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场心理(精选12篇)
临场心理 篇1
一、压力及其对裁判员心理的影响
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裁判员在面对压力时其心理反应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 认知方面。在赛场上, 裁判员面临巨大压力时, 知觉范围变窄, 注意力会大大降低。压力还会影响裁判员的记忆, 干扰裁判员的问题解决、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并以刻板、僵直的思考方式取代较有创意的思考。
第二, 情绪方面。巨大的压力下, 裁判员往往会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如紧张、焦虑、失望、沮丧、愤怒、不安等会干扰其的临场思考能力, 降低反应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严重的还会影响裁判员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
第三, 行为方面。中度压力会妨碍身体各部位复杂行为的协调性, 造成重复、刻板的行为动作, 使个体无法调和环境的要求。裁判员如果长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不能解除, 还会降低他对比赛环境的敏感性, 使其动作对比赛环境无法适应。
二、体育裁判员心理压力的来源———应激源
应激源是指使裁判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概括起来, 对裁判员临场执法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赛场环境和气氛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政治性、社会性愈显突出, 体育的商业价值和功利因素更加浓重。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和体育暴力, 已成为困扰和阻碍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难题。在比赛场上, 教练员的出言不逊、运动员之间的争执、语言及拳脚相加、现场转播、记者的言论、解说的偏向, 尤其是被现场所渲染的疯狂观众, 这种赛场气氛使裁判员感到所面临的工作非常困难。
2、裁判工作的复杂性
在比赛中, 有很多现象处在临界状态和不明显的情况下, 裁判员的判定就有个选择的过程, 要有一个合理的隐性尺度。裁判员选择判断和评价的尺度既要为广大观众、教练员和运动员理解乃至形成共识, 又要前后保持一致。参赛者的争胜心态及观众的倾向心理, 常常会不满于裁判员判定结果, 并迁怒于裁判员, 更增加了裁判员的心理压力。
3、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
近年来, 许多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都进行了修改。虽然制定的新条款内容更趋合理, 但给比赛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新的比赛规律。比如排球, 新规则采取每球得分制, 比赛使用了自由防守人, 发球擦网有效等, 这样比赛时间缩短, 比赛节奏明显加快, 比赛的强度和难度大。
三、体育裁判员面临压力的自我心理调适
体育裁判员在面对各种压力时, 如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不仅能提高其裁判执法水平, 而且有助于维护其身心健康。以下介绍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策略。
1、运用积极认知, 形成“压力免疫”
在应付压力之前, 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 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 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 裁判员要学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作积极的控制和评价, 形成对压力情境的理智反应, 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境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与应付。最后, 个体要把学会的这种积极认知方法和控制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压力情境之中, 经过压力免疫的人, 面临压力往往能有效地进行反应。
2、善于调节情绪, 摆脱环境的负面影响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 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 从而提高活动效率。在赛前、赛中裁判员可采用活动调节法、暗示调节法、表情调节法和呼吸调节法等, 来渲泄情绪或转移注意, 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 从而减轻环境因素的不可控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3、树立威信, 提高裁判工作质量
威信高的裁判员执法时, 容易获得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的信任、理解和尊重。一个裁判员要建立全面、较高的威信, 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要求裁判员要严格要求自己,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坚持公正执法, 为人师表, 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 重视规则的学习, 理解和弄清规则的精神实质, 同时要创造条件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裁判工作, 通过实践, 不断提高裁判水平。体能是裁判员执法的物质基础, 因此要求裁判员要加强身体训练, 保持充沛的体力, 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摘要:本文对体育裁判员在临场执法时的可能应激源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压力对体育裁判员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所产生的影响, 提出了裁判员应付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策略, 进而促进裁判员的身心健康, 提高裁判执法水平。
关键词:体育裁判员,心理压力,应激源,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张百振:《体育竞赛裁判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1-72。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552。
[3]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81-86。
[4]李仪:《足球裁判员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体育与科学》, 2001 (4) :45-46。
[5]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1 (1) :116-121。
临场心理 篇2
体育教育专业3班刘健鹏[姓名] 指导教师 敬文
摘要:随着现代足球运动日益迅猛的发展和地区足球水平差距的日渐缩小, 现代足球运动对抗强烈,技战术配合快速多变,运动员在消耗身体能量的同时,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足球比赛本身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临场比赛心理过度紧张是每一名运动员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之一,其特征包括:认知、注意、思维、情绪与意志及个性心理。通过探讨心理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影响,因而影响足球比赛的成绩,旨在引起我们注重在平时的足球教学训练中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利于技战术的正常发挥,从而减少比赛的失误。因此,要根据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训练,实现竞技能力的提高。所以通过本文的探讨与分析,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明白足球除了技战术的训练以外心理素质也很重要。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心理素质 临场比赛
1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特征
1.1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形成独立信念和道德习惯的黄金时间
青少年时期(11、12一17、18岁)是人的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生理肌体、智力、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年龄阶段,如果进行有效的心里培训,会让青少年在足球比赛中,信念与斗志得到提升,一场足球比赛,到了比赛的最后阶段,在人的耐力与体力收到限制时,良好的心里素质,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一个球队致胜的法宝。因此,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里素质的训练就尤为重要。然而从目前青少年球队比赛现状看,我们的青少年在临场的心里素质存在着许多问题。
1.2青少年时期是开始形成独立信念和道德习惯的黄金时间,这就表明了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心理素质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参加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最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从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而言,由于受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素质训练成为广大青少年体育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青少年时期是开始形成独立信念和道德习惯的黄金时间,这就表明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2影响青少年心里素质的因素有哪些 2.1 外界因素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左右着比赛的成绩。影响着整个球队的士气和战局。影响运动员的外界因素有很多:如人为因素,父母、家庭其他成员、异性朋友、队友、同学和老师等。还有就是环境因素:如主客场,天气,风向,噪音等这些外界影响有着不确定性,不利时干扰着球队队员的心理素质。有益的可因势使之对运动员起积极的作用,并在较大程度上去创造良好氛围,青少年心里处于成长阶段,如果我们能恰当的加以引导,在青少年心里成长的黄金时间加强心里素质的干预,那么在比赛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2自身因素
现代足球运动对抗强烈,技战术配合快速多变,运动员在消耗身体能量的同时,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这样大强度的比赛势必会产生心理疲劳,对于激烈和不规范的身体接触会造成运动员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表明,情绪紧张时能引起机体工作能力的下降,如果恢复措施得当时能量储备的补充得到保证,训练水平和工作能力将提高,反之,将会造成过度疲劳。所以临场比赛心理过度紧张是每一名运动员都必须面临的问题,2.3竞争对手因素
