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智能

2024-08-06

创造性智能(通用7篇)

创造性智能 篇1

摘要:为适应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展他们的智能的需要, 提出了在电工学的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实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智能作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变传授型教学为开拓型教学。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创造性智能,开拓型教学

一、引言

电工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各非电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作为电工学教师, 应当充分认识到肩负教书育人、开发智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观已经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只有树立起现代教育新思想, 才能使教学改革迅速发展。

二、加强电工学教学改革, 培养现代创造型人才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智能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教学方法的改革、只限于课堂上满堂灌的传统方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现代大学的教学过程, 越来越带自学的性质, 知识固然是智能的基础, 无知识则无能力而言。然而, 在当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各类知识急剧增加, 高等学校不可能也不必要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某一学科如电工学全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大学的数年里, 除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外, 应当注重传授获取新的知识、开拓新领域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特征。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对学生加强科学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懂得认识知识的来源和获取知识的手段要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只有这样做才有利于他们创造才能的培养, 有利于他们认识视野的扩展和思维空间的开拓, 有利于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 因而, 电工学的教学必须发挥其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 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推理、计算和应用能力及自学能力。

(一) 改革课堂教学, 废除灌输式, 注重启发式, 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通过教师讲授的主导作用, 将学生这个认识的主体与教材及有关实验环节这个认识的客体之间联系起来, 创造条件强化学生的认识过程, 使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

1、采用提问式教学。

提问式教学是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设问质疑并在学生意识中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他们思路清晰、活跃、开阔敏捷, 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思维和听课能力。例如讲到异步电动机转动原理时, 首先提出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在电路上是绝缘的, 定子三相电路与电源接通时, 转子为什么会转动起来等等, 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进一步进行精辟的逻辑推理和科学分析去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主动、积极地学习。

2、采用粗线条的方式授课。

就是要精选讲课内容, 讲重点、难点、关键之点, 突出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 改变过去课堂讲授内容过多、过细, 面面俱到的讲法, 着重将重点内容讲深、讲透、难点内容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予以突破, 而对关键之点抓住不放, 务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这种讲课方式可体现主次分明、线索清晰, 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科学的方法授课。

传授方法, 指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探索新知。如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讲授叠加原理, 运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讲授运算放大器, 运用类比的方法讲授电流源 (与电压源对比) 的概念以揭示其特殊本质, 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讲授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产生与转动原理, 运用叠加的方法讲授电路的过渡过程、讲授交流放大电路, 运用等效的方法研究戴维南定理、晶体管微变等效电路, 运用模拟的方法研究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运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研究晶体管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戴维南定理等等。在教材的论证方法上注意多样化, 如运用演绎法、归纳法和反证法等教给学生定性分析、判断的方法。运用上述科学方法授课的结果, 教师不仅向学生有效地传授了知识而且也具体而生动地传授研究、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二) 培养学生善于自学,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能力结构中的核心内容, 它是各个教学环节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所授知识总是有限的, 只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不断获取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在课内外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介绍好的书籍、期刊, 传授好的学习方法, 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读书、钻研、实践和不断总结提高。

(三) 上好习题课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推理的严密性以及运算的准确和灵活性, 还要上好习题课。一定要选好典型例题, 可采用一题多解, 也可采用讲解、对比、提问、讨论、总结等方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佳解题方法, 并注意运算技能的处理, 使习题课中教师精讲、学生自学、练习、课堂讨论等环节有机配合。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和勇于探索的学风,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实践性教学是智能开发的重要环节。

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电工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智能开发上。在电工实验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实验指导书, 作出预习报告。实验课中首先经教师指导, 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 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独立完成后, 由学生在课后独立进行数据处理, 书写实验报告交教师批阅考核, 期末在实验室进行由学生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课考试。通过这种合格的实验课训练既可巩固所学基本理论, 又可发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通过科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培养他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相结合, 运用所学知识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布置做习题, 通过做有分量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去真正掌握和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该以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目标。教师应当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能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这是当前教育重心所在, 也是从事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教学重心的变化所在。通过对非电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 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 并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探索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吕鑫祥.新形势下, 对技术性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 2002, (3) .

[2]陈利君, 唐明皓.从传统教育走向创新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 (3) .

[3]舒志定.论教育与学生自我认同的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07) .

