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研究

2024-10-07

控烟研究(精选10篇)

控烟研究 篇1

引言

我国吸烟人群逾3亿, 另有约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如对吸烟流行状况不加以控制, 至2050年每年死亡人数将突破300万, 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堪承受之重。因此, 高校控烟势在必行。

一、吸烟的危害

吸烟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吸烟可能导致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癌、口腔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吸烟不仅仅是个人问题, 已经是世界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和预测, 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学反应, 形成大量新的物质, 其化学成分很复杂, 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 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 (烟碱) 、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在烟草中原有的蛋白质合物、维生素、氨基酸等人体需要的有益物质, 如果把它作食用那是有益的, 但是把它作为香烟, 经过燃烧而释放出烟雾灰尘等, 就都变成有害物质。烟草点燃的烟雾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气体部分, 占据92%, 包括多量的氧和氮无害气体和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及微量的致癌、促癌、纤毛毒物质。粒相部分占8%, 主要为尼古丁和烟焦油。

吸烟的危害:

1. 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

2. 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

3. 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

4. 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

5. 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

6. 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因吸烟而导致死亡, 烟草已经是全世界致死率在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高血压“杀手”。如果吸烟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到2020年每年吸烟致死的人数会增加一倍。

二、高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分析

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的栋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青年时期, 这一时期是人生中心理行为及习惯逐渐形成且趋于稳定的时期。因此, 对高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 帮助大学生改善身体及心理问题是势在必行的大事。

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在上了大学之后开始吸烟的, 造成大学生吸烟的因素很多, 有因为周围的同学吸烟而受到影响的, 有的是因为好奇, 扮酷, 模仿别人吸烟的, 有的是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 心情压抑开始吸烟的, 有的是从众心理造成跟风吸烟的。

1. 高校大学生为缓解压力选择吸烟

大学生是历经十二载寒窗苦读, 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高考的一群时代的宠儿, 是看似轻松却面临巨大压力的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群体。他 (她) 们面临着离开父母的庇护独立承担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的巨大压力, 心理面临巨大考验, 这时吸烟常常被当做排解心理压力的工具。而一旦接触吸烟, 常常会沉湎其中, 在云山雾绕当中寻求解脱。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也是造成吸烟比例上升的因素。大学生谈情说爱的比例在上升的同时, 失恋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 痛苦地心绪下, 吸烟成为了最好的排解工具。

2. 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而选择吸烟

随着大学生活交往的不断增多, 吸烟已成为一种群体行为。为了联络感情, 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大学生常常聚在一起, 当有人开始吸烟, 并向周围的同学分发香烟, 不会吸烟的同学常常迫于气氛接受他人递过来的香烟, 久而久之吸烟成为一种习惯, 并将这一习惯不断地向周围环境传播。[1]聚在一起吸烟似乎更易于增强彼此的感情, 吸烟无形当中被赋予了一种社会功能。大学生常常错误地认为吸烟是成熟的表现, 这一原因导致了吸烟率的大幅上升。

3. 高校大学生的行为常常受到周围人群行为及态度的影响

大学生的行为常常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吸烟有害健康的常识大学生都懂, 但周围同学吸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当中都会影响到自身的行为及态度。多数的吸烟大学生开始的时候都会对吸烟行为深恶痛绝, 但在强烈反对无效的情况下, 逐渐在好友的影响下, 开始尝试吸烟行为。[2]据不完全统计, 在大学生吸烟的人群中约有58.65%的同学吸烟是受到同学及朋友的影响。

4. 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吸烟的重要因素

据抽样调查统计, 在吸烟的大学生中, 有82%的家庭中有吸烟者。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有吸烟者, 必然导致其他家庭成员被动吸烟, 父母吸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子女认为吸烟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大学生尤其是男大学生会认为吸烟是成熟的表现, 所以, 到了一定年龄段, 父母不会再限制孩子抽烟喝酒的习惯, 这也助长了大学生吸烟习惯的养成。

三、高校控烟对策研究

1. 高校应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

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 自由基会损伤人体细胞。每吸一口烟至少会产生10万个自由基, 有可能导致全身性癌症、加速癌细胞生长、造成慢性疾病的形成。吸烟将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吸烟危害的不仅仅是吸烟者本人的身体健康, 对被动吸烟者同样会造成危害。据第六届国际吸烟与健康会议报告, 女性肺癌被动吸烟是不吸烟妇女的3倍。

高校应广泛利用媒体的力量加强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吸烟造成的危害, 才能有效地抵制吸烟。应广泛地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病例, 使大学生真正意识到吸烟造成的恶果, 拒绝吸烟, 净化校园。

2. 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健康教育

高校大学生处于一个身心尚未成熟的时期, 吸烟常常是在好奇心的左右下进行的。由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并非立竿见影, 而具有一个相对漫长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潜伏过程, 所以不少吸烟者也就不以为然, 甚至把吸烟看成是与旁人无关的生活嗜好, 是无关紧要的生活小节。[3]高校应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举办健康你我他知识竞赛, 设立健康教育课程, 使学生明白吸烟对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 自觉地加入禁烟行列, 强化戒烟意识, 提高戒烟信念达到控烟目的。[4]

为了健康, 提倡人人戒烟。戒烟的关键第一是认识, 第二是决心, 第三是恒心。因此戒烟的关键在自己。

3. 吸烟有害健康的意识培养需要全社会的配合

大学生的吸烟问题与家庭有吸烟者有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会体现出家长的影子, 家长应以身作则, 在家庭当中少吸烟或不吸烟, 并积极配合学校帮助孩子戒烟或不吸烟, 用身边吸烟有害的事例教育引导孩子远离香烟,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降低全民吸烟率, 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任何不利健康的行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加以制止, 维护一个良好的健康环境。[5]

大学生自己要在主观上拒烟, 只有自己清楚的认识到吸烟的危害,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才能做到“无烟校园”, 将控烟教育始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引导校园烟民摒弃不良生活方式, 营造干净清新的校园环境。

4. 高校教师应起到模范的带头作用

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身教甚于言教, 试想一个叼着烟卷讲着吸烟有害的老师, 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说服力呢?学校当中应创造无烟环境, 禁止吸烟, 由学校领导带头积极参与控烟活动, 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控烟活动, 相互监督, 增强师生控烟的信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 必然使学生乐于效仿,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只有这样, 老师才会具有说服力。

5. 高校应建立控烟制度常抓不懈

高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场所, 一项制度的建立必须言出必行, 设立奖罚制度。控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 不能搞形式主义, 不但在宣传和活动时进行, 更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开展, 使控烟工作贯穿到校园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切实达到控烟目的。控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时尚, 积极引导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高校中的控烟活动将避免同学之间因吸烟造成的矛盾, 使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校园当中的控烟活动, 将使火灾隐患降到最低, 切实保证了高校的师生安全, 避免了学校仪器设备, 文件资料因吸烟造成的烧损。

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少年强则国强,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才会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吸烟会对身体健康留下无数的安全隐患, 同时还会污染环境, 使身边的人间接受到二手烟的危害。为了有效地控制吸烟行为, 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控制吸烟人数的增长, 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进行控烟干预, 大学生应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倡导健康的价值理念, 珍惜健康, 远离香烟, 创建真正的无烟校园、无烟社会,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摘要: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 吸烟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吸烟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高校大学生中的烟民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成为了烟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吸烟问题已严重威胁了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二十世纪的瘟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 与吸烟直接相关的疾病导致了全球10%的死亡病例和5%的艾滋病病例。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为了保护好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国家对学生控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继实行无烟学校, 并将学生控烟问题列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吸烟危害,控烟对策

参考文献

[1]印爱平, 贺尚荣, 王博恺.男性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访谈结果及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8年06期.

[2]李素君, 张洁萍, 王景春.某理科大学新生吸烟现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 2007年04期.

[3]张鸿飞, 王杨.男大学生吸烟动机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07期.

[4]吕旺盛, 刘婷婕, 沈芳.师范大学学生控烟现状调查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8年04期.

[5]王毅, 吴迪, 许永乐.青岛市大学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年24期.

控烟,立刻行动 篇2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体可以抵抗任何外来侵害,表面看起来似乎和3年前没什么两样的身体或许正走在岌岌可危的钢丝上。职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马上远离烟雾,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是绝对有回报的长线投资呀!

——让人亦真亦幻的烟雾会给娇艳的你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呢?

吸烟危害“白骨精”

宫外孕

专家们发现烟草的烟雾作为新的宫外孕危险因素正在动摇传统的“盆腔炎和性传播疾病导致宫外孕”的观念。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274名宫外孕患者和同期727名受孕女性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吸烟女性发生输卵管妊娠的危险比不吸烟者高40%。究其原因是烟雾可以刺激小血管壁而使其增厚,从而使盆腔内血液循环发生变化,引起受精卵着床变异等一系列变化。

不孕症

吸烟女性卵子的受精率大大减弱,与不吸烟女性相比,患不孕症的可能要高出2.7倍。英国科学家对45名正在接受试管受精的不育女性研究发现,尼古丁的分解物可丁宁 (cotinina)对受孕有明显影响,可丁宁直接影响女性生殖周期中雌性激素的产生,与不吸烟女性相比含可丁宁的女性受精卵的比例减少2/3。

如果丈夫也吸烟,情况就更糟,因为男性抽烟除了精子量减少,精子形成不规则外,而且其活动能力也大大降低。统计表明,吸烟夫妇不孕的可能比不吸烟的夫妇高5.3倍。

痛经

医生们观察了年龄从15~44岁的251名女性。在历时 18个月的随访中发现,除外纤维腺瘤、卵巢囊肿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与非吸烟者相比,每天吸10~30支卷烟的女性患痛经的危险率是前者的2倍。这是由于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管变窄,并且减慢血液流动,即吸烟也使子宫内膜血流减少,而发生痛性痉挛。

绝经提前

在任何年龄,吸烟是使卵巢衰竭的危险因素,并非在40岁时吸烟才与卵巢衰竭有关,即使在25~30岁年龄段,吸烟也是个危险因素。据《美国医学论坛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17岁前即开始吸烟或每日吸一包烟达20年的女性在40岁以前绝经的可能性会增加2~3倍。因为烟尘中的某些成分对卵泡有毒,导致卵泡提前消失,或者是由于雌性激素缺乏所致。总之,吸烟导致绝经提前约1~3年。

