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教学工作思考

2024-07-22

几点教学工作思考(共11篇)

几点教学工作思考 篇1

几点教学工作思考(1)

1、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管理

从微观的角度考察教学活动,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教师、学生、内容和手段。在这四个因素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教学内容要靠教师去把握,教学手段也要靠教师去正确运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方法的指导,都离不开教师。所以,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应当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质量管理,也就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质量,即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管理。教学质量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学生的学习质量,教与学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教学辅助手段的质量。在这三个方面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最终结果,教学辅助手段是必要条件,而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质量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调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大力提高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这一工作搞好了,提高教学质量就有了基础,有了保证。

2、以“六个认真”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教导处把建立和健全教学常规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明确教学常规建设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建设”,通过学习研究,教导处本学期提出了“教学工作六个认真”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认真个别辅导、认真组织测验和考试、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对教学管理的要求比较明确和具体,这也是我校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并不高,但真正做到了,上课质量肯定提高了,让落实 “六个认真”的要求,成为我校教师的自觉要求。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指导。

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各个年级的教学,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的能力。指导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科的指导,力争使每个孩子都能受到优质的教育。

4、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围绕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把抓质量放在首位,强化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全体教师要系统地研究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教材编排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并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坚持提前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和辅导,做到课课清、天天清、周周清,使学生学习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将继续实行平时抽查和期中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处将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教导处将在期末根据平时的考核情况,认真、负责地做好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学期考评工作。

几点教学工作思考 篇2

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牵制, 作文教学随着应试棒转, 很难走出新路子。作文只是语文考试的一个板块, 教学需要权衡考点与时间, 作文教学不可能受到太多的重视, 教学时间和师生精力不得不均衡的投注于语文知识的“全面”上, 作文教学出现常规的模式化训练:命题——提示方法——例文参考——机械模仿, 甚至有老师把抄写、背诵优秀范文当作应考备考的“金钥匙”。急功近利, 导致投机取巧, 作文训练仅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枯燥乏味, 这无疑背离了作文的本真。

初中作文教材建设滞后。多年来, 作文教材便是分散附缀在语文课本单元内容之后的点滴或片断文字,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材, 分散地包含于每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中, 从量上来看是少之又少。而且多年来, 中考作文形式受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 考话题作文的时候居多, 今年我市作文考题略有变化, 出现话题与命题两选一的灵活形式。而话题作文作为作文形式上的一个类别;它应该有区别于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许多“专项”要求, 然而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没有关于话题作文的“教材”。语文教师为了应付考试, 只有凭着个人的“功底”, “跟着感觉走”, 教材建设的滞后, 致使作文教学无“本”可依, 缺少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语文教师个人作文素有的高度直接左右着学生的水平高低。

学生作文难, 作文水平不理想, 还因为学生无话可说, 阅读量偏少, 知识面窄, 语汇积累不够, 加上生活圈子小, 生活内容单调, 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感受、思考和热情, 无“物”可写, 无“感”而发, 无“情”可抒。作文课普遍成了师生的“头疼课”。

《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强调“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写作要有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倡导“写身得之见, 抒身得之情”。不难看出, 现行的作文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几乎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 真正地去实施新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呢?

首先, 语文老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 领会其要义, 端正作文教学的态度, 再不要仅仅为了应考而教作文。意识决定行动。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少些急功近利的浮躁之举, 应付之举。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出发点去教作文, 而不纯粹为了追求卷面分数去教作文。要做到这一点,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确实不容易, 教师要有“着眼学生长远能力”的眼光, 要有淡化分数的勇气, 要有正确处理作文教学与考试的策略。实质上, 为能力而教学与考试并不绝对矛盾, 能力提高了, 自然考试成绩不会差。出发点影响教学方向、过程、手段, 决定成效。

其次, 由于初中可资作文教学的教材短缺现象, 语文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 提高业务能力, 其中包括写作方面的修养。收集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 自筹作文教材, 力求科学、合理的将这些课本外的“资源”引进课堂, 丰富作文教学内容。当然, 寻求课外的“资源”, 应该在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基础上去完成。新教材中, 独立成体系的作文教材虽然没有, 但是每个教学单元提供的阅读教材也是作文的活教材, 教师应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 深入挖掘其中的作文教学资源。

