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措施

2024-11-06

原则与措施(精选12篇)

原则与措施 篇1

1 前言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保护身心健康, 这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课题。

多项资料及分析表明, 我国有着巨大的节电潜力。节电工作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 是节电工作有序进行及相关措施落实的保证;微电子技术等为节电提供了物质基础;最迫切的还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产品电耗高、电能利用率低。就拿电解铝的吨耗电量对比, 较先进国家高2000k Wh, 而风机、水泵的运行效率又低10%~20%。

结合我国的国情, 我们必须加强产品单位耗电量管理, 淘汰耗能而又落后的工艺, 推行先进的生产方法, 加速机电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而政府要积极投入用于节能改造和研发的专项节能资金, 发展节电新技术、新产品。

2 动力节能

电能是由一次能源, 如石油、煤、核能、太阳能等经过精炼的二次能源。我国目前的电力主要是由煤、水力和石油等资源转化而成, 转化效率较低。即使是现代化火力发电厂的转化率也不过百分之四十, 若考虑输电过程的损耗, 则只剩下百分之三十五。与其他能源比较, 可以说电是高价的贵重能源。然后就应用而言, 与其它能源相比, 电能具有稳定、高效、清洁, 便于输送、控制, 准确度高等诸多优点。所以, 电能使用范围很广, 如照明、动力、电热、电子、化学等工矿企业。其中, 照明和动力方面的用电独占鳌头, 占全社会用电的80%左右, 而动力设备用电则占到了50%以上。

3 节能原则

3.1 全面改进设备

动力设备包括电动机及与其相关的全部机械设备, 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用途分类如表1:

由于电动机是设备的动力源, 因此, 除改进电动机这个内容之外, 还要对设备系统进行调整, 使之合理化。物质由电动设备做功, 即输送和加工。为了实现生产目的, 我们主要投入的能量是动力和劳力, 要尽可能地使用动力, 减少劳力。

3.2 制定改造方案

结合运行状况, 从现存生产的关键部位效果影响因素处入手, 技术上应慎重研究;改造时间既从短期也从长远运行考虑, 以新建或增加设备的期间为最佳时刻。改造临近前, 应做好全面细致的筹划, 保证以有限的资金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3.3 核查经济效益

改造方案一经确定, 就要进行经济数据核算, 作为改造意向的原始资料存档。计算方法应重点考虑回收投入资金的周期, 即工程回收期限=改造投资金额/改造后一个月的效益。

4 节能措施

4.1 提高电机负载率的措施

对于负载率低于70%的电动机, 可以使用变频器或一些电机软启动节能装置, 根据输出负荷的变化, 动态调整电机运行状态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 在不改变电机转速的条件下, 保证电机的输出转矩与负荷需求精确匹配, 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电动机的负载率, 避免电机因出力过度造成的电能浪费。如果电动机的负载率长期低于70%, 也可根据其实际运行参数与其额定参数, 推算出电动机长期实际负载功率, 并据此值按1.2倍的数值选配新的容量较为合适的电动机, 这样可使其运行的自然功率因数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使电动机的损耗大大降低, 对降损节能也极为有利。

4.2 提高电机功率因数的措施

感应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有两种, 即自然功率因数和总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就是设备本身固有的功率因数, 其值决定于本身的用电参数 (如:结构, 用电性质等) 。倘若自然功率因数偏低, 不能满足标准和节约用电的要求, 就需设置人工补偿装置来提高功率因数, 这时的功率因数叫总功率因数。由于设置人工补偿装置需增加很多投资, 所以提高电动机自然功率因数是首要的任务。在电网中消耗无功功率比重最多的是感应电动机, 约占60%以上, 因此, 研究如何提高电网中电动机的自然功率因数, 减少输送的无功负荷, 降损节能, 提高运行效率, 很有必要。要提高电动机的自然功率因数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根据实测负载率适当调换电机, 以保证适当的负载率。

⑵稳定系统电压, 尤其是重载线路末端, 电压普遍偏低。

⑶当运行电压低于永磁电机的反电势点时, 可调节变压器分接开关, 适当提高二次电压的幅值, 使电机运行电压在反电势点附近, 提高功率因数。但当运行电压高于永磁电机的反电势点时, 可根据感性无功功率的大小, 加电容补偿, 以提高功率因数。对于重负荷长线路, 调节变压器分接开关后, 变压器二次电压幅值仍低于永磁电机反电势点时, 可更换永磁同步电机, 采用电容柜补偿。

4.3 推动变频调速电机的应用

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 从家电电子企业到汽车、造纸、五金、钢铁等工矿企业均用得相当普遍, 动力耗电占全社会用电比例是相当的高, 因此, 合理用电是企业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

电机是一种应用量大、使用范围广的高耗能动力设备。据统计, 我国的总装机容量约为4亿千瓦, 年耗电量约为6000亿kwh, 约占工业用电的70%~80%。我国以中小型电机为主, 约占80%, 而中小型电机损耗的电量却占总损耗量的90%。电机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 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机组效率为75%, 比国外低10%;系统运行效率为30%~40%, 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30%。因此在我国中小型电机具有极大的节能潜力, 推行电机节能势在必行。

由于异步电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 坚固耐用、运行可靠, 可用于恶劣的环境等优点, 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基本形式有两种。其一, 调整旋转磁场的同步速度;其二, 调转差率S。要保证异步电动机在宽广的无级调速范围内高效地运行, 且使电动机有良好的起动特性, 最好的方法就是调节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 即变频调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使变频器的节能效果更为显著。它不但能实现无级调速, 而且在负载不同时, 始终高效运行, 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能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精度的自动控制。

根据对湖南某资氮集团公司投入运行的13台变频器的跟踪测量, 节能效果显著。该集团公司在变频器装入前, 测试综合运行功率为721.07KW/h, 加装变频器投入运行后, 测试综合运行功率为385.19KW/h, 节约功率335.88KW, 全年节电量275.46万度, 综合节能率为46.58%。根据当地的大网电费价格, 年节约电费115.418万元, 每投入1元的设备费, 年节电1.44kwh。实践证明, 由于设备不需长期在高速运行, 设备磨损减少, 设备使用维修周期延长, 系统管道振动和噪音减少, 对安全生产和环保有较大的改善。

用变频器调速信号传递快、控制系统时滞小、反应灵敏、调节系统控制精度高、使用简便、有利于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因而使用变频器是厂、矿企业节能降耗的首选产品。

5 结论

从直流电动机到交流电动机, 人们一直在为电动机的进行而努力奋斗。而电动机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 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机组效率为75%, 比国外低10%, 系统运行效率为30%~40%, 比国际先进水平低了超过20%。因此我国电动机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推行电动机节能势在必行。

摘要:2013年, 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3223亿千瓦。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用电量1014亿千瓦时, 增长0.7%;第二产业用电量39143亿千瓦时, 增长7.0%;第三产业用电量6273亿千瓦时, 增长1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793亿千瓦时, 增长9.2%。其中第二产为中工业用电量38471亿千瓦时, 占了全社会用电比例的72.3%。

