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2024-06-22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精选12篇)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篇1

1 图形设计项目教学的重要性

今天,广告活动在商品经济领域里日趋重要,而传播方式越趋复杂。图形设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正如加拿大教育家、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安(Marshall Mcluhan)所言:“现代社会已由文字文化转为图形文化。”因此图形设计是设计基础课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锻炼学生单个图形的设计造型能力,同时也要求如何把它们更好地设计到生活中来。而图形设计项目教学就是让学生们通过市场调查寻找到各组的可实行性的项目,把学生们的创意充分运用到实际并且成为成品,是一次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室教法。

这次图形设计项目教学主要在课程中加强训练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从市场调查中寻找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设计。加强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到实际生活中体会图形的优缺点,进而设计成品。

2 项目教学策划与实践

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新时代,个性、时尚已成为了年轻的代名词。涂鸦、DIY成为年轻一族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次图形设计手绘项目主题就是通过在物品用手绘的方式追求自我,展现自我。

2.1 项目教学策划阶段

2.1.1 课前准备(1)教师策划并印发市场调查安排表

和地图(如图1),每小组一份。(2)自由组合,每组4-5人,每组选一个组长,并设组名。本次有异类小组、狂炮小组、狼牙山七壮士小组、雄霸天下小组、字恋狂小组、大陆仔军团小组、Ling—类小组共7个小组。

2.1.2 市场调查安排

(1)从早上8:50分到学校中心花园集中,各组长点名后汇总学委处9:00分准时出发。

(2)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组长作为决策者,带领组员到各点采集资料,并需照顾好组员安全。每人自带简约型小包或环保袋一个,装资料回来。资料收集越多,该组得分越多(100,95,90,85,80,75,70,60分八个阶段评分)!

(3)主要采集点在玩具精品城、缤缤广场、一德精品城、万菱广场、大都市鞋城。(如图1)参观各饰品图形设计;了解各图形设计的各细节:创意、颜色、材料、工艺、适用人群等。

(4)着重看环保袋、特色包、杯子、玩具、盒子、花瓶、T恤、鞋子、帽子等。如图1中的5个线路点可按各小组线路进行,每条线路都要进行资料的搜集。每个小组要用相机拍摄好自己需要的素材,或收集其宣传册等。

(5)13:00点需每组长以电话形式汇报该组方位与安全,如未汇报者该上午作旷课处理。

(6)中午饭自行解决,当天下午16:00点返校,各组员需做好时间安排。

(7)我们会在5个点巡游,如遇任何事情需及时打电话向我们报道!Mrs张15918693096.切勿与周边其他人发生冲突,如因店员不允许拍照或提供资料,我们应该礼貌地说声“不好意思”,然后再到下个点继续采集。

(8)下午15:30点以组为单位分批在麦当劳报到,统一坐校车返校或者自己坐地铁返校(自备车费4元)。如果是自行返校,请以组为单位返校后各组长确认本组成员安全到校后,致电给老师作考勤。如果没有按时回来或者不听从组长安排,一律按照旷课处理。

(9)请记住:“以礼待人,收获非凡”!—最后预祝各位师生一路平安!!

2.1.3 调查报告汇报形式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资料整理,以PPT(如图2-3)或者电子相册的形式展示出来(可添加小组成员的照片丰富主题,收集资料需要简洁的文字说明。各组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图形设计项目设计。

在市场调查过程中学生们受益匪浅,学生们很喜欢实际调研的环节,他们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比起坐在课室或者电脑前干巴巴的发想要有趣得多。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图形。学生发觉其实设计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只是他们平时没有去留意这些细节。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其实图形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形遍及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普及到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经过市场调查后,学生们发现时下作为手绘DIY的图形设计的成品,更是受到现代都市人的热捧。一双普通布鞋经过手绘图形设计后竟可以卖到80元-150元左右的价格,而它的成本价仅在于8元-20元左右不等。最后学生们确定了以T恤、鞋子、面具、帽子等作为项目设计制作的载体。

2.2 项目教学实践阶段

2.2.1 学生们经过市场调查后,选择了价格合适的店铺或者网上统一订购了一批T恤、白色帆布鞋子、白色面具、帽子等。

2.2.2 实物手绘的过程:学生们把自己设计的图案用丙烯手绘到实物上,忙碌在课室、设计中心和宿舍之间(如图3-4)。从设计草稿图到勾勒线稿直到完成作品,学生们的热情空前的高涨,以团队合作设计小组的形式出现,分工明确、互相探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缩短了整个制作时间。

2.2.3 在这次项目课程中,学生们经过亲自的调研分析之后,设计出了很多形式丰富的作品(图6-7),虽然这些作品仍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学生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已经学会从市场角度出发,根据市场的需要设计有特色的成品。学生们运用所学的设计专业知识来设计大众所需要的成品。

2.2.4 通过舞台展示,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展示各小组的风采(如图8)。让各小组相互竞争,力求把设计做得更好。

3 存在的不足和收获

3.1 从这6周的图形设计项目课程的学习中,有的学生总感觉图形设计项目课程意犹未尽,有些是初次参加团队合作,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他们进一步体会团队设计的力量,毕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把更多人的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

(1)课程如果是长线的话,学生创作时间会更充分些,细节刻画更丰富些。

(2)在分组作为老师一定要熟悉了解每位同学们的能力,并作适当的调整,鼓励男生女生组合,方便项目的顺利开展。

3.2 这门课程让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将要从事设计职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调研,不仅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寻找身边适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尽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摘要:本文以图形设计教学项目—实物手绘作品为例,从策划项目、撰写策划书、项目小组人员与组名确立、市场调查、各小组确定项目、成品展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探讨了图形设计项目课程中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同时图形设计项目的策划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图形设计课程结合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充分关注图形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实际设计能力。

关键词:图形设计项目,市场调查,策划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宇萍,刘秀伟.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探索.艺术与设计,2001,5:42-43.