第三, 针对学生无话可说的现状, 采取一些必要的有助作文教学的措施。初中学习科目较多, 课内教学时数都有限, 充分利用课内时间之余,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教学实践证明, 卓有成效。

活动一: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 开辟“阅览天地”, 健全借阅制度, 设立班级流动箱, 让图书室不再成为迎检的摆设, 让那些尘封在橱柜中的图书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书籍于人学习、成长的作用, 多少“大家”都有切身体会与精辟总结。然而好多学校的图书室只是形同聋子的耳朵——摆设, 学生课外读物除了教本外, 还有什么呢?书摊上一些低俗的杂志、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倒成了部分学生的读物, 而那些百科知识读物、文学名著、历史演义、名人故事等人类文化的精粹却沉睡在四墙包裹的橱窗之中, 这种悲凉源于学校图书室建设与管理的落后上。充分利用库存图书, 既能扩大学生的见闻, 同时也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

活动二:开展作文系列讲座活动。这项活动可由有经验的老师组成一个专班, 分专题到个人, 个人去筹备讲义。专题要切近实际和初中作文要求, 不能过于高深, 也不能没有依据的泛泛而谈, 往往理论上的指导与身边学生具体作文的评析相结合会更受欢迎。

活动三:校内定期组织作文竞赛活动, 活动要有始有终, 透明度要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系统内各级组织或团体举办的征文大赛。这些都是鼓励写作、激发兴趣的有益之举。

活动四:创设自我展示的平台。校园内可资学生作文水平展示的“平台”有板报、壁报、学生信箱、广播室。让学生的习作在身边上墙、上板, 或通过“校园之声传播交流, 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而这种喜悦是一种培养、强化兴趣的积极心理状态。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这些活动看似繁杂, 耗时耗力, 但它们可以共同营造一种积极的作文教学的浓厚氛围, 虽不能立竿见影, 但在素材、语言、思想、感悟、技巧等积累方面潜移默化之功效是勿庸质疑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的活动是值得尝试的。惟有如此, 作文教学之“渠”方可流淌明澈之泉, 语文教学之“方塘”也才能光洁照人。

几点教学工作思考 篇3

关键词:理论力学 教学 课时 积极性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工科大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系统介绍了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属于古典力学的范畴。其研究方法是从实践出发,经过抽象化、综合、归纳,建立公理,再应用数学演绎和逻辑推理而得到定理和结论,形成理论体系,然后再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此外,对于土木工程和结构工程专业学生而言,理论力学为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力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课程。

然而,笔者在近五年的理论力学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随着大学本科教学任务的加重,理论力学课时不断减少,学生课后用于该课程的学习时间也大为减少;二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想法。

一、教学内容优化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教学观念以及实际需求的转变,许多课程的学时数都进行了大幅压缩。我校《理论力学》目前统一调整为64学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将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清晰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理解和消化,必须结合理论力学课程自身与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理论力学是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根据专业的不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对土木工程、结构工程专业,理论力学为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力学理论知识,因此宜精讲静力学全部,介绍运动学、动力学的理论体系。例如,在静力学部分,可以侧重讲解如何建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实际中出现工程及其理论力学受力简图,以培养学生建力学模型的能力。此外,应该重点讲解梁、桁架受力分析及荷载计算,为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运动学、动力学部分则应重点介绍其基本理论体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框架和认识,如果日后需要这些知识,可以随时翻看教材。而对于机械类专业则应将重点放在运动学及动力学的讲授上。其次,理论力学教材比较注重自身的系统性,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与《普通物理》重复。在教学中,凡是与《普通物理》重复的地方,对公式可不再进行推导,而直接给出结论,以节省课时用于难点和重点的学习。例如,动力学三大基本定理的推导部分与《普通物理》中的力学部分相重复,可以略讲。另外,对运动学、动力学还可以只讲解各章节主干内容,而对一般内容或者比较简单的章节则可稍加指点,请学生自学。最后,每次授课结束,应该布置作业,数量不宜过多,但必须是典型的,可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作业量。对每次作业需要认真评阅、及时讲解。如果学生人数过多,则采取分批次抽阅的方法,既能稍微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作业工整、正确率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可公开表扬,并在平时成绩中给予加分;而对于做作业态度不认真的学生采取不点名的方式予以批评,并在平时成绩中扣分。

