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产业化

2024-08-16

六次产业化(共8篇)

六次产业化 篇1

2014年4月21~23日, 中国皮革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暨2014年全国地方皮革协会工作会议在广东惠东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皮革协会主办, 惠东县人民政府支持, 惠东县中小企业局、惠东县鞋革行业总会、惠东时尚女鞋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广东省鞋业厂商会、广东省皮革协会协办。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特邀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全国各地方皮革行业协会、商会的理事长或秘书长, 部分特色区域的地方政府领导, 共230多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

协会新举措<<<<<

为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提升产业竞争力, 推动我国皮革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皮革协会牵头酝酿了一系列新举措。会上,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通报了《中国皮革协会2014年工作要点》;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中国国际皮革皮草时尚日”活动的议案》、《关于评选“中国皮革行业年度人物”的议案》、《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国皮革协会奖学金”授予范围的议案》和《关于资助中国皮革行业设计新秀境外深造的议案》。

这些举措旨在引导行业企业在产品设计、款式、面料、色彩等涉及时尚元素方面与国际接轨, 与国内消费结合, 促进中国皮革产业的转型升级;突出人才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激发人才活力, 树立行业人才榜样, 唤醒人才的奋斗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 为我国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鼓励更多的院校和皮革学子在皮革科技事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现“科教兴皮”战略;为不断深化和提升产品设计研发水平, 加快与国际时尚设计的对接步伐,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打破皮革行业创新型设计人才短缺的局面。

▲中国皮革协会苏超英理事长重点分析了2013年我国皮革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及2014年发展预测。

客观审视当前形势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会上,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重点分析了2013年我国皮革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及2014年发展预测。他指出, 2013年行业低速增长, 运行稳中显忧;生产增速趋缓, 原料价格波动大;销售收入回落, 利润增速加快;出口降速延续, 未来增长乏力。展望2014年, 苏理事长认为内外需市场环境或将稳中趋好, 但行业自身问题犹存, 仍需加强内在调整, 优化产能结构, 行业或将维持近年来的低速增长态势。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成作了关于提升皮革行业特色区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彩讲话, 王会长指出, 培育和发展特色区域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守特色;提升特色区域, 打造基地是前提, 园区发展是方向, 协会助推是基础, 龙头企业是关键;培育和发展特色区域, 打造服务平台是重点, 政府扶持是保障。为皮革行业特色区域的进一步提升指明了方向。

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徐永做大会总结时指出, 大家要理性客观地审视当前的行业走势, 坚持行业自信, 准确把握行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就是要聚焦以消费者为中心, 着力推动产品的个性化、时尚化、低碳化、绿色化, 以品牌、文化、服务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上下功夫;就是要聚焦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在着力打造高端产业上下功夫;就是要聚焦产、学、研、用相结合, 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在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强化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就是要聚焦变环保压力为动力, 在着力宣贯《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清洁化示范项目和“节能减排环保创新技术成果”上下功夫。淘汰落后产能, 建设皮革行业生态文明;就是要聚焦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 在推动产业集群提升、发展上下功夫;就是要聚焦协会自身建设, 主动适应改革, 在着力提高服务行业和服务政府的双向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交流工作经验共谋发展之道<<<<<

会议期间, 部分地方皮革行业协 (商) 会的理事长和秘书长进行了典型发言。广东省皮革协会执行会长王建新、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理事长李伟娟、山东省皮革行业协会会长于永昌、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理事长李开华、辛集市皮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许岷、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靳国庆、温岭市鞋革业商会秘书长金洪青分别介绍了本地区皮革行业2013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4年协会的亮点工作, 特别是交流了各地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贸易新环境,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先进经验及做法, 对于做好全行业各项工作必将有所裨益。

会上, 中国皮革网总编张燕就改版后的中国皮革网的特色进行了解析, 全面阐释了中国皮革网的新优势;惠东县中小企业局局长陈少波介绍了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惠东的发展情况。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国通信大讲坛资深讲师杜挺博士作了主题为“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整合营销”的培训, 与会代表均表示获益匪浅, 对于今后利用互联网做好行业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凝聚共识促进产业新跨越<<<<<

经过热烈的讨论, 会议就以下问题达成了共识:

1、深入落实《皮革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型升级, 全面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促进皮革行业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科学发展。“十二五”时期, 为我国由皮革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面对当前国内外生产和贸易的新形势, 我国皮革行业必须加快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 会议表决通过的四个议案是中国皮革协会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新举措, 是实施科教兴皮战略的重要内容, 必将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不断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3、本次会议将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与地方皮革协会工作会议联席召开, 有利于加强行业内部的沟通协调, 有利于更大范围地凝聚共识、集思广益, 对推动行业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4、新形势下提升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引领行业发展的专业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行业、企业, 服务政府、社会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协会自身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 进一步加强协会班子和人才建设, 以优质的服务和高素质队伍增强行业协会竞争力, 打造“政府信得过、行业离不开、企业靠得住、社会有影响”的一流社团组织。

5、本次会议在交流各地经济运行情况和各协会亮点工作, 总结各地协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增加了关于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整合营销的培训, 对提高大家的营销意识, 转变营销方式, 更好地宣传行业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会议+培训”的丰富内容,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本次会议采用特色区域地方政府支持、当地政府机构和协会承办、省级协会协办、中国皮革协会主办的形式, 并实地参观了当地企业, 实现了工作会与现场会的有机结合, 在保障工作会内容的同时, 增加了现场会的效果, 提高了当地特色区域和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 也促进了各地区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7、继续做好为行业企业服务的“三大平台”:真皮标志、特色区域、专业展会, 这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皮革协会和各地方协会坚持不懈务实工作搭建的重要平台, “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创新和提升这些工作。同时, 要积极发挥好制革行业环保核查、职业技能竞赛、承办国际会议等平台, 推动行业各项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期间,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惠东”的领军企业———广东信利达鞋业有限公司、广东香恋鞋业有限公司、粤东 (国际) 鞋材市场、惠东鞋业品牌联盟等。承办单位惠东县中小企业局、惠东县鞋革行业总会、惠东时尚女鞋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本次会议热情赞助和大力支持。

六次创业终成功 篇2

为父还债走上创业路

赵李昆家住璧山县青镇,18岁那年他正在来凤中学读高中,准备实现大学梦时,却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去世。

“我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去世后家里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300元。”赵李昆回忆,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债务,当时经常有人到家里要债,甚至还有人为追债尾随他上下学,他不得不辍学创业来维持生计。

听说学厨师赚钱比较快,于是赵李昆到小天鹅学习完厨艺后,利用家里底楼的三个门面,开起了饭馆,做当地流行的来凤鱼。没有创业经验的赵李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虽然店铺位于车流量较大的青镇白云大道,但由于类似的饭馆太多,其中不少饭馆都是已经开张十多年的“老字号”,他的店根本没有多大的生意。

半年后,赵李昆的第一次创业以餐馆的关张而结束。

到全国做创业尝试

赵李昆随后开始到全国各地做创业尝试。他了解到做夜啤酒生意利润最多可达50%,并且投入少风险小,不需要门面,于是他利用夏天的三个月时间,到石柱新县城开了家夜宵摊。

夏天结束后,夜宵市场高峰也结束了,赵李昆利用赚到的钱,先后到河南、新疆等地做手机、皮毛的物流生意。他说,在新疆一张价值500元的皮毛,卖到璧山的深加工厂商时价格可达1000多元,他因此赚了5万多元。

就在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赵李昆委托的一位中间商却在接到买家货款后卷钱逃走,赵李昆为此损失了两万多元,相当于他两年的积蓄,他一度心灰意冷。

转行做机械加工制造

在璧山,有不少为各地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械加工厂,赵李昆调查发现,它们效益普遍不错,而且流程技术并不复杂。于是他向亲戚朋友借款6万元买下两台车床,并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请了4名工人,运转起了自己的毛坯加工线。

赵李昆说,虽然他从未接触过制造业,但工艺并不难,他跟着工厂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边看边学,逐渐熟悉了全部的流程。