骨质疏松

墨尔本大学的医生对41对年龄在23~73岁间孪生姊妹的研究证实,吸烟女性在老年时骨质更脆弱,更易发生骨折;成年后仍继续吸烟的女性,吸烟者骨重量指数比不吸烟者平均低5%~10%。研究显示,骨密度每降低10%,骨强度则降低30%,只要10年内骨密度降低10%,那么引起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增加44%。

尿失禁

据《医学周讯》一项新的研究揭示,吸烟女性有发生尿失禁的危险增加1.5倍,而戒烟者尿失禁的危险降至1.2倍。

母乳分泌量减少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吸烟对婴儿的另一有害影响是减少了母乳的分泌数量及质量。研究人员称,吸烟女性产后两周时产乳量比不吸烟女性少 21%,产后4周时少分泌43%,而到产后6周时,则差别达 46%;吸烟女性母乳中脂肪含量比不吸烟女性少19%,如母亲停止吸烟后乳汁分泌量便上升。

同时服避孕药的女性易患心脏病

研究分析表明,吸烟并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比一般人群急性心梗发生率高 200%。

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二千多名女性的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吸烟25支以上并同时使用口服避孕药物的女性受害最大,比不吸烟女性患心梗的可能性大13倍。

加速衰老

美国学者把一部分年龄相仿的吸烟女性,根据吸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量的多少划分成不同组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吸烟时间长,吸烟量大者进入绝经期早,嘴唇和眼角过早地出现皱纹,牙齿发黄,皮肤粗糙,过早地衰老。这是因为吸烟造成的体内长期缺氧及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而导致衰老加速。

妇科肿瘤

烟草中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可丁宁都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吸烟女性较不吸烟女性罹患宫颈癌与卵巢癌的危险度分别高出4.4倍和2.8倍。

乳腺癌

吸烟是大多数患乳腺癌女性的第一病因。美国学者对60多万名原先没有患癌症的女性进行的6年跟踪调查表明,吸烟女性死于乳腺癌的比率,比不吸烟女性高25%,而且吸烟越多,吸烟时间越长,女性死于乳腺癌的危险越大。

宫颈癌

挪威一项持续9年的调查表明,吸烟女性比不吸烟者患子宫颈癌或恶性肿瘤的机会高出50%。吸烟女性尤其是每日吸烟15支或更多及烟龄达10年以上者,比不吸烟者患子宫颈癌的机会高80%以上。而长期积累于子宫颈细胞的烟碱,是导致癌变的主要因素。研究同时发现,如男性是烟民,则配偶患子宫颈癌的几率比配偶不吸烟的女性高40%。

总之,不要把吸烟当作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果您是职业女性,为了职业形象和长久打拼,一定要远离烟雾!如果您是一位全职太太,为了孩子和家人的健康,也不要亲近烟草,还有,别忘了把先生的烟头掐灭!

烟之终结者MARY

“在心底,你曾无数次下决心戒烟,但一落实到行为上,就开始无法忍受,你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无数年和最后一次,使烟成为你最恨又最亲密的朋友。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你的戒烟之旅吧!”

第1步:尼古丁依赖测试表

1 起床后多长时间吸第一支烟?

5分钟以内(3分);6~30分钟(2分);31~60分钟(1分);1小时以上(0分)

2 在禁烟的公共场所,如教室、图书馆、电影院等,你会不会因为不能吸烟而感到很难熬?

是(1分);不是(0分)

3 戒烟时令你最头痛的是哪一支烟?

起床后第一支烟(1分);其他(0分)

4 你每天的吸烟量是多少?

少于10支(0分);11~20支(1分);21~30支(2分);31支以上(3分)

5 起床后1小时内吸烟是否比在其他时间更频繁一些?

是(1分);不是(0分)

6 你生病卧床时是否还吸烟?

是(1分);不是(0分)

如果你的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你是以生理成瘾为主,光靠毅力戒烟是不行的,必须配合其他一些方法,比如去医院戒烟门诊寻求帮助。

如果在6分以下,说明你是以心理成瘾为主的烟民,则应以行为治疗为主,可以进行以下步骤。

第2步:分析你的吸烟习惯

把你通常在24 小时期间所吸的每一支香烟(如每喝一杯咖啡就点一支烟,饭后一定来一支烟,或是开始一天工作前点支烟),登记在一张表上。花上两、三周时间去研究,在什么时候及为什么你需要吸烟,这样你才会对自己所抽的每一口烟更加注意。这会使你愈来愈关心你的吸烟动作,有助于为戒烟作好准备。

第3步:下定决心

把你为什么要戒烟的理由都写下来,其中包括戒烟后有哪些好处在内。例如,戒烟后你吃东西会更好地品尝滋味、早晨不再咳嗽等等。在你实际行动之前,应使你自己相信,戒烟是值得一试的事情。

第4步:确定日子

在日历上圈选一个日子,在这一天完全不再吸烟。这是最为成功的办法,而且是痛苦最少的戒除吸烟恶习的方法。如果家人或好友

能跟你一起行动,在同一个时候戒烟,在戒烟期前几天最困难的日子里,互相支持,抵抗烟瘾,这对戒烟是很有好处的。有些吸烟者发现,以小题大作的方式向所有的人宣布自己要戒烟了,也是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可以得到大家的监督。

第5步:寻求代替物

在最初的戒烟困难期内,你可尽量使用任何代替香烟的东西。如嚼口香糖、吃瓜子等零食。如果你手指缝间不夹支香烟就觉得很空虚的话,那你就放支铅笔。

第6步:远离香烟环境

如果你和朋友聚会时,会习惯性地点上一支烟,那你就暂时不要参加聚会。避开对吸烟有鼓励作用的情况。例如坐火车、公共汽车及飞机旅行时,选择坐在非吸烟区,这对戒烟也有帮助。

第7步:吃低热量食物

在戒烟前期的数周,尽量吃低热量食物(如黄瓜、芹菜、冬瓜、西红柿等,停止吸烟后,你的胃口变得好起来。当你觉得紧张及不安时(戒除一种成瘾习惯时的自然结果),你常会被逼去找点东西来啃啃咬咬,因此,你的体重可能会增加几公斤。记住,戒烟的前4周是最困难的。大约过了8周之后,你对香烟的强烈渴求感会消失,此时,你可以开始减少零食了。

第8步:克制欲望

当吸烟的欲望袭来时,警告自己:不能吸烟,否则前功尽弃。

链接

35岁前戒烟最好

以泰勒博士为首的美国杜克大学科研小组对已经戒烟15年(或更长)的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称,如果你是个烟民且年龄不到35岁,那么你现在戒烟还有机会活得与那些不抽烟的人一样长久。

研究人员强调称,这并不是说明一定要让你等到35岁才戒烟,如果你想戒当然是越早越好了。

该科研小组的研究人员发现,要彻底清除抽烟对机体组织造成的不良影响至少需要15年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在35岁时抛弃了这一不良习惯,那么你得等到50岁才能摆脱体内残留尼古丁对你机体的毒害。

运动戒烟法

许多人都有过多次戒烟经历,屡屡不成功的原因便是尼古丁引起的戒断症状——烦躁不安、头昏头痛、咳嗽多汗、肌肉刺痛等,总之戒烟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就是因为这些戒断症状,使烟民们戒烟的成功率只有25%。然而研究有明,跑步可戒掉烟瘾!

跑步怎么能戒烟呢?这是因为:戒断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烟瘾造成的,而烟瘾则是由于烟碱(尼古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在健身跑中,脑垂体可分泌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可与烟碱竞争受体,使人产生欣快感,觉得情绪高昂、精力充沛,从而抑制了烟瘾的发作:另外在坚持锻炼中,机体的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大幅度提高,使血液中氧供应充足,血中氧分压升高,加速了抽烟造成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结合物的分解。减轻了机体的中毒症状,减轻了烟瘾的发作,所以运动正是烟瘾的克星。

运动戒烟的形式除慢跑外,也可以选择跳绳、游泳、爬山等,但其中以有氧运动之王——慢跑为最佳。对于抽烟者来说,烟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戒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运动戒烟必须持之以恒。因为内啡肽产生后不会长期贮存,而是有其代谢周期。所以运动戒烟半途而废必将前功尽弃。

戒烟门诊

戒烟门诊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的全国性控烟项目。近日,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正式对外接诊,该门诊设在呼吸科,主要针对烟瘾久戒不除患者的心理咨询和尼古丁替代。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武汉市、成都市、珠海市等省市的戒烟门诊也将陆续启动。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热线:(010)6508939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热线:(010)83158552详情请登陆:http://www.tobaccocontro1.com.cn/

行之有效的戒烟产品

“戒烟非常痛苦,下面介绍的药物是目前戒烟效果较为理想的剂型,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已通过临床试验并上市。它们只需要短期使用,不会造成成瘾,可大大缓解戒烟的痛苦。”

尼古丁舌下含片

我国的尼古丁含片2004年上市(商品名为真科),它可快速缓解人们对烟草的需求。

使用方法:仅使用尼古丁含片其治疗方案为:每1~4周充分治疗期,其中1~4天为剂量调整期,根据需要剂量可以为15~20片,日,第5~8周逐渐减量,到第9周停药。

尼古丁口香糖

尼古丁口香糖的优点是快速减弱对烟草的渴求,且能避免过多进食。

使用方法:每次想吸烟时,马上嚼1片口香糖,直至口腔有麻刺的感觉,待嚼到有辣味时,把它含在腮边或牙龈之间,等到麻辣感消失后,继续咀嚼,这样重复大约30分种,让大部分的尼古丁从口香糖中析出。单独使用口香糖,通常每天10~15片,不超过24片,疗程12个星期或更长。

尼古丁贴片

尼古丁贴片是一种药物塑料小贴片,可贴在上身或上臂的皮肤上,药效持续24小时,世界上许多吸烟者使用它成功戒烟。

使用方法:根据个人平常吸烟的量,每天早上用一块或更多块新的贴片,贴在上臂。一般来说,贴片疗程最少要6~10个星期,每次使用

时应更换粘贴部位。

尼古丁替代疗法可使人在短期内戒掉香烟,避免烟草对身体的伤害。

安非他酮治疗

安非他酮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非尼古丁药丸。它可以消除或减轻戒烟初中期产生的焦虑情绪,提高舒适感。

使用方法

必须在戒烟日期之前1个星期就开始服用,整个疗程需要7~12个星期。在戒烟初期,服用该药物者有时可能还会感到对烟草的渴求。碰到这样的情况,辅以一定量的尼古丁含片会有所帮助。

以上的商品可在大型药店或是戒烟门诊买到。

戒烟故事

受访人东东

我工作后开始吸烟,朋友一聚就递过来,鼓励你抽一支。当时觉得好奇就吸起来。后来发展到一个人时也想吸,于是自己买烟。但我觉得女孩子吸烟身上有味,而且对皮肤也不好,对身体不好就更不用说啦。于是决定戒掉。在戒烟时我躲着朋友,生怕他们劝我,打乱我的计划。想吸时就嚼口香糖,1个月后基本就不吸烟了,现在我坚持了快1年,我要为了健康和美丽一直坚持下去。

明星戒烟榜样苏苏

“明星的榜样力量不可小视,不知多少FANS喜欢上明星吸烟的姿势,就模仿起来。看看下面几位,他们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的明星哦!”

