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精选12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1
0 引言
班组安全文化是指班组在安全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并为班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实现安全生产,班组是关键,文化是保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作为股份制企业,瑞平公司在推进班组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引领,积极倡导“互爱互助,心和人安”的班组安全文化理念,在围绕文化引领班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班组安全文化包括班组安全物质文化和班组安全精神文化,还可以细化为班组安全制度文化、班组安全物质文化、班组安全理念文化和班组安全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瑞平公司坚持以集团“1161”班组管理模式建设为核心,以实现班组安全“三零”为目标,以“平安班组”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学习型、安全型、团队型、温馨型”班组,从理念、行为、物质、制度四个层面入手,强化班组现场管控流程,努力推动安全文化向基层、向现场延伸,积极促进文化与管理的高度融合,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1 重引导,班组安全理念文化塑造人
班组安全理念文化是员工关于班组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观念、意识,是班组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集团“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等安全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整合、规范、创新班组安全理念,形成了“互爱互助,心和人安”的独特班组安全理念,该理念的特别之处就是:努力培养每个员工的互爱之心和责任之心,增强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倡导员工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帮助,言必思和,行必思安,实现心和人安,从而为安全生产浇筑起牢固的思想根基。在班组安全理念文化宣灌方面,实施了“五重”宣教方法。(1)重舆论引导。(2)重阵地宣传。(3)重亲情感化。(4)重潜移默化。(5)重典型带动。
2 重规范,班组安全行为文化管理人
班组安全行为文化是在班组安全理念文化指导下,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彼此尊重理解,实施情感化的管理,在员工之间,员工与班组之间培养一种互相帮助,相互关爱的关系。(1)推行全员军训,促进安全行为养成。全面推行班组准军事化管理,班组员工都能自觉遵守《瑞平公司员工行为规范》,把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到班组、到现场。(2)深化双述展示,强化安全行为养成。深化“岗位描述、手指口述”操作法,全面推行岗前、岗中、岗后安全确认制,做到班组内每项操作,每名员工都能认真执行岗位作业标准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无冒险蛮干,无违规操作,无“三违”现象。(3)强化三大流程,引导安全行为养成。各基层区队规范班前会流程,严格执行班组长工作流程和员工岗位工作流程,认真落实十项制度,使班组现场安全管理做到程序化、精细化、制度化,保证现场安全;(4)实行安全互保联保,促进安全行为养成。班组成员之间实行安全互保(联保)制,工作中互保(联保)对子之间要对对方人员的安全负责,做到互相提醒、互相照顾、互相监督、互相保证。(5)坚持“三必谈、三必访”,培育亲情文化养成。大力实施以“组织上关心、生活上细心、情感上交心、培养上精心”为内容的“四心”工程,及时了解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建立班组长档案,做好班组长职业生涯设计,对优秀班组长进行重点培养。
3 重投入,班组安全物质文化保护人
班组安全物质文化是整个安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器物和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良好环境氛围,是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日常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好“五防五到位”。(1)实施“物防”,安全设施到位。坚持“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确保新建、改建、扩建装置安全。凡有危险源点的班组,必须在醒目的危险源点设置警示标志,每个员工对本岗位的危险源点及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达到熟知会用。(2)实施“技防”,技术保证到位。加大资金投入,坚持科技兴安,解决安全技术难题,加强现场管理,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科学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3)实施“环防”,质量标准化到位。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生产优质产品,打造精品工程,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4)实施“人防”,责任落实到位。大力开展本质安全人实践活动,动员广大员工成为强安全、促生产、保稳定过程中的标兵;提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思路,每一个员工都当安全员,每一个员工都是裁判员,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人人肩上有责任”,实现了由围绕到参与,由渗透到融合的转变。(5)实施“互防”,监督检查到位。班组长要组织班组员工进行班前、班中和交班检查,及时查处安全隐患,做到班组内的机器设备、工具及工作现场等无隐患,安全防护装置、设施齐全可靠,保证安全生产有序进行。
4 重创新,班组安全制度文化激励人
班组安全制度文化是班组安全生产的运作保障机制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组安全理念文化的物化体现。如何充分调动起广大员工特别是班组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键在于建立公平竞争的管理制度。一是创新班组管理制度。在全面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总结提炼出了“八定”现场管理法,做到定岗、定员、定标准、定制度、定措施、定责任、定检查、定监督,努力实现安全工作“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全方位管理,着力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班班保安全的“受控细胞”。二是创新班组安全培训制度。为基层单位装备7个多媒体教室,为两矿建了广播电视站,建成5个图书阅览室和20多个员工学习书屋,更新和补充一批专业书籍、影视资料。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班组安全培训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岗位安全操作的技能训练,举行反事故演习,掌握处理各种故障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定期组织员工安全“拓展培训”,采用能者为师、导师带徒的方式,把地面修理机房和井下现场作为“培训课堂”、“实践车间”,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实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员工应知应会和现场技能操作能力。三是创新班组激励制度。实行经济激励。建立班组绩效考核办法,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由相关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考核小组,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效益工资发放和评先的主要依据。实行政治激励。做到从政治上关心,唯才重用,将优秀班组长列入重点发展对象,优先发展他们入党,政治上给予重点培养,充分调动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注重把“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班组长选拔到区队管理岗位,激发班组长的竞争意识。2010年以来,有40多名班组长先后走上副科级岗位。实行荣誉激励。严格按照“明星班组、明星班组长、明星员工”评选标准进行考核,每年进行评比,在大会上让班组长和优秀员工披红戴花隆重进行表彰,并利用学习会、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形成班班争先创优,人人争当明星的局面。
企业班组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念和一项有效的安全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完善。只有科学地应用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班组安全文化背景,在安全生产中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只有充分不断巩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才能使企业安全得到长治久安,实现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摘要:实现安全生产,班组是关键,文化是保证。瑞平公司在推进班组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引领,积极倡导“互爱互助,心和人安”的班组安全文化理念,在围绕文化引领班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瑞平公司
参考文献
[1]潘波.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建设专题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2]彭小华.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的实践创新[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3]朱益飞.“三位一体”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的探讨[J].中国石化,2007(0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2
1.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安全文化素质有:(c d)
A.强烈的班组安全要求B.深刻的安全生产意识
C.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D.勤奋履行工作职责
2.企业员工应当具备下列哪些安全知识:(c d)
A.国家安全生产法规B.多学科的安全技术知识
C.较多的安全技术技能D.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
3安全教育的对象包括:(a b d)A.企业领导B.企业职工C.职工家属D.安全管理人员 4安全管理文化建设主要包括:(a b d)
A.建立法制观念B.制定法规和规章
C.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D.严格的执法程序
5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a b c d)
A.安全观念文化B.安全行为文化C.安全管理文化D.安全物态文化
6、三不伤害”活动指的是(a b c)
A不伤害自己、B不伤害别人、C不被别人伤害、D、不伤害环境
7、金川特色安全文化四层次构架体系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分为五阶段,分别是人管人管事阶段、(a)、制度管人管事阶段、(b)和(c)。
A人制并管阶段
B制度管人流程化管事阶段
C文化管人模式化管事阶段
D强制被动阶段
8、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的是(b c a)
A工艺技术本质安全化建设
B安全标志、标识标准化建设
C安全文化长廊建设
D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
9、金川公司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包括(a)和(c)。
A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
B安全目标、安全行为准则
C安全使命、安全目标
D安全行为准则、安全愿景
判断题
1、不安全因素的分类可概括为:物的不安全、人的不安全和安全管理上的不安全。×
2有了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后,还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复训,因为人学会的安全知识会产生遗忘。(√)
3三级安全教育就是高级、中级和初级教育。(×)
4有了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后,就没有必要进行安全复训了。(×)
5安全文化最重要的是观念文化。(√)
6安全文化建设仅仅涉及安全宣传与安全教育。(×)
7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8安全生产主要是为了预防伤亡事故,没有任何经济效益。(×)
9人的安全行为不仅受生理的影响,还受心理、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进行安全文化建设。(√)
10、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1、岗位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石。(√)
12、安全制度文化是安全理念文化转行成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纽带,是安全理念文化固化于制的具体体现。(√)
13、手指口述本质安全操作确认法是安全心理学原理在具体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14、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块包括一个主导模块和一个配套模块。(×)
