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化学前教育

2024-10-22

义务化学前教育(通用7篇)

义务化学前教育 篇1

人口、能源、环境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 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质量。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 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 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树立环境意识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 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中学化学教学应与时俱进, 加强环保教育, 让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 这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对学生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能源结构的变化, 化学工业的发展, 工业三废的排放,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利用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不断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 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燃煤和机动车辆尾气对大气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污染, 收获季节浓烟滚滚, 温室效应加剧。一些化工产品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环保教育必须从他们抓起.

二、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优势

1. 生活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自然学科, 最终目的是创造新物质, 改造自然环境, 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它同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 特别是物理、生物、医学医药卫生、环境地理, 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一些药物的禁用 (如, 含PPA的感冒药) 、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皮革胶囊事件等无不充分说明这一点。

2.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 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 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化学的方法, 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当讲到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 可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补充一些环境污染的实例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例如, 讲到“空气”时, 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学习“二氧化碳”时, 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及消除措施……这样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 通过课堂教育可把环保作为自觉行动

我国公民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 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就要从学生抓起, 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CO、SO2、H2S等气体实验时, 应强调气密性检查、药品用量 (尽量采用微量, 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 以及尾气处理的装置等。每次实验完成后, 应将废液集中处理, 可回收的尽量回收, 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 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化学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在教学中涉及环保问题的知识时, 应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 设计改进措施, 将危害降到最低。在讲“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石油”等内容时, 就应适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 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 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废气, 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 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 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 (如SO2、NO2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 。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 (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 转化为CuS沉淀) 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之外, 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 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 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 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 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学生学习环保知识

1. 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

引导分析“温室效应”, 使学生了解到由于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 因而造成“温室效应”, 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 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 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 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 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 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 利用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 设计生态环境教育的主题活动。如, 结合“限塑令”讨论:为什么要禁止使用塑料袋?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在使用?当你看到你的家人还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时进行劝解了吗?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提倡低碳生活。针对这些话题, 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支持, 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 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反思, 想想自己和家人低碳的生活习惯, 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3. 结合第二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投身生态环保实践的自觉性, 维护和提升生态环境教育的信度。利用节假日、夏令营, 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实地考察, 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现场对比, 结合已学的知识, 开展环保护知识问答。例如,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有哪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结合有关时事生态信息, 升华环保意识。比如, 日本福岛核污染事件及我国出现的“碘盐荒”, 帮助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机理及危害, 填补知识空白,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 不盲从。

四、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缺乏环境意识, 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极大地危害了我们的健康。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 不仅可以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 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而且还可以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把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始终, 多途径多角度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使每一位社会成员从小就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 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球。

摘要: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 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普遍树立起环保意识, 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 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境化学,环保意识

义务化学前教育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前高庙小学。首先,我代表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前高庙小学是1965年创办,文化内涵丰富的农村小学,位于太和县郭庙镇北部。学校正在扩建一座三层教学楼,8个功能室一应俱全,环境优美,树木葱郁茂盛,是一所花园式的农村完小。学校占地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3平方米,拥有教师13人,学生219人,六个教学班。学区覆盖九个自然村,服务半径2.5公里

请大家往里走,请看,这面墙上展示的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其中包括(具体内容见墙)这一面则是有关师生风貌和成绩的一个展示。

文化橱窗

大家请看,这是有关我校概况的精美橱窗。玻璃橱窗内,自东而西,顺次将我校的办学目标、教育教学改革、校本教研、师生校园生活及近几年办学的主要成果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出来,这既凝聚了学校师生的爱校情感,还激励着师生继往开来、不断进取,同时也成了对外展示我校形象的最佳平台。当然这对于美化校园坏境和丰富我们校园文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室

这里是我校的美术室,一走进美术室,我们还是会很快陶醉在这浓郁的艺术氛围中的,所有设施均按标准配置。在这里,通过我们的专职美术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不仅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夯实了绘画基础,掌握了手工制作技巧,更是有效提升了自身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同时,通过美术技艺和制作的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和美术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一批批有一定绘画天赋的孩子才能初显,每年我校都有学生在市县的相关画展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并获得了各级表彰。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们充分还利用教室内的电子白板,定期上好美术欣赏课,形象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及播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音乐室

