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民论文

2024-09-24

台湾农民论文(共7篇)

台湾农民论文 篇1

众所周知, 台湾农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在台湾成为了极具影响力的农民合作组织, 在组织管理农业生产, 培养素质高的农业管理人才, 以及为农民争取更多的福利上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伴随着台湾农会的发展, 其实也是台湾农业发展的历程。而大陆地区, 自20世纪80年代, 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迅速发展起来,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发展专业合作社, 对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创新性。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真正壮大起来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和实施之后。这一法律的颁布, 标志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入法制化和规范管理化阶段。虽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数量上迅速膨胀了起来, 但是质量上面, 和台湾仍然有所差距。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同类农产品经营者或者同类产业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 资源联合, 民主管理的互助性农民经济组织。其依法自愿成立, 根据有利则合无利则分的市场经济原则。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专业性组织。现在, 云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至少在1000家以上。

二、云南、台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

台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以后, 已经成为了成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代表。目前在台湾, 农民经济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农会、农田水利会、农业产销班。自从1899年农会成立以后, 农会曾被台湾当局称赞为与土地改革同样重要的作为台湾农业发展成功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 成功吸引了99%的农民加入该组织。在促进台湾农业发展, 引进农民生产, 促进农业规模经济, 以及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反观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在2007年之前, 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而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 2007—2010年成为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的高峰期, 2009年达到近6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纵观这些成立的农民专业组织, 大多数成立时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又或者是为了获取政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启动资金。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成立之后, 多数沦为所谓“空壳社”。而其它一些合作组织, 却是有合作之名, 无合作之实。另外一些有心的合作组织, 自营能力又过低, 严重缺乏市场驾驭能力, 过度依赖政府的行政经济支持, 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严重偏离了一开始设立的, 农民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由分配利润的市场化初衷。

本文旨在研究和探索除了发展时间上的差异,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哪些不足, 台湾农会的管理有哪些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云南、台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差异性

1、组织结构

台湾农会组织体系严密。据《农会法》规定, 农会分为省 (市) 农会、县 (市) 农会, 镇 (市) 农会三级, 分别接受同级农政部门的指导, 基本上是一个乡镇一个农会, 少数地方由相邻的二三个乡镇共同组织一个地区农会。目前, 有省 (市) 农会3个、县 (市) 农会23个, 镇 (市) 农会270个, 总共304个。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以各地特色农业为依托, 加之云南特色的高原气候及条件为背景来组织成立, 各地特色不同, 但主要还是以种植业为主, 并在各领域不断拓宽。

2、服务内容

台湾农会提供了完整的服务, 其服务内容涵盖教育、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 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和教育服务、产品供销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四方面, 还包括其它的如调解农事纠纷、农村福利文化、医疗、救济和农村婚丧嫁娶、农业灾害的防治与救济等。云南一千多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各自发展程度不同, 服务内容、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提供信息、技术或咨询服务。小部分提供技术、信息、加工、销售、储运等全程综合服务。虽然在调研中, 大多数合作社负责人还是很希望能够给农户提供更多的后期服务, 但鉴于种种原因, 只能作罢。同时, 云南还有部分合作社注册后, 没有运行, 也没有为成员提供任何服务, 成了只有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张桌子的“空壳社”。

3、政府的支持引导

云南台湾的政府虽然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大力支持, 但是给予的支持侧重点却各有不同, 因而其效果也明显不一样。首先, 台湾当局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制定了非常完备的法规法律, 税收制度以及各项信贷优惠政策, 但是更多的是对其进行市场化有所引导, 如制定完善的考评体系以及对其后续发展进行有力的监督。而云南各地政府则更多是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现金的扶持, 这样的扶持办法虽然能在短期能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 但是对其质量的提高却是远远不够的。另外, 云南虽然有出台相关的信贷优惠政策, 但是政策的可执行力以及政府的执行力度确实远远不如台湾地区, 使得大多数愿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区, 也是有心无力。同时, 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也表示, 政府的政策指引有时候对他们而已只是一个方向, 并没有出台具体的细则, 让人无从下手。

