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意义(共12篇)
营销意义 篇1
目前, 关于营销的未来发展讨论很多, 比较流行的就是“逆向营销”的提法, 虽然还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 但笔者认为, 至少体现了对营销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讨。
一、对逆向营销概念的认识
目前而言, 营销理论界就有关“逆向营销”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逆向思维只是思维的一种形式, 大量的例子说明, 当按照正常思维模式难以实现目标时, 不仿反过来想想, 也许能使你获得意外的成功。这就是逆向营销的核心思想,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逆向思维。”另有观点认为:“反向营销, 又叫逆向营销”, 是指通过与市场环境相异、与竞争对手相逆或相反的营销概念、产品设计、促销方式和宣传广告等手段达到营销目的的方法。”这个观念实际上是差异营销的翻版。
美国著名营销学家杰克·特劳特在他的代表作《营销革命》中提出一种营销理论——“自下而上的营销”, 这就是逆向营销。在他看来, 真正的营销法则应该抛弃那些大而无当的战略, 从起点开始发掘并制定出一个实用的战术, 围绕这一战术建构起相应的战略。按照这一理论, 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地反向制定, 即先找到在局部市场行之有效的战术, 在局部战术成功之后, 依据成功战术扩张成为总体战略, 然后再用战略推动各个局部的战术展开。这种观点是目前我国营销理论界普遍认可的。
二、逆向营销与传统营销之比较
1. 营销环境的不同。
传统营销是建立在传统的相对狭窄的沟通渠道、传播方式, 以及传统的营销方式上的;而逆向营销则是以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移动电话、传真机、销售与营销的自动化、有线电视为背景的。
2. 思维方式不同。
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是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由远及近, 为了长远利益可以牺牲眼前利益;逆向营销的思维模式是自下而上、由外到内、由近及远、坚信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把握未来。
3. 战略战术的运用不同。
传统的营销思维是企业先制定营销战略, 后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战术。而逆向营销理论则认为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发展而来, 即先筛选一个有竞争力的战术, 从战术中推导出战略, 然后调整市场营销战术, 最后是战略计划的制定与推行。
4. 战机的把握不同。
传统的营销是以我为中心守株待兔式的等待机会;逆向营销则是围绕顾客主动出击, 亲临现场, 投身于市场之中, 收集信息, 把握机, 进行“机会营销”。
三、逆向营销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1. 逆向营销有助于企业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国内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形成了固定的思维, 先定目标再由上而下一层层落实, 这必然产生企业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品导向和推销导向观念。而逆向营销是“从市场中来, 到市场中去”的思维, 即企业要为市场上行之有效的战术而调整自己的产品、服务、定价等营销组合活动, 使企业的战略为市场服务,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营销观。
2. 逆向营销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会, 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传统的营销思维是先制定战略, 并假设市场稳定, 影响企业的因素可以估测。今天, 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 企业间竞争激烈, 市场上不确定因素增多, 市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顺向思维的静态战略早已不适合市场的动态发展, 而逆向思维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在市场上寻求机会的思路, 顺应了国内市场难以预测性、不稳定的特征。其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把握未来。
3. 逆向营销思维有助于企业制定的特营销战略更具针对性。
针对性的营销战略是企业为争夺目标市场而向其潜在顾客提供的具有满足其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逆向营销在市场中先找到针对性的战术并以此为中心制订战略, 战略反过来促进战术层面的全局化, 进而使整个企业营销组合体现出战略化的特色, 形成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战略。
四、对逆向营销的疑问
如同其他营销理论一样, 逆向营销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而且这种缺陷也会给实施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市场潜在风险。因此, 我们有理由产生如下疑问:
1.“由顾客主导一切”顾客是否真地相信。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这是消费者内心中固有的看法, 通过逆向营销的实施可以逐步的使顾客改变对企业的这种看法, 但这种怀疑是一直存在的, 只有大小之区别。
2.“由顾客主导一切”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假想前提的——与现实存在差距。
现实中顾客在很多方面的需求完全是由企业产品所引发的, 完全以顾客为中心使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 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生产的前进脚步甚至导致停滞。
3.“由顾客主导一切”可能会“水土不服”。
逆向营销将大众市场转变为专属个体的微型和针对性市场。它建立在高度成熟的市场条件基础上的, 而我国消费者就总体而言才开始从商品消费转向品牌消费, 尚未进入个体化消费阶段, 市场发育也不成熟, 所以, 我国企业盲目引进逆向营销很可能会引起“水土不服”。
五、结束语
逆向营销只是一种新的思维观点, 它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由于条件的限制,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现阶段仅可将逆向营销作为企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或小面积的试行, 切不可为赶时髦而贸然行动。
参考文献
[1]朱明侠:竞争性营销战略[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1.8
[2]王勇:关于逆向营销的几点思考[OL]
营销意义 篇2
英文里叫做Event Marketing,国内有人把他直译为“事件营销”——所谓的活动营销则是指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或整合有效的资源策划大型活动而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
简单地说,活动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活动营销的意义:
1、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一个好的活动营销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能够传递出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那么,如何让品牌的核心价值为消费者所认同呢?-全球品牌网-关键就是要将品牌核心价值融入到活动营销的主题里面,让消费者接触活动营销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品牌核心价值的感染,并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活动营销专为消费者互动参与打造的活动,活动对消费者的参与和大众的关注,产品和品牌形象深度影响了消费者,更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美誉度,进而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3、吸引媒体的关注度
活动营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公共关系活动,企业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或焦点事件与媒体共同去开展活动营销,这样既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又能够吸引媒体的关注度,通过媒体的传播扩大活动的影响面,从而树立起企业及其品牌的良好社会形象。为了方便企业运作,谭小芳老师提出了——
活动营销技巧八策:
1、借势策
2、明星策
3、体育策
4、新闻策
5、造势策
6、舆论策
7、活动策
互联网的营销意义 篇3
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本质上是将网络视为一个媒体。但就媒体而言,它的经济学和一般商品的经济规律是不同的:大量的供给不会降低价格,却抬高了价格。随着网站越来越多—按照CNNIC在2009年7月发布的调研报告出具的数字,中国境内有306万个网站在运营,此外还有数以亿计的非独立域名的Blog站点—媒体大量供给后,商业组织接触受众的渠道也变得眼花缭乱,这使得它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引起注意,于是,全球意义上的广告价格每年都在上升,有数据说,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每年增加6个百分点。
绞尽脑汁的营销策划者拼命想出一些创意来降低“接触的成本”,这些创意的核心本质就是让受众去传播。这里不乏一些经典案例,比如“大堡礁招聘”,但套用一句网络流行用语,这些案例只是江湖中的传说—我不是说它们不存在,而是说它们是不可复制的。
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其实是一个不断复制的行为,投入一点钱做一个广告片,接下来就是在不同的媒体上不断地进行复制。复制得越多,效果越好。但如果把网络视频也加进来的话,企业赫然发现以前只要投10个视频媒体就能达到的效果,现在要投20个,而且,它们的价格并没有成倍下降。但创意不同,你不可能为大堡礁招聘后又去为少林寺招聘,去年为大堡礁招聘了一次,今年不能再招聘一次(当然,你可以再招聘一次,但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它的不可复制性,结果就是优秀的创意实现后,便离开了江湖,江湖上,只有它们的传说。
所以,互联网对于企业来说,的确让它们增加了很多投入,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力。通过一个好的创意使得互联网让自己的推广变得“价廉物美”是有可能性的,但,并不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
那么,互联网对于企业的意义是负面的吗?答案当然不是这样的。我前面说的是,互联网抬高了企业的推广成本,并不是说互联网抬高了企业的成本。
即时的(比如MSN之类的软件)和异步的(比如电子邮件)通信工具,是借助互联网的,而且,它们真的是彻底的免费的。即使你想要一个以自己企业域名为后缀的邮箱地址,如果规模不大的话,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一个典型应用。
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存在,可能需要更多的投入,但获取消费者对自己的态度,并不需要花大把银子去订阅各种大众报刊杂志了。网络上的信息也的确是免费的。现在做舆论环境扫描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了,当然,这仍然是一件很费劳动力的事,不过在今天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现实点说,并非需要为此投入巨资。
互联网还可以使得一些古老的冷僻的商品得以卖出,但对于企业而言,未必需要长期备货。这就是所谓的长尾理论,但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按需求组织货源予以供给”。库存这个现金流的杀手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无法躲避的噩梦:存货,不敢不备,不敢多备。互联网帮助组织去获取相应的需求,提高周转率,从而减少资金积压。
