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创新

2024-08-20

肌理创新(精选10篇)

肌理创新 篇1

服装作为穿着物, 是大众化的商品, 但现代消费者对其却不仅仅满足于穿着蔽体和美观而已, 具有个性化和时尚感以及较高的艺术品位才是众多消费者追逐的目标。要创造出这样的服装艺术作品, 单纯地从服装造型、色彩的运用上来考虑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注重对服装面料艺术的开发和创新, 尤其是面料肌理的创新, 在观念上把现代艺术抽象、空间、夸张、变形的艺术概念融入服装面料的再设计中去, 却能使现代服装设计艺术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一、面料肌理概念的界定

谈到“肌理”一词, 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质地”。确切地说,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服装面料的肌理是指服装产品形象表面所具有的纹理效果, 它既可指服装材料本身的性质、特征和质感, 也可指材料在制造加工时或服装设计中产生的外观形态。质感是每种材料都具备的, 但肌理却不同, 只有其表面具有自然存在或人为加工的能被人视觉或触觉感受到的质感纹理才可称为肌理。比如, 用于服装的塑料薄膜, 其表面光滑透明, 具有自身特有的透明薄膜质感, 但不认为其有肌理, 只有对它表面施以印花、贴片或凹凸加工处理, 才能感觉到肌理。

二、肌理创新的造型手法及特征

在服装设计实践中, 设计师常常会把普通的面料经过再设计, 创造出许多新奇别致的肌理效果, 令观者美不胜收。那么, 这些创新肌理是如何实现的呢?创新肌理的造型手法非常丰富, 从基本的加工原理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 改变材料的结构特征:

采用的方法有镂空、剪切、切割、抽纱、烧花、烂花、撕破、磨洗等, 使材质呈现空透的美或不完整的、破烂的残缺美。比如, 倍受年轻人喜爱的牛仔面料常采用割纱、抽纱、磨洗等手法, 以加强牛仔面料粗犷、豪放的意象。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翅膀, 变幻出神奇美妙的肌理感觉。

2. 在既成品的表面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材料:

通过缝、绣、钉、粘合、热压等方法在现有的材质上进行添加设计, 不同的材质会形成不同的对比效果, 并且极大地加强和渲染了服装造型的表现力。比如, 法国著名面料设计师玛里亚·肯特设计的有晶莹亮片和漂亮羽毛的面料华丽而风貌独特, 因而倍受圣·洛朗等著名服装设计师的青睐。

3. 零散材料的整合设计:

即将零散材料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创造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等新颖独特的肌理效果。比如, 面料块或条拼贴时, 或露出异色毛边, 或用异色线带串连, 形成跳跃的拼接纹理, 或用点状连接件串连, 使面料成镂空效果;运用线、绳、带等编织或编结的方法来组合材料也常见。

4. 对原有材料的形态特征进行变形:

通过抽褶、捏褶、缩缝、绗缝、车缝、压花等工艺手法, 改变材质原有表面形态, 形成浮雕和立体效果, 并具有强烈的触摸感。比如, 选用轻薄型或稍厚一点的丝型或毛型织物来抽褶、捏褶、缩缝, 可以做出波浪、花朵造型;在原本平整光洁的面料上压出不规则的皱纹, 可赋予服装粗犷、质朴的肌理美。

可见, 面料的肌理创新手法很多, 得到的效果更是千变万化。创新的肌理可以赋予平面的面料立体感、静态的面料流动感、传统的面料现代感、轻薄的面料厚重感、陈旧的面料新鲜感。

三、肌理创新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面料的创新肌理形态多种多样, 不同肌理形态所产生的美感也不同。在服装设计实践中, 要使创新的肌理充分发挥效应, 关键在于必须使材料的表面肌理形式与服装风格、审美观念及时代特征相适应。

1. 面料肌理再创造迎合服装设计主题

服装设计从构思阶段开始, 无论是从意境、感受方面构思, 还是从形态结构方面或色彩、纹样方面来构思, 最后都要落脚到如何通过材料来体现设计构思这个问题上。确定服装主题和风格后, 要根据服装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穿着环境, 最大限度地发掘材质的肌理美, 在面料的自然肌理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情况下, 结合服装的风格进行肌理创新设计。在服装的创新肌理设计和运用方面, 很多服装设计大师做了出色的尝试。早在材料种类还很单调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被称为“斜裁之母”的法国设计师维奥耐特就采用了打褶、编织、镂空等手法对服装材料进行再创造, 改变其表面的肌理, 使服装拥有丰富的艺术审美感和生命力。以褶闻名于世界的日本籍设计大师三宅一生, 就是利用起皱质地或撕破的材料, 创造出具有坦率、粗豪、淳厚的乡土质感肌理, 给人带来一种自然、纯朴、原始、野性的视觉冲击力。

2. 创新肌理与自然肌理的融合

在服装设计中, 各种创新肌理与自然肌理的组合变化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时装风格。比如, 亚麻、棉布、丝绸、织锦等面料和皮革、绳带进行绣、嵌和补缀相结合, 可形成厚重质朴与秀丽优雅的对比;而利用花边、流苏、亚麻、棉布、羽毛、兽皮毛等点缀装饰锦缎、金丝绒、天鹅绒等材料, 又可以制造华丽和天然相交融的情趣;用一些特殊的材料, 比如纸张、鸡毛、塑料、薄膜、橡胶、金属丝、箔纸、次品布料, 或地毯线头, 甚至一些下脚料、废弃物, 在其它材料上进行刺绣、染印、镶嵌、滚边等, 可以营造出一些荒诞怪异的前卫风格。众所周知的天才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就十分擅长把各种材料随意搭配, 在设计中他常常把雪纺、蕾丝、牛仔、貂皮等等不同肌理的面料随意搭配和创新, 或俏皮, 或浪漫, 或野性, 使服装款式的细节部分、材料、色彩都相得益彰, 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所要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 面料创新肌理在服装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演绎出服装多姿多彩的面貌, 也给设计师带来无尽的灵感。在这个追求生活品位的时代, 面料肌理的创新和运用, 必定会给穿着者带来着装的享受, 使之在能够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 心灵上得到艺术的薰染。作为服装设计者, 应着力研究和发掘更多肌理的创新方法并运用到服装上, 不断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摘要:面料肌理创新的造型手法丰富多样, 在服装的创新肌理设计和运用方面, 很多服装设计大师做了出色的尝试。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创新肌理的关键在于必须使材料的表面肌理形式与服装风格、审美观念及时代特征相适应。

关键词:面料,肌理创新,服装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继红.服装面料肌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2年10月.