[2]田晓冬,刘影.融入社会聚焦市场—关于“电脑绘画”课程的教学模式探析.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14-115.

[3]乔英编著.Painter插画大师-CG设计与卡漫绘制技法,兵器工业出版社和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7,6.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篇2

一 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三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 四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五 教学程序 一)、内环境稳态

(一)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

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 有没有验血?有几种验血方式?

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 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

①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

②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

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③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 ④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

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 正常人体温多少?

36.7℃~37.5℃ 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

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浓度?0.9%Nacl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

4、那PH值呢?

呈现实验材料和数据→生物材料中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PH在一定范围内

小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浓度、渗透压、PH值等理化性质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二)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呢?以PH为例来讲述 强冲溶液,NaHlO3/H2CO3;NaH2PO4Na2HPO4

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H↑,如何调节? 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

H2CO3H2OCO2

CO2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

参与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2、吃了碱性食物

Na2CO3H2CO32NaHCO3肾排出体外

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二)、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意义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快过年了,大鱼大肉 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

摄入酸性食物过多的危害

请同学举例:内环境失衡引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

发烧、尿毒症、空调病、大量出汗后喝很多水(而不是盐水)水肿、低血溏(图)、肌无力(Ca↑)、骨骼发育不良

得出结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动活动的必要条件(板书)解释:

温度

→酶活性

PH

C6H12O6 →能量

O2

三)、拓展(稳态概念的巩固和拓展)呈现案例:不穿航空服的悲剧

航空员穿的航空服有哪些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 压力、温度、湿度、CO2、O2、尿排出

稳态概念的拓展

细胞的环境→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的环境→生态系统稳态、生物圈稳态 四)、最后讨论:预防稳态失调的方法 五)、练习巩固 五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非常接近生活实际。这是我备课时想的最多的问题,如何设置问题?如何选择教学材料?主要考虑接近学生的生活,尽量是学生熟悉的,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我认为,知识点再完备,如果学生对这些不感兴趣的话,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很好。特点二,本节课收集材料很丰富。如血液检验化验单、PH值测定后的数据及图片、温度调查数据表、航天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等。特点三,突出重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体验很多感性材料,最后归纳总结出概念,水到渠成。关于课堂教学,我的主要特点是亲和力较强,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学生的主体性较强。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积极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等。师生双边交往很愉悦,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重要性 教学策略

前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对学生影响非常大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实验,才能全面的了解化学现象的产生过程,也才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能力,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采取现代化教学方法高质量的开展实验教学,进而将实验教学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化学实验是对化学理论知识验证的过程,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化学实验,才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也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确保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现象,而不同的化学现象所呈现的特点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够对化学现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并且对不同的化学现象进行有效的区分,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1]。③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降低初中化学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以实现最佳的化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的重视实验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采取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长远学习及长远发展。

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2.1 对实验进行统一演示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实验进行统一演示。由于学生化学基础不同、化学学习能力不同,如果教师不进行实验演示,将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顺利的开展实验,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是非常重要的[2]。教师应边操作边对学生进行解释,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操作过程。此外,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应该全面的告知学生具体的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实验操作,以独立完成实验,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质量。

2.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教师在演示完实验之后,应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的帮助学生,以便于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能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能够提高实验的质量,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3]。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探究实验等等,通过科学的开展实验,使学生快速的投入到实验中,能够实现良好的实验效果,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2.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科学、高效的开展讨论,以便于学生能将问题及时的解决掉,确保化学实验顺利完成。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集思广益,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而学生讨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获得的学习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此外,教师应积极的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不应以旁观者的身份存在,通过与学生有效的交流和讨论,能够确保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4]。

2.4 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

在化学实验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应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对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到本堂课具体学习了哪些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应再次强调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具体的注意事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评价方面,主要是应对学生的实验状态、实验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具体存在着的问题,并积极的分析原因,以便于针对性的解决,在下次实验过程中就能够有效的规避存在着的问题,能提高化学实验的质量[5]。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在化学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为更高阶段的化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论: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的化学知识需要通过化学实验进行验证,而学生只有亲手进行化学实验才能够了解相应化学现象的产生过程,也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确保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充分的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水平,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添辉.初中化学教材中两个实验的创新型改进[J].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5(10).

[2]季文博.延庆县举办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及实验室管理能力培训班[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5(11) .

[3]夏春艳.初中化学教材实验改进案例[J].考试周刊. 2015(81).

[4]苏飞.例谈初中化学用语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5(Z4).

探讨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篇4

新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我国城市化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 基于这种社会现状, 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面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世纪, 实现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趋势下的景观规划尤为重要, 是促进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

1.1 生态设计概念

生态设计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景观设计技术。生态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7世纪, 是由德国科学家最先提出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生态学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是有各种生物群体和费生物群体构成的一种自然因素和综合性系统模式, 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由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项为人类提供潜在、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利益的新型规划和设计模式。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影响越来越严重, 因此保护环境对施工建设而言十分重要, 是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观点。

1.2 景观设计概念

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自然学科、人文学科以及美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 景观设计工作多强调土地的设计与应用, 在工作中通过相关的土地利用和资源分配作为主要的基础, 并对相关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统一、综合、系统的规划与整理, 形成一套集设计、管理、施工和监理为一体的设计工作模式。就目前景观设计的定义分析, 它在工作中与土地和环境存在直接关系, 是进行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分析如何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作为景观建筑师, 在工作中除了对各种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规划之外, 更是要保障其中存在的各方面要素和工作要点, 只有我们在工作中将各种资源融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中, 才能够有效、充分地发挥作品应有的生命力。