由于资金不充足,工厂里没请多少人,检验产品、清货、送货都得靠他一个人做,工人下班后他经常在生产车间里忙到凌晨4点多才能睡觉,而第二天8点多钟,他又要租辆三轮车将货送到买家手中。付出总有回报,第一月他就赚了1万元。

很快,厂里的车床数量也从2台变成现在的9台,但赵李昆觉得为生产厂加工机械产品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人,不如做成品更踏实。在一位投资伙伴帮助下,去年他将对方投资的70万元全部投入到购买齿轮生产设备,开始介入齿轮生产。

“偷”来首笔10万元定单

产品最愁没有销路,生产线建起来,赵李昆的烦恼却增加了。

“在重庆很多齿轮的生产厂将产品供应给长安等大型制造企业,厂家可选择的产品品种很多,竞争激烈。”赵李昆考察发现,西南地区的齿轮性价比北方地区要高,对北方的厂家可能会有吸引力,于是他决定针为北方地区销量不小的“金杯”牌汽车制造定向产品,以做到和本地企业的差异化。

制造出样品后,赵李昆花5000块钱参加了郑州汽配会,但参观客商很多都是邀请的老顾客,他的展台几乎无人问津。

赵李昆于是跑到其他公司的展位旁等待客户。一位西装笔挺的参观者走到该公司展位前,他马上与其攀谈起来,并将其引到了自己的展台前看样品。

“那位客商最开始很怀疑我的产品,认为我太年轻了;但我告诉他,我们年轻人创业首先就讲诚信,他和我交流了两个半小时,最后竟签下了10万元的定单。”拿到第一份成品定单和30%的订金,赵李昆称当时的感觉像做梦一样。

拾大学课本想做电子商务

论第六次信息革命 篇3

关键词:信息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化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5次推动人类文明飞跃发展的信息革命, 目前正在进入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新阶段。信息革命的根本就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产手段, 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 还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从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说, 自从人类出现那天起, 便开始了信息文明因素的原始积累,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升华和划时代飞跃。

一、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革命

人类历史已先后经历过五次重大的信息革命, 包括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

1.1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

人类的原始语言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万年, 正式语言约产生于公元前4万年。在最初的原始人群中, 人们只能通过简单的动作和声音来互相传递信息, 通过不断的磨练和积累, 促使了器官的进化和完善, 人们终于创造并使用语言, 从而推动了交流和交往, 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人们的记忆领域, 刺激大脑的进化, 促使了人类最初思维能力的升华。语言的产生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是信息交换的第一载体, 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结束了人们仅以动作做为表达交流意图的手段, 使人们的思想、经验得以传播, 并促进人脑发达。

1.2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创造

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 我国出现了象形文字, 大约距今五六千年。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900年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进行书写。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时期中国人创造了甲骨文,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了汉字, 二者皆为现代汉字和简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字的创造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一, 在文字成为信息的载体之后, 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第一次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流动。文字是记录信息的符号和代码, 是人类信息交流的第二载体。文字使口语传递的信息固定下来, 储存在文字里, 长期保存, 逐步积累, 并加以系统化形成知识。其伟大意义在于, 它完成了人类文明从以天然物质为载体到以人工符号为载体的飞跃, 使人类进入有史文明时代, 它实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由第一信号系统到第二信号系统的跨越,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变革。

1.3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105年, 我国汉朝的蔡伦发明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 使造纸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 并流传至世界各地。东汉末年, 我国劳动人民在总结石刻和印章经验的基础上, 创造了拓印法, 后在隋朝发展成为雕版印刷。公元1041~1048年间,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现代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原理, 成为印刷术上的一次革命, 它使人类文化传播上升到批量阶段, 推动着人类信息大量生产、规模复制、加速交流和广泛传播,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 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 它们与火药和指南针一起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这次信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工业时代。

1.4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

1837年, 美国人摩尔斯和两个英国工程师库克、怀斯顿几乎同时发明了电报, 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离的障碍而达到通信的目的。1876年, 贝尔发明了第一部实用电话, 其所采用的电声和声电变换技术成为后来各种各样的电子录音设备的基础。1923年, 俄国出生的美国人日瓦金发明了光电摄像管和电视摄像机, 大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电报、电话、电视逐步取代信件传递成为主要通信方式, 由此开始, 信息载体是每秒30万千米的电磁波。这是一次信息传递手段的革命性变革, 成千上万倍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 使信息瞬间传遍全球, 实现信息传递的“实时化”。使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也催化了科学技术更加迅猛地发展, 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全面革新, 使人类文明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超越了以前几个世纪。

1.5第五次信息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

1946年,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第五次信息革命由此开始。1969年, 美国人发明了互联网。1971年, 第一个微处理芯片成功发明。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开端, 人类迎来了数字计算和数字化新时代。电子计算机使劳动工具从体力的延伸发展到脑力的延伸。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引起了从生产工具到劳动对象再到生产的组织管理的一系列变革, 这已不但是一种科技现象, 更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象, 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至此, 人类历史上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正式形成。

二、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核心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生, 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云、物、移、大、智为核心的第六次信息革命新阶段。

2.1云计算

2006年, 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 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云计算既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也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云计算在海量数据处理与存储, 以及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不仅能够提高运转效率和管理能力, 而且将不断创新IT服务模式。云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无边界的信息资源共享, 你的电脑硬盘上可能是一片空白, 但只要连上电脑, 你就将拥有整个信息世界。云计算是整个IT的一次重整, 是从IT大国走向IT强国的历史机遇。

2.2物联网

1999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 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 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关于物联网有多个不同的定义, 从技术角度来说, 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地说,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继IBM提出“智慧地球”之后, 2009年美国、欧盟和中国都将物联网列为振兴战略之一, 这一年也成为“物联网元年”。物联网是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 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 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2.3大数据

大约从2009年开始, “大数据”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 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经营决策的资讯。在商业、经济等领域, 各种管理服务决策将日益依赖于数据和智能分析。目前, 几乎所有的世界级互联网企业, 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无论社交平台逐鹿、电商价格大战还是门户网站竞争, 都有它的影子;大数据, 正由技术热词变成一股社会浪潮, 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媒体将2013年称为“大数据元年”。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服务中任务的不断加强, 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开启循“数”管理的模式, 也是当下“大社会”的集中体现, 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 三分技术, 七分数据, 得数据者得天下。

2.4移动互联网

进入新世纪,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 2000年, 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雏形初现。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 是用户使用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或者其他手持设备, 通过各种无线网络接入到互联网中, 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2010年, 移动互联网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纪元。新闻阅读、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 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 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随着全球智慧化、互联化、移动化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5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制定的IT2000-智慧岛计划 (1992-1999) 。2009年, 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 随后又重点推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进一步提升了智慧城市在全球的认知度, 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从技术应用层面看,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为基础, 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 让城市中各个功能模块彼此协调运作, 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不仅具有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共有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而且吸收了新的理念和应用成果, 创新了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在不久的将来, 人们将尽享智能家居、智能医院、智能交通等带来的便捷服务, “智慧城市”时代已经到来。

三、第六次信息革命的主要特征

每一次信息革命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显著特征是人性化,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符号化,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载体化,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实时化,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数字化, 第六次信息革命则是智慧化。同时, 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第六次信息革命还具有融合化和协同化的特征。

3.1智慧化

信息是实体的表现形式。信息世界的大量数据, 通过分析、整合、挖掘, 可加工形成智慧化的数据产品, 通过返回到实体世界, 对实体世界的发展起到优化提升的巨大作用, 这就是智慧的具体表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 充分体现智慧化的特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交融发展正在构建无所不在、人与物共享的关键智能基础设施, 广泛分布的传感器、射频识别和嵌入式系统使物理实体具备了感知、计算、存储和执行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赋予物以人的智慧, 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升级, 不断推动社会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已成为现实。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被统称为智慧应用, 这些应用已经涌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必将导致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的深度变革。借助其强大的驱动力, 发展智慧应用, 人类将可以建设智慧的系统、智慧的企业、智慧的国家, 进而创造智慧的地球。