[4]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商业智能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 篇2

以下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企业存在的问题

A公司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在日常业务中所关注的焦点往往不一致:

◆市场营销:如何动态监测全国、竞争对手、该企业的市场变化趋势,明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在,为下一步的市场营销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分析?

◆销售管理:如何准确及时分析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业绩、销售流程,掌握各销售环节的KPI目标与达成情况,加快绩效管理与绩效监控的响应,为销售管理做出迅速而可靠的决策支持?

◆售后服务:如何高效分析企业各产品的维修和服务频率等KPI,及时掌握经销店售后服务现状、能力、市场保有状况,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于经销商业务?

◆客户满意度:如何精准分析用户的特征及其对销售,售后的评价,掌握客户满意度等KPI,加快客户响应速度,为客户管理提供高效决策支持?

◆经销商管理:如何精准掌握企业各经销店的经营状况,及时分析经销店的收入及盈利情况,为经销店精细化管理做出决策支持?

上述内容,正是不同业务部门所关注的焦点,而在既往的业务规则中,各个业务部门也流于局部思考的思维怪圈,如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往往以经营成果为衡量标准,导致业绩主义思想严重;经销商管理则关注经销商的稳定和收益增长,形成利润中心的思想;而客户满意度业务则以客户感动为终极目标,形成客户至上的考核思维。这不单单是因为业绩的压力,更因为信息获取的局限性或时效性让他们无从下手,巨大的沟通鸿沟限制了企业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也限制了各个业务部门全面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企业的领导层必须承担各项业务的整合、利益协调和方向引领工作。由于没有经营决策系统的支撑,以上各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日益凸显,乃至终有一日到达无法有效并有机整合的境地。

系统释放巨大商业效能

针对上述问题,A企业应用了新的系统平台。该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统一“数据(仓)库”,它以门户信息、固定报表、自定义报表报告、多维分析等各种方式展现分析结果,不但可以为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提升基于本业务单元的信息分析/挖掘“深度”,而且还可以在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上建立跨业务单元关联,令企业各项业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整体视角来分析和探索公司整体业务经营状况,在分析的“广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系统还根据各个业务部门分析的结果及预置的条件,以直观的符号自动来标记各项KPI;并将数据转换为“知识”或“模型”,预测指标未来的趋势,提出业务预警及建议,从而帮助企业各级业务人员(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进行高效、精准和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决策。

该系统所释放的巨大商业效能,绝非朝夕之功可以评判。在此我们仅放眼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该系统为企业的决策层(经营理念的贯彻)、管理层(管理方式和手法的变化)和执行层(数据信息和业务应用)三个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商业转变,进行细致的阐述:

(1)经营理念的贯彻

该系统为公司领导层和管理层提供的经营决策支持,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首先是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可以及时、高效共享,部门间的沟通成本变得低廉,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而公司的决策层也可以减少在部门利益协调方面的投入,满怀信心地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战略的规划、制定和监督执行方面。

同时,公司决策层对市场、客户、公司、经销商等的信息把握将更加准确、及时,便于他们通过该系统这个决策支持的载体来制定公司的中长期规划,并更好地设定企业、部门、个人战略规划实施和绩效考核体系,监督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实施,通过反馈分析及时调整战术目标和指标。从这个方面来讲,该公司的组织力、执行力、监督力都得到强化,而来自业务方面的反馈将及时发布到相关的监督层面,该系统作为企业“神经中枢”源动力的地位将日益凸显。

(2)管理方式的变革

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来看,该系统也为他们带来一次巨大的管理方式变革:

◆闭环业务管理

戴明环的概念提出已经很久了,但是如何在企业中落地乃至高效应用,则一直是个产业界的难题,究其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个高效的、自动的、全业务流的系统作为承载平台,PDCA的思想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该系统的出现,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的工具,不但可以分析和规划业务,更可以监控业务的指标,并通过相关的反馈来调整和改善业务,由此循环往复,闭环管理和循环改善将双见其功。

◆双向沟通的汇报体制

以往企业的沟通汇报体制,更偏向于自下而上的沟通,这一方面限制了下级人员沟通的活力和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获取信息并及时行动的能力。而该系统的推出使企业增加了双向沟通的渠道,增加了各级人员在权限范围内获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便于他们更加明晰地开展自身的工作。

