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模式

2024-09-27

礼泉模式(精选6篇)

礼泉模式 篇1

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些县区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创出了一系列特色型的县域发展“模式”, 如知名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礼泉县产业发展走了一条农业特色型产业的主导之路。通过近20年的发展, 礼泉县逐步确立起以果业特别是苹果产业的支柱和主导地位。引用礼泉政府网上的一句话说就是, 礼泉经济的发展史, 实际上是一部苹果发展史, 围绕苹果产业化、带动了贮藏、运输、餐饮、包装、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使得礼泉在短短的5年左右的时间里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跨越, 带动了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1996年《陕西金融》从礼泉县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礼泉模式”, 即“以果兴农, 以农促工, 以城兴工, 以工富县, 城乡一体”。陕西社科院《县域经济》研究组也指出:“‘礼泉模式’的特征是: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靠苹果滚动, 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纵向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礼泉县经济发展的历程, 可以对礼泉模式的产业发展做出以下分析:

一、礼泉模式的经验

1、选取苹果产业发展是适应县域区位、自然条件, 并迎合市场需求及农民增收要求的合理结合点。陕西是世界上六大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一方面陕西礼泉县地处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交汇地带, 土层厚、光照足、昼夜温差大, 特别是县区北部基本符合苹果生长最适宜的七项气象指标。礼泉县选取发展苹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另一方面苹果生产是一项投入大、回报高的农业经济作物, 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市场需求量大, 不但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 并且果品不同于粮食作物这类差异性小的生活必需品, 苹果产品具有“先天”的商品性质, 果品品种多、口味丰富, 能刺激和引导需求增长, 因而劳动附加值较高, 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对一些以农业为主体的县区来说, 选取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业经济作物作为主导产业, 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 礼泉模式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经验。

2、果业和第三产业互动发展成为带动礼泉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礼泉县的一三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例, 也是礼泉模式的一条基本经验。当然, 从长远来看, 第二产业是县域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主导力量, 脱离第二产业的发展模式是畸形的产业发展。但是, 对工业体系薄弱、技术、资金力量先天不足的农业型县区来说, 这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现实的“次优”选择, 或者看作一个产业发展迂回的过度状态。但也要汲取礼泉县的教训, 在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有较好积累时, 就应注重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防止陷入僵化的产业结构模式中。

3、果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大量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依靠乡镇企业是中国县域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中国众多县域经济的壮大都离不开乡镇企业的贡献。礼泉县的乡镇企业从数量、规模、技术条件等方面虽比不上沿海发达县区, 但也是促进县域发展最活跃的因子。

4、除了上述几点外, 礼泉县的城镇化建设改造、招商引资也是常被提起的一些发展经验。如许多文章就礼泉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过程中, 如何解决资金困难的经验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人将礼泉县的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克服资金约束的策略, 比喻为促进礼泉经济发展的“三大战役”。解决资金困难和城镇化建设虽不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内容, 但对促进礼泉县域经济壮大和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礼泉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

礼泉特色农业产业的兴起是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环境的结果。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逐步展开。然而, 农村的改革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却落后于城市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大多数农业人口沿袭着传统的农民意识和农业耕作方式, 农民只是粮食的生产者, 很少有人认识到粮食和产品, 进而农产品和商品之间的联系。因此, 谁能“先知先觉”, 谁就能抢先抓住市场机遇, 获取农产品供需空缺间巨大的超额利润。

产业发展要以适应市场的供需结构为基本原则, 礼泉县果业的发展客观上适应了市场化的要求。首先, 从农民所得到的切实利益来看, 在20世纪九十年代, 种粮食每亩的收益不过三四百元, 而一亩苹果的纯收益却在数千元以上, 两种农产品在价格上的差异显示出果品生产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当时国家对粮食价格体系不放开和工农剪刀差严重存在的情况下, 大多质朴的礼泉农民都做过这样一次简单的账算:“即使苹果价格跌落至每市斤一毛钱 (九十年代初主产的“秦冠”苹果批发价格1元/市斤左右) , 以当时亩产平均7, 000~8, 000斤计, 收入也在七八百元, 也比种粮食划算。”这样, 从众多农民这个微观经济主体角度来看, 礼泉果业的兴起是一个市场化“主体选择”过程;其次, 从整个县域产业发展来看, 礼泉县率先打破了依靠粮食生产“一条腿走路”的农业格局, 并且果业在短暂几年间便取代了粮食生产而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无疑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先行一步, 对整个县域发展来说占领了产业发展的先机优势, 适应了市场多元化、特色化的产业结构要求, 因而从礼泉县域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果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市场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三、礼泉模式的兴衰对中国农业型县区产业化发展之鉴

