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通用12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篇1
一、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实现企业安全的强有力支撑。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组织,不仅生产任务要靠班组去完成,安全事故也多发生在班组。另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班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重心应放在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和谐平安的氛围。因此,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环境及条件下营造一种安全氛围,将人们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为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员工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安全知识和行为、安全思维和防护技能,不是天生固有的。企业要提升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除强化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监督外,主要靠教育、培养和文化建设,在岗位工作的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通过企业不断的安全教化,用安全文化渗透和默化心境,融合提升,优化发展而不断提高。
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既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注点,又是企业生产任务的直接执行者。因此,企业必须强化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好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要积极营造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为班组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形成安全氛围,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强引导,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人人重视,使员工自觉主动地预防工作中的事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离不开班组安全文化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设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事故常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要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或有效形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职工的头脑中,使每位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从而使安全管理人人参与,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就会使大家站在每个人的立场和工作岗位角度,主动发掘其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危险因素,确保班组安全生产,从而推进企业安全管理。
2. 搞好班组管理首先要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重视安全文化能极大地促进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的水平又决定着安全文化的开展是否具有成效。首先,班组管理的目标,是如何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这个系统工程,这也是营建安全文化工作目的所在。其次,优秀的班组安全文化,可以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3. 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实现
由于班组成员对岗位都很熟悉,容易对潜在隐患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有利于隐患排查和整改,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任何员工都不愿意受到伤害,都希望安全。如果把这种愿望化作一种精神财富,提倡“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零伤害挑战”,成为班组人员的共同意志,就容易得到班组成员的一致拥护,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4. 积极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危险状态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采用有效形式和工作方法,使安全管理全员参与,通过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活动的进行,让员工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使广大员工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增强安全事故的控制和解决能力,提高安全事故预防能力,才能防范事故于未然。
5. 推进企业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同时班组处在基层施工一线,扎实有效地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局势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班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方式,会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从而体现出班组安全文化的真正内涵和重要作用。
总之,班组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有效地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和事故预防机制,使安全管理科学发展、提高和升华,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企业安全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只有将人的行为可靠性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的能力,达到最佳水平的安全结果,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班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重心应放在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班组,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篇2
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规律和运行机制,创造其特殊形象及活动模式,形成宜人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培养、塑造人的安全人生观、安全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安全态度,制定安全行为准则和正确规范的安全生产、生活方式,使人民大众向着更高的安全目标发展。安全文化将发挥如下作用:
(1)安全认识的导向功能
对安全的认识,必须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不断的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公众逐渐明白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和信念,树立科学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等,自己的行为和习俗已成为社会的安全要素,提高安全文化意识和素质是公众与社会的安全行为导向。
(2)安全观念的更新功能
安全文化给人民大众提供了适应深化改革、开放进取的安全新观念和新意识,使其对安全的价值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安全人生观和现代安全价值观,从而用新的安全意识和新的观点指导自身的活动,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从而更有效的推动社会安全和保护自己。
(3)安全文化的凝聚功能
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的大众安全文化,是保护广大公众安全与健康的重理论基础和可行手段。整个社会都要尽义务和人民的安全与健康创造条件,遵纪守法、尽职尽责、珍惜生命、爱护人民、关爱职工,以其独特的安全文化,树立一种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准则。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需要安全,人人都应对安全尽义务、做贡献的新风尚。通过安全文化的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规范的潜移默化,更显示了安全文化对大众安全与健康需求的特殊凝聚功能。
(4)安全行为规范的功能
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会使广大公众加深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起到保障安全的规范作用或具有自觉的约束功能。
(5)安全知识的传播功能
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采用各种传统而有效的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对广大公众进行传统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进行各种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法规等的教育,从而广泛地宣传和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科学技术。
总之,通过倡导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公众,形成保护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社会道德与风尚,以及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从文化心理、精神需求到安全的物质条件、安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创造有利于社会文明发展的安全文化氛围,实现人类安全、健康、舒适、长寿。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生产活动秩序的现代人,使企业内的所有员工均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珍惜生命的情感观、安全生产的效益观、综合效益的价值观、人机环的全局观及本质安全的科学观等现代企业安全观点。
(1)物质安全文化建设
物质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实体和外部形象标志,是指为预防事故而使用的各种安全设施、设备、材料以及工作环境,包括生产对象、生活资料、生产条件、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厂风厂貌、劳动保护用品及环境保护基本设施等,其目标是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①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化 ②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化 ③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2)行为安全文化建设
行为安全文化即员工们体现安全价值观的行为、体现安全理念的活动等,树立安全道德,安全道德就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维护国家和他人利益、人与人之间共同劳动生产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体做法包括: ①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这是安全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在劳动安全生产过程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②开展安全道德宣传工作,靠社会舆论、环境氛围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加强安全道德修养。③做好安全道德教育,培养人们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安全道德教育要唤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对生命和健康的价值理念。
(3)制度安全文化建设
制度安全文化是指与物质、心态、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及控制管理的总和,其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防范规程、应急逃生预案、职业安全健康道德标准与规范等。
(4)员工心态安全文化
员工心态对安全文化建设即员工精神安全文化建设,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是人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综合的综合体现,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它主要包括安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安全风貌和态度,对“安全—质量-效益”的认识,对真善美的认识,对安全科技与教育、企业安全形象及企业精神的完善等。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为基础的有机基础,从人体的安全防范意识上分析,可分为应急、间接和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①应急安全保护意识
主要体现在,当事故已显性危险方式出现时,能对这种直接的危害察觉、避让和采用应急措施。②间接安全保护意识
主要体现在,当危险因素以隐性的危害方式出现时,对间接的慢性的伤害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应采用防护、隔离等安全措施,这要经过安全教育与培训方可形成。③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篇3
关键词:安全文化;积极;建设
一、企业安全文化是什么?
首先必须明确,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大都知道,企业文化不是文化理论,而是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进步的重要标志。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安全文化也应该是管理理论,而不应是文化理论。说得更具体一点,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中更先进、更科学、更合理、更能得到职工认同的安全管理。
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安全文化建设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就理念谈理念,而应当在安全管理中体现安全文化理念。否则,安全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不可能成活。
二、为什么要建设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过去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狭义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等,而是成员信仰的价值和行为模式”。据此,对安全文化也应只作狭义的解释,或者说主要指精神层面,其中就包括安全意识。可见,解决职工安全意识问题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是手段,而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
三、建设什么样的安全文化?
