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途径

2024-11-11

实效途径(通用12篇)

实效途径 篇1

我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究》课题被福建省教育学院科研处立项后,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从提高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两个层面打造我校德育教师队伍, 进一步完善我校“全员德育”的机制;从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探索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手段,提高德育效率。主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忽略在教学中实施德育,实际上是丢掉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有力保证。具体做法是:

1.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 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全员德育,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建立健全德育常规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2.立足教材 ,找准切入点 ,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 , 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 把是否渗透德育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每个学科的讲授中都要挖掘教材蕴涵的德育点,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利用多媒体教学 ,拓展教材内容 ,增强德育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更直观更形象的教育。在教学时,结合教材内容用“微课”等形式,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自我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最终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奏效。据此,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作用,让他们的位置有所改变,即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一个位置,当然学生自然会更换一种“头脑”,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从而依照正确的思想,自己从主观上改造自己,心悦诚服地约束自己,这就是“自我教育”。通过“自我设计—自我践行 —自我评价”教育三部曲 , 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 、自律”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1.确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目标内容。课题组把班级卫生、仪容仪表、课堂纪律、课间纪律、晚自修纪律等方面定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内容。

2.选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方法 。

(1)围绕管理目标成立自我管理领导小组或委员会 ,成员来自全年段各班,每班都必须有人是委员会委员,做到自我管理主体的广泛性与积极性。

(2)围绕目标制定规则 ,规则由学生自己定 ,体现学生的管理自主权。

(3)根据目标和规则 ,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 ,每周由一个班级主持,确保自我管理落到实处。

3.学生自我管理不等于老师不管 ,段长 、班主任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幕后指挥者,通过“考核、反馈、调节”等环节调控自我管理过程。

考核环节,每星期五召开年段学生大会,会上由主持班级对一周来年段学生的自我管理情况进行点评并公布班级卫生、仪容仪表、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及晚自修纪律等方面的评比结果。

反馈环节, 每周召开一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年段长、班主任出席会议,通过这个环节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

调节环节,年段长、班主任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主要做法有:

1.精心设计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对教学楼、科学馆、行政楼、教室等建筑物墙面、过道及校园内一切空旷边角场地的可视部分进行文化设计,用来配合绿化工作。按校园文化整体审美要求置放名人字画、警示格言及本校学生美术作品,建设400米文化长廊,形成内容丰富的板报文化、标牌文化。与绿色植物融为一体,使校园散发浓郁的文化芳香,以此挖掘文化教育底蕴,提高品位,潜移默化,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在学校的主要干道与走廊里,设置艺术、教育、科学、文化、环保、体育等宣传栏,定期搞好宣传报道,举行摄影、书画、集邮展览。

2.加强管理 ,培育良好的校园精神。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依法治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纪律、舆论等手段约束和制止一切不文明行为,不断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

3.课题组找准学校德育工作和传统文化结合点 ,研发“永春白鹤拳功操”、“永春纸织画”校本课程,增强全体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逐渐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其做法在CCTV—2、CCTV—10新闻频道、福建东南电视台、《福建日报》、《泉州晚报》等媒体均有播报。

四、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要从社会汲取养料,并最终服务于社会,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 知道做一个合格公民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使自己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好公民,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利用校内外的有利条件建立了五个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在实践基地实践,要求每个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和心得体会。

1.建立以校园劳动为主 ,公益劳动为辅的劳动教育基地。全校每个班都个劳动卫生区,学生通过亲手劳动,美化校园环境,净化思想。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整洁,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爱校之情。通过劳动,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2.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 我们把 “ 永春留安山革命烈士陵园”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清明节组织初中各年级学生祭扫永春留安山革命烈士陵园, 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建设献身的精神。

3.学雷锋 ,献爱心基地。建立以“光荣院 ”、“桃溪流域”为主的为民服务献爱心基地, 每逢节假日学生们都自觉参加活动,形成惯例。

4.建 立 “社会考察基地 ”。 让学生走出大门 ,通过大量社会考察获得改革开放的良好感性认识。

5.建立“军训基地”。我校与永春武警中队结成共建单位 。每逢开学伊始,新一年级学生要接受正规军训,让学生体验军人的辛苦,规范学生的行为。

五、心理辅导

在现实生活中, 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 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实现新的心理平衡,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永春县心理卫生协会、永春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中心均设在我校,我们借此优势在研究预防中学生心理障碍方面形成以下具体措施。

1.每周开一节 心理教育课 。通过座谈 ,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教育。

2.每天开放 心理咨询室 。这一措施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我校三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动之以情,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 强心 理 治 疗 。 心理咨询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他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不良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

六、家庭社会教育

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与社会、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重钱不重才”的思想,使学校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一出到校外,就会丧失无遗,这就是著名的“5+2=0”现象(在校五天加上在家两天教育效果等于零)。因此把学校、家庭、社会组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课题组主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1.学校成立“家长学校 ”, 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组织家长交流先进的教育经验。

2. 每 学期定期举办一到两次的家长学校委员会会议 ,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每学期进行一次学校开放日活动 , 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里的教育和教学情况,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主动与学校探讨合理的教育对策。