2 生态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 将绿色植物进行多层次, 组团化配置在植物景观设计中, 不仅是要提高景观的绿地率, 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景观的覆盖面积指数, 增加景观的绿量, 从而大大提高景观的生态效能。在这个过程中, 设计师要严格遵循生态理念, 对植物采取生态互补以及互惠互生的科学配置方法, 进行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 (2) 创建绿色景观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在打造绿色景观环境时, 还有考虑到交通和污染的因素, 即要求我们在选取植物时, 要选择具有抗污染性较强、降低噪音性强的植物, 这样才能在交通、工业等污染的压力下来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空气污染, 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 从而达到降低污染对人体伤害的要求, 创设易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

3 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离开了植物, 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 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设计是生态理念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植物景观设计进程中, 要想达到令人满意的生态效益, 必须严格按照生态理念进行植物配置, 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在植物的选择上, 首选乡土树种, 这样在运输距离, 成活率上, 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从而避免因长途运输以及较低的成活率引发的浪费现象。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绿色景观。可以选择造价成本低, 在当地涨势较好维护成本低, 适应性强, 生命力旺盛的植物进行点缀。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 应该优先选择阔叶乔木或者叶片相对较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景观的生态效能。在水源不足的地方, 必须选择耐旱的植物, 这样的设计既达到了预期的景观效果又可节水降低成本是生态理念的最好体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基本结构框架, 植物群落不仅直接关系着园林绿地的整体景观形象, 其构建的合理性更是实现绿地系统生态功能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根据绿地的自然条件和功能, 合理搭配植物, 营造结构合理, 乔、灌、草多层次植物群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 它还包含着生态意义上的景观、文化意义上的景观, 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4 结语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篇5

【摘要】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精彩、内容是否充实是其课堂秩序是否井然,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的关键因素,尤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讲课的魅力远不及网络与游戏带给学生的魅力,如何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我们就要从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56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12-0037-01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对高中学生来说,每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设计前,先要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什么是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总之让学生能有所得。

教学艺术来自于每个方面。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每一节充满魅力的课都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着力难点,阐释疑点。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教学目标清楚,才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收获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中,兼容其它学科特色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信息越及时、越全、越广,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信息技术课虽然不是高考学科,但信息素养在现实中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基本技能。我们怎样才能最优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的现代人呢?(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对各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综合等,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实施信息技术最优化教学。通过整体协调、相互的兼容、渗透,使相关学科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实施中可以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现实界的多种事物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学生的情感领域是丰富而复杂的,还会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睡觉等情况,自制力弱的学生还可能发出怪声、扮鬼脸或做其他调皮动作。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上去作考虑,则易于一味地责怪学生不听话,简单草率地认为他们是不守纪律的学生。如果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他们乐此不疲,能够自发地进行行为调试,协商解决矛盾,想办法克服困难,活动结束时还恋恋不舍。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重视学生的积极情感教育。

四、教学设计落实后应做到以评促学

新课程实验强调和落实“以学论教”的管理思路,即以学生的学业表现和能力发展,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业绩。按照这种思路,我也实践了“以评促学”的教学思路,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把教学工作和学习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效率、作业质量和特色展示等方面的具体表现,采用等级量化的办法给每位学生评定每节课的得分。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变化及其进步情况。平时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得分也就成为评定学生综合成绩的重要依据。

论概念教学在初中教学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概念教学 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概念,一般地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义性地描述客观自然现象的某些属性。例如:机械运动、相对静止、弹性形变、磁场等。另一类是定量地描述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即通常说的物理量。例如:速度、密度、比热容、波长等。不论是定性概念,还是定量概念,从认识的难易程度看,又可分为五种。一种是直接定义性的概念,它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某些属性,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例如:长度、体积、平均速度等。第二种是抽象性的概念,它是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客体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建立起来的,需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建立。例如: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第三种是推断性的概念,它需要有较丰富的思维想象力,才能推断出本质,正确地建立起来。例如:惯性现象等。第四种是比较抽象、相当费解的概念,需要具有更高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建立起来。例如:能量、磁场等。第五种是形象性的概念,虽然比较形象,但又必须和模型严格区别开来。这种既要借用模型来理解,又要避免混淆的概念,难度是很大的。例如:光线、磁感线等。由于物理概念有以上这些特点,再加上中学生的实践少,抽象思维能力低,分析综合能力不高,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能力。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直观到抽象地逐步去建立。同时也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这些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这就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这就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入物理概念时,要注意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物理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引入物理概念时,必须坚持唯物论,以事实为依据。要反映客观现象的共同属性建立概念,就得首先将这些现象摆出来加以比较,然后再抽象出概念,并进一步挖掘它的作用和重要性。使学生感到不这样引入这个概念,就无法去了解这些事物本质及规律性。当然,有些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应主要以描述大量宏观现象为主,辅之以演示实验。例如:在引人机械运动之前,教师可以大量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例子。有些现象在头脑中虽然也有印象,但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经过演示实验把现象再现出来,才能使学生看清楚,总结抽象出概念。而有些现象在同学们的实际中是很少接触的,这就更加教师做出演示实验,或让学生亲手去做实验,首先要其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电磁感应,只要做出实验,便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理解物理概念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原则

1、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规律

在教学中把一些不易理解或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与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现象进行比较,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将电阻与道路的阻碍进行比较:沙子土路和柏油公路阻力不同,好比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公路越长行走越费力,好比其它因素相同时,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公路宽行走起来阻力小,好比其它因素相同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这样,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就很容易理解了。

