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2024-11-07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精选12篇)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1

数字化社区概念上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对社区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在整个社区的范围内为政府、当地的居民以及各个行业组织之间建立沟通的平台, 以便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的平台进行信息的共享和查询。

通俗点来讲就是利用网络等各种多媒体网络技术, 将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使各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实时上传, 为市民以及各个部门营造出一个虚拟的, 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共享的社区, 便于人们查询, 浏览, 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的虚拟性的平台。下面就数字化社区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网络管理平台需求功能分析

(一) 信息查询功能

这一功能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信息, 社区物业发布的物业信息以及各大商户所发布的各类营业信息。社区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了解想要了解的问题。当然也包括衣食住行各个等方面的信息查询, 例如电视节目预报, 出行的车次航班, 以及百姓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信息。

(二) 生活服务功能

生活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二手交易、买卖中介、家政服务等提供相应信息的服务, 另一方面是针对社区的住户设立的便利的缴费功能, 可以让住户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水电煤气等生活方面的各项缴费。同时, 作为社区的住户, 他们可以通过平台轻松的获取自己的缴费记录和信息, 以便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规划。

(三) 综合性业务功能

作为社区的网络管理平台, 就要做到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基础, 充分的考虑社区居民的利益, 这一功能就是为此设立的。该项业务的主要功能是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交流的平台, 便于社区的居民之间可以进行随意的交流, 并且可以随时给社区以及周边的商户提出建议, 进行留言。

二、数字化社区网络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一) 信息查询模块

政府部门相关信息, 主要发布社区、街道办等相关政府部门所发布的政务信息, 例如新政策的出台, 物业维修等类似信息。

生活方面相关信息, 为社区的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居民提供与生活当中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 相关部门与居民可以查询想要查询的信息。包括商场的活动信息、天气预报、电视节目预报、出行车次、教育教学等信息。

医疗信息部分, 主要发布社区周边的医疗机构的相关情况

新闻查询部分, 主要发布社会各界的要点新闻, 和社区内的新闻趣事。

(二) 生活服务模块

首先登陆者要进行真实身份的注册, 在选择这一模块的时候要先登录。

服务查询, 为社区的相关单位和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信息查询的平台, 以便用户可以对想要了解的信息进行查询, 方面生活。

账户查询, 社区的单位或者是居民可以查询自己的水电煤气费用的账单、缴费记录以及账户的余额等信息。

中介查询, 社区的单位和社区的居民可以查询家政、二手买卖等中介信息。

费用支付, 社区的单位和社区的居民可以通过费用支付的功能, 进行网上支付。

(三) 综合性服务模块

社区交流平台, 为社区的单位和社区居民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支持在线留言提问等功能。

建议信箱, 为社区的居民提供向单位及社区或者是社区中某个现象提出建议的途径, 便于居民可以及时的反馈信息, 将生活变得完美。

三、数字化社区网络管理平台的实现

(一) 信息查询模块的实现

信息查询模块主要完成社区相关信息和居民生活常用信息的功能查询, 包含了社区的简介、公告, 社会新闻、餐饮服务、气象预报、生活促销等。模块的实现主要采用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相互配合的方法, 对于需要更新的部分采取数据库后台管理的方式, 在数据库中设定相应的栏目, 定期的更新各个栏目中内容。

(二) 生活服务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是为社区的用户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信息的模块。包含了服务查询、账户查询、中介查询、费用支付等功能。想要进入这项模块, 用户需要先进行注册, 注册之后在点击这个页面之后进行登录, 登录后可以使用生活服务中所有服务。同时在进行费用支付功能的时候, 用户需要对所注册的账号进行实名认证, 在支付的时候需要手机验证码才可以进行支付。这一模块采用动态的网页设计, 将用户的信息存入到数据库中, 当出现查询的时候自动显示。

(三) 综合性服务模块

这以模块主要包括社区交流平台、建议信箱两方面。社区的交流平台可以长时间的对居民的聊天内容进行保留。用户在发表言论之前需要建立一个社区账号, 以便随时登录, 或所提出的问题得到居民回答的时候, 系统能够有效的进行提示。

建议信箱则是为了数字化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居民和单位提供的畅所欲言, 发表建议, 提出投诉的有效途径。也是采用动态的网页设计, 将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当中。

四、结束语

数字化社区网络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了数字化的技巧, 将网络技术融合到现代的信息技术管理当中。本文通过对数字化社区以及数字化社区网络管理平台需求的分析, 设置相应的模块, 然后对其模块进行实现。这一平台的设计了社区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支持, 给社区的管理员与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 促进了社会数字化社区的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超.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韩新超, 李钜, 杜献峰.一种新型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9.

[3]孔强卫, 钱涌.论数字化社区平台建设[J].智能建筑, 2006.

[4]白黎光."数字化社区"功能设计及典型应用[J].职业时空, 2010.

[5]许广俊."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目标和前景展望[J].经营管理者, 2010.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2

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鼓励建立覆盖区(县、市)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区、街道、社区面向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体系结构

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底层为“社区基础数据中心”存储十大类业务数据,涵盖了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上层为“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其中“社区管理应用平台”集成社区各专项业务系统,为社区工作提供便利、高效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社区服务应用平台”面向广大社区居民,为居民提供满意、周到的社区服务,建立起政府监管、企业(服务商)服务、居民获益的交换平台。

社区基础数据中心

社区基础数据中心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它不仅负责存储“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中的业务数据、图文数据和配置数据信息,还会自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以形成更加科学和有价值的数据业务模型。社区基础数据中心还提供了数据层面上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功能,为“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中的系统及与第三方系统(社保、银行等)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提供了接口。

社区管理应用平台

1)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是对“社区基础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维护、查询、分析、展现的综合利用工具。该系统可以让社区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数据统计上报工作中解脱出来,各委办局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和统计报表。系统还提供了强大的业务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依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对系统中业务模块的字段、查询方式、列表样式、统计项目等进行个性化的设置,甚至可以自行增加新的业务信息模块。

2)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政府业务逻辑集中,实现跨部门的协作服务,网上网下相结合、多种渠道受理反馈、资源共享、协同审批,实现“一站到底”的服务。让企业和居民到政府部门办事时,不需要在多个窗口或部门间周折,提高其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主要涉及服务受理、服务收费、服务监督、服务回访、服务指南、办事查询、服务项目管理、办理材料管理、服务统计分析、满意度统计分析、业务报表等模块。

3)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城乡生活困难群体。救助种类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临时救助等。业务功能包括:救助(低保)申请、救助(低保)情况变更、救助(低保)停发、动态跟踪、低保调标、低保户迁移等近50项功能。

系统针对救助业务办理中的资格审批流程、资金使用情况、关键业务数据合理合规、申请人员身份核实等业务处理步骤都行了规范、严谨、科学的控制管理。为杜绝漏保、错保、资金挪用等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使各项救助工作能在“阳光”下进行。

