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创新研究(精选12篇)
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篇1
一、档案概述及管理模式特点
档案是一种历史记录, 记载着大到国家、小到企事业单位、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对国家、单位及个人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通常是以文字、影像、声音、图表等载体保存。从古代的甲骨文记载发展到现代的纸质档案和数字化电子档案, 可以说档案的发展历史悠久。现代的档案管理涵盖多种方面, 比如档案的管理体制、档案运行机制、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档案工作的方式等等, 它的管理模式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统一制度, 统一领导, 组织协调分级别管理。二是各类档案馆健全, 布局分散合理, 档案馆众多。三是各企事业单位定期移交档案, 定向收集档案。四是借阅手续、归档时间严格审查和要求。
二、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容
(一) 思想创新。思想创新是档案管理创新成功的前提, 档案管理工作, 能否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为此, 我们要解放思想, 真正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 明确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任务和职责, 以知识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支点, 把实现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之中, 改变档案工作只是简单地收集、整理、保管的观念, 以创新思维指导档案工作实践, 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变动被服务为主动服务, 变等待为出击, 拓宽档案的社会功能, 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 机制创新。1.管理内容创新。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要一改以往档案资料单一, 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应充分利用一切社会活动中的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 不断增加档案资料信息的详细度及丰富度, 使档案的信息单一需求转变为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2.管理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档案载体实现了多样化, 档案资源利用的范围扩大, 档案保管工作得不到完善。为更好地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为使人们可以随时查阅资料齐全、信息准确的档案信息, 档案部门应将档案馆建设成档案储存、应用管理和信息加工的基地, 更加强调其教育、咨询、交流功能, 并创新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和文化休闲功能。3.管理技术创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网络技术的发展, 通信技术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的推广, 这些给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样也更快、更好地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使得档案已由传统手写文件过渡到手写文件与电子文档并行使用的局面, 然而, 电子文档固然先进, 但也有其一定的弊端, 只有有效的、可靠的技术保障才能保证档案信息高质量、高速度地存储与转换、利用。
(三) 形式创新。1.开发利用现有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的配合, 建立统一的档案存储规划, 采用标准分类, 编制统一, 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2.设立档案服务中心。确保档案资源的准确与安全, 保证档案资源能够得到及时地修复, 应建立包括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和档案恢复保护中心的档案服务中心。3.积极开展在线服务。在信息时代, 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 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 健全目录搜索中心, 汇集档案全系统信息资源, 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
三、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一) 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资料整理工作, 相反该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涉及企业的决策条例、人事工资、财务账目以及科技项目的开发和成果等方面,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这项系统的管理工作。所以, 企业对待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并重点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对于那些在培训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实施物质奖励, 而针对没能达到培训考核标准的员工, 企业可以考虑将其调任到其他岗位。这样一来, 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制度使每一位档案管理员工施加了压力, 增强了他们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 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创新手段。在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当中还存在着运用手工抄写的纸质文档管理办法, 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 而且极易于出错, 保存时效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档案管理有了较为完整的网站服务体系。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但是随着档案电子系统的创建,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局域网中建立档案数据网站, 为档案数据的搜寻工作、拓展档案的传播范围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档案管理建立一个电子文档中心。企业档案的资料包括管理性文件 (如企业的法律条规、发展规划条例、产品开发方略等) 、生产性文件 (如企业基础设备的信息、征收土地的合同等) 、财务档案资料 (如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 、人力资源档案 (如企业员工的人事档案信息、员工的工资表及培训材料等) 。这么多文件要想全部以纸质文档管理保存, 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因此, 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了文件快速储存、查阅、保密等方面的诸多功能, 大大减少了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量, 并且省去了一大笔购买纸张的成本。
3.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因为企业档案信息的复杂庞大, 如何将一个个分散的档案目录整合在一起是资源共享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员工的档案不仅仅被企业所管理, 还涉及街道居委会、人才市场以及其他的政府服务部门的档案储存、利用。所以, 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就能够使个人档案信息在整个的社会背景下得到统一管理, 档案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完善互联网服务功能。上文提到, 档案管理工作者建立了一个档案数据网站, 这个网站一方面是为管理者搜寻档案数据提供便捷, 进而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该网站也要考虑到服务大众, 为档案所有者与档案管理者之间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例如可以在网站中设置电子信箱或者在线客服通信, 这样一来档案所有者就能直接询问自己的档案信息, 不再担心档案资料的遗失。
四、结束语
档案管理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活动。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传媒时代, 档案管理在遵循原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可以实现新的突破。新的方法和新的管理可以增强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可以从手段上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突破。积极探求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是时代的要求, 是档案工作发展的要求, 是社会文化进步的要求。创新档案管理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合作, 在档案专业的各个环节形成统一的合力, 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
摘要:随着档案载体形式以及档案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面对新时期的新特点, 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必须结合新形势的发展,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与系统化。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创新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完善措施, 为档案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问题,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建华.浅谈企业档案工作的深化与改革问题[J].档案天地, 2014 (S1) .
[2]范巧燕.试谈企业档案工作的服务与创新[J].浙江档案, 2010 (09) .
