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漫谈

2024-08-15

英语教学漫谈(共12篇)

英语教学漫谈 篇1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只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却忽略了获取信息能力与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的联系, 对学生未加信息处理的答案一律称好;有的教师只从提高答题能力的角度布置阅读任务, 将阅读题型训练等同于课外阅读, 结果导致学生形成“能读懂、低速度”这种不健全的阅读能力……这些现象已使我们看到中学英语教学依据课程标准作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仅谈其中几点。

一、追求完整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程标准规定, 中学英语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与环境来看, 这些能力培养与发展的主渠道应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以精读为主, 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课外则以泛读为主, 主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两者结合才形成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

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课外阅读已成当务之急。自新课改以来, 我们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虽然已被部分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并有所行动;但从整体上看, 落实的面还不广, 力度还欠大。事实上, 很多教师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试图通过加大练习量来直接增强学生的得分能力。如此背道而驰,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更应把培养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作为不倦的追求。

二、培养重要的英语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中学英语课程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但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显然与此要求相距甚远。

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是指排除母语的干扰, 用英浯直接理解或表达的能力。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 往往在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认知、理解和使用英语。他们在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情况下, 一般要把听到或读到的信息转换成母语后输入储存起来, 然后在说或写时先从记忆库中找到母语的表达式, 转换成英语后输出。这是造成他们阅读速度慢、表达错误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才能用英语快速反应和领会、用英语快速表达。因此, 研究英语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是我们必须着手的另一重大课题。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应该多管齐下, 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设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机会, 让他们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为此, 我们必须改变把英语作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法, 摒弃题海教学、死记硬背等不当方法, 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让学生多了解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对涉及文化差异及容易受汉语定式思维影响的东西加以区分和引导,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训练英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合理运用培养技能的方法

1.听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听”的活动时, 除完成听的主要任务外, 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听”与“说”、“读”、“写”联系起来——听到的表达方式多来自读, 而听懂后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也进一步推动读的顺利开展。听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怎样说, 包括各种情境中的表达方法、语音、语调、语气等;还要注意吸取和积累有用的表达方式, 为写打下基础。

2.说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说”的活动时, 除完成说的主要任务外, 要有意识地在说的同时培养听的能力。“说”是直接运用由“听”和“读”而获取的语言知识的活动。如果“说”的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就要及时通过听、读的渠道来获取所需要的表达方式, 再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口头输出。

3.读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读”的活动时, 除完成读的主要任务外, 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读”中获取、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为提高听、说、写能力打下基础, 做到以读促听, 以读促读, 以读促写。

4.写与其他技能的结合

在开展“写”的活动时, 除完成写的主要任务外, 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懂得, “听”、“说”、“读”的质量高了, 才能写得好;写得好了, 又可以提高“听”、“说”、“读”的水平, 以使他们自觉地将四项技能的训练融合在一起。

英语教学漫谈 篇2

[作者] 王贻远

[内容]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解放后四十余年,语文界的名师高手们也常常提醒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视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恪守其训,的确受益非浅,并屡屡发现:我所教的学生中,凡朗读能力强者,其思维活跃,阅读表达能力也较高。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齐倒掉,这做法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不取的。当今的语文教改,对传统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婴儿”,非但不可横扫,而且应该倍加钟爱,并促使其成长。

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主要是,遵照语文界名师指点,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力求字正腔圆:

所谓字正,就是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合乎普通话要求;所谓腔圆,就是要读得流利自然。为此,我时常在范读课文时,故意错读一些字词,破读一些语句,让学生起来更正。这样每教一篇诗文,学生在朗读方面均有新的收益。

二、确定朗读基调

朗读基调,是由贯穿全文的情感色调决定的。要确定朗读基调,就要分析诗文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以及作者的写作动机。例如,同是以海燕作为题材、篇目的两篇抒情散文,高尔基的作品,用象征手法热情讴歌革命先驱者渴望革命、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郑振铎的作品则以细腻的笔触写景状物,借托海燕抒发了绵绵乡思。读前文,应给听者以昂扬热烈、乐观向上的感受。对于郑振铎的作品,因其思想内容、情感色彩、写作意图与前文迥异,所以朗读时语调适当地舒缓低沉些,方能造成一种清幽宁静、柔曼怡人的.意境。

三、理出变化层次

朗读中,应该理出感情变化的层次,使通篇形成不同的音色对比。让我以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的读法为例,说明这个道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似海,残阳如血。”这首词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失利后,毛主席在马背上哼成的。贯穿于这首词中的情调起伏迭宕,变化较大。词的上阕,以凄风、哀鸿、晨霜、冷月几种景物构成一个凄紧萧杀的意境,再用杂沓的马蹄声,如咽的喇叭响,渲染了悲壮苍凉的气氛。朗读这一段时,声调应是低缓凝重的。词的下阕,感情变化较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表达了红军将士蔑视困难、飞跃关山的雄心壮志,可谓是声震五岳,气吞万里,读的音调应该高亢激越,给人以力的感受。最后三句:“从头越,苍山似海,残阳如血”,可以说是对漫长征途的展望。这不单是景物的描写,也是对革命战争艰巨性残酷性的艺术概括。读这样的几句诗,须把声调降得稍低些稍慢些,给听者以沉稳刚毅的质感。

四、读出抑扬顿挫

要从句子内容出发,确定语调的处理手段。所谓语调,就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其内容比较复杂。一般说来,主要包括重读、停顿和语气升降等几个方面,应向中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训练他们掌握这些技能,以提高其朗读水平。此类常识,有关专论已作详述,中学语文界的同仁们均已了如指掌,恕不在此赘述。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篇3

