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

2024-10-26

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共12篇)

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 篇1

一、《仁爱英语》———Project English有利于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

Project English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 不仅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为重点, 而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Project English具有以下特点。

(一) 贴近生活, 培养学习的兴趣

Project English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例如, 七年级上册Unit 1 Getting to Know You的三个话题分别是:Topic 1 Welcome to China!通过设置情景, 如在机场, 在学校, 在户外等, 学习问候、介绍、感谢和道别的句型。Topic 2 Where are you from?学习介绍自己, 了解他人信息, 如电话号码、年龄、国籍等, 学习十以内的数字, 通过一些体育明星、标志性建筑、自然风光, 国旗来学习一些国名。Topic 3 What class are you in?继续介绍自己, 了解他人的年龄以及所在年级、班级、谈论电话号码等, 学习二十以内的数字;初步学习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及其使用。三个话题独立成章, 而每个话题内容又环环相扣, 让学生在一种自然流畅的环境中认识、吸收、使用知识。

(二) 蕴含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培养爱国情操

Project English有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Learning about China主要围绕中国地理和历史方面的话题展开。Topic 1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places that you visited?介绍了中国风景名胜, 如旅游胜地、名山大川。Topic 2 Confucius, a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著名人物, 还有他们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而Topic 3The dragon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通过Jane和Kangkang带领Susanna参观紫禁城展开话题, 从参观古建筑、追寻历史, 到加入中国象棋和古代四大发明的信息, 整个话题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展开, 进行语言交际,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操。

(三) 注重交际,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Project English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把任务型教学与交际教学灵活地应用于英语课堂。Project English中有相当多的活动, 如有Look, listen and say;Work alone;Listen, read and say;Read and understand等等。当然还有Group work, Pair work等, 强调合作学习, 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仁爱英语》教学中情感策略的运用

(一)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 他强调了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 课间休息、活动时尽可能经常跟学生在一起聊天谈心, 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或主题班会活动中, 常与他们进行角色互换, 让他们上台来讲, 倾听他们的心声, 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二) 实施任务型教学, 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外语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小组活动, 小组根据学生个人不同情况, 给每个成员分配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 这样每个学生都负责其中的一项task, 并成为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比如, 在八年级下册的Unit 6 Fun Cycling, Topic 3的Section B的Project中, 让学生看4图, 分组讨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 学生在讨论时可以用到条件状语从句和以下词组:be in danger, get a fine, cause, trouble, make you sad, die。每组各找一名学生, 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此外, 《仁爱英语》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访谈调查任务, 如八年级上Unit 3 Our hobbies, Topic 3的Section C Make a Survey:Try to survey 3-5 of your classmates about what they liked to do two years ago, and make sure whether their hobbies have changed now and give the reasons.学生互相开展访谈并进行调查统计。这样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头能力,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 评价处处体现“激励”原则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作为一门外语, 本身缺乏日常语境, 中国学生较为腼腆, 公众场合不敢开口, 有些学生甚至课堂上都不敢大声回答问题, 怕回答错误, 丢面子, 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 阻碍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肯定性评语, 对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成绩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肯定性评语是最好的激励。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以下这些激励的话语:You’re great.I’m proud of you./Well,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A good answer, well done...当学生表现欠佳时, 切不可斥责或冷嘲热讽, 更应辅以关切、激励的表情, 使用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 使学生感到放松。如:Take it easy./Don’t be shy./Think it over and try again./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此外, 在学生读说英语出错时, 切记不要打断他们, 不要急着纠正其错误, 而是耐心等学生说完后, 委婉地予以指出。课外经常张贴学生的好作业, 设立“单词王, 进步之星”等多种多样的奖励形式, 不断鼓励, 给予学生肯定。

(四) 通过情感反思, 调整情感策略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巧妙地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比如, 八年级下册Unit 5 Feeling Happy的三个话题紧紧围绕情感这个主题展开。话题2 I feel better now, 由Beth的哭泣引出伤心的情感, 进而由教师引出安慰及建议的用语。第三部分Many things can change our feelings, 围绕Michael的病情巩固各种情感, 并引出事物对情感的影响。主要以活动的形式, 联系实际生活, 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 我也经常在课后对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个别谈话、班级活动、问卷调查、家访了解学生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的看法, 反思自己是否关心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过程等。