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篇2
本文从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激励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引入,医疗市场逐步放开,目前已形成竞争激烈的多方办医格局。
要想在竞争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依靠科学严谨的经济管理,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
为更好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医院必重视如下方面的管理建设。
一、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
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董事会作为医院的决策中心,主要负责整个医院的财务战略决策和重大资本运营决策:(1)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投资项目方案;(2)决定设立相应的董事会工作机构和基本管理制度;(3)制定年度财务预算方案、收益分配及亏损弥补方案;(4)决定董事会向院长和中层领导授权事项;(5)决定院长和中层领导报酬和支付方式等。
院长对董事会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负责医院日常资本运营,重大财务活动决策。
院长具有如下职权:(1)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全面主持医院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2)拟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3)拟订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4)拟订规章制度;(5)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解聘财务负责人。
决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决定医院工作人员的聘用、薪酬、奖惩与辞退;(6)审批财务支出,法人财产处置和董事会限定外的大额固定资产的购置确定后报董事长审批执行;(7)根据董事长授权,签署各种合同和协议;签发日常行政、业务等文件。
设立以院长为主的院务委员会,主要成员有:院长、副院长、计财部、医务科、后勤部等负责人,参与院部日常工作决策,严格执行各自职责,并做到互相监督,根据部门特点,以业务为主线建立递进式事前监控体系。
在经营一线建立以“防”为主线的全程监控防线,在常规财务核算基础上对各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使决策机制能够高效、合理地运行。
二、重视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是现代医院顺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利用计算机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为医院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管理及各种信息系统。
利用动态信息,对管理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明确部门、个人责任,及时进行纠正,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不断提高财务决策的效率。
三、重视监督机构设置和人才培养
设置直接受命于医院董事会的监督机构,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能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练好内功,提高业务能力,使其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用战略眼光来构建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才能让医院业务收入得以加速增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四、建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医院兴衰的重要因素。
医院应正确引导职工工作动机,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发挥。
人类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必须把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才能真正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在二者结合时要注意:
1.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医院文化。
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医院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只有医院文化能真正融入职工个人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医院的目标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加强职工认可的文化建设,可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医院须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形成“团结、敬业、求精、奉献”的文化内涵,在院内树立精神牌,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象亲人一样关爱病人,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要体现公平原则,要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激励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推动力转化成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最后要体现科学性,要做到工作细化,必须系统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职工的需求和工作情况,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
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篇3
关键字:医院;科室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医院科室档案管理主要是将医院的一些具有价值的研究、文字、图像、音像进行记录和保存,方便医院未来的研究和调查。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创新,对于医院更好的研究和调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好处
(一)提高医院管理者决策力。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制度创新及完善,能够有效的完善医院科室信息、保障医院科室信息的正确和真实,提升档案归档速度以及档案质量,医院信息的完善,能够让管理者在进行医院科室的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也保证了医院的可持续性、健康的发展。
(二)整合共享医院科室信息。进行医院科室信息的整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变得更加有重要。传统的管理档案的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对医院科室档案管理进行创新,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医院科室的档案管理中让档案的收集、整理、使用过程成为一个自动化体系,实现信息资源通过高度整合共享,为医院进行医疗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
(三)促进医院的节能增效。随着信息技术在医院中的广发应用,医院信息体系、办公自动化、影像归档、通信系统、电子病历等方面已逐渐迈向电子管理,这种无纸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医院科室档案的管理的便利、快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医院的人力和物力。
(四)加快了医院文化建设。医院科室档案管理中记录的都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为医院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医院科室档案管理中断融汇各种资源,在医院档案中能够提炼出医院独有的文化内涵,对医院的文化建设更加有利。
二、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档案管理的发展规律要求医院科室档案管理进行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档案管理的发展规律,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创新,变得势在必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 标准化的方向發展,进行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创新能够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提升,同时能够更好的为医院的决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医院只有顺应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对医院科室档案管理采取创新举措,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医院科室档案管理顺应时代需要。随着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科学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更是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科学技术融入到医院科室的档案管理中去,这样能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满足医院的多样化需求。 改变医院档案管理如若止步不前的现状,促进医院发展。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加快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随着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医院科室的档案管理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变得更加重要,甚至影响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成效。
想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需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使得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更加专业化,也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方法。医院科室管理的基础就是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的管理,传统的医院科室管理主要是负责科室活动决策和规划,而每一个科研成果来讲,也都是通过科室档案表现出来的。为了保障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有效,对于档案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做好科研文件的积累、整理以及归档的工作,对医院科室档案管理能够进行及时的创新。将科研档案管理归入到科室管理制度当中,保障科研工作、归档工作能够共同进行。
(二)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的体制创新。体制是管理的灵魂所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需以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为基础开展。保障医院科室档案工作更加具有活力,并且能够不断完善和丰富科室档案的信息资源,就需要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的体制创新。创新医院科室档案的体制,提升医院科室档案工作的持续创新能力。首先医院要能够重视档案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档案管理体制,将管理职责明确到个人。其次就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就是要建立员工考核和培训的机制,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建设,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档案管理中势在必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医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医院档案的录入、更新和维护,实现医院科室档案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操作,并且能够有效建立档案数据库,提高档案的查阅的效率。这样一来,医院能够将档案中的数据都录入医院管理系统中,这样便完全实现了医院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想要进行有效的创新,这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创新医院科室档案的管理,就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医院科室要定期开展岗位技术的培训,拓展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能够让员工更好的了解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员工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医院档案管理能够严谨工作和热爱岗位。
