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社保档案

2024-09-26

人力社保档案(精选7篇)

人力社保档案 篇1

人力社保主要分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 具体为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工资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具有数量相当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先决条件, 足够的人力资源推动了生产的良好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着特有作用, 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 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缓解社会矛盾, 协调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才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人力资源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 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保驾护航, 因此实施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愈来愈重要。

一、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 建立人力社保网络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发展步伐较快, 但所采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粗放型与资源消耗型为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得传统的发展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注重的是创新型人才, 具备全面知识与技能的人和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改革落后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人力社保档案工作未能满足创新发展模式及增强发展质量的基本要求。人力社保档案管理主要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来构建适合自己的效率高的人力社保系统, 实现人才培养、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 以促进人力社保网络的形成, 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力社保的需求。

(二) 构建快捷通道,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人力社保档案不仅能够提高社会就业率, 而且还能有效缓解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求职者与用工者提供了良好的快捷通道。求职者与用工者可以利用档案管理网络, 在先进的互联网上及时有效联通。不仅帮助求职者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岗位, 而且, 还使用工者找到了适合自己需求的人才, 从而促进社会就业率的提升。同时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等通过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更加快捷、透明和高效。

(三) 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人力社保依据

当前, 国内人力市场已基本使用了市场配置机制, 人力实际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动。政府部门可结合相关的档案信息充分掌握人力流动与变动情况, 在人力市场中实施良好的宏观管理、调节以及控制, 从而确保人力得到优化配置, 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人力管理开发领域中既有各类有利因素也有诸多的负面因素, 急需政府部门编制高效且匹配的政策法规加以科学管理与正确疏导。比如, 怎样减轻整体的就业压力, 怎样科学引导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 怎样进行劳动者的培训工作, 怎样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怎样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等, 上述这些都必须做全面的调研及论证。档案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人力资源档案资料进行收集与管理, 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完善的涵盖社会各类人员的人力社保信息资料, 这对于政府部门编制完善高效的发展生产、促进就业、保障社会和谐等科学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二、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 构建高效的网络档案应用系统、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在构建应用系统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利用以及安全等各项工作, 这是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实际中, 必须强化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 及时构建相关的档案数据库, 实现相应的数据规模, 提高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实用性, 从而全面开发人力社保档案信息, 不断增强人力社保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及水平。

(二) 档案管理者的观念转变与思维创新

以往的人力社保档案管理模式使得从事该项工作的管理人员一直处于封闭式、半封闭式的氛围下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编目、储存等各项工作, 思维方式固定不变, 经常按部就班的工作, 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目标实现。所以, 要求相关管理者必须树立新的观念, 增强思想认识, 同时, 创新思维, 不畏惧知识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人力社保档案的信息化开发与利用, 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及技能。一直以来, 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都缺乏较高的素质,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滞后严重, 重视保管忽视利用;重视工作忽视学习等现象屡见不鲜, 不利于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所以, 管理工作者必须有良好的终身教育观念, 不断强化相关业务学习, 主动参与一些进修学习, 从而确保自己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

(三) 提高人力社保档案的网络服务水平

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系统中的“数字化建设”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主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人力社保资源进行收集、处理、传输及应用, 促进人力社保档案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做到资源共享, 加快人力社保档案数字化、规范化、网络化以及社会化目标任务的实现在人力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根据人们对人力社保信息的实际需求, 加强服务水平, 良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

(四) 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 做到资源共享

现阶段, 在先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 人力社保档案系统应紧跟这一趋势创建数据化档案与网络化管理, 以做到信息的共享及共建。所以, 要想进行人力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 就必须认真细致的确立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 此类软件必须是规范化、通用化以及包容性好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现阶段, 我国各行各业在档案管理方面相继进行了信息化建设, 但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 因此, 进行人力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问题。但人力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政府人力社保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必然趋势, 人力社保系统必须具备永不言败的决心, 积极制定有效的方法途径, 克服实际中存在的各类困难, 从而真正做到人力社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目标。

摘要:人力社保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以便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保管档案;收集、鉴别和整理档案材料;办理档案的查阅、借用和转递;登记职务的变动情况;通过档案熟悉人员, 为人员工作提供情况;调查研究档案工作情况,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搞好档案的备战工作;办理其他有关事项。本文主要论述现代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信息化实现途径。

关键词:人力社保档案,信息化,重要意义,途径

参考文献

[1]郝小红.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12 (15) .