2、反思方法,总结规律

习题教学中,解完一道题要让学生反思:应用了什么知识?用了什么方法?有无其它方法?为什么这样做等等,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灵活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直观的方法引人概念,容易使学生接受。但是如果忽略了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不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光凭教师讲现象、做演示、下定义,还是不容易使学生理解的。必须在演示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各种不同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点反映了事物的什么属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令其进行讨论。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什么是正确的,为什么正确,从而引出正确的概念,最后再给以严格的定义。仍以机械运动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大量的同学们熟悉的实例,例如:各种车辆在马路上行驶,各种动物在原野上奔跑,运动场上进行的各项运动,工厂里各种机器的运转等等。还可以演示物理小车在桌子上的运动。通过这些现象的描述与演示,引导学生们发现去发现这些运动的共同点就是不同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机械运动的本质。这样,经过同学们自己的思考、发现、加工、抽象出的概念,就会理解得更深一些。

三、形成概念要注意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所以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也是随着认识的深入逐步完善的。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也得随着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步地去建立,不可能一下子就学深学透。因此,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适可而止。例如:关于力的概念教学,在初中阶段刚开始学习力时,就得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凭借肌肉的紧张程度的感觉中去认识。这样由认识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开始,进一步去认识物体对物体也可以有施加力的作用,进而去逐步认识重力、浮力、支持力、分子力等。所有这些力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认识,而是贯穿在整个中学物理力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另外还应注意不同阶段要有适当的提法和深度。重力这个概念,在初中时只能提地球的吸引作用,电场力、磁场力在初中阶段只能从实验事实说明在一定情况下是吸引力还是排斥力。在中学阶段对于力的概念是逐步加深的,面是逐步加宽的,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能力。

四、巩固深化概念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物理概念初步形成之后,还需要逐步去深化。这里联系实际包括以下几个意思。第一要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第二要联系日常生活工作实际。第三要联系最新科研成果实际。第四要联系物理实验实际。第五要联系综合练习实际。这样教师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深度去反复接触物理概念,掌握它的全部准确内容、实质和适用条件及范围,才能使学生学懂弄通,运用自如。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篇7

1 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概述

1.1 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概述

公路设计工作中的景观设计, 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 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 这两方面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表达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其中, 自然景观一般指纯天然形成的自然景观、地貌、地质等, 包括森林、海洋、山川、河流等, 这些自然的景观、地质、地貌构成了整个自然景观, 体现了自然生态系统之美。而人文景观一般指通过人类的努力, 逐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上, 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 包括房屋、桥梁、公路、铁路等, 体现了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之美。公路景观设计, 通过协调公路与各种建筑物的线型, 建造成符合现代美感的公路景观设计。其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由于我国公路上的各种车辆行驶速度快, 车流量大, 并在公路道路中间有分离带, 还有比较合理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和设施, 因此, 科学合理的公路景观设计, 能有利于公路景观设计人员更好地综合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 把握公路设计特点, 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处理好自然与人文景观, 进而保证公路上的各车辆安全通过, 促进社会进一步的和谐。

1.2 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特点

公路的建设是在自然土地上的建设, 其建设的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在进行公路景观设计时景观设计的特点。首先, 公路景观的设计, 具体体现的是某一地域的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 包含了该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等特点, 因此公路景观设计具有多重性质。其次, 在不同区域进行的公路景观设计, 设计人员会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 如地质地貌、自然景观等, 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 因此, 一定程度上公路景观设计还有广阔地域性的特点。最后, 公路景观的设计融入的是自然与人文、有形与无形等不同内容, 并且包含了在公路线型中所有看得见甚至看不见的视觉信息, 这就决定了公路景观设计具有多元的性质。以上这些特点, 同时通过把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融入人类的想象与创造, 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公路景观设计的重点, 使人文景观自然地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进而保证了公路线型的流畅性, 加强了公路建设的美感, 保障了道路中各车辆的行驶安全。

2 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目前, 在我国公路景观设计中, 依然存在一些公路施工单位, 为能快速在短时间范围内实现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从而人为地破坏自然资源、占用农田、任意砍伐树木、随意制造垃圾并将垃圾随便丢弃、污染环境等, 这些都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河流受到污染, 森林树木逐渐减少,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施工地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以上在公路建设施工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都是由于公路建设设计人员没有预先设计好公路施工计划、景观设计预想等工作, 因此, 为进一步解决在公路建设中出现的种种不良问题, 避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的冲突, 保护好自然资源, 使其免遭破坏, 使河流免遭污染, 农田受到保护, 防止出现地质灾害, 我们应提高对公路景观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全面考虑公路建设的特点, 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良好地融合, 保持公路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 人们对公路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保证自然景观在公路建设时不受破坏, 同时还要保证公路景观设计中人文景观适应自然景观并与之相协调, 体现出人类设计的美感, 这是对公路景观设计人员提出的一项艰巨任务, 尽管其具有挑战性, 但随着公路景观设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对于公路设计人员设计出能满足人们对公路建设要求的公路景观设计, 应当不是十分困难的。

3 目前我国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我国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目前, 我国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不合理。在一些公路上, 经常会有一些企业为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制作了五彩缤纷的广告牌, 这些广告牌, 直接影响了车辆驾驶者对路况的精确判断, 扰乱了他们的视觉, 使驾驶者无法专心驾驶, 对于公路运输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其次, 公路两旁的绿化带设计不合理。在公路两旁绿化的设计上, 一般存在两种现象, 即要么太注重绿化, 要么太注重绿化的短期效果, 这都会导致绿化效果不明显, 并加重公路建设的负担。再次, 公路设计工作中的景观设计忽视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保护自然环境是做好公路景观设计的前提与关键, 一些公路建设者只为实现经济效益而忽视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发展, 任意破换自然资源, 污染环境, 使公路景观设计丧失了应有的美感。最后, 公路景观设计中公路线条设计不合理。公路线条的设计, 没有真正地从车辆驾驶者方位进行思考, 忽视了其安全驾驶的条件。

