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类高校

2024-09-20

石油类高校(共11篇)

石油类高校 篇1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及社会经济的发展,GIS专业已经逐步发展到GIS产业,西南石油大学在2003年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历经12年4届毕业生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我校的GIS专业秉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石油类院校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同时基于新世纪新形势下油气勘探及大数据大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GIS人才。

目前石油院校具有石油特色的GIS专业的总量较少、开设时间较晚,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现实,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对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石油类高校的GIS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一些思路:“坚持地球科学作为认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作为系统论基础“,大地学”作为专业论基础。”

2.大数据时代背景及 GIS 专业现状

2.1 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时代术语最早是由全球知名资讯公司麦肯锡提出的,在我们目前日常生活中,无不充斥着大数据的身影,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浪潮,更加推动大数据时代在各行业领域的扩展。而在GIS行业中,多年来一直提到和追捧的海量数据也慢慢过渡到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大数据时代给GIS行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2 石油大学 GIS 专业建设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约有220余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四川省大概有12所高校开设GIS本科专业,在开设GIS专业的高校中,主要依托学校自身的优势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地质学科,测绘学科、计算机学科、石油工程及天然气学科和其他应用行业学科等。

以目前我校GIS专业建设为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设置在地质工程和油气地质专业领域,在长期的培养方案中,已经慢慢形成“数字油田”本科方向,主要适应“三桶油”对GIS专业的需求,但是随着地理信息逐渐形成产业以及石油行业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的影响下,现行的培养模式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GIS专业的需求。

3.石油类院校 GIS 专业建设思路

3.1 根据社会需求导向优化培养学生方向

柳林等在对多部门人才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目前的GIS人才分为五类:分别是技术型岗位人才、操作性岗位人才、应用型岗位人才、科研型岗位人才和复合型岗位人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方向分为以下不同岗位:GIS应用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处理工程师、GIS技术服务工程师,这三大方向也符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3.2 立足传统 3S 实习,加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建设

3S实习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传统的实习内容,可采取与相关社会行业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如可以安排学生在相关国土测绘部门实习,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测绘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专业软件来采集、处理测绘遥感数据。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引入GIS技术,结合目前我校地科院的油气地质虚拟仿真实验室,改革现有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对野外地质实习过程的网络管理、虚拟实习的全部过程,辅助学生探索性实习以及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

3.3 课程教学与专业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坚持把第二课堂的实习、竞赛、实训等生产实际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推进各类专业竞赛的实践教学,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个类别的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Supermap杯全国GIS开发大赛,通过竞赛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4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坚持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原则,加强GIS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鼓励专业课教师承接各项产学研服务项目,教研室组织教师对项目中的难点进行攻关,提炼实际项目中的科学问题,推动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尤其高年级同学积极参与各类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技术推广,并在适当时机进行技术孵化,形成以研促学、以研促产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4.总结

截止2013年,全国从事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已达2.3万家之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产值达到2600亿元。伴随着GIS产业的快速发展,GIS专业必须通过不断的自身改革和调整来应对产业的需求。西南石油大学GIS专业在目前现有本科培养方向之外,更多的结合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在当前“大数据,小专业”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理念,将GIS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融合,真正实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校GIS专业发展在石油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优势;同时通过本文,为同类院校设置GIS专业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GI专业当前社会需求,针对实际教学中显露出的问题,分析了整体优化GIS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调整GIS专业培养方向,理顺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解决社会需求与GIS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问题,对其他石油类院校GIS专业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GIS课程体系,GIS专业培养方向,GIS专业建设

石油类高校 篇2

勘探管理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分析经验,将勘探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们是企业急需的“香饽饽”;

石油贸易人才和纺织、服装等外贸人才一样,石油行业人才也有着特殊的要求。石油原材料的辨别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否则无法向客户解释产品的优劣。因此,石油贸易人才基本都需要是石油专业科班出身,同时熟知外贸规则和单证业务,还要具备贸易人员耐心细致、语言表达力强、开朗乐观、能吃苦耐劳等素质;【您现在阅读的文章来自“中国人才指南网”,请记住我们的永久域名: 】

复合型销售人才:据了解,这类人才一般都为石油及相关专业毕业,精通石油知识,有5-8年以上油田丰富的工作经验;

石油机械人才:这类人才要求石油机械专业毕业,工作5年左右,能熟练运用AutoCAD软件,精通石油机械设计配置及工艺。由于很多机械是从国外引进,此类人才若精通英语更好;

石油软件支持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软件专业知识,精通石油行业的各类常用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有5年以上软件环境配置和维护经验,具备软件识别管理和分析控制调整能力。

十大石油业人气职位排名

1.钻井工程师

2.销售

3.地质工程师

4.物探工程师

5.地球物理工程师

6.机械工程师

7.地质建模工程师

8.钻井监督

9.技术支持

石油类高校 篇3

关键词:石油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就业心理

2013年的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增加,达到727万,可谓更难就业年。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加之油田企业等经过多年的人才储备,对石油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弱。同时,石油高校近几年的扩招也使得毕业生数目增长,造成供大于求的状况。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连年加剧,曾经不愁出路的石油类专业学子也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1]。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本人的心理因素对求职过程和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分析其成因并进行正确引导关系对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石油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1、就业心理压力大

传统观念下,对于石油类专业学生来说,毕业生去向多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然而随着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也使得毕业生的求职之路趋于坎坷,给毕业生造成了相当的心理压力。比如中石化2013年的人员结构优化政策,造成招聘人员从往年的9000余人锐减到2000人,这无疑对石油类专业的就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当今学生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缺少生活经验和阅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就开始被就业压力所困扰,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比如会影响到睡眠、食欲等,严重时将可能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表现。

