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信息管理系统

2024-07-16

师生信息管理系统(共9篇)

师生信息管理系统 篇1

1 学校管理信息现状

由于学校对学生的扩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相应学生数量也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飞速增长。面对这么庞大的数据量,建立一个高效快捷的学校师生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这样可以提高学校对信息的管理,减少人力资源的开支,从而提高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快速的查询、规范管理和科学统计,从而减少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校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让老师、学生、管理员更快的检索、查找信息,并且可以提高信息可靠性、增加信息存储量、加强信息保密性、降低信息成本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师生信息管理的效率,降低了学校师生信息管理的成本,也是学校迈向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条件[1]。

2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通过人为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

本次设计主要通过用JAVA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编写学校师生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软件工程原理,采用生命周期方法学,根据3NF的关系模式设计数据库表,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层层分解,设计出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并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和需要实现的功能,详细地定义了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实现了学校师生数据库的创建及教师信息录入、修改、浏览,学生信息录入、修改、浏览,学生成绩的输入、浏览、维护和统计,使得系统具有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特点。

3 系统需求分析

在学校师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学生信息管理是整个信息系统的重点和难点。本系统围绕师生信息在My Eclipse环境下开发一个完整的师生管理系统。该系统目标是实现教师信息录入及查询,课程录入,教师任课登记,学生信息录入与查询,学生成绩录入及查询,成绩正态分布的分析等功能。系统开发成功后,最终用户是学校系统管理员,老师,在校学生。本系统友好的界面,简单易用的操作使用户不需专门培训就可知道如何使用[2]。

3.1 管理员需求

管理员是控制该系统的主要人物,他可进行的操作最多也最复杂:

(1)日常管理需求:设置老师所具备的权限,添加管理员,修改密码。

(2)自动备份需求: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定时备份的时间点,循环备份的时间间隔,开启关闭自动备份。

(3)自动恢复需求: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定时恢复的时间点,循环恢复的时间间隔,开启关闭自动恢复。

(4)课程注册需求:向课程表中注册新的课程。

(5)学生管理需求: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查询、浏览学生的信息。

(6)教师管理需求:添加、修改、删除教师,查询、浏览教师的信息。

(7)教师任课登记需求:添加、修改、删除、浏览教师任课信息。

(8)成绩查询需求:根据课程、班级、学期查询该班成绩,并且可以查看成绩分布柱状图以了解该班同学成绩状况。

3.2 教师需求

教师的需求次于管理员,但他可以修改学生成绩这一点管理员做不到。

(1)学生管理需求: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查询、浏览学生基本信息;

(2)成绩录入需求:在管理员赋予教师有成绩录入权限时教师可以录入所教班级所授课程的成绩;

(3)成绩修改需求:在管理员赋予教师有成绩修改权限时教师可以修改所教班级所授课程的成绩;

(4)成绩查询需求:查询自己所教班级所授课程的成绩,并且可以查看成绩分布柱状图,以了解该班同学成绩状况。

3.3 学生需求

(1)查询自己个人基本信息。

(2)查询自己所有课程的成绩。

4 数据库设计

E-R图分析了程序中所有用到的各数据库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属性。从E_R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系统主要设计三个实体:教师、学生、课程。其中教师和课程之间存在任课关系,是多对多的关系;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上课关系,也是多对多的关系。E_R图反映了教师、学生、课程的属性,以及关系任课和上课的属性[3]。

5 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整个系统分为七个模块:

(1)登录模块可根据不同的帐号和身份登录系统,实现不同的系统操作。

(2)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系统日常操作,如数据库的定时自动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循环自动备份与恢复,教师权限设置。

(3)教师管理模块主要是用于教师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及浏览。该模块只有管理员可进行操作。

(4)学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及浏览。管理员可对该模块进行完全操作,当教师得到管理员付权限后教师用户可对该模块进行操作。学生只能浏览个人信息。

(5)课程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课程注册、教师任课登记信息管理。只有管理员可对该模块进行操作。