互联网更明显的优势在于方便组织随时更改页面布局,以更好地进行商业运作,特别对于一些卖货的B2C而言。依据免费的网页数据统计系统,组织可以清晰地比较出哪种页面布局更适合卖货—行话叫做“转化率”。有一个卖化妆品的网站,将商品单页的评论区从通常的页面下方提到了中部位置(也就是在商品照片之下),他们原来只是一种想象中的推论:消费者应该很在意别的消费者的评价。几天之后,数字清晰地告诉了他们,这个推论是正确的—转化率提高了好几个千分点。
营销意义 篇4
营销伦理 (Marketing Ethics) , 是商业伦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是指对营销策略、营销行为及组织 (机构) 道德的判断标准;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营销伦理影响到企业各个方面的活动, 包括营销策略的制定, 目标市场的选择,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中的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等策略的制定和运用。营销伦理具有外显性、广泛性、直接性、互动性、持久性等特点。
二、营销道德失衡的主要表现
笔者认为, 如今, 我国企业营销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时代, 究其根本在于企业完全漠视营销伦理。据相关资料显示, 目前营销道德失衡主要有如下表现。
1. 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
一是企业不惜侵害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消费者本身对具有潜在危险的商品往往防不胜防。这种现象在食品、玩具、化妆品等领域很常见。二是企业为谋取高额利润, 使消费者购物所得利益远远低于所付出的代价, 假冒伪劣姑且不论, 甚至有些“合格”商品, “知名”企业也往往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这种现象在保健品、滋补食品中最为明显。三是企业产品仅仅针对“高回报”人群, 忽视甚至歧视其他消费者, 如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往往被忽视。
2. 虚假现象普遍存在。
一是假冒伪劣商品无处不在。二是欺诈式的推销。三是虚假的广告。四是滥用质量标志。五是过度包装。六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盗版。
3. 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夸大的、过度的商品促销方式, 过度的商品包装装潢, 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大量浪费, 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个别产品为了争夺“标王”, 不惜重金投入广告费用, 远远超出了自己的产能, 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差。此外, 个别广告的导向极不健康, 刺激消费者过度消费, 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4. 强制推销现象普遍存在。
普通消费者均属于“非专家购买”, 其购买决策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广告、产品说明、商品标签和推销员的推销技巧。最终, 不可避免地导致强制推销、强制消费。
5. 污染环境现象普遍存在。
绝大多数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淡薄, 缺乏最基本的营销伦理准则。外部不经济现象严重, 环境污染日益增多。
6. 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企业缺乏营销伦理准则, 竞争手段大多采取请客送礼、回扣贿赂、捆绑销售等等;广告战、价格战甚至达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也不罢手。权力寻租现象也十分严重。
营销伦理失衡现象普遍而且严重, 若要根除绝非易事。企业 (特别是领导者) 树立什么样的营销伦理、制定什么样的营销战略是根本所在。
三、消费者与营销者的关系
从商品交换的历史起点来考察, 人与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物质起点在于剩余产品的出现, 而促成交换的动机——交换完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互通有无;互通有无的起因在于欲望, 欲望的满足在于“意识”, 在于人的身心愉悦。对于现代人来说, 物质层面的满足已渐渐淡化, 而精神层面的追求却在日益增强。因此, 要求企业必须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 从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出发来生产产品, 进而实现企业盈利。然而, 在很多企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往往将自身盈利作为企业营销的出发点, 把消费者的需求置之度外, 违背了营销伦理的基本原则, 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营销及营销管理的恶性循环。以下理论, 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交易,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个人付出和取得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 是营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尽管交易仍是所有消费者行为中的重要部分, 但广义的观点强调消费的全过程, 包括购买前、购买中和购买后影响消费者的所有问题。下表说明了消费过程各个阶段的一些问题。
由上表可见, 消费者与营销者是相互影响的。在现代市场中, 究竟是“谁控制了市场——企业还是消费者?”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双向的:消费者影响企业行为, 企业的营销策略又影响着消费者。现代市场已经由营销者空间发展为消费者空间。
营销的基本观念认为, 公司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存在的, 只有当营销者比其竞争者更好地理解那些可能使用他们正在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这些需要才能得到满足。因此, 要求企业必须以消费者的需要为出发点, 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企业目标, 以消费者的伦理观念作为企业营销行为的规范。
消费者在市场上的反应, 是最终检验企业营销策略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此, 对消费者的认识也就是企业制定、执行营销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认识消费者, 从根本上说, 就是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作为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正是现代企业理应遵循的营销伦理。
可见, 营销伦理首先是企业确立营销哲学、制定企业营销战略、制定企业营销计划的第一要素。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四、企业规范营销行为的对策
营销伦理应作为企业营销行为的核心理念。据此, 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营销伦理。
1. 在产品设计环节。
从新产品构思到新产品的研制, 都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为出发点, 真正使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心动”产品。日本索尼公司的一个做法是:聘请家庭主妇作为企业的兼职员工, 她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还缺少什么 (生活用品) ”。这一做法, 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2. 在产品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的营销伦理主要涉及企业的“社会营销”理念, 即企业要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以及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长期福利为根本目的与责任。从目前来看, 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减少直至根除对环境的污染, 长期的任务是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增进社会福利, 造福于社会公众。
3. 在产品销售、服务环节。
这是贯彻执行营销伦理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这是企业 (产品) 真正与消费者“见面”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 从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市场细分, 产品的包装、运输、定价, 直至分销渠道的确定, 公关、促销的安排等等工作, 都必须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尤其是在产品的售后服务 (包括服务行业) 方面,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如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就亟待理顺。
此外, 结合“整合营销”理念, 我们强调要把营销伦理贯穿于企业的所有营销活动之中, 把企业的所有活动和环节都整合协调起来, 努力为消费者的利益服务, 努力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还要与社会相关部门紧密合作, 共同致力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努力打造消费者满意、社会公众安乐的和谐社会。
摘要:营销伦理是对企业营销策略、营销行为及组织机构道德的判断标准;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本文基于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营销伦理失衡的表现得出, 营销伦理已经影响到企业各个方面的活动, 其对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营销渠道带给企业的意义 篇5
营销渠道带给企业的意义
营销渠道带给企业的意义
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技术、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品牌、形象是企业的财富。但是,又有多少人认识到了营销渠道的价值呢?当小天鹅洗衣机的营销渠道以高达.亿元的价值在合资中占%的股份时,我们应该明白,营销渠道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营销渠道,就是产品从制造商手中传至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由经销商连接起来的通道,也就是使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一通到底”的完整通道。这一通道可直接可间接,可长可短,可
宽可窄,视具体企业、具体商品而不同。也可以这样理解,营销渠道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沟通产品与顾客的桥梁。没有这个桥梁,也就没有销售。可以说,有效的销售渠道是产品有力的“双脚”,它能帮助产品走到消费者身边,并且这“双脚”对每个企业来讲,都举“足”轻重。
但是,目前中国企业的渠道管理现状并不乐观。许多企业渠道销售能力平平,渠道费用却节节攀升。据调查发现,许多亏损严重、产品大量积压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在这些企业领导人的心目中,生产性的厂房、设备是企业的资本,因而也舍得在这方面投资。而营销管理体制和营销渠道建设上的投资往往得不到高额回报,是一种需要控制和压缩的费用。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对营销渠道的投资必须先于对硬件的投资,因为当巨大的生产能力形成,而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营销能力时,必然造成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其结果就是产品大量