4、经费来源

台湾农会的资金来源多, 有会员会费, 经营盈余, 信用部收入等等, 其中百分之九十的经费来源于信用部收入。农会的信用部通过存款收入, 去的一定的经费。然后还有从经营盈余中抽取一定的公积金, 但这些发展基金都是属于专款专用的。反观云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经费来源比较单一, 会员会费, 入股的股费。对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云南农民专业组织, 其收入盈余稀少, 难以提取公积金, 另外, 因为经制度不健全, 自主经营能力比较弱, 又很难从银行贷到足够的款项来发展组织。即使有很好的发展项目, 但由于资金的短缺, 难以壮大。甚至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还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 否则就会沦为空壳组织, 难以维持基本的日常运营。

5、人员素质

台湾《农会法》规定, 总干事必须是“大学、独立学院以上学校毕业或高考及格, 并曾任机关学校或农业金融机构或农民团体相当职位3年以上或专科以上毕业曾任上述职务5年以上;或高中高职毕业, 曾任上述职务7年以上者”。这保证了管理人员的素质, 以及管理的质量和深度。而云南大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人员, 其最高学历大多数为大专或者高中, 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管理意识, 加之云南的地理位置处于边疆地区, 边疆地区的农村, 条件就更加艰难, 很难吸引到有能力, 有学历的管理人才的加入。农村中的青壮年大多数又进城务工,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人, 小孩和妇女。年龄要么偏大, 要么偏小。文化层次又普遍偏低, 缺乏组织管理经验和意识。要从这样的人群中挑选出有组织号召力的人, 实在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而且, 受到中国传统的组织生产模式的影响, 大多数是各家独干, 合作意识缺乏。

四、两地农民合作专业组织差距原因和对策

1、原因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来, 云南农民合作专业组织与台湾农会相比, 存在很大的差距, 深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发展时间太短, 出现的问题还处在等待解决的阶段上面。台湾和云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方面的条件是不一样的, 由于发展时间的不一样, 例如组织成员之间如何有效的联络沟通。组织如何与农户建立有效的管理、选举, 和监督模式, 云南都需要根据自己特有的文化特点来摸索, 而这些, 台湾早早的就通过实践摸索出来了。另外, 云南少数民族多, 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是的农会与农会之间交流的机会和程度不如台湾便捷。

(2) 参与农会的人员素质要求上, 没有台湾农会要求严格。台湾农会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就好似一个企业在选中层管理干部, 除了有群众号召力,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学识。

(3) 外部条件, 台湾农会的外部条件十分宜人, 而相较之下, 云南的农会, 无论从发展条件, 法律制度, 资金补给上, 远远达不到台湾的水平。

2、对策

鉴于现有的条件和发展现状, 并结合台湾先进的农会管理经验, 要发展好云南农民专业组织,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建立在有利则合, 无利则分的市场机制基础上, 社员之间、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 应尊重市场的选择, 充分协商讨论, 确立产供销关系。政府坚守监督与纠偏的基本立场。政府应该坚守监督的基本立场, 避免出现角色僭越的错误, 切勿将农会发展成为依赖政府的两外一个“政府组织”。要时刻铭记农会是基于市场的农民合作组织, 而不是政府组织。政府要给予法律, 制度, 资金上的支持, 但是支持不等于完全提供, 完全保护。让农会失去了他的市场性, 而完全成为行政机关。同时建议不要再下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数量指标的行为。这样并不能在质量上面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水平。

(2) 提高成员素质, 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提高成员素质, 不单单是从外部挖来人才, 更要立足已经有了的人员基础, 通过岗位培训, 技能提高等等手段来提高现有的人员水平。并且在筛选管理人员时, 除了从内部选拔, 适当地从外部聘用有经验的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 也是一条快速提升管理水平的办法。

(3) 加强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其实云南也是有比较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是例如同样是种植的农民专业组织, 文山的组织和曲靖的组织之间就几乎没有交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交流不单单是指组织内部会员之间的合作沟通和交流, 还有同种类别组织之间的交流还有不同专业组织之间的跨界交流。

云南发展好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将单门单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为一个有管理, 有制度的组织, 通过集体化管理, 促进了各地区, 各领域农业的发展, 有效的整合的各地的资源, 将各地的资源有效的配置, 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最大的效益, 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而云南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能更好的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只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适合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道路, 让云南的高原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台湾农民论文 篇2