(6)成绩管理模块主用于学生成绩的添加、删除、修改、浏览及成绩正态分布图的生成。

(7)帮助模块介绍该系统的功能及应用,还是查看系统时间辅助功能。

6 师生管理系统界面和核心代码展示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只能截取一些主要的界面,写一些核心代码例如重要按钮的事件代码。

6.1 登录界面

双击软件图标首先进入登录界面,用户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密码,选择自己的身份,其中包括系统员、教师、学生三种身份。

6.2 管理员日常管理设置

这个窗口中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修该教师的权限,添加新的管理员,修改自身的密码。

下面是教师权限设置的核心代码

7 结束语

本次设计完成了学校师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及其功能的实现,从系统测试中分析得出系统运行稳定,可以实现管理员、教师、学生三方的各自权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需要格外注意未发现的漏洞,及时弥补。

参考文献

[1]丁占涛.基于B/S模式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J].微型电脑应用,2003(1)

[2]彭育韬.军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软件,2012.33(4)

[3]汪云等.基于B/S模式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襄樊学院学报.2006(27)

师生信息管理系统 篇2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合称为“信息素养”.因此,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这一实验课题。现将计划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

我校从4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应掌握以下操作:

1、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Windows和IE浏览器等的操作;知道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使用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初步学会简单的制作FrontPage;能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知道网络安全,做到绿色上网。了解知识版权的有关知识,尊重知识版权。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①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②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问题)收集信息。

二、建立多种学习途径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基础下,建立多种学习途径也是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所以对学生提出各项要求的同时,教师本身就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多搞一些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也可把自己的课向老师们展示,以此得到同行的批评与指正,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设置一个情景,并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终去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信息的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和交流等信息素养。

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策略 篇3

一、师生信息不对称外化表现

师生占有的信息量存在悬殊差异,这当然是正常的。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把握相比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自然要高出一大截。当然,信息不对称并非是让师生比高低,而是要在信息的付出、交流、反馈等交互过程中,让师生信息量能够趋于对称。因为信息量均衡,意味着交互效果的升级。

1.师生付出信息量不对称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讲解、演示、分析、引导,所付出的信息量自然是巨大的。学生方面呢?要利用自身学习基础,主动学习教材内容,尽量消化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可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存在,学生不能将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全盘吸收,会出现“打折扣”现象。这个“折扣”越大,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付出不对称现象就越剧烈。

2.师生交流信息量不对称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教学行为转化成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形式。但现实是,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投入大量热情和努力,而学生这边常常是处于应付状态。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管原因有哪些,师生交流信息不对称一旦形成,势必会阻碍交流效果。

3.师生反馈信息量不对称

师生需要交流,这个交流过程中自然有反馈的内容,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列举,是因为教学反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清晰掌握学生的学习实况,因为学生不会主动将学习中的阻碍、困难、迷惑等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只能从测试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学生也很难掌握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失误,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师生合作。师生反馈信息相对封闭,这对顺利实施教学行为是不利的。

二、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策略

师生信息交流不对称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对称超过一定范围,就需要进行调控了。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可以促进师生互动高效化,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1.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频率

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频率和强度。教学互动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教学精神,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放弃“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还要和学生高效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策划、操作、检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参与教学提供足够时空。

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教师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行解决生字词,然后提出阅读要求——能够有感情、流利、正确地朗读。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教师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在解决完字词之后,在朗读的同时,不停地翻阅查找教辅资料,总结提炼教学目标。有的学生提出:要提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有学生认为:多朗读,培养审美意识;还有学生提出:语言优美生动,值得借鉴学习。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进行归结,提出一些阅读思考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频率,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信息传递及时充分,对均衡师生信息不对称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2.开展多种层次师生交流互动

师生互动在新课程背景下属于教学常态,但由于交流活动逐渐固化,交流的深度广度都受到一定限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不管是泛问泛答还是单个问答,都属于浅层次的交流活动。交流形式单一,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总是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交流何谈平等。因此,要提升师生交流质量,实现信息交互均衡,改变交流方式势在必行。