积压;只有在商业功能强于制造功能时,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才能顺利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一跳”。
反观目前一些成名企业和品牌,他们的成功都没有离开一个有效的销售渠道,甚至许多成名品牌把建立营销渠道视为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的关键。以佳能公司为例,它在中国有个事务所,并将认可的经销商分为个星级,进行分区域管理,并对不同等级的经销商予以不同力度的支持。完善的管理渠道为渠道成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在代理商获得满意利润的同时,厂商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台湾统一企业集团是台湾最大的综合食品企业,其高速成长的成功经验,与企业重视与零售商的关系息息相关。“统一”人认为,“通路是产品的脚”。
有人作过一个比喻:渠道是负载厂商的流水,通过它,厂商的产品才能“流”到用户。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渠道结构合理,流动畅通时,它会根据市场需求抓住用户,给厂家带来巨大的价值;
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措施和意义 篇6
关键词电力营销;现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11-0146-0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科技的发展,电力市场形势发生巨大的转变,对供电企业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开拓电力市场,抓好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突出管理效益,这对供电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精细化管理以先进的理念、细化的管理、明确的目标,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对电力营销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电力营销现状
长期以来,无论是人力的投入,还是财力、物力的投入,在电力市场营销方面都很少,更谈不上电力市场的营销概念。因此,从目前情况看,电力企业并未形成全员营销的观念,未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并深入开展营销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发展速度太慢。存在某些业务还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管理水平较低。
2)协调成本很大。从中层人员到基层人员,观念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客户素质的提高,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存在偏差。
3)基层管理较差。基层班组是企业最基础的元素,如果基层班组管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4)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手段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是影响供电企业深化管理、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
5)制度、政策落实力度不够。虽然企业内部本着提高营销管理的原则,出台了多项规定,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6)流程不畅,业务跨多个部门,不能高效执行。存在中间卡壳现象,这是造成目前营销工作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
7)奖罚制度落实不严。存在考核制度不公平、考核标准和模式不科学或奖罚不公正等情况。
2电力营销管理的思考
确立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1)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树立、合理设计营销组织体系,保证各项营销策略落到实处。电力企业应当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电力营销组织体系,在职能转变上,真正改变过去旧的管理模式,实现新的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在激烈的能源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2)坚持“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强化电力营销策略的落实。加强电网改造建设,保障电力需求。由于供电贴费取消后,电网建设资金渠道一直没有理顺等客观原因,使得电网建设滞后,局部区域电力企业有电不能卖给客户,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这些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电力线路设施不完善和电网阻塞上。尽管客户对电能的需求量很大,但这些客观原因却使供电企业丧失了一部分销售市场。因而要加快电网改造和建设步伐,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电力企业应该抓住城网、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改造农村落后的电力设备,不断加大电网的覆盖面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为扩大市场创造条件,保证城乡居民的用电需求得以满足。全面贯彻电价政策,适时合理调整电价。
努力践行电网企业“四个服务”宗旨,把服务客户作为肩负的基本使命,把服务发电企业作为实现共赢的战略选择,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光荣的社会责任,坚持重实际、讲实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了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新的营销观念要以人为本,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电力企业各部门应改变过去过度的分散管理、联系不紧密、互不协调的局面。实现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提高工作效率,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要求。
3电力营销管理措施
1)优质产品策略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要通过城网改造和户表改造,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电网,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以此来保证服务承诺的兑现。
2)开拓市场策略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通过完善电网架构建设,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
3)品牌宣传策略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也是市场竞争中的资产。供电企业要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树立大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牢固树立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品牌的思想。
4)建立新型的营销体系。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理管理、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5)完善技术支持系统。全方位、高效率的用电营销必须有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作保证。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及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实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集,掌握用电需求的规律和发展需求,及时制定营销策略,实施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的网络控制与管理,为电力营销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
6)明确优质服务的定位。客户购买电能,一是购买商品,二是购买服务。成功企业无一不是用高标准的服务去赢得市场,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必须用快捷化、保障化、简便化、多样化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
7)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人才可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出色的人才会使企业成为胜者。要结合营销体系建设,建立、培养一支新型的供电营销队伍,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营销业务的需要。
8)协调好市场营销中的公共关系。电力企业必须处理好与政府、客户之间的关系。电力企业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通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利用政府的效应,来做好电能的替换工作,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4精细化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
1)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要做强企业,推进企业节约和谐发展,必须做到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到位,提升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执行力建设,必然要提高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
3)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发展,客观上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想得周到,做得细致,才能不断地推动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向前发展。
5结束语
高等教育营销及其研究意义 篇7
高等教育营销是营销理论与方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是营销与高等教育的交叉融合。对高等教育营销的研究和应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高等教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政府为了减少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 促进高校间竞争, 西方一些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在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市场营销理论在营利组织中经过5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发展, 已经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机制和方法, 这些也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另外,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所有的组织都有顾客, 组织要想有成效就必须满足顾客需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高等院校很少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敢于将营销拒之门外。
二、国内外高等教育营销的研究状况