足球竞赛的节奏相当的快,若遇到相同的对手或是对对手分析还不是很了解、详细,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原因不够了解其比法的话,将会影响临场的表现。2.4教练的因素
现代足球运动比赛是教练员、运动员之间体能、技能、心理智能等诸多因素的全面竞争,临场比赛中双方要消耗巨大的体能和心理能量,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心理的紊乱以及行为的异常,从而导致心理负荷增大,生理和心理平衡遭到破坏,体力急速下降,技术动作变形,配合主动失误,犯规增多,情绪危机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中。当面临不能应对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产生焦虑、紧张、抑郁和悲观失望等情绪问题,导致心理动态失衡。这时就需要通过教练员的启发、鼓励,逐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斗志、稳定心态和自制能力。2.5裁判的因素
足球竞赛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个别执法裁判行贿受贿玩弄比赛,或裁判员的误判、错判使足球竞赛失去了其公平性,破坏了正常的竞赛秩序和环境,影响足球运动向公平公正的健康之路发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这些现象给运动员心理造成了另一个压力源。3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3.1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技战术的发挥
而焦虑中紧张、慌张不安等现象是一种最常见的消极情绪, 主要表现在: 在认知上, 队员的注意力会变得狭窄, 思维混乱而消极, 感知觉迟钝;在生理上, 会出现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脸变红或变白, 能量消耗大;在行为动作上, 会表现为肌肉僵硬, 动作的准确和协调性下降, 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反复出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比赛的结果(体育比赛的不确定性)引起。3.2动力与压力
运动员在比赛中带有各种不同的感情体验即情绪, 可以激励或抑制你的运动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励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如在危机关头的一脚破门而入,常使运动员的情绪达到很高的程度,奔跑、跳跃、欢呼、拥抱等,使整个球队更有动力。足球比赛的对抗性、竞争性和激烈性,是造成运动员情绪鲜明、强烈的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员的情绪特点与足球本身特点密切相连,运动员情绪过度紧张、急躁、动作粗野,或因愤怒而丧失斗志走向绝望。前者对球队可以带来战斗的力量,而后者则对比赛产生负面影响。3.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足球比赛是对抗性极强的运动。比赛场地大,队员人数多,比赛时间长。一个队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不仅要求队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的个人技术、默契的集体战术的配合,还要求队员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集体对抗性的足球比赛是在队员的协同作战,“以己之长,克他之短”的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中产生结果。这就是要求全体队员在比赛前达到最佳的准备状态,在比赛中时刻表现出稳定从容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和对比赛的胜利充满信心,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有果断的自我决策能力,加之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心理过程达到稳定而积极,才能产生理想的比赛效果
4临场比赛时需要的心理素质
4.1自信心
信心是发挥运动员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信心会导致运动员心理过程混乱,影响技术实力的发挥,甚至导致失败,足球比赛充满着变数,不到最后一秒,就不能轻言放弃,历史上有无数次最后时刻上演惊天大逆转的经典场面。所以树立队员的信心,提高运动员的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比赛动机是防止心理失衡的有效的措施之一。所以一个优秀运动员除具备良好的体能和气质外,还必须具有很强的自信心。要培养运动员在客观情况下,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能做就做好。在比赛中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比赛任务,发挥最佳水准,达到预期目的。4.2端正比赛心态
记得米卢曾经说过,我们尊重每一个对手。尊重每一个对手,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对手,不会因为对手实力强大而气馁,更不会因为对手实力不济而懈怠。运动员都希望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比赛胜利时,动作灵活、准确、优美及力量倍增。但若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情绪低落,动作紊乱等情况。
4.3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足球运动动作技术多样攻防变化频繁比赛激烈紧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也随着比赛进程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如比分落后时的急躁进攻甚至不理智的犯规战术、失误时同伴的抱怨和教练的批评、裁判的误判等容易导致情绪的失控。这些负面的情绪往往使比赛进程更加糟糕,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当具备良好的控制情绪能力,做到领先时不放松、落后时不气馁,认真处理好每一次球权。无论比赛场上发生何种变故,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训练中,要努力训练情绪的稳定性,从情绪的全局性、深度稳定性等方面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情感品质,提高实践能力。4.4提高理论知识与临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加强足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做到精通规则,熟悉裁判法。只有懂得《足球竞赛规则》在临场比赛中才能在临场比赛中果断、准确、及时的应对比赛,避免自己的失误对球队带来的损失。并且加强对足球技战术理论知识和阵型的学习,提高比赛中战术的运用于配合,因为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配合是基础。当运动员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进行实战训练,通过运用足球技术与团体战术与自身的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提高足球团队的实力。5.研究对象及方法
5.1 研究对象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大
二、大
三、大四足球专业学生共 100 名。5.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问卷 100 份, 总回收率 87%。参考文献资料法、物理统计方法、逻辑推理法。
6.研究结果及分析
6.1 在不同的情景下紧张的程度不同, 对比赛成绩影响不一样从表 1 中可看出:队员在不同的情况下的紧张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大体趋势反映上基本相同。例如, 在关键性的比赛时, 体院队员处于紧张和比较紧张的人数占 80%。体育系队员的人数占 86.2%, 而在进行普通教学比赛时, 体院与体育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人都比较偏低仅占 16.7%和 26.2%。但是, 关于紧张程度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又是如何? 进一步统计见表 2。从上表 2 看出: 紧张程度的不同对比赛成绩影响也不同, 总的趋势是, 随着紧张程度的降低平均成绩基本呈上升趋势。
5结论
所以,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每一次临场比赛,都是一种对心理负荷的适应训练,足球比赛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心理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以及运动员临场心里素质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旨在引起我们注重在平时的足球教学训练中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利于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减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失误。从而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足球训练中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此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考临场紧张心理的处理技巧 篇3
一、考试紧张心理的原因
1.对考试的认知态度。一般来说,对考试看得越重,越易紧张。这类考生只要一知道要考试就会紧张。“未进考场而脚先软”,甚至知道考试很简单也容易緊张不安。其关键症状在于对考试形成了焦虑性的条件反射。
2.身体状态的改变。伴随生理反应的不安因素。考试紧张者往往会有许多生理反应,如胃肠痉挛,严重者会有肚子疼、腹泄等病症。
3.对考试结果的预期。有的考生人在考场答题,脑中却总也甩不开一个念头:这次考试能及格吗·不及格怎么办·这种对考试结果的忧虑很容易导致焦虑的产生。这种状况在重要的考试,如毕业、升学考试中更易发生,而且成绩差者也会更多地产生这种念头。
4.空想性逃避因素。有的考生并没有特别的生理反应,也不担心考试结果,但就是阻止不了思绪无目的地漫游,这种与考试无关的胡思乱想,实际上是想逃避考试造成的压力,也是一种紧张反应。
5.对考试的厌恶和批判因素。在考场中,还会出现有的考生似乎是相当不愿意的情绪,他们往往是飞快、胡乱地答题,答完后不检查便快速交卷,然后是逃跑似地离开考场,这种现象在男生身上出现较多,这也是一种焦虑反应,是由对考试的不满、厌恶造成的。
二、消除考试紧张心理的策略
1.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是对知识的检验,不是“命运大决战”,也非人生终极点,要认识到,在前方的地平线上,成功与失败同样是开始。
2.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无数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谁树立必胜的信心,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积极暗示法就很有效果。通过暗示,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的情绪,达到鼓舞斗志的目的。