2011-05-16

記者 詩雨永定 報導

在福建省政府、福建省臺灣事務辦公室、福建省農業廳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處、龍岩市政府與永定縣政府等各相關單位,及來自臺灣中華生產党、中華客家黨、臺灣東方紅党、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觀光產業發展協會及台商各界代表見證下,五月12日福建省永定臺灣農民創業園盛大舉辦開工奠基儀式,代表著閩台關係更進一步,透過農業科技的合作、以客家文化為依歸,共同開創優質生

態休閒園區為目標。

「福建省永定臺灣農民創業園」,是由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政府與龍岩月香農業生態園開發有限公司,於今年三月份簽訂開發協定,龍岩月香農業生態園開發有限公司是由臺灣中華生產黨所支持,中華生產黨在臺灣擁有七千多個家庭組織而

成,多年來為了兩岸各項文化交流及民眾福祉而奔走。

臺灣中華生產党結合臺灣中華客家黨、臺灣東方紅黨及關心兩岸事務民間團體及商業代表們,經過一年多來積極與永定縣政府溝通與協調終於,12日福建省永

定臺灣農民創業園盛大舉辦開工奠基儀式。

「福建省永定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專案以永定縣果林牧場為核心,項目總占地面積為7998畝,其中:生態農業區3542畝,生態林業區3856畝,生態旅遊區6

00畝,總投資金額5.5億元人民幣。

90余万“假农民”横行台湾 篇3

“假农民”问题被揭发,缘自去年台“监察院”的一封纠正文。文中称,台“主计处”统计的台湾农业人口数据为不到55万人,但参加农保的却有140多万人。中间相差的90余万人,就是虽然在交农保,但却是并非农业人口的“假农民”。

這么多人热衷当农民,背后自然有利益驱使。原来,按台湾现行法规,年满65岁的农民可以按月领取老农津贴,这每月7000元的数额很是让人眼热。反正“政府”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此种心态下,“假农民”就越来越多。

“假农民”为了骗取老农年金不惜造假,而这造假的成本也非常低。按照台湾现行法规,领取老农年金的资格认定非常简单,只要年满65岁并缴纳农保6个月以上就可以。而取得缴纳农保资格的条件只有一条,就是拥有0.1公顷农地。

据台中和平区农会产销联盟总会长张志明介绍,要具备农民资格一般都得加入农会。不过,“假农民”还是有各种办法来造假,连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会都骗过。

最近,台“农委会”正推动老农津贴修法,为的就是提高门槛,让想当“假农民”的人无机可乘。台湾舆论认为,“假农民”现象体现的是行业不平、世代不公,长此以往将不断腐蚀台湾农业根基。对此,高雄农会总干事萧汉俊表示,如果这个制度不改进,“假农民”肯定会越来越多。“原本给农会的津贴就这么多,被‘假农民’分走,资源就少了。”

台湾农民论文 篇4

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两岸农业合作的新型模式,也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主要平台。2008年12月17日,经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在石林正式设立。创业园距石林景区5km,规划总面积为20万亩,目标是依托石林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区位优势,建成一个西部领先辐射全国的现代农业生产试验基地,特色鲜明、时尚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据介绍,园区规划采用一园多区的建设模式,分为“三心”、“三带”和“八分区”。“三心”即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中心;“三带”即精品农业展示区、农业生产示范区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八分区”即优质特色水果产业区、蔬菜产业区、花卉产业区、生态养殖区、园林绿化区、农产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和民俗文化区。创业园将引进台湾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台湾特种水果、蔬菜、花卉等企业入驻,开展海峡两岸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交流合作。目前已有万家欢、锦苑花卉、大汉园景、旺园生态园、圣火药业、云南大润、云南卡邦、棕榈种植(台资)等19个项目签约落户园区,其中10家已经开工建设,另有两个项目即将签约。