1. 国外高等教育营销的研究状况
自从20世纪70年代, 高等教育营销的研究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总体而言, 可分为导入阶段、深化阶段和发展阶段。
导入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 营销模式是制造业中产品营销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简单套用。
深化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 高等教育营销更注重从战略层面上推动营销理论和观念在所有部门和成员中渗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高等教育机构的顾客市场范围从学生及其家长拓展到学生及其家庭和用人单位两个方面。
2. 我国高等教育营销研究与实践
我国直到1998年才有研究者提出应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营销理论, 随后有学者开始关注营销战略、服务营销理念、经济环境、高等教育产品与高等教育营销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服务质量、高等教育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在各种学术期刊上为数不多有关高等教育营销的论文来看,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消费品营销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三、高等教育营销的研究意义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以下简称“高职教育”)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将近40年的发展中, 高职院校的产业格局趋向成熟、办学体系也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在面临着良好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因此, 将市场营销理论引入高职教育, 对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建设和管理引入市场营销理论的意义
首先, 高职教育营销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应对市场竞争。高职院校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只有正确地把握市场竞争和发展态势并及时做出正确且快速的反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 高职教育营销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买方市场。在高职院校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 高职教育提供的服务和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格局也在逐步形成。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相应的营销策略, 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住顾客需求并满其需求,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才能赢得顾客和市场, 在竞争中取胜。
最后, 高职院校发展现状表明其必须开展营销策略。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管理和建设中, 还没有形成现代营销的意识。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 对高职院校营销策略的研究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2.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采取营销策略的意义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ZT学院”) 创建于1951年,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组建为独立设置的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划转为河南省省管高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河南, 依靠铁路, 服务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办学思想指导下, 坚持以高速铁路运输牵引动力、运输车辆、运输牵引力动力供电、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和铁道通信信号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 突出“行业性”特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商, 以制造类、医护类、物流类、电子信息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 突出“地方性”特色, 用专业特色彰显学院特色。在这样一所“铁路行业”特色十分突出的高职院校中, 市场营销专业显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专业特色也不够明显。在学院发展目标中, 对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必须通过营销手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 找准目标市场, 形成专业特色, 并且保证学生就业。
如今尽管营销人员仍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人才之一, 但用人单位在人才筛选过程中逐渐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具体实际的要求, 这使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对于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来说, 专业缺乏特色必然导致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 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引起就业形势的更加严峻, 就业形势不佳则会引起市场营销专业招生数量和质量的下降, 进而阻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如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 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的形势下, 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 将市场营销理论引入专业建设中, 来解决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对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营销的研究和实践能够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高等教育营销是营销理论与方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是营销与高等教育的交叉融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逐渐成熟, 面临竞争和挑战。因此将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引入高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营销兴起与发展为研究背景, 通过国内外高等教育营销状况的对比, 分析高等教育营销的研究意义。同时以笔者就职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探讨高等教育营销研究的现实意义。
人际关系营销的实战意义 篇8
(一) 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国的人际关系营销与西方关系营销都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也有学者称之为“非即时回报性”。传统的交易营销讲的是交易双方在一次交易中同时获利。而中国的人际关系营销和西方的关系营销比传统的交易营销多了时间这个向度, 讲究的都是在长时间的交往中得到的利益和满足。
(二) 信任与承诺是关系交往的媒介之一
在关系交往中, 信任与承诺是非物质的媒介, 也是交往中的重要因素, 正是由于交易双方的信任与承诺才使得交易时间延长, 从而获利的一方也会遵守诺言补偿未获利的一方。
(三) 感情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经济活动中, 交易双方不是单纯地做生意, 是想通过生意促进感情, 通过感情促进生意, 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二、我国人际关系营销的基本特征
(一) 信息沟通的双向性
在关系营销中, 沟通应该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只有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才可能使企业赢得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合作。
(二) 战略过程的协同性
一般而言, 关系有两种基本状态, 即对立和合作。现在控制公司命运的不再是公司本身, 而是客户。有了因特网和无线通讯设施, 客户随时随地可以接触到我们及我们生意的竞争者。中间商及客户正在挑战并打破所有行业的传统做法。他们在要求企业改变价格结构、销售渠道, 以及设计、发运、服务的方式。他们不接受“不”, 他们知道他们有这个能力。不明白这一点的企业很快被淘汰。所以,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协同, 合作是“双赢”的基础。
(三) 营销活动的亲密性
情感因素在关系稳步稳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关系营销除了在物质上满足外, 顾客情感上的满足也是必要的。美国艾克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胡兴民先生给“人际关系营销”作了动态的定义:“站在客户立场, 引导客户的需要, 让客户满意度最大, 同时使客户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四) 营销活动的控制性
所谓控制就是要建立相应的部门, 对于相关的顾客和供应商与销售商以及相关的销售影响因子进行销售追踪, 及时反馈他们的态度和对产品的相关建议与意见, 以便于生产部门对产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并且从中找到最有利于产品销售的积极因子, 避免或者是消灭消极因子。
三、我国企业人际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人际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包括人际关系信息不
责任编辑:陈贵娟
准确导致营销预算浪费严重、企业本身不能准确地计算人际关系的潜力是多少、销售人员占有关键客户资料。此外人际关系营销管理存在带“有色眼镜”看客户、把产品与服务割裂开来等问题。
四、我国企业人际关系营销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从“元素论”到“系统论”
“系统论”是把研究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 看到“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联, 从整体的角度来协调好这种关联, 使系统在所要求的某种程度性能指标上达到最优的状态。系统整体性能不仅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元素的性能, 而且还取决于这种元素的关联形式。
(二) 从“关心交易”到“关心关系”
西奥多·利维特曾经说过, 市场营销的任务就是创造和保持顾客。传统上, 交易营销强调创造顾客, 对于保持顾客不太重视, 关系营销更加重视保持顾客。
传统营销理论关心的是对过程的分析。而社会学家在这一过程中的兴趣则在于其中可能发生的种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并且这些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对营销目标的实现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三) 从“注重短期”到“注重长期”