4)为老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为老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依据国家关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补助申请与审批,服务卷的放发等各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具有相应的审批级别设定,可以把审批的结止点定到街道、区、市中的任何一级。另外可对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安全巡视等服务项目进行计算机管理,同时可以将数据自动汇总,生成图表,方便各级负责人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使业务处理规范化、自动化,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5)流动党员管理系统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发了本系统。主要是对流动党员从网络报到开始直至其组织关系转出为止,这段时间内对其进行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实时统计,系统内的各级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所属流动党员的动态数据,对流动党员的数量、分布及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跟踪管理,实现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全覆盖,流动党员从所属党支部领取“活动证”外出的同时,系统内就产生一条短信息发送到流入地党组织,以此实现组织间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持证报到、参加组织生活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最新信息,保证党员流动而不流失。

6)报表采集管理系统

在社区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不定格式的表格,这些表格一般为上级单位下发的一些数据采集表,如《辖区工会情况统计表》、《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表》等。这些表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并且经常会增加新的业务表格,既便是同一种表格的格式也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果针对每一个表格都去开发一套业务处理,势必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开发和后期维护成本。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套专门的报表采集工具,由用户利用Excel单元格保护的特点,按照相应的规则制作出表格模板,表格模板中定义需要采集的数据项、合计平均等计算项(可利用Excel本身的公示定义)。用户将表格模板下发给指定的人(如街道计划生育科的工作人员将《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表》表格模板下发给下属社区的工作人员),接收人填写表格(Excel单元格保护已经限制了表格中哪些可以修改,哪些不能修改),填写完成后将表格上传,后台服务将自动计算和汇总。同时可以看到表格下发给了哪些用户,哪些用户已经完成工作,还有哪些用户没有上报。

社区服务应用平台

1)社区服务网站群

社区服务网站群是指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建立在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之上,信息可以实现基于特定权限共享呈送的“一群网站”。可以有效整合各级政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挖掘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身于社区服务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利、周到的服务。

社区服务网站群以“网站集群系统”、“自助建站系统”、“协助与交换系统”、“内容管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为依托,在此之上建立各社区独自的“社区服务网站”,“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建立在各社区网站之上,可以直接从各“社区服务网站”提取服务信息,也可以自行发布维护信息。

2)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系统

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电信技术融为一体,目前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呼叫中心系统根据客户的相关按键、指令、语音请求,自动将客户电话转至语音咨询查询、电话留言、或人工座席桌面,为来电用户提供诸于政策解答、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指南等服务。该系统涉及呼叫智能分配(ACD)、应用服务系统、坐席系统、远程坐席系统、IVR与自动服务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外拨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录音系统、电子地图系统(扩展支持)、监管管理系统(扩展支持)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和业务功能。

社区服务呼叫中心,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只要电话打进来,就能协助解决问题,这也是呼叫中心取信于民,让居民满意的关键所在。因此,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的建设,不单单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手段的加强。我们将从资源整合、管理制度、宣传推广、日常运营等多方面协助用户进行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的建设。

3)社区信息多媒体查询系统(大屏幕、触摸屏)

社区信息多媒体查询系统是为了方便社区居民获取社区信息和服务而开发的软件。该系统对社区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公布社区的通知、公告、服务等信息。系统汇集了社区内社区服务行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通常包括:社区概况、办事指南、社区服务、党务公开等信息。

该系统采用触摸屏技术,社区居民只需用手指触摸系统提示语言或相应的文字说明,就会出现所需内容,然后触摸所选取内容的翻页按钮就可以实现内容的翻阅,即简单又快捷。触摸屏对于不太熟悉电脑操作的居民来说尤其方便。同时,系统还可与INTERNET连接,从而改变一般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量小,更新慢的缺陷,更具有鲜明的服务内容广泛、居民上网方便的特点。

4)社区少儿互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3

【关键词】web2.0;信息化;自主学习;网络社区平台;互联网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应用也渗透到各种领域,随着web2.0技术的流行,其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日益深入人心。在web2.0的架构下,将用户作为核心,给予用户主动地位,让用户主动参与网络内容的填充与构建,从而有效变革互联网的组织形式,促进信息传播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关联性和社会性。在web2.0架构下,构建医学网络自主学习社区平台,能够有效完善自主学习方案,结合医学专业学科的特点,发挥网络优势,对现实中的自主学习缺陷加以弥补,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一、web2.0简介

1、web2.0的产生

关于web2.0的理念,最初源于一次会议,在2004年,OReilly和MediaLive公司之间的会议上,对web的设计和服务理念提出了质疑,之后,便有web2.0。也就是说,web2.0是web的升级版。在web架构下,网络资源的控制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少数网络控制人员对互联网有绝对的主导权。而web2.0打破了这一限制,广大用户集主导互联网资源,是集众人智慧和力量的新的互联网体系。在web2.0下,互联网的主导权落实到用户手中,充分调动了每一位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凭借个人创作热情,提高互联网的创造力。

2、web2.0的概念

根据我国互联网协会的相关规定,web2.0的定义可以总结为:web2.0,互联网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与web相比,web2.0打破了网络资源集中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局限,广大用户集主导互联网资源,是集众人智慧和力量的新的互联网体系[1]。通过这一升级,互联网用户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挖掘,解放了人们的创作潜能,为互联网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web2.0也具有了web所没有的重要特点。

关于web2.0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web2.0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承担着提供参与体系平台的功能。

(2)分析web2.0架构,可以发现,随着网络的升级换代,使用互联网的大众用户的集体智慧收到了充分尊重和挖掘。

(3)分享和参与的架构驱动的网络效应。

(4)将分散在各地的具有独立性的开发者集中起来,通过不同的网站和系统,形成智慧和创意的大汇集,实现对信息和智慧汇集方式的改革。

(5)在web2.0的时代背景下,内容和服务实现联合,保证了轻量业务模型的可行性,建立起了分享经济模式。

(6)注重用户体验,注重体验服务的持续性。

(7)Web2.0背景下,互联网具有跨平台性。

(8)在web2.0背景下,网络资源集中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局限被打破,网络资源可以渗透到广大用户中间,众多普通用户可以主导互联网资源,必须要有拉动长尾的能力。

Web2.0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更多的是,web2.0提供了一种执行性很高的理念系统,它以网络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为主要标志,从而将互联网的使用者推到了主体地位上,实现了对互联网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互联网的生产力。

为了确保web2.0能够具有真正的实用性,在构建过程中,还需要包括很多必要的元素,比如Blog、Ajax、wiki、SNS、RSS、bookmark、Podsast、tag、web service以及开放式APIs等元素。在其底层,设置XML和接口协议。这些元素的构建,必须始终与web2.0的理念相一致,在web2.0构建下,相应的指导理论和思想有六度空间、长尾、社会资本以及去中心化等[2]。

二、自主学习平台与医学学科教学整合

医学(Medicine),主要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人类人体各种病变和疾病的科学处理,是生物学中的应用科学,是从解剖和分子遗传层面对人体疾病做出应对的高级科学,其现代性特点十分明显。与此同时,它也可以描述为针对疾病从预防到治疗的系统学科。对医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它承担着人类健康定义中对保持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的处理工作。这一学科的存在,以预防人类生理疾病、提高人类生理机能、维持人类机体健康为目的,其学科明显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前沿性、探索性。

在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医学知识,并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缺乏变化和创新,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封闭式学习方法,过分重视机械记忆,对学生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缺乏学习兴趣。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仅有的沟通也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问”等,但是这其中的互动性不足,除了语言之外,没有思想上的互动和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也缺乏自由性和自主性。