[2]胡秀琴.浅论服装材料的质地美.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9月.

[3]余月虹.论服装面料的装饰设计.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96年第13卷.

[4]欧阳静.论服装材料的肌理美.江南大学学报.2003年2月.

肌理的表现 篇2

先说人工肌理。这使我记起,先前从事绒绣工艺挂毯的设计生产时,为了使绒绣画面更有肌理感,为了与市场上的绒绣挂毯有所区别,我在制作工艺上作了创新,有选择地在绣线底下埋放填充物,使画面凹凸有致,增强了立体感和肌理效果。事实证明我这设计思路和工艺创新,得到了专业人士和市场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还有,我想起周南先生创作的揉绉绘画作品,他的作品有别于一般的绘画作品,因其揉绉的画面,很有工艺性和设计感,也就是肌理效果凸现了,画面的生动性增加了,使作品更耐看,更具审美的意蕴。

再说自然肌理。自然肌理无不关联着人们的心理想象,人们往往将各种自然肌理纹样在视觉上转化为艺术肌理,使之传情达意。但种种的自然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個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这与摄影创作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选登的这组照片,均在蛇蟠岛上所拍,主要表现的是岩石的自然肌理。蛇蟠岛位于浙江三门,岛上遍布奇洞异穴,神秘诡异,令人惊叹。据说蛇蟠岛最早是盛产石料而出名,上海的城隍庙、杭州的灵隐寺都能找到蛇蟠石,后来石材开采得差不多了,留下的1300多个洞穴成了海盗们的天然藏身地,直到1955年前后海盗们才在那里销声匿迹。如今的蛇蟠岛已是旅游胜地,海盗村、野人洞成为两大景区,景区内怪石嶙岣,洞中有洞,石白天生,洞由人掘,天之工巧,人之灵性,成就了自然和创造的融合之美。

肌理创新 篇3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单独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适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连续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以及综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一、单独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单独肌理语言是指一个独立的个体肌理的造型表现形式, 称之为“单独肌理语言”。单独肌理语言是肌理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 也是组成其他肌理语言的造型基础, 如化石纹样肌理结构。

单独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没有外轮廓及骨格限制, 是一种可以单独处理和自由运用的创作语言。单独肌理语言在画面中的表现与周围其他肌理语言无直接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外形的完整和结构的严谨, 避免松散零乱。作为肌理语言的最基本形式, 单独肌理语言从画面布局上可以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表现形式。

1. 对称式

肌理语言的对称式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的特点是以假设的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使单独肌理语言按照左右、上下对翻或四周等翻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中。肌理结构严谨丰满、工整规则, 使丝网版画的内容充实、饱满, 统一中又富有变化。

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单独肌理语言的对称式表现形式又可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绝对对称是指肌理在画面虚拟的对称轴或对称点的形状、色彩表现完全相同, 且是等形等量的组织形式, 具有条理, 平静、严肃、稳定的风格, 力量感较强。相对对称是指肌理在画面中的表现总体外轮廓呈对称状态, 但局部存在形或量的不等之处的组织形式, 具有动静结合、稳中求变的新鲜感。

2. 均衡式

单独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应用的特点是不受对称轴或对称点的限制, 结构较自由, 但是需要注意保持画面重心的平稳性。单独肌理的均衡式表现主题突出、穿插自如、形象舒展优美、风格灵活多变和运动感强。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单独肌理语言的均衡式表现在画面中呈现的位置相对自由、随性, 主要根据创作者的创作需要而定,

二、适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适合肌理语言是指受到一定外在形状轮廓制约的肌理语言构成的表现形式, 称之为“适合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具有严谨与适形的艺术特点, 即“在框架的限制中寻求自由”, 如圆形构图式肌理结构。

适合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具有严谨与实行的艺术特点, 其要求肌理的变化既能体现物象的特征, 又要穿插自然, 形成独立的艺术美感。适合肌理外形完整, 内部结构与外形巧妙结合, 常独立应用于丝网版画创作中造型相应的装饰美中。适合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创新应用主要有离心式、向心性、均衡式、对称式、旋转式几种表现方式。

1. 离心式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离心式表现方式主要是指肌理远离画面中心点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通常应用在主要题材置于画面中心位置的构图结构中, 起到一个支配的作用, 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2. 向心式

丝网版画创作中肌理语言的向心式表现方式是指肌理语言向画面的中心点集合、靠拢的呈现形式。肌理语言的向心式表现方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能更好的表达出一种纵深、深邃的感觉。

3. 均衡式

肌理语言的均衡式表现方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外形轮廓下呈现出一种自由、多变的个性。其不受任何中心点、中心轴与内在轮廓的限制, 更多的是趋向于一种随喜的态度, 给人传递一种轻松愉快的信息。均衡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对肌理语言的应用比较繁多, 是创作者相对青睐的一种表现方式。

4. 对称式

适合肌理语言中的对称式是指一种规则的肌理形状, 以对称中轴线或中心点为参照, 将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区域进行排列组合的肌理结构, 是单独肌理语言对称式的拓展与补充, 具有更宽广的创作空间与表现形式。

5. 旋转式

旋转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肌理语言的应用上主要采用曲线作为骨格线, 具有流畅优美、运动感强的画面效果, 与离心式和向心式的表现方式大致相同。此外, 离心式和向心式的结合旋转式也很常见。旋转式, 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一般应用的相对稀少一些。