总之, 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本着“快乐学英语”的思想原则, 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知识、情感、发展智能。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仍然要把这套教材与教师的设计和情感融为一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自己、学生、教材的情感充分交融。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 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大胆实践, 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英语学习效果。为此, 教师应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提倡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运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展情感反思活动,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沟通,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过程评价,情感反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金梅.论合作学习与外语学习者的积极情感[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3]侯丽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促进英语学习[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 篇2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

情感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外语学习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教学中教师、学生双方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就此文章探讨了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以及情感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 者:张毓彪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7(1)分类号:H31关键词:情感 外语教学 策略

基于情感策略的小学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情感策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实施,小学英语教学不只是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增强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积极的动机、兴趣、意志、自信及合作精神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恰当的情感策略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成果,保障学习质量。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中的意义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适应潮流的基本技能,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情感主要包含愉快、自信、愉悦等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因素;消极情感主要包含悲伤、回信、恐惧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甚至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的因素。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不能正确引导情感的时期,英语作为外语,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都会对英语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基于情感策略的小学英语教学,就是在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同时,尽量减少消极情感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改善英语教学成果。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引用教材内容,搭建一个满足学生心理,适合学生成长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应该将积极的情感放到教学中去,让小学生感受到积极的能量,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用积极的情感进行学习。

所以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情感,去引导或者维系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与成就感。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策略的实施方法

1.老师在情感策略中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通过了解学生的不同点,全面正确地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喜悦与困惑,及时排除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整。通过积极的学习心态,让自己努力得到他人肯定,从而不断培养自信心。

课堂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基地,课堂氛围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充满关爱信任的眼神、温情的笑容和生动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动态,在一视同仁的过程中,避免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将积极的情感带入课堂,不仅能有效降低小学生的烦躁程度,同时还会让学生拥有一个愉快轻松的空间进行学习,在满足小学生爱表扬、想被关注的天性后,激发对英语学习的欲望,从而让他们在毫无负担的情况下进行英语学习。

2.课堂教学的情感方式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天性,创建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角色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或者根据教学要求以及课本内容进行发散思维,配置有趣味的问题,诱

发学生主动思考,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小学生拥有极强的好胜心

理,对趣味话题很感兴趣;如此既满足学生好玩心理,又能增强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被关注。多媒体教学作为融知识、色彩、声音于一体的形式,动态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近似游戏的过程中努力思考。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对色彩、声音的喜爱,将多媒体教学作用放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接触的事物有限,思维模式不够成熟,因此,形象思维一直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是简单的单词与对话,所以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录像,进而收到更为直观的教学效果;这样既能节省教学实践,又能保障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记忆和理解。

3.课外的情感策略

在小学英语授课中,实际体验与知识授课都是小学英语授课的重要内容,老师有目的地进行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课本内容,从而将课外活动与课本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保障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工作,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情感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为英语教学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敏.我国小学英语情感教学策略研究[D].西献学,2007.

[2]苏伟伟.试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

强化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篇4

关键词:强化,语文,情感,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情感修养的同时,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氛围中, 学习语文、认识语文。但在实际教学中, 一些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 导致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 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强化情感教学, 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呢?

一.要为学生创设艺术情境

人的情感往往产生于设定情境或场合下。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情感特点, 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例如: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自我感受为基础, 利用自身的感受到的经验、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去体会教材中的情感, 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中, 并使其心灵与作者思想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另外, 在学习课文时, 当学生的情感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出现滞留现象时, 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带给学生形象、直观感受, 使学生从中体味到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 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轻松、有趣的教学语言, 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自由讨论, 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遇到不同见解时, 老师可以给予更多地点拨与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在解除学生学习紧张感的同时,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课堂是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 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向学生展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天安门——白玉石桥——三大殿——御花园——景山, 把学生带入到参观故宫的情境中来, 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 帮助他们理清写作的思路和介绍故宫的顺序, 使其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让学生了解故宫建筑艺术风格和伟大成就的同时,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进而达到激发学生民族创造精神的目的。