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自主学习平台,使得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自愿参与的活动。再加上网络自身的交互特征,学习过程中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同时,自主学习的实践应用性与网络平台的生成性,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形式富于变化和灵活性,再加上网络环境的广泛性和趣味性,使得医学知识的学习历程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基于web2.0的医学自主学习网络社区平台的构建

1、平台的选择

Moodle是一个专门制作网络课程和网站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包,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网络教学平台。所谓的Moodle,就是以模块化方式面向使用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首字母缩写[3]。

这一平台,以Social Constructionist Pedagogy为理论基础,将学习者置中心地位,为学习者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在这个平台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思考,相互合作,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平台提供的多种模块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在Moodle中,模块化是典型的特点,其重要模块可以归结为网站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用户管理、活动和资源等。选择Moodle作为web2.0构建下的自主学习平台,凭借对跨平台运行的支持、便捷的安装维护、升级方便、交互性强、对模块化扩展的支持等优势,能够实现医学自主学习的目标,具有很轻的可行性[4]。

2、平台的安装与配置

平台的设计,最初是基于Linux,但是,由于其跨平台特性,在Windows中也具有通用性,为此,平台运行环境可以设置为如下表1所示的配置。

表1 平台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eb service数据库开发语言

WindowsApacheMySqlPHP

關于平台的配置,需要在安装后,对平台进行设置、调试。关于系统中的界面语言,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之后需要对PHP进行检查,正确配置Moodle的安装。关于数据库的配置,用户名为系统默认。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器进行检测,确保其运行环境,并对uinicode编码、数据库、PHP及其扩展插件进行检测,当检测状态显示“OK”后,方可完成进入下一步。之后,在Moodle平台中设置管理员账号和网站基本信息,搭建完毕。此外,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也需要对页面进行美化,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审美原理。

3、医学自主学习社区平台的建设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添加课程,做好课程分类和新课程的添加工作;(2)设置作业,主观作业和客观作业相结合最佳;(3)建立讨论区,在固定时间将讨论标题和内容输入,就医学专业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5]。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在医学教学中,也应该不断提高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通过医学自主学习社区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医学教学效果。尤其是借助了web2.0和Moodle平台,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潘庆红,伍丽媛.基于Web2.0的自主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2):116-120.

[2]惠丽,张凝,徐辉,等.基于Web2.0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6(1):72-74.

[3]许希岳,汪磊.基于Web2.0的交互式网络自主学习社区平台中的网络聊天室设计[J].商情,2012,(33):183-183,209.

[4]任培花,康振峻,王丽珍,等.Web2.0环境下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4-6,18.

[5]蒋葵,沈晓婵.基于Web2.0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学习平台的设计[C].//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2.

作者简介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4

1 互助社区平台发展的三个阶段

平台建设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充分发挥着成员的主动性。在寻医问药中,交流、碰撞、融入、协助,会激发众多成员心底真诚、善良的人性本能。大家从各渠道搜集跟踪PMP疾病国内外研发治疗信息,为寻觅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治疗经验努力。

1.1 群体聚集。

刚来到网络寻觅医疗信息解决求医困惑时,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艰辛的求医经历,在虚拟环境里,初期的成员带有很强的戒备心。随着各种热点纷争产生,例如前些年,绿豆疗法的“张神医”,当时掀起了一些憧憬希望的成员很大热情,在不同的观点传达中,群体里马上还是会有理性的声音发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认知能力,一次次观点的交融碰撞,特别是网上交流后,有些同地区的成员线下有了真实的见面联系。时间的积累,在不断的观察、交流、碰撞、理解、联系中,成员们会慢慢互相信任,逐渐凝聚。

1.2 凝聚发展。

随着成员增多,有人会主动参与社区管理为大家服务,更多的人会成为志愿者,传递医疗信息。网络群成员的能量强大广阔,为团结广大PMP病友互相帮助与病魔进行抗争,为使群体的力量更加生动更具凝聚力,建立起网络会议室。为使疾病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邀请PMP医学专家支持加入。为科普医学知识化解病患心灵压力,拥有心灵的家园,开辟建立互助网站。大家利用自身条件,运用拥有的社会资源,努力尽自己所能为疾病治疗进步做推动。

1.3 传递温暖。

虽然社会各阶层隐秘了身份、职业、年龄等来到网络平台交流,但是在每个IP地址后面的人是具体而真实,求医的心是相通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医疗互助信息联系的紧密,大家逐渐建立了和谐信任关系,心与心的沟通,互相的理解,缓解了慢慢治疗中的苦难与煎熬。在现实就医中,为到北京等大城市人生地不熟求医的病友提供帮助,为更多异地求医患者,解决到当地实际就医的困难。这个平台的建立发动了社会援助,也从不同层面,给予了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关怀。社会是协作的共同体,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游离在群体之外,有了患者和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社会义工等的平等充分参与,点点滴滴爱心的感受,温暖着曾经苦苦求医的心灵,激发着人性的真与善,升华着人们的精神,爱心也由此传递开来。

2 腹膜假性粘液瘤网络互助社区平台模式流程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罕见疾病占人口基数有较大比例,如何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凝聚这部分苦苦挣扎孤立无援的患者,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网络互助社区是非常好的平台。因此,构建一套罕见疾病网络互助模式,可以为更多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图1)

3 实体医疗服务的跟进

3.1 沟通中口碑相传。

患者及家属来到网络中寻觅治疗经验,是为了最终得到正确有效治疗方法。医务工作者主动参与加入网络互助平台,可以普及医学知识,化解当下日益扩大化的医患矛盾,还可以突破医疗时空的限制,降低患者医疗开支,节省就医时间。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协助,积极与医生沟通,共同参与,双方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互相支持,相互配合,这种模式有助于消除医患隔阂,减少冲突,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2]。好大夫的口碑是长期医疗实践中获得的各方面的肯定。每位罕见疾病个体寻医者,借助网络社区平台,传播扩大着在这一专门领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见解和技术的全国各大医院医师信息。那些具有专业敬业精神、医德高尚、为病人着想、擅于沟通的好大夫被病人及家属口碑相传。目前,全国众多PMP疾病患者,正聚集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普外科。大量病例的积累,医生在不断医疗实践中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有了一定的权威。在罕见疾病治疗中,权威医师在解决疑难重症、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3]。权威医师的产生,是社会公众对出类拔萃的医学专家的信赖和肯定。

3.2 聚集形成专科。

病患及家属通过网络平台和现实联系,口碑相传仁者医术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许洪斌教授团队。近年来,他们团队PMP手术量全国最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治疗方法已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随着病源的增多,院方新技术,新仪器的采用,集约化了医疗的运行成本,医院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担当了社会责任,医院的品牌美誉度才会得到提高和传播[4]。同时,患者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公开透明的网络互助社区环境,在治疗的过程中少走了弯路,减轻了经济负担。

3.3 学术交流共同关注。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零散的PMP罕见疾病患者凝聚起来,将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病员的丰富也有利于医药界更好的研究攻克疾病。因为PMP患者聚集,病友及家属线下积极推广,一些仁心仁术国内外拥有知名度的好大夫也逐渐加入这个平台。近期,拥有大量PMP病例的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也在积极与301解放军总医院之间学术交流。国内专注于腹膜转移癌综合诊疗新技术探索的武汉中南医院李雁主任团队,也在积极与国际学术交流。