台湾农民论文 篇5

全民健保;农民健康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体系;监督体系

1.中国台湾农民健康保险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台湾农民健康保险作为除劳工保险、公务人员保险以外的第三大保险,其开办与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性和戏剧性。中国台湾农民健康保险以台湾50年代社会福利与保险的发展作为基础,以台湾劳保和公保的相继实施作为先例,于1985年进行试办,并与1988年正式实施。台湾农民健康保险的实施为台湾全民健保的开办扫除了最大的障碍。可以说台湾全民健保实施的先决条件在于解决台湾农民健康保险问题。台灣全民健康保险事业于1995年正式起航,运行至今已安全航行17年,而台湾二代健保将于明年1月正式上路。它的实施将使更多的人纳入保险的范围之内,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中国台湾农民健康保险的开办和全民健康保险的实现历经曲折,来之不易。目前台湾总人口约2300万。投保率接近99%,而没有投保的第一部分是旅居国外的人,第二个是受刑人。台湾从事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台湾总人口的9%,截止至2010年,所有农民已强制参保。台湾健康保险以居民收入为基础,保险费率稳定在5%左右,零收入者零保费,具有很强的福利性。因此,台湾全民健保从开始实施到现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到2011年底台湾全民健保已累计亏损200多亿台币。当前,台湾正在实施积极的节源疏流的措施,以保证台湾健保的长久发展。

2.中国大陆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大陆农民医疗保险随着国家不同政策的实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的农村地区实施由人民公社集资筹办的合作医疗,并以“赤脚医生”为主要的医事人力,村民可以免费就医。改革开放后,农村人民公社瓦解,国家大量医疗资源投入少数城市,对农村医疗保险缺乏投入及替代机制,合作医疗消失殆尽。由于资源和制度的缺失,广大农民被排斥在医保的范围,就医完全自费。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不仅严重危害了广大农民的的身体健康,而且阻碍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区医疗保险体系的缺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隐患。随着农村地区社会制度变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医疗保险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在2002年10月中国政府做出了建立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决定,并计划在2010年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已基本覆盖,形成了以广大农民为基础的的相互救济医疗体系。

目前中国大陆乡村人口总数约为9亿,占人口总数的70%。农村人口基数和比例十分庞大。加之中国大陆农村合作医疗在发展上的不连续以及中国大陆农村问题的复杂性,高效率、高质量的农村医疗照护体系的建立成为中国大陆医疗改革发展不懈的目标。

3.中国台湾农民健保给予中国大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启示

中国大陆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与发展是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从科学发展观建设的角度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健康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人权,只有农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不断进步,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从国际健康保障发展趋势角度来看,医疗保险制度是体现社会优越性的基本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尚且保证了其公民的基本医疗权益,为我国广大农民提供医疗保障更是我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居民健康保障需求角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控制农村地区疾病风险的基本制度。建立覆盖全农村的新农合制度可以大大降低基层因为疾病产生的恐慌,消除不稳定因素。巩固和维护政府的政治权威和扩大社会统治的政治基础。但由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医疗保险制度在发展上的时间差异。台湾农民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将为中国大陆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A.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该是建立在以强制性为原则基础上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强制原则不仅利于解决农民自愿与强制的两难选择问题,亦有利于确保广大农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而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的自愿性容易引发农合需求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和逆向选择问题,这既不利于新农合互助合作的风险分担原则,也不利于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通过强制性原则,一方面可以提高补偿水平,提高个体受益程度;一方面基于大数法则,可以降低个人费用负担。此外,强制性为新农村合作医疗长久筹资机制的建立提供保障。这不仅有利于新农合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亦有利于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B.建立和完善基层农村医疗服务网络

医疗网络的构建是社会保险实施的基础。中国大陆由于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差异性,大量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所以导致中国的医疗服务呈点状的聚集而并没有形成网状的分布。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网络的缺失是广大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和完善基层农村服务网络关系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败。而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时,应着重加大对在基层农村服务网络中起承上启下纽带作用的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乡镇卫生院的改善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亦有利于缓解城市就医压力,便于城市医疗服务网络的优化与健全。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首先应解决的是国家基本财政支出制度建设。要确保国家财政对基层公共卫生的支出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到农村医疗事业的财政比例,以确保基层卫生发展的持续性。其次,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施建设,改善就医条件,提高服务水平。要将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尽量消化在基层。再而要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人力资源的投入。一方面国家要实施积极的政策,鼓励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到基层工作,优化医疗服务网络中的人力资源分布。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的教育培训投入,加强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此外,可以在医学院校设置专门针对农村医务人员的专业,培养适应农村的专业人才,增加基层医疗人力资源优势。最后,要建立适用于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运转机制。以提供医疗服务,加强社会保障功能为轴线。完善医疗服务网络的制度建设,提高服务网络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C.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险中的职责