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时,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教师为提升师生交流互动水平,故意提出反面见解:这些人真够傻的,为什么不找一找捷径呢?学生明知教师想从反面进行论证,就极力和老师进行辩论,希望用自己的理解说服老师。课堂教学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像这种以师生展开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其信息均衡度当然能达到最佳水平,教学效果当然是显著的。

3.建立师生评价反馈互动体系

教学过程离不开评价反馈。教师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获得最真实的信息,以此进行教学行为矫正,提升教学效率;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学效果评价信息,可以指导自身学习活动,同时获知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能够形成对照,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学力水平。

在学习《变色龙》时,教师布置一道仿写练习题:根据《变色龙》的写作方式,学写一种小动物。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写这样的文章并不困难。但学生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是以往写作习惯来写,难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过多写“我”的介入,对小动物描写不够。教师在评价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推荐优秀习作让学生相互学习,并要求汇报学习结果。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反馈要求感觉很新鲜,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收获加以总结。实践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师生信息管理系统 篇4

一、活动预设的信息安排。

杨老师在活动设计中,对本次活动目标是如下安排的: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要表现方法。2.初步学习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3.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仿编诗歌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体看来,这三个活动目标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就大班语言活动《捉迷藏》而言,这三个目标并不是非他们莫属。这三个目标可以针对任何一首诗歌学习活动。那为什么一定要安排《捉迷藏》这个活动呢?依我看来,《捉迷藏》这个诗歌学习的语言活动目标应该更有针对性。如果把活动的第一个目标略微调整如下:欣赏诗歌《捉迷藏》,理解诗歌中太阳和颜色们捉迷藏时,颜色选择躲的地点的原因;诗歌中拟人的表现手法。而第二个目标如果改为:初步学习用《捉迷藏》诗歌的排比结构大胆进行仿编。第三个目标改为:引起幼儿对太阳光和颜色关系的兴趣,感受诗歌与众不同的捉迷藏的乐趣,体验仿编的成功。可能会比较到位一点。这样有关于语言活动《捉迷藏》的信息一下子就明确了。

二、诗歌内容隐含信息挖掘。

第一次课活动中,教师从平日里的游戏捉迷藏开始,而且让幼儿讲述了游戏规则,引出诗歌中的游戏对象。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生活的导入。孩子们也非常顺利地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但是看似很平滑地接入下个环节。在活动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心里却都存在一个不可言喻的缺憾。具体缺憾在哪里,不深思很难发现。只是感觉而已。其实,诗歌是以简单句表现生动内容的一种体裁。太阳和颜色宝宝玩捉迷藏游戏,没有任何规则介入。太阳是找的角色,颜色宝宝是躲藏角色,没有看到他们任何商量的环节。因此,从现实经验的游戏导入到太阳和颜色宝宝的捉迷藏,缺少了这一个太阳为什么是找的那个人逻辑存在。这个信息,隐藏在诗歌中。为什么是太阳是找的那个角色?这个问题没有被提出,所以感觉从导入到诗歌内容呈现缺少一个理所当然的过渡。而在第二次研讨课的时候,杨老师安排了这个环节,孩子们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都认为太阳适合当找的那个角色。因为他大,能看到的范围广。这个理由无可争议,也使得诗歌内容出现地顺理成章。

三、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信息的反应。

任何一个活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呈现。在师幼互动时,这些大量的信息应该得到传递,并且让孩子有所习得。在两次活动中,幼儿对于诗歌中颜色宝宝选择和自己相近颜色的环境躲藏的信息已经很敏锐地捕捉到了。但是由于不同处理的方式致使在创编环节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第一次活动中,孩子们清晰领会颜色宝宝躲藏的技巧,但是这个信息教师没有迅速抓牢强化。幼儿在创编的时候大部分只是复述了原诗歌中的句子。而在这个现象出现时,教师还是没有能够及时意识到,只是对孩子的复述予以了不太积极的肯定。而有个别孩子创编成功,教师也没有突出强化,点出他创编的亮点。致使孩子和老师在创编环节都存有暗疾,却回天无力。但是在第二次活动中,教师针对这个环节进行了调整,在应该强化的地方及时得给予了强化,在幼儿领会偏差的时候,及时给予了引导,避免了孩子对于创编的理解不足。