只有医疗部门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更多顶级医疗机构和专家的关注研究,患者在治疗上才能有实质的进步。

4 思考与体会

罕见疾病群体在网络中的聚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医学及社会管理等领域都有很多可值得研究的方面。

4.1 国家亟待加强制度方面研究,保障罕见疾病人群权益。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五六千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目前,不同国家对罕见病的定义各有不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而我国罕见疾病却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内对罕见疾病的研究、治疗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罕见疾病的机构、专家很少,大部分罕见病患者长期被误诊、漏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目前,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总数应有千万人之多,如何从制度层面上保障这些人群的健康权益,制度设计者应听取基层各方面的呼声,深入了解、探讨、规划,对罕见病权益保障做一定的政策倾斜。

4.2 换位思考,有温度才是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疗的特殊性,医患信息不对称,罕见疾病患者多次辗转全国各地四处求医,身心备受煎熬。国内众多大医院的医生超强度的工作,透支着体力与脑力,疲于不出医疗事故。当前医患之间互不信任,这一坚实的寒冰禁锢着双方的心灵,因此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都难以填补相互隔阂,怎样改变现状?不只是单一的医方的变革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人体非常复杂,疾病与各种因素相关,只有双方换位思考才能化解心灵的坚冰。相互温暖心灵,理解医学是人道、人性优先,不是真理、技术优先,面对生命的痛苦,医患之间都应有敬畏之心,医生与病人应该是情感、道德、价值的共同体,不是利益交易的共同体。通过公开透明的网络互助平台,建立理性就医环境,开辟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的窗口,在科普医学知识,疏导心灵压力,减轻痛苦,抚慰心灵之间,医患才会互相通情达理,入情入理[5]。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一定要有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有医治的进步。

4.3 可持续性发展,整合各类罕见疾病网络平台。

目前,互联网内全国各种罕见疾病网络互助社区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平台管理者也各异。有的是患者自己建设管理,有的是患者家属建立管理,其中由社会非政府NGO组织参与建设管理的罕见疾病网络互助平台,具有科学有效可持续的社会公益实践能力。

社会发展必须关注民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出面倡导,整合全国各个零散发展起来的罕见疾病网络社区,并借鉴NGO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一个更广泛,更有凝聚力的各类罕见疾病网络互助社区大平台。这将使众多苦苦煎熬的罕见疾病患者及家属,有一个更稳定的心灵依靠,社会才能变得更和谐。

摘要:介绍腹膜假性黏液瘤网络互助社区平台建立模式。弘扬全社会沟通、理解、互助、相互温暖的医学人文精神,并从医患互动、社会各层面参与中,推动罕见疾病治疗的进步。

关键词:网络互助社区平台,腹膜假性黏液瘤,罕见疾病,医学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任建林,焦兴元.现代消化病诊疗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34-739.

[2]付洋,尹梅.浅析哈贝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重构医患关系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1,32(6):29-30.

[3]杜治政.医师的权威与病人的自主[J].医学与哲学,2011,32(6):1-4.

[4]汪琼,刘红光,贾利珊.武当山景区医院门急诊人性化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11,24(12):60-62.

社区矫正平台系统 篇5

2.1区域监管

2.1.1 自动跟踪定位 2.1.2随机实时定位 2.1.3越界告警显示 2.1.4历史轨迹显示 2.1.5人机分离抽查

随机抽查矫正对象手机是否随身携带,以保障定位的有效性。定位抽查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种:电话抽查、短信抽查、拍照抽查。2.2信息交互

2.2.1交互方式:内部语音、短信消息、WAP页面浏览。

2.2.2信息类型:通知消息、告警信息、实用信息、个人信息 2.3警示告之 2.3.1越界告警 2.3.2到期警示 2.4档案管理

2.4.1矫正对象信息:矫正对象信息、监控等级、帮困解难、积分查询、矫正对象档案、矫正对象变更、矫正方案、走访等级、综合查询、图片上传。2.4.2层级管理

社区化教学辅助平台研究 篇6

关键词:SNS网站;教学辅助;平台开发

中图分类号:G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60-01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都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学习是一个集体行为,只有在集体学习过程中,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即使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也很少去自主的学习,其原因就是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也就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的“社区”。

SNS是“Socialnetworkingservic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社会化网络服务,也可以被称为社区软件在这种类型的网站上,可以进行聊天、视频分享、写博客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从本质上来看,SNS网站是现实社交关系网络的缩影和写照,它的价值在于在真实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人际关系。但是现在流行的SNS网站慢慢变成了一个娱乐平台,据了解,70%的人表示登陆SNS网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玩小游戏,查找有意思的日志、图片、视频等娱乐活动。

传统的SNS网站,其结构可以描述为身份相关静态因素和身份相关动态因素,其中身份相关静态因素包括用户的性别、年龄、头像照片,地理位置、出生日期、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兴趣爱好,另外还有电子邮箱、QQ账号等,也包括和身份外延出来的之间关系等;

身份相关动态因素包括身份的状态、分享、会话以及在社区内的声望等等。如今,我国SNS网站的内容大部分是由用户自己产生,比如自己撰写日志,上传照片,分享日志、视频和相册等等,SNS网站再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和排名等服务。但是,这些没有独特的个性和不可替代性,还远远称不上网站的“内容建设”,因而对用户的吸引力并不高。用户产生的内容没有系统性,而且相当繁杂而琐碎,完全建立在各人的时间碎片上。往往旧的信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利用,新的信息又很快将旧的信息淹没。用户生产出的内容越多,信息的碎片化态势就越明显。这样一来,信息的繁杂与注意力的降低便同时存在,若不及时改善,信息价值将会持续下降。

无论从功能还是内容上来看,现行SNS网站不适合应用在教学辅助平台,但是SNS网站概念却很适合教学辅助平台的开发,因此要把SNS网站引入到教学,必须建立适合的SNS网站。适合教学的SNS网站必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简洁,娱乐性内容少;

(2)学习资料丰富,获取和上传容易;

(3)个人才能有展现的空间;

(4)群体合作性强,获取帮助及时。

因此为了实现这方面内容,本文设定SNS网站功能如下:

用户权限限制:是否能开课讲学,学生进行提问,开讨论组,老师能开课,能开项目开发进度,能安排学生做事,能检查作业。

用户地域功能:同城之间能进行面对面交流,能举办小型交流会,能组建小的开发团队,能互通有无,合作开发项目

用户爱好:用以寻求爱好,扩展同专业交友。

资源:可用于上传,可以上传到SNS网站级图书库,也可上传到自己私人图书馆。

相关分页面主要包括:

首先是个人页面:包括个人相关内,包括自己的项目进度。个人的学习心得,个人的资料库,个人的问题和个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反映,是否有约,是否愿意参加(约请在发出后到约请时间超过百分之二十自动取消),个人发起约请的反映,个人积分增长,志同道合者推荐和寻找。个人需求发布,对站内

地域页面:同城爱好者发布消息,同城爱好者举办交流会信息,同城项目开发u、需要,等

主页面:资料库,主要有上传和下载,翻动信息,主要是点击最高个人页面内的信息,班级状况,排前面的是自己加入班级

班级页面:用于显示选中班级,班级上可进行听课、作业提交、作业检查、相互讨论等内容。

本文在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JXJG-11-19-15)资助下,初步设计了SNS网站设计,并在江西科技学院多个班级进行调查显示,使用该网站的学生,日常上网再花费在娱乐上的时间逐渐减少

参考文献:

[1]魏晓文,修新路,基于SNS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12.