15、金川公司四层次、五阶段安全文化建设完成后,人的安全行为成为一种习惯,那时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可以取消。(×)
16、行为文化建设是制度文化固化于形的体现,是在理念文化引领下、制度文化约束下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
17、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
18、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就是生产现场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可靠性建设。(×)
19、企业安全理念文化是否形成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的标志。(√)
20、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不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21、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区别在于制度治标不治本、文化可以正本清源。(√)
22、本质安全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安全型人。(√)
23、金川公司目前开展“无隐患、零违章,实现零伤害”活动,就是让系统不存在隐患、员工不违章操作,达到零伤害。(×)
单选题1、2009年5月13日,出版的《镍都报》刊登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强和原总经理汪海州署名的文章(a)。
A《以特色安全文化托起金川的平安》
B《文化引领、安全发展》
C《建设金川特色的安全文化》
D《以上都不是》
2、企业的本质化安全是指:(d)
A 人的本质安全
B物的本质安全
C环境的本质安全
D人、机、环的本质安全
3、金川公司五阶段安全文化建设完成的标志是:(d)
A员工安全行为依赖管理者监督出现
B员工能安全、会安全,但需要制度约束
C员工能自我安全管控
D员工的安全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4、安全监察是一种带有(a)的监督。
A.强制性 B.规范性 C.自觉性d其他
5、对于企业岗位操作者来说,下面哪一部分的安全教育内容最为重要(a)
A.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
B.安全科学基本理论与教育
C.安全生产方针、法规
D、安全管理方法
6、金川公司的安全目标是(a)
A无隐患、无污染、零伤害、零违章
B无隐患、无污染、零伤害
C无污染、零伤害、零违章
D无隐患、零伤害、无违规
7、安全生产管理五要素包括(a)
A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投入
B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心理
C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心理
D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技术、安全投入、安全心理
8、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是(a)
A约束作用、导向作用、影响作用、激励作用。
B约束作用、导向作用、影响作用、强制规范作用
C约束作用、导向作用、影响作用、强制规范作用
D导向作用、影响作用、强制规范作用
9、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a)
A观念文化是其他文化的核心、灵魂和基础
B制度文化是其他文化的核心、灵魂和基础
C行为文化是其他文化的核心、灵魂和基础
D物质文化是其他文化的核心、灵魂和基础
10、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三要素是(c)
A人、管理、环境
B人、管理、法规
C人、管理、监督
D其他
11、行为养成阶段的本质特征主要是指:员工按章办事,(b),无一例外;安全生产融入了企业组织内部的每个角落。
A高度认同 B高度自觉 C严格执行 D自我管控
12、(a)是金川集团在借鉴杜邦“四阶段”安全文化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安全管理方法。
A“五阶段”梯进式安全管控模式
B金川模式
C层级领导“四安全”研究
D安全文化建设
13、金川公司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包括决策层安全行为文化、管理层安全行为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矿山产业是矿业经济的主体,而矿业经济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企业开展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乃至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为整个社会的安全保障贡献应有的力量。下面,本文将从下述几点论述矿山企业应如何开展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企业管理者应明确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
1.1企业“安全文化”这一概念的由来
“安全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安全文化专论》中明确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对“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做出了系统的阐述。九十年代中期,“安全文化”在我国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企业“安全文化”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2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出并定经由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的修正最终被定义为“一个单位中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由企业在健康安全管理的承诺、企业的工作作风和企业在管理上的精通程度所决定,并受到管理者的水平和经验、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3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据业内相关信息显示我国的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人盯人”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什么是“人盯人”管理?顾名思义,即依靠人的经验积累,加强管理、教育和监督工作。什么是制度管理?即定期进行总结工作,合理分析,科学规划,制定出实时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什么是文化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把安全管理带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域中去,通过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成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落实好“安全第一”这一宗旨,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
2.企业管理者应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准备工作
矿山企业的生产工作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因而在矿山企业的生产工作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之前,企业管理者应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准备工作,分析好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时发现企业生产存在的安全隐患 ,构思解决方案,才能顺利开展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通过对频频发生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公司既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监管机构,又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什么还会发安全事故?原因在于公司所建立的安全监管机构还不健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没能在公司职工中引起广泛的重视,只知道“公司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却不知道“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遵行公司的规章制度,甚至还存在着“完全不知道公司具有相应的规定”的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企业管理者的监管工作还存在问题,事后的责任归属还不够明确;企业职工的素质不高,工作态度够不端正,“有章而不循,有法而不依”,一味蛮干,特别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上述种种问题要求企业管理者要严格落实好工作的规章制度,“紧抓严管”,完善好安全监管机制,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并妥善处理好事后的责任归属问题,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企业管理者应制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企业管理者要开展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对可能发生的多种多样的安全事故,做到事前事后的防范、监管与善后工作,就应实施完备的工作措施。
2.1组织编写《安全文化知识必备手册》并发挥好其教育功能
《安全文化知识必备手册》的编写工作是一项具有基础性质的工作,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去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编写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知识必备手册》的工作中要细化手册的梳理和完善工作,为企业员工去提供详实的安全文化教育信息。这就要求了手册的内容要贴近生产,深入现实,直面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和风险,为企业员工提供详实的教育信息。同时。企业管理者也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安全文化知识必备手册》的讲解和考核活动,举行有知识竞备性质的知识竞赛。这才能切实发挥《安全文化知识必备手册》的教育功能。
2.2企业管理者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人员素质
开展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还在于企业各阶层的人员的素质。作为企业决策的制定者,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者,本身应具备良好的素质,拥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领导阶层的决策,干系重大,关系到文化建设开展能否坚持正确的方向。领导阶层的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工作态度,影响着其它阶层的工作作风。在矿山企业中,安全文化建设能否开展好,在一定意义上讲,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决策者树立正确的思想,端正工作的态度,作风严谨,决策果行,才能由上至下,使安全生产在全公司,整个企业蔚然成风。因此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应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良好的管理水平,公司的其他部门应服务于自己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使安全文化建设分点、成线,连面,各个部门实现有效的配合。同时,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者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也要深入实践,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3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资金储备
矿山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包含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包含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定因子。主观上,则因为“人”和“物”两方面的原因。人为原因,无外乎人的不安全、不规范的操作。物的原因,主要是专项资金的匮乏。因为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不够,造成了企业的安全保护设施不配套、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资金的匮乏,同样表现在生产一线中:新老设备杂乱不一,机器的维修检测不按期开展等现象。对于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设备有着严格的要求:防跑车装置、个体呼吸器的配置,通风、排水、运输、防尘系统的完善程度等。归根到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立专项的款项。
3.结束语
矿山企业作为危险性极高的生产企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永恒的课题。只有企业各个部门、每个员工间的密切配合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风险意识的不断提高,基层安全文化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生产设施和安全保护设施的配套完备、物力资源投入的增强,才能使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越做越好,成为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祥智.云驾岭煤矿整体优化矿山安全管理的实践[J].中国煤炭,2007,33(2):12-13.