3.2融合化

在第六次信息革命以前, 数字世界一直无法走进自然世界的范畴, 原因在于自然世界是实物组成的复杂世界, 而数字世界是平行存在于自然世界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技术产生后,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 然后借助无线网络, 实现人和物体“对话”, 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 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紧密的联系起来, 数字世界找到了影响、融合自然世界的最佳途径, 使得整个数字世界与自然世界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地球村”。

3.3协同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越来越宽、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在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地方, 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 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提供广泛的联系, 彻底改变和提升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 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构成的网络资源, 越来越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 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为基本特征, 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 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和应用。今天几乎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 今天的手机已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 它已经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而且, 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管理资源, 实现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 使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 人与物各主体之间更加协同, 网络化, 虚拟化、个性化、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将无所不在。

四、第六次信息革命的对策行动

第六次信息革命的到来, 使世界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大步前进。整个世界可以实现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更深入的智能分析, 帮助人类做出最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人类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门槛之上。各国、各行业、各领域正在为创造更加智慧的地球而不懈探索。以林业为例, 国家林业局发布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智慧林业将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 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方式, 建设五大智慧体系, 实现智慧的结构、智慧的感知、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管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服务。

4.1智慧立体感知体系

按照“把握机遇、超前发展、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 坚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加快宽带网络及感知网络建设, 重点建设五项工程, 为智慧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一是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计划及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契机, 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 为林业系统提供安全、高速的下一代互联网, 为林业物联网的接入做好准备。二是林区无线网络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林区无线网络建设, 引导区内电信企业加大投入力度, 在办公场所、交通要道、重要监测点等区域实现无线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三是林业物联网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各种传感设备在林业资源监管、林产品运输等方面的布局应用, 为动态监测植物生长生态环境、有效管理林业资源提供支撑。四是“天网”系统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以遥感卫星、无人遥感飞机等为核心的林业“天网”系统建设, 打造高清晰、全覆盖的空中感知监测系统。五是应急感知工程。积极推进林业应急感知系统建设, 打造统一完善的林业视频监控系统及应急地理信息平台, 为国家、省、市、县等四级林业管理部门提供可视化、精准化的应急指挥服务。

4.2智慧管理协同体系

按照“共建共享, 互联互通”的原则, 以高端、集约、安全为目标, 依托现有的基础条件, 加强六项工程建设, 提升智慧管理协同水平。一是中国林业云创新工程。通过统一规划、集中部署, 加快中国林业云示范推广及建设布局, 逐步将林业管理部门内部及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应用系统上传到云平台, 实行集约化建设、管理和运行。二是林业大数据开发工程。大力推进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 建设林业资源数据库、林业地理空间信息库和林业产业数据库, 推进林业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 实现对全国林业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有效整合、共享、管理及使用。三是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 建立架构一致、风格统一、资源共享的网站群, 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四是中国林业办公网升级工程。建设智慧林业移动办公平台与智慧林业综合办公系统, 推进政府办公智慧化, 规范办公流程, 提高办事效率。五是智慧林政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包含林业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林木采伐流通管理和林业行政执法的多级行政管理平台, 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政管理审批机制。六是智慧林业决策平台建设工程。建立一体化的智慧林业决策平台, 提供决策者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 为各类林业工作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科学决策服务。

4.3智慧生态安全体系

通过五项工程建设, 加强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不断推动生态体系发展。一是智慧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工程。以中国林业基础数据库和现有的资源监管数据库为基础, 建立基于中国林业云的集森林、湿地、荒漠和沙地监管于一体的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平台, 实现国家对林业保护和利用的有效监管。二是智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感知, 并对海量数据进行灵活高效处理, 以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三是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升级工程。通过建设智慧营造林管理系统, 实现对重点营造林进行核查和监督, 及时获取林地真实情况, 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现代化管理。四是智慧林业重点工程监管工程。建设林业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平台, 及时准确的掌握工程建设现状, 实现工程动态管理, 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规范水平。五是智慧林业文化建设工程。加强林业文化传播, 不断推动林业文化体系的发展, 重点加快林业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验馆等信息化建设。

4.4智慧民生服务体系

围绕全面建设民生林业的要求, 着力解决林企、林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 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智慧产业、林地智能分析、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构建面向企业、林农及新型林区建设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智慧林业产业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与林业的有机融合, 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发展。二是智慧林业两化融合工程。以企业为载体, 加强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 提升林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三是智慧林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林地信息服务平台, 基于林业地理空间信息库, 建立智能、精准、便捷的林业资源分布图, 为林业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林业资源查询管理服务。四是智慧生态旅游建设工程。建设智慧生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为广大消费者、林业生产者等提供便捷化、智能化、最优化的服务, 全面提高林业旅游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动态管理水平。五是智慧商务拓展工程。通过林业智慧商务拓展工程的建设, 构建一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林产品流通新模式, 为林企和林农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 提高林业整体效益, 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六是智慧社区建设工程。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 构建一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服务系统, 全面提高林区民生质量。

4.5智慧综合管理体系

根据智慧林业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 优先建设一套智慧林业标准、制度、运维、安全等为核心的综合保障体系。一是智慧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智慧林业总体指导标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类标准等。二是智慧林业制度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日常事务、项目建设实施、信息共享服务、数据交换与更新、数据库运行、信息安全、项目组织等管理办法和制度, 为林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三是智慧林业运维体系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 分级维护”的原则, 制定智慧林业系统的运维体系。包括运维服务体系、运维管理体系、运维服务培训体系、评估考核体系。四是智慧林业安全体系建设工程。智慧林业安全的总需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安全等, 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抵赖性, 以及信息系统主体对信息资源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崔向华.2003.浅议信息与信息革命.理论学习, (10) :25~26

[2]国家林业局.2013.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林业网http://www.forestry.gov.cn/20130826

[3]国脉互联中心.2010.物联网100问.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李海鹰.2006.信息文明论纲.天府新论, (5) :101~107

[5]李世东.2012.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6]李世东等.2013.信息革命与生态文明.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六次人口普查闪烁公关智慧 篇4

>工程浩荡 困难重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 (简称“普查”) 大致分三大阶段:11月1日之前, 是准备阶段;11月1日至11月底, 是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阶段;12月1日以后, 是人口普查的数据汇总、资料深度开发和利用阶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对外界表示, 仅仅从物力投入的角度看, 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安排80亿元左右的预算资金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美联社报道称,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规模相当于美国的4倍。

11月1日零时, 普查进入第二阶段, 这就意味着在此刻按下快门, 给全国人口拍张快照, 看看这个时刻有多少人生活在中国。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源头数据的采集任务, 这也是此次人口普查最关键的攻坚阶段。所谓攻坚, 与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息息相关。专家表示, 作为很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变动的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将通过普查获得资料支撑。此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分为四种:短表、长表、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的短表和死亡人口调查表。其中在长表中, 设置了近20个和住房状况相关的问题, 问题细致到住房内有无厕所、有无厨房、有无管道自来水等, 但并不涉及户主名下有几套房产等财产隐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 关于住房状况的问题, 在以往的调查中也曾涉及, 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居住面积、居住人的生活质量、月租房费用等, 都是和民生相关的问题。另外, 此次调查中新增的项目包括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等。不过, 填写长表的人数只占到10%, 大部分人只选择填写短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已经进行了5次全国人口普查, 但本次人口普查相比历史记录, 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难点。比如, 随着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数量增大, 人户分离现象普遍, 普查对象难以锁定;公众保护隐私的意识越来越强, 入户登记获取真实、准确、完整数据的难度加大;首次明确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作为普查对象等。