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大学课程讲授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力学授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引入大量的动画、工程实例等,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在讲解例题时,黑板板书可以较清楚的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步骤,而且大多数学生反映如果仅通过多媒体讲解例题,速度太快,思路跟不上。因此,笔者认为理论力学教学方法应当是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在进行基本知识点、概念及理论的讲授时,采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实例加深学生印象,也能节省课时;而在具体例题讲解时,则应当采用板书,确保学生对整个解题过程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如将教学大纲、课件、习题及参考答案、参考资料等内容都上传到学院的网站上,并向学生免费开放,同时教师将自己的电子邮箱、QQ号码等网络联系方式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及时将自己的学习困难反馈给教师等。通过这些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方便的学习。

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可采用问题式教学,即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回答,开展讨论,也可以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自己解答,总之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上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问题。尤其是在例题和习题的讲解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出问题,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理论力学》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讲授好这门课程。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两点问题,并就这两点问题提出自己初步的想法,目的是能够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所列观点是初步的,以兹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

[1]崔玉洁,张祖立.谈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

[2]谢晓梅.理论力学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sup):59-60.

[3]王瑾.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

少儿书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4

汤志平

【摘 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汤志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石鼓路69号;210004;***

连续参加了三届由江苏省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全省少儿书画大赛书法作品的评审,每一届南京主赛场将近2700幅作品,还有两三个报名人数多市增设的分赛场500多幅作品,可以感受到家长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全省少儿书法教育的丰硕成果。当然,也有值得思考的一些方面。

大赛的简单情况。参赛的小选手有上幼儿园五岁左右的孩子,也有高中生。可以欣喜地看到很多孩子,经过几年刻苦的训练,在书法技法和总体把握以及熟练程度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书体来看,楷书以写颜勤礼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和大字阴符经为多;隶书以曹全碑为最,也有写《礼器碑》《张迁碑》和《石门颂》的;行书以写《王羲之圣教序》为主,还有有一些写米芾、智永和赵孟頫的;也有一些写魏碑楷书的,如张猛龙和始平公造像记;写篆书的以小篆为多,有写吴昌硕的,也有写当代人的;写草书的多写章草和书谱。作品的形式以竖式条幅和对联为主,尺寸最大的六尺整纸,有擘窠大字,也有蝇头小楷,可谓应有尽有。

评审主要是分场次看作品打分。每场100人左右,每一场评委都会到书写现场查看书写情况,发现可能出现高分的会做一些记录,在打分的时候用作参考。现场有三个评委,经过几个回合打下来以后,评判标准是基本一致的。看到一些好的作品会进行商量,也会和前面的比较;对一些比较差的作品,也会商量一下打分。打分采取不管年龄段一视同仁的计分方法,最后按年龄段进行评奖,这应该说也是相对公平的。我们评分的标准一般是按照以下几点来考量的。一是要看作品字体风格的来历,是否出于古人经典;二是看他用笔结字是否能熟练掌握;三是看他作品的份量是不是够;四是看它整篇的章法以及落款是否合理、完整、和谐。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因其还不能掌握书体的特征,写得比较稚拙,有时也会适当的照顾一些。对于一些楷书行书还没写好就急着写草书的孩子,就会适当的降低一些分数,以示不倡导这种做法。从评审结果来看,那些年龄比较大一点的孩子,由于训练的年限比较长了功底也比较好,作品的水准相对比较高,成绩也自然好。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对字体字形的理解不够准确,在书写时不能够掌握某一种书体的特点,自由发挥的成份太多。二是对各种字体的章法特点掌握不正确,如写行书时候也采用方格的形式,写隶书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字距大于行距的特点,篆书好多都是临摹了当今展览作品集中的一些作品。三是落款不协调,有的作品正文写得很好,但一看落款很不搭调,有的看上去不在一个书写水平上,还有落款的位置不合适,偏下或偏高,那么就会适当扣一些分。四是有些作品夸大了某些书体的特点,如颜体的捺脚、隶书的蚕头燕尾等,不免产生了一些习气。五是书写内容雷同的太多,看得出来大家都使用了一些出版的集字字贴。六是使用加工制作工艺纸的倾向比较普遍。