任何企业都有文化,没有无文化的企业,所谓积极的安全文化,就是克服在安全生产中的悲观情绪,无所作为的情绪,相信“困难可以克服,规律可以发现,事故可以预防,安全可以实现”,能够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的文化。
所谓科学的安全文化,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在安全生产中“求真”,不断探索并自觉遵从安全生产规律和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文化。
所谓文明的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要“为了人、保护人、关爱人、塑造人”,“讲人性、讲人道、讲人权,讲人情”的人本文化。
所谓民主的安全文化,就是不能只把职工当作安全管理的对象,应当把职工当作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主体,真心相信群众,真正依靠群众,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采取多种激励方法支持职工自主管理的文化。
所谓开放的安全文化,就是在安全管理中广开言路,海纳百川,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不同意见的人,保证各种信息畅通无阻,正视问题,勇于反思,闻“过”则喜,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文化。
所谓统一的安全文化,就是通过正确引导,在尊重和鼓励个人愿景的基础上,让职工共同参与,自我教育,自我认识,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发展共同愿景,取得大家普遍认同的大众文化。
四、怎样建设安全文化?
所谓建设安全文化,实质上就是在企业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那么这种社会意识怎样才能形成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即:实践——认识——实践。
文化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文化建设比物质建设更困难。这里不妨把“社会存在”或“实践”看作“物体”,文化或认识就象“物体的影子”,那么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关系就是这种“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我们姑且称之为“影子理论”。
“影子理论”启示之一:影子是由物体决定的。由此可见,建设安全文化,看起来是建设“影子”,实质上是建设“物体”。就是建设安全文化,看起来是认识问题,实质上是实践问题,看起来是文化问题,实质上是管理问题。建设安全文化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影子理论”启示之二,有什么样的物体,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子。具体到安全文化上说,任何安全管理都会产生安全文化,不同的安全管理体现了不同的安全文化。我们一直在从事安全管理,所以,安全文化本来就一直存在。
“影子理论”启示之三:要想使物体产生影子,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照镜子”。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照镜子”。其目的,就是要看安全管理.通过“照镜子”发现管理实践中的问题,然后加以纠正,使之提升,这就是“认识”之后的“第二次实践”。
“影子理论”启示之四:“照镜子”首先要有镜子,而且要有好镜子。
什么是我们“认识”的镜子呢?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也需要虚心从他人身上汲取我们有用的东西。这里“实事求是”和“虚心”很重要。没有这两条,历史和他人都成不了“镜子”。还有三种镜子,一种是先进的理论,包括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论,先进的思想理论可以“照出”我们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理念是否正确,先进的管理理论可以“照出”我们安全管理的方法是否科学。另一种是民心,用是否“得民心、合民意”作为镜子。第三种是法律,是否“依法、合法”也是一种镜子。有了这些镜子,我们就可以从“灵魂”到“躯体”清楚地看到安全管理的“影子”。
“影子理论”启示之五:镜子越好,“影子”越清楚,但也越难运用。“认识”的“镜子”更需要学习。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习,而且学习的内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应该针对如何“用镜子”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理论,学习管理科学、学习法律,向历史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他人学习,并且把围绕工作中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当作最重要的学习,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团队学习”。现在有些人不是在学“用镜子”,而是在那里“背影子”,死记硬背那几条“理念”,那几句口号,至于“理念”如何“用镜子”“照”出来的,跟“实践”有什么联系,全然不知。这种学习不仅方法不对头,而且力量用错了地方,难怪职工不喜欢,实际无效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篇4
1 石化企业安全文化简述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安全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更加注重企业安全文化的传播,这是基于安全生产在企业顺利发展中的重要性所决定。那么,企业的安全文化究竟是什么呢?企业安全文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活动的发展中,发现的一种能够进行安全生产的理念,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每一个企业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态度、认识以及发生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其本质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生产体系。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推出的一个新的措施,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方法,同时也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事故的有效预防措施。石化企业作为一个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内部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2 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联系
石化企业要想顺利的进行生产活动,少不了安全管理做支持,而一个企业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离不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使员工对安全生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生产中有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根据相关的知识及时处理,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石化企业作为事故高发行业,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不能忽视,因为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到一个项目,小到一个生产细节,安全文化建设对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将企业与个人在生产上的认知达成一致,从而有效的从各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
3 实现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作用的途径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要想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石化企业就需要不断的进行相关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明确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且在生产中,秉承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理念。在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中,实现全员参与的局面,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能够在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中,更进一步的深化安全生产的意识。明确相关的安全文化在实际生产中所对应的问题,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为为石化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效率。
(2)强化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也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企业能否在市场上长期的存在,安全生产是必要的先决条件。没有安全就没有一个企业的顺利发展。因此,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在企业内部将安全生产作为一切行为的执行标准,所有生产活动的进行都必须以安全作为前提,营造出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明确保证安全就是保证生产效率,将安全生产理念根植于员工的意识中,以此来指导生产,最终使企业与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想法达成一致。
(3)加强对员工的事故频发点的相关培训,深化安全文化意识安全文化建设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石化企业事故频发的现状下,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更显得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在企业中进行安全生产的强调[2]。石化企业的事故发生,一般都是集中在某一些工作细节中,或者工作进行中的某一个阶段,因此,石化企业在普及企业安全文化的同时,还需要针对这些事故频发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利用安全培训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对于一些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考核监督标准进行的企业,应该及时追究其责任,使其能够正视培训在石化企业的重要性,并且确保将培训切实的贯彻到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培训就可以使员工对容易发生的事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一旦发生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有效的降低石化企业事故频发率,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生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石化企业,但同时石化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情况下,安全生产在石化企业中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安全是石化企业顺利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石化企业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随着不断的研究发展,相信石化企业未来安全生产率一定会得到稳步提升,最终实现零事故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宇炜.浅谈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化工管理,2013,8:64.