>外媒质疑 公关作答

纵观本次普查, 究其规模和调查内容, 可谓史无前例, 同时还肩负了实质性政策意义, 即关乎户籍登记制度改革和独生子女政策走向。因而此次普查行动登上了主流外媒的要闻版, 许多外媒认为中国的本次人口普查意义重大, 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流动人口的统计以及居民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加将成为普查活动的两大难题。法新社报道称, 鉴于中国巨大的人口流动规模, 人口普查将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因为一些人对于提供私人信息有些迟疑, 特别是一些涉及违法行为的人。美国《华尔街日报》以“北京发现人口普查遭抵制”为题, 指出中国的人口普查反映出民众日益增强的隐私意识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感。政府希望普查将提供关于公民生活情况的前所未有的大量信息。不过普查员开始预调查时却发现人们的抵制情绪高得惊人, 大多数人都不像10年前那样不假思索就配合了。英国路透社报道称, 普查将反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政府为了打消民众顾虑, 保护民众隐私, 建立双方互信, 在人口普查进行入户调查阶段, 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尤其是对人口普查数据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并通过相关法规予以保驾护航, 人口普查人员不仅在入户登记时佩戴统一的工作证件, 蓝底, 有相片, 并有编号;还要签定“保密协议”、“保密承诺书”才能上岗。为了最大限度体现人口普查是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行为, 政府相关机构通过网络媒体公告民众:针对问卷某些问题受访者可以拒绝回答, 如个人收入、家庭存款等;如果发现普查员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也可以随时和所在社区人口普查小组联系。其间, 公关业内人士认为, 中国政府采取的系列保护个人隐私举措, 体现了政府积极运用公关智慧协调社会利益攸关者关系。

>政府公关 传播给力

有专家指出,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次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深得国民支持的战略性国情调查活动。因为是政府行为, 必须履行阳光施政、信息公开透明的规则;又因为涉及全体国民和在华居住的外籍人士, 因此必然会成为规模宏大的公共事件。本次人口普查传播工作成功的关键是要满足目标受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所需、所求。在纷纷纭纭的舆论传播中, 一些主流外媒也对此次人口普查进行了客观评述与肯定。《纽约时报》报道称, 中国本次人口普查的一大里程碑式意义就是增加了对外国在华人口的统计。国务院新闻办研究员任一农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最新的人口普查, 其运作与结果都会是最有价值的信息源, 为中外舆论关注、聚焦、解读。普查工作实践证明, 主动、透明、准确、真实的信息传播, 不仅调动了调查者与被访者的积极性, 也极大地拓展了传播的层次与范围。透明度决定公信度, 进而赢得了话语权的主导, 使这项有深远意义的善举、智举赢得了良好口碑与声誉。”

同时, 也有专家认为, 倘若在普查工作过程中, 能够更多地调动与借助各种媒体的参与, 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互动、集结、吸引更多地80后、90后参与, 那么必会加大“人口普查”话题讨论的热度与深度, 用新的视角和新的故事, 在国际上扩大中国的亲和力和影响力。罗德公共关系顾问 (北京) 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韦荣告诉本刊记者:“就人口普查这一公关事件来说, 它的传播应该是社交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整合起来的。首先, 人口普查的公关事件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自发性和群体性特点, 以网民的自生成内容和一对多的群落式发散传播开来, 形成对传统媒体传播的有效延展;其次, 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特点, 有策略地通过一系列推广形式组合, 将政府与网民, 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吸引网民参与, 补充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互动性差的特点;再次, 社交媒体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监测性, 这为我们及时的收集并分析网民关于‘人口普查’的信息反馈提供了便利, 可以让政府及时地得到来自网民的真实信息反馈, 为政府进一步制定工作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有利于政府更好与网民沟通, 从而赢得来自网民关注和支持。”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探讨 篇5

关键词:人口普查,数据质量

一、引言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做好人口普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如实掌握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及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可为各地的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生态建设、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规划和决策的科学依据。

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效果。在当前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速度快的情况下,搞准人口总量、弄清人口结构、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难度不断加大。随着政府、公众对统计数据质量关注程度的加深,人口普查数据的发布面临更大的挑战。为此,在分析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探索性地提出加强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管理及提高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方法建议。

二、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内涵与影响因素

狭义的数据质量仅指准确性。随着统计学科的发展及统计实践的深化,对数据质量概念的认识也从狭义转变为广义。高质量的人口普查数据应具备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适用性、全面性和可衔接性。

影响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普查技术因素

1.普查对象的定义。如果普查对象的定义繁琐,容易导致人口的重报或漏报。第六次人口普查以现有人口为普查对象,应登记的对象归纳为“两类人”:一是“普查时点居住在本户的人”,二是“户口在本户而普查时点不居住在本户的人”。登记对象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更简单、更易于普查员判断,但由于人口的流动,准确地登记每个普查对象仍存在一定难度。

2.普查表的设计。由于普查表个别指标繁琐,概念界定模糊,被调查者难以理解,增加了调查难度,拖长了调查时间,对普查数据质量有所影响。

3.普查员的调查方法、技巧和态度。由于个别普查员对普查操作规范把握不准确,对普查小区登记掌握不全面,出现漏户漏人现象。或对指标不理解、对普查技巧不熟悉,对较繁琐的普查项目嫌麻烦、不认真询问、疏于核查,出现普查登记表填写失真现象。

4.普查数据处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将采用光电录入的方式处理普查表。光电录入对普查员的字迹要求较高,但在光电录入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某些没有逻辑审核关系的指标光电识别错误也难以发现。如一家三口中小孩的性别,如果是选了“男”但是光电识别为“女”,逻辑审核是审不出的。

5.事后质量抽查。部分地区在组织事后质量抽查时,走过场、应付了事,大大地削弱了对人口普查数据评估的力度,影响了对普查漏登率及差错率的估计。

(二)人口流动因素

查准流动人口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人口流动和迁移易导致重报和漏报。由于人口流动规模大、速度快,对现有人口的普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容易出现登记错误:

1.户籍登记信息滞后、拆迁后空挂户现象严重。

2.人户分离现象突出。

3.一户多房。

4.居住在经营场所的人。

(三)群众配合因素。

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群众密切配合、如实申报的基础上。第六次人口普查也面临着居民嫌麻烦、害怕个人隐私被侵犯、在遇到涉及个人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时不愿如实申报、入户难等情况。

(四)行政考核因素

行政考核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层政府的干预。基层政府不希望普查结果否定以往的工作成绩,或担心普查数据与年度报表数据有差异而受到上级的质问甚至处罚,就间接或直接要求普查指导员保持普查数据与年度上报数据一致。

二是计划生育工作对人口普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实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地方考核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若追究因人口普查发现的超生责任,可能引起行政干预人口普查数据。人口普查的难题之一是出生漏报现象。由于计划生育考核主要指标是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率,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为维护当地的计划生育率,以及群众为逃避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都会隐瞒申报低龄人口,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2000年人口普查0~9岁人口严重漏报。

三是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各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从GDP总量等总量指标向人均GDP等人均指标转变。少报人口数量则利于人均指标的增长,这对各级政府如实申报人口数量形成了压力。

(五)经费保障因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不同地区财政状况差别较大,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普查经费到位少、缺乏保障。而人口普查经费主要支出之一是普查员的补贴。我国以往人口普查,普查员主要从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和乡村组织中抽调人员,不支付工资,但给予适当补贴。按我国财政体制分级负担的原则,这部分补贴主要由县、乡级政府负担。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县、乡级政府财政状况不佳,不少地方普查员补贴难以足额落实,打击了普查员的积极性,难以保障普查数据质量。

三、提高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建议

(一)科学制定普查方案、加强普查过程中的数据质量管理

1.科学制定普查方案,以查准人口为主要目的。

人口普查最重要的目的是查准人口数量,人口的就业情况、结构和分布等信息都建立在准确的人口总量的基础上(长表抽取10%的户填报)。因此,普查方案中普查对象的定义既要界定明确,又要简单明了,便于普查员的操作和申报人的回答。普查方案应对普查过程的每个环节设定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对长表的抽样方法、对总体的推算方法、对全国、各省以及各市的误差测量方法等。以现有人口为普查对象,容易出现流动人口的重报,为了便于核查,在个人信息中增加身份证号码标识能较好地解决流动人口重报难题,也可防止误报年龄等情况发生(至少在户籍人口中增加这一指标是可行的)。

2.简化普查指标,提高调查效率。

如果普查表的调查项目过多,会降低最核心、最重要的指标质量,因此短表指标宜少不宜多,长表内容也不易过多、调查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较为适宜。被调查者对调查指标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普查工作质量。针对部分地区在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对普查表进行适当调整。

