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活动

2024-07-11

社交活动(精选12篇)

社交活动 篇1

想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吗?那就多参加社交活动吧!据美国新闻网6月3日报道, 社交活动多的人记忆力更好, 平时与家人朋友联系密切的人年老后出现记忆力减退的几率更低。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类发展与健康系的利萨·伯克曼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他们用6年时间跟踪了16 638名美国人, 这些人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研究人员对受试者的记忆进行评估, 例如, 让他们回忆一个写有10个单词的表格等。之后, 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婚姻状况、志愿者活动、参加社交活动的频率、对邻居同事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 以评估他们的社交情况。

6年后研究人员再次测试了这些人的记忆力, 结果发现, 与社交频繁的受试者相比, 社交少的人记忆力下降的速度要快两倍。

伯克曼表示:“社交能够改善和年龄有关的记忆减退, 而且社交越频繁, 发生记忆力减退的几率就越低。”他鼓励人们多与人交往, 这能够充分开发大脑潜力, 让人记忆力更好。

社交活动 篇2

1.时间:自我介绍时应注意的时间问题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要考虑自我介绍应在何时进行。一般认为,把自己介绍给他人的最佳时机应是对方有空闲的时候;对方心情好的时候;对方有认识你的兴趣的时候;对方主动提出认识你的请求的时候,等等。另一方面要考虑自我介绍应大致使用多少时间。一般认为,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介绍就足够了,至多不超过1分钟。有时,适当使用三言两语一句话,用上不到十秒钟的时间,也不为错。

2.态度:在作自我介绍时,态度一定要亲切、自然、友好、自信。介绍者应当表情自然,眼睛看着对方或大家,要善于用眼神、微笑和自然亲切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友谊之情。不要显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更不能一副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样子。介绍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慌慌张张,毛手毛脚,不要用手指指着自己。

社交应用与社交网站 篇3

据调查,Facebook 上超过一半的登录纯粹是为了玩社交游戏。中国的第三方应用是否也具有美国版不可抵挡的实力呢?虽然传统照搬facebook的成功模式而形成的SNS忽略了本土化创新这一大核心,但是不可否认开心网、人人网、QQ空间等社区网络的运行,很大层面上仍是靠第三方软件吸引顾客的。

星座测试

压力社会的产物,人们在自己某些迫切愿望无法实现的同时,寄希望于带有迷信色彩的测试中,以此来排解抑郁之情以及工作产生的压力。测试结果会有连带效应,连接到下一个用户可能发生兴趣的测试上,从而增加客户粘度。

家园守卫战

塔防类游戏的代表,通过添加运用分享消息来告知用户,植入广告和道具收费仍是收入的途径,任务的奖励及登录奖励模式是黏住用户的主要方式。

超级职场

满足了人们在实际职场中不能达到的松散状态以及快速升值的愿望。厂商通过广告的直接植入带来收益,时效型任务奖励升级模式促使用户每天多次登录。

生活锦囊

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小创意、小知识,人们对于有兴趣的观点会分享到社区,内在的附属性广告会扩散到更多用户。

邮箱互动

网站通过绑定用户邮箱达到多账户关联,用户可通过邮箱或手机以及账户名等不同方式登陆,域名的同步化也方便了网站绑定用户。

空间投票

网站抓住人们对于抽样调查的好奇心理,投票模式的产生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网民的观念,投票结果会显示在好友状态里,用传播的方式扩散用户。

开心宝贝

厂商为玩家制造了一个梦幻可爱的宠物世界,用户通过购买场景道具将自己的爱宠装扮得更漂亮,与其他运用例如《你画我猜》等的互通也增加了用户粘度。

好友买卖

是人们“心理代偿”的最好发泄处。网站通过植入广告来盈利,而好友邀请模式也是用户稳固的重要途径。

签到游戏

网站通过给客户建立一个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每天登陆奖励以及月底结算奖励模式来增加用户粘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他应用的点击率。

抢车位

该游戏是线下产品平移上线的最好代表,仍然是好友邀请的主导型应用,同时满足了用户对豪车的追求以及商家广告平台的收益。

音乐应用

正在收听的音乐可显示在用户状态栏里供好友分享,系统根据收听类型自动弹出推荐窗口,随着排行榜变化更新的菜单稳定了一部分喜爱音乐的用户。

德克萨斯扑克

每个人都有一个拉斯维加斯梦,快捷的营造梦境并身临其境无疑是德克萨斯扑克盛行的原因之一,VIP用户的收费模式给网站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抓住人们赌博娱乐结合的心理是开发商的策略之一。

开心农场

清晰的田园风格是许多灰色城市压力下人们想往的生活,而“偷取”的设定也满足了玩家自主权益的维护以及对于私密事物窥视欲望的猎奇心理。商家通过在道具上收费及部分商品植入广告来盈利,与好友的互动以及与牧场等运用的互通性也增加了用户粘度。

时光机

将对自己或他人的讯息或祝福制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发送,类似于时间胶囊的特性勾起人们的回忆,商家靠着这种方式稳定了希望在未来收到讯息的用户,增加了用户粘度。

微领地

实名注册把个人状态实时更新至微博,网站通过吸纳明星与出名厂商来吸引用户,多方式签到的任务模式也增加了用户粘度。

街拍精选

社交活动中的拒绝语言艺术 篇4

一、拒绝他人的意义

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人们会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这其中, 有许多积极的, 也有许多消极的, 甚至是不道德的、违法的;有符合自己意愿的, 也有不符合自己意愿的;有我们赞成的, 也有我们反对的;有我们乐意接受的, 也有我们需要拒绝的。究竟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并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 如何拒绝他人也显得十分重要。无论别人要你做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还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只要是对你的人生没有意义的或者是你力所不能及的, 你都要拒绝。因为一分钟作出勉强的接受的决定, 你要付出的是几十倍、几百倍, 甚至更长时间的后悔与自责。学会拒绝, 它对于我们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处理好我们同各种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拒绝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使生活轻松潇洒

春节期间的火车票是最难买的。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郭冬临的一个小品, 小品中有人托他买票, 他一口应承, 事实上是他穿着军大衣、端小板凳熬夜排队帮人买票的。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品, 但实际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实例。如果只是一次还好说, 多了不仅要影响你的工作, 说不定还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