礼泉模式的出现曾抓住了历史的机遇, 也是人为选择和市场调节的结果。然而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 礼泉模式也日益暴露出繁荣背后的危机, 其短暂脆弱的生命力如同昙花一现。礼泉县依靠果业产业化发展, 没有突破农业特征性, 无疑没有抓住县域产业的根本, 产业发展之路难以走得长远。

和礼泉县相似的, 在众多农业占主体地位的县域经济中, 存在着既要依靠农业又被农业所牵绊的县域产业发展的矛盾局面。如山西吕梁地区农业县的红枣产业化工程, 在九十年代初期, 对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扩大也出现了与礼泉县相似的销售、农产品加工业落后等方面的问题, 媒体也不时有报道四川柑橘的生产区出现卖果难等问题。农业县的产业化发展难以突破农业基础特征性束缚, 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工农独立发展的结构形成了僵化的发展模式, 是这些县域产业发展的根本性症结所在。站在礼泉县后产业化发展阶段, 反思礼泉县产业发展历程, 礼泉县果业产业化发展之兴衰, 对众多农业型县区产业发展后进县区具有重要教训意义。

首先, 转变观念、澄清认识。在一些县区基层工作者当中, 还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 对农业产业化概念的理解只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内, 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培育发展经济型特色农业产业。这只是对农业产业化的浅层次认识, 没有从发展农业耕种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农业产业化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 更是在其基础上的农业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经营, 即要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第二步。农业产业的发展不能孤立地脱离二三次产业, 最忌讳将农业发展成为三次产业群体中的“一枝独秀”。从农业产业化的第二层含义出发, 以市场为导向, 以发挥产业之间协作互动功能为出发点, 来制定产业政策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 最终实现县域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是农业产业化的重点。

其次, 汲取礼泉县产业发展的教训, 防止把农业产业化搞成农业生产单一化。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发展多元型农业结构不存在矛盾, 县区可以把一个农业产业作为产业化发展对象, 也可以培育出几个农业产业来进行产业化发展, 这不但有利于扩大农村增收来源, 从长期来看, 对培育县域主导农业产业, 增强应变力, 在必要时期进行产业结构转换提供了主动的战略储备。

第三, 要重视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和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结构功能的创新, 也是适应市场化的契约经济组织形式;它既符合当前中国县域经济的基本现实, 也是一些较发达县区的经验总结。因而, 在实践中不同县区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和借鉴一些成功的产业组织形式, 这将对实施“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起到积极的组织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在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许多农业型县区存在着和礼泉县相似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象, 这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健全农业产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 以促进完善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体系,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网络和农产品供销网络。

第四, 从根本上说, 农业产业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由于缺乏工业实力的依托, 农业型县区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更显出艰难, 产业化之路能否走的长远就更应注重产业之间的联系互动和协调发展, 从一开始就应该搞好整体规划, 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农业要实现现代化, 其中包含着工业化之意, 即要通过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操作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既要立足农业, 重视农业生产, 选择好优势产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对象,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更要面向现代化, 提升农业的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 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农产品加工行业在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县区处于联系工农、消除二元结构关键产业地位。立足农业、发展工业, 农产品加工对农业型县区更显得重要, 应在规划县域产业发展时做好整体布局, 找准工业化发展的突破口。

摘要:礼泉模式主要是围绕苹果产业链的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 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跨越, 礼泉模式有得有失。本文主要分析礼泉模式的成功之处及成功原因, 并给其他农业型县区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礼泉模式的经验能给其他农业型县区产业化发展一点启示。

关键词:礼泉模式,经验,农业型县区

参考文献

[1]厉以宁等.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对策.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

[2]刘政.强化造血功能, 聚集开发建设资金——介绍礼泉县超常规发展县域经济.陕西金融, 1996.1.