[2]刘静姿.SNS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Vol.12,No.1Feb2012.

[3]梁诗敏,孙理,张立伟.基于校园SNS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9,10.

[4]赵德伟,徐正巧,赵兴强.基于SNS平台的协作学习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3.

[5]李肖锋,张龙革,王倩.基于活动理论的SNS网络学习社区模型建构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1,9.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7

一、对主流网络 (社区) 平台上建设网团的分析与比较

1. 百度贴吧与百度空间。

百度贴吧与百度空间是由百度网提供的中文交流平台。百度贴吧建立较早, 用户可以创建或加入不同主题的“吧”进行图文交流, 是目前最大的中文交流平台。各高校、学院乃至班级、社团大都建立了自己的专属贴吧, 由在线时间长的用户作为管理员进行管理。百度空间于2006年开放, 口号是“真我, 真朋友”, 提供了博客、相册、宠物、游戏等服务, 方便大学生展示自我与结交朋友, 一般用户可拥有1G的上传空间。

天津师范大学团委曾在百度贴吧建立了若干个主题“吧”, 通过宣传, 欢迎青年团员加入, 达到一定规模后建立团支部, 并开展了“嘉宾在线·网团有约”在线活动, 得到了团员的认同。百度贴吧与百度空间具有功能丰富、互动性强的特点, 并与多项搜索 (新闻、网页、音乐、视频、知道、地图) 功能结合, 具有相当大的用户群体, 便于凝聚团员与开展活动。但其对于网络团支部建设也存在一些不便之处, 如缺乏针对大学生用户的服务, 大学生主要还是将百度网作为搜索引擎使用;没有和手机、聊天工具等整合, 实时性不强;界面友好度不强, 同一学校内学生交流不方便。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网络速度的影响, 校园网 (教育网) 访问百度速度不快, 也给网络团支部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人人 (校内) 网。

人人网是由著名的校内网更名而来。它是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人人网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 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它以学生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 访问量大, 参与性强, 访问速度快, 用户基础好, 功能相对完善。

笔者所在单位选择人人网作为网络社区团支部的试点平台, 将第2批网络社区团支部建在人人网上。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同样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人人网提供的基本功能不能满足建立网络社区团支部的全部需要, 人人网以个人用户为基础, 其所提供的功能大部分适宜个人用户的需求, 作为组织的网络社区团支部所需要的组织日常管理功能和组织内部交流功能仅能通过其他途径变通实现。这是在人人网上建立网络社区团支部的最主要障碍。

3. 其他主流网站博客 (微博) 与论坛。

博客 (微博) 又称为网络日志, 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 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发布消息。相比较前几类平台, 博客更突出用户的自述与展示, 更适合作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平台。

论坛 (BBS) 又名电子公告板, 用户在BBS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 发布信息, 进行讨论、聊天等等。许多自发建立的网络团支部就源于论坛, 特别是理科学生热衷于访问技术类论坛, 笔者所在学校的“IT精英”网络团支部就是由计算机技术论坛发展而来。

二、理想的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平台功能需求

1. 平台覆盖面大, 网络畅通、界面友好。

大学生在网络上交友聊天、分享心得, 既欢迎与同校、同班朋友的互动, 还希望与在其他学校的中小学同学联系, 和有共同爱好志向的陌生人交流。这就决定了平台的覆盖面必须足够大, 所以一个学校、学院建立的互动平台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前文中分析的主流平台全部为覆盖全国的互动平台。有了足够大的覆盖面, 还需要保证网络畅通与界面友好:网络畅通是登录访问的基本保障, 界面的友好则是用户访问频率和使用程度的保证。

2. 符合青年学生需求, 确保大用户数与高访问量。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推进,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日趋复杂多元, 网络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思想情感的承载地、释放地和集散地, 其在学生的思想品格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催化力量已非其他媒介所能比拟。网络社区平台提供的功能与虚拟环境, 是确保大用户数与高访问量的根本。交友、博客、相册、视频共享、宠物、游戏等功能是目前网络社区平台的主流功能。

3. 用户信息完备, 允许建立集体用户, 易于实时沟通联系。

由于团支部建设的需要 (如选举、联系等) , 社区平台用户应该保证实名制, 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来认定身份。同时, 平台应该允许建立集体用户 (如班级、社团或团支部) , 可以更换管理人, 通过设置浏览权限, 让非支部用户 (普通用户) 了解支部活动。在建立网站平台后, 可以开发提供实时聊天的软件工具 (如QQ) 或支持短信发送 (如飞信) , 便于及时通知与离线沟通。

4. 开放性的访问方式, 高附加值的网络服务。

由于大学生上网的条件存在差异, 为方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 可以建立WAP页面, 让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浏览并发言, 摆脱计算机的限制。此外, 网站提供的服务也应具有高附加值, 如百度的搜索功能、人人网的投票功能等, 都是经常使用的功能。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8

关键词: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城市,信息化

1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含义

1.1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网络,它以云平台、FTTB/FTTH、WIFI、3G网络为依托,为社区居委会提供智慧社区平台,为社区物管提供数字物管,为社区商家提供适应各自行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数字商家平台,使得社区居委会、物管、商家能够通过服务平台向小区业主提供政务、物业、商圈服务。同时,管理服务平台集成公用事业单位(水、电、气、电信)的缴费平台和银行的支付网关,为业主提供社区一站式的便民支付服务。还有集成门禁、车禁等业务平台,为业主提供一卡通服务。小区业主可以利用统一的业主号/业主卡为身份识别标志,以电脑、电视(IPTV)、手机为终端,通过3屏互动的方式享受服务平台提供的基层政务、物管互动、联盟商家、便民支付和一卡通等社区综合配套服务。

1.2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特点

从总体出发,“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需要有如下主要特点:

(1)突出管理创新。该系统平台软件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街道、城镇、社区的各种管理职能,形成覆盖各街道、社区和行政村的网格管理体系,结合手机客户端应用系统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对涉及基层社区“10项职能”,如党群工作、综治维稳、民政救助、劳动保障、计生卫生、城建城管、信访调解、帮教服务、警务治安、流动人口管理等事务进行整合,实现办事申请、居民诉求、受理、办理、回复的“点到面”立体服务。

(2)突出通道创新。该系统平台与基于互联网的民生服务系统对接,建成覆盖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的3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通道。城乡居民通过互联网络、热线电话、一键通呼叫器、手机、LED触摸屏、服务大厅等均可提出诉求,并得到各类社会服务和政府公共服务。