建设发电企业安全文化 篇4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卓有成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发电企业应适应新形势要求, 发挥文化的功能进行安全管理, 将电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手段。
发电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的电力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是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安全作风、安全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与安全制度约束相比, 安全文化建设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
构建
重领导之“示”
企业的各级领导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指挥者, 领导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员工队伍的建设, 领导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领导对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程以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因此,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技术素质高、安全意识强和具有科学管理经验的领导队伍, 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用各级领导良好素质引导员工, 用各级领导的行为规范为员工作为表率, 使各级领导成为安全模范的执行者、带头人, 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重机制之“实”
完善的安全机制是一种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管理手段。只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机制, 才能保证规范的安全管理, 从而获得较高的安全水平。一是要有完善的安全保证机制。二是有健全的安全监督机制。三是有健全的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四是要有完善的安全检查评比机制。这些安全生产机制是保证电力安全的治本之举, 是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其中的关键是在于严格落实、严格实施、严格检查和严格奖惩, 否则再完善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
重员工之“识”
从安全工作的主体看, 人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计划者、执行者和控制者, 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发者、责任者、受害者。因此, 发电企业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 必须要强调人的因素, 强调内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 强调以人为本。
安全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人, 具体体现在人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上, 其中, 安全意识尤其重要, 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 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 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安全意识强的人, 必然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正确地作业;反之, 安全意识淡薄的人, 则往往会忽视安全、违章作业, 导致事故的发生, 所以, 必须把培养员工树立牢固安全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
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企业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等4个方面, 而狭义的企业安全文化一般单指安全精神文化, 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价值观的认可, 对安全的尊重和遵守程度。
安全精神文化
对发电企业而言, 安全精神文化可概括为安全价值观 (对安全总的、根本性的看法) 、安全精神 (被全体员工认同的正面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安全伦理 (员工在安全方面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非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其体现了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观念、心态和意识。
进行精神安全文化建设, 就是要培育员工正确的安全观 (安全第一的哲学观、珍惜生命的情感观、合理安全的风险观、本质安全的科学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人机环境的系统观) 和全面的安全意识 (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可能出严重事故的风险意识、居安思危的预防意识、利用科技保障的科学意识、时刻注意的警觉意识) 。
精神安全文化建设可分为3个阶段, 一是宣传阶段。主要是营造文化氛围, 让员工正确认识和理解精神安全文化, 以奠定建设安全文化的思想基础。二是倡导阶段。在员工接受精神安全文化的基础上, 开始实践精神安全文化。三是深化阶段。这一阶段是使员工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使安全精神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成为一种“本能”。
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应包括严明的法制、明确的责任、规范的管理、健全的制度、有效的监督, 且这一切都能有效实施。为此, 企业不仅要制定并落实各部门、各组织、各专业的岗位责任制, 让安全管理做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运作高效, 还必须要掌握和运用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安全心理和行为科学、安全性评价和系统安全分析等安全软科学。同时, 还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制度, 更新标准, 以适应新技术, 使企业安全制度规范化、科学化、适用化。
安全行为文化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的、动态的, 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 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 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因此, 不同员工由于自身人文素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水平。建设安全行为文化, 就是要培养、提高员工的人文素质, 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员工有了安全意识, 就会引发安全需要, 并萌生安全动机, 从而就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实行有效的、规范的安全行为。
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是指企业为预防事故、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而建造和使用的各种安全设施, 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化。设备、环境的本质安全化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 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发电企业本质安全的基础, 所以在整个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打好安全物态文化的基础。
想要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从设计、订货时就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 并对设备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按规程试验。同时, 还要完善现场生产环境、安全设施, 使之更有利于安全。
载体
安全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 在生活和生产活动实践中表现出来。这种物质实体和手段就是安全文化的载体。安全文化的载体是安全文化的具体化、形象化, 但并不等于安全文化。
员工安全意识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5
作者:安全文化网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点击数: 190更新时间:2008-11-28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党和国家搞好经济建设的一贯方针。为保证安全生产,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扼制,必将给公司的发展造成损失。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做好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是杜绝各类事玫发生,实现企业发生生产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文化价值朋的重要体观。
l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
1.1 零事故原则
任何人都是不愿意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的,如果把这种愿望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总结为“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挑战”的共同意志,这样,就会对公司员工的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再经过潜移默化就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准则。
1.2 危险预知原则
要实现零事故原则,必须把岗位主体与客体的一切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点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从整治思想上的危险点人手,克服思想上麻痹和行动上习惯性违章,同时做到五到位,即安全思想教育到位、岗位“安全职责”履行到位、实施措施到位、具体行动到位、事前预防到位。
其次,再从危险预知分析活动的主体—生产一线的员工人手,采取发动群众,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专业把关的原则进行。
1.3 全员参加原则
全员参加,即大家共同参与,站在安全生产的立场与工作岗位角度,以无事故为目标,主动查找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因素。
1.4 提高安全意识和素质的原则
以往教育员工,是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这样要求还不够,应该再提高
一个层次,使之达到“我会安全”的程度。一个员工连自己都不会保护,怎么会保护好他人。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是基础,人身安全问题,更是一个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做好“我会安全”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公司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是杜绝人身伤害和人为事故的重要一环。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危险预知活动,从心理学讲,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从可能发生的后果去提醒人们注意。因为讲“危险”比拼“安全”更直观具体,更有针对性、刺激性,更易被职工接受,更易引起职工的注意,从而更能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危险预知活动分危险点分析和工前5min活动两步骤进行。前一阶段主要是发掘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后一阶段是重点落实预防措施。而公司现行“作业安全措施票”管理制度,又是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2.1 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的内容
通过危险预知活动,应明确几个问题:①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②作业现场状况;③事故原因分析;④潜在事故模式;⑤填写“作业安全措施票”;⑥危险控制措施落实。
2.2 危险预知活动程序
危险预知活动可分为5个步骤:①发现问题;②研究重点;③提出措施;④制定对策;⑤监督落实。
2.3 组织班组危险预知分析须注意的问题
(1)做好宣传教育,注重激励作用。班组要根据危险点辨识的结果,即实施结果,开展好考评活动,及时推广危险点分析活动中好的典型。
