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管理(共12篇)
形象管理 篇1
企业高管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高管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在形象定位的基础上, 有计划、有意识地通过内外部传播活动提升企业高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企业高管形象塑造工程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塑造手册
作为企业高管形象塑造的规范指导书, 该手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高管基本形象规范:
根据定位梳理设计的规范简介、经历描述文本, 标准图片集等;
2.企业高管内在形象规范:
根据定位梳理凝练价值观、经营观、管理观、文化观、社会观等观念体系规范表述文本;
3.企业高管外在形象规范:
根据定位设计言谈、举止、态度规范。
>内部沟通
企业高管形象的塑造首先依赖内部传播作为基础, 只有在内部员工中建立信赖、可敬的高管威信, 才能使员工自觉成为高管形象的第一维护者和传播者。企业高管形象的内部塑造主要依赖的途径是跨层次沟通、外部信息引导、企业文化活动等。
1.跨层次沟通:
不定期组织企业高管与各级员工的跨层次沟通会议、座谈等可以密切上下联系, 使广泛基层员工逐步产生亲切和信任感;
2.信息引导:
将外部媒介对企业高管的积极评价引入内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高管的威望和地位;
3.文化活动:
设计企业高管与员工共同参与的多种企业文化活动, 能够使员工产生与当家人的共同使命感, 从而强化凝聚力与向心力。
此外, 常规的企业内部媒介也可以主动及时地披露企业高管的工作和生活。这些途径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企业高管形象在内部的建塑。
在内部传播中还需遵循“统一、聚焦、渗透”三原则, 即建立塑造高管形象是企业利益大局的统一认识, 内部沟通更多聚焦于员工关心领域, 以及将塑造渗透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之中。
>外部传播
高管形象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外传播实现, 分为两部分, 一主一辅:
以日常经营活动为主。企业高管本来就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关键角色, 通过这些活动中的持续积累塑造形象应该作为主要途径。企业高管日常活动中与伙伴、同行、银行、政府、媒体等各类受众打交道的机会和形式多样, 塑造维护形象需把握“一多、一少、一谨慎”的要旨, “一多”即对符合和有助强化企业高管形象定位的活动多安排、多宣传, “一少”即对与企业高管形象定位不协调的活动少安排或不宣传, “一谨慎”即对性质不明、风险难测的活动慎重安排和宣传以保护企业高管形象。
以专门特定活动为辅。专门为塑造企业高管形象而策划组织的特定活动, 可以集中、强效地在受众中形成深刻、鲜活的印象, 有效弥补了日常塑造的分散、缓慢的不足。主要手段如下:
1.公开演讲:
例如张瑞敏作为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台的中国企业家, 通过演说向业界介绍“休克鱼理论”, 从而让全世界更广泛地认同了“海尔”;
2.媒介访谈:
马云、史玉柱等一大批的企业高管正是借助“对话”、“赢在中国“等名牌电视栏目平台, 征服了亿万观众, 成功创造出企业高管形象的光芒;
3.观点文章:
通过网络、博客、杂志等发表企业高管的文章, 阐述对企业管理、热点话题甚至生活的感悟, 也在带来注意力的同时使企业高管形象更加多元、丰满;
4.图书出版: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通过《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通过《道路与梦想》等图书的出版都丰富了自己的形象内涵, 也为企业赢得了众多支持;
5.公众活动:
包括社会公益和文体活动, 例如李嘉诚2008年通过个人基金会为四川地震灾区大量捐款使个人和企业均得美誉, 而万科的王石多次公开参加热气球、登珠峰、航海等极限运动, 在建立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形象同时, 也与万科不畏挑战、专注执著的企业精神保持了高度一致。
形象管理 篇2
为得到激情的反应,杜鲁门猛烈抨击共和党控制的第80届国会,阻止他在住房、教育、民权、医疗等方面的改革,而共和党的这次竞选纲领,又声称他们最想做这些。好吧,他会考验一下他们的诚意的。他会的。杜鲁门露出了带给大会的最大惊喜,射向共和党的致命炮弹。他讲话速度如此之快,似乎每个字都摞到一起,只是由连字符隔开:
“7月26日,……我要召集国会复会。要求他们通过物价上涨、应付住房危机的法案--他们的纲领说他们是支持这些措施的……我将要他们拿出行动……援助教育,他们说他们是支持这样做的……为民权立法,他们说他们是支持这样做的……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诺言吧!”
大会沸腾起来,代表们欣喜若狂,大厅里的欢呼声和跺脚声震耳欲聋,杜鲁门必须喊着讲才能听见:“……他们会设法回避责任,但是……这次特别会议的表现,将考验他们是否说话算数!”--全场起立,向自己的领袖欢呼!什么大热天气、什么半夜时辰、什么内部尖锐的派别矛盾……全都被人遗忘了、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表演的理想境界,就是观众不再仅仅冷眼旁观,而是被演出震撼,情感上强烈卷入,与表演者一起共同创造出戏剧效果。
这效果的外在表现,就是掌声。我所谓“掌声”是广义的,不单指现场喝采,而是指观众肯定性地再传播所有与表演有关的东西。我们还记得,杜鲁门演讲是在凌晨两点,他寄予希望的电台和电视台的大多数观众早已入睡。但表演太精彩,迅速传开,到处都有人赞赏。各大报刊纷纷报道,“一篇在伟大时刻发表的伟大演说”;“至少在那天夜里,杜鲁门是一位真正的领袖”;“对于一位冒着风险进行战斗的人,你不能保持冷漠!”杜鲁门被比作依靠全体船员来拯救正沉没船只的勇敢船长!⑥
如果将演员到观众算为第一级传播,掌声就是由观众发出的第二级传播。演员发出的信息,接力赛式的增大无数倍扩散传开,它会感染到众多遥远的场外公众。再说一遍,我所谓“掌声”是广义的。报刊的报道与评论是掌声;罗斯福得到的那幅幽默漫画也是掌声;史书记载下周公吐哺、唐太宗吞蝗虫也是掌声。它们都因为被人欣赏而有了第二级接力传播。
这第二级传播还会有好多个下一级--只要再有人欣赏。多次接力传播就构成了一条传播链。分析到现在,或许可以把作为形象管理的表演说得更细些。它的基本目标,是给在场公众留下良好印象;更高目标,则是要赢得他们的掌声,促成接力传播,通过传播链感染更多的不在场公众。
符合公众期待,大致能达到前一目标。而只有以渲染强化、令人震撼的方式去符合期待,才能赢得掌声。渲染震撼,以上分析了一个方面:事件的戏剧性,它更多与表演内容有关;与之相辅相成的另一个方面,则是表演形式的独特、新颖、奇妙。
戏迷翻来复去看一些老戏,根本不在乎内容,喝采欣赏的是它的形式。内容越平常,就越要挖空心思在表演形式上做文章。人人都在表演,连8岁小孩也无师自通,演出平淡,只会淹没于“人人都在”的汪洋大海之中。对表演形式的要求,从反面说或许更清楚些,就是反平庸。
小沃森当上IBM的执行副总裁时,知名度还低。一天,作总裁的父亲交给他一封信:“你得让工人们喜欢你,现在机会来了,我建议你去跟他们谈谈。”那是封匿名信,抱怨工作环境太差。说50个人挤在一间厂房里,暖气不好,厕所也只有一个。“IBM公司让工人们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实在是玷污自己的名誉。”沃森到厂里一看,情况属实。
他立即派人安装临时取暖设备,又叫人在房后开挖几间厕所的地基--到此为止,他已经把工人期待的事都办了,但事件本身太平常,没有多少戏剧性,要赢得掌声,只有把处理方式搞得不寻常一些。他召来观众,搭起舞台--观众就是所有的工人,舞台就是一架梯子--他搬来一架梯子,爬了上去,对工人们说,“我想给你们读一下这封信,很遗憾信上没有署名,我很想提拔重用这个写信的人,我真希望他对能对我有足够的信任,在信上署上名字。但他做得很对。那些人正在用气锤打地基,给你们添盖8间厕所,我们还将彻底解决暖气问题。”--他迅速赢得了掌声,全公司到处都在谈论这位爬上梯子发表演说的副总裁!⑦
注 释:
①L・布鲁姆等:《社会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8页。
国家形象的企业化管理 篇3
今天,资讯的全球化可以让一个“疯子”制造的悲剧迅速传遍每个角落,让一个国家或组织遭遇意想不到的麻烦。不论这个“疯子”是何种国籍,这场悲剧会对这个国家的形象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会对海外侨民的心理造成多么大的压力!
今年2月28日,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三”,笔者正好在美国出差,极目所能看到的所有媒体,都在“理所当然”地谈论这次全球股市下跌的原因——中国股市下跌。我见到的每一位商务人士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到底发生了什么?尽管我反复解释一个封闭的中国市场其实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很多人还是认为中国经济遇到了问题并且似乎正在影响他们的利益。这让我在感叹中国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些事关中国的负面传播会如此迅速而且容易被放大?是哪些象征事件在影响全球对中国的看法?在构成国家(地区)形象识别的各种象征事件中,有哪些是可以进行声誉建设和沟通管理的?