我们的音乐室也可谓是音乐多功能活动室:这里搭建了合唱台,合唱排练可以在此进行。平时的音乐歌唱课是在这里教授,而音乐欣赏课则在教室里采用电子白板教学。

这里也是舞蹈训练室:学生形体的训练、学校舞蹈队各种舞蹈节目的排练都在此开展。

小小音乐室里,在音乐老师的艺术熏陶中,学生的音乐细胞和舞蹈细胞也越老来越发达,原来那些来自偏远山村的孩子也可以较协调地律动了,唱歌也不跑调了,其中,有音乐天赋的一些孩子的潜能也给激发出来了,在学校各种大型活动中一展美妙的歌喉和优美的舞姿。当然,年年全县音乐素质测试中好多学生表现都不错。

体育器材室

各位领导请看:这是我校的体育器材室,我校根据本地的乡土文化,让学生自己制作了小木方块、体操棒、木哑铃、陀螺、沙包等体育器材。弘扬了我镇的民间体育文化,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课程的要求,我们为各班学生建立了体育达标成绩手册,利用数据上报工具,为各个班学生建立了完整的体育健康档案。在全校体育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还经常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跳绳、踢毽子、拔河等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器材的使用率,也活跃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师生健康的学习生活情趣。

展 板

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可以算我校的第五道风景线,师生都亲切的把学校办的展板和学生办的手抄报称为“流动的活教材”。

首先看到的这五个板块是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一些回顾。我校在各级领导的细心关怀下,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础上,严格遵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因为关怀多多,因为努力不断,所以近年来我们的学生能在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各级各类奖励也接踵而至,给了我们努力前行更大的动力。

这是学校精心制作的法制教育宣传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值得一提的是,每期法制宣传教育展板的制作,都是相关教师自主参与设计而成的,无论是内容题材的选取、图文的配合,还是版面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我们都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生动、让师生喜闻乐见。请看,展板的内容既贴合学生实际,又注重实效,寓教于乐,从“交通安全知识”到“防溺水安全教育”,从“网吧地狱”到“黄毒吞噬他的梦想”,一个个典型的法制教育案例,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法制教育图画,让学生在玩耍、嬉戏或漫步中就能就能接受法制教育,学生的法制观念也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

学校一直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主阵营的建设,以校园“软”文化启迪人、教化人。学校每期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故事会,一次法制征文比赛,一次家校法纪教育大会,一次法制教育并写观后感等;学校团委会还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等各种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宣讲;组织学生们用小品、相声、三句半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以及一些交通安全法规等;还举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签名活动和6.26禁毒宣传活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珍爱自我,健康生活。

手抄报

各位领导:请往这边看,这是同学们办的各种手抄报,形式美观,内容丰富,有关于安全与法制、禁毒宣传、健康与卫生、环境保护、文明礼仪、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也正是在每学期至少两次的各种形式的手抄报中,学生们因为积极参与,在资料的收集、内容的选择、版面的设计、插图的搭配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体验反思中学会做人,再加之有与家长的互动,做到了既外引内化,又“影响家庭、文明邻里、和谐社会”,其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省市县领导来我校视察工作时,对我校学生办的各种手抄报都给予了高度评。当年,省教育厅基教处杨处长来我校视察工作,看到学生们办的手抄报赞不绝口,充分肯定了我们的育人工作。

教学教研活动室

各位领导,这是我们学校教师开展常规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阵地。学校教导处每学年伊始就出台了一年的常规教研活动方案。也公布了一年的常规教研活动历程。看,那是我们的常规教研活动安排表,各教研组严格依照学校教研计划要求,按时召集本组成员在每周既定的时间开展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常规教研活动(我们的常规教研活动安排表单周全组集中活动——主要进行业务学习和常规研讨,双周则分年级进行备课组活动——主要进行教案修订和作业设计等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细节的探讨交流)。当然,在这里,也是各位教师业务自修的重要场所,教研活动室在上班时间全天候开放,各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都可以到此看阅各种教学理论著作或期刊杂志,也可以到此切磋教学基本功,学校更提倡到此进行教学才艺展示。