关键词:动力节能,节能原则,变频调速电机

参考文献

[1]李宏毅, 金磊, 等.建筑工程电气节能[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电力节能技术丛书》编委会.配电系统节能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原则与措施 篇2

发布时间:2011-7-1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郐思维

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思考就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以上问题而提出的,以此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储备战略指的是企业根据未来的发展和可能出能出现人才缺位,在企业整体战略框架上,事先做好各职位候选人的规划、招聘、培训、晋升和考核,并辅于相关的制度安排和后勤建设的全局思考和预见性的谋划,实现科学的留才、育才、用才观念,使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步、稳定、协调的运作。实施人力资源储备战略的原则

1.1 自知自明原则 人力资源储备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人才缺位,并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求。而保持企业员工的稳定,企业应该定位好自己,企业规模、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地理区域、资源条件等,对人才的要求绝对不能脱离或超越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一个位于边缘城市中的中等规模企业,市场的品牌度不高,欲招聘大城市中一般以上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说其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即使是招进来了,也将很容易离去,关键还要全面衡量企业所提供待遇与他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之间的距离。当然例外的也有,在企业的诚恳承诺加上高薪的条件下也会有“勇夫”。总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量体裁衣,合身就行,重在实用。

1.2 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重在要求企业要建立与新老员工之间的诚实信用关系,以员工的实际利益为中心,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未来发展晋升规划等方面内容全部向员工交待清楚,使之有较好的心理准备或重新进行职业选择,这样才能使员工从内心深处树立起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血肉相连的关系,忠诚于企业。

1.3 权变原则 权变原则不仅是针对市场变化,而且也可以运用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部人员调整。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的人才储备方向和人力资源要求层次、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也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要善于把握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2 人才储备战略实施的流程

有效人力资源的储备战略要做到两个方面:企业自身的准确认知、多渠道合理选才、进行人才的内外部培养、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战略实施的绩效反馈。

2.1 分析和认知企业的主客观环境 企业的主客观环境的分析和认知是为了使企业对所处的地理区位、拥有的资源条件、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企业所能提供的各种发展空间和福利空间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从自身着手分析以往员工流失的原因是否与这些要素相联系,如果偏离这些要素的实际情况,那么,企业就应该进行调整,而不是凌驾于这些资源能力之上,使得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与企业自身所能提供环境相一致,这样才能留住与企业实际情况要求相一致的员工。

2.2 多渠道合理选才 基于上面的多因素分析,企业基本上对自身的总体情况有了明确的把握,那么企业就可以量体裁衣,制作合身的“衣服”,将合适的人才充实到具体的岗位上。多渠道选才按人才来源方向可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但主要是企业立足于人才市场,通过外部的人才的引进,补充新鲜的血液;外部招聘的渠道通常有:招聘广告、职业介绍机构、大学校园、网上招聘及猎头公司等。外部招聘人才,有利于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有利于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的产生。外部招聘人才,同

样应遵循“适才”观点,企业不一定要选聘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用的,只有招聘来的是合适的人才,人才才能为我所用。而如果招聘的人才不适合,则会浪费企业资金,增加企业运行成本,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外才”若能为我所用,就必须打破国企传统的用人机制,制订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3 培养和塑造储备人才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对储备人才进行战略性的素质能力培养,细分不同岗位不同人才的培养方案,或针对不同的储备人才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和培养,使各种人材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在需要的时刻发挥其作用。储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包括专向培养和内部培养。

专向培养,择优而用,企业可将部分优秀员工带薪送往大学脱产进行专业学习,形成优选、代培、优用的人才激励机制。

内部培养,岗位成材。内部知识培训,使新进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方针、规章制度以及知识的及时更新,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2.4 建立辅助制度和措施实施人才储备 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不仅是对新进员工的一种承诺,如:薪资制度、福利制度、工作场所的优越性、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使这些人才在心里上认可公司,减少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增强自己对未来的发展信心,避免由于自己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重用而产生思想动摇,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保持良好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各种工作考验中去,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能力。

辅助制度主要有企业为引进人才而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对于有困难的优秀大学生,向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的支持;对于积极进取的学生,要支持其进一步的进修和深造;对新进员工要在生活住宿福利待遇上使其有一定的满足感,对企业所提供环境不满意的员工,企业领导者与其进行思想指导,定期的关心疏导,稳定队伍。

当然,企业的文化也是员工感受企业凝聚力和发展未来很好的一面镜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让员工更真切的感受到新环境的温暖,和睦融洽的工作环境能让员工心情舒畅,和谐竞争合作的环境使大家竞相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在合作中深化感情,沟通你我。

2.5 分析储备战略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 衡量储备战略实施的效果反馈目的在于不断优化战略,衡量此战略实施的效果与投入成本之间的比较,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在哪里,出现问题的点在哪里,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哪些需要不断改进等,都是这个阶段企业要考虑的。

效果反馈的数据和材料获取途径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谈话、讨论会、深度会谈等,内容涉及企业的绩效、企业人力资源的总体表现(缺位率、流失率、人才结构、技能结构等)、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制度措施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影响员工心理活动的措施)、企业其他部门的评价、人力资本的支出和企业业绩利润等,具体内容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通过这个阶段的反馈和考核,企业就能更加明确储备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的成果和问题所在,帮助企业进一步修正原有的储备战略,以更加准确科学的战略计划指导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持续优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才的战略性储备,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储备的,如果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人力资源出现青黄不接,而企业欲在当代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胜出,那绝对是南柯一梦。企业只有始终以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创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以独特的人才招聘战略,开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有

原则与措施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

一、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并且按照合同的约定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方面顺利进行,具体管理方面有集成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项目管理也包括多方面的环节,有立项决策、设计管理、前期准备、采购管理、实施阶段、文档管理等,这些环节共同组成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工。

二、建筑工程中施工且与在施工阶段强化项目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一)数据反馈

质量的安全保证是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的始终,有效的质量安全保证需要具备精确可靠的数据反馈,数据反馈能够客观的反映实际施工进度以及具体施工状况,这要求关的管理团队对所反馈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依靠现存的工程规律与相应的技术来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

(二)经济性

我们都知道,施工阶段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是消耗成本最大以及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相关的项目管理应重点关注工程的实际进度以及工程的质量水平,同时还应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成本,控制好成本进度及质量之间的关系。相关的管理团队应在使工程的质量水平得到充分的保证下的情况下,考虑到市场的拓展以及成本的减少,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三)标准化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需要建立相应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从而达到管理生产的活动与建筑的实际施工进能有效协调地进行的目的。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行为的一定约束,对施工过程所有环节秩序的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纠纷的出现,通过规范施工人员的的行为规范可以保证施工过程能够有效顺利的展开,能够大大提高实际施工效率和实际管理效率。

(四)质量化

建筑施工工程的成败依靠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以及其安全性能,所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评估因素,它既关系到建筑的生命安全有关系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觉、树立安全意识、严格贯彻质量化原则。