三、连续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连续肌理语言是指有一个或几个基本肌理语言单位向上下、左右或四方有规律的持续扩展, 使其形成为较大面积纹样的肌理语言构成类别。其具有条理性、秩序性、连续性和节奏感强的艺术特点。连续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主要有二方连续肌理语言应用方式和四方连续肌理语言应用方式。

1. 二方连续肌理语言应用方式

二方连续肌理语言是指一个单位肌理语言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的循环排列, 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肌理.亦称花边肌理。创作时要仔细推敲单位肌理语言中形象的穿插、大小错落、简繁对比、色彩呼应及连接点处的再加工等。

二方连续肌理语言主要应用于丝网版画创作中大块面积的表现形式, 偶尔也应用于小面积的画面装饰等。

2. 四方肌理语言应用方式

四方连续肌理语言是指一个单位肌理语言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肌理纹理。这种纹理节奏均匀, 韵律统一, 整体感强。创作时要注意单位肌理语言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 以免影响大面积连续延伸的艺术效果。

四方连续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相对较少, 主要应用于画面的背景处理。

四、综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综合肌理语言是指将单独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连续肌理语言中的两种或三种纹样结构, 组织综合在一起的肌理语言构成方法, 称之为“综合肌理语言”。画面的总体视觉效果具有逻辑性、秩序性和稳定性强的特点。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 综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较多, 其在画面中的表现方式需根据创作者的主观审美需求与画面的客观表现需求而定。其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主要有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和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1. 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是指在丝网版画的创作过程中, 在画面上同时应用单独肌理语言的表现特性和适合肌理语言的表现特征, 使画面更和谐、丰富、动人, 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

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应用的相对较多, 是一种容易表现与处理的综合应用方式。

2. 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是指将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结合在一起, 同时表现在丝网版画作品的画面中, 是画面更具有条理性、稳定均衡、韵律统一的绘画特性。

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表现方式比较繁复, 较难把握, 是一种需要谨慎安排与处理的应用方式, 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应用的相对较少。

3. 适合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适合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在排列组合有着类似的韵律, 在表现上有着类似的载体。二者因为各自的复杂性与啰嗦性, 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极难综合与调配, 所以综合应用相对前两者来说较少。

4. 单独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和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单独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和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是指三者同时出现在丝网版画创作的画面中, 共同完成与调理画面的和谐与美感。三者在画面中表现分量的多少由创作者根据画面的需求而定, 可多可少, 是画面和谐统一。

单独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和连续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综合应用相对较多, 三者协力合作, 可以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丝网版画的艺术审美特性。

肌理语言是自然的完美产物, 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将肌理语言融入到丝网版画的创作中, 可以创作出一幅幅别具一格, 并具有高度审美内涵的版画作品。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创新应用是创作者对世界、对社会和对自身的一种再认识, 也是一种思想的再次提升。肌理语言创新应用的方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是社会大众对丝网版画审美发展的诉求, 也是丝网版画内在发展的需求, 且对丝网版画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推动作用与应用价值。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当代社会, 丝网版画在商业经济、数码技术以及机械自动化等科学因素的影响、冲击与干扰下, 慢慢地被削弱了自身内在的艺术特性, 而更多的倾向于商业性。肌理语言作为一种绘画创作语言, 是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主要部分。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寄予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内涵和创作经验等。而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 不但可以打破以往固守成规的创作模式, 还能使丝网版画的本体艺术特性与审美价值更为突出与完善。

关键词:肌理语言,丝网版画,创作,创新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桂林, 张炼.丝网版画的语言探索:丝网版画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2.

[2]赵瑞椿.美术技法大全·丝网版画[M].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

[3]林家阳, 于君.图案与装饰[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廖念一.计算机辅助制版与水印丝网版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张鸣, 王煜.丝网版画[M].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4.

[6][英]玛拉.丝网版画[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城市景观肌理相关概念解析 篇4

(一)景观

20世纪在地理学的基础上演化出的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看作为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和空间单元,认为景观具有结构、功能、动态三大特征。它包含地理区域的含义,但远不止是地理科学家用自然科学方法所能分析和理解的,它更重要的是注重人的生活体验,是人在大地之上和社会之中的栖居之所;景观作为系统,具有整体有机性和复杂性,从后花园到城市、区域国土、都犹如生命的机体,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复杂的联系;景观是符号,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视觉审美过程对象的风景;人类生活的空间和环境;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的符号;一种地表现象;一种综合的自然地理单元。

(二)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一般指城市的风景或者城市的三维物质形态,包括城市环境和城乡结合环境。对城市景观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满足物理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空间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保持增强地方文化特色。城市景观具有社会文化生态视觉多种价值,国外学者在研究城市景观的控制与规划时强调景观的视觉质量,并认为景观控制在城市规划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塔纳德认为城市的发展破坏了环境的美感。景观作为视觉感受的对象必须通过全面的规划进行控制。

(三)城市肌理

对一个城市的理解,最直接的是去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空间形态,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城市肌理还有深层次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一方面,城市肌理的形成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城市肌理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价值倾向,包括意识形态的导向和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从城市肌理形态构成角度看,城市肌理是一种抽象的城市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组织规律。这是从广义上的、排除了价值判断的定义。

考慮到城市肌理的历史生成过程及其蕴涵的丰富的生活内容,城市肌理是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组织规律的人类城市聚居形态。不同的学者对城市肌理的定义是不同的,经梳理城市肌理从直观上看是城市的“皮肤”,是城市形态的外在视觉表象;从更深层次上看,城市肌理是城市的抽象形象,是城市的各种要素,在一定的密度下,并按照某种组织规律,在一定的范围空间上的一种重复、叠加结合而形成的。这些要素包括城市的规模、形态、布局、骨架、形体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活动、建筑形式、人或其他特征。它的形态要素可以是同构的、相似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拼贴的。