礼泉县花椒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探讨 篇2

花椒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且花椒种子还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我国的花椒种植历史悠久, 陕北高原南缘、太行山区、甘肃南部等为我国主要的花椒种植区。礼泉县隶属于陕西省, 为陕西省主要的花椒种植区,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礼泉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随着花椒种植面积的增加, 花椒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 这就需要提升花椒种植的速度及产量, 并保证花椒生产的质量, 而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则为产业化目的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1礼泉县概况

礼泉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E108 ° 17 ′ 40 ″ ~108° 41′ 46″及N34° 20′ 50″ ~34° 50′ 02″之间是礼泉县的具体位置, 海拔位于402~1467m之间, 四季分明, 冷暖适中, 自然条件非常好。礼泉县坐落于关中平原的中部, 北部为丘陵沟壑区, 面积1017km2, 下设12 镇3 社区。礼泉县的气候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 无霜期比较长, 降水比较多。

2花椒速生丰产栽培措施

2.1 科学选择花椒品种

现如今, 随着花椒种植的发展, 花椒种植类型比较多, 如以狮子头、大红袍为代表的大型椒, 以小红袍、小黄金、豆椒为代表的小型椒, 此外, 还有秋杂椒、高脚黄、臭椒等花椒品种。礼泉县在选择花椒品种时, 应依据自身的气候条件、栽种季节、土壤条件等进行科学的选择。

2.2 苗木培育

花椒种子收获之后, 如果当年秋季并不进行播种, 需要创造适当的贮藏条件, 将花椒种子与新鲜牛粪按1:6 的比例进行混合, 均匀之后, 在30cm的深坑内放置, 盖10cm土之后踩实, 之后覆草, 等到第2 年春播之前, 取出种子, 可直接打碎后连通牛粪播种, 也可以温水泡开后播种[1]。如果花椒种子收获后在当年春季播种, 需要利用碱水浸泡花椒种子, 在阴凉处充分干燥之后进行播种。

2.3 科学播种

播种时, 首要的工作就是合理的选择播种季节, 通常, 春播和秋播为较为适宜的播种时间, 具体选择时, 应充分的考虑礼泉县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 从而保证花椒苗木的成活率。播种之前, 还需要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处理, 墒情适合之后再进行播种。开沟条播和开沟行播、散播为主要的花椒播种方式, 也同样依据具体条件来选择播种方式。播种之后, 还应加强对苗床地的管理, 覆盖时, 可选择稻草或塑料薄膜, 当种子出土之后, 即可将覆盖物去除;覆土完成之后, 随时浇水, 保证根系水分充足, 提升花椒苗木的抗旱能力;除了浇水之外, 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 肥料多选择为复合肥, 或硝酸铵, 或尿素。

2.4 建园栽植

栽植之前, 需要合理的选择土壤条件, 通常, 土层厚度超过30cm、排水性良好、光照充足、避风的中性土壤为最佳选择, 如果建园栽植处的土壤条件比较差, 比如荒山, 可适当的改造之后在进行栽植[2]。定植时, 株行距通常为3m× (3~4) m, 栽植株数为800~1000 株/hm2。

2.5 栽后管理

栽植完成后, 要想达到丰产的目的, 还需要加强管理工作。中耕时期, 要非常注重除草工作, 通常, 春季与夏季需要进行2~4 次的除草工作, 并进行松土, 秋季收获之后, 土壤要进行松土, 进行深耕;花椒生长的过程中, 肥料的施用非常重要, 有机肥施用量与鲜果之间的比例为5 : 1, 还需要施用适量的尿素、磷肥, 保证花椒生长期内肥力充足, 提升花椒的产量[3];为了保证花椒生长时的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还需要进行整形修剪工作, 分别于冬季和夏季进行, 从而有效地保证花椒树生长的水分、肥力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十分重要, 修剪期间, 应十分注意观察枝叶中有无虫卵的存在, 如果有, 及时剪掉, 并集中销毁, 在花椒发芽之前、落花之后等时间段, 喷洒预防病虫害的药剂, 防止发生病虫害。

3结论

礼泉县在种植花椒时, 通过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提升花椒的生长能力及抵抗能力, 保证花椒茁壮的成长, 进而切实的提高花椒的产量, 并保证花椒的质量, 真正的提升礼泉县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摘要:近年来, 礼泉县的花椒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 已经成为当地农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为了提高花椒的产量及质量, 礼泉县农户在种植花椒时, 实施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有效地提升了花椒的产量, 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本文中, 首先介绍了礼泉县的概况,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花椒速生丰产栽培的具体措施, 提升花椒产量的同时, 促进花椒种植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礼泉县,花椒,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成娟, 李建红, 丁为民.浅议甘肃花椒的产业化发展战略[J].甘肃林业科技, 2010 (01) :52-56.

