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满意度

2024-06-01

义务教育满意度(共12篇)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1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顾客为导向,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服务质量,实施全方位的顾客满意战略(Valarie A.Zeithaml & Mary Jo. Bitner,1990)[1]。义务教育作为向学生提供的一项特殊服务,也必须注重服务质量。而学生对学校服务质量满意与否,会影响到其对学校的感情和对外宣传口碑,对于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多寡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2]。可见,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个义务教育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概念模型,并通过学生满意度测评,了解学生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探讨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核心概念

格罗鲁斯首次提出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认为服务质量既是服务本身的特性总和,也是消费者感知的反映,它是顾客对其期望的服务与实际感知到的服务比较的结果(Gronroos,1982)[3]。PZB通过对银行业、信用卡公司、证券经纪商、产品维修等四种行业的研究后,构建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提出了衡量服务质量高低的十个维度:可靠性、响应性、胜任力、接近性、礼貌性、沟通性、信赖性、安全性、了解性和有形性(A.Parasuraman,Zeithaml V.& L.Berry,1985)[4]。1988 年PZB将十个维度缩减为五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成为评价服务质量的经典理论基础。同时,PZB对每个维度进行了细分,分别包括若干个测评问项,五个维度一共涉及22 个问项指标,由此构成一个测量调查表,用以评价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学者们后来将其称为SERVQUAL评价量表[5]。

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相关概念作如下界定:义务教育服务质量是指学生所能感受到的关于义务教育服务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和服务能力,并通过服务期望、服务价格和实际服务感受对义务教育服务的评价。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价值是指学生在支付给定费用情况下感受到的义务教育服务质量,即学生所感知的成本付出与所获得的服务利益进行对比后的一个总体评价。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就是学生作为义务教育服务的“顾客”和“消费者”,在接受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的过程中,把自己实际感知的效果与自己期望的效果进行比较后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心理感受。

本文以PZB服务质量理论和SERVQUAL评价量表为主要依据,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对义务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开展探讨和分析。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1.概念模型

本文致力于探讨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和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义务教育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概念模型,如图1 所示。通过实证分析,拟验证这一概念模型。

2.研究假设

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概念模型,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对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义务教育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对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价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3: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对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义务教育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对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5: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对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

依据PZB服务质量理论设计出一套测评学生对义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程度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背景资料调查;二是义务教育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值调查,这部分共有47 个指标,其中有形性方面12 个指标,可靠性方面9 个指标,响应性方面7 个指标,保证性方面9 个指标,移情性方面10 个指标;三是学生满意度调查,这部分共列出4 个指标;四是学生感知服务价值调查,这部分共列出3个指标。

问卷除背景资料外,其它部分问项均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作为衡量尺度。

由此,形成义务教育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见表1。

4.数据收集

调查分别在上海市闸北区、杨浦区和宝山区3 个区各选取1 所公办小学、1 所公办初中和1 所民办小学、1 所民办初中,另在杨浦区选取1 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共计13 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进行问卷发放,同时兼顾学校的规模大小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等属性特征,尽量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650 份,实际回收608 份,回收率为93.54%。剔除88 份未填答及无效问卷后,共有520 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5.53%。

5.数据分析和处理

问卷回收后,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法进行编码登录,采用SPSSl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分析

通过Pearson相关性显著性(双侧)检验,探讨各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见表2。

注:** 表示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2 可知,学生期望服务质量与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和学生满意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95、0.229、0.204,均小于0.3,表明四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学生感知服务质量与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和学生满意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0.788,表明学生感知服务质量与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和学生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和学生满意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4,表明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和学生满意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但是,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影响方向如何,无法通过相关分析进行判定,因此还需进行回归分析,以判定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二)回归分析

1.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以学生感知服务质量(F)、学生期望服务质量(E)为自变量,以学生感知服务价值(V)为因变量,建立回归的数学模型:

其中V为学生感知服务价值,F为学生感知服务质量,E为学生期望服务质量。

回归结果见表3、表4、表5。

a.预测变量:(常量),感知服务质量,期望服务质量b.因变量:感知服务价值

由表3 可知,R2为0.631,调整R2为0.630,说明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学生期望服务质量解释了学生感知服务价值的63%,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a.预测变量:(常量),,感知服务质量,期望服务质量b.因变量:感知服务价值

从表4 可知,分子自由度为1,分母自由度为517,模型的F统计量为442.169,P值=0.000<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时模型是统计显著的,说明拟合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不等于模型内所有变量都有统计学意义,还需进一步对各个自变量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

因变量:感知服务价值

从表5 可知,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t分布的临界值为2.338;学生感知服务质量的t统计量=28.481>2.338,P值=0.000<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时学生感知服务质量是统计显著的;学生期望服务质量的t统计量=-0.224,P值=0.823>0.05,因此,学生期望服务质量统计不显著。

通过估计得到的回归模型为:E (V)=0.589+0.796F-0.006E

回归模型表明,学生感知服务质量每增加1 分,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增加0.796 分;学生期望服务质量每增加1 分,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减少0.006 分。

由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对学生感知服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学生服务质量期望对学生感知服务价值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由此可以验证H1 成立,而H2 不成立。

2.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以学生感知服务质量(F)、学生期望服务质量(E)、学生感知服务价值(V)为自变量,以学生满意度(S)为因变量,建立回归的数学模型:

其中S为学生满意度,F为学生感知服务质量,E为学生期望服务质量,V为学生感知服务价值。

回归结果见表6、表7、表8。

由表6 可以看出,R2 为0.912,调整R2 为0.912,说明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学生感知服务价值解释了学生感知服务价值的91%,说明模型拟合程度非常好。

a.预测变量:(常量),感知服务质量,期望服务质量,感知服务价值b.因变量:学生满意度

a.预测变量:(常量),感知服务质量,期望服务质量,感知服务价值b.因变量:学生满意度

从表7 所示的拟合模型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分子自由度为1,分母自由度为516,模型的F统计量为1792.744,P值=0.0000<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时模型是统计显著的,由此说明拟合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进一步对各自变量进行检验,结果如表8 所示。

因变量:学生满意度

从表8 所示对各个系数检验发现,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t分布的临界值约为4.559;学生感知服务质量的t统计量=4.111,P值=0.000<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时学生感知服务质量是统计显著的;学生期望服务质量的t统计量=-1.871,P值=0.062>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时学生期望服务质量是统计不显著的;学生感知服务价值的t统计量=41.414,P值=0.000<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学生感知服务价值是统计显著的。

通过估计得到的回归模型为:

回归模型表明,学生感知服务质量每增加1 分,学生满意度增加0.09 分;学生服务质量期望每增加1 分,学生满意度下降0.026 分;学生感知服务价值每增加1 分,学生满意度增加0.888 分。

由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对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学生服务质量期望对学生满意度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对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以验证H3、H5 成立,而H4 不成立。

3.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路径分析通过构建路径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全面地考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方法,在多元回归的基础上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标准系数,也就是路径系数。在一个构造合适的路径图中,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连结这两点之间的所有复合链上的路径系数的乘积之和[6]。

(1)确定路径图

路径图是路径分析的主要工具,它采用一条带箭头的线(单箭头表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双箭头表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表示变量间预先设定的关系,箭头表示一种因果关系发生的方向。根据前文的分析,根据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画成路径图,也就是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见图1 所示。

(2)计算回归系数

根据路径图,需要考察2 个变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以这2个变量为因变量,以“强制进入法”将与之相关的所有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取标准化回归系数为路径系数。

从表5 可知,以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学生期望服务质量为自变量,以学生感知服务价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两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796、-0.006。

从表8 可知,以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学生感知服务价值为自变量,以服务学生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三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90、-0.026、0.888。

(3)完成路径图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的路径图,见图2。

(4)效果分析

第一,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对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直接效果: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0.090。