三.要尊重学生, 以情动生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感染别人的, 使其产生同样情感的。良好的情绪可以加快认知活动的进程。因此,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和关心, 充分利用情感来感染学生。如在教学《荷花淀》时, 一开始我就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 当你站在夏天的微山湖畔, 举目瞭望时, 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接着, 我又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边的芦苇, 无际的荷花。那么, 谁听说过河北省一个美丽诱人的湖, 在那儿也曾发生过类似动人心弦的故事。那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被称为‘诗体小说’的文章《荷花淀》, 看白洋淀人民是如何积极踊跃地反抗外来侵略, 保卫家乡的?”这样的导入, 不仅使学生沉浸于高昂的学习气氛中, 而且使学生处于遥远的联想中 (由身边的微山湖联想到河北的白洋淀) 。这种被激起的强烈情感具有定向作用,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激发他们的兴趣, 使其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四.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学习兴趣情感和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强大动力。例如:在教学《爱莲说》时, 教师在讲解完课文时, 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陶渊明喜欢菊花, 因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 作者喜爱莲花, 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 你们喜欢什么花呢?”学生纷纷议论开来, 这时教师面部要带有微笑表情对学生地回答进行点评, 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赞同, 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强大的成功感, 进而让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 篇5

论文摘要:歌唱,是用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手段,情感,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情感覆盖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催化剂。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以情入手,以情生情”等一系列情感维度下的教学策略,增强声乐教学的效果,成功地实现声乐教学目标。

我国古代《乐记》中有过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记载。它告诉人们: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升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声乐认知与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它们共同组成了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运用声乐技巧外,最重要的是用真实的情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以引起师生内心的共鸣。基于此,近年来笔者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教学为载体,对情感维度下的声乐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以情入手,以情生情

以情入手,以情生情主要是指对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挖掘和理解。声乐作品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情感显性因素,教师既要成为声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声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阅历,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引起自己感情上的共鸣,然后才能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认认真真备课。此外教师还要在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手法、思想情感、乐曲高潮上多下功夫,用较准确的声音来塑造形象和表现情感。例如在教学《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时,把握住第一段“节奏旋律舒展”是关键,教师教唱时要情绪饱满,唱得流畅,富有强弱对比感;歌曲第二段“大跳音程及切分音”的运用是重点,教唱时要有一种悲愤控诉的情绪,注意力度的变化与音量的控制。

二、以情主导,以情激情

以情主导,以情激情主要是指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绪。在整个声乐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不仅仅是快乐的,而且还是饱满和振奋的,甚至在必要情况下,带有某种程度的激情和高涨的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惟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的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例如在教唱《拾豆豆》时,教师的表情是快乐的,伴奏与旋律是跳跃的,学生的表情与演唱同样是欢快的;在教唱《摇篮曲》中,教师的表情和声音是柔和、平静、深情的,伴奏是平稳、摇曳的,学生的演唱同样是轻柔、平静、深情而祥和的。

三、以情入境,以境生情

以情入境,以境生情主要是指在范唱、伴奏和语言表述等教学过程中情感的有效运用。

首先教师富有表情的完整的范唱,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整体的音乐想象,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歌唱的欲望和兴趣。例如歌曲《黄水谣》是即兴伴奏中,第一段用长琶音型的跑动来描绘家乡的美,同时略显忧伤;对比段用三连音为一拍的柱式和弦和震音伴奏音型来表现控诉、悲愤的心情;在现段用速度较缓的琶音伴奏音型来使悲伤的心情得以延续。对歌曲伴奏的合理编配,对学生的学习与演唱、情感的抒发起到了非常良好的营造效果;再者声乐教师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声乐课中的语言应是艺术化的语言,在对歌曲的讲解、朗诵、启发、提问等过程中运用语言、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例如,《牧歌》教学中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感染学生:蓝蓝的天空,朵朵漂浮的白云,碧绿的草原,连绵滚动的羊群,恰似草原上斑斑如银,纯洁美丽的牧羊少女,悠长忧伤的马头琴„„这些生动且充满诗意、富有感染的语言,好象是一幅音画,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更好的抒发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歌唱应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应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整个身心投入的歌唱,感动自己也会感动别人。基于此,针对在声乐教学中声音训练较多而情感投入不够的现状,增加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教学策略的实施。如歌曲《思乡曲》曲调简洁、明朗,旋律悠扬、平缓,音乐形象十分清晰完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歌曲一开始就以“近镜头”中秋月,月圆时节倍思亲,使人产生思乡的情感。演唱时要求声音悠缓、深沉。似在自言自语中道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感受;而后由近至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进一步加深这种感受,在“海外万千”处,把眷恋之情推入了高峰,借助于全曲最高音,把怀乡之情全部倾泻出来;结束句“思乡”要以情至深的共鸣唱出心底的呼唤与呐喊,把海外儿女的无限思念表达得声断情还连。以借景生情、借物寄语的手法,表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五、以情导创,以创拓情

