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因分析(通用4篇)
根因分析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 (RCA) 在管理跌倒事件中的成效。方法 组建RCA小组, 采用RCA手法对我院2015年16月发生的32例跌倒事件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 查找出事件的共同根因, 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结果 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756‰降至0.164‰, 实施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根因分析法可有效管理跌倒事件。
关键词:根因分析法,跌倒,成效
根因分析法 (RCA) 是通过分析以往的护理不良事件, 找出改善的契机, 从而改进流程或措施, 以减少或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1], 从而减少或消除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危害, 促进患者安全[2]。
跌倒是患者不自主、突然、非故意的体位改变, 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3]。据美国医疗保健机构中有关跌倒的部分统计数据:每年有数十万患者在医院跌倒, 其中有30%~50%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4], 在国内, 跌倒始终位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前3位, 也是65岁以上老年人致伤首位原因[5]。本研究应用RCA手法对我院2015年1~7月发生的32例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找出发生跌倒的根因, 提出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 避免或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1~6月我院实占床日数42341, 护理不良事件系统记录的跌倒事件32例, 其中, 男18例, 女14例;年龄65岁及以上25人, 65岁以下7人。跌倒发生率0.756‰, 其中无伤23例, 有伤9例, 伤害严重程度1级5例, 2级3例, 3级1例。在如厕时跌倒21例, 在行走过程跌倒6例, 外出检查时跌倒2例, 无陪跌倒1例, 不遵医跌倒2例。均给予及时介入和处理, 未发生投诉和纠纷。
1.2 方法
1.2.1 组建RCA小组:
针对近半年跌倒事件的无减少情况, 我院组建了9人RCA小组。其中, 1名护理部主任, 1名护理干事, 2名发生跌倒事件较多的护士长, 5名其余病区高年资护士。包括2名副主任护师, 4名主管护师, 3名护师。各成员均熟悉RCA手法。
1.2.2 统计跌倒事件:
在住院期间, 无论患者在病区内或病区外发生跌倒后, 责任护士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病区护士长, 病区护士长在4 h内报告医疗管理部, 包括跌倒者姓名、年龄、地点、时机、经过、跌倒时状态、处理、伤害级别、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等。见表1。
1.2.3 找出重要原因:
通过还原每件跌倒事件, 多维度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 并对照院方不良事件管理规定, 利用头脑风暴法用鱼骨图的方式从“人、机、料、环、法”五方面列出可能造成跌倒的所有因素, 找出造成偏差护理的重要原因。见图1。
1.2.4 确定根本原因:
根据重要原因, 重新梳理32件跌倒事件, 从中发现, 23例事件中存在不利于行走的地面湿滑或堆放杂物不通畅等环境因素, 3例事件中存在使用了可致头晕、眼花等不良反应的药物, 2例事件中存在光线昏暗的因素, 2例事件中存在医嘱或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相符, 无陪护的情况, 2例事件中存在依从性较差, 反复宣教效果不佳的情况。利用柏拉图确定根本原因。见图2。
1.2.5 制定并落实整改计划
1.2.5. 1 树立风险意识。
责任护士通过对新入院或转入患者进行100%全面评估, 筛查出存在跌倒高风险的患者, 护士长/责任组长全面掌控病区内可能跌倒的高风险患者, 每天查房追踪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评分结果决定再评估时间和频次, 动态掌握患者情况, 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让患者积极参与患者安全。护理部不定时抽查并指导存在跌倒高风险患者的安全防护情况, 定期召开全院安全警示教育大会以通报全院跌倒情况, 以提高全院相关人员风险意识, 将跌倒事件完全避免或降至最低。
1.2.5. 2 加强宣传力度。