4.开展全员大家访活动 , 保证每一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被家访一次,通过家访取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5.积极开展好“法制副校长” 的作用。学校请“ 法制副校长”到校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 重点讲一些与学生有关的案例。

6.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组织学生参加“尊老爱老活动”、“慰问贫困儿童”、“手拉一帮一助学活动”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创造社会大学校的德育环境,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育。

经过探索与实践,拓展德育途径,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我校被评为泉州市文明学校、福建省德育先进校、国家司法部教育部零犯罪学校。

实效途径 篇2

北京市塑料工业学校

王志强

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与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中华民族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跨入新的千年之际,我国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技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化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

在新的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际敌对势力极力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必将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踏进国门,同我们争夺思想阵地。因此,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九五”期间,北京市塑料工业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关键环节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学校乃至社会形成育人的合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使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形成德育教育的整体。“九五”期间,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党委开展了“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和教职工形象”的“双塑”工程;学校工会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征集教师标准用语和教师形象标准”的“双征集”活动,并将征集上来的内容汇编成册,在全体教师中学习落实;学校教学行政部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知识更新,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组织“教学课件”评比,鼓励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积极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以上活动推进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在北京市塑料工业学校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力量。学校各项教育计划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班级管理上,落实到班主任的肩上。学校有关学生的各项工作和要求都是通过班主任贯彻落实的。所以班主任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不仅要善于“言教”,更要善于“身教”,做到言行一致,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正人先正己,以身立教,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学生做出表率,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北京市塑料工业学校先后制订实施了《班主任实习制度》,由有经验的班主任指导无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实习,使新班主任上岗前即对班主任工作做到了“四个”认识,即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认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认识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制度;《班主任选聘制度》用以选拔教师队伍中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一流的教师组建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班主任量化考核奖惩制度》用以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激励机制;《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用以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交流、学习,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业务水平。这些措施从整体上推进了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在工作中以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以严谨的行为教育学生,提高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

二、依法治教、严格管理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根本保障

德育的本质是通过培养受教育者先进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人格;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生目标;博文约礼、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泰而不骄、宽容敦厚的气度;修德摒金、献身社会的精神与胆识。因此严格管理,依法治教,变学生的被动服从为自觉行动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根本保证。“九五”期间,北京市塑料工业学校认真贯彻北京市教委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是“学生一日生活规范化”,对住宿生从起床、走读生进校到走读生“静校”、住宿生熄灯就寝,实行全方位的规范要求和严格考核检查;二是各种教育经常化,利用班级例会、全校学生电视例会、班主任例会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定期举办实事形势报告会、全校运动会、演讲比赛、普法宣传、学生业余党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教育;三是学校环境文明化,通过整修校园、规范教室布置、建立校园宣传橱窗等美化校园物质环境,通过建立《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学生餐厅行为规范》、《班级卫生检查评比细则》、《班级流动红旗评比细则》、《文明宿舍评比细则》等制度优化

学校的人文环境;四是学生管理规范系列化,设立班级卫生、精神文明、早自习、课间操、班级宣传、文明宿舍等流动红旗,每月进行检查评比,开展争优创先活动;五是对学生及班主任评比考核数量化。学校对班级和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考核实行百分量化,由学生干部、学生科教师进行日检查、周小结、月评比,并每月召开全校学生大会通报各班成绩,颁发流动红旗,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评比总结,学期末以此为依据评选先进班级体和优秀班主任。对于学生个体实行操行量化考核,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其操行成绩紧密联系起来,每学期评比两次,并以此为依据在学年结束时评选三好学生,学生毕业时择优推荐工作。学校通过严格落实上述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跨上了一个台阶,学生在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多项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三、丰富德育工作的载体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

中共中央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含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因此,丰富德育工作的载体,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组织德育教育活动,使教育要求和方法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

“九五”期间,学校根据中专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各项思想教育活动。为加强学生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定期组织“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纪念“12.9”演讲比赛、实事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全校性的学生活动,开办学生业余党校14期,累计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近200名,发展学生党员17名。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师生运动会,学生会每学期组织各项球类比赛,学校合唱团定期活动,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学生艺术节活动,多次荣获个人和集体奖项。

通过这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提高了自身修养,推动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

切实提升作文教学实效的途径 篇3

一、培养写作信心,消除畏惧心理

首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消除畏惧心理,让他们明白作文并不难,它只不过变用口说话为用笔说话,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用笔写下来,高兴时写高兴的事,生气时写生气的事,只要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可以了,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明爱憎。

二、提倡实事求是,勇于说真心话

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既不是拼凑一些词藻华丽的句子,也不是表达别人要说的意思,是不是说真话、自己的话,与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真实紧密联系。防止学生不切合自己的思维,照搬别人的模式、腔调、假话、空话、套话,不仅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可能因此养成不良的文风,阻碍学生健康思想的发展。

三、拓展阅读范围,丰富实践生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作文的过程并不是从提笔作文开始,而是在这之前就要做好材料的准备。作文的材料要靠平时的积累,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各种书籍,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广开蜜源,通过自己的消化,酿出蜜来。同时,要把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读中有所得,有所感,要随时记下。这样,既能丰富知识,又能加强阅读和作文的训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只有先有内容,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内容。因此,作文的训练首先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生活是作文的重要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更谈不上抒发真情实感了。如果教师在作文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学生就会尽情地回忆生活中的往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写下来,那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时,学生也会在生活充实的基础上,抒发出真实的情思,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童年写童言”的效果。