6S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准 篇5
2011年12月07日 本站原创
关键字:6S 6S管理 6S安全 6S标准
6S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标准
1.“6S”在企业安全文化中的内涵
1.1“6S”的产生和内涵。
“6S”管理理论起源于日本企业,是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整理(Seiri)、整顿(Seion)、清扫(Seiso)、规范(Standdard)、素养(Shitsuike)、安全(Safety),因以“S”开头故称为“6S”。“6S”管理要求在整理中学会判断,在整顿中学会节约,在清扫中学会标准化,在规范中学会定置化、制度化,在素养中形成习惯,在操作中学会安全,培育和升华企业安全文化。
1.2推行“6S”管理的目标
“6S”管理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建设一流素质员工队伍的先进管理手段,其目标是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安全水平、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而公司推行 “6S”管理的目的,就是透过细琐、简单的动作,潜移默化,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达到现场管理规范化、物资摆放定置化、库区管理整洁化、安全管理常态化,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使安全工作从有形管理走向无形管理,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2.“四个转变”,凸显企业安全文化魅力
推行“6S”管理以来,“整理、整顿”使仓储公司各种物品得到了定点放置,让员工养成了良好工作习惯,“文明礼貌、亲情服务、精细管理”等行为规范已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职工言行,使公司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四个转变”,凸显企业安全文化魅力。
2.1从惩罚性制度向激励性制度转变,“三违”现象明显减少
现在,单纯的惩罚性制度被弱化,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被激发,对遵章守纪、严格践行安全制度,能够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的员工进行月度“安全标兵”评定和经济激励成为热点。2009年,公司发生“三违”15例,同比降低58%,各类承包商、外来人员违章25例,同比降低17%,处罚金额18900元,同比增加12%,安全表彰14800元,同比增加500%。
2.2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现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引入“6S”管理模式,实现了生产作业现场的设备设施、工具物品“各就各位”;资料台帐摆放整齐、有序;各类精美形象化的安全标识、HSE警示标识标牌、设备操作点检表一目了然;生产区域内所有流程、走向、标志清楚美观,库区面貌的焕然一新,促使各职能部门改变往日被动整改、突击整改的方式,自觉执行“6S”现场整理、整顿,坚持每天5-10分钟的“6S”清扫和每两小时巡检活动,彻底杜绝了“脏、乱、差”现象,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舒适、整洁、文明工作环境的良好氛围。
2.3从现场被管理者向现场管理者转变,员工素质明显提高
“6S”管理源于实践,基于传统,运用控制论的思想及手段,对现场管理中不系统、不规范、不具体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及改造,实现了“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日常交接与巡检、实际操作、班组资料、班前班后会”的标准化,员工逐渐养成了“日事日清”的工作习惯,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加强,个人定位已从“现场被管理者”转化为“现场管理者”。如:作业现场自制工具箱、工具架,实行“形迹”摆放,避免使用时东翻西找的麻烦,工作效率也大为提高;检修人员自制接渣盒、现场零部件摆放盒,作业时随身携带抹布和扫帚清理现场,自觉自然流露的文明行为,正是企业体现员工良好素质,践行“6S”管理模式的最好诠释。
3.“6S”助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6S”是现场管理的最基础、最根本的管理技术,仓储公司把“6S”定位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6S”管理支撑体系,打造“6S”模版现场,深化安全文化内涵,进一步推进了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
3.1把握“6S”理念,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使每一个员工在实践中和过程控制中形成有益于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养成重视安全的工作态度。因此,培育企业安全文化要立足于现场、立足于班组、立足于岗位员工。公司紧扣“素养”和“安全”两个关键因素并将其融入企业安全文化,通过视觉冲击、理性约束、亲情感化的方式,让每位员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认识“6S”管理精髓,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3.1.1以视觉冲击激发员工感性认识。首先,利用电子滚动屏幕反复播放公司安全文化理念,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同时,根据不同的作业现场设置 “6S”理念宣传展板和宣传标语,营造了浓郁的“6S味道”,使员工从内心深处更加注重现场管理。其次,以办公室、现场设施设备“6S”管理为重点,实行“定点摄影”。如:对消防器材的摆放进行对比拍照,一组随意摆放,凌乱不堪;一组规范整洁,清爽宜人,让员工切实地感到“6S”就在自己身边。
3.1.2以理性约束提升员工思想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改变员工长期来在固定环境下养成的惰性心理和不规范行为,必须打破已经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在督促员工加强对“6S”应知应会学习的同时,一是结合岗位实际,制订“6S”管理标准,自编《“6S”知识指南》和《现场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现场示范点,让员工从思想上、视觉上、心灵上对“6S”理念进行认知,促使员工在行为上与之互动。二是从仪容仪表、待人接物、劳动纪律入手,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和管理干部“强化责任,提高职业素质”主题军训活动,提高员工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和标准化执行力,形成了个性突出、文化鲜明、形象统一的仓储团队新形象。三是引入目视管理。对各种记录资料,作业现场标识标牌的颜色以及库区所有工艺流程和设施设备的专用标识进行统一规范,引导员工在具体工作中创新方法,理清程序,达到人、物、制度的和谐统一。
3.2 打造“6S”模版现场,倾力构建全方位安全堡垒
“6S”子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公司抓住其整体性特点,把人的安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和价值观作为最核心的、居支配地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做到整体规划,多方施治,分头把关,持续改进,强化员工全方位治理意识,精心构筑安全生产屏障。
3.2.1精心组织,打造“6S”平台。组织机构的健全是 “6S”有序开展和持续推进的保障。公司专门成立“6S”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办公室,制定《“6S”管理实施方案》和《岗位“6S”管理实施细则》,并确立了“432”推行思路,即做到“4个全”:全部覆盖、全员培训、全员考核、全面达标;坚持“3个逗硬”:责任逗硬、检查逗硬、奖惩逗硬;实现“2个目标”: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塑造本质安全员工。
3.2.2持续改进,丰富“6S”管理。作为岗位员工,更多地关注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执行什么样的标准更安全。基于此,公司对生产现场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认真梳理,实现现场危害因素排查与识别、岗位操作步骤、应急处置程序的卡片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推进了“6S”管理有效、有序、更好的实施。一是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控制卡片化。按照岗位、环节、流程、关键控制点列出所辨识的岗位危险因素,逐条分析汇总后,制成岗位风险卡,发放到每一
个岗位、每一位员工手中,使员工熟知现场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进而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二是岗位操作卡片化。按照“简洁、实用、管用、可操作”原则,对公司8个工种的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优化、提炼,并制成岗位操作卡,为员工现场安全操作提供了标准保障和理论依据。三是应急操作卡片化。把应急预案分岗位、部位提炼成操作性强的具体步骤,并实行“三定一统”的方法(定岗、定位、定使用抢险器材、统一编号),解决了员工对应急操作具体职责、步骤、措施不清等问题。四是HSE检查表格化。根据HSE体系要求,从设备设施、现场安全、人员操作等方面,制作日、周、月三级检查“指引表”,使巡检项目具体化、标准化,从而促进了现场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篇6
关键词:安全文化理念;企业安全管理;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在石油企业的生产当中,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众所周知,石油是一种特殊的工业用品,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显现出它特有的危险性。如果在企业的管理中,没有重视它的安全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安全文化理念就是要以人文本,培养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利用安全管理来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规范,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一、安全文化理念指导企业安全管理概述
中国的石油工人具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我们对这种精神表示无比的赞同,也正是因为员工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更加应该保护工人的安全。我们在文章当中以长庆油田某单位为例,具体的阐明安全文化理念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指导作用。目前,中国已进入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时期,我们必须依靠高质量的管理来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管理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管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一切生产的基础点,我们要在意识上培养大众的安全文化理念,让思想指导行动,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
二、安全文化理念指导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原因
安全文化理念可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这是因为人们的具体行动受到了思想意识的指导,我们只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将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入脑、入耳、入行才能让员工在生产的过程中牢记安全知识。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我们发现一些石油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出现这些问题也许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理念管理制度。我们认为管理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理念管理制度,安全文化理念也无法让人们得知。安全文化理念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理念传播、培植时,采取的方式方法效果不明显。某些基层场站班组只是在特殊时期进行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一旦度过了特殊时期,安全文化理念的教育工作就会不了了之。这样的安全文化理念管理制度只是应付了事,是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不负责。