在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上,要培养档案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熟练程度,这样才能保障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的准确性。另外,为了保证员工能够尽快独立完成工作内容,进入工作状态,因为 文秘专业的人员对档案管理的内容、流程最为了解,在进行人员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文秘专业的人员。
参考文献:
[1]李晶茹.浅谈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创新[J]. 管理观察,2013,31:166-167
[2]练丽珠.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158
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篇4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原理和工作方式、机器内部各部分间的组合、传动的制约关系。现代社会各领域中, 管理机制的概念被广泛应用, “机制”被较早引进管理领域是20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管理机制”在我国管理界被广泛应用, 则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大力推进国企改革的时期, 揭示事物运动的机制, 意味着对事物的认识已从现象的描述进到对本质的认识。
企业开展创新管理工作是为了提升组织的创新绩效, 而在创新过程中,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员工是创新的主体, 具有主观能动性, 是组织创新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 创新管理机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将创新管理机制定义为:创新管理机制是企业创新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运作机理, 以达到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目标。
一般地说, 管理对象必定存在着某种倾向, 即某些自发的行为追求。由于这种机制的建立以对被管理者行为引导为目的, 因而可称为行为导向机制。钱颖一 (1999) 指出“市场经济中人的行为的深层次机制没有被研究……两者的本质区别就是激励机制不同”。他把激励机制比作汽车的发动机, 没有激励个人便失去了追求目标的动力。而一辆汽车能够运动不仅仅需要发动机, 还有很多其他的配件为汽车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本文将其称为保障机制。因此, 从机制的功能来分, 本文认为一个完整的创新管理系统包括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 这三种机制是紧密联系、相互协同的, 共同促进了组织中员工的创新行为绩效。
导向机制, 指组织明确对员工创新的期望和要求, 告诉员工应该努力的方向和应采取的行为方式;激励机制, 指组织通过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要, 为员工的创新行为提供动力;保障机制指组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破除创新中的障碍, 为员工的创新行为的提供各种支持, 使得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能够顺利发挥。
以下是一个物理力学图, 描绘了三种机制 (或者说是作用力) 在员工创新行为发展和前进过程中的作用方式。
二、创新的导向机制
在管理实践中, 导向机制的目的是要把员工的行为引导到组织期望的目标上。研究者们认为, 组织中对行为起导向作用的主要有绩效考核体系与组织文化。事实上, 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 员工创新行为往往并没有成为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 员工基本上不会被强制要求在工作中表现创新行为, 因此创新行为被定义为一种“角色外行为”。也就是员工没有创新行为也不会与组织规定相抵触, 或者受到任何惩罚。因此, 在创新管理活动中, 绩效考核体系难以起到导向作用, 组织需要创造一种创新的“软环境”, 传递给员工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以此引导员工的创新行为。因此, 本文认为对员工创新行为起导向作用的因素主要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熏陶和诱导, 使员工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追求与组织的目标、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保持一致, 对员工的创新行为起到牵引作用。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员工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积累创新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并在内心形成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愿, 当遇到适当的机会, 创意可能就被激发出来。因此, 创新行为导向机制的本质就是组织文化的导向机制。
三、创新的激励机制
创新的激励机制的因素可以分为外在激励因素与内在激励因素。如果员工的需要通过货币等方式等到满足, 其受到的就是外在激励因素的影响;产生外在激励效应的因素包括奖金、津贴等。创新行为的外在激励是从外部货币报酬方面探讨其对于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积极作用。当代行为主义学派, 认为员工的行为表现是可以引导和改变的, 在创新性的工作任务中基于创新行为支付的报酬会显著地发挥积极作用, 报酬水平越高, 人员体现出的创新行为就越明显。内在激励产生于员工的个体与工作任务本身, 主要通过改变员工内在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或倾向来激发员工的创新动机。Amabile (1996) 认为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创新想法的支持、自由或自主、足够的时间和资源、适当的反馈等对创新工作有利。国内研究者许小东 (1999) 认为, 内在性激励主要是通过工作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实现的。张静波、齐建国 (1995) 和陈烽 (1995) 有关激励机制与技术创新的研究也指出, 在促进人员技术创新上, 精神激励对物质激励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因此, 企业应该采取的创新激励措施不仅要考虑内部激励因素也要考虑外部激励因素, 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形式 (如评比先进、颁发荣誉等) 去认可一个人的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为其提供物质上的奖励, 可以增加其对工作的兴趣, 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四、创新的保障机制
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有所创新。但是, 事实上,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企业却并不很多。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之间差距的根源在于存在着一系列创新障碍。不排除这些创新障碍, 员工创新行为就难以实现。胡锦涛主席发出中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号召5周年之际, 上海的文汇报发起了一场“创新的障碍在哪里?”的大讨论,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学者和专家纷纷指出创新的主要障碍在于创新人才和创新意识的缺乏。李靖华、庞学卿和丁生娟 (2011) 的研究指出“创新的第一步通常是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经验的员工是重要的资源”。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阻碍全员创新实施的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的创新得不到实施 (41.38%) 、员工缺乏创新资源的支持 (37.93%) 、创新得不到领导者的支持 (32.76%) 、员工创新思想得不到重视 (32.76%) 。
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篇5
原则和方法性的管理档案,思想之间可以用独特的联系建立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实体保管”的方式。主体是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等主体的档案更要创新性的发掘其中的服务模式。信息计算机网络化以及新型载体档案都是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包含的内容,当然也有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重点的捕捉,对于突破的求得并及时准确的提供档案才能够更好的开发利用资源。对于管理模式的全方位的获取,物质和技术都应该是强劲有力的保障。企业信息开放利用中心的建立,以及对档案的开放,对于公开现行文件的深化都必不可少。如今运营的现有企业中,无法适应的纸质模式是进行管理现存档案和企业日常运营中非常冲突的方面。如今这种情况对于档案资源全方位的服务就十分重要,对于数据信息的进一步加深更是如此,这样才能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尽快提取出来。可以入手的几方面有对于资源档案电子化的加强,这样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你就可以了解。
3.2 信息开放中心的构建
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日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今天的档案资源管理与服务如果还使用传统和人力的实体保管方案很明显不能够适用。以WEB平台构建起来的太钢档案的管理服务的模式能够在开展企业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时候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样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的资源效率。开放利用和回收档案资源时,将信息开放化的方式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档案模式想要更好的优化,就要采用新的服务方式然偶胡就可以将档案宣传的内容和重点等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
其实很多的途径都能够实现信息开放的多元化,对于支持用户通过登录系统的信息查询方式是其中一种,另一种就是针对客户的实际需要然后提供各种各样的远程服务,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将信息系统高效的建立起來。
3.3 层次编研的不断深化
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另一方面重要的内容是对于档案原始信息的充分优化,如此来说就要注意到很多的东西,一方面是企业日常工作和实际数据运行方面,将原有数据整理就很重要,还有一方面是处理信息根据现实工作的需要。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更好的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各种档案编制的需要。这样也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这个过程中面对数量较多的档案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而且排列也应该有优先级别的分类,也要和企业自身的利益相关的非常密切,不断深化的深层次编研就显得非常重要。
3.4 规范化制度不断建设
企业项目工程全过程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项目前期的预知管理,以及档案管理项目开工统一和实时监控,以及的最后的总结反馈。而面对如今分散管理的档案更是出现不完善的制度,力度不足的业务监督问题。面对这些情况,首先建立和健全档案的各种规章制度才能够保证档案的残准确和完整,其次对于在工程档案中大力推行电子文件档案才能够真正将详实的素材提供给企业的文化建设。当然,一个工程档案审查考核制度的建立才能够更好的让经营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流畅的进行。当信息资料有价值的时候有才能够汇总和检查的更加及时,而相对没有什么借鉴意义的资料也能够很好的分类和汇总。
4 小结
如今很多的设施不到位或者方式落后的信息处理方式都很频繁的出现,尤其是现行企业资料档案处理中会出现这些问题,企业较低的档案信息处理问题以及缓慢的开发速度问题都应该得到解决。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去解决新颖的方案信息问题就指日可待,如今企业真正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就是档案资源,充分将档案资源价值发掘出来,就要将档案服务的新模式探索出来。而本文则将实际情况结合在企业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方式和解决方案,在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和分析,也就会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现实应用性。本文的解决方案虽然有所提出,但是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坚实的踏出每一步。
参考文献
[1]李翠屏.档案馆知识服务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贾晓青.基于用户行为关联规则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王兴娅.基于要素分析的高校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3.