从书写现场看到的主要问题,一是书写姿势不正确,趴在桌上的、歪着头的,各种姿势的都有。二是描字的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使用粉签纸的孩子(粉签纸不氤墨给描字提供了方便)。三是现场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干扰,有的小动作不断,不能安静地完成一张作品。

因此,给家长和老师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让孩子明确学习书法的目的。我想这个目的首先是要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要了解书法是汉字的演变、美化过程,要了解书法为什么是美的,每一种书体自身美的特征。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适合不同风格的书体。从而使孩子在美和兴趣的指引下练习书法。

第二是锻炼孩子的性格。有些孩子生性好动,那么它在写书法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他安静下来,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书法作品,这对将来保持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是有好处的。有些孩子天生比较细腻,胆子比较小,那么在练习书法时就要有意识地让他放开胆子来写,增加孩子的胆气。写字尽量一笔写成,不要描,写出自信。从而使书法练习有益于孩子好性格的形成。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书写能力包括身体姿势和具体的用笔、结字和章法等,还有书写内容、作品形式的选择等等,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明白书写能力,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的结果。长期的积累,要有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正确,那么他越努力偏差就越大,具体讲临帖一定要写像。从大量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孩子写得都不到位,没有对原帖进行很好地理解、分析和临摹。关于写的像,依我的经验来看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可以将写像当作孩子的一个努力的目标。要掌握书法用笔方法技巧的规律性并要能够举一反三,而不是就字论字,更不是总是练那么几个字以应付比赛。从而使好的书写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第四是要培养孩子坚持的精神。对于一个帖或者是一种书体,要持之以恒地去追求它的特征和情趣。自古以来著名的书家,很多都是以擅长某一种字体为主,将一种字体写到如火纯青的地步,不管遇到什么字写出来都是这个面貌,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评审中可以发现,某一个老师擅长于某种书体,那么他的学生中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在这种书体上书写的水平较高,这也是平时老师在这种书体教学上所花的时间精力多的原因。

第六是正确处理好大赛和书法学习的关系。为了参加大赛取得好一点的成绩,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平时持之以恒的书法训练,提高孩子的综合审美能力,掌握书法特有的审美特点和技法。只有注重平时书法相关综合素质的训练,打牢了基本功,才能在现场书法创作时发挥出稳定的水平。

再讲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关于书写内容。整个大赛,孩子们书写的内容过分集中于几首比较有名的古诗,真正切合大赛主题(评委会考虑适当加分)的内容很少。二是关于书体。写颜勤礼碑和曹全碑的占了绝大部分,实际上适合青少年的书体,大部分都集中在楷书、隶书和行书这个三种书体,这三种书体不同风格的古代经典范式是很丰富的,加上还有一些比较规整一点的魏碑和篆书,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关于用纸。非常多的小朋友都选择了现成的加工过的一些工艺纸,这些纸不适合写书法作品,适合写美术字,偶尔用用不反对,但真正有表现力能的高分的还是写在宣纸上的作品。四是关于用墨。市场上的一得阁墨比较稠,很多孩子不知道兑点水,也是平时在临帖时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重视,让孩子知道要兑水、兑多少水。五是落款问题。落款的字体要和正文的字体相匹配,大小要适合,位置不能够脱离正文太多也不能靠得太近。落款很重要,往往能判断孩子其他书体的书写水平,是加分和减分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有六是关于用印。很多孩子用的是电脑刻制有机玻璃的印章和会计印泥,这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家长可上网找到篆刻家(中国书协会员)定制印章,质量有保证,价格也比较合理。

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好群众工作十分重要。在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应当把握好“情、望、闻、问、切、境”六个方面。

所谓“情”,就是要带着感情,真正融入群众。感情影响行动,感情折射态度。少数干部对群众的困难漠然处之、不闻不问,个别部门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推诿应付,症结就在于和群众缺少联系,缺乏感情。只有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才能真正融入群众,贴近群众,和群众同频共振,打成一片。

所谓“望”,就是要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群众。打开群众工作这扇门,不能让群众来看干部的脸色,而要让干部去看群众的脸色――― 从脸色中看出问题、看出情绪、看出需求。只有学会看群众的脸色,才会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闻”,就是要学会聆听,始终贴近群众。倾听是交流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交流多了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沟通深了才能真正带动群众。要坦诚地听。放下架子,坦诚相见,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让群众有机会把心声充分表达出来;要全面地听。放弃个人的判断、抛开过往的经验,保持客观立场,不偏听偏信。要深入地听。完完全全专注于事、专注于人,不仅关注表面的信息、现实的问题,更要关注群众心底的声音。