歌唱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可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唤起学习声乐的情趣和情感,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二度创作的第一步是对歌曲的“处理”。首先是从领会词曲的内容开始,挖掘词曲内涵和外延(词外之意,曲外之情,音外之形);再把词曲的每句的“重字要意”“感情重字”“逻辑重字”分清楚,明确每段的“小高点”的所在处,然后再把整个乐曲的高潮明确。第二步是注重歌曲中的咬字吐词,行腔归韵。民族唱法中“咬字行腔,以字求声,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字为情役,字正腔圆”的歌唱语言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运用的。美声唱法在咬字吐词中与民间语言存在一定差距,但绝不意味该唱法只重声音而不重语言。恰恰相反,清晰的歌唱也是美声重要原则之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参与的氛围,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根据问题的要求让学生开展自己的想象,大胆进行歌唱二度创作,以求走进音乐,丰富情感体验,进一步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内涵。

歌唱,是用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手段;情感,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情感维度下声乐教学策略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声乐教学目标和增强声乐教学的效果,使声乐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4

[2]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6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情感;教学;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02-01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孟昭兰)。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藉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 ,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三、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

四、移情原则

移情原则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心理学原理中的情感迁移功能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另一个是作者被文章的人物的情感所感染。实施情感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1、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可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使教学内容成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情感和意图。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情感性处理教学组织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在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策略对人员组织进行情感处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间,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开展,将分组作为课堂引发积极情绪情感的手段。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饱含情感色彩的戏剧和对话材料,如The Thief and the Cop,The Necklace等,学生在组内绘声绘色的角色表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中角色的理解;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达到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还包括心理组织的情感性处理,教师可采用表情调控及张弛调节策略,创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优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向,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情并进的效果。

3、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

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如“good”,“Perfect”,“fantastic”etc.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理涌起一股股暖流。有时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性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还应发挥主体性评价的功能,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7

另外, 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 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广大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成功的教学需要师生间的良好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需要设法激活学生的情感。

“亲其师而信其道, 信其道才能从其学。”只有学生信任和亲近自己的老师, 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为此, 首先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自身素质, 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吸引学生。其次, 教师应以无私的精神对待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在交往中增进师生情感,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再次, 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的情感, 关爱每一个学生。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与学生见面, 说一声“Hello”, 学生生日时, 为学生唱一曲“Happy birthday to you”等, 都会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师的爱。最后, 教师应注重教学艺术, 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态。教师应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 切忌“有错必纠”, 要宽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并且使用恰当的方式纠错。教师如果能在这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必定能维护师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

心理优势是指人们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思想情感。它体现在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经久不衰的热情和永不言败的毅力, 同时对成功产生强烈的渴望与追求。教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

1. 培养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强大动力,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培养兴趣能强化学习动机。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中学生来说, 英语对于他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力, 他们大都存在着本能的学习动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鲜感逐步消失, 学习动机逐渐减弱。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2. 正确对待挫折, 树立学习自信心

学生初学英语时, 因为词汇量小, 语言知识简单, 学生很容易学好英语, 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多, 语言知识的加深变难, 对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很多学生便对英语望而生畏。另外,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无论是笔头训练还是口头训练, 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学生的学习心态会发生一些变化, 比如意志力动摇、自信心丧失、兴趣也会转移或中断。教师应该细心地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的措施,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建立自信心。 (1) 教师要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 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3)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合理定位。

三、充分运用教材情感资源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学英语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资源, 其中的许多语言材料, 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 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把教材中传递出来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 也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一方面, 要挖掘教材中有趣味性的、有意义的内容, 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 在组织教学中采取能激起学生参与意识的教学形式,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的情感与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记得在教学英语Module 11:National heroes时, 针对当时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畏难情绪, 我决定好好地利用这一单元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一次情感教育。我给学生讲述詹天佑修建铁路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了解詹天佑如何克服面临的重重困难, 成功地修建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让他们“身临其境”:如果你是詹天佑, 你会如何完成这条颇具挑战的铁路修建?除了詹天佑, 还有学生崇拜的杨利伟, 他能成为“the first astronaut of China”与他长期的艰苦训练是分不开的。在教学完课本内容后, 我给学生一个Module task:与你心中的英雄对话, 了解他们, 学习他们。从这些英雄身上, 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 逐渐走出阴影,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努力投入新的学习中。