(五)预防化原则

在以往的筑工程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过程当中,主要是防守事后检验的管理,显然这种管理理念是消极的,所以我们应该向积极的预防进行事前的管理转变。这主要是建筑产品的产生离不开良好的设计及施工需要在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如果在施工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彻底消灭影响质量水平的因素,就能保证建筑的实际质量水平,若事前能有效保证建筑的实际质量水平的话,那么整个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就能得到保证。

(六)服务化原则

在建筑工程中很多用户对质量水平方面始终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要对质量要进行控制监督,旨在遵从为用户服务的宗旨,将该宗旨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和起点,贯穿于所有的工作环节当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部门以及施工人员都应该按照既定的工作顺序,严格要求自己并保证完成自己任务的质量水平,只有保证了自己任务的质量水平才能确保下个工序的质量水平,这样环环相扣,才能有效地提高服务用户的水平,使用户满意。

三、实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控制建筑工程成本的有效措施

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包括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成本和工程成本的控制。在设计建筑工程时,我们必须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计划、建设规模、使用要求、建设目标以及技术条件等方面考虑,结合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费用以及施工管理的费用等,分析工程量和工程的具体价格,做好建筑工程的勘察和预算工作,做好其成本的核算工作,提出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严格执行,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此外,对材料采购和设备费用的控制也能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成本。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变更过程中,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处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问题,结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实际报价信息,做出比较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且严格地执行和控制,最终减少建筑工程成本的额外支出。

(二)控制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除了树立安全的思想意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最基本地专业技能和素质培训也十分有必要,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强化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了解程度,使之熟悉设计图纸以及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全面地把握设计和施工的要点,明确地认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规程和流程,并且将其认真地执行,使之贯彻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控制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检查工作与进度计划的实际实施是紧密相连的。其中,施工进度计划就是对计划的实际执行状况反馈及信息的来源进行检查,同时也是施工进度调整与分析的主要依据,能够对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进度计划检查就是将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并找出两者间的差异,针对出现差异原因的不同因素与对工程目标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积极组织并指导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而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工程的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如果工程的进度出现超过十天的偏差,通常情况下需要对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后续施工及整体工期的影响进行评估,此时最常用的就是时标网络计划。通过不同手段与方式来解决施工进度的问题以后,需要对工作的顺序进行调整,并转变工作逻辑关系,合理地缩短部分工作持续时间,对工期进行优化,进而适当调整原有的网络计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并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手段与方法,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针对影响工程施工的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原则与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浅析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原则与措施 篇4

1 多年冻土的成因

冻结状态持续2年以上的土层 (土壤、土和岩石) 称为多年冻土。地球表面发生着包括一切传热形式:辐射、对流和传导的复杂热交换过程。尽管地表发生的热交换过程十分复杂, 但最后都可归结为使地表吸热或散热。冷半年的时候 (寒季) , 地表散发热量使土逐渐冷却。一般来说, 当土的温度降至0℃以下时, 土中水就会冻结, 形成冻土。如果该处地表一年中的吸热量等于或大于散热量, 而热半年时 (暖季) , 在冷半年形成的冻土就会全部融化, 这类冻土就是季节性冻土。反之, 如果该处地表一年中的吸热量小于散热量, 则冷半年形成的冻土在热半年就不会全部融化, 而残留一部分。如果长时期的保持每年散热大于吸热这一条件, 则年复一年, 就能形成相当厚度的多年冻土。

从冻土热物理学观点来看, 冻土是在岩石圈—土壤—大气圈系统热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许多地理地质因素参与这一过程, 影响和决定冻土的形成和发育。气候是其中对冻土有重要作用的因素, 主要有气温、降水、云量、日照、积雪以及冰川等。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对多年冻土的分布、温度、厚度、冷生组构、形态组合以及冻土的其他特征均有重要影响。深部地温和地中热流是影响多年冻土发育的下边界条件。岩性和含水量对多年冻土厚度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主要通过导热系数、热容量以及水的相变潜热来直接影响多年冻结层的厚度。

2 冻土地段的路基施工原则

首先, 在有可能出现多年冻土的地段我们要详细调查冻土的类型, 分布情况、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水位及流向、冻土的上限下限, 并采样检验土质的含水量, 将多年冻土加以正确分类, 同时施工中遵循以下原则:

(1) 冻土温度低、稳定, 宜于采取保护多年冻土的原则, 冻土温度高, 不稳定, 融沉又不大时, 又考虑采取破多年冻土的原则 (融化原则) 。

(2) 在厚层地下冰地段, 一般应采取保护多年冻土的原则, 在少冰冻土和多冰冻土地段, 一般可采取破坏多年冻土的原则 (融化原则) 。

(3) 在富冰冻土地段, 当含水量较大, 或公路等级较高时, 宜采取保护多年冻土原则;当含水量较小, 或公路等级较低时, 也可按破坏多年冻土原则 (融化原则) 施工。

3 路基施工措施

施工前应核查沿线冻土分布、类型、冻土上下限、冰层上限、地面水、地下水以及有无其它如热融 (湖、塘) 、冰丘、冰椎等不良地质路基地段情况。施工必须严格遵循保护冻土的原则, 使路基施工后仍处于热学稳定状态。路基原则上均应采取路堤型式, 尤其在厚冰发育地段, 并尽可能避免零填或浅挖断面, 以免造成严重热融沉陷等病害, 弱融沉或不融沉的多年冻土地区, 路基施工可按融化原则进行。路基排水与加固除满足水力和土力条件外, 还应考虑由于施工因素如排水系统修筑等引起的热力变化, 不导致多年冻层上限的下降。

3.1 排水

当路基位于永久冻土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地段时, 必须保持路基及周围的冻土处于冻结状态, 排水系统与路基坡脚应保持足够距离;高含冰量冻土集中路段, 严禁坡脚滞水、路侧积水, 边坡应及时铺填草皮。在少冰与多冰冻土地段, 也应避免施工时破坏土基热流平衡。排水沟与坡脚距离不应小于2m;沼泽湿地地段不应小于8cm;饱冰冻土及含土冰层地段, 应避免修建排水沟和截水沟, 宜修建挡水埝 (堰) , 距坡脚不应小于6m。若修建排水沟则不应小于10m。

3.2 基底处理

填方基底为含冰过多的细粒土, 且地下冰层不厚, 可挖除并用渗水性土回填压实, 再填路基。当基底为排水困难的低洼沼泽地段时, 其底部应设置毛细水隔离层, 其厚度宜在路堤沉落后至少高出水面0.5m, 并在其上铺设反滤层;泥沼地段路堤基底生长塔头草时, 可利用其做隔温层。上述地段路堤应预加沉落度, 并在修筑路面结构之前, 路基沉降基本趋于稳定。路基高度:应达到防止翻浆与不超过路基冻胀值要求的最小填土高度;按保持冻结原则施工的路段, 应同时满足冻土上限不下降的要求。

3.3 取土

宜设置集中取土场, 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及含水冰层路段, 确需就近解决部分土源时, 应在路基坡脚10cm以外取土;斜坡地表路堤, 取土坑应设在上坡一侧。取土坑深度均不得超过当地多年冻土上限以上土层厚度的80%, 坑底应有坡度, 积水应有出口, 水能及时排出, 同进取土坑的外露面, 亦宜用草皮铺填。