间接效果: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学生满意度:0.796×0.888=0.707。

总效果=0.090+0.707=0.797。

第二,义务教育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对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直接效果: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0.026。

间接效果: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学生满意度:-0.006×0.888=-0.005。

总效果=-0.026-0.005=-0.031。

第三,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对义务教育学生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直接效果: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学生满意度:0.888。

各个变量的效果分析见表9。

由表9 可以看出,学生满意度受到多个变量的共同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比如,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不仅有直接效果(0.090),也具有间接效果(0.707),总效果为0.797。如果与原来观察相关系数(0.788)相比,总效果与观察相关数值非常接近,但若不考虑间接效果,仅用直接效果来说明学生感知服务质量对学生满意度的关系,则会出现明显的低估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学生期望服务质量对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学生满意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学生感知服务质量与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学生满意度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生感知服务价值与学生满意度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对拟定的概念模型进行修正,将学生期望服务质量与学生感知服务价值和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箭头从实线改为虚线,如图3。

注:实线表示正向影响,虚线表示负向影响。

基于此,学校要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其价值的认知,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义务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

学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切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第一,加强调研,明确学生的教育需求。学校应定期调研学生服务质量感知情况,及时发现疏漏和问题,妥善进行弥补和调整,以确保学校教育服务质量不下降。同时,学校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潜在需求和期望,并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不断满足变化了的教育需求。

第二,加强服务质量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学校要制订教育教学服务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增强他们的服务质量管理意识,优化教育服务环境的设计,完善教育服务设施的配备,提高教育服务的能力。

2.确保义务教育服务物有所值

学生对教育服务价值的感知会影响其对学校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如果物有所值,学生就会感到满意。

第一,注重服务对象细分,增加个性化服务。对于不同学段、户籍、家庭状况的学生,学校应给予不同程度的、有针对性的关心和帮助,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同时,学校应与学生保持定期联系,使其明确感知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提升其满意度。

第二,增强学生的价值感知。学校可将为学生提供的各项服务列成清单告知学生,并对每一项服务的价值进行详细阐述,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接受了哪些服务,以提高他们对教育服务价值的感知。同时,学校要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教育服务价值本身不断提高。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2

清凉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

调查方案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的通知〙(皖教督函〔2012〕62号)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清凉小学关于〘固镇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

一、成立组织:

成立清凉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守斌

副组长:盛振民韩君建

成员:孙亦超刘海侠邱佰全陈虎张芳玲韩君建孙玉梅

二、时间安排:

2013-4-10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

2013-4-11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议关于固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长信息的采集

2013-4-12各班班主任采集固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长信息信息

2013-4-15学校统一采集固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长信息

三、工作流程:

1、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

2、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议关于固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长信息的采集

3、各班班主任采集固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长信息信息

4、学校统一采集固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长信息

5、上传相关材料

四、职责分工:

张守斌负责全面工作,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

盛振民负责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议并且采集关于固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家长的相关信息

韩君建负责信息录入、上传相关材料、制作电子版 各班班主任负责采集具体学生家长信息

五、后勤保障

关注职业教育,提升服务满意度 篇3

此次捐赠活动共向31所T-TEP学校捐赠了总价值约600万元的31辆教学用车辆,车辆捐赠仪式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市交通学校、上海市交通学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31所T-TEP职业技术学校的代表接受了广汽丰田的捐赠,受赠车辆主要为凯美瑞轿车。

出席此次捐赠仪式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刘杰处长表示:一直以来教育部对T-TEP项目都十分关注和肯定,这个项目通过为汽车职业院校培养师资、捐助教材和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就业的全方位援助方式,对促进中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车辆捐赠仪式上,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一个“以人为本,造车育人”为立业宗旨的企业,广汽丰田的首款车型凯美瑞上市至今累计销售超过39万辆,连续2年保持中高级车市场No.1,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广汽丰田对人才培养的重视。2009年,广汽丰田将继续大力推进T-TEP项目,加强与各地汽车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优秀的汽车售后服务技术人员,为汽车行业的售后服务领域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地推动中国汽车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一位T-TEP学校与会代表表示,广汽丰田捐赠的车辆具有很高的教学使用价值,对于一些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来说,由于价格昂贵,教学车辆一直是各汽车学院稀缺的教学资源。广汽丰田的此次捐赠,将对全国各地T-TEP学校教学设备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T-TEP项目

T-TEP(Toyota 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丰田技术培训计划是丰田在全世界实施的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目前该项目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中,有超过400所T-TEP合作学校。T-TEP项目自1994年开始在中国实施,截止到2009年2月,全国共有31所汽车职业院校得到了丰田汽车公司及广汽丰田等在华事业体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技术以及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支援及资助。

采访手记

朱伟华

参加广汽丰田此次对T-TEP学校捐赠车辆仪式是2009年以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厂商活动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至今的8年间,几乎全球的汽车品牌都已经来到中国市场淘金,但真正关注中国汽车服务产业的品牌则没有几个,而关注中国汽车服务产业初级人才培养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从1994年就开始导入T-TEP项目的丰田是最执着的一个品牌。此次广汽丰田的慷慨捐赠显然是T-TEP项目历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页,无论从捐赠车辆的复杂性、技术先进性还是从价值来看都堪称历次捐赠中的翘楚。这让我多少有些羡慕那些能够在实验室中拆装凯美瑞的年轻人,因为我在大学时代学习车辆构造时能够拆装的都是已经退市多年的、技术落伍的报废车辆。

2009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一次会议曾说:“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是投资教育。”向职业教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广汽丰田无疑是这句话的佐证之一。捐资助教用时下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但以T-TEP项目这种形式的捐赠无疑是行业、企业、社会多赢的模式,把这种多赢的企业行为上升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毫不为过。事实上,2008年广汽丰田在整个服务网络推广的绿色销售店的环保项目也是基于勇担社会责任这一企业理念。从关注环保到关注教育、关注职业培训,广汽丰田售后服务部门的这一系列举措显然是一脉相承。

每年3月,媒体总会营造一种关注车主消费权益的舆论环境,事实上,从目前中国汽车召回和投诉的数量来看,中国市场在售车型的质量并不输于全球其他市场,真正让一些车主不满的反而是对车辆的维修不当。多数媒体不会去追究是什么原因造成多次维修而无果,事实上,汽车服务人才的匮乏和培训不足是造成不同品牌间服务品质差异的重要原因。广汽丰田通过捐赠车辆的形式积极参与T-TEP项目本身正是其积极储备服务后备人力资源、提升服务满意度的体现。那些通过在T-TEP学校里熟练掌握凯美瑞等车型构造和基本维修保养技能的学生将为广汽丰田服务网络提供大量具有扎实汽车服务基础的人才,这正是广汽丰田“造车育人”企业理念的又一体现。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4

报告显示,不同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存在差异,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近年来,各地严格治理择校。

报告显示,16个重点大城市择校治理满意度提升均在10%以上。2014年以来,北京市“小升初”取得成效,与2010年监测数据相比,满意度增幅达24.18%,增幅为19个重点大城市之首。2010年与2015年的监测数据对比显示,认为校际“差距非常明显”的比例从40.64%下降至37.26%。“经过5年努力,在缩小校际差距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成效并不明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旭表示。有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学区房价格严重偏高,约43%的人认为学区房问题是由校际差距过大造成的。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5

您好!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四川省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为客观了解本地区义务教育均衡情况,特编制此套问卷,征求您意见,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四川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请将符合您情况的选项编号填写在横线上,每道题限选一个选项。

1、您的身份为________ 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②校长 ③教师 ④家长(在读小学生或初中生家长)⑤其他群众

2、您对本地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3、您对近年来本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情况是否满意? 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4、您认为,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下同)学校校舍及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办学基本条件能否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_________ ①能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能满足