人际关系营销是建立在两个经济学理论之上。一是保持一个老顾客的费用远远低于争取一个新顾客的费用;二是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越持久, 这种关系对企业就越有利可图。随着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顾客消费习惯更容易发生变化, 对品牌的忠诚度呈下降趋势, 使顾客保持忠诚已经成为当今市场营销的焦点之一。人际关系营销正是在保持老顾客的同时, 争取新顾客的一种营销理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人际关系营销是由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发展出来的, 它涵盖了系统论, 协同学甚至传播学等相关思想。从这点上看来是与传统营销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营销学只是简单地对于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营销, 是通俗讲的卖货。而对于现代企业来讲, 不但要处理好自己的内部关系, 还要发展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营销是针对所有的消费者, 经销商和供应商等外部交易因子的关系协调, 只有处理好所有方面的关系, 才会对正常生产和销售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 Philip Kotler and Gary Armstrong, 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华夏出版社, 2007.
浅谈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重要意义 篇9
关键词:文化营销,指导意义,具体措施
有学者指出:决定21世纪人类消费的是文化, 21世纪将是文化营销的时代。实施文化营销,将是今后企业营销人员的主要立足点。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指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者的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在现代社会,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文化享受。企业营销的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深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营销学本身的不断健全,“文化营销”作为一个专门的营销领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文化营销既包括浅层次的构思、设计、造型、装潢、包装、商标、广告、款式,又包括对营销活动的价值评判、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具体的文化营销包括三层含义:(1)企业需要借助于或适应于不同特色的环境文化开展营销活动;(2)文化要素需要渗透到市场营销组合中,综合运用文化因素,制定出有文化特色的市场营销组合;(3)企业应充分利用CI战略与CS战略全面构筑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的“可口可乐”只是一种特制饮料,和其他汽水饮料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并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因为它与美国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可口可乐的每一次营销活动无不体现着美国文化,使其品牌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因此,喝起它常常会有一种享受美国文化的感觉。
二、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三个层次
(一)产品文化营销
从文化营销的角度看,产品仅仅是价值观的实体化。产品文化营销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等各个方面。
(二)品牌文化营销
是产品文化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品牌文化包括了整个社会对品牌的信任和保护,反映了消费者的价值选择,厂商创造名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去积累品牌文化个性的过程。
(三)企业文化营销
这种文化营销的核心就在于寻求为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条作为立业之本,从而促进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的认同。很多人都从不同的层面提示了文化与企业营销的关系。从文化营销的角度看,现代市场营销应该是物化营销和文化营销的一种结合,两者密不可分。
三、文化营销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意义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营销是企业寻求个性,取得差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寻求个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它或者是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通,或者是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和拓展,是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的结果。文化营销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将文化因素渗透、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本企业在行业中独树一帜、寻求个性化的发展。
(二)文化营销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与目标消费者之间共享的共同愿景以达到导向、沟通、凝聚和反馈的功能
共同愿景是一个特定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不仅企业内部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企业的共同愿景,而且企业还可以将其内部的文化向外围扩散,建立为企业内部成员与外部消费者分享的共同愿景,通过其导向、沟通、凝聚与反馈功能作用的发挥,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上一层楼。
(三)文化营销的核心概念——企业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核心专长的真正所在
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业有无能力建立其核心专长。寻找、创造和积累企业的核心专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营销的核心概念在于借助于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群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核心专长的真正所在。
(四)文化营销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与导向
企业的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遇到一些“临界点”,能否成功超过这些“临界点”,使企业跃上一个更新的台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专长,以至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而文化营销可以为这个过程提供动力支撑与导向。随着企业对文化营销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文化营销,更多的文化成分被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使得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营销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企业实施卓有成效文化营销的具体措施
文化营销与传统营销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营销是以有形产品为中心,比较注重产品实物输出。而文化营销则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引导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必须培育和加强文化营销观念
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顾客的内心,形成企业的伦理和一种企业的理念,人们才会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当这种文化渗透到营销及营销相关人员的意识中,与其营销专业知识相结合,就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二)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营销文化的定位
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面临的客户群及企业的内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进行文化定位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意适应文化差异性,降低文化差异对营销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差异有时决定着企业对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营销的效率和效益,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海外投资者总是先钟情于与本国文化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营销中更多的是关系的营销,而这种关系营销有时更多的是个人关系的交易,也就是说经济关系中掺杂得更多的是非经济关系。不重视文化环境的适应性,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二是注意文化的多样性,实施组合策略。由于不同消费人群的价值观及精神理念总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企业决不可能在不同的人群中推行相同的价值理念。
(三)要重视营销文化的传播
企业的营销文化只有通过对外传播,影响到消费群体,其功能才能体现出来。在企业营销文化对外传播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营销人员的传播作用
营销人员是企业最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人员,营销人员是顾客与企业相互了解的非常重要的纽带。所以,营销人员能否把企业精神在消费者面前得到完美的体现和最大限度的传播,对企业精神、对营销工作的促进事关重要。因此,营销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精髓,积极向消费者和顾客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时时处处体现出企业精神风貌。
2、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商业性广告的宣传,在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认知度方面作用巨大,但商业广告过分的功利性和消费者接受的被动性对企业的宣传却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产品及企业的宣传不能过分依赖于商业广告,而应该开辟多种渠道,诸如积极开展各种公关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外界散发企业内刊,加强文字报道等隐性广告宣传形式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俞利军.市场营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
[2]曹书杰.文化营梢的基本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3]王克修.企业文化营销发展的两大趋势[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5).
