, 总有效率为80.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62, P=0.0081<0.05) 。

2.2 两组患者的血脂降低情况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为 (2.93±0.84) mol/L, 甘油三酯为 (1.93±1.31) mol/L, 总胆固醇为 (5.54±0.82) mol/L;对照组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为 (2.94±0.87) mol/L, 甘油三酯为 (1.92±1.43) mol/L, 总胆固醇为 (5.56±0.84) mol/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为 (2.17±0.63) mol/L, 甘油三酯为 (1.14±1.04) mol/L, 总胆固醇为 (3.93±0.27) mol/L;对照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为 (2.87±0.83) mol/L, 甘油三酯为 (1.78±1.24) mol/L, 总胆固醇为 (5.43±0.83) mol/L, 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均有所降低 (P<0.05)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916, P=0.0026<0.05) 。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常见疾病, 且其发病率还处于上升趋势, 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高血压往往伴随着高血脂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在临床治疗时, 在针对高血压用药的同时应兼顾高血脂的治疗[2]。相关研究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且高血脂会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需对高血脂进行一定的应对治疗。在使用两类药物联合使用时, 应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改变药物用量[3]。

综上所述,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较大的作用。调脂药物的使用能促进体内胆固醇的降低, 并且能改善血管弹性和血管内皮功能, 促进降压药物的疗效。因此采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军英, 张君华.调脂联合降压治疗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6) :1326-1327.

[2]罗惠灿, 袁学文, 龙娜.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及药学探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 (4) :487-489.

[3]李世芬.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6 (8) :115.

调脂——消除隐形杀手 篇2

1. 在全球范围内,高胆固醇血症可导致33%的人死亡。

2. 近20年来,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上升幅度惊人,在男性上升88%,女性上升65%。

3. 在一些心血管病高发区,血脂异常患病率超过30%。

4. 高脂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没有症状,不易为人觉察。体检有时可发现隆凸于皮肤的黄色瘤,可分布于眼睑、肌腱、肘、膝、臀或踝部等处。除眼睑扁平黄色瘤易被发现外,其他部位均较隐蔽。鉴于高脂血症临床表现隐匿,后果严重,故有“无形杀手”或“沉默杀手”之称。

5. 高脂血症一般须进行血液化验方可确定。血脂检验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空腹12小时以上 ;②取血前日禁食高脂餐和不饮酒;③至少须有两次化验结果证实血脂异常,诊断方可确立,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周。

6.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建议,所有20岁以上成年人每五年应进行一次空腹血脂谱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以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预防原则

1. 合理饮食。关键是总量控制,合理搭配,限制食盐摄入,以清淡为宜。按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方案,每人每天应摄入的食物量:谷类食物(300~500克),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100克),豆类(50克),油脂类小于25克。

2. 强调低脂饮食,不吃肥肉和猪油,少用黄油,饮用低脂奶。用鱼油或不饱和油烹调以代替饱和脂肪。从定量的角度,胆固醇摄入量每天应小于200毫克;饱和脂肪量小于进食总热量的7%;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达到总热量的20%和10%;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

3. 减轻体重。体重增加可引起血脂异常,其中腹型肥胖对血脂的影响更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单纯肥胖者平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减轻体重可改善血脂异常,体重控制的目标为:体重指数18.5~23.9千克/米2;男性腰围小于或等于85厘米,女性小于或等于80厘米。

4. 坚持运动,要点是一、三、五、七。具体而言:一,每日至少运动一次;三,每次30分钟;五,每周至少5次;七,运动量达到的目标心率为(170–年龄)。研究显示,经常运动者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低于普通人群,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相反。运动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加以选择。

5. 戒烟限酒:吸烟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研究还表明,被动吸烟者血脂变化与吸烟者相似。戒烟后,血脂异常可恢复至正常。有资料显示,小到中量饮酒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考虑到乙醇对消化和神经系统等的不良影响,以及带来的社会性问题,现不主张以饮酒来调脂或预防冠心病。

治疗原则

当经过改善生活方式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因在此基础上加用降脂药物。

1. 现提倡对冠心病及高危者尽早启动他汀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他汀类、贝特类、胆酸螯合剂和烟酸类,其他如鱼油、丙丁酚和弹性酶等较少用。

2. 根据血脂异常的表型选择用药,简单区分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应使用哪种降脂药物由医生决定。