(2)班组长要事先准备。活动前班组长要对所进行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准备,以便活动时心中有数,进行引导性发言,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活动质量。
(3)全员参加。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调动群众积极性,使大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危险预知活动应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不能一言堂,应让所有组员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4)危险点分析形式要直观、多样化。班组长可结合岗位作业状况,画一些作业示意图,便于大家分析讨论,或在作业现场进行直观的、更有效的分折,也可随着作业现场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危险点进行动态的分析。
(5)抓好危险预知分析结果(作业安全措施票)的审查和整理。“作业安全措施票”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车间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认为已形成典型的、标准化的“作业安全措
施票”进行系统审查、修改和完善,使其真正成为规范、标准的典型“措施票”,作为作业现场保证人身安全工作的依据。
2.4工前5min活动
工前5min活动,是危险预知活动结果(作业安全措施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由作业负责人组织从事该项作业的人员在作业现场利用较短时间进行,要求根据危险预知训练提出的内容对“人员、工具、环境、对象”进行四确认,并将对作业危险点分析出的“作业安全措施票”中所列安全措施逐项落实到人。有重大危险的作业,要对作业安全和工序安全开展工前5min活动。结束语
浅析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煤炭企业在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它是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和促进安全工作的有力支持,也是煤炭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在煤炭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企业的管理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构筑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重要分支之一的安全文化建设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渗透于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已成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的软“着陆点”,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健”因素。这一因素的缺位或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可能需要间接耗费更多的“成本”。所以,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内驱力和后驱力所在,值得引起各方的关注。
笔者认为:安全文化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
(1)物质层(代表词汇:安全帽),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即表现为物质实体的文化,主要是指企业中各类安全工器具,为提高安全系数设计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设备、设施等等。
(2)行为层(代表词汇: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即员工的安全行为文化,这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安全理念和价值观的动态体现。
(3)制度层(代表词汇:安规),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要求。即通过安全管理制度表现出来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员工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4)精神层(代表词汇:安全意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在整个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主要包括:安全理念、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员工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生命价值观等。安全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对处于核心层的精神层面的挖掘是关键。
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这四个层次,形成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由表层到深层的有序结构。其中,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质载体,所表现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程度,构成安全文化的硬件外壳。行为层是一种处在浅层的活动,构成企业文化的软件外壳。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其他三个层次的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骨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精神层则是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随着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打造安全型企业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安全文化,注重用文化力引导、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与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用安全文化推动职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与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实现职工个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治久安。
那么,如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呢?结合晋煤集团古书院矿的安全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应完善安全理念渗透机制。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可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本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建立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在将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要求每天进行学习讲解,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通过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有不断的飞跃,企业安全文化层次才能得到极大提高。
二、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应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干部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和责任感。根据煤矿行业特点,制定一个年度或更长时期的安全考核目标。同样,每个环节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应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地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来约束的,再好的安全制度,如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养成习惯,这就给事故的发生造成最大的可能性。因此,在加强安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系统的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和落实兑现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干部的走动式管理,将各单位落实安全制度措施情况一天一汇总、一通报、一处理、一分析,并纳入干部综合考评,与相关管理干部的工资分配挂钩。充分发挥动态转换机制作用,促进员工在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措施和岗位标准上达到行为自觉养成,达到一出手就干标准活,从而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应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只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针对基层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在员工业务培训上,建立完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特殊岗位工种培训管理规定》、《新工人业务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业务培训机制;在组织学习上,专门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讲课,并采取知识考试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人员坚决不准上岗,可极大地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并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及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安全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安全座谈以及征集安全漫画、安全警句格言等活动,营造深厚的安全氛围,促使员工积极学业务、练本领、掌握安全技能,使“我要安全”变成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让安全文化根植于员工心中,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由多元因素组成的,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他关系国家的形象、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大事。因此,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反复的宣传教育,需要正确理念的灌输和引导,需要扎实的安全培训和长期的安全实践,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和严格的制度约束,最终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对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平安和谐的煤矿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7
基本结构
安全文化的架构模式很多。如何科学地找出确定基本架构的依据,并选择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的组织结构,细化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构成,必须坚持历史发展规律与理论逻辑相统一,认真对待,以克服文化建设的盲目性。
铁路基层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框架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标准、国家和行业规划、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需要、铁路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铁路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实际、铁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
结合当前实际,笔者认为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风险管理要互相融入;二是要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三是要注重继承与创新;四是要注重操作性和实际效果;五是要重视个性,注重发挥站段、车间、班组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开展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创建活动。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建议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模式应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安全精神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安全承诺等。其中,安全价值观是指企业和职工衡量安全生产的价值标准。安全愿景是指企业安全生产的远期设想。安全使命是指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所担当的长远的社会责任。安全目标是指企业在各个阶段的安全生产所要实现的预期值。安全承诺是基于企业和职工信用向公众做出的“安全义务合同”。