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 篇8

一、焦虑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语言本身的输入与输出, 而忽略其他方面对学习的影响, 如情感、文化、环境等, 显然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其中的情感教学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探讨把学习者的消极情感, 如焦虑如何转变为积极的、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情感。1985年, 克拉申 (S.D.Krashen) 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 他认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 (motivation) 、自信 (self-confidence) 和焦虑 (anxiety) 。这是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焦虑的最早的论述。他认为学习者情绪稳定, 焦虑水平低, 障碍就小, 因而获得的语言输入就多;反之, 则少。对于焦虑, 他是这样叙述的:“无论是就个人而言还是在课堂上, 焦虑的程度越低, 对第二语言习得越具有传导性 (low anxiety appears to be conductiv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ether measured as personal or classroom) 。”但克拉申没有对语言焦虑作深层的分析[3]。语言学界也一直对焦虑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存在争论。根据麦克因泰尔和加德纳 (Mac Intyre&Gardner) 的研究, 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语言输出阶段表现最为明显[4]。杨 (Young) 认为外语学习成绩与焦虑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 她认为能力是影响外语学习的更为重要的变量[5]。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语言焦虑是阻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 而且焦虑对自尊心及自信心都有负面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学习中焦虑产生的因素

心理学家沙利文 (H.S.Sullivan) 指出焦虑是自尊遇到危险的信号, 是一个人在重要人物心目中的地位遇到危险的信号。他认为引起焦虑的因素是自尊和被评价意识[6]。2005年, 张珺莹对大连理工大学55名非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导致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的原因有五个方面, 分别是过低的自我评价和竞争意识, 考试, 交际能力, 课堂活动形式和英语学习本身[7]。

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焦虑产生的因素有学习者的内在原因也有其外部原因。内在原因跟学习者的自我差异认知和自身性格有关。自我差异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希金斯 (Higgins) 提出的, 他将自我界定为三个领域:实际自我, 即个体认为自身实际具有的特性;理想自我, 即个体希望自身具有的特性;应该自我, 即个体认为自身在有关承担责任和义务方面应该具有的特性。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不一致导致自我差异的产生, 从而引发焦虑[8]。学生入校后, 有部分会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感觉良好, 但是当和同学相比时会发现有很大的不足, 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自认为的那么好, 就会产生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异。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 而自己没有达到那个自我要求时, 也会产生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异。而有些学生, 本来就认为自己的英语不是那么好, 再和同学相比, 就更容易引起自卑等负面情绪。还有些学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当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高时, 就很容易将其归因于能力不足、个性缺陷、缺乏魅力等内在因素, 从而降低或损害个人的自尊, 引起自卑、放弃等消极情绪, 甚至会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焦虑。

外部原因跟学习者曾遭受过的挫折、他人的影响 (包括父母与教师等) 和考试有关。社会学习学派提出的挫折—攻击假说中, 认为挫折不仅仅引起攻击, 还会导致其他可能的反应有退缩、冷漠、焦虑等。当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曾经遭受过挫折, 或受到过老师不公平的对待与讥讽, 或父母以及老师对他的英语水平总是持否定态度, 他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不自信、焦虑, 甚至逃避, 厌恶的心理状态。如果父母、老师对学习者要求过高, 而学习者总是达不到那个要求时, 也会产生焦虑。考试的压力也是引发学习者焦虑的外部因素。当学习者某次英语考试失败, 在下一次英语考试前这种惧怕的焦虑情绪太大, 以至于无法转化为动力时, 焦虑自然会造成考试的再次失败, 如此就会恶性循环下去。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焦虑应对策略新思考

重视学习者的心理与情感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笔者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应对。

一是教师态度。在情感教育中, 教师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热爱这份职业, 要有责任感, 要爱每一位学生, 尊重并重视每一位学生,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Rosenthal.R.) 于1968年做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试验。实验结果证明教师对学生期望 (即便是虚构的信息诱发出来的期望) 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反之, 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抱期望, 学生的成就动机就会相应降低。由此断定教师期望能轻易地引起“自我实现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effects) , 即人们对某种情境的知觉可能改变该情境以适应其知觉。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常被简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在该效应的启示下,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位学生并根据其个性、行为与学业成绩形成不同的期待, 然后按照不同的期待, 因材施教, 促使学生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 对具有焦虑情绪的学生, 教师要深入了解, 设立合理的期望, 促使其自我实现, 从而建立自信, 缓解焦虑。