四、引导观察实践,做到先做后写

小学生的作文不是凭空“作”出来的,也不是教师“改”出来的,确切地说是“做”出来的,要知道苹果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五、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评价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草原》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打工的前一天晚上,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写作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小议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途径 篇4

一、提高备课质量, 保证教学实效

要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的备课质量尤其重要. 教师只有在备课时把学生放在首位, 关注学生的发展, 预见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的问题, 才能保证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后, 能正确地做好教学决策并解决问题, 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 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那么如何备好一堂课呢? 首先, 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体现科学性和发展性, 又要切合学生实际, 关注学生差异, 具有可操作性, 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起导向作用. 其次, 要精心安排教学设计. 对于一节新课, 教师可设计承上启下的复习引入、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形式多样的小组竞赛、开拓思维的拓展探索、深入浅出的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手工制作等教学形式.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设计, 可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 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设计教学问题. 备课时教师应对教学中准备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复推敲, 精益求精, 提出的问题要求既能体现出教学重难点, 又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举一反三, 切忌重复雷同. 另外, 教师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做好充分准备, 提升教学时的实际调控能力.

二、因材施教, 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

提高教学实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 结合学生实际, 正确选择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 但目前有些教师常常在实际教学时只注重形式, 脱离实际, 结果适得其反, 缺乏实效. 例如, 合作学习. 它主要表现为:异质分组, 追求生生互动;角色分配, 人人承担责任;交往训练, 发展社交能力;教师参与,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但在听课的时候, 笔者却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一节课上, 教师将学生前后桌四人随意组成一组, 每次教师提出问题后, 都组织学生讨论, 前后桌四人头碰头凑在一起轻声嘀咕, 三五分钟后各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教师加以点评, 取得一致意见后, 讨论完成, 教师继续授课. 一堂课上完后讨论多达五到六次以上, 表面上看上去很热闹, 学生互助、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充分体现课改的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 但实际上当我们关注该堂课的实效性时, 却发现授课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合作学习的基本特质. 前后桌四人一组随意性大, 角色分配不均衡, 讨论仓促流于形式, 教师调控不到位. 这样的一堂课只能称之为“花架子”, 缺乏实效.

笔者认为:“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因材施教, 重在实效. ”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 教学的主要模式还应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 体验式学习为辅. 教师通过带有启发式的讲授教学, 再辅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其他教学方式达能到教学要求.不能本末倒置, 搞“花架子”, 否则数学教学必无实效可言.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教学方式, 不断融会贯通, 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 因材施教, 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从整体上优化教学过程, 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当今社会传媒发达, 信息流量大, 对于学生的诱惑很多, 学习枯燥, 外面的世界又很精彩, 使得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厌学情绪普遍, 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教师教学的实效性不理想. 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为落实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关键.

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 在教学中注重问题情景的设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2010年, 笔者在讲授多边形内角和时, 就曾作如下设问:某同学利用多边形给上海世博会设计会徽, 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有可能等于2010°吗? 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

2. 对于学生的讨论、质疑和回答应充分运用激励评价手段, 不吝表扬、鼓励, 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可采用发放卡通贴纸, 期末汇总奖励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教师应扫除“数学刻板”的误解, 在授课时通过控制节奏的快慢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高低起伏, 再运用比喻、夸张、故错、曲解、反语、双关、歇后语等幽默于课堂, 让学生和自己在会心一笑中一起获得某种理智上的启迪、心理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放松, 使双方的情感得以交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要在教学中用自己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去感染、引导学生, 以人为本, 发挥楷模作用, 落实教学的实效.

四、学会调控,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科学,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 教学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要想提高实效就必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给学生参与的空间和时间. 所以, 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在教学上随机应变, 循循善诱, 及时调控教学环节, 以适应学生的要求. 我们也常常遇见这样的情况: 有些教师教学设计非常完美, 但局限于自身的课堂调控能力, 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使得教学实效大打折扣, 令人遗憾.

曾经听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例, 该教师通过撕纸演示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 这时一名学生回答:

“如图, 过点C作CE∥AB”, 应当说, 该方法是正确的, 但教师当时并未予以肯定, 而是继续引导学生答出“延长BC, 作CE∥AB”, 并按此证明得出结论. 教师这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得证明过程与其引导的撕纸演示一致. 实际上, 学生的做法是有创造性的, 应得到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当时, 教师完全可以及时调控教学, 按照该生思维予以肯定并引导写出证明过程. 然后指出, 辅助线具有“使隐含的关系显现, 使分散的条件集中”的作用, 提出撕纸演示中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演示思考其他辅助线的作法, 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 又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效果应当会更理想一些.