[2]何鸣芳, 蔺荣, 刘爱莉等.凤县大红袍花椒产业发展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8) :42-43.

礼泉模式 篇3

1、基本概况。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境内全村现有农户64户, 村民近300人, 全村总面积800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 全村进行了农业化改造, 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迅速脱贫。该村还积极探索农村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建有水泥厂等村办企业, 工业基础较好。自2007年后,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形成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接待地。

2、区位条件。

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 (唐昭陵) 山下, 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 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 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 交通十分便利。距离西安城区1小时车程, 距咸阳城区半小时车程。

3、可开发旅游资源。

根据我国GB2003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划分, 将分类整理情况我们可以看出, 袁家村的可开发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几个大类中, 我们基本可以判定, 袁家村的旅游资源开发必然以人文资源为主导进行整合利用, 结合当地实际, 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产业。

二、袁家村旅游开发现状评价

1、以实际资源作为依托, 创立“关中文化体验”的主题定位。

袁家村地处渭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的交错区域, 村域范围内几乎不存在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 自然旅游资源禀赋较差。袁家村本身的历史遗存并不充足, 全村建筑格局基本上是文革后修建形成的, 没有文物遗址和文保单位。就资源条件而言, 和秦岭北麓的众多依山傍水的山村抑或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相比, 袁家村的旅游资源显然处于劣势。这就使得袁家村要想在关中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中脱颖而出, 就必需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 明确自身旅游形象定位, 设计出独特的旅游产品来。自2007年开始, 袁家村开始打造“关中文化体验地”为主题的旅游形象, 以乡村休闲, 文化体验作为旅游产品的定位。利用复建关中民居、街巷, 展示关中乡村生活和生产流程, 品尝礼泉小吃, 辅以农家乐休闲、住宿, 提供较为完整的旅游服务。通过五年的发展, 袁家村在关中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开始逐渐体现, 目前袁家村已经被认定为AAA级景区。

2、客源市场选定准确, 符合旅游发展趋势。

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有赖于客源市场的准确把握。我们一般认为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从人员构成上分析, 应该主要是居于大中城市的城市人群。由于这些人久居城市, 饱受城市病危害, 加之经济高速发展给人们内心造成的异化作用, 使得这些人群更加向往感知和感受久违的乡村田园生活。袁家村以西安、咸阳两市市区居民作为核心市场, 以关中城市群作为开发市场, 以全省范围乃至西部地区作为边缘市场。根据市场定位, 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 获得了良好的旅游收益。

3、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 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关中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使得很多乡村旅游在开发的过程当中, 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时至今日, 很多乡村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同时, 仍然缺乏标准公厕、停车场、通讯基站等必要的基础设施。袁家村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统一规划, 使得建筑风貌一致,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仅从村庄中公厕的数量、布点和卫生条件上来看, 袁家村就明显优于同类村落。

4、基于“舞台真实性”的传统文化体验产品设计。

舞台真实性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接触的一种现象, 即游客所接触到的当地文化, 并非具有原始文化特征, 而是经过当地居民或者旅游经营者经过修饰而搬上舞台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Mac Cannell 1973) 。袁家村的旅游产品, 并不体现当地村民当下生活的原真性, 甚至现有的街巷和民居也不是原来村民居住的场所。但这些复建或者移植的建筑和展示活动, 却真实地反映了关中农村在半个世纪前真实的生活场景。它不具有现实的真实性, 但具有舞台真实性, 而舞台真实性恰恰能够满足城市游客对于心目中乡村旅游的认知需求, 达到预期的心理满足。

5、公司化运营模式, 保证可持续化发展。

乡村旅游要想长远发展, 必需要引入先进的机制、理念和专业人才, 并兼顾旅游者和当地常住民的利益诉求。袁家村通过设立“关中印象地旅游公司”, 对景区实施公司化运营。这种机制既能避免了很多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小打小闹、各自为政的乱局;又能充分调动资源, 合理融资, 壮大规模;还能吸引旅游专业人才的加入, 从而保证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三、袁家村远期开发展望