密度,是城市肌理的必要条件,不满足一定得密度,无法形成城市肌理;重复,是肌理形成的最为一般的方式,重复的单元之间一般是相似的或者有着某种关联性的;叠加,说明了城市肌理包含的丰富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用“层”来分解;规律或原则便是城市肌理形成的内力,它推动着城市肌理的发展。

不难看出,城市肌理有具象和抽象两重含义,我们在设计、理论中经常看到的城市肌理更多的是从它的抽象含义出发的。城市肌理是城市建筑与外部空间的一种共存的组织与驾驭。如果各种城市片段有机地被组织到肌理当中,同时一个城市的肌理能够被感知和体验到,那么基于这种城市肌理的城市或城市空间就有可能是成功的。与声乐相同,之所以其能成为音乐,那是必须经挑选后重加安排。只有通过元素和材料的选择与合成才能构建好园林。人与自然之间巧妙平衡的理想。如果缺乏一种联系或平衡,城市空间就会支离破碎,无法形成有机的城市肌理,其结果就成了无效的空间资源。研究肌理,不应仅仅是一味地对图形的追求,而应该注重其结构、内在运行机制等等,以及与其它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城市肌理是城市深层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结合形式,反映了构成城市空间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变化,是表达城市空间特征的一种方式。城市肌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积淀形成的,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城市是否具有魅力特色,很大程度取决于城市肌理的细腻与丰富度。城市肌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细部,触及人的视觉和各种感知。城市是个整体,建筑、道路、院落地块、绿化等是组成这个整体的要素,城市肌理是由城市要素的叠加构成,具有整体性、连续性、拼贴的特征。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在城市肌理上有各自独特的体现。

二、城市景观肌理及其特征

通过上述概念的简述,可把城市景观肌理定义为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组织规律的人类城市及镇乡聚居的双形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城市景观肌理这一概念。反映在建筑密度上,也就是从平面格局的视角城市肌理可以理解为镇乡的图底关系。反映在空间尺度上,也就是城市立面形象视角可以理解为水体、山川、河流、农田农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等各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景观肌理的形态特征包括:1.城市景观肌理有尺度层级性。研究尺度适合于城市级与分区级城市设计,层级分镇区及镇乡两层面。2.城市景观肌理有一定的规模,主要表现为面的性质。适合于描述城市空间分类中某些面的要素。3.城市景观肌理的组织规律有两种:一是图形规律,可以运用形态分析方法来研究;二是城市约定俗成的形态积淀,由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决定。4.城市景观肌理要求有一定的密度,形态比较紧凑。次序井然,韵律抑扬。基于这样的概念,文章试图总结其存在的内在特性。

通过对城市景观肌理概念及其本身特性的分析,为其分形及组织关系等提供了分析依据,使研究方向更为明确,为城市景观规划引入了一种新的视角。

室内环境中的肌理构成与肌理设计 篇5

肌理, 对室内环境设计来说并不陌生。首先, 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中, “肌理构成”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 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之中。其次, 肌理由于自身的存在特性, 需要依附于材料, 是材料表面各种纹理和图案的视觉与触觉展示, 而材料又是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空间设计的物化支撑。可见, 肌理与室内空间设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 肌理构成与肌理设计是有区别的, 不能将二者等同而论。肌理构成是理解肌理、掌握肌理的一个重要步骤, 是学习与训练的过程。对肌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进行科学系统的肌理设计, 并将肌理设计应用到具体学科之中。

一、关于肌理构成的解读

在基础构成课中, 肌理课题的训练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单元而存在的, 并且在每个构成课块中关于肌理的训练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总体来说, 平面构成中的肌理, 主要包括二维空间中的视感肌理以及二点五维的触感肌理。色彩构成中的肌理, 在视觉肌理效果研究的基础之上, 增加了色彩的纹路、凹凸、光泽、粗糙等元素。在立体构成中, 肌理所散发的空间维度上升到了三维, 形成了立体化的展示效果。

可见, 肌理构成的艺术研究方法, 建立在构成学的研究基础之上, 即将肌理的美学特征归纳为抽象化的基本形态, 并经过平面、色彩和立体三个层次的逐一训练, 通过专业化的学习, 达到对肌理构成语言规律性的认识。这样的训练方式在基础学科的学习阶段是行之有效的, 能够解决学生对肌理的认知问题, 并使其掌握肌理在平面、色彩及立体空间中的形式美法则。但是, 这只是肌理认识的初级阶段。肌理构成的学习方式, 是将肌理从应用目的、功能效用、空间氛围、环境特性等设计语境中抽离出来, 再对其进行孤立思考。这显然不能满足肌理在日后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再加上对知识体系连贯性掌握的不够完善, 很多设计从业者对肌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构成意义上的利用拓印、滴溅、挤压、熏烫、流淌等方法所形成的二维肌理效果上, 或是木质肌理温暖自然, 石材肌理冷峻、坚硬等浅层次的理解上。这就需要我们将对肌理的认识由肌理构成升华为肌理设计。

二、从肌理构成到肌理设计

肌理构成与肌理设计是有区别的。设计师需要从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实践操作等方面着手将对肌理构成的认知转变到对肌理设计。

首先, 要明确肌理设计的服务对象。肌理存在的目的是为设计而服务, 而设计是为大众而服务的。因此, 肌理设计应避免设计师的自娱自乐和自我欣赏, 而应秉承为他人做嫁衣的服务精神, 将使用者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作为肌理设计立意的出发点, 充分尊重肌理的艺术规律和设计宗旨。

其次, 要理解肌理设计所传达的设计语义。构成中的肌理传达的是单纯的美学法则, 侧重于对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追求。而设计中肌理的语义符号信息则更加饱满和丰富, 注重肌理所传达的或隐晦、或显现的设计内涵, 是设计语言的升华与沉淀。在室内环境设计中, 肌理语言的充分利用, 更有助于体现空间的设计思想与氛围。

