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动课

2024-11-02

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动课(精选12篇)

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动课 篇1

现在的英语课堂看上去比以往热闹许多, 学生积极发言, 从表面看是一种语言交流, 实际上这只能算是句型操练的问题, 都是明知故问, 对话双方不存在信息差距需要填补。这种不含“信息沟”的交流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有较大区别, 因此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交际中应变能力较弱。笔者所想研究的就是利用“信息沟”及“信息沟”活动, 解决现在英语课堂中不生动、沉闷、死板、不注重交际性的教学现状。

一、“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定义

所谓“信息沟”指的是交际各方之间存在的信息差异, 即一方已知并需要传递的, 而另一方未知但希望获取的信息。“信息沟”的存在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双方交流信息只有在存在着信息差异, 一方想知道信息而另一方愿传递给他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信息沟”活动, 是指明显含有“信息沟”元素的一系列语言练习活动, 参与各方需要完成一件共同的任务, 但被给予不同的信息, 他们必须通过互相交流, 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 最终达到双方的信息对等, 从而完成这项共同任务。

二、“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措施

众所周知, 优化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创设制造“信息沟”来活跃我们的外语交际教学的课堂。而课堂语言对于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含有“信息沟”活动的课堂语言更是为英语教学添上了美丽的一笔。

1.教师提问增加参考性问题

在课堂互动中体现信息沟, 教师不能使用展示性提问, 即那些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教师应在课堂互动中增加“参考性提问”。例如, 笔者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 进行自我介绍时进行逆向反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他们立即活跃起来, 有的想问你的故乡, 有的想问你的爱好, 有的想打探你的隐私, 不知不觉中, 任务完成得很好。

2.学生回答, 强调真实内容

设计了含有“信息沟”的参考性问题之后, 笔者对学生的回答要求就要强调其真实性。而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 比如, 笔者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me?”有些人回答:“Where do you come from?”“Who is your favoritebasketball player?”“How old are you?”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做好表率作用, 给了他们真实的回答。

3.在语言呈现中加入“信息沟”元素

在呈现新知识时, 要恰当运用信息沟原理, 如教“Naturaldisasters”这一课时, 笔者给学生发了不同内容的表格, 表格的主要内容分为三类, 一是地点, 二是时间, 三是自然灾害, 但是每张表格的内容都不完整, 有的缺时间, 有的缺地点, 有的缺自然灾害名称, 而且每一组的表格缺漏信息都不完全相同, 需要大家一起交流才能完成表格。笔者不停地提问, 有知道信息的学生不断的回答, 大家的表格内容不断地更新, 最终达到全班学生都是一张完全相同的表格。这里恰当地运用了“信息沟”原理。

4.在语言练习中设置信息沟活动

笔者结合所用的牛津教材介绍一些“信息沟”活动的种类及运用实践。

(1) 借助感官设置“信息沟”活动。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很好地利用诸多感觉形式来制造“信息沟”, 开展教学活动,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讲英语、用英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生水果词汇时, 为了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真实的学习情景, 笔者事先可以把这些水果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 然后请一个学生把手伸进去, 并借助“What’sin thebag?”来发问, 这样利用触觉, 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新单词, 又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借助画图的“信息沟”运用。运用画图制造“信息沟”, 就是设置一个教学情景, 只呈现图画的一部分画面, 让学生猜测图画画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例如, 教师事先把一张大象的图片用几张纸条盖住, 不让学生知道画的是什么, 然后教师抽去遮住大象尾部的一张纸条, 让学生判断画的是什么。教师问学生, “Guess! What’s this?”学生如果猜:“Is it acow?”教师说:“No, it’snot. ”接着再从后边抽出一张纸条, 使大象的后腿轮廓露出来, 让学生继续猜, 猜不准的话, 将纸条再抽掉一条, 使图画外露部分更大一些, 便于学生辨别。在猜测活动中, 引导更多的学生讲英语, 运用所学语言, 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3) 借助动作设置“信息沟”活动。动作“信息沟”就是通过人的体态语言 (bodylanguage) 制造信息。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不需要其他教具辅助。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 利用动作创设教学情景, 制造“信息沟”, 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 运用所学语言。例如, 教师做一个看电视的动作:用两个食指在面前画一个方框, 再用拇指点方框的下方, 然后双眼看着这个方框并问学生, “Go to the livingroom...”学生就会想到“Watch TV”这个动作。这样, 师生之间就有了“信息沟”, 他们想要知道教师在干什么, 就要开口讲英语, 与教师交流信息, 弥补“信息沟”。