所谓“问”,就是要善于提问,主动引导群众。从一定意义上讲,做群众工作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既然是交流,就要共同参与;既然是沟通,就要双方互动。在沟通中,让群众把心窝子里的话掏出来,了解群众的内心需求,引导群众不断提高认识沿着正确的方向积极行动。

所谓“切”,就是要科学区分,正确对待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要把握群众脉搏,区分不同情况,摸清底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群众的期盼各不相同。要分清哪些是合理诉求,需要予以解决;哪些是不合理诉求,需要加以解释;哪些是共性需求,需要分散引导;哪些是个性需求,需要因人施策。

党校函授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王峰忠

李星辰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国内新形势新发展,给党校函授教育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好机遇。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同志指出,党校函授教育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上新水平。他强调,要使十六大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员头脑,更加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校教学中的地位和分量。党校函授教育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新思路、新举措,注意发挥党校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党校优质教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以适应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党校教学实践,对党校函授教学悟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大家思考。

一、突出理论性,把握时代性

曾庆红同志指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经验,使党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他强调,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一定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并使之体现到党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贯彻到党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一定要始终密切联系实际,上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 为民四个方面的教育课;一定要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党校函授教学面对的多是来自于基层的学员,他们大多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平时他们忙于应付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很少有时间读书看报,对当前的时事政策尤其是前沿性的理论知知甚少,了解的就更少了。面对这种情况,在授课时应把学员实践经验与所学理论挂起钩来,使理论更加丰富完美,让学员拿丰富了的理论去指导工作,这样学员学习劲头就更足了。在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内容过程中,要注意内容更新换代,要与时俱进。因为学员多是工作在第一线,接触群众最多,接触实际最广泛,如果他们用老眼光看事情、老办法解决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切实搞好党校函授教学工作,使教学突出理论性,把握时代性,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调整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进入新世纪,我们的所有班次都应按照新的教学布局的要求,让“三基本”、“五当代”教学内容全面进入课堂。围绕教学选择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对紧密结合形势发展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现实问题要进行专题辅导和研讨。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二是教学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法,加大研讨式教学力度,坚持双向交流制度,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 长;在教学全过程中,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解决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问题。三是教学与落实中央《决定》结合起来,用创新理论来武装学员,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装入学员脑海之中。四是教学与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党性教育,让学员学会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经验再丰富理论。在把党性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同时,把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开展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结合起来;把党建理论教学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对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的介绍和对典型腐败案例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对学员加强党性党风教育。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讲究艺术性,增强趣味性

函授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课程的面授教学是以课堂教学即讲授为主。这是由党校函授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行为。课堂艺术是一项综合艺术活动。讲究艺术性,增强趣味性,是提高党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

首先,注重教学组织艺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大家知道,党校的教育对象不同于普教,他们具有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生活阅历相对丰富、求知欲望相对低下的特点,难以管理。对这样的成人教育,进行课堂组织教学不是可有 可无,而是很有必要,且要注重组织艺术。一般说来,凡是有经验的教师都是非常注重这一环节的。一要保证课堂秩序良好,有理有据地评论发生的每一件事;二要给足学员的面子,以不经意的眼神或手势去阻止他的不正当的行为。总之,当课堂出现了不尽人意状况时,既不能不说不管,又不能当场训斥、挖苦,要尊重学员的人格,从正面循循善诱加以巧妙引导。或讲一个小故事,或说一个小笑话,或做一个引人动作,是学员迅速转移到教师讲课上来。只有把学员组织好安顿好,才能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我深信,课堂教学效果是从这里起步的。

其次,讲求教学方法艺术是解决教学认知的基本手段。这就是说,过河要解决船与桥的问题。党校教育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讲求教学方法艺术。在教学方法上,介于党校函授教学的特殊性,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和加强研讨的方法;坚持联系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深化理论学习的方法;坚持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促进主观世界改造的方法。