一、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搞好师生关系。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如果学生违反纪律,我们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学生就会畏惧老师,从而发展到讨厌所教课目,那就更谈不上兴趣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就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极大,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轻松而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在Let??scelebrate!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分角色来表演Eddie和Hobo之间的对话,学生在高兴而愉快的心情下轻松理解课文的含义并且还会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上,也可以教学生简单的英文歌曲,培养英语兴趣。因此,英语学习,兴趣为先,能否学好英语要看兴趣的多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改进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有效。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应用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五大教学环节。

首先,创造语言环境。语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得好。英语属于语言,我们也要为它刻意创造语言环境。比如在初一进校的第一节英语课,我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Hello,everyone.IamYuYan.Fromnowon,IamyourEnglishteacher.Nicetomeetyou.Wecanmakefriendseachother.Ihopeyouworkhard.在英语课堂上我也要用英语来进行教学,比如,常用课堂用语Classbegins,openyourbooks.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用Standup,please!根据回答的准确度来,用Good!Verygood!Wonderful!等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在用英语教学时,重难点用汉语翻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题教学,比如在学习Unit1Thisisme.时,我让学生应用Thisis...这个句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模仿。让死板的教学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场所,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掌握并应用。

其次,开展课堂小游戏。中学生比较好动,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小游戏。课堂小游戏是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在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food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拿出几样食品,让学生来抢答问题,回答正确就可以拿去吃。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食品名称。由此也不难看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脱纯理论性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通过语言情境和小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

众所周知,传统教育由老师决定一切,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习更加主动。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在多媒体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我们要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

比如,在教pets时,可先下载一些宠物的声音,在课堂上放,先在荧幕上出现一个宠物单词,然后再出现这类动物的声音,这时教室里会笑声一片,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再让学生猜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习新单词,比较容易记住新单词。再让学生有声有色地模仿,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ow”,“dog”,“cat”,课堂上响起了“哞哞”、“汪汪”、“咪咪”等动物叫声和英语朗读声。还可以用幻灯片将所教的物体或单词显现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印象。通过耳濡目染,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录像欣赏,如此乐事,何乐而不为呢?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英语朗读比赛,以所学的课本为内容,要求学生按语音语调的规则去朗读,人数不限,这样的活动提高了英语的听与说的能力。其次,举办英语角,要求人人参加。在英语角,只能够说英语,可以说简单的单词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无论讲得对错,只要开口讲英语就行,学生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锻炼了说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中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提高上课效率,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可以进行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等,效果相当好,既不占用课堂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英语教学艺术漫谈 篇4

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 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乐于模仿, 接受能力强, 但他们好动, 注意力易分散, 学习持久性与自学性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良好的注意品质和学习习惯, 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 以交际功能教学为主线, 着重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 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通过有实际意义的、饶有趣味的、与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进行教学,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营造英语交际情景与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生动、活泼地学习, 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比如, 在教学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时, 可利用水果、钢笔、帽子、鸡蛋, 以及面包、水等具体物体进行形象直观的对比, 从而使学生很快便理解可数与不可数、单数与复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时, 可以请几组学生上讲台比高低、比胖瘦。此时学生思维活跃, 争先恐后地上讲台表演、回答问题。在教学问路、指路的交际英语时, 教师可让学生绘制本地区的小地图, 结合实际用英语问答回家的路线;学过天气预报的交际语后, 让值日生每天汇报当天的天气情况;教学“Ann/s birthday”这一内容后,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让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会话和表演竞赛。在教学“看病”这一交际英语时, 师生扮演角色, 创设情境。教师穿上医生的白工作服, 挂着听诊器, 身挎药箱, 一进入教室就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交际情境, 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为学习语言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人物对话的内容时, 可充分利用学生做演员, 让他们扮演内容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情景中, 既复习介绍用语又学会了问候用语, 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进行初步交际的目的。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还可以活化课文插图, 设置情景, 将课本的插图活化, 一般用于看图叙述。看图叙述时, 教师要运用精要简明地配上英语解说词 (必要时可配音乐) , 先介绍景物, 再介绍主要内容, 然后叙述景物之间或情景之间的关系, 从中引出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 可以使学生通过看图、听图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 并对所学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从而避免教师的照本宣科。

巧妙的情景设置中, 教师可进行即兴表演。课堂上的即兴表演, 往往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感到亲切与自然, 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The parts of thebody”时 , 教师可一边唱英语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toes, 一边在身上比划, 通过这种即兴的表演, 学生很自然地从老师的动作和歌词中猜出表示身体各部分的词汇语音和词义,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 再现生活情景的做法, 应该说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再现生活情景主要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表象和想象再现语言或自然场景, 把学生带入与所学英语知识相关的特定情境之中。再现情景可采用下列方式:1.课外活动, 再现情景。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 可使一些语言材料得到再现和巩固, 比如,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 让他们从亲身的劳动中学习相关内容, 并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知识。2.命题作文, 再现情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可精心安排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文命题作文, 比如, 值日报告、周记、故事、英语广播稿、演讲稿等形式多样的短文。学生在构思这些命题时, 脑中便能再现一种语言情景, 诱发学生进入某一情景, 进入命题所涉及的情景中。例如, 命题作文my friend’s busy day, 学生在构思这篇作文时, 必定会在大脑中出现朋友做饭、洗衣、购物等场景, 正是通过这些场景的再现, 让学生对情景中的语言材料进行了必要的复习巩固。3.言语诱发, 再现情景。运用言语诱导, 可再现某种语言环境。如在新学期的第一天, 通过师生问好, 便可再现“Niceto see you again”“Welcome back to schcol”等场景 , 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

此外, 还可利用第二课堂, 召开英语晚会, 让学生自编短剧, 自制场景、道具;办英语小报、墙报、英语角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才能, 使他们体验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激发其进一步的学习动机。

总之,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合理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 使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 既可达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发展其智力, 培养其能力, 造就“创造型”人才, 又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 2012 (91) .