2、盲目从众心理

从众行为,就是指在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主张和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从众行为也许不一定会造成不好的结果,然而盲目從众却可能丧失正确把握自己的机会。大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完善阶段,比较容易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从众心理较强。许多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不能正确对自身的专业及综合素质进行定位,在求职的时候容易跟风。比如有些学生对于其他同学不去的单位自己也不去,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的问题。求职是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专业吻合度,也要综合考虑家庭等因素。一些毕业生扎堆去寻求待遇和环境较好的单位,或者是仅仅把求职目标限于油田单位,其实在油田等国企发展受限的时期,很多民营企业、外企、地矿单位都是毕业生好的求职选择。

3、就业依赖心理

石油类专业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分依赖自己的父母和亲朋。据调查,一些毕业生迟迟没有签约的原因是等待家里给安排工作。当面对招聘会的时候,这部分学生的态度是消极的,并不会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对待应聘面试草草了事,这种“走过场”对毕业生自身是严重的不负责任,同时也对学校的求职氛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学校以及学生的印象。毕业生这种“找关系”的做法不仅影响到身边的同学的求职积极性,也会让自己在入职以后的工作生涯陷入恶性循环。

4、自卑与自负心理

部分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自信,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由于工作性质等客观原因,石油类专业女生在求职的时候要比男生困难些,一部分女同学在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去参与就业竞争[2]。目前大多数单位还是会看重学习成绩,那么部分学习成绩不占优势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中便显得缺乏自信,不敢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其他方面的才能。

相反,有的毕业生因自我评价太高而变得自负,比如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或者因为自己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验,在求职的时候自认为高人一等,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分析,反而会在求职中屡屡受挫。还有部分毕业生求职的时候过分追求某一单位,从而错过了许多其他机会,以至于到最后面临着签不上单位的结果。还有少部分同学凭着自身的优势条件多次参加面试,也通过了多个单位的面试,但最后却拒绝与用人单位签约,这样的做法势必会给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可能会影响到学校整体招聘工作的进行。

二、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就业观念不合理

心理问题产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3]。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或者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比如面对油田单位招聘的时候,一心只想去好的城市,过于看重就业环境的好坏、薪酬的高低与地理位置等情况。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敢于创业的学生甚少,因此在当前国家鼓励学生创业的大政策下,石油类专业学生也需要培养其创业精神。

浓烈的国企情结也会体现在就业观念上,由于石油类专业长期的就业传统,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有“毕业后就该去国企”的惯性思维,但事实情况是各大油田企业的人员需求日益饱和,招聘人员数量不断减少。相反,随着国家政策对石油投资领域的放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对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也能为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然而事与愿违,这些企业在校园招聘会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冷遇。

2、家庭因素

一些学生在学校及专业的选择上,完全是按照父母的想法,而子

女的未来也是被家长精心设计,子女的主观意愿、个性特点和能力特长完全被忽略。大部分家长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过高估计子女的能力和素质,把自己家族的希望和荣辱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无形中给子女的求职造成了压力和影响。石油类专业的毕业生部分来自油田,经过家长的干预,似乎毕业之后回家工作变成了唯一出路,这也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消极求职。

3、学校因素

高校的扩招使得毕业生数量大增且学历贬值[4],使得学生并不能充足地享受教学资源,石油类专业此种现象也比较明显。油田等石油企业比较看重实践能力,但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可能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偏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缺乏。学校在构建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指导工作的全程性和系统性,而不是学生大四毕业时的临时辅导,在学生整个求学过程中促使其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的不断发展及成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

三、建议及对策

1、毕业生的自我调节与认知

对于石油类专业毕业生来说,在求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应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推荐,求职过程中努力获取用人信息、做好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的充分准备。毕业生要客觀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技能水平、性格特征、爱好特长、个人价值取向、情商、工作经验、能力及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对自己准确定位,有针对性的做好就业准备。同时,对于自己意向的单位要做好充足了解,在求职前要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毕业生来说,要在校期间争取多种机会锻炼自己,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老师科研项目,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完善自己欠缺的能力,积累经验,丰富自身阅历,争取能在就业时脱颖而出。

2、加强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形式包括讲座、系统课程的讲授、模拟招聘会及主题班会,教学内容涵盖了就业形式政策、求职应试技巧以及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该加强队专业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要掌握国家就业政策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知识。同时,要在学校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因为单凭专职就业指导老师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其他教学任课老师也应该在课堂上以及其他阵地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就业观。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通常放在学生求职前夕,大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之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接受完学习培训之后,马上就能投入实际运用。但实际情况证明,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贯穿始终。想让学生在短时期内完成职业生涯的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时,学校在石油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使学科专业适应市场机制,加强实践环节,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要进行多种引导,比如参加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等考试。加强石油精神行业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并开展自主创业精神教育。

3、家庭应给予正确引导

家庭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家人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进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在家庭的成长和生活逐渐熏陶,从而潜移默化的。通常情况下,家长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现状、对职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发展前途的认识影响子女的选择,而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多数是基于对生活等方面的考虑,功利性较强,对于与工作的匹配程度以及个人职业兴趣考虑较少。因此,毕业生如果单纯按照家庭意愿进行职业的选择,很可能使得自身的职业发展偏颇。

因此,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子女探讨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不能过多代替子女进行抉择,这种全程代劳助长了子女的依赖心理,也降低了子女承受困难的挫折的能力,从而不能自主择业,这种不良影响有可能会贯穿子女的工作生涯。父母在子女读书时就应该充分发掘子女的兴趣所在,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定位及潜力的挖掘。

参考文献:

[1]戴兵,郭虎.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15):219-220.