[2]彭芬辉.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之我见[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3) .

[3]张志媛.小议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J].经营管理者, 2010 (17) .

[4]袁丽红.浅议人事档案管理[N].邯郸日报, 2010.

[5]姜广峰.浅谈人事档案管理[N].菏泽日报, 2010.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中的社保管理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煤矿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煤矿企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已成为影响当今我国经济水平高低的重要力量, 而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社保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机制, 关系着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可以保障员工在养老、疾病、失业等风险发生时带来的各种问题, 不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劳动者本人, 都有重大意义。

随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和社保制度的完善, 煤矿企业的社保管理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 保险的范围和深度更加人性化。但是在实践中, 由于地区各县市社保征收政策的不同和劳动者个人等各种原因导致了参保程度参差不齐。以贵州地区某煤矿企业为例 (以下简称Y公司) , 除了工伤保险全员参保外, 不论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是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率都普遍较低;贵州省社保现处于地市级统筹状态, 下属各单位分布在各地市, 这给伴随工作调动产生的社保频繁转移和接续带来了很多问题。

二、目前煤矿企业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社会保险的实施效果。

社会保险给参保职工带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全面社会保障的同时, 也间接加大了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成本。另外, 一些企业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 人员流动率高, 导致目前参保率比较低, 社保覆盖面不足,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存在许多的弊端。比如说:由于部分养老保险跨省转移难度较大, 只能选择继续在原单位缴纳;还有部分地区由于工商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等手续未能及时办下来, 还无法缴纳社保等, 如何将多险种在本单位贯彻落实, 有效制定相应的对策,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体系。

2. 社保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员工重视不够。

社会保险基础工作薄弱, 实际的工作流程与现行政策要求不能做到有效衔接。首先, 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社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学习不及时, 不能准确把握现行法律政策的要求;其次, 由于社保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 不能有效认识到社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工作散漫, 效率低下;再次, 企业社保的多层次、数据循环链过长等管理方式会导致财务帐与社保记录卡易出现误差, 这些因素都对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众多的难度。另外, 企业员工对自己社保扣缴不够重视, 员工内部调动不关注社保扣缴情况, 这类问题在煤矿企业表现尤为突出。煤矿职工对社保认识程度也不够, 且工作流动性大, 参保意思不强甚至都不愿缴纳社保。

3. 配置不健全, 资金短缺, 缺乏切实有效的社保体系。

煤矿企业具有区域分布不对称的特点, 下属单位比较分散, 在结构类型方面缺少相关服务机构, 相关资金配置短缺, 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 社会保险属于微利产业, 在前期基础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入, 部分单位由于效益不好, 资金紧张, 不能够及时缴纳社会保险。因此就不能很好地解决资金短缺, 服务质量不达标、设施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

由于相关资金配置短缺, 煤矿企业也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社保考核体制, 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社保管理系统。在为每个责任部门下达工作任务目标的同时, 不能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这样, 即使对工作实绩进行考评和考核也不能很好地同社保部门绩效考核后的经济利益挂钩, 各部门在社保系统管控方面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三、煤矿企业社保管理完善建议

1. 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中社保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 也是提高企业社保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但是, 实践中许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形成专门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混乱, 并且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因此, 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对于煤矿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社保管理、维护员工权益、稳定企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比如说可以实行政务公开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交办工作汇报制等各项制度, 公开办事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将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规定和业务及时公诸于众, 及时在网上公开政务, 发布信息, 回复员工的咨询和建议, 充分发挥社保部门的宣传和服务作用。

2. 高度重视社保管理工作, 提高员工的自觉缴费意识。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 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司内部社保管理办法, 有利于社保管理, 要求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社保工作, 设立财务兼职, 明确细化工作岗位职责, 简化公司社保管理程序, 实施集中建卡建帐, 加强公司社保业务人员培训和管理。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保管理当然离不开员工的支持, 社保制度的确立及不断完善需要员工支持, 只有不断宣传才能让员工理解社保并参与社保, 使职工从心底认同社保制度, 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以Y公司为例, 由于所辖单位较多, 工作繁重, 建议成立社保中心作为人力资源内部的二级机构, 专门管理社保工作, 社保统一管理, 以免频繁调动对社保转移带来的麻烦。同时, 各矿区社保工作能做到专人专管, 提高社保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社保政策宣贯力度, 提高认识社保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企业内部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社保知识, 组织一些社保专题讲座等, 可以考虑采用漫画、标语、多媒体等形式进行, 把一些专业性强、较难理解的内容转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 让员工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各项利益, 让员工知道国家实行职工社保制度是企业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 是关系到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