负荷控制对电力营销管理的意义 篇10
负荷控制, 又可称为负荷管理, 其主要是用来碾平负荷曲线, 从而达到均衡的使用电力负荷, 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 以及提高电力企业的投资效益的目的。电力负荷控制间接、直接、分散和集中各种控制方法, 所谓间接控制方法是按客户用电最大需量, 或峰谷段的用电量, 以不同电价收费, 借此来刺激客户削峰填谷, 事实上, 这是一种经济手段。而接控制方法是在高峰用电时, 切除一部分可间断供电的负荷, 事实上, 这是一种技术手段。所谓分散控制方法是对各客户的负荷, 按改善负荷曲线的要求, 由分散装设在各客户处的定时开关、定量器等装置进行控制。而集中控制方法是由负荷控制主控站按改善负荷曲线的需要, 通过与客户联系的控制信道和装设在客户处的终端装置, 对客户的可间断负荷进行集中控制。在我国, 尚广泛的以行政命令方法来限制某些用电设备在高峰时用电, 并规定各客户的用电限额, 将其称之为按计划用电, 其实也是一种间接控制办法。
我国的负荷控制技术近几年来又获得飞速的发展,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们不但有用于负荷控制的系列产品, 而且也有相关的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管理办法。全国已有60多个市和县, 规模不等的装用了各种型式的电力负荷控制装置。但是, 由于无线电收、发频率的改变和提高负荷控制设备产品需要时间, 原定规划将推迟约两年时间。仅以辽宁而论, 1999年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工作在省公司正确领导下, 在各供电公司积极努力配合下, 系统装用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2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2.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
在配电网自动化中,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一个集现代化管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信息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系统, 那么, 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可以实现如下的功能:
2.1.1 多功能的用电监控。
(1) 参数设置、参数和数据的查询。 (2) 远方遥控客户端开关的分、合闸。 (3) 地区及客户的功率、电量的监控。 (4) 对有关的电力参数的采集和计算。 (5) 有关图、表、曲线及系统接线图、地理信息图的绘制和打印。 (6) 为领导决策、配电调度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7) 对客户端的遥测、遥信、遥控。 (8) 生成各类数据库。 (9) 编制执行削峰填谷的方案。 (10) 建立客户的档案。
2.1.2 实现远方抄表、预售电、防窃电与用电分析预测、用电监测。
(1) 对于具备条件的客户, 可实现远方抄表, 其数据准确, 且节省人力、物力。 (2) 对于安装了负控装置的客户, 可以实行预售电。 (3) 利用负控装置可以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4) 利用负荷控制良好的数据采集效果及网络特性, 可进行本地区的用电分析、预测及管理功能。
2.1.3 良好的外延联网功能。
除具有局域网的一般功能外, 还能与系统内的上下级用电管理子系统进行远程通信, 实现资源共享。
2.1.4 灵活可靠的通信手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都具有灵活可靠的通信手段。
2.1.5 设备的升级换代简单易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简单易行。
2.2 建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意义
负荷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电力企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 对当前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1 对电力经营的意义。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电力客户可进行实时监控, 如监视客户用电的变化, 对欠费客户报警及进行有效的停、限电控制, 对客户的各时段用电情况进行计量等。同时也可自动监测和记录客户窃电情况, 实现预售电的运营方式, 可从根本上解决收费难和欠费问题, 实现远方抄表, 进行用电预测分析。系统可为电力营销环节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奠定了基础。
2.2.2 对电力生产的意义。
可从电力需求侧管理 (DMS) 的角度进行削峰填谷, 限电不拉闸, 减少基建投资, 减少机组启停调峰造成的损失。可进行配电线路负荷率调整, 可对地方电厂和上网的企业自备电厂发电进行必要的监控。
2.2.3 对供用电秩序的意义。
利用电力负荷集中控制的手段, 配合法律和经济的措施, 把用电管理深入到户, 建立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3 负荷控制策略
所谓控制策略, 按照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和我国的具体情况, 可分为:a.削峰;b.填谷;c.移荷;d.政策性节电降载;e.政策性增载;f.灵活改变负荷曲线;g.按需量控制;h.按计划用电指标控制。
下面将对其分别进行叙述。
3.1 削峰。
制定年度削峰计划时, 应按年度负荷延续曲线, 确定削峰目标。在峰荷期间削减负荷, 可用: (1) 减荷, 即由客户主动在峰荷期间停用可间断负荷避峰。 (2) 直接控制负荷, 即用集中或分散型控制装置在峰荷时直接控制负荷。 (3) 用分时电价刺激客户在峰荷时降荷, 其关键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高峰电价, 在峰荷期间, 客户每增加1k W负荷, 由发电到输、配电各环节的设备容量均需相应增加。因此, 高峰负荷期间, 客户除应支付电能电费外, 还需要支付发、输、配电设备每千瓦摊销的投资。为了鼓励客户均衡用电, 低谷期间的电能电价应给予优惠, 而高峰期间的电能电价则应予以提高。这样, 客户在高峰期间的用电就要交纳比低谷期间高得多的电费。 (4) 实行可间断供电电价, 即对客户可间断供电负荷进行控制, 则电力公司将对该客户的电价给予不同的电价优惠。提前通知的时间日分为1d、4h和1h三种。规定控制时间应不少于每天6h和每年100h。
3.2 填谷。
所谓填谷, 就是鼓励客户在电网低谷时用电, 提高低谷负荷, 碾平负荷曲线。可供使用方法有: (1) 低谷时贮热, 贮热负荷要有较大的热容量, 以使在夜间低谷6~8h内, 用电加热后, 能供应一天中其余16~18h的用热需要。 (2) 用季节性电价鼓励客户填充年度低谷。 (3) 实行非峰用电电价以填充低谷。 (4) 实行分时电价鼓励客户填谷。
3.3 移荷。
所谓移荷, 是将客户在高峰时的用电移到峰前和峰后使用。其方法有: (1) 贮热。此种电气加热器贮热容量不够大, 只能供应2~4h的应用。 (2) 用分时电价鼓励客户移荷。 (3) 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 如可以控制电弧炉、加热炉之类的电气设备, 使其由峰荷移出。
3.4 政策性节电降载。
其方法有: (1) 通过对用电设备逐个进行审查, 并提出节电措施降载方案。 (2) 采用双燃料采暖系统;电力网高峰时将电采暖切换为煤气或燃油采暖, 在电力网低谷时可将其切换为电采暖。 (3) 用太阳能替代电能降载。 (4) 电能的高效利用降载。 (5) 热电联产降低公用电网负载, 即对使用蒸汽的客户推广热电联产, 协助降峰。
3.5 政策性增载
3.5.1 采用热泵。
热泵可将较低温度载热体中的热能抽出加热另一种传热介质, 使其温度较高, 用于采暖或供应热水, 亦可将热介质中的热能抽出, 使其降温用于制冷。其输入与输出之比小于1, 有较高效益, 是蓄能负荷, 可供调峰。
3.5.2 改双燃料取暖。
对采用煤气采暖的客户, 增设电气采暖设施。此种双燃料取暖系统在用电低谷时切换为电气采暖, 以碾子负荷曲线。
3.5.3 采用促用电价。即用电量越多电价越低, 以提高电网发电量、负荷率, 降低发电成本。
3.6 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
所谓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 即灵活的改变负荷曲线的形状, 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发电能力, 其方法有两种: (1) 需量预定。所谓需量预定是指可由供电部门根据电源状况和改变电网负荷曲线的要求, 对客户的用电需量作出规定。 (2) 改变供电可靠性。所谓改变供电可靠性是指降低连续供电的要求, 这样当供电部门有紧急需要时, 可以切断客户的一部分用电。
3.7 按需量控制。
所谓按需量控制是指供电部门对客户实行需量电费, 电能电费两部制电价;客户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控制需量。
3.8 按计划用电指标控制。
营销意义 篇11
关键词:整合营销策略 品牌塑造 意义和作用
当前,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否与用户、消费者建立并长期维持一种良好的关系,并在这种活动中赢得利润。其中,塑造能够被大众所支持和认可的优秀品牌是最关键的手段。在当前的品牌塑造策略中,整合营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企业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重要法宝。因此,研究和探讨整合营销策略在品牌塑造中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品牌塑造,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整合营销策略的概念
1.1 整合营销策略的概念 整合营销策略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美国著名营销研究和实践大师唐·舒尔茨首次提出和应用的。此后,这一概念和理论不断得到诠释补充和完善。一般认为,整合营销是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和相关的人员有效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开展实施的一系列的传播战略。整合营销传播(IMC)的实质是实现企业在市场营销传播活动的一元化。