成龙成反烟草斗士

成龙大哥就放下了手中的烟卷,成为坚定的反烟草斗士,他说:“电影中所有高难度的动作都难不倒我,怎么可以让戒烟难倒我呢?”戒烟后的成龙表示吸烟害处非常多,他的好朋友洪金宝和狄龙都发现吸烟的人不仅牙齿发黑而且手都会颤抖,自从戒烟之后他不仅精神好、皮肤好而且 竟然连自己打拳也感觉不累了。成龙更因为其健康形象在2001年获选为“国际拒烟大使”。成龙以过来人身份语重心长地说,拒绝香烟的诀窍就是“根本不要开始”,一旦开始,会不知不觉地上瘾;一旦开始,就会纠缠一辈子,青少年们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好玩,最后难得脱身。

周渝民担任戒烟大使

周渝民谈自己的戒烟史:“十七八岁开始抽,抽了3年多,烟瘾愈来愈大,差不多一天一包。”

有一次,拍‘流星花园’的蔡岳勋导演,有天突然不能来导戏,因为他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住院,病因不明,后来他告诉我们,儿子生病和他抽烟有关,当时我没想那么多,直到一年前有一天,在烟雾弥漫的房间里,我突然觉得自己好臭,蔡导的话在我耳边响起!”

周渝民戒烟后,接下董氏基金会戒烟代言人,健康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布莱尔为结婚禁烟

英国首相布莱尔日前参观一家刚刚实施禁烟条例的酒吧,期间他自揭一桩陈年趣闻,原来他是在跟妻子切丽结婚前15分钟,才开始戒烟。

谈到自己的戒烟经历时,布莱尔透露,他其实是在1980年与切丽举行婚礼前15分钟,才把戒烟付诸行动,他面带笑容地说:“这是我俩结婚的其中一项条件,至今我仍然觉得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国际戒烟竞赛

控烟研究 篇3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固定样本量调查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分别选择某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和职校一年级三组在校学生各160人,共计4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以问卷形式分别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集中调查。问卷内容共计20大题,包括:(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个人吸烟和戒烟行为及其原因;(3)吸烟相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4)控烟法律、法规和措施的知晓和态度。所有收集的问卷编码后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专人负责录入,并进行手工查错和计算机逻辑差错,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性。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以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KAP)作为个体主要分析评价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吸烟和戒烟行为

在480名调查对象中,女生256人,占53.3%,男性224人,占46.7%;平均年龄16.91±1.27岁。吸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吸烟率为5.38%,尝试吸烟率为23.32%;女性吸烟率为0.78%,尝试吸烟率为9.77%。职校生吸烟率为5.66%,其中职校男生吸烟率为11.76%;高中生吸烟率为3.13%,高中男性吸烟率为5.00%;初中生尝试吸烟率为9.38%。男性戒烟率为1.79%。不同性别、年龄和身份学生的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上存在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学生尝试初始吸烟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好奇,占51.06%,其次是受别人影响,占18.09%。尝试初始吸烟获得途径,来自朋友的占首位,占41.19%,其次是父母等长辈,占20.21%和偷偷拿的占14.89%等。

进一步调查学生吸烟者戒烟意愿,结果显示,只有16.67%吸烟者觉得应该戒烟,持无所谓的占61.11%。对于戒烟能力认知调查发现,38.89%吸烟者认为可以减少吸烟量,27.78%认为可以戒烟,22.22%认为自己戒不了。

2.2 吸烟相关知识和态度

青少年学生对孕妇吸烟有害胎儿、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均比较高,危害(非常有害和有害)知晓率分别达到95.97%、95.58%和91.37%,三者非常有害知晓率也均在75%以上。就吸烟与10种主要疾病之间相关关系的认识上,对吸烟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认知率较高,分别为94.14%、92.87%和85.29%,而对吸烟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认知率相对较低(61.39%、56.17%和43.35%)。调查对象吸烟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98±3.55,知识得分在调查对象性别上略有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身份和吸烟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控制吸烟措施的知晓和认知

18.72%调查对象不知道“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50.85%不知道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吸烟者中均有57.14%不知道禁烟规定和FCTC,不同性别、年龄、身份和吸烟状态的调查对象有关禁烟规定和FCTC知晓率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上意义。

调查对象对“烟盒上的健康警语”赞同度达80.79%,“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赞同度达80.71%,“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违者予以处罚”赞同度达77.41%,而对“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和“大幅度提高香烟价格”赞同度较低,分别为56.49%和37.82%,尤其是被国际上认为是有效的、单一控烟措施,即“大幅度提高香烟价格”不赞同率达31.72%。

对于控烟措施的知晓情况与吸烟相关知识得分之间作进一步分析发现,知道并且了解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知识得分为8.250 0,高于知道但不了解(得分7.573 0)和不知道(得分6.197 5)的知识得分;同样,知道并且了解FCTC的得分为8.175 4,也高于知道但不了解(得分6.929 1)和不知道(得分5.409 1)的知识得分,不同知晓状况与知识得分之间存在差异,并有统计学上意义。

2.4 影响知晓FCTC的多因素分析

对影响知晓FCTC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经逐步回归得到模型见表1,纳入的自变量为性别、身份和知识得分。即女性知晓FCTC比例低于男性,OR值为0.628;不同身份知晓FCTC比例不同,但相对初中生,高中学生知晓FCTC比例差异没有显著性,职校生知晓FCTC比例低,OR值为0.574;知识得分低的知晓FCTC的比例低,OR值为0.898。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青少年吸烟和尝试吸烟行为指标虽然略低于上海市和国内其他省市青少年相关调查结果,但学生吸烟行为和健康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职校、高中生的吸烟和尝试吸烟行为更为普遍,必须引起学校、卫生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和心理、行为成熟过程中,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继而去尝试和模仿,形成不良嗜好和不健康行为方式。本研究发现,青少年尝试初始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和受别人影响,尝试初始吸烟获得途径主要是来自朋友,而男女学生在尝试初始吸烟的原因和获得途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也证实了无论男女青少年,他们的吸烟和尝试吸烟的行为同样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群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吸烟预防和干预措施必须强调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的文化氛围和正面向上的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少年学生对吸烟危害有较高的认识,危害知晓率均在90%以上,同时对吸烟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癌等疾病也有较高的认知率,而对吸烟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认知率相对较低。吸烟相关知识平均得分在不同调查对象身份和吸烟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职校生的知识得分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吸烟者的知识得分低于戒烟者、尝试吸烟者和从不吸烟者,这反映了青少年吸烟行为与他们的吸烟相关知识和认知有关系,提示青年少控烟工作中,必须加强有效控烟措施的传播和吸烟与疾病致病关系知识的健康教育,学校应针对各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重视激发青少年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信心,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提高抵御烟草诱惑的能力。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部分吸烟者尝试吸烟开始于青少年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也是有效控制我国人群总吸烟率,从而减少烟草对健康影响的关键。因此,青少年吸烟预防和控制措施应作为全社会维护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点工作,既要强调学生主动接受正规的健康教育,以获得一系列与终生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社会必须为青少年培养健康行为习惯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

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对控烟政策和措施认知和看法,为决策者完善烟草预防和控制政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方法:采用固定样本量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某初中、高中和某职校选择三组人群,共计480人开展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学生吸烟率为2.91%,尝试吸烟率为16.01%,其中职校男性和高中男性吸烟率较高。有18.72%调查对象不知道有关禁烟规定,50.85%不知道《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结论:青少年吸烟预防和干预措施必须强调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的文化氛围和正面向上的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吸烟,烟草控制,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7-83.

[2]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课题组.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R].Geneva:WHO,2005.

[4]李爱兰,黄悦勤,王燕玲,等.我国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75-77.

[5]王燕玲,黄悦勤,李爱兰,等.中国四省市少年吸烟及烟草知识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21(6):456-457.

[6]许小频,郝瑞丰,聂少萍,等.广州青少年吸烟现状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13-15.