阅览室 请各位领导看一下我校的阅览室!我校的阅览室每周一、三、五分别为学生开放。近年来,图书室紧密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全校师生服务。先后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读书征文活动,以及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展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图书室:

学校图书阅览室一间,专职管理教师1名。馆藏图书共计3504册,生均占有量为16册,按照中图分类法分10大类存放;各类音像制品共50余件。

图书的借阅以班级集体借阅为主、师生个人借阅为辅,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每名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在3本以上,馆藏图书的年流通率达50%以上。

学校多年一直坚持书香校园建设,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了他们高雅的情操。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书柜,确保图书室里的书和班级学生自带的书合理流动,让学生们阅读面和阅读量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和提升。

留守学生之家

各位领导:我校现有留守学生103人,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40%,为此,我校对留守学生形成了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社区、学校、驻村干部、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拉网式关爱和管护。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关爱留守学生考核办法,建立了教师自愿者团队,采取了“一帮一”“代理家”“亲情电话”“监护协议”等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和办法,开展了阅读、音乐、体育、美术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多次请派出所干警来校进行法制讲座,对留守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并指导留守学生办好法制手抄报。各班以班主任为主导,科任教师协同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如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信,感恩、孝老征文比赛和演讲,带领他们参加植树、野炊等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

请大家看,留守学校之家,布置得温馨舒适,各种课余活动器材和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留守学生们在这儿不仅能进行各种有趣的室内活动,还可以在这儿得到学校及社会志愿者最真诚的关爱。

如今,我校留守学生思想纯正,心理健康、生活愉快、学习勤奋。正如我们说的:“因为有爱,所以我们不再孤独”,留守学生在这些关爱中阳光、幸福地成长!

计算机教室

学校计算机教室总面积80平方米,专人教学和管理教室1名。现有计算机总量达20台,互联网接通率100%。每100名学生平均拥有计算机9.6台,达省标准。

自微机室建立以来,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专人管理,通过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基础的电脑操作技术,而且还掌握了简单的硬件维护技能以及软件和网络运用技巧。

尊敬的各位领导,学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关怀和支持。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是对我们莫大的鞭策和鼓舞。我们将把领导的关怀化作工作的动力,自我加压,积极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创造前高庙小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义务化学前教育 篇3

这次义务讲学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大会专题报告。我会学术委员、南京师大教授周志华作了“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我会常务理事、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化学特级教师李桢作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自主发展”的报告。2.初中会场:中国科技大学附中副校长、化学特级教师曹锦群作了题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专题报告;河南省洛阳市51中特级教师魏荣梅做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观摩课,我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化学特级教师夏正盛作了点评。高中会场:我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副院长、化学特级教师龙官吾作了题为“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专题报告;湖北省武汉市49中优秀教师黄慧做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观摩研讨课,我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长、化学特级教师夏正盛作了点评。高中会场:我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副院长、化学特级教师龙官吾作了题为“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专题报告;湖北省武汉市49中中优秀教师黄慧做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观摩研讨课,我会常务理事、上海师大教授吴俊明作了点评。3.我会倡导并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化学教学》编辑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研室、河北省教科所、重庆市均衡生产所等单位和个人向呼伦贝尔市的十三个旗、县、区化学教师赠送了各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书刊1000余册。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对呼伦贝尔市教研室海拉尔二中、五中、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编辑部承办、赞助这次活动以及参与义务讲学的有关专家和赠送书刊的单位、个人表示衷心的谢意!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义务化学前教育 篇4

一、审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教学的价值

化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 是推进现代文明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是解决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坚实支柱。所以化学教学一要强调学生适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 使他们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科技、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 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懂得运用化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 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 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 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二要从培养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出发, 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求和实践活动情景,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勇于怀疑、敢于批判和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以及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人格品质;三是规定学生所要达到的最低水平, 要求学生“建立初步的科学物质观”、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察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乡村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现状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考试教育”制度的制约

考试制度的简单化、单一化成为实现化学教学价值的绊脚石, 升学压力、评价体系、考核制度只能导致学生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只能导致化学教育脱离生活经验、社会实际, 只能导致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能导致“讲、记、背、练”重复循环的应试教学方式。