(3)突出民生服务。该系统平台通过民生服务系统构建社会组织参与的各种便民、就业、健康和惠购服务内容。建设集中式“信息处理中心”,整合社区(村)、街道(乡镇)和区(县)的便民服务机构、就业招聘单位、医院和卫生院、各类服务商家等资源,拓展信息化民生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各类人群的民生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接的信息化服务网络。

2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相关职业培训不能跟上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而现有的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的管理人员是政府机构和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对于政府机构人员而言,由于我国智慧社区起步较晚,2011年才建成了第一个智慧社区———厦门康乐智慧社区,使政府机构大都没有智慧社区的管理经验,需要对其进行后期职业培训,而他们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的学习动力,导致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难以完全发挥效应。社区物业管理人员由于流动性较高,入职门槛低,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而且物业公司又有成本控制的考虑,后期职业培训又难以及时跟上,导致物业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管理服务平台不匹配,发挥不出百分之百的效用。

2.2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存在困难,未形成经济社会效益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在省、市综合管理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对市级各综合管理服务资源进行的数据整合,需要市一级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它是在现有电子政务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对数据的进一步深入地挖掘。然而目前在整合工作中的体制、管理和标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纵强横弱”“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自成体系、重复建设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绩效评估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由此造成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到目前为止,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还没有形成明显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单独开发,造成资源的浪费

大多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都是为某个社区专门定制,无法很好地满足其他社区的大面积覆盖需求。系统重复开发、独立运营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智慧社区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与智慧社区配套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智慧社区是在试点成功后,由点到面展开的,各地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上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了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重复开发。

2.4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成本高,获得效果难以立刻体现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的根本目的是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包括政务公开服务、网上办事申报服务、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便民信息服务、健康信息服务、惠购信息服务和民情民意交互服务。然而要实现这些功能服务就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这种建设效果在短期内难以立刻体现,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因此,如果仅依靠企业投入进行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就无法满足当前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一方面,很少有企业拥有这方面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平台的建设不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投资回报率,企业也不愿意进行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2.5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日常维护成本较高,资金来源有压力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一项复杂的软件系统,其运行需要相应的硬件系统进行支撑。如视频监控联网管理子系统就需投入大量的监控终端,在各监控终端之间还要建立高效的数据交换机制,建设数据存储和交换核心机房,才能实现社区的智能化监控。这些设备、线路需要进行定期维护,而核心机房则需专人进行维护,从而造成了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日常维护成本较高。现阶段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其公益色彩较重,收费服务罕见,造成日常经营的入不敷出,资金来源紧张。

3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面临问题的对策

3.1 多种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就政府机构管理人员而言,政府首先要建立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委派专人负责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将管理成效与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相结合;其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邀请研究“智慧社区”的有关专家教授做讲座,办智慧社区有关的培训班,组建代表团到有这方面经验的兄弟社区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就社区物业管理人员而言,物业公司应做到:1要加强员工入职后的培训,与具有资质的高职院校展开深入合作,进行有关智慧社区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培训;2要适当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降低员工的流动性,从而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实现公司业绩的良性循环;3要适当提升部分职位入职门槛,打造智慧物业管理的精英管理阶层。

3.2 统一思想,实现资源整合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真正地发挥其效能,各部门首先得从思想上认识到资源整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要做到3点:1各部门要深化理念,全面结合,真正做到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有所突破,要坚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2立足体制,完善机制,通过抓领导、领导抓的有效方式,强化各层面间、部门间、人员间、信息间的衔接和沟通,切实发挥资源整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要我整合”为“我要整合”,切实发挥资源整合的实效性,实现资源整合机制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实质性转变;3依托基础,深入推进,资源整合要在电子政务数据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其不应拘泥于形式,要力求从实效出发,重点抓好各部门内部的相互整合,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公安主力、统一调配、相互协作的工作局面。

3.3 注重交流合作,避免重复开发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投入,重复开发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要避免的资源的浪费:1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智慧社区的顶层设计,通过访谈和专家论证会,从总体把握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出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行业标准;2要注重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新建地区应向有相关建设经验的地区学习,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考虑平台代码的可复用性,对于可重复使用的代码,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平台的开发,降低平台的开发成本。

3.4 前期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后期引入商业模式

在前期,政府应加大对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由于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需要多部门协调,系统庞大,对人力和物力的要求很高,而政府在资金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可以弥补一般企业能力的不足,完成平台的建设;在后期,由于平台日常维护仍需一定的支出,光靠政府财政的补助,不但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此平台应注重引入商业模式,加强与社区内企业的合作,如在惠购服务模块,平台将优质的商品推荐给社区居民,向相关企业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作为服务费用,从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化经营。

4结束语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9

社区医疗与网络结合的服务平台本着以人为本, 注重实用, 信息共享, 便利快捷的原则, 以建立社区群众健康档案为核心, 以社区医疗服务为契机,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 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工作有机结合, 不仅可以满足社区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还能够做到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护理。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 社区医疗网络服务平台不仅可以给患者带来很多便利, 客观上也可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让人们在享受身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 潜移默化的带动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2003年, 我国正式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每位农民只需要缴纳极少的费用就能享受医疗卫生服务, 所以参保人员比例达到了80.5%之多。同时国家财政部门也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改善农村合作医疗卫生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培养全科医生服务型人才。2006年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社区居民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享受到一些常见病, 慢性病, 多发病等疾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规定要大力改善和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加快转变以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服务体系, 将原本在大医院的单纯依赖性治疗, 转变成集预防, 保健, 康复, 治疗于一体的功能性医疗方式, 实现了病前预防, 病中医院治疗, 病后社区康复和保健的流水线模式。根据2013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 社区卫生门诊量同比去年上升了6%, 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同比上一年提高了3.6%和0.3%, 入院人数, 诊疗人次, 卫生服务人员也环比增长了8.7%, 13%, 4.8%, 由此可见在国家统筹兼顾的新形势下我国社区医疗服务在不断发展壮大, 不但扩大了社区医疗的服务面积, 更是让社区医疗服务走进社区, 走进农村, 推动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同时给广大的老百姓在医疗资源上给予了很大的提升。

社区医疗服务存在问题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一方面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在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下, 我国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以往的传染性疾病逐步转变为以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为代表的慢性病。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亚健康的症状, 据许多专家的统计得出我国亚健康人群比例已经达到70%左右, 群众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形势不容乐观。

相关服务项目和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 首先应具备一般医院所具备的医疗器材等硬件和软件设施以及严格的消毒程序和干净整洁的卫生条件;一些社区虽然具备相关的服务项目, 但是运行制度不够完善, 导致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日趋下滑, 对一些十分关注健康的患者来说宁可去大医院进行术后治疗, 这样就失去了社区医疗的存在意义了。

医疗费用和国家医疗补助费用不透明, 药物费用不公开

社区医疗机构是老百姓的心中的“评价医院”, 这也是中国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的本质所在, 但是事实上有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药物价格和正常药价往往大相径庭, 有的地方虚报药价, 谋求私利, “以药养医”, 使得患者寥寥无几, 在医疗费用方面社区医疗价格相对医院的价格并没有便宜多少, 有些药物价格居然和大医院的药物价格如出一辙。

相关医学人员少, 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首先在社区医疗机构中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并非全科医生, 医学知识不够全面, 对一些疑难杂症还是模棱两可, 当然这和医疗技术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社区的医务人员在待遇方面相对大医院的医生有着绝对的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都往大医院跑, 导致社区医务人员锐减, 人员素质较差。