3. 血脂异常一般须长期用药治疗。药物使用4~6周后,降脂作用达到最大。如未达标,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用药剂量或联合用药。达标后,长期维持用药,每3个月到6个月复查血脂。除非发生不良反应或血脂太低,一般不应停药或减量。他汀等降脂药物只有坚持服用,才能改善长期预后。

4. 使用降脂药的安全性是经过大规模试验检验和证实了的,人们往往过于担心肝肾功能损害,这并无根据。当然,服用降脂药之前应排除禁忌证,如肝脏疾病等。合并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应慎用。总之,要在医生指导下作好监测与随访。

浅析常用调脂药物应用状况 篇3

1 血脂异常的分类

1.1 病因分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排除继发性者,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于糖尿病、甲低、饮酒者、肾病综合征、口服避孕药等。

1.2 表型分类

有助于血脂异常的治疗,但较繁琐。目前国际通用WHO修订的表型分类系统:I型高脂蛋白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高β-脂蛋白血症);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高β-脂蛋白合并高前β-脂蛋白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宽β-带血症);Ⅳ型高脂蛋白血症(高前β-脂蛋白血症);V型高脂蛋白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合并高前β-脂蛋白血症)。

1.3 临床分类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升高: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TG均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降低。

2 常用调脂药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调脂药物主要有5类:

第1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临床常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其调脂机制是通过抑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酶即HMG-CoA,限制胆固醇的合成,并增加肝脏LDL受体合成。他汀类主要降低血TC和LDL-C水平,而降低TG和升高HDL-C的作用略差。

第2类:苯氧芳酸衍生物(贝特类)。常用的有非诺贝特(力平脂)、苯扎贝特(必降脂)、古非罗齐(诺衡)。其调脂作用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激活型增殖受体而增强脂蛋白酶的作用,使血中富含TG的CM和VLDL加速降解。贝特类主要降低血中TG水平,升高HDL-C,对LDL-C轻、中底升高者也有作用。

第3类:胆酸螯合剂(树脂类)。常用药物有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调脂机制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其从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降解,并可增加肝脏LDL受体合成。此类药物可降低LDL-C、TC,使TG、HDL-C轻度升高。

第4类:烟酸及其衍生物。包括普通烟酸和阿西莫斯(乐平脂)。其作用机制是增强脂蛋白酶的作用,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也可抑制CAMP形成,降低甘油三酯酶的活性,使血中TG水平减少,此类药物还有降低TC、升高HDL-C的作用。

第5类:多烯脂肪酸制剂。临床常用的是鱼油制剂。它可降低TG、升高HLD-C,但对TC的作用尚难确定。

以上5类药物中,他汀类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等,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药物。

3. 各类血脂异常的药物选择

3.1 高胆固醇血症

(1)首选他汀类:使血清TC下降22%~42%,LDL-C下降23%~55%,HDL-C升高4%~15%,轻度降低TG;(2)树脂类:大剂量时,血清LDL-C下降15%~30%,但不易耐受。TC、LDL-C轻度升高者可小剂量应用;(3)烟酸类:可降低TC、LDL-C和TG,升高HDL-C,但副作用大。

3.2 混合型高脂血症

(1)以血清TC升高为主者,首选他汀类。阿托伐他汀可同时显著降低TC、LDL-C和TG。(2)以血清TG升高为主者,首选贝特类。(3)TC、LDL-C、TG均明显升高者,常需联合用药:①他汀类和贝特类联用效果好,但副作用大;②他汀类和鱼油制剂联用安全又有效;③贝特类与胆酸螯合剂或烟酸类亦可联用。

3.3 高甘油三酯血症

非药物治疗不能将TG降至4.07mmol/L以下时,首选贝特类,它可使血清TG水平降低20%~60%。轻、中度降低TC、LDL-C,升高HDL-C。其次可选用烟酸及其衍生物,TG水平可降低28%~40%,TC降低10%~25%,HDL-C升高20%。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单药疗效不佳可联用贝特类和烟酸及其衍生物,亦可试用大剂量他汀类。

3.4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升高HDL-C最明显的药物是烟酸及其衍生物,它可使HDL-C升高20%~30%:贝特类可升高HDL20%左右:他汀类10%左右。伴血清TG升高者,首选贝特类或烟酸类;伴血清LDL-C升高者,可选用他汀类或贝特类;伴血清TC、TG均升高者选用贝特类;单纯HDL-C低下者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