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提高实效的必由之路应是当学生在积极投入地思考问题, 认真踊跃地发表个人见解, 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时, 教师能够及时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灵活地调控课堂, 倾听、协作、分享、因势利导, 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五、讲求实效, 合理整合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已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绘画、测算功能, 既可以进行烦琐的计算和复杂的几何画图, 又可以实现动态的演示和静态的投影, 开拓了教材的空间, 化虚为实, 化静为动,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但是, 在提倡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不少“强迫”使用信息技术的现象. 例如,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不管什么内容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 整堂课不断播放录像、室内投影、计算机动态演示, 使得学生目不暇接, 整节课“很热闹”, 几乎变成了多媒体技术展示课, 其实毫无实效. 实际上, 传统的板书、板图、模型演示在教学中还是有着特殊作用的. 比如, 对于各种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教学, 教师在给学生演示图像列表、描点、连线的具体画法时, 规范的板书、板图的应用对于学生作图、联想、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就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再如, 对于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展开图的教学, 就必须先从模型入手, 让学生感知空间概念, 再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展开图与实物的联系, 最后使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图, 从而完成由实物到直观图的过渡, 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只用多媒体演示, 其教学效果就并不理想了.

众所周知, 要有效地上好一堂课, 并不是单纯地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必须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进行适时调控, 灵活应对一些“突发情况”. 假如一堂课完全利用课件教学, 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出现一些原先课件固有设计中未考虑到的突发情况时, 由于课件的机动性不高, 教师往往措手不及, 难以调控, 无所适从. 因此, 教师如果过分地依赖课件, 教学过程只强调多媒体形式, 完全由计算机控制, 实际教学既被动效果又不好. 笔者认为, 信息技术的使用应建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是为传统教学服务, 而不是替代传统教学.

总而言之, 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需要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共同努力, 更多地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 扬长避短, 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美清.激活课堂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J].文教资料, 2005 (35) .

实效途径 篇5

李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谓“字如其人”,字写的如何,从某种程度上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品行。而一手好字则能给个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一定的益处。现在,就自己在写字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提高写字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字兴趣。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讲,写字教学往往显得单调枯燥,而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培养书写兴趣是写字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写字教学上,我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刚开始教学写字时,我总是利用编儿歌与讲故事创设情境来激发他们对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难写的笔画“点”和“提”时,我就问:这个笔画“点”和“提”像什么呀?有学生就马上说:“点”就好像是小水滴、像大蒜瓣。而“提”就像尖刀,像牛角。在学生充分观察之后,我边教大家书空边念儿歌:点就像个小水滴,上尖下圆;提像尖刀,下面粗重上面尖。在示范写点和提这两个笔画后,学生也很有兴致地练写。

又如写“撇”时,先向学生介绍撇有多种,按长度分有长撇和短撇;从书写方向分有平撇、斜撇、直撇之分。接着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短撇如坚硬有力的鸟嘴;平撇如古人头盔顶上的红缨在迎风飘动;长撇如柳枝飘动;竖撇如古代仕女行走,长裙拂地之仪。然后用大屏幕出示鸟嘴图、古人头盔图、柳枝飘动图、古代仕女行走图分别与短撇、平撇、长撇、竖撇进行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形象的比喻,带有“撇”的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在提笔写字后,有的孩子会自觉比较看看像不像,确认自己是否把这个笔画给写好了。

写字教学毕竟是单调的,要想学生在单调的写字活动中充满对写字的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还特意渲染情境进行兴趣培养。如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学写“净”字,我用语言创设情境:鹿先生非常感谢同学们帮他想的好主意——写告示牌,可是鹿先生怎么也写不好这个“净”字,你愿意帮他把这个字写好吗?学生纷纷回答:“愿意”。接下来的写字中,学生们都能认真投入。

又如学《美丽的夏夜》一课,写字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蚂蚁一家非常感激睡莲姑姑、小蜻蜓和萤火虫对小蚂蚁的照顾和帮助,想写一封感谢信,蚂蚁爸爸这样说......蚂蚁妈妈这样说......小蚂蚁这样说......(引导学生说)。信写好了,最后要署名,可是小蚂蚁一家都忘了“蚂蚁”这两个字的写法,怎么办呢?你能帮他们些好吗?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课文学习转让生字学写,既有趣又克服了畏难情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情境,多方评价激励。

运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培养写字兴趣,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宽松的写字情境,激活学生的写字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于写字教学。

1、教师示范,养成良好书写环境

要使低年级学生写好汉字,教给他们写字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在写字

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三种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和运笔法。如: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写好每个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关键。平时的课堂板书,当面批改,作业批语,我都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和每个字的书写。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由于小学生的摹仿能力较强,我在进行直观教学时,加强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懂得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从而把每个基本笔画写好。发现不规范的书写姿势、写法时,不厌其烦的示范、讲解、手把手教写。

2、激励评价,展开形式多样的竞赛

写漂亮字的竞赛活动不仅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1)争得“奖章”制度。在批改作业、练习的时候,除了看学生书写正确、认真的程度外,还对每一个字进行比较。哪一个字像课本中田字格的范字,就给它画上一个小圆圈,甚至某一部位符合要求的,也给它画上小圆圈。整体都好的,得一个“奖杯”奖章。(十个“奖杯”奖章换一颗“学习星”。)写得不好的字,如:笔画不规范,间架结构配合不匀称、大小比例不合适等都给用横线画出来,让学生重新照着田字格写。