3.4 填料

应选用保温隔水性能均较好的细粒土。采用粘性土或透水性不良土填筑路堤时, 要控制土的湿度, 碾压时含水量不能超过最佳含水量的±2个百分点。不得用冻土块或草皮层及沼泽地含草根的湿土填筑路基。通过热融湖 (塘) 路堤, 水下部分必须用渗水良好的土填筑, 并应用高出最高水位0.5m。

3.5 压实

压实检查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成型后路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用不小于20t的压路机或等效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2~3遍, 无轮迹和软弹药现象。侧向靠近基底部位有饱冰冻土层且有可能融化时, 宜设保温护道和护脚。保温材料宜就地取材。用草皮时, 草根应向上一层一层叠铺, 最外一层应带泥, 以便拍实形成保护层;沿线两侧20m内植被和原生地貌应严加保护。

多年冻土在我省分布广, 但所占纬度较高, 因而实际施工中遇到不是很多, 还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研究, 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的多年冻土, 我们都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 搞好对冻土本身物理特性的分析, 进而制订施工方案, 并且要遵循前文所提到的几个原则, 重点抓住保温、排水、回填、基底处理等几个环节, 从而尽可能减少多年冻土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搞好我们今后的各项施工。

青海工业化原则、目标和措施 篇5

1.遵循工业化一般规律与把握现代科技进步趋势和立足省情相结合。对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推进工业化中应注意把握和利用,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一般是按四个发展阶段循序渐进的,与工业技术进步的过程相适应。我们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一般应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然后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渐次推进。但是,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工业发展完全遵循一些国家工业化的老路,显然不合时宜,必须在阶段性的发展中体现跳跃性和超前性。与此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青海实际,不能盲目跟风和赶时髦。从青海实际情况看,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普遍偏低,过分强调“跳跃”和“超前”同样不切合实际。就青海而言,当前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增加就业为重点,适度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要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一条适合青海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2.推进青海工业化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相结合。青海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是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既为工业提供原料,又为工业品拓展市场。工业化的过程不仅体现在工业领域,而且体现在农业领域,即不断用先进的工业技术武装农业,推进农业的工业化、社会化。因此,要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副产品基地为依托,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青海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城镇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经济能量集聚地和商品集散地,加速城镇化可以促进工业化。信息产业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新兴重要产业,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青海推进工业化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相结合。要注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村工业化水平。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工业的硬环境,通过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同时,注意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

3.工业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推进工业化,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要实现后来居上是不可能的,但较快的发展速度,必须符合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生态利益,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是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速度。否则,就将欲速而不达。当前,在把握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中,绝不能只追求量的扩张而“饥不择食”、盲目引进,对那些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应拒绝引进和发展,绝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社会生态利益为代价来谋取暂时的快速发展。这种快速发展最终将是慢速发展或完全失去发展的基础,国内外这样的教训是非常之多且非常深刻的。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加快速度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坚持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措施综述 篇6

生态建筑设计的内涵

生态建筑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取自然之所长,避自然之所短,以建筑技巧使建筑融于自然,以自然环境使自然更宜人居。虽然说起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做起来却极难。比如,在我国的北方,冬天极寒,零下二十几度是常有的天气,这就需要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充分体现生态建筑的内涵,那就是要使建筑具有避寒的特性,外墙就要加保温层,这样不但冬天不冷,夏天还不会太热,此外还可以安装“LOW-E”玻璃,将房间里的热量反射回去。在使用地热时,地砖就可以选择会“呼吸”的砖。这些都是生态建筑设计必备的基本技巧。生态建筑可以划分为绿色建筑、生物建筑、自治建筑。最好的生态建筑应该是可以使得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建筑与人这三者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共生互相和谐,三者之间既能融为一体,又能独立分割。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人本主义原则是生态设计的最首要的原则,因为即使不是生态建筑,也是要给人居住的,如果不宜居,那么就失去了建筑的最基本的意义。所以生态建筑也不例外,宜居是最关键的原则。因此,生态设计师必须从温度、采光、通风、湿度、噪声污染等多方面为即将居住于其中的人考虑。在噪声方面可以采用墙壁间的空心砖隔层减少居民之间的噪声,采用磁性节能保温门减少传统的老式防盗门开关的巨大声响。采用降噪玻璃降低户外噪音对居民的干扰。有些优秀的设计师是可以将节能降耗与舒适性的提高集于一个建筑物之内的。

2.整体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建筑,生态建筑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建筑,而是可以与自然互动,与人类互动的建筑。生态建筑不仅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建筑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其内部进行微调整。生态建筑设计师们必须从整体入手,从整个环境的角度设计生态环境的整体架构。根据其所在的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统一考虑,权衡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解答。其次,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问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

3.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强化生态建筑的功能性,还要注重生态建筑的继承历史的特点。首先,尽可能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环保技术和材料是生态建筑的技术支撑,建筑设计中应积极采用适用技术和环保技术,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其次,考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整体环境的设计

生态建筑在建设立项和整体规划时首先要重视选址,设计师应从本地的具体地域环境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建筑整体设计应该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去除传统的与自然相对立的、破坏自然的建筑观,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要协调。

2.灵活的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不仅是室内外空间的分隔,同时还应满足许多其它功能,因此立面设计应尽可能满足使用者的各种要求。首先,在外墙设计时,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

3.最大限度获得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不但可以满足室内环境的需求,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能耗。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若利用风压来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首先要求建筑物有较理想的外部风环境(平均风速一般不少于3—4m/s),其次建筑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房间进深较浅(一般少于14m为宜),才可以形成穿堂风。

4.加强建筑智能设计,选用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提高,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生态建筑的智能效应也得到重视,例如把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型计算机、环境监控等技术与生态建筑相结合,设计出会呼吸的玻璃幕墙、智能采光窗、室内自动调湿、调温装置等,从而为人们提供低能耗、高效能的居住空间。其次,在构建生态建筑时,应选用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根据区域性特点,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生物能等。

发展生态建筑设计和建筑生态化趋势的意义

1.增强人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更能让使用者更好适应自然环境,舒适生活。基于“崇尚自然”的理念,生态建筑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在生态建筑中应较多的合理使用自然元素,将自然元素贯穿于建造、运营直至建筑物的终结。生态建筑致力于营造最舒适最贴近自然的环境,以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目标。

2. 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不仅在外界环境的设计上注重绿化,也充分强调内部环境的有氧设计,通过室内绿色植物的精心设计,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避免使用者受到有害气体、噪音等的困扰。可见,这样的室内设计更具有开放性,更体现大自然的室外特征。那么,有哪些相关设计可以运用于室内的绿色化创作呢?除了常见的用植物、水面划分居住空间的手法,还可以使用绿化屋面的方式,起到防水和维护作用的同时,提高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