5、您认为,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办学条件是否存在差别?_________ ① 没有差别 ②差别较小 ③差别较大

6、您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队伍总体情况是否满意?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7、您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工作是否满意? 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8、您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情况是否满意? 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9、您认为,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师资水平是否存在差别?_________ ① 没有差别 ②差别较小 ③差别较大

10、您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和教育水平总体情况是否满意?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11、您认为,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教育质量是否存在差别?_________ ①没有差别 ②差别较小 ③差别较大

12、您对本地6(7)岁适龄儿童依法免试就近入学的现状是否满意?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13、您对本地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两为主”(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管理的工作是否满意? 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14、您对本地的三类残疾儿童(智力、视力、听力)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是否满意?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15、您对本地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和管理的现状是否满意?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16、您身边是否存在因学校布局调整导致小学生、初中生辍学的现象?_________ ①没有 ②基本没有 ③较严重

17、您对本地遏制公办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工作是否满意? 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18、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存在划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现象?_________ ①不存在 ②存在

19、您对本地执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规定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工作情况是否满意? 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20、您对本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是否满意?_________ ①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满意

21、您对进一步加强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希望和建议?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骨科病人满意度 篇6

【关键词】骨科;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07-01

医院健康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整体护理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护理

1、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问题,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素养,对患者表现的负性情绪给予理解,交流沟通时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和可能的康复过程,介绍主治医生的技能及合适的营养饮食方法等。同时教授患者减轻痛苦和不适的方法,进行放松练习,降低心理应激程度。利用同室病友现身说法,增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熟悉,发挥社会支持作用,帮助家属在患者术后照顾问题上做出安排。

2、骨折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对于功能锻炼思想负担过重,害怕过早活动会影响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折断,面对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不锻炼的危害性,使其打消顾虑。在功能锻炼中,有些人因耐受程度差,害怕疼痛,锻炼强度不够,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同时还应协助患者一起锻炼。让他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1]。总之,心理指导应贯穿骨科患者整个过程,针对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二、健康教育方法

1、融洽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保证。我们要关心体贴病人,真诚对待病人,尊重病人的权利,取得病人的信任,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和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最大限度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我们沟通,才能使健康教育得以实施。

2、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多数病人认为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比护士多,护士只会打针、发药,他们相信医生说的每一句话,把护士说的话不放在心上。要改变这一状况,护士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牢固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健康教育的可信度,使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别要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指导病人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骨科病人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功能锻炼难度大,比如四肢骨折病人,骨折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不一样,每一时间段的方法也不一样。又比如脊柱骨折病人翻身,预防并发症护理,腰背肌功能锻炼,截瘫病人膀胱功能训练及截瘫肢体被动运动等。再比如肋骨骨折病人有效咳痰及肺功能训练等都有他的特殊性,如果不掌握这些专科知识,就不能对病人进行正确指导,引发各种并发症,导致病人再损伤,甚至残废。

3、掌握沟通技巧,正确运用沟通技巧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关键。

3.1、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病人入院时,由于疼痛、环境陌生、角色转变等原因,病人常有恐惧、焦虑、低落等情绪反应,此时给病人讲一大堆入院介绍,只会增加病人负担,使病人反感。我们只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环境介绍和对病人的安慰,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危重病人入院后,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缓急,先积极救治病人,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沟通,以免延误病情。

3.2、善于抓住不同的时机进行沟通,护士常常以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和病人沟通为藉口而忽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我们可以利用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机会,把健康知识传授给病人,在进行每项治疗检查前,给病人讲解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副作用等。在进行晨午间护理时,教会病人如何抬臀减轻局部受压,如何做等张运动、等长运动,怎样进行有效咳痰,怎样进行腰背肌锻炼,不同时段应做哪些功能锻炼以及饮食指导等。在晚间护理时,告知病人充足睡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及促进睡眠的方法。我们在巡视病人时,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心理需求,针对性的给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3.3、给病人讲解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病人才容易听懂;还要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成年人、文化层次高的病人,护士口头讲解或演示,病人就会应用,而年幼、年老及文化层次低的病人,除了口头讲解,还要反复多次的演示,才能掌握。

4、病人出院前要适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饮食、休息、服药、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方面的注意事项,必要时为病人提供有关的书面资料。

三、护理体会

骨科护士树立健康教育观念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护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由于在医院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则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锋,所以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充分利用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积极进行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赵书友,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健康教育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85.

教育满意度调查如何取信于人 篇7

应该说, 社会机构、媒体, 包括政府部门开展教育满意度调查, 体现了教育的民生属性, 同时也是对近年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积极回应。随着经济水平逐步提高, 公众对优质教育、公平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 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教育满意度调查, 了解公众对教育的需求和评价, 对提高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教育满意度的调查, 比起其他调查, 往往更容易吸引眼球, 影响公众对教育的关注, 也更能够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进而影响教育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正因为如此, 教育满意度调查事关重大, 其指标是否科学, 过程是否规范、严谨, 结论是否准确, 不仅决定了调查的公信力, 还会影响到现实的教育改革。

然而, 笔者发现, 一些机构或网站关于教育满意度的调查, 存在着样本不够充分、不具代表性, 指标设计不够科学, 调查过程不够严谨, 结论不够准确, 公信力不足等问题, 有些媒体在发布调查结果时, 为了博取眼球, 往往存在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等问题, 误导了公众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评价。

当前, 社会利益日趋分化, 不同阶层和群体对教育的需求和满意度有所不同, 调查公众教育满意度, 在选取样本时, 一定要兼顾各个群体,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才能获得更精确的数据。有关教育专家提出, 教育调查的抽样要符合一定比例, 覆盖面要广, 样本量越大, 结论越精确, 像北京、上海等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 几百人的样本量很难具有代表性。调查指标的设计也要讲求科学, 要力求全面、具体、客观。指标过于笼统, 没有具体的指向性, 诸如“你对教育是否满意”、“你对教育公平状况改善的评价”等一般性问题, 受访者的回答不具体、模棱两可, 恐难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而片面地采用诱导性的负面指标, 尽管结论会很受人关注, 却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结论可信度会大打折扣, 不仅不利于推动改革, 还可能成为阻碍改革的负能量。

衡量满意度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 既要有主观评价, 更要有客观指标。全都是笼统的主观评价, 没有实质意义。要多设计一些客观指标, 通过作业量是否减少、睡眠是否充足等客观情况来反映公众满意度, 不仅有利于“知其然”, 更能“知其所以然”, 找到公众对教育满意与否的原因, 更好地改进工作。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 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 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 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到动员作用, 重教兴教蔚然成风, 办学条件有明显的改善, 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农村的教职工待遇普遍偏低,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奖金等收入少之又少, 仅有财政下发的“裸体工资”和少量津贴。工资改革以后, 相应配套的绩效工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收入但是相对于飞快上涨的物价是杯水车薪。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的工资也只在一千四到二千元之间, 在CPI指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 大部分教师的工资仅能维持本人的基本生活。地区差异, 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比苏南苏中等学校教师工资要低, 且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农村的教师向往城区, 条件差、待遇低的学校教师向往更好的学校, 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农村教师人数不断增加, 一些农村学校培养出了优秀教师, 但优秀教师不满工资待遇和晋升机制, 选择跳槽、转行的比较多, 导致农村学校优质师资严重流失。