4 注意事项

调脂药物常需长期服用,有的甚至终身服用。不同个体的疗效及副反应不同。一般服药1~2个月后应复查血脂、肝功、肾功及血尿酸等。长期服药者,每3~6个月复查1次。若有明显肌痛或ALT高于正常上限3倍或CPK高于正常上限5倍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血脂降至接近目标水平时,可适当减量。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重视改善饮食及生活习惯,以达到最佳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常用调脂药物应用状况;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说明用药情况。结果他汀类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等,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药物。结论长期服药者,每3~6个月复查1次。若有明显肌痛或ALT高于正常上限3倍或CPK高于正常上限5倍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血脂降至接近目标水平时,可适当减量。

调脂药物知多少 篇4

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降低血胆固醇。

2.“贝特类” 贝特类调脂药也就是苯氧芳酸类调脂药。同样,因其多数药物的译名中含有“贝特”二字,如氯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故常将此类调脂药物称之为“贝特类”调脂药。此类药物口服后容易被肠道吸收,服药1-2小时后即可在血液中测得其药物浓度。它们可通过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蛋白的分解,同时也能减少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血脂。

这类药物的突出作用是显著降低血甘油三酯。

3.烟酸 实际上就是一种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别名维生素B3。烟酸能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减轻胃肠障碍;使皮肤更健康;预防和缓解严重的偏头痛;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下降;使人体能充分地利用食物来增加能量;还可治疗口腔、嘴唇炎症,防止口臭等。

服用较大剂量的烟酸可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4.胆酸螯合剂 这类药物在肠道内与胆酸结合后,阻止胆酸吸收,并促进其随粪便排出。胆酸是由胆固醇在肝脏内转化而来的,是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去路;当胆酸排出增加时,胆固醇向胆酸的转化增加,这样,血浆胆固醇浓度也就相应降低了。此外,人体内胆固醇有1/3来自饮食,而胆酸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乳化食物,促进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吸收。

因此,胆酸螯合剂通过减少吸收食物中的胆固醇,从而减少人体内胆固醇合成的原料,也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下降。

5.依折麦布 此药为一种新的调脂药物,能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但依折麦布的作用机制与胆酸螯合剂不同,它服用也很方便,副作用很少。

老年患者调脂治疗150例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患者150例,年龄60~85岁。根据病例记载的临床诊断资料,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67例)和极高危组(83例)。入选标准:年龄≥60岁,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同种药物、相同剂量),服药时间超过4周;近1个月进行过血脂检查,糖尿病患者3个月内进行过全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排除患者:不能正常进食者;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均按医生要求合理膳食。75岁以上患者100例,占66.7%。

1.2 实验室指标

空腹12 h采集患者肘静脉血,采用Cobas 6000 (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分析(酶比色法)和肝、肾功能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HLC-723G7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

1.3 评价指标

达标率定义为:所研究的患者血脂达到目标值的人数/所研究的患者总数×100%。不同危险等级调脂治疗目标值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协议,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5%,认为控制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CHISS2004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几何均数和中位数进行描述,统计推断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周围动脉硬化、辛伐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与高危组比较,极高危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比较

与高危组比较,极高危组患者TC、LDL-C、TC+LDL-C达标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高危组比较,aP<0.05

注:与高危组比较,aP<0.05

两组患者服用其他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等,极高危组患者中有4例合并服用阿昔莫司。服药4周后,两组患者TC、LDL-C、TG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高危组患者的达标率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及糖尿病控制情况无明显相关性。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生理功能减退并且病情复杂,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调脂治疗会给他们更多益处。2006年胡大一[2]指出“高危人群强化调脂的时代已经到来”及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问世,在这种背景下,老年患者的调脂状况给予总结分析。

在这份调查资料中,共包括高危患者67例(44.7%)和极高危患者83例(55.3%)。极高危组中很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指南要求给予调脂治疗。目前国内许多文章报道调脂达标率低,原因主要有医师对血脂防治指南认识不深,患者自身认识不足及经济原因。巨雅平[3]观察了80例患者(男32例,女48例,平均年龄62岁),危险分层方案及治疗目标值,结果显示治疗达标率仅为18%,认为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不够、医师对指南的认识不足、患者自身原因是影响血脂达标的主要因素,本文与之一致。顾华丽等[4]观察了403例老年患者的LDL-C达标情况,LDL-C达标率为42.4%,高危组和极高危组LDL-C达标率分别为45.7%和21.5%,认为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医疗付费方式、有无合并疾病与血脂控制达标率有关。

目前更多人认识到调脂治疗及有关调脂研究的重要性。我国老年患者多为轻、中度血脂异常,不同于西方国家,缺乏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5]。当前临床实践中应明确,达标只是一个相对的平均值,更重要的是应重视个体治疗策略,具体病例具体对待,充分发挥调脂药物的多效性,而不是笼统拘泥于平均目标[6,7]。

本组资料中,因为年龄原因入选患者平均年龄较上述研究高,LDL-C达标率也相对较高(54.7%),但是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剂量不高[辛伐他汀平均用量11.5 mg/d(中位数10.0 mg/d)],用药量较低,达标率受到一些影响。患者本人对他汀类药物存在顾虑及医务人员的态度,影响了治疗强度。本组中的达标率说明,关于老年调脂治疗还有待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药物剂量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5) :390-411.