[4]张梦婷.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3.
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研究 篇6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创新
可以说,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于该项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还并不成熟,因此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改进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水平。为此,本文重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1.我国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信息化技术指的是以电子计算机管理技术为主的管理技术,是提高我国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力的一种表现,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而言,我国无论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还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中,都开展了一定的基础发展模式,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提高了我国办公室信息档案管理的技术和能力,也改善了档案管理的技术,从技术性指标中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软件管理的效果,所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满足了我国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前提要求下,依靠科学思想和先进的组织管理办法加强组织内部的信息管理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企业的文件、档案等信息进行发掘、整合,使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国内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因为内部的档案管理信息操作系统不同,导致了应用软件存在安全漏洞,外部的网络环境、应用环境、从业人员等的素质因素,都必须根据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实时更新,追求更加稳定的发展。
2.我国现行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就我国当前信息化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其中暴露出了很多 的问题和不足,甚至部分企业和单位仍旧在采用传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缺少创新性意识。并且,在实际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一些细节问题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很难充分体现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现如今,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也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已经有很多行业领域开始对档案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由于缺乏相关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再加之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使其无法很好的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2.2信息化档案管理网络技术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实际上,所谓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具备了潜在的网络风险,而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风险大多是在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不安全的风险因素,虽然这些风险因素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中属于阶段性的问题,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一些非法人员为了谋取暴利,常常会对一些企业中重要的机密文件进行窥探和盗取,不仅造成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我国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并且,我们知道,这种网络传输方式原本就具备了一定的危险性,在网络中所有的传输信息都是经过了一层一层的网站分段,最终传送到目的地。而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中介站点都可以对信息进行读取、拦截,甚至破坏。另外,由于网络应用技术发展速度十分快,越来越多新型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而安全技术自身的防范攻击能力较差,一旦受到病毒侵入,就很容易使整个系统发生瘫痪。
3.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对策
3.1加强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
首先,在对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建立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点从档案归档制度以及档案分类保管制度两方面入手,促使相关工作人员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档案分类和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档案人员在将档案信息化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时,应该对其进行备份储存,这样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性,促使档案资源的效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般信息化档案制度需要切实结合国家档案局标准制定,应该优先选择良好的磁盘介质,并对重要的档案信息数据进行备份保管,而在这一过程中,档案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一点问题,那就是要将储存盘和备用盘进行分别存放。
3.2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档案部门,必须加强对员工档案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进一步,这对于提高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信息化档案专业型管理人才来说,档案部门更好充分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并对其各级人员职责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尽最大限度的打造出一支优秀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团队,从而促进建设在我国档案事业中的长远发展,使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3.3从管理上加强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的管理主要作用是加强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的安全性和保护性,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作用从管理上加强安全防范功能的主要做法为:第一、建立可信可控的内部网络模式,利用科学化、合理化的内部网络模式管理好内部人员,杜绝内部人员使用拨号、宽带等方式非法接人外网,防止造成网络资源流失与档案管理的负面影响在档案管理中控制好软件资源,避免内部人员在计算机上安装和使用盗版软件而造成的信息丢失或者系统崩溃,防止计算机内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
4.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介绍,对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自身存在的弊病以及可行的创新路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在如今档案重要性不断凸显,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复杂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面前,如何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提出来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性能发挥到最大,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技术自身的创新。 [科]
【参考文献】
[1]王艳.如何确保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安全[J].中国科技信息,2010(09).
[2]温娜.落实科学发展观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篇7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近年来逐渐被重视起来的, 与以往所建的档案室不同, 档案管理更涉及到收集、整理事迹材料方面的工作。目前, 我国在档案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 同时很多单位也没有在单位内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所以, 要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有所改善, 就要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完善相关改革制度, 更新工作观念。可以说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还有诸多问题存在, 急需要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以及落后的服务理念。
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服务理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当前情况看, 档案管理内容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都与专业化标准相距甚远。事业单位的档案普遍是资料收集不全, 格式不统一。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服务理念相对陈旧, 这些都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致命问题。有个别档案管理人员并非科班出身, 所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2. 落后的信息化档案管理。
新形势下, 社会发展呈迅猛趋势, 事业单位也在逐渐增加业务量, 促使档案资料的数量呈井喷式趋势增长。所以, 以往所采取的档案管理模式满足不了事业单位发展趋势了。由此可见, 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就成为了第二个主要问题。众所周知, 科学技术手段更新的速度快, 档案管理系统被应用其中, 计算机水平相应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计算机技术没能广泛的运用于档案管理中。目前, 有的单位将个人信息、档案目录输入到计算机内, 而在调阅档案、资料检索等方面却还是习惯性的选用手工来操作, 无纸化阅档没有完全实施。工作中如采用此种工作方式, 既对保管档案不利, 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3. 事业单位的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目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该项工作不重视, 将其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由此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下去, 相关管理人员懈怠, 更谈不上管理了。一直以来, 一部分人员包括单位领导都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简单的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抄写性工作, 只要不泄密、不丢失即可。所以, 领导就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 对工作不重视, 也就不会想办法改革创新, 长此以往使得工作开展停滞不前。
4. 档案材料制作存在不规范问题。
在档案入库前要进行统一的编制管理, 方便日后的查阅。但是, 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材料制作都不规范, 还很混乱, 所以不利于查阅, 更谈不上档案管理创新。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方法
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为保障一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就要先建立起一定的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要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档案法, 一是能对他们的工作有所约束, 更加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二是能让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工作更有调理性。此外,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要进一步监督档案管理工作, 完善奖惩制度, 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激励, 使他们能更加努力的工作, 更有积极性, 同时也从侧面警示了表现不好的员工。总之,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2. 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 就有必要摒弃以往无法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目前,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量急剧增大, 并且档案的利用率也随之增大, 这无疑将给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考验。所以, 转变档案管理观念就成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换而言之, 就是要充分利用起档案资源, 让档案资源动起来。要使该目标得以实现, 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之后再加大投资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 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得到同步发展。二是, 在管理理念得到提升的同时, 还要提升工作人员的整素质, 最终能够使这些人才满足创新思维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求。
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要做好一项工作, 首先要有一批好的员工, 所以新时期档案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有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因此, 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进行创新。可通过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奖励, 采用此种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
4.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是以纸张为媒介, 手写录入为主, 存贮量小, 工作效率偏低。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情况下, 可将其用于档案管理, 便于查找。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大数据库, 使各个单位都能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档案上传, 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也便于上级单位的检查和查找。
结束语
总之,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要创新, 就需要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制度的完善。完善管理制度是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 作为档案工作者, 要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观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推动着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引领着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改革与开放, 2013年06期.