3. 加强组织领导、资金支持,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管理需要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动力和保障, 资金支持是必要条件。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社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长效机制的建立。以改革统揽全局, 统一思路, 强化领导责任, 逐步建立健全以一把手为组长, 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长效机制。 (2) 提高工作效率, 狠抓职能转变, 不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说, Y公司就存在着因为体系不完善造成的社保管理遗留问题, 上级单位要加强领导组织, 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积极堵塞漏洞, 解决诸如贵州地区原社保关系在贵州省外社保等遗留问题。 (3) 加大资金投入, 重视加强社保管理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社保考核体制系统;不断提高社保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进一步加强社保管理员业务培训, 强化业务能力。社保管理人员要了解国家的社保政策, 把员工的权益放在首位, 提高自身责任感, 努力为员工提供优质的社保服务。在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之上, 积极梳理社保管理工作流程, 真正做到政策与流程的有效结合。逐步提高工作效率, 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 夯实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结语

社会保险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社保管理提出了巨大的考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要不断积极探索, 真正站在保护职工利益的角度来开展工作, 切实有效地解决煤矿员工的后顾之忧, 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社保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3

目前, 档案部门与劳动社会保障民政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 积极探索和开展社保档案工作, 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6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可以说, 我国社保档案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保档案因其保管的分散性与提供利用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社保档案资源不能共享。

目前, 我国社保档案的材料来源分散, 保存场所即管理机构也是分散的。从社保障档案的来源看: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城镇贫困人口及农村居民;从社会保障档案的管理场所看:除主要承担社会保障工作的劳动保障和民政 (低保窗口) 之外, 财政、税务、银行、邮局、社区等部门都各自形成并保存着一批社会保障档案材料。社会保障档案材料尚未能形成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 政出多门, 业务交叉, 资源浪费, 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

目前,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社保档案信息共享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和实现手段。但由于社会保险的5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 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 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以及人为壁垒, 导致系统割裂。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基本信息的共用。许多地方和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影响着社保档案联网工作的进行, 如2008年1月央视报道的深圳农民工的“退保潮”现象, 就是因为不同的省市之间不能共享社保缴费信息, 从而导致社保对于“候鸟型”的打工者来说, 只是带不走、挪不动的“地方粮票”。上述这些不利因素如果不加以解决, 将极不利于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不利于社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 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 缺乏专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 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 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 亟须修改。由于社保档案数量巨大, 工作环节繁琐, 社保档案工作尚没有全国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有些地方制订了一些社保档案的地方标准, 在社保档案的不同专业类别中, 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

3. 部分地区社保档案意识淡薄。

我国一些地区, 尤其在农村社会保障的首要任务是健全社会保障项目, 扩大覆盖面, 至于社保档案还无暇顾及。另外, 由于社保档案意识淡薄, 一些社会保障经办单位只注意抓社会保障业务, 忽视社保档案资料的管理;这些都使社保档案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社保档案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还有些社会保障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 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 即使有专兼职档案人员, 也是临时抽调,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严重影响社保档案管理的质量。而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只将“红头”文件视为档案, 对这些产生于“业务”部门的社保档案, 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上多由形成社保档案的业务部门自行保管, 无论从这些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 还是从制度上均不符合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二、完善社保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 实现社保档案资源共享。

进一步完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 对社保档案实行统一领导, 集中管理, 加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的五险合一的管理机制, 以避免部门间的交叉重复, 实现社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并为社保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 进而实现全国联网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保档案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

首先, 要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 结束社保档案管理分散问题, 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 改变目前政出多门、决策分散、管理混乱的局面, 使其成为统一管理全国社保档案的领导和决策机构, 负责拟订社保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重大决策和有关法规、制度, 参与制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其次, 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还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 包括地区局、地方办事处、数据处理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负责公民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 并送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保管。