社交活动中, 要求、请求、恳求、哀求, 各种各样, 不管你有多大能耐, 你都不可能什么事都答应别人。想做个有求必应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并不容易, 别人的意见、要求或谈话总有合理与不合理, 可行与不可行之别, 如果当面你不好意思说“不”, 轻易承诺了自己无法履行的职责, 将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困扰。“助人为快乐之本”, 是人人都可琅琅上口的一句格言, 但是, 当别人前来要求协助时, 难免会遇到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 如果我们懂得拒绝, 就能巧妙地将自己从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中解脱出来, 否则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学会拒绝的艺术, 既可减少许多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 又可以表现出自己人格的独特性, 也不至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 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潇洒些。 因此,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

2.增强自立自律能力, 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完善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应该比较准确地对周围的人和事作出判断, 从而作出恰当的反应。如果别人让你做的事, 不符合你的兴趣爱好, 则不必去勉强自己。比如你根本不能喝酒, 有人以朋友的身份用“你要把我还当作朋友的话就把这杯酒干了”来强迫你, 千万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一味地硬着头皮答应。还有人讲所谓的“哥们义气”, 拉拢你做违法犯罪的事, 千万不可盲从和冲动, 以免上当受骗。面对无理要求, 要学会考虑自己的需要, 捍卫自己说“不”的权利, 增强自立能力。要明辨是非、严格自律。

在人际交往中, 面对某些人的无理取闹, 特别是面对时弊陋习, 势必旗帜鲜明, 断然予以拒绝。例如钱钟书曾针对时下流行的祝寿、纪念会和某些所谓学术讨论会, 一概拒之门外, 而且毫不客气地一连说出七个“不”:“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钱钟书绝不媚俗, 该拒则拒, 十分难得。社交活动中能审时度势, 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并懂得拒绝的艺术, 就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较好地保全自己, 完善自我, 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二、拒绝他人的技巧

1.先扬后抑法

对上司或主管交办的工作, 出于责任心需要反对或拒绝, 这时, 既要坚持主见又要维护上司的体面, 该选择什么样的拒绝方式呢?可以选择上司或主管意见中某一方面被你认同的地方加以肯定, 尔后提出相反意见, 即先通过恭维打消上司或主管意见被拒绝的不悦, 让其不失体面:“科长说的对, 在这方面, 我们的确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之一。我认为除此之外, 还应当……”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举例说明, 让上司意识到你的观点比他的观点更切实可行。不要因为看到上司或主管脸色不好而附和上司或主管。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 还暴露出自己胆怯无主见的平庸一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听别人说“是”的时候, 他的机体就呈现开放状态, 使他在轻松的心理感受中继续接受信息。尽管最终是转折了, 但这样柔和地叙述反对意见, 对方较易接受。

2.另指出路法

你虽然拒绝他, 却可以针对他的情况, 建议如何取得适当的支持。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替代方案, 必能获得对方的谅解。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适当的支持, 反而事半功倍, 对方一样会感激你。例如部属要求安装冷气, 至少你可以给他一台电风扇;朋友希望你送她一盆玫瑰花, 至少你可以送她一盆蔷薇;能够有替代、有出路、有帮助的拒绝, 可以缓解甚至消除由拒绝给对方带来的不快。

三国时刘备器重徐庶的才能, 希望他能留下长期任职, 徐庶为了母亲的原因谢绝了刘备的好意, 临走时给刘备推荐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刘备不但没有一丝不快, 反而长期把徐庶视为挚友。

3.反守为攻法

有时候, 我们能够做到虽未闻其言, 但却懂其意。如果在这个时候让其先开口说出请求, 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为避免引火烧身, 不妨先发制人, 反守为攻。即在对方尚未明确提出要求时, 先行一步, 向对方提出与之相类似的要求。这样一来, 自然就缄了其口, 让其有“苦”难言。比如有人找你借钱, 而你不想借给他或无钱可借, 你可以在对方之前率先提出要求:“可巧碰上你了, 我正准备去找你借点钱……”对方一听这话自然不会再向你开口借钱, 还会懊悔自己“到和尚庙借拢梳——走错门了”。

4.自顾诉苦法

大多数人都懂得“求人难”的道理。因此, 在向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 心理都不免踌躇。于是便采用暗示的方式先试探你的态度, 继而委婉提出要求。这时, 要拒绝对方,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计就计, 即故意装作听不出对方话中玄机, 同时针对其要求, 诉说自己在这方面的难处。这样, 对方会觉得你与其“同病相怜”, 自然也就罢休了。

5.模糊应答法

有些人喜欢背后谈论他人, 说长道短, 碰上这种人, 我们应该谨慎地对待, 尽量少发言, 少评论, 让自己的发言少带倾向性。如果他说“我总觉得某某有点‘那个’, 你对他的印象如何?”可回答:“我对他的印象挺深刻的。”回答巧妙而且天衣无缝。

在医院里, 一位患有严重疾患的病人问医生:“我的病是不是很重, 还有康复的希望吗?”医生回答:“你的病确实不轻, 但是经过治疗, 安心养病, 慢慢会好的。”这里的“慢慢会好”是模糊语言。这“慢慢”是多久, 是说不清的, 但给病人以希望, 对病人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6.幽默拒绝法

在人们的生活中, 幽默往往具有许多妙不可言的功能。在社交活动中也是离不开幽默的谈吐的, 因为它能活跃气氛, 缓解矛盾。用幽默的话语含蓄地拒绝对方的某种要求, 既显示出自己的睿智、大度, 又免得让对方尴尬。运用幽默的手法, 寓拒绝于打诨说笑之中, 对方自然会在忍俊不禁的同时, 对你的婉言拒绝心领神会。

7.不用开口法

有时开口拒绝对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个时候, 肢体语言就派上用场了。一般而言, 摇头代表否定, 别人一看你摇头, 就会明白你的意思, 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说了。面对推销员时, 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 微笑中断也是一种暗示, 当面对笑容的谈话, 突然中断笑容, 便暗示着无法认同和拒绝。

比如, 当你确知对方无事只想找你来侃大山时, 你要做的是不停下手头的活, 并显出很忙的样子, 对方大都会识趣地告退, 不要让人觉得你此刻也没什么事, 占用你的时间也无所谓。