四、师幼互动时,信息传递适度

在两次活动中,幼儿分角色朗诵诗歌的环节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状况。第一次活动中,表现为幼儿对教师指令的理解偏差。使得朗诵诗歌的内容变成了表演诗歌的内容。而不明确的指令并没有让幼儿分角色,只是从头到尾完整地表演了一遍。第二次活动中则表现为教师给出的指令的过度,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师对幼儿直接分配角色,使得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宝宝朗诵变成了空谈。

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篇5

关键词:可行性分析,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 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 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挑战。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教师, 此时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教育水平, 具备深厚的学术根底, 广阔的学术视野, 还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 即信息素养。与此同时, 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1 师生素养的概念及可行性

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这使得我们必须调整科研战略目标, 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作为首要的科研目标。21世纪的人们不仅需要大量的事实性知识与专门性技巧;更需具有不断获取亲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 新时代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理和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那么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具备很高信息素养的教师, 也不可能培养出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这就是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必然性。

另外, 师生的信息素养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前提。培养创新型人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已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主旋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 对于促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 可谓锦上添花。信息技术对于当今社会的深远影响, 大大加速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社会上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 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决定课程的关键因素有四个:知识, 社会要求, 社会条件和学生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上述决定课程的四大因素均产生了冲击性影响, 从而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也就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更高层面上与课程的整合。

2 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2.1 专业技能培训

2.1.1 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有效地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 培养信息意识, 培养教师对的信息的敏感度, 这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通过宣传教育, 理论学习等各种途径, 强化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意识, 树立现代化教育观。使教师认识到当代社会教师角色的转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 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够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1.2 丰富教师的信息知识

教师应该具备一般的教育信息理论, 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 具体表现形式及传递信息的工具的知识。为了帮助教师充实信息知识, 相关部门做了以下工作:组织中心组成员专题培训;课题组定期为教师提供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信息, 组织教师学习各种理论;电教组为全体教师培训如何高效使用电脑及其日常保养与维护知识等。

2.1.3 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组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 内容包括:网络技术的操作与使用;信息资源的下载、整理、重组与应用;如何熟练整合使用信息教育资源, 开展教学研究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水平。

2.2 教师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可以轻易获取大量信息, 这使得教师的权威受到削弱。由此迫使教师采取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本身也得利用信息来强化自我。

2.3 教师能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

2.3.1 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精心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被不自觉间隔断了, 学生丧失了独立思维的空间, 网络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 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的交际操练, 无法取代学生的的思维训练, 因此, 老师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时,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体现教案的灵活性, 考虑各种应措施, 避免喧宾夺主, 华而不实, 坚持网络多媒体技术对学科教学的辅助作用。

2.3.2 提倡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观

教师本着从实出发, 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现实作用。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结合起来, 根据学科课程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媒体和手段;合理配合使用多媒体手段与常规媒体手段, 合理发挥各自的长处,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 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指, 促进教学体系的协调发展。

3 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3.1 紧跟时代步伐, 转变教育观念, 实践信息化教育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课堂, 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学策略及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转型优化, 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模式。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3.2 切合实际, 讲究实效, 抓好师生信息素养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 既是农远工程当务之急, 也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创新主题潮流中的主力军。但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职人员年龄差别大, 信息技术参差不齐的状况, 因此各地远程教育必须因地治宜地进行培训计划, 具体操作流程可参照如下:

3.2.1 要求所有教师通过电子备课室多浏览教育资源, 力争有所借鉴, 特别是在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作业设计方面。

3.2.2 对于青年骨干教师, 要在普遍要求的基础上鼓励自编教学设

计, 自制课件或尽可能改编现有资源中的课件, 力争创新应用, 推陈出新,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2.3 对于信息技术较强的教师, 应鼓励其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 力争资源的整合与再开发, 适时总结推广自己的经验与做法。

3.3 通过网络化校本研修,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网络化校本研修的进行, 对教师的观念更新与角色转变有重大影响。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 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难为易、扩大容量、拓展空间还学生一个生命、生本、生态的课堂。教师也充满了自信, 对教学有了无限的憧憬, 课堂鲜活了, 有趣了, 有生命了, 有空间了, 学生也就越来越喜欢我们的课堂了。

总之, 我们要把握时代脉博, 响应国家号召, 坚定地走以“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为主题的发展之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的东风, 加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为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参考文献

[1]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OL) 2007, 10.