采用口头宣教、宣传手册、电视滚动播放相关视频、警示标示、公休会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警示宣教, 使患者直观地了解导致跌倒的可能因素及防范措施, 帮助其树立系统的风险预防知识。根据住院期间的特殊时段, 如手术后、用特殊药后等, 选择适宜的宣教时机, 让患者和家属重视跌倒造成伤害;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水平及接受能力, 选择适宜的宣传手段。
1.2.5. 3 改善环境与设施。
保持地面的干燥;保持夜间光线充足;卫生间增设防滑垫;病区放置防滑标识;移除障碍物, 保证各通道畅通无阻;呼叫器放置于易取之处;增设移动高危跌倒标识, 并随患者移动, 便于周围人识别;病区护士长定期检查助行设备的性能, 发现老化损坏等, 及时联系后勤、设备等保障部门进行维修, 以保障各种设施的功能完好, 消除安全隐患。
1.2.5. 4 增设夜班岗, 保证人力资源。
各病区调整排班模式, 对易发跌倒时段, 增加护理人员, 增加巡视频次, 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患者。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抽调应变能力较强、业务能力较强、应急能力较强的护士组成院级机动库, 统一调派, 及时补充因分娩、辞职等原因造成的人力资源紧缺。
1.2.5. 5 多部门协作, 完善培训与考核。
由医疗管理部牵头, 在医疗、护理、药事、设备、总务、后勤等多部门协作下, 组织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跌倒理论知识培训, 现场演示预防跌倒, 如特殊患者如何起床、翻身、行走等;请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在全院范围内培训常用药物配伍禁忌、用药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规定各科室收集常用药物说明书, 便于护士学习, 帮助年轻护士掌握宣传技巧、宣传时机、护理技巧及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等。以全面保障患者安全, 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1.2.5. 6 加强多角度、多层次沟通。
加强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 及时提醒患者和家属用药后注意事项, 一旦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现象, 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2 结果
我院采用RCA手法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分析, 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后, 制定并采取了相关措施后, 2015年度7~12月份实占床日数42647, 跌倒事件降至7例, 跌倒发生率降至0.1 6 4‰。由于观察时间较短, 该数据仍需继续验证。再次调查7~12月份新发生的7例跌倒事件, 发现根因分析法可有效管理跌倒不良事件。见表2。
3 讨论
RCA手法是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是质量改进的关键, RCA主要抓住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础上, 集合品管手法中八二原则找出真因。在回顾性系统分析过程中发现, 造成跌倒的根本原因不局限于护理层面, 需要医院的医疗、药事、设备、总务、后勤等多部门协同配合,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患者实施动态连续、全面全程的跌倒风险评估,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加强防范跌倒有效措施落实及宣教, 切实改善导致跌倒的根本原因, 才能将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甚至避免。
参考文献
[1]郑艳芳, 张力岩, 陈秀荣, 等.个性化护理服务进程及服务谋略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1B) :66-67.
[2]钱援芒, 徐东娥.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1) :979.
[3]黄丽华, 李丽娟, 黄娟, 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3) :100-101.
[4]董璐, 周洁, 徐国会.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 (1) :30-32.
[5]胡道艳, 陈玲.患者跌倒原因19例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 (21) :2593-2596.