自国家教育部宣传“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新课改理念”后, 使中国的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苏南苏中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 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由于处于苏北地区, 乡镇经济水平相对落后, 使农村基础教育和城镇基础教育严重失衡, 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农村教学实验仪器和教学设备缺乏,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后农村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问题也随之而来出,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 初中和小学的图书、实验仪器不达标, 教师很难在课堂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各农村中小学电脑配备等多媒体设施配备不足, 给实际教学带来困难。另外教师职称晋升难度变大。职称晋升到各项评分, 比如任职班主任年限、优秀教师等, 由于种种实际生活困难也是制约教师晋升的因素, 对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通过教师流动模型表明, 教师有离开或流动的愿望是由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是个人对组织的忠诚程度, 另一个就是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另外教师个人特点、某项具体工作内容和特点相结合, 就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如果工作满意程度高, 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就会强烈而且对工作经常抱有积极的态度, 这样, 农村教师就可能留在学校继续工作;反过来, 就会造成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流失。

二、提高农村教师满意度

(一) 完善招聘机制以及采取先进的招聘理念

首先完善招聘政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定, 增强招聘工作的科学性。其次, 建立省市两级招聘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学校公开招聘工作力量薄弱、问题比较集中的现象。第三, 强化政府监督, 笔试、面试命题环节实行全封闭, 确保招聘工作公平、公正。

可以考虑学习青岛的“1+N”的教师补充机制, 盘活人才优先引进。“1”即是“统一招聘”形式, “N”是打破“统一招聘”形式, 采用灵活多样招聘教师方法, 比如直接到高校选择优秀教师, 或者内部交流调配。放宽紧缺人才招聘政策, 提高招聘成功率。对需求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允许设置为紧缺岗位, 紧缺岗位不受1:3的报名比例限制。

(二) 注重感情投入形成用人良性循环

作为学校的领导层应该采取人性化的管理, 让普通教师感到收到更多的重视。注意收集自己员工的兴趣爱好, 在奖励他或过生日时投其所好。比如学校工会会对本学校做一个个人喜好册, 组织各项娱乐活动, 或是组织各种娱乐休闲活动, 比如钓鱼比赛, 教职工运动会, 乒乓球比学校领导赛等活动, 体现了学校对教师人性化的关心。

(三) 给予农村教师合理的待遇

农村学校在给与教师公平方面做的相对还是可以的。公平是每个员教师都希望学校具备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可以使教师踏实工作。因此, 农村学校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到公平:报酬系统的公平。需要制定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大部分教师积极性的政策, 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突出投入产出的效率原则。同时, 惩罚作为负激励手段是完全必要, 但更好的是运用正激励手段, 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 使农村教师真正的体会到他的付出与回报是公平的。绩效考核的公平。要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 对农村教师的绩效进行定期的考评。首先, 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 各部门对考核范围内的教师的实际工作进行定性考核和定量测定, 并做到真实具体。当然, 公平还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其它方面, 如:各项奖惩制度的公平、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的公平、辞退员工时的公平以及离职时的公平等等。或者培训机会方面, 各所农村学校也为教师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培训活动, 让老师及时的充电, 得以和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 是各位老师都得到学习的机会, 使其更愿意更努力的进行工作奉献。

(四)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 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改变农村教学设施设备投入过低的状况。为此, 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 确定本区教育的成本, 并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应明确规定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教学环境建设问题、公用经费问题、教学设施配备更新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教师满意是教师的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 是教师的一种心理感知活动, 是教师期望与教师实际感知相比较的结果。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高低, 不仅影响到农村教师的工作情绪与工作质量, 还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进而影响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卜庆军, 古赞歌.教育风险投资与专业市场高级化演进对接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11) .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9

要想卓有成效地培养一批又一批“学得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兼具预防医学观念和全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定向医学人才, 不折不扣达到充实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力量之目的, 除了政府要继续完善政策, 相关医学院校要优化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外, 还要不误时机地突出抓好医德教育。医学历来被称为“仁术”, 医德是医者的灵魂。在校期间的医德教育, 作为对定向医学生的一种事先“雕琢”, 旨在培育他们良好的医德素养、丰富的医德情感, 塑造健全和谐的医德人格, 对他们成长为合格医疗人才尤具前提性意义。为摸清定向医学生对现行医德教育现状与效果的评价及改善预期, 我们于2012年年底对赣南医学院2010级160名定向医学生进行了医德教育满意度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赣南医学院首批本科层次定向医学生 (即2010级) 的五个班级中选取200名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60份。其中, 男生83名, 女生77名;农村生源118名, 城镇生源40名, 大中城市生源2名;本地生源38名, 省内非本地生源119名, 省外生源3名。取样理由:①取样典型性。赣南医学院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专科层次医学订单生培养的实践, 开国内定向医学生培养之先河, 在受到教育部、卫生部及国家级官方媒体持续关注后, 定向医学生培养最终上升为国家决策;定向医学生培养被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后, 也由赣南医学院独立承担。无论是实践先行还是理论跟进, 均较有代表性。②取样结果的客观性。按既定培养计划实施进程, 截至本次调研周期终结, 2011级、2012级本科定向医学生还暂未开设《医学伦理学》等医德教育主干课程, 故未列入本次调查, 以尽量避免调查对象在回答问题时的推测、臆想成分。

1.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对定向医学生个别访谈、学生接待、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及心理特点编制调查问卷, 共含18个题目, 以医德教育现状与效果评价及改善预期模块为主, 以个人基本信息、入学动机、专业满意度、学习满意度、医德医风和医患关系满意度等关联因素模块为辅。同时, 对感兴趣的定向医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1.3 统计方法

描述性统计。

2 调查结果

2.1 定向医学生的入学动机

在回答“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这个志愿”时, 33.1% (53名) 的同学是出于考虑“就业有保障, 没有找工作的压力”;32.5% (52名) 的同学是看重“免学费, 上学没有经济压力”;3.8% (6名) 的同学是缘于“向往稳定、体面的医生职业”;3.1% (5名) 的同学“有志服务基层, 也相信基层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7.5% (44名) 的同学“综合考虑了上述多方面因素”或“说不清楚”。结果表明, 定向医学生在入学动机方面现实考虑较多, 务实主义色彩较为浓厚。

2.2 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当被要求“从一个大三学生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当初的专业选择”时, 仅有1.8% (3名) 的同学表示很满意, 9.4% (15名) 的同学比较满意, 28.8% (46名) 的同学“不是很满意, 但不后悔”, 19.4% (31名) 的同学“有点后悔”, 35.6% (57名) 的同学“比较后悔”, 另有5% (8名) 的同学“没想那么多或说不清楚”。结果表明, 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有所下降, 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与升学之初确有反差。

2.3 定向医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在“本人所在班级的整体学风或成绩与其他非定向临床专业班级相比较”时, 5.6% (9名) 的同学认为“明显比他们更好”, 10.6% (17名) 的同学认为“比他们略好一些”, 33.8% (54名) 的同学觉得“看不出有什么差距”, 30.6% (49名) 的同学认识到“有一点差距”, 14.4% (23名) 的同学承认“存在较大差距”, 5% (8名) 的同学表示“没关注过”。当被问及“在你周围的定向生中, 是否存在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或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时, 10.6% (17名) 的同学认为“普遍存在”, 44.4% (71名) 的同学认为“部分存在”, 41.2% (66名) 的同学认为“偶尔存在”, 3.8% (6名) 的同学表示“没有发现”。究其原因, 11.9% (19名) 的同学归结为“解除了就业的后顾之忧, 学习没有了压力”;25.6% (41名) 的同学归结为“学得再好也得去农村, 学习动力不足”;25% (40名) 的同学意识到“反正不能考研, 满足于过关就行, 成绩越好想法也就越多进而越闹心”;20.6% (33名) 的同学感到“丧失了去大中城市谋职的机会, 对付出的机会成本有点患得患失”;16.9% (27名) 的同学表示“一言难尽”。结果表明, 定向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 对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患得患失心态较为普遍。