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篇6

一、互动教学的含义

互动式教学旨在师生互动, 解放课堂主体, 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自身对知识理解、分析、见证, 掌握课堂知识, 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互动教学虽然要求学生参加, 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常常出现有一部分学生参与、一部分不爱参与、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情况, 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式教学, 在互动的时候有的学生甚至去聊天, 干一些别的事情, 这就大大降低了互动教学的效果。

(2) 互动机会不均匀。互动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热烈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但是在教学中有的学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参与课堂讨论, 有的学生则比较活跃, 甚至霸占了提问讨论的机会, 在师生互动的时候很难达到机会均等。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 并没有完全开放课堂, 有的教师为了抢教学进度占用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则表现在性格差异上, 有的喜欢讨论, 有的喜欢开小差, 有的性格沉闷不喜欢发言。

(3) 互动模式单一。课堂互动中教师往往按照既定的活动模式, 教师进行个人舞台剧表演, 学生单纯地在下面观看、客串, 缺乏活跃的课堂氛围。

(4) 只是形式上的互动, 忽略互动价值。有时候课堂热闹非凡, 温度大增, 教学活动一个接着一个, 也许等到下课的时候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也不管有用、无用, 只要一看到冷场就先来个课间讨论, 也不管讨论互动和提问的价值所在, 只是单纯地追求课堂升温, 只注重表面, 忽视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质性内容。不能提出合理建议, 不能分工合作, 不讲究实效, 只是有个热度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

(1) 改变教师观念, 重视互动教学。师生能否更好地互动, 很大原因决定于教师, 作为活动的领导者,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互动式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直接影响互动教学的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枯燥无味, 教师应该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一味地在上面讲述、操作, 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 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师的指引下, 完成实际操作, 更加牢靠地掌握所学知识。

(2) 创设有利于互动的情境, 增强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往往没有较多的机会与其他教师互动,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进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程度, 自己创设有利于互动的情境。可以根据教材从实际生活出发,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实践,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新知识。

(3) 改变提问方式,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互动。通过分析问题, 找出问题原因, 让学生自己对知识产生兴趣, 远远比教师强制性灌输要来得效率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本源, 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能激发求知欲, 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尊重学生的见解, 树立学生信心。

(4) 充分利用课堂互动资源, 构建生态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等因素, 要尊重学生,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每堂课都是教师和学生构建的精神世界, 它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表演, 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表演。互动教学, 动态生成, 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 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解放思想, 教出独立非凡的人才。

(5) 加强师生互动评价, 树立互动成就感。成就感是促使一个人做事的动力, 对师生互动课堂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 从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的引导程度, 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态度, 学生的思考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使得学生和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互动课堂所扮演的角色, 在参与课堂互动教学中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功。互动评价使得学生增强自信, 受到鼓励和帮助, 在互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6) 加强引导, 积极参与。教师在心理上支持学生, 有些学生不敢坦言, 由于性格的原因, 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操作的时候要注重那些性格腼腆内向的学生, 手把手地教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四、结束语

总之, 互动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我们应该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和特点进行总结, 不断创新, 将互动式教学较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中,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助力学生成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师生信息管理系统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师生交流,交流方式

一、概述

传统的“师生”观认为,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 学生是主体,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教师是“主宰”, 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平等甚至对立。进入大学后, 学生每学期会面临许多课程的选择, 接触各专业不同的老师, 老师往往是上完课就走, 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课任老师的名字。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很少, 造成了大学里师生关系冷漠的现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促进了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