[2]胡大一.高危人群强化降脂的时代已经到来——从4S到IDEAL[J].临床荟萃, 2006, 21 (5) :305-307.

[3]巨雅平.调脂治疗血脂难达标临床原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 16 (11) :57.

[4]顾华丽, 秦明照, 陈一文.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的现状分析[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2010, 12 (1) :6-8.

[5]项志敏, 许海燕.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的进展和未来展望[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 (1) :1-2.

[6]范琰, 陈亚红, 刘梅林, 等, 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 (1) :3-5.

调脂效果 篇6

1 材料

1.1 处方组成

菊花,荷叶,白蔻仁,草决明,熟地,枸杞,山楂。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药剂科制剂室,0.3g/粒,相当于生药0.975克。

1.2 制备

取处方量各生药煎煮2小时,取滤液备用,药渣加水继续煎煮1小时后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加适量莲子粉(过80目筛)、糊精制粒,70℃真空干燥,整粒,即得。

1.3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

2.1“清源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1]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eeptor,LDLR)基因表达异常,是体内血脂增高尤其是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人类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全长超过46kb,由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组成,其中第18号外显子的长度为2535bp。动物中,大鼠和小鼠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与人接近,而尤以大鼠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编码基因更接近于人。实验选Wistar大鼠27只,鼠龄(80±7)天,体重(220±10)g;用“清源调脂胶囊”为试药;模型建立及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9)、高脂血症组(n=9)和治疗组(n=9)。正常组自由饮水、摄食,常规喂养8周。高脂血症组每天予以高脂饲料(胆固醇2.0g、猪油10g、猪胆盐0.5g及甲基硫氧嘧啶0.2g,加普通饲料至100g)喂养,饮水不限。治疗组为“清源调脂”胶囊干预组,本组动物与高脂血症组动物同期造模,从造模1周末开始每日同步予以清源调脂胶囊3粒/只(0.96g/只),加水溶至5ml,分上下午两次灌胃。以上3组动物于8周末全部杀检,杀检前禁食、停药24h,禁饮8h,35mg/kg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剖腹摘取肝脏。由于肝脏是人体脂蛋白及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较为密集的器官。动物中,大鼠一半以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位于肝脏。因此本实验选择大鼠肝组织为测定样本,从分子水平观察了中药“清源调脂”胶囊对实验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2.2“清源调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实验研究[2]

选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9)、模型组(n=12)、治疗组(n=12)、对照组(n=12)。除正常组常规饲养外,其余3组同期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持续8周。期间,治疗组大鼠从造摸1周末开始,每日同步给予“清源调脂胶囊”3粒/只,灌胃;对照组大鼠每日同步给予东宝肝泰片(中国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401117)3片/只灌胃。至8周末停药杀检。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肝功能、血脂变化,并取局部肝组织切片镜检。

2.3“清源调脂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影响的研究[3]

血脂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清源调脂胶囊”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经验药物,为进一步明确其作用,以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检测了“清源调脂胶囊”对多种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了其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选雄性Wistar大鼠45只,体重(200±10)g,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12只,“清源调脂胶囊”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2只,“月见草油胶丸”(规格:300mg/粒,市售,国药准字H42022367),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2只。正常组常规饲养外,其余3组同期造模。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大鼠同步给予“清源调脂胶囊”;对照组大鼠同步给予“月见草油胶丸”;检测各组大鼠血液脂质和血清MDA含量及肝脏MDA含量,并观察主动脉组织结构变化。

2.4 统计学方法

本文计数资料用x[2]检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处理,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处理,P<0.05为有显著差异。

3 结果

3.1“清源调脂胶囊”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总胆固醇TC、TG、LDE-C水平