1、整合周边优质旅游资源, 形成较长的旅游产品链。

虽然现今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状态良好, 但应该意识到, 袁家村的旅游模式可复制性极强, 如不居安思危, 很可能现有的客源市场会被周边地区抢占。而袁家村应通过和相距不远的昭陵博物馆、唐薄太后塔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多个旅游项目的捆绑, 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集群。

2、扩大游览区域和体验项目, 增加游客滞留时间。

目前, 袁家村的景区面经不大, 可滞留时间有限, 可以考虑在景区范围内, 增加可以参与的农事体验项目和文化展示活动, 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一方面, 可以增加当地旅游收入, 另一方面也让游客活动更多的旅游满足感, 觉得不虚此行。

3、扩展宣传渠道, 增加品牌影响力, 吸引更多客源。

现今的经济增长模式经常被称为眼球经济, 如何迅速地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才是旅游营销的关键点。袁家村的旅游宣传尚停留在单纯的广告牌、报刊、政府网站上。通过多种媒体技术和媒介平台, 展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 增加景点知名度, 应该是未来袁家村旅游开发的重点。

摘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向好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 国民对于休闲活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城市生活的焦虑感和紧张感也使得城市居民寄希望于短时间逃离日常生活环境, 我国逐渐兴起的乡村旅游模式正好满足了这一旅游动机。本文将以陕西关中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较为成功的袁家村作为范本, 分析和研究未来关中平原开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模式和开发思路。

关键词:关中,乡村旅游,袁家村

参考文献

[1]黄润龙.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SPSS软件实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黄润龙.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SPSS软件实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礼泉模式 篇4

宝鸡峡灌区是全国第5 大灌区。礼泉总站是宝鸡峡灌区最大的总站, 管辖陕西省乾县、礼泉等7 县 (区) 42 个乡镇的102 万亩农田灌溉, 年完成斗口水量占全局一半以上。灌区线长面广, 干、支、斗、分渠及水库交错纵横, 其中:总干渠43.19km, 东干26.32km, 西干18.44km, 支渠、退水、输水渠33 条, 长318.01km, 大北沟、泔河、泔河二库总库容14, 963 万m3, 兴利库容7, 125 万m3;三库周长114km, 斗分渠5, 281条, 长度2, 651.6km, 从区域上涉及乾县、礼泉等7 个县区, 涉水地人口多达85 万人。近年来, 礼泉总站灌溉用水全局领先, 工程冬春修名列前茅, 水费收缴上解占全局50%多, 积极维护灌区安全稳定, 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安全防护问题成因

礼泉总站是陕西省水利厅直属宝鸡峡管理局的派出机构, 属公益性事业单位, 管理灌溉面积达102 万亩。自1971 年工程通水以来, 为灌区农业抗旱灌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宝鸡峡水利工程始建于20 世纪50 年代, 建成后投入灌区抗旱防汛, 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有效水利服务。但均属于敞开式运行, 建设标准低, 运行40 多年来, 灌区社会环境、周边地貌发生了诸多变化, 人为破坏时有发生。对此, 管理单位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投资, 对泔河水库、泔河二库等进行了除险加固, 同时加强工程防汛安全巡查, 开展涉水安全宣传、警示、防护, 对发现的大人、小孩涉水危险行为进行劝阻, 避免了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存在下列原因, 每年也有一些溺水事件发生, 对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令人痛心。

1、工程建成时敞开式运行建设标准较低。宝鸡峡水利工程建成于“文革”时期, 限于国家财政状况制约及水利工程规范标准, 所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各级渠道和水库均为开敞式, 无隔离围栏等设施, 也没有强制性的安全规定和防范措施。

2、渠堤通道用途发生改变。过去为工程维护管理而设计的渠堤通道, 近年来大多被通村公路所占用并硬化, 改变了原有功能用途, 加之许多村庄、企业和学校临近渠库规划修建, 使得渠岸人流量、车辆通行密度呈几何数增长。

3、居民涉水休闲活动增多。由于社会经济发展, 群众涉水垂钓、游乐等活动显著增加, 使得涉水安全问题愈来愈突出。

4、管理单位人员短缺、财力不足。目前, 灌区大站只有12 人左右, 小站仅有6 人左右, 财力收入有限, 渠库安全防范人力财力都不足, 亟待改进和加强。

5、溺水者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措施欠缺。从主观上看, 渠库发生溺水事件的, 都是在渠库安全正常运行情况下发生的, 溺水者普遍存在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够、防护措施不力问题, 人们“珍爱生命、远离危险、防范事故”的意识亟须增强和提高。