作文教学方法漫谈 篇5

摘要: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文探讨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指导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这就决定了小学生作文的本性应显现自我、闪现生活、美化人生、抒写情怀。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

1、规范命题的范围

对于规范命题范围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理论,他曾说,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搔头挠肋,叹息说没有意思,没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方式要灵活多样,表达要新颖生动,最好在学生下笔前,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2、让学生自由命题

在小学也不妨试试“新概念作文”。“新概念作文”是由北京大学等7所重点大学与《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举办的作文大赛,与程式化的语文教育相对应的“新思维,新角度和真体验”成为出发点,它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鼓励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中学生有新概念作文,小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新概念作文,自己命题,写出真实的感受。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一位女教师微笑着给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种作文可以培养人的五种能力:抉择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抄,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1

与中国相比,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三、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四、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大概批改,指出一些较明显的缺点,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斟酌字、词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说理是否严密合于逻辑等,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对于一些好的作文,可以在学校、班级的学习天地、黑板报、校刊上刊登,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增强写作的投入感。

漫谈初中英语趣味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92-01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 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 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 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 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 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 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

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 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 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 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 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 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 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 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 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 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 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教课文,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 ,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 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四、课内外相结合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 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 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地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 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漫谈教学艺术 篇7

然而要理解透彻教学艺术却不是一件易事, 要做到课堂教学艺术, 首先要知道教育是什么?这是关于教育功能和宗旨的思考, 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必须首先思考和认识, 教育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作用?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育人的核心是育心, 教育是于心而成于灵, 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塑造工程。这正好验证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 本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说法。

那何为教学艺术呢?教学艺术, 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 (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标本) 等手段, 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然而教学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类型, 它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 要求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 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 探索出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总是按照一个预设的过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教学就显得程序化、技术化, 没有艺术可言。这又要从另一个层次考虑教学的对象即学生, 学生在课堂中有三求:求知、求乐、求成。求乐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对兴趣的满足和快乐的享受;求知表现为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和占有;求成表现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追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围绕这三求去做才能达到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那可能有人会问, 如何才能练就或悟透高超的教学艺术呢?其实这没有标准的答案, 教学艺术对于人来说形态各异, 或更通俗一点, 即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同, 而教学风格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 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 它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所以,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个过程, 也是一个教师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其实, 每个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键是看自身能否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程序化、技术化的教学模式是容易掌握的, 这在教学艺术形成的初期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当教学艺术达到一定程度, 教师就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灵活机智地去把握教学, 从无模式到有模式, 再从有模式到无模式。

说到教学艺术的培养, 又必须要提教育艺术的本质或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是什么?有人说教学艺术的本质是为了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倡导“凡为教, 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这一教学主张, 是值得每一个教学者去追求的。如江西特级教师潘凤湘老师, 30多年来, 他的座右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务必教会学生读书”。他在教学中利用“教读法”去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自觉兴趣。正如他本人所说:“30年来, 我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创造一套新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我国的教育科学写出新的章节。”我国的专家学者对教学艺术本质内涵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方法技巧说、美的创造说、个性表演说和方法创造个性综合说, 但这些观点还仅仅停留在对直观或经验层面的描述, 未能全面把握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又有人说教学艺术的本质首先从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关系来看,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真”是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共通点, 而教学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它的经验性和个体创造性。其次, 从教学艺术与一般艺术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由于教学现象存在着丰富的艺术色彩, 因此, “美”是教学艺术与一般艺术的共通点, 而教学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活动双边性、协调统一性和审美功利性。

而在我们大学的师范培养阶段, 就应注重教学艺术的培养, 如训练时就应进行“反思教学”。见习时, “反思教学”意味着我们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理性, 善于对实践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思考。教师既是实践的主体, 又是教学理论的主体, 而在我们平时的训练中, 往往是实践主体与理论主体相脱离。教师在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过程中, 要增强自己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应具有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的意识和能力。

当然也可以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来培养教学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如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表现为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精确明快、富有情感, 而有些教师的教态表现为衣着打扮美观大方、仪态端庄、态度真诚、热情、举止潇洒、自然等。还有些教师的板书表现为布局设计比例协调, 对比鲜明, 有系统而又重点、难点突出, 书写规范、漂亮、工整等。这些可以彼此相互借鉴和提醒, 尤其是我们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 要善于吸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还要看到其他人的长处, 从中成长。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 课堂教学艺术拒绝花拳绣腿, 也无须标新立异, 不刻意求新、不一味求活, 首先要在求真、求实上下工夫。只有一切从学生的实际 (如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 出发, 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 (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 , 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 这样, 课堂教学艺术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课堂教学艺术往往也是教师真实感情的流露,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只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才能得到学生真实感情的回馈, 课堂教学才更真实。比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我在一次见习时, 我学会的评价语是“你真棒!”、“你真聪明!”、“很好, 请坐”。但当我真正上课时却发现, 这些笼统的评价语对学生没有多大用处。经过课堂观察和多次听课, 我发现, 要想使课堂更加活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是非常重要。好的评价语, 并不是说“你真聪明”之类的话, 而是就学生的回答, 做出与该问题有关的评价语, 这其中就有教师的感情在里面。

无论如何, 课堂教学艺术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 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的。我们不能将课堂教学艺术理解为一种表演类的艺术, 它是一种成熟、朴实的教学过程, 它是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 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调整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摘要:课堂教学艺术应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 教学艺术是老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教学艺术形成是老师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目的是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变成学生获得发展的精彩活动。

关键词:教学艺术,课堂本质,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晓鹏、王升.关于教学艺术形成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5)

写作教学漫谈 篇8

虽然学生在写作上各有各的问题,但在某些方面是有着通病的:

不知道如何开头

万事开头难,作文难开头。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头。是引用几句名人名言,还是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亦或把作文材料给抄上一遍?很多学生想要有一个好的作文开头,总是纠结在各种开头方式上,等到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动笔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抒情文字的滥用

有的学生喜欢采用抒情性的语言开头,也不管自己要写的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一抒情就是三四段文字,他们会误认为抒情的东西越多越好,越能够打动读者。等到进入正题时,读者其实早已失去了阅读的兴致。学生有时候结尾处也会来上几段抒情性的文字进行所谓的首尾照应。老师在批改这类作文时会发现,把大段大段抒情性文字删除后,作文就没剩下多少字了,这么少的文字也是根本不可能把作文主题阐释清楚的。

文章体裁不分明

有些学生弄不清楚到底什么叫记叙文,什么叫议论文。不管是哪种文体,都喜欢一个长长的例子摆在那里,然后在结尾处发表几句议论就OK,完成了。说它是记叙文,可是结尾处还有几段议论;说它是议论文,举的例子又太长了,简直就是一个“四不像”作文。这种“四不像”作文在学生作文中有着代表性,值得引起大家注意。

文章例子太陈旧

除了上面所说的“四不像”作文外,作文上还有就是例子少,例子陈旧的问题。他们的写作陷入了一个模式。写到母亲,总是喜欢写母亲头上的白发,母亲给自己盖被子,自己惹母亲生气……,写到老师就是带病坚持工作,半夜的灯光……,议论文的例子还是停留在爱迪生、张海迪、雷锋、霍金……上面。如果老师提示了一个什么新的例子,那下次作文很多同学都会用在作文中。曾经在给体育班同学讲授作文时,我提示他们,你们每天的训练学习就是很好的例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上去,自己的苦、累、甜表达出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结果下一次作文时,很多学生不管作文题目是什么,就生搬硬套地把自己的生活写上去,感觉和主题格格不入。

故意“创新”,引起关注

还有一类学生想要写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作文,希望能借此得到高分,可没想到弄巧成拙。有的学生会在作文中直呼社会过于黑暗,有的学生会在作文中把自己弄得家破人亡,有的学生故意写和材料所给主旨相反的作文,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立意越高,越抽象越好。

有一次在写一个高考作文题“站在___门口”时,有学生就选择了《当我站在死亡的门口》《当我站在天堂的门口》《当我站在地狱的门口》等题目,自以为这些夺人眼球的题目能得高分。还有一些学生文章看起来很美,细读起来却没有任何实际的内容。

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能写好一篇作文,经过探索得出了几点感悟:

写好真实生动的小作文

写小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开始,我布置学生随意的写作,不管写什么内容都可以,只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行了。经过多次的训练,我发现,有的学生是认真完成,记录了自己在一周内记忆最深刻的事件,或者对一件事情,一篇文章进行了自己的点评。可有的学生却是胡乱的写上几句,甚至就在作文书上抄上一篇作数。这样的训练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后来,我改变了方针,每周规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来写。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样的写作,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能力,可是学生却没有多大兴趣,所以有些学生就擅自改了自己的作文题目,还是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有一天早自习的时候,我走出教室,突然发现秋天的到来,让大地换了新颜。我灵机一动,当即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初秋的景色,然后写出一篇小作文。这次的小作文写得很成功,学生都谈了自己的体会,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秋天。这就让我有所领悟,学生写的东西为什么有时候枯燥无味、不生动,原来就是没有认真观察生活。如果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那他们写的文章就不会干瘪无味了,也不会觉得难写。后来我又尝试了一下让他们描写现在教他们的老师,可以说个个都写得十分生动,把老师的特点抓得很到位。我就决定,有时候让学生自己自由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可以便于我了解学生的心态,有时候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比如清晨的景色,家乡的变化,自己对最近发生的一些大事的评论或者学习完一篇文章后自己的一点感受等,这样的写作让学生觉得是贴近生活的,愿意去写。写得好的同学,我在班上进行表扬,并且朗读,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写。

拟好作文提纲,明确写作思路

学生作文有时候会偏题跑题,有时候会文体不分。原因就在于学生写作时更多的还停留在想到哪写到哪,写了后面忘记前面,没有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当发现自己的作文跑题时,其实已经来不及修改了。

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下笔前有个整体思路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会紧扣主题。这种训练不需要让学生不断地写整篇作文,就给他们一个题目,让他们写提纲,写思路。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在动笔前就有了整篇文章的布局,下笔的时候也胸有成竹了。

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作文能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好的开头是关键。而现在作文开头用排比性的语句,大段大段抒情的文字已经落入了俗套,让读者看了生厌,无法更好地阅读。而好的结尾会让你的整篇文章得到升华,会让读者意犹未尽。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是不知道如何开头,也不知道该如何结尾。我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想几种开头和结尾的方式,而主体部分就不写。并且这种写作要当堂完成,学生写完后就站起来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一起评点这位学生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训练会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创造一个好的开头和完美的结尾,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光彩。

革新作文的批改方式

作文的批改其实有点头疼。因为一个班人数太多,每篇作文都认真批改,通常需要一个星期。学生没有及时得到自己文章的反馈意见,就缺乏了再写文章的兴趣,作文训练的次数也相对减少。为了让学生及时得到自己作文的反馈。我把全班的学生分组。每次我只收一组的作文,批改一组的作文,而另外的几组就让学生自己去改。每次要不同的学生去批改其他学生的作文。通过批改,学生也能了解其他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学习或改正,而我的批改作文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每次批改完后,让学生提交自己批改的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表扬和传阅。

学生其实乐意当老师,乐意指出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缺点。让他们自己学会去赏析别人的文章,也就会懂得如何写自己的文章。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优秀作文进行朗读,这也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多读书,多积累