3.复习充分。80%的学生考试紧张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所以在考前一定要认真复习。复习时方法应尽可能多样化。文、理搭配,阅、听、读、写结合,避免枯燥、单一的复习方法。
4.充分利用大脑的“最佳时期”,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当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时,要抓紧学习;当大脑疲劳时,可睡觉或做户外活动,使脑细胞得到休息,恢复精力。那种考前通宵达旦的复习方法,绝非良方,往往会前功尽弃,因为考前大脑需要的是适当休整。
5.学会放松、宣泄。运动是放松大脑、调节心态的最好方法。应该科学安排生活,把适度的运动、劳动与脑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另外,倾诉法也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方法。
6.睡眠充足。中学生每天应有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不要超过10点睡觉。如果一时无法入睡,可“先睡心,后睡眼”,即躺在床上先不要闭眼,从头脑开始层层放松,待情绪放松之后,才自然地闭上眼。千万不要呈现紧闭双眼,面部肌肉紧张的睡态。另外,多时段的休息也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
7.饮食法。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如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品。考生可多吃诸如草莓、洋葱头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三、高考前几天的安排
1.使生活程序化。严格按照自己的习惯作息时间来度过每一天。基本在6点左右起床,晚上10点至11点睡觉最好。起居、运动、娱乐、学习、饮食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保持良好的生物钟状态。
2.坚持复习。严格按高考时间学习,上午9点至11点半复习语文和外语;下午3点至5点半复习数学和综合课。复习内容是每科最基础的知识,不能再做新试卷、学新内容。高考试题中容易题占30%,中等题占50%,理论上考生只要掌握基础就能考到600分。复习基础知识还能增强考生的信心、稳定情绪。
3.会运动。考前三天千万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考生可以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俯卧撑、快步走等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
4.会娱乐。考前不要看强烈刺激性的电视节目,尤其是武打片。在6日、7日晚坚决不能看。可以听音乐、相声,看看小品等轻松节目。
5.要练练手,找找感觉。在4日、5日、6日三天一定要每天适当做点试题,不做新试题,最好是做“一模”“二模”试卷,这样真考时能马上进入“考试状态”。
6.要亲自做好考试中的物质准备。笔、小刀、橡皮、准考证等考场必备品考生要自己准备,家长可以提醒,但不要让家长代劳。人多易出错,造成紧张情绪,建议离家较近的考生最好骑自行车。
临场心理 篇4
关键词:歌唱,心理活动,临场心理
歌唱艺术是以人自身发声器官为乐器的一门音乐艺术。声音的发出直接受着大脑的控制和体力的支配。无论从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 到声音的色彩、演唱的情绪、风格, 处处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 心理活动充满了歌唱的整个过程。歌唱中的心理活动主要有:心理意识、感觉和知觉、想象以及联觉。正确认识歌唱中的心理活动, 对歌唱临场心理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歌唱时的心理意识、感觉和知觉、想象和联觉
1、歌唱时的心理意识
歌唱是一种融心理意识与生理动作于一体的行为。歌唱意识 (歌唱观念) 在动作中形成, 也在歌唱中表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 它还对歌唱动作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在很多时候, 歌唱意识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歌唱学习者, 他们并不理解歌唱技术的真谛, 仅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给人的直观感受出发, 就片面、错误地认为, “美声”就是声音向后靠、向后倒;“民族”就是声音尖锐、纤细。这样错误的声音观念必然导致他的歌唱技术动作的错误乃至发出的音响上的偏差。
2、歌唱时的感觉和知觉
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获取和接受内、外部环境中的信息的个别属性反映。通过感觉, 我们了解到事物的某些内、外部信息, 如演唱一首歌曲之前, 通过视谱或通过欣赏, 了解作品的情绪、节奏、强弱等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将感觉到的事物的特征组合起来, 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 并依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识别和理解的过程。
3、歌唱时的想象
想象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歌唱实践中, 想象和形象思维、情感、情绪、记忆等心理因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便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象。在歌唱学习和实践中都离不开丰富的艺术想象。想象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歌唱者主要是靠想象来进行创造活动的。
4、歌唱时的联觉
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 所以联觉是感觉层的一种活动形式, 它是感觉之间的互相作用和牵引, 只发生在感觉层。联觉体验发生在歌唱的每一个环节里, 形成于歌唱者的每一个发声动作里。只要有声音的出现就会有联觉的体会, 联觉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歌唱实践中, 歌唱中各个环节都留下了联觉的影子。联觉现象贯穿在整个歌唱艺术实践当中, 无论是从组成人声的基本要素方面入手, 还是从整个歌唱学习进程来看, 或者从各种组合的感觉引发的联觉方面来分析, 都能够产生众多的联觉体验。这些具体的联觉体验最终体现为:面罩感、色彩感、光感 (明暗感) 、金属感、画面感、质地感、硬度感、形状感、及空间感等等, 这些都是属于歌唱感觉的联觉范畴。在歌唱中, 无论怎样的感觉, 最终都会产生以上的联觉体验。
二、歌唱中的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
对于歌唱者来说, 歌唱中的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具有特殊的意义, 那么, 如何调节与控制歌唱中的临场心理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歌唱中的注意
首先, 我们来看有关“注意”的解释。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 人才能够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忘却其余事物。优秀的歌唱表演艺术家临场时, 都具备了这种全神贯注的心理状态。此时, 歌唱者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歌唱本身, 没有任何其它思考, 也没有任何别的顾盼。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再去考虑这些, 要克服什么技术难关, 那里要避免什么错误, 这是什么曲式, 那是什么内涵。如果临场表演还是这样杂念丛生, 那就势必影响歌唱表演的质量, 甚至导致失败的后果。临场时, 那些平时研究和练习中获得的种种体验与心得, 都已化作歌唱者的潜意识和潜在能, 支持着正在进行的表演创造。
2、歌唱中的自然流露
自然流露是在高度注意基础上的一种情感的投入, 要求歌唱者用心灵去演绎他的艺术作品, 或悲、或喜、或怒、或愁,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这里讲的自然流露, 主要不是表演风度, 即台风的自然大方, 而是从表演心理的角度, 要求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 既不要把自己的表演作为某种表现意图的生硬灌输, 也不要把歌唱表演作为一种外在技巧的显示和夸耀, 而是要使音乐从自己的心理自然地流露出来, 并且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歌唱表演应该是一种自然流露, 在这里任何造作和卖弄都是不必要的, 只有从歌唱者心理自然流露出来的音乐才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生硬的传达意图往往会破坏歌唱者与听众之间的自然交流, 而那种意在显示和夸耀自己的表演更是不足取。
3、临场紧张心理的克服
临场前的紧张乃至怯场, 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即使是一些成熟的歌唱家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人曾经对小提琴家帕尔曼说, 有许多演奏家力图使自己相信, 他们是不会精神紧张的, 可帕尔曼却回答说:“不行, 他们一定会紧张的, 事实就是如此。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 与它相处得越好, 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
(1) 要有严肃的表演态度。不要心存虚荣和侥幸的心理, 对自己的演唱效果作过分的企求, 例如一鸣惊人等等。那样势必会给自己造成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歌唱表演需要的是严肃和诚实的态度, 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 而不是表现自己, 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歌唱表演中,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争取最好的演唱效果。
(2) 要通过充分的练习和对演唱曲目的纯熟掌握来加强歌唱的信心。因为一个演出的失败, 往往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充分, 或者是训练的不适当造成的。只要我们加强了自己的表演实力, 作好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就完全能建立起表演的自信心。
(3) 运用心理暗示法, 缓解临场紧张情绪。大家知道, 我们每个人单独在琴房练习时是放松的、自然的, 紧张的情况是出现在大众场合。
(4) 经常的演出实践, 使自己从心理上适应并喜爱歌唱表演的环境。这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从以上的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歌唱者的紧张和怯场心理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克服, 至少会把它的影响减少到较低的限度, 而这对保证歌唱表演的成功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 歌唱是集生理活动和心理意识活动于一体的音乐艺术, 它的艺术效果受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因其发声乐器的特殊性, 其主观性成分又大大增加。只有充分地认识到歌唱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歌唱实践的指导作用, 才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歌唱的规律, 变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乃至创造思维, 使歌唱有“声”有“情”、“声情并茂”, 从而为我们更加科学地歌唱提供有益的理论经验。