3.2 我国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结合景观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中绿化设计不合理。其次, 公路景观设计中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不重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最后, 公路选线不合理, 不注重同当地的具体地质地貌相结合。

4 在对公路景观进行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公路景观设计时, 应当遵循以下设计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因素相协调, 保护生态环境;注重驾驶者的心理特点;注意公路建设本身同外部公路环境的结合, 保证公路景观设计的美感, 加强绿化带在景观设计中的适应性。

4.2 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的方法

在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中, 包含了公路景观三要素的设计, 隔离带的设计, 绿化带的设计等, 而这些相关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关系到整个公路景观设计能否设计地科学合理。在公路景观设计中, 景观的要素应以人的心理特点为主, 加强景观背景的建设, 全面考虑驾驶者的视觉特点, 保证驾驶者在轻松的驾驶条件下安全行驶。在进行隔离带的设计时, 应尽量考虑保障各车辆的顺利通行, 从颜色的选择、布局结构等方面着重设计。在绿化带的设计上, 应选择良好的植物, 考虑植物的耐热性和耐寒性。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公路设计工作中的景观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进一步优化公路设计工作中的景观设计, 加强景观设计的可理解性, 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努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 我们应提高对公路设计工作中景观设计认识的重要性, 把握好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地促进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 确保建设的公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娟娟.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陈建新.高速公路路际景观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3]张宝志.生态环境价值化是高速公路建设保护环境的需要[J].中国工程咨询, 2007 (6) :67-68.

[4]魏中华, 王珊, 任福田.高等级公路景观序列构成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4, 21 (11) :134-137.

[5]魏中华, 王海忠, 任福田.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框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3 (1) :32-33.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篇8

设计是21世纪的新兴专业, 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要求培养能力全面的优秀设计人才, 不仅要求其能够拥有高超的设计技能, 还要具备坚实的理论修养、不竭的创新灵感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厚的设计史论知识储备对于一名优秀设计人才的成长, 对于提升设计人才的全面素质,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 这一重要性依然未能得到广泛的认识。

一、设计史论教学的知识储备作用

专业理论课即史论课是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历史发展状况, 了解人类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历史演变, 从而更好地借鉴传统、汲取设计灵感, 为设计者进行创造性设计打下坚实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理论基础。实际上, 这种史实的传授虽然只是基础, 然其精髓在于其囊括了设计活动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要素, 由这种精神内涵与物质要素在前人那里碰撞出的思想的火花, 因此它能够真正拓宽学生的眼界, 提高其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 进而使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在史中求史识。因此我们认为设计史论课的目的实为“授之以渔”, 而非“授之以鱼”, 传授史实只是基础, 传授方法才是根本。学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设计史论知识, 才能够从设计史实中有所吸收、有所思考、有所借鉴和创新, 提高其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设计史论课最终的目的所在, 也是培养优秀设计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设计史论教学能够激发设计灵感

科技的不断发展, 促成了不同产品造型、设计理念及评价体系的推陈出新;消费者对设计的要求日益多元化, 更新频率不断加快, 这都给设计者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风云多变的设计市场上保持持续的优势, 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事实证明, 设计史论知识储备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个单靠技能训练而速成的设计师, 缺乏创新的坚实理论基础, 思维麻木, 视域狭窄, 或过于追求技巧, 为了眼前的利益, 直接模仿他人的设计, 一旦离开计算机, 离开图库, 就无从“设计”。这样的设计者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真正具备深厚设计史论知识储备的设计者, 才能够厚积薄发。其所掌握的史论知识储备, 能够让其作出恰当的分析、比较与借鉴, 从不同民族的文化出发, 从不同受众的接受心理出发, 客观理性地进行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设计的灵感。而设计者自己的史论知识储备越丰富, 这种创作灵感源源不断激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著名华人设计师靳埭强的设计生涯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靳先生的设计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 就在于他具备扎实的史论知识储备, 对于中西方不同的设计风格烂熟于心, 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底蕴, 还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民族元素。其《第三届亚洲艺术节》的招贴设计, 将印度舞蹈者的头饰、中国戏剧演员的眼部化妆、泰国歌舞者的面具鼻形以及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口部造型有机地、富有情趣地组合成一个脸谱图形, 以高度概括的艺术形式、生动地表现了亚洲地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成功地塑造了第三届亚洲艺术节的形象。所以说, 深厚的设计史论知识储备, 能够不断激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 否则, 只可能走进一味模仿的死胡同。

三、设计史论教学能够提升设计者的抽象思维

设计艺术活动偏向于直观表现, 注重主观感受, 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般是感性认识敏锐, 形象思维发达, 而抽象思维则相对较弱。通过设计史论教学, 可使学生积淀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熟悉传统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 把握种种形式美的原理及应用原则, 了解艺术设计大师的智慧创造和巧妙构思, 从而开阔视野, 提高审美情趣, 通过比较、分析、欣赏和鉴别, 获取广泛有益的启迪与灵感, 用以指导设计实践, 将自由的设计行为转化为自觉的创造活动, 并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 一个优秀的设计人才, 单靠直观的表现, 是远远不够的。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最终都应上升到哲学的层面, 也只有上升到哲学的层面, 才能真正的把握。因此, 每位设计者都要尝试在哲学的层面上去思考和认识设计和设计现象, 这一点, 就要依靠设计史论知识储备的厚度和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如恩格斯所说,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设计艺术学科和设计工作而言, 亦是如此。