根因分析 篇2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7月—12月通过OA系统不良事件信息平台, 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43例, 按照我国护理不良事件10类42种分类方法:其中给药错误11例、输血错误2例、导管滑脱7例、跌倒3例、标本错误3例、锐器伤5例、液体外渗3例、烫伤3例、其他6例。
2 根因分析
2.1 4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给药错误占26%, 导管滑脱占16%, 锐器伤占12%, 跌倒占7%。见图1。
2.2 应用鱼骨图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根因分析
护理人员未严格遵守护理核心制度, 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沟通不良、培训宣教不到位等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见图2。
2.3 应用鱼骨图对导管滑脱进行根因分析
管路固定不妥、防范措施不到位、沟通宣教评估不到位、预见性差、患者自行拔管为导管滑脱的根本原因。见图3。
2.4 应用鱼骨图对给药错误进行根因分析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低年资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为给药错误的根本原因。见图4。
2.5 应用鱼骨图对跌倒进行根因分析
入院宣教告知不到位、风险管理培训不到位、防范设施不完善、无陪伴为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见图5。
3 防范措施
3.1 召开院、科两级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
美国医学会提出, 构建一个安全的卫生系统最大的挑战是改变理念: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转变为“视错误为促进安全性的机会”。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 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 分析根本原因, 讨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护理部每季度召开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 对典型案例实行资源共享, 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3.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其为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原则, 采取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的身份, 实行“双向查对”制度[1], 形成患者及家属关注治疗信息、配合执行查对制度。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患者的管理, 鼓励团队协作, 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 对特殊用药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
3.3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与管路滑脱风险评估专项督导, 确保评估客观准确、护理措施到位。保证评估和沟通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 善用各种告知书和评估量表 (入院须知、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风险告知书、难免压疮告知书、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住院患者管道滑脱风险评估表、Braden评分表等) 。对老、幼、危重患者按需要加床挡;对躁动患者应用手套式约束带;对身体虚弱患者活动有人搀扶;对输液患者加强巡视;悬挂安全警示卡, 防止发生意外。
3.4 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实行弹性排班
100%病区达到优护病区, 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 减少了交接班次数, 加强了夜班及中午班的力量。各科实行弹性排班是降低护理风险,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责任护士包床到人, 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 加强对患者的评估, 实现了对患者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
3.5 充分运用医院信息化系统
运用信息化手段可确保信息的正确性, 对各类护理治疗卡采用机打方式[2], 避免因手抄字迹不清、增加环节等引起信息差错。使用电子病历系统书写护理文件, 时间缩短, 提高了护理病历质量, 实现了病历标准化。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护理操作及各种治疗中, 减少护士工作量, 保障了护理安全。
3.6 加强教育培训
工作年限和职称较低的护士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3], 新护士护理部统一组织岗前培训、实行科室带教老师“一对一”的对低年资护士基础及专科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
3.7 丰富健康宣教形式,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活页、手册、视频, 便于患者及家属随时学习。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防止导管滑脱、烫伤、跌倒的发生, 降低护理风险。
3.8 实施主动上报激励制度
我院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奖励100元, 发现不报扣罚300元。漏报、瞒报的现象减少, 上报奖励及漏报、瞒报受罚的安全文化氛围逐渐建立起来。
4 讨论
我院护理人员应用鱼骨图等科学的管理工具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评价、反馈, 使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数据资料得到充分、有效、科学的利用。改进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完善管理机制, 对护理风险实行主动管理, 消除各种隐患, 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落实防范措施,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落实前瞻性的整改干预措施, 促成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4], 提高了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提高, 确保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光维, 刘丽萍, 赵庆华“.双向查对”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25 (4) :913-914.
[2]张峻, 钱懿轶, 吴迪.规范病区静脉用药调配提高输液成品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2) :16-18.
[3]汪军英, 郭锦丽, 白帆, 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J].护理研究, 2014, 28 (10) :3827-3829.