再次, 要注重肌理设计的整体效果。在构成中, 肌理往往以面积范围较小、题材类型单一、设计意图模式化等形态孤立地呈现, 而设计尤其是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和多元的艺术, 包括时间、空间、材质、色彩、灯光、造型等诸多要素, 而肌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群体关系中, 肌理既要体现自身的特性和优势, 又要与周边的元素相搭配, 制造和谐统一的室内空间装饰效果。

三、肌理设计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与延伸

肌理, 是一个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按其成因可分为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如树木、花草、沙土、岩石、动物皮毛等属于天然肌理材料, 这些自然物质表面的肌理源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浑然天成, 相映成趣。而金属、玻璃、人造石、塑料、涂料等属于人工肌理材料, 是通过主观加工并组合创造出的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又兼具独特肌理形态的材料。那么在室内环境中, 该如何挑选这些种类繁多的肌理材料呢?选择的依据和应用的原则是什么?肌理在空间环境中又具有哪些实际的功能?单纯的肌理构成知识, 显然已不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将肌理构成上升到肌理设计和肌理应用的高度上来进行分析。

(一) 室内环境中肌理设计的应用原则

肌理依附于材料, 而空间由各种材料组成, 因此空间中势必会存在着复杂的单体肌理与周边肌理群之间的关系。为了协调这种关系, 就必须考虑肌理设计的应用原则问题。室内环境中肌理设计的应用原则, 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主题明确和协调统一两个方面。

肌理的应用, 首先要遵循肌理的特性和运用规律。肌理与造型、色彩、照明等一样, 并不是在室内空间中使用得越多、越强烈, 效果就越好, 而需要讲究搭配的和谐统一和用意的主次分明, 即在肌理材质的表现形式、空间位置、疏密关系、大小分配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搭配与管理, 避免造成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视觉效果。同时, 在应用时还要注意肌理的对比关系, 可以在柔软与坚硬、冷峻与温暖、平滑与凹凸、浑厚与透明、现代与质朴等对比关系上进行差异化的设计, 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达到刺激人的视觉神经和引人注目的效果。

同时, 在肌理设计的应用实践过程中, 还要避免肌理泛滥的现象。要酌情、酌理、酌意地使用肌理, 点到为止, 以避免影响整体视觉的最终效果, 或是因为一些无谓的肌理设计, 增加项目成本, 拖延施工进程。

(二) 室内环境中肌理设计的审美意趣

肌理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由于每一种肌理的物理属性或视觉样式都具有差异, 因而各种肌理给人的审美意趣和心理感受都不尽相同, 如木材的温暖、金属的生冷、玻璃的灵动、镜子的幻觉、石材的厚重等等。以某酒吧为例, 为了表现时尚、简约的设计主题, 空间中充斥了大量的金属、玻璃、不锈钢、石材等生冷、坚硬、光滑的肌理材料。这些材料虽然符合空间所要营造的氛围感, 但由于肌理过分雷同的视觉感知力, 会让人感觉空间单调、冷峻和呆板。这时, 就可以小面积地使用布艺软织、绿植水景等肌理元素进行点缀, 增添空间的舒适度和亲和力, 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意趣。

人的审美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 同时还会受到经济、宗教、政治、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 我们对肌理审美意趣的研究不能浅尝辄止, 而应该不断地深入钻研, 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时代感、艺术感和审美感的新肌理。

(三) 室内环境中肌理设计的实用功能

肌理不仅具有视知觉的审美意义, 同时也兼具重要的使用功能, 例如安全操作、卫生清洁、功能划分、增加亮度, 扩展空间等。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 应考虑肌理对空间的使用者、周边的环境、设计意图、空间风格等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在与基本功能需求不相悖离的前提之下, 再注重肌理的审美功能、视觉样式等需求。例如, 镜面肌理具有光亮、整洁、时尚、容易打理等特点, 但是在以儿童或老人为使用者的室内空间中, 就应该避免该肌理材料的大量使用, 以防止对特殊群体造成意外的伤害。再如磨砂玻璃, 可以起到避免阳光直射、阻挡视线、保护私密空间的作用;地面材质肌理的变化, 能够起到划分空间、改变布局的作用;凹凸不平、质松粗糙的触感肌理, 有助于音乐厅等空间声音效果的发挥;厨房台面使用光滑、无纹、质硬的石材或不锈钢等材料, 便于清洁整理;镜子的反光和折射效果, 可以扩大空间感和提高室内亮度, 同时, 加入灯光的照射, 还可以产生绚丽变幻的光影效果, 适宜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地面的防滑砖, 通过肌理的凹凸处理, 能够增加地面摩擦力, 防止滑倒;通过地面装饰材料的二次肌理拼贴, 可以在视觉上起到延展空间面积、改变空间形状等作用。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肌理设计对室内空间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因此, 我们在进行肌理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其具备的使用功能。

(四) 室内环境中的肌理设计与空间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与材料、肌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肌理与造型、色彩等元素通力合作, 共同承担了塑造空间风格的重任。只有恰当地使用材质肌理的纹理、图案、疏密、光糙等符号, 才能将室内空间风格和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肌理, 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体现室内空间风格的重要语言之一。例如近年流行的Loft风潮, 以斑驳的红砖墙面、粗糙灰暗的壁柱、裸露的水泥地面、陈旧的机器设备、丛生的钢铁管道等为标志, 这些材料表现出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人文气息的肌理效果, 使人们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工业化大生产的年代, 体现出特定时空的特定风格。通过这些肌理素材, 将率真、随性、开放、质朴的Loft之风表现得更具特色。由此可见, 肌理是室内风格的重要载体, 在肌理的设计使用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其对室内风格样式的影响。

四、结语

肌理作为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媒介, 激发了设计师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肌理的学习, 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挖掘, 要将对肌理的认识由单一的肌理构成升华为肌理设计, 并将肌理与审美应用、使用功能、空间风格等要素相结合, 最终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进行肌理设计的应用与延伸。这样, 对肌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地趋于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任世忠.室内装饰材料的肌理与情感及其应用.美术观察, 1998 (04) :54-55页

