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代理(精选3篇)
公民代理 篇1
随着社会整体维权意识的增强, 公民代理在各种纠纷解决的场合不断涌现,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使一些人的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 公民代理人法律知识的欠缺, 业务水平较差, 在法院审理案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的过程中, 其很难适应司法审判实践, 甚至有的公民代理人颠倒黑白、干扰司法秩序, 这将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的审判制度。如何对待公民代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应该严格限制公民代理, 使公民代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的步伐, 自然地消失在法治进步的道路上。
一、公民代理的限制有利于效率价值的实现
诉讼效率的高低可以直观的反映在诉讼成本的大小上。其中适宜的诉讼周期、裁判结果的公正率和诉讼行为的有效性是评价诉讼成本的三个重要指标。 (1) 诉讼周期。有的公民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需要, 刻意在当事人之间制造矛盾, 或者鼓动当事人不参与调解;有的公民代理人法律素养低下, 在法庭诉讼中不懂得诉讼流程, 不能抓住案件的争议焦点, 导致庭审时间拖延, 影响诉讼的效率。 (2) 裁判结果的公正率。在司法纯洁的前提下, 公民代理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掌控和影响是有限的, 因为在审判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行为都需要专业的法律素养才能判断。比如, 在产品质量案件中, 究竟应该用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对当事人更有利?一些公民代理人并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3) 诉讼行为的有效性。无效的诉讼行为毫无疑问会增加诉讼成本, 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当然, 公民代理在代理费用方面相比于律师代理可能会低一些, 但是仅仅费用方面的节约并不能弥补其在诉讼周期、诉讼有效性等方面成本的增加。而且与律师代理相比, 表面上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但从另一方面看, “律师所拥有的这些知识、技术对现实权利这一目标来说越是重要, 或者说越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性质, 人们就越会设法超越高额律师费用及其他抑制利用这种服务的因素等障碍, 表现出对律师服务的较高需要。”
二、公民代理的限制与辩论权
作为对当事人对诉讼权利形式的一项有力保证, 辩论权必须从分赋予当事人双方。我国对辩论权的形式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在法律上当事人都平等的享有辩论权, 但是在现实中, 由于每个人辩论能力上的不同, 辩论权的行使会有一定的差异。诉讼代理制度能够很好的弥补这种差异, 尽可能使当事人能够在诉讼过程进行充分的辩论。那么, 限制了公民代理会不会影响到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 笔者的态度是否定的, 理由如下:
辩论权属于诉讼中当事人享有, 诉讼代理人只是帮助当事人充分的行使辩论权。在诉讼代理人当中, 律师代理人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法律理论学习和法律实践的锻炼, 能够形成一套关于有效处理纠纷的信息和技术体系。这一套信息和技术体系能够很好的使律师在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作为诉讼中的公民代理人, 基本上都未经过法律专业的系统教育和法律实践的锤炼。公民代理人的情况鱼龙混杂, 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从总体上, 他们的法律修养远远低于律师群体。公民代理人在法庭辩论的过程中, 对程序的把握以及证据的利用很多都仅依靠现时的对法律条文的查阅, 对法条背后的真正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如果一方当事人有专业的律师代理, 另一方为普通的公民代理, 那么此中的差距就不言而喻了。
三、公民代理限制有利于我国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与体制转型
从整体、宏观方面审视我国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体制, 有利于我们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法律和体制与社会发展、社会转型的合理接轨。“实现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行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转换, 从现存的职权主义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 从而以这一基本模式为基点构建一个以当事人为主导的民事诉讼体制。”一方面, 人们的社会观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权利意识不断地增加。“社会意识变化的这种必然态势不仅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法律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也同样直接影响着民事诉讼体制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 尽管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但是有限的社会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 特别表现在我国当前有限的司法资源与呈“井喷”式增长的案件数量上。从法经济学的角度看, 单纯评断程序本身成本的话, 在某一个方面, 职权主义模式下诉讼成本的确比当事人主义模式要低。因此, 最大限度优化合理使用司法资源与提高诉讼效率就成为对我国民事诉讼的必然要求。
跟据以上两点分析, 强化律师代理, 限制公民代理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 对抗制的诉讼离不开律师的角色, 就像律师离不开对抗制的土壤。“因为对抗的特性反映了一种诉讼中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要在对抗中战胜对手, 要求当事人必须在投入可以容忍的情况下尽力挖掘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诉讼的规则性, 要求当事人尽可能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各种规则。这样就使证据和规则的运用具有极高的技术性, 当事人无法依靠自己的知识来实现这些, 只有借助他人智慧, 律师成为诉讼对决的武器。律师间的对决作为一种竞争又形成一种进化动力, 使规则更加复杂和更具有技术性。”对抗之下, 证据收集能力、辩论能力是对当事人的两个基本要求, 当事人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说服法官, 才能达到自己的诉讼请求。无疑, 与法律“门外汉”的公民代理人相比, 律师代理人的上述两方面的能力要远远胜出。另外还有关于举证期限的限制, 法律“门外汉”要想靠在法定举证期限的时间内临时抱“法”脚, 学习一点法律, 其效果会怎样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郭卫.民事诉讼法释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2]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3][日]棚濑孝雄著.王亚新译.纠纷解决与审判机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4][日]高桥宏志著.张卫平, 许可译.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公民代理 篇2
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关于依法规范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公民代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担任代理人。
二、下列公民可以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受委托担任代理人:
1、当事人的近亲属;
2、有关的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3、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三、公民接受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的,应当向人民法院立案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授权委托书》;
2、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
3、系近亲属委托的,应当提供能够证明其与当事人存在近亲属关系的书面材料;
4、系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应当提交推荐证明;
5、由委托人和受委托人双方签名的《受委托人在诉讼代理中不收取任何报酬的承诺书》。
四、公民从事诉讼代理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1、诉讼代理活动收取报酬的;
2、煽动、教唆当事人或者群众扰乱诉讼秩序的;
3、原系受案法院工作人员或聘用人员的;
4、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
5、其他不宜担任诉讼代理人的情形。
五、公民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凡提供虚假证明、证件、承诺书等材料掩盖营利事实或者煽动、教唆当事人或群众扰乱诉讼秩序的,人民法院在依法处理的同时,不准许其今后以公民代理人身份在本省法院参加诉讼活动。
公民代理 篇3
委托人:
受托人:
身份证号码: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原告诉被告建筑器材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现委托担任本案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为以下第种:
(1)特别授权代理,包括:代为起诉、代为提起管辖异议,代为提起反诉,放弃、变更诉讼请求,和解、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提交、签收、受领本
案诉讼文书,代为收取案款,代为领取诉讼费等,以及一般代理的各项权限。
(2)一般授权代理,包括:查阅、复制本案诉讼文书,提交诉状/答辩状、提交证据、出庭、参加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发表辩论意见,提交、签收、受领
本案诉讼文书等。
特此授权。
委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