社会保险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区别与一般的商业保险,它是以谋求社会公平为根本目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很多农民根本无法真正享有医疗保障,所以国家应当在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将农民医疗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社会保险的总体规划,而政府也就理所应当地扮演着规划师的角色。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大陆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过渡依赖。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始终不是新农合发展的最佳方式。新农村合作医疗长久稳定运转的关键在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目前,中国大陆农民平均收入3000元,仅台湾的1/25。因此,农村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才是根本。但在现有的国情和条件下,中国大陆政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应当把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纳入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政府可以将烟酒健康税直接与新农合相对接,确保财源充足。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广泛吸纳各种社會慈善捐赠,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二是政策监督。一方面国家及省级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监督;另一方面国家可以成立单独的社会保障医疗监督机构。尤其是加强财政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以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的规范、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D.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

当前,台湾农民健康保险形成了在政策制定和保险运营上以政府主导,在具体操作事务上以社团参与为主的组织管理模式。社会团体扮演着协调公民与国家间利益使者的角色。其运作的逻辑是透过协商与谈判。民间社团的参与不仅有利于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亦有利于加强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下各利益方的监督。中国大陆由于国情的限制,民间团体的发展没有步入体系化,发展不够完善,社会功能发挥的不够充分。而新农合制度的制定、实施、发展、完善,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控制和民众的参与。更多社会团体的参与并发挥其辅助功能,将更有利于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完善新农合相关民间团体的建设,并充分保障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将对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杨志良.健康保险学[M].台湾:华格那企业有限公司,2010

[2]鲍 勇,王 倩,梁 颖.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04

[3]张 丽.台湾地区农民健康保险的制度框架与运行风险:兼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方向[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

[4]曹秀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现状与解决对策[J].医院管理论,2010.26

[5]娜仁图雅,张 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的政府责任问题探讨[J].科学与管理,2011.06

[6]桑新刚,夏 芹,杨百团,尹爱田.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需求[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

[7]邱家学,赵丽华.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医药,2007.28

台湾农民论文 篇6

1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座落在小兴安岭与三江平原的缓冲地带, 地处东经129°40′~132°31′, 北纬47°4′~48°9′。东、南隔松花江与富锦市、佳木斯市相望, 西缘小兴安岭与伊春市接壤, 北界黑龙江与俄罗斯的比罗比詹州毗邻。版图面积14 600 km2。下辖萝北、绥滨2个边境县和6个行政区, 人口117万人。鹤岗有充足的水电资源和土地优势, 黑龙江、松花江过境水量达3 000亿m3以上, 流域5 00 km2以上的河流有9条, 年平均水资源量33.5亿m3[2]。电力供应充足, 鹤岗发电公司装机容量120万k W, 三期工程建成后装机总容量将达到320万k W;鹤矿集团热电厂年发电能力为9.75亿kw·h, 10万k W矸石电厂建成后, 年发电能力将达到15亿k W·h。黑龙江流域土质肥沃, 开发时间短, 没有污染, 具备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优越条件。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 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鹤岗是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 黑龙江、松花江在鹤岗境内汇合, 两江冲积平原8 300 km2, 是三江平原的腹地, 境内是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主体。鹤岗土地资源丰富[3], 区域内耕地面积66.67万hm2, 年产粮食295万t, 主要产品有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和各种经济作物。有未利用土地24万hm2, 其中宜农地3.33万hm2、宜牧地7万hm2。

2 交通优势

鹤岗交通便捷, 鹤伊、鹤大、鹤萝均为全封闭高速和一级公路, 鹤岗距哈尔滨400 km, 距佳木斯60 km, 到萝北口岸60 km。铁路运输为哈尔滨铁路局绿色战略通道, 畅通国内各地, 名山口岸为国际通用港。黑龙江黄金水道可行驶5 000 t级船舶, 能以较近的距离、较低的运价进入日本海, 实现对日本、韩国的江海联合运输。项目区分布在市郊、鹤大、鹤萝、萝绥公里延线上, 实施便利, 辐射能力强。