笔者认为,互动式教学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内容是根本,但如果缺少很好的传授形式,内容再好,学员听不进去也是枉然。因此,实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我们强调不能搞满堂灌的方式,但目前的 教学形式仍是教师讲学员听。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依参与程度的深浅而改变的,对本来毫无兴趣的东西由于要参与其中,也会有兴趣。因此,要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讨式、答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激发学员潜在的创造性,鼓励引导学员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浓厚的情感和共鸣,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有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就某一章节请有专业特长的学员到讲台上去讲课,从而增强学员的参与意识,形成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再次,探讨课堂讲授艺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课堂讲授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方式。在讲授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三位一体,辨证统一。党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的阵地,是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党校教育任重道远。党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课堂教学是党员干部进行宣教的主阵地,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课堂授课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党校教师要提高授课水平,除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在驾驭语言艺术的能力上狠下功夫。尤其在语言的“三性”上下功夫,一是概括性,要善于把冗长的学术问题转换成简洁的讲课“话题”;二是通俗性,要善于把深奥的学术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自己的话”;三是生动性,要善于 把枯燥的学术语言转换成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语句。为什么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中巧妙地应用了设悬念的方法。这种方法如果恰当地运用于面授教学中,同样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其方法有两种:一种用在授课前,一种用在授课中。讲课前设悬念,就是抓住这门课的重点和关键,提学员感兴趣又非解决不可的问题,造成“要知此事如何,且听下边分解”的悬念,从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授课中设悬念,就是举例说明观点时,先将结果说出来,使学员产生非要追根溯源找出原因弄清来龙去脉的强烈欲望,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一句话,党校函授教学要有强大的“磁性”,才能紧紧吸引学员,取得上佳效果。

第四,选好用好事例,是增强趣味性之关键。课堂举例是理论阐述、知识传授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它能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使理论形象化,提高学习效果。运用举例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选好事例。选择事例时一定要“言出有据”,切忌道听途说,信口道来。并且要选我们周围的、大家熟悉的、有共性的、与所授课程联系密切的事例。二要用好事例。实力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对抽象理论的形象说明,绝不要为了举例而举例,本来理论已说得很清楚了,就没必要再举例子了。否则,生硬的举例,就会变成画蛇添足了。一般说来,学员对光讲理论不会激发兴趣,如果用事例来讲理论,给以正确生动的解释及说明,就会提高学员对课程的关注及兴趣。

总而言之,讲究艺术性,增强趣味性,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党校教师应该做到“五个必须具备”和打好“五个基础”,即: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扎扎实实地打好思想基础;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扎实实地打好理论基础;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扎扎实实地打好知识基础;必须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扎扎实实地打好实践基础;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扎扎实实地打好能力基础。

三、实现解惑性,提高应用性

解疑释惑是所有教育教学之目的,党校函授教学也不例外。提高学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其主要教学目的。如为了解决学员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党校函授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作者认为,具体到党校教学上,就是要坚持“两为主,一加强”的教学方针。坚持“两为主”,就是要求学员认真读书,特别是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和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努力在党校造成一种认真学习的风气;在教学安排上要保证学员有足够的自学时间。坚持“一加强”,就是要加大研讨的分量,提高研讨的质量,使学员通过研讨,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既包括联系改造客观 世界的实际,也包括联系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理论联系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实现两种转化:一是理论转化为能力,二是转化为品德。在党校的课堂教学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和“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教学阶段如何联系实际,是一个难点问题。作者对此也有自己的深刻见解。我认为这两门课的联系实际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历史实际,了解经典作家在什么历史条件下,针对什么历史课题,回答了什么基本问题,从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原理,用以思考、分析、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二是结合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曲解,提高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三是结合干部思想实际,解惑释疑,澄清模糊认识,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四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提高干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解惑式”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应用好此法,首先是寻“惑”。为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员的实际,更符合全面提高素质的需要,建议在制定函授教学计划时,第一次面授课以介绍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重点和指导自学为主,同时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一定数量的问题(包括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求解。还可以组织学员深入实际,采集问题。

其次是定“惑”。将征集的问题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汇总,通过分析寻找其中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主要是与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有关的、共性的、代表性的问题。并弄清哪类问题由哪些课程来解决,哪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哪些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面授的课时计划,将分类汇总的结果进行筛选,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是解“惑”。教学内容确定后,一方面,主讲教师要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根据需要组织相关的调研活动。另一方面,让学员参与求解,以求集思广益,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通过学习、调研、讨论,真正使学员感受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确确实实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惑的或棘手的问题,那学员满意之情就不用言表了。