一是合并内容相近、概念界定模糊的调查指标。如“是否识字”与“受教育程度”合并,通常不识字的人是未上过学的,而且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不识字的人口仅占较少比例。

二是调整指标名称或指标定义,使之通俗易懂,以便调查员询问时更易被接受。如“住房建成年代”指标要求住房翻修过的填写翻修时的年份,经过改建且改建面积大于原面积填写改建时的年份,这样的要求在具体操作时普查员很难做细,一般询问“住房是什么时候建成的?”获得答案则止,因此要规范普查表的访问标准用语,明确哪些问题要追问、追问的方式等。

三是对个别涉及到个人家庭隐私的指标做人性化处理,规范访问用语,以便普查登记顺利进行,如户记录中的死亡人口、人记录中的存活子女数。

四是删除一些实用性不强的指标。如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试点的普查长表,人记录23项,户记录17项,户记录中有13项是关于住房情况的,项目复杂,花费时间较长(一般需十几分钟)。等登记完这部分内容,有的被调查者开始出现不耐烦情绪,后面的人记录调查登记质量会受到影响,从而会削弱“人口总量”、“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基本情况信息的收集。在人口普查中设置住户指标以了解人们的居住条件是必要的,但在户记录中指标占3/4的比重,显得过多过繁琐,且部分指标实用性不强、操作困难、无调查价值与作用,建议删去。如:H5住户用途指标设置科学性不足,显得累赘;H7住房间数,会导致统计口径不一致,可能会误导普查数据的使用者;H8建筑层数指标不如删去,或应更改为“是否有电梯”,更有实际意义;H11是否饮用自来水、H14本户住房内有无厕所、H15住房内有无洗浴设施几项有较强的相关性,指标间有重复和包含的关系。

3.扎实做好前期准备。

一是划分普查小区时,应边界清晰、地域完整、不重不漏。要强化普查小区划分前的户口整顿工作,摸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无户口和应销未销户口等情况,为普查小区划分提供参考,确保划分合理。

二是强化清查摸底,准确绘制普查小区地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三是选好“两员”,加强业务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素质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和普查数据的质量。因此,切实抓好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严格入户登记,把握访问技巧,确保登记质量。

五是做好事后质量抽查。在设计事后质量抽查问卷时应着眼于普查重点项目(如总人口、出生死亡人口、迁移流动人口、是否参加工作、是否寻找工作、能否工作),抽查表设计应简单、易操作性。通过科学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检查普查小区的范围与人口漏报、重报情况和普查表主要指标的错填、漏填情况。事后质量抽查的组织方式必须要严谨。在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指导下,由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国家根据总体估计的精度要求,严格按照抽样调查理论进行科学测算样本量及分配样本,并负责数据录入和数据汇总比较。省级负责抽查的组织、抽查登记和抽查表编码等工作。

(二)大力宣传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及街头宣传、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张贴宣传画、入户发放宣传品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规定。大力宣传人口普查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普查、如实填报,尽快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配合人口普查的良好社会氛围。尤其要大力宣传《统计法》,强调坚持依法普查。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严格对人口普查的个体资料进行保密,不得私自泄露和向有关部门提供。人口普查资料不能作为任何处罚的依据,也不能用于行政管理。可借鉴美国人口普查局对普查资料信息要保存72年才能解密的方式,将保密规定列入人口普查条例中,并且通过大力宣传使这一保证广为人知,以解除居民的担忧。

(三)消除各级政府顾虑、淡化人口普查数据对政绩的影响

只有坚持在收集和公布统计信息过程中,抵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才能保证人口普查数据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明确人口普查资料不能作为任何处罚的依据,不用于评价当地干部的工作成绩,对计划外生育如实申报的在执行处罚和处理户口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消除各级政府和群众的顾虑,为人口普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数据质量评估

充分利用计生、公安、卫生、民政、教育、殡仪馆等相关部门数据,多方面、多渠道核对普查数据的合理性,评估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误差、报告误差和非抽样性误差等。

1.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利用前五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进行比较,依据数据变动趋势、水平变化情况对数据准确性做出基本判断。利用每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劳动力调查的城镇人口比重、就业人口比重、失业率、年龄构成等信息,与普查相关数据进行核对。

2.利用普查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如0岁组人口应是普查前12个月存活到普查时点的小孩,应该严格小于出生人口。

3.利用部门数据进行对比。利用人口计生系统历年的出生人数、卫生部门的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信息,与普查登记的出生人数、出生时间核对,用人口计生统计的妇女综合生育率评估普查的妇女综合生育率。利用民政部门统计的死亡人数,与普查登记的死亡人数、死亡时间核对。利用教育部门的在校小学学生数及幼儿园学生数评估某年龄段人口出生的漏报情况,用在校学生的性别比评估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利用利用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和暂住人口信息,与普查登记的人口信息核对。

4.根据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利用事后质量抽查估计人口普查的净遗漏率、重报率。

(五)规范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机制、加强资料开发力度

普查信息的公开关系到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关系到普通民众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应提前谋划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普查数据发布制度,在人口普查方案中明确数据发布的确切时间和具体的数据项。在普查登记结束后,尽快公布人口普查初步数据,包括数据的来源、普查的方法、核心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误差等。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指标体系应保持全国统一,计算方法和公布形式不能随意变更。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数据在空间上的可比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分析数据,增强数据的适用性。在完成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后,公布最终的普查结果,并通过社会招标等形式完成人口普查的资料开发和课题研究,并向全社会公布,保证普查数据的及时性。

(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要的普查经费是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普查质量达到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应争取各级政府的配合,为人口普查提供充足的经费,特别是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劳动报酬所需经费要及时到位。尤其是财政状况不佳的地区,应把调查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给予基层普查员适当的误工补贴,提高普查员的积极性,保证普查数据质量。

(七)加强对人口普查重点技术的基础研究,提高人口普查的科学性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试点一般是针对组织方法、流程等进行的,较少针对普查技术的试点研究。我国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口普查技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着重研究适用的调查技术、管理技术和分析技术,确保管理、数据分析和资料开发技术的科学性。如长表的抽样方法、对总体的推算方法、对全国、各省以及各市的误差测量方法等,都需要做好研究并形成易于各级地方政府使用的方法。通过组织普查前的预调查,评估问卷的设计、调查方式、新技术的应用效果等,评估后修改和完善普查方案,有效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广州: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面临的新问题[J],《数据》2008(9)。

[2]王广州: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重报问题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1)。

[3]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4)。

[4]张为民、崔红艳:对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准确性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3(4)。

[5]杜小鹏、胡桂华:对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事后调查工作的若干建议[J],《西北人口》2008(1)。

[6]胡桂华:我国人口普查的质量检查及其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浅谈乾隆六次下江南发现的美景 篇6

清朝乾隆皇帝乃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年号乾隆, 是“天道昌隆”的寓意。乾隆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 在政治上, 他改善制度, 善待文人志士, 巩固政治的稳定;在军事上, 他多次出兵镇压和卓叛乱, 反击外族的入侵, 维护了国家多民族的统一;在经济上, 他鼓励开荒耕田, 宽待商市, 大兴水利, 促进经济的繁荣;在文化上, 他组织文人墨客编修《四库全书》, 具有很大的价值。他在位期间关注民生、平定大小叛乱、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国家发展方面都做了很大贡献, 他文武双全, 曾六次下江南, 在体察民情方面做到了近距离接触。

关于乾隆皇帝下江南, 据记载, 乾隆十六年 (1751) 第一次出巡, 过了六年, 也就是乾隆二十二年 (1757) , 乾隆又迫不及待开始第二次南巡, 有了第一第二次, 肯定还会有第三次, 于是乾隆二十六年 (1762) 乾隆又组织了第三次南巡, 对于在封闭宫殿中的人, 不用说是皇帝, 任何人都想逃离, 出去外面散散心, 更何况是权钱集一身的皇帝。于是乾隆三十年 (1765) 又有了第四次南巡。皇帝微服私访能够给皇帝无聊的生活带来点刺激, 也能发现各种有趣的事。乾隆四十五年 (1780) , 乾隆皇帝第五次出巡,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令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外跑。乾隆四十九年 (1784) , 皇帝已经不再年轻, 更不似壮年那般矫健, 但还是有了第六次出游。皇帝出游能造成像乾隆南巡出游那般影响的, 经过考证, 可以用陈子昂的诗句来形容“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对于清朝来说, 绝对只有这样一个皇帝。