[2]陈东.《浅析当前我国档案管理改革》[J].赤子 (中上旬) , 2015年10期.
[3]高晓鹏.《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创新分析》[J].青春岁月, 2013年20期.
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及服务研究 篇8
一、输油管道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 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较低
大多数输油管道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输油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 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认识, 导致管理档案的部门工作积极性降低, 工作懈怠。很多输油管道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结构采取精简的方式降低自身企业管理需要投入的成本。精简的部门大多是后勤、档案管理等, 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制约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 档案管理能力较差
大部分输油管道企业中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都身兼数职, 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即使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也不是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 管理能力较差, 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缺乏先进的管理方式。年龄较大的管理人员虽然具备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管理能力较好, 但缺乏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形式和技术。年龄较轻的管理人员虽然能够掌握较为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形式及技术, 但管理能力较差, 缺乏管理经验。再加上企业缺乏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 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 档案管理设备及技术落后
很多输油管道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投入的管理资金较少, 档案管理相关部门无法购置较新的管理设备及技术, 例如计算机、扫描仪、摄像机等, 无法实现对文件资料的电子管理, 导致很多纸质文件、资料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遭到损坏、失真和丢失等, 影响企业档案的日后查阅和参考。企业没有实现对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四) 企业档案利用差
大多数输油管道企业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 加强对企业档案的全面管理, 但企业档案的综合利用率较差, 对于无需加密、可供内部人员查阅的相关文件, 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无法查阅。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没有发挥相应的价值。
二、输油管道企业中档案管理的创新建议
(一) 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输油管道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正确认识档案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关系。设立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 并从管理能力和创新方式两方面为部门挑选合适的负责人,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中应当明确规定档案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及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并倡导每位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工作规范化, 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了加强企业所有内部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高度重视,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册、开展讲座等方式对企业所有的内部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促使各个部门能够配合档案管理。有条件的输油管道企业还可以在各个部门分设一名档案管理兼职人员, 定期对部门内产生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收集和登记, 定期交送至档案管理相关部门, 由档案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各类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归档, 以此实现对输油管道企业内部档案的全面化、系统化、综合化管理。
(二)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输油管道企业的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视。定期组织人员培训, 通过开展讲座、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引进来”即吸引大量优秀的专业高素质人才加入管理队伍, 加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走出去”即选派管理人员去其他优秀的同行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
(三) 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及技术
输油管道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大对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为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购置较为先进的管理设备及技术, 管理设备如电脑、扫描仪、摄像机等, 便于文件资料的电子版整理和存储。必要时还应当为档案室安装空调, 防止室内空气潮湿, 纸质文件、资料等出现失真、破损等, 影响文件资料的利用和保存。对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应当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 积极引进数字化管理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 并定期组织培训, 向管理人员介绍两种现代化技术。管理人员也应当努力学习, 增长自己的管理知识, 提高管理能力。
三、输油管道企业中档案管理的服务创新
为了提高输油管道企业中档案的综合利用率, 使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 输油管道企业必须对档案管理的服务进行创新。本文从建立数字化文档中心、档案服务网站两方面对输油管道企业中的档案管理相关服务进行创新。1.建立数字化文档中心。数字化文档中心是指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网上文档中心, 与纸质文档中心相比较, 具有保护性较好、经济、费用低、查阅方便等优点。可以对机密文件、资料等进行加密保护, 防止机密档案被外界查阅, 导致机密泄漏;可以在文档中心中将无需加密的文件、资料进行公开, 输油管道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网上文档中心对文件、资料等进行阅读和下载。2.建立档案服务网站。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档案的不同内容建立档案服务网站, 分别设立几个板块, 便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查阅。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工作人员对文档的搜集,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输油管道是输送石油的主要工具, 具有经济、可靠、连续、费用低、安全、投资少、运输量大、运输平稳等优点 (3) 。输油管道企业是指利用管道系统完成油料输转、油料接卸工作的企业。长久以来, 输油管道企业在我国解决石油运输紧张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运输的高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能源供应的可靠与安全。输油管道运输业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 (4) 。企业档案是输油管道企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企业管理者在作出有关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时也可以根据企业档案考虑决策的可行性。企业档案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 必须加强对企业档案的管理。企业档案的管理创新及服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输油管道企业档案的管理创新及服务两方面进行研究, 供广大学者参考。
注释
1蔡文超, 黄韧, 李建军, 王国栋, 徐英美.对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2, 17 (15) :45-46.
2郑欢, 聂艳梅, 李隽昱, 丁汀, 宋丽, 赵冰心, 叶晓初.浅谈企业档案室职能及档案工作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3, 13 (12) :47-48.
3谢志成, 赵文喜, 徐亚鹏, 刘红远.如何在创新中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J].价值工程.2012, 12 (11) :42-43.