[2]王艳碧.石油类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203-205.

[3]牛家丛,何培玲.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实证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4):124-125.

石油类高校 篇4

关键词:高校,“3+1”实践教学,化工,改革

随着时代的变迁, 本科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起点。在此阶段, 学习各个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知识面较广, 但深入细致的工程实践相对较少。然而公司招聘对人才的要求不但在客观知识面层次上不断提高, 而且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校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要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化工类学科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高校应把改革更新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放在发展学科的首要位置, 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对工程实训技能培养环节进行改革, 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实训项目以及强化实训实践教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提出了“3+1”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化工类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各大院校化工类专业都在深入研究培养计划的改革, 足见其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化工领域的发展。传统的化工教育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重理论轻实践, 虽然各大院校的培养模式都是按照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深入工程实际、深入社会, 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执行中, 往往忽略了其成效, 有的甚至敷衍了事, 根本没有达到实践类学科所要达到的目的。这就导致了学生走上社会后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有显著的差异;导致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处境尴尬。分析其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三大方面的弊端。

1. 传统教学局限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 缺乏实践实训能力的培养

化工类专业是历史悠久的专业, 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多, 但是究其内容几乎无创新、无改革;同时导致任课老师上课也延续传统的教学, PPT和教学任务书均不更新。学生也听得没有兴趣, 只希望完成大学期间最基本的学业要求:修满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学分, 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然而对于自身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准确清晰的目标与方向, 学生也在迷茫中搞不清培养什么专业能力, 更不明白怎么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学生仅具备理论知识, 缺乏实操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及岗位。

2. 教学资源匮乏, 实验内容更新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难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目前, 很多高校师生在不断地增加, 教学资源却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出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图书馆藏书更新也慢, 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匮乏, 同时购买外文数据库很少且外文数据库文章陈旧, 老师和学生获取的知识不能及时地与国际接轨。另外实践教学环节的仪器设备较少, 以我校为例, 化学工程与工艺 (石油化工方向) 是卓越工程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但实际培养过程中还是延续了过去简单油品分析的实验内容, 工艺工程设计性实验较少且设备不足。比如, 恒沸精馏、反应精馏、乙苯脱氢、返混等实验设备均只有两台, 学生人数很多, 在强调实验时间与课程进度衔接的情况下, 实验任务安排与落实困难, 造成实验安排在时间上相对集中, 实验过程让学生参与动手的机会少等问题, 实验教学成为走过场, 考核也名存实亡, 而且实验教师和实验仪器设备负荷严重, 难以保证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

3. 实践教学环节缺少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一方面, 虽然学校将实验教学放在教学重要的位置, 在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方面有了大量投入,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传统管理观念的制约, 使得设备缺乏有效的全局统筹和调配而无法共享;但另一方面, 学生规模急剧增加, 人为地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因此, 结合专业特点及大工程观的时代背景,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资源购置重组为重点、提高师资为关键, 是当前学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

二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

针对目前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提出了“3+1”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模式。

1. 构建“3+1”教学体系

“3+1”教学体系改革主要是大一到大二上学期以基础学科理论知识为主, 同时配套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 其中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小综合实验为辅, 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奠定了实验基础技能的基础。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以化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 同时配套专业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及综合实验。实验内容为多学科之间的交叉, 既巩固实验技能与应用, 又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大四上学期开设工程实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下厂实习两个月, 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与社会接轨, 为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开发利用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资源, 完善实验设备, 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教学, 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 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对学生采取提问引导式的教学模式, 让其自己建立知识体系, 同时以对等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 研究出了一套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考核与检测于一体的方法, 最终实现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体化。

学校最近购置了一批化工专业实验的设备, 同时进行优化管理, 不再是沿袭过去传统模式的封闭式实验, 而采取实验室开放、实验开放, 实现了资源共享, 同时建立综合和专业设计实验教学平台, 以保证开放型实验的进行。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以前学过的实验及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3. 优化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体系

学校的教学资源均有专人管理, 如多媒体教室, 实验设备等。学校成立了分析测试中心, 大型测试分析设备都安排有专职老师管理, 为方便师生正常使用。每学期对各个实验实训单位进行检查, 检查实践教学情况、设备的管理情况等, 还要定期征求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将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实验评分规则。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 将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三“3+1”实践教学的初步成果

通过上述改革, 得到了一套完整合理科学的、适合于培养化工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实践技能, 同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达到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人才;构建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平台, 实现实验教学软、硬件教学资源合理共享和购置。

几年来, 学校在化学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学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全国化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三井杯”、“华南地区化工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共有37人次分别获得金、银、铜以及第一、二、三等奖, 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四结束语

目前, 我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3+1”的实践教学体系, 是高校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校会紧跟经济发展规律步伐, 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管理制度, 狠抓教学质量, 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提高办学效益, 将建成以石油化工为特色, 培养具有重大影响和应用型人才的工科教学型大学, 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合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段华洽、王朔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4)

[2]黄奕勇.创新意识培养从课堂开始——航天通讯与测控研究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 (1) :33~35

[3]杨乐平、彭望琼、朱彦伟.“问题作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 (2) :88~90

[4]郁桂云、钱晓荣、吴静.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2) :63

[5]刘宝生、黄军左、付文.高校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一体化、三层次”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0) :127~129