学生的例子少,例子陈旧其实就是书读少了。让学生多看报多读书,让他们多积累些素材,方便他们运用在写作中。

每个星期我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老师不要怕这样做会耽误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语文教学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多读书,就能够多思考,吸收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才会懂得如何写作。有时我看到一篇好的文章也会给学生读一读,结合他们的作文进行分析,扩宽他们的写作思路。

素描教学漫谈 篇9

一、素描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对素描要有个正确的认识问题。素描作为美术学科领域中的基础, 是画家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探寻艺术规律、锤炼艺术语言、表现自然的重要而又便捷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 新材料、新工具的不断出现, 表达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尝试, 素描已不是传统意义的素描, 已由单一的色彩画走向色彩多元, 由原来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的体积、结构、明暗、光感、质感、空间、重量感等, 发展到对客观物象进行观念的、情感的、意图的、抽象的等审美主体表现。

作为美术专业中的基础科目, 素描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如何认识物象、表达物象的学科, 虽说是基础, 但是素描同样要求具有辨证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所以素描也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同时, 由于在美术专业的学习中, 一般都把素描作为美术专业学习的开端, 这也就很自然地把素描看着是为了美术专业的基础。因此, 素描基础训练是美术专业学习中的首要环节, 它是艺术家认识自然、研究自然、表达客观世界的第一步。

素描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 它所承担的作用与功能更多的是造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素描是研究物象结构, 通过对典型的形象创造去反映现实生活, 表达艺术家的思维、观念、情感, 以积累造型知识。素描对于艺术家而言, 主要是为了解决造型, 是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 研究视觉语言的必要手段。造型则包含着造型的观念意识与美学原则, 众多的表达方式方法与各种形式要素的运用, 构成了所有造型艺术语言的基础, 它们都是属于美术专业的核心问题, 因此可以说, 造型是美术专业的根本。也可以这么说, 素描是一切美术创作的形式基础, 是一切美术的精髓与灵魂, 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二、树立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意识

素描教学中, 一定要树立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意识。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为了研究物象形体结构的存在形态。物象形体结构错综复杂, 有见得到的又见不到的, 所以在把握物象时, 必须具备整体意识, 整体的观察物象把握物象, 从而培养对画面整体的控制能力。

一切从整体出发是观察方法的核心。物象的形体结构丰富而又复杂, 不同形态的局部依据物象特征规律组合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密不可分, 辩证而统一, 整体由多个局部组成, 局部之间必须在整体的统帅下依照整体规律相互配合, 形成一个合乎自然的整体, 局部不能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 必须服从整体。在素描训练中, 整体意识是贯穿在整个过程之中, 整体地观察物象、感受物象、把握物象、表现物象, 局部描绘必须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整体。但是又不能过分注重整体, 而忽视局部细节的表达, 否则整体就会失去依托, 缺乏内容, 显得空洞。专注于局部的描绘, 就可能失去整体, 内容丰富却没有主次而显得呆板, 在没有整体意识的关照下的局部, 还可能会导致形体结构松散、比例失调、色调紊乱等毛病。为培养从整体出发观察和塑造形象的能力, 在描绘某一个局部的同时, 还必须关照其周围更多的局部, 整体地将所有局部进行比较和鉴别, 处理好各局部及与整体的关系。整体——局部——整体, 这就是一个反复进行对比关照的过程, 这也就是在物象描绘过程中的一个定律, 素描训练的理论指导。

对物象的观察与研究, 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充分地表现物象, 从而表达出画家自身对物象的感受。素描训练中切忌毫无目标性的描绘, 在面对物象时, 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 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张已经完成了的素描习作设想, 要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在对物象描绘的进程中才能做到有序, 不至于迷茫而难以往下进行, 在描绘每一个局部时才有整体的方向标, 也才能处理好局部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是灵魂, 决定着一幅作品的成败。

三、素描的表现形式与认识

素描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通过调子的黑、白、灰的运用, 强调光影和明暗的写实性素描;有通过形体块面的塑造以表现物象结构的具象素描;有注重线面结合表达物象本质结构的结构素描;有通过线条的组合表达物象本质结构, 突出线条精神内涵的线描;还有参照客观物象, 注重画面形式美和情感表达的抽象性素描;等等。有人按画种对素描进行分类, 有注重意向造型的国画素描;有追求精细刻画突出调子变化的油画素描;有注重结构表现的版画素描;有强调结构, 注重体块塑造的雕塑素描;有以线造型, 按照严密的透视学来表现物象结构的设计素描;等等种类, 而且将此分类运用在素描教学中。这样的认识和分类方式是不恰当, 运用在素描教学中, 特别是素描基础教学中, 那是有害而无利的。素描的表现形式, 主要是风格的不同, 对客观物象的理解及情感的表达不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表现形式, 素描最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那就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认知能力, 探索、研究艺术规律。表现形式的取向应该是因人而异, 应依据个人的喜好及情感表达而论, 选取不同的素描造型要素而已, 素描应该是随性的、随意的, 各种表现形式都应该尝试, 形成自己较为恒定的素描风格, 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那种以画种来对素描的分类方法, 在教学中会导致一个问题, 就是样板式, 国画素描一个样, 油画素描一个样, 版画素描一个样, 雕塑素描一个样, 设计素描一个样, 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描教学中, 造型能力的培养是最为主要的, 形体结构的塑形能力又是重中之重。在素描众多要素中, 形体结构是主要的, 最为关键的, 形体结构的准确与否, 决定着素描的成与败, 塑形能力的欠缺, 不能用变形手法或是将错就错的认识方法来掩饰。造型能力不扎实, 后期的专业学习也就十分困难, 专业的发展也就缺少可持续性。在造型能力的训练阶段, 还是应该坚持科学的认识方法和严谨的造型原则。在素描的塑形中, 必须抓住物象主要的特征, 同时也可对此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 但这种强调、夸张是不能脱离物象本质结构的, 即使是变形也是要有严谨的形体结构依据, 而不是无依据的乱变, 否则就是蹩脚的形象。同时, 对物象的强调、夸张、变形, 也是必须建立在造型能力有一定基础之上的。在素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基本的观察方法、造型方法、表现方法等等, 必须严谨、科学的, 而在认知上、形式上是宽泛的, 要尊重学生的形象感受力, 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训练模式来要求学生, 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个性的发展不是盲目的, 首先, 要认真学习、理解素描基本规律知识。其次, 在掌握了一定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培养提高准确塑形的造型能力。最后, 在有一定的素描塑造能力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个性, 培养自己的思想感情, 去探索和研究素描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对形体结构的正确认识及其在造型训练中的重要性