同时,该公司的战略思想和目标,将通过该系统的辅助,层层落实、层层监控、层层反馈、层层改善,这种双向互动、层层落实的上下一体化体系,为各层级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执行支撑,尤其对于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这样的承上启,下岗位,则更具有诱惑力。

◆业务监控和改善能力的提升

该系统,使各级管理人员及时监控下级人员工作的过程、状态和成果,提升和刺激了下级工作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敦促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的任务;另一方面,各级管理人员也可以避免在视觉上出现过程管理的盲区,并可以在过程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防患于未然。

(3)业务应用和业务信息化

◆提升企业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该系统上线前,由于企业内部数据收集渠道繁多、数据指标重复/矛盾、部门之间数据交流不规范、公司数据缺乏统一管理等各种问题,公司内部的信息一致性很差,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公司内部交流的不畅和决策的不科学性,例如,公司不同的业务部门对于产品的颜色定义就非常混乱(有中文、英文、简写、缩写、代号等多种方式);另如,公司各个部门间很多KPI定义是重复或矛盾的,不同部门间的定义差异很大,导致很多沟通的不畅。

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企业内部的数据人口缺少必要的校验检查机制,各个业务报表之间也缺少关联对比分析的机制,而其他的数据准确性管理机制也极为匮乏。

通过该系统为企业建议的统一数据仓库,所有数据的一致性都得以保证,所有数据的准确性都最大程度的保证。

◆提升企业信息的及时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数据—信息—报表—执行—反馈,这个完整的业务链条需要一个高效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在该系统之前,企业内部收集、整理数据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制作”报表本身工时较长,课题解决效率不高。而通过该系统,不但数据的收集可以实现定期的自动化完成,而且可以为各级业务人员生成相关的报表,甚至为大家提供动态报表和数据的查询和多维分析功能,这极大地提高各个业务数据获取和分析的工作效率,同时把相应的信息(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如自动的触发邮件)及时反馈到相关利益方(如经销商)。尤其对于异常情况的反馈和处理,这种方式的优势则更加凸显,并会迅速取得相关方面的支持、理解和尊重(如经销商),并有助于改进措施的迅速落实。

同时,人力资源的解放,也使各级报表制作人员,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数据的分析和经营决策上来,而不,必把时间浪费在数据的核查、报表的制作等方面。这使他们的工作更加充实,并具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充实感,在提升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促进部门乃至公司价值的提升。

◆提升企业信息共享和全方位理解

散落于企业各处的数据,通过该系统的数据仓库得以集中,并通过良好的客户视图方式呈现在不同的业务用户面前,这有助于他们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更加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实现跨业务、部门的关联性分析,避免部门信息壁垒的出现,实现企业信息的复用率最大化。

深度价值挖掘

随着系统成功上线,该系统的业务重点将从技术平台向业务分析应用主导型转化,企业就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复合型业务团队,从业务数据、建模、分析和应用等多个角度服务于企业的各大业务系统,灵活应对内外部变化。同时,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能力支持中心,也需要对这个组织在能力、制度保障、经营决策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以形成能力和业务的常态,而这便是商业智能的成熟期,这个组织便是企业的商业智能能力中心。

基于商业智能能力中心的成熟,该企业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开发基于业务的分析模型和更多的预测性模型(主要用于市场营销),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更多的预测性支持。同时,该企业还着眼于企业决策引擎的开发工作,更在营销端开发了系列的产品/服务库,促销库、规则库等,以在营销端的第一客户接触点,即实现商业智能对营销的实时支持。

智能家居创造智慧生活 篇3

在此背景下,各大互联网和IT公司高调进入智能家居领域,业界普遍认为2014是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元年。智能家居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智能家居单品开始出现,智能家居外延也越来越丰富,竞争愈发激烈。但与此同时,智能家居的应用却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接受度、普及度低依然是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因此,本期“技术热点”栏目以“智能家居创造智慧生活”为题,邀请专家、学者探讨智能家居的技术实现、推广瓶颈和方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各位专家从目前智能家居普遍存在的价格过高、操作繁杂、安全性差等问题出发,分别探讨了如何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使智能家居实现预期的功能,如何做好智能家居的推广和培训,如何解决好智能家居的价格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发展智能建筑创造宜居环境 篇4