石油类高校 篇5

石油工程类科技项目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科技项目投资具有以下特点:(1)石油工程类科技项目投资属于对科技这一潜在生产要素进行的.要素投资。只有在科技成果转让或以科技成果作资入股的情况下,该科技项目的投资才能直接、独立地为其所有者带来收益;生产中自用的科技项目成果无法独立带来净收益,该成果只有与生产中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生产项目,才能带来收益。(2)石油工程类科技投入大多属于更新改造型投入。在生产中使用科技成果,相当于对原有生产方案进行更新改造,此时,科技项目投资具有更新改造投资的性质。(3)石油工程类科技项目投入和产出时间长,阶段多,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项目从立项到应用一般要经历课题研究、中间试验、成果推广的过程。在该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用于实验室研究的研究费用只是全过程整体投资的一部分。科技投资具有更新改造投资的性质,而科技项目的研究费用仅是更新改造投资的一部分,只有将科技项目的研究费用、中间试验费、成果推广费、成果使用中的配套设施设备建造费等综合起来,才构成整体的更新改造投资。在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中,如果仅计算研究经费带来的经济效益,财务指标的计算值通常会被高估。(4)石油工程类科技项目投资属于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性质。投资发生后,可能由于研究失败、试验失败等原因,没有取得收益,从而使科技项目投资表现出高风险性;一旦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通常会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使科技投资表现出高收益性。对科技项目做经济评价时,应当考虑到上述特点。(5)石油对科技项目的评价涉及包含的种类多,主要包括对项目的技术评价、项目的经济性评价(包括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环境评价等。此次论文论述的评价方法是从经济性评价和对项目的综合评价进行阐述的。

石油类高校 篇6

【关键词】:石油 专业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43-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石油工业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已经打破了专业、区域等的限制,使用外语进行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已成为石油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

近几十年来,石油工业技术突飞猛进,革命性的技术不断出现,我国石油工业也日益同国际接轨,技术交流日趋频繁。另外,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的对象日愈复杂化,以及老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的迫切需求,石油类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综合性的知识,提高英语的实际交流能力。因此,想要掌握最新的石油勘探开发及地面集输技术,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必须具备较高的石油类专业英语水平。石油类专业英语要求学生在专业氛围内体会英文表达方式,同时在英语思维中掌握本专业知识,这使得石油类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殊性。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改善教学方式,以全面提高石油类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石油类专业英语教学的问题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石油储运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发现课程的安排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存在严重脱节。目前我校的石油储运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的两个学期和大四的第一学期,而大多数专业课程、像油气集输、天然气集输工程等专业课程都安排在了大三的第二学期。当对大三的学生进行第一学期的专业英语授课的时候,学生们还没有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必然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老师在讲授的时候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结合专业知识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专业句子进行解释。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石油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问题,教师按照课本内容一句一句向学生进行讲授,简单介绍专业词汇的意思和复杂句子的翻译,在教学中听、说的训练较少,整个教学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进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限制,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不重视专业英语学习的一个原因。任课老师一般过于侧重阅读和翻译,讲解比较多,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员的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活动也大受限制。另外,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课堂上很少用到录音、影视或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手段落后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学生认识普遍不足

由于多数高校都把专业英语定为考查课,造成学生对专业英语普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就是为了考四六级,这样学生在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大学英语学习以后,特别是考过四六级之后,就变得对英语学习没兴趣了。另外,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也普遍认识不足,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只是为了增加一些专业词汇、专业术语,能大致读懂英语专业文献即可,对专业英语课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把专业英语的学习视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没有认识到专业英语在以后的科学研究及工作中的重要性。

(四)师资队伍的缺乏

石油类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石油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既不是单纯教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去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这就决定了对于石油类专业英语任课老师的要求,既要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目前,我院的石油类专业英语多是由一些英语水平相对比较好的年轻专业课老师担任。这些专业课老师毫无疑问专业方面没有问题,但是毕竟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难免存在英语发音不准确、英语课文句子读起来也不是很流利,造成石油类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降低,也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善石油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优化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及安排

各个院系进行课程安排的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的授课时间。就像在讲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的地面油气处理一节的时候,学生还没有进行《油气集输》课程的学习,造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吃力。因此,石油类专业英语课程的安排必须要保证在学生进行了相应的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后再进行。

(二)改变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手段,不能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针对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1)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来配合教学,可以放映一些和授课内容相关的油田现场的施工录像,最好是中外合作的油田施工,学生可以通过现场的生产实际和中外工作人员的交流来提高专业英语知识。(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情景对话场景,比如中方人员在国外的油田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出现了意外情况,中方人员怎么样把这一情况传达给外方管理人员,并给出处理方案,让两个学生来模拟这一段情景,这样在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掌握了专业英语的交流技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承担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懂得语言教学的规律及特点。因此,专业英语课的任课教师最好是选用一些有过留学经历或在国外石油企业工作过的老师来担任。另外,学校也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应该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英语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鼓励他们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使其成为探索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方法与规律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杨艳华. “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10年第四期:51~53。

[2] 张彩虹.浅析高校專业英语教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8(34):81~83.