三、拒绝他人应遵循的原则

1.仔细聆听, 婉转拒绝

当别人提出希求时, 如果你连对方的理由、动机都没有兴趣倾听, 就立刻予以拒绝, 会让别人觉得你冷漠无情, 甚至对他怀有偏见, 根本不愿帮助他, 从而对你产生深深的敌意。仔细聆听后, 再委婉拒绝, 虽然别人遭到拒绝, 也会感动于你的诚恳。此外, 要多给对方以安慰, 多说几个“对不起, 请原谅”之类的话, 这样, 即使你拒绝别人, 他也容易接受些。反之, 你对人说话毫不客气, 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事情往往会被搞糟。更不能因为对方提出的要求, 自己不能够接受, 就出言不逊、出口伤人。常言说“买卖不成仁义在”, 即使别人对你的要求, 在你看来非常过分, 你也应耐住性子, 仔细聆听, 对人以礼相待。

2.要有充分的拒绝理由

拒绝别人, 在社交中是一种逆势状态, 必然在对方心理上造成失望与不快,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谁也不愿意向别人开口要求帮助, 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拒绝理由就轻易的予以拒绝, 会使自己失去帮助别人、获得友谊的机会。 所以拒绝别人时要想方设法把由于拒绝而造成的失望与不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内。为此, 拒绝时要尽可能把理由讲充分, 以谋求对方的谅解与支持。 应该注意的是, 作为拒绝对方而陈述的客观理由, 不应信口开河、胡编乱造, 更不可不道德地把责任推给别人, 因为那样终究会被识破, 造成人际关系恶化。

3.不可一味地拒绝

当我们对别人有所要求, 或者与人沟通的时候, 如果对方都能爽快的承诺, 我们必定心生欢喜;如果对方一再刁难, 这个不行, 那个不好, 我们一定会感到此人顽固, 不通人情, 不好合作。一个人如果一味地拒绝一些因缘、机会, 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一切。人际之间, 若能凡事多为他人着想, 多给别人留一些余地、一些包容、一些方便, 少一份拒绝、少一点难堪, 必能赢得别人的爱护。如果真是不得不拒绝的时候, 也要注意维护对方的尊严。

4.多一些关怀与弹性

拒绝时除了可以提出替代建议, 隔一段时间还要主动关心对方的情况。 有时候拒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若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关怀对方, 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与立场, 可以减少拒绝的尴尬与影响。当双方的情况都改善了, 就有可能满足对方的要求。

综上所述, 人际交往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 总会有一些拒绝与被决绝的事情发生。心理学告诉我们, 当一个人明确表示否定时, 他的整个身心都会处于十分紧张的收缩状态, 这时, 他的傲慢、执拗的个性, 甚至走向反目的情况随时会爆发出来。而提出要求遭到拒绝的一方更会因此而产生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然而, 对于不合理要求或无法予以承诺的事情, 该拒绝的一定要坚持原则, 予以拒绝。但这需要把握一个 “度”, 掌握一定的技巧, 使自己能轻松愉快地说出“不”字, 也能使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不”字。

摘要:社交活动中要学会巧妙地拒绝。拒绝时要讲究语言艺术, 应该体现出个人品德和修养, 使别人在你的拒绝中, 一样能感觉到你是真诚的、善意的、可信的, 从而继续维持着两个人之间的友善关系。不讲究拒绝的语言艺术, 很容易伤害对方, 甚至于化友为敌。

关键词:社交,拒绝,技巧

参考文献

[1]奂庆云.口才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5) .

[2]付长水.如何训练口才[M].北京:中国人文出版社, 2005 (6) .

[3]梅丁.幽默拒绝[J].心理世界, 2003 (1) .

社交协会创业讲座活动策划书 篇5

二,活动目的:为了给社员分析当前的就业状况,提高社员的认识,指导社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激发社员的创业激情,解答创业中的疑惑,指导社员创业并助其成功。在活动中将会积极引导社员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并为其以后的人才大竞争提前做好准备。活动也积极的响应了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也符合我社培养人才的原则,走出去社交,激发社员走出去。

三,活动背景: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应该怎么办?

四,讲座专家介绍

尹君:

wbsa世界商务策划师联合会中国区理事会 理事

国际注册商务策划师、高级讲师

大连卧龙国际经济知识研究院 教授

湖南农大新东方科技学院 客座教授

中国团队文化建设策划研究院 副院长

现任wbsa中南地区最高特许机构*维尔德咨询策划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曾在湖大、湘大、师大等高校举办过千人演讲,赢得了强烈的反响,激起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的风潮,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活动时间

初步定在11月13日下午(具体时间待定)地点(待定)

六,活动人员安排

宣传部:负责前期的宣传(用4张海报),和会场的布置

组织部:负责维持会场的秩序和会场的卫生。

通连部:负责现场的拍照和后期的网络宣传。

组织部:在活动结束后的三天内提交一份活动总结(复印两份,一份交社联,一份保留在办公室)。

社交网中的社交 篇6

你可能不知道,所有互联网产品的设计,都是针对人性的特点来研发的。它让我们感觉舒适、便捷,很容易体会到被认同感,大大满足了自己的驾驭感。这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初衷,也是互联网社交的特点,更是我们都爱社交网甚至依赖它的原因。

社交网的社交是真正的社交吗?

其实,在社交网的交互模式中,人际沟通的效率是降低了的:大家更多地使用短语、表情符号,用转发替代深度思考。没有眼神的交流,没有表情的识别,这样的沟通是不可能深入的。另外,人们在社交网上发布的信息,大多经过自己筛选和优化,它和每个人的真实生活是有差距的。所以,也许我们该知道,在社交网上的被认同,和在真实生活中被认同,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社交网貌似让人与人离得很近,其实并非如此。连Facebook全球品牌体验总监PaulAdams也诚恳地说:“虽然越来越多的人用在线社交网络,但是事实是,社交网络却没有增加人们交流的次数。Facebook的用户通常和他们将近达到50%的关系人没有互动交流。”“尽管有成百上千的朋友,Facebook大部分人只定期联系4~7个人。”

另外,在社交网上,经常有玩一种另类网络游戏的感觉,我们会更随意,漫不经心。这导致朋友圈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笑话——某人生病住院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分享后,居然被点了无数个“赞”。这样肤浅的交往模式也让我们看轻了人际关系、客观评价甚至社会秩序,还很容易在做决定的时候轻率、欠缺思考,因为互联网思维模式影响着我们:一切可以删除、重启。

该如何使用社交网?