参考文献
[1]邹长海.歌唱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3.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4]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高考作文临场技法 篇5
立意不宜太艰深
道理上讲,作文主题越深刻越好,但有时立意过艰深难理解会影响高考得分。故高考作文主题,不宜太深沉、太复杂、太超前、太逆向。把普普通通主题通过高明的手段予以点化,才是获取高分的最佳选择。
所谓高明的点化手段,主要在于对主题的巧解、巧喻、巧托、巧揭。如论述“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满分作文《相对论》,作者先写爱因斯坦“相信自己”创建了“相对论”,继写达坦因“听取别人意见”放弃了自己;最后写道,“事物本来就没有绝对,有时需要相信自己,有时又要相信他人。但有一条是不变的�D�D我们要相信‘对’的。‘相对论’,‘相对论’�D�D相信‘对’的,这就是结论。”如此,就是一个漂亮的“巧解”。又如满分作文《抓住别人垂下的藤索》,以“抓住别人垂下的藤索”阐述“听取别人意见”,也是一个漂亮的“巧喻”。如此,主题了无新意却点化出别样格调和情致,再辅以生动的材料,或许更易赢得高分。
形式奇绝勿出格
高考作文样式独到,形式奇绝,确实会更引人注目,不少考生也每每为之绞尽了脑汁。写诗、作文言文、编剧本乃至病理报告、问卷调查、鬼神对话等都有。有人确实据此占到便宜,弄到了高分。如两年前那篇被多家媒体登载的满分作文《用双眼看世界》,本是很一般的议论文,只因作者加了一个“网络个人主页设计”的副标题,又在每段前加了“相关主题”、“时事挖掘”、“相关链接”、“压轴发表”这样几个所谓网络术语,就被打扮成一张别致的电脑“网页”。再如描写女儿与父母关系的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情》,内容本来平常,但却从白居易《琵琶行》中选出适当诗句不断穿插其间,最后以“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表示对父母的感恩。这些,就容易博得评卷老师的偏爱。
但是必须看到,如果过分标新立异,花里胡哨,搞得不伦不类。说不定反而会引起反感,弄巧成拙。所以,形式上固然可以奇绝,却最好不要太出格、太出轨。
注意突出亮丽点
有效地提升品级,是高考作文赢得青睐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手段固然很多,而如果努力设计一些亮丽点,竭力烘托和凸显亮丽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锦上添花,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一个亮丽点的设计,可以是一段绝妙的引文、漂亮的论述,或者是一个反复烘染的核心词句,启人顿悟的警语和哲思,以及出人意料的行动细节、精彩的标题、题记等等。方法可能人人不同,临场时具备这种意识却非常必要。
如论述“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的满分作文《那时花开》,作者写人们遭遇挫折时总是摆脱不了痛苦,总是说“那时我被气昏了”,“那时我生不如死”,“那时”、“那时”,“那时”真的如此可怕?接着,经少许过渡,就写道“那时”李白怎么怎么,“那时”陶潜怎么怎么、居里夫人怎么怎么,他们都是战胜了“那时”的人物。所以“让我们在挫折面前高歌�D�D�D那时花开!”这个“那时”,就是作者着力突出的亮丽点。再如关于曾国藩的话题的满分作文《倚天照海》,最后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同样形成了一个亮丽点,这些,无疑是作文获得满分的主要原因。
阐述载体细选择
高考时情绪紧张,心情急迫,许多考生往往匆忙下手,就不免落入俗套,陷入平庸。而如能多动几番脑筋,仔细选择一个精妙的阐述载体,似乎更容易使作文成为美文。近年来,用“红太阳?绿太阳”、“菊花?古剑?酒”、“鱼?水”、“绳子?锁链”、“小城?荒园”,还有“月亮的脸”、“有色眼镜”、“七巧板”、“古城墙”以及“秤杆”、“树叶”、“芦苇”等等载体,获得高分的作文相当不少。
好的阐述载体,可以使构思有一个清晰依托,立意有一个形象支撑,通篇有一个漂亮的文眼,话题就有了腾飞的翅膀。如论述“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的满分作文《西安和南京�D�D�D山与水的对话》。在中国,确实再没有用黄土汉子般的西安和水乡女儿似的南京象征“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更合适、更有强烈的历史文化韵味了。所以,这样的载体一被锁定,作文的过人之处已跃然纸上。再如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过荆棘》,用风作为遭遇挫折、用荆棘作为超越痛苦的阐述载体,也极为精妙,此类作文,都是极易脱颖而出的。
模式套路先记取
作文结构,也是决定成败不可忽视的因素。结构意识模糊,极易心中茫然,写得杂乱无章。因此,事先熟练掌握并牢记几个现成的模式套路,高考临场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迅速选出一个,组织材料,布设内容,往往可以尽快步入捷径、少走弯路,由此获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
如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作者先写了“六十年前”的“诺曼底海滩”、“斯大林格勒”、“中国东北某村庄”发生的战争往事,然后写“六十年后”同样三个地方“老兵”的纪念,在一一照应的清晰对比中表达了“战争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的主题。再如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以“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殇”三个小标题引领三大板块,分别写了嵇康、庄子、项羽三个人物。用菊花象征此三人,严格讲并不完全妥当,但规范布局中体现的整齐匀称美,飘逸的菊花勾起的清高联想,使评卷老师终于忽略了不足而给出高分。
事例素材避浅薄
记叙文中,事例素材就是人的所做所为,细节行动;在议论性作文中即引用的具体的`形象性材料。这部分内容,最忌平庸、羸弱、俗套,最需要超强度的追求。超强度的事例素材,首先往往是逆情理的、反常态的,其次往往是极端化的、过了头的。
如满分作文《父亲的布底鞋》,写父亲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家里却穷得什么也没有了,“爷爷愁了一晚上没愁出个结果”。但就在第二天父亲准备辍学跟爷爷下地时,一出院门全村老小男女都已站在了外面,有的“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沾满汗渍的钞票”。这时,爷爷流着泪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父亲“嗵”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这,就是极端化的、过了头的行动。再如满分作文《送一轮明月》,作者举台湾作家林青玄的故事,讲小偷到庙中行窃一无所获,临走时老僧却追了出来,将一件僧袍披到小偷身上,那一夜清冷的天空明月皎洁。这,就是逆情理的、反常态的行动。有了如此超强度追求的事例素材,作文自然与众不同,过人一筹。
偏题跑题巧补救
高考作文是极快速度完成的急就章,出现偏题、跑题常常难免。推倒重写来不及,怎么办?万不得已时,就得用“点化式收拢”的办法进行补救。也就是,尽量将能够体现命题意思的词句,不断地反复穿插到作文的适当部分,通过这样多次的语言“点化”,把偏了跑了的题意尽量往回扭,往回套,往回拉,从而尽量淡化和弱化偏题、跑题感,强化和深化扣题、切题感,大大减少失分可能。
当然,这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应急方法。但从发表的满分作文看,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有篇论述“感情亲疏和认知差异”的作文《民族感情与世界》,写的是著名模特儿吕燕长得很丑,在中国得不到承认,到了法国却一举成名。作文虽然材料不错,可吕燕的遭遇实际是个审美差异问题,论述感情亲疏显然欠妥,有“偏跑”之嫌。作者就在作文中不断用“超越亲疏”这样的词语予以强调“点化”。说得多了,仿佛吕燕被国外接受真就是老外“超越”感情亲疏的结果,于是不仅没定为偏题、跑题,反而获得了满分。
冤枉分数少丢失
最容易丢的冤枉分还是跑题、偏题,本来写作能力不错,一“跑”一“偏”就可能失去十几分。所以,考试时拟好提纲或打好腹稿后,最好再回头审审题,看看立意是否真正紧扣命题,准备写的东西是否真正在题意之内,以免铸成大错。
段落不分也容易丢冤枉分。本来好好的作文,却从头到尾一大块,失去了清晰度和层次感,就会吃亏。
标点符号一“逗”或一“句”到底,漏写标题、字迹潦草、异体字和不规范的杜撰、生造字充斥文章,字数不足等也会丢冤枉分。
平时作文较发愁的考生,更应静下心来,避免慌乱,认真把握。题旨明确,说理清楚,语言通顺,卷面整洁,在标点、字数、错别字方面较少失误,就可能获取满意的分数。即使作文极差,只要不放弃、不抄袭,能以干净的卷面、清晰的书写基本完成,保证及格乃至更高分数也并非没有可能。
总之,以良好的心态走进考场,具备一颗冷静平稳的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好,或许更容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来源:冠华作文网)
临场心理 篇6
【关键词】跨栏;赛前训练;临场心理;干预
1.跨栏运动特点
跨栏跑是带障碍的跑,是一项在固定条件(栏高、栏距、栏间步数)限定下依靠提高动作速度、加快步频提高速度的障碍跑项目。跨栏跑以时间记录成绩,距离短,竞争激烈,要求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反应速度快、动作速度快、移动速度快、保证技术稳定正确。跨栏跑正式比赛项目有女子100米栏和男子110米栏,男、女400米栏。本文以女子少年15岁乙组100栏为例,论述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及临场心理干预对策。
2.赛前训练计划
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强的实施赛前训练,有利于在比赛中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出运動员的竞技水平。以省十二运会女子少年乙组100米栏冠军的赛前训练为例:
2.1运动员分析
这名运动员特点是力量好,有冲劲,跨栏向前性好,基本功扎实,栏感好,但最大的软肋是平跑速度慢,与主要竞争对手差距达到1秒左右,起跑慢,后程耐力不足,后三个栏降速明显,比赛中不跑直线,向左偏。
2.2赛前训练计划
周一:上午:(1)起跑上一个栏技术训练20分钟,根据其身高、腿长、跑步特点量身定制八步起跑上栏跑步点,并摆上标志物让她按照步点进行练习。步点熟练后加强起跑反应与加速跑快节奏训练及起跑反应心理模仿训练。(2)素质综合训练:1)跪撑12次*4组;2)跪髋:15次*4组;3)负重直膝跳100次*4组。
下午:速度训练:(1)60次快速高抬腿*4组;(2)五级跨步跳进沙坑*8组;(3)20米行进间跑*4组;(4)加速跑40米、60米各*4组;(5)50米快速单足跳*4组。(注:为了解决不跑直线这一关键问题,所有跑步路线都让她沿着分道线进行训练,跑步时左脚落在分道线左侧,右脚落到分道线右侧)
周二:上午:(1)同周一上午训练计划1。(2)素质综合训练:1)皮筋摆臂60次*3组,120次*2组;2)负重肋木仰卧起坐10次*4组;3)阻力举腿12次*4组。
下午:专项耐力训练:(1)11-12个栏能力训练*6组(可缩短栏间距或降低栏高);(2)110-120专项耐力训练*4组;(3)20级以内的蛙跳*4-8组。(注:摆栏架时,将栏摆在分道线上,要求队员沿分道线进行直线练习)
周三:上午:力量训练:(1)深蹲8次*4组,4次*4组;(2)高翻6次*8组;(3)后群阻力12次*8组;(4)指撑俯卧撑20次*4组;(5)40米加速跑*4组。
下午:有氧耐力训练:(1)慢跑20-30分钟;(2)柔韧性练习;(3)40-60米技术跑*4组;(4)调整放松整理活动。
周四:上午:(1)同周一上午训练计划1。(2)素质综合训练:1)单足上跳10次*4组;2)跪髋15次*4组;3)负重提踵20次*4组。