石油化工类装置施工进度管理重点 篇7

关键词:石油化工,装置,施工进度,管理

切实做好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透彻分析工程的性质、特点、难点及关系工程的关键点, 充分认识操作环节方面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使部署做到有的放矢、措施具有针对性。切实做好施工调度、加强专业与工序之间的组织下工作。

1 钢结构施工措施和方案

石油化工装置施工中钢结构所采用的钢材应有质量证明书, 并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所用钢材表面的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的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的1/2。钢结构中采用的连接材料和涂装材料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气割的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3.0mm;切割面不平度0.05t且不大于2.0mm (t为切割面厚度) ;割纹深度0.2mm;局部缺口深度1.0mm。矫正后的钢材表面, 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 弯曲成型的零件应采用弧形样板检查, 当零件弦长小于或等于1500mm时, 样板弦长不应小于零件弦长的2/3;零件弦长大于500mm时, 样板弦长不应小于1500mm, 成形部位与样板的间隙不得小于2.0mm。焊缝坡口型式及尺寸应按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的焊缝等级要求来确定。螺栓孔超过偏差时, 不得采用钢块填塞, 可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组装前, 零件、部件应经严格检查合格, 采用夹具组装时, 拆除夹具时不得损伤母材, 对残留的焊疤应修磨平整。

2 静设备安装施工措施和方案

各项化工设备及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对照装箱单及图样检查清点箱号、箱数及包装情况;复查设备名称、类别、型号、规格、外形尺寸、管口方位及内件和附件的规格、尺寸、数量等;检查表面损坏、变形、锈蚀情况, 并填写设备验收清点记录。随设备到货的零部件、附件、附属材料、工卡具等由仓库保管员分类保管, 技术资料由专责工程师收集保管。

对暂不安装的设备采取保护措施, 分类放置, 妥善保管。设备安装前应具备基础验收、基础处理等措施, 安装前要对石油化工设备及机具进行检查。另外做好各项压力试验, 压力试验前应对不参与试验的部件应拆除或隔离。压力试验宜采用洁净水, 除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规定可用气体代替液体进行耐压试验外不得采用气压试验, 进行气压试验前应全面复查有关技术文件, 并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 经安装单位专责工程师和安全监察部门检查, 批准后可进行试验。对压力试验中随外压的壳体或部件, 图纸注明有压差限制者,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应使两侧压力均衡, 且两侧压差不得超过设计压差。缓慢升压到试验压力, 稳压30min, 然后将压力降到设计压力, 检查设备无损坏、无变形、泄漏、无压力降为合格。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油漆剥落或加压装置发生故障等不正常现象时, 应立即停止试验。压力试验完成后, 应排尽积水, 所有应拆除的辅助部件、盲板等应全部拆除。并填写“设备压力试验记录”。

3 大型石油化工设备吊装方案

为了确保重要设备吊装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吊车站位区进行地基处理。主吊车的通行通道必须按方案要求进行修筑, 确保路面坚实、平整、畅通无阻。吊装工作范围路面必须保持畅通, 一切障碍物必须清除干净。吊装用的索具、卸扣、等起重机具应齐全, 对其质量情况全面检查并确认合格。吊装前各岗位人员必须就位, 各种通讯指挥工具及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就绪。及时了解天气预报中的风、雨情况。吊装工艺根据施工企业设备吊装能力, 结合该工程设备及施工现场状况统一进行安全、技术管理。凡参加施工的人员, 必须熟悉吊装方法和工程内容, 按批复的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并严格执行规程、规范。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必须具体分工, 明确职责。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清理, 清除障碍物, 以利操作。带电的电焊线和电线要远离钢丝绳, 带电线路距钢丝绳应保持在2米以上或设有防护架, 如电焊线在地面上与钢丝绳交叉时应隔离开, 严禁接触。在吊装前, 应与当地气象站联系, 了解天气情况, 一般不得在雨雪天、雾天和夜间工作, 如工作必须进行时, 须有防滑、充分照明等措施, 同时须经领导批准。严禁在风力大于或等于五级时进行吊装。在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 检查各部受力情况, 如一切正常, 才能进行正式吊装。

4 石油化工装置冬雨季施工措施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 化工装置工程整个重点施工时段, 要避免在冬寒季节进行施工, 一旦工程量较大时在编制方案时, 进行必要的冬、雨季施工措施实施, 将大大影响着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冬季管道焊接作业时, 在低温环境下, 焊缝冷却速度很快, 因而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 焊缝容可破裂。另外熔化金属的快速冷却阻碍了气体的析出, 故焊缝而产生气孔。刮风下雨、降雪天气下露天作业时, 必须有遮风雨雪棚;焊接场所尽可能保持在0℃以上环境温度。可以利用遮风棚并配置取暖设施, 以调节温度;扫清焊件内外及焊接场所的积雪和冰块严格遵守安全作业规程。低温下焊接, 必须对焊缝实施焊前预热和焊后退火。在低温作业时, 要重视热处理规范。主要是焊前预热, 焊中加热, 焊后保温, 以降低焊缝区的温度梯度。

冬季油化防腐作业时要确保油化防腐物体的表面, 必须是已清除雨雪且已彻底干燥;作业环境必须是:空气温度>5℃;相对温度<95%;被油化防腐物体的表面温度必须高出露点温度3℃以上;水溶性防腐涂料注意不得因环境降温而使涂层冻结。

冬季管道阀门防冻作业时, 要确保管道、阀门水压试验工作必须在环境温度大于5℃时进行。需要进水静置12~24小时的管道设备, 必须要有可靠的保温措施。如没有, 只能密切注意天气预报, 择天时而动。门窗尚未完善且透风透雨的室内明装管道阀门, 水压试验以后要派专人负责及时排水。部分线段无法排尽时, 要用压缩空气吹尽。冬季水泥砂浆、混凝土作业:由土建施工单位统一措施, 为保证施工质量, 安装公司应服从其统一安排。

5 结论

充分细致的施工准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前提。做好施工技术准备是合理进行施工部署、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充分预见工程难点、有效组织技术攻关、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资源配置等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闫建义.不锈钢药心焊丝MAG焊接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2012, 33 (3) :59-61.DOI:10.3969/j.issn.1006-8805.2012.03.017.