2.4 定向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医患关系现状感知

根据本人的耳闻目睹或就医体验, 8.9% (14名) 的同学认为当前社会上的医德医风“比较好”, 63.1% (101名) 的同学觉得“一般”, 24.4% (39名) 的同学认为“较差”, 3.8% (6名) 的同学认为“很差”, 而没有一位同学给出“很好”的评价。当被问及“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领域频发医患冲突甚至恶性事件的主要的直接诱因是什么”时, 16.2% (26名) 的同学归因于“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及费用昂贵等”;12.5% (20名) 的同学归咎于“医护人员责任心或行医态度出了问题”;58.1% (93名) 的同学认为是“医患双方缺乏有效沟通, 产生误解”所致;11.3% (18名) 的同学认为有些“患者期望值过高, 不切实际”;1.3% (2名) 的同学认为有些医闹现象纯粹是患者无理取闹;0.6% (1名) 的同学认为可能是某些偶然因素造成。在设想“为在将来的行医生涯中有效避免医患纠纷, 最具建设性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时, 12.5% (20名) 的同学认为必须“掌握过硬、精湛的技术”;15% (24名) 的同学认为“修炼高尚的医德”是首要;26.2% (42名) 的同学感到要“重视并善于医患沟通”;40.6% (65名) 的同学力争“热情服务、认真负责, 不敷衍病人”;4.4% (7名) 的同学出于谨慎起见, 主张“实施保守治疗, 但求无过, 规避医疗风险”;1.3% (2名) 的同学选择“尽量少接诊病人, 降低医患纠纷概率”。结果表明, 定向医学生对医德医风和医患关系现状的感知与评价总体上比较客观、中肯, 医德意识比较清醒, 医德认知教育成效显著。

2.5 定向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满意度

关于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7.5% (44名) 的同学觉得“很有必要”, 61.9% (99名) 的同学认为“有必要”, 选择“可有可无”或“没必要”的分别占10% (16名) 和0.6% (1名) 。关于现行医德教育的实效, 17.5% (28名) 的同学“比较满意”, 67.5% (108名) 的同学感觉“一般般”, 7.5% (12名) 的同学“不太满意”, 表示“很满意”和“不满意”的各占3.75% (均为6名) 。关于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兴趣, 可从定向医学生对医学伦理知识、医德规范的掌握程度窥见一斑。1.3% (2名) 的同学自认为“全面掌握”, 9.4% (15名) 的同学“较好掌握”, 45.6% (73名) 的同学“一般掌握”, 41.9% (67名) 的同学承认“只有大概印象”, 1.8% (3名) 的同学“掌握较差”。关于现行医德教育模式的最大缺憾, 30% (48名) 的同学认为是“单向化:灌输式的说教, 可接受性不强”;26.9% (43名) 的同学认为最大缺憾在于“客体化: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未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26.2% (42名) 的同学表达了对医德教育“思政化:空洞、枯燥, 亲和力不够”的反感;16.9% (27名) 的同学流露出对医德教育“智育化:过分看重道德认知, 忽视了道德养成、道德陶冶, 感染力不够”的无奈。结果表明, 定向医学生普遍能意识到在校期间接受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而, 鉴于现行医德教育单向化、客体化、智育化、思政化倾向, 他们对医德课程兴趣不大, 医德教育满意度也不理想。

2.6 定向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改善预期

关于《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这个系统学习掌握医学伦理知识和医德规范的主渠道, 仅有10% (16名) 的同学表示了认同;45% (72名) 的同学认为主渠道应该是“任课教师、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38.1% (61名) 的同学认为应该是“社会实践的陶冶”;另有6.3% (10名) 的同学表示完全可以从“医学类专业教材的有关点滴论述”来获取;甚至有0.6% (1名) 的同学认为信息时代“从互联网搜寻”即可。关于“你最期待的医德教育路径是什么”, 33.7% (54名) 的同学选择体验式教育, 30% (48名) 的同学选择参与式教育, 11.3% (18名) 的同学选择交往式教育, 11.9% (19名) 的同学选择情景教育, 13.1% (21名) 的同学选择环境育人。关于“哪种医德教育活动对医德人格的塑造更深刻更有效”, 46.9% (75名) 的同学倾向于“参加社会实践, 培育大爱之心”;29.3% (47名) 的同学倾向于“在临床实践中升华关爱之情”;10% (16名) 的同学表示“任课教师、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至深;6.9% (11名) 的同学表示“举行各种特定的医学仪式, 激发职业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尤为深刻;5.6% (9名) 的同学认为“医患纠纷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更具震撼力;也有1.3% (2名) 的同学把《医学伦理学》的教育教学视为塑造医德人格的更深刻更有效的活动。结果表明, 定向医学生总体上不大认同《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是系统学习医德伦理知识和医德规范的主渠道, 对医德教育模式创新的期望比较迫切, 其中对实践教育、体验式教育、参与式教育、交往式教育的诉求尤为强烈。

3 讨论

3.1 主体性迷失在定向医学生群体的角色定位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阻碍了他们从被动契约型向自我约束型的角色迁移进程

首先, 定向医学生专业满意度的群体性地下降、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折射出他们对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或惋惜, 或无奈的“心理迷茫”, 患得患失心态甚为常见。其次, “下单培养、预签就业、毕业即就业、既免又补”的政策保障, 在解除了经济负担、就业压力等后顾之忧后, 也部分滋长了满足于生活、就业两无忧的“学业迷茫”和幸福感缺失、幸福感淡化的“生活迷茫”, “要我学, 而非我要学”心态较为普遍, 学习压力不够, 学习动力不足。再次, “定向到县、无条件下基层、至少五年服务期、违约成本较高”的种种束缚, 与“扎根意识”淡薄、“三农”情感欠缺、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相交织, 滋生了一定程度的“职业迷茫”, 呈现出“要我下基层、呆基层”而非“我要下基层、呆基层”的心态。这就说明, 首批定向医学生尚未完成从被动契约型向自我约束型的角色迁移, 其根源在于主体性的迷失, 尤其主体意识、主体情感甚为淡薄。

3.2 主体性缺失是当前定向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短板, 也是影响医德教育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定向医学生普遍意识到医德教育必要性的同时, 却对当前医德教育实效的满意度并不高;在普遍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这个系统学习医学伦理知识和医德规范的主渠道并不认同的同时, 意识到任课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具有非同寻常的医德养成意义。枯燥无味的说教在现行医德教育中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 其单向化、客体化、智育化、思政化倾向, 忽视了主体意识的唤醒, 忽视了主体情感共鸣的产生, 忽视了主体意志、主体行为的培育, 直接阻抑了医德的自主构建, 甚至引发学生的漠视或负性情感反应。总之, 主体性的缺失是当前医德教育满意度不高的根源所在。

3.3 主体性取向是定向医学生医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医德品质的塑造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完整过程, 不仅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 更在于从“知”到“信”的提升。这个过程, 离不开定向医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 离不开主体情感的培育, 离不开主体地位的尊重, 离不开内在道德需求的激发, 离不开道德人格的自主建构, 惟其如此, 才能实现丰富医德情感、升华医德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之目的。恩格斯说, 人的行动的一切动力, 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化为他的愿望和动机, 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因此, 医德教育始于医德认知, 但不能停留于医德认知;教师不能满足于医德认知的传授者, 更应是学生主体性的培育者。坚定主体性医德教育模式取向, 是定向医学生医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3.4 主体性医德教育的价值不仅限于医德教育满意度的提升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10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评价

为了较全面地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我们分别从学校、教师和课程三个方面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学校方面

(1) 对学校为研究生提供的学习环境评价。在被调查的研究生中, 认为目前学校学习环境很好的有13人, 较好的有37人, 一般的有37人, 不是很好的有6人, 说明研究生普遍认为学习环境还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标准, 需要进一步完善。