(4) 猜谜“信息沟”活动。该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猜谜过程中, 交际一方通过猜测获取另一方的信息, 填补交际双方的信息差, 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如, 在学习“Who is she/he?”“She/He is...”的句子时, 教师可以班里学生为例先进行描述, “He’sshort, he has big eyes...Who is he?”学生猜:“He’s ...”如果学生没有猜中, 教师可继续描述:“Helikessports...”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描述, 互相猜,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创设“信息沟”。

5.布置探究作业拓展“信息沟”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我们常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沟”活动, 但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容易忽略“信息沟”的创设。我们应该摈弃以前课外作业简单抄抄写写的模式, 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或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含有“信息沟”的作业, 从而帮助学生加强获取、处理、选择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成效

1.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的变化

笔者发现,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学生越来越愿意开口说英语了, 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增加, 对英语不再有抵触情绪, 而是怀有饱满的学习态度, 以较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乐于用英语和教师沟通交流,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变化

有几个学生平时不喜欢英语, 在英语课上无所事事, 对英语了无兴趣,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他们在态度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乐于参与小组的英语讨论活动,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 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课文复述和单词接龙等活动中扮演了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成绩也越来越好。

3.学生英语口语成绩的变化

这个学期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表现在: (1) 学生在平时能用英语跟老师打招呼以及做简单的实际交流了。 (2) 学生说英语的流利度变高了, 大多数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不再出现“嗯”“啊”的中文语气词了。 (3)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甚至可以用好几种表达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意图了。 (4) 学生的英语语法也有大的进步, 不再出现以前说英语时那种“支离破碎”的感觉了。

4.教师在行动研究中的变化

研究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各方面得到进步的同时, 教师的自身素质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1) 英语口语交际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点体现在含有“信息沟”的教师设问和追问等交际上。

(2) 业务水平得到大力的夯实和巩固。在行动过程中, 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填补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是个提高的过程。

(3) 在教学手段方面, 笔者会恰当运用“信息沟”教学法,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满腔热忱的师爱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论与启示

“信息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突出教学重点, 有利于减轻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负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教师应该大胆地采用“信息沟”活动进行教学创新, 真正培养一批“敢说、愿说、会说”英语的学习者,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

(1) “信息沟”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是可行的, 对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沟”是社会交际的基础、诱因和出发点。因而要使交际性原则得到有效贯彻, 在外语教学中就应重视“信息沟”的作用。

(2) 此外, 学生还学会了关注别人的信息, 也就是学会了关心别人, 情感目标得以体现, 学生的兴趣上来了, 成绩更是得到相应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师生的感情, 帮助改善师生关系。

(3) “信息沟”的使用与研究还促使教师本人口语的提高以及思想认识的提升, 是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自我素养完善的一个较佳渠道。

但是, 怎样结合教学实际来设计相符的“信息沟”活动, 怎样使它更有实效, 还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思考的。本次研究只是一个开端, 本人还将继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失误, 不断反思, 在新一轮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推广。

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动课 篇2

英语课堂的“活动”与“参与”英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实现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转变,就要大面积培养高素质的会用英语交际的人才,而课堂教学是学校中一项最稳定、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设计面积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事实上优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负载起培养提高学生多方面的优良素质的任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活动”最充分、“参与”度最深的教学。

一、“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线。

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诸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不是靠教师讲解来的,而是靠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学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为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随着年级的升高、掉队的学生也在增加,其原因在于课堂活动开展不充分。

1、教师的作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调节者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学得法,学生学得有趣,学的灵活,学的好;教不得法,学生学得吃力,学得枯燥,甚至厌学,最终导致弃学。这是初中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设计中要有正确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面向全体学生,淡化选拔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的,为学会做人、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活动”的实际是交际。明确英语课堂活动的实际是交际。没有课堂活动就没有交际能力的形成。教学是交际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是主体--主体之间的活动。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心的交流,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际过程,师生构成两个主题,是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师生作为主体,其认识和实践的客体都是英语,学生是认识的承担者、实践者,教师也是认识的承担者,只是任务和角色不同而已。学生学习英语,靠学生主动的学,直接与英语信息源发生作用,教师是指导者、助学者和引路人,注重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不是你教我学,更不是你讲我听,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教学双方都给对方提供信息,教学活动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交际理论对教学二主体的规定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人,而且是自觉能动性的人,具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教师居高临界下,唯我独尊,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有诗于喂以知识的学习者,课堂活动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灵感就会被抹杀掉,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这是两极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课堂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师的输出对学生来说就是信息的输入,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归纳、记忆等活动接受、处理、储存、运用信息;学生的反馈作为信息输出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来说又称为信息输入。活动的每一步都是如此:信息的输入--转换--输出。通过反复、多项、多渠道的交际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逐步形成运用