其中,有节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学写“很”字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两遍都不理想,让学生评价,他们说“不满意”。我又写了第三遍,终于得到学生们的称赞。我趁机说:“其实,老师的字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好的,但只要用心练习,多写几遍,一定能写好。”当时,有个平时写字不太好的学生就说:“哦,那我多练习也能像老师一样写好吗?”我告诉他一定能,而且能比老师都写得好。这时,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要写得比你的好,我要挑战。”还有不少学生也纷纷要向我“挑战”。于是,我们约定,“挑战”成功的得两个“奖杯”。结果,那天的的作业普遍比以往的工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得两个“奖杯”。

此外,对个别较差的学生老师我总是写上范字,进行单独辅导。用温和的语言讲解,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热情地鼓励他,无形之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感受到了一个写字学习与练习中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2)小组竞赛。每节读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和写字比赛(包括坐和写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奖杯”奖章。

(3)个人竞赛。每个星期都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学习星”。

创设良好的写字情境,学生的写字效果十分明显。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现在,学生不仅在写字本、书法本上能写好字,在他们的《课时作业》、《家校联系本》上都能看到学生认真写字的影子,可以说,写端正字、做端正人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府谷县第四小学

提升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篇6

搭建主体性学习平台

新课程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和提升,探究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主体性语文学习的平台,让每一节语文课堂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与灵动。

倡导教学互动 语文课堂鼓励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互动中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在执教《虎门硝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间的互动学习,讨论探究将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必要时,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什么是鸦片?”“假如没有禁烟运动,国家会变成什么模样?”学生们在讨论、探究中不断碰撞思想,激发想象;还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个性得到张扬,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关注学生疑点 有疑才能发展,语文课堂鼓励学生发现疑问并主动地加以解决。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文时,有学生发出了“什么是大师”的疑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大师”一词的确难以理解。该如何解决学生的这一疑问呢?首先,教师应赞赏、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然后,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并在文本中找出“怎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大师”;接着,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到“本领高、技能强、品德好、爱国的人才能称之为‘大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不断增强,既保护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促进动态生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能力高低之分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教师应具有教学机智,重视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相融合。在教学《船长》一文时,有学生对文中船长的做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哈尔威不应该不逃生而白白牺牲自己的生命。针对这样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允许双方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自由辩论,让真理通过辩论逐渐鲜明:船长具有伟大的舍己为人的精神。通过辩论,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人格。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文本仍是语文课堂教学之根本所在,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之中,准确、理解、感悟文本之主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三读”:即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本读准确、读熟练、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而“三读”与课程标准强调的正确、流利、有情感依次相对应,读懂了才能达到读得有感情。有人说,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调距”与“还原”的辩论统一过程。有些文本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教师的任务就要设法让学生缩短与文本的距离,让语文教学产生实效,这便是“调距”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引领、点拨,指导学生针对文本描写的内容,让学生绘声绘色、准确生动、栩栩如生地使用语言文字和图画以及学生喜欢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再现,这样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将文本进行“还原”的过程。笔者认为,最佳的方法就是潜心阅读文本。针对文本,教师自身也要反复诵读,读得准确无误、琅琅上口,读懂文本内容,读懂作者的情感,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认识、独特体验、独特感悟。

“定标”:即确定简明、科学的教学目标。当目标明确,语文教学才有方向。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有:新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知识经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理论、主认知理论、辩论唯物主义观等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制定的语文教学目标,既应注重知识技能,也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应注重学生和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定法”:即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落实教学目标的“支点”,这样的“支点”确定要准确、精当。文本的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处理,关键点如何解决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诸如此类的支撑点和凭借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找准学生的探究“点”,深入对话“点”,活性生成“点”。每个“点”必须为达标服务。

“定法”:即针对文本的具体特征与班级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水平确定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将方法传授渗透、融入知识的教学之中,并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应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并真正内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实效途径 篇7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管理者、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转变,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 我积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生活中的朋友, 并把满腔的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在校外碰见他们, 我总会微笑着向他们说声“你好”, 而在课堂上, 我则自始至终地关注他们, 并使用语重心长的话语教导他们, 使他们认识到, 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知识, 而且要学习做人的道理。通常我会利用课前一两分钟说说他们身边的人和事, 使他们能明辨是非, 并适时地给他们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且想方设法让他们带着良好的情绪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良好的情绪作为一种学习动力, 能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则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此, 在课堂上我经常运用一些亲切、催人奋进的话语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 并通过各种新颖别致的互动活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我则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师生间情感的融洽,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数学课。这些举措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摸清学生知识基础,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 这对于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知识基础的认识, 教师不能仅局限于其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一些生活体验。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圆形、长方形的东西接触比较多, 在教学中, 我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教学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思维方法。数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在对已有数学知识本质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 同时, 这些思维方法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 当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维方法后, 那么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 他们也会主动地用这种方法去思考和推理。教师应不断教给学生新的数学思维方法, 并与学生充分互动, 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三、利用学生生活认知,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 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因此, 教师就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例题讲解, 而是要让学生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使教学内容取之于生活, 用之于生活。如在学习“图形与测量”时, 我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对长度、面积和体积概念的认识。然后,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生活认知进行课堂授课, 让学生懂得了长度、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同时, 我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最后, 我则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 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有意识地开发他们的潜能, 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篮球教学实效的几个途径 篇8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仪容举止,做到行为得体,着装整洁,自觉遵守体育课堂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除此之外,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关注时事,补充新的技能和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时刻跟上现代化教育的步伐,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此外,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动作的讲解分段,具体形象地讲解,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抓住重点;同时,还应当以规范优美的动作做示范,做到准确,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和模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语言也应该富有启发性,教会学生动作要领,以便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运动技巧。