实验结果标明,“清源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有效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水平。(一是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正常组在266bp和423bp处出现两条清晰条带,表明该组中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高脂血症组在423bp处出现比较强的扩增条带,而266bp处条带较弱,提示该组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水平较低;治疗组在266bp和423bp处出现条较强的扩增带,表明该组中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二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电泳条带密度扫描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电泳条带密度扫描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与正常组比较呈显著差异(P<0.001),提示高脂血症组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呈显著差异(P<0.001),提示清源调脂胶囊干预组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随着编码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的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亦随之增多,从而有效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由此提示,“清源调脂胶囊”有望从根本上改善并治疗高脂血症。

3.2“清源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总胆固醇TC、TG、LDE-C水平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大鼠的体重、肝指数及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E-C)等均呈下降趋势,肝脏脂肪沉积减轻,其中尤以治疗组大鼠较为显著(P<0.05)。(清源调脂胶囊对大鼠血脂变化的影响,模型组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和P<0.05);又治疗组TC、TG、LDL-C水平的降低更加明显(P<0.05)。因此:“清源调脂胶囊”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总胆固醇TC、TG、LDE-C水平,并能有效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有显著治疗作用,但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尚不及东宝肝泰片明显。

3.3“清源调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大鼠的TC、TG、LDL-C及MDA等均显著下降,尤以治疗组大鼠为最;治疗组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清源调脂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观察,光镜下,正常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光滑,厚度适中,内皮完整,内膜及中层细胞排列规则,细胞轮廓清晰,未见病理改变;模型组中有4只大鼠主动脉血管结构基本正常,另8只大鼠血管内膜及中层下可见脂质沉积,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增宽,并有泡沫细胞形成;治疗组有9只大鼠主动脉血管组织结构已基本正常,另3只大鼠血管内膜及中层下仍可见脂质沉积,但细胞排列尚规整,未见泡沫细胞形成及内皮损伤;对照组有6只大鼠主动脉血管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另6只大鼠血管内膜及中层下可见脂质沉积,偶见泡沫细胞形成,其中2例较为明显。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血管内膜及中层下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为特征,其成因有两点:(1)高脂血症(主要高LDL-C血症),是造成脂质浸润的病理基础。(2)氧化修饰。体外实验已证明,LDI极易被氧化修饰,这个过程涉及脂质过氧化产生大量的活性醛类如丙二醛(MDA),巨噬细胞可识别氧化修饰和MDA修饰的LDL并将其吞噬,从而导致泡沫细胞形成。因此,“清源调脂胶囊”能有效降低太鼠TC、TG、LDL-C及MDA含量,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4 讨论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莲子肉:现代药理对莲子参与脂代谢的研究尚少,远在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莲子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的记载[4]。笔者体会,莲子具有健脾利湿,调理肠胃,降低血糖、血脂,改善代谢环境的功效,为临床消化道疾病常用药物之一。熟地可促进血虚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骨髓造血细胞CFU-S、CFU-E的增殖、分化,具有显著的“生血”作用,并能增强免疫、抗炎、保肝等[4]。枸杞:自古用作强壮滋补之品,能增强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枸杞多糖5mg/kg腹腔注射,连续7天,使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数由65.4%增至81.6%。枸杞灌胃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和大鼠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长期(75天)喂饲含枸杞提取物(0.5%~1.0%)的饲料,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能拮抗四氯化碳所致肝内磷脂和总胆固醇含量降低,降低血AST活性,减少BSP潴留,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有轻微抑制作用,并促进肝细胞的新生[4]。白蔻仁:性味辛温,有芳香化浊,健脾燥湿的功效。笔者临床常与荷叶、丹参、草决明等合用,对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舌苔厚腻者),有较好治疗作用[4]。草决明:有抗菌、降压、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含7%决明子的高脂饮料喂养小鼠2周,决明子不能影响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但能明显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提高HDL-C/TC比值,即明显改善体内胆固醇的分布状况,而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决明子煎剂灌胃(6g/只)有降低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的作用。1 0 g/只决明子粉喂养家兔14周,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4]。生山楂:主要化成分为山楂黄酮、棕檬酸及熊果酸,齐墩果酸及维生素C等,其脂溶性成份有3-甲基乙炔和2-甲蓼庚炔[5]。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山楂不同的提取物对不同动物造成的多种高脂血症模型有较肯定的降脂作用[6]。山楂浸膏片降脂有效率为84.5%。其中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为93.9%,降低甘油三脂为85.7%,降β-脂蛋白比浊为14.6%;山楂醇提取物尤对降甘油三脂作用更明显。山楂95%醇提取膏对家兔高脂血症(实验性)有降血清胆固醇作用。山楂总酮4ml/kg用量给药健康乳幼大白鼠腹腔注射10天可降低胆固醇、给药前后对比则下降36.9%(P<0.05)并能减少胆固醇及胆固酯在动脉壁中的沉积,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尚有资料表明,山楂在与高脂饮食同服时,其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作用并不明显,仅在停服高脂饮食后给药组血清胆固醇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说明山楂的降脂作用主要不是在防止胆固醇的吸收,而在于加快对胆固醇的清除作用[5]。