素描教学中, 目的在于训练对物象形体得造型能力, 其中解决重点就是对物象形体结构的把握与塑造, 素描教学不只是训练手上的作画技巧, 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作画的理论指导。在素描的训练过程中, 必须树立整体观察的意识, 切忌过分的强调局部而忽视整体关系, 整体意识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在整体意识的统帅下, 无论是局部之间的相互对比以及虚实、主次、等关系的处理, 都是为了让局部的处理服从于整体关系。

我们知道任何物象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空间体积, 有体积就必有形状, 有形就必有体,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形是物象体积在人视觉中形成的边缘轮廓, 看不清物象的体积就看不到形。有体积的物象处在一定的具体的特定空间之中, 就存在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等空间关系。哪怕是一张薄纸, 同样有形有体积, 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世界万物丰富多变, 每种物象有其普遍的形体结构, 每个物象又有其个性形体结构特征。形体结构丰富多变, 无论多么复杂的形体结构, 都可以用最基本的形态来概括, 在形上有圆形、方形, 在体上有圆球体和方块体。形是平面的、二维的一种状态和轮廓, 体是立体的、有空间纵深的状态。形和体是两个不同的素描要素, 形是二维空间, 体是三度空间, 不同的形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按照某种方式组合就成为体。物象的形体就是形和体按照物象内在结构的组合, 物象形体是具体的、多元的, 任何形体都是为反映物象的结构而存在的, 形体与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不可能脱离结构而独立存在, 否则形体就可能转向平面化, 成为剪影而不是形体。由于结构的存在, 所以物象除了外在轮廓的形, 还有内部结构的形。物象的形体是由不同的体面组成, 两个体面在联结处所呈现的棱角线、转折线称之为物体的“体面线”或“结构线”线组成, 三个以上的不同方向的体面连接就会形成点, 这些点称之为“骨点”“结构点”。对于结构复杂多变的物象, 必须运用形体的观察方法和归纳意识, 同时还要有在方与圆之间进行转换的意识。对于方形体, 形与形之间有转折连接, 要学会用圆形体的意识去观察、塑造;对于圆球体或曲面, 面有转折但不能形成点、线, 视觉中只有形的存在, 我们只能人为地剥离出一些结构点、结构线, 以方形体的意识去观察、塑造。对物象形体的深入分析理解, 就形成了物象的结构形, 从而可以说转化为物象的结构。处于三度空间中的物象, 在视觉上, 必定产生透视。由于透视的原因, 不同的物象有不同形, 即使同一物象由于所处不同的空间位置、不同的角度或是在不同的视平线上观察, 它的形也是不会相同的。透视是千变万化的, 但绝不能违背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物象结构形在纵深空间中由于透视的存在, 发生变化, 就形成了体积。所以我们所说的“形体”, 是包含了物体的结构、体积及透视变化的总和。物象的形体结构是复杂多样的, 对物象的形体结构不了解, 就不可能对该物象形体进行准确地塑造。

对物象的形体有了一定认识, 在塑造物象形体时就有了理论指导。在对物象塑形过程中, 要认真地分析理解物象形体的结构、体积, 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轻重等, 充分塑造出各个局部的形, 所以线条塑造的各个局部的形不只是局部轮廓, 而是通过形的塑造以表现出物象的形体结构, 切忌互相孤立而毫无关系的轮廓形。在素描教学的训练中, 特别是初期阶段, 必须要以写实的、科学的、严禁的、认真的态度对待物象形体的塑造, 而不能无依据无原则的进行变形, 或是将错就错的态度, 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形体结构的准确性, 在素描作品的优劣评判中占有极高的比重, 形体结构的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着一张素描作品的成败。中国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 由于受苏式素描教学的影响, 错误地认为调子是素描的主要, 于是产生一个误区, 把时间都花在了画面的精细刻画之中, 追求调子的丰富性, 而忽视形体结构, 以至于对素描这一基础学科的误解, 甚至把缺失艺术创造力的罪责也归咎于素描教学, 素描是祸害, 要求放弃素描教学, 这是对素描认识不足造成的结果。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它不仅仅是造型技能的训练, 也是观念意识、审美意识、创造能力等等的综合训练过程, 只是有主次关系, 造型能力是最为主要的, 造型能力的缺失, 何谈专业创作。可以看看历代艺术大师, 无一忽视形体结构在造型训练中的重要性, 中国的顾恺之、吴道子、陈老连、任伯年、张大千、林凤眠、徐悲鸿等等, 西方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安格尔、凡高、罗丹、毕加索等等, 从他们的作品中可看出, 都是在形体结构上下过一番苦功, 追求着形体结构的准确与完美, 并把素描这一基础学科贯穿于整个艺术生涯, 作为把握物象形体结构的主要方式。