(二) 化学实验仪器的严重匮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的序言中就明确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然而乡村中学的实验仪器与药品的严重匮乏, 严重地制约着化学教学, 很难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导致学生不善于置疑、不善于观察实验、不善于合理推导、不善于归纳总结, 更谈不上设计实验, 这本身就违背了化学教育教学的规律。

(三) 落后的考核评价制度

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是教学成绩, 是升学人数。教育教学的价值趋向, 不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科学务实的态度, 不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学、勇于探索精神, 不是培养学生耐住寂寞、追求真理的人格品质, 而是追求学生试卷上的高分与竞赛中的荣誉、折合分的排名, 进而导致考核成落后。

因为“精讲、强记、硬背、多练”重复循环无疑是提高学生试卷高分的最有效手段与最直接手段、最成功手段。相反, 多组织学生置疑、设计、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在实际的评价体系下显得吃亏。所以即使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有探索的想尝试的教师也不得不新教师与老教师相结合, 公开课、观摩课大显教育教学改革, 将三维目标在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平常课堂上、课堂下无不是“强抓、硬记、多练、多讲”。面对重点高中的升学压力, 学生的减负不过是句空话。

面对上述现状,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不得不进行更彻底的革命。

三、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教学对策

为了最大程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价值, 我们不得不彻底改变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笔者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 与同仁共探讨。

(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考试制度必须改革

我反对放弃考试, 推荐升学的政策, 但是考试制度必须改革, 考试要按照学生的发展, 分为基础考试、选拔考试, 考试要多注重过程, 少涉及结果。

基础考试可分为试卷考试和社会实践考试, 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察学生初步形成的物质观与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世界观;考察学生是否运用这些基本技能, 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科学种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回收等一系列的社会实际问题;考察学生是否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 考察学生是否树立了依靠科学、追求真理的人格品质;考察学生是否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 能运用科学的角度去思考, 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选拔考试则注重考察学生的科学探求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考试形式要分笔试与实验相结合, 考试要注重选拔有勇于怀疑、敢于批判、善于创新精神的科研工作者, 要考察学生是否有探索疑难问题的勇气, 是否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是否有浓厚的实验兴趣, 是否有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 是否有改进实验装置的创新精神。

(二) 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必须改革

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 可将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所占比例定为40﹪, 注重教师如何创设生动、多样地科学探求和实践活动的情景, 注重教师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将教师的论文与课题研究所占比例定为30﹪, 注重考核教师联合学生的获奖情况与选拔情况。

将教师联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后, 社会反馈的评价材料所占的比例定为30﹪。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情况。

(三) 教与学的方法与态度必须改革

教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要减少“讲、记、背、练”循环重复,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人格品质。

例如, 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发时, 教师没有必要在大讲特讲, 让学生作笔记, 只需要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 让学生依据了解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氧气实验操作能力, 自行设计实验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的缺点, 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归纳制取气体的装置与方法——固固反应制气法、固液反应制气法的实验装置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改革的目的是进步, 是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价值。综观教育教学的的现状我们必须改革, 而且不能是局部的小打小闹, 我们的改革必须是彻底的、本质上的改革, 否则我们的教育教学会严重脱离实际, 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摘要: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现状很难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价值, 这让身在义务教育化学启蒙阶段的一线教师矛盾重重。本文将对乡村中学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价值、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

义务化学前教育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户家初中的教师梁亚荣,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2、本单元教材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

2、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方面、说课标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使学生了解化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富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初中要求虽然不高,但内容抽象,涉及面广,对于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是化学学科概念原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因此,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认识物质构成的微粒性,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和元素周期表,掌握原子的结构,学会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现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运用观察、推理、实验、判断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方面、说教材

1、编写体例和特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课本内容的编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种形式:

(1)图片,为老师提供导入新课材料,使学生预习时获得感性知识

(2)主课题,包括正文、合作、正文边空、练习与应用等部分。正文形式灵活,分

别以实验、探究、讨论、练一练、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教材中还有一些资料卡片、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化学、技术、社会等资料可以共给学生合作交流,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正文边空有一些小字注释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正文的问题。练习与应用是

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

(3)实验活动,体现了化学课的开放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4)单元小结是以知识结构图,表格对比法,回顾与思考等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整理本单元知识结构。