带着这些问题和业内朋友沟通,大家发现,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运用企业声誉管理的一些方法,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我们知道,一些西方大型企业在声誉管理上已经形成了方法论和管理系统,这些方法涵盖了如何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何取得商业伙伴信任以及如何建立专业声誉等。尽管这些企业运用的方法不一定完全适合国家(地区)的形象管理,但我们依然可以畅想一下国家形象进行企业化管理后可能产生的变化:
调研,监控与分析:我们知道,很多企业都在监控媒体对自身和行业的报道,并定期对舆论的成因和趋势作出分析。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全球传播情况予以监控分析,研究一下历史上诸多象征事件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不但能全面了解历史,还会让国家形象的未来沟通管理变得更加专业和精准。
象征事件的发起与传播:企业经常发起象征事件用以表达某种态度,获得某种效应。这次枪击案发生后,韩国驻美大使提出轮流绝食32天以吊唁遇难者,也属于为应对危机发起的象征事件。可以设想,如果在环保、教育等全球性问题上发起一些象征事件,是否可以改善一个国家的形象?
形象要素数据库:经常听到海外华人的这种感受:中国在海外电视上出现的镜头经常不是代表现代和繁荣的,而是一些我们不愿出现的形象。其实,这和形象资源的管理不无关系。例如,一个形象管理完善的企业在涉及各形象要素时,应该有企业自主管理的视觉数据库提供支持媒体报道的素材,这些企业精心准备的视频镜头、图片、团队照片可以最大限度展现企业的美好形象。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主动设计、制作展现自身新闻事件的背景素材库,让媒体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些资讯,那么关于这个国家的新闻报道就会更多展现美好的形象。
除此之外,这些管理要素还可以包括主题沟通策略和概念定义、主题沟通概念下的行为识别、传播渠道的设计等。
形象管理 篇4
危机事件中国家形象的定义及功能
关于“国家”形象的定义, 在政治学中有过明晰的阐释, 美国政治学家布丁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主体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 它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换言之, 以心理学当中的自我为例, 如果国家是一个人, 那么国家形象就是自我认知, 而自我的形成是由主我和客我共同作用产生的, 是由自己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综合形成的一种自知, 这种自知, 是一种综合信息的载体, 也是内部与外部认知的标准。
通过上述分析, 对于国家形象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国家形象是社会交往与互动的产物;二、国家形象是在一系列信息输入与输出过程中产生的;三、国家形象是自我认知与国际认知博弈的结果。既然国家形象产生于社会交往和互动之中, 那么它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也一定具有相应的功能, 而这些功能发挥的成效也势必反作用于社会交往和互动, 引发认知的更新。概括来讲, 国家形象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
国家形象的品牌功能。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可信赖度和可交往的标准在于一国国家形象的好坏与否, 在这个认知体系当中, 是一种通过获取别国信赖而产生的愿意与之交往的吸引力, 因而, 国家形象的塑造和运作实际上是一种品牌的推销, 其认可度越高, 国际社会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可能就越大, 与他国建立合作联系的可能性就越大。
国家形象具有解释阐述一国民族文化内核的功能。在国家形象的内涵当中, 它的塑造是由内部文化的积淀、民族活力的外部彰显及未来发展张力共同营造的, 但外部被认知的活力往往取决于内部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内涵积淀, 作为国际交往的身份证明, 国家形象对于别国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要充分显示一国的整体文化风貌和民族风貌, 得到国际社会的了解, 促进沟通和发展, 进而取得他国的认同, 形成共识。在这个基础上, 国家参与国际事务时, 才能获得他国的尊重。
国家形象具有借代国家权利的功能。在参与国际交往中, 一国国家形象的展现代表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换言之, 这种综合实力嫁接在国家形象上的是一种软实力, 它取代了帝国主义以武力威胁作为基础的强制功能, 通过国家形象这一载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国格展现形成一种处于国际社会的国势。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国势的强弱成为与他国交往可能的前提条件, 在表明一国态度的同时, 国家形象就成为权利的行使体, 依据形象的需要来行使维护或提升的权利。
中国形象危机管理的理性改革
国家形象根植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它是一种影响他国意愿的权利资源,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 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正是展现国家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中国国家形象的运作虽然本着体现综合国力的目标进行, 但盲目超速的修饰, 会给他国带来恐慌, 成为融入国际社会的障碍, 时间越长, 速度越快, 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质疑就会越严重, 这正是中国国家形象面临的最大危机。当前, 随着科技的推动, 媒体已经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者, 甚至起到了决定作用, 新媒体的介入, 使得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中国政府如何应用媒体进行国家形象的改革是重塑良好国家形象的绝佳机会。但是, 长期以来, 中国政府对于各方媒体的报道采用的是被动“应对”的策略, 在与国际媒体的交流中更是出现过剑拔弩张的状态, 结果反而刺激了国际媒体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甚至是敌对, 因此, 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变被动“应对”策略为积极“参与”策略, 这种政府与媒体的“和谐”运作是国家形象理性改革的关键。
尽管中国形象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但是其中的危机却一直存在, 首先, 基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善于“文过饰非”, 对于中国的报道, 国际社会向来是以负面报道为主, 主要的原因在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 加之中国的对外报道始终采取“报喜不报忧”的策略, 因而,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 这种中国形象是不全面的, 那么各种猜疑和杜撰的报道就会应运而生。其次,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力不断地增强,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地提升, 面对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重视, 中国在对国际社会的回应方面过于积极;对于一些事件的处理, 过于急躁地给予国际社会过多的信息, 造成了他国对于中国的恐惧, 比如“三鹿奶粉事件”, 过多的报道直指中国制奶行业, 过量的报道产生了恶性循环, 对整个中国奶粉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正是源于“过犹不及”的传播, 这样大范围的自我揭丑, 使得中国不但食品行业受到质疑, 其他行业也被拖进了声讨的漩涡, 这对于中国形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害。
中国形象的重塑及“参与”策略
中国形象在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塑造者就是发展速度, 覆盖全球的媒体,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 对于国家形象都是第二推动力。无论对内还是对外, 媒体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 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中国政府必须有应对媒体的能力。同时也正是因为缺乏对国际媒体的认识, 中国形象才一次次地陷入危机。政府之于国家形象而言就是包装者, 包装之后的推广凭借的是媒体的协助, 怎样才能利用媒体良好地进行宣传, 这是新时期中国形象面临的新课题, 概括地说有以下三点:
主动地说。针对国际社会的种种质疑, 以及中国形象中“造假”的认知, 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于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问题, 中国采取的方法是“不问不答”的方式, 这就会给外媒留下猜测中国封锁信息的想象空间。政府应当有对于国际社会关注中国事件的敏感度, 主动地对外报道, 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谅解和赞赏。
智慧地说。这要求中国政府在“主动地说”的基础上“谨言慎行”, 不清楚的情况, 或是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的答案谨慎地说, 否则会造成第二次危机。
及时地说。这点是要求政府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 信息要求及时丰富有效地传播, 滞后的信息会造成谣言的蔓延, 同时, 先入为主的心理反应对于滞后的准确的信息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及时地说”对于控制舆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突发事件+活跃媒体=超级新挑战, 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不懂得应对媒体, 那么政府本身就要做好迎接二次危机的挑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于这样的“坏消息”要做到边做边说, 透明公正。还有种情况, 即有些媒体总是在“断章取义”, 面对这样的问题, 政府部门要采取“提高讲话效率, 要多少给多少”的参与策略。总的来说, 中国政府在塑造中国形象时, 要了解新的媒体情况, 懂得通过信息提供来控制信息, 通过服务媒体来获得媒体的支持。
摘要:国家形象之于国家而言, 是本国国民及国际社会对一国评价的综合体现,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文化底蕴、社会构成等的外在认知。在国际社会中, 国家形象是极具说服力的软实力, 而在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 媒体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力量, 政府如何参与、如何积极地配合媒体进行国家形象塑造, 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国形象,危机,形象规划,国际标识,软实力
参考文献
[1].连鹏:《北京奥运为中国国际形象带来突破》, 多维新闻网, 2008年8月25日。
[2].周安平:《国际形象的危机公关》, 中国知网, 2008年11月17日。
[3].吴建民:《国家形象与国民心态》, 《今日中国》, 2009 (5) 。
[4].潘志高:《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变与不变》,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12) 。
[5].吴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 北京:长征出版社, 2001年版。
[6].李溢:《对“国家形象论”引入文艺批评后的理论思考》, 中国知网。
CEO如何管理形象 篇5
CEO如何管理形象
企业是经济组织,归根到底是企业人的组织,企业人理念、行为的差异造就了企业风格形象的不同。在所有的企业人中,由于公司CEO,更准确的说是企业领袖,在当代社会中往往作为企业人格化代表符号而备受瞩目,因此其形象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公司形象与文化象征和标志。
企业领袖形象不属于个人形象范畴,而是企业整体形象突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企业领袖的象征性、代表性和高关注,因此其在企业形象管理中显得敏感而特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企业领袖形象”管理对企业形象的建树价值显著,甚至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同时“企业领袖形象”风险处理不当也很可能威胁、株连企业形象和信誉。