史书上和野史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本是爱好旅游观光的人, 特别是文人墨客对江南的美化, 乾隆皇帝早就动了去江南的念头, 但朝中忠臣担心皇帝出游, 朝中政事落奸人之手, 权力被滥用, 那朝内则会动荡;除此以外, 皇帝出游安全又不能确保, 贼人到处潜伏着, 于是用了一个江南只是个平凡的地区, 没什么可观光而蒙混过去, 乾隆也只能作罢。第二种说法则是江南各地的官员投乾隆所好, 纷纷上书请乾隆来视察民情, 这自然就与乾隆的想法不谋而合, 众臣无论如何劝说都改变不了乾隆已经下定的主意。第三种说法是乾隆皇帝偶尔得知自己的身世, 便借南巡去寻找自己的生母, 据说是海宁一个姓陈的人家, 这是传说中的“寻母说”。第四种说法是乾隆南巡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的, 当时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乾隆希望深入了解矛盾, 于是有了南巡。第五种说法是关于一种“江春徽菜接驾宴”的徽菜, 江南有一位厨艺高超的师傅江春, 特地为皇帝准备的节假宴, 让乾隆皇帝大饱口福, 回味无穷, 所以乾隆为了品尝这美味或者为了让宫里的厨子学习这手艺, 才多次出巡。不过, 乾隆能够六次下江南, 可见不止一种因素可以决定乾隆多次出巡, 江南的魅力无穷, 值得乾隆皇帝一去再去, 不过这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出行的排场大, 导致清朝国库空虚, 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讨取皇帝欢心, 各种迎接方式无比奢华, 皇帝出游各种设备也是富丽堂皇, 真是劳民伤财, 关于这点, 人们对乾隆下江南便有了不同看法, 褒贬不一。不过从整体来看, 褒的方面还是比贬的方面多。

二、下江南的途中令乾隆流连忘返的美景

著名的山水情人叶先生说过:“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 一种诗情文化, 一种画意文化, 一种韵味文化, 一种秀美文化。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 在雨露岚雾中缠绵, 有着禅意般的美丽。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乾隆皇帝游江南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肯定去过无数地方, 不过后人总结出乾隆下江南最为经典路线是:南京→镇江→扬州→无锡→苏州→杭州→海宁盐官→上海, 以下简单分析一下乾隆去过的这些地方所看到的经典美景。乍一到江南, 水乡的景色与京城的风光完全不一样, 看到不一样的人和建筑, 特别是江南姑娘, 显得特别娇小玲珑, 还有小河旁边的建筑都有丝竹风格, 看起来又特别雅致, 这让乾隆龙颜大悦, 喜不自胜。

乾隆皇帝第一站是南京, 南京是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古老城市, 第一次出游时候住在城中的江宁织造署, 不过乾隆皇帝并不满意, 于是便在栖霞山修建行宫, 南京栖霞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曾被乾隆赞:“栖霞十景”。皇帝南巡是一件大事情, 各地都极度重视, 据统计, 江苏境内, 徐州、宿州、苏州、镇江等地都发现了乾隆行宫遗址, 而这些行宫都建在离市井比较远的地方, 不易受到干扰, 而且便于防御。据说南京有一口古井被后人称“乾隆古井”, 又名“中街井”, 井口直径0.55米, 听说原先井深三丈, 现井深6.3米, “乾隆古井”是乾隆三下江南, 曾经游高淳老街, 邑人掘井取水, 以供御用。井水清凉、纯净、甘甜, 乾隆饮后赞不绝口, 于是, 名字就这样来了。

第二站则是镇江, 焦山是镇江名胜之一, 向来以优雅古朴的风格闻名遐迩, 焦山山水浑天成, 据说因为东汉末年, 名士焦光隐居在此, 宋徽宗追赐“焦山”之名, 并沿用至今。焦山仿佛是仙人居住的神山, 似乎有股仙气萦绕着, 焦山的寺庙在绿草丛中若隐若现, 显示出低调、安静、祥和的风格, 与一般的寺庙不同, 这也是“焦山山裹寺”之说的由来。乾隆皇帝素来爱山山水水, 也在焦山上修建了乾隆行宫, 乾隆曾八次上镇江焦山, 五次小憩焦山。除此以外, 焦山的碑林、墨宝之多, 乃是焦山之绝, 仅次于古老都市西安的“碑林”, 焦山寺亭上多处设了“御碑亭”, 存放着1780年乾隆庚子春《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五叠苏轼韵》和《游焦山作歌三叠旧韵》, 据说这是乾隆第五次南巡, 上焦山时所作。

第三站扬州, 为乾隆皇帝修建的行宫在大明寺, 也是个好地方。瘦西湖则是必去的胜景之一,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 自然风光旖旎多情, 特别是荡舟湖中, 观光两旁景色, 杨柳依依, 更让人回味无穷。据说康熙乾隆帝到过瘦西湖六次, 于是瘦西湖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 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瘦西湖的园林值得细细品味, 不仅景色宜人, 并且融合南北的特色, 既有秀气又有宏伟, 瘦西湖还有“园林之盛, 甲于天下”的美誉。西湖是江南美景中一大特色, 它与北方的雄伟豪迈的风格完全不同, 就跟北方女郎与南方的娇女完全是两种风格, 这让乾隆皇帝流连忘返。

第四站便是杭州, 话说:“杭州之美, 美在西湖”, 这句话所言不虚。有一句话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那便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乾隆皇帝必然听说过, 杭州西湖的美享誉中外, 杭州西湖以绝美的“湖光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杭州西湖有一种新清淡雅的宁静, 并且具有神话色彩和传奇色彩, 乾隆六次到杭州, 为“西湖十景”题诗勒石, 而且还题书“龙井八景”, 杭州西湖名不虚传, 去过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赞美说:“吸魂真美!”

第五站, 乾隆皇帝去了苏州, 著名景点有木渎、古御道、御码头和运河南等等, 第六站乾隆皇帝一行去了海宁盐官镇, 盐官镇观潮文化历史源远悠长, 海塘的御碑跟乾隆皇帝有关;皇帝还去过很多地方, 每一个地方都有很多风景让乾隆皇帝喜爱有加, 在清朝的各种御花园和众多山庄中, 都有仿制一些各个地方的经典风景, 比如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 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 这江南四大名园在京城都有仿制, 还有苏州的狮子林, 乾隆很喜欢狮子林, 于是便在避暑山庄中有仿造, 除此之外, 山庄中还有仿镇江的金山寺、仿嘉兴的烟雨楼和仿宁波天一阁而建的文津阁、仿无锡的双湖夹镜等等, 这些都是江南名胜。

三、乾隆下江南对后世的影响

乾隆下江南在后世作为一段佳话流传, 特别是在美景方面, 给人们形成了美景意识和视觉享受。说它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并不为过, 比如, 在旅游业方面, 很多江南地区和旅游团都打着“乾隆下江南足迹游”的旗号,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商业方面, 江南地区不计其数的饭馆和商店都挂出“皇帝”的牌号, 特别是一些菜名和商品名都和乾隆有关, 有时候不知是真是假, 真猜不明白乾隆是有多少种怪鸟口味;在影视业方面, 一部部关于乾隆下江南的电视剧、电影如雨后春笋, 不同演员演了再演, 改编再改编, 不过皇帝年号还是一样的, 如《乾隆王朝》、《乾隆与香妃》、《乾隆大帝》、《书剑恩仇录》等等;在文学方面, 除了古代史书和野史记载的, 现代人又有不同的看法而出书, 还有一些网络小说, 对乾隆皇帝下江南的风流韵事进行添油加醋, 层出不穷,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言情小说, 只要写出现代人喜欢的就行, 如金庸《雪山飞狐》、琼瑶《还珠格格》等等;还有在音乐方面, 乾隆皇帝也是一个音乐素材, 一首首的帝王将相, 一曲曲的天子贵人, 各有各自的特色, 如王杰《戏说乾隆》、《乾隆大帝》。乾隆皇帝南下江南六次, 不仅给当时的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还给后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话题, 同时也养活了很多人, 也许这就是现代“乾隆下江南”文化。

摘要:清朝皇帝乾隆六次下江南, 尽现康乾盛世的繁华风采。江南经过文人墨客的煽情推崇, 自古以来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乾隆皇帝慕名而游江南, 不仅游遍江南各地的名胜古迹, 还留下各种各样的佳话流传至今。

关键词:乾隆皇帝,江南,美景

参考文献

[1]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2]轶名.乾隆皇帝游江南[M].岳麓书社, 2004.