因此“清源调脂胶囊”可以除湿降脂,正本清源[6]。方中熟地、枸杞填精补肾,以固其“本”。莲子、白蔻健脾利湿,以澄其“源”。荷叶、生山楂、草决明活血化浊,以洁其“流”。如是则本正、源清、流洁,自无血脂异常升高之弊。

致谢:本实验得到青岛大学医学院分子病毒实验室主任王斌教授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文彪,王毅仁.清源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4):327-329

[2]李文彪,王毅仁.清源调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实验研究[J].中西膳结合肝病杂志,2001;11(3):159-161

[3]李文彪,石瑞丽.清源调脂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18(1):1-3

[4]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

[5]吴世杰,李金秋,肖学凤,李美,杨晓芮,李涛.山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4):315-318

调脂效果 篇7

关键词:调脂通脉丸,血脂异常,总胆固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呈日益增长趋势, 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子。笔者自拟调脂通脉丸治疗血脂异常300例 (痰浊阻遏证、瘀血阻滞证) , 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门诊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血脂异常病人40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300例, 男189例, 女111例;年龄 (54.3±15.2) 岁;高血压病63例, 冠心病19例, 糖尿病14例, 肥胖124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8例;高胆固醇 (TC) 血症59例, 混合型血脂异常104例, 高三酰甘油 (TG) 血症12例,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血症16例;痰浊阻遏证176例, 瘀血阻滞证124例。对照组100例, 男57例, 女43例;年龄 (55.1±16.4) 岁;高血压病19例, 冠心病7例, 糖尿病5例, 肥胖37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高胆固醇血症18例;混合型血脂异常32例, 高三酰甘油血症44例, 低密度脂蛋白血症6例;痰浊阻遏证64例, 瘀血阻滞证36例。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痰浊阻遏证:主症见形体肥胖, 头重如裹, 胸闷, 呕恶痰涎, 肢麻沉重, 舌胖, 苔滑腻, 脉弦滑。瘀血阻滞证:主症见胸胁胀闷, 走窜疼痛, 心前区刺痛;次症见:心烦不安, 头晕健忘, 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 脉沉涩。症状分级量化, 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 次症则计0分、1分、2分、3分。证候病情分级轻、中、重度:以证候涵盖总人的1/3比例分级。

1.3 疗效标准

1.3.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3.2 实验室检查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 TC下降≥20%, TG下降≥4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上升≥0.26 mmol/L (10 mg/dL) , TC/HDL-C下降≥2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4 治疗方法

试验组口服降脂通脉处方, 研末服用, 每次6 g, 每日2次;对照组服用脉泰宁冲剂, 每天2次, 每次3.5 g。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此期间停服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 其膳食及生活习惯与治疗前基本一致。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实验室检查疗效比较 (见表1)

例 (%)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见表2)

mmol/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 2)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3) P<0.05

2.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3)

与同一证候对照组比较, 1) P<0.05, 2) P<0.01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血脂异常属“痰浊”“血瘀”范畴。病因多为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 加之久卧久坐、体丰痰盛, 痰浊内生或七情内伤致肝疏泄失职、气滞血瘀, 痰浊、血瘀均为有形 (或无形) 之邪, 瘀可生痰, 痰可生瘀, 二者互为因果, 或痰瘀并存, 停滞在脏腑、经络、组织中, 阻滞气血正常运行, 影响津液输布、排泄, 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

调脂通脉丸由丹参、生山楂、熟大黄、姜黄、泽泻、白术、决明子、首乌等18种中药组成, 取丹参、生山楂为君药, 共奏养血活血、消食化浊之功, 取熟大黄、姜黄为臣药取破血散瘀行气, 泻热通便消积之力, 余药为佐使药, 诸药共奏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效。现代研究证实本处方中药物具有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黏度等作用。

实验室研究表明:调脂通脉丸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血清TC和TG, 显著降低高脂饲料致高脂大鼠血清TC、TG、LDL-C, 具有降血脂作用;调脂通脉丸显著降低高脂饲料致高脂大鼠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有调节脂代谢作用;调脂通脉丸有降低小鼠血糖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 2002:85-89.