6、小孩安全监护存在缺位和不力。近年农村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 对小孩、学生的日常安全监护落在老人、妇女身上, 由于监管力度不够, 甚至缺位, 导致时有小孩私自入库游泳溺水而亡。

三、水管单位安全防护措施

为保障灌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礼泉总站多年坚持开展安全宣传、警示、防护、巡查和救助并举, 努力做好水利工程安全防护工作。

1、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安全防范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 进行涉水安全教育宣传, 增强群众的安全防护意识。同时, 组织干部职工和安全宣传车辆深入沿线27 个乡镇, 31 个中小学校进行安全宣传, 发放安全宣传单2 万多份, 新增安全宣传音响100 多部, 印制安全横幅400多条, 刷新固定安全标语3 千多幅, 新增设固定警示标志400 多处, 组织干部职工和基层行水人员, 沿渠、沿库进村组、进学校发放安全告知书, 并灌制磁盘, 进行广播宣传, 坚持常态、定期沿渠库进行安全宣传和安全检查。

2、坚持不懈地开展渠库输水安全巡查活动。组织职工和行水人员分段包抓渠道输水安全, 进行骑车、徒步日夜巡查, 确保行水安全;坚持做好安全巡查日志记录, 及时反馈巡查信息, 排查安全隐患。同时, 购置救生网、救生绳、救生杆300 多个, 沿渠道、水库存放, 组织职工开展涉水救生演练活动, 开展安全巡查和安全应急救助工作, 积极维护灌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坚持常态防范和应急抢护, 确保安全。年初, 礼泉总站即对水利安全生产提早安排, 明确内容和重点, 提出目标任务和要求, 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8 次左右, 使安全生产贯穿于工作各个方面。同时, 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由总站领导带队督抓安全, 每逢渠道输水、抗旱灌溉、节假日都逐站进行安全检查, 查险消患, 做好安全防范, 确保工程设施安全和抗旱用水顺利开展。所属各站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抢险预案, 建立相应的组织、人力机构, 抢险设备和物资储备, 上下协力维护灌区工程安全、从业人员安全和社会稳定。

4、积极争取投资, 改善水利工程安全防护设施。近年来, 由于涉水安全问题凸显, 各级政府和水管单位高度重视。2012 年陕西省水利厅在全国首家启动大中型灌区渠道防护工程试点示范工作。全局及时编拟并上报了全渠系及水库周边的防护改造规划, 按照省政府批复实施, 逐年完成灌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012 年已在总干乾县段建成以钢护栏、水泥护栏和绿篱等防护栏27.36 公里, 并在该区间所有桥梁加上了防护栏杆;2013 年多方筹资190 万元, 对比较危险的40km干渠段及50 座生产桥加设防护栏, 进一步加强涉水安全防范。

四、水利工程安全防护对策

1、封闭式管理效果分析。结合灌区实际, 回应社会各方关切, 陕西省政府2015 年3 月作出决定, 对灌区水利工程实施封闭式管理, 为加强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措施。礼泉总站及时贯彻落实, 向灌区县乡政府、村组发送宣传文件56 份, 印发张贴传单3 千多份, 栽立安全警示牌135 个,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建立新的交通道路需要投资较大, 建设周期长, 且受到当地地形制约;改变群众出行习惯也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群众耕地与渠道紧密连接, 相伴而生, 农作务庄稼乃农业生产所必须, 解决问题难度依然存在。

2、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对策建议。水利工程安全防护, 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多方并举, 齐抓共管。 (1) 建立水利工程安全防护社会化管理体制。由各级政府主导, 社会各方参与, 明确各主体职能, 建立各方分工协作的综合管理机制; (2) 多方并举, 努力提高群众涉水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突出重点, 落实好学校、家长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监管, 努力预防不安全事故发生; (3) 增加灌区安全防护人力财力投入。省政府通过调研尽快明确灌区安全防护人员编制, 增加对管理单位的安全资金投入, 从人力物力方面保证灌区日常安全防护工作开展; (4) 水利部门应继续做好日常水利工程安全宣传、警示、巡查和应急工作。从宣传教育、健全法规、应急救助、管理措施等方面切实加强群众涉水安全教育管理; (5) 坚持不懈做好灌区骨干渠系、重点建筑物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年年要有新进展, 为维护灌区群众涉水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设施保障; (6) 对已发生溺水事故, 做好善后处置。由政府部门主导, 通过民政渠道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帮助和安抚溺水遇难者的亲属, 妥善安排受灾人员生活救助, 多方努力维护好社会安全稳定。

五、结语

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是一个社会问题、一项系统工程, 应建立社会化管理体制, 由各级政府主导, 社会各方参与, 分工协作, 齐抓共管, 努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预防和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方能共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卿.宝鸡峡灌区渠道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5.