下午:(1)台阶10秒快速节奏换腿跳*4组;(2)十级单足跳进沙坑*4组;(3)30米行进间跑*4组;(4)下坡跑50米、80米各*4组;(5)100米快速单足跳*4组。
周五:上午:(1)同周一上午训练计划1。(2)素质综合训练:1)负重摆臂60次*3组,120次*2组;2)肋木仰卧斜肌10次*4组;3)肋木背翘15次*4组。
下午:专项耐力训练:(1)13-15个栏能力训练*6组(可缩短栏间距或降低栏高);(2)120-150米专项耐力训练*4组;(3)120米快速跨步跳*4组。(注:摆栏架时,将栏摆在分道线上,要求队员沿分道线进行直线练习)
周六:上午:休息
下午:(1)公园越野跑20-30分钟;(2)柔韧性训练;(3)素质综合训练:1)上凳皮筋前摆10次*8组;2)跪撑12次*8组;3)负重蝴蝶展翅20次*8组;4)负重直膝跳100次*8组。 (4)60米小变速跑*4组(20米频率+20米步幅+20米频率)
3.临场指导与心理干预
在激烈的竞技场上,运动员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技术的完善程度,身体素质水平,赛前训练的科学安排。但不可否认的是,仅靠这些还不能完全保证运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特别是临场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省十二运会女子少年15岁乙组100米栏冠军的临场心理干预为例:
3.1在比赛中碰到失误和不可预知的困难在所难免
参加女子少年15岁乙组100米栏比赛时,同组有两名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与其争夺冠军,预赛与其中实力较强的选手同分一组,以15.45秒落后0.05秒的成绩列小组第二,预赛结束后总排名第二。预赛后,该名运动员反应已尽全力去拼了,没有获胜,对下午即将到来的决赛有些灰心,情绪消沉。为了让她重回信心,结合预赛参赛的全过程,分析原因是由于该运动员年龄小,首次参加省运会大赛,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重,不能集中精神,在做准备活动的过程中,总是慢半拍,不积极,在气场上输给对手。在发令员喊运动员上道时鞋带还没有系好,比赛时没有把身体充分调动起来,造成起跑反映慢于对手,没有发挥出自己真实竞技水平。
3.2优秀运动员不在于有没有失误,而在于有没有放弃,更重要的是在于敢不敢赢
3.2.1心理疏导
在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后,教练员与其进行了深入的比赛分析与心理解压疏导。将敢赢的思想贯彻谈话始终,对运动员提出明确要求“不要把冠军头衔放在心上,挑战自我把赛场当成历练自己成长的训练场,跑出你通过训练已经具备的实力,就是真正的赢,敢于在关键时刻将自己的最好水平展现出来才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素质”,教练员用激情充分激发了运动员的求战欲望。
3.2.2赛前准备活动及要求
由于问题抓得及时、准确,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排除了,使她重新建立获胜的强烈欲望与信心,并结合预赛发现的问题制定赛前准备活动计划,使她的准备活动轻松又节奏紧凑。一是在平时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在比赛前,严格按照要求积极活动开。二是注重准备活动强度,调动竞技状态。三是在比赛开始前二十分钟充分进行跨栏技术练习及节奏训练。四是赛前八分钟将外套穿好注意保暖。五是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抛开杂念,坚定信心。六是促使运动员在脑海里模拟比赛起跑及比赛全过程。
3.3教练员临场果断、及时的心理干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多年的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教练员充分掌握了运动员的比赛特点、性格、心理状态,与运动员建立了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比赛中,在发令员喊各就位口令时,教练员发现该运动员的信念虽然坚定,但竞技气场及霸气不足,过于安静,此时不是她的最佳竞技状态,教练员在看台上对她大吼一声:“两强相遇勇者胜”为她鼓劲。通过教练员的他人暗示法内化为运动员的自我暗示,她的气场被点燃了,身体跳跃起来,双手拍打着自己的大腿外侧,呐喊三声。赛场如战场,教练员、运动员的气场辐射了整个100米栏赛程,全场观众的目光集中在运动员身上,激发了运动员的表现欲,发令枪响后,该运动员起跑即获得了领先,越跑越快,一直将优势保持到成功撞线,以电记时15.30秒领先第二名0.13秒的优异成绩第一个撞线,以个人最好成绩获得了本届女子少年15岁乙组100米栏冠军。(下转第375页)
(上接第393页)运动员要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取决于运动员赛前训练及临场的心理状态。运动员的体能、战术、技能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安排赛前训练计划,临场心理指导与干预往往对比赛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赛前训练计划、积极做好临场心理干预,将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获得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张英波.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宫下宪.跨栏.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过平江.田径运动训练新理念新方法.田径,2005.
[4]刘江南.美国田径训练指南.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曹军,等.快速提高110米栏成绩的奥秘.田径,2007,(1).
浅谈足球裁判员临场的不良心理 篇7
足球裁判员执法时影响其准确、公正裁判的不良心理状态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1. 怯场心理
不少裁判员, 特别是年轻的裁判员在临场前或者临场中, 自觉或不自觉、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种“怯场”或者叫“恐惧”的心理。在心理学上, 通常把这种现象看做是一种由于情绪过分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过度紧张所出现的现象。
2. 干扰心理
裁判员在主持裁决的过程中, 还常常容易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 如偏见的观众的反对和起哄, 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的指责和嘲弄, 上级领导对一方队员在比赛中寄予了厚望而对裁判员有所暗示等。因此裁判员的临场心理受到干扰。
3. 补偿心理
一些裁判员在执行裁判的过程中偶有不慎, 造成了执法有误, 因而内心感到愧疚, 总想在以后的比赛里有机会能给损失的一方以某种弥补, 以便能将自己失误所造成的偏差纠正过来, 所以在执法过程中可能会有意识再错判一次。但实际上这种一错再错的做法将会给裁判员自己带来难以控制比赛局面、不能进行正常裁决的危险。
4. 报复心理
一些自尊心较强的裁判员对于不服判罚的运动员, 或者有冒犯举止的运动员往往心里比较恼火, 在剩下的比赛过程中往往对这些运动员盯得特别紧, 一旦发现其有犯规行为, 便判罚得特别严厉, 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 裁判员很容易发生错判。
5. 迎合心理
为了迎合长官的旨意或观众的心理愿望, 有些裁判员在判罚时有意偏袒某一方, 或者对一些著名运动员姑息迁就, 生怕得罪。有时为了照顾东道主运动队及其观众, 一些裁判员也常会对东道主“青眼有加”。
6. 逆反心理
有时, 一些裁判对于实力强或者在比赛中领先的运动队, 以及对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运动员判罚得特别严厉, 而对实力较弱或处于落后的运动队, 以及一些没有知名度的运动员则抱“侠义心肠”, 裁决的态度过于宽松。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时裁判员本应该这样判罚, 但由于观众或另一方队员急切地呼喊示意, 裁判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偏不顺应, 并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
7. 松懈心理
这种心理的产生常常与下列因素有关:裁判员对于比赛的环境、场地不适应, 长期紧张、劳累的裁判活动使裁判员对裁判工作感到厌倦, 对于由自己裁判执法的比赛不够重视等, 这些心理因素十分容易导致裁判员心理上的松懈。另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比赛临近结束时, 一方以较大的优势领先, 一些裁判员便认为大局已定, 因而在裁判过程中放松了应有的重视和努力, 结果, 反应速度下降, 观察也不仔细, 判罚过于宽松, 最终便导致误判。
综上所述, 足球裁判员执裁时成功与否, 不仅取决于比赛的规模、比赛的场地、比赛的性质、比赛的激烈程度、观众的情绪和气氛、运动员和教练员对比赛的态度与表现, 而且也取决于裁判员的品质、社会教育以及自我修养程度等。裁判员临场时稳定而持久的良好心理状态,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平时的学识修养, 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 裁判员应努力做到到下几点:
(1) 要充分认识足球裁判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记住裁判员的天职是:秉公执法。
(2) 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处理问题时, 要有热情, 有勇气, 有信心。
(3) 对赛前、赛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和压力,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4) 要廉洁。重金难买裁判员的心。
(5) 要培养良好的心境。要注重个人修养, 遇事心平气和, 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6)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加强临场实践, 不断丰富临场经验。
总之, 在足球比赛中, 双方运动员拼抢激烈, 要做到准确无误, 还需要裁判员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提高裁判水平。
浅谈声乐演唱临场前的紧张心理 篇8
徐行效指出“紧张是指歌唱者的一种精神活动现象,一种因某种或多种刺激所引起的,高度调动人体的内部潜力以对付这种刺激而出现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生的应急变化。”紧张的心理状态和声乐演唱效果之间存在的联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状来形容,在达到紧张的临界点之前紧张与效果呈上升的正比趋势,即就是适度的紧张可以调动演唱者的积极性,是有利于演唱发挥的。但过了临界点此曲线呈下滑趋势,造成的过度紧张会影响表演的发挥。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若长期、反复地处在超生理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容易产生急躁、激动、恼怒的情绪,严重者还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损于身体健康。因此,演唱者把控好紧张心理是弥足重要的。
临场紧张心理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点:
1.自信心不足,心理素质差。一直以来人们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思想的熏陶,有人却片面地把表现自己的行为认为是炫耀行为,于是人们开始怯于表现自己,对小孩子展现自我的鼓励也有所保留。加之如今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大型正统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胆怯的心理日益助长,自信心缺乏。