四、设计史论教学能使设计作品更好体现民族性和世界性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竞争和发展的时代, 设计首先作为经济的产物和工具, 必然性地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作为一种文化的、艺术的乃至生活方式层面的工具,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和接受考验。然而, 无论怎样的全球化, 设计作品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发扬、运用和创新都不可忽视, 它要求本土的设计师要立足民族文化, 在国际设计的比照中创造出具有民族个性和文化特征的设计作品, 即在设计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民族性和世界性。

但真正能够在其设计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设计者并不多, 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能是那些通晓古今中外各民族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将设计史论知识烂熟于胸的设计者。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找准其民族文化的风俗习惯、审美心理以及传统的设计风格, 将有助于设计的定位准确,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在“世界性”与“民族性”的问题上, 学好设计史论知识将能帮助设计工作者在全球化的态势中, 发展本土化的设计, 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传统精神, 用全球化视野创建有民族特色的、先进的设计文化。这不仅是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也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需要, 是当今时代优秀设计人才的任务和职责。

以上所谈设计史论教学对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诸多作用, 但是设计史论的知识储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积累起来的。除了设计史论课的课堂学习之外, 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扭转学生轻理论的错误观念;同时教师也要明白设计史论教学对于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的作用并不是直接快速奏效的, 设计史论知识只能起到无形的基础作用, 它像盖房子的基石, 如果没有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 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此外, 设计史论知识只是在无形中促进设计者的思维方式、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的提升, 这个过程是个微妙的过程, 见识越广, 思想越活跃, 设计才能够不拘一格。

当下国内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 缺少的不是实践, 而是对这些实践本身的思考, 更缺少思考上的理论深度。中外设计发展的历史表明, 设计水平的高低, 早已不是设计的技巧问题, 更多的是设计者的素质问题, 也可以说是设计理论修养问题。理论上不去, 设计实践也不可能行之太远。因此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应有更多的教师看到设计史论教学的重要性, 看到其对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价值所在。

最后以我国著名设计理论学者李砚祖先生的一句话结尾:“灰色的理论来源于常青的生命之树和设计之树, 它又是这些生命之树的本质折射, 也是其指路的灯塔。”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篇9

1 开展抗震设计的优势和关键的意义

1.1 开展该项设计的意义

在开展该项设计的时候, 其中的隔振设计具体的说就是指在其建设的时候, 设置隔振装置, 其能够确保桥梁在水平方向中获取柔性的力, 此时就会横向的时间增加, 除此之外, 还要设置阻尼器, 此举是为了提升器阻尼的反应力, 进而能降低地震力。

最近一些年间, 外国的一些区域对于该项抗震设计做了很多的探索, 不过在我们国家其并非非常的先进。该项探索还是处在一种初期时间, 同时没有体系性, 关键的措施是国外的一些探索成就。

1.2 优势

开展该项设计能够显著的改善震后的力对于结构间的力的布局状态, 此举能够确保桥梁基础稳定, 同时还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支撑力。

在开展该项设计的时候, 其能够起到一种水平方向的刚度调节的意义, 此时就能够完善构造的平衡型特征, 进而减弱该力。

在桥梁设计中的上部结构时, 采用隔震减少甚至消除地震后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出现的超出建设弹性范围的现象, 防止超出弹性范围后局部部位发生变形。

开展该项设计, 能够比一般的设计具有更加显著的意义, 此时就可以在不添加费用的前提下, 提升项目的品质。

当开展该项设计的时候, 其使用的防震支座, 假如在平时的状态中, 因为气温的改变或者是别的形状的改变而出现一定的变动, 此时其形变就变低了, 这样就能为城市建设中高架桥梁设计中多跨连续梁桥的采用, 即减小伸缩缝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和那种没有开展该项设计的项目比对来看, 使用了该项设计之后在历经了非常久的地震之后, 能够非常容易的换置设计等, 而且其维护用时也不长, 所需的资金也不多。

2 关于隔震的理论

2.1 隔震技术的原理

防震措施前进到特定的时期之后就出现了隔震。其意义是为了经由降低而并不是抵挡地震的力, 而对构造起到一种强化的意义。在平时的设计和建设时期, 提升抗震力的措施一般是提升其总体的强度等。比对来看, 该项设计关键是添加了柔性要素, 此举就能够确保其关键的构件能够和横向的活动在特定的时期之中降低关联, 确保关键的构造在震后不会出现破损性的问题, 此时构造的相应速率会较之于地表的速率要低一些。除此之外, 由于采用了阻尼设计, 这样阻尼就有效地将地震带来的能量得到消耗, 当能量传递到桥梁上部以及隔震结构时作用力已大大减小。

2.2 隔震技术的特点

隔震技术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的应用,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这些隔震装置达到延长结构周期、消耗地震能量和降低地震后结构毁坏和变化的效果。在桥梁进行隔震设计时, 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求要有合理的设计, 使相关的抗震系统构件能够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可塑性。

关于该项技术在设计中的使用性, 其不仅仅能够发挥出降低成本的功效, 还能够显著的提升利润, 其较之于一般的设计更加的具有效益, 能够维护墩柱, 此举能够起到减弱延性需要的意义。除此之外, 上方构造中的一些抗震的方法能够降低震后桥梁的下部结构超出弹性范围的反映和现象, 对于那些在地震后难以检查或者修复的地方, 隔震设计可以避免在这些部位发生严重的非弹性变形。

2.3 桥梁隔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桥梁隔震设计是加强桥梁抗震性能的重要要求, 不过在开展该项设计的时候, 要切实的按照如下的一些理念来进行, 必须切实的结合此类要素, 才可以有效地提升抗震的水平, 具体的原则有以下的一些:

要对桥梁是不是适合采用该项设计认真的分析, 该项分析要以其时间变久之后是不是可以显著的提升地震力为参考信息。针对那些不应该开展该项设计的区域, 不应该胡乱的进行建设活动。

当设计的时候, 如果使用了隔震设备的话, 其上方的构造会在震后出现一定的位置的偏移, 此时就会干扰到它的使用, 所以在震后, 要认真的对其处理。

若在桥梁设计时采用了相关的隔震措施, 那么应当保证桥梁的抗震性能不低于那些采用普通抗震设计所起到的抗震性能的大小。

应当对采用隔震措施桥梁附近的地质环境以及桥梁地基进行科学地研究和勘测, 隔震桥梁附近应当具有较为坚实的地质条件。

在采用隔震装置时, 应当尽可能地选择和采用那些结构简单且同时符合所需隔震性能的装置, 且应当保证在其力学性能的范围内科学地采用。

3 桥梁的隔震设计

3.1 隔震装置的设计

隔震装置的设计和结构其它构件的设计是隔震桥梁抗震设计的两个主要方面。隔震装置的设计是隔震设计的中心, 当前, 在桥梁的隔震设计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弹性反应谱法, 这种方法被大部分国家采用, 但有不同的规范, 主要有美国的、日本的和欧洲的规范, 它们之间区别不大, 主要在于计算公式的不同, 这些计算公式是指隔震装置等效刚度的计算和和等效阻尼的计算, 与之相对比, 那些复杂性强或较为不规则的桥梁, 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时程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 弹性措施能够得到有序使用的原因有两类。第一是由于建设时期计算非常的简便。另外是由于其和目前的规范的运算措施很相似, 此时就可以更加的便于接受, 除此之外, 隔震装置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计算是与隔震装置在地震中的最大变形程度有关的, 继而隔震装置的变形又与整个桥梁的地震响应程度有关系, 所以客观上要求我们对于采用弹性反应谱方法进行的隔震设计应当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变化的过程。由于在具体的计算中, 对于目标的实现和达到没有直接的公式可采用, 因此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程度有较好的掌握和预估, 地震发生后, 较为熟练的工程师可以依据其长期工作的经验初步地制定设计方案, 方案完成后, 再用一系列的时程来分析和验证其设计是否合理。

3.2 细部构造的设计

桥梁的附属结构在桥梁的隔震设计中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些附属结构和构件主要包括限位装置、伸缩缝、防落梁装置等, 通过对诸多震害调查的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细部构造是影响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和隔震效果的重要方面。不过现在面对较多的不利现象是很多的设计工作者不关注细节性的设计, 把它放到一种不关键的地位之中分析, 除此之外, 其亦是由于在开展响应分析的时候, 其运算措施较为繁琐而导致的。在开展细部的分析的时候, 其要具有非常优秀的持续性特点。

4 结束语

隔振设计能够显著的提升项目的品质, 虽说我们国家的该项技术目前还处在一种初始时间段中, 不过还要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的技术要素, 不断的提升我国的该项设计力度, 切实的提升抗震的水平。

摘要:最近几年, 我们国家的交通事业发展非常顺畅, 此时桥梁在建设中的意义就非常显著的体现出来了。所以, 其规定要切实的提升抗震性。文章主要的讲述了其抗震的设计相关内容, 首先论述了开展该项设计的关键意义, 其次论述了有关的理论知识, 第三, 分析了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桥梁设计,隔震设计,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朱东生.桥梁抗展设计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 1999.[1]朱东生.桥梁抗展设计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 1999.

[2]韩鹏, 孟.浅谈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与减隔震技术[J].山西建筑, 2009 (16) .[2]韩鹏, 孟.浅谈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与减隔震技术[J].山西建筑, 2009 (16) .

论钢琴教学中体验教学法的重要性 篇10

一、钢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差异性及重要性

纵观我国高校的音乐学科培养方案,钢琴专业都是普修课程。虽然专业音乐院校和普通高校在钢琴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差距,但也存在着深厚的内在联系。两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前者培养方案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实际高标准的演奏能力为重点,力求为我国艺术事业不断的增光添彩。后者则着重以学生综合音乐素质为关键,全方面培养理论性、综合性的钢琴人才;虽然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宗旨一致,即陪养音乐事业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教育部倡导的学生体音美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对钢琴的普及不仅能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真善美,还能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变化中掌握一技之长,投入到我国繁荣的音乐事业之中。

二、钢琴教学的多元性及与体验教学的恰接

(一)钢琴艺术的多元化要求

在艺术发展中,多元化的发展对音乐学科的影响根深蒂固。对注重“二次演绎”的钢琴艺术来说有着更深的影响。钢琴艺术有着抒情表意的功能,它能让人们在声音“物化”的情境中,更精确的理解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融合与创新,是艺术发展赖以生存的根基,打破学科的禁锢,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精髓也是钢琴艺术的必然发展。钢琴这种庞大的“装置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成为音乐家创作的必备之物,很好体现艺术家创作理念。随着钢琴的普及,钢琴已成为百姓家庭聚会娱乐的主角。钢琴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教师也随着学生水平的上升不断完善个人讲授技巧。不仅单纯从钢琴谱面上精准的讲解,也在多元化大背景下,不断吸收音乐门类其他学科的技巧丰富课堂氛围。钢琴艺术开放性的接纳现代艺术的态度,注定它会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门类。

(二)钢琴教学与体验教学的恰接

在今天的艺术形态中,艺术家与观赏者已与几百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观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弹”出来的音乐,他们需要钢琴中除了体现谱子中固有的万千世界外,更需要演奏家能“表演”出来。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摒弃之前一味教授谱子中难点、重点等单一的教学模式。他们需要通过一种途径能让学生理解“表演”钢琴的状态。这种强烈的需求与体验教学的理念完美的结合,体验教学的方法填补了钢琴教学的单一与枯燥。两种教学法的碰撞,为当代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