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动课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76-1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堂只能让学生感到昏昏欲睡。《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认为,要让学生表现好,最好的方法是“把学校、课堂变成一个让人激动、令人向往的地方”。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成一个让学生向往的地方呢?为此,我们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丰富多样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的主动,学的有效。

一、理论依据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有明确的要求: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

关于“高效课堂”,著名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在她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按照叶教授的观点,我们不妨这样说:“高效课堂”其实就是师生双方共同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场所。

二、实施策略

1.情境导入,蕴伏快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形成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是打造高效课堂必备的前提条件。

例如,译林版牛津教材9A Films Reading1。本课介绍了著名女演员Audrey Hepburn演艺生涯,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使用了经典电影Roman holiday中的经典片段。视频一播放,学生就发出了惊叹的叫声“Too beautiful!”“How wonderful!”很自然学生就被Audrey Hepburn的美丽和魅力所吸引,并激发了求知欲,想要更进一步地学习和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演员,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我们下面的学习。

在这教学案例中,老师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恰当地设计有趣的导入,比赛活动、谜语、游戏、音乐欣赏等情境的运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全课时的学习做了有力的铺垫和蕴伏。

2.活用游戏竞赛,激发学生兴趣。《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并将之运用于课堂。课堂上可开展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打电话、Bing go、男女生比赛、角色表演等。在活动时强调学生活而不乱,动静有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注意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需要集体配合和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如:译林版牛津教材8A Unit5 Wild animals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

(1)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我设计了一个根据竞赛游戏“动物大PK”,例如:

If 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ree, who will get it quickly,bear or squirrel?

If they swim in the water, who will be the winner, dolphin or tortoise?

If they carry things for people, who will be the winner, tiger or elephant?

If they play Chinese Kung fu, who will be the winner, giant panda or wolf?

每个问题一出来,学生们就特兴奋,积极动脑和进行竞猜。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到脑筋急转弯,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游戏竞赛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为了进一步学习了解了动物,我设计了一个Guessing game!“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nimals?” 其中分为三个分值,每个分值含有一定数量的题目,分值不同,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题型也不同。这激起了学生们的竞争求胜欲望,他们小组团结合作,积极动脑,争先发言,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顶峰。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动物,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游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好动爱玩,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游戏要求学生,即游戏的参与者,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和如何去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予以及时的反应、回答和表现,这不仅使学生训练了自己的记忆力,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还能提高他们连贯语言表达的能力。利用游戏有意无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英语学习上的存在问题,英语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活动的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更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指导并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设计。[2]教学目标设计,要全面分析所教课时的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其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并努力挖掘语言点和教材提供的情感因素。

本单元以形容词和副词变比较级的方式和如何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自己与他人的差别进行比较为主题。第7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教学内容是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教材编写遵循了情境教学的思路,以图片的方式呈现了小朋友之间的各类比较活动。由于教材内容提供了教材主角之间的高矮等比较,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活动,那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和比较的结果,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现有长处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基于对教材提供的插图内容、语言知识和活动形式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听懂、认 读“short”“old”“long”“small”等四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初步掌握形容词变成比较级的三种规则;2.学生能够运用“He istaller than Li Ding.”这一句型来对事物进行比较,对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3. 学生既能发现他人长处,也能发现自身特点,培养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二、情境主题设计

行之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将一节课视为有机的整体,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情境素材,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活动出发,为本堂课设计同一情境主题,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就要围绕这一主题,设计同一时空的情境活动。“在一节课中应该保持完整,前后一致,使教学流程自然、顺畅。”[3]

例如在本课中,教材已经提供了小朋友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和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的素材,本课的情境主题在设定时就要考虑在生活中的何种情境下,学生可能同时运用到本课所使用的词汇:“short”“old”“long”“small”。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情境和课本例句,可以设置“新学期开学”这一情境主题框架,具体场景为“教室中”,学生的活动内容为“新学期开学之初,学生们在教室中相互问好,并比较各自的变化和不同”。学生可以展示自己为上学准备的新文具,如铅笔的长短等,也可比较一个假期后各自头发长短和个子高矮等。

三、情境活动设计

1.新知呈现情境活动设计

新知呈现过程,是学生初次感知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初次记忆内化新知识的阶段。教师可利用言语、动作、图片、实物和音频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中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或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来展示新知识的意义。以本课单词“shorter”为例,可以设计以下情境活动。