控烟的效益 篇4

家中有孩子的烟民父母大都会避开小宝贝所在的空间过把瘾,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所谓控烟就是控制二手烟传播。那么,二手烟有多凶猛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2013年全球有500万死亡人口曾经有吸烟史或者处于烟民行列。在因烟辞世的人中,有大约60万受害于二手烟,约占总数的12%。整个20世纪已经有1亿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在不控烟的前提下,按2013年的比例,本世纪可能有1.2亿人被二手烟夺走生存权。

2013年,由中国、美国、英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选择中国作为范本专门研究二手烟与老年人涉烟健康之间的关联性(中国被认为是全球烟民最多的国家),参与者来自中国安徽医学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美国,研究成果发表在《职业及环境医学》(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杂志。

研究背景是,中国有大约6.5亿人不得不吸入二手烟,每个烟民大致会让另外两个不吸烟者被动吸入。中国也是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且发病率呈迅速上升之势。

研究结论是:被动吸烟的老年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机会很大,在被调查对象中有10%的老年人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

专业机构研究认为,对外界有害环境同样敏感的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少儿群体,二手吸入香烟的危害也显而易见。

2010年,英国皇家医生协会RCP(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发表一份报告,题为“Passive Smoking and Children(儿童与被动吸烟)”。报告认为,2010年英国有约21%的人口(英国人口约6200万)抽烟,与目前北京的烟民比例相若。英国每年因吸入二手烟导致30万儿童看医生,其中有1万名儿童需要住院。

在具体病种方面,200例患儿为脑膜炎、120000例患儿为中耳炎、20000例患儿为胸肺部感染、22000例患儿为哮喘.在英国每年40例婴幼儿猝死的病例中,8例(五分之一)与二手烟有关,这些儿童病例都被确认经常性处在被动吸烟的环境中。

该报告提醒,孩子被动吸烟最可能的制造者是烟民父母。父母都吸烟,孩子被动吸烟的可能性较之非吸烟家庭大9倍。如果一方吸烟,孩子受影响的概率,母亲吸烟为6倍、父亲吸烟为3倍(一般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多)。报告特别指出,烟民父母为“保护”孩子采取的一些貌似“安全”的手段,到另外一间屋子过瘾,比如打开窗户对外面吐雾等等,其实于事无补,并不会实质上影响孩子被动吸入香烟的结果。

在专业界的观点里,青壮年群体长期被动接受二手烟造成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在2007年实施公共场所禁烟,两年后的2009年9月,英国卫生部发表报告评估禁烟效果,结论是“效果远超预期”。

英国卫生部的报告指出,在此期间英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大幅下降了10%,这是事先未曾意料到的。而心肌梗死在英国是危及民众生命的严重病患之一,2009年之前,英国每年罹患心肌梗死的人多达27.5万,其中14.6万人死亡。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所属刊物《Circulation》(循环)和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美国心脏学院杂志)发表的两篇文章则认为,同期英国心肌梗塞的发病人数的下降幅度达26%,相当可喜。

《美国心脏学院杂志》文章的研究领导者詹姆斯·莱特伍德博士认为,美欧引入禁烟法之后,心肌梗死发病率的下降相当明显,第一年就有17%左右降幅,三年累计可达36%。他认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可能因禁烟降为零,但在禁烟的举措下中短期内显著降低发病率是可能实现的”。

德国健康专家瑞内尔·汉内温克Reiner Hanewinkel和美国健康专家杰姆斯·萨金特James Sargent在2012年分析德国DAK保险系统360万参保人的医疗数据后撰文指出,在德国餐饮业禁烟令发布之后一年,参保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入院的比率下降了6.8%,心绞痛的发病率更下降了13%。德国烟草业联合会的企业家们并不赞同这一结论,他们认为此间心血管病患下降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餐饮业禁烟一个。

控烟风景线

在欧洲,被认为实践禁烟行动较早的是爱尔兰。2004年3月29日是爱尔兰在公共场所禁烟的第一天,全球主流电视媒体派出报道组在都柏林一家酒馆见证了爱尔兰禁烟令的生效日。

爱尔兰被称为“酒馆之国”,酒馆文化在爱尔兰传承良久。酒馆文化中有一个内容:烟酒不分家,起初相当多的爱尔兰人并不认为可以成功把香烟从爱尔兰的酒馆中赶走。资深烟民、爱尔兰旅游部长迈克尔·林说: “我曾经认为这项禁令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因为酒和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爱尔兰酒商联盟(Vintners’ Federation of Ireland)之前发表声明认为,禁烟令“无必要、不可行、无道理”,爱尔兰烟草业协会则预言,餐饮业、宾馆酒店业将遭受重大“打击”,损失大约6.5万个工作岗位。

禁令生效后一个月,爱尔兰卫生部门的调查结果出乎意料,包括该国当时7800个酒吧、酒馆在内的97%的工作场所实现无烟环境,民调显示当时有80%的烟民给禁烟令投赞成票。

2013年,爱尔兰无烟研究所(TobaccoFree Research Institute Ireland)发布该所的统计数据表明,禁烟10年,爱尔兰有3700人因此保住性命(爱尔兰人口约450万),心脏病发病率下降26%,中风发病率降低32%,效益显著。

继爱尔兰之后,2004年有挪威、新西兰,2007年有意大利、英国,2008年有印度、2010年有希腊,2011年有巴西、2014年有俄罗斯加入全国性禁烟的行列。还有一些国家如美国、德国虽未有全国性禁烟法律,但在州一级禁烟。

nlc202309021032

2002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法案《Smoke-Free Air Act》(无烟空气法)。法案规定,禁止在办公室、地铁、酒吧等“带盖”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吸烟,后来延伸到餐厅、商场。控烟执行最强力的被认为是美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城市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2011年纽约甚至将供民众散步休闲的公园、沙滩、步行街及广场“不带盖”的场所纳入禁烟范围。

据统计,控烟10年后的2012年,美国的成年烟民从上世纪60年代的42%下降到19%。据统计美国3亿人口有大约4500万成年烟民,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刊登的文章资料,美国因抽烟引发的疾病每年花费医疗费960亿美元(约合5952亿元人民币)。令美国学者担忧的是,在成年烟民减少数百万的同时,18~25岁的烟民却在增加,34%的青少年承认数月内抽过烟,每年有80万美国青少年加入烟民队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4年草拟了一部新烟草法案并且交予社会公众讨论,征求意见。这部草案的一项内容被认为颇具争议。这就是:需要计算减少抽烟的成本效益,这个成本效益的计算参数是“幸福感”。新法规认为,对减少吸烟带来的效益,如降低过早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需要乘以一个系数0.3才是可供参考的实际价值,再把这个价值与烟民放弃吸烟丧失的幸福感比较,作出是否戒烟的决定。

草案甫一出炉,立即在美国公共卫生领域引发强烈反弹,其中暗含一个经济悖论:何处监管吸烟越严厉和成功,该处在经济核算中的损失越大。换言之,控烟成功拖了GDP的后腿,因为该草案将控烟的经济效益基本“抹杀”了。有学者认为,这个法案如果兑现,有可能引起烟草业挑战控烟法律的行为。也有学者认为,对一直加强控烟的FDA,这个新法案的作用是负面的,会阻碍控烟执法。FDA是美国控烟的执法者,由FDA起草的这个新法案在有些人看来,有执法者自己捆住手脚之嫌。

相当多的反对意见来自经济学界,认为该法案在控烟的成本和经济效益上计算失误。这个失误来自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人”是理性的。但是,吸烟者并非理性经济人,抽烟往往与青少年时期的冲动有关,而戒烟却因为有心瘾很困难。

德国的禁烟则一波三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德就开展禁烟运动,但经过20年的努力才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操作。1998年德国联邦议会讨论《保护不吸烟者法案》(足见切入点是二手烟),但未获通过,站出来反对的居然是当时的德国健康部部长赫尔斯特·瑟赫菲尔(Horst Seehofer)。8年后的2006年,当联邦政府再次与社民党议员联手提出禁烟法案时,再次被否决,这回的强势反对者是联邦法律部长布里吉特·泽普里耶特(Brigitte Zypries),理由是“联邦议会不具宪法功能,不能就公共场所是否允许吸烟做决定。”

造成德国禁烟法案两度流产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考量,最大的反对力量是餐饮业。德国餐饮业联合会认为,实行禁烟法的国家都对经济造成过“严重影响”。德国盛行啤酒文化,在酒馆抽烟是消费者最常见的行为,如果在酒馆禁烟,很可能赶走大批消费者。2005年,德国政府与餐饮业联合会达成一个折衷方案,在不立法的前提下,在面积大于75平方米的提供餐饮的场所,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在2008年之前完成。

但8年后原先对禁烟法案持反对意见的前联邦健康部长瑟赫菲尔态度有了180度转变,认为必须出台“特别严格”的禁烟法令。同时,德国16个州政府也认为应该开展禁烟,但对禁烟的细节有争议,以至于州长们召开的相关会议未能达成一致意见。2007~2008年间,德国各州自行订立《保护不吸烟者法律》,其中最严格的数巴伐利亚州,当年担任州长的埃德蒙德·施托依贝尔(Edmund Stoiber)下令“在所有公共建筑内和所有餐饮店内不许吸烟”。但是也有与巴伐利亚州宽松程度不一的禁烟令,以至于有人调侃德国人出门应该带上“禁烟地图”。

2015年5月,德国联邦药物成瘾问题专员玛勒内·莫特勒尔(Marlene Mortler)公布报告显示,迄今为止,25%的德国成年人经常吸烟,比1999年的28%下降了3个百分点,每年德国有11万人因吸烟导致的健康问题过早离世,而这是“(通过禁烟)可避免的主要健康问题”。

2008年10月,印度卫生部开始在全国实施禁烟令,禁止吸烟的范围遍及几乎所有公共场所,医院、学校、公交车站、机场、宾馆、饭店、歌舞厅等等,仅有家里和公路边可以吸烟。被抓住的违禁者将被处以5美元的罚款,当时印度人均月收入不到100美元,5美元算“天价”。

印度禁烟的最大动因也是国民健康损益。政府公布的数据认为,印度当时的烟民人数达2.5亿,印度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大部分烟民是青年人。印度卫生部认为,40%的因病去世者与吸烟有关(包括二手烟接受者)。

2014年12月,印度传出该国卫生部搁置了一项禁止售卖香烟的法令,当日印度几大烟草公司的股票大涨。印度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烟草生产国,相关的出口贸易每年为印度带来6000亿卢比外汇收入。

电子烟生意

在禁烟的呼声和行动中,所谓电子烟开始出现在消费市场,特别在欧洲发达国家很盛行。

电子烟e-cigarettes是一种由人工制品完全取代自然烟草成分的工业制品,与家用电蚊香大致类似,用一支外形酷似香烟的容器,挥发出可以替代香烟的气体。

早在1964年,担任美国政府总医官Surgeon General的卢瑟·特瑞(Luther L. Terry)就发表报告,希望烟草业研发“新型香烟”,新型香烟的主要指标是低尼古丁和焦油含量。当时美国曾经研发过通过电热丝加热液体尼古丁,挥发出气体供吸烟者过瘾的所谓无烟香烟,但并未流行开。

1970年代美国政府每年投入研发新型香烟的支出为600万美元,连医学界专业机构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也认为,“可以探索研发危害性小且能够满足烟民嗜好的产品”。