根因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0年12月前未开展根因分析法时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2月~2012年6月开展根因分析法后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48 h内接受外科手术。实验组男3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4.5±7.2)岁,其中脾破裂29例,肝脏破裂15例,小肠破裂7例,胰腺损伤6例;对照组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63.9±7.6)岁,其中脾破裂33例,肝脏破裂18例,小肠破裂3例,胰腺损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过知情同意书,且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于2010年12月起在科室内建立根因分析小组,组长由科室内的护士长担任。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家属发放一本记录册以记录由入院到完成手术这一阶段患者所认为的不足之处。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与病房内的患者进行沟通,用温暖的语言使其感到放松,并引导其讲出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内心的建议与意见。医护人员在交班之前将患者的想法记录在本子上,传递给下一班的工作人员。每一班工作人员在开始上班后,根据本子上新出现的内容,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及时进行调整。每周选定一个时间进行整个科室的集体讨论,讨论前收集本周患者及医务人员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与不足。讨论过程中,采用分组的形式先由各个小组对患者所提出的各项问题的原因进行寻找。在每个小组得出自己的结论后,再进行组间的交流与汇总,确定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将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改进。患者入院后,通过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解释,同时对患者进行鼓励,打消其恐惧心理。对于接受脏器摘除如脾脏切除术的患者,向其普及基本的医学常识,如脾脏在机体所扮演的功能,脾脏被切除后并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术后对于担心手术切口影响外形的患者,请整形外科会诊,制订治疗方案,给予患者足够的自信。若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发生并发症,此时除必要的治疗与抢救措施外,医护人员应设身处地考虑患者的想法,并通过心理辅导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包括入院后与家属谈话,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术中配合手术医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发生意外情况的患者实施抢救措施,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切口护理与心理护理。
1.3 评价标准
于患者出院半年后发放SCL-90量表与SF-36量表对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SCL-90量表共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等9项内容,每项的分数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自觉症状越重[3];SF-36量表共包括躯体功能、躯体健康、精神健康等8项内容,每项的分数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自觉症状越重[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量表评分比较
实验组抑郁、焦虑及恐怖及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4、4.622、5.307,P<0.05)。见表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对比
实验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角色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7、2.078、2.987,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接受手术的腹部外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往往从术后才开始[5],但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使用根因分析法对以往患者在手术室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往往从入院接受外科手术前就存在。从患者入院到进入手术室,直至手术开始前,这段心理干预的真空期,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常无法进行干预[6,7]。由于患者入院后直至进入手术室,护士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患者的各类生命体征[8],但此段时间同时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阶段,首先造成外伤的原因如车祸、斗殴等,都使得患者的生理与心发生应激反应,其次疼痛、血腥的场景更加重了患者的恐惧、焦虑[9]。以往常认为负面情绪在术后才会出现,但通过一段时间根因分析,笔者所在的根因分析小组总结出在手术室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心理问题:(1)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入院时由于出血较多,患者的恐惧心理较强,若合并有轻度的休克,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甚至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2)由于脾脏破裂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脾切除手术[10]。而许多患者对脾脏的功能了解不多,认为自己比他人少了一个器官,在内心深处无法接受。(3)外伤及手术在患者体表所留下的伤疤让患者觉得影响了美观,这一点在女性患者身上尤为明显。(4)腹腔手术的有创操作使得患者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饮食及排泄,这一点也让部分患者感到困扰[11]。但在施行根因分析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之后,开始在手术室对患者进行超早期的心理干预。