智能建筑的概念起源于1 984年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的城市广场(第一幢智能大厦)。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智能建筑,虽然起步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要晚一点,但是发展的速度却很快。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北京的发展大厦,可以算的上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建筑了88层著名的伤害金贸大厦、80层的广东中信大厦、81层的深圳地王大厦、以及58层的南京金鹰国际商城,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智能建筑的代表作,而且设计的水平比较高,设计的结构比较合理,整体建筑都十分的符合智能建筑的标准。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初,国内已经建成的智能建筑已经达到了两千多幢。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将建筑的目光专业到了公共建筑,比如:商场、图书馆、戏剧场等等。我国现阶段的智能建筑占据了世界智能建筑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2 智能建筑的建立是新信息时代必然趋势

2.1 智能建筑的优势

2.1.1 智能建筑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生存环境

智能建筑首先强调确保安全和健康,机房智能控制系统,采用了自动布线系统,能够将建筑内的消防、喷淋、烟感等全部优化为自动化,还将自动报警系统联网,实现消防监控和动作的智能化;通过中心机房搭载中央空调系统、空气监控系统,还有独特的自动消毒系统。自动消毒系统能够通过科技对房间中的空气进行检测,分析空气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并进行消毒。舒适度方面,机房智能控制系统搭载室内温度、湿度、照度监控和调节系统,可选择性地实现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调节和自动调节,甚至能对背景色彩、噪声和味道进行控制,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较之传统的控制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1.2 智能建筑更加节能

我们居住的房屋,空调、照明和家电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家庭总能耗低70%,而智能建筑通过计算机控制和处理,智能区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可以充分利用白天时的自然光线,还能够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控,这样自动化的设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电能等能源的消耗。根据国外相关数据,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左右。

2.1.2 智能建筑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建筑都会在根据建筑本身的使用需求,对其中很多的设备进行设置,再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规划。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则要求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外,建筑的机构需要使用开放式与大跨度框架式两种结构相互结合的方式,能够使用户在进入建筑物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建筑进行适当的改变。智能建筑中的通信与电力供应方面要比普通的建筑好的多。在建筑中,能够通过使用者自身的要求,对电源自由的安排,能够按照不同的用电需要,对建筑的电源进行整理,还可以使用建筑的手法,对固定插座的位置进行改变。这种设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多种环境功能的要求,实现建筑物的多用途化。

2.1.4 智能建筑具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和工作条件

通过便捷的互联网、物联网终端,人们在建筑中就能够直接的进行国际电话的拨打、还能够使用邮箱、视频会议、可视电话、自动记录等多种手段及时获取国际金融和科技情报,实现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甚至借助云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存储。先进的通信手段为业主提供了便宜、快捷的工作环境。

2.2 智能建筑是现阶段高科技时代的产物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电子技术行业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成绩,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产品。我国出产的计算机能够在全球计算机行业占据领先的位置,排名世界第三位。

在计算机软件方面来说,我国的软件处理技术在世界保持领先,能够自己开发服务器系统,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使用基本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对更新的互联网和网络进行研究,比较著名的就是CNGI项目,中国的CNGI项目是目前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IPv6的试验网。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需要有网络的支持,这就要求网络能够提升信息的安全性,现阶段计算机信息加密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能够通过密码的方式、密码的计算、以及安全协议的方式进行计算机信息的加密,并且能得到不断的创新。现阶段,我国的学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函数算法,即Hash函数,比特跟踪法,这种函数算法的发明能够在国际上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对着电子政务市场不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国产的PKI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主流的系统。

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相比世界来说的用户量最大,3G时代的到来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提出了TD-SCDMA,已经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组织的认可,成为了现阶段世界3G三大主流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方面,我国现阶段已经开始研究WAPI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问题,并且在通信的性能上,能够高于国际标准。而且,SCDMA技术的价格还要远远地地域世界其他的无线通信技术,现阶段在我国的普及面积很广,村通工程使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国的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的到了很多的应用,CIMS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大学奖也企业奖,在联合国也能够得到农业信息化系统以及应用的奖励。现阶段,我国“用于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和通信规范”技术,已经能够达到国际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的工业自动化的技术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3 发展智能建筑为建设宜居城市“保驾护航”

3.1 建设宜居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

宜居城市指的是无论是经济、文化、环境还是社会,都能够达到协调发展,环境非常适合人们的居住,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整体来说,都非常适合人们的生活。当然,宜居城市也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随着我国人口越来越多,现阶段宜居城市已经成为新的城市观。