(二)工人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理念意识。我们在新闻中可以看到很多案例报道,例如女职工在生产当中没有带好安全帽,导致头发被机器缠绕,造成了惨剧。还有就是,一些岗位人员没有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在执行高空、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时发生了本可以避免的意外事故。这些实践都告诉我们工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理念意识。他们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如果工人在工作中没有安全文化理念意识,那么就很有可能再一次的引发石油生产安全事故,这非常不利于安全文化理念指导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不到位。安全文化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时秉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命红线”等信念,要求我们要进行到位的宣传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油田企业安全管理中,一些部门的宣传工作令人担忧,没有标准和严格的宣传,在一些安全文化理念宣传中马马虎虎。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工作应该注重每一次宣传机会,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在长期的熏陶之中宣传好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才有利于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
三、安全文化理念的构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指导作用
安全文化理念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定安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操作流程。我们在构建安全文化理念时要以排查治理隐患为出发点,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与防治,在管理中处于一张安全的模式,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意识。
(一)安全文化理念指导企业安全管理建立有效机制。制度是安全文化理念中核心内容,制度的建立可以从大局出发,从全方位的角度来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首先,石油企业的管理团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文化理念管理机制。然后,在这个机制当中不同安全管理模块要有不同的负责人,这样的机制建立可以集中絕大多数人的安全管理理念,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寻找到主要负责人,这是一种高效的安全理念管理制度。最后,安全文化理念在指导企业安全管理时要从建立的机制出发,只有做到“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才能确保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利用安全文化理念指导工人的安全意识。企业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希望保护好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次才是保证石油企业的顺利生产。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安全文化管理理念指导工人的安全意识,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第一,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第二,对于已经教育却依然违反各种规章制度、标准生产的员工,管理人员要依规对其进行一定的绩效考核或惩罚,使工作人员牢记自己的错误或过失,从而确保以后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加强安全文化理念宣传指导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方式要结合传统进行创新,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宣传方式方法的变化。例如开展演讲比赛、安全生产大讨论、安全经验分享等活动,让每一位岗位员工都可以从安全演讲、经验分享、讨论和合理化建议中得到对安全文化理念的认同和收获。不仅如此,安全文化理念应该加强宣传以此来指导企业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理念的构建需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支持,这是因为在安全文化理念的构建当中,安全责任制的建立需要遵循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约。我们对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发现它对企业安全管理具有指导作用,这为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福音。总而言之,安全文化理念是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识的总和,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之中,安全文化理念应该渗透并贯穿其中,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梁田录. 石油公司安全文化的借鉴[J]. 建筑安全. 2010(02)
[2]陈明利,宋守信.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电力安全技术. 2009(08)
[3]陈宝智,吴敏. 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0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篇7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企业通过安全文化的推广和普及,能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推进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作业;优秀的安全文化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能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就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意义、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做一浅析。
1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优秀的安全文化,在建设和谐企业、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双向互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是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最终落脚点[2]。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氛围,是以尊重生命,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实现员工价值为目的,通过人机环的平稳运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抵御各种灾害、维护人民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的统一。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使职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无生命担忧,有利于职工更好地归属于企业,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构建起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职工充分依赖企业开展生产活动,企业拥有一批爱岗敬业的职工队伍,双向的良性互动成为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石。企业是社会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因此,和谐企业也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实现了和谐,社会和谐就有了支撑,和谐企业构建和和谐社会构建是一脉相承的。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1.3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与职工安全发展良性互动的需要
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3]。一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二是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实现人人保平安的良好局面;三是有利于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四是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五是有利于实施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六是有利于充分体现企业与职工在安全发展需求方面的目标一致性,体现企业安全发展与职工个人安全需要的良性互动。
2 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 发挥思想引导作用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职工明确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途径和目标,了解企业为安全生产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进而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出职工自觉的安全习惯和安全行为,确立自我保安意识。良好的安全习惯养成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会使得企业安全管理更为顺利、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特性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引导作用[4]。
2.2 实现精神凝聚功能
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培育企业与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理念认同和思想统一,能够引导职工群众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能够激励、调动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热情,形成强大的安全生产正能量。由此可见,安全文化建设能把企业、职工群众的安全价值理念、安全思想行为及追求安全生产的心理情感统一到一起,为追求企业共同的安全生产目标形成合力。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强大的精神凝聚功能。
2.3 体现行为规范约束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制度约束[5],通过安全文化的集体认同,能使安全文化形成一种自觉的约束力量和理念认同,这种有效的“文化约束”能够减少硬性规章制度对职工群体造成的心理逆反因素,使企业环境设施状况和职工群体的思想、行为更加规范,企业生产关系能够达到统一、和谐、实现步调一致,从而进一步维护和确保企业、职工群体的共同利益。所以,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对企业、职工群体的有形和无形的行为规范约束功能。
2.4 达到激励调适功能
安全文化建设还具有激励调适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让职工群体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通过安全宣教、安全文艺演出、安全宣讲、安全奖罚等手段,对安全生产表现优秀的职工进行表彰奖励;对违反安全行为的职工进行帮扶教育,沟通交流感情,缓解违反安全管理的受挫心理;通过浓厚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企业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形成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良好气氛,激发、调动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相互沟通,提升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职工心理承受力和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安全文化建设还可以为职工群众创造整洁、优雅、舒适的环境,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中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劳动热情。总之,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起到了协调生产关系、适应企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激励调适功能。
3 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
3.1 贴合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做好创新
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到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大方向,其次,要贴合企业实际工作需求,根据企业安全管理压力的大小、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育程度、自身企业文化体系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从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以安全行为养成为重点、以安全绩效考核为导向,创建本质安全型的企业安全文化,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