二、篮球课堂教学内容应多元化

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熟练地向学生展示,以规范的姿势来开展篮球教学活动。再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堂设计成许多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期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都不相同,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在教学时段,要做到对学生基础身体素质的培养,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如,在完成课程教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由练习,给他们以建设性的意见,让他们在运动过程中体会到篮球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进行趣味教学

在篮球教学前,教师应该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充电”,对这项运动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趋势都应该有相应的了解。只有做到这些,教师在上篮球课的过程中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穿插一些篮球运动的起源和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安排一些游戏,如知识问答、奖励等项目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在游戏的安排中,教师还应该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来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培养学生自觉利用空闲时间锻炼的习惯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所设置的篮球课程不仅仅是一门需要课上练习的任务,也并非让学生简单地掌握如何投篮、如何上篮,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篮球课程的过程中,自觉地养成空闲时间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锻炼对身体的好处,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地锻炼,并教给学生一些运动过程中的卫生保健常识。

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推进,新形势下的篮球教学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是新的教育改革下的一个飞跃。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篇9

一、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互动交流, 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求方式多样, 方法灵活, 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分角色朗读表演, 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描写为主的课文, 让学生在表演中创设情境,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能鼓励全体学生来参与互动交流, 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任何一种教学活动中, 处理好师生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更为重要,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保障。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二、转变角色, 突出主体, 研究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 教师总是一副课堂教学主宰者的形象, 同学们学什么和怎么学, 都由老师来决定。如此课堂, 教师往往一言堂, 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一位指导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在新课程理念下, 语文教学要突出个性, 构建过程。从教学预设、教学实施到教学反思, 都要体现生本理念。从常态教学和构建有效课堂的角度出发, 第一是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第二是分层次的语文作业;第三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一定的针对性。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达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这样,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得到提高。

三、善于反思和总结,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的成长都应是一个良性的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之后,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走出一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之路。 (1) 反思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使课堂教学稳步提高, 与时俱进。比如: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 适当安排节日征文、书法作品展示、小组综合语文学习活动等。实践证明, 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并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 反思自己教学失败的教训, 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 使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提高, 在总结中进步。例如:在激发学生兴趣时, 以往教师关注的是有多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却很少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还有那些困难, 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又如, 教学问题的设计缺少开放性, 教学评价缺少层次性, 总爱犯一刀齐的毛病, 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对学生学习的热情缺少应有的保护。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 同样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反腐倡廉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析 篇10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腐败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是社会毒瘤,可以导致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走向衰亡。无数事实表明,它对党的肌体以及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腐蚀作用不可估量。近年,反腐败相关制度不健全,监督机构职能虚化,致使一些党员干部胆大妄为,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肆意贪腐,贪国家集体之财如囊中取物,受他人之贿理所当然,慷国家之慨如举手之劳,动辄千万、几千万、亿万至数亿万。这些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影响了党的威望,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近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人民期望反腐势头能够持续并保持应有力度,采取多种措施,运用多种手段彻底刹住腐败之风,让贪官污吏为自己的贪心付出惨痛代价。

“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的一贯方针和基本原则。思想教育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有着制度、监督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一系列警示教育中,每个贪官忏悔的共同特点,都是诉说自己犯罪原因是“放松学习”,平时工作头绪多,没时间参加廉洁从政教育,致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畸形和扭曲,导致自己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等。这虽然能够对一些领导干部起到警示作用,但贪官们远离廉洁从政教育、不受教育约束的现象值得反思。领导干部如果对反腐倡廉教育课流于应付和形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弱化,就像身体缺失所需的钙,会患软骨病。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一个人若离开教育,尤其是党员干部离开或缺乏廉洁从政教育,必然是他走向犯罪的开始。因此,对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要不断加强,并不断创新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实现惩治教育和预防教育相统一。

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营造风清气正社会环境

党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等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社会环境。

反腐先于治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近年,在很多党员干部中,奢靡之风大肆蔓延,这些人的虚荣之心膨胀,讲排场、装阔气,非高档酒店不去、非商务舱不坐、非套间宾馆不住,休闲也必须是“一条龙”服务。奢靡成了他们地位的象征,成为他们荣耀的资本,致使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在政治上,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在经济上,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浪费了社会资源。勤俭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是不可或缺的传家宝,是否具有节俭美德,衡量的是公民的文明素养,彰显的是国家的文明程度。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高飞之鸟亡于贪食深潭之鱼”。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古训,面对新时期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面对各种文化思潮、观念的激烈碰撞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诱惑,我们应当澄清思远,激浊扬清,从欲望中解放出来,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体验洁白朴素的生活,做到时时清白、事事清白,生前清白、身后清白,才能赢得百姓夸奖,获得青史留名。