2.歌唱的技能技巧掌握不够。声乐的学习并非易事,需要掌握的技巧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这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积累把技能技巧内化成为运用自如的能力。对于方法掌握不够的学习者来说,方法摆在了第一位,一堆的方法压在大脑里等待解决,无法轻松自然的面对演出。
3.演出经验不丰富。面对着陌生的演出环境,或把比赛看成评判自我的里程碑等因素都是影响紧张情绪的出现,演出多了紧张程度就慢慢减少了,对于调整各种紧张情绪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总结。
还有各种突发情况,如临时加演,演出设备出问题,临时改变演唱形式等情况都极有可能影响演唱者的情绪。
一场好的声乐表演需要的是健康的体魄,娴熟的技能技巧,还有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者缺一不可。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技能技巧的提高与身体的健康强健。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克服临场紧张的办法——“台下”能力的掌握和临场前的调节。
1.“台下”(即前期准备工作)是把自身各项基本能力学习并掌握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有好的展示就要有十足的把握和过硬的各方面本领。
首先培养自信心,徐行效在书中阐述过“信心是充分发挥歌唱者本能和技术技巧的重要推动力。信心是一种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状态。”当然自信心可以在生活中通过与人交往而获得,如朋友的赞许,父母师长的肯定。平衡心态大胆做自己想做的每一件合理的事,当自己说服自己迈出第一步后就会觉得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要试图从每一次小小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心。
技能技巧是声乐演唱者必不可少的能力。从控制气息到发声再到调节共鸣最后吐字行腔,这些基本功必须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还得在声乐演唱者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和音乐修养的基础上才能完整的表现作品。
舞台经验、技能技巧和自信心是有紧密关联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应多在老师、同学或者亲人面前公开练习与表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增强的, 从小场合到大场合,心理压力逐渐加大,但内心的适应能力也在增强,处理紧张的办法在一次次演出中得出总结。
2.临场前的调节办法主要可以从演唱者自身、他人及情境的创设三个方面来概括。
从演唱者自身来说要认清自身的紧张度,然后对自己从语言和行为方面来进行调节。自我暗示是一个最直接的办法,紧张时自己宽慰自己,摆正心态。舞台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方式,看淡比赛成绩和他人的看法,对于恐惧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自我否认, 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让身体放松来缓解精神紧张带来的身体僵硬或发抖问题,如静默,深呼吸、甩甩胳膊扭扭腰,在紧张实在无法排解时可以通过俯卧撑、踢毽子、大声吼叫、跳动甚至捶桌子或捶墙来发泄紧张情绪,使之达到心理平衡。
他人的几句贴心的问候与鼓励,亲朋好友的陪伴与支持,或身边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人之间进行交流,这些行为都对缓解紧张有很大帮助。
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演唱者为自己创设的能放松自我的或宁静或热闹的环境。设想自己置身于宽阔的草原让自己放松下来,或置身于即将演唱曲目的环境中去,还可以设想让自己沉浸在之前成功的情境中,目的都是缓解紧张情绪不影响自身的发挥。
小提琴家帕尔曼曾说过“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以它相处,与它相处得越好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紧张心理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让自己克服这种紧张心理,尽量把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展现音乐,展现自我。
摘要:临场紧张是声乐演唱的天敌,但是又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只是程度不同。此文着重阐述紧张心理产生的几点原因,从“前期准备工作”和“实战时台前调节”两大方面提出了调节缓解和克服紧张心理的办法,帮助声乐演唱者最大限度地降低紧张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演唱者的表演日益走向成熟。
关键词:紧张心理,自信心,技能技巧,舞台经验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临场心理 篇9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邵阳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参加篮球联赛的学生篮球裁判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 并进行收集、分析、整理, 为论文调研、撰写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1.2.2 问卷调查法
对邵阳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的学生篮球裁判员发放调查问卷150份, 回收120份, 回收率80%, 有效问卷115份。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篮球裁判员临场的心理特征
裁判员临场心理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临场自我调控能力。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且因个体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 从造成裁判员临场焦虑的原因上看, 其因素是方方面面的, 同时焦虑水平也因裁判员群体的不同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
2.2 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的调查显示, 69%的学生篮球裁判员认为心理素质重要;22%的裁判认为一般;有12%认为心理素质无所谓。
2.3 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产生“怯场”的原因
表1中显示:77%的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认为产生“怯场”的原因是锻炼机会少, 经验不丰富;52%的高校学生篮球裁判产生“怯场”原因是对篮球裁判和规程不熟悉;49%的裁判员觉得是缺乏自信心;35%只有产生漏判或者错判产生“怯场”。同时还有受观众影响, 受情绪影响, 受场上激烈程度影响, 受同组裁判员的影响。
2.4 执法年限的不同临场压力也不同
从表2中可以看出, 执法1年的年轻裁判员在临场时受压力影响的比较多, 而同比执法了2年的裁判员, 2年执法经验的裁判员也较多有压力的, 执法4年的裁判员对于临场基本没压力, 当然这也局限在高校篮球联赛中。所以从表3中可以看出, 执法年限越长, 面临临场时压力越小, 不同执法年限的学生裁判员所呈现的临场压力有差异。
2.5 高校篮球裁判的男女比例情况
高校学生篮球裁判男、女比例不均衡, 男性占了69%, 而女性只占了31%。由此可见, 篮球裁判员严重缺少女性, 也能反映出从事体育人口的性别失衡的差异性。
2.6 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次数对临场心理的影响
篮球裁判员在执法时, 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专业程度。对裁判法和篮球规则的熟悉及裁判手势等等, 所以需要学习过程。受过裁判培训的裁判员对执法效果是有影响的, 拥有良好的执法素质是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通过表3可以看出, 从事高校篮球联赛的学生篮球裁判员都是受过篮球裁判培训的。其中, 执法1年与执法2年的裁判员受的裁判培训次数较少, 执法年限较长的受到的裁判培训次数较多。说明执法时间较短的裁判员需要时间学习更多的裁判知识, 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当然也是要时间的, 执法4年的裁判员受的培训次数相对较多, 与表2对比, 要无压力的临场进行执法, 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提高裁判知识和临场经验。
3 结论
3.1 裁判员的心理素质严重影响到临场的执法准确性
裁判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临场执法正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包括自信度、注意力、情绪、品质等等。一个心理素质不高的裁判员在临场执法的时候容易出现错判、漏判。比赛中裁判员是竞赛规则的直接实施者, 排除干扰、实事求是的执行规则, 果断地判罚是比赛能激烈、顺利进行的保证。如观众不理智的侮辱行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对争议判罚的反映、运动员的“诡诈”战术等。
3.2 提高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自信心需要
裁判员在临场过程中, 需要充足的自信心,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执法年限高的裁判员自信心较好, 面临临场压力也较小。坚定的信心首先来源于丰富的经验基础和自身的专业技术与素养;其次是充分而全面的赛前准备, 有备而来自然信心倍增;最后, 比赛时信心最直接的来源是积极的思维和成功的表象。
3.3 参加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与临场次数
学生篮球裁判员需要多参加篮球裁判专业培训, 不断地提高裁判理论知识水平。规范手势动作, 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作定型, 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多临场执法, 积累丰富的临场经验, 以便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及时获取外界环境反馈的合理信息, 有利于赛后对裁判员进行指导和评价。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政策规司.走向21世纪的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2]黄汉升.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黎.学生篮球裁判员“怯场”心理的成因及克服方法的研究[J].哈尔宾学院学报, 2006 (2) .
[4]焦艳.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任海明, 郑秋芳, 褚文亚.普通高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实践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6 (2) .
[6]周智星.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肇庆学院学报, 2007 (2) .