二是评分标准。大学英语传统的评分标准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 口语成绩与期考卷面成绩。为了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 尤其是口语考试焦虑, 教师应调节评分标准, 评分不仅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 还要根据他们的努力程度综合给分。笔者会在开学之初, 参考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与入学考试成绩, 同时通过上课仔细观察每位学生的英语程度与口语水平, 建立表格定期追踪, 将学生的每次进步都记录在案, 适时地给出反馈与表扬, 并告诉他们由于各省市地区对英语的要求不同, 造成口语与听力的差别, 老师主要会以他们的进步幅度与努力程度给出平时成绩与口语成绩。结果此举令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支持、被重视以及被尊重, 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课堂上更加踊跃发言进而将焦虑转变为了动力, 英语成绩有所提高。因此, 采取措施表示出教师的理解与支持会令学生尤其是敏感的学生放松心情。

三是纠错与课堂问答。科德把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失误是指偶尔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学生自己意识到会立刻自己改正。如中文在口语中“他”与“她”同音, 因此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在用英语表达时常会把“he”与“she”说错, 但他们一旦意识到马上会自己改正, 对于这类失误教师不必纠正。偏误则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它偏离了目的语轨道, 反应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如学生常常忘记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动词后面要加“s”, 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 同一错误会多次重复出现。在英文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己修改, 互换修改, 课堂不指名道姓的讲解等办法纠错。但在口语练习中应谨慎对待纠错, 如果每误必纠, 势必会打击学生自信心, 产生焦虑, 采取回避态度, 消极地对待英语。对于不得不纠的偏误, 要注意方法, 不要伤及学生颜面。如学生表达的句子中有错误, 教师可用正确的英语重复一遍, 同时对学生的回答持肯定的态度, 具有高焦虑情绪的学生一般比较敏感, 他们会立刻意识到并记在心里。

具有焦虑情绪的学生往往对课堂回答比较畏惧, 他们又想回答又怕答错了遭到同学的讥笑。教师可采取集体回答的方式缓解压力。如有课堂讨论, 教师可密切观察每位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 焦虑的学生往往坐立不安不敢与老师有眼神上的接触, 教师这时可将较难的问题抛给口语表达好、性格外向的学生来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根据焦虑内向的学生水平让其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树立其自信心。教师这时的眼神应该是真诚的、鼓励的, 面带微笑, 面部不能出现不耐烦和讥讽的表情, 要仔细、饶有兴趣地听学生的作答, 及时给出肯定与表扬的话语。多次之后, 具有焦虑情绪的学生会渐渐放松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暗示法 (Suggestopedia) 教学在缓解学生焦虑情绪, 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9]。笔者发现学生确实在得到肯定与表扬的鼓励下, 课堂气氛更活跃。

四是课堂活动与课堂氛围。课堂活动要安排合理紧凑, 一节课不要设置太多问题, 不要咄咄逼人, 对于较难表达的话题要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讨论时教师可走下讲台参与其中, 与具有焦虑感的学生单独面对面地讨论, 态度要和蔼, 学生会感到自己被重视, 从而焦虑情绪会缓解。笔者曾接触过很内向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 注意到她的表现后, 在课堂讨论中走到她身边就像朋友一样轻松地用英语交谈, 事后该学生竟密密麻麻写了满满三页作业纸讲述了自己学英语的经历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没有想到教师一个如此简单、如此平常的举动竟会得到学生如此的反应与感激, 深深感到学生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教师不能只是高高在上、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地传授知识, 外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更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很欣慰的是此后该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是认真而轻松的, 学业成绩也很好并与笔者保持着友好的通信往来。教师不应把自己的不良消极情绪带入课堂, 要精神饱满、积极乐观, 因为教师的情绪就如“回声效应”一样会感染每一位学生。同时, 课堂上也可设置不同的游戏环节, 如猜词, 猜谜语, 词语接龙, 讲幽默故事, 编故事等, 尽量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 寓教于乐, 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五是教师课堂语言。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要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但如果使用过多超出学生目前学习程度的词汇, 势必会引起学生焦虑, 进而采取消极对待的方式。克拉申认为教师应该使用“i+1”即“教师的语言”, i表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 i+1则是下一阶段应该达到的语言结构的水平, 即稍稍高出他目前的语言水平, 让他通过上下文, 一定的语境或借助图片、多媒体等非语言手段来理解i+1的内容, 这样既可缓解焦虑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六是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克拉申提出的自然教学法 (The natural approach) 就是强调自然习得, 提出在非自然条件 (即课堂教学) 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 让学生沉浸在目的语中[9]。上课前播放振奋人心的英文歌曲, 一举两得, 既让学生尽快进入英语课堂中, 又传递出在接下来的100分钟里将沉浸在英语世界里的信息。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建立网上交流平台, 多与学生交流讨论。利用网上教学资源, 推荐给学生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 鼓励学生平时课后多练多听, 进行自主学习。课间播放英文歌曲, 英文脱口秀, 英文访谈, 英文影片等, 既让学生放松, 又尽可能多地让他们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随着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渐渐提高, 课堂上的焦虑情绪自然会慢慢缓解, 对英语交际与考试的焦虑也会随之缓解。