[2]高琛.浅析化工设备安装的施工管理[J].科技风, 2010 (10) :80.DOI:10.3969/j.issn.1671-7341.2010.10.071.

石油类高校 篇8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建设项目所在海域当前的海洋环境状况, 对港区水质、沉积物的石油类和生物体中的石油烃的含量及分布进行监测与评价, 为港区生态环境保护、港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监测区域选择在赣榆港区, 地处绣针河、柘枉河、龙王河、兴庄河入海口, 监测区域周围有旅游景区、养殖区域、锚地等, 覆盖赣榆港功能区划海域, 具体站位见图1。

调查选择在2014年4月和5月进行, 采样、贮存、运输、试验均根据《海洋调查规范》[1]和《海洋监测规范》[2]的规定进行。水样均系用水质石油类采样器采集表层水样, 装入玻璃瓶, 水样不可装满, 留有空隙, 加入少许硫酸使水样的p H值<2, 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表层沉积物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 取其中央未受干扰的表层0~5 cm泥样, 密封保存;生物样采用拖网式捕捞。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质

调查区域水质中石油类监测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知, 石油类含量范围为0.005~0.028mg/L, 平均含量为0.013 mg/L, 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3]中第一类。部分站位两次监测结果因入海口排放量、潮汐、海流等的影响相差较大。

监测结果显示, 码头、航道附近站位 (4、12、13、17和22号) 点水质中石油类含量略高于其他站位点, 说明港口建设、航道运输对邻近海域海水中石油类含量的升高有一定影响。

2.2 表层沉积物

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监测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 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范围为7.24~645 mg/kg, 平均含量163 mg/kg, 除24号站位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4]中的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 其余站位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mg/L

mg/kg

海水中的石油类吸附在悬浮物上随潮流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被沉积物固体颗粒吸附, 沉淀在海底的沉积物上。而沉积物的组成则影响了沉积物对石油类物质吸附强度[5]。有研究表明[5], 不同粒度的沉积物比表面积不同, 与石油类物质的结合能力也不同;细颗粒物质的比表面积较大, 比粗颗粒物质更容易吸附石油类, 黏土比粗砂、砾石对石油类更有显著的吸附作用。监测结果显示, 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呈南高 (21、23、24和26) 北低的趋势, 与监测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粗颗粒沙质沉积物含量是由南向北是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是相符的。港区码头8号站位和航道上12号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的含量相对较高, 说明港区建设、运行对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的升高是有一定影响。调查区域海湾内侧站位点8、21、24号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略高于海湾外侧对应站位点12、23、26号, 这说明, 由于潮汐和海流的运动, 湾内到湾外石油类污染是一个降低的趋势。

2.3 生物体中石油烃

调查区域生物体中石油烃监测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 石油烃含量范围为3.42~18.5 mg/kg, 除黑鳃梅童鱼和香衔中石油烃含量符合《海洋生物质量》[6]中第二类生物质量标准外, 其余种类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中第一类生物质量标准, 且含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7]标准, 生物质量良好。

mg/kg

3 结论

调查区域水质中石油类含量范围为0.005~0.028 mg/L, 平均含量为0.013 mg/L, 均符合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一类, 码头及航道附近站位点含量相对较高。

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范围为7.24~645 mg/kg, 平均含量163 mg/kg, 除24号站位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 其余站位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呈湾内侧到湾外侧下降、南高北低的趋势, 码头和航道海域含量相对较高。

调查区域海洋生物体除黑鳃梅童鱼和香衔中石油烃含量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 其余生物体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且含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生物质量良好。

摘要:初步调查了研究区域水质、沉积物中石油类及海洋生物体中石油烃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质中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除24号站位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二类外, 均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 且呈南高北低、湾内至湾外下降的趋势;生物体中石油烃含量处较低水平。

关键词:调查与评价,石油类,赣榆港区

参考文献

[1]GB12763-2007, 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GB17378-2007, 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4]GB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5]李海明, 郑西来, 刘宪斌, 等.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烃迁移特征[J].海洋学报, 2006, 28 (1) :163~168.

[6]GB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石油企业报环境类摄影报道初探 篇9

关键词:环境,摄影,报道,角度

笔者这里所探讨的环境类摄影报道, 说的是大环境, 既指生存环境、社会环境、企业环境、生产环境等宏观方面, 也指采油环境、作业环境、施工环境、工作环境等微观方面。采访拍摄宏观环境类摄影报道, 一定要站在油田企业行使社会责任的高度, 注重主题的把控和背景的表现, 要求新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采访拍摄微观环境类摄影报道, 一定要站在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高度, 注重全景、中景、近景的有机结合, 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从“关注”的角度入手

作为一名企业报摄影记者就应该始终用摄影镜头反映油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场景、新成就和新举措。大家知道, 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必须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实现, 所以摄影记者应该是油田企业环境保护的见证者、关注者和宣传者。 这些年, 笔者从关注的“角度”入手, 不论是到内蒙锡林郭勒草原腹地的二连油田采访, 还是到山西沁水地区的华北油田煤层气田采访, 镜头在聚焦员工拼搏风采的同时, 始终聚焦环境保护的新做法、 新动态和新景致。

所谓关注, 也就是说, 照相机镜头要始终关注油田在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方面的新举措和新亮点。

2从“监督”的角度着眼

笔者在拍摄报道油田企业环境题材时, 既注重油气单位勘探开发和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拍摄改善施工环境的场景;又注重美丽矿区的文化环境, 拍摄维护矿区环境的情景。摄影镜头不仅要从宏观上, 反映油城大的环境、反映居民的环保意识;还要从微观上, 反映施工单位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如何维护改善环境的, 在这里不妨戴一副有色眼镜。