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临床分析 篇8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调脂,临床分析

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特别是城市逐年上升, 降低血液胆固醇是冠心病调脂的首要目标。他汀类是降低血液胆固醇的首选药物, 阿托伐他汀是人工合成的强效他汀类药物, 能促进肝细胞内载脂蛋白B降解, 使载脂蛋白利用下降及含载脂蛋白B颗粒生成减少, 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的分解代谢, 并减少其生成, 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我院采用阿托代他汀高脂血症患者67例, 观察调脂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7例, 男49例, 女16例;年龄 (60.4±3.7) 岁, 诊断皆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 并且清晨空腹血脂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血清总胆固醇 (TC) ≥5.9mmol/L;三酰甘油 (TG) ≥2.3mmol/L。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甲状腺及1型糖尿病和药物所致的高脂血症。入选标准: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成人血脂治疗指南。排除标准:4周内服用调脂药, 各种急慢性炎症、结缔组织病、肿瘤、风湿性心脏病、肝肾疾病等因素。

1.2 治疗方法

阿托伐他汀钙片 (立普妥,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出产) 10mg, 睡前服, 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禁食12h后, 从肘静脉采血5ml分离血清, 检查患者TC、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LDL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用药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脂指标变化

治疗后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 HDL较治疗前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服药4周后复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均未见异常改变。

注:与用药前比较, *P<0.01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症状2例, 以上腹胀满食欲下降为主, 服用多潘立酮后症状可缓解。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3例, 经停药后复查恢复正常。

3讨论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是指血脂水平超过正常范围, 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2], 有多数的研究认为, TCTGHDLLDL均为心脑血管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和预防因素, 并且据文献报道每降低血清TC水平10%, 7~10年以上冠心病发病率约降低2%[3]。

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 抑制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降低血清LDL和总胆固醇水平;抑制LDL HMG-CoA刺激肝脏内LDL受体密度增加, 加快血浆中LDL的消除;LDL受体还可与VLDL结合, 增加了VLDL的降解, 使VLDL水平下降, 由于VLDL是肝内合成的主要载体, 可使TG水平降低;直接抑制VLDL的合成, 而VLDL除了是TG的载体外, 还是LDL的前体, 使TGLDL水平亦低[4]。

另外, 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作用。可减弱炎性细胞向斑块内的趋化和聚集, 不仅能直接抑制炎性反应, 还可能减轻炎症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在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 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呈正比, 另外, 吕菁君等[5]研究还认为阿托伐他汀改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尤其是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这一作用不仅仅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在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其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源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血管内皮的直接作用。

总之, 治疗TCTGLDL均较治疗前下降, HDL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阿托伐他汀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及肌痛等, 研究表明,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他汀类药物[6]。本文中仅有2例服药后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后自行缓解, 未影响治疗。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并具有见效快、调脂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不良反应少, 是高脂血症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水平.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5 (3) :3-6.

[2]阳宇, 廖习清, 王大果.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0例[J].临床医药, 2009, 18 (3) :47-48.

[3]左小瑜, 张敬一, 孙燕.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及安全性[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 6 (5) :53-54.

[4]马远英, 腾日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进展[J].内科, 2007, 2 (6) :973-975.

[5]吕菁君, 郑民安.阿托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2, 13 (3) :139-140.

中药调脂,安全有效 篇9

近来发现,有些中药调脂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因为在调脂中药中,有一部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如山楂、枸杞子、荷叶、菊花、大蒜、海带、马齿苋等,能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单味中药也能调脂

研究发现有调脂作用的中草药约90余种,其中以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有山楂、泽泻、何首乌、柴胡、川芎、当归、荷叶、党参、人参、灵芝、刺五加叶、怀牛膝、蒲黄、沙棘、陈皮、半夏、漏芦、大豆、薤白等;降甘油三酯为主的中药有甘草、刺五加叶、黄连、黄芩等;同时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中药有大黄、决明子、葛根、桑寄生、姜黄、人参、绞股蓝、枸杞、女贞子、冬虫夏草、月见草、三七、银杏叶、虎杖、马齿苋、大蒜、茶叶、水蛭、熊胆、木耳等。

复方调脂,效率更高

近年经临床应用发现一批疗效显著的调脂中药复方。各味药相辅相成,调脂效率更高!