3. 节约能源

生态建筑非常注重环保节能,这不仅体现在设计和使用过程,更体现在用材上。很多设计处理中,都尽可能地应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尽可能利用自然光、自然风、太阳能等资源,合理配置耗材。其中,太阳能的合理应用在全世界的建筑中都被广泛采用。著名的明野村住宅以及大岛住宅(日本,加藤义夫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一些地区的照明还用了光导管,用太阳光取代灯光照明。

结语

在未来的生活中采用生态建筑是维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充分采用生态建筑才能在建筑物建筑及使用过程中更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更充分的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更充分的降低污染,最终为建造处空间、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相互和谐的大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听歌更舒适、优美、洁净的环境。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与措施探讨 篇7

1. 全面整体控制原则

全面整体控制原则是指整个项目成本控制应该要求全体参与人员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全面整体控制。就是指在整个项目中, 从施工费用预算管理、施工准备、施工组织及实施、施工竣工及交付的全部过程, 然后根据全面整体控制原则采取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 防止中途环节出现脱节从而增加成本, 这就会违背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

2. 最终目标管理原则

所谓目标管理是指以目标成本为根据, 贯彻实施成本规划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内容涵盖了目标建立与分解、目标责任单位与实施、审查目标的实施结果、评估目标与调整目标, 最后形成一种目标管理的规划、执行、审查、评估的循环。

3. 开源节流的原则

增强对施工项目的研究与分析, 要对实施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完善, 增强作业效率避免拖拉, 降低没有必要的资源消耗, 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方式与潜力, 根据实施项目成本计划控制各个实施项目的成本费用, 要争取实现科学的项目最低成本目标。

4. 项目实施控制原则

该原则是针对于在项目实施时对其成本进行跟踪控制, 尤其重视中间控制。在施工项目的准备开始阶段的成本控制致使根据项目进行简单的设计与组织, 而真正实施起来总与计划的有所不同, 特别是在发生偏差时不知该从何控制, 这就需要利用我们的项目实施控制原则。这样的成本跟踪控制原则能有效的避免项目实施发生偏差, 倘若发生偏差可以有效并且及时的调整回正常轨道上。

5. 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责任制是为了防止某个环节某些人员利用自己职权之便, 并没有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反而中饱私囊;为了充分调动各个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又要将全力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实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每个参与人员能更加明确的自己的地位以及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完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1. 增强合约管理

建筑公司需要增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相关的经济合约的科学管理, 建筑公司应当制定相应项目固定框架的合约标准模式。施工项目合约涵盖了委托加工合约、劳务合约、技术服务合约、租赁合约、其他协议合约等等。当然在合约形成应有工程、技术、合约、财务、成本等项目参与部门参与协商制定, 使合约内的各项条约的清楚明白、严谨严格。在实施项目管理中实现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 除了要遵循上述的几个原则还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等, 以此理清管理思路, 从制度上对管理责任加以落实。强化合约管理是一种促进质量成本管理有效运行的手段, 应以合约管理作为突破点, 进行质量成本管理, 正确合理的处理质量成本中各个环节的关系。

2. 改善实施项目管理的管理体系

(1) 设立内部市场管理机制

由于许多项目实施具有一次性的特性, 实施项目的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应当满足动态的要求, 并且对项目的资源应当具有相当高的灵活性, 以此建立建筑公司内部市场的三个核心, 分别是物资采购、人力资源、财政资金管理等三个核心。只有将这三个核心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更好的管理体系。

(2) 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建立生成管理机制

公司负责人应与项目负责人协调好各自工作, 明确项目负责人的地位以及权责利三者的关系, 同时施工项目应采用单独核算机制, 以及将经济效益与项目负责人的收益直接挂钩;公司负责人应给项目负责人建立起健全的质量保证机制, 同时对项目实施情况实施监督, 保证其正常运行。

(3) 采取管理与实施相分离

将管理层与实施团队相分离, 可以有效的避免非专业人员对项目指手画脚, 管理人员可以专心的为项目的资源来源操心。这样的运行模式可以为项目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利用动态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原理, 才能更好对项目实施建设。

(4) 建立新颖的管理模式

公司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以及市场机制的引进造成了公司管理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制定新颖的管理模式重点在于制定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以及方法并监督实施, 项目实施部门应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项目实施部门的优势, 履行施工合约与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同时为了减少项目实施失败的风险, 公司财务部门应当对项目的资金资源采取集中制管理分配, 并且全程监控防止贪污。

3. 增强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的管理

建筑公司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 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过程采取以下部分措施:设计先进而经济科学的施工规划, 以缩短时间、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为目的。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应当探寻各种能够降低消耗、增加效率的新型技术。同时在施工期间严格把握质量标准, 争取杜绝返工现象出现, 以此节省各项成本。各种技术措施都是为了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而质量管理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不同的实施项目都有自身的特点, 项目实施部门要根据实施项目的特点, 采取合适合理的方案, 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等等, 这些方案办法设计出来都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操作性较强的方案办法, 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根有据。

三、结束语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任何施工项目的重要工作, 尽管其内容繁冗复杂、头绪万千, 所涉及以及需要做的作业量是非常大的, 但是只要通过科学、精心的计划与安排以及实施,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还是能够实现的。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提高建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 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因此建筑公司要想生存下来并取得发展, 建筑公司就必须加强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本文只是简单的阐述了相关知识, 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陈文.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探讨与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3 (1) :49-52.

[2]高卫红, 熊军, 黄亮文, 等.关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考和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1, (7) :118-119.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原则与措施 篇8

一个建设项目从投资意向开始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的策划和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建成和总结阶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它是一种用来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造价的管理方法。它强调建设项目是一个过程,建设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项目造价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人们在项目全过程中都需要开展对于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工作。笔者认为,建设项目造价的控制应贯穿上述每个阶段中,即将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均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才能确保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建筑工程的生产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工序多的生产消费过程,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结合成一个整体。从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的概算、施工图设计的施工图预算到招标承包合同价,再到各项工程结算价和最后在结算价的基础上编制竣工决算.整个计价过程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最后确定工程实际造价的过程。计价过程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制约着后者.后者补充前者,是一项系统工程。

2、实事求是原则。

工程造价控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个项目标在实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保证工程造价切实可行.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控制作用。

3、效益原则。

工程造价投资在计价上具有单件性多次性、方法多样性等特点.为了获得投资预期效益.工程造价需要按照设计和建筑阶段多次进行计价,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

1、建设前期工程造价控制。

项目建设前期,是指项目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投资决策阶段。这一阶段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在总体上起到决定性作用。建设厂址的选择、投资方案的选择以及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无一不对工程造价产生重大影响,决定着项目未来的命运,特别是厂址选择和矿山开采项目的矿点选择、选定厂址和矿点的水位和地质情况、厂区地形和地面高程、土地价格、外部建设条件都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营运成本和经济效益。

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方案优化程度,设计图纸是否完整清楚,都会影响工程总造价。在投资确定的基础上,应该采取限额设计,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及各个专业设计时都要具有造价控制的意识。在可研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应将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中的功能分析相结合,遵循PDCA循环的模式,既要做到以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效益,又要保证设计质量,从而达到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在结构设计当中,应对不同结构方案分别做出经济分析,根据使用功能选择最合理的结构方案,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3、施工阶段的工程建设控制