2. 建立完善社保档案管理法规与标准, 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参考。

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险领域已经颁布了大量的行政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 但一直没有一部统一的基础性立法。基本法律的缺位, 各种规定层级无序、规范分散, 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难以定型, 缺乏权威性、稳定性。2007年底, 社会保险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 确立社会保险制度基本法律框架, 使公民的社保权益得到保障。一些地区和部门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出台了社保档案管理规则与实施办法, 但建立全国统筹、联网的公民个人社保档案体系后也应尽快出台一部统一完整的社保档案管理法律法规, 为社保档案的管理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

除了有法律保障外还要建立健全社保档案管理的标准体系, 将社保档案管理标准贯穿于社保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使用、销毁全过程, 确保社保档案从形成到最后销毁等一系列工作都有章可循。

3. 加强宣传工作, 提高社会各界社保档案意识。

社保档案是社会保障事业中的一个分支, 但社保档案的作用常被社会忽视。随着社保体系的逐步完善, 社保档案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 社保档案工作要发展, 要实现其社会价值, 首先要让社会从思想上认识到社保档案的重要性, 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 广泛宣传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社保意识, 尤其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的社保档案意识, 提高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更新观念, 为搞好社保档案工作创造条件, 将其纳入各级领导的工作日程和议事日程, 为建立和完善社保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莹.社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兰台世界, 2007.5

[2].周跃忠.开展社保档案工作的几点想法.浙江档案, 2007.9

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浅析 篇4

1. 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保档案与之相对应, 是社会保障工作的客观依据, 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与广大参保人员终生相伴, 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截至2005年底,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 487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0 648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8 478万人,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5 408万人。社保部门数量巨大的文件材料需长年保存, 因此,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保档案管理, 对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达到管理服务标准化、经办流程规范化、干部队伍专业化、信息网络科学化显得尤为必要。

2. 社保档案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最强大力量之一,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能够帮助个人和社会更深入地认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 更好地利用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优秀成果, 从而使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实现社会公平、和谐。传统的管理方式, 在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以及宣传普及性上大打折扣。信息时代的到来, 改善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思维方式。数据库、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结合, 使得处在不同地域、不同险种的社保档案业务区共同使用一套数据库系统, 各个社保档案业务输入或更新各自所从事工作的信息内容, 不同的社保档案业务区之间共享相关的信息, 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保档案利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为领导决策和各层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保档案的工作方式及服务方式, 掌握信息技能本身已成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通过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 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能把当代最前沿的档案信息技术带入日常管理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善其业务流程, 提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使其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 传统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将逐步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型, 社保档案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景更加广阔。

3. 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步骤与难点

社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社保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社保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是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为社会保障部门宏观决策服务, 为经济建设和广大参保单位、参保人员以及社会公众服务是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宗旨。首先, 要实现社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按照“谁经办, 谁收集”的原则, 由业务经办人每日将档案资料收集齐全, 并按参保单位分装入袋, 确保资料不散失, 并使资料及时发挥查阅功能。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 制定业务档案分类标准, 要求业务前台在业务办理环节收集相应资料, 每年按要求移交档案室, 由聘请的档案专业人员协助做好业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其次, 要实现社保文档管理数字化。社保档案分为业务档案和财务档案。电子文件是办公自动化的体现, 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电子资源, 建立电子档案。现存的、大量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档案资料要通过输入、扫描等方式, 转化为电子文件归档, 做到上年档案今年清, 沉积档案不隔年。再次, 要实现社保档案存储现代化。光盘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和记录方式, 与纸张、微缩胶片等信息载体相比, 具有容量大、快速存取的特点, 且存放密度高, 可以有效缓解库存的压力。在库房建设上, 要做到“九防”设施齐备, 档案装具数量充足, 排放整齐。穿线、装订、切割均采用档案部门指定的专业器材, 保证档案立卷成册质量。档案室应配备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 使社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检索、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社保档案信息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社会保障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在互联网上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创办社保档案信息网是当前我们社会保障部门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社保档案信息化服务的一项探索和实践。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和水平, 将社保档案蕴藏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向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档案信息交流方式和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虽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基础性工作, 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逐步认识的过程, 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尤其需要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 需要不断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需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基础数据支撑, 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数据交换, 需要网络的连通, 需要一批忠诚的社保档案工作者的终日实践, 需要安全的系统保障, 需要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发挥其效能。因此, 对于社保档案信息系统而言, 基础数据源的保证、数据动态更新机制的形成、数据共享协调机制的建立、工作方式的更本转变、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途径的拓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安全措施的落实以及各地区技术不平衡发展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的速度和力度。