礼泉模式 篇5

1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

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湿地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的情况。当前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不断严重。随着周边工业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甘河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不堪重负, 湿地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污染。此外, 周边的养殖业、农业等投放的化肥、农药等也对水体造成了严重影响;水体中生物种类不断减少。在水体污染、不合理开发、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之下, 礼泉泔河水域本来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遭到了破坏, 生物的种类不断减少, 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泥沙淤积严重, 水文环境恶化。由于泥沙淤泥等原因, 礼泉泔河的水面积与容积有所降低, 大量的天然湿地转化成为了人工湿地, 导致湿地的调蓄功能下降, 水文环境不断恶化。

2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2.1 对河流湿地周边污染进行严格控制

泔河的水质情况与河流的径流量、水质等存在着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 丰水期的水质较好, 枯水期的水质最差。随着周边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 对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 要严格控制周边污染物排放, 主要的措施包括:对礼泉泔河湿地周边的污染源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对污染排放的时间、类型、范围等进行有效的限定, 对各种污染超标单位或个人进行惩处;对周边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控制污染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的发展, 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与养殖业, 降低对水质的污染;加快周边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防止周边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污染。

2.2 有计划地进行退耕还河与林区建造

由于礼泉泔河湿地周围的围垦, 导致湿地面积不断缩小, 同时大量泥沙淤积导致湿地结构发生改变, 水文环境不断恶化。主要的治理措施包括:对于不适合围垦的地区要有计划的退耕还湿, 使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的功能能够有所恢复;对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土地加强治理, 减少河流中泥沙的淤积;在河流与湿地周边发展生态防护林与水源涵养林, 建立生态林业体系。

2.3 因地制宜地实现湿地生态功能恢复

对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脆弱性评价, 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礼泉泔河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在礼泉泔河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中, 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其中最为有效的策略为退耕还湿。在部分地区完成退耕还湿之后, 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湿地生态农林业, 更好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礼泉泔河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当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依据当地的景观生态群落结构与特征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通过保护区强化对湿地生态环境与功能的进一步保护;确定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中适宜种植与不宜种植的林木树种, 有针对性的引进能够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物种, 对于破坏生态系统的相关物种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清除, 恢复湿地的自然景观面貌。

2.4强化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教育宣传工作

在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 要强化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周边人员的素质与生态意识, 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提高流域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理解与认识, 逐渐形成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法治观, 为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总结

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该注重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 一切以治理礼泉泔河湿地生态环境为出发点, 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顾华详.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兼论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的若干问题[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1, 03 (87) :6-17.

[2]曹夏飞, 刘家栋.洞庭湖治理与湖区湿地保护探讨[J].人民长江, 2011, 21 (84) :70-73.

礼泉模式 篇6

1 草履蚧的寄主树种和危害特点

草履蚧又叫草鞋虫, 俗名树虱子。在礼泉县为害的树木有: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柿子树等果树及刺槐、杨树、法桐、红叶李等生态林木。寄主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繁殖快、危害期长。草履蚧主要危害树木的嫩芽和枝条, 以若虫上树至1~2a生枝条交界处吸取树液, 使树木枝条因失去养分过多而无法展叶, 严重时造成树木部分枝条枯死或树木整株枯死.。

2 草履蚧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草履蚧历经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 成虫雌雄异体。

雌成虫呈红褐色, 体长达10mm左右, 背面有褶皱, 略突起, 被白色蜡粉, 腹面平滑, 触角8节, 体扁呈草鞋底状。雄成虫体紫色, 体长5~6mm, 展翅10mm左右, 翅淡紫黑色, 半透明, 触角10节, 触角环生细长毛, 呈念珠状。卵呈椭圆形, 初产为黄白色, 渐成黄赤色, 产于卵囊内, 卵囊白色, 如棉絮状, 长约1.5cm。若虫初孵时灰黑色, 外形类似成虫, 但个体较小, 初孵若虫2~3mm。蛹雌成虫不经历蛹, 与若虫体形一样。雄蛹褐红色, 有白色薄层蜡包裹, 有明显的翅芽, 约长5毫米.