如何把握主动、趋利避险,使领袖形象成为企业良性资产和经营助力,主要可以从定位规划、传播塑造、长效经营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化有效管理。
一、企业领袖形象规划
形象规划是企业领袖形象经营的根基和方向,也是企业领袖形象塑造的成败关键,其核心是解决企业领袖形象的定位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我为主定基调 第二步、因势利导定风格 第三步、以人为本定个性
第一步、以我为主定基调
企业领袖形象定位首先必须依据企业特性确定基调,一是根据企业身份属性或者说“家庭出身”圈定身份基调,例如国企领袖的沉稳大气、责任使命感突出,民营企业家的积极进取、富于个人奋斗精神,跨国公司领袖的自信开放、充满职业色彩;二是考虑行业属性明晰行业基调,如制造企业领袖的理性严谨、科技企业领袖的创新执着、文化企业领袖的广博儒雅、金融企业领袖的睿智精明等等;三是综合考虑企业历史传统、发展阶段、行业地位、地域色彩、文化趋向中的突出因素,以保障企业领袖形象的基调精准不偏或可赋予独特亮色。
一般而言,基调的明晰可以初步奠定企业领袖形象的差异化轮廓。
第二步、因势利导定风格
企业领袖的风格也就是领导风格,根据情商大师丹尼尔·戈尔曼(DanielGoleman)的理论可以划分为远见型、关系型、民主型、教练型、示范型、命令型等六种基本类型,当然这只是对领导者的理论上的简单分类,纯粹单一类型的领导者并不多见,大多数的领导者都是几种领导风格的综合体,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对于不同的管理对象,领导者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从中筛选出符合本企业领袖形象基调的那一面并因势利导使之成为相对稳定和凸显的特质。
这里所说的“势”主要是指作为企业领袖形象阵地的客户、伙伴、投资者、公众舆论、政府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观感偏好与主流倾向。企业领袖的风格是其习惯化行为方式所呈现
的突出特点,这种特点需要与“大势”顺应合拍或至少不相抵触,对于领袖风格中有悖“大势”的瑕疵应在意识的校正或缩小,对于领袖风格中有契合“大势”的特点应有选择的放大或突出。例如,当社会公众对国企普遍抱持傲慢迟钝、因循保守的偏见印象时,国企领袖的风格就不宜再强调权威、严格的一面,开放、宽容的风格形象更容易获得外界的认同。
当然,“因势”还要注意与同类企业、特别是竞争企业领袖形象的定位进行区隔,避免雷同或沦为跟随者。
第三步、以人为本定个性
企业领袖之所以成为企业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正因为其具有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这种独特生动性与感染力就源自企业领袖本身所闪现的个性魅力。因此,挖掘、强化这种个性魅力就成为企业领袖形象定位的“点睛之笔”。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基本程序进行企业领袖个性定位。1.全面梳理企业领袖个性因子
2.筛选出正面、积极因子并进行强度排序
3.在显著因子中按照已确定的形象基调风格选择1-2项作为核心个性,其它作为辅助个性
这一程序强调“以人为本”,即必须从企业领袖本人真实个性出发,选择与经营管理关联紧密的显著因子作为核心个性,其它偏重个人化的因子作为塑造立体、丰满、多元形象的补充素材。
在形象定位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一个是从华润转任中粮集团董事长的宁高宁,他在保持国企领导责任感、大局观的形象基调上,展现出一种与传统国企干部截然不同、开放前卫的国际化职业经理人风格,其本人注重纪律的军人特质和沉着冷静、思维卓越的个性也逐步得到广泛认可。宁高宁 “新国企”领袖第一棋手的形象,为中粮集团的产业整合、战略转型营造了有利的内外部软环境。另一个是2005年起任宝洁大中华区总裁的李佳怡,她在延续跨国公司高管精明、干练形象基调的同时,带来了南欧女性热情阳光、优雅时尚的独到风格以及理性智慧与感性柔和结合的个性魅力,她的这种形象逐步改变了公众对宝洁作风过于硬朗的认识,使宝洁这样的“美业务”企业有了更适合的形象与气质。
二、企业领袖形象塑造
企业领袖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在定位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通过内外部传播活动造就有利经营与声誉的企业领袖吸引力和影响力。
展开企业领袖形象塑造工程,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制订企业领袖形象手册
该手册将作为企业领袖形象塑造的规范指导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企业领袖基本形象规范:根据定位梳理设计的规范简介、经历描述文本,标准图片集等 B.企业领袖内在形象规范:根据定位梳理凝练价值观、经营观、管理观、企业文化观、社会观等观念体系规范表述文本
C.企业领袖外在形象规范:根据定位设计言谈、举止、态度规范
价值观经营管理观言谈举止态度企业领袖形象定位社会责任观个人印迹职务作为文化取向
企业领袖形象塑造七维度规划模型
2.制订内部传播塑造计划:
企业领袖形象的塑造首先依赖内部传播作为基础,只有在内部员工中建立信赖、可敬的领袖威信和亲和,才能使员工自觉成为所在企业领袖形象的第一维护者和传播者。
企业领袖形象的内部塑造主要依赖的途径是跨层次沟通、外部信息引导、企业文化活动等。A.跨层次沟通:不定期组织企业领袖与各级员工的跨层次沟通会议、座谈等可以密切上下联系,使广泛基层员工逐步产生亲切和信任感;
B.外部信息引导:将外部媒介对企业领袖的积极评价引入内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领袖的威望和地位;
C.企业文化活动:设计企业领袖与员工共同参与的多种企业文化活动,能够使员工产生与当家人的共同使命感,从而强化凝聚力与向心力;
还有常规的企业内部媒介也可以主动及时的选择性披露企业领袖的工作和生活。这些途径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企业领袖形象在内部的建塑。
沃尔玛董事长萨姆-沃尔顿总是尽可能让更多的商店经理和员工参加股东大会,并在大会结束后,邀请所有出席会议的员工到自己家举办野餐会,在野餐会上与众多员工聊天,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讨论公司的现在和未来。他们还与各工作团队成员全面注重收集员工的想法和意见,通常还带领所有人参加“沃尔玛公司联欢会”等。企业领袖与员工共享信息,并积极沟通和联络感情。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萨姆-沃尔顿和公司管理层也得到了员工的广泛尊重和家人般的信任
在内部传播中海需遵循“统一、聚焦、渗透”三原则,即建立塑造领袖形象是企业利益大局的统一认识、内部沟通更多聚焦于员工关心领域、将塑造渗透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之中。
3.制订外部传播塑造计划
领袖形象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外传播实现,良好的企业领袖对外形象不
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甚至能通过融入企业品牌直接带来业务机会和资金、人才吸引。
企业领袖形象的外部传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主一辅:
以日常经营活动为主:
企业领袖本来就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关键角色,通过这些活动中的持续积累塑造形象应该作为主要途径。企业领袖日常活动中与伙伴、同行、银行、政府、媒体等各类受众打交道的机会和形式多样,塑造维护形象需把握“一多、一少、一谨慎”的要旨,“一多”即对符合和有助强化企业领袖形象定位的活动多安排、多宣传,“一多”即对与企业领袖形象定位不协调的活动少安排或不宣传,“一谨慎”即对性质不明、风险难测的活动慎重安排和宣传以保护企业领袖形象。
以专门特定活动为辅:
专门为塑造企业领袖形象而策划组织的特定活动,可以集中、强效地在受众中造成深刻、鲜活的印象,有效弥补了日常塑造的分散、缓慢的不足。主要手段如下:
A.公开演讲:例如张瑞敏作为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台的中国企业家,通过演说向企业管理界经营介绍“休克鱼理论”同时让全世界更广泛深入的认同了“海尔” B.媒介访谈:马云、史玉柱等一大批的企业领袖正式借助《对话》、《赢在中国》等名牌电视栏目平台,征服了亿万观众,成功创造出企业领袖形象的光芒
C.观点文章:通过网络、博客、杂志等发表企业领袖的文章,阐述对企业管理、热点话题甚至生活的感悟,也在带来注意力的同时使企业领袖形象更加多元、丰满 D.图书出版: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通过《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通过《道路与梦想》等图书的出版都丰富了自己的形象内涵,也为企业赢得了众多支持F.公众活动:包括社会公益和文体活动,例如李嘉诚2008年通过个人基金会为四川地震灾区大量捐款是个人和名下企业均得美誉,而万科的王石多次公开参加热气球、登珠峰、航海等极限运动,在建立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形象同时,也与万科不畏挑战、专注执著的企业精神保持了高度一致
三、企业领袖形象经营——长效机制
企业领袖形象的定位可能随着人员变更而需要重构,企业领袖形象塑造的长期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新的课题,这都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机制来充分保障企业领袖形象能够长期持续为企业带来有益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专门团队负责企业领袖形象管理工作
可以考虑在品牌或公关部门中建立专门小组负责企业领袖群体的形象管理工作,小组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工作.将企业领袖形象塑造纳入品牌和企业文化工作范畴
包括将企业领袖形象纳入品牌和和文化监测评估反馈体系,并在品牌和企业文化活动中充分考虑企业领袖形象的传播,使其内外塑造与品牌和企业文化工作相互结合、彼此支持
3. 建立企业领袖形象防护机制
由于企业领袖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企业第一责任人和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和职责,其形象可能面对来自企业和自身的双重风险,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领袖形象防护机制。
企业领袖形象防护机制可以纳入企业整体的品牌防护机制,但需要特别重视两点:一是应建立企业领袖形象的防火墙,首先是企业内部共同维护企业领袖形象,防止对外散播消极信息,二是针对突发事件必须在判明性质、形势后决定企业领袖公开介入的时机,防止企业领袖陷入被动、形象受损;二是要重视危机平复后企业与领袖形象的修复,切忌只应急、无善后。
近年来多次发生的企业领袖失言事件,如王石的“捐款门”、任志强的“房价论”等除了其言论背离主流民意外,“内部言论外泄”、“观点被夸大歪曲”的主因正在于领袖形象防护机制的缺失。
形象管理 篇6
一、思想高度重视,准备工作充分
2011年8月底,接受赴河南师范大学军训的任务时,尽管部队训练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团领导仍对此高度重视,选派精干人员,提出“展现形象、提升质量、取长补短、确保安全”的要求。营党委专门召开会议。“一班人”一致认为,此项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必须扎实准备,确保高标准完成。营在兼顾各连队自身运转的基础上,抽出军事素质好、个人形象佳、自我要求严的官兵担任教官。参训一周前,营长王志良亲自组织干部骨干对各个训练课目教案进行编写修改,并充分利用课余点滴时间,突出强化个人动作、气质、口令,对全体预选教官进行集中培训。9月11日,营对教官进行考核验收,坚决调换不合格人员,确保90名施训人员都是合格的“四会”教练员。9月13日早上,营举行隆重的军训动员誓师大会,各连代表进行挑应战和表决心,教导员林世兵作了热情洋溢的动员,提出明确要求。通过认真准备,帮训人员在思想上和素质上都得到了全面提高,为高标准施训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科学严密组织,确保训练质量
因高校扩招,新生数量逐年增加。部队参加军训教官数量有限,平均1名教官需负责100名左右新生,训练组织难度大。参训官兵为提高训练质量,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营统一协调,合理分配干部骨干,成立临时组织,组成4个训练营,根据天气特点对学校计划的训练内容进行细化。二是加强教学准备。各训练营在每天早操、午饭晚饭后、熄灯前各拿出20分钟时间,组织教官进行备课试讲。对轻武器操作、班队列等重难点课目,先由军事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练员进行示范教学,其余教官逐个上台试讲,集体进行帮带,从而提高了全体教官的教学能力。三是提高训练效果。各连将队列、养成动作、拳法、唱拉歌穿插于训练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训练效率。为高标准提高汇报课目演示质量,各演示分队每天加班至晚上10点。营组织干部骨干连续进行了4次验收,细抠每个动作,排练每个细节,确保动作准确、整齐协调,在汇报演示时赢得了军地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严守规章制度,人员管理严格