2、教材的改变

顺序变化——单元序由4提至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内容移元素知识之前 内容变化——分子和原子移此,化合价和化学式移至4单元

课题变化——4个课题改3个课题

图和资料变化——资料增加、合并、移正文,增加图示

3、编写意图

(1)优化了教材内容,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使化学

变得生动有趣。

(2)优化了学习过程和方式,教材编写上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引导作

用。

(3)优化了情感价值,主要体现在使学生意识到,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是化学研究的主

要任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创新实践精神和科学的学习精神。

(4)优化了学习的评价方式,教材的编写逐渐转变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评价

方式多样性,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内容结构

本单元知识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了解物质的,使学生掌握,在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课题三中介绍有关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的分类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在微观上,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重点介绍了原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从五彩本分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逻辑关系,纵向联系。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打下了基础。使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对化学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做好铺垫。同时,也为第四单元化学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学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埋下了伏笔,进而也对下册第十单元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有所帮助。这样就把整册知识有机的贯穿在一起,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

第三方面、说建议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能动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运用多种手段引

导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构建课堂的过程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前需要手机大量的信息,布置适当的问题,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创设一些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能使学生获得欣赏感受的情境,调控课堂,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我们学校,在学习应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教学模式,即“三学一导”模式。正体现了以上教与学的关系。

2、评价建议

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因此,对于评价活动提以下建议: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家长

评价、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学过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评价方式有:口头提问和书面考试。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可以采取定性的方式,就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或鼓励性的评语。也可采取定量的方式,就是以分数或等级给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准确的评价。总之,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同一种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评价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已全面考察学生的化学素养。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4)、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来服务与我们的课堂,利用教材上的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进行探究活动,选学栏目等引导学生学习,还可从课外去寻找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资源。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去图书馆借阅杂志,报刊等收集资料,也可利用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去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也可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药品等。

总之,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开发、利用和管理好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把化学课程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

义务化学前教育 篇6

摘要: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观视角解读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发现课程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本主义课程观思想,主要表现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适切性导向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情意与认知的统一发展,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得出人本主义课程观融入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标准;人本主义课程观;化学教学;文本分析方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2-0009-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吸收了人本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近现代教育理念并集合自己的需要加以诠释,这些教育理念在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和主要举措中均有所体现。以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简称《化学新课标》)为例,其课程价值定位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多方面能力,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力图改革“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传统教育模式,这些教育思想均与人本主义课程观相契合。本文意图从人本主义课程观的视角解读《化学新课标》,并对教学实施提出建议。

1 人本主义课程观简介

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课程观在抨击学问中心课程的浪潮中产生,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Rogers,C.R.)和马斯洛(Maslow,A.H.)。这一课程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出发点,反对只着眼于学科,不考虑学生的“非人性化”课程,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这一教育价值主张看,人本主义是进步主义课程观的延续。

人本主义课程思想的核心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其主要观点有:课程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自我实现”的人为目的;学校的重心应从教授教材中的知识,过渡到尊重学生的本性和要求,发展学生的整体人格;课程内容应强调认知发展与情意发展的统一,突出课程的情意基础;课程应强调个人意义,提倡有意义学习;课程还应强调“社会适切性”、设置并行和“统合”课程、注重学生内部评价等。

概括来看,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课程的社会适切性,重视学生认知和情意发展的统一,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人本主义课程的主要特点。

2 研读《化学新课标》的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正与人本主义课程关注学习的个人意义以及终身发展等特点相似。在《纲要》指导下编制的《化学新课标》自然要反映这一基本观点。此次化学课标的修订是从未来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要求的角度出发;修订后的新课标还要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与人本主义课程观提倡的课程的“社会适切性”的观点相一致。

基于上述分析,从人本主义课程观角度分析《化学新课标》不仅有可行性,而且对理解新课标有特别价值。对《化学新课标》的文本进行全面研读,重点关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四个方面。通过对有可能体现人本主义课程观的关键词分析,如“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化学与社会”等,并结合关键词的上下文分析语句背后的观点,最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统整,发现《化学新课标》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人本主义课程的思想。

3 《化学新课标》中体现的人本主义课程观

3.1 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课程观认为,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教儿童,要以某种形式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纵观《化学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可谓贯穿始终。