互联网的最大功效是使我们认知社会的效率提高了,比如百科词典、开放课程以及更方便的学习外语的模式……这是我们应该多多加以利用的。社交网也许能稍微帮我们宣泄些压力,

满足一下控制欲等,但更多的,它只是一种互联网产品,是基于盈利模式考虑的。明白这一点,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它,而不是沉溺其中。

现在很多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手机、电脑以及网络,稍大一些后,有的孩子便沉溺于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这样很危险,孩子还无法清晰地分辨虚拟世界和真实生活,很容易将两者混淆。这需要我们父母自己,首先能了解互联网,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及社交平台而非被其“绑架”,能识别那些儿童社交网,或者宣称自己有教育功能的儿童网络游戏,既不能帮孩子提升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也不比孩子在真实生活中学到的更多,它们更多考虑的是商业运作。如果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些,就能有意地引导孩子认识虚拟世界,多体验真实的生活,体会真正的人际互动。

更多专家观点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会与对方形成情感回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得到主要来自对方面部表情和语气等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与话语是否得体。”“网上的交流缺少面对面的反馈信息,但这些反馈信息正是帮助我们遵守社交规范所不可或缺的。

——丹尼尔·戈尔曼(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著有《情商》一书)

作为家长,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自己熟知网络和社交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合适的建议。适度才最好。孩子必须掌握真实生活中的社交技巧。另外,网上匿名者的感觉和无需承担直接社会后果的模式,使一些孩子在网上表现得很冲动,这也许会影响他的现实生活,应该对孩子使用网络社交媒体加以限制。

——凯西·柯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提升社交技能培训项目“进步基石”创始人)

人们是无法通过网络来拥抱和亲吻的。

——互联网专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定量研究院院长诺曼·尼

如何利用人性特点进行社交网研发

傲慢

点评·留言·吵架营销

偷窥

关注·订阅·标题·名人

懒惰

一键转发·二维码·记住登录·多平台同步

虚荣

抽奖·团购·下载·免费试用

贪婪

等级/徽章制度·粉丝数·分享·抢占

社交活动 篇7

社交焦虑最早使用是英国精祌病学家Mark&Glder, Mark将其从广泛焦虑中区分并命名为社交焦虑 (social anxiety) 。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在面对社交情境时所产生的不同的焦虑阶梯程度。目前在大学生中社交焦虑已经成为主要心理障碍。我国对社交焦虑多采取团体辅导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团体具有使得成员获得认同感和安全感的人际互动和接纳性, 进行针对不同情境改善不当的应对方式, 跨文化的相关研究也反映出亚裔人种社交焦虑严重。

国外的研究包括社交焦虑的界定、病因、症状、干预方法、疗效评估以及测量等。其概念经历了行为描述到行为、主观感受和认知等全面界定的过程。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IV) 界定为在人多的大众社交场合, 患者会感到持续的恐惧、焦虑、难堪, 进而采取回避行为并伴有痛苦体验。

国内的研究集中在测量、成因以及治疗三个方面。定义未有明确界定, 郭晓蔽认为它是对社会人际出镜的一种强烈担忧、恐惧的情绪和行为反映。

彭纯子则认为是个体面对负责的情境关系表现出害怕被评估被审视, 自我心理预期为服刑结果进而产生出的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 伴有回避行为。李波等界定为人际处境的紧张与害怕, 担忧自己会在情境中丢脸。回顾文献表明, 彭纯子的界定更为详尽, 包含了主观体验、认知状态与行为反应等层面, 并设定焦虑等级, 故采用彭纯子的焦虑界定。

二、实验设计

本文从心理学和体育学的角度, 综合研究团体性体育活动对大学新生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基于此, 将用现场实验法, 在现实生活学习过程中对大学新生进行实验干预, 以验证课题的假设。而进行实验干预之前,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等社交障碍;一学期的团体性体育活动实验干预之后, 实验组社交焦虑的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文采用现场实验以及开放式问卷访谈相结合。本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分别为:是否接受一学期的团体性体育活动实验干预, 因变量为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本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过对比一学期的团体性体育活动实验干预教育前后被试的社交焦虑情况, 验证实验假设。

在被试的选取上, 本实验全部采用大学大一新生作为被试对象。依据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体育课班级中随机抽取被试。用SCL-90量表筛选被试, SCL-90量表共有9个因子, 90个条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 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任一因子>2分、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总数>43者筛查心理问题阳性, 最后确定在人际关系敏感这一因子中得分最高的前20名被试, 对这20名被试进行结构式访谈, 访谈目的是通过言语询问和客观行为评定全面了解对象的社交焦虑状态, 匹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使两组被试情况尽量接近。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首先, 我们选取了三种研究工具: (1) 交往焦虑量表 (IAS) , 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的体验倾向, 含有15个条目, 采用5级评分, Cronbacha系数超过0.87; (2)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由Derogatis.L.R编制, 共90个条目, 评定最近1周的情况, 分为5级评分; (3) 自编《关于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团体性体育活动的调查及干预探究的访谈提纲》。

其次, 选取体育校选课为同一个课程的两个班级的大一新生, 要求两个班级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体育选项课最好是个人活动类 (如健美操、溜冰等) 而非团体活动类 (如体育舞蹈、足球等) , 对所有被试发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交往焦虑量表 (IAS)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 随机抽取被试用自编《关于大学新生团体性体育活动与社交焦虑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得到相关数据指标后,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对访谈问卷进行详细整理和归纳。结果表明: (1) 团体体育活动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量表得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SCL_90总均分都有所下降, 但实验组2.95*达到了差异显著;干预实验结束后, 实验组交往焦虑的分数降低明显, 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分数具有显著差异性。 (2) 实验组在团体性体育活动干预后的得分明显降低, 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对照组的后测得分较前测得分虽然有下降, 但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3) 在团体性体育活动实验干预后被试主观评定结果上, 参与被试均认为参加团体性体育活动后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性格变得开朗。10名被试均认为参加团体性体育活动后, 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改善;10名被试均表示小组内和小组外都结交了新朋友;9名被试向亲友了解到自己参加活动以来有所变化, 变化的方面有:更多考虑别人感受, 变得开朗活泼;和异性交往更自然, 更为自信。在团体活动的心得中皆有所体现。

根据以上的结果, 我们可以认为, 实验设计的团体性的体育运动范式, 不仅仅降低了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并且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而本次的实验干预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原因可能如下: (1) 团体活动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信任, 气氛活跃, 利于表达探索自己, 共情相同经历, 减少焦虑。 (2) 活动方案具有针对性,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和情境训练等方式使得所有成员参与其中, 并设置问卷和主观测评促进团辅贴近生活。 (3) 在活动中阐述人际互动的重要调动交往热情, 促进小组成员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团体性体育活动干预实验结束后, 实验组被试交往焦虑的分数降低明显, 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分数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表明, 团体性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进而能够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性。研究中选取有人际交往困难的20名大一新生, 根据年龄、性别、参与时间等的匹配, 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性体育活动干预实验。结果显示, 干预实验后, 实验组被试交往焦虑得分降低明显, 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多项因子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团体性体育活动,大学新生,社交焦虑

参考文献

[1]俞俊洪.社交恐怖症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3 (3) :132-135.