所有参加军训官兵按照上级要求和团首长指示,严格自身要求和管控,始终坚持做到营区内外一个样,离开营区不掉队,单独行动不失控。一是设置良好环境。在宿舍大门挂起“卫国英雄营”荣誉牌,营门前摆放军训专题黑板报,在宿舍门上张贴室内人员名单,统一作息时间,根据室内情况对内务进行统一,定期组织内务卫生评比。二是坚持好一日生活制度。把正规秩序贯穿始终,从开始入驻学校,到最后离开,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三是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组织官兵认真学习领会上级下发的军训纪律“二十个不准”,抓好各项规定的落实,严格执行“人员不能单独活动,晚10点之后不能外出,严禁喝酒”等规定。坚持好干部查铺查哨、双人值勤、请销假等制度,确保人员管理不留死角。
四、安全措施有力,预防工作扎实
针对训练期间天气比较炎热,训练场地多在校外、来往车辆比较多,再加上新生的身体素质不太高等特点,全体教官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严防事故的發生。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军训”理念。训练伊始,针对部分官兵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注意学生的身体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强调学生要具有吃苦精神、坚强意志的片面做法,副营长王海波和各院系辅导员一道,加强与施训官兵的沟通交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大家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训练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只有落实好安全工作才能按部就班地开展训练工作,才能保证训练的高标准、高质量。二是高度关注参训学生的安全。营聘请解放军371医院的专家对官兵进行急救培训,组织半天的处理突发事件常识学习和应急演练。带队干部经常提醒大家注意参训学生的身体特点,坚持科学施训、循序渐进、劳逸结合,不强迫身体不适的同学参加训练,尽量将学生带至阴凉的地方训练。三是严密组织重要活动。在56式半自动步枪射击预习中,训前对干部骨干进行认真培训,提出明确安全要求。发枪、组训、交枪都由干部亲自组织,发现不安全苗头及时纠正,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9月23日组织音乐学院100名同学步行5公里到市区参观烈士陵园活动,针对路况复杂的特点,副营长王海波亲自组织,带1名干部、2名战士不停地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及时在十字路口协调人员车辆通行,随时清点人员,确保活动安全顺利。
五、注重细节养成,展示良好形象
参加军训的每一名官兵,广泛叫响当好“卫国英雄”代表队的口号,以过硬作风、一流标准,处处树形象、立标杆。一是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落实相关规定要求,每次离开宿舍区都认真组织军容风纪检查,每次训练、开饭时坚持集体带队,做到队列整齐、军容严整、口号声嘹亮,坚持每顿饭前唱歌。组织官兵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参训官兵活动之处,随时成为师大校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了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二是坚持文明交往。加强群众纪律教育,全体官兵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老师、同学交往中注重礼节礼貌,凡事主动与校方沟通。在组训中,言行文明,细致耐心,与新生同甘苦,用良好的军人作风潜移默化感染学员,杜绝打骂体罚现象。三是善于向师生学习。通过私下请教交流、参加知识讲座及参观见学,积极主动地向师大师生学习严谨的教风、学风。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和“9·18”事变80周年,与新生一道,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多种活动,既增强了国防教育意识,官兵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积极与校方协调。利用训练间隙参观师范大学校史馆等,增长了官兵的见识,树立了谦虚好学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1677部队)
企业家形象的设计与管理 篇7
一、全面认识企业家形象
企业家的形象是指企业家外部可见的表征和内部的思想品德心理、精神等非实体因素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形象。企业家的形象可分为自然形象和社会形象。企业家的自然形象是指企业家在生理上的一些特征, 如身高、相貌等形成的形象, 企业家的社会形象是指后天获得的一些特征, 如学历、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技能等形成的形象。自然形象与社会形象的有机整合, 构成了企业家的完整形象。
从个人素质角度来看, 企业家形象与素质是一致的, 企业家形象是以素质为基础形成的, 形象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素质是形象的实质内容。但是企业家的素质与企业家的形象又是有区别的, 素质一般指企业家内化潜在的东西, 而形象多指企业家外在表现的东西。
近几年来, 美国工商界对企业家进行了尝试性的形象构建, 对一些企业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形象设计, 即企业家形象识别系统 (EPIS) 。总体上包括以下两个部分:表示外化的企业家形象识别;表示内化的企业家形象识别。其中, 外化的企业家形象识别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1) 企业家理念识别, 包括企业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座右铭等要素; (2) 企业家行为识别, 包括企业家的社交活动、出人场所、演讲风格; (3) 企业家视觉识别, 包括企业家仪容仪表、服饰穿着、签名、名片等; (4) 企业家传达识别, 即通过独特高效的信息传播, 将外化的企业家形象传达给公众, 使公众得以认知。内化的企业家形象系统包括: (1) 远景工程, 指企业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意义的规划; (2) 洗脑工程, 指企业家不断更新观念, 转换意识, 转变思维方式; (3) 充电工程, 指企业家有计划地充实和完善知识体系结构, 接受和引进现代经营管理手段; (4) 网络工程, 指企业家应该构建的容纳内外部公众在内的人际关系网络; (5) 引爆工程, 指企业家要善于把握商机, 敢于承担风险; (6) 情商工程, 指企业家要善于控制情绪, 提高情商, 克服经营过程中的精神压力。
二、用美的行为树立鲜明形象
企业家是企业的头脑和灵魂, 从某种意义上讲, 企业形象是企业家形象的折射和放大。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精神和企业信念的形成过程中, 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自主创业, 把企业“拉扯大”的创业企业家们, 从企业诞生伊始, 他们的人生目标、价值观就已深深融入到企业的“血脉”中, 而且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历程不断升华和扩展, 即使是非企业创始人的企业家, 他们作为企业的领导核心,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 他们的精神气质、经营价值观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企业的经营实践。可以说, 企业经营理念就是企业家信念或企业家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 是企业家精神的人格化缩影, 是企业家形象的核心, 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构建起来的企业形象体系, 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企业家个人品质的“烙印”, 因而, 实质上企业家形象是企业形象的内核, 是企业形象建设的基础依据。
许多企业家借助企业文化塑造共同的价值观, 形成企业的制度规范, 进而激励和约束员工。在这一过程中, 许多优秀企业家身体力行, 用自己的行为美来塑造企业的形象美。日本企业家土光敏夫说过:“下级学习的是上级的背影”, 做为企业“精神领袖”的企业家的所作所为, 都是员工效仿的榜样。在流传甚广的海尔砸冰箱的故事中, 是张瑞敏带头向不合格的冰箱砸了第一锤。他的这一锤使“生产不合格产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的质量观念在海尔树立起来了, 从此“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成了海尔第一理念。当这一事件变成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时, 张瑞敏及海尔的良好形象自然会光彩夺目。同样, 郭士纳在舞动IBM这只大象的变革中, 选择了他的突破点:一是转换企业经营理念, 由过去的“技术至上”转变为“客户至上”, 要求公司围绕客户转。郭士纳亲自动手调研客户需求, 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二是调整企业价值取向, 以计算机服务业作为带动全盘的龙头, 坚持“服务至上”。结果, IBM走上复兴之路, 其勇于变革的形象也不树自立。
三、善于建立人际网络
企业家自身形象的建立, 不仅影响近距离的企业组织内部员工, 也辐射远距离的外部业务客户、宣传媒体以及社会公众。因此, 如何进行各层人际关系网络的建设, 将企业家的鲜明形象传播到外界, 并形成信息反馈的互动沟通模式, 是企业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正如产品品牌是在营销流通渠道中创造出来一样, 企业家的自身建设以及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传播, 也是企业家无形资产的增值途径。
公关是塑造形象的艺术, 从企业家的自我形象到企业形象的树立, 都离不开公关的手段、方法和技巧, 它能使企业家获得一个内部团结的局面和谋求外部发展的途径。因此, 企业家不仅要懂公关, 而且要具备熟练地运用公关的本领, 以扩大自身及企业的知名度, 获得公众的支持和信赖, 增强美誉度, 为企业塑造美好的社会形象。
在当今社会中, 企业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企业形象的宣传和塑造, 新闻媒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家要充分认识到新闻媒介的特点和作用, 尊重新闻工作者的工作, 主动与新闻媒介沟通, 主动、积极地宣传企业的产品, 宣传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这既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又有利于塑造和宣传企业家的形象。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就是一个有强烈公关意识的企业家, 他十分注意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鲁冠球在百忙中, 总是尽量抽出时间接受新闻记者采访, 广泛结交新闻界的朋友, 同时尽力满足来厂参观、访问或取经学习的客人们的要求, 使他们尽兴而来, 满意而归。因而从1984年以来, 鲁冠球和他的企业一直为新闻界所关注, 他和他的企业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之中, 企业形象逐步为人们熟悉。
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研究 篇8
企业的品牌形象是企业或企业产品 (服务) 在市场中社会公众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语言, 体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企业的品牌形象不仅能够影响到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生存环境, 同时更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重要途径, 使品牌产品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消费者。另外, 良好的品牌形象, 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 为企业带来丰富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1]。
1.1 企业品牌形象的要素分析
企业品牌形象就是通过企业的内在品牌形象和外在品牌形象两大要素体现出来的。其中, 内在的品牌形象主要包括企业的产品形象及文化形象;外在的品牌形象则包括企业的品牌标识系统形象与品牌在市场、消费者中表现的信誉。