第二层是安全行为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法规、安全标准、安全职责、安全规程。其中,安全法规是指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安全标准是指安全生产的合格参数。安全职责是指企业和职工所应承担的职位责任和义务。安全规程是指企业标准化作业的有关制度。
第三层是安全制度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文件;二是技术和标准文件体系;三是综合管理文件体系;四是绩效管理文件体系;五是相关文件体系,如安全宣传、安全教育等,同时包括外来文件。
第四层是安全物质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标识、文化标识、企业标识、安全标志性器物等。
组织实施
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实现途径来。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流程来进行:
1. 诊断。
即要对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制度、行为和可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铁路基层单位可对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标准》,制作问卷和量表,开展普查和抽样调查,并应用专业的诊断工具,进行分析,撰写评估报告。
2. 规划。
即要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标准》为指导,明确铁路安全文化的构架结构、推进措施、组织机构和经费保证。铁路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推动。规划要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要分解各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职责分工及任务。规划具体条款要纳入企业管理标准,涉及安全标准的内容要纳入企业技术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 理念建设。
即要集中提炼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和各专业系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并开展安全承诺。理念建设要尊重一线职工的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做法。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既要使理念的提炼和实践有群众基础,也要适应时代和现实生产的要求。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企业安全理念识别系统(MIS)建设。
4. 行为规范建设。
即要根据安全法规、安全标准、安全职责、安全规程,对岗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制定安全作业指导书。铁路基层企业要组织全员查找安全风险源,进行评估,并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要重点抓好作业规范和程序建设,按照综合性规范和程序,以及安全专业性规范和程序进行分类,分别制定和推广职工作业标准化和安全管理行为规范化的具体指导书。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安全行为识别系统建设。
5. 制度建设。
铁路基层企业要组织专业力量对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标准、综合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外来文件等相关文件体系进行梳理,及时废除过期文件,及时制订新的文件,及时将技术标准文件转化为作业标准。同时,要加强安全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制度落实的检查考核机制,形成“落实制度光荣、不落实制度可耻”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氛围。
6. 可视化建设。
铁路基层企业要大力推进安全可视化管理和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管理、看板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整理铁路基层单位的安全标识、企业文化标识、企业标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设安全视觉识别系统。
7. 考核激励。
铁路基层企业要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标准的13类54项指标,细化铁路基层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考核制度,分年度进行考核,纳入班子成员和管理层、操作层人员的绩效考核,直接与收入和岗位任职挂钩。
8. 持续改进。
主要包括再诊断等环节,形成新的循环。
持续改进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要求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铁路基层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分年度制订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方案,形成职工和企业的安全自主学习和改进机制。
引入学习型组织建设方法
安全学习模式,实质上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过程。铁路企业要适应新的技术和装备条件,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更加深入地进行改革创新,应该有一套新的模式,来推进新型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同时,要积极建设铁路基层企业的自我学习机制,创新性地应用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五项要素理论,努力寻求安全文化建设在实质上的发展和提升。
信息化
铁路基层企业应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展示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安全制度和标准数据库供职工随时查询,形成铁路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平台、安全文化绩效考核平台。
科技兴安
铁路基层企业应将科技和装备作为铁路安全工作的重点。着力研究和建设安全科技文化和安全装备文化。形成用科技和装备保安全的科学理念,养成安全科技攻关和安全装备科学管理的良好行为,制订完善安全科技攻关和安全装备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努力推出标志性的成果。
专业化
铁路基层企业应建立自身的安全文化专家队伍,深入研究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诊断、评估、构架设计、实施、考评等环节的专业化理论和工具。特别要以典型事故为重点,从事故调查开始,就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归因分析,倒推出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制订措施,加以整改、提升。
引入社会评价和外部认证
铁路基层企业应引入第三方,定期组织社会各方面代表、专家,对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巡视、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单位,特别是对外经营单位,可以引入外部认证,进行专业化的验收,取得专业的资质。
社会和消费者协同改进
铁路基层企业要建立由社会人员(有关的关联人员,如重要装备供应商等)和消费者(主要是旅客、货主)组成的安全咨询团队,定期或在重大故障发生后,组织巡视检查活动,从外部获得意见和动力。加大承包商和供应商在企业安全绩效改进方面的作为。如实行让承包商和供应商参与工作准备、风险分析和经验反馈活动等。
职工参与改进
铁路基层企业要扩大职工参与安全事务管理的力度。成立职工安全改进小组,定期召开有职工代表参加的安全会议,开展岗位风险预见性分析和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的自查自评活动。
企业文化整体再造
铁路基层企业要从整体出发,谋划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形成安全文化与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必要时,可进行流程的分析和再造,力求用企业文化的整体功能推动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
铁路基层企业要将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好,把各铁路局企业文化处的职能落实好,用政治优势、党团组织的优势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要纳入各级党团工会组织的日常工作和绩效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与安全风险管理一体化推进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8
在2013年初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中, “安全”无疑成为了“十二五”能源发展的关键词。文中多次出现“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更是将安全二字列居第一位, 更凸显了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能源发展的第一因素。
电力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它的重要性是由其行业特殊性决定的, 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 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影响着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多年以来, 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强化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和班组安全监管, 电力安全生产也随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然而, 事故隐患和事故仍然屡禁不止, 这就暴露了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缺陷。因此, 在新形势下要想取得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突破, 就必须打造一个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实际、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协调发展。
二、安全文化的概念
历史上的很多管理理论的产生都是由灾难引起的, 安全文化理念的提出自然也不例外。在分析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污染事故原因时, 人们发现, 灾难不仅源于“不负责任, 漠不关心, 工作当中粗枝大叶”等常规制度建设、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等生产中的问题, 还牵扯到劳动法、劳动规章的制定, 技术垄断, 单纯考虑经济运行成本, 核电知识的缺乏, 核电建设规划不完备等一系列原因。经综合分析发现,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文化理念。正是由于安全文化的缺位, 才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这次灾难后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安全文化”一词, 其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 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 使防护与安全问题由于其重要性而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建设关系着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是公司管理能力和工作绩效的重要体现, 是一个企业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作风和素质的重要体现, 与公司各方面的工作都紧密相关。影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涉及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对电网安全生产产生不良影响。
企业安全的重点在基层工区, 落脚点在班组, 班组是各项生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 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主要载体。当前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加入系统思维方式和安全生产软管理方式, 与时俱进、更新思想, 结合企业发展方向, 构建一个符合生产实际、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把保证生产安全变为自觉行动, 才能确保企业安全发展。
四、落实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