[情境一] 三只粉笔。

教师请学生提供三只不同颜色的铅笔,红色铅笔最短,绿色铅笔最长,黄色铅笔的长度居于二者之间。教师逐一出示铅笔,让学生感知“长”、“短”和“更短”这三个概念。教师说:“See. It’s new term.We have some new pencils. Here arethree pencils. The green pencil islong. The yellow pencil is short. Howabout the red pencil? It is shorter.”通过感受三只铅笔从“长”、“短”到“更短”,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shorter”的含义。

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三只铅笔的简笔画,对应板书“The green pencil is long. The yellowpencil is short. The red pencil isshorter.”三个句子,并引导学生朗读和跟读。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文具盒中长短不一的铅笔、尺子等文具,在小组内相互比较,并以替换的方式造句。如“My pencil is long.Liping’s pencil is short. Jiaojiao’spencil is shorter.”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到的铅笔以实物创设比较情境,呈现“shorter”一词的比较意义,并通过板书以简笔画创设情境,呈现比较句的结构。学生在初步感知比较级的形式和用法后,结合自己的文具,以组内描述的方式初步练习。

2.语言练习情境活动设计

语言练习是指学生初步理解了新语言知识的内容和用法后,教师设计集中练习的活动,帮助学生综合练习所学知识。在此阶段,要综合运用对话、歌曲、游戏和表演等方式将学生课堂中的一般活动加以修改,设计既能练习巩固语言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情境活动。

[情境二]猜猜他是谁。

教师邀请一位同学以自己为参照,用比较级的句型来描述班上另一位同学。每说出一个句子,其余同学都要尝试猜测他所描述的同学是谁,最先猜到的同学为胜利者。在开展这个活动之前,教师可先请同学们阅读一段自编材料,作为学生描述的样本。

“Ted is my good friend. He istaller than me, but I am bigger thanhim. His hair is shorter than me. Myhair is longer. Both of us like jokes,but I am quieter than him. He isfunnier than me. We are likebrothers. He is older, and I amyounger.”

学生阅读后仿照样本,根据自己和朋友的实际情况,准备描述内容。之后,教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描述,其余学生猜测。

这个情境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描述样本、准备描述文本和真实言语描述来练习本课的主要句型和词汇的比较级,也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新知运用情境活动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外语教育要让学生“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4]。在新知运用阶段,教师要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活动,在课堂中模拟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为学生在课堂之外运用所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情境三] 比比我们的特点。

教师邀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比较,找出各自不同之处。教师问 :“We makes friends with ourclassmates. Now, can you comparewith each other and find out who istaller, who is quieter, and who isfunnier. Find out whose hair islonger, whose hands are bigger?”教师留出几分钟供学生描述,每组选择一位同学运用今日所学句型作报告,如“In my group, John is tallerthan Jane,but Jane’s hair is longer.John is quieter than Jane. Jane isfunnier than John. We are different.We are special.”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常常会相互比较。教师将这一真实情境引入课堂,引导运用所学句型描述自己比较的结果,在模拟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学生所做报告内容,分别指出了同学们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的特点,发现自己的潜力。

情境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心理的相对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练习和运用所学知识。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情境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课堂情境主题,并围绕情境主题设计相关性强、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孙倩,王丽君.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4(10).

[3]钱林艳.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若干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4).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教学反思 篇5

Group work 是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年的课堂实践,让我感觉课堂的小组活动带给我无限的乐趣,同时也给了我越来越多的困惑与思索。