二、高校师生交流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师生交流包含三个方面:认知交流, 情感交流, 人格交流。认知交流主要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大多在课堂上完成。情感交流和人格交流是大学师生交流中比较薄弱的方面。

1.高校师生交流现状

大学生自由时间较多, 大多数学生也会配备计算机, 大学中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相对中学较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如何实现“生-师-电脑”之间的有效互动等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

2.师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大学师生交流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从教学互动和情感互动两个方面出发, 通过阅读文献和对本校师生的调查走访, 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考虑, 对目前大学师生交流存在的问题描述如下:

(1)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 教学内容资源有限, 学生能获得的学习资源受限制, 与老师沟通的机会少。

(2) 大学教师不但有教学任务, 还有许多科研任务, 因此教师参与的学生活动较少甚至没有, 许多老师对本校有哪些学生社团都不知道。

(3) 由于大学生对人生有了一定规划, 学习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各科目的上课积极性各不相同, 有些课程缺课严重, 一学期与课任老师见不了几面。

(4) 课下的师生交流一般都是在刚下课的几分钟进行, 而且是极少数同学, 课外, 周末, 假期时师生之间交流很少, 大多数为零交流。

(5) 教师与学生家长围绕学生发展进行的交流很少, 除了班主任能与部分家长沟通交流外, 其他课任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极少。

3.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反过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基于目前大学师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

(1) 学校利用网络资源, 构建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平台, 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学校建立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让师生在网上进行问题的讨论和交流, 作业的布置与提交, 学习资源的共享等。在网上按课程创建学生自主活动的班级和课堂, 学生可以进入不同课程的班级, 参与学习与讨论, 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开阔的空间, 既有现实班级中的同学和老时, 也有网络班级中的同学和老师。

(2) 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触及心灵, 塑造人格的教学方式, 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大学中知识的学习和学生道德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仅仅口头教育, 远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利用信息手段, 将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加工, 在课堂上展示, 逼真的画面, 感人的情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受到的心灵震撼自然很强烈。比如, 在大学数学课中, 可以加一些数学家刻苦勤奋的例子, 播放一些名人影片片段;在计算机课程中, 可以多演示一些和计算机相关的实际应用例子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也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

(3) 充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知识交流。大学课程的学习很多需要动手实践, 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才可能充分发挥, 如摄影课程中, 给学生演示样片, 然后带学生去户外实际拍摄;电子课程中先演示组装收音机的流程, 然后提供材料, 让学生手动组装收音机等。充分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如利用网络组织师生献爱心募捐, 举办网络师生三国杀竞赛, 举办专业师生微薄明星评选等。

(4) 充分利用微博、网络语音通讯软件、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升入大学后, 个人空间、主页、微博等信息平台的频繁使用, 使师生在网络上就可以时时通讯, 互相关注动态, 教师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目前的现状和心态, 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另外, 还可以利用“QQ”、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 对学生生日进行祝福、节日进行祝贺、指导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绩或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 提醒学生由于天气变化或其它自然因素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三、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 对目前大学师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解决途径的分析,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师生交流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利用信息技术, 学生可以与教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对话, 教师可以隐藏严肃性和权威性, 畅所欲言地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有利于知识的传授,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更加亲近。

参考文献

[1]付伟.浅谈师生交流[J].经济生活文摘, 2011, (8) :219.

[2]张智辉等.解决高校师生交流问题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 2010, (35) :194.

[3]杜小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意义[J].中国教研交流, 2009, (10) .

[4]郭莉.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的新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4 (9) :80-83.

[5]程军.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7.188-190.