3.2 智能建筑能更好的满足宜居城市关于公共安全和生活便宜度需求

公共安全和生活便宜度是宜居城市评价标准中重要的两个指标,智能建筑完善的安防、监控、报警和物业管理系统为小区的公共安全提供了物质和管理保障,智能建筑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建设的职能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和住户需要及时调整各动作设备,更加方便、快捷、节能地提供服务。

4 结语

《201 3-201 7年中国智能建筑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该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已达861亿元。调查显示,201 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70%和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创造性智能 篇5

在我国, 工业4.0很多时候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词同框出现, 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联?工业4.0的到来对制造业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晓明。不同于对这个问题常见的讨论角度, 他将从知识创造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带我们认识工业4.0。

从知识创造的视角来认识工业4.0

有人认为工业1.0到工业4.0, 分别对应的是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他赞同这种表述, 那么对应中国的企业, 如果按照从现状到目标的角度来看, 大部分仍处于机械化和自动化阶段, 少部分企业到了工业信息化甚至更高的阶段, 总体水平处于工业2.0阶段。

如果从物质要素的投入转向知识要素的投入对应的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我认为从工业1.0到工业2.0是物质加工的阶段, 也就是需要投入的物质要素是诸如厂房、生产设备、仓储物流设施、车辆、工具等。而非物质要素包括数据、信息、品牌、软件等可以体现在工业3.0 (信息化) 和工业4.0 (智能化) 的要素, 我们可以把这些非物质要素称为知识性要素。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在OECD国家中, 非物质要素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物质要素的投入, 这符合技术进步的趋势和工业化阶段转换的方向。信息化和知识化方面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和工业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

这是从逻辑上来认识当前工业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向知识性要素投入的转换过程。

再来看信息化, 它有一个金字塔结构, 底层是数据, 中层是信息, 塔尖是知识, 意思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基础, 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通过这些有用的信息综合集成为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我所说的知识创造的含义。

站在知识创造这个制高点上去理解“十三五”规划中和制造业相关的概念, 比如“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数据这几个战略发展方向, 或许能把我国制造业的未来路径看得更加清楚。

工业4.0和知识创造是什么关系?

知识创造并不是新提出来的概念。1995年, 日本一桥大学的野中郁次郎和哈佛大学的竹内弘高合写了一本书《知识创造的企业》, 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知识创造和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两位教授认为, 知识创造的源头在于个人头脑中的暗默性知识 (Nowhow) , 知识创造主要沿着两个维度进行:一个维度是个人的知识组织化、社会化;另一个维度是暗默知识的表出化、形式化。在这里, 暗默知识是不容易进行编码的知识, 一般存在于个人头脑里或者是组织内部。

从制造业的角度看, 德国、日本很多制造业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是暗默知识, 我们知道德国、日本有很多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被称之为隐形冠军, 就是凭借工厂层面的暗默知识;德国的学徒制, 通过师徒之间的现场示范和口口相传, 在组织内分享和传播的也是这种暗默知识。形式知识是经过编码和加工转换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存在于组织外部或社会中。工业4.0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就是借助新的技术和管理, 沿着两个维度加速个人知识的组织化和社会化, 加速暗默知识的表出化和形式化。未来产业互联网是主战场。

如何从知识创造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

如果按大的板块划分“互联网+”, 他认为一类是现在互联网普遍发挥作用的领域, 叫消费互联网, 加的是生产的后端, 比如电商专注销售环节、服务等领域, 它们把制造业创造出来的价值进一步实现和放大。另一类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制造业产生的产业互联网领域, 未来十年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发挥作用的主要阶段和主要领域。在消费互联网领域, 电商颠覆实体店, o2o颠覆传统电商模式, 但是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到底是“互联网+制造业”还是“制造业+互联网”, 制造业和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信息化和知识创造的二分法或许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日本和德国把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归结为知识创造, 大量的暗默性的知识来自生产一线、车间或者研究项目小组。

而现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芯片和数据的计算储存能力以及处理方式的变化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可以将它们简单归纳为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概念, 更加快速大量的信息来源和计算方式使得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创造的过程发生变化, 这对制造业产生了新的影响。知识创造的场所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 它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与德国和日本的路径不同, 它把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或者云计算作为知识创造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暗默的知识尽可能向形式化知识转化, 希望打破组织界限, 通过知识的集成和融合来创造新的知识和新的价值。