4. 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探究 篇5

1 社保档案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1.1 社保档案管理的概念

社会保险档案从信息的收集、归档、整理,到档案的保管、检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是随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管理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增加难度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管理技术。社会保险工作的性质是向参保人提供服务,需要使用大量的文件档案报告和记录有关信息。在档案用过之后,大量的文件积累及适当处理这些档案是所有保管大量档案的机构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社会保险档案需要更高的管理技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技术迅速得到发展。现代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不仅对于档案保管和存储设备非常有用,还可及时收集、处理并存储大量日常信息。

1.2 社保档案管理的特点

社会保险档案是以社会保险事业为服务对象,形成于社会保险经办过程中的,对其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社会保险档案工作量大,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实施制度时要做许多工作,如单位参保登记、参保人信息登记、保险费收缴、收回未支付的保险金、保管在确定社会保险权利时所需要的文件、处理要求领取保险金的申请、支付养老金。

第二,社会保险档案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它不仅要为参保人提供缴费记录的情况,而且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各种数据,还要为养老金计发标准提供依据。由于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一般与个人和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数额密切相关,因此,缴费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十分重要。

第三,社会保险档案需要多次存档,并在社会保险经办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社会保险档案与别的专门档案不同,其数据库需要源源不断输入新信息。如受保人的工作单位、缴费情况( 包括缴费基数、比例) 是不断变动的,有时缴费可能中断,这就要求对受保人的社会保险档案经常输入新数据,经常存档。

1.3 社保档案管理的原则

1.3.1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作为档案学的一项重要理论,不仅是国家档案管理事业的一项基本组织原则,也是档案工作实践的一项重要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档案行政管理系统;运用法律法规保护档案事业;建立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实施集中管理等。这一原则的应用既有利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向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转变,又有利于档案的管理、查询和维护,真正实现档案的利用服务目标。

1.3.2 尊重档案形成规律的原则

档案管理和档案整理的核心原则就是要尊重档案的形成规律,这一原则也是档案管理区别其他管理的特有原则。尊重档案的形成规律,保持档案的历史联系,就是要已既有的历史为基础,既要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又要保持档案形成的原来系统,在整理和管理档案过程中不能破坏档案形成的原来系统。尊重档案形成规律是保持档案历史联系的关键,凡是尊重档案形成规律的,就能保持档案历史联系,反之就会破坏档案历史联系。

1.3.3 档案管理效益原则

档案管理效益原则主要是指通过对档案实施有效的开发和管理,所能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原则是以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以创造效益为根本的,是档案管理实现经济、高效管理的有效保障。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讲究效益。档案管理部门所必需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是国家赋予的;而国家则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如果档案管理部门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很多,而输出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量很低,那么,就会产生负效益,就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种管理就是违反效益原则的,是失败的管理。当然,机密档案的信息不能向社会输出,否则会给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带来损害,产生负效益。

2 当前社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发展速度不慢,但发展不平衡

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启动早已使用20 多年,并在做二次、三次开发,晚的则尚处于开发阶段,对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甚至计算机闲置多年而未能使用。从技术角度讲,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地区开发出来的管理系统的功能较完备,起点较高,准备配备小型机,实行全省网络化管理,而有的地方则无总体规划,缺乏系统性考虑,起点较低。

2.2 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各地开发计算机管理系统时大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工作需要,系统方案的构思都不曾考虑全国性的大局,甚至不曾考虑全省的大局,因而在整体结构、硬件和软件的选型、应用软件的规范,数据格式和网络功能及通讯等诸多方面都各行其是,尤其是数据库问题更为突出,这将给今后整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有可能要导致很大的财力浪费。

2.3 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和数据库重视不够

相当一部分地区仅仅开发应用了一些基础性业务处理软件,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认识不足,更缺乏考虑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由于目前大多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方法夹杂着许多行政性手段,且大多数地区管理的对象仍以企业为主,而不是直接面向受保人和受益人,科学的组织管理和研究,如对社会保险未来发展的规划、组织和精算研究,尚未被人们普遍重视,所以数据的处理上还存在不少漏洞。