临场心理 篇10
1.1 选题依据
当今的摔跤竞赛,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运动员之间不仅是技、战术水平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的抗衡。众所周知,随着摔跤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竞争愈演愈烈,对于实力相当的对手来说,胜利与失败往往取决于心理因素,这己经得到广大摔跤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可。
目前心理训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特别是摔跤比赛越来越激烈,经常使运动员的情绪发生变化,而这种临赛前的心理状态,对影响技术水平发挥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有的队员因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易波动,由此而产生的紧张往往会使技术变形,技术水平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水平判若两人。这一切全都是与心理素质有关。所以教练员不仅在要比赛时给运动员在技战术上及时准确的指导和心理上的引导,而且在平时训练中也要抓好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上的培养。本文从我国摔跤项目心理特征出发,对比赛中紧张心理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导致我国男子摔跤运动员产生紧张心理的深层原因,并指导我国男子摔跤运动心理训练的实践,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正确指导和帮助我国男子运动员对付比赛中的紧张心理。
1.2 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当前国内学界对于摔跤运动员比赛中心理因素的研究不是很多,寇利胜、李兆鹏的《摔跤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训练》一文根据摔跤运动项目的特点与规律,将运动心理学知识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帮助教练员提高对心理训练的重视,加强对运动员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1]。石红、马志军的《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调控的研究》一文采用“运动员应激量表”对女子摔跤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在运动受伤、比赛失利、内外压力三个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其中运动受伤、内外压力两个因子上出现非常显著差异。李忠山的《谈摔跤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一文从比赛环境、对手信息、比赛胜负等角度对摔跤运动员竞赛前心理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对比赛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关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广大教练员提高运动心理训练的意识。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训练经验总结,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训练心理素质的目的和方法[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摔跤比赛预赛的8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国际健将10人、国家健将25人、国家一级5 0人)平均训练年限8年。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认真阅读教育学(课程理论)、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专著10余部、论文60余篇,为本研究寻求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摔跤比赛预赛的85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比赛中心理状况的现状。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得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加工整理,通过Excel软件进行处理,得到各项统计指标的总数、平均数等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表2)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心理因素对我国男子摔跤运动员影响很大。95.18%的运动员过度兴奋排名第一、92.77%的运动员心情难以平静排名第二、90.36%的运动员注意力难以集中排名第三、84.34%的运动员身体状况不佳排名第四、83.13%的运动员消化不良排名第五、79.52%的运动员肌肉紧张排名第六、7 5.9 0%的运动员想找人多的地方说话排名第七、7 1.0 8%的运动员尿频排名第八。
3.2 摔跤比赛中的心理特点分析
3.2.1 摔跤比赛中直接对抗性
摔跤比赛是在双方队员身体直接接触和对抗中进行的,在竞赛过程中运动员心理和行为的反应没有过多的物质作为中介,直接对抗是摔跤运动一个明显的特点。
3.2.2 摔跤比赛中激烈的竞争性
摔跤竞赛在每场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必须得出双方的胜负结果,而且不得有消极行为表现。这一竞赛性质决定了摔跤竞赛具有非常激烈的竞争性,竞争不仅体现在运动的力量、速度、技术、战术,而且也非常显著地体现在心理品质方面。
3.2.3 摔跤比赛中高度的紧张性
摔跤运动员的激烈竞争中,身心皆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竞争情景的紧张远远超出了正常活动,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紧张反应也大大加强,竞赛过程对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3.2.4 摔跤比赛中环境的适应性
适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的协调关系。运动竞赛是特殊的环境,运动员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必须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与环境保持相对的平衡和协调,才能有助于获得好的成绩。
3.3 摔跤运动员比赛中不良心理反应的基本特征
3.3.1 比赛中临场应激状态的心理特征
如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9.16%的运动员表示比赛中情绪过于紧张,可见心理紧张问题普遍存在于摔跤运动员群体中;有83.13%的运动员表示比赛中由于过度紧张能够明显感觉到身体状况不佳;有79.52%的运动员表示由于心理紧张导致紧张发涨,有75.90%和71.08%的运动员表示由于心理紧张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和增长。
3.3.2 比赛中临场应激状态的认知特征
从表4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运动员认为导致比赛中心理状态有所变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担心比赛失败、考虑到比赛成绩和任务等,占调查总数的92.77%和89.16%;有85.54%的运动员表示是由于对自己参赛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导致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有79.52%的运动员表示担心比赛会使自己受伤而使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
3.3.3 比赛中临场应激状态的行为特征
由表5可以看出,由于心理紧张,一些心理准备不足、心理素质差的我国男子摔跤运动员常常会表现为过度兴奋、失眠(95.18%)、心情难以平静(90.36%)、行为忙乱(86.75%)、注意力难以集中(84.34)、烦躁易怒、烦闷(73.94%)、尿频等症状;还有的运动员甚至于赛前睡不着觉,在赛场上技术发挥失常、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阻碍正常的技术发挥,导致比赛失败;而真正心理素质过硬的运动员在赛前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表现为头脑清楚,有正确的比赛动机,清楚比赛的任务和目的,精神饱满而稳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3.4 摔跤运动员比赛中心理紧张产生的原因分析
3.4.1 影响摔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主观因素
如表6的统计结果显示:有85.54%的运动员表示由于“想赢怕输,患得患失”导致比赛中心理紧张,在影响我国男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主观因素中排第一位,若运动员将精力过多地集中于比赛结果,想赢怕输,很容易使情绪陷入极度紧张状态,造成头脑一片混乱,难以正常发挥技术水平。有75.9%的运动员表示由于“缺乏自信,信心不足”导致比赛中心理紧张,在影响摔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主观因素中排第二位。在摔跤比赛中,那些缺乏自信而又非常渴望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更容易产生极度紧张的情绪。此外,还有59.04%的运动员表示由于“身体反应”导致心理紧张问题的出现。
3.4.2 影响摔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客观因素
如表7的统计结果显示:有90.36%的运动员表示由于“比赛的环境”导致比赛中心理紧张,在影响男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客观因素中排第一位。摔跤比赛时的环境氛围要比训练时更热烈,周围有教练员的指导,有裁判员的判罚,有队友及观众加油声、呐喊声等,与平常训练的环境不同,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大大刺激了运动员的中枢神经。有80.72%的运动员表示“比赛的关键时刻”导致比赛中心理紧张,在影响男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客观因素中排第二位。根据摔跤的规则,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得一分就获胜,失一分就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运动员拼体力、拼意志,要有不怕输拼到底的顽强精神,这样才能成功,否则将功亏一篑。此外,还有61.45%的运动员表示由于“对手的水平和实力”使得自己心理紧张。
3.5 摔跤运动员比赛中心理紧张状态下应对的训练方法
3.5.1 加强对摔跤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1)加强自我控制力。使摔跤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态,提高大脑对内脏器官活动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能力,加强情绪的稳定性,尤其是比赛中的自控能力。
(2)提高适应能力。心理训练有助于运动员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培养意志力,提高各种适应能力。平时训练应多加强与比赛气势相似的氛围,对运动员进行干扰,让其适应干扰能力,或进行一些模拟性训练。
(3)进行消除疲劳的练习。当运动员在神经系统出现疲劳时,通过心理训练进行克服,采用运动员精神放松训练,催眠训练,气功练习等心理恢复手段,达到运动员恢复的目的。
3.5.2 加强对摔跤运动员的临场指导
(1)赛前教练要向运动员做好交底工作,使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目标,对运动员产生一种动力,帮助运动员克服消极因素引起兴奋情绪和振奋情绪,使运动员有充足的信心去战斗。
(2)把经过深思熟虑的作战方案向运动员合盘托出,使之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进而树立必胜的信心。信心很大程度上是“知己知彼”及有相应的对策和制订出完善的作战方案。
(3)教练员还要注意运动员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不要盲目乐观,要充分帮助队员估计到不足不利方面的问题和因素,做到“随机应变”。
(4)赛中教练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在整个比赛中要给运动员正确的帮助,始终用信任的目光看着运动员,切忌有谩骂的语气。
摔跤运动员不同训练时期心理准备如表8。
4 结语
4.1 结论
(1)我国男子摔跤运动员比赛中不良心理特征主要是情绪过于紧张、身体状况不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还有少部分运动员紧张性发烧或腹泻。
(2)影响我国男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主观因素是:“想赢怕输,患得患失”、“缺乏自信,信心不足”和“身体反应”。
(3)影响我国男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比赛的环境、比赛的关键时刻和对手的水平与实力。
4.2 建议
(1)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要因人而异。
(2)运动员过硬的心理素质需要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加以重视,心里胆怯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多给予鼓励,使其加强信心。
(3)掌握和调节心理状态的技能和方法,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运动员的潜能。
(4)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懂得掌握和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技能和方法。
高考作文临场要略 篇11
第一,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有人说拿到语文试卷后先做阅读和作文,因为这两大块占了总分的80%的分值,要先“啃”了这块“大西瓜”。我不赞成这种安排,答题顺序应该由前向后,从易到难。拿到试卷后就从第一题开始向后做,因为题目这样安排自然有它的合理性。而且基础题会做的话用不了多少时间。如果一开始就先写作文,整套试题的时间分配难以把握,作文有伸缩性,如果发挥起来占用时间太长,基础题和阅读题答不完就太得不偿失了;其次,经历了作文的构思谋划之后心情会不平静,有的投入的同学写完作文后甚至回不过神来。所以作文还是留到后面写。那么,给作文留多长时间呢?