3.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建设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3.2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设计如有变更,一是尽量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必然会造成浪费;二是应尽量提前变更,因为变更越早,损失越少;三是在每一变更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果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算,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切实防止通过变更设计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标准,提高工程造价的事情发生。

3.3严把工程结算关。

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目前,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建设单位片面压价,侵犯施工单位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竞相开展的工程预、结算审查的机构混乱,造成工程结算关口把关不严,导致国家建设资金损失浪费严重。治理整顿建设工程预、结算审查市场.统一管理,规范建设工程预、结算审查行为,已迫在眉睫。

3.4结算审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从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和改革趋势来看,工程造价(结算)的审计阶段最终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负责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但就目前来看.工程造价(结算)的审计阶段还将存在一段时间。在此阶段,造价审计人员必须依据国家在一定时期所颁布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且通过审计监督,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并对审计的工程造价文件质量负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审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秉公办事=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必须努力提高工程造价的业务水平。为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把好最后一关。

四、结束语

一个建筑项目是由两种建筑过程构成:一是建筑项目的实现过程;二是建筑项目的管理过程。如果一个建筑项目管理过程出现问题,则该项目的实现过程就一定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导致整个建筑项目的失败,因此,严格坚持项目全程审计制度,加强对建筑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研究,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必将发挥巨大作用,对建筑项目经济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摘要: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它是一种用来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造价的管理方法。本文介绍了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原则,阐述了工程建设造价全过程控制中的每个阶段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决策,设计阶段

参考文献

[1]、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城市园林引鸟设计的原则与措施 篇9

关键词:园林,鸟类,土建,园林设计,绿地规划

1 城市鸟类的受胁现状与引鸟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土地利用的形式与性质发生着较快的变化, 鸟类的原始栖息地的环境被破坏, 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日趋恶劣。对人类而言十分方便快捷的城市规划结构, 却对鸟类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呈消极影响。例如道路交通的阻隔效应和噪音污染使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连接成片的城市绿色空间是维持鸟类数量和种类的关键。在进行园林设计时, 常会出现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而放弃对良好的城市生态结构的追求。后果就是, 景观只为人类的眼睛服务, 成为了城市的装饰和点缀, 却丧失了为鸟类等动物提供生存空间的环境。

从园林美学的角度来看, 园林中的鸟类本来就是丰富的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十分重视虚景[1]。《园冶》中的描写“洗山色之不去, 送鹤声之自来”就点出了鸟鸣声在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虚景中的重要作用。虚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对于作为园林虚景的鸟鸣声同样具备延伸观赏者想象力的美学功能。园林土建施工技术手段日新月异, 现随着灯具、声音设备的介入, 城市园林的层次和内容也愈加丰富;但与此同时, 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往往会对鸟类造成袭扰, 干扰鸟类自由生活。在营造园林景观时, 应充分考虑鸟类的生存生活需要, 完备并丰富由鸟类存在所形成的园林虚景。

2 园林中引鸟区域的规划设计原则

园林空间的规划是园林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规划园林空间时, 怎样通过园林途径, 营造生态和谐的绿色空间是园林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 在建设园林景观的过程中, 都要始终关照鸟类特有的生活习性, 并创造出理想的野生动物城市栖息地[3]。一般情况下, 城市绿地的三维结构的复杂度越大, 面积越大, 鸟类的数量和物种数就越多。因此,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应该提高绿地面积和整合度, 并侧重于强化绿地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

由于城市化对现代建筑和交通的过度需求, 适宜鸟类生存的城市绿地面积过小, 并呈岛屿化分布, 导致某些适应城市生活的鸟类成为优势种且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因此, 引鸟区域的规划设计, 应该最大程度地合理布置人工植物群落, 不断增加绿地生物量, 让它尽可能的接近鸟类自然栖息地。例如, 改造后的屋顶空间应是一个适宜鸟类生存的地方。在引鸟设计中, 将闲置不用的房顶开发利用就扩大了绿地面积。假设城市中所有的屋顶都带有屋顶花园, 那么城市的绿化面积就可以达到80 %以上, 城市中的鸟类数量就会大大增加[4]。

设计师在规划绿地区块时, 要基于当地具体条件, 确定招引对象, 确定绿地大小和组合分布形式, 主动、前瞻地规划园林区域, 最大化利用基地, 发挥园林的综合生态效用。作为城市走廊的城市道路会显著影响鸟类的地面和低空活动, 造成鸟类种群之间的遗传交流障碍。因此, 只有集成化规划的城市道路与园林建设, 才有可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伤害。首先, 应避免用道路机械平直地切割成片绿色空间。为了确保林地的完整性, 当道路遇到一大片林地时, 道路可以下沉处理。例如巴黎, 将花园环路通过森林的路段都建在地下。其次, 行道树带的规划对城市鸟类也有一定的生态重要性。除行道树之外, 道路绿化带也应向两侧扩展, 建立一定面积的复合隔离区域, 以吸收噪音、营造生态廊道, 达成降低阻碍的效应。同时在高等级公路经过大片林地时应适当绕行或升高下沉处理并严格控制道路的宽度和交通流量, 以减少对鸟类的干扰。

3 引鸟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及植物选择

城市园林中, 鸟类的群落结构与植被类型的复杂性密切相关[5]。鸟类的活动空间可分为筑巢区, 觅食区和活动区3部分。不同植物配置给鸟类提供不同的生存生活空间。不同的鸟类种群有不同的生境需求, 乔木树冠茂密, 干扰小, 空间层次明显, 可为树冠集群鸟类提供隐蔽且较安静的栖息环境;灌草覆盖于地面, 为地面集群鸟类提供了食物和营巢场所。具体来说, 包括孤植树:树形高大, 位于相对开阔的空间。对于鸟类来说, 孤立种植的高大树木对其有一定的吸引力, 是鸟类的觅食和活动的岛屿型区域。乘组布置的树木和树群:从数株到数十株同种或不同种树木组成的一个景观单元, 乔木灌木草坪以恰当比例分布, 形成丰富而复杂的结构, 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高低错落的灌木和树丛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还给鸟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也就能有效地吸引各种鸟类。树林:成片, 成块种植的大片树木景观, 是最重要的森林鸟类生存空间。一些厌恶边缘型鸟类只能生存在树林内部空间, 需要大片的林地才能生存。