有时小组活动可谓是轰轰烈烈,教师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小组讨论也做到了“人人参与”,并“言之有物”。可随着语言材料的逐步深入与增多,每次展示讨论的结果时,发言的总是班里少数几位优等生,或是个别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很难用英语组织有效讨论;或只充当了看客和听众。这令我很担忧讨论所花去的时间是否有价值,讨论活动是否有效。为了尽可能得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为了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也能动起来,我便将这些学生在英语课上组成一组,并亲自参与这个小组的活动,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话题,并且对角色的分工也明确到位。可是没几次的,他们的积极性又没了。我又找几个学生谈心,才明白,我的目的是想帮助他们学好英语,但没想到,由于他们的考试成绩,班里有些同学便将这个小组戏称为“红灯区”,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我的好心反倒有了这样的负作用。我也认识到,小组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按学习任务的难易;还可以按学生的人际关系;无论怎样划分,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互相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效。可是,在安排有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做到随机应变的分组,对一个近40个学生的班级来说,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当然,通过对小组活动的反思与学习,也给了我很多成功的经验。小组活动是要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但是,若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完全自主,活动中教师偶尔参与或不参与,这样子的活动表面看似乎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是一种错误认识。如果小组活动缺少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就很容易演变成学生无序的活动。同样,缺少教师必要指导的活动,往往看似很激烈,但却体现不出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或语言水平的长进。我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周密考虑教材的语言材料与学生的需求,鼓励帮助学生尽量的多种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例如,学生在讨论:How do you describe people? What words are often used for describing people?时,我发现高一的学生在讨论中只会运用 cute, friendly, interesting,honest 等几个简单的词汇和单调的句子时,就一方面鼓励帮助学生尽量的多种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不伤害学生自信心的情况下,对其错误进行适时纠正,并提供更多的语言材料,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从模仿走到脱开范本描述。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设计的话题不要模棱两可,或话题涉及的范围太大,例如,在教学Would you mind doing sth?这个话题时,我第一节课就提出了这个讨论话题。Make a list of things students need to do in our school,and ask your classmates to do them。可能因为范围太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展开这个问题。下节课,我就给另一个班的学生一个框架:It’s the school open day,many teachers and parents will come to our school,Make a list things we need to do。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情绪也活跃,讨论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四个“结合” 篇6

一、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脱离了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就是无的放矢。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教学内容为蓝本,任务型教学为途径,通过切实有效的活动环节,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达到既定目标。现代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布鲁纳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所强调的“任务”,如果说任务的可行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那么,任务的可持续性则为学生知识的巩固发展,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趣味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快乐看做是教育工作的头条金科玉律。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也认为,如何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好奇心转化为直接兴趣,并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而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趣味活动。例如“快速反应”、“竞赛评奖”、“角色扮演”、“听说操练”、“师生对话”等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并感受英语的美。另外,情境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记忆所学知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情境教学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1)呈现实物。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教师可以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实物与所学语言联系起来,印象深刻,记忆牢固。(2)巧设生活情境。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实况转播”、“答记者问”等课堂活动。例如,教学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带家庭相册,在“答记者问”的情境中向同学介绍自己的“family”,不仅复习了“mother,fa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aunt,brother,sister”等单词,还通过口语交际学会该课的重难点句型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课堂活动中,教学手段各有千秋,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幻灯片能表现事物静止放大的图像,但难以表现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影像能形象、生动、系统地描述事物和事件,但又没有实物教具直观真实……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手段,动静结合,兼顾视听,就能更充分地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而多样化的表现力和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对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十分有益,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当然,我们在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手段的整合与优化,一个什么教学手段都用上的课堂活动,未必就是高效的。换句话说,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看其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教学手段必须为课堂活动服务,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

四、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人为本,体现动态化和多元化。课堂活动中的评价应当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及时的、多元化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生合作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则能更全面地反馈学生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发展,为教师调控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

总之,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注重以上四个方面的“结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只有注重这四个“结合”,课堂活动才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展现其独特的风采。

作者单位

禄丰县教育局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组织设计 篇7

一、以小学生特点为基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其不能像中学生那样很好地控制自己,调控自己的注意力,其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也极为有限。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一特性,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使教学环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在将课程上好的前提下,设法开拓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和知识的传递。

其实教科书在这方面本身就做得很好,为什么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课本往往充满了五彩斑斓、色彩缤纷的插画呢?原因大致若此,即最大可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实,这也是有一定依据的,人左脑主管的是抽象概括性思维,而右脑主管的是想象、直觉和灵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右脑记忆法,引导学生完成单词与句子的记忆。例如,当学习“apple”这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幅有关苹果的画面,可以是绿油油的苹果树上红彤彤的苹果,也可以是家里面鲜美可口的苹果拼盘,通过不断地巩固加深对图画的印象,自然而然就会加深对单词“apple”的记忆。

二、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核心

结合小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小学英语的教学应以活动为主,这也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标准。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教学,比如唱歌、竞赛、绘画、游戏等形式新颖的活动,通过这种直觉、感官上的刺激,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一点也能够印证上文所提到过的右脑记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全身感官,手、脑、口并用,引导其创造能力的发挥,开发其智力潜能,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调动所能找到的资源独立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课程在活动中完结,让学生在玩耍中收获。