七是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互助体系。大多数大学生离家求学在外, 因此班集体对他们的影响也很重要。文卫平, 朱玉明认为班集体对同辈集体成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影响学生的情感, 其二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其三是影响教学效果[6]。为了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除了班级干部和学生的努力外, 教师也应参与其中, 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并设立监管机制。以自愿为原则, 5~6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 教师设置一些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共同完成, 如合作完成一部英语口语短剧, 一起收集资料制作某一相关主题的幻灯片并向全班同学展示等, 期末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合作团队,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让学生具有成就感从而缓解个人的焦虑情绪。笔者尝试每次从不同小组中指定两人在课前做3~5分钟的英语演讲, 演讲内容由他们自己定, 此举让学生踊跃参加, 他们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展示, 内容五花八门, 从英语学习、梦想、友谊、自信、幸福、爱到介绍自己喜欢的影星、歌星、球星、影片、沙画艺术等等。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 学生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祝福;北京将举办奥运会, 他们回顾奥运主办城市;假期到边远地区支教, 向全班同学讲述支教的过程, 传递着爱与帮助。很多内容他们不仅要求自己背下来, 甚至还做成精美的幻灯片来展示。作为老师的我不仅被学生广博的知识所折服, 更被他们的爱与责任感所感动, 我相信这份爱也会感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

四、结语

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与解惑, 教学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任何教学都包含情感教学, 外语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 对学生不闻不问, 无异于一台机器。一位称职的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 也要注意学生的各种情感障碍, 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建立自信心, 变压力为动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构建一种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 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外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重视。

参考文献

[1]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唐海波, 邝春霞.焦虑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2) , 176-177.

[3]Mclaughlin Barry.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Edward Arnold Ltd.1987.

[4]Peter D.MacIntyre.Robert C.Gardner.Methods and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anxiety and language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anguage Learning, 1991, (1) :85-117.

[5]Dolly J.Young.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When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1, (4) :426-439.

[6]文卫平, 朱玉明.外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M].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

[7]张珺莹.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实证研究[J].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5, (6) :53-56.

[8]E.Tory Higgins.Self-discrepancy: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7, (4) :319-340.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 篇9

一、寓教于乐

这是情感教学策略中的一种核心策略, 就是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 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的状态中进行。因此, 教师要勤修师德, 苦练基本功, 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愉悦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 寓教于乐, 努力达到浸润性效果。教师须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 或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愉快自然地操练, 在浸润中增强英语语感, 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策略时, 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 但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 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 借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转化, 其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 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

这是情感教学策略中具有代表性的策略, 既然是“情感教学”, 必然要“以情施教”。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传授知识、技能, 传播观点、理念, 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 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贯彻这一条策略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这样, 可以让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影响学生, 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 这是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还要善于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 使之知情并茂, 以情促知。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 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责任感, 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一丝不苟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 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至终热情饱满, 传递正能量, 从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鼓舞着每一个学生。

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 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 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 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待优生”身上。教师以情施教, 关爱每个学生, 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 师生举手投足间便能心领神会, 和谐相处。

三、情感交融

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策略。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围绕认知信息的传递, 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 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 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 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化教学效果。

四、良性移情

这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正能量、得到良好情感陶冶的一种策略。教学中的良性移情, 一种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情感施加正面的影响, 教师的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 以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 对学生起着极大的感染作用;另一种移情是学习者被教学素材中人物的情感、唯美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所感染。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语言的美感、人物的情感和唯美的意境, 注意情感的正迁移, 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受到心灵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总之, 英语教师要把情感教育真正融入日常教学中, 深入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所关注的问题,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这样的英语教学才会生动活泼, 富于情趣, 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阙宏伟主编.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5.