一是定格油田矿区。这些年, 笔者随着华北油田公司致力于美丽矿区建设的坚实脚步, 聚焦永丰园、定格会战道、讴歌新变化, 一方面颂扬油城的软件建设和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讴歌矿区环境方面的硬件建设和环境建设。

会战道拓宽改造后, 居民的出行变得便利、油城的品位变得高雅, 然而, 随着大量生意人的涌入, 一些不文明习惯比比皆是,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写乱画等等, 会战道的环境令人堪忧, 同时, 也加大了会战道保洁员工的劳动强度。

于是, 笔者就萌发了以《“红马甲”的呼唤》为题, 运用专题摄影的形式, 呼吁人们热爱油城环境, 树立环境意识, 尊重劳动成果。实际拍摄中, 笔者通过抓拍、跟拍和偷拍等手段, 真实反映了会战道保洁工的辛勤劳动、深刻鞭挞了极少数居民的不文明行为, 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所谓监督, 也就是说, 照相机镜头要始终“监督”油田矿区那些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格格不入的不和谐音符。

二是定格开发新区。每年, 笔者每到一线采访, 摄影镜头始终对准刚刚投入勘探开发的新探区, 始终对准油田企业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新举措, 始终对准新区开发与环境建设同设计、 同施工、同使用的新成就。

2011年初春, 地震队正在任丘城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 这是自会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记者在采访时, 没有像以往镜头始终对准施工场面, 而是独辟蹊径, 确立了“油地一家亲”这样一个和谐施工的主题, 选取了夜间施工、文明施工、油地互助、关爱孕妇等几个情节, 以《油地一家亲, 咚咚听‘春雷’》为题, 在报刊发表后, 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所谓监督, 也就是说, 照相机镜头要始终“监督”油田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过程中一些需要改进、改善的地方。

3从“客观”的角度切入

其实, 不论是摄影报道油田企业周边的社会环境, 还是聚焦定格油田施工场地的生产环境, 都必须遵循客观报道的宗旨, 既不能故意拔高, 人云亦云, 又不能藏着掖着, 唯唯诺诺, 一定要始终坚持真实报道、正面报道和持续报道, 唱响油田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进行曲。

一是反映社会环境。按照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的要求, 油田企业更加注重行使社会责任, 环境建设坚持与当地政府同规划、同建设、同实施, 努力构建和谐油田、和谐矿区, 随着油田矿区环境的改善, 油地居民都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变化。

2009年初, 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希望工程, 华北油田从上到下慷慨解囊, 尽自己微薄之力。当时, 位于河北省献县临沂乡东尹官村是贫困农村, 全村没有一户像样的房子, 偷油盗电之风在这个村比较严重。当村民得到华北油田要为他们村兴建希望小学的消息后, 一时间, 全村竟然没有一家再去油田偷油盗电, 风气有了显著的好转。从那时起, 笔者就经常利用前往采油小站采访的机会, 一是用镜头关注希望小学的建设, 二是用镜头监督村民的行为, 既拍摄了不少建设、建成和开学后的一些趣事, 也拍摄了村民帮助采油站服务的好事, 并拍摄了《孩子们的希望》新闻图片。

所谓客观, 也就是说, 照相机镜头要始终真实、客观地反映油田企业行使社会责任方面的新动向和新成就。

二是反映开发新区。石油人足迹在遍及黄土高坡、沙漠腹地、大漠戈壁等生态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比较脆弱的探区、地区和区块, 实施勘探开发的同时, 十分注意戈壁、沙漠和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卓有成效的好做法、好举措, 或恢复原有地貌植被, 或防止污染液排放, 或保护水土流失, 达到保护环境之目的。

2010年夏天, 笔者远赴正在黄土高坡的长庆油田闯市场的华北石油项目部采访, 转遍陕甘宁地区的庆城、志丹、西峰、靖边、乌审旗等井队施工现场, 深切感受到所有井队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都特别强, 他们珍惜黄土塬和毛乌素的生态环境, 不论是施工废料, 还是生活垃圾都实行定点堆放、定期运走, 表现出来中石油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次, 正好赶上井队正在往泥浆池铺设防渗漏帆布, 如何表现才能更好, 笔者环顾四周, 快步爬到井架二层平台, 抓取了井队员工齐心协力呵护环境的新闻图片《黄土塬上环保曲》, 远处连绵起伏的黄土塬衬托出井队员工矫健的身姿, 也交代了黄土高坡脆弱的生态地理环境, 场面宏大而动人。

石油类高校 篇10

关键词:石油类污染物,荧光光谱,节能分析,实验

石油产品中除了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重要能源产品外, 还包括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生产生活对石油产品的依存度日益提高。世界各产油国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 数以万计的油轮保证全球各地的石油供应, 成为各国经济社会生产和发展的生命线。石油化工将以原油为原料, 将其转化为石化产品和社会消费品, 满足人类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在石油开采、加工、运输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石油类污染已经成为地表水环境和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大量的原油泄漏或未经处理将含油废水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都会引发环境污染。进入21世纪, 由石油引发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海洋石油开发事故导致生态灾难的报道屡见报端。因此针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识别污染类别和污染物含量测量是石油污染监测和治理的重要内容[1]。

1 石油类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1.1 来源

石油污染地表水, 以水为载体, 通过自然界水循环将污染范围扩大。油田开发、石油集运、石油产品生产等过程都会泄漏石油类物质;石油污染除了水体还有土壤, 土壤被污染后石油类物质会随着地表径流和渗透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如果污染水源, 将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1.2 危害