例如,在学习有关“food”的内容时,教师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绘画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在旁边标注其英文名称,有的同学就会画noodles、dumpling、rice、milk等等。当然,绘图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图画和文字的结合,形成一种“照相记忆”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单词的记忆,并形成反射性的记忆。再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记忆句子,小兔子与大灰狼的故事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大灰狼、兔妈妈、小白兔。大灰狼趁兔妈妈外出时敲门:“My dear white rabbit,open the door please.Open the door quickly.I want to come inside.”小白兔回答:“No,no,I won’t.Mom is not back.”通过游戏的形式既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单词、句子的记忆。

三、以生活情境设计为切入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课本中的知识其实非常单薄,要想学好英语,不但要了解英语的单词构成、句型语法,还要深入了解西方人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这样才能理解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性,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在生活中运用英语,无疑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好办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西方人同中国人的不同之处,例如,西方人和中国人在面对别人的赞美时,表现出的反应就截然相反。对别人的夸奖:“You are so successful.”西方人的回答是:“Thank you.”而中国人的回答则是:“I’m just lucky.”再如,对别人的邀请:“Would you like to play soccer with me?”如果不想去的话,西方人会这么回答“Yes,I’d like to.But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即委婉地拒绝,而中国人则是会直截了当地拒绝。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就会更容易理解课文中的特定情境。

其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敏感程度,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英语,同时也让英语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注意街上、学校、商店等公众场所的英语标志,看看哪些认识,哪些不认识,将它们记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到学校之后,再与同学交流讨论。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停车场会出现“PARKING”,商店里会出现“NO SMOKING”,银行会出现“Bank of...”等等。通过这种形式,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课本内容不再冰冷,而是充满了生活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8

1.捕获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教师在一上课就用预先准备好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搞值日生汇报、故事交流、师生之间的自由对话。这些活动的共同点是上课前几分钟学生们能够被吸引过来。

2.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成就,从而使其产生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往往要在日常生活或具体交际情景中才能获得,例如教What color is it?这一句型,在巩固性操练时先将自己手中握着的物品名称告诉学生,把手放在背后,向学生提问:What color is it?Guess!这时可使学生集中思想猜测,他们会很自然地说:“It's red.”或“Is it green?”教师就可以回答:“No, it isn’t.”或“You are right.It's green.”学生在成功欲望的支配下,对句型运用熟练,概念也深刻,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3.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切,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设计好活动过程,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如在教Shopping那课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设Fruit shop、Clothing shop及Stationery shop,每个店均有两名Salesclerks,让其余学生去购买,看哪组的买卖进行得好,让顾客满意,由学生评选出最佳的一组,胜者一组有权更换每组售货员,给予他们做小老师的权力。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较好的课堂氛围。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要针对每一个学生来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如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针对其设计好一类活动,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让他们参与活动,让他们把理性知识通过一个游戏活动来感悟,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求知的快乐,让他们“动”起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时需要做到:

1.贴近生存空间,设计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

例如设计一个这样的活动:和父母亲一起参加一个生日宴会,在这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在与朋友见面时如何问好,又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人,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在某些方面的直爽。如:收到礼物后会立刻打开,体验收到礼物的惊喜,并表达谢意;在生日宴会上又可以了解不少西方人的习惯用语,“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西方人一般不会直接拒绝,而会非常委婉地说:“Yes, I’d like to, but not now.”这些生活化的活动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学会了与人交往,更感受到了英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环境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2.解决生活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活动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与人交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过程。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生存能力。例如:让学生到街上、马路上、家里、学校里、公共场所找一找所能看到的英语,哪些是认识的,哪些是不知道的,把他们记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一找下来,很多同学发现在街上能看到“Bank of China”,在电视里能看到“CCTV”,在商品上能看到“PICC”等书上学过的知识,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找到“W.C.”“P”“EXIT”标志,还能在生活中看到:“NO SMOKING”“Marry Christmas!”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感受到现实生活与书本上的知识密切相关,体会到实际生活问题依靠书本知识解决的可行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如果说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那么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则是教师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呢?

1.可以开展动手动脑活动,如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个window card送给朋友、老师或父母亲。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或帽子(材料是纸或报纸、鞋盒等)。2.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用英语颂扬校园的美,How nice!Beautiful!Wonderful!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氛围,扩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3.让学生设计与课文教授内容相关的语言知识。如操练My friends, 学生用各种句式描述自己朋友的性格并运用联想,用friendly、clever、funny、etc描写。4.在课堂上,创设轻快激昂的节奏,婉转悠扬的旋律,引人入胜的音乐意境,会让学生一上课就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5.生动直观的图片能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简单明了地理解教学。在图片、漫画、照片等工具的帮助下,侧重让学生动手,通过制作教具,做画图解释单词或短语等练习。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介绍“My family”课文后,学生制作“Family tree”“My bedroom”等系列图画,配以精炼的英文解释,让人一目了然。