(2) 图书馆资料能否满足学术研究。对于图书馆资料能否满足学术研究, 认为很好的有11人, 较好的有44人, 一般的有34人, 不是很好的有4人。认为一般和不是很好的共38人, 反映了图书馆资料不太丰富,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 图书馆成了学生一个强大的知识保障。在图书馆这座知识的宝库里, 他们能搜集到更多资料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 提供丰富的图书馆资料成了高校学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3) 学校开展学术论坛活动频率。样本中认为没有开展过的为0人, 经常开展的有21人, 偶尔开展的有61人, 基本不开展的有10人。说明学校开展学术论坛活动的频率不是很高。对在搞学术研究的研究生们来说, 学术论坛成了他们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论坛能为他们现有的学习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能提高他们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学术兴趣。数据中, 研究生们认为没有举办过学术论坛的人为0人, 表明研究生们都接触过学校举办的学术论坛。但是, 有66%的人认为只是偶尔举办学术论坛, 学校对研究生的学术论坛的动态关注程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参与程度。

2. 教师方面

(1) 导师指导的频率。毋庸置疑, 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联系、沟通和指导非常重要, 在一个导师同时指导多个研究生的情况下, 对每一个研究生而言, 导师指导的次数必定会下降。在样本中导师每月指导一次以上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52%, 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在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受到导师的指导, 也就是说, 某些研究生一学期中仅能接受老师指导一两次, 必然严重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2) 任课老师的教学内容。可以说, 老师讲课的内容从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学生的上课态度。调查中有24%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的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知识, 许多章节还没讲清楚”, 认为任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有局限性, 照搬照抄书本上的东西, 需要进一步扩充知识。

3. 课程方面

(1) 对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的评价。从调查数据看, 研究生对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的评价总体不是很高, 评价为一般及不满意的占52%, 表明研究生对学校专业课程的开设并不满意, 不符合他们心中理想的状况。

(2) 当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的比例。正确的教学应当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践教学所占的时间比例与专业性质相关。从调查数据看, 研究生们认为不合理的占大多数, 其中认为“不合理, 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学生高达48%, 表明在教学上, 老师的教学更多地注重在理论方面, 而没有更好地反映在实践方面, 说明学生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二、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因素

1. 学校资源环境

(1) 硬件资源环境。学校的硬件资源环境是教学活动的载体, 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 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硬件资源环境包括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此外, 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也很重要, 它与校园绿化、人文景观、环境卫生相互映衬,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软件资源环境。软件资源环境包括学风、学术氛围等方面, 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设施的改进, 硬件设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而软件资源环境就成为高校发展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2. 教师方面

(1) 导师。当前, 我国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导师制。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研究生生活上的帮助者、精神上的引导者, 对研究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导师的专业水平, 导师的品德修养, 和谐的师生关系, 深刻地影响学生甚至一个学校的发展潜力。

(2) 任课教师。在研究生阶段, 除了导师之外, 任课教师也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导师的精力毕竟有限, 大多数专业知识都要从任课老师那里获得。一个好的任课老师, 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术的兴趣和热情, 也可以为学生科研提供动力, 扩大学术研究的范围, 为学生提供科研的灵感和思路。

3. 课程方面

研究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因此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科学而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扩大研究生的学术范围, 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专业方向, 加深研究生对专业领域的探索。

4. 管理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分工越来越细, 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部门内部, 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 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成为部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管理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 在高校内, 高效的管理水平可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三、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对策分析

1. 改善学校物质资源

(1) 增加资金投入。学校需要加大对图书馆资料、研究生教室、研究生工作间的资金投入力度。 (2) 扩充网络资源。一个好的网络或者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节省科研的时间和成本, 使学术更贴近现实, 为实践服务。 (3)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除了在本校建立实习基地以外, 还可以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的联系。

2. 不断营造学术氛围

(1) 举办不同种类的讲座,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科, 开阔视野, 更重要的是, 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研究一个重要方法, 多种多样的学术讲座, 为我们进行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便利。 (2) 学校可以创建专门的研究生学术沙龙, 为研究生们的学术交流提供机会。

3. 逐步规范导师队伍

(1) 强化导师的遴选标准。一个优秀的导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 优秀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2) 优秀的导师不仅要在学术上具备优势, 还必须有良好的品德, 比如诚实、宽容、耐心等。

4. 积极优化培养方案

研究生的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分类, 学硕和专硕要有明显的区别, 学硕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学术研究, 而专硕则要更注重实践。此外, 还可以把专业式和协作式相结合, 进行双导师的培养, 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使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

摘要: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状况的调查, 了解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满意度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研究生对高校教育质量比较满意。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应不断改善学校物质资源,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规范导师队伍, 优化培养方案。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江西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曲丽华, 常丽萍, 王涛.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及重要程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6) :68-73.

[2]黎军, 陈冬梅.影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学校内部因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166-169.

[3]廖文武, 陈文燕, 郭代军.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 (2) :11-14.

[4]刘焱, 许放.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5) :61-64.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1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分为3类:一是基础教育服务对象,即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受教育者,其中幼儿园阶段问卷由家长作答,小学阶段问卷由家长和学生共同作答,中学阶段问卷由学生独立完成;二是教育工作者,即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三是社会公众,即网民。针对3类调查对象8个群体设计了8套问卷,单题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7分,分值越高表示各群体对教育的满意度越高。每个群体的教育满意度指数满分为100分。每个群体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均包含总体满意度指数和期望指数,教育服务满意度调查包括教育公平感知和教育质量感知指数;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包括条件与保障、学校管理、发展与机会等;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包括规划与保障感知、管理与服务感知指数。

本次调查基础教育服务对象和教育工作者采取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按照国家—省—县—校分层,在各学校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社会公众按区域、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指标抽取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份370个县(市、区)、4 925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近8万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2 420份,其中学生(家长)46 306份、教师17 578份、中小学校长3 718份,社会公众4 818份。

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工作总体满意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指数为79.16分,教育公平感知指数76.34分,教育质量感知指数75.27分,教育期望指数76.68分,反映出其对当前教育工作比较满意。

(一)在区域上东部地区满意度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各学段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呈东、中、西部逐渐下降趋势,东部比西部地区高2~4.2分。教育公平感知指数的地区差异略小,各学段的地区差异在2.03~3.85分之间。教育质量感知指数地区差异较大,各学段的地区差异在2.03~4.95分之间。西部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期望也较低,各学段的期望比东部地区低2.03~4.95分。

高中学段的满意度指数地区差异最大。不论是总体满意度指数,还是公平感知和质量感知都是各学段差异最大的,东西部地区各指数差异在4~5分之间。

(二)在城乡上城市满意度指数高于农村

城区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及各有关指数大部分高于乡村学生,最大差距超过6分。幼儿园总体满意度指数城乡差异达到6.11分,幼儿园教育质量感知和教育期望指数城区均比乡村高5分以上,而教育公平指数几乎没有城乡差异。

(三)在学段上小学满意度指数最高,高中最低

幼儿园家长满意度指数为83.9分,小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指数为84.9分,初中为76.7分,高中70.6分。幼儿园四个维度的反映趋势与中小学略有差异,教育公平感知与本学段其他有关指数相比相对较低。

(四)不同群体间满意 度指数存在一定差异

1.外省户籍中学生满意度指数低于本省户籍学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流动儿童满意度及其各有关指数与当地儿童差异不明显。但初中和高中省外户籍学生的满意度各指数则多低于本省户籍学生。省外户籍高中生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感知指数只有65分左右。

2.住宿生的满意度指数低于走读生。住宿生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以及其他3个指数均低于走读生,学段越低差异越大。小学阶段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异最大,4个指数差异在2.26~4.9分之间。初中在1.9~2.77分之间,高中阶段的各个指数上住宿生略低于走读生1分左右。