(1) 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品牌形象的基础, 是和品牌的功能性相联系的形象。稳定的、优质的产品是企业品牌形象最重要的来源, 品牌所覆盖的产品如果质量长期安全、可靠, 消费者就会对这个牌子产生信赖感与依赖感, 同时更会积极的、主动的并且能够重复性的购买。质量是品牌的基石, 所有优秀的品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质量过硬, 这里所指的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达到质量的技术标准, 也包括各种服务的质量。当消费者对产品评价很高, 产生较强的信赖时, 他们会把这种信赖转移到抽象的品牌上, 对其品牌产生较高的评价, 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为此, 企业必须积极并大力推进产品与服务的优质化, 以此强化企业品牌实力, 这是塑造企业品牌优势的关键, 也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根本。产品形象是企业品牌形象的内在表现, 企业品牌形象的好与坏, 取决于产品的水平和质量。为此, 企业鼻息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和管理经营, 大力推进产品的科研、开发战略, 已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的产品形象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 这是强化品牌实力、树立品牌优势的关键, 也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根本。
(2) 品牌文化形象。企业品牌的背后是企业文化。企业品牌文化形象是公众、消费者对品牌所体现出来的品牌文化或企业整体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 行为准则等企业行为的集中体现, 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 对于员工和消费群来说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以说每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 都有传达真善美的动人故事。一个企业的成功就在于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这里的人不仅仅只是指企业员工, 还指的是顾客, 一切都是围绕着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进行;而本, 说的就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优秀的售后服务等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品牌内涵, 更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只有注重文化的构建与表达, 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 用心去营造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文化氛围, 并通过宣传蕴含在品牌文化中的正面、新鲜、独特的生活理念来扩大自己品牌的市场辐射力, 才能促进品牌的积极、健康发展。
(3) 品牌信誉。企业品牌信誉是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一个品牌信任度的认知与评价, 归根结底它的本质来源于产品信誉。品牌信誉是需要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来的, 如产品、服务、技术一样都不能少。市场竞争进入品牌时代, 对于企业而言, 信誉已不仅是声誉、形象、观念等问题, 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核心。一旦有差池就会使企业信誉受损、公信丧失、资产贬值。因此, 将企业的信誉作为品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才能形成企业利益的作用机制, 特别是当企业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产品生产、售后服务等等成为决定企业最终利益的重要因素时, 那么企业就会因市场的拉动, 自觉向社会责任的标准看齐, 通过“品牌信誉管理”, 减少或杜绝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4) 品牌视觉识别。社会公众对品牌的最初评价来自于其视觉形象, 是优雅精致的还是粗犷豪迈的、是温暖明朗的还是冷静神秘的、是个性时尚的还是高贵华丽的, 通过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即通过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专用字体、品牌专用色彩、品牌专用图案、品牌专用广告语以及相关规范的组合形式、使用要求和应用规范等把品牌形象生动、直接并快速地传递给消费者。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社会, 商品极大的富足, 新商品的推出与面市使消费者目不暇接, 一个品牌只有先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才可能进一步抓住他们的心, 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2]。企业品牌视觉识别是用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属性、直观的视觉形象将品牌识别的经营理念、经营宗旨和经营项目表现出来, 并且便于消费者认识、辨别、接受与理解, 使品牌识别的经营项目、经营理念和经营宗旨得以完整的实施和贯彻。一个成熟优秀的品牌势必有一个清晰、丰富的品牌识别。品牌视觉识别是企业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和品牌文化抽象化的视觉表达, 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形符号的视觉元素诠释着品牌的内涵与文化理念。
1.2 企业品牌形象塑造与管理的战略意义
品牌形象不但能使品牌产品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 而且能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品牌的综合指标。品牌通过高质量的设计和塑造, 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 为企业带来丰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购买商品时往往选择质量高、性能好的商品, 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商品自然成了消费者的首选。如今的消费者买运动服要买品牌, 买家电要买品牌, 买冰淇淋要买品牌, 由此可见品牌形象良好的产品具有相对较强的市场号召力与感召力。当世界知名饮料品牌为了迎接品牌的周年诞辰而宣布改变使用了多年的配方时, 便会引起众多消费者的抗议, 结果不得不放弃此方案, 这说明消费者在长期的消费中与该品牌建立起了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对于企业来说导入品牌形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竞争日趋激烈, 品牌形象成为企业间竞争较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成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抵御其他竞争对手的有效盾牌。另外, 品牌形象的植入可以增强企业的文化内聚力。品牌形象是一种品牌的品位和品牌的魅力。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改变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审美趣味, 以及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4]。对内, 可以增强凝聚力,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外, 可以赢得公众的好感, 树立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 使公众对产品产生偏好。品牌形象一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就会与消费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循环与互动的和谐关系, 使他们对品牌产生信赖感与依赖感。因此, 对于企业来说塑造与管理品牌形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 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
所谓品牌形象的塑造就是企业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量, 以此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形象塑造是市场经济中竞争产物, 它的本质就是塑造企业的核心专长, 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品牌形象一旦塑造并树立, 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并且具备不可取代性与不可模仿性。
2.1 实现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载体
品牌形象的塑造是给品牌以某种定位, 并为此付诸行动的过程或活动。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广告语、形象代言人和品牌视觉识别设计这三个关键载体来实现。首先, 广告语是企业、品牌、产品在市场宣传过程中的传播主张和口号。品牌的所有主张或服务理念都是通过企业的广告语来实施的。广告语不仅仅表现在语言艺术上, 更表现在营销智囊中, 它作为品牌或企业的传播口号, 承担着诉求品牌利益的重要功能。广告语可以通过理念、科技、服务、品质、功能等单一性或相交叉内性容进行创意表述, 一条具有穿透力、有深度、有内涵的广告语, 它的传播力量是无限的, 不夸张的说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引领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其次, 塑造品牌形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形象代言人, 它是品牌的形象标识。形象代言人最能代表一个企业的品牌个性及诠释企业的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关系, 致使许多形象代言人成为该品牌产品的代名词[5]。品牌视觉识别的优势在于品牌形象塑造的过程中, 各种媒介的综合以及交叉运用构建出立体视觉效果, 形成了一道靓丽的品牌风景线, 以区别于其他同类品牌, 决战终端。因此, 对于实现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来说, 广告语、形象代言人和品牌视觉识别设计这三个关键载体缺一不可。
2.2 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
企业在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的过程中, 应首先勾画出品牌的“精髓”, 即通过对品牌进行背景分析, 描绘出品牌的理性因素———公司组织特征、员工的构成、消费群体、竞争者、分销商、宏观环境因素等。首先把品牌目前有的、可以用数据规划出来的、并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力、物力、财力找出来, 根据现有企业实际目标预测出需要增加哪些人力、物力和财力, 使品牌的精髓部分变得更加丰富。其次, 要掌握品牌的“核心”, 即描绘出品牌的感性因素。在了解目前品牌的核心时, 必须要准确了解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消费者的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根据要达到与完成的目标, 重新确定品牌的核心, 并将所需要增加的感性因素一并列举出来[6]。最后, 就是要寻找品牌的“灵魂”, 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到品牌与众不同的执行策略, 通过前期对品牌理性和感性因素的分析, 提炼出品牌的精髓及独一无二的定位[7]。在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过程中, 企业的精髓、核心以及灵魂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要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3 企业品牌形象的管理
品牌形象的树立不容易, 但维护更不容易, 品牌管理不仅仅关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所关注的对象。企业品牌管理的对象是品牌资产, 而品牌资产是则由品牌本身所带动而带来的市场价值或称附加价值, 是一种超越生产、商品、所有有形资产以外的价值。品牌管理以提升品牌所代表的无形资产和市场价值为目的。品牌管理是一个不断积累、丰富和完善品牌资产的过程, 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外的、关注市场表现的“外向型”行为, 当然这就需要企业时时关注消费者对自身品牌的喜欢、评价和取舍等相关重要信息。
3.1 品牌形象的推广
对于企业而言, 建立了品牌形象并不代表者万事大吉、高枕无忧, 名牌不会与生俱来, 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与逐渐积累的结果, 品牌形成过程的实质, 是品牌在消费者中传播与推广的全过程, 也是消费者对该品牌逐渐认识、熟悉、了解、喜欢的全过程, 企业在推广品牌形象时可以运用各种媒体与方式、手段, 将独特的品牌定位及其内涵等信息传达给目标消费者, 在目标消费者中树立品牌形象, 从而引发消费者的喜欢与购买欲望与冲动。企业在进行品牌形象推广的时候, 可以减少刻意花费做广告, 而是采用全方位营销的概念与方法, 品牌的形象可以借助一定媒介与载体呈现在每一个你可以想象得到的产品上, 小至贴纸、笔、笔记本、玩具, 大致电脑、跑步机等等。通过品牌的有效传播, 可以使品牌为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所认知, 使品牌获得知名度, 并为品牌及产品占领市场、拓展市场奠定宣传基础。