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篇9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分析
在《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 明确规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基础工作, 要求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对于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并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重要的系统纳入高校的整体工作之中。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高校的科研档案、教学档案、学生档案以及党政档案的管理, 这些档案资料不仅是科学知识、教育管理的高度浓缩, 对于高校的进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不同档案资料对高校建设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科研档案资料是促进高校科研能力提升的关键
科研档案资料主要是高校科研活动的成果,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科研成果与科研能力的重要反映, 同时也是指导高校科研、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的重要资料, 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档案主要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资源
高校的教学档案主要是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字、图像、音频或者视频资料。完善齐全的教学档案资料, 是广大教师劳动成果的汇总, 是高校研究分析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考评、总结教学经验以及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也是评估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资料。
(三) 学生档案资料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依据
学生档案资料主要是记录高校的在职学生在学校内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绩、体等几方面的真实情况, 这些资料不仅是高校开展教学管理的依据, 同时也是高校掌握学生整体状况以及高校学生就业所必需的原始材料, 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
(四) 党政资料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保障
党政资料主要是高校在党群以及内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 准确、全面的记录了高校的部门管理以及人事管理工作的资料, 尤其是党政资料中的人事档案资料, 对于高校的师资队伍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政档案资料是高校内部进行机构改革、院系设置调整、教职工年度考核以及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 尤其是对于高校部门实绩的评定以及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分析
(一)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
目前高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准确的认识,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首先高校的领导者认为高校的所有工作都应该为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开展, 因此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档案管理部门的经费短缺, 各种档案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不齐全, 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物质基础保障, 工作水平难以真正提高。其次,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工作缺乏责任心与严谨认识, 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松散, 档案资料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二) 档案管理工作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上, 基本上都引入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却相对较低。首先, 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全面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未能与高校校园网络共建成为信息平台, 导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无法与高校内部的院系、部门直接联系。其次, 档案信息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水平较低, 高校内部的管理人员以及师生无法直接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访问, 共享数据提取困难。最后, 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相对较差, 操作系统安全的建设较为薄弱, 很容易由于安全漏洞造成保密档案资料的外协。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 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 档案资料的价值的不到有效的利用, 这也是提高高校档案资料管理水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高校档案资料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基本上都是处于浅层次的状态。档案资料内部所包含的具有较高价值的知识以及信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将日常的工作精力置于高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之中, 并没有针对档案资料的深层次编研投入足够的精力。再加上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力知识有限, 信息资源的深层次研究开发能力不足, 造成了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大量档案资料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三、高校档案资料管理创新研究
(一) 建立全面重视的档案资料管理新模式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将高校在建设、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文件材料与信息进行整合, 不仅是重要的管理工作, 同时也是高校历史底蕴与优秀传统传承的重要手段。高校领导者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合理的规划好资源的配置, 适当的增加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 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全面的软硬件基础保障, 严格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开展高校档案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 应该不断的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 加大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重点针对档案管理理论、先进档案管理模式等内容, 通过建立高素质水平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 改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实现档案资料的有效整合与共享, 必须将全面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作为重点来实施。首先, 应该按照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制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的标准, 重点确保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校园内部网络在数据库、数据来源、数据接口以及系统方面的一致性, 确保信息资源能够实现连接共享。其次, 应该注重将高校内部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 尤其是对教学、科研、人事以及党政等部门的信息渠道进行整合, 实现档案资料数据的一次采集与全面共享, 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 提高信息归集整理的效率。最后, 应该强化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重点结合高校网络共享的特点, 分别在系统操作应用、网络安全、数据保密等方面依靠安全协议、数字签名、信息认证以及数据加密等手段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促进高校内部档案资料信息的准确性与流动性,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 强化档案资料的开发、检索利用
首先, 高校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档案信息资源意识, 除了做好高校档案资料的日常收集整理之外, 还应该积极的与高校各个院系部门进行对接, 深层次的了解档案资料中所蕴含的重要价值, 并根据档案信息资料的价值大小, 合理有序的开展档案资料的深层次研究。其次, 应该结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的高校档案资料的检索体系, 既包括高校档案馆的检索查阅, 也应该建立信息系统的网上检索, 方便档案资料使用者对不同档案资料内容进行检索查询。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档案资料的特征, 按照全面、准确、快速以及系统的要求, 对高校的档案资料进行浓缩与存储, 制定完备的信息目录以及数据库, 确保检索查阅的快捷准确。此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与师生做好互动, 及时的了解师生对于档案资料检索、借阅使用的反馈信息, 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四) 积极推进文档一体化的实施
文档一体化即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将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的开展, 通过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 将高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活动中文件资料的形成、运行、立卷归档以及利用等不同环节有序的衔接, 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来有效解决档案资料不齐全、分类不规范以及检所使用困难的问题。高校文档一体化的实施基础是依赖于档案管理以及办公的全面信息电子化, 主要通过电子文件作为载体。在高校文档一体化的推进实施过程中, 严格按照文件的数据格式技术标准要求, 做好电子文件的前端介入控制, 在电子文件档案资料的形成阶段, 就着手文件的档案化管理, 将不同院系部门的文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完成文件的登记、鉴定、整理、著录以及归档等处理, 形成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档案管理新模式, 进一步延伸高校档案管理的覆盖面。
四、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 对于高校建设以及科研活动的实施开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效档案管理部门, 应该深入的分析新时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明确档案管理发展的制约问题, 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以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 完善高校档案管理体系, 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开展。
参考文献
[1]邱戈红.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办公室业务, 2012 (2) :34.
[2]黄东霞.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修订的必要性[J].中国档案, 2007 (8) :30~31.
[3]孙学政.高校档案卷、件结合整理探讨[J].兰台世界, 2009 (9) 中旬:49~50.