3.家庭社会阶层高的学生满意度指数高于低阶层学生。社会阶层一般采用收入、学历和职业3个指标表示。如将家庭经济条件根据当地的相对水平排序划分为5个等级,家庭经济条件最好的比最差的群体总体满意度指数及有关各指数高12~20分。监护人学历越高总体满意度指数及有关各指数得分越高,各个学段学生父亲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比小学及以下的高5~8分。从父亲职业来看,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子女比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体满意度指数高5~6分。对母亲学历情况的分析结果也大致相同。

(五)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工作态度最满意而对课业负担重与校际质量差距大最不满意

各学段的学生及其家长高度认可教师工作态度。在单题满分为7分的情况下,班主任认真负责以及学习困难时老师给予帮助方面,各学段学生和家长评价较高,均超过6分。

小学及家长、中学生对教育工作评价最低的方面集中体现在课业负担重和学校质量差距上。小学生对放学后没有时间玩的意见最大,初中生抱怨睡眠不足,各学段均认为学校在国家课程之外的教育活动组织不够,突出表现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社团、选修课、阅读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到位,评价最低。学校间质量差距也是学生和家长突出不满的问题,幼儿园阶段的评分只有4.04分。幼儿园“入园难”和“入园贵”等热点问题在本次调查中评价也很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和家长对上学路远问题集中表达了不满。

(六)人均GDP高的省份满意度较高

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的人均GDP水平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人均GDP高的省份基础教育总体满意度及其3个有关指数得分均最高;处于人均GDP低水平的省份,其在4个指数上的得分均相应较低。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在人均GDP最高组和最低组之间分别相差4.70、2.81、4.33和4.58分。学段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影响越大。尤其在中学阶段,教育公平感知和教育质量感知的指数在GDP最高和最低组之间相差5~7分。

教师和校长对教育工作基本满意

(一)教师表示工作愉快但对保障条件不满

1.各学段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均达到60分。按照教师群体工作性质差异分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两个群体,幼儿园教师总体满意度、学校管理和总体期望等指数在70分左右,中小学教师的3项指数得分在60~68分之间。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政府保障指数均较低,分别为56.85分和57.97分。

2.教师满意度指数东高西低。东部地区教师在4个指数上的得分均最高,西部教师得分均最低。东部地区幼儿园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69.41分,比西部地区高3分,学校管理指数、政府保障指数和总体期望的差异均约为5分。东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63.56分,比西部地区高5.67分,其他3个指数东部比西部高3~6分。

3.西部地区教师满意度城乡差异较大。从全国总体来看,城区、镇区和乡村教师的满意度指数依次降低,但实际分值差异只有1~2分左右。但分地区看,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各个指数城乡差异较大,总体满意度城乡相差达4分,表明西部地区城乡更为不均衡。

4.未评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满意度指数较高。各学段都表现为没有评职称的年轻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的满意度指数较高。对教龄的分析也证实了新入职教师满意度最高,随着教龄增长满意度下降,教龄11~15年的教师满意度最低。

5.各学段教师学历与满意度关联性不明显。幼儿园教师学历越低,教师满意度及各有关指数越高,中等学历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指数72.82分,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将近9分。在小学阶段则是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满意度最高,达到71.5分,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没有差别,中等学历教师满意度最低。初中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学历越高教师满意度越高的趋势。研究生学历的满意度指数63.91分,比本科和专科学历教师高了5~7分。本科学历的教师在高中是主体,但满意度最低。

6.收入越高教师满意度指数越高。各学段都表现出教师月收入水平越高,满意度指数越高的趋势。收入提高对中学教师的满意度指数的影响比低学段教师更大。

7.教师对工作氛围和办学条件认可程度高,对待遇低、压力大、缺乏社会尊重等问题表示不满。教师最不满意的5项事项依次为:待遇过低、工作压力过大、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法规时教师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缺乏社会尊重。幼儿园教师强烈反映工资、保险、编制等方面保障严重不到位。

(二)中小学校长满意度指数约71分

中小学校长总体满意度指数71.30分,发展与机会指数65.31分,保障与环境指数61.19分,总体期望指数69.97分。

1.中小学校长满意度指数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中小学校长满意度的各项指数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期望指数地区间差异最小,地区差异为3分。保障与环境指数、发展与机会指数差异较大,达8分左右。

2.校长满意度指数城区高于乡村。城区中小学校长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2.75分,比乡村校长高3分。其他相关的3个指数城乡差异在2~4分左右。发展与机会指数城乡差异最大,城区67.1分,高于乡村校长4分。

3.小学校长满意度指数高于中学校长。小学校长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3.4分,比中学校长高3分,发展与机会指数、保障与环境指数也较高,但总体期望低于高中校长。

4.校长学历越高满意度指数越高。研究生学历的校长总体满意度指数比中等学历的校长高5.37分,期望指数、发展与机会、环境与保障指数分别高3.63~7.2分。

5.校长对本地教育普及、本校影响力和家长支持认可程度高,对待遇、均衡发展和教师数量等方面评价低。校长最满意的5个事项依次为:所在地区中小学教育普及水平、本校在本地区同类学校中影响力、本校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办学、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尊重中小学校长。家长、学生等服务对象与教育工作者对彼此态度的评分都比较高,互相认可,呈现出积极关系,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校长最不满意的五项问题为:与本地公务员相比,校长待遇较低、本地中小学发展差距较大、本地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本地政府落实办学自主权不到位、制定相关教育规章制度时校长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校长与学生和家长群体都认为学校间差距较大。

(三)中小学教师、校长满意度与学生满意度呈正比

将中小学教师、校长对教育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标准化后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比较学生满意度指数的差异。所在学校校长、教师教育工作总体满意度水平高的,其学生在总体满意度及其3个有关指数得分均最高;而所在学校校长、教师教育工作满意度水平低的,学生在4个指数上的得分均最低。校长满意度指数处于最高组的中小学生,其总体满意度指数比最低组中小学生高12分。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关联性更高,两组学生的满意度指数相差达17分。

社会公众教育满意度较低

社会公众是教育的评判者,其调查对象是依据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从网民群体中配额抽样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现,社会公众的总体满意度指数52.64分,教育期望指数为55.11分,规划与保障感知指数为51.69分,管理与服务感知指数为49.89分,均低于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

(一)东部地区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数高于中西部

东部地区社会公众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为55.61分,高于中西部约9分。中西部地区之间各指数得分相近。

(二)城区社会公众总体满意度指数高于乡镇

居住在城区、镇区和乡村的社会公众总体教育满意度指数分别为53.97、48.87和44.47分。

(三)社会阶层越高满意度越高

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满意度越高。将调查对象的家庭经济条件划分为5个等级,在当地属于条件非常好的群体其总体满意度指数为67.39分,非常差的则仅为35.58分。

社会公众学历越高满意度越高。4个指数均是学历越高得分越高。大专及以上群体总体教育满意度指数53.13分,小学及以下的得分为39.76分,相差13.37分。

(四)社会公众比较认可就近入学而对城乡和地区差距最为不满

社会公众最满意的方面是本地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情况;其次是本地政府保障基础教育质量;本地政府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方面满意度排第三。社会公众最不满意的方面是本地政府缩小城乡学校差距的成效;其次是本地基础教育水平与邻近区县之间的差距;最后是群众向本地政府反映教育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畅通性。

政策建议

提高教育满意度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共同努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沟通协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战略新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精气神,汇聚正能量,从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多方面入手实现人民对教育的期盼。

(一)加大教育投入

一要发展经济提高教育保障能力。调查显示地区经济越发达、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教师收入越高满意度就越高,可见大力发展经济是提高教育满意度的一项关键举措,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扶贫脱贫步伐,提高低收入人口保障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二要增加教育投入向薄弱环节倾斜。对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义务教育阶段个别地区班额过大、缺少活动场地和设施,普通高中中部镇区大班额等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重点投入加大建设力度补短板,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