具体看来,《化学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科学素养不仅指一种短期的实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知识和办法,更强调长期积淀的习惯、素养等,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强调方法、观念和态度,因此,重视科学素养本质上就是重视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

在课程理念上,其表述方式都是以“使学生”、“为学生”、“让学生”等开头,表明课程关注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师,也不是学科本身。这一表述,与人本主义课程将教学重点从教授教材过渡到尊重学生的本性和要求上,具有内在的本质趋同。

在课程内容方面,力图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课程内容,重视可接受性,“降低要求、删除难点、分散融合”。如对初中化学计算,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了烦琐的数学运算,使学习内容更加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些措施同样表现为对学生本性的尊重。

3.2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

人本主义课程观提出课程的“社会适切性”,认为学校课程必须同青少年生活及现实社会问题相联系。所谓“社会适切性”一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将课程知识与学生情绪建立起关系,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改善生活有益。《化学新课标》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联系,也强调“社会适切性”,与人本主义课程存在相似性。

具体来看,课程目标的相关表述有:学生应能认识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将“初步应用”和“相互关系”作为与物质组成和性质共列的目标。

在课程内容上直接提出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主题,如“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为例,课程要求注重从生活和生产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常见物质,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做出的贡献等。它提供的活动与建议也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以水的教学为例,《化学新课标》明确要求要联系实际,包括水的净化、水的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等。

与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桥梁,符合人本主义课程主张的“社会适切性”观点。而与学生自身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对生活的意义,是培养学生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促进认知和情意的统_发展。所以,联系实际同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3.3 关注学生情意与认知的统一发展

人本主义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认为情意、情绪、感情的发展同智力的发展同样重要。罗杰斯认为,若学生面临的知识与他所经历的情绪无关,则获得的知识几乎不重要,就不会对其行为目标产生有益作用。《化学新课标》关注学生情意与认知领域的统一发展,表现在教学目标上,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三维目标。可见,在追求情意因素与认知目标的统—方面,《化学新课标》与人本主义课程同样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共性。

具体来看,课程理念第一条指出,要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第二条提到,要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表明对学生心情、兴趣、信心以及态度的重视。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上,《化学新课标》都在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

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化学新课标》强调了三个维度教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举例予以详细说明。例如,关于“空气”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设计为“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从而与“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的认知目标相匹配,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与认知领域目标的联系,反映了《化学新课标》在教学上要求兼顾认知领域与情意领域的内在想法。

在课程内容方面,认知与情意融合的体现更多。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为例,除了前文中提到的“社会适切性”的内容能促进认知和情意的统一发展之外,《化学新课标》还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常见物质,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的巨大贡献等。以情景素材为例,每个二级主题下都提供了联系生活的素材,如灯管中的氖气、食品中的乳化剂、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等,以生活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自然是“社会适切性”的需要,但同时也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从化学角度认识科学对于自然、对于社会的价值。

3.4 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人本主义课程观要求帮助学生尽其所能,重视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应当说是一种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观。《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与人本主义课程观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关注具有较明显的共性。

具体而言,《化学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目标虽未明确出现“终身学习”的关键词,但它对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所要掌握的方法和形成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如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通过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等表述信息,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以及交流、表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些要求都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实质上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关注还体现在课程实施建议上。《化学新课标》指出,学业评价的功能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包括纸笔测验和活动表现评价,以及建立学习档案等等,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笔者认为,在学业评价上没有出现“终身学习”概念,但其着眼于能力和态度的评价方式无疑对终身学习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当然,重视学生内部的自我评价也正是人本主义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

4 将人本主义课程的观点融入化学教学实践

从人本主义课程观的视角分析研读《化学新课标》,使我们能从新角度理解化学新课程,从而更主动地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笔者认为,这些教育基本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一线的教学。当前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4.1 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意统一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关注知识和方法,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意发展。虽然关注情意发展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有时候可能会感到有点“虚幻”,但只要有意识,肯思考,善于观察,就能取得进展。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二级主题中,教师应当思考,除了促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外,我还应当给学生什么,比如科学的神奇、对空气变暖的担忧、对自然的敬畏、环保的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等。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化学史,尤其是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也是促进认知和情意统一发展的利器。好的故事能吸引人,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以及刻苦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等。