[2]栗文敏, 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4) .

弹性社交:构建临时的社交网络 篇8

一、Color的弹性社交缘起

2011年移动市场风起云涌, 有一款社交应用独领风骚近两个月, 这就是炒得如火如荼的图片分享应用Color。2011年3月24日正式上线的Color, 在没正式推出前就引发美国媒体的热议, 项目初期即引来4100万美元, 先声夺人。

从构架来看, Color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并以图片分享为主的SNS平台。区别于传统社交应用的差异在于, Color无需注册, 也不需使用用户名、密码等相关个人信息, 更没有明确的好友系统——Color鼓励用户与陌生人分享照片并建立社交关系, 而不仅限于与熟人分享。这款应用突破了传统社交的强关系交往, 鼓励基于位置所产生的弱关系维系。

从社交关系来看, Color的社交关系都是动态的, 并取决于“场景”的设定。与facebook相比, Color建立的社交关系更接近于真实的人际交往。用户的图片信息对周围100英尺内的用户群组都是公开的。用户可使用应用查看范围内所有用户近期发布的图片, 进行互动, 与好友创建群组或任意加入其他用户的群组参与讨论, 还可以查看有共同场景特征的用户发布的图片信息, 全面构架起一个以图片信息分享为核心的场景型临时社交网络。相较于通过传统社交平台与好友分享图片信息的方式, 相同场景内的陌生人分享更符合真实的社交关系。

从用户群组来看, 为避免某一特定场景的图片流过于拥挤, Color也提供了分组功能。只要反馈给应用是哪四个人在独立咖啡馆内, Color就会创建一个临时群, 只显示你和这几个朋友分享的图片信息。当然, 基于特定场景内所有图片信息的公开性, 你同样可以查看其他用户群组的图片。

从数据处理优先级来看, Color采用了类Google的计量方式。以看棒球为例, 如果有1000名观众都开启了Color, 记录了赛场的真实情况, 那么, “Color会选择让你最先看到那些离你最近的和你想要拍的图片, 因此, 如果你的摄像头朝着三垒线的方向, 手机会获取这一信息, 并试图寻找到所有处于这一经纬度的照片传送给你,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质量好得不能再好的超级无敌放大镜头”, Nguyen (苹果前高管、Color创始人) 如是评价。

由此可见, Color的重点并不仅限于图片信息的分享, 更重要的是创建一个即时即兴的新型社交网络。它可以随时随地帮用户了解周围, 包括熟悉或者不熟悉的用户。而这一社交网络的实现即是基于“弹性社交”理念的建构。

尽管这款图片分享社交应用Color, 最终因为各方原因, 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 成了淹没在移动应用市场中的一颗沙粒。但“无需注册、自动在100英尺内生成一个Color使用者图片分享、评论平台”的“弹性社交”功能, 却就“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构筑临时社交网络”的问题给予更多人以新的启发。

二、弹性社交中的“关系”与“场景”

(一) 弹性社交网络的基础:关系

无论是以Facebook、IM为代表的传统双向确认强关系, 还是以Twitter、Path为代表的单项信息传递关系, 所有的社交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的“关系”源于“六度分离”理论, 即: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只需要通过很少的中间人 (平均6人) , 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显而易见, “六度分离”理论的最终落点在于建立人与人间的“关系”, 沿袭这一理论, 弹性社交网络的基础就应该是建立弹性的社交关系。

而弹性社交网络的社交关系, 既可以是强关系, 又可以是弱关系, 甚至可以介于这两种关系之间。这种多元的社交关系建立恰好解决了传统SNS平台下“如何建立人与人的连接”这一核心问题。

(二) 弹性社交网络的建立:场景

相较传统社交网络, 弹性社交网络最大的差异在于“场景”。任何弹性社交网络都需要特定的场景加以实现。例如典型的弹性场景如:宴会、咖啡馆、酒吧、火车某节车厢……任何可以交换彼此身份信息的场景, 都可以顺势构建起一个弹性社交网络。当然, 弹性网络并不完全等同于LBS确认, 也不完全等同于群组聊天, 更不完全等同于陌生人交友。

三、弹性社交的细化:用户群组与用户密度

上文中提到, “弹性社交”缘起于Color的概念。Color是LBS和SNS类应用突破传统制约的先行试水者, 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围绕着Color所引发的关于“场景”和“关系”的探讨却与日俱增。

显而易见, 弹性社交对于“关系”的切分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但就发展的历程而言, “弹性社交”的应用市场正在出现更细化的细分市场。当然, 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细化, 自然赋予了产品更有力的支持。相比于以往的“泛社交”, 弹性社交的理念即实现了“泛社交”基础之上的“精确社交”, 一方面, 它仍属于“泛社交”的大范畴之内;另一方面, 规避了“泛社交”会产生的缺陷, 用“精确社交”来弥补缺陷。如此一来, 用户的社交弹性才能够更大。以街旁为例, 产品初期, 它针对“兴趣”和“位置”来框定用户, 即:你所建立的好友, 是和你有某种共同目的或者爱好才抵达当前这个场景的人。例如一场音乐会, 一场球赛等。基于兴趣来参加活动的人在某个位置被“发现”, 然后进行好友互动。这种建立在“泛社交”基础上精准式的互动方式, 有效规避了传统社交中好友身份模糊不清、彼此信任度较低的不确定性。通过这种方式, 恰如其分地对用户进行了群组式的切分和归类, 提高社交关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从而达成这种细化模式的作用与意义。