肌理创新 篇6

1. 村庄肌理

村庄肌理是架构在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之上的乡村聚居格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以建筑为主体与道路、广场、打谷场等及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空间形成了村庄整体肌理形态,具有一定的空间秩序与意象,是有一定的外部范围和内部结构的系统性整体,如空问结构、山水环境、街巷系统、公共活动中心、宅院建筑等。村庄肌理是村庄特有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村庄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休戚相关,是一部活的村庄历史和鲜明的村庄特色。

2. 八卦村村庄肌理

诸葛八卦村,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据历史记载,诸葛村整体结构是诸葛亮第27代裔诸葛大狮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构成典型的村庄肌理,同时显示出鲜明的乡村特征。

村内以明、清建筑为主,现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及厅堂有200多处。虽历经数百年,但村落九宫八卦的格局一直未变,其“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并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强调对整体乡土特色的关注和延续,更新是改善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局部物质空间,是村庄肌理结构的历史、文化、生态等系统得以延续和发展。使村庄肌理结构由传统型到现代型发展的过程中不要丢失很有价值的乡村特色。

这也是城市发展必须要重视的,可以说城市特征也是建立在延续下来的城市肌理之上的。

二、城市肌理与城市特征

1. 城市肌理

对一个城市的理解,最直接的就是去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空间形态,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从形态构成的角度来看,城市肌理是一种抽象的城市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有一定的规模和组织规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城市肌理这一概念:1)反映在建筑密度上,城市肌理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图底关系;2)反映在空间尺度上,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特有的肌理是长时间自然形成的,城市仍然在苦苦坚守着自己的城市肌理、建筑形象、文化特色,这种苦守的价值何在?

2. 城市肌理延续与丢失

(1)德国柏林

二战期间,柏林市中心超过80%的建筑都被毁坏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主义的城市景观。到了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日益遭受批判,一些规划师开始认识到现代主义模式过于强调车行,整个城市看似现代化和国际化,却没有体现出柏林的特征。于是,试图恢复传统城市的空间品质,成为柏林城市建设的理想目标,1987年西柏林国际建筑展览会(m A)期间,由建筑师R·克里尔设计的Ritter街区住宅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现存历史街道肌理被保留下来并被限高22 ITI的新公寓住宅所填充,这种模式就是“批判地重构”,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对城市形态的演变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对城市肌理的一种缝合和延续。

(2)英国城市更新

英国的城市更新也曾走过弯路,20世纪50--60年代,战后国力衰退和大西洋对岸美国的蓬勃发展,让英国人躁动不安起来,曾一度热衷于美国经验的转化,在现代城市和交通规则理论的指导下,摈弃了原有的城市街道和空间结构形态,全部重新建设,这些做法使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毁于一旦,幸而英国人及时醒悟,避免了更大的遗憾。很明显,那些心血来潮的建筑与城市肌理格格不入。

(3)中国上海

“推光式”的改造侵袭了原有的城市肌理,高层住宅象豆子一样撒遍了整个市区,处于老城厢腹地的太阳都市花园和苏州河畔的中远两湾城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上海更多的是推翻原有城市的街巷网络,代之以一种大网格、大尺度的新规划。

3. 城市特征依托城市肌理

人们以城市肌理不适应现代化为由,对城市肌理的延续提出质疑,但是通过对比,我们看到旧有的城市肌理非但没有妨碍我们享受现代生活,反而营造出现代社会的都市特色氛围。反而一味地区追求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想寻求拥有自己城市的特色,没有长时间的努力打造和积淀,是行不同的。放弃沉淀的城市肌理,显然就是放弃城市特征的延续。

相互交织、变化多样的建筑细部耐人寻味,如果说广场和街道是城市社会生活的舞台,那么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就是舞台布景、渲染特定的氛围。

新旧建筑相结台既保留了结构状况良好的旧建筑,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旧建筑极具人情味。变现力丰富的材料和细部延续了文脉和历史,是城市特征形成的基础,是地方和历史的象征。对其进行了修复和再利用对于强化该地区的个性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建筑的可识别性,并使之相互协调,与原有城市环境自然地呼应和融合。

三、积淀城市肌理,积淀城市特征

必须要重视城市肌理,柏林和上海在思想认识上最大的差别在于,柏林注意到了城市肌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传承城市历史信息的一个载体,而上海在这方面还缺少共识;

新建筑融入城市肌理的唯一方式就是:有机切入。Colin Rowe所倡导的就是“Collage”,即拼贴,每个变化都相当于将薪的肌理拼贴于原有肌理之上,,探索当代多重肌理体系并存情况下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在当今的城市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古老的传统道路网络、城市肌理与当代肌理相并存,它们相互交织与融合,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演绎着城市文明特征的积淀。

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我们的城市肌理应该延续自身的特点,融合现代城市的特征,形成独特的文化。本文从浙江诸葛八卦村的村庄肌理出发,探寻城市肌理的发展最初的特点,引入城市特征也是建立在延续下来的城市肌理之上。接着对德国柏林,英国城市和上海的城市特征和肌理进行了梳理,得到城市特征应该依托城市肌理。

关键词:肌理,城市,村庄,特征

参考文献

[1]《奥查德广场--融入城市肌理的英国购物中心》,刘念雄,城市建筑

[2]《论城市肌理--城市人文精神复兴的重要议题》,徐丹

[3]《尊重城市肌理融入城市空间--紫金长安家园建筑综合体设计》,彭飞黄立群

[4]《浅谈城市肌理发展》,李盈,山西建筑

毛皮服装的肌理表现工艺 篇7

1 车缝工艺

平针车缝工艺是将毛皮切割成条状,根据设计构思的需要,用缝纫机将其平缝在坯布上的工艺方法。例如在设计中将漂染后的银狐皮分割成条状,按一定的顺序用平针车缝缀于超薄丝绸上,以此种方法制作出的成衣轻盈保暖,成本低廉。更换不同的坯布及车缝方法还可以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