三、增强反腐倡廉教育针对性,让反腐倡廉教育效益最大化

很多党员干部走上贪污腐化、违纪违法道路,究其根源,都是从思想退化开始的,同时也证明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法制教育以及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加强反腐倡廉的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先进性、广泛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特征,具有教育、凝聚、导向和监督作用,有助于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中国历史上形成和留下了大量的思想遗产,至今仍富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古人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我们要借鉴其积极意义,进一步明确廉政文化建设旨在廉政,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优化廉政环境。要坚持把握规律性,着眼体现时代性,不断丰富其思想内涵。要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廉政文化之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历史上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借鉴吸收人类先进廉政文化成果,力求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二)强化监督,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及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廉洁自律真正成为自己思想和行动上一条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同时还要强化他律意识,摆正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和位置,把自己时时处处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当下,社会上不断曝光的某些官员的腐败行为,不但不会损害党的执政根基,反而是清除腐败、取信于民的契机。因此,党员干部应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增强廉洁从政意识,规范廉洁从政行为。

(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员本色

立世德为先,律己廉为首。古人云:“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之说。腐败滋生的根源,很大程度在于当事人理想信念的缺失、党性观念的淡化、思想道德的滑坡。如果领导干部缺失理想信念,放松廉洁自律,必然会带坏一个单位,带歪一批干部。养廉之德在于为人处世清廉无私,面对浮华心静如水,光明磊落心存正义。党员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仅靠党纪国法约束还不够,必须靠自觉自律。在所有贪官的忏悔中,可以说都离不开一个“权”字。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是他们走向历史罪人的过程。因此,公权是不能亵渎的。要真正认识到权力的内涵和作用,还要抵制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尽可能脱离一切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东西,防微杜渐、自觉保持党员应有本色。还要有“慎独”意识,审慎对待欲望和诱惑,做到襟怀坦荡、表里如一。

(四)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同样身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难免会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如果廉洁自律的弦不能绷紧,腐败问题的产生也绝不是偶然。当前腐败问题的产生与社会风气、民众道德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民风、社会风气与党风、政风也紧密相关,它们互相影响并互为作用,共同影响和决定着反腐败斗争的走向。党风、政风在抑制腐败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民风、社会风气则是抑制腐败的重要基础。端正了党风、政风,就能够直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而弘扬社会正气,端正了民风、社会风气,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铲除滋生贪污腐败的土壤和社会根基,从而收到釜底抽薪的功效。因此,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同时,随着腐败形式的花样翻新,反腐倡廉工作也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在当前形势下,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使干部做到清正、清廉、清明,才能保证反腐倡廉的最大效益。

总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无前车可鉴,无规律可循,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教育,树立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杜甫诗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只有让党员干部在使用公权过程中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轨道前行。

摘要:反腐倡廉教育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根本途径。党风廉政建设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要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数控专业课教学实效的途径 篇11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117-01

在数控专业课的教学中,了解到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数学和专业基础课中的制图、金属材料等,这对后续的编程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怎样使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兴趣,并能学好专业知识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摸索,现将做法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一、课前精心准备

课前,笔者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针对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课件。为达到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制作的课件力求图文并茂,在相关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视频配合进行讲解,以及配合实物教具进行辅助教学等方法,使原来枯燥无味的编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理论与实践并行

在教学中,在努力讲解理论基础的同时,笔者更注重学生的感观认识。例如,在讲解机床主体结构时,提前让学生到车间进行机床实体的参观,特别是配重块、主轴电机、润滑油泵、起重链条等实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脑海中有了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后,再配合语言、图片、视频进行讲解,效果明显。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到车间参加第二课堂的技能训练,当学生动手操作后再听教师讲解,对所讲内容就会有熟悉感,甚至还会就自己的操作问题和教师进行探讨,在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巩固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数控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应给予充分的主人翁地位。在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练习讲解中充分发挥各位学生的聪明才智。笔者采取的是分小组进行竞赛,当一个问题出来,各组进行抢拍,实行答对整组加分的激励制度,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四、改良作业布置方式

传统教学的作业大多是要求抄抄写写,这样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效果并不明显,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中职生并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作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一改传统做法,例如,布置如下的周课外作业:(1)上网查找有关机床联动轴数的定义及目前国际、国内数控机床在联动轴(多轴)发展上存在的差异;(2)有关伺服电机、丝杠、导轨、主轴内部结构的图片;(3)列表说明目前国内数控机床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在精度、使用范围上存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等等。同样用竞赛的方式分小组进行展示和解说,要求数量与质量并重,各小组民主推荐或自荐上台。当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并解决相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后,这比教师在讲台讲解效果要明显许多,这样,学生也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喜悦了。

五、综合知识模块化

在中级工的教学中,把数控综合知识分模块进行,由浅入深,逐个掌握。分为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切削原理、数控机床结构原理以及其它相关知识。根据这8大模块,进行分模块知识讲解,再根据相关内容将题目给学生练习并进行讲评,刚开始学生比较难听懂,后来慢慢适应了。但时间一长,学生的新鲜劲一过,又不喜欢听课了,这时则适时地印刷相关题目的试卷让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并每次及时互改、讲评、登记分数并公布,在对比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各个模块讲解完成后进行小结,同时针对本模块出现的知识点印刷成试卷进行考核,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通过丰富多样的题目让学生掌握到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为后续的考证打下坚实基础。