3提高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举措

3.1加强社保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因此社保档案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出社会保险档案分类大纲和各门类档案保管期限。真正实现统一制度、统一管理。从当前社会保险工作实际情况看,档案分类较多,且载体多样,因此应对每一类档案都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各门类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保管、保密、统计、鉴定销毁、查阅利用、档案设备维护使用、重大活动档案登记制度等,切实把各种门类、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轨道。

3.2搞好编研,开发利用,实现档案利用向深层次发展

管理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只有先管好档案,才能利用好档案。根据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应编研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料,供工作人员在现实业务中使用,为广大社保对象服务。编研应把握三点:一是为现实服务,满足社会急需,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二是为领导决策服务;三是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随着保险事业的深入发展,档案为之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方式越来越活,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做好工作,除了直接提供好档案服务外,还要千方百计多提供一些间接的档案服务,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

3.3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和计算机数据库”是整个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的核心和主干,是系统实施中首先要开发和实现的部分,它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的一项大型基础工程。目前,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统一系统基础资料的数据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点是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引入,拓展区域社保档案管理系统的联网程度,通过规范基础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率,避免数据重复或冗繁所增加的维护成本。同时,在规范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尽力开发多样化业务管理流程,扩大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工作效率。

作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优劣、运行效率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数据库的设计。由于该系统是一个多任务、多用户同时处理的网络系统,因此,我国社会保险数据库设计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求系统可靠、适用,便于未来的发展及扩充;二是要求能为系统提供数据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结语

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经验和纠正错误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保档案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新形势下的热点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开发社保档案资源的应用潜能,才能全面发挥社保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实现管理、服务双赢。

摘要:社保事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巩固与完善,它不仅实现了养老待遇向社会化方向的转变,而且进一步巩固了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社会保障基础。本文以社保业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首先分析了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内涵,其次就目前社保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人力社保档案 篇6

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会保险档案服务中心在推行社保档案影像化扫描、提供档案数字化服务利用的基础上,开发的“可视库房”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可视库房”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档案库房全景模拟。“可视库房”系统功能模块包括:“可视库房”模块。利用直观库房图形,模拟真实档案库房的“库、柜、架、层、位”,使库房管理员无需进入库房,即可对库内档案的保存情况一目了然。在库房的外部墙上有个液晶显示屏,库房管理员只需用手点击屏幕,所查案卷内的所有档案信息及数字化影像即刻显现。“信息查询”模块。库房管理员可通过虚拟键盘或手写输入方式进行档案信息查询,查询设有多个索引条件,如姓名、身份证号码、个人保险号等,并设有模糊查询功能,点击查询信息后,系统界面将自动显示该档案在库房具体保存位置及卷内所有信息及影像,还可直接通过打印功能打印档案影像。“出入库管理”模块。采用条码扫描技术与实名登录管理手段,强化档案流转过程管理。库房管理员通过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系统后,选择“出库管理”,使用扫描枪扫描待出库档案卷盒上条形码并选择“档案接收人”,然后点击“提交”键,此时系统界面会显示此卷档案出库信息。档案入库时,库房管理员选择“入库管理”,使用扫描枪扫描入库的档案卷盒上的条形码并选择“档案移送人”,点击“提交”键即可完成。该模块中还设有“统计”功能,可显示每日、每周、每月档案流转记录,提示未归还入库档案的信息,并自动在未归还档案保存位置上使用不同颜色标记,提醒库房管理人员该档案尚未归还入库。

目前,哈尔滨市社保档案服务中心“可视库房”系统应用已覆盖全市,提高了该市档案库房管理的效率,强化了档案库房管理的安全。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该中心正在研究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引入二维条码和RFID(射频识别)射频卡技术的可行性。

建立农民工社保档案的思考 篇7

一、建立农民工社保档案的意义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 就是要为相关主管部门、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为保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服务。

1. 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城镇一样, 农民工社保也要依法行事, 并通过依法治理养老保险, 维护农民工的受保障合法权益。目前, 有不少规定的险种不完整。建立农民工保险档案, 可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社会保障方面法律和法规的制定或单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 提供可靠的参考凭证;为完善险种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国家就管理、保护农民工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2. 为职能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就业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 使得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为祖国作巨大贡献的同时, 给职能部门就就业、工作、失业、保险、稳定等带来一系列问题。就业的艰难、失业的窘境, 工作的辛劳, 在这种情况下, 为农民工建立保险档案, 更能具体地了解农民工基本情况。只要查看档案资料或是在网上查询。这样能更好地为职能部门提供有关就业、失业等方面的信息, 服务职能部门的工作。