控烟研究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资料收集于2013年6月,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从承德市初级中学中随机抽取三所学校, 在三所初级中学中随机抽取9个班级初一学生和9个班级的初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750份, 回收有效问卷742份, 有效率为98.9%。男生374名 (50.4%) , 女生368名 (49.6%) , 年龄最大为17岁, 最小12岁, 平均年龄为14.47±0.985岁。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封闭式无记名吸烟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春玉 (2008) 根据世界青少年吸烟调查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GYTS) 、2004年美国全国青少年吸烟调查问卷、Johnson (2006) 和中国的一些相关问卷 (2007) , 开发的《青少年吸烟现状调查问卷》。

1.2.2 操作定义

尝试吸烟指曾吸过烟, 即使是吸一口香烟;现在吸烟指在过去1个月里, 至少有1天吸过1支或1支以上的香烟;吸烟指连续或累计3个月及以上“每周至少吸1支香烟”。

1.2.3 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 调查前说明调查目的和注意事项, 由学生自愿填写。调查过程中请班主任老师整顿纪律后回避, 以免衡量性偏移的发生。问卷当场发放回收, 发现漏项模糊等问题, 当场补充纠正。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吸烟行为

2.1.1 中学生吸烟率

尝试吸烟人数为105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14.2%;现在吸烟人数为24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3.2%;吸烟人数为22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3.0%。男生尝试吸烟59人 (15.8%) , 女生尝试吸烟46人 (12.5%) 。

2.1.2 中学生初次吸烟的年龄、原因及场所

初中生尝试吸烟的年龄分布在5~16岁, 其中5~11岁为37例 (有效构成比为26.8%) , 12~15岁为95例 (有效构成比为68.8%) , 16岁为4例 (有效构成比为4.3%) , 13例吸过烟的中学生未作答该题。初中生尝试吸烟的主要原因为好奇心驱使79人 (52.3%) , 其他原因分别为解除压力38人 (25.2%) 、苦恼无聊35人 (23.2%) 、缓解疲劳31人 (20.5%) 、朋友劝诱22人 (14.6%) 、模仿18人 (11.9%) 。吸烟的主要场所是娱乐场所, 占吸过烟中学生人数的27.2%, 街道、家里、厕所和校园分别为18.5%、15.9%、13.2%、4.0%。

2.2 中学生吸烟相关知识

将从未吸烟组赋值为“0”, 尝试吸烟组、现在吸烟组和吸烟组赋值为“1”;吸烟相关知识正确答案记分为“1”, 错误答案及不知道记分为“0”, 满分为10分, 吸过烟组知识得分5.47±2.009, 高于从未吸烟组得分 (4.98±1.910) , 经过t检验 (t=2.777, P=0.006)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中学生吸烟相关态度

2.3.1 初中生吸过烟组与不吸烟组间吸烟态度的比较

吸过烟组27人 (17.9%) 赞同吸烟的年轻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而该组仅有78人 (51.7%) 认为吸烟不好, 有害于自身及他人的健康。从风俗习惯的角度, 吸过烟组41人 (27.2%) 赞同不接受别人递的烟不礼貌, 61人 (40.4%) 赞同给家里的客人递烟是一种礼节。

2.3.2 吸过烟组与不吸烟组对控烟措施的态度比较。

2.4 影响中学生尝试吸烟的态度因素

以是否吸过烟为因变量, 将吸烟相关态度作为自变量,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3。

3 讨论

3.1 初中女生尝试吸烟率与男生相比趋同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间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男女青少年学生间吸烟的差异越来越小, 直至趋同[4]。2008年中国控烟报告同样指出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有上升趋势[3]。本次调查中承德市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4.5%, 其中男生为15.8%, 女生为12.5%, 可见承德市初中女生尝试吸烟行为趋同于初中男生尝试吸烟水平, 且高于李春花[5]调查的初中女生尝试吸烟率结果 (5.4%) 。因此不可忽略对初中女生的控烟教育, 帮助学生摆正态度, 尽可能防止学生吸第一支烟, 并且阻止尝试吸烟者发展为现在吸烟, 甚至是吸烟者。

3.2 知识内化为态度是控烟教育的重点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 吸过烟组中学生的吸烟相关知识得分高于从未吸烟组, 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77, P=0.006) , 可能与吸过烟组学生接触香烟后有目的性的获取相关知识有关, 虽然吸过烟组知识得分高于从未吸烟组, 但是吸过烟组吸烟相关的负性态度明显高于从未吸烟组。研究显示, 通过控烟干预中学生的吸烟相关知识可明显提高, 但是形成正确态度的改变并不明显[6,7]。然而, 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主要与周围环境以及他们对吸烟的态度有关[8]。本调查显示34.6%的吸过烟组中学生认为吸烟的年轻人会有更多的朋友;62.9%的吸过烟组学生赞同给家里的客人递烟是一种礼节;43.1%的吸过烟组学生赞同不接受别人递烟不礼貌, 这些态度的形成难以通过几次的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去转变。青少年吸烟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其开始与维持已深深根植于我国特定的文化、习俗和社会经济影响之中[9]。因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正面影响青少年, 尤其是家长和教师的榜样教育, 做到不在青少年面前吸烟, 明确表示不赞成青少年吸烟的态度等, 使得青少年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内化为自身对于吸烟的态度, 从而降低青少年吸烟行为。

3.3 加大社会范围内控烟措施的推广与施行

有学者认为政策干预比健康促进策略对青少年吸烟率的潜在影响更大[10]。Farkas表示抑制干预 (restriction intervention) 包括禁止烟草广告的政策、提高销售烟草价格和限制吸烟场所, 这些抑制干预对青少年产生了实质的影响[11]。因此, 政府部门对于控烟政策的制定与有效执行更是表明社会对烟草的态度的一种形式, 影响青少年的认知于无形之中。社会范围内的影响更有助于青少年控烟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http://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97/zh/index.html.

[2]季成叶.2005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3]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 2008.

[4]方晓义.青少年的吸烟行为[J].心理学动态, 1998, 6 (4) :39-42.

[5]李春花, 李春玉.延吉市初中生尝试吸烟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7) :788-789.

[6]Rohani Ismail, Syed Mohamed Aljunid Syed Aljunid, Khalib A.Latip, et al.Effectiveness of group counseling in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 amongst adolescent smokers in Malaysia.Group counseling and cessation, 2010, 1119 (4) :273-279.

[7]Schofield MJ, Lynagh M, Mishra G.Evaluation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 program to reduce smoking in Australian secondary schools.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003, 18:678-792.

[8]刘巧君, 张韶凯, 郝世强, 等.太原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7) :1302-1306.

[9]吕莹波, 黄红.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控烟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7, 32 (7) :891-893.

[10]Stef P.J.Kremers, Aan N.Mudde, Nanne K.De Vries, et al.Unplanned smoking initiation:new insights and 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2004, 55 (3) :345-352.

影视“控烟”路漫漫 篇6

影视“烟瘾”大

这已经是广电总局发布的第四道“控烟令”,此前的几次“限令”收效并不明显,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就能看到不少抽烟场景,在电影《让子弹飞》中这样的镜头也不少。在谍战剧和年代剧中,抽烟成了“纯爷们”的必备动作,手夹雪茄、敬烟、点烟等画面层出不穷。统计显示,《风声》是故事题材电影作品中烟草镜头最多的影片,烟草镜头总时间占总片长的4.9%;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建国大业》的烟草镜头最多,出现烟草镜头占总片长的11.76%。

当然,对于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广电总局关于影视控烟的初衷是好的,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艺术作品有它自身的规律,抽烟毕竟是反映人物心理、习惯的一种表现手段。

影视需“戒烟”

抽雪茄的教父、乱吐烟草末的牛仔、叼烟斗的侦探,还有神经质地吐出烟圈的艺术家,甚至在有的动画片中,由于叼着烟卷而给异性动物留下美好印象的动物……这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吸烟镜头带给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们不仅让孩子们看到香烟,能够去模仿,甚至会让青少年认为吸烟是一件好的事情,吸烟与魅力、成熟、性感和时尚联系在一起。在很多男孩子心中,吸烟代表着“很男人”,这种理解对他们的成长势必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的报告指出,超过1/3的青少年是看了电影电视以后学会吸烟的,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见到自己的偶像吸烟,其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将提高16倍。

此外,烟草商还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很多影视作品都有烟草商的赞助。

“戒烟”难点

事实上,让影视作品“戒烟”有不少难度,如历史人物的处理。像拍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时,常有抽烟镜头。有些情况下还要尊重历史,如果让酷爱抽烟的毛主席在片中“戒烟”,也不合适,会让观众觉得很奇怪。因此,控制吸烟镜头得分题材、分影片、分不同的年代。而且,真正的好片子,就算有吸烟镜头,也不会影响它的正面导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考虑到,能不能找“替代品”呢?香烟有悠久的历史,已成为人际交往的手段,很多导演为了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满足剧情需要,是绝不肯舍弃这一有丰富感染力的道具的。如《风声》中的烟雾缭绕,是要表现主人公通过吸烟来缓解情绪,国民党生活的纸醉金迷也跃然在目。

他山之石

其实观众关注的并非影视剧中那一缕烟雾,而是作品本身。

在我国,现在还没有普遍意义上的全国性禁烟法律,相关的规定和处罚措施都不够明晰,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要求影视作品中不出现吸烟镜头很困难。

一些国外的经验看起来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美国,电影协会将吸烟镜头列为电影评级的考虑因素之一,目前已经考虑将含有吸烟镜头的电影一律列为“R”级别,即限制17岁或17岁以下观众观看;迪士尼公司已经宣布,今后该公司出品的面向家庭观众的影片将杜绝吸烟镜头;在欧洲,很多国家直接将“电影中有吸烟镜头”的字样写在海报上,警示观众,看起来跟烟盒上标注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泰国则以政府条令的形式规定,对电视上放映的连续剧或影片中出现的吸烟画面必须用马赛克等方式加以处理;至于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地区,更是规定有吸烟镜头的影视作品需家长陪同观看。