要注重创新,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作出调整,将安全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紧密结合,与企业的安全工作的开展现状紧密结合,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工作方法,不断加强自身安全文化建设。
3.2 构建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技能
提高职工群众的安全素质,往往需要依靠企业有意识地教育培训和思想引导。安全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为职工营造出“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受益,违反安全行为规范受罚”的氛围,把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职工自觉自愿的行为,养成职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自觉自愿的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自觉自愿的培养安全生产的意识。所以,安全文化离不开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细化完善,离不开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提升职工安全素质。只有安全管理管控到位,作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高,才能保证安全文化的有效实施。
3.3 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企业整体文化和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应该充分融入到企业总体文化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岗位责任制度的制定、目标管理的确定、施工过程的控制及监督反馈等方面。只有将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其他工作充分融合,才能充分体现安全文化的效果。
3.4 着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升职工安全综合素养
职工的文化程度、自身的素质、业务能力等基础文化素养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败密切相关。因此,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要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在提高职工安全素养方面下工夫。要通过在企业门户网站、微信、内刊等宣传阵地设置专栏专区等方式,做好持续性的宣传工作,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好教育和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提升职工的安全综合素养和自主保安能力,使每位职工都能够自觉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遵循安全文化的指引,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4 结语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的战略之举,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如何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使企业实现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是企业领导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重大问题。只有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先进理念为指引,不断地创新和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使之与各项工作相融合,持之以恒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化,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王吉昌.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56.
[2]贺春莲.企业安全文化是人本观念的重要体现[J].甘肃科技,2008,24(3):79-80.
[3]刘予如,李聚民.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现代企业文化,2009(27):49-50.
[4]李敏.安全文化培育切不可忽视载体建设[J/OL].中国安全生产网[2015-10-23].http://tianshannet.com.cn.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篇8
关键词: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一体化
0 引言
在影响安全生产的各大要素中,“人”的要素由于其所固有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其在人机结合体中的主导地位,始终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对象。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项以人为中心,以培育职工“安全第一”的理念为目标,力图通过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导向力,强化和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引导和规范企业职工的观念和行为的活动。考虑到人的心理因素,只有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渗透、全方位融合,实现一体化运作,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1 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化需要全方位的氛围营造和完善的制度保证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发展到严于律己时的思维定势,是形成安全动机和行为的先决条件。牢固的安全意识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目前各单位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如:张贴标语、搞宣传栏等等。然而,笔者认为,要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除了上述措施外,更需要从管理层着手,从制度建设入手,构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1.1 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决定着整个企业的价值取向
管理者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方式等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具有主导性的作用。管理者应将“安全第一”的理念作为第一理念。只有当“安全第一”理念成为管理者的第一理念,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完全地融为一体,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才能有统一的目标,形成管理的合力。一切以人为中心进行运作,文化的渗透和各种行政措施的共同强化,才能真正地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组织层面、行为层面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第一”成为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遵章守纪、按标作业”成为植根于其脑海深处、不可动摇的理念。反之,虽然搞了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但在实际生产中都以效益和任务为根本,必然形成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却依然非常薄弱的“两张皮”局面,职工也难以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
因此,只有首先强化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围绕“人—机—环”三大要素,从设备质量、环境优化、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作业标准化的落实入手,加大安全基础工作投入,注重规章制度的落实,文化活动与各种安全管理的手段综合运用,才能够真正形成“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使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强化。
1.2 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化需要更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各行业各部门的规章制度都很多,所覆盖的面也不可谓不广,各项工作几乎都能找到相应的规章或文件规定。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我们的制度在其可操作性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有些作业要求从表面上看起来很细致很具体,实际却难以执行;有些规定过于繁琐,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作业人员的疲劳问题,致使职工在心理影响下产生简化作业程序现象;有些作业签认制度由于没有考虑到作业地点和人员的分散布置的实际情况,致使无法按实际作业及时签认,致使人们不得不“代签”或“事后补签”;有些制度中规定了许多管理和作业要求,而对于这些要求由谁来落实、如何落实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在操作中就出现了“以文件来落实文件、以要求来应对要求”的现象,无法形成真正的闭环控制,久而久之,许多要求都流于形式,人们越来越失去对规章制度的“信任度”。
因此,笔者认为,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化需要更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多而全并不就等于制度的完善。制度必须“细而可行”,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对于已经发布的制度和标准,则应进行严密的跟踪监控确保其落实,使职工的按标作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良好的安全制度文化,引发人们内心对规章制度的尊重与重视,提高其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2 安全动机的激励需要多元化的文化手段与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受动机支配的结果。按照心理学中“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的一般规律,人的安全动机的产生必然源于其某一方面的需要。而对职工安全需要的刺激和引导,需要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一体化运作。
2.1 激励方式的设定需要文化建设与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职工的安全心理需要,来自于其角色定位。这个定位,与其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与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有关。比如,年轻职工需要升职的机会或表现的平台;年龄较大的职工希望工作轻松一些、平平安安地上班,多挣些钱养家;男职工比女职工具有更强的冒险意识和升迁欲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对精神奖励的需求一般高过学历较低的人;学历较低的年轻人会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对于现代社会的所有人来说,都有着越来越多的受人尊重的需要。所有这一切,都给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本企业职工的构成及其心理状态、行为方式,设计出针对性很强的多元化的激励手段。而这一研究恰恰属于安全行为文化研究的范畴,需要文化手段与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2.2 社会开放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需要管理措施与文化手段的配合使用
近些年来,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安全处罚的力度也有所加大,“不敢出事故、不能出事故”的文化氛围在各行业中都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文化手段的滞后,负激励常常会失去其应有的效用,甚至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一味地注重处分与罚款已经导致了部分职工的逆反心理和对严格要求的麻木感,弱化了处罚所应有的负激励作用;再比如有些职工在受到较为严厉的处罚后,由于缺乏心理疏导,产生抑郁,作业中神智恍惚,有些甚至因为想不开而轻生等等。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在社会开放程度和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更需要注重文化手段与管理手段的配合。
严格的要求需要人性化的管理,而人性化的管理离不开文化手段的应用,比如:企业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改善负激励手段带来的心理压力;对管理者及操作者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软环境,形成和谐健康的企业人际关系氛围。只有通过文化手段的配合,将严格的管理与多方位的关心与帮助相结合,才能够对职工的安全心理需求产生刺激作用,激发其“主动安全”的动机和行为。
3 安全能力的提升需要文化氛围的熏陶与培训措施的保证