五、结语

今天,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交流变得快捷, 艺术教育的理念和思维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也随时面临着挑战, 但是素描作为美术专业教学的基础学科, 不应该放弃, 而是应该得到加强, 素描教学的基本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训练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技巧和形式是素描造型的手段, 而不是素描训练的目的。对表现形式的学习和创新当然比较容易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效果。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不能只停留于技术性的训练阶段, 要逐步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方式, 用素描这一特定艺术形式表现现实生活。和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一样, 素描同样要求艺术的真实, 这个真实不是客观地再现物象, 把客观物象表现的真实, 而是在于艺术的自我主观反应, 是艺术的真挚的特殊感受与理解。真正打动观众心灵的因素, 终究是作品的内在精神, 即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和他所传递的思想情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素描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 既有即兴性的一面, 所以从某种角度讲, 素描是画家精神境界最朴素最直接的表达方式。现代素描教学应融入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验,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其基本的功能作用应该是不变的, 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尊重学生感受力, 引导学生的特有个性和创造力。今天重新探讨和研究素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素描的表现形式、认识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铁良.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美术欣赏教学漫谈 篇10

“观千剑而知其器”,欣赏是让学生对千姿百态的事物最好的感知,把蓝蓝的天、绿油油的叶子、红彤彤的花、黄澄澄的果实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对其形状、结构、色彩进行剖析,以形象的景色来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绘画意识和艺术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欣赏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运用可视的艺术现实和艺术形象感染和陶冶学生,让学生自觉地对其作出美丑评价和善恶判断,在欣赏实践中分辨美丑,评价优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新的艺术理念。但是,在大多数的美术课堂中,还是重复“自由绘画,自由想象”,对美术欣赏不以为然。若学生感受不到大千世界中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凭空想象则无异于纸上谈兵,美术技能技巧必然得不到系统发展。可见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艺术本身源于生活,人就生活在美术构造的范围中。如在学习《家乡的老房子》时,一张张古老的照片向学生们诉说着家乡的历史,演绎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见证了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我带着孩子们到生活中去探根溯源,因为只有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创作美。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充满艺术情调地生活,珍惜生活和热爱生活。如在学习《快乐的节日》时,我让学生欣赏我国各族庆祝节日的情景,让学生在热闹的气氛中感受到在多姿多彩的节日里充满着数不尽的快乐与神秘、色彩与激情,陶醉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尝到幸福的滋味,让学生理解到我国各族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促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生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教育和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东西是进行美的创作的原始动力。认识自然是审美的基础。如在欣赏《自然遗产》时,我让学生欣赏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使学生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宏伟、壮观和神奇,心旷神怡,进而对神秘的自然界产生浓厚的兴趣,总想在自己的画面中表现出这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色,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特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又如在欣赏《维多利亚瀑布》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通过欣赏实践,学生产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这优美而神奇的自然景观的念头,个性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被破坏的图片,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环境也需要人类的呵护,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坏境的意识。

欣赏优秀的作品是欣赏活动的重头戏。在欣赏名画时,学生感受到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艺术表现手法各有千秋,有惟妙惟肖的写实派,有耐人寻味的抽象派,还有挥毫自如的水墨画,体会到艺术语言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在欣赏天真浪漫、富有童趣的儿童作品时,学生感觉亲切,容易产生共鸣。可让学生在欣赏中评析,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精神美、格调美、意境美和情趣美,共享人类社会和文化资源,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在美术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艺术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是科学的表现形式,科学是艺术的创作灵感。如在教学《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时,学生们欣赏到了以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形式来发明的杰作,对我国的古老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优美而坚固的古代建筑和时尚而华丽的现代艺术中,领悟到了古典美和现代美。让学生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想建造鱼型的楼房,有的同学想设计水果型的汽车,还有的同学想设计可移动的房子等。在指导学生创作科幻画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个具有梦幻色彩的太空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位学生说:“老师,太空的垃圾太多了,我要设计一个多功能垃圾处理器,给太空处理垃圾。”我想,这不就是学生的创作灵感吗?不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效果吗?又如在《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水资源受到污染和浪费的图片。观赏后学生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大多数学生都提出了批判和建议。我无意间听到一位同学说:“要有个污水处理器真好。”我就顺水推舟,提出质疑:“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污水处理器呢?”从而引导学生说出设计意图和处理器的功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中初步构思,再进行实践操作。欣赏活动让学生畅想未来,根据生活的需要,有意识地把艺术和科学融合在一起,大胆地构思,大胆地想象,创作出很多神奇的科幻画作品。其中黄文信同学创作的科幻画《未来垃圾处理厂》荣获第十九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少年科幻画二等奖。

漫谈微机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 计算机 教学 方法

对于我来说多年的计算机教学感触颇深,原因是计算机课学生都特别愿意上,因为学生有极大的兴趣。那怎能让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相结合呢,这是多年计算机教学中我注意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一、抓住时机是传授知识的渠道之一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一年级学生初次上计算机课,大家都特别兴奋,一进微机教室就混乱,让教者无从下手,不知怎样才能快速进入知识传授阶段。这时我就对一个说得最欢、最兴奋的学生说:“你来给同学们讲一讲面前的计算机各个部分都叫什么名字?”我指向显示器,这位同学不作声了,其他的学生怕问到自己,所以也都安静了下来。我抓住时机开始讲课,让学生们知道玩也得要“认识”它们之后才能够玩得开心,这节课我们先和他认识一下,进入知识传授阶段。此时学生都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等着我给他们解开谜底。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绘图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的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在教二年级的画图时,有用书中的图片给图片添色彩这样一节课。我的做法是:让他们先自己讲喜欢的故事,故事不用太长只要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在干什么,怎么样构成一个情节就行,然后再根据情节,到软件中找到相应的图片去选图添颜色。此时不用看他构的图是否合情理,只要学生自己认为这幅画能讲出故事,就达到本节的目的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的同时,创新能力也体现出来了。不管画成什么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認为故事合理。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结果是我出乎意料的,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时,从学生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内心的喜悦,成果喜人。