3. 保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九亿多农民, 农民工队伍宏大。为农民工建立专门账户, 专款专用制定制度, 严防挪用、挤占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 确保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为农民工保驾护航, 这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农民工保险档案是时代的需要,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的内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所提到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大的一项是社会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险档案归档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农民工个人参保基本信息表。

一份真实的信息表, 就是一份最好的介绍信, 也是社会保障档案归档的最基本材料, 它能真实地体现农民工工作、学习、家庭情况。信息表的内容应包含: (1) 农民工的个人基本信息; (2) 简历; (3) 特

2. 养老社会保险。

近些年, 各地区纷纷出台并颁布了相关规定, 如北京市颁布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南京市出台了《失业保险办法》等。应规范地将农民工个人基本信息表、企业或用工单位补偿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缴费记载、社保管理机构核查表, 一同归档保存。

3. 工伤社会保险。

工伤社会保险归档资料包括: (1) 医疗病历表; (2) 医院证明书; (3) 伤、残证明书; (4) 劳动部门鉴定文件。它们应一同完整地归档, 以保证农民工应到的社会保障。

4. 医疗社会保险。

应及时地将医保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如农民工参保人基本信息表、病历记录、住院情况记录等一同归档保存, 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5. 失业社会保险。

据统计, 有76%的农民工在城市中都有没活干的经历, 从失业时间上看, 失业在3个月以下的居多, 占89%。一部分农民工的失业情况还非常严重, 在有失业经历的农民工中, 失业1个月以上的占13%。所以, 有关部门应将农民工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失业时间和失业时间的长短等作认真、详细的统计, 将统计数据收集汇总到有关部门, 为再就业提供可靠依据, 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发展。

6. 政策法规性文件。

这些年, 国家、各地区相继制定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文件, 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文件明确规定农民工可以享受社会养老补贴、住院医疗费报销、工伤补偿、失业等综合社会保险。这些政策法规性文件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坚强后盾。所以, 把这些文件收集归档, 有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目前,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是覆盖面最大的社会保险险种。有些地区也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 所以应根据险种的不同, 详列形式一致的文件材料, 如统计报表类、结算账单类、业务凭证类、政策法规类。为便于管理利用, 此类材料中凡涉及参保人员的名单、手册、卡片等材料均应集中做到每人一份社会保险档案案卷。

1.建立健全农民工登记制度, 为社会保险档案打下基础。目前, 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 需要办理城市暂住证, 有关部门应该把暂住证登记与社会保险登记联系起来一并完成, 这样可以把基础工作做实, 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将农民工分成青年农民工、中年农民工、女工。同时, 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造册, 并进行常规普查, 常规普查材料包括医院综述报告、B型超声检查报告单、放射性照片报告、细胞学送检单、血液抽样检验单、心电图测试结果以及血压检查情况的记录。这些资料归口到就近的社区档案室, 或劳务市场进行妥善保存。掌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建立健全农民工登记制度, 有利于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险档案打下基础。

2.对农民工实行分类管理, 为建立社会保险档案做好前期工作。对农民工实行分类管理, 首先把流动性相对较小的, 已长期留住城市的农民工和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进行划分。对于长期在城市工作, 并且在城市已经有固定住所的农民工, 可以在达到规定的年限之后, 给予其享受城市居民权益的资格, 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险体系。对于流动性较大, 而且今后不一定在城市安家生活的农民工可以灵活一些。这项工作比较细致, 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对农民工实施分类管理, 是建立农民工保险档案的前期工作。

3.制定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制度。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增加收入, 这比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险来得更加直接和实在。如果农民工应该得到的劳动报酬都无法得到, 再让他们参加社会保险, 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 就是勉为其难了。如果要在当前的形势下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那么保障农民工能够如期得到他们应得的工资是最现实的。因此, 当务之急是贯彻、执行《劳动法》、《合同法》, 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和个人加大整治力度, 制定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

上一篇:语用预设翻译下一篇:联合用药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