没能与大型医院建立信息网络共享服务平台

社区医疗服务在给患者作出诊断时, 首先没有使用规范化的病历书以及书写格式, 简单的本子记载, 草草的记录给后续的就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在转诊急救的过程中给医院的医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客观上增加了医院的负担, 所以建立信息化, 规范化和无纸化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是当前解决问题和缓解看病难的一大优势。

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其作用

针对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构建的建设需求以及当前相关研究和应用存在的不足, 基于孔鲁粤等人对社区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的研究启发, 我们主要从社区医疗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和共享化, 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功能构架的标准化建设, 以及功能完善的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块来详细探讨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社区医疗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和共享化

在目前社区网络医疗平台的构建中, 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电子健康信息档案的标准化格式, 如何将一个人的健康病历信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 以及如何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在需要的时候共享, 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保存不泄露。基于上述的问题, 首先我们对社区服务项目的数据进行采集, 以六位一体的服务项目作为参考标准, 通过服务项目的分类和数据填写的格式进行普遍标准化, 使不同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对数据的表示, 数据之间的理解, 以及参考等方面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

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功能架构的标准化建设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服务范围, 以患者家庭为单位, 以健康为中心, 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于一身的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其中还包括了:为术后的患者提供康复保健服务;为健康的人提供预防保健常识和措施;为政府和卫生统计单位提供国民健康水平数据以及地方疾病的分布数据。

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服务布局

目前利用Dreamweaver软件以及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建立的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服务分为4个模块如图1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图。

其中4个模块的核心是社区群众电子档案的建立, 其他三个部分是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整合, 统计管理, 不仅有利于医疗卫生管理机构采集数据和社区医生进行健康保健指导和治疗。

发展前景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10

如何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即以单一维度的、针对语言知识的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 如何针对不同评价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 最后形成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正在被教师们尝试。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由美国哲学家斯克里芬 (Scriven) 于1967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formative assessment) , 此后Bryant等人指出, 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是一种信息收集、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检测学生的进步。形成性评价的效度取决于评价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持续性的评价, 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以便教师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形成性评价注重对教和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判断, 能够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真实的诊断性信息, 有利于教和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 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评价机制设立的意义

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的多模动态评价研究就是在双语阅读学习社区下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 进行科学合理分组, 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阅读资源, 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 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 激发学生、教师展开辩论, 互相交流, 从而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优化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收益最大化。

教师为双语阅读学习社区平台提供学习资料, 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当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独立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可以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这样, 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借助别人的帮助, 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 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在进行网络双语阅读评价机制的研究中, 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 通过进行网络化的评估来获取反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评价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更好地帮助教师实行反思性教学。通过网络化的评估能及时获得教学评价结果, 使学生平时成绩更加客观、公正。

2 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的评价机制的建立

2.1 搭建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及学生各种电子设备的拥有, 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再是件麻烦的事情, 通过建立微信群或QQ群, 实现课下实时教学已成为现实。精读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微信群或QQ群来进行优化或补充已成为现实。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 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们获取知部分知识, 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下来完成的。所以可以通过双语阅读网络社区介绍优美的双语文章,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在课外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堂内容, 补充课堂内容, 使网络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充满情趣。通过相互评价达到公平的平时成绩的获得。可见, 双语阅读网络社区的建立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更轻松更有效地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 也使我们教师能够更娴熟地驾驭课堂并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 使学生有更强的集体归属感。

2.2 精心设计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的内容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然而许多理工类的学生却对英语阅读望而生畏。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词汇量小、阅读量少、语法知识薄弱、缺乏阅读技巧等。要改变这种状况,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应建立双语阅读网络平台,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阅读模式;建立以任务性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加强阅读策略训练, 提高学生的策略运用意识和技巧等。双语阅读材料的特点是文章易让同学们接受, 不会的单词通过看译文就能明白, 节省了大量查词典的时间, 趣味性强, 简单易懂, 增强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另外网上资源十分丰富, 包楼万象, 根据精读教材选择一定的双语阅读资料, 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也可以是一些关于时事、文化或趣味性很强的文章, 通过阅读让学生回答问题, 参与网络课堂讨论, 比单纯的书本教学更加有吸引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专注书本知识的灌输, 而双语阅读网络社区会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互动交际能力。由于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 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少学生只能从课本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 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 当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双语阅读社区, 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 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 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 激发其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 使学生在英语互动活动中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2.3 设立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的评价机制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 根据外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及其必要性, 以人本主义为基础从情感维度出发, 充分利用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等多维的动态评价手段, 创设了以下形成性评价策略。这些评价策略强调评价主体、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其中评价形式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方法等;评价形式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班级QQ群、微信群参与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网络学习作业档案记录、小窗聊天记录等等。

1) 教师参与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的建设, 成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等有效地网络评价环境。

2) 教师通过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查阅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辅助资料, 包括课文PPT课件、文化背景课件、时文课件、双语小说课件相关资料、学生作业的安排内容等等。

3) 学生自我网络评价策略:学生自我评价包括:网上学习过程记录、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试成绩等。

4) 同伴参与网络评价策略:在基于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qq群和微信群等等的英语网络学期环境下, 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同伴互评形式, 如以小组为单位的网上讨论、互评等。同伴互评的内容可以包括:网络教学平台讨论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学习项目参与度及完成效果评定等。

5) 教师参与网络平台评价策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成性评价记录方式。对学生浏览双语阅读课件情况、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情况、学生作业课后批改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还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具体形式如下所示 (表1) :

3 结束语

亲其师, 信其道, 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多模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需要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没有教师们在幕后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 评价体系的完成将会是一句空话。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一句空话。双语阅读网络社区平台的评价体系建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们在课余成立的各种社区、各种平台的设立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这种社区的建立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的四、六级成绩将会大幅提升, 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会更加融洽, 学生的平时成绩评价将会更加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11

记者求证: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称情况属实,已签约。

近日,三木集团(000632)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15年6月12日,福建三木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携手福建品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三木大厦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建立战略联盟协议。双方将在近期推出以“易速家”为品牌的社区电商平台,运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理念为三木物业和业主搭建和谐的沟通桥梁,为业主提供便民实惠服务和万众创业平台。

福建品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公司专注于物业管理移动互联网化的课题研究,全力打造移动社区商圈平台,是一家极富创造力的互联网创新企业。未来,三木物业所服务的各小区将逐步打造社区互联网+综合服务领先平台,深度挖掘商户和业主需求,推出“易速家”社区O2O平台、物业微管家等系列产品,为社区业主打造身边自己的便民实惠社区,并为社区商户、业主及物业公司提供大众创业平台。

此外,公司6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孙公司福建武夷山三木自驾游营地有限公司拟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拟申请在新三板挂牌。资料显示,该控股孙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2014年实现收入约325万元,净利润约为-195万元,201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约91万元,实现净利润约45万元。

社区网络管理平台论文 篇12

关键词:网络平台,社区,职业教育,技能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来掌握生存技能与社会法则,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需求,使每位受教育者以自身的能力构建个体精神世界。当前,技术革新、职业变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单靠年轻时所受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职业所需,因此,社区职业教育登上历史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网络平台这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技术概念,因可以较好地突显出互联网的整合资源优势,故在社区职业教育中大显身手,成为其有效平台。