[3]许宗汉.乾隆皇帝[M].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9.

[4]刘士林.江南文化精神[M].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

[5]景秀明.江南城市:文化记忆与审美想象[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6]乾隆下江南的传说[M].浙江文艺出版社编, 2009.

[7]林峰.江南水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8]秦俭.江南水乡[M].龚美玲.编文.摄影.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六次产业化 篇7

“我们虽然是物流大国,但还远不是物流强国。我们要以全球化的视野,互联网的思维,供应链的手段,追赶世界产业革命的潮流,勇敢地承担起建设物流强国的责任。”这是成功连任的中物联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会长何黎明在当选后的表态。这段讲话表明,新一届中物联领导班子成员在过去五年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将自我加压,瞄准新的更高的目标,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物流的力量。

高效务实的议程

9月27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

出席大会的会员代表985人,陆江等曾在物资部、内贸部和中物联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以及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办副主任张涛、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廖鸿等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等35家全国性兄弟协会以及部分地方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物联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主持。

会议按程序审议通过了相关报告,五届理事会会长何黎明作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另发),经全体代表审议通过。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关于章程修改的说明》、《关于第六届理事会组成及有关问题的说明》。会议决定授予王宗喜同志、吴清一同志“中国物流行业终身荣誉奖”;授予李厚圭等10名长期在地方物流行业协会工作的同志“中国物流行业特别贡献奖”;授予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等256家会员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1-2016年优秀会员”荣誉称号。

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及会长。何黎明再次当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崔忠付、任豪祥、蔡进、贺登才当选为专职副会长,于剑波、马正武等1200人当选为理事。经六届理事会提名,再次聘任崔忠付为中物联秘书长。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在会上向广大会员做了经济形势报告。

在半天之内,会议一共进行了十多项议程,并且每项议程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中物联新一届理事会班子成员扎实高效的办事风格,也向广大会员单位展示了这个组织崭新的风貌,预示着在今后五年中,中物联将在六届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之下,带领广大会员单位主动转型创新,开创中国物流事业的新局面。

五年业绩都是干货

按照何黎明会长在会上所做的报告,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五年中,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下,在各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专家团队及广大会员单位积极参与下,在相关行业组织和物流教学、科研、新闻单位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中物联深入贯彻服务宗旨,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逐步完善业务体系,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引领行业发展,对内凝聚力和服务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尤其可喜的是在2015年,中物联再度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光荣称号。

回顾五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中物联所做的主要工作,每个成绩的取得都十分令人鼓舞:第一,深入实际,积极反映会员企业诉求。一是多渠道搜集问题,二是多方式反映诉求,三是反映问题得到了积极回应。第二,服务大局,努力协助政府决策。一是参与国家规划和政策制修订,二是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第三,综合施策,着力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一是榜样引领,二是标准引领,三是诚信引领,四是舆论引领。第四,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品牌活动。一是知名品牌会议,二是大型行业展会,三是社会公益活动。第五,围绕需求,切实增强服务能力。一是规划咨询服务,二是科研推进服务,三是企业融资支持服务,四是招商引资服务。第六,固本培元,全面提升行业基础工作水平。一是统计调查工作稳步推进,二是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三是学历教育规模扩大,四是培训认证转型发展。第七,内引外联,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八,强身健体,深入推进自身改革与发展。

大会高度评价了中物联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认为过去的五年,是在前任老领导、老同志开创事业基础上团结奋斗、继往开来的五年;是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坚持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五年;也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物联在全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的五年。总结五年来的工作,何黎明会长在报告中概括了五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服务宗旨,三是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四是必须扩大协作开放,五是必须保持规范运作。

未来五年思路清晰

大会提出了新形势下新一届理事会的基本工作思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和《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党对协会工作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的根本宗旨,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反映企业诉求,主动协助政府决策,推动政策落实,立足行业基础工作,全面增强服务能力,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专家团队建设,有序推进脱钩改制,深化自身改革与发展,努力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建设成为政府信得过、行业离不开、企业真需要、国际有影响的行业组织,在引领和推动我国物流、采购和生产资料流通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大会建议新一届理事会重点抓好八项重点工作。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政治方向。第二,围绕国家战略,贯彻政府决策。第三,反映企业诉求,推动政策落地。第四,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第五,立足基础工作,夯实发展基础。第六,坚持改革创新,引领行业方向。第七,构建诚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第八,抓好脱钩改革,强化自身建设。

获主管部门诸多好评

中物联的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主管部门极为重视,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办副主任张涛在会上发言中指出:中物联本次会员代表大会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张涛认为,在过去的五年里,物流业为服务支撑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物流行业千百万职工努力拼搏的结果,也包含着中物联及其团结下的相关行业组织的同志们长期以来的辛勤努力和有效付出。”张涛说。

而对于中物联这届班子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张涛也给以比较客观的评价,他认为在以何黎明为会长的五届理事会的团结带领下,中物联积极发挥贴近企业、植根行业、联系政府、沟通国际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积极反映企业诉求,有效协助政府调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着力强化行业自律,创新转型发展模式,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带管工作,挑起重担,“工作业绩日益突出,内部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张涛也代表国资委行业办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认为中物联应该深入探索政社分开,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实现行业协会依法自治自律发展的模式。“作为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脱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中物联有着适应改革投身改革的内在动力,希望以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契机,以过去五年的成绩为新起点,在第六届理事会的团结带领下,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效把握刚性需求,精准有效和高质量地提供服务,以新供给开发新需求,引领新发展,为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为服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更大的贡献。”张涛说。

民政部作为社会组织登记和管理机关,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中物联的发展,去年1 2月,中物联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对于这个先进的取得,参加第六次代表大会的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廖鸿是这样解读的:全国共有67万个社会组织,去年只评出了298个先进,中物联榜上有名,廖鸿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在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商业协会有将近800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门类,这些商业协会在政府转变职能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廖鸿指出,中物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逐步完善了业务体系,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引领行业的发展,在反映企业诉求,服务政府决策,推进行业自律,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廖鸿还特别表扬了中物联推出的PMI指数,他认为这个指数基本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变化,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晴雨表,“我到各地考察,谈到经济问题,经常引用这个数据”,廖鸿说,他还希望新一届中物联领导班子要继续重视这项工作,“再接再厉,数据一定要实,要准,因为数据对高层决策者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种数据最好不要有偏差。”廖鸿强调说。

此外,廖鸿还希望中物联继承过去的光荣传统,以参加第一批试点脱钩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要加强自身建设,按照现代社会组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制度体系,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不断增强中物联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综合发展实力。”廖鸿同时鼓励中物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打造和培育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服务品牌,切实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为行业、为会员、为政府、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载体,作为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作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当前,全国宏观经济发展正在进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调控,行业协会在其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次产业化 篇8