在我国城市中, 一般只有在公园拥有森林景观。因此, 公园是保护城市鸟类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点。在市区的公园中, 森林面积至少在15hm2才能满足多数鸟类需求。在扩大公园绿地面积十分困难的现实窘境下, 可以通过绿色走廊的建设, 链接现有的公园的绿地团块, 用来扩大鸟类栖息地的范围。鸟类分布格局受边缘效应影响显著。一般而言, 边缘地域的组成结构越复杂鸟类的多样性越高, 而边缘的过渡越突兀鸟类的多样性越低。研究表明, 阔叶林灌丛边缘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 而阔叶林针叶林边缘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最低。因此, 选择植被类型时, 应该从整体布局出发, 边缘以茂密灌丛为主, 中部以高树冠树种为主, 并注意利用从乔木层, 亚乔木层到大灌木层、小灌木层以及地被层之间平滑精细的过渡, 从而发挥边缘效应高物种多样性和高生产力的优势。在实践中, 尽量尝试复杂化的各式植物配置, 提高植被的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人工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和精妙蜿蜒的水体的基础之上, 敷衍各种植物配置和多样化植被, 在城市中为鸟类模拟自然栖息地, 以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规划绿地区域时, 不能只关注绿地面积, 因为可用资源的数量是也是影响鸟类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园林景观吸引喜好不同的鸟类[6]。城市绿化树种的增加, 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景观, 添加城市亮点, 还将能够满足鸟类各种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本地鸟类对特定植物的喜好由基因决定, 所以城市景观的首选是长期种植的乡土树种。多数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杂食性消费者。在绿地中, 鸟类除捕食昆虫等节肢动物以外, 主要采食园林植物的组织。一般来说那些具有核果、浆果、梨果及球果等肉质果的园林植物大都适合鸟类食用[7]。因此, 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上, 力求在不影响原有景观的前提之下提高鸟类可食用的植物比例。在配置中, 我们使用两种植物搭配模式;在地面的园林景观上, 可采用乔灌草模式。在屋顶花园、立体园林等地, 可采用灌木 (或藤本) 、草坪模式来吸引鸟类。草种应选择乡土草种或经驯化的草种, 也可利用本地杂草配置出具有野趣的生态化园林[8]。在景观设计的实践中, 如果基地中存在适宜鸟类生活的区域并且基地中也有鸟类生存, 应该尽可能地尝试保护原始景观, 同时分析基地特征, 强化基地本身植被, 适当位置布置人工鸟巢和投饵器等设施, 调和园林土建和鸟类冲突。目的就是通过提供筑巢和觅食的条件来吸引鸟类, 最终提高景观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

4 结语

鸟类是园林景观中的小精灵, 是完整城市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鸟类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生态是否完善[9]。鸟类的生存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中人类的栖居环境质量和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程度。因此, 只有充分重视鸟类在城市生态中的地位, 树立“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 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创建舒适宜居的生态园林环境, 才能建立城市环境、人类、鸟类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杨爱丽, 谭丽凤.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中动物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6 (11) :148~148.

[4]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5]丁桂琴, 关继东, 房连杰.提高森林鸟类招引率应注意的生物学问题[J].辽宁林业科技, 1999 (2) :28~29.

[6]隋金玲.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5.

[7]刘桂清.让野草在城市中生存[J].太原科技, 2004 (1) :62~63, 66.

[8]毛志滨, 郝日明.观果树种配植与城市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 2005, 32 (1) :11~13.

原则与措施 篇10

1.1 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一个构思表达、再构思表达、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博览、创意、构思、表达等几个阶段。设计过程从一开始到深入下去, 各阶段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不同, 表达方式、工具也可能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工具要适应思维的速度, 推动思维发展成熟。

1.2 服务的对象。

设计是为甲方 (业主) 的功能需要服务的, 也是为施工单位的施工需要服务的。在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 设计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树立合作观念、树立敬业精神。对建筑电气专业的设计人员而言, 妥善处理与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协调上所用的时间甚至可能超过埋头设计的时间。

2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

由于人口的增加, 工业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因此, 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 节约二次能源———电能, 也就成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焦点。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2.1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 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 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 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2 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 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 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2.3 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节能的着眼点, 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 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 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 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因此, 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民用建筑的节能潜力很大, 应在设计中精心考虑。但是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 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 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后, 再选定节能设备, 以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3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措施

3.1 负荷的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 对合理选择设备, 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 均起决定性作用。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 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3.2 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 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 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 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 互为备用。另外, 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 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 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压, 都采用10k V标准电压等级。

3.3 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3.3.1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 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 自动切换, 互为备用。3.3.2计费方式, 采用高供高计。但在低压侧, 仍装设计费电度表, 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3.3.3为减少变压器台数, 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大于1000k VA。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 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 中间设联络开关。3.3.4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 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等等。

3.4 主要设备的选型。

3.4.1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 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应根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标准, 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3.4.2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 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3.4.3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 几乎都做成抽屉式, 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 则做成手车式。3.4.4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 故障率低等优点。

3.5 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相当大, 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 应尽可能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这对节约电能, 提高供电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3.6 电气照明设计。

电气照明设计, 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 灯具布置, 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建筑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应该相互配合, 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 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

3.7 防雷与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 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 近年还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 但在理论上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都是合在一起的, 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 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 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 这对均衡电位, 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3.8 电梯。

电梯按使用功能分, 有高级客梯、普通客梯、观景梯、服务梯、消防梯、货梯、自动扶梯等许多种;按速度又分为低速梯、快速梯、高速梯和超高速梯等;按电流分则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设计人员的任务是要确定电梯台数和决定电梯功能。电梯的配置和造型, 不是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所能决定的, 必须与总建筑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

3.9 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及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 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

原则与措施 篇11

关键词:矿山井巷;通风降尘;安全原则;问题及措施

1 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意识薄弱 在矿山开采过程当中,通风降尘直接关系到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施工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这其中,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安全意识还很淡薄。这种安全意识的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矿山开采生产过程当中,管理人员主观上存在着疏忽大意,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通风降尘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没能制定相对完善和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没有标准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第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矿山开采过程当中,很多操作人员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这就导致了在施工过程当中,不能按照相关安全规范对矿山井巷进行通风降尘,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此外,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对于自身的安全意识也不够重视,对通风降尘等安全工作没有一个相对深刻的认识。

1.2 生产布局不合理 合理的布局是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稳定、安全进行的基础。然而,从当前的状况来看,生产布局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程度。矿山开采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持久性。正是这一特性,使生产布局工作格外繁杂,且管理难度较大,且涉及面广,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容易影响到全局。

1.3 通风环境复杂 矿山井巷当中,环境十分的复杂,尤其是在开采过程当中,会产生瓦斯、一氧化碳、甲烷等多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之间容易产生各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尤其是在环境相对封闭的井巷当中,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不仅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会引起剧烈的爆炸,直接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由于井巷中环境复杂,不利于安全检测和监控,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2 通风降尘安全原则及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的基础,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通风降尘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具体工作当中做到有据可依。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过程当中对该制度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制定安全制度的同时,实行责任制,将具体安全问题直接明确到人,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其次,在矿山开采过程当中,建立对危险源的监测制度,定点、定期对矿井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检测,实时监控,并建立数据记录系统,将监测结果作详细记录,绘制成图谱。这样才能从宏观上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把握,对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安全隐患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最后,制定完善可行的应对方案。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要提高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同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突发事故进行合理预测和应对演练,提高管理工作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和处理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局面,并且迅速制定出应对方案,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进一步恶化。