3 气候资源优势

鹤岗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 气候变化特点是冬长夏短。根据本地多年气象资料分析, 平均气温3.6℃, 每年7—8月最热, 最高气温37.7℃, 1月温度最低, 最低气温为-38.8℃;多年平均≥10℃有效积温为2 550℃, 多年平均日照为2 540 h。本地区春季气温上升快, 一般3月上旬冰雪开始融化, 土壤在3月下旬开始解冻, 4月4日前后能稳定地通过0℃;9月进入秋季, 气温下降急骤, 变幅也较大, 9月22日前后有初霜, 10月底开始结冰, 夜冻昼融, 11月8日前后开始封冻, 进入冬季, 冻层深度在1.4~2.0 m, 结冻天数为190 d左右。多年平均无霜期135 d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 mm, 降水年内分布不均, 多集中在6—9月, 约占全年总降水的70%, 暴雨多发生在7—8月, 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大暴雨集中期。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00~730 mm。

4 经济基础优势

2008年鹤岗市地区生产总值184亿元, 农业增加值16亿元, 财政收入实现2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 003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630元。近年来, 鹤岗市积极发展非煤产业,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全市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以粮食生产、加工、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 具有较好的规模发展基础。

2008年区域内粮食产量达到295万t,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7.47万hm2, 产量达到140万t, 大豆播种面积11.80万hm2, 产量25万t, 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 水稻种植面积15.67万hm2, 水稻总产量130万t左右。粮食加工产业发展迅猛, 以三江平原米业集团、黑龙江泰丰粮油食品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水稻加工企业, 加工能力不断扩大,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已成为鹤岗市粮食加工业的主力军。目前, 全市水稻、玉米、大豆加工企业达135家, 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6户、省级7户、国家级2户, 年加工能力达700万t以上。水稻加工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 利税1.8亿元。三江平原米业集团“三江平原”牌大米是中国米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 泰丰公司生产的“梧桐牌”大米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 成为国家7个大米名牌之一。

近年来, 鹤岗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加大蔬菜生产扶持力度, 不断改善生产条件, 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4]。为保证市民菜篮子工程的实施, 市政府大力扶持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规划建设了规模化蔬菜生产区5个, 其中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个, 县区实施了蔬菜棚室建设补贴政策, 温室补助3元/m2, 大棚补助1.5元/m2, 促进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大力发展日光节能温室, 实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发展战略, 推广节水滴灌、气体施肥、生物防控、储藏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提高蔬菜品质和安全性, 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引进蔬菜新品种, 推进“一村一品”蔬菜生产格局, 引导蔬菜生产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推进蔬菜加工业发展, 畅通蔬菜销售渠道, 扶持建设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和加工厂, 开通绿色通道, 免收菜农销售管理费等措施,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目前, 全市蔬菜生产面积8 000 hm2, 其中:设施蔬菜生产面积263.87 hm2, 温室80.00 hm2, 大棚183.87 hm2。建设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1个, 蔬菜品种达到30余个。

5 双方合作优势

台湾在农业技术、经营理念、资金、加工技术、国际市场网络上具有优势, 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为加强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条件, 双方合作优势互补。创业园拟建于鹤岗市郊区、萝北县及绥滨县境内。郊区和两县、周边农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且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较多。由于处于农业生产区,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 剩余农民劳力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可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建设提供劳力3万人。鹤岗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大, 粮、油、肉、乳等行业加工规模在黑龙江省排名前列, 专业技术队伍及熟练工人数量众多, 为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可提供充足劳动力资源。由此, 鹤岗市有关部门多次与国家台办等部门沟通协商, 开展农业交流合作并邀请台湾企业家考察团来鹤岗实地考察, 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符合双方共同愿望, 2009年应台湾客商邀请鹤岗市政府和企业相关领导到台湾实施考察, 经双方充分论证和洽谈认为在农业种植和产品开发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刘凌平, 钟仁生.武平县加快推进闽台农牧合作创业园建设[J].红土地, 2009 (12) :56.

[2]谭海森, 樊林生, 高军.浅谈鹤岗市区水文地质条件[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 (2) :167-168.

[3]李德, 矫日洲.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鹤岗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8) :57-58.