1. 以人为本, 建设安全理念文化, 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文化, 就是企业员工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结果的统一,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员工的认知, 离不开员工的努力, 离不开员工的奋斗。安全能力本应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那么, 为何“三违”现象依旧屡禁不止?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我要安全”本就是员工的内在需要, 现在却变成了领导层“强迫”员工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假如, 不能摒弃类似的错误理念, 不能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 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实施, 国家对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性评价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方法, 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提出必要的控制措施, 它主要由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构成。坚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情况综合分析和评价, 可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促进员工对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2. 激励为主, 健全安全制度文化, 实现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古语有云:“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国无法则乱, 家无规则散”。企业安全制度文化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可靠保障。员工不仅要学习贯彻好上级下达的安全会议精神, 还要大力推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促使安全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 不是临时突击就能达到一劳永逸。安全无小事,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实现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就必须准确把握电力安全管理的轻重缓急, 做到有的放矢;必须形成一套覆盖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严密、科学的制度体系, 做到惩必有据、罚必有因。
此外, 在制度的完善过程中, 还应加大考核和激励机制, 表彰在安全管理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的人和事。同时, 对于违章行为和事故隐患, 还应做到有情提醒、无情纠错、严厉处罚、绝不姑息。为杜绝习惯性违章, 将收集起来的案例分门别类制定考核办法, 从制度上遏制习惯性违章, 真正做到制度使其不能、教育使其不为、严惩使其不敢。
3、针对实际, 贯彻安全执行文化,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电网企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逐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系列文件和制度, 可以说应有尽有, 但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往往被淡化, 甚至流于形式。纵观各类安全事故,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从来都不是没有制度可依, 而是遵章不严、执行不力所致。因此, 在安全执行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要以务实高效为准则, 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终极目标, 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这是提高安全生产效率、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有效手段。
工作现场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严格执行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工区、工区保全局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实行一岗一责制, 对可能影响设备运行的工作要提前做好事故预想, 认真分析工作中的危险点, 做到胸有成竹。
五、结语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要从构造特色安全文化入手, 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基层班组一员, 应当坚定“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信心, 全方位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 努力实现企业安全稳定局面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牛益国.浅析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7) .
[2]焦娜.“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J].陕西煤炭, 2011 (03) .
[3]郭学英.精心培育安全文化[J].现代职业安全, 2010 (01) .
[4]韩继联.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思考与认识[J].工会论坛, 2010 (01) .
[5]洪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3)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意义 篇9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观念,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物态
1 前言
经过大量的数据研究,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持有这样的观点, “88102”是交通事故的普遍规律, 即每100 起交通事故中, 纯属人为的有88 起, 人和物不安全状况造成的有10 起, 难以预防的只有2 起。在美国的工伤事故中, 调查了7500 起, 其中88% 的事故都是不安全行为酿成的。根据我国的安全事故相关统计, 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比例达到了80% 以上。因此, 自管理层面入手, 将员工的安全素质进行全面提高, 逐渐将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实施起来, 从而大量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生产事故, 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生产中的事故率, 进而促进企业健康、高速发展。
2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所谓的安全文化, 其概念非常广, 拥有广泛的范围、领域、以及对象等, 根据安全文化相关的定义表明, 通常情况下包括多种类型。根据总和性定义可知, 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它是所有成员共同遵循、认可的安全意识以及物质安全的总和。根据群体性的定义可知, 安全文化也可以是群体文化, 是群众文化素质、外部文化环境、以及安全特征的综合表现。根据构成性定义可知, 物质安全、安全心理、以及安全行为一起构成了安全文化。根据观念性定义可知, 一定条件下, 安全文化能够充分体现安全价值观。
3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 因此企业的员工都必须把安全责任融入到工作中去, 还需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以及安全价值观进行培育, 才能够使安全文化营造出团队管理、自主管理、以及自我约束的氛围, 才能够使安全业绩得到持续改善, 从而建立起拥有长效机制的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文化的表现形态分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教育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其中, 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教育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中介层。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紧密围绕上述四点进行:
(1) 建设安全观念文化, 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人的行为无一不受思想观念所支配, 观念上敏感地意识到什么, 行为上才能处处注意什么。在一个企业当中, 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 它规定着企业对安全工作重视的程度、落实的力度。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 将应急稳妥处理与重在预防结合在一起, 同时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加强对员工在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的安全运营工作, 必须落实、完善相关的安全组织体系, 充分的利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监控手段。
(2) 建设安全制度文化, 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严格讲, 不具有规范性的制度约束, 就极大可能使员工造成事故的发生。于是, 公司根据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 认真总结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组织专人对安全管理制度及预案进行梳理完善, 才能够使员工有章可循, 才能够更好的杜绝由于违章操作酿成的不良后果发生。
(3) 建设安全教育文化,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2015 年公司认真贯彻集团要求, 对《消防法》、以及《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并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到了员工心中, 制定《枢纽运营公司2015 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 突出“安全发展”这个基本点, 采取易于参与、喜闻乐见的方式, 同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 并将安全发展作为理论体系的核心向乘客以及员工做了深入的宣传, 让他们更加了解安全知识、及其法律法规, 弘扬安全文化, 最终使全社会都能够更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形成良好的氛围。
(4) 建设安全物态文化, 为安全文化提供物质保障。安全经济学专家罗云研究认为, 与事故后再进行整改的“产出比”相比较, 预防性“投入产出比”更高, 为了尽可能的节约资金, 进而大大降低安全的成本, 若发生事故, 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更大。在预防事故设施中, ①从本质安全上选用安全可靠的设施、设备, 如防爆仪表、防静电接地等;②对枢纽内设备、设施建立寿命及维护档案, 进行定期防腐、维护或更换。在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中①枢纽内保证灭火设施配备符合标准、充足、完好、有效;②紧急个体处置设施, 如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急救药品、事故柜等, 配备标准要保证紧急状态下的抢险与救援;③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不仅从数量与种类上要保证生产需要, 同时还从质量方面保证防护用品的安全可靠。
4 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不管是对个人、企业, 还是国家而言, 安全文化的建设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于员工来讲, 生命与安全息息相关, 也是首要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 经济效益的高低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 必须深入贯彻安全文化, 才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才能够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对于国家层面来讲, 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 有了安全生产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不断发展, 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枢纽的安全文化工作, 始终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文件要求加强公司安全文化建设, 使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不断强化, 同时必须遵循的安全生产原则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才能够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使领导不断加强, 监督检查逐渐强化, 责任逐渐落实。建设和谐枢纽的必然之举和前提保障。
5 结论
安全文化建设是长期的投资, 而不是现时的消费。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 严格抓好安全管理每一项工作, 不断优化整合企业的管理资源, 逐步达到经济效益、以及安全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的目的。同时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构建了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使企业和员工共享实现安全目标带来的安全效益, 达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温道德.论人的失误[Z].中国安全科学, 1996, 6 (增刊) .