3.2 品牌形象的维护
任何一个品牌的成功都凝结着企业的千辛万苦维护, 据统计, 在国外推广一个知名品牌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品牌达到一定知名度后的每年投入也至少需要1 000万美元来进行维护。企业付出巨大努力的设计、传播品牌, 目的是为了与竞争对手的品牌有所区别、履行企业呈现给消费者的品牌利益, 并以此获得品牌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超值利益, 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在对品牌形象进行战略管理时, 要高度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企业的品牌营销管理努力在竞争对手的干扰下不能的得到理想的回报;二是企业辛辛苦苦创立、塑造而成的优秀品牌被他人利用或占有。因此, 企业首先要树立品牌形象的保护意识, 及时对品牌进行注册获得商标权, 做好品牌的自我保护工作, 才能使品牌营销管理顺利而有序地进行, 才能使品牌经营的成果得到应有的保护与维护。品牌形象的管理是贯穿企业全部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在空间上, 要不断开拓市场, 积极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经济上, 注重谋求经济效益, 提高品牌的价值效应;在社会形象上, 企业应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以此不断提高企业在社会当中的良好品牌形象。
3.3 品牌形象的延伸
品牌延伸是品牌形象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拥有顾客忠诚度的某种品牌来说, 怎样才能使品牌永葆活力, 使其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高度的信任呢?答案就是不断追求品牌的延伸并准确把握和运用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延伸是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尽相同的产品上, 以凭借现有的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8]。而品牌延伸策略是把现有成功的品牌, 用于新产品或修正过的产品上的一种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当一个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 该品牌则具有市场影响力, 会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9]。
4 结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企业永远保持自身的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之一, 就是塑造与管理企业品牌形象。因为良好地企业品牌形象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 使消费者对产品与企业充满信心, 对企业的产品将会产生良好的印象感与信赖感, 成为企业的忠实的追随者。另外,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更加有助于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 为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创造有力的保障[10]。因此, 企业将品牌形象作为感染媒体, 在严格而必要的管理战略下, 通过视觉传播与行为渗透, 达到企业品牌形象的共识与认同。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 是企业与竞争的软实力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 对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咏, 葛玉辉.高层管理团队认知特征的研究综述[J].科技与管理, 2012 (1) :24.
[2]柳雨红.中国企业品牌本土化发展研究[J].科技与管理, 2010 (4) :100-101.
[3]周平, 田力.我国企业形象的构成与塑造[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 (6) :21.
[4]白银亮.企业形象管理浅论[J].商场现代化, 2008 (12) :48.
[5]杨望成.品牌形象是品牌管理的核心[J].佛山大学学报, 1997 (10) :12.
[6]李艳.设计管理与设计创新理论及应用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21-136.
[7]杨洪民.CI设计及其日常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 (2) :30-32.
[8]吕艳红, 闫十, 李成.企业视觉形象的设计与管理研究[J].包装工程, 2006 (4) :279.
[9]金东.产品形象战略性设计研究[J].装饰, 2004 (8) :99-101.
导诊护士行为形象设计和管理 篇9
1 导诊护士行为形象设计思路
1.1 多元化服务是导诊护士的内涵
1.2 美学
导诊护士行为形象的设计, 美学是基础[2]。病人一跨进医院的门诊大楼, 首先迎接他们的是身着红色导诊佩带, 面露微笑, 端庄、和蔼可亲的导诊护士。病人会以“第一关卡”的首要效应来判断医院整体水平和可信度[3]。导诊护士的形象美学还应包括“职业道德美、语言美、行为美和护理环境美”等美学形式。
1.3 常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逐渐走向文明, 越来越多的服务行业对多元文化的市场运作, 已成为占领市场必备的条件之一[1]。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今天, 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层次要求, 他们不仅想知道疾病的程度、想了解药物的作用, 还想得到正确的健康保健等相关常识。人们一生中也许有没住过院的, 但是没有看过门诊的人几乎为零。这就要求我们导诊护士拓宽知识面, 接受新理念, 掌握新知识, 运用新技术, 极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就诊需要, 提供合理的知识信息服务。
1.4 向导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 服务项目的不断拓展, 门诊的工作环节越来越细, 工作的职能越来越完善。对管理者来说是科学的、合理的、严谨的, 但是留给就诊者的印象往往是繁琐的、复杂的、难懂的、不方便的一系列程序。作为服务的主体———医院, 就必须考虑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 以满足被服务者———就诊病人的客观需求。无疑门诊的导诊护士承担了医院这一行为重任, 她们所担负的工作内容具有:分诊作用、引导作用、咨询作用、公关作用、广告作用。
1.5 动态
事物总是在运动中向前发展。导诊护士的行为形象, 应该随着社会和人的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与时代前进的节奏相协调。
2 导诊护士的形象定位
满足病人的利益是护理导诊行为形象的出发点, 根据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的期望, 应该从护士形象、技术质量形象、服务形象三方面对导诊护士行为形象定位[4]。
2.1 导珍护士形象
导诊护士的形象是定位的基础。应该表现出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是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精神风貌等综合外在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 训练有素的护理行为, 端庄大方的仪表, 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2.2技术质量形象
导诊护士技术质量形象是定位的核心。技术质量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导诊护士具有娴熟的专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灵活的运用能力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 能及时的解决就诊病人的突发事件。娴熟的专业技术是取得病人和家属信任条件之一。
2.3服务形象
导诊护士是通过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方面来体现。导诊护士的一个微笑, 一声亲切的问候, 一杯茶水, 一个善意的搀扶, 会让病人感到一丝暖意。热情迎接, 耐心解答, 快捷引导, 为就诊病人提供便捷、安全、和谐、优化的导诊环境。3导诊护士行为形象的管理要点3.1遵循光明思维, 塑造自我形象[5]
运用人本原理,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给导诊护士一个展示自我形象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充分发挥她们的最大潜能和优势, 把人生的最灿烂的亮点服务于公众。
3.2提高工作质量, 重视服务艺术
导诊护士形象的整体容易受到个别特征的影响。如门诊护士和患者、家属发生冲突或造成的护理缺陷时, 很容易快速在社会播散, 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和忧虑, 甚至影响医院的信誉度。因此对导诊护士形象管理必须强化质量意识, 以质量求生存, 以信誉为保障, 用规范的行为形象进行科学管理。加大导诊护士行为形象的培训力度, 形成一个业务过硬, 质量一流, 协调攻关的护理群体。
3.3发挥导诊职能, 做好便民服务
导诊工作要显示快捷的特点。可采用就诊路线标记牌、导诊护士工作流程图、导诊护士特殊标记 (配戴红色导诊缎带) 。如设置导诊台、茶水站、便民箱、咨询资料、联系名片等。便民服务设施会让就诊的病人和家属感到一丝暖意。
总之, 导诊护士应以情、以理、以行为来实施护理活动, 努力提高护士在社会公众的美誉度和认可度。拥有规范良好的导诊护理形象准则, 为赢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充分发挥应尽
精神科病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防范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医院胡晖晖
摘要
程天玉黄榕陈小寒
回顾性分析68例精神科病房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认为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是精神科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 医护
人员要有预见性的采取一切措施, 预防突发性事件如自伤、自杀、逃跑等发生, 力求使患者生理、心理危险降低到最小。关键词精神病;突发事件;预防
住院精神病患者通常病情较重, 普遍缺乏自知力, 因而易出现突发事件, 主要有猝死、攻击行为、癫痫发作、逃逸、自缢, 需要紧急处理。现对本科2002年12月~2006年10月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突发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探讨突发事件的原因, 寻求良好护理对策, 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 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不良后果。
1一般资料
自2002年12月~2006年10月期间, 本科发生住院患者突发事件共68例, 全部为男性。其中走失逃跑患者11例 (均被找回) , 癫痫发作6例, 自杀、自伤11例, 攻击医护人员、伤人39例, 猝死1例。
2突发事件情况及处理
2.1逃跑可能发生在所有患者。我科共有11例患者走失逃跑, 发生在外出检查、工娱治疗、病房管理人员不足时。要多观察患者, 建立完善的病区制度, 入院时更换病号服。出现逃跑情况时, 由于地点通常较为隐蔽, 在场工作人员少, 因此要分析自己是否能够应对, 及时向上级报告, 寻找人员帮忙。
2.2 癫痫发作6例。
全部为大发作, 患者突然倒地, 意识障碍, 面容青紫, 四肢痉挛, 抽动, 口吐白沫。发现患者癫痫发作后, 立即给予患者平卧、头后仰、防止舌咬伤, 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
2.3 共有自杀、自伤事件11例。
患者自杀常采用自缢方式。发现自缢者先托起患者身体, 解开绳套, 就地抢救, 开放呼吸道, 即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措施, 建立静脉通道, 并注意自缢抢救成功后的后期护理。自伤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将开水泼向自己, 有的敲碎玻璃割腕自伤, 针对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
2.4 攻击行为。
有39例攻击行为发生, 高达57.4% (39/68) , 在病房突发事件中最为常见, 是精神科病房的特殊性所在, 要引起特别重视。
2.4.1 攻击医护人员。精神科病房医护人员容易受到患者的攻击, 其比率为38.2% (24/68) , 由于处理得当, 未造成严重影响。
2.4.2 伤害同病房患者13例, 其比率为19.