党校函授教学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把握理论性、时代性、艺术性、趣味性、解惑性、应用性,是满有新意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我相信,随着党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会更优秀地展现出来,我们这些党校工作者,一定会不余遗力地尽最大努力搞好党校教育事业。

作者:李星辰系邢台县委党校教学副校长

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然而, 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解, 如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 在黑板上工整的板书, 按照考点对学生进行各项训练, 教得可谓尽心, 也很累;学生全神贯注, 整堂课都在忙着记录, 学得可谓尽力, 更累。琅琅的读书声却很难听到, 即使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 也多是为了背诵而背诵, 不能通过朗读和背诵来体味、欣赏文章从语言到内容的美。可见, 阅读教学变成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分析与学生的记录与背诵。可谓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本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应简化教学程序, 放手让学生去读, 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语文乐趣。

一.阅读教学首先是读

古代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读。因为读是明经 (即悟道) 和写作的前提。古人特别看重朗读 (包括吟诵、默读、精读与博览)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古人虽未提出“语感”一词, 但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却非常看重语感的作用。朱熹说:“大抵观书, 须先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曾国藩在《家训》中也说:“李杜韩苏之诗, 韩欧曾王之文, 非高声朗读则不得其雄伟之慨, 非密吟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 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 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 字觉琅琅可通矣。”这都是谈学习语文必须先读的道理, 没有阅读就谈不上理解。“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不能靠抽象空谈的方法去培养, 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来提高。“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要提醒学生克服粗疏、漫不经心等不良阅读习惯, 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 不理解的问题要反复推敲, 查阅有关资料, 善于发现作品的生花之笔。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居里曾夫形象地说:“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时, 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全神贯注, 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阅读就会逐步养成用探究的眼光看问题, 才会逐步脱离读书的肤浅和低俗, 才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感受。阅读, 是一种文化旅行, 听诗云子曰, 犹如瞻仰一座座丰碑, 不凝神屏息, 不深入探究, 怎可能领悟思想的深邃精辟、文字的隽永精湛?又怎可能品尝到阅读中如饮琼浆玉液般的快乐?良好习惯的形成来不得突击, 要细水长流, 持之以恒。习惯成了自然, 阅读就有了深度。

三.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一个人思维活跃的程度与他的文化底蕴、知识构成关系密切。知识储存丰厚, 知识面宽, 文化修养就有底气。阅读不是简单的读书, 而是进入作品的深层, 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如对《荷塘月色》一文的阅读, 一般阅读得到的认识是:作者借描绘荷塘月色表达对当时白色恐怖和严酷现实的不满, 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与彷徨。而在阅读了作者生平及有关作品后, 就会有不同认识, 有学生就这样认为:这篇文章的基本色彩是静谧与洁净, 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情怀。与其它游记作品一样, 是愉悦自然、钟情飞鸟流云的精神追求。这种认识就是广泛阅读之所得, 是一种很接近作品本质的认识。

四.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79-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我想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 注重教材,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了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了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2 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2.1 注重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如,在分子这一节的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2.2 从生活中的小实验入手: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了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了,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了。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2.3 给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空间: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会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了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合作精神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9

作文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正因为写作的难度大,许多学生畏惧作文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写作兴趣,二是缺乏写作素材,三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学生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想写而又写不通、写不准,由此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一)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写作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写作兴趣是引起写作动机推动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既要注意在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在普遍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同时还需在作文课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形式。

1、口头训练

小学作文形式以书面作文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口头作文。学生的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对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可组织他们开展故事会、讲演比赛、辩论会等。这些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口头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书面训练

由于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偏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书面作文的`训练,即运用多种作文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作文练习有许多形式,除了传统的看图作文、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

(二)加强命题指导,明确作文意图。

语文教学的讲读和作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讲读指导作文,作文巩固讲读。因此,作文课要与讲读课联系起来,这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结合课文命题,是学生熟悉的,写作方法通过讲读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进行这样的作文练习,学生就可以借鉴、模仿课文。例如讲过《我的老师》,就以此命题,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讲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命题《我们的教室》,学习按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等等,既有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写什么、怎样写,又能反过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适合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作文的命题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班里的同学经常做好事,可以让学生写《我们班的小雷锋》、《他是我学习的榜样》等。这样的命题,既能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又能写出真情实感,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文风。