中职生控烟刻不容缓 篇7

1 对象与方法

以我校798 名中职生为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有:是否尝试过吸烟、初次吸烟年龄、现在是否吸烟、尝试吸烟的相关原因、吸烟的场所、吸烟量、对吸烟的看法态度、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入班进行调查, 调查前对受调查者讲明真实意图, 问卷上只填年龄、性别, 不写姓名, 让他们打消顾虑, 实事求是地作答, 共收回有效问卷798 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中职生尝试吸烟率为26.7%, 现在吸烟率为14.8%, 男生高于女生;对烟草危害有具体认知的学生只有18.3%。接受调查的798 名学生中, 有吸烟经历的一共有213 名 (尝试吸烟率为26.7%) , 其中男生161 名 (占75.6%) , 女生52 例 (占24.4%) , 男生多于女生。现在吸烟的有118 例 (现在吸烟率为14.8%) , 其中受家长吸烟影响的有73 例 (占61.8%) , 被同学怂恿吸烟的有29 例 (占24.6%) , 受影视及烟草广告影响的有16 例 (占13.6%) 。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 对烟草危害有具体认知的只有146 例 (占18.3%) 。

3 讨论

从以上调查数据得出, 中职生尝试吸烟与性别、好奇心理、同伴怂恿、家庭或周围他人的影响、影视及广告的误导等因素有关,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职生对烟草危害缺乏具体认知[1], 对中职生的控烟教育刻不容缓。

3.1 中职生吸烟的原因 (1) 好奇。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 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 不少学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开始吸烟。 (2) 耍酷, 吸引异性注意。有些女生认为男性吸烟很潇洒、很帅气, 不少男生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开始吸烟。 (3) 朋友怂恿。一些学生受到同伴的怂恿, 再加上自己意志不坚定, 经不住诱惑, 在同伴的影响下开始吸烟[2]。 (4) 家长、老师的影响以及影视、广告的误导。一些家长、老师没有重视自身行为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 对青少年造成了误导, 有的电影、电视中的英雄人物吸烟的镜头, 也对青少年吸烟产生了不良误导作用。 (5) 对烟草危害缺乏具体认知。很多青少年并不了解吸烟的真正危害以及吸烟的严重后果, 其是导致青少年吸烟的最主要因素。

总体来讲, 促使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多种多样, 既有自身原因, 也有社会原因;既有家庭原因, 也有学校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对烟草危害缺乏具体认知。无论哪种原因, 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3.2 中职生控烟教育及措施

3.2.1 大力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吸烟可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吸烟时烟雾经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内, 在烟雾中致癌物和促癌物的共同作用下, 人体正常细胞受到损伤, 变成癌细胞。由于中职生各系统器官发育尚不成熟, 抵抗力弱, 与成年人相比吸烟的危害性就更大, 医学专家研究表明:不吸烟者肺癌病死率定为1.00%时, 15 岁~19 岁开始吸烟者为19.68%, 20 岁~24 岁10.08%, 25 岁以上为4.08%, 说明年龄越小, 吸烟的危害也就越大。吸烟对中职生的骨骼、神经、生殖等系统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可使大脑缺氧, 使智力受到影响;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 可以导致神经肌肉的反应度、灵敏度下降;吸烟可引起青少年“烟草中毒性弱视”, 晚期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吸烟易使青少年感染致病菌, 吸烟者感染脑膜炎、毒血症、肺炎和耳病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4 倍多。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 并持续下去, 就会有50%的机会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3]。

3.2.2 要加强对烟草法规的执行及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 劝阻青少年吸烟, 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做烟草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禁止吸烟。我们要真正落实对未成年人的控烟教育, 加强对烟草法规的执行及监管力度, 禁止对未成年人销售香烟, 逐步建立无烟区等。社会良好的禁烟环境, 是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根本前提[4]。

3.2.3 家长和老师要发挥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家长与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 对于那些已经养成烟瘾的家长与老师,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要自己先戒烟, 在没有戒烟之前, 也要尽量避免当着学生与孩子的面吸烟。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也是阻止中职生吸烟的有效途径之一。

3.2.4 规范舆论宣传和广告审批, 减少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不要让那些不好的东西对祖国的未来造成伤害, 相反, 我们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图片、实物、宣传材料等, 给吸烟者形成与吸烟相对抗的意念而厌恶或害怕吸烟, 如利用电影录像将吸烟引起肺癌者的消瘦面容, 肺部癌瘤病灶, 患者呼吸困难, 咳嗽难以忍受的痛苦表情等加以展示, 使吸烟者产生吸烟危害自己健康的畏惧联想, 从而形成戒烟意念和戒烟决心。

3.2.5 戒烟糖、戒烟茶等辅助戒烟戒烟糖是采用薄荷、藿香、甘草和茶胶等中药配以砂糖、葡萄糖制成的, 能帮助戒烟。

总之, 对中职生开展控烟教育刻不容缓, 通过教育让他们对烟草的危害有全面的认识, 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 下定决心把烟戒掉。同时我们也要呼吁全社会, 多渠道共同努力, 加大禁烟力度, 给他们营造一个拒绝烟草的氛围和环境, 使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功焕, 马杰民, 刘娜, 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与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2) :77-83.

[2]田本淳, 安家敖, 任雪锋, 等.关于学校预防吸烟教育新模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1999, 15 (11) :38-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1-63.

南宁市控烟现状调查分析 篇8

1 内容与方法

1.1 控烟政策及能力调查

通过文献回顾, 收集各部门的社会经济文化基本情况、公共场所控烟相关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通过机构知情人问卷调查, 了解项目承担机构及相关控烟机构项目执行能力及控烟工作情况。

1.2 公共场所被动吸烟调查

采用现场观察法对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政府办公机构、公共交通场所、餐馆、网吧等六类场所进行调查, 了解被动吸烟情况;通过个人问卷调查的形式, 在公共场所内开展面对面的个人调查, 了解公共场所内人群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 以及场所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态度和看法。

1.3 烟草销售场所调查

采取现场观察 (包括询问) 的方式对大型商场、大型超市、烟草专卖店、烟酒商店、杂货店/便利店、娱乐场所、流动烟草售卖点等七类烟草销售场所进行调查, 了解烟草广告及促销手段等相关情况。

2 结果

2.1 控烟政策

(1) 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立法或规定公共场所控烟政策是烟草控制工作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从全国的情况看[1], 各市级地区都有一些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政策。1995年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南宁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 10多年来, 由城市管理监察队伍负责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行政执法, 市爱卫办、市健康教育所负责对申报的无烟单位进行审查考核。 (2) 南宁市的公交车、出租车、学校、医院均为无烟环境, 多于全国平均规定场所。全国的无烟学校和无烟医院比例平均水平为16.7%。 (3) 不同人群对立法或制定政策的支持情况:全国调查结果表明[1], 支持全面禁烟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医院 (85.7%) 、学校 (84.9%) 、公共交通工具 (84.4%) 、办公室 (67.6%) 、餐厅 (49.7%) 和酒吧 (32.2%) 。所有场所非吸烟者支持全面禁烟的比例均高于吸烟者。 (表1)

2.2 控烟网络能力状况

(1) 南宁市控烟机构在过去1年内没有向其他单位提供过控烟培训和技术支持, 亦没有开展过控烟交流与协调能力建设、控烟需求评估、控烟活动效果评估, 也没能从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获取控烟资料。每年均开展了“无烟日活动”, 开展以散发控烟材料为主的控烟宣传。在过去1年内, 南宁市控烟机构基本没有开展活动, 没有进行政府控烟倡导, 没有开展过改变控烟法规/政策方面的工作。 (2) 南宁烟草公司生产的“真龙”香烟是全国知名产品, 2005年卷烟销售额12.56亿元, 15.87万箱。调查显示, 62.96%被调查者认为烟草广告较多, 77.78%的被调查者认为间接烟草广告较多。

2.3 人群对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对创无烟环境的态度

2.3.1 不同人群对吸烟被动吸烟认识

南宁市有的98.62%调查对象 (全国平均[1]为99.0%) 知道吸烟会损害吸烟者的健康, 但对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认识较低, 只有55.73% (60.7%) 的被调查知道被动吸烟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 特别是餐饮业工作人员只有28.43% (46.4%) 。知道丈夫吸烟妻子更容易患肺癌的比例只有58.30% (67.6%) 。即使是医务人员, 也只有82.57% (78.4%) 的人知道被动吸烟和心脏病有关系。吸烟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非吸烟者。 (表2)

2.3.2 不同机构负责人对机构内吸烟现象的评价及创建无烟机构的意愿

分别对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政府办公机构及餐馆/网吧/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的负责人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认为公共场所吸烟现象严重及非常严重的达22.22% (30.0%) , 其中教育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分别为25.0%和29.41%;40.74%的机构负责人认为实施了控烟规定对本单位会产生好的影响, 其中教育机构为100%, 而公共服务机构仅为17.65%;81.48% (80.8%) 的机构愿意在本单位开展控烟活动, 特别是在医疗、教育机构达到100.0%, 有29.41% (30%) 的服务行业的负责人不愿意开展控烟活动。

3 分析

(1) 南宁市虽然已有控烟政策, 但执行力度不够, 且实行十多年, 许多条款与现时不适应, 需进行修改, 并提升档次。不同的行业也应出台行业内部的规定。规范无烟单位评审, 创建无烟环境, 使广大市民从中受益。从调查结果看, 公众对控烟政策态度明确, 南宁市公共场所禁烟规定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2) 从控烟网络的情况来看, 南宁市专门从事控烟的机构少, 且职责不明确, 并且都集中在卫生部门, 缺少其他部门的参与。各机构用于控烟的资源有限, 主要是兼职开展控烟工作。控烟机构除开展了一些控烟宣传教育活动外, 其他工作较少, 控烟工作计划性不强, 缺乏控烟工作的需求评估和效果评估。政府投入较少, 没有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控烟资源。与媒体开展控烟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还应加强控烟队伍的能力建设, 扩展控烟网络。

(3) 公众对被动吸烟健康危害的认识及对部分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支持尚有待提高。应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烟草危害的宣传, 增强人们对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的深入认识, 营造无烟环境[2]。同时, 按《烟草框架公约》的要求, 逐步减少和控制市区、媒体的烟草广告, 以净化生活环境。

南宁市控烟工作基础薄弱, 应积极促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实施, 整合控烟力量, 建立控烟网络, 创建无烟环境, 提高控烟能力, 最终减少被动吸烟的暴露。

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控烟现状, 开展控烟需求评估、控烟活动效果评估, 创建无烟环境、降低被动吸烟的危害。方法根据“迈向无烟中国”项目组“项目基线调查方案”制订南宁市“迈向无烟中国”项目基线调查方案”, 对南宁市控烟政策、控烟能力、网络现状, 六种场所不同人群控烟知识知晓率, 以及烟草企业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公共场所禁烟规定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控烟网络建设有待完善, 公众对被动吸烟健康危害的认识及对部分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支持尚有待提高。结论南宁市控烟工作基础薄弱, 应积极促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实施, 整合控烟力量, 建立控烟网络, 创建无烟环境。努力提高南宁市的控烟能力, 最终减少被动吸烟的暴露。

关键词:控烟,无烟环境,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迈向无烟中国”项目组.基线报告[R].2007.8:13.