三、体验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

(一)体验教学在钢琴中的实践

钢琴教学中三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即,说、唱、弹。关于体验教学中的“说”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例如,以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顺着教师的思路最终由学生说出正确的结论,避免生硬的给学生直接灌输结论。“唱”对于钢琴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在唱中感觉作曲家的情感变化,从直观演唱中了解曲子的内在情感。“弹”更是钢琴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摆脱模仿、机械的弹奏,需让学生在遵循谱子基础上演奏出独属于个人的风格。

(二)钢琴技术中的音乐表现力。

学习钢琴演奏技术是钢琴学习最终要的学习点。想要完整的演奏一个作品,除了注重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临其境的去感受钢琴作品的变化与“喜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学,这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者做到结合,才能做到正确演奏出作品中需要的音节、琶音等等。去感受钢琴技术中蕴含的赋予创造性的内涵后,演奏的技巧才摆脱了千篇一律,才能真正的通过学生的音乐表现方式去展现一个伟大的钢琴作品。

(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钢琴教学中很重要的元素。体验教学中同样崇尚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通过良好富于真情对话、音乐感情的体验等互动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转换姿态,从教的姿态变化成共同探讨的姿态。只有二者掌握了共同的钢琴观点和话术,才能做到教师讲的和学生理解的不会出现误差。有些钢琴教师授课评价中的自我认知较为良好,没有接收到学生对曲子的理解和阐释,从而会导致信息传递的阻塞。所以钢琴教学中,平等、民主、有爱、互信的授课氛围是体验教学灌输给钢琴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针对钢琴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让学生掌握钢琴作品的精髓。

四、结语

钢琴是一门高尚的学科,它不仅能为学生心灵灌输博大的情怀,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与特点。钢琴的教学随着实践的发展,应该是流动的、不断前进的姿态。钢琴教师不能固守看待教学,体验教学给钢琴教学注入了新鲜生动的要素。钢琴教师应该全方面了解多元的理念,完善钢琴课堂教学,让钢琴作品在学生二次演绎中做到正确的“表演”。

摘要:钢琴教学中由于每个教师的个体差异性,教学方式和侧重不相同,所使用的教学法也具有多样性。因此,教师们不断实践什么样的教学法能更加专业、通俗易懂的为各层次水平的学生接受,不断的探索一种普世性的教学法。由此,体验教学法应运而生,因其更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因而受到大量师生的欢迎。

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中学英语;情感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在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在英语学习中,消极情感对学生潜力的发挥是不利的,如考试过分焦虑、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这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品质、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消极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努力克服。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方法

1. 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由于喜欢一位英语教师而爱上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体现民主,保护学生的童趣、童真、童心,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让学生消除教师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碍。同时,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如在课堂上选择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做到有的放矢,回答对了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树立他们的信心。

2. 以情感化学生,引发积极情感

动情能引发情感主体积极的情感反应。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也是一种催化。教师必须具有真挚和丰富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生谈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需要,及时向学生伸出温暖的手,为学生排忧解难。如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出现障碍时,教师应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使之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学法指导、知识弥补,帮助其树立信心;对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发动全班想办法献爱心,使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真情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身心愉快地参与语言学习。

3. 注重教学方式,渗透积极的情感

“学法”不仅仅指学习方法,而且还包括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识,如学习观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评价等。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是一种带有策略性的、高层次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学法的指导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个体研究相结合;二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三是要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也就是说,英语教师不但要依照语言习得规律来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使其学会高效率地学习。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划、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最直接途径。

4. 采用积极评价,促进积极情感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实际也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信心能起到较好的鼓励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对其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产生学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教师可设计不同的目标,采取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参与欲,促进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结束语

“教贵情深”,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情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和润滑剂、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及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创新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2

一、形式创新, 凸显活动教学

数学创新教学设计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果, 获得最大效益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 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教师应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 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需要。例如, 讲“生活中的图形”时, 笔者引导学生到教室外细致观察, 找出校园内的图形, 学生置身其中, 一个个几何图形的特征如此明显, 而且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形。

(二) 在数学课堂中让开放与和谐并存。

开放性与和谐性是创新教学的特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特长, 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师只是课堂中的配角, 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助与引导, 适当地引导学生,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多媒体技术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而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 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以理论为依据, 结合教学特点, 以创新思维模式来引领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应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 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 然后拖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我们会发现:无论怎么变, 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 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假设或联想等方法来再次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样做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同时又改变数学教学死板无趣的气氛, 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于一体,

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更容易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 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使难以觉察的细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拓展了他们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从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业与教学密不可分, 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 探索和实施新型的数学作业形式也是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使作业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更多现实有趣和富有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作业的主要形式。

(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有趣性的作业。

设计作业时, 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有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 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并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处处用到数学。为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要图方便, 易批改, 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创造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功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 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和延伸。

此外, 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 设计多元化作业, 分层作业, 因材施教, 真正从作业上做到减负增效,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让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多姿多彩。

四、采取交流——互动型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 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培

养和树立, 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认真学习。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上, 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 要结合他们的知识经验, 给予他们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对产生的认知冲突进行解决, 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尝试解决, 使学生逐步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 从主体参与入手, 让学生创新地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入一种全新的学习境界, 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得到更好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好创新教学的宗旨,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进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推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是数学创新教学的基本环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新性的活动, 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立.巧用激励性语言, 开启学生智慧——例谈“激励”在数学教学片断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 2012 (23) .

[2]汪兰.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1) .

[3]李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S2) .

上一篇:高等中医教育改革下一篇:院外延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