在弹性社交的细化模式之下, 是否也同时压制了其移动应用市场呢?相对于“泛社交”的用户群, 这种精确式的“泛社交”是否有其市场的生命力和延展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无论哪一种社交形式, 究其实质, 都靠“用户密度”强有力的支撑, 但对于这两者, 其“用户密度”的含义有所不同。

从“泛社交”用户来看, 以QQ为例, 其强调的是在任意一个地点都能建立QQ好友的关系。这种社交的用户密度是用人口的百分比去计算, 其“用户密度”的概念仅是用来测算用户数量的一个指标。

而从弹性社交的用户来看, 以“IM”为例, 将“同一地理位置”使用人数作为基点。比如在某独立咖啡馆内, (如有必要) 能够实现现场使用软件的人数达100%, 从而带动和增加人们的交流和互动。从市场价值来看, 这一“用户密度”的含义才更为精准, 而这个概念也是弹性社交软件的生存根基——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一定要依靠现有的SNS平台去发展LBS应用, 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势必是社交应用的未来走向。

四、其他社交应用的Color式突围

腾讯旗下即时通信产品“微信”, 2.5版本中增加了“查找附近的人”等使业界轰动的功能。新产品上线不足一周, 对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界诸多产品形成巨大冲击, 一鸣惊人。而探其根本, 微信的这次迭代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于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虚拟数据实现了现实生活中的邂逅——凭借腾讯自身产品优势, 创新社交模式, 细化用户群组——开创了弹性社交网络新时代。

从迭代的功能来看, “查找附近的人”使得用户的情感沟通更富有弹性空间。这一功能将定位系统带入社交网络的体验之中, 更让此功能在用户中引发关注热潮, 现有关系链进行拓展, 人际沟通变得愈加丰富。它极大满足了用户猎奇的弹性沟通心理, 也填补了用户在沟通中日益膨胀的空虚心理。通过寻找身边的朋友, 分享快乐, 传递感触。

此外, 这一版本的微信, 充分考虑用户的隐私权, 也极大调度了用户的主动使用权, 使得这种沟通拥有极大的“弹性空间”。用户在选择位置时, 可选择显示位置, 也可隐藏自己的位置状态;用户主动添加好友时会有提醒, 此时可通过询问对方身份而决定是否接受好友请求。总之, 用户可以不受限制地自愿享受这项服务, 同时又能查看附近主动公布地理位置的陌生人, 这将大大延伸社交平台的触角, 赋予“弹性社交”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弹性社交的发展走向

Color的昙花一现, 让这个案例成了移动互联网界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它缔造的全新社交概念——弹性社交, 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新技术与新艺术层出不穷的繁荣景象里, 弹性社交似乎已是了无新意, 如同Color一样, 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事实上, Color的“弹性”只是一种技术呈现形式, 在未来社交平台的发展走向上, “弹性”还应被赋予更多的表现方式和实现方式。Color开启了“弹性社交”时代, 但也不应拘泥于此、止步于此。“弹性”作为一种功能属性, 应发挥它更强的延展性, 对社交应用进行更广泛的“弹性化”构建。

纵观国内近年来成功的移动应用, 大多从移动互联网的相关创意迁移而来。从创新层面来看, 优秀的独立作品并具有移动特质的应用, 似乎并不多见。但事实上, 能够对创意加以改造,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同样能够赋予产品全新的生命力。而“弹性化”这一过程, 恰好可以利用在改造中:基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同一兴趣、同一话题……都可以透过“弹性”的方式进行交互。

当然, 就眼下的“弹性”而言, 大部分应用的“弹性”功能不强、限制过多、操作繁琐, 这些固有的传统互联网思维模式, 束缚了移动应用为用户提供更为流畅和宽松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 这些应用的“弹性”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 都不够鲜活, 双向交互的能力不足, “弹性空间”成了摆设, 没能发挥其最为根本的使命。

总而言之, 针对基于弹性社交的移动产品而言, 其根本还是应该了解用户价值, 满足用户需要, 达成用户体验, 实现移动社交产品的全面创新与突围。

摘要:弹性社交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 能通过一定关联的人构建即时即兴、可远可近的社交群组。本文将通过基于场景的临时社交关系构建, 探究内容层与用户层之于弹性社交网络的要义, 充分挖掘弹性社交的应用价值与发展走向。

关键词:弹性社交,临时社交网络,场景,本地化社群构建

参考文献

[1]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1]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2]史亚光, 袁毅.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J].图书馆论坛, 2009.12.[2]史亚光, 袁毅.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J].图书馆论坛, 2009.12.

社交活动 篇9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 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 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 爆发出令人炫目的能量, 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互联网上的重要内容, 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 更进一步吸引了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社交媒体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 然后传播的平台。有两点需要强调, 一个是人数众多, 一个是自发传播, 如果缺乏这两点因素的任何一点就不会构成社交媒体的范畴。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 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 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 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那么多的互动模式, 那么多互动的产品, 网民的需求只能被压制而无法释放。如果没有意识到网民对于互动的, 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也不会催生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的。

二、运动健身功能

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深水期, 政治、经济实力迅速崛起, 这少不了每一名公民的努力。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公民身体素质的整体下滑, 这与我国公民普遍缺乏锻炼有关。

社交媒体, 如微信、微博都有与运动相关的专题栏目, 其中最显著、最普及的就是微信运动。

微信运动可以告诉用户每天走的步数和近日来所走步数的总体趋势, 用户之间还可以相互点赞, 并可以添加用户所关注的人, 第一时间显示出对方的步数, 不必再去看排行榜, 还有一个功能是捐赠步数, 由腾讯基金会、腾讯公益结合微信运动推出。打出“益行家·走路也能做公益”和“日行10000步, 健康做公益”的口号, 10000步即可参与公益捐步, 并弹出了“为什么是10000步”这一问题的链接, 因为10000步=300千卡=健康。日行万步, 健康常驻!人体每天摄入的总热量约为2000千卡。普通人走10000步约消耗掉240~300千卡的热量 (每公斤体重大概能消耗5千卡的热量) , 所消耗的热量约相当于总摄入量的1/7。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除去正常生活所需消耗的热量 (约1500~1700千卡) , 每天走10000步恰好能将多余的热量消耗掉。所以, 日行万步, 让自己身体棒棒的同时又可以做公益是非常有意义的。若日行步数没有达到10000步则会弹出“就走了这么点, 也敢说有运动?再走走吧!”简单的话语表述, 让用户更乐于接受, 从此更关注和热爱运动。