控烟背后的博弈 篇9

控烟六年收效甚微

《工人日报》2012年6月3日发表了题为《中国控烟背后的利益角逐:烟草企业干扰日益明显》的文章

该文称,资料显示,我国于2003年11月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首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公约。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该公约。2006年1月,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然而时至今日,收效甚微。控烟至今6年,中国吸烟率居高不下,烟草消费量未减反增,由2005年占全球1/3上升至48%。

2011年5月1日,卫生部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全国7大类28小类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然而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卫生部近期发布通告称,暗访的全国3340个医疗卫生机构中,综合评分为70.6分(百分制),仅天津、陕西、江苏和新疆4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获满分。此前2011年9月。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对高校的暗访报告显示,覆盖31个省的800所被调查高校中,仅16所得分超过60分,合格率仅2%。

调查显示,各地在公共场所推行全面禁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力,尤以餐馆和网吧最为艰难。与此同时,烟草企业对于控烟进程干扰日益明显。5月30日,云南控烟组织发布《被烟草包围的昆明青少年处境堪忧》调查报告,揭示了烟草业借助烟草零售店推销卷烟,从而诱导青少年吸烟的事实。记者调查还发现,有烟草企业通过捐资助学帮助失学儿童等慈善活动,变相进行烟草宣传。

5月24日,中国控烟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机构联合发布无烟日主题报告,揭露烟企日赚3.2亿元,通过8种手段干扰控烟,包括制造“低焦油、低危害”和“中式卷烟”骗局;散布关于烟草危害科学证据不足信等言论;始终反对警示图形上烟包:阻挠提高烟草税和价格;利用变相广告、促销和赞助,促进烟草消费:拉拢青少年亲近烟草,引诱青少年吸烟等:高档香烟瞄准公务接待,推动特供烟、礼品烟等。渲染消费名烟是“厅局级享受”,谋取最大利润。

控烟背后利益博弈

利益链条人民网2012年6月7日的《烟草业对财政贡献超8%,专卖局称控烟就是卖国》一文指出,2011年,烟草业销售总额达到10.111.4亿元,实现工商税利7529亿元,上缴财政6001.18亿元。相较2010年,三者分别增长31.2%、24.6%和20.3%。同时,中国烟草总公司已迅速成长为几乎“无法撼动”的庞然大物。2010年,其总资产从4年前的5566亿元“膨胀”至10.095亿元。体量接近当时的中国建设银行。不仅如此,它还是全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2010年的盈利高达1177亿元,日赚3.2亿元,超过了中国银行。“今年受经济下行影响,国企的利润降幅超过10%,而烟草业丝毫未受波及,依旧红火。在其他领域增速放缓之际,烟草业或将是政府获利的重要来源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行业分析师说。

“中央财政对烟草业的依赖性很大。烟草行业中央税收占中央税收总额的8.32%。就全国平均而言,地方财政对烟草行业的依赖性较小,但由于烟草行业的地域集中性,某些地区,如云南、湖南、贵州等地,地方财政对烟草行业的依赖性极高。”5月31日发布的《中国烟草业经济和财政效益再评估》这样说。而该报告撰稿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余晖进一步指出,烟草业对中国GDP的贡献不足2%,但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在8%以上。这份“贡献”或许增强了烟草人的底气。早在参加世卫组织《控烟公约》谈判时,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位官员就曾指着卫生部官员大骂:“你们要控烟?我告诉你们,这是在卖国,你们是公务员,工资的1/10都是拿我们的钱!”

政企不分新华网2012年5月30日的题为《报告称烟草业误导公众利诱政府成控烟阻碍》的文章指出,参与控烟的国家烟草专卖局。与销售烟草的中国烟草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体制,广为专家诟病。他们认为,“左手控烟,右手卖烟”,最终将导致公众的健康成为“烟灰”。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指出,机构不合理是中国推进控烟的一个重要阻力,不能让同一个机构既负责生产销售,又负责管理控烟。前者追求利润,而后者强调健康,分明是不可调和的。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3家民间组织2012年5月24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无烟日主题报告——揭露并抵制中国烟草业对控烟的干扰》指出,中国特殊的烟草业生产和管理体制,使得烟草业得以参与控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其追求利润的本性。决定它不可能同意在立法和政策上采纳严厉的控烟措施。以至于“出台的只能是软弱无力的政策”。

非价格手段控烟《检察日报》2012年3月7日发表的文章《控烟无效,原因何在》指出,中国的烟草税税率偏低,是吸烟难以抑制的原因之一。依据国际上的研究数据,烟草税上升10%,烟草需求量会下降4%。中国虽然已经逐步在提高,但56%的上限与其他一些烟草大国相比,仍然偏低。由于烟草业有极大的利润和税收,主管部门及利益相关方很不希望烟草需求量下降。尤其是相关部门不愿意使用“价格手段”来控烟,目前的控烟手段全部集中在“非价格手段”。

烟草行业误导半月谈网2012年5月31日的文章《控烟六年,依旧举步维艰》称,新探等3家民间组织发布的主题报告认为,“降焦减害”是中国烟草企业对抗控烟的重要策略。主题报告指责中国烟草业围绕“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发展“中式卷烟”,制定“降焦减害”战略,使烟草产品看起来比实际危害小,误导公众。“中式卷烟”研究成果推广了卷烟这一有害健康的商品,促使了卷烟更大规模的流行。

卫生部报告也指出。在过去50年中,中国对卷烟设计的改变,包括加装过滤嘴、推出“低焦油”和“淡昧”卷烟,并未降低吸烟者的疾病风险,也没有证据说明吸“中草药卷烟”对人体的危害低于吸普通卷烟。“‘降焦’‘减害“淡味烟”滤嘴烟“低尼古丁烟”中草药烟’……这些对公众误导非常厉害,却大大提高了烟草销量。降焦不能减害,却令吸烟者心安理得地抽更多的烟,实际上危害更大。”钟南山说。

公众认识不足环球网2012年5月30日的《中国控烟面临多重障碍》指出,中国控烟落后,原因之一在于公众认识严重不足。包括医生、教师、官员等关键人群,对吸烟的危害缺乏认识,甚至抱有偏见乃至错误观念,导致控烟的觉悟与动力不足。

3/4以上的中国人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中国人不了解二手烟暴露的危害。大多数人通常只是将吸烟当做一种“自愿选择的不良习惯”,而不理解烟草的高度成瘾性以及吸烟危害的多样性和严重程度,民众对吸烟或二手烟暴露带来的具体健康危害的知晓率仍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中国有86%的人对“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错误观点缺乏认识。在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中,有错误认识的比例更高,大学及以上者,达到45.9%;医务人员的错误认识最高。达到了54.7%。

“‘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错误认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认识。”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杨功焕认为,这种反常现象表明,媒体传播了这种错误认识,社会主流接受了这种错误认识。“我国90%的患者抽的是‘低焦油卷烟’。”钟南山说,科学研究表明,低焦不能降低癌症发病率。低焦烟要吸得深、吸得多才过瘾,吸烟者这种补偿行为反而会增加肺癌中腺癌的发生几率。

控烟道路任重道远

人民网2012年5月31日的文章《“控烟”远不及“禁烟”》称,2012年5月24日,新探等3家民间组织发布的《2012年世界无烟日主题报告》,发出了11项呼吁:尽快调整中国控烟履约机制,不允许烟草业继续干扰控烟和公共卫生政策:尽快实行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政企分开;尽快出台符合《公约》要求的国家烟草控制规划:加强政府各部门职责,监督管理烟草业,促进控烟,保护公众健康:在烟盒包装上印刷明确、清晰的健康警示图,以有效警示公众烟草危害;管制烟草制品成分,禁止烟草企业擅自使用添加剂、中草药;修订广告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卷烟税价;禁止使用公款消费一切烟草制品;停止误导公众的所谓提高卷烟健康性能的研究、开发和奖励;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不接受烟草业捐赠,以维护科学公正。

《生命时报》2012年5月29日发表题为《五大城市控烟形势严峻,控烟不能做表面文章》的文章。文章指出,推进各大城市的控烟步伐,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要让公众知晓并相信使用烟草制品的危害。这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开会、发发宣教材料就能达到目的。目前公众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的认识还远不够,吸烟者不能正视烟草的真正危害、下决心远离烟草。而更为广大的“二手烟”受害人群因为不了解二手烟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影响,不能自觉维护个人的健康权益。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在公众中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大力倡导《公约》精神,在烟草包装上使用能明确告知吸烟导致疾病程度的图形警示是当务之急。

其次。一定要有法可依。目前许多地区都已纷纷就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立法,但各地法规的禁烟场所不同,监督执法方式不同,都还处在摸索经验的过程,一下子还看不到明显的示范效应。就目前情况而言,最有效、整体成本最低的应该是在国家层面的立法,这也应是国家的一种导向。如果国家立法成功,各地在执行时将有法可依,餐馆、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就能做到依法进行查处管理。

最后,落实禁烟条例,还需要不同阶层人群进行带头示范,尤其是政府官员的示范作用,推进无烟工作场所的建设。此外,政府公务员、教师以及医疗工作者是三类重要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公众人物,其对应的分别是政府、学校以及医院,他们的率先垂范作用至关重要。只有这三类人群带头严格遵守,才能逐渐改善三大区域不容乐观的控烟现状。