未来, 制造业的国家竞争其实是知识创造能力的竞争。日本、德国是基于工厂层面暗默知识 (工匠精神) 的制造业大国, 工业4.0推动暗默知识组织内的形式化和集成化。美国是互联网大国, 工业4.0动暗默知识平台上 (云上) 的连接化和系统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云 (平台) 和端 (企业) 的竞争, 哪一方会胜出, 现在还没有答案。

在我国, 处在科技领先位置的企业已经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造, 海尔集团提出“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理念, 利用HOPE开放创新平台将资源方和活跃的用户方以及相关产业的设计人员引入, 通过用户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提出建议的方式做产品设计, 从内部的跨部门设计扩展到外部广泛汲取建议, 这是从封闭到开源、从单一产业到多学科、从单向到网络式的转变。

如何从知识创造的角度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是大的制造业概念, 中国制造业的体系较全、规模较大、门类较多, 所以要根据制造业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路径, 不能一味地强调智能化, 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找最适合的技术, 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中曾提出的先进适用技术。现在大的分类可以分为流程性的制造, 像化工、钢铁等行业, 是一个生产流程, 相当于一个串联的制造。而离散制造, 像汽车、家电等, 先是生产很多零部件, 然后进行组装, 相当于一个并行的制造。未来根据行业的特点、规律、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出台更加精准、适用的政策效果会更好。

从知识创造的视角来看有几方面的启示。

第一, 虽然德国、日本和美国都是实体经济再工业化, 强调制造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我们要认清它们在工业路径上的差异。

第二, 要借鉴两方面的经验, 一方面, 中国从场所方面获得的暗默的知识还是要扎扎实实地用工匠精神来做的, 处于工业1.0和工业2.0这样阶段的企业不可能不具备这些知识, 就直接跳到信息化、知识化阶段, 信息化只是能提高效率, 需要有传统的制造技能, 才能有助于优化和提高效率, 如果没有基本的技术, 也就没有效率提升的基础和源泉, 《中国制造2025》中专门有强调基础原材料、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的内容, 要求我们把基础打扎实。另一方面, 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战略高度, 我们现在主体虽然在工业2.0时期, 但是也要看到未来信息化和知识创造的趋势。站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的制高点来看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这样方向才会清楚, 不会走偏, 路径也能看得清楚。

创造性智能 篇6

我通过对《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新课程的试验和应用, 发现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最大区别是:新课程更为强调知识的一体性和幼儿智能的多元化均衡发展, 并且从根本上要求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变革, 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要求就是加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这说明幼儿教育逐渐开始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征。但是, 与此同时, 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习惯于传统教材教法的教师不能很快适应新教材、新教法, 导致幼儿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 新要求、老思维的极不和谐的教育现象, 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均衡发展。

我经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加强对所有幼儿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外, 还要专门对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给予加强。我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探究, 试图能够对解决以上问题有所帮助。

一、教师对新教材的艺术化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首先明确目的性, 坚持知识传递、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统一。知识传递是幼儿对课程探讨和研究;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掺和艺术教育, 给幼儿直观明了的教具或活动场所。这三方面是统一的, 在备课中不可偏废。也就是说, 不可只重视其中一点而忽视其他;但对这三方面的应用上又不能平均用力。

对旧教材的处理中, 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思想教育则略带一点, 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远之不谈。例如, 计算课《5的组合与分解》, 过去的教法就是把5的分解组合直接教给幼儿, 让幼儿找出规律, 然后开始写、认, 记住组合分解图。在《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 显然不同。它把重点内容放到目标当中。教师在《教师资源手册》中找到此课———《谢谢服务员》, 设置目标为: (1) 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 学习数字5的组合和分解; (3) 尝试按规律排列; (4) 向服务员表达谢意; (5) 复习“谢谢你”。这样处理教材, 恰如其分地把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几方面有机地融在一起, 既安排全面又重点突出;既各有目标, 又相辅相成, 这是对教材处理的艺术化。

二、课堂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组织是一种行为方式, 教师凭借语言、动作、身姿表情等外显行为向幼儿传递信息, 与幼儿进行交流, 同时这些行为又受到教师素质、气质、性格以及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它是一项复杂而又有技术性的活动, 教学组织要实现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在《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教材中, 有《小恐龙生病了》一课。在制定学习目标中有一点, “认识数字, 1—10的顺数和倒数”。老教法是让幼儿按顺序摆放数字卡, 进行顺数和倒数。而新教材则不同, 它与现实生活中相联系, 以幼儿的心理为特征, 把数字与幼儿吃药、打针联系起来, 因为幼儿对吃药、打针之事最敏感。因此孩子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力特别集中, 对教具也感兴趣, 整个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轻松。