具体地说,整合营销传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企业的广告、产品促销、公关活动、直销方案、CI、包装和媒体宣传策划等全部的内容都涵盖在营销活动范围内;二是企业在和消费者、用户进行沟通时使用统一的传播资讯,消费者得到的是全方位的信息。因此,企业在营销传播中的这种一元化策略有时候也可以称作“用一个声音说话”(Speak With One Voice)。
1.2 整合营销策略的特性 在实现整合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具有战术上的连续性和战略上的导向性两个特性。
所谓战术的连续性,就是指企业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在各种媒体上传播的信息都是相互关联和呼应的,营销活动的基本创意要素具备一贯性,比如,在营销中使用同样的口号和标签说明,在各类广告和营销传播中体现相同的产品特性等,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心理的连续性。与此相适应,战略的导向性则是指企业设计完成战略性的总体目标,有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产品的销售量市场份额、实现的利润目标等。战略的这种导向性实质在于强调营销战术中的客观要素和主观心理要素保持较好的一贯性。
2 品牌的概念和作用
2.1 品牌的概念 一般地,品牌是指作为生产者的企业、作为经营者的商家为了标识自已的产品,实现与其他同类竞争产品的区别,便于消费者能够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显著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产品的名称或术语,也可以是一种记号或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甚至可以是文字、图形等若干因素的有机整合。
当前,对于品牌有着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理解,比如,有人认为“品牌就是承诺”,企业通过品牌的塑造,向消费者表达产品的品质承诺,保证让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还有观点认为品牌联系的其实是一种资产(负债),可以增加或减少企业的产品的价值。总体上说,一个企业品牌,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对某一系列的产品、服务等形成的总体感知和理解。
2.2 品牌的作用 一般认为,品牌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企业产品具备法律依据的标志,也是企业产品个性化的体现,具有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和推广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是方便消费者辨别同类商品的符号。从市场角度来说,品牌也是同类行业中细分市场的依据和标准。
毋容置疑,企业如何使自己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和目的。
3 整合营销策略在品牌塑造中的意义和作用
3.1 整合营销可以使产品获得最佳宣传效果 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品牌战略的发展和演变。在商品经济的新兴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生产、贸易、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发展都相对落后,市场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所以,根本不需要强调产品或服务的优势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买方市场的趋势和特征,企业和产品在趋同化之余,还要求产品具备使消费者认可和动心的品牌特色,品牌战略得到了企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的多样化、交通和贸易方式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使市场的主动权更多地转移到了消费者一方,使企业传统的营销和管理理念和方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品牌营销的策略就彰显出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前所述,整合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建立信赖,而消费者的信赖主要来自于企业本身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任何产品或服务形式,如果不能有效地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早晚会丧失其生存的能力。企业在实施整合营销战略中,通过关注企业形象、产品宣传的组合,实施企业战略的整合,使品牌宣传成为整合营销的重要策略和核心内容,可以使企业在品牌宣传的效果迅速上升,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更好地塑造出企业的品牌,获得最佳宣传效果。
3.2 整合营销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整合营销策略除了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外,还需要把投资者、从业人员、大众媒体、社区、政府、同行业者等作为营销宣传的对象,并对这些人员进行整合。目前,对于大部分商品而言,都渐渐趋向或者已经达到饱和、均衡状态,这就给企业在产品创新和降低成本方面带来新的压力,而且即使有新产品开发出来,其仿制品往往也会很快进入市场;如果单纯地利用价格战略,正规的企业很难和低价位的不良企业及无商标产品进行竞争,所以,通过整合营销策略,追求企业的战略传播,通过整合营销塑造过硬的品牌,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借助品牌效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
3.3 整合营销有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内企业的发展动力,一是来源于对利润的追求,二是源于政府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可是,有很多企业由于投资者和决策者在运作过程中,把握不清企业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在企业运作和实践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不佳,走上破产的命运。当然,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企业品牌战略上,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品牌战略的理解较为模糊。认为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傍名牌,和名牌产商建立起合作关系,进行贴牌生产和特约经销。二是在品牌战略的紧迫感上认识不够。三是有些企业想实施品牌战略都不知从何下手。四是在实施品牌战略时,企业缺乏相应的机制,在塑造品牌时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企业塑造品牌的重要障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在企业品牌战略中暴露出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整合营销策略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因为实施整合营销策略不但能够有效地规范和遏制这些问题的产生,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品牌的塑造。如上所述,整合营销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企业在由外而内的基础上,实现与各类利害关系层面的有效沟通。在整合营销过程中,这些利害關系层面有投资者、消费者、管理者、从业人员、竞争对手等,通过对这些层面的密切沟通和传播活动,可以使企业内部投资者、决定者和营销人员首先了解企业自身要求,并把这些要求反映在具体的经营实践中去,充分考虑到政府管理层面、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采取持续、一贯的合理对策,避免或纠正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决策、做法和问题,直到企业实现塑造自有品牌的目的。
3.4 整合营销可以降低企业营销成本 整合营销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降低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通过完善、整合营销策略和渠道,一是规模效益和经验曲线会降低制造成本,二是在整合营销的效应下,零售商和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具有足够的依赖,可以大大减少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效率,获得更好的效益。
4 结论
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深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从而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运用整合营销策略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企业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一策略,塑造出过硬的品牌,才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红亮,李振国.整合营销传播及其管理要义[J].河北学刊,2009(2):208-211.