公路档案建设创新管理对策研究 篇10
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由管理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等资料组成。管理资料包括招标文件、评标报告、合同书 (施工、监理、检测、安全、廉政等)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检查、考核情况, 工程质量监控的有关文件, 建设单位的往来文件 (设计、施工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往来文件、会议纪要;上级单位有关指示等) , 竣工验收文件, 交工验收文件, 各参建单位的总结报告等。
施工资料一般由施工控制文件和工程实体资料组成。施工控制文件包括工程质量往来文件, 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处理方案、施工工艺、质量检测记录及观察记录等, 交工验收施工单位的实验、检验、评定资料, 安全生产有关资料, 进度计划、批准文件, 施工原始记录等。工程实体资料包括路基工程资料、路面工程资料和桥梁工程资料。监理资料包括监理管理文件, 工程质量控制文件, 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文件, 监理日志, 会议记录、纪要等。
公路档案建设中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中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的真实记录, 为整个公路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维修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要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必须做好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
二、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重要意义
(一)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可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 工程施工的每一步都牵涉到工程资料的产生, 所以必须要及时地收集才能有效地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公路工程可分成三大部分: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开工前需要现场踏勘, 校对地形, 核实土方量, 申请开工, 建造临时设施。对于工程资料来说, 现场踏勘将会产生测量记录, 校对核实有可能产生设计变更, 所以工程开工报告是合法必备的手续也是资料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公路施工中所做的工作更为繁多, 因此需要的内业资料也就更多。从土石方的增减到放样、清表、施工、养护, 每一个步骤都牵涉到相关的记录。一方面这些记录描述了工程进度情况,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对工程质量的书面监督, 根据这些材料和现场进行对比, 可以很好地了解施工队伍的负责程度, 因而可以使施工队伍更谨慎地完成施工任务。在公路现场施工完成后, 必须进行工程交工验收, 公路工程交工验收投入试运营2年后还将进行竣工验收, 这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关键一步。从外观面貌到内在质量, 这些都是公路工程施工接受检验的内容, 同时还应提交工程项目相对应的资料, 也就是书面的工程施工记录材料。所以说,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贯穿工程项目的始终, 可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二) 工程资料可以对现场施工起到监督作用
工程施工中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能从内业资料上反映出它的时间、数量、人员、规格等特性, 在这里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工程是否含有缺陷, 诸如缺少报告、标高高低、数量误差等等, 都可以从资料中得出。就拿《工程土石方填筑检验单》来说, 首先必须由施工单位提供验收的桩号、结构 (厚度) 、数量、压实等情况, 然后会同工程建设单位 (或监理单位) 进行抽样检查, 检查的情况和结果就记录在《工程土石方填筑检验单》上, 施工单位由此可以对自己的施工质量状况和尚未注意到的问题进行纠正, 如公路压实度不够、标高未达到等等。对于公路工程项目负责人来说, 就可以较清楚地知道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并及时有效地提出工程整改意见或建议。
(三) 工程资料为工程信息查询提供依据
有了工程内业资料的跟踪, 项目负责人不用再凭着零星的材料和自己的记忆来对整个工程的各个施工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在及时搜集的情况下, 有关工程的各工序相关细节都存在于工程内业资料中, 一旦发生意外情况 (如数量不符、质量差异) 就可以凭借资料记录追查到其中的原因, 也方便了公路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实施有效跟踪管理。尤其在工程发生分包的情况下, 在项目结算方面更见内业资料的作用和功效。2007年8月13日湖南省凤凰县堤溪大桥发生坍塌惨剧, 在对此事故的调查中, 大家从各类报纸上可以看到, 国务院事故调查领导小组首先采取的一项措施就是:封存大桥项目所有资料以及工程监理资料待查。从这项措施中不难看出公路工程档案资料是何等的重要。
三、创新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对策
(一)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的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组成部分的不同, 建立健全相关的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首先在工程管理资料上要建立各职能科室管理制度, 管理岗位职责、检查考核办法、安全制度、安全预案等。其次, 在施工资料上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安全制度、安全预案、档案管理制度、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等。最后, 在工程施工监理资料上, 明确监理工作实施细则、监理办公室职责、监理人员工作守则, 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此外, 还要建立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制度, 人员调动时的资料移交制度。
(二) 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 建立各部门的档案资料检索系统
档案检索是指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储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 它是开展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手段, 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档案检索系统是将已整理好的档案经过著录和标引, 按规定顺序排列而成的数据库。它能对按照整理体系保管存放的档案信息, 通过多种途径集中和积累起来, 以备人们按照不同的特定要求, 从中检出所需要的档案。按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手段, 可分为手工检索系统和机械检索系统两大类。手工检索系统是以卡片或书本形式的目录、索引为基础的人工查找系统, 使用方便, 成本较低。机械检索系统是使用电子计算机等存储在磁带、磁盘、磁鼓, 以及缩微胶卷 (片) 中的档案线索。现代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要求要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资源, 建立各部门的工程施工档案资料的检索系统。按照工程档案资料的性质和类型, 收集整理部门的档案资料, 并将这些记录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编号。通过建立各部门的工程施工档案资料的检索系统, 可以有效地提高各部门的档案资料管理水平, 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效率。
(三) 加强业务培训, 做好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和搜集工作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随着公路工程的施工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 档案资料工作者要及时地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和搜集工作。首先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精通的专门搜集和整理工程施工资料的工作人员, 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这些专业的工作人员就要认真负责地搜集整理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料, 这样可以详细地记录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施工过程, 按档案归档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工程施工资料库。工程项目的领导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专家对负责搜集整理工程施工资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职业化道德教训, 以确保搜集整理的工程施工资料齐全、规范、有存档价值, 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四) 加强资料核查, 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要为以后的公路工程信息查询提供依据。所以档案资料工作者要做好工程管理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等资料的管理工作, 根据各施工环节中形成的资料, 要及时反复对施工资料进行科学检查、核查, 发现资料错误要及时纠正, 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工程施工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中, 要确保所收集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用计算机建立工程施工档案资料管理系统的时候, 也要确保各工程项目的各部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公路档案建设中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中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的真实记录, 为整个公路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维修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操作上出现很多程序、细节方面的问题, 要针对这些问题, 不断创新对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促进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有效归档管理, 从而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摘要:公路档案建设中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中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的真实记录, 为整个公路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维修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分析了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 以及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重要意义, 探讨了创新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资料,公路工程,档案建设,重要意义,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迎宾.浅析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重要性及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18) :206.
[2]宋嫣玲, 穆银海.公路工程施工内业资料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2, (22) .
[3]陈瑞娟.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流程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 (20) :94-96.