微信运动和微信朋友圈紧密相连, 可以设置个人主页, 在参与微信运动的好友中, 如果你微信运动步数达到第一即可占领他人微信运动排行榜主页。看上去是小小的一个设置, 却可以在无形中激励众多用户多走路、多锻炼。排名和点赞功能将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和提高用户的运动热情。在“更多”一栏的设置中包含常见问题、捐赠步数、邀请朋友和设置选项, 在这里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亦可直接捐赠步数、邀请更多的朋友参与到微信运动中, 全民健身, 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微博运动对激发用户运动热情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微博运动可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形成关于#运动#的热点话题讨论, 让用户积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当中。微博还经常在首页策划运动专题, 邀请陈坤等一线明星发挥其网络大V的带动作用。

三、社会公益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人们更愿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更愿意帮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摆脱困境, 这是经济发展及社会心理所决定的, 人们较之以往历史时期相比更热衷于公益事业。再加上互联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 人们也更容易参与到社会公益中。

正如上述社交媒体运动功能中所提到的, 公益已经渗透到社交媒体, 公益也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普及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中输入“公益”将弹出腾讯公益、央视公益传播、公益慈善论坛、公益时报、凤凰公益等上百个公益公众号平台。而在微博搜索一栏中输入“公益”一词, 亦会出现有关公益的多种内容及信息。例如, 微博公益官方微博“微公益”, 有多名网络大V给予了关注, 如吴京、谢娜、潘石屹、黄晓明、郑恺等, 发挥名人和网络大V的力量, 这将有利于受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我国的公益事业之中。

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与微博微公益都会不定时弹出有关公益的相关信息, 用户可以即时了解和掌握最新、最值得关注的公益信息, 进而投入到帮扶工作中。近年来, 帮助父母寻找丢失儿童等公益事业被网友大量转发, 使人们对贩卖儿童这一行为深恶痛绝, 这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患病儿童的救治、偏远孩子的上学难等公益问题, 受众可以在知道信息的第一时间用网上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抑或是QQ红包等多种即时转账的方式直接打到需要帮助人的账户, 做公益方便快捷, 再加上腾讯和新浪公司的公信力, 公众做公益做得安心、放心。

四、提供信息功能

人们永远都会有获取信息的需求, 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对获取信息的方式将更为挑剔。媒体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媒介融合的前提是资本、技术的保障,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为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以及对信息获取方式的要求。

据统计, 在国内IOS与Android平台上的新闻资讯类App应用超过1300个。1300多个新闻资讯类App不可能都进入受众视野, 只有少数超级App才能成为赢家, 绝大多数都是做分母的, 属于典型的“三陪” (陪玩、赔本、陪吆喝) 。

其实, 微信、微博这两个社交媒体基本上就可以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微信可以订阅多个公众号, 公众号可以为用户实时推送最新信息。因为订阅公众号抑或是用户关注的微博账户, 都是用户根据自己兴趣有针对性地订阅的, 所以这样一来, 推送的消息便是用户最关注的、想看到的资讯, 实现了个人定制。而且关注公众号和微博主页并没有设置数量上限, 即使有, 这些资讯也足够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五、广告投放蓝海

社交媒体是很好的广告平台, 不少公司瞄准了这一块还没怎么被开发的领地。社交媒体获取了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 在大数据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当下, 根据社交媒体用户发布的朋友圈状态能够准确获取受众的兴趣爱好, 再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受众的喜好在社交平台精准投放广告, 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报业“寒冬论”, 源于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 报业广告持续大幅下降。2014年, 都市生活类报纸多个支柱行业广告出现断崖式下滑, 拉动广告整体下跌, 报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是传统报业, 2015年上半年, 电视广告市场亦处于低迷状态。来自尼尔森网联AIS全媒体广告监测的数据显示, 2015年一季度, 广告投放花费相比2014年同期下降5%。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 是考察报纸广告下滑问题的巨大背景。新媒体对报纸广告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广告分流。“2014年, 互联网广告预计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3.6%, 首次超过报纸和杂志广告份额的总和 (22.7%) 。2016年, 互联网广告预计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8.3%。在中国市场, 互联网广告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1.5%, 预计2016年将超过43%。”

2015年, 微信朋友圈广告平台正式上线, 并公布了具体的合作流程。这意味着那些想要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广告的广告主们, 只要通过朋友圈广告平台自主申请, 通过审核之后就能直接在微信朋友圈做广告了。

微信朋友圈广告或其他在社交媒体投放的广告大多可选择多种形式, 可文字、图片或短视频, 新媒体形态适应时下的传播环境和受众心理。微信朋友圈广告可根据目标人群的阅读特点, 合理选择投放时段、投放年龄、性别、地区等, 根据目标人群用户属性, 适当选择定向条件。广告投放后, 可以进入“广告主”—“报表统计”, 选择对应的广告和投放时间, 查看曝光量、点击量、点击率、关注量、点击均价、总花费等关键指标。随时关注广告点击率, 并及时调整出价, 可获得最佳的广告效果。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 社交媒体得到大力发展, 其除了社交功能之外还有上述多种功能。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手机, 手机已离不开社交,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使用手机的时间。

社交活动 篇10

为何要走“媒体化”道路?

尽管立足于职场领域, 但Linked In显然并不满足于用户登录仅仅是为了寻找工作。近年来他们一直在向内容领域进行扩张尝试, 其远景目标是让公司能够在未来成为类似商业新闻的来源, 成为一个大量有着共同兴趣的商业用户阅读、分享的社交平台。而从优化网站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 通过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 除了能够直接吸引注册用户付费订阅高级内容服务, 还能通过用户使用黏性的增强, 提升网站在广告商眼中的价值。

早在2011年, Linked In就推出了其新闻内容推荐功能——“Linked In Today”。该功能主要根据用户所在和其关注的行业, 通过“人工+算法”的方式来进行每日的相关业界新闻推送。当时雄心勃勃的Linked In还从《财富》杂志挖来了编辑Dan Roth来领导这个内容小组的工作。然而这一功能在当时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 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使用Linked In的职场人士更倾向于阅读那些来自于具有品牌度的资讯来源及著名业内人士所推荐的信息。

针对这一局面, Linked In在2012年又推出了所谓的“影响者计划” (Linked In Influencers) 。请来一批业内知名的博主, 专职提供目标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而用户通过关注这些业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来获取相关领域的信息、见解, 使得推送的新闻内容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同时通过鼓励用户的关注、分享等社交行为, 使其对平台的使用黏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收购Pulse, 助力“媒体化”

根据2013年度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 该季Linked In的收入主要由人力招聘业务、市场营销广告和高级订阅服务三大部分所组成, 其中后两者之和已经接近半壁江山。对比起几年前招聘业务占据压倒性比例的局面, 可以说Linked In对内容的追求已经在收入结构比例的合理化上初见回报。

那么收购Pulse将有望起到怎样的效果?