三、教学情境创设的艺术性

组织幼儿教学活动离不开情境教学, 因为它所表现的广远意境能激发起幼儿的想象, 而幼儿的想象又丰富了本课的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很多, 对它的应用和合理的选材都很重要, 创设有利的情境表演或环境更为重要。

计算活动中有《圆形认识》这一课, 过去是这样组织这节课的:在图形纸卡上画上图谱, 把它说为图形宝宝, 然后, 让幼儿把它挂在脖子上, 当图形娃娃, 最后以游戏图形娃娃找家而结束。当时, 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 而且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认为这是一节较为有“创意的课程”。但在《多元智能课程》中又遇此课, 这次教学首先进入的环节是情境表演艺术, 教师用手帕进行魔术表演, 能用正方形分别变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孩子们觉得很神奇, 而且学习的兴趣也很强烈。然后教师发给孩子们手帕, 让他们亲自尝试和体验, 孩子们在尝试中对正方形变圆形的过程有了疑问, 然后通过努力钻研, 解决了疑问。这样的教学说明教师的表演感染了幼儿, 幼儿立刻进入了角色, 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这就是情境教学的艺术性的生动写照。

四、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组成因素。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 我们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式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教师一定要在幼儿的词汇、经验、知识范围内发问, 而且尽可能地使用柔和的语气、生动的表情姿势、形象化的语言, 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维, 甚至能引发幼儿一系列更多的疑问, 这样就达到了提问艺术的最高境界。

通过对《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学习、钻研与应用, 我发现依然有很多的问题, 比如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 有时难以将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有时教材内容和授课内容不一致, 教学设计没有创意性。这些问题正说明我们需要新的理论和新方法, 也需要更多的教学实验。我认为, 我们应该对幼儿教育园本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突破, 尽可能地针对本地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开创出适合本土幼儿健康发展的课程模式, 摆脱单纯依赖套用异地《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模式的误区。

摘要:自鄂尔多斯市推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以来, 我园经过统一培训后, 于2008年推行《多元智能创意课程》, 通过对新课程的试验和应用, 笔者发现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最大区别是:新课程更强调知识的一体性和幼儿智能的多元化均衡发展, 并且从根本上要求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变革, 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要求就是加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这说明幼儿教育逐渐开始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征, 但是, 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习惯于传统教材教法的教师不能很快适应新教材、新教法, 导致幼儿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 新要求、老思维的极不和谐的教育现象, 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均衡发展。笔者经过认真观察和研究发现,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加强对所有幼儿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外, 还要专门对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给予加强。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开展分析和探究, 希望能够对解决以上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课堂教学,艺术性,创造性,多元智能创意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兢.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下[J].幼儿教育, 2003 (2) .

[2]张晓梅.“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师“新”的幼儿——实施《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之心得[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6 (8) .

[3]包丽.开展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教学反思[J].考试周刊, 2009 (10) .

[4]卢庆霞.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3) .

[5]张国祥.幼儿教育名家思想给多元智能教育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 2001 (3) .

创造性智能 篇7

运营商增量不增收的情况日益严重, 传统业务受到OTT冲击增速放缓。

运营商必须直面挑战, 体现互联网精神, 与用户和OTT共建数据网络, 实现精细化的流量经营,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而且从海量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中挖掘新的价值。

数据智能网:流量经营的“大脑”

语音智能网引发了电信业务的第一次革命, 极大提升了运营商的运营收入。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中兴通讯开创性提出了数据智能网解决方案, 超越了语音智能网的传奇, 是流量经营的“智慧大脑”, 引入大数据挖掘和智能管控等手段, 实现部署、运维和商业的智能化, 增强盈利能力, 点“BIT”成金, 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备法宝。