三、组织小组协作,促进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如果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如果不交流终究是一种思想。而如果几个人一起交流的话,那么知识、思想就会变得多样。我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取长补短。小组分完之后,每节课上都开展形式不一的小组竞赛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合作,获胜的概率才高。起初学生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几年坚持下来后才看到这种做法的好处所在。有个学生说:“老师你教我3年了,我越来越爱上你的课了。”我笑着说为什么呢?他说:“上你的课能把我的想法都说出来,并且还能知道别人的想法,我能学到很多东西。”我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笑,但是我心里知道这就是小组学习的好处,这就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渠道之一。

教学语言之漫谈 篇12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

1.“小燕”与“广燕”

台下哄然大笑……

我知道自己又叫错了这个学生的名字。

追溯事情的缘由, 得从前两次作文训练开始, 一位名叫广燕的学生的作文两次被评为优秀范文, 在讲评中, 我却总是脱口而出为“小燕”一名。

“老师, 我们班可没有小燕呀?”

“老师, 你说的是广燕吧!”

“噢……对, 就是那只翱翔在广阔天空的小燕子。可大家也知道吧:小梅、小凤、小燕等可是我们中国女孩特有的昵称, 你们有没有从中看到她父母的超凡脱俗, 让我们记住这不同凡响的名字吧!——广燕”。

灵机一动, 机智幽默的语言, 就可化解尴尬场面;流畅的语句让学生可以领略诗情画意, 引领积极向上的情调, 甚至还可将学生带入历史人文的长河中, 也可让我更好地反省自己:得好好改改粗心大意, 出口成章的“坏毛病”了。

2. 风在吹, 雨在下

一天, 课前五分钟朗读的时候, 刚好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 学生的视线都投向了窗外, 教室里顿时一阵躁动, 同时, 又不安地偷看两眼老师, 见我不说话, 有些学生赶紧读起书来, 还有几个学生因为课前还没来得及吃早餐, 这时也趁乱抓紧时间“忙”起来。因此, 当他们完成课前朗读时, 我用这一句话和学生打趣道:“风在吹, 雨在下, 心在动, 嘴在动, 胃也在动。”学生会意地笑起来。下面的课堂学习和老师的配合很融洽。

二点评式的语言

每天的课前演讲, 老师作点评, 这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相当敏锐的观察力, 捕捉教育时机, 运用教育智慧, 才能撞击出心灵的火花, 取得最佳的效果。

1. 幸福

晓霞在课前演讲中就这样说道: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幸福的, 我只知道嘴角往上一翘。我也看到同学们的眉梢正往上飞……

我接着说:“我也知道今天的大家一定很幸福、很快乐。学校对一个学期代管的自行车费用进行结算, 有剩余的钱退还给你们, 可我知道这为数不多的钱肯定只是装在你们的兜里了”看着眉开眼笑的学生, 我紧接着往下说:“那么让幸福飞扬起来, 道一句谢谢:谢谢老师, 谢谢父母, 将幸福进行到底”。

2. 中锋与前锋的对决

今天的语文课前演讲轮到一个体育特长生, 听了他的演讲之后, 我说道:“最初认识的你是篮球场上的一个中锋, 今天的课堂上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学习上的前锋”。

虽然该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些, 但是从此以后他一直都很努力, 作业从不落下, 每周的名句默写练习都能坚持完成, 他能把体训所耽误的学习时间尽力地追赶回。那年的高考, 他在艺术生高考中顺利通过, 达到了体育生二本线。

三总结性语言

1.“破纪录”与“刷新纪录”

一次段考中有两个学生语文科没完成作文只考了四十多分, 而这两位学生较喜欢体育运动。在期考动员时, 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北京奥运会上有黑旋风之称的博尔特在鸟巢破了100米的纪录, 同时刷新短跑200米的纪录。你们的学习在段考史上创造了一个纪录, 我希望这次不用继续保持这一纪录, 一定得刷新这一纪录。”两位学生听了会心一笑。

2.“编辑部”里的故事

在一次通过相互交换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作文批改之后, 我在作文讲评课件上加入了这样一段话:

窗外, 万道金光洒满大地, 偶尔投射在不锈钢栏杆上的一束光线特别耀眼。校园里的几棵大树静静地沐浴在柔和的橙色中, 不远处的烟囱一缕缕白烟袅袅升起。“编辑部”里的故事正在上演:你看, 他正在为“庥木不堪、光彩灿目的光芒”而烦恼, 她却声情并茂地品读着美文:“那一缕缕银发, 仿佛远山的一抹抹残雪, 冰得我心痛”;而我一边打着手势, 一边念叨着:“嗓子不法隐藏我已感冒的事实……‘不法’?不法隐藏?老师 (高高举手质疑) ……”

嘿, 瞧他们那股认真劲儿!

此段文字, 融入近期作文的训练重点——如何借景抒情, 这样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作文对此有了较直观的印象;同时, 学生也积极参与到作文修改中。

四化用诗文

沉默啊, 沉默!

老师们都深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上, 一旦稍有些难度的提问, 教室里就悄然无声。在此情境下, 我对学生调侃道:“也许我们相信‘沉默是金’, 但不妨好好落实‘三中全会’的精神——‘包产到户, 责任到人’, 怎么样?当初, 这制度可为当前的中国农村解决了温饱问题, 我们也好好借这东风来解决现在面临的疑难问题吧!”学生们个个正襟危坐, 认真思考起来, 而随着一个个点名而发的同学, 那是怎样的精辟, 何等的滔滔不绝, 又是怎样的胆怯, 怎样的面红耳赤, 一目了然。看到如此, 我便不得不哑然失笑, 不由得给学生送上一句经典名言:“不在沉默中死亡, 就在沉默中爆发!”

上一篇:移动通信发展趋势探讨下一篇:金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