石油及石油产品吸附在土壤表面, 对土壤的污染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同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将中断, 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将改变, 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将改变, 土壤的生产功能被破坏, 植被生长受影响甚至死亡, 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微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将直接影响非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当海洋石油开采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后, 海洋中的石油污染物会随着洋流运动漂移扩散, 对洋流流经海岸会造成生态灾难, 石油污染会侵蚀海岸湿地, 破坏海岸生态环境[2]。石油类污染物会在海洋表面分散出大面积油膜, 致密的油膜阻挡海水与大气的物质交换, 石油污染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生成有毒污染物, 有毒有害污染物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通过接触和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石油类物质进入动物体内能溶解脂肪和脂质, 破坏动物体内粘膜, 造成动物皮肤和消化系统疾病。此外石油类污染物还会损害动物的神经系统, 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石油类污染物还能引起动物器官衰竭。

1.3 石油类的检测方法

1.3.1 常用方法

国际上检测地表水包括饮用水称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等。

1.3.2 荧光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芳香族化合物较其他方法有优势[3], 是目前国际上检测石油类污染物的热门研究课题。

该方法测定石油类污染物质的基本原理为:实验使用正己烷萃取水中石油类物质后经无水Na2SO4脱水, 在激发光源照射下, 污染物分子被激发后能量增加产生跃迁。当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 能量以荧光释放出来, 释放的荧光与污染物质浓度成正比, 测出荧光强度后以此求得污染物浓度。

1.3.3 节能环保性

检测石油类的方法中, 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石油醚作溶剂。石油醚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性质, 对环境污染较重, 对检测人员身体也有损害。红外法与非分散红外法以CCl4为溶剂, 其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严重。荧光法是激发光源照射被测物时, 被测物质释放荧光, 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确定物质浓度, 相对上述几种方法更为环保。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及药品

2.2 样品萃取

将被测物倒置洁净的分液漏斗, 加入10 m L正己烷, 盖好瓶盖剧烈震荡2~3min (期间要适时放气) 后静置15min, 并将下层的水相放出弃掉。再加入10 m L正己烷重复以上步骤2遍。准备好的滤纸置于漏斗中, 加10g无水Na2SO4, 用适量正己烷淋洗后, 弃掉淋洗液。把分液漏斗中有机相缓缓倒入过滤装置后导至50m L的容量瓶, 并使用少量正己烷淋洗2~3次分液漏斗、塞子以及滤纸后将淋洗液倒入容量瓶定容, 待测。空白是取10 m L正己烷按上述步骤做出空白样。

2.3 方法检出限结果

测量空白样的批内标准差, 数据见表2,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求出。公式如下:

式中, L—方法最低检出限;tf—显著水平, 0.05;f—批内自由度, 1;

Swb—空白平行测定标准差;m—批数;n—每批测定个数;

3 结语

通过6组实验检测, 置信度按95%计算, 最后求出此方法的检出限是0.005 mg/L。

x—单个测定值;X—每批测定值之和。

参考文献

[1]潘钊.基于荧光光谱分析的石油类污染物识别测量方法及其实验研究[J].燕山大学, 2011, 12.

[2]蒋宏图, 刘适搏, 孙媛媛.分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2.

石油类高校 篇11

关键词:测油仪,石油类,监测

近年来, 国内外石油石化公司相继发生因石油类泄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石油类的监测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目前, 我国采用GB/T 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监测水中石油类, 2012年2月29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HJ 637-201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替代原标准, 并定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2个标准中对测油仪要求是:能在3 400cm-1至2 400cm-1之间进行扫描, 并配有1cm和4cm带盖石英比色皿[1]。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类型的测油仪的优缺点, 为快速、准确得应对不同类型的石油类监测提供依据。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中所用仪器见表1。

实验中用到试剂见表2。

1.2 空白实验

TD-500DTM手持式水中油测量仪按照样品测定程序测定蒸馏水, 其它3台仪器均按照GB/T16488-1996中7.4规定测定蒸馏水空白实验, 测定结果见表3。

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 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 (D.L) [2]。

式中σ—空白平行测定标准差 (重复测定20次以上) 。

通过计算得出TD-500DTM、OIL460、OIL480、LX-2RI 4台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052、0.030、0.026、0.047mg/L。

/ (mg·L-1)

1.3 标准样品测定

分别用4种仪器对国家标准样品中心的石油类标准样品进行测定, 油标准样品表见表4, 测定结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 4台仪器测定油标准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从小到大依次是OIL480、OIL460、TD-500DTM、LX-2RI。OIL480和OIL460测量油标准样品的准确性较好;LX-2RI测定油标准样品在浓度范围内, 略偏低;TD-500DTM测定油标准样品值低于浓度范围。

1.4 加标回收试验

为进一步验证各台仪器性能, 分别用4台仪器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 并统计每台仪器测定一个样品所用的平均时间, 实验结果见表6。

/ (mg·L-1)

2 结论

TD-500DTM体积小、体重轻、携带方便, 测定方便, 测定所需时间短, 可用于污染初期定性或半定量的监测。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较低, 仪器检出限较高, 不适于精确测定。

OIL460和OIL480为一个系列产品, 相对标准偏差和检出限均较低, 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高, 适合于精确测定样品中石油类。测定过程中人与四氯化碳接触时间长, 要注意劳动保护。

LX-2RI测定油标准样品值在浓度范围内, 略偏低;检出限偏高, 不适合测定低浓度石油类样品。仪器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时间短, 自动萃取, 人体与有机溶剂接触时间短, 适合于批量监测石油类样品。

参考文献

[1]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S].

上一篇:大众化途径下一篇:新生儿的触觉与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