台湾农民论文 篇7

1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优势

1.1 自然气候条件优势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规划面积7380hm2, 位于修武县中北部,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气候宜人。该区域土壤肥沃, 适宜农作物种植, 特别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和果蔬, 是重要的粮食果蔬生产基地。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位于五里源乡, 该乡素有“豫北小江南”的美誉。

1.2 交通区位优势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北临云台山风景区, 东连新乡市辉县, 南至修武县城, 西通焦作市区, 交通十分便利。云台山风景区是以裂谷构造、地质地貌景观为特色的世界级地质公园, 包括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和青天河五个园区, 景色优美, 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云台山风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参观游览。根据统计, 2012~2014年云台山风景区连续三年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与云台山风景区之间的距离约17.6km, 相对较近。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直接受到云台山风景区发展的辐射, 园区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1.3 产业优势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形成了小麦、玉米、果蔬等优势产业带,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其中, 园区已经建设100hm2蔬菜生产基地、400hm2苹果生产基地、133.33hm2梨生产基地。除了传统种植产业之外,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推动探索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已经吸引2家公司开始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4 文化优势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位于祖国华夏文明发源地中原地区, 历史悠久、文化浓厚。修武县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 正式建制始于秦代, 并归三川郡管辖。修武县保留了丰富的农耕历史文化资源。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 由于两岸人民同根同源, 农耕文化自然成为联络两岸人民感情的重要纽带。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农耕文化、华夏文明摇篮为文化优势, 开展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得天独厚。

2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劣势

2.1 吸引台湾农民来园区创业难度较大

台湾农民创业园理应引进较多的台湾农民来创业, 但由于台湾农民在岛内享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的收入回报, 大多数台湾农民到大陆举家创业的积极性并不十分突出。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上, 其他地区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也存在同样类似的情形。从实际情况来看, 能够到大陆创业的台湾人大多为台湾社会中对从事农业生产富有热情和兴趣的中产阶级或台资农业企业家, 因此,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可以更加重视该部分群体的交流合作。

2.2 吸引大型台资农业企业难度较大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 台湾较大型的涉农企业便进入大陆开展投资活动。这些企业率先选取地处沿海地带的福建、江苏、上海等地。经过多年发展, 这些企业规模和实力都呈现不同程度扩张。河南属于中部地区, 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是大陆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区域之一。虽然中部崛起计划实施之后, 中部经济有所振兴, 但除非扩大市场规模需要和成本上涨压力明显, 否则较大型的台资涉农企业很难在大陆重新布局, 不会轻易将资本转移到中部地区。所以, 像修武这样的中部台湾农民创业园都在引进台资涉农企业上面临一定的困难。

2.3 引进台湾品种难度较大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属于大陆温带季风气候, 而台湾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两地气候条件相差较大, 台湾很多热带和亚热带作物无法被引入园区栽培种植, 特别是台湾水果等热带品种。但应当注意到, 除了种植业优势之外, 台湾在畜牧业、农业中小型机具、农药、肥料上依然存在明显优势和特色,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可将引进的重点适当从品种引进扩展到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的引进上, 在品种引进上可以考虑蔬菜等适宜温带种植的品种, 从而克服目前的劣势。

3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快发展的机遇

3.1 大陆加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给园区带来政策机遇

随着两岸关系稳定发展, 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两岸互惠互利发展机会日益增加, 农业交流合作一直是最活跃、最富成果的重要领域, 未来前景依然比较看好。近年来, 大陆在项目资金、配套政策、两岸交往上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一是大陆农业主管部门强化了海峡两岸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是出台了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全面阐述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三是出台了加强两岸农民交流的新举措, 如组织开展两岸基层农民互访活动, 组织开展两岸农民的培训活动。大陆之所以高度重视两岸农业交流是基于两岸一家亲的事实, 为台湾农业释放新的增长空间和台湾农民创业发展提供新的出路,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借鉴台湾先进经验, 为大陆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示范和启迪。

3.2 乡村旅游业发展给园区带来优化产业结构的机遇

近年来, 大陆乡村旅游业发展强劲, 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统计, 2014年, 我国农村已有“农家乐”约200万处, 各类特色乡镇、村庄约10万处, 全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 年旅游收入3200亿元, 带动了3300万农民就业和增收。河南省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大省, 据统计, 2013年河南省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7132.33万人次, 同比增长13.5%, 创收340.28亿元, 同比增长29.9%。河南省政府近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意见》, 河南省旅游局实施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 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台湾农民创业园可以凭借云台山风景区规模庞大的游客资源,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 丰富园区的台湾特色, 如乡村民宿、餐饮、采摘等,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