1% (13/68) , 表现为相互斗殴, 袭击他人, 常出现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口鼻出血等,
的导诊工作职能。给予对症处理。
2.4.3 有组织地集体暴动2例, 在医护人员的早期处理下, 都较好地将问题解决, 未出现重大后果。
2.5 观察期间有1例猝死患者, 当发现其出现猝死, 迅速开展
就地抢救, 开放呼吸道, 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遗憾的是本例抢救未获成功。
3 预防突发事件的策略
3.1 注意观察。
对于躁狂型、易激惹患者, 要多与其沟通, 不要硬碰硬, 确保其服下药物;对青春型患者, 要很好地处理大小便问题, 防非礼, 态度要端正。对于情绪低落、抑郁患者, 要多加留意。
3.2 饮食。
由于精神患者自知力差, 受症状所支配, 常常拒食、少食或暴饮暴食。护理人员应该督促患者进食, 按患者个体差异掌握进食方式和进食量。对生活自理困难者需帮助进食, 拒食的给予鼻饲或输液。每天分发给患者水果以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 饮水温度应先调节好, 以防烫伤消化道。
3.3 服药。
精神患者以口服药为主, 但是一些患者由于不安心住院, 否认有精神病, 言行紊乱、自知力差, 自悲、对治病无信心等原因, 因而拒绝服药, 长期住院的老病号学会舌下藏药;有的患者治疗愿望迫切, 想早日医好疾病, 因不懂医学常识, 认为多吃药效果好, 从而抢其他患者的药或伺机从别处偷药, 更有图省事的患者把几次服的药一次服完。针对以上特点, 护理人员应严格把住服药关,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仔细观察每一个患者, 从分药、吞咽、到服药后检查患者舌下、舌中、手中、杯中、衣服口袋、床头柜, 各环节一定要细致、耐心、积极督促患者, 严格遵医嘱执行, 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马虎、失职而造成患者无效治疗, 或服错药、多服药, 导致药物副作用。
3.4 约束带的管理及使用。
约束带过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严重者导致截肢, 过松易使患者挣脱, 更易激惹患者的破坏行为, 或利用约束带自杀、自伤、伤人, 所以护理人员在使用约束带时, 松紧度、时间长短一定要适宜, 且派专人看护或密切巡视四肢血液循环情况, 交接班时要仔细清点约束带数量;同时避免其他患者解开约束带。
参考文献
[1]史瑞芬.市场经济中的护理服务文化.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3) :1~3.
[2]王益锵.护理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69~81.
[3]杨英华.护理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129~130.
[4]郑静, 凌莉, 张福林, 等.门诊病人满意度的测量和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372~373.
浅谈企业公众形象与管理哲学 篇10
1 企业公众形象
1.1 企业公众形象的概念
企业公众形象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在国内对其具体概念的定义仍略有差异:如张文魁就将企业公众形象定义为公众对企业产品的性价比及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认知与反应;杜立群则认为是在企业良性发展的前提下,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其中包括在企业的财务、品牌、社会责任等方面,当然还包括其对员工权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认知;而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和北京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企业公众形象提出了系统性的概念,即从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员工关系、投资者关系、消费者关系、商务关系、品牌传播、危机管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九个方面来衡量[1]。总之,企业公众形象即公众对企业经营表现、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的综合印象。
1.2 目前我国企业公众形象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企业公众形象虽有所改善,但不少企业公众形象事件仍然强烈地影响着消费者或客户利益,使人们感到触目惊心。比如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导致三鹿集团的破产;2010年腾讯与360的客户端之争事件等,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真正关注到自身的公众形象。而消费者在选择消费企业时,企业文化必将被作为其购买的参照标准之一。比如王老吉,正是由于它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使得“王老吉”品牌迅速在全国走红。事实上,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级政府加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估,相对忽略对社会责任的要求,如忽略对产品与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及环境保护等的关注。因此,造成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层出不穷,这必然造成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和公众形象意识的淡漠,也将成为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产生上述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家素质和商业道德的缺失问题,企业家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对其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视程度。现实中,企业总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而忽视其社会责任,或是淡化其社会责任。因而在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过程中,将其社会责任纳入管理过程中,形成管理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管理哲学
2.1 管理哲学的任务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管理学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整套系统上升为哲学的范畴即为管理哲学。因此,管理哲学就是连接管理学和哲学之间的桥梁,它使管理学中的概念、原则、方法变得富有哲学的意义,也使管理学中的概念、方法对管理有着根本性的指导。简言之,即通过管理学中的各种普遍现象以及各种管理方法的研究,以哲学的方式对其进行综合概括,以扬弃的方式得出管理学中的普遍规律和本质,形成管理学研究中的根本。总之,通过管理哲学这一桥梁,能使人们在各种管理过程中对那些未曾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做出正确解释。
2.2 管理哲学的内容
以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领域,无时无处不与管理哲学有关,反之,管理哲学也渗透到管理学领域的方方面面,便形成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1)管理学的本体论———物质与社会存在。管理学是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交叉而形成的[2],因此,其基础除了有物质,还有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而各种管理原理与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物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作为世界中的一部分,管理学中的规律和世界的总体规律也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物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而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管理学做为社会意识的结合体,本身就来自于人们平常生活中的细节,没有人们生活中的这些社会存在,也不会形成管理学中的这些社会意识。简言之,管理学也是遵从唯物辩证法中的根本的。正如诸多管理原理,无论是其形成、发展还是应用,都是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实践而形成的。倘若没有各大物质基础,以及人类与周围居住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又反之影响人类生活(或者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存在,就不可能形成诸如责任原理等原理。
2)各大管理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管理学中的各方法与原则都是通过不断总结与结合情景的变化而得到的普适性规律,它在管理中有着它独有的普遍性。然而,任何个体都有其个性,管理也会随着不同情景而有其特有的个性存在,因而管理本身也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体[3]。
其实,任何管理工作的实现过程都要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但对于不同的组织来说,其又有特殊的一面,同时与其相适应的管理原理、规律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A与B两公司(行业不同,他们之间没有竞争),A公司可能与之前竞争的C公司合作,以强强联手的方式获得更大的市场,故而是公司A与C都获得利益;而B公司则是通过开拓另一项新业务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公司A和B都是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尽管其采用的方法、途径不尽相同,但是其间的管理过程都运用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人本原理等,因为其所属的行业不同,故而整个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原理与方法的表现形式亦是不同的。
3)管理规律的变化———对立统一规律。管理学作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本身就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它是在矛盾的形成、发展、完结的这样一个过程中转化的。管理学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其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原始的规律,然后通过管理实践的应用,不断检验各种管理规律,再通过反馈,进而不停地检验各原理、规律的正确与否,其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规律、原理形成的矛盾斗争也就趋于统一,这便是管理学对立统一规律。
4)管理规律的认识———管理哲学能动的革命反映论。管理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认识过程仍然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正如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在早期,人们被视为工具———个为了让机器正常运转的工具。比如,管理科学的奠基人泰罗的全部管理理论和研究工作,都是围绕挖掘机器的附属物(劳动者)的潜能而进行的,泰罗之后的几十年里,人被视为机器的附属物的观点和方法都没有改变[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部分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是劳动者的行为决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在此基础上,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劳动者仍然被视作客体。1970年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人们对日本成功企业进行了剖析,逐渐认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6]。人本原理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管理学的认识论同样是能动的革命的认识论[7]。
2.3 管理学与管理哲学的关系
管理哲学可以说是一门实践哲学,它是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哲学的指导原理与方法,同时加入各种管理学的原理而形成的。正如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通过管理实践而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哲学。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与自然辩证法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但其对自然辩证法研究上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而自然辩证法则是在概括包含管理学在内的具体科学成果、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所揭示的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管理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8]。
3 企业公众形象与管理哲学的关系