[2]樊勇.基于整合营销传播观念的中小企业品牌塑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04-105.
VI于营销的战略性意义 篇12
一、立品牌之路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品牌形象如同人的脸面, 美国知名企业万宝路不断通过广告累计自身价值, 到现在, 万宝路的企业品牌形象每年可以带来超过30 亿美元的利润, 而其品牌估值已经超过200 亿美元, 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个企业品牌对市场发展的巨大作用。VI是一面旗帜, 是能够引导消费者购买意识的无形之手, 消费者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某个产品的认识度来进行商品购买, 这是一个恒久不变的真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 VI将在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 必须重视品牌作用, 提升品牌意识, 利用好品牌这只无形之手, 同时将品牌形象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一) 品牌是VI的内涵
消费者特别是企业的老客户都能对企业的品牌产生重要的宣传作用, 而且通过消费者购买产品所产生的好感从而树立对企业品牌的认知, 并加深其购买的依赖性, 这无形中也起到了对产品的宣传作用, 为将来的重复消费形成心理。一些企业为自己的品牌形象赋予了一定文化和内涵, 或者注入了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 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的特色及主推的产品, 从而留下永久的印象, 比如大家一听到“劲酒”, 首先想到就是保健文化, 并自发地对企业的质量产生好感, 欢乐饮酒, 广告语让人记忆犹新, 劲酒品牌认为, 一个品牌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理性和耐心的培育, 可见品牌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 品牌是VI的核心竞争力
要让消费者所接受和熟知企业的品牌形象不是那么容易的, 企业形象的树立, 创建, 以及后期的推广, 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质量是硬道理, 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后期的售后服务都能够跟得上。品牌似乎就决定了产品的优劣, 也昭示着企业的实力。“海尔”家电作为国产品牌中的领军人物被广大消费者所推崇绝不仅仅是因为其优秀的售后服务, 还有其人性化的消费理念。迅速蹿红的“新百伦”作为慢跑鞋的地标, 能在美国这个极其市场化的国家走红, 消费者的定位, 追求极端舒适的感受, 创意与复古的完美结合, 高科技的材料等等, 都使得这样的品牌必然走向成功。企业的品牌形象, 信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 品牌是VI的表现
企业形象具有企业的精神和文化, 赋有一定的情感因素, 也为企业的形象增加的附加值。企业往往通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熟知程度和信任程度为该品牌的产品制定相对高的价格, 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附加价值, 这也是品牌的价值体现。当然越为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牌表现越为明显, 如苹果手机, 价格相对于同等功能的其他品牌要高得多。阿迪达斯, 比国内同行的安踏运动鞋、李宁运动鞋价格高出许多。我们还可以看看可口可乐在这一方面的例子:可口可乐公司1999 年的品牌价值市值60 亿美元, 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牌无形中给企业创造的财富是不可小觑的。人们已经接纳和认可了这种无形的资产。
二、提高在商品中的购买力
现阶段,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单纯靠价格和产品竞争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转变为企业形象、品牌优势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因此, 企业形象和品牌营销已经转变成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体系里的关键一环。
《商业周刊》显示, 知名企业“万宝路”品牌价值已经超过了310 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标志市值689 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5500 亿, 可见品牌形象价值的重要性所在。其次VI形象一旦树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大大加强, 在市场中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知名企业如此, 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因为大企业已经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中小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觅得一线生机, 也必须加快实施VI战略, 从历年、行为、视觉方面去优化, 同时利用自身经营相对灵活, 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在市场中保持不断前行。
总之,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 都必须加强自身的VI战略,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的购买力, 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推动商业发展
(一) 提高企业知名度
一个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优势, 现如今的消费者选择倾向于有计划地实施组织化、系统化、统一化的CIS战略的企业, 当前我国很多有实力的企业都正在导入CI分析, 比如康佳、健力宝等, 而且已经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的知名度无形中已经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二) 节约企业成本
不但企业形象的树立, 需要统一视觉识别, 企业全部按照统一的设计形式有利于应用于各种设计项目和对外宣传上, 这样既能节省制作设计的时间和成本, 也能起到视觉识别的统一效果。更达到了宣传企业文化、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目的。
(三) 提高管理效率
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知名企业的产品都非常丰富, 种类繁多, 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而CIS战略能够使企业快速规范化、流程化, 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四、VI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自身的商品全部独树一帜已经不再可能, 更多的是同行业之间甚至很多企业的同类商品的竞争, 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抉择权似乎已经交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大的环境趋势决定了企业形象重要性, 如果企业经营思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不改革创新, 不注重企业的形象, 将使自身处于极度不利的形势。在如今这个网络遍布大江南北的信息化时代里, VI已经成为了各个企业市场营销体系中的决定性要素, VI于营销的战略性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强有力的“企业识别系统”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VI (Visual Identiy) 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VI已经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 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 我国企业能够生存、发展、走出去, 都必须加强自身的VI战略, 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VI战略不够重视, 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这些都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本文对VI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同时对企业提升自身的VI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品牌,VI,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周莉.标志与VI设计.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11.
[2]王芙亭.标志设计.天津: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2.
[3]喻湘龙.VI设计.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8.
[4]徐阳.品牌与VI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
【营销意义】推荐阅读:
社交媒体的营销意义10-13
营销团队晨会的意义及流程09-06
网络营销的地位及意义10-06
论文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1-23
形象意义07-15
意义扩展07-16
实施意义07-16
民间意义10-13
设置意义10-14
诊治意义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