3.3 两岸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给园区提供新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健全, 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业态。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在2014年从河南省遴选出7个县试点开展农村电子商务, 每个县获得2000万的专项资金支持。目前这段时期,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促进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又一次机遇。由于在台湾从事电子商务的群体主要是中南部农民、中小企业主、中低收入者以及青年人,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如果开展两岸农村电子商务交流合作, 将有利于吸引台湾这些群体来大陆创业, 提高台商和台湾农民占园区从业者的比例。同时, 开展两岸农村电子商务合作, 可以完善优化园区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体系, 有利于促进园区台湾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3.4 台湾农业发展理念为园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新的机遇

当前大陆正在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要手段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任务。大陆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以高投入换取低回报, 并对农业与农村资源产生一定损害, 具有不可持续的特点, 同时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过度重视种养业发展, 忽视了农村一二三产业 (即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 融合发展。大陆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以台湾作为一个参考系, 台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并以“精致农业”为主要特色闻名于世。台湾农业不仅实现了高效、优质、安全、加值的发展目标, 还在农民生产组织建设、农村金融制度、农产品运销体系等多方面形成很多新理念, 此外, 台湾的“农村再生计划”、农民素质提升政策等也对大陆具有参考借鉴意义。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借鉴台湾经验时, 可以充分发挥园区自身优势, 利用两岸农业人员交流机会, 特别是应邀请台湾专家来园区指导, 引入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更新发展思维, 摒弃传统的发展道路, 走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路子来。

4 加快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园区对台农业交流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从根本上讲是对台农业园区, 必须努力彰显台湾农业特色。积极推动园区所属乡镇与台湾农村基层组织对接, 如探索园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台湾基层农会建立友好互访机制, 加强两岸基层农民交流、经验分享、技术示范。加强园区内管理工作人员赴台交流, 学习先进的农业管理经验。邀请或聘请台湾农业专家来园区进行实际指导, 提出完善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议。在从台湾吸引台资农业企业较难的条件下, 通过强化对台农业交流, 促进台湾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引入园区, 即做好园区发展引“智”工作。

4.2 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加强两岸风景区对接的建议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具有临近云台山风景区的天然优势, 大陆除了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个别园区之外, 少有位于世界地质公园附近的园区。台湾著名风景区较多, 且大多数与农村紧密结合, 如“阿里山风景区”、“太鲁阁山国家公园”、“阳明山国家公园”、“雪霸国家公园”、“玉山国家公园”、“新北市野柳地质公园”等。促进两岸风景区互动交流, 必然会直接影响位于风景区附近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从事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工作, 对台湾情况了解较多, 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加强两岸知名风景区建立友好关系的建议, 特别是提出台湾中南部风景区与云台山风景区建立友好结对关系的建议, 为提升两岸交流层次做好铺垫工作。

4.3 促进农业产业向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充分表明这一点。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虽然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使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实现较高的单产水平, 但现代农业建设远不止单产水平的提高。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还需要借鉴台湾经验, 加强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蔬菜产业是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之一, 有机蔬菜、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台湾在有机蔬菜认证体系、优良农产品认证标章、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上都具有很好的经验,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应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广泛合作, 引进台湾有机认证和质量安全认证操作流程, 培育2~5家有机认证机构和优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 树立蔬菜质量安全、有机蔬菜全新品牌, 填补大陆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合作的空白, 为其他园区提供示范作用。

4.4 在搞好园区农业现代发展的同时引导建设美丽乡村

大陆境内大多数台湾农民创业园忽视农村建设, 单纯追求农业现代发展。事实上, 台湾经验表明农业发展与农村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园区农业现代发展如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农村建设, 就必然会把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极端。台湾在2008年提出推动“农村再生计划”, 台湾“立法院”专门制定《农村再生条例》加以规范, 积极引导农村社区居民改善农村面貌, 美化农村环境和居住条件, 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经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建设美丽乡村明确提出“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的要求, 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应积极引入台湾“农村再生计划”经验, 积极引导五里源乡、七贤镇、城关镇所辖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这样的举措不仅能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 还能彰显台湾品牌特色,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促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重要的平台, 研究园区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案例, 分析该园区在自然气候条件、交通区位、产业、农耕文化四个方面的独特优势, 分析了园区在引进台资农业企业、台湾农民和台湾作物品种三个方面的劣势, 在总结园区新的发展机遇基础上, 提出促进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四条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台湾农民创业园,修武,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云台山努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N].河南日报, 2015-1-31.

[2]陈锡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J].求是, 2015 (6) .

上一篇:心智时代的战略营销下一篇:慈城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