数据智能网的架构图如图1。数据智能网是一套用于数据业务及套餐精细化运营及管控的开放式网络体系, 由以下3层组成。

●管理层:即流量电商平台, 实现CP/SP业务的集成管理以及用户碎片化业务/套餐的动态定制/管理。

●控制层:即e PCRF (增强型策略和计费控制) , 采用探针采集网络中各种数据, 通过DPI实现数据流识别获取业务/应用信息, 并通过Net BAS进行综合分析使网络资源/业务信息/用户体验可视化, 为业务引入/实时资源调度提供依据;最后由PCRF结合用户需求/网络资源情况生成调度策略。

●执行层:包括分组核心网网元 (HSS/MME/SAE GW) , 用于上报网络/用户/业务相关统计信息以及执行控制层下发调度策略。

五大利器助力流量经营

中兴通讯基于对流量经营的深刻理解, 推出了E2E闭环控制、OTT分级控制、VIP保障、一键加速和能力开放5大利器, 帮助运营商部署大流量时代的流量经营。

E2E闭环控制, 优化网络资源

随着LTE智能终端的普及, 视频、游戏、应用软件下载等大流量业务将会激增, 当小区内的少量用户同时使用大流量业务时, LTE资源仍然很容易消耗殆尽, 高价值业务将无资源可用。而智能终端的高移动性又将导致小区忙闲转换的不确定性增加。如图2。

采用闭环控制, 可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方法是, 动态监测小区资源使用情况, 小区忙时, 通过PCC策略降低低价值业务的带宽, 为高价值业务保留更多的可用资源;小区闲时, 通过PCC策略提升全部业务的带宽, 使用户在单位时间内消费更多的流量;及时提醒用户网络状态, 忙时疏导用户减少互联网应用, 或临时购买加速套餐。以四川电信为例, 部署中心通讯的数据智能网, 成功实现了智能管控, 忙区下降38%, 低值业务下降40%, 整体用户体验提升显著。

VIP保障, 全天候“头等舱”体验

高端商务人士的办公习惯逐渐发生变化, 对高质量的移动办公、无线高清会议等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些高端VIP用户是运营商重要收入来源。

VIP用户业务体验保障方案, 帮助运营商精确识别VIP用户业务, 为VIP用户提供高质量、差异化服务。天津移动已成功完成VIP保障, VIP用户在忙时忙区“0”影响, 用户体验提升显著。

一键加速, 想快就快

虽然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已能满足所有日常应用, 但是在某些特定场合, 却需要运营商分配更高的带宽。譬如:某商务人士需要用移动终端紧急上传或下载大量文件, 为了节省时间就需要更高的带宽。此时, 通过APP客户端, 用户可通过临时签约提升带宽。

另外, 运营商和与SP合作, 为用户提供更优体验, 实现后向盈利, 促进用户消费, 提高用户忠诚度。一键加速实现即摄即传, 定向保障行业应用, 为电视台、保险公司、公安、交通、银行等企业提供实时高速的大流量数据传输业务。

中兴通讯已经成功在广东移动实现4G网络下的无线ATM柜员机业务, 实时的进行现场ATM柜员机监控视频回传, 得到了运营商的高度评价。

OTT业务分级管理, 打造绿色网络

该系统通过OTT分析模块, 智能的监测数据流中的OTT业务, 分析OTT业务关键特征以及资源占用, 策略控制中心统一实施分级策略:

●对于垃圾广告和非法链接进行限制过滤, 打造绿色网络环境;

●对于正常的业务允许通过, 进行Qo S管控;

●而对于公共安全, 社会公益, VIP等高价价值业务开辟绿色通道, 即使在忙时忙区也能够保障用户体验。

能力开放, 与OTT合作开拓新价值

通过数据智能网将用户/网络/业务的能力集开放给CP/SP, 包括签约信息、Qo S管控能力、业务Qo S、网络状态和用户行为分析, 和OTT携手提供高质量的业务, 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流量800:采用后向付费方式和OTT合作, 拓宽收入来源 (比如位置业务, 高清视频业务) 。比如上淘宝, 免流量活动, 通过OTT买单, 刺激用户使用业务, 增加消费, 实现运行商和OTT的双赢。

●通过在线业务签约, 实现BOD (Bandwidth on Demand) 临时高清视频加速, 提高用户体验。

中兴通讯在北京移动通过数据智能网将Qo S能力开放给搜狐视频, 用户通过运营管理申请开通该服务后, 通过手机APP内嵌Qo S加速SDK自动申请Qo S, 实现更流畅的高清视频体验。

数据智能网的成功应用

上一篇:烟(粉)尘下一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