2.2 加强安全培训 第一,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首先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在此过程当中,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高强度的培训。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事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立体培训,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将安全隐患的存在率降至最低。第二,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对操作人员展开全面的安全教育,使其在根本上认识到通风降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具体的培训当中,对操作人员进行更为专业的、细致的安全技能培训,使其在工作过程当中,能够按照相关标准对通风降尘安全工作进行规范操作,并能够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处理。

2.3 合理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是整个通风降尘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才能保证矿井当中通风降尘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风筒进行正确选择。风筒是整个通风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在通风量、通风距离和矿井内的具体情况,对风筒进行合理选择,才能保证通风工作顺利进行。第二,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工作。矿山开采具有空间大、时间长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通风系统长时间的工作于复杂环境当中,很容易出现故障。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要定期对通风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维护和检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矿井通风系统持续、正常工作。

2.4 加大检测力度 矿井中通风降尘工作因为涉及面广、涉及因素众多,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从而产生安全隐患。所以为了降低安全隐患率,要加大对通风降尘安全因素的管理和检测力度。并在此过程当中,制定相应的等级制度,对通风降尘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检测,并对各种危险系数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保证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

2.5 采用高新技术 要想矿井通风降尘安全工作有序进行,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通风系统的技术含量。只有不断的进行新的通风技术研发,用科技的力量来提高通风降尘工作的效率,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矿山井巷挖掘施工中通风降尘工作是保证矿山开采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的基础,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才能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焦锋,吴嗣兴,吴炜.矿山井巷掘进施工中通风降尘的安全原则及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8:52-53.

[2]耿传辉,周焕明,胡东涛.浅谈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的四个阶段[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10:100-102.

原则与措施 篇12

1.1 自知自明原则

人力资源储备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人才缺位, 并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求。而保持企业员工的稳定, 企业应该定位好自己, 企业规模、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地理区域、资源条件等, 对人才的要求绝对不能脱离或超越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一个位于边缘城市中的中等规模企业, 市场的品牌度不高, 欲招聘大城市中一般以上高校的毕业生, 可以说其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即使是招进来了, 也将很容易离去, 关键还要全面衡量企业所提供待遇与他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之间的距离。当然例外的也有, 在企业的诚恳承诺加上高薪的条件下也会有“勇夫”。总之,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 量体裁衣, 合身就行, 重在实用。

1.2 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重在要求企业要建立与新老员工之间的诚实信用关系, 以员工的实际利益为中心, 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未来发展晋升规划等方面内容全部向员工交待清楚, 使之有较好的心理准备或重新进行职业选择, 这样才能使员工从内心深处树立起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血肉相连的关系, 忠诚于企业。

1.3 权变原则

权变原则不仅是针对市场变化, 而且也可以运用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部人员调整。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企业的人才储备方向和人力资源要求层次、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也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 要善于把握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2 人才储备战略实施的流程

有效人力资源的储备战略要做到两个方面:企业自身的准确认知、多渠道合理选才、进行人才的内外部培养、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战略实施的绩效反馈。

2.1 分析和认知企业的主客观环境

企业的主客观环境的分析和认知是为了使企业对所处的地理区位、拥有的资源条件、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企业所能提供的各种发展空间和福利空间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从自身着手分析以往员工流失的原因是否与这些要素相联系, 如果偏离这些要素的实际情况, 那么, 企业就应该进行调整, 而不是凌驾于这些资源能力之上, 使得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与企业自身所能提供环境相一致, 这样才能留住与企业实际情况要求相一致的员工。

2.2 多渠道合理选才

基于上面的多因素分析, 企业基本上对自身的总体情况有了明确的把握, 那么企业就可以量体裁衣, 制作合身的“衣服”, 将合适的人才充实到具体的岗位上。

多渠道选才按人才来源方向可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 但主要是企业立足于人才市场, 通过外部的人才的引进, 补充新鲜的血液;外部招聘的渠道通常有:招聘广告、职业介绍机构、大学校园、网上招聘及猎头公司等。外部招聘人才, 有利于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 有利于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的产生。外部招聘人才, 同样应遵循“适才”观点, 企业不一定要选聘最好的, 但一定是最适用的, 只有招聘来的是合适的人才, 人才才能为我所用。而如果招聘的人才不适合, 则会浪费企业资金, 增加企业运行成本, 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外才”若能为我所用, 就必须打破国企传统的用人机制, 制订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 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3 培养和塑造储备人才

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就是这个道理, 企业要对储备人才进行战略性的素质能力培养, 细分不同岗位不同人才的培养方案, 或针对不同的储备人才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和培养, 使各种人材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脱颖而出, 在需要的时刻发挥其作用。储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包括专向培养和内部培养。

专向培养, 择优而用, 企业可将部分优秀员工带薪送往大学脱产进行专业学习, 形成优选、代培、优用的人才激励机制。

内部培养, 岗位成材。内部知识培训, 使新进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方针、规章制度以及知识的及时更新,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2.4 建立辅助制度和措施实施人才储备

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 不仅是对新进员工的一种承诺, 如:薪资制度、福利制度、工作场所的优越性、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使这些人才在心里上认可公司, 减少内心的紧张和压力, 增强自己对未来的发展信心, 避免由于自己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重用而产生思想动摇, 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保持良好心态, 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各种工作考验中去, 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能力。

辅助制度主要有企业为引进人才而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 例如对于有困难的优秀大学生, 向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的支持;对于积极进取的学生, 要支持其进一步的进修和深造;对新进员工要在生活住宿福利待遇上使其有一定的满足感, 对企业所提供环境不满意的员工, 企业领导者与其进行思想指导, 定期的关心疏导, 稳定队伍。

当然, 企业的文化也是员工感受企业凝聚力和发展未来很好的一面镜子, 丰富多彩的生活能让员工更真切的感受到新环境的温暖, 和睦融洽的工作环境能让员工心情舒畅, 和谐竞争合作的环境使大家竞相提升自己的能力, 并在合作中深化感情, 沟通你我。

2.5 分析储备战略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

衡量储备战略实施的效果反馈目的在于不断优化战略, 衡量此战略实施的效果与投入成本之间的比较, 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在哪里, 出现问题的点在哪里, 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 哪些需要不断改进等, 都是这个阶段企业要考虑的。

效果反馈的数据和材料获取途径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谈话、讨论会、深度会谈等, 内容涉及企业的绩效、企业人力资源的总体表现 (缺位率、流失率、人才结构、技能结构等)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制度措施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影响员工心理活动的措施) 、企业其他部门的评价、人力资本的支出和企业业绩利润等, 具体内容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通过这个阶段的反馈和考核, 企业就能更加明确储备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的成果和问题所在, 帮助企业进一步修正原有的储备战略, 以更加准确科学的战略计划指导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 实现人力资源的持续优化。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人才的战略性储备, 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储备的, 如果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 人力资源出现青黄不接, 而企业欲在当代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胜出, 那绝对是南柯一梦。企业只有始终以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创业之本, 竞争之本, 发展之本, 以独特的人才招聘战略, 开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 “筑巢引凤”, 才会使公司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 才能打造一流的企业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制度创新理论下一篇:单相电子式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