职工的安全素质包括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其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构成了职工的安全能力。安全意识的强化与安全能力的提升构成了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安全管理的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考核力度也不断加大。然而,主动学习、主动提高的氛围并没有形成,职工往往是被动参培、应付考试,所以,需要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共同致力于如何提升职工安全素质。一方面,通过典型示范、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培训活动,以及宣传教育手段等的综合应用,在企业内营造“我要学习、我要提高”的主动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在认真研究培训考核计划并向职工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培训的前提下,运用管理手段加以导向性强化。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对操作能手表彰奖励等,均是管理手段的文化化表现;送培途径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的人性化则是文化因素在管理措施中的体现。
4 结语
安全文化建设旨在使“我要安全”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而各种安全管理也都不可避免地对人的安全心理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管理中无时无处不映射着文化因素。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融入安全管理,二者实行一体化运作,在深入分析职工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安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将安全管理文化化,文化建设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自尊、自信、自强的安全人格,创造团结、和谐、友善的安全环境,逐步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构建自我约束、良性循环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供电企业配网建设安全管理探究 篇9
关键词:供电,配网建设,安全管理
“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一直是电力工作中的主要思想, 为了确保供电企业的更好发展, 应当加强对配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 加强监管工作、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配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对提升我国供电企业配网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配网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
在配网项目建设过程中, 为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配网建设能够全面顺利开展, 供电企业要对其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控制, 为配网安全施工创造良好的安全条件。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完善管理机构, 健全规章制度。在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 供电企业要解决好安全管理的问题, 就必须根据电力工程规章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从业行为, 例如对电气设备、配网建设队伍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准入机制。此外, 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 还要做到电力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
2) 合理使用安全标准, 规范管理工作。由于配网建设过程中, 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量大、范围较广, 所以需要合理使用标准的管理方法, 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与合理化。按照相关安全标准, 从总目标出发, 确定各成员的职责范围, 确立完善的管理流程, 并通过识别危险、评价危险、安全监控、预防纠正等具体方法, 来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 同时, 还要做好计划、实施、评审等工作, 通过持续的动态循环控制和不断的完善等工作来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
3) 坚持目标管理方法, 并认真落实。在进行配网建设前, 供电企业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目标, 同时围绕安全标准, 细化完成目标的各项具体方法。下属子单位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 积极制定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与具体措施, 确保配网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清晰明确的方向。为了使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可将相关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与安全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相结合。供电企业可以根据配网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安全管理工作促进方案, 重视对电力法律法规落实情况、项目负责人安全指标考核、接受检查情况等方面的考核, 并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与激励惩罚机制, 通过各种途径增强项目经理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进一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4) 重视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供电企业要积极开展关于安全施工的教育、培训活动,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施工知识, 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操作水平, 加强配网建设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全面整改安全隐患, 避免安全事故。在配网建设过程中, 供电企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增加各种安全防护措施, 尽可能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从而有效避免配网工程安全事故出现, 防患于未然。
6) 召开安全例会, 积极解决问题。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施工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安全例会, 相关部门负责人、重点施工项目安全员、专业安全员都应当参加会议。例会的内容主要包括:相互交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 学习政府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关于安全施工的文件内容;总结安全管理工作;通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合理部署将来的安全施工工作;对现阶段工作中所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共同分析, 探讨解决方案。
二、配网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配网项目建设过程中, 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安全管理。
1)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在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进场前, 相关部门首先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实际安全情况进行管理, 同时要督促施工企业不能擅自将配网项目工程分项转包。
2) 提交安全管理方案。配网项目的建设单位要及时向当地相关管理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方案, 方案中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安全施工专项措施, 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的安全责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 制定合理的安全施工方案。要坚持工程监理制度和项目经理责任制相结合的方式, 及时、严格、认真地组织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和重点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具有较大危险性的配网项目工程,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施工方案,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施工规章制度, 例如《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
4)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较复杂的配网工程项目, 供电企业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使不同的部门能够共同协作、合理分工。可以依照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担任的职责, 进行合理划分, 将其分为协办部门与责任部门, 在实现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高效率工作时, 又能够保证不同职能部门的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5)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配网建设过程中, 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包含文明施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奖罚制度等。同时要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学习, 以利于施工期间各部门履行自身安全责任。
6) 制定严格的安全施工考核机制。针对配网项目建设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供电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相关考核机制, 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跟踪和监督, 及时作出整改。
7) 规范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配网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确保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同时需要对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工作, 检查安全工具配置是否合理。
8) 加强对监理单位安全监督的管理。在配网项目工程施工中, 要加强对监理单位安全监督工作的管理, 增强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的重视, 增强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意识。例如, 要求监理单位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 如果发现相关安全隐患或安全问题, 应责令施工企业及时整改。
9) 财务控制方法。供电企业可采取财务控制措施, 督促承建单位在安全施工的投入, 例如贯彻落实劳保管理制度, 发放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劳保用品, 按规定为单位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等。
10) 做好配网建设的事故防范工作。对于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等, 供电企业要预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 要做好统一指挥工作, 采取有效合理的防范措施, 实施救灾抢险工作, 保证公用物质的顺利调用。此外, 还可以根据事故的严重情况, 分级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结束语
在配网项目建设过程中, 供电企业应当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管理途径, 从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出发, 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确保配网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邱吉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配电工程安全管理[J].科技传播, 2010.