浅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主体性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但同时,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弊端也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 在生产中, 忽视安全隐患排查, 懈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2008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溃坝事故以及三鹿奶粉事件等, 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
这些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除了企业自身忽视安全生产, 不重视自身安全文化建设外, 也反映了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工作的不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虽然政府放松了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管理权, 但由于企业的生产, 涉及到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 它仍然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因此,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需要企业担当社会责任, 而且也需要政府承担一定的监管和教育责任, 从健全法律规章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 落实监督等方面强化企业的安全文化生产建设意识, 以使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深入领导和每个员工内心深处, 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有专家这样说:5年寿命的企业是靠运气;10年寿命的企业是靠领导;15年寿命的企业是靠管理;20年以上寿命的企业是靠文化。因此,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繁荣壮大的内生动力, 而安全文化则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安全文化的概念被提出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起因于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 (INSAG) 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随后安全文化的定义逐渐演变为狭义安全文化学说和广义安全文化学说。
狭义安全文化学说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广义安全文化学说则对安全文化做了这样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它决定于安全管理上的承诺, 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决定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结果。笔者认为,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 是现代化企业得以持续生存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是企业外塑形象, 内提素质的重要手段, 是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的重要支撑。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有助于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改善广大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水平, 有助于形成企业团结一致的核心凝聚力。因此, 政府也应该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政府和企业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两个主体, 其中, 企业要承担的主体责任是内因, 而政府则承担着监管主体的作用是外因。下面笔者分别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来谈谈如何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4.1 企业层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是以人为本, 必须以满足广大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
4.1.1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责任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安全文化体系的角度来看, 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企业中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最高层领导支配的, 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如此, 只能从最高层领导开始, 层层传递, 直至最基层。因此, 将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制度, 通过安全文化的作用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人们的意识中固化、在企业的制度中深化、在员工行为中强化, 做到人人有专责, 事事有人管, 共同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 构建起全员全过程的安全文化责任体系。
4.1.2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 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企业安全文化, 更是具有先进理念的企业安全文化。
4.1.3 注重企业安全文化的可执行力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如果缺乏执行力, 不具备可操作性, 自然是难以在企业扎根成长的。如果企业安全文化具备了安全的执行力, 做到严密实施, 严厉检查, 严肃奖惩, 严格落实, 那么才是合理的、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这种可执行力的培养, 必须要加大违章的处罚力度, 使员工不敢违章;做到规范管理, 使员工标准作业、遵章守纪, 最终形成"教育使其不为, 制度使其不能, 奖励使其不怠, 严惩使其不敢"的安全文化氛围。
4.1.4 培育企业不同层次的安全文化
一个企业有着各不尽同的层面, 不同层面需要有不同的企业安全文化, 绝不可用完全相同的方法进行培育, 必须有所区别。
基层单位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 可以选择"三级教育"模式, 进行上班前教育、作业过程教育和班后亲情教育等, 从而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提高安全技能。
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 可以通过系统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体系, 促进管理及决策层的安全意识与管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 可以采取张贴安全标语, 悬挂安全标志、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等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 使职工牢固树立对企业和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
4.2 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者应该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 充分发挥自己手中的各种资源, 引导、指导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4.2.1 健立健全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
目前, 我国有关企业安全生产及其处罚措施的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规章、标准和条例之中, 由于这些条文存在着重复交叉、监管有盲区、可操作性不强、处罚力度较轻、对企业震慑力度不够的问题, 因此很难让企业负责人从内心深处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所以,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的修订、建设和完善工作。
4.2.2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增强安全文化建设意识
政府应该利用自身掌控舆论动向的优势, 动用一切宣传教育媒介资料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资源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 使企业负责人和广大员工明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将安全文化理念重新种植在每个人心间, 将有关安全生产的条例贯彻落实到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
4.2.3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指导企业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规章制度, 并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的要求制定详细的企业量化考核细则和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处罚制度, 然后由政府部门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实施过程的绩效进行考核。
4.2.4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管
政府应该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使企业认识到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引导企业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比如联系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培训、演练等活动, 在日常检查中, 对企业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等。另外, 政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强制推动者, 要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强制手段扮演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监管角色, 对于违反法律的企业进行严格执法, 通过执法来强制企业进行必要的安全文化建设。
总结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 是一项惠及企业职工生命和健康安全的系统工程。因此, 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广大职工多方努力, 齐抓共管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景观, 在安全生产中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文章分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指明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责任的内外因作用出发, 阐述了企业和政府部门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主体责任,安全文化,重要意义,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史有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读本》[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4.
[2]田水承, 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8.
[3]王炳山.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责任[M].北京, 工人出版社, 2008.10.
[4]徐德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12月.
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篇11
关键词:企业安全; 安全文化; 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中蕴含着诸多的内容,安全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管理者赢一局企业内外安全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的理念和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而形成的一系列理论.