一、发展社区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

社区职业教育是各种学习教育的延伸,是广大社区居民实现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其教育功能多,覆盖范围广,有效地将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符合各个学习者的需要。社区职业教育不仅能满足人们接受学习教育的需求,更是为老百姓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实惠与利益,故日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社区职业教育发展,目前已建有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36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400多个,通过对社区职业教育进行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社区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基于通识教育基础上的技能教育,比较重视职业技能、实用技术,以期使学员具有较强的任职适应力,使其立马上岗就职。社区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发展“以民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社区职业教育,将“生活水平改善,职业技能提升,个体全面发展”作为其主要内容,培养社区成员的就职、创业本领,是关乎民生和社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区职业教育必定会对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涵发挥积极作用。由此,便能够使得社区教育在推动社区发展过程中将自身的价值完全展现出来。

二、网络平台是推进社区职业教育的有效平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多至6. 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7. 9% ,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已覆盖至我国全部县级以上城市及超过99% 的乡镇,达86. 7% 的行政村开通宽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大范围地普及,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必将会成为社区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一)网络改变了社区学习与交流的形式

网络的特点在于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网络打造出一个新的“超文本”环境,给学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经历。技术革新的加速,使得学员所处的学习环境变得不可预测[1]。网上的学习环境虽属非正规学习,但可通过电子邮件、QQ聊天、论坛、IP课件、视频课程等顺利实现互动。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学员自愿、简洁、互动的学习经历来推动教学,使学习环境大大改善。而这种新颖的学习环境则使得学习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面貌为之一变,成为教师跟学生间就某个话题展开的互动,而不再是以往知识从教师那里传授给学生的被动过程,且互动的内容会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做更新。学习更多地与信息的富裕与贫乏程度相关。网络学习环境天然的合作性,使得网络学习不仅是个人学习,还是团队学习或合作学习,学习过程明显趋于合理。

(二)网络实现了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为社区职业教育构建了一个教育资源的平台,从社区教育实践和对社区教育实验区的观察分析来看,社区学校、社区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成员中都存在极为丰富的教育和学习资源。长期以来,它们属于不同的组合和个人,资源的使用受到各种限制,造成社区教育资源不足的局面。但是,随着网络平台在社区教育中的深入发展,则可以通过开发、整合的方式使得社区资源在一个整体目标下实现功能整合,使之在提升社区居民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中形成一种合力,进而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以此来使得各个社区成员能够借助网络进行学习。

三、当前以网络平台推进社区职业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改变

尽管面对众多的就业难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社区职业教育与网络平台对于社会公民的职业技能培养是多么重要。但是在我国课堂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基于网络平台的社区职业教育的实施仍然显得举步维艰。虽然信息技术化的理念不断地被一线的教师接受、吸收并引入课堂,网络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是依然改变不了社区职业教育的现状。现如今仍然是以过分依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因为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学生在社区职业教育中学习到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社区职业教育网络平台的使用率,进而使得以网络平台推进社区职业教育的工作难以开展。

(二)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什么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实施职业教育? 这是政府、企业以及教师和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在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各个执行者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不少欧美国家很早就提倡职业教育,并且在实施中取得不小的进步。但西方的文化传统和国民水平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别,直接照搬他人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还处于职业教育的摸索阶段,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价值,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网络的自由性给职业道德教育带来困境

传统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非常重视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实现。职业道德因与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紧密相关性,约束力较强,其对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更强,且可长时间地影响每个社会成员。但网络的自由性使得道德教育的效果无法控制,学员会根据自身意愿决定是否接受道德教育,对善恶也会有自己的判断[2],而在传统职业教育学校中,职业道德课程作为必修课,具有普及性和强制性,学员必须接受道德教育,并且被考查学习效果。

(四)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较为薄弱

职业技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获得的东西,而是一个长时间累积的效果。一方面,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授课率,一而再再而三地压缩职业技能类课的课时;另一方面,网络平台教育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为学生们上职业技能类课[3]。即使有了硬件条件来供职业教育,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职业教育过于薄弱,导致他们在接受新的东西的时候感觉有些吃力,因此,也就大大减弱了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类课程的积极性。

(五) 缺乏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课程,无法通过考试来评价学员的接受效果。并且职业教育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教学过程,需要分阶段性地衡量学员的学习效果,根据效果再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因此,需要一套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为公授课提供参考意见,也帮助学员就此判断自己的成绩好坏,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四、以网络平台推进社区职业教育的路径

(一) 重视发挥网络平台的渗透性职业教育功能

网络平台为社会成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极为便利。社区职业教育的网络平台不仅要加强对学员的文化知识教育,还要高度重视并且进一步加强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还应该组织学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此来拓宽他们的视野,使其社会经验增加,从而有利于他们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社区职业教育要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员人格的载体,更要让有着鲜活思想、独特个性、独立人格的学员在学习时倾注自己的感情,融情入境。这就需要始终站在学员的角度,以平等的态度组织教学,充分尊重学员的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尽量按照学员的需求、兴趣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位学员在学习中完成对自己品格的塑造。

(二)试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会营造一种与课程相适应的氛围和场景,使得学生在既定的场景中能够实现对知识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网络为社区职业教育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依托这个平台,社区职业教育在进行体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确教学内容,应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实践活动;二是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及整个实践活动的构建过程,都要有针对性,学生要自觉地实践课后活动,教师需要适时进行指导、监控。

(三)推广合作探讨式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热点,是其确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交往技能。以网络平台推进社区职业教育,社区成员可以超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学习的内容来一部分来自教师的指导,另一部分则来自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合作探讨的机会,使得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更好地体验和接受新职业教育。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是自学—讨论—总结—提高。合作探讨的教学中自学是准备的环节,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主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有效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教材以及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着重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推进效果评价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上的学习,需要教师积极的、正确的和适时的评价。网络平台使得社区职业教育得到多元化的融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和了解并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而不是试图“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通过网络平台接受教育的学生,教师只能默默地在那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问,即使他们自己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完全符合当时的情形的。在此情况之下,他们往往更需要的是得到教师及时的鼓励以及肯定。

评价的可持续发展性要求教师要杜绝功利主义,确定正确的人文价值取向。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物质匮乏与经济落后加剧了科技价值取向和功利主义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在教育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学生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做人”的培养,更忽视了对人自身的研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职业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杜绝功利主义,以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来提升其生存、繁衍空间,最终使得职业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五)使整个职业教育的参与个体都树立重视职业教育的思想

整个社区职业教育的管理与教育部门,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学,尤其是职业教育,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若过分强调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则会阻碍网络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网络职业教育首先要改进的一点就是课堂时间。学校、学员双方的投入都要充足,学校在思想上要重视职业教育,充分进行课前的准备,确保对课堂时间的科学利用;学员则要加强平时的阅读积累及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目前,国内外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学员的实际水平出发积极吸纳,与自己的教学方式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郭雄伟.关于建立“滨湖社区职业教育学院”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9):166.

[2]杨英法.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12(6):101.

上一篇:应用与改进论文下一篇:讲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