4.2 联系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教师应积极发掘联系学生生活及其环境的内容作为情境素材,在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活动时更要密切联系常见事物或问题,联系具有新闻性的消息,甚至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组织学习。还是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为例,教学可以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展开,如“饮用水要烧开吗”、“空气净化器净化什么”等,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能赋以学科知识以真正的意义。“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这类学习往往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学习就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结果是掌握知识,但又不仅仅是知识。

4.3 加强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

新课标提到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等,都是在信息时代进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能力和方法,传统的纸笔测验式评价显然不能满足观察这些能力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资料查阅、口头表达、研究项目等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提高自信心。在多样化的评价中特别要重视反思和自我评价。反思是对自己行为的审视,有助于学生理性看待自己,自我评价也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举措。应当说,能认识自己是发展的基础。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jn,D.L.)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学生在亲自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清楚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就有可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义务化学前教育 篇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逐步引导学生在对大量感性材料具体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感性材料特点和规律的综合归纳, 从中抽象出材料的本质,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概念, 最后再及时加以巩固练习,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例如, 在学习“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时, 教师可根据教材安排, 列举出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 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实例的共同特征, 让学生经过讨论后,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在学生不断补充、完善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主动参与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打破了对概念的畏难情绪, 学生不但对实际材料产生了兴趣, 还参与了对具体材料的抽象归纳, 使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得以延续和升华, 能力得以提升[1].

二、通过分析, 把握概念

分析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认清概念的本质特征, 是学习概念的有效方法. 通过归纳得出的概念, 如果不进行分析, 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 助长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 把概念分解为几个要点, 具有化难为易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例如, 对“元素”这一概念, 在学习中, 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判断: ( 1) 同一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 ( 2)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 通过讨论分析后, 学生能把握住“元素”这一概念的三个要点: ( 1) 相同的核电荷数; ( 2) 一类原子; ( 3) 总称. 同理, “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把握四个要点: ( 1) 一定温度; ( 2) 100克溶剂; ( 3) 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 4) 溶解的溶质的质量[2]. 学生通过分析, 领悟出要把握抽象的概念, 就要突出概念的要点. 他们对概念不再有畏难情绪, 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三、深入剖析, 理解概念

如果不深入剖析,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会片面和肤浅, 将概念层层分析, 能使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涵义, 避免对概念的认识产生歧义.

例如, 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提出问题: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子能否保持物理性质? “最小”怎么理解? 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后, 体会到: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并不包括物理性质; 分子再分, 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的物质, 而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所以说最小[3]. 同样, 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让学生思考“一种”表示什么意思, 能否用“最小”. 然后总结出: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 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粒子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化成原子, 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并不是最小粒子.

通过对概念的剖析, 对一些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解释, 学生头脑中一些模糊认识得到澄清, 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

四、进行比较, 掌握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 可采用比较的方法, 让学生把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从而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例如, 让学生比较分子和原子、元素和原子、化合物和混合物等概念, 先找出概念间的本质区别和不同点, 再找出概念间是属平行关系、隶属关系或交叉关系等.

五、理解记忆, 巩固概念

对化学用语虽然需要较多的机械记忆, 但对某些化学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可发挥理解记忆的作用. 分析概念, 发现规律, 明确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可以更加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例如, 把化学式和化合价结合起来, 运用化合价正确熟练的书写化学式. 把典型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初步知识结合起来, 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识记元素常见化合价.

六、融会贯通, 应用概念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 也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概念, 以便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 20℃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a克,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比较a、b的大小.

( 1) 启发学生先弄清、弄懂固体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 2) 引导学生通过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推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表示为: a g/ ( a g +100 g) ×100%; ( 3) 比较. 启发学生根据化学知识可得出关系式a g/ ( a g + 100g) = b/100, 再通过数学知识分析、比较、判断出a大于b.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 在如何运用概念解决化学问题或解释化学现象中, 经教师的正确指点而豁然开朗, 体验出应用概念的无穷乐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又有利于学生运用概念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逐步对化学概念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臻儒.主体参与课堂实务[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9 (4) .

[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6) .

上一篇:员工敬业度下一篇:饲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