[4]佟敏.试论如何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J].魅力中国.2011, (18) :13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80-01
一、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发展
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要求学校不仅要考虑学校组织的发展需要,更要考虑教师的发展需要,要让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在学校得以顺利发展,这个顺利就是指不可以存在非主观障碍,意即如果教师有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实力,不能没有机会实现,职业发展通道应该是畅通无阻的。高校教师这种人力群体相对于其他普通人力群体来讲更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他们对其自身的发展道路和成长环境极为关注。因此,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
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导致高校优质人力资源短缺,数量不足或结构失衡,人才重复引进和人才严重外流,人才浪费和人才阶梯建设不合理以及职称晋升“瓶颈”等问题。为此,笔者认为:
一是应建立有关人力资源发展数学规划的模型和条件来预测人力资源的供求趋势。
二是应分析高校现有人才的不同特性,依据人才的特性来安排相应的岗位,确保人力资源能够安排在其既有能力,又热爱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是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作为人才密集度很高的场所,其组织成员具有更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根据人才本身的成长需求和不同成员的差异,给予更多的机会去进修,锻炼,除此之外做好人事任命工作,制定合理的人员继任规划和晋升规划,让员工知道前途是光明的,帮助其树立追求的目标。
四是应提供多种发展路径。使用灵活度更高的激励措施,让不同专业、不同性质的工作人员,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减少人才分布不均衡或晋升中的“瓶颈效应”现象的发生。
五是应提供相关的职业咨询与指导。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为组织成员提供职业发展咨询,帮助组织成员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发展策略的指导。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一方面有助于留住有限的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还将有利于增强高校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达到高校和人才的双赢的目的。
二、人才的配置要做到科学合理
高校用人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聘任制,其基本原则就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实行岗位管理,强化岗位职责,实施竞聘上岗,实现优岗优酬,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聪明才智,使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他们个人的愿望和价值。不仅是现代行政管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之一,也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实行岗位管理,必须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的前提下,打破教职工身份的终身制,做到科学设岗、以岗择人、优胜劣汰,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特点的用人体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在编制核定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学科建设和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在设置岗位时要依据事业发展、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的需求,以教学科研任务为依据设置岗位。在岗位设立之后就必须明确岗位职责,明确教师的职务、应承担的工作量、科研任务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并将所有内容分为若干类,量化不同分值,赋予不同权重,列入教师与学校签订的聘任合同的内容,并作为每年对教师考核的参考。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形成内部竞争性,并且注意对落聘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既有竞争压力和工作动力,又有比较好的落聘后安置渠道和社会保障,感到有较强的组织安全感。对落聘人员实施高效和系统的安置,是有利于整个高校的稳定发展的。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有关落聘人员安置指导机构,为妥善安置未聘及流动人员提供信息和其他帮助。可以采取“先挖渠,后分流”的辦法,即先采取内部转岗。内部消化的措施,还应鼓励落聘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走出校门,在社会范围内再次应聘,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岗位。
三、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要客观、公正、公平、合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绩效考核与晋升、奖惩等密切相关,关系到工资档次的评定,这种评价方式较为科学公正。通常进行人事考核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要以高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方式为依据,并结合其工作性质的特点,将各类人员按照工作方式、内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制定考核办法,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其次,结合岗位管理,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来设置考核标准;第三,兑现考核结果,通过考核结果直接与工资晋升、职称评定、津贴发放挂钩的方式,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效果。对上岗教师的考核,遵守“全面考核,多指标结合;职务与职责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定性和定量方面制订可应用于实际的考核办法是可供参考的。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需要领导的授权和全体职工的参与。传统的刚性管理侧重于领导的权威与员工的服从,这种管理方法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制约组织发展的绊脚石,领导的授权与教职员工参与管理是学校柔性管理的有效方法,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的关键。这种方式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职员工的观念,让教职员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组织的重要成员,认识到自己对组织的重要性,促进他们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克服一切困难达成他们的目标和管理者的报负。二是组织设计的柔性化。传统的高校组织结构形式有着金字塔式、直线式的层级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不能够迅速的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响应,不利于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才华。与刚性组织结构不同,柔性组织结构为扁平式组织,它的等级层次更少,动态性更强,能够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及时的响应,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组织内部成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三是组织文化的柔性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柔性的组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文化的宽容度和开放度,它鼓励组织学习和个体创新,为随时可能到来的变革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管理制度的柔性化。这种问题带来的压力将严重影响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以至于发生教学事故。这些表明一种柔性化的管理制度亟待建立,以便缓解教职员工的压力。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篇12
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通常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会加大高校档案管理者的管理难度, 降低高校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还会给档案使用者造成不便, 降低检索效率, 增大检索难度。因此, 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 很多高校将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手段创新作为创新工作的重点。高校应将计算机设备以及档案管理软件引入高校档案管理中, 以档案馆的馆藏案卷及目录为数据源建立档案数据库, 不仅要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管理的现代化, 还要实现档案使用者信息检索的自动化。当然,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建设。为此, 一方面, 档案馆要尽最大努力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另一方面, 各机关要尽最大努力实现机关办公的现代化, 并尽快使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机关办公的现代化衔接起来。
2 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观念创新
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观念创新主要包括从管理思想方面进行创新、档案馆馆藏内容方面进行创新、评价方式方面进行创新以及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本文将在下文中对这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1 从管理思想方面进行创新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政治意识, 并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 高校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尽可能地收录档案资料以丰富档案馆的馆藏, 还要注重提高档案馆档案的利用率以及利用效果。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 能够不断满足高校的发展。
2.2 从档案馆馆藏内容方面进行创新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尽量收集相关档案资料, 但是, 管理人员不可能将所有的学校档案资料都收集齐全。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 档案馆馆藏具有资料不全、资料质量良莠不齐的特点, 难以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针对此种情况,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高校档案馆进行调整与修正:一方面,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地发动全校师生及其他方面的力量来丰富或者是补齐高校档案馆的馆藏, 从而更好地保证档案馆馆藏的数量;另一方面,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资料的筛选时,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从而保证档案搜集的有效性, 同时, 对于收集到的档案资料,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对其进行筛选, 将质量好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 从而更好地保证档案馆馆藏的质量。
2.3 从评价方式方面进行创新
在过去对高校档案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定时, 主要是以硬件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以硬件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指的是在进行评价工作时, 主要看档案馆的馆藏量有多少、档案馆内的档案资料是否摆放得当、档案馆内的卫生情况如何等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定时, 不仅要评价其硬件, 还要评价其软件, 对其进行更具综合性的评价。
2.4 从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创新
在高校最高领导以及各分级主管的领导之下, 以档案法为依据, 从高校的实际管理情况出发, 制定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馆馆藏的数量以及质量纳入评价标准, 并针对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情况相应地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从而增加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3 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工作方式创新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政治意识, 并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变被动管理的工作方式为主动管理方式。主动管理的工作方式要求高校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尽可能地收录档案资料以丰富档案馆的馆藏, 还要注重提高档案馆档案的利用率以及利用效果。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有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能够不断满足高校的发展。为此,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培训, 发挥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学习高校档案管理方面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式,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第二,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对档案管理系统的熟练应用程度。以档案馆馆藏为基础, 以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为目的, 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方式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从而提高档案馆馆藏的利用效率, 强化其利用效果。
4 结语
当前,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不能够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必须要重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问题, 必须要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 以期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一文, 陈慧.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15) .
【档案管理创新研究】推荐阅读:
体育档案管理创新研究05-22
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研究09-21
档案创新管理10-04
档案管理创新建设07-30
档案管理创新模式09-21
档案管理理念创新11-17
信息社会档案创新管理12-11
观念创新管理城建档案01-11
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10-03
档案管理手段创新问题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