浅析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建设 篇10
虽然SG186工程建设以来, 信息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多, 但在计算机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投入较少。因此解决依托Internet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求必须建立完整的、可管理的安全体系。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所以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建设刻不容缓。
1 信息安全的基本特性
(1) 机密性, 确保信息仅对被授权者可用。
(2) 完整性, 指数据不以未经授权方式进行改变或损坏的的特性。
(3) 可用性, 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定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4) 可控性, 可以控制授权访问内的信息流向以及方式。
(5) 可审性, 具有信息的责任需求, 在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中是重要的。
(6) 不可抵赖性, 包括证据的生成、验证和记录, 以及在解决纠纷时随即进行的证据恢复和再次验证。
2 我国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我国信息化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 电力行业相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较为领先。各电力公司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
2.1.2 SG186一体化信息平台是基于基础信息网络, 建设企业
门户、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应用集成等基础信息基础平台, 实现应用系统集成与整合、数据的纵向传递与横向交换、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展现、统一用户身份管理与待办业务管理。
一直以来电网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高, 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对管理信息化工作也比较重视, IT应用水平比较高, 国家电网公司的“SG186工程”将会使各网省公司与总公司协调一致, 对信息化工作进一步重视起来, 把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2.1.3 目前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SCADA系统, 电网的三级调度实现了自动化。
我国电厂、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发电集团把信息系统管理建设放到了重要位置, 借助信息化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
2.2 我国供电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影响因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2.2.1 自然环境及不可抗拒因素:因水灾、雷电等灾害性事故引发的网络中断、数据被毁等。
2.2.2 物理设备风险:大量地使用了网络设备, 如路由器等, 这些设备的自身安全性也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应用的正常运转。
2.2.3 人为及管理因素:工作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是其中重要因素。建立过错善的法律法规, 防止人为破坏和管理的漏洞。
2.2.4 数据库安全风险:
供电企业和调度中心的电力监控系统不得与办公信息网络直接连接, 必须加装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安全隔离设施,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应在专用通道上利用专用设备组网, 必须保证物理层面上与公用信息网络安全隔离。
2.2.5 电磁干扰因素:
信息在传送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干扰, 可能会造成信息泄漏。
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建设几点建议
3.1 全面提高职工的信息安全知识素质,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人员信息安全意识, 提升防患水平, 防微杜渐。
对于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 不是系统管理部门的事, 也不是系统使用部门的事, 而是全体员工的事, 必须要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措施, 提高员工对公司信息安全的认识, 让信息安全成为业务开展的一部分, 才能有效提高公司整体信息安全水平, 也是信息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推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对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电力企业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3.2 由硬性管理知识向知识型管理转变, 如同其他管理工作一
样, 安全管理也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实施控制的过程, 管理多采用硬性的管理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 安全管理以知识管理为主, 安全知识成为联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中间链条, 安全管理决策和手段也将越来越知识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推动信息安全管理活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3.3 采用系统授权, 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根据用户不同的级别拥有的权限对用户的活动进行限制。
同时应投入资金开展安全审计、安全技术督查活动。信息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也并不是短期工作就能达到较高水平的, 需要形成日常弱点发现, 汇报, 管理的机制, 从日常基础工作人员开始, 发现问题, 识别问题, 分析问题, 汇报问题, 处理问题, 建立从下到上的无障碍流转的解决流程。
3.4 防止计算机病毒进入。
加快信息安全管控手段建设, 在电力信息系统中, 办公自动化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而核心就是电子邮件传送, 电子邮件现在已成为计算机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全面推进个人终端标准化建设工作, 实现个人终端补丁程序、病毒软件自动更新、升级, 严禁随意下载和安装非正版软件。强化防木马病毒等安全措施, 严格用户访问控制。
3.5 强化信息安全应急与通报工作, 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机制, 制定预案, 加强演练。
规范信息安全事件通报程序, 坚决杜绝发生信息事件隐瞒不报的情况。及时传达国家和企业信息安全运行动态, 及时响应和处理信息安全事件, 加强事件分析, 实时发布安全通告。对已制定的预案要加强督促实施, 已制定的安全策略要加强督导,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技术督查队伍, 加大信息安全考核力度。
3.6 重视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严禁将涉密计算机与互联网和其
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 严格对外部人员访问的授权和审批, 加强监管和备案。及时开展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检查, 做好涉密文档的登记、存档、解密等各环节工作, 及时发现并堵塞泄密隐患。
4 结语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的管理问题, 任何一个漏洞, 都会导致全网的安全问题。作为供电企业,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和电力生产安全同等重要,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信息安全技术, 建立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 对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 加速实现“数字电力系统”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近年来, 国家主管部门对我国企业信息安全工作非常重视, 各主要企业也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工作, 有效提升了信息安全水平。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是电网安全运行的保障, 本文针对我国电力企业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几点提高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篇11
关键词:安全基础工作 制度 文件 项目
1 落实安全制度的网络建设工作
深刻理解好公司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概念与作用(以下简称体系)。体系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员工行为的准则。体系是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具有相当的高度与广度,必须熟悉和掌握体系文件的内容,方能把握好安全管理的原则与尺度。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必须要加强基层制度建设。如何将金子塔顶端的体系,准确的转化为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要求,则需要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在掌握体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状况,该细化的细化,该分解的分解,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一致性系统化的网络制度。可以采用会议纪要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红头文件的形式,总之不应与体系要求有背离。
2 规范文档资料的录入与保管
文档资料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使安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也使得操作更加的高效与快捷。文件档案能够直观的展现日常安全管理的状态,也是安全绩效考核的重要输入。所以加强文档资料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安全文档资料应按类别、年份等方式进行归纳存档。一般将其分为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会议、教育培训、安全活动、监督检查与隐患管理、职业健康、应急管理、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承包商管理、体系审核、劳保管理、事故事件、安全奖惩等。在构建完框架之后,便要不断的为各个文档增加实质性的内容。但是在日常操作中,总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针对突显问题进行说明。.