通过组织学习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科室内的护士掌握了部分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在建立好医患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手术室内温和的语言、良好的态度、专业的护理操作及自身的人格特点,护理人员尽可能地在手术前就稳住患者的不安与焦躁的心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研究显示腹部外伤患者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关系密切,积极的心态常能够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2,13,14]。本次研究中,在患者出院时发放SCL-90量表与SF-36量表对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SCL-90量表中,实验组抑郁、焦虑及恐怖等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中,实验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角色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通过实施根因分析法在手术室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早期的干预,有效地改善了术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了其生活的质量。
根因分析 篇4
在传统的设备告警系统的开发中,开发者在程序中通过一系列的条件判断或逻辑处理对设备的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即事例分析法或规则分析法,然而采用这些方法设计的系统,当新出现的设备故障不符合之前的事例或规则时,就需要修改程序代码来适应新的设备告警。
现代网络的拓扑结构十分复杂,而且网络设备间亦充满了多种关联关系,如果使用事例分析法或规则分析法,那么系统中势必有大量的告警分析处理代码; 同时,由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和网络设备间关联关系的调整,若使用事例分析法或规则分析法,系统总是要随着告警信息间关联关系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动,为此需要付出昂贵的维护代价甚至会引起一些异常,最终影响系统对网络设备的监控,导致网络无法正确的运行。
本文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Drools的系统开发方案[1—5],该方案力求在出现新告警的情况下,让设备维护人员通过配置简单的规则而不是修改告警根因分析程序实现对新告警的管理,从而使系统能够实时有效的监控网络设备。
1基于Drools的告警根因分析
基于Drools的系统开发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开源的规则引擎Drools对设备的告警信息进行分析。通过运用这项技术,以框架来构建告警根因的分析过程,解决了使用事例分析法或规则分析法而带来的系统变动问题。
系统引入Drools后,其框架结构如图1示。由该图可看出规则管理部分和根因分析部分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协调工作。
基于Drools的告警根因分析主要分为根因分析规则与根因分析引擎两部分。
1.1根因分析规则
大多数企业Java应用可以分成用户交互前台, 后台系统和中间业务逻辑三个部分。现在使用框架构建前台和后台[6]系统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例如, Struts,Cocoon,Spring,Hibernate,JDO,和Entity Beans) ,但却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来构建业务逻辑, 而规则引擎Drools的产生正好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一个方向。通过编写基于Drools处理的规则,利用框架成功替换了冗繁,易错的if…then语句与逻辑处理语句。
基于Drools处理的规则以文件形式记录在规则文件中,该文件通常是以DRL扩展名结尾,在一个DRL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规则。一个完整的DRL文件包含以 下几个部 分: package、import、global、 function、query与rule。
其中package必须存在,它和Java里的package含义相似; Import的含义和Java里的import含义相似; Global表示定义的全局变量,通过在程序中设置全局变量,并在规则文件中处理全局变量,最后获取全局变量来取得处理结果; Function、query、rule是要写的业务逻辑,其中用的最多的是rule。
RULE的基本结构如下:
规则指定“when”作为一系列条件的集合( 称为LHS) ,然后在“then ”中指定一 系列操作 ( 称为RHS) 。
1.2根因分析引擎
根因分析引擎主要是通过规则引擎Drools加载、解析规则,然后通过规则匹配对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规则引擎Drools对规则文件解析,并使用RETE算法来进行规则匹配。RETE算法采用一个优化方法替换所有“if…then”表达式,避免了多次并不是真正需要使用的判断条件,减少了判断次数,降低了执行时间。
因此,基于Drools的告警根因分析引擎不仅实现了用框架构建根因分析过程,解决了系统业务逻辑的开发和维护中固有的问题和困难,降低了系统开发难度同时提升了系统的维护性与扩展性,而且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上也有很快的速度与很高的效率。
2系统实现方案
系统采用C /S架构实现,在系统的服务器端通过信息接收线程来收集网络设备的告警信息,然后交给规则引擎Drools处理,再采用基于comet的服务器推送技术将处理后的告警信息实时的展示在前端的网页中。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告警信息分析部分与规则管理维护部分。
2.1系统结构
系统主要分成三层: Web Service层( 信息显示层) 、Info Manager层( 信息管理层) 、Drools层( 信息采集与分析层) 。信息采集与分析层负责对告警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与分析,它接收设备的告警信息并分析告警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信息管理层负责管理规则与分析过后的告警信息,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入库或查询操作; 信息显示层负责实时的展示各类告警信息,同时提供用户对规则引擎Drools进行参数设置的窗口( 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窗口) 。
2.2主要模块介绍
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主要模块具体介绍如下:
1) 规则文件的管理: 在系统初始化时,通过查询数据库中记录的规则参数信息,对规则引擎进行初始设置,之后通过用户与前台页面的交互,对规则引擎进行运行时设置。
2) 告警信息的管理[7]: 将分析后的告警信息保存在后台,同时通知前台页面进行刷新。