车缝工艺中的盘花工艺是将短毛材料切成4毫米宽的条状。按照图案需要将其平缝在网布或蕾丝、针织、梭织等面料上,形成团状玫瑰花形图案(图1)。不同的针法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盘花效果,如抽褶花边或平褶花边与皮草碎料相结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花型效果,不同的花型特征可以展露高贵典雅,可以流露青春可爱。盘花工艺也充分利用了碎料余料,做到了环保设计,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车缝工艺中的面料双面设计工艺是一种极具创意的设计制作工艺。此种设计旨在将小片皮草按一定的顺序用平针车缝缀于布料或皮革表面,而这些缝缀的线亦同时在布料或皮革背面形成有规则的图案机理。此种方法制作出的成衣除了轻盈保暖、成本低廉外,更换不同的皮草品种及车缝方法还可得到不同的效果。如果用打结机将皮草缝缀于皮革表面时,皮革的另一面还可得到如鸵鸟皮一般的效果,不失为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双面可穿设计概念,又增强了服装的功能性及附加价值。

还可以将平针车缝工艺与编织工艺综合运用,产生更为丰富的肌理效果和层次变化。

2 印染工艺

染色就是染料被被染物吸附,并与被染物坚牢结合,使被染物呈现染料颜色的处理过程。传统的染色大多是染单色,就是一张毛皮只染一种颜色,变化少、无特殊效应,比较单纯。但随着染料工业的日益发展,染色技术的不断改进,染色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了。像“草上霜”、微风效应、一毛双色、毛皮褪色,毛皮漂色等就是近几年内的出现的一些新工艺,这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为毛皮加工增添了无限生机,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重美好的色彩。色彩元素在皮草肌理设计被用得淋漓尽致。从广泛素材中采集色彩元素与流行色综合运用,配合单色、多色漂染、渐变漂染、喷染、印花等新的染色技术,为皮草肌理设计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色彩视觉效果。

例如大热的梅花鹿纹的皮草肌理就是通过对于獭兔毛的漂染褪色得到的。在经过染色处理的獭兔毛上进行漂白褪色的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各种不规则白点,变成了类似梅花鹿皮的视觉效果。对于獭兔毛做了这样一系列的染色漂染处理后,除了使皮草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外,更凸显了皮草的年轻化设计。

“草上霜”工艺(图2)就是顾名思义就是在绿绿的青草上落着一层霜(露珠),远远看去,晶莹剔透、亮丽多姿。“草上霜”产品是近几年流行的产品,效果就像毛被的毛面结了一层白霜一样,这种白霜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再加上毛皮本身毛的动感,因此被人们所喜欢。运用这种工艺,整张皮的底绒部分可以染成各种颜色,毛尖部分为白色。可以丰富毛色强调皮草肌理的虚实感。

漂色工艺能够变化原始材质的风格感觉,与“草上霜”工艺产生的是迥然不同的肌理效果。这种工艺将深色皮草漂色,使其的底色变白,而针毛的黑头仍然保留,于是风格中少了粗犷,多了柔情。出现了丰富的层次变化。

微风效应染色工艺是将染好颜色的毛皮用拔染剂在一定条件下将毛尖全部或局部拔浅,使之有变色效应,国内叫渐变色效应,国外叫微风效应(图4-3)。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底色深,毛尖色浅而且很亮,有丝绸感,随角度及风吹动颜色会改变,像羽毛一样灵动清透。滩羊皮、獭兔皮、狐狸皮、羊剪绒等都可以做微风效应,在此工艺的基础上,还可以制作一毛三色、喷中脊、拔边肷、印花等产品。

幻彩缤纷皮草的肌理效果就是一毛三色工艺(图3)成功运用在肌理设计上的典型例子。其选用将狐狸皮,将其染制成具有在白天和夜晚可变化出不同色彩效果的幻彩狐皮。这种肌理设计使皮草更具有变幻性和选择性。而把银狐和蓝狐经过幻彩染色后交叉重组,这种特别的肌理效果,使其显得更加活泼,跳跃,充满动感。一块毛皮可以染成一毛双色或一毛多色等等。毛皮的染整工艺与其它各种服装材料的染整工艺一样,体现了高新科技的含量越来越影响时尚的流行趋势。新的时尚.新的审美不仅不断提出新的科研课题.而且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又产生出符合市场的时尚产品,更新换代相辅相成。

毛皮染色除了能够大大丰富皮草的设计语言外,还是是提高毛皮产品档次的有效手段,它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比如,獭兔皮仿青紫兰皮。黄狼皮仿水貂,獭兔皮仿豹子皮等。很多稀少的昂贵的皮草品种都能通过对于大众皮草的简易染色仿制出来。一条600元的进口蓝狐皮经染色后再裁成帽条可增值到750~800元。一张澳大利亚长毛皮经染色仿制成貉子皮后,其价格能从染色之前为250~300元增值到450~500元,而且染色周期比鞣制周期要短的多。可见染色是投入少、产出大、经济效益可观的毛皮加工阶段。

3 编织工艺

编织工艺是一种将毛皮切割成窄条,然后把毛条皮条在一块网布上反复穿插交织而成的一种工艺,不但轻巧,并且十分彻底改变了毛皮的视觉外貌(图4)。巧用工艺进行设计裘皮服装肌理的设计很多时候主要靠编织工艺的进步来体现的。手工编织的自由图案网布很大程度上的丰富了皮草编织肌理设计的效果。随着网布图案造型细节的变化,皮草的肌理也发生了极其丰富的细节变化,十分随性特别。突破传统的局限的手法与概念.采用疏密对比,虚实对比,经纬交叉、穿插掩压、粗细对比等手法,使之在皮草平面上形成凹凸不平、若影若现、虚实交错出现如同浮雕般鳞次栉比的艺术效果,增添了色彩层次,同时也显示了精巧的手工技艺。