1、安全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的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它建立了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 即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 可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定义对于安全问题进行整体的阐述,及时针对态度问题又是针对组织问题;与组织和个人都有着深刻的联系,因此说在这一企业中的组织与个人都应对其有着正确的理解与行动,将其和自己的实际工作融合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 安全文化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 其出发点与归宿是爱护自己、爱护他人, 爱护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安全文化不是安全行为本身, 而是用于构造安全行为和理解安全行为的知识体系。安全文化的概念、特征是对当今世界/ 大安全观及 相关方利益维护的最佳注解。
2、企业构建安全文化的作用
2. 1 引导
企业的安全文化石一种理念,是企业员工的一种观念和认识,通过安全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安全生产动机, 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员工以此为安全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构建安全的价值观,自觉遵守安全行为专责,并形成员工自觉、自信和自我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内在动力。
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引导下,健康有序发展,可以说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反映企业员工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利益,指引企业员工按既定目标开展活动。使安全价值观在全体员工中逐步形成共识, 引导员工的思想、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2. 2 凝聚
企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 都有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安全文化能使全体员工在安全观念、目标、行为准则方面保持一致, 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 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3 组织及协调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一是安全管理决策协调, 二是协调企业中各子系统的安全职能。使系统构成一个整体, 克服管理缺陷, 建立在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基础上。在生活及生产活动中, 每一个参与者的行为都与该项活动的安全状况有关, 只有使每一个人都可靠, 才能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状态。必须提高每一个人的安全觉悟、规范每一个人的安全行为, 在高度的安全文化环境中, 不安全的行为也会被安全氛围所不容而纠正。通过潜移默化的安全文化渗透, 可使员工形成安全价值观, 实现自我控制。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3.1 树立正确的企业安全理念
通过对企业现有的安全理念进行归纳整理, 结合企业发展要求, 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 并根据生产现场实际及特性进行补充完善, 确立正确的安全思想、原则、道德和观念等。
3.2 建立现代安全管理模式
构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思想, 从现代控制理论的角度, 以危害因素、作业风险预知预控管理为中心, 以车间、班组安全建设为基础, 实现对各类危险的预知预控。
3.3 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制定科学的、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供企业员工共同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其制定要充分识别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安全作业指书和安全操作规程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制定要在充分总结企业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认真研究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有关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全制度的制定是要求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因此,安全制度的建设除了要具备合法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要求之外,还要体现广大员工的意志。在其制定过程中要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特别是一线的业务骨干的参与。这样制定出来制度凝聚了广大员工的智慧,容易使员工产生自觉维护和遵守的意愿。
3.4 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当然要靠经营上的高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员工心灵的认可、感情的交融、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必不可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事故展览等活动;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采取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让安全文化取得广大员工 的认同。所开展的“安全生产年” “百 日安全无事故”“创建平安企业”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要放在基层车间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地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
4、结语
浅析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篇12
安全, 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 也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永恒主题。从国家来讲, 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企业来说,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效益的提高, 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员工来说, 安全事关生命, 是人的第一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人们对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强烈。本文从安全文化的涵义和功能出发, 阐述了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并提出对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的措施。
1 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1.1 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从广义上, 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 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 (INSAG) 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 (HSCASNI) 对INSAG的定义进行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在许多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和材文和材料中, 常常看见诸如“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 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 与狭义安全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应该的, 但对于促进实际安全工作而言, 则不宜使用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 而应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
1.2 安全文化的功能
1.2.1 导向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提倡、崇尚什么, 将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员工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企业所提倡、崇尚的内容, 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 从而将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
1.2.2 凝聚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 使员工融合于其中, 当其价值观被员工认同后, 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 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 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2.3 激励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能通过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智慧力, 使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作为自然人, 每个人都有力气, 有基本思维能力;作为社会人, 每个人又都有精神需要, 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未获得激励时, 人发挥的只是物质力量, 获得激励后, 人的精神力量就得到开发, 激励越大, 所开发的精神力量就越大。
1.2.4 约束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这种作用与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约束不同, 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 但更强调不成文的软约束, 他通过文化的功用使信念在员工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 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 只要有诱导信号发生, 即可得到积极响应, 并迅速转化为预期行为, 这种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员工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 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 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
1.2.5 规范行为功能
上述安全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四项基本功能, 最终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是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来规范其安全行为。
2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2.1 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建设安全文化, 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 符合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 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 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 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2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 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也给企业的安全系列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 要想生存和发展, 必须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 诸如明确的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生产现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企业的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 而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 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2.3 弥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缺陷的需要
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 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 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如违章堆放的物料、私自焊接使用的压力容器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如果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 (即达到了物的本质安全) , 则人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安全还是不安全。因此, 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 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 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 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 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上不合算。正由于此, 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 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性行为, 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 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 约束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 使所有人员学会安全的行为, 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 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仍然不够。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 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 对于安全管理尤其这样。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 必然会体现在不安全行为上, 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反可能带来相应的利益或好处, 例如省时、省力等。这会进一步促使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在安全管理上, 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成员遵章守纪, 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这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建设安全文化正可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3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 就像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 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楼阁, 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1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说到底就是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习惯) 的选择和行为结果的统一,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抓住问题的本质, 就可以抛开繁烦的“文化”定义, 从中解脱出来。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造就优秀的行为结果至关重要。企业安全文化, 离不开员工的认知, 离不开员工的努力, 离不开员工的奋斗。而企业安全文化, 既可以肯定员工的价值观念, 也可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因此,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只有激发员工自发的主观能动性, 把保证生产安全变成自觉行动, 才能达到确保生产安全的目标。
3.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综合知识和技能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 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 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 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 可以利用报告会、培训班、墙报、竞赛活动等各种手段, 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时可以利用节日、年终总结、“安全月”等机会, 开展各种有益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文娱体育活动, 不断渲染和强化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3.3 完善安全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以建立适应现代安全管理, 实行标本兼治, 做到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党政工团齐抓、部门联动、人人监督、纵到底、横到边的网络体系。一是强化安全监督机制;二是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 层层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 四是健全安全检查评比机制, 达到超前控制。
3.4 提高安全技术狠抓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的推行, 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 一个企业生产条件恶劣, 事故隐患丛生, 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 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 而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作为农机开发和生产企业, 我所不断完善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工序, 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加工, 并增加生产防护设备, 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隐患。在生产车间、安装施工现场, 到处悬挂着“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高空作业, 请系安全带”等标语口号。另外还结合自身工艺特点, 提炼出许多富有个性和人性化的警示标语。定期对生产车间、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排查, 对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 结束语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是安全文化的主体, 也是安全文化的目的, 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提高人的生活价值和工作价值的过程。因此, 安全文化建设应是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摘要:本文从安全文化的涵义和功能出发, 阐述了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的措施。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创新安全文化建设 推进企业安全发展08-26
企业安全文化问题建设07-02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08-10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07-12
企业文化安全意识12-02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05-23
企业安全建设口号06-05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07-24
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07-18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