三要提高教师待遇稳定队伍。教师待遇低是造成教师满意度低、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教师校长满意度低的学校其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也低。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励教师积极工作是提高教育满意度的必要手段。各级政府应严格遵守《教师法》有关规定,健全中小学教师权益保护机制,落实聘任教师、编制教师同等待遇。

(二)促进教育公平

一要保障各个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学阶段的满意度非常低,这主要与中考高考户籍壁垒有关,要逐步清除户籍对学生的升学限制,理顺学生流动的通路。

二要缩小学校间发展差距,保障各群体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父母为农民的学生满意度水平在多个方面都最低,与最高得分存在几十分的差距。改变这一状况,根本途径在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尤其是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市郊区学校建设,加快教师交流机制建设,落实农村教师待遇倾斜政策,增加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高中阶段还应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和招生行为,控制跨区招生,维持乡镇普通高中教育的良好生态。

三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程多样性、选择性,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社团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提供心理服务和生涯指导教育等,从而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加强各类活动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针对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开展分层培训,针对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激励措施,保障教师队伍的活力。

(三)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更加注重引导社会合理预期。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引导社会特别是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合理预期,是营造保障和改善教育发展良好社会氛围的基本要求。正确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把政策讲透彻,把思路举措讲清楚,把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争取社会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构建立体化宣传网络,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推动各地各校指定专门的通讯员、观察员、评论员和新闻发言人,通过培训、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提升教育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发挥教育电视台、报刊社作用,建立教育系统新闻宣传联络协调沟通机制,形成横向和各类媒体密切联系,纵向与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有效对接的立体化宣传网络。提升各级教育宣传部门的组织策划能力,组织各级教育宣传部门深入挖掘、宣传教育战线的感人事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的成功做法,宣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先进典型,以典型人物、典型经验推动教育工作。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方案,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积极回应群众的教育需求。

义务教育满意度 篇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共存的时期。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 同时也是一个新知识、新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 人类社会正在向着数字化、信息化以及高端智能的方向快速迈进, 同样, 教育游戏也正在我国快速发展。笔者从相关文献数量以及研究内容中了解到, 很多专家与学者正在向教育游戏领域发展, 教育游戏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主要针对“唐诗大迷宫”这款教育游戏软件进行调查, 分析学生对该教育游戏的满意程度。这是一款用Flash工具开发的面向小学生唐诗学习的教育游戏软件, 曾获浙江省多媒体大赛二等奖, 因此是一款评价比较高的教育游戏软件。

1 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杭州市夏衍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 共100人。其中, 四年级30人, 五年级40人, 六年级30人。由于他们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 所以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实施起来比较方便,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与判断能力, 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游戏的好坏。因此, 选择该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测试较为合适。

2 问卷设计

在选择量表时, 由于在数字化教育游戏的相关研究领域中, 针对游戏满意度的专业、权威的量表基本没有。因此,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以及学术成果, 最后根据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刘旨峰教授等人编制的《游戏成品评价量表》为基础来编制问卷量表。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操作情况与调查对象情况, 最终形成本次测试所用问卷量表。调查对象主要是进行训练的玩家, 通过训练期间对案例游戏的使用进行相关评价。

刘旨峰教授等人编制的《游戏成品评价量表》主要包含5个部分的评价内容 (Game information、Multimedia、Interface design and structure、Content、Feedback) , 一共43道题目, 每一部分所包含的题目是不等的。Game information有4道题目, Multimedia有8道题目, Interface design and structure有10道题目, Content有12道题目, Feedback有9道题目。笔者根据本研究所用软件及研究对象等实际情况, 选取了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了改编, 删除了本次研究未涉及到的一些题目, 最终留下18道题目作为本次的测试内容。

3 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主要是针对测量结果检验其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即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被试者稳定、一贯的真实特征。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 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吻合程度越高则效度越高。由于量表是利用刘旨峰教授等人编制的《游戏成品评价量表》, 在一些研究的分析过程中也有用到这份评价量表, 因此,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另外, 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也向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请教, 并综合其建议, 对问卷相关内容进行了精简。

4 数据调查与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最终的有效问卷为100份, 男女各50人。调查包括5个维度, 分别是游戏信息 (Information) 、游戏多媒体 (Multimedia) 、游戏界面 (Interface) 、游戏内容 (Content) 与游戏反馈 (Feedback) 。游戏满意度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信息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游戏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满意度最高的一项内容为游戏多媒体 (Multimedia) , 表示学生对多媒体的运用较为满意。而分数最低的两项为游戏内容 (Content) 和游戏反馈 (Feedback) , 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两项的满意度较低。所以, “唐诗大迷宫”这款游戏需要作进一步的修改, 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 结论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 笔者提出从以下3个方面对游戏进行修改:游戏故事情节设计、游戏帮助设计和游戏反馈设计。

5.1 游戏故事情节设计

教育游戏要具有可玩性才可以吸引玩家, 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适当的游戏故事情节可以增加游戏的娱乐性, 可以加强玩家的沉浸度, 从而使玩家获得更强力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案例没有故事情节, 这点大大影响了问卷调查中内容项目的得分。如果有精彩的故事情节, 玩家就会经常玩这款游戏。

5.2 游戏帮助设计

玩家希望创造自己的成功故事, 希望找到游戏中获胜的方法和自己独特的东西。好的游戏应该告诉玩家他们可以做什么, 然而当玩家只有目标而不知道如何实现的时候, 玩家就会到处乱撞, 尝试自己能想象到的所有操作, 当所有的尝试都失败的时候, 他们会感到非常沮丧。

帮助系统可以是文本的形式也可以是视频及音频的形式, 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系统 (AI) 来实现。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可以知道文本的帮助形式对于玩家来说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较好的处理办法是以视频教程的形式结合人工智能系统中的NPC以及聊天系统, 来实现玩家从计算机和同伴等不同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教育游戏案例的目的和形式, 对教育游戏案例的修改首先要做到加上帮助文件, 其次要加上具有帮助功能的NPC和聊天系统。

5.3 游戏反馈设计

游戏相对于电影、动画等其它多媒体艺术形式而言, 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游戏可以实现互动, 这也是电脑相对于电视等其它设备所擅长的。反馈即是与玩家互动的一种形式, 例如, 当一个关卡结束时, 系统会给玩家一个反馈, 告诉他这一关的游戏积分是多少, 得到了什么物品, 以及是否进入下一关。这是游戏中最常用到的反馈形式, 玩家不仅仅在一个关卡或者一个游戏结束了才需要反馈, 在游戏的过程中也需要反馈, 这样有助于玩家实时地了解自己当前的状态。

对教育游戏案例反馈进行修改时应该达到这样的要求:不仅在游戏的每一关结束时给出一个是否过关的反馈以及相应积分与物品等常规信息, 还应该给出游戏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得分分析表。同时, 在游戏过程中也要实时地给玩家以合理的反馈, 加之反馈还与游戏的激励机制系统相关, 这就要求游戏过程中的反馈要能激励玩家继续玩下去, 增加游戏的可玩性。

只有做满意度调查, 对教育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尚俊杰, 萧显胜.游戏化学习的现在和将来——从GCCCE 2009看游戏化学习的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 2009 (5) :69-73.

[2]卞云波, 李艺.欧美电脑游戏与教育应用研究状况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6) .

[3]赵怡.多元智力理论在婴幼儿游戏中的应用[J].校园心理, 2012 (1) .

[4]恽如伟, 姜岩岩, 李霞.电脑游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 2010 (2) :86-92.

[5]陶侃.数字游戏中的心理动作与认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1) :68-72.

上一篇:理性教育方法下一篇: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