[2]郑杰.顾此失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困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3]倪牟双, 邵志豪主编.学习方法与学习活动设计.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3.5.

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篇10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 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 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当前,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 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 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 以求得共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地说, 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 使学生怀着快乐与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 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 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 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 因而快乐与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孟昭兰) 。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 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 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 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 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 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 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 伴以积极的情感, 达到以情促知, 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 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 使之知情并茂, 以情促知。

三、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 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 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化教学效果。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 (Buber) 在《品格教育》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 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赞可天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明确地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 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四、移情原则

移情原则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心理学原理中的情感迁移功能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教学中的移情, 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 文化理论水平, 教学水平, 精神状态, 人格魅力, 审美能力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 另一个是作者被文章的人物的情感所感染。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注意情感的迁移, 寓思想教育, 情感教育, 美育于外语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实施情感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1. 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 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 可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 使教学内容成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 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情感和意图。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 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 情感性处理教学组织。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 使教学组织形式在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策略对人员组织进行情感处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间, 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 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开展, 将分组作为课堂引发积极情绪情感的手段。

3. 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

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 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 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 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还应发挥主体性评价的功能, 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 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主体意识, 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刍议中学地理情感教学的策略 篇11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目标不可能达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因素协调发展,进而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在新课程下,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置身于强烈的情感体验之中,在课堂上多用“感叹号”,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它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只是课程的一个必要目标,它还是课程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

1.树立良好的教师情感形象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不仅应有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幽默的教学语言,更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应以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地理教学中。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的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首先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显露出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兴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感。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至关重要。

2.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地理教学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尊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看法和观点,不断鼓励他们参与和探索地理知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用赏识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赞赏,一句鼓励性的评语、一句中肯的批评,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教育资源,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激发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领域,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学习,则会更容易理解,也会更有趣味。如在学习天气符号时,学生都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有很多南方的孩子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寒冷和沙尘暴等天气,不知道霜冻和沙尘暴的天气符号,这样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然后让同学模拟播音员来预报天气,学生既感兴趣,又在无形中记忆了这些符号。

地理学习中,受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地理景观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有时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会轻松愉快地将学生引入新的课程学习中。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讲到黄河的忧患时可以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这样可引发学生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使他们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难适应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而且时事热点也是中高考一个重要的载体和试题的切入口,如汶川地震、上海世博、冰岛火山喷发、墨西哥湾漏油等。所以应找一些对学生有用的又能和课本知识有关联的新闻在课堂中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关怀民生,在这一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同情心、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如发生汶川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可将发生的原因、灾害情况、抢险救灾、感人事迹等内容插入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同情心、爱国情和对生命的珍爱等,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4.创设情感教育的地理命题

一直以来,考试题基本都过分强调统一,不管学生的能力水平如何,不论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也不问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否相同,他们面前摆着的就是一份一模一样的试卷,一模一样的答题要求,试卷题目缺乏亲和力,多采用命令的语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遇到困难只能“望题兴叹”。因此,命制一套成功的试题必须考虑学生学习差异,如可以设立自主化题目,也可以加入选做题。地理试题表述除了讲究规范、简洁,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如图形是否优美,试题语言是否亲切等。优美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信心与动力,缓解考试中的紧张情绪。以图为例,把一些看似朴实平凡,实则是命题者独具匠心的句子放入试卷中,学生读试题时,潜意识中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另外,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关心人口问题,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篇12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 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 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当前,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 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使命。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 培养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 以求得共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 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地说, 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 使学生怀着快乐 (兴趣) 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 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一致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 当一个人处在快乐 (兴趣) 的状态中时, 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 因而快乐 (兴趣) 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 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 (兴趣) 情绪, 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 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 藉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 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 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 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 伴以积极的情感, 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 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处理教学内容, 使之知情并茂, 以情促知。

三、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 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 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 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化教学效果。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 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明确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四、移情原则

移情原则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心理学原理中的情感迁移功能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教学中的移情, 一方面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 文化理论水平, 教学水平, 精神状态, 人格魅力, 审美能力及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表达, 都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 另一方面是作者被文章的人物的情感所感染。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注意情感的迁移, 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主要有:

1. 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 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 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 可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 使教学内容成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 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 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

上一篇:关键处理论文下一篇:羽毛球单打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