控烟工作中的难点与策略 篇10

关键词:烟草控制,难点,策略

中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占到全球总量的1/3以上。全国约有3.5亿吸烟者,占全世界吸烟者总数的1/4以上。目前,吸烟有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控制吸烟的宣传不断深入,控烟声势不断扩大,控烟政策不断出台,但控烟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中国控烟问题专家杨功焕教授披露的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1997年公布的全国调查数据,当前我国吸烟率略有下降:人群吸烟率下降了1.2%,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下降了3.1%和0.9%[1]。在控烟工作中,难点究竟在哪里?笔者就控烟工作中发现的难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提出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控烟策略。

1 控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1.1 吸烟行为可以发生的地方太广泛

从1987开始,国务院、全国人大、国家爱委会等,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控烟的法律法规,全国各地也有154个城市颁布了控烟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各地区公共场所控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众多法规中,只有广州市和深圳市规定在设有空调的餐厅内禁止吸烟,其他所有地方法规中,办公室、餐厅、酒吧等场所和其他公共场所均未列入禁止吸烟的范围[2]。所以,在办公室、餐厅、网吧、娱乐城等公共场所都可以很随意地去吸烟,并且场所内有准备好的火柴和打火机,这些都使吸烟的人感觉到吸烟是自己的事,只要想吸,与他人是无关的。

1.2 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缺乏

《2007年中国控烟报告》显示,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知晓率由1996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35%,45%的居民认为孕妇吸烟对婴儿有严重危害。2007年陕西省控烟监测数据显示:非常赞同被动吸烟可以影响健康的人占45.3%,非常赞同丈夫吸烟可以导致妻子患肺癌的占22.5%。很多人错误地相信“只要使用通风设施,在室内吸烟对其他人没有什么影响”。

1.3 名人、明星吸烟的示范作用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听到吸烟人用比如我们国家领导人和外国领导人吸烟的例子为自己吸烟开脱。另外,所有的电视、电影中吸烟画面随处可见,这就导致了吸烟的示范作用,吸烟的人觉得吸烟有人在倡导。青少年觉得明星都吸烟,吸烟应该是时尚,就开始模仿吸烟。

1.4 对吸烟影响思维的误解

吸烟者认为吸烟可以提神醒脑,使思维活跃,所以只要是写作,就会大量吸烟,并且认为如果不吸烟,就写不出文章。《华尔街邮报》—《关于马克思和雪茄》的文章写到:马克思是个烟瘾很大的人,他无论工作、思考或休息,嘴里总叼着一支雪茄烟。并且说:“当他写作《资本论》的时候,常常独自坐在写字台前,吸着雪茄,陷入沉思,烟气从他口里一阵阵喷出,化成一个个的圈,向上腾去,满室的烟雾,好似充满了这个伟大的无产者的全部智慧。一支支雪茄烟,陪伴他完成了巨著《资本论》。他曾对他的女婿拉法格说过这样一段话:“《资本论》的稿酬甚至不够偿付写作时所吸的雪茄烟钱”。

1.5 传统礼节束缚

目前,在我们周围,敬烟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礼节。见了同事、朋友要敬烟,以表示友好;见了长辈、领导要敬烟,以表示尊敬;见了客人和来访者要敬烟,以表示欢迎。敬烟者,以烟之优劣、价位高低来表明自己对对方的尊敬程度。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一个控烟项目的基线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者中,有58.6%的非吸烟者会向客人敬烟,敬烟似乎成了交际活动中的一种礼节。

1.6 卫生工作者吸烟的误导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3 650名医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有34%的医生认为吸烟能够提神放松。目前有23.1%的医生每天吸烟。国际成功控烟经验表明,如果医生吸烟率高,普通人群吸烟率一定处于上升趋势,只有在医生吸烟下降的情况下,才会有整体人群吸烟水平的下降。令人担忧的是,医生对吸烟的危害了解不透彻。在接受调查的医生中,95.1%的医生知道吸烟可以导致肺癌,但对吸烟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了解的不很清楚。内科医生每日会大量处理心脏病人,特别是冠心病人,但23.9%的内科医生不知道吸烟是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仅有60.5%的医生知道结核病与吸烟有关。研究表明: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阳痿的危险几率增加5倍,中国医生只有大约一半的人知道吸烟是导致阳痿的原因之一。

2 控烟工作的策略与建议

2.1 加强控烟立法的关键是扩大禁烟的场所和明确控烟法规的执行主体

目前,在控烟工作中,各地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控烟地方法规的要认真研究法规中禁烟的范围和执行机构,在充分进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并征求各阶层群众和领导的意见,之后提交人大进行法规的修订。尽量将餐馆、酒吧、网吧、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纳入禁烟范畴,并且要明确禁烟法规的执行主体,使法规的条款明确,便于执行。没有地方法规的要借鉴大多数城市相对成熟的法规,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调研上报。用法规来约束吸烟人的行为,使其发生吸烟的行为有所限制,来减少吸烟人的吸烟频率和降低被动吸烟危害。

2.2 从宣传吸烟有害健康转变为宣传被动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可以说家喻户晓,吸烟的人更是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由于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过程,它不像急性传染病那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人患病,导致吸烟有害健康不被吸烟人所认同。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被动吸烟的危害,让吸烟者周围的人来限制吸烟者的吸烟行为。吸烟人享受了吸烟带来的所谓快感,而被动吸烟者是完全的受害者。据美国加州环保署1997年的一份最新综述报告:已确定与被动吸烟有因果关系的疾病(或危害)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婴儿猝死综合症、儿童支气管炎及肺炎、诱发和加重婴幼儿哮喘、儿童中耳炎、肺癌、鼻咽癌、心脏病的死亡率和急慢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死亡和发病估计:美国每年因被动吸烟死于肺癌3 000~4 000例,死于心脏病35 000~62 000例,同时会发生1 900~2 700例新生儿猝死,8 000~26 000例儿童哮喘和150 000~300 000例儿童支气管炎或肺炎。我国目前已开展了8个被动吸烟与肺癌、3个被动吸烟与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大多数结果与国外一致。即被动吸烟与肺癌,尤其是与女性肺癌有关。在广东省,女性肺癌的54%可归因于丈夫吸烟。我国妇女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工作场所中,被动吸烟均与其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如果在家中和工作场所中重复暴露,其患病的危险性将比单一场所接触者增加一倍。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被动吸烟量呈正相关。有研究者对北京火车站候车室和不禁烟的火车车厢的监测表明,在这些烟雾污染较为严重的公共场所中,乘客和工作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危害,除了眼、鼻及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外,其血液中的可铁宁(Catinine一种尼古丁的代谢产物)、烟碱及一氧化碳水平均较无被动吸烟暴露者有明显的升高,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3 消除人们为吸烟所找的借口与误解

人们首先要知道名人也是人,他们在某些地方是优秀的,他们在某些地方也会和普通人一样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是再伟大的人,他如果吸烟,也是烟民中的一员。所以,我们不能模仿,也不能学习。其实他们也是认为吸烟有害的。人家应该知道,恩格斯从年轻时就养成了吸烟的习惯。到晚年,恩格斯明显感觉到了长期大量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为了恢复健康,他几乎完全戒了烟。他多次对朋友说:“我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对神经不好,这只要花很小的力气就能办到,现在我两三天抽不了一支烟。”美国前总统里根自1985年下决心戒掉了世人皆知的烟瘾,还签署法案,规定香烟盒广告须附载更多的有关吸烟危险的警告,并号召全体美国人为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无人吸烟”的社会而努力。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原来抽烟一支接一支,后来为了创建无烟国,为全体国民作表率,他以身作则自动戒了烟,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使他一举战胜了多年癖好,戒烟也使得他的政治声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李大钊的戒烟起因与马克思相似,由于长年伏案工作,加上大量吸烟,严重损害了身体,为了理想与事业,为了崇高的精神追求,渺小然而顽固的烟瘾,终于被李人钊驱赶出了自己的身体。陈毅元帅也是一个老烟迷,从炮火硝烟的战场,吸到新中国的和平树下。1954年,担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患了支气管炎,医生郑重地提出请他不要再吸烟,他立即表示接受,说到做到,戒烟一举成功,令“吸烟领袖”毛泽东格外羡慕。近年来,古巴政府开始认识到烟草生产及出口的收入远远抵消不了吸烟带来的危害。于是,古巴数次掀起全民戒烟运动。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带头戒烟,公开告别了与他有44年缘分的雪茄。尽管在刚戒烟的头5年里多次梦见美妙无比的雪茄,但他终于没有自毁一个戒烟元首的形象。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给他一枚特别奖章,以表彰他对人类戒烟运动所做的贡献。香烟在燃烧时产生的尼古丁除具有毒性外,还有兴奋神经作用,这种快感同海洛因等毒品对人体的作用性质相同,使吸烟者在生理上对香烟产生依赖而成瘾,吸烟者认为吸烟可提神,便是由于尼古丁可迅速地刺激人脑产生兴奋,但这种兴奋并不能真正起到提神作用,短暂的兴奋过后即进入麻痹状态,吸烟久了,即使短暂的兴奋作用也越来越小,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由于吸烟成瘾,不吸烟就感觉无精打采,这时吸烟只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时间长了就可以使吸烟的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降低,长此下去引发冠心病、胃肠功能失调、生殖系统功能失调等[3]。

2.4 大力宣传不吸烟、不敬烟和不在他人面前吸烟

我们国家是强调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历来对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应该把不吸烟、不敬烟和不在他人面前吸烟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在他人面前吸烟,造成空气污染,损害他人健康,应该被看成是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强调提高人口素质,其实不在他人面前吸烟可以说是提高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活动时间很多。如果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宣传把不吸烟、不敬烟和不在他人面前吸烟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使吸烟者在这些场所吸烟行为受到限制,经常会感到难受和不便,有些人就会下决心去戒烟。

2.5 控烟应从卫生工作者开始

卫生工作者肩负着人民健康卫士的职责,对社会人群应该起到示范作用,要引导社会人群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那就要首先从自己做起,从本部门做起,首先倡导不吸烟。另外,卫生工作者大都受过几年专门的医学教育,对吸烟危害健康的道理知道的本来就多,要让卫生工作者深入了解自己控烟将对整个社会起到引导作用,让他们认识到,卫生工作者作为健康的维护者和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有责任给人们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还应在不吸烟的同时,劝阻他人吸烟。

参考文献

[1]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2]李云霞,姜垣,杨焱,等.中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现状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4(24):221-223.

上一篇:男性生殖健康的现状下一篇:临床免疫学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