在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行为与教学观念需进一步统一

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发展成能力的。但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活动的形式和数量就明显减少,似乎存在中低年级抓素质,高年级抓应试,这是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真正落实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

2.知识传授与技能、能力培养需进一步统一

练习活动与呈现阶段活动的不同点在于练习的内容不再是单项的,而是新旧语言项目的结合;而交际活动是用所学语言半真实地交流,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task)的活动。这类活动应精心设计,否则动而无效。但从实际看,所设计的各种活动大多属于呈现、练习阶段的活动,为problem-solving等而设计的活动形式偏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是英语教学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一种教学手段。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的,旨在建立以“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必须遵循以活动为中心的理念,发挥语言情境的优势,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真正让学生用感官和心灵去体验英语语言及其运用。[5]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纽带,是实现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精神,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冯克诚、田晓娜:《英语课堂教学最新模式》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英语课堂——学生的活动乐园 篇9

一、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课堂上,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很大影响, 良好的情绪能够感染和引导学生。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1. 以爱激情

渴望得到教师的爱, 是每个儿童最起码的心理需求, 也是激发儿童不断进取的动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时时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课上、课下对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做出积极的反馈:赞许地点头、真诚的微笑、亲切的抚摸、热情的赞扬等, 以此传达对他们的关爱和信任, 激起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依赖感, 使其爱屋及乌, 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学习效应, 从而增强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 以情动情

课堂上, 我们应满怀激情地投入教学, 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 兴致勃勃地与他们同歌、同舞、同玩、同演。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幽默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 去打动学生, 引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愿望, 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 在潜移默化中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 在学生心灵的琴弦上弹奏美妙、和谐、动听的乐曲。

二、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游戏

我认为,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合适的情境, 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记忆效率, 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讲授语言规则, 让学生脱离语言环境去做大量机械、枯燥乏味的知识训练, 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不高。我觉得课堂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 也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因而, 在本堂课中, 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间接引语, 增强学习的兴趣, 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教学中关注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

新课程要求我们提供给学生从事英语活动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在自主探索, 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感受美, 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 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性得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本堂课中出现的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 思想不集中, 开小差的情况, 我在课后想到, 在让个别学生进行练习前, 可先把全班学生分组;学生回答时, 本组的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找错。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 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集体荣誉感, 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加强活动中的测试评价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及时的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是我们课标的理念之一。测试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学生的题目要有变化, 有新意。要从题型设置上和测试上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样, 通过综合测试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发展个性, 并通过新颖变化的测试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动课 篇10

随着翻转课堂在全球的火热兴起,国内学者也开始积极探索,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多集中在翻转教学模式,微课制作技术等层面, 而对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设计鲜有提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与其他传统学科不同的特点,因此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也别具特色。

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浓缩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内化所学知识,这就是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它颠覆了以往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课后学生自己复习巩固知识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自己的主人。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Robert Tallbert(2011)在很多课程中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他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

该模型简要地描述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但同时也指出,这个模型适用的学科多偏向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对于文科类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在Robert Tal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式基础上, 国内学者张金磊(2012)构建出了更加完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

根据上述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 课堂活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前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时间充分用在知识的交流、分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翻转课堂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使知识的内化达到最大化。

二、英语翻转课堂中的课堂活动设计原则

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

1.新奇性。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和母语不同,是一种全新的语言,他们会感到很陌生,觉得英语学习难度很大,平时除上课外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能清楚明白的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2.交际性。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英语的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将英语当做获取信息的工具,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更开阔的视角。

3 . 人文性。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的语音、词汇、俗语,无一不具有人文内涵,英语课本上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英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感受到多元世界文化的魅力。

因此在英语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特点。首先,参与性。由于英语语言的特殊性,其与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和内化学习内容。其次,情境性。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创设情境,营造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将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真正达到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目的。最后,拓展性。课堂上可以安排话剧表演,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英美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学习英语语的的兴兴趣趣,,使使得得英英语语知知识识的的获获取取更更立立体体化化。。

摘要: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学模式和微课制作技术等方面,对课堂学习活动设计鲜有关注。本文旨在探索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原则,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参考文献

基于小组活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 小组活动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指的是把班内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英语知识,让他们在小组内部相互帮助和沟通交流,共同学习英语知识。这一学习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英语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的主要优势