1.能带来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大量的优质内容。

作为全美三大新闻阅读应用之一, Pulse在被收购前就已经与750多家内容提供商达成了合作, 其用户基数也达到了3000万。庞大的用户数和内容资源将是收购给Linked In带来的最为直观的收益。

2.提升移动端的阅读体验

移动互联网时代, 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通过手机来阅读他人所分享的新闻资讯。但在Linked In原有的移动端产品中, 存在着诸如来自于外部网站的链接无法很好与手机适配的问题。而Pulse的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这些不足, 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

3.增强用户黏性, 继续提升内容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

资讯阅读类应用是比较典型的用户高频使用类产品。在这个注意力碎片化时代, 通过收购Pulse, 增加用户的驻留时间,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Linked In这一品牌对广告商的吸引力;同时Linked In也被认为有可能会通过该应用, 开展一些增值服务或者进行收费平台的相关尝试。

4.完善Linked In的生态环境

对于志在打造“职场媒体生态圈”的Linked In而言, 这起收购, 使其能为商业用户提供阅读资讯和商务社交, 加上之前在职场其他领域内的各种服务功能, 使得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就能构造起一个立体的个人品牌, 从而完善网站的生态坏境, 提升对用户的价值。

未来的Linked In

自诞生以来, Linked In所提供服务的核心价值就是围绕着职场人士社交平台这一市场。但随着它开始具备生产大量优质内容的能力, 以及被进一步激发的用户分享沟通等社交行为, 这个社交帝国正开始逐步转变为一个能够聚合、分享优质内容的媒体平台。

来自Linked In的数据显示, 目前只有20%的用户对该平台的使用局限于寻求工作机会, 而大约80%的用户已经在Linked In上试着同其他用户建立联系, 并参与到与他人的社交分享中去。

而随着Linked In在媒体化这条道路上的继续前进, 他们很可能在几年后成为行业新闻和专业信息的主要来源 (就如同国内的“知乎”正逐渐成为职场人士寻找信息和专业解决方案的重要选择一样) , 这也将会使得职场人士对该网站的使用方式发生转变:从最初单纯的投递简历寻求工作机会, 逐步转变为登录网站获取职场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未来的Linked In, 很可能成为一家向用户提供专业商业信息的主流媒体网站。

数据挖掘, 满足社交网站媒体化需求

在美国, 伴随着如今这批习惯了使用社交网络的年轻人在未来几年里逐步进入职场和白领阶层, 用户的信息阅读和获取习惯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比起如今还有许多中年职场人士习惯于从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渠道获取商业信息的局面, 到时候的用户无疑将更为依赖主动订阅信息和网络的个性化推送等更高效的手段。

而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 为其推送合适的信息, 就必须利用好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 这还得依赖技术发挥对内容的提炼作用:如今对大量数据解读并做出的反馈, 主要集中在信息提取、个性化呈现、话题性引导等几个方面。而这些都是工具技术利用算法、语义分析等, 对内容形成的二次加工后的产物。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期一些拥有千万级别以上用户规模的社交网站, 纷纷收购立足于数据挖掘方面的团队或应用。

移动社交将超越PC社交 篇11

各种场景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互联网项目的好坏?实话实说,一个项目的好坏,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但,总是有些趋势的东西可以说说。去年,我曾经提出一个“四化”标准:本地化、移动化、社会化、即时化。当下,一个互联网项目,只要符合这“四化”,就具备了成功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四化”是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今年2月,著名风投、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第一次提了"SoLoMo"概念。他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

很多潮人都喜欢混搭,SoLoMo是个实实在在的混搭宠儿。它混搭了三个最热门的关键词,混搭了大多数人的眼红耳热。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大潮中,移动社交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社交和移动端的即时性特点最好匹配。我们每天出门的时候什么都可能忘记带,一般不会忘记手机。凡是跟手机相结合的功能应用我们认为都是即时的,包括短信。即时性可以解决大问题,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用户奔向两个方向。首先是“高端”。高端人士经常飞来飞去,经常参加各种会议,不可能随时随地带着电脑,智能手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是往低端发展。调查显示,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是农民工,还包括学生、保姆等,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关系,他们平常不能带电脑,而且有的用户可能由于经济因素没有电脑,但这部分人有了智能手机后,也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应用。

第二:基于地理位置,社交有了更多优势。基于地理位置,或者说本地化,这是移动互联网相比较传统互联网来说,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放眼四周、放眼世界,但吃喝拉撒的那点需求,永远是本地化的。我们的生活范围总是有限的。本地化的各种服务,占去的始终是大頭。以前的社交更多是局限于在线聊天,到了移动社交时代,更多倡导O2O(Online To Offline)的概念,从线上到线下。

第三:身份的可识别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质之一就是可识别。“可识别”在商业领域非常重要。为什么传统店面要消费者登记各种信息?就是要做到消费者的可识别。

前几天曝出一个重大新闻,索尼把索尼爱立信公司的剩余股份都收回来了。Why?因为索尼定位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厂家。而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用户的数字化生活核心以前是PC,现在慢慢向手机转变。索尼董事长提出了四屏合一的概念,PC、电视、平板电脑、手机,这四个屏的核心屏是手机屏幕。

社交,成功的平台 篇12

有个男孩儿跟着妈妈到杂货店去买东西, 老板看他很可爱, 就打开一罐糖果, 要他自己拿一把。但是男孩却没有拿, 老板就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放进男孩的口袋中。回到家中, 妈妈好奇的问男孩, 为什么自己不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男孩说:“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 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 更难得的是, 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当凡事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 就要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中谦卑其实就是一种聪明。

上一篇:ATOX辊磨磨辊润滑下一篇:投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