管理哲学是认识和改善管理活动的正确指导哲学,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运用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管理问题,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管理学和管理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美国经济学家德隆的研究表明: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也就是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然后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达到180国际元,从1750—2000年,即在0.01%的时间里,达到了6 600国际元,增加了37倍。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在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带来这250年财富迅速增长的机制,就是市场经济,而公司组织正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细胞。管理作为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能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以形成正确的管理哲学,这必将对管理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企业公众形象的好坏只不过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接触的问题之一,坏的企业公众形象可能导致企业的名誉危机,甚至是破产,正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企业公众形象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累积的过程,而当管理过程与其公众形象相冲突之时,就有可能是企业公众形象与其旧时管理哲学间矛盾爆发之时,甚至可能使得企业的经营都将无法维持下去。因此,众多企业都将企业公众形象强调到其自身良性发展前提下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也足以表明企业公众形象在企业管理、经营哲学中所占有的一席之地[9]。
4 结论
2006年4月,搜狐财经曾对公众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60%的人认为企业有必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见图1)。
可见,促进企业和公众提升企业对社会及公众的责任与义务的重视和思考,让新的企业成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使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那么,作为企业经营的灵魂,企业各自的经营、管理哲学则是一个企业能够怎样发展、能发展多久、发展到什么地步的关键因素,将两者结合也就成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决策,即将企业的公众形象作为企业管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
摘要:从企业公众形象的角度出发,采用事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分析了企业公众形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最后得出企业无论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还是在形成自我管理哲学的过程中,将公众形象纳入到二者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哲学,企业公众形象,管理学
参考文献
[1]2006中国企业公众形象报告[EB/OL].[2007-01-31].http://www.qiye.gov.cn/ruanwen/201203/12742.shtml
[2]张媛媛.管理学科的属性定位——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J].社会科学与管理评论,2008(3):17-25.
[3]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德中.管理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梁士伦,姚泽有.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崔德华.论人本管理的意蕴[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16):103-106.
[8]葛荣晋.简论中国管理哲学的对象和范围[J].哲学动态,2007(2):16-19.
神木县农村公路管理数文明形象 篇11
前半年,该站列养县道554公里,乡道642公里,县乡专用道61条,村道1860公里,优良里程县道454公里,乡道483.4公里。为全面提高养管质量,落实责任,该站从管理力度人手,精心谋划,共签订各类养护合同86份,乡镇农管所目标责任书21份。经考核,分别对较好的领养人刘引民、赵吉祥、龚引世、屈凤彪等8人分别予以奖励,同时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2011年计划养护工程,其中有路面大中修工程、路基及安保工程等。路面工程已经完成招投标程序,目前进入施工阶段。路基、安保等已完成部分工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5处,危桥改造4座。中锦路沙母河大桥T梁裂缝粘贴钢板加固、王家沟大桥T梁裂缝粘贴钢板加固;马碱路巴泥沟小桥下套加固;店苏路苏家塔大桥梁顶钢板补修、桥面铺装,现已完成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
根据市局要求,该站确定创建26条502公里示范公路。为使示范路达标,进行示范路工程整治摸底工作。需增设各类标志51块;挡墙1888米;长城防护墙1202米;警示桩376根;边沟、急流槽5510米;补修防撞墩、栏水带等。
该站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照市、县主管部门的要求,与各乡镇、养护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列入安全生产考核的主要指标。通过层层签订养护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生产指标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养护生产的宏观指导,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有效地促进养护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严格坚持养路“十六字方针”,促进了养护质量的提高,落实养护工作重点,使公路病害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治,建立了汛期养护应急机制,从而确保公路畅通和良好路况,促使路况稳步提高,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养护任务。
以法治路树文明执法形象
由于神木县农村公路点多面广,为了使公路沿线群众了解公路法律、法规,自觉地形成爱路、护路的公共意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大队经常作路政宣传教育。平时该站更注重加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积极开展职工政治素质教育和业务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组织职工学习《公路法》、《陕西省治理车辆超限运输办法》、《陕西省路政管理条例》、《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市治超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使执法人员素质形象都有很大提高,为文明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整治农村公路超限运输
根据《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市政府、治超办对治超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结合该站工作实际,全面开展车辆超限治理工作。
加强源头治理。深入开展超限运输源头治理工作,并严格给予行政处罚。发现有超限超载车辆驶出煤炭生产企业的,第一次给予该企业书面警告并罚款10万元,第二次罚款20万元,第三次责令该企业停业整顿,并建议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件。如拉砂砾石、化工建材等超限超载车辆,相应的也要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同时实行“双向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货物接收方的责任。深入开展超限运输盲区治理工作,该站联系公安部门协调配合,对绕道、短途超限运输、逃避检测等现象进行打击,加强超限运输源头治理,严禁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保护公路的完好畅通。
开展联动治超。检测站派路政人员进驻收费站开展计重收费联动治超,收费站与超限站互通信息,发现超限车辆及时反馈治超检测站。确保超限车辆都到站检测,及时处罚。治超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为提高全站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意识,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成效,该站始终坚持以学习为先导,着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坚持领导带头,紧密结合公路事业发展为奋斗目标,以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隊伍为重点,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公路部门文明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形象管理 篇12
“形象设计与管理的工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设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人物的行业、语言以及自身性格本质中去挖掘、发现并加以适当地修整与改造。”因此,笔者将电子商务企业CEO的形象管要素分为以下三点:
一是塑造明确的形象基调与坚持本色原则的外在形象完善。企业领导者确定自身形象基调,不仅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创造出一个清晰的形象识别系统,还要强化企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认识,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并且提高企业绩效,是实现企业使命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领导者将其自身性格与企业使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好的基调。可供领导者选择的形象基调非常广泛,性格方面有乐天达观、成熟稳重、风趣幽默,作风方面有勤劳、勇敢、善良等等。此外,一个领导者的性格基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维度、多特性的。良好的外在形象不仅有利于增强电子商务CEO形象的悦目性和感染力,还是企业的符号,并使受众将其与企业的价值观联系起来。
二是受众原则与情景原则,即承认受众在形象认知过程中的地位、重视受众在形象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反馈并遵循受众的认知喜好和认知规律。电子商务CEO是某种程度上的公众人物,社会大众则是其形象的接受主体和认知主体。领导者媒体形象的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要尊重公众的心理和期待。在形象建构以及传播中,不可以单方面填鸭式的给受众灌输思想,而要重视与受众的双向交流与沟通,需要受众的心理感受、情感参与,这样的电子商务CEO形象才会受到支持和理解。人物的媒体形象建构与传播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的,不同的情境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电子商务CEO在每一情境下都应该有不同的形象构建。
三是言语表达能力的塑造与内在形象的建构。语言的魅力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内涵,使人感到亲切,产生好感、重视,甚至敬佩。换句话说,语言是领导者吸引、控制和激发其追随者的主要手段,电子商务CEO拥有出色的话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媒体和公共场合下,电子商务CEO的话语表现必然更加直接地影响到其所在企业的形象。因此,CEO作为企业公共形象的喉舌,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一定的意义,能够清晰明快地表达心中所想,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使话语有自己的风格与思想。新媒体的大行其道,使得电子商务企业领导者的形象有了很强的塑造空间,但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形象也脱离不了“本色”二字,脱离内在素养,只在外在形象上下功夫的形象不仅会给人虚伪、虚假的印象,还是对社会大众的欺骗。其次,电子商务CEO形象的塑造要符合自身条件、个人身份以及所代表的组织,并且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切不可过分美化、贬低和脱离自身的特点,在美化外在形象的同时,应将CEO自身地价值观、素养与品格自然地体现出来。
【形象管理】推荐阅读:
政府形象管理05-23
卖场形象管理手册05-11
形象标准化管理08-15
企业形象策划管理09-20
商超门店形象管理08-23
内抓管理 外树形象05-15
企业形象与质量管理10-31
企业形象的塑造与管理论文06-15
抓党建 促管理 提质量 树形象06-01
从欧莱雅广告中的自信漫谈品牌形象管理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