第一,可以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小组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与沟通过程中运用英语,把语言融入具体的语境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模式,学生的学习分工不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沟通和交流,发现彼此的优点与缺点,进行优势互补,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第三,可以让小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小组活动需要不断讨论和交流,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大量的讲话,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尽量多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讲英语的机会,自由交流,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有效提升。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活动,首先应该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往往取决于成员的组成情况。为充分发挥小学生个体及小组的优势,使小组活动产生最佳学习效果,教师在给学生划分小组时,应该坚持异质分组的原则,保证小组成员的英语成绩、个性特征、才能倾向与性格特点等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差异,重点突出英语学习小组的异质性特点。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科学搭配,像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优秀和一般,以及女生和男生等,其目的在于形成有效互补。另外,每组成员为5人左右,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长、统计员和记录员等,而且这些角色轮流转换,促使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英语知识学习活动中,体现机会均等、地位均等,让所有小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与进步。

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活动,教师所设计的小组学习任务需要具有探索性、开放性与挑战性,并且明确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比如,教师让学生合作背诵一篇课文,这样的小组学习任务意义就不大。在小组学习任务明确之后,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把小组活动的具体任务讨论、要求、讨论形式等告知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所准备,如果学习任务较困难,教师可以使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或汉语解释,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同时,在每一个学习小组内,应该拥有一个可以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成员,一般为小组长,小组成的英语知识水平应该相对较高,对学习任务十分明确,能够带领小组成员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并根据不同成员的具体学习情况,提升他们的英语知识水平。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组内资源,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优势与特长,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英语知识。

3.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教师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极易创设小组交流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地开展英语交际活动。在具体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要求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与支持,积极承担在小组学习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例如在进行“How much is it”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创设一些购物情境,并进行对话创设,然后模拟训练,掌握这一单元的英语知识内容。通过这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还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运用小组活动模式,一起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路晓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何洁.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 篇12

1、教学活动要紧扣英语教材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英语教学大纲,紧扣教材,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第一,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 明确当堂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教材的重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第二,教师应该简化教材。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限制,课本上有很多内容是他们不能够理解的,因此教师就要学会化繁为简,设计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教学活动;第三,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多结合教材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5B Unit 6 A PE lesson(BC)中身体各部分名称时,可以做“Touch your ...”游戏。可以请一组学生来到讲台前,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请另一位同学在他们背后演示,如做摸鼻子的动作,全班其余学生则依据动作一起发出指令“Touch your nose.”而站在讲台前的学生需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游戏在开始时节奏较慢,学生做出的反应也比较正确。而随着节奏的加快,有些学生会做出令人发笑的动作。学生们在游戏中既活用了所学的语言,又感到了极大的欢乐,且充分锻炼了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器官的协调作用。

2、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实情出发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发展,设计真正适合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第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等特点,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第二,教师在课后要多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多了解学生自身对课堂活动的真实需求,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第三,教师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如四年级下册Unit 3 My day是一篇类似高年级学习的语篇,该文章条理清晰,但因句型非对话形式,对学生来说可能显得略单调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QQ现场问答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对话过程,还原现场,从而体现语言的交际过程。通过“What time do you get up/have breakfast/...? I get up/have breakfast at....”的问答还可以复习前一单元的内容,或者以一方提出问题,学生举手抢答的形式来巧妙地进行本课时的句型操练。

3、教学活动要兼具趣味性和真实性

在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到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教学活动必须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并且动静结合,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和真实性,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教学活动必须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特别注意教学活动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从而尽量多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活动素材,让学生们可以把教学活动中的英语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第二,教学活动应该动静结合。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对教材有着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出详细周到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如在学习“How many”和“There be”的句型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设计教学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把一些兔子的图片投射到屏幕上,然后挡住上半部分,只留出兔子的腿,最后设置相应的问题和学生们一起完成教学活动,“T: There are fourteen rabbit legs in the picture, can you tell me how many rabbits in the picture?”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明白这堂课上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4、教学活动要重视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是教学互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评价,可以对学生们产生巨大的鼓舞,从而帮助学生取得较大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事项:第一,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在教学活 动中 ,教师要对 表现优异 的学生使 用“very good, well”等鼓励性的语言,但是教师不要为了迎合学生而一味地表扬学生,而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教师应该使用暗示性的语言让他们注意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争取取得进步。第二,把握住教学评价的时机。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对学生采用正确的评价,例如上课前两分钟,该时间段的教学评价可以提醒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根据每小组成员课前准备情况作出的评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第三,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多样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对每名学生进行最客观、最真实的评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以此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

上一篇:集成电容下一篇:社会心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