(三)加强方法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我对ACCA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0

教学理念·“参与式”教学 在课堂上以学员为中心组织开展讨论式教学(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员积极思索、主动参与acca的学习,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打造“acca-happy trip”(acca快乐之旅)的特色教育品牌。·“鱼”与“渔” 兼授 使学员在掌握acca知识体系的同时,分享授课教师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应试策略,真正做到一次投入多重回报。·“融汇贯通”式教学 不拘泥于本册教材和本章节内容,根据学员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适当展开和延伸(前后联系,左右贯通),使学员真正体会acca的精髓。

教学导向· 以学员为导向商业培训的特点是严格以顾客为导向,教师要注意聆听学员的需求,根据学员的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考试为导向培训教师要准确把握考试出题方向,深刻剖析教材重点,理解学员的弱项,把提升通过率(pass rate)作为工作的焦点。

教学思路·总体框架1. 学习方法及基本应试策略的介绍(约3学时)

2.课程主体培训3. 结合自身经验与高阶学员探讨求职和职场生存策略,为acca学员提供增值服务。

·课程主体培训1. 对本册书的总体内容介绍2. 各章节及topics的学习3. 考前模拟实战(进入考前一个月开始的冲刺阶段)4. 考前模拟实战结果分析与查缺补漏5. 考前心理及体能的调解(考前一周开始)6. 考后分析总结(总结教学上的得失成败,为下个教学周期作准备)

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数学教学工作的现状

在目前,我国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都有所提高,教师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室的专业数学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摄取,同时,在近些年来,数学教学还逐渐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开始利用新媒体进行教授,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更轻松便利,另外,我国目前是一种较为严厉的考试制度,考试成绩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选择,因此,有这种教育模式的督促,小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教学知识更加牢固。这些现状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近些年来数学教学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传统以及数学学科的复杂性,所以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取得进步的同时,还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首先在教学模式方面,其次在教学方式方面,还有就是在教学的工具运用上,都存在着相应的欠缺,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制约数学教学工做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必须找到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二)数学教学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模式单一

数学教学模式单一主要是指传统的教授模式,即老師单一教授,学生单一听课,这就对学生的专注度要求很高,但是现在的学生中,注意力都比较差,所以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效率十分底下,缺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上气氛不够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数学教学模式的单一,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弊端,改变这种教育模式,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2.对学生的逻辑性培养不够重视

数学是一个理科性较强的学科,重视学生对逻辑的构建以及思维模式的构建,才能更好的提高数学成绩,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分注重结果,注重成绩,而不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很多学生在学数学上会出现“不入门”的问题,这主要是他们没有一个数学性思维,以及逻辑性问题研究不够透彻,所以,即使在数学学习的后期付出很多经历,也不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部分老师在教授过程中急于求成,只重视学习成绩,这一重现象对学生的思维构建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此类问题。

3.新媒体利用不足

现代教学必须采用现代的教学方式,新媒体就是一个较为便利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数学教学教授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般不会利用新媒体进行教授,并且对新媒体的技术掌握不足,还不能将新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但是有调查显示,教师使用新媒体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媒体的功能的教学有待提高。

(三)对数学教学工作的建议

1.拓展数学教学模式的方式

提高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设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增加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之间学会解题,同时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还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固定课程,让学生轮流讲题的方式,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水平,同时也活跃了课堂,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性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逻辑思维构建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的构建,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可以通过将抽象事物转化为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对于一些公式,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公式的推倒过程,让学生不至于死记硬背,同时能对公式的记忆更加牢固,这些方式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学生的数学逻辑。

3.提高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网络发展迅速,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可以将一些对于小学生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一来,小学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难度,对于数学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为达到这一效果,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多媒体操作的操作能力,掌握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并于数学教程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讲难以解决的问题演示出来,这样,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很大帮助。

结束语:

数学教学过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与学生之间简历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能力,让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载体作用,以使数学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研究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鹏翔斌,数学教学通讯,知网,2005

[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适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研究,陈雪娇,人才资源研究,知网.2014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原理试卷A及答案下一篇:林业系统信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