关键词:年龄偏好,惠普尔指数,迈耶斯指数,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指数检验

举世瞩目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已经结束了,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人口统计数据都已陆续公布。通过人口普查, 可以获得我国在新时期最基本的人口数据和有关社会经济资料, 反映我国在人口领域的基本国情和国力, 其数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和财富。然而, 如果普查数据的质量存在问题, 无论计算多么精确, 都将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 在人口普查中, 作为最基本的年龄数据, 其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人口普查过程中, 由于存在文化素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 年龄数据的准确性经常会受到影响。例如, 有些人对年龄有忌讳或偏好心理, 而不愿意申报自己的真实年龄;有些人由于自身利益的关系, 常常会瞒报或虚报年龄;还有些老年人常常会夸大自己的年龄, 以增加社会对自身的尊重程度。凡此种种都会造成某个特定年龄人口数的增加或减少, 使整个人口年龄数据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真实年龄的心理倾向在人口统计学中称为年龄偏好。年龄偏好会导致人口数在年龄分布上引起不真实的波动, 有的年龄组上的人口数比实际人口数要多, 有的年龄组上的人口数比实际人口数要少, 从而形成年龄堆积。为了检验年龄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通过国际上常用的指数方法, 包括惠普尔指数、迈耶斯指数和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 对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数据进行准确性检验与分析。

一、惠普尔指数检验

惠普尔指数是检验年龄偏好的一种常用指数, 由于父母和儿童对年龄的记忆比较准确, 偏好的现象一般较少发生, 因此这种方法较多的用于检验成年人, 特别是对老年人口的年龄偏好。在中国, 主要用于对0和5结尾的年龄进行检验。国际上, 惠普尔指数计算的年龄区间为23~62岁。而我国公民的成年年龄为18岁及以上, 同时我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大大提高, 考虑到实际情况, 在这里我们把年龄区间稍微扩大, 定义为18~72岁。惠普尔指数既可分性别计算, 也可按总人口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惠普尔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在所选年龄中, 以0或5结尾的人数为总人数的几倍。其变动范围在100~500之间:惠普尔指数等于100时, 表示完全没有年龄堆积现象;大于100小于110时, 表示人口数的年龄分布平滑, 基本没有年龄堆积现象;在110和130之间时, 表示可以接受;大于130时, 表示人口堆积现象严重, 不可接受。

分析表1可以发现, 总的惠普尔指数仅为101.27, 男性惠普尔指数是101.68, 女性惠普尔指数是100.86, 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且女性比男性低, 表明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以0和5为尾数的年龄分布平滑, 没有年龄堆积现象。

资料来源: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

由于惠普尔指数是以年龄段里各年龄组中的人口数相等为假设前提的, 实际上, 由于死亡率的影响, 在每个年龄段里以0为尾数的人数必然大于以1到9为尾数的人数, 每个年龄段里各年龄组中的人口数相等的情况非常少见, 那么仅计算以0或5结尾的年龄有无年龄堆积现象是不够的。

二、迈耶斯指数检验

迈耶斯指数克服了惠普尔指数的缺陷, 它能检验尾数从0到9的所有年龄组有无年龄堆积现象。其年龄区间定义为10~99岁, 既可分性别计算, 也可按总人口计算。其步骤如下。首先, 在年龄区间10~99岁内分别取以0, 1, ···, 9结尾的各年龄组人口数相加, 得①栏数字。同理, 分别取20~99岁内年龄尾数相同的各年龄组人口数相加, 得④栏数字。其次, 上述两栏的人口数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 得加权后的人口数。①栏的权数分别是1, 2, ···, 10;④栏的权数分别是9, 8, ···, 0, 即③=①×②, ⑥=④×⑤。再次, 计算所有的混合和及各混合和在混合和总数中的百分比, 分别得⑦栏和⑧栏中的数字。最后, 计算迈耶斯指数。用各混合和百分比与10%之差的绝对值总和, 再除以2, 得

式中, 分子表示各混合和百分比, 即第⑧栏中的数据与10%之差的绝对值总和。

迈耶斯指数的值在0~90之间:数值若为0, 代表各个年龄组都没有年龄堆积现象;小于10时, 表明人口年龄分布平滑;数值在10与20之间, 表示可以接受;数值大于20, 表明年龄堆积现象严重;若为90, 则代表所有人口的年龄都堆积在某一尾数的年龄上。具体数据见表2和表3。

计算结果显示, M1=2.22, 即泰安市总人口数据的迈耶斯指数为2.22。如果将表2的数据按性别分开, 再按照表3的方法分别计算, 可以得出, 泰安市男性人口的迈耶斯指数为2.35, 女性人口的迈耶斯指数为2.08, 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表明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所有人口的年龄分布平滑, 没有年龄堆积现象。

资料来源: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

三、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检验

该指数简称为联合国综合指数, 它既可用于检验在任何一个年龄组上因年龄错报而产生的年龄堆积现象, 又可同时检验因为年龄堆积而造成的不同年龄组间的性别误差。其年龄区间定义为0~74岁, 按5岁一组共分为15组。计算步骤为如下。首先, 计算各年龄组性别比, 再求其与相邻组的性别比之差。其次, 分性别计算各年龄组的年龄比, 再求各年龄比与100之差。再次, 分别计算性别比之差的均值, 男性各年龄比与100之差的均值和女性年龄比与100之差的均值。最后, 用公式计算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

该指数是判断年龄、性别数据合理性的综合指标, 一般低于20为好, 20到40之间为中, 40以上为差。具体数据见表4。

按上述方法计算, 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为46.18, 超过了40, 属于不可接受的范围。

四、相关结论矛盾的人口学分析

通过前面的计算可以发现, 运用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进行检验, 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的质量都较好, 而运用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计算的结果则较差,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对表4中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它们在5~9岁组、20~24岁组和40~44岁组的人口数都明显地多于其相邻组的人数, 这表明山东省泰安市人口年龄结构的波动性较大, 而且不太规则。对于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而言, 只要有不规则的存在, 该指数就会反映出来, 不规则的程度越大, 指数值也就越大。而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所检验的不是实际年龄结构的不规则, 而是每隔五年或者每隔十年存在的周期性波动。山东省泰安市人口年龄结构的不规则并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所以, 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的值就比较小, 从而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的数值也就比较大。

资料来源: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

五、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的修正

既然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原因造成山东省泰安市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结果出现偏离, 那么我们能否进行修正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 相邻两个年龄组性别比差值较大的有5~9岁、20~29岁和65~69岁这三个年龄区间。65~69岁是老年人组, 由于老年性别比呈递减状态, 该年龄组性别比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这是比较正常的;5~9岁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儿童, 受龙年生龙子、第四次生育高峰和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出生人数和性别比都有较大波动;至于20~29岁组的性别比差值大, 笔者认为, 他们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 是由于计划生育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和第三次生育高峰的双重作用共同造成的。

比较而言, 相邻两个年龄组年龄比值之差的表现更加明显。由表4可以发现, 老年组的波动已相对减缓;5~9岁组的差值也不是最严重的。无论男性或女性, 其年龄比与100之差在16以上的只有15~29岁这三个年龄组。应该看到, 这些差值是与前后两个年龄组人数进行对比后计算出来的, 其中20~24岁组的人数两次作为分母, 一次作为分子, 凡是涉及这一年龄组的比值之差, 都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可见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排除这一因素的干扰, 必须进行修正。我们假定20~24岁组的人口数与前后两组的均值相等, 计算表4中10~34岁的有关数据变化如表5所示。

注:黑体字是修正数字

按照经过修正的数据计算, 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是27.92, 回归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六、结论

综上所述, 由于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是以5岁分组的年龄结构均匀分布为前提的, 其假定与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的假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口年龄结构的不规则波动造成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较高。经过修正以后, 其指标回归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与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的结论相一致。总体而言, 经过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指数方法进行验算, 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的质量符合要求, 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人口分析和预测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查瑞传.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1.

[2]翟振武.现代人口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3]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5.

[4]查瑞传, 曾毅, 郭志刚.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5]翟振武.人口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外文出版社, 1992.

[6]翟振武, 刘爽, 段成荣.常用人口统计公式手册[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3.

[7]温勇, 尹勤.人口统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8]黄荣清, 肖周燕.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异常的检验[J].人口与经济, 2009 (02) .

[9]黄荣清.人口统计数据系统误差的检验[J].人口与发展, 2010 (01) .

上一篇:华为手机下一篇:多学科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