实效途径 篇12

一、感恩教育现状及问题

课题组面向天津市4所高校的在校学生随机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6份。通过调查了解当前90后高校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行为、各高校感恩教育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方向等。

1. 感恩意识普遍增强,但感恩行为仍存在缺失。

调研过程中发现,有92.27%的学生认为,感恩是当前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75.9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感恩意识非常强或比较强。说明当前高校学生的感恩意识普遍得到提升,整体积极向上,对待感恩意识有着较强烈的认同感。当问到“是否清楚父母的生日,并会送上祝福”这一问题时,有26.39%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有51.72%的学生认为应该记得,但是时常会忘记;有21.24%学生表示并会在节日时间向老师发送问候,有53.65%的学生认为应该对老师充满感激之情,但放在心理不会表达出来;有30.47%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过献血、捐款、捐物等志愿服务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在意识层面对感恩有了积极的认识,但对待家人、师长、社会等真正的感恩行为上仍存在缺失。

2. 感恩教育受到认可,但教育效果仍不够理想。

调查问卷面向天津的四所高校发放,结果显示四所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75.11%的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开展感恩教育,35.41%的学生认为当前所在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是有意义的,目前各高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受到了较大认可。对于感恩教育活动的效果,55.79%的学生选择了从未参与或较少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感恩活动,说明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覆盖面仍然不够,大部分同学仅通过辅导员的引导和网络中的一些有关宣传获得感恩教育。学生们认为目前的教育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这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既无法满足对全体在校学生的教育,也无法形成长效的感恩教育机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1. 感恩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胸狭隘、漠视生命,甚至沦为阶下囚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这些事件的发生正是大学生道德失范、感恩意识薄弱造成的后果。通过加强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接受和欣赏周围的人和事,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各类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感恩教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给出了明确方向,除了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以及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祖国的情怀,使学生将建设祖国与自我实现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此,加强感恩教育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3. 感恩教育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高校学生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通过感恩教育让高校学生心怀感恩之心,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播撒一颗和谐的种子。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明礼诚信,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人心怀感恩之心,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多一些温暖和关爱,少一些冷漠和无助。

三、高校增强感恩教育实效性的做法

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高校的感恩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效性。造成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缺失的原因不仅仅在于高校,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都有关系,因此,想要真正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加强感恩教育。本课题组因只面向高校做了有关调研,因此,重点研究高校这一主体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一方面要注重集中教育与渗透教育的结合,使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常态化;另一方面要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将感恩意识的提升与感恩行为的体现结合起来。

1. 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桃报李”等知恩感恩的古训箴言,可见我国的感恩教育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面对“90后”高校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要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通过橱窗、书籍、网络、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和学习传统文化,利用国学经典教化学生,提高当代大学生岁中华感恩文化的知晓率。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话剧、论坛、沙龙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演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故事,将这些历久弥新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学生生活,将优秀感恩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有着“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调研发现,高校有关感恩教育方面的宣传,大多是配合有关活动阶段性地开展,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机制,感恩文化氛围不浓郁。首先,在校园环境布置上随处体现感恩文化。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景观布置、楼宇、街道命名等,处处营造感恩环境。其次,把握各类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漫画、微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感恩文化展示活动。最后,挖掘身边感恩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例如,教授捐资助学、校友返校设立基金、孝敬父母长辈的典型事例等,利用校园内的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挥榜样作用。

3. 设置感恩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校较以往更注重感恩教育,但是几乎没有高校开设专门的感恩课程,导致感恩教育在课堂教育上存在缺失。高校应将感恩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科学的设置,为高校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保障,系统地引导学生知恩感恩,帮助大部分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培养良好品德,树立社会责任感。另外,要在高校开设的其他课程当中融入感恩教育,真正使感恩教育常态化,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感恩教育的主体,使感恩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进而将感恩落实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日后工作中,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4. 开展感恩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各类活动是高校感恩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但是调研结果显示,高校感恩教育活动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等问题。高校感恩教育活动集中为讲座、征文、班团会议等形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无法形成长效机制。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合不同的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经常性地开展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得到真实的感恩体验。例如,针对贷款学生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合国家资助政策开展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教育;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新生入学季、毕业季等时间节点开展对父母、老师、母校的感恩教育;组织捐款捐物、支教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感恩之心化作感恩之行等,真正将感恩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深入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切入点。感恩教育既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形式。通过对大学生感恩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当代高校学生的特征,从高校的视角探索提升感恩教育实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感恩,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莹.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93-96.

[2]李洁琳.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探析[J].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4):42-43.

[3]王海彬.浅析传统文化作用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应用途径[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1):78-79.

【实效途径】推荐阅读:

追求实效10-14

实验实效10-15

教学实效10-17

法律实效05-13

实效实证05-18

教研实效06-02

实效应用06-14

阅读实效06-16

实效思考06-29

讲究实效07-04

上一篇:处理措施及方案下一篇:师生关系的处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