第二,恰当分配作文时间
从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的分值来看,作文至关重要。那么应该给作文多长时间呢?我认为60分钟左右较为恰当。10-20分钟时间用来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谋篇,40-50分钟左右用来书写。时间再多会影响阅读题,时间再少则对作文重视不够,可能影响质量,给自己留下遗憾。
第三,保持卷面整洁、美观
卷面对得分影响很大,卷面若又乱又难看,会给老师一个印象:你是一个不认真的差生。我以前有一个学生,学习很认真但就是卷面乱,书写极为潦草,多处涂黑,整个卷面乱,不整洁,不美观。因为他是自己的学生,又是好孩子,老师都认真给他批卷,费力辨认甚至研究,根据上下文意猜测。我和其他学科老师都说过他,我说:“我给你仔细批改,人家高考阅卷老师一定会给你仔细研究吗?”但成效不大,他的卷面“涛声依旧”。他的高考成绩比平时成绩要低,与此不会没有关系。
干净的卷面,清晰工整的字迹(即使字不漂亮)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卷面也是一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展现,考生一定不要疏忽,要注意以下三点:(1)字迹清晰醒目。考生使用的笔应该出水流畅,颜色深。现在网上阅卷,扫描后字迹会淡化,所以笔的质量要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时候一定准备好用的笔,写出来字迹醒目。(2)书写工整。考生书写时应用楷书,笔画清楚,不要连笔、潦草,让阅卷者费力去猜,自然会影响阅卷者对这篇作文的印象。而整洁的卷面,工整清晰的字迹,让老师赏心悦目,一目了然,也自然就赢得了阅卷老师的好感。(3)卷面干净。不乱涂乱划,不用修正液,不抹成一片黑。想好了再下笔,尽量别改。实在需要修改,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需要删除的划一道即可。
第三,打造文章的表面形象
如果卷面整洁是一个人的衣冠相貌,那文章的题目和段落设置则是一个人的气质。气质很重要,所以表面形象是要做的。要得到这个分数要注意:(1)写好作文题目。题目好比一个人的眼睛,恰当拟题会使文章熠熠生辉,顾盼多姿。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都要求题目自拟,一个新颖深刻的题目可以凸显主题,深化作品的内涵。当然更不要犯忘写题目这种低级错误。题目更要写得工整正确,否则会影响老师对整篇文章的评判。(2)安排好文章的段落。千万不要三段式甚至干脆一段到头,会让人对你的作文水平大为怀疑。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800字。800字的作文至少要分5段,当然也要根据自己作文的需要。没有特殊格式的5-8段较为适宜。段落也要有长有短,详写的地方段落长一些,开头和结尾不要太长,可以给人利落的感觉。(3)结构完整。作文没写完的话,前面写得再好也不要想能得到高分了。所以考场上万一时间不够,既使不能按原思路写完,用最后一分钟也要把文章收尾。一篇不完整的文章就像残缺的物品,原先价值多高也打折扣。
第四,思想健康
现在无论老师讲作文,还是学生写作文,都追求“真”“新”“深”,这当然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重要要求,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点是思想健康端正。一篇文章思想不健康就好像一个人品质低劣让人反感。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参与作文阅卷,看到一篇作文,语言流畅,文笔很好,字体既工整又苍劲。主题是学生恋爱,男生家长笼络女生,送女生礼物,并说:“钱不算什么,只要你对我家××友好。”这篇文章我难以判断,就与同组老师商议,结果被阅卷组长判了个不及格。考生要把握作文主题与社会公德一致,道德价值尺度不能有偏差。
如果注意以上几点,考生就不会丢掉不该丢的分数,能够得到自己作文水平所能得到的最高分数!
高考数学临场解题策略 篇12
一、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努力克服紧张焦虑情绪
考前要摒弃杂念, 排除干扰, 使大脑处于“真空”状态, 创设数学情境, 进而酝酿数学思维, 提前进入“角色”。一项心理卫生调查表明, 约有70%的考生对考试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这种情绪会大量消耗大脑的能量, 以致头昏脑胀, 理解判断失误, 平时会做的题也感觉束手无策, 从而直接影响高考成绩。因此, 考前考生可进行放松训练, 在安静、优雅的环境中通过循序收缩骨骼和肌肉, 用心体验放松后舒适松弛的感觉。进入考场后, 则可通过改变呼吸节律、闭目养神、做缓慢的腹式呼吸等方式, 使自己的情绪在最短的时间里稳定下来。另外, 言语的自我鼓励和自我暗示也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如默默告诉自己:“放松, 放松, 我已经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 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二、通览考卷, 采取“五先五后”的策略
在通览考卷后, 先将简单题顺手完成, 在情绪趋于稳定, 情境趋于单一, 大脑趋于亢奋, 思维趋于积极之后, 接下来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时机了。这时, 考生可按照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 结合整套试题结构, 选择执行“五先五后”的战术策略。
1. 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 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 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 力求有效, 不能走马观花, 有难就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考生在做完容易题后, 会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 从而振奋精神, 鼓舞信心, 使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槛效应”。
2. 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 可以看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 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 应想到试题自己觉得难, 其他考生也觉得难, 通过这种暗示, 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 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这样, 在完成熟悉题目的同时, 可以使思维流畅, 为做其余题目创造条件。
3. 先同后异。
就是说,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 思维比较集中, 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 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的转移, 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过急过频地跳跃, 从而减轻大脑负担, 保存有效精力。
4. 先小后大。
小题目一般信息量少, 运算量小, 易于把握, 因此, 不要轻易跳过, 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 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 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础。
5. 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应循序渐进, 走一步解决一步。因为前面的答案为后面的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 所以要步步为营, 由点到面。
三、一慢一快, 确保运算准确
审题要慢, 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来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 结合整体知识, 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思路一旦形成, 则可快速解答。快速解答要确保运算的准确, 关键步骤力求准确, 宁慢勿快, 争取一次成功。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仅从“数量”上, 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续各步的解答。所以, 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 要稳扎稳打, 步步准确, 不能为追求速度而舍弃准确度, 甚至去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假如速度与准确度不可兼得的话, 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 再快也毫无意义。
四、面对难题, 讲究策略, 急取得分
1. 缺步解答。
在一个疑难问题确定“啃不动”时, 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即进行一步就可得到一步的分数。还有像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 也能得分。
2. 跳步解答。
解题过程卡在其一中间环节时, 可以先肯定中间结论, 再往下推, 看能否得到正确的结论。如得不到正确结论, 说明此途径不对, 应立即改变方向, 寻找其它途径。有时,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如能得先到预期的结论, 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 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 就先跳过这一步, 写出后续各步, 一直做到底。另外, 若题目有两问, 第一问答不上, 可以第一问为已知条件, 完成第二问。这些都叫跳步解答。
五、选择题解题策略:不择手段, 多快好省
选择题作为高考数学题的一种形式, 有其独特作用, 它既可以考查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 又可以考查敏捷而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 机智而准确的判断能力。它覆盖面广, 针对性强, 解法灵活, 所蕴含的思维方法丰富, 在高考数学试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也是考生得高分的关键所在。从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来看, 主要解法有:直接法、筛选法、验证法、特值法、图解法、逻辑分析法、特征分析法等。考生应根据每一道选择题的不同类型, 不同设计特点, 采用最佳方法, 尽快得到正确答案, 争取在35分钟内完成选择题的解答。
六、应用题解题策略:面、点、线
【临场心理】推荐阅读:
临场心理素质11-22
篮球比赛的临场心理10-18
临场指挥06-07
临场判罚06-30
临场指挥比赛07-14
临场裁判员05-14
《落叶》临场作文指导09-26
雅思口语考试临场误区10-10
临场发挥心态是关键11-30
考研数学临场考试答题技巧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