(1)益肾调脂汤紫丹参、生山楂各18克,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女贞子12克。每天1剂,水煎取200毫升,早晚分服。

(2)参乌调脂汤何首乌20克,太子参、山楂、路路通各15克,草决明10克,大黄5克(后下),三七粉3克(冲服)。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3)化浊调脂汤制首乌、苍术、泽泻、山楂各15克,女贞子10克,草决明12克,红花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4)复方山楂煎剂山楂50克,丹参30克,元胡、菊花、红花各15克,麦芽4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5)健脾调脂汤党参、茯苓、茵陈各12克,白术、苍术、僵蚕、虎杖各10克,生山楂24克,大黄6克(后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6)调脂通脉汤制首乌、金樱子、决明子、薏苡仁各30克,茵陈、泽泻各24克,生山楂18克,柴胡、郁金各12克,酒军(黄酒制过的大黄)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7)调脂汤甘草、柴胡、山楂各15克,枸杞子、泽泻各25 克,丹参30克,红花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中药调节血脂适用于血脂中度偏高的患者,多需较长时间服药,同时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对于血脂严重偏高或服用一段时间后疗效不显著的患者,则宜在医生指导下改服西药治疗。

自拟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脂血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所有患者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1]中关于高脂血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6例;年龄47~79岁, 平均 (61.9±9.7) 岁;TG升高为主者13例, 非TG升高为主者31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8例;年龄45~80岁, 平均 (62.1±9.8) 岁;TG升高为主者15例, 非TG升高为主者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80岁;近期 (两周) 内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原发性高脂血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内 (两周) 或目前服用有干扰血脂代谢的药物;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精神、智力障碍。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要求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非TG升高为主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次, 1次/d;TG升高为主者口服非诺贝特胶囊, 0.2g/次, 1次/d。观察组给予中药自拟调脂汤治疗:方药组成为黄芪45g、何首乌20g、当归20g、白术15g、丹参15g、柴胡15g、生山楂12g、决明子12g、三七15g、枸杞子12g、甘草9g;随证加减:痰浊阻遏证加半夏15g、陈皮15g, 脾肾阳虚证加党参15g、附子9g, 肝肾阴虚证加熟地15g、山药15g, 阴虚阳亢证加天麻15g、钩藤15g, 气滞血瘀证加川芎15g、桃仁15g;每日一剂, 水煎液400ml早晚分两次温服。两组均以两个月为1个疗程周期。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TC、TG、HDL-C等血脂指标的改变情况, 参考李灿辉[2]学者研究制定疗效标准, 显效:HDL-C升高超过0.26mmol/L或TG下降超过40%或TC下降超过20%;有效:HDL-C升高0.11~0.26mmol/L或TG下降超过20%~40%或TC下降10%~20%;无效:未达到有效最低标准。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1.5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应用SPSS l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周期的治疗,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优于对照组的7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疗效对比数据见表1。

注:组间对比, *χ2=5.1434, *P<0.05

2.2 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出现肝、肾功能轻度升高及胃肠道轻度不适共7例, 发生率为15.91%, 观察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轻度不适, 发生率为4.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94, P>0.05) 。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脂质浓度高于正常范围, 可增加内皮通透性, 促进LDL-C沉积,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导致各类血管疾病[3]。高脂血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痰证”等范畴, 多因患者饮食不节, 恣食肥甘或素体亏虚, 肝虚阴精不能化为营血留而为脂浊, 心、肾亏虚无力行气血、津液而入络成瘀, 脾虚运化不力而致瘀血、痰湿、脂浊壅结于血脉而发病[4], 故治疗应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笔者自拟调脂汤以黄芪益肺肾、健脾阳, 何首乌滋肝养肾, 共为君药, 补脏器之虚衰, 祛滞留之痰瘀;当归和营养血, 白术健脾化浊, 丹参活血祛瘀, 共为臣药, 助君药化阴精入营血, 益脾阳逐痰湿, 通经络逐脂浊;柴胡疏肝理气, 生山楂行气散瘀, 决明子平抑肝阳, 三七活血化瘀, 枸杞子补肾养阴, 共为佐药, 助君臣扶正祛邪;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兼为佐使;诸药合用, 滋肝养肾扶正, 益气行血化湿, 标本兼治。本组数据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降低, 提示自拟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低毒而高效, 综合疗效优异。总之, 自拟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 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低毒而高效, 综合疗效优异,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5-89.

[2]李灿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9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10, 42 (8) :45.

[3]周宙.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39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0, 16 (4) :17-19.

上一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下一篇:选择与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