2.1 安全生产责任的分解与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书强调逐层分解、逐级落实。主线是从公司级到中心级,从中心级到机关部室级/基层单位级,从基层单位级到班组级,从班组级到员工级。副线是从公司级/中心级/基层单位级到承包商级,从承包商级到承包商班组级,从承包商班组级到承包商员工级。只有主线、副线逐一的执行与落实,才能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实际的操作层面,才能保证安全基础工作的牢靠。
2.2 教育培训与安全检查 教育培训和安全检查这两项是安全基础建设最常见的工作内容,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避免记录不全、信息不完整的通病,就需要形成一种常态化、模板式的归档方法。我们经常见到教育培训档案中只存放着培训签到表,安全检查档案中只存放着现场检查报告。虽然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可能都按照年度计划在执行,但可追溯的记录与证据却不同程度的缺失。而这种缺失,严格意义上讲,等同于未开展。为此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就教育培训而言,每次的教育培训应至少保留培训申请、培训签到表、培训过程的照片、培训教材、培训考核试卷、培训评估表、培训总结等内容。其中图像资料和培训教材等也完全可以采用电子版存档,只要标识准确易于检索即可,最好是采用电子版与纸介版两种形式进行存档。
2.3 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常规健康体检管理,职业病管理,医疗、保健、养护管理。其中职业病管理是重点和难点,那文档中至少应包含职业病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的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环境危害因素评估表、职业危害因素场所的检测报告、场所的日常监测管理记录、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清单、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职业病体检汇总表、个人监护档案等。其中,个人监督档案中应至少包含该员工的职业史、职业病接触史、职业病体检报告、职业病临床诊断证明等。随着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力度的加强,那么新建项目的职业危害因素预评价,在建项目或已投产项目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以及职业危害申报等都将逐步的健全与完善。
3 构建施工项目安全管控的三道防火墙
3.1 项目安全交底的要点 强化安全交底会,把好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火墙。企业在进行交底会时,不能流于形式,应立足企业实际,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目标。主管领导、安全监督、质量技术人员必须参加,班组长或项目负责人是交底会的第一主讲人,讲施工内容、施工环境、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安全质量控制点,讲商务、讲沟通、讲配合。做好安全交底的记录与检查工作。
3.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控 项目安全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两种现状。首先,项目安全员是非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具有临时性、任务性;其次,项目安全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扮演着安全管理人员的角色,同时又扮演着施工作业人员的角色。很难想象其如何能在项目运行阶段,全身心的投入进过程管控。因此,在无法保证与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应加快项目安全员的能力提升,使其具有相应的安全理论知识和安全专业技能,逐步向专职人员靠拢。
3.3 项目完工资料的管控 项目完工资料是从项目准备到项目运行再到项目完结,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记录与承载。完工资料包含生产组织、安全管控、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等一系列内容,是项目过程控制的文件化体现,是回顾、验证、评价、总结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是降低企业安全管理风险的路径之一。因此,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完工资料管理机制,形成标准化的文档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华.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的措施简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02).
[2]郭兴银.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研究及其实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0).
[3]陈伟伟.监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 篇12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0 引言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文化可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管理的实施也应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
1 制定目标,建立体系———安全环境文化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不仅要高标准和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业主提出的“质量、工期、投资”的“三控制”要求,同时必须落实好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全方位控制。为此在工程动工之际,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就提出了安全生产创“六无”的高标准管理目标,即实现“无重伤、无死亡、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无重大机械事故”。
与此同时,以项目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抓好进场参建队伍的管理,组织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制定有关的责任制度、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一整套现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在合同上明确安全生产施工的具体责任和严格的奖惩条款,坚决杜绝“三违”行为,做到“三不”,由此建立横到边、纵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全员管理格局。
从设立消防台帐入手,完善动火审批制度、消防检查制度、奖罚制度、巡逻制度、仓库管理、火灾扑救及事故处理制度、危险品装运和使用规定,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等,建立施工现场防火的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不懈抓消防,对液化煤气瓶的运输、储存和使用时的防晒、防爆、防火等都制定了严密的措施。
2 确定重点,加大投入———安全物质文化
为了控制好施工环境的安全因素,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严格管理各项施工设施。在基础施工阶段,基坑面积大、范围广,还有6个独立深大基坑,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将所有基坑周边围蔽起来,共设立1.2m高的防护栏长达2678m,并在道路旁边的基坑装设安全警示灯,边坡每隔6m竖起1个“严禁攀爬、防止触电”的警示牌,24小时监控边坡安全。此外,考虑到本工程底板厚、面积大,钢筋绑扎作业人员多,为了切实保证生产安全,禁止电焊机进入底板范围,确保电源电缆与钢筋脱离接触。
施工场地的变换以及施工阶段的变化,导致施工用电线路改动工作量巨大。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始终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8-88)的要求,临时用电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均编制有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制,照明、动力分别设置,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及临设范围设置防雷系统,保证雷雨季节施工作业及居住环境的防雷安全。钢屋盖吊装作业时,重点监督吊装施工临时用电方案的实施,合理架设用电线路。装修期间重点对电箱少装漏电保护器进行整顿,严厉查处使用“拖板”和乱接乱拉行为,并对碘钨灯的使用做出限制。
3 全面防御,重点监控———安全行为文化
3.1 统一思想,加强教育
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干部员工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提出各个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包括临时施工用电、深基坑围护、高支模、高空吊装等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方案,制定和下达雨季施工、防雷、防暑、防台风等季节性专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教育普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位员工。
3.2 抓好防护,严格监控
落实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项防范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严防高处坠落,对于高支模、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大负荷用电设施等部位,定期监测,专人负责;对于高温、高湿、台风、易燃易爆等恶劣施工环境,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管理到位,落实到人。
3.3 加强检查,落实整改
结合工地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重点抓好安全防护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部位实行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反复检查,着重查制度、查违章、查隐患,不断检查、督促、整改和落实,严查密检,确保人人、时时处于安全的良好状况,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则一查到底,按章处罚并勒令整改,决不手软和姑息。整改指令书明确规定整改的完成时间,并且按照IS09002的模式封闭,即整改指令书发出后,被要求整改单位要签署整改完成情况和时间,由安全管理部门核实整改情况后确认,才能将整改指令书归档存查。由于人员多,素质不一,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特别重视狠抓个人防护问题,自始至终强制性要求按规范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等,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促使广大员工自觉使用防护措施。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推荐阅读:
企业安全文化战略管理06-17
水利建设企业安全管理08-29
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之间关系研究08-19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11-08
创新安全文化建设 推进企业安全发展08-26
企业安全文化问题建设07-02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08-10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07-12
企业文化安全意识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