师生信息管理系统 篇8

芜湖市绿影小学建于1991年,是芜湖市第一所社区配套小学。占地约15亩,现有近1300名学生,27个教学班,在编教师79人。学校有一支由省特级教师、省市教坛新星、市区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名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学校以“绿色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顺应儿童成长的自然天性”的教育思想,创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努力实现“培养儒雅自信,乐学多思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开展“同城示范课堂”实验,为教育均衡化发展助力

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推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同时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助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参与了“同城示范课堂”的实验活动。镜湖区的荆山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与其结为结对实验学校,开展实验以来,组织了多种在线交流与研讨活动,促进了两校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以“同城示范课堂”为平台,鼓励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坛新星为荆山小学的教师上示范课,开展在线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受到了荆山小学教师们的欢迎。

“同城在线课堂”也为两校的孩子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通过在线课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以赛促研,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培训,更要注重教学实践。学校各学科的校本教研也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特色,全校教师利用电子备课平台开展电子备课,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个性化备课展示、案例反思研究等形式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学校教导处通过电子备课平台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此外,教师博客、班级博客、学校各主题QQ群、校讯通等为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竞赛活动,各教研组通过上课、磨课、课例研讨等方式,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3.依托长三角优质资源平台,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为了进一步分享中国长三角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向纵深发展,学校与上海市青浦区华新中心小学、明光市实验小学以及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四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结成了“助学课堂”小组。长三角结对以来,各学校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下和线上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德育研究等多种研讨和交流互动,真正体现出长三角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学校之间的共同成长。

学校获得的荣誉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师生信息互动 篇9

教学改革, 老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 变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 老师教学生学为师生互动。要用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的教学氛围中, 老师只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引导者, 是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之一。因为其他的学生, 也是学生疑难的解答人。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面对的是有积极思想的学生。不同的人, 认知能力, 情感因素各不相同。因此, 教师必须因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师生信息互动, 教师可以不断发掘新的教学途径, 用不同的理念达到使学生理解的目的。

二、师生信息互动是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它的中心环节, 是主阵地, 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 师生之间在融洽氛围中, 思维发生碰撞与互动, 从而使学生自然地将知识链接到自己的“知识链”中去, 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正是人才发展的目标, 也是我们老师始终驾驭教学的方向。

如果引导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常常会由于知识理解不透彻, 而甘愿充当“配角”或“看客”, 回避课堂上的思维活动, 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导致教师唱成“独角戏”, 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益,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老师必须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优化学生心境, 优化课堂结构, 活跃课堂气氛, 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 使课堂成为师生的信息“互动站”。

三、建立教学信息互动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师生信息互动,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求知欲望。但不仅是课堂上的问答, 这种问答式的互动, 不能说是最有效的形式, 因为仍然是学生被动的接受, 没有积极的主动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建立学习小组。同一方的学生可以是一个学习小组, 前后方位的 (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7页) 四个同学也可以是一个学习小组。对于学习上书本上的信息, 教师提出的信息, 同组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当讨论结束后, 一个组的学生可以推选出一个代表本组意见的发言人。对于学习上有不同观点的, 教师应鼓励各组学生相互辩论, 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对于化学教学,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兴趣, 则舍得对它花时间。因此建立化学课外活动小组, 专门对某个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更新教学观念, 创建互动式课堂结构, 这是创建师生互动站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注入式、填鸭式, 学生只是被动地张开嘴巴等待老师来喂, 学生的参与度与主动性相对较弱, 而现代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思维, 走进“实话实说”式的交流教学法。老师只是调控整个课堂的发展动态, 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朝着正确有效的方向延伸, 当然具体怎样引导,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如创设问题、课堂讨论、课堂实践等, 使学生思维从“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进而发生质的飞跃。

五、营造浓厚的课堂讨论气氛

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的是适时恰当地介入学生的活动, 充分为他们提供合作讨论、发表见解的时间和机会。如果教学仅按一种计划、一种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 学生怎敢越雷池半步?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模仿, 缺乏了个性和创意, 下面就是一个很有启示的课例。

课例:在学习甲烷分子式确定方法时, 在两个班采用不同教法, 一个班按例题讲解确定方法, 然后练习类似确定乙烯、乙炔、苯的分子式, 结果全班学生几乎都是一种方法求解;另一个班是先讨论练习, 再评讲, 结果学生的解法很多。

可见, 课堂讨论既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课堂上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我们教师必须与学生知情相交, 心理相容, 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 活跃课堂气氛, 创建互动环境, 形成互动式课堂结构, 这样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激光成形下一篇:钢筋滚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