1a发生1代, 繁殖量大, 发生期长达半年, 以卵在土缝、杂草、枯枝落叶中越冬, 隆冬元月下旬零度以上就可以孵化, 2月上旬是孵化盛期, 如遇雨, 则集中孵化出蛰, 孵化的若虫沿树杆爬行上树;3月中旬开始为害树木, 刺吸嫩枝幼芽汁液, 造成树木衰竭, 严重时, 可使树梢枯萎, 树木死亡;4月上中旬, 若虫第1次蜕皮, 4月上旬~5月初, 第2次蜕皮, 这时候雄虫不在取食, 下树找松土或砖石缝结薄茧化蛹;5月上中旬, 雄虫羽化, 雌虫第3次蜕皮与雄虫羽化期一致;5月中下旬~6月上旬雌虫下树入土或砖石中, 分泌白色绵状卵囊, 产卵子其中越夏、越冬。

果园草履蚧防治关键是抓好冬、春季草履蚧初孵期前后的防治及雌虫下树期的防治。

3 履蚧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若虫期的防治方法

时间一般在元月前或开春前后。

3.1.1 缠塑料胶带

若虫上树前, 在树干50~100cm处, 先用湿泥抹一圈4~6cm的环形带, 要涂抹平整, 用5~10cm宽的塑料胶带在湿泥缠绕一圈, 用少量的废机油和农药800~1000倍浸湿后用胶带包裹一圈, 要防止农药浓度过高烧伤树皮。

3.1.2 扎塑料膜

若虫上树前, 利用塑料薄膜阻止若虫上树, 用新塑料薄膜裁成的约50cm宽的长条, 缠绕在树干基部, 形成阻隔圈, 缠绕时要拉紧, 表面平滑, 下端用泥压实, 上端用胶带封好。

3.1.3 涂粘虫胶

在树干上直接涂10~20cm宽的粘虫胶环, 也可在胶带上涂粘虫胶。

采用上述方法后, 若虫孵化出土后都能聚集在隔离带下面, 要定期将阻隔下来的若虫采取挤压、拍打扫除的方法集中烧毁清除, 从而防治初孵若虫越过隔离带。

3.2 卵和蛹的防治, 降低虫口密度

可与每年的冬季, 将树根际周围土壤浅翻10~15cm, 利用冬季温度低冻死越冬虫卵, 减少春天的虫口密度, 浅翻时可施入吠喃丹, 但必须远离水源地。结合抚育管理把枯叶、枯草集中焚毁, 可有效降低虫口, 但注意不要把枯叶、枯草带出林外, 以免害虫传播蔓延。根据草履蚧4月下旬开始下树化蛹产卵的生活习性, 可沿树干基部挖半径约50cm、深20cm的环形沟, 在沟中堆放杂草、树叶诱集雌成虫下树钻入草堆产卵, 6月中旬产卵结束, 将树下沟中的草堆连同卵囊一并集中销毁处理。

3.3 化学防治

关键是抓住用药时期, 适用于若虫和成虫期可选用下面农药交替喷雾。融蚧800~1000倍、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 叶面、树体喷洒。为提高防治效果, 每百斤液体可加入洗衣粉0.3kg, 以提高农药附着力和渗透力。也可选择根埋药瓶的方法, 将40%氧化乐果5倍液, 装进细口瓶中, 在树干基部外围挖出筷子粗的树根, 剪断根系, 再将连接树体的根插入药瓶, 根端要插到瓶底, 然后用塑料薄膜把瓶口封好, 最后埋土。通过树根吸药, 药液很快随导管输送到树体的枝、干、叶、皮各部位。这样也可达到治虫的目的。

3.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 黑缘红瓢虫、红缘瓢虫是草履蚧最常见的有效捕食天敌, 可有效控制草履蚧危害, 有天敌的地方要尽量使用无公害农药。冬春季是草履蚧防治的关键时期, 抓住这个时机, 可有效控制草履蚧春夏的发生危害, 减轻春夏防治压力, 降低防治成本。若结合开春后清园预防病虫, 防治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对礼泉县果园草履蚧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发生规律、综合实用防治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上一篇: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性下一篇:行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