3) 告警信息的接收: 通过UDP数据接收线程接收网络设备发出的告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解析。
4) 告警信息的分析: 通过规则引擎Drools分析接收到的告警信息,对根因告警和由根因告警引发的衍生告警进行判断。首先,创建规则引擎Drools对象; 其次,让Drools对象通过规则参数信息来加载规则文件; 再次,向Drools对象中注入接收到的告警信息; 最后,启用Drools对象对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并获取分析结果。
2.3系统处理流程
告警信息在系统中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图2所示。
2.4系统分析
本系统采用spring MVC框架( 一个MVC框架, 通过实现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来很好地将数据、业务与展现进行分离) 开发完成,模块间的耦合度低,各模块间交互的接口简单,便于修改和升级, 系统具体有如下优点:
1) 系统引入了规则引擎Drools,将业务逻辑从系统中分离出来,降低了系统的开发难度。
2) 基于Drools的业务逻辑处理让系统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3) Drools在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采用了RETE算法[8],增强了数据处理能力。
3系统运行测试
为检验系统是否能适应网络设备告警的变化性以及能否正确分析出告警信息间的关联关系,一方面,本文通过读取不同的告警信息记录文件模拟网络设备发出告警信息,对系统进行运行检测; 另一方面,通过其他主机在网络上发送告警信息来模拟真实情况进行测试。
3.1模拟数据试验
在模拟数据试验中,本文模拟的告警流有A0A1-A2-A3和B0-B1,其中,A0、B0是根因,A1、A2、 A3与B1为对应的衍生告警。通过读取告警记录文件模拟发送告警信息,系统具体运行效果如图3所示。
3.2真实数据试验
在真实数据试验中,我们利用其他的主机在网络上发送告警信息。系统通过在网络上监听告警信息,在收到网络上的告警信息后进行根因分析,具体运行效果如图4所示。
通过实验可知,本系统能够很好地适应网络设备告警的变化性,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对系统进行不断地变动,只需加载相应的规则文件即可适应网络设备拓扑结构的变化或告警的变化; 而且,系统对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速度与效率较高,能够保证一定的实时性。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Drools在告警根因分析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Drools的告警分析系统的开发方案。该方案降低了系统开发与维护的难度,且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效率。同时,使用规则引擎Drools来实现系统的逻辑处理部分,无疑是实现代码复用的一种良好解决方案。通过本文介绍的开发方案能够让应用系统的开发更加敏捷,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代码复用。下一步工作则是将本系统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陆歌皓,李仕金,吴超凡.Drools规则引擎在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计算机科学报,2011;38(10A):447—450Lu Gehao,Li Shijin,Wu Chaofan.Drools rules engi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2011;38(10A):447—450
[2] 任宪臻,朱义.基于规则引擎的大规模网页信息抽取平台设计与实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99(5):67—70Ren Xianzhen,Zhu Yi.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b information extraction platform based on rule engine.Journal of Beijing City University,2010;99(5):67—70
[3] 罗钦扬,杜斌,朱俊,等.规则引擎在离散事件仿真平台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报,2010;27(8):311—315Luo Qinyang,Du Bin,Zhu Jun.A rule engine and application on platform for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Journal of Computer Simulation,2010;27(8):311—315
[4] 陶晓俊,朱敏.基于规则引擎的企业服务开发模式.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报,2008;18(2):115—118Tao Xiaojun,Zhu Min.Pattern of building enterprise services based on rule engine.Journal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2008;18 (2):115—118
[5] 刘伟.Java规则引擎——Drools的介绍及应用.微计算机应用报,2005;26(6):717—721Liu Wei.Int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rools—a rule engine based java.Journal of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2005;26(6):717 —721
[6] 李林华,周刚,康建初.基于Mo M和J2EE的网络告警管理系统.计算机工程报,2004;30(23):187—189Li Linhua,Zhou Gang,Kang Jianchu.Alarm system of network management based on MOM and J2EE.Journa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2004;30(23):187—189
[7] 李宝山,王苏东.告警管理系统中的告警同步模块的设计.通信技术报,2013;46(4):93—95Li Baoshan,Wang Sudong.Design of alarm synchronization module in alarm management system.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13;46(4):93—95
【根因分析】推荐阅读:
调查分析分析06-11
分析5分析总结08-25
多元分析、主成分分析11-02
swto分析自我分析08-19
工作分析案例分析10-27
时间序列分析股票分析05-12
数控系统发展分析分析07-28
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09-24
基本分析法分析股票08-15
环境监测案例分析分析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