皮草与其他的织物用编织工艺结合起来,其中以针织类面料为主,能制造出无数种织法特效,如毛线编织手法十字编织手法等(图5)。编织工艺大大扩展了皮草的装饰性。各种短毛长毛的皮草材料随意的编织设计,皮草与针织网布的质感对比设计,各式手工编织网布的装饰图案设计都是利用皮草编织工艺进行设计的独特手段。

比如近两年非常流行的裘皮编织,设计师就是利用这种编织工艺,结合针织面料的设计构想做一些改变以往裘皮单色少图案效果的创意尝试。而编织的手法也各式各样。比较常见编法的是席子编法和“转转转”的螺旋编法。编织手法的创新也是设计的一种,有创意的编织的手法能让你的肌理效果在普通设计效果中凸显出来,别具一格吸引眼球。毛线编织手法就将温馨的毛线融入皮草,把怀旧元素进行了改良设计,再创出与众不同的怀旧风。

皮草编织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纱网进行设计。棉质方格纱网是最常见被选择的纱网,虽然有它的优势,但也的确比较低廉和没有变化。置换纱网也可以成就时尚和风格的变化。例如,使用看似严密的毛圈纱网却可以相比起棉纱来可以更多地露出底网,却依然整体。紧身服装可用橡筋弹力网可以编织实现。如果使用蕾丝做网,在蕾丝图案适当的纹路缝隙处缠绕皮草形成肌理材质冲撞对比,长短毛的对比,疏密无序的对比,使皮草设计充满了矛盾的撞击,时尚风格感油然而生。

在皮草编织中加入人造珠片,水晶,钉上亮片水钻就能产生画龙点睛的点缀效果,让人眼前一亮。如果随毛皮编织的纹路加入皮革穗条(图6),蕾丝花边,丝绳,绣片花绦等更可以营造出或华丽或精美或粗犷或休闲的风格种种。而在毛皮条缠绕网孔的方法基础上,还可以引申和演变出夹线出套,平穿(图7)等方法,因编织手法的各异使其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和个性。

而通过皮草编织技术与染色技术的结合而出的特殊肌理面料,注定要成为皮草世界中的宠儿。吊染扎染等硝染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均匀过度颜色的皮草,其肌理更富时尚和立体感。同时把有如上特色的若干彩色的小细毛条捆扎在起,螺旋编织而出的麻花型獭兔围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独一无二的肌理设计让其极其富有竞争性。色彩元素本来就已经够时尚迷人,而通过色彩搭配出的空间混合又会是何等的丰富多彩!混合加工工艺设计而成的皮草必将成为皮草面料市场的一株奇葩。

在工艺成熟.用料精良的貂皮整皮大衣,狐皮整皮外套价格一再猛跌之时.毛皮编织服装以其“剪整为零”的新方式成就了新的皮草设计方向。同时.极具时尚感的皮草编织服装不但利用了碎料节省了成本,而且其设计的多样性与工艺技术的相对纯手工性也使得产品的利润空间剧增。轻、薄、暖皮草服装设计成为人们新的追求目标,皮草肌理设计也向纺织工艺技术方向发展。把皮草面料和针织面料互相编织结合,使人们穿着皮草能有着穿着毛衣那样轻薄透气的感觉,同时也扩大了皮草服装的季节性选择。

现代皮草服装设计主要有两个大的趋势,就是皮草设计的休闲化和时尚化。时尚化的趋势表现为皮草的颜色越来越亮丽,而皮草的编织吊染工艺让皮草的色彩变化更丰富,更轻薄具有活力,更好的与别的材质相融合,也更满足时尚化的设计需求。而休闲化的趋势表现为服饰的随意,皮草条与各种针织面料编织而成的披肩,小外套,腰带等的流行。针织材料梭织材料被广泛运用到皮草上进行编织混拼面料再创,使面料更轻薄舒适,方便做休闲化的服装设计,满足了皮草服饰休闲化的发展趋势。

由此得知,编织工艺无疑是皮草肌理设计工艺中最重要的功臣,其作用不可小视。要不断研发出新的编织工艺,才能创造出更加具有魅力的皮草。

4 嵌花工艺

嵌花工艺是将类型相同,但是不同的颜色裘皮按照人字型的方式缝制在一起。或把不同类型不同色的皮草先印上类似的花纹,切割出形状,然后再缝制到所需的位置上(图8)。皮草面料或花纹的具体选择是由不同的设计要求决定的。是近几年大量运用的较易实现的加工工艺。

在创新技术运用下,皮草几乎变得和布料一样柔软轻薄,水貂皮和羔羊皮被加工成格子纹斑点纹、十字纹和条纹的效果,在特殊的裁剪和缝制工艺下,组合成“钻石点”,“马赛克”(图9)、“金鱼纹”的褶裥效果。把皮草进行整理、拼缝、绗缝、砖状效果、线环、嵌块设计。嵌块设计成为一种新型的工艺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面料肌理设计上,使皮料产生了极其微妙的虚实变化。

5 喷色工艺

通过喷色工艺制造出的皮草,在皮草肌理设计中显得十分另类特别。因为没有一种手法能像喷色图案那样成为文化的载体,形象地表达出设计的概念和意图。例如德国设计师Daniel Rodan推出了涂鸦肌理效果的皮草设计,意在纪念柏林墙倒塌20年,达到反思历史及冷战的意义目的。

他设计的皮草肌理图案都体现着东侧画廊(EastSide Gallery)的风格。“东侧画廊指的是长达1,300米的柏林墙上,来自上世纪90年代来自21个国家118名画家的涂鸦。这些涂鸦迅速成为了柏林墙的象征。”他设计的一条迷你裙上还喷绘有东德经典汽车"Trabi"的图案,让人们追忆起对于东德这个短暂存在历史复杂的回忆。

这些皮草涂鸦设计大受欢迎,因为这种肌理设计赋予了服装深刻的内涵。表达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设计与政治主题的结合是新兴事物,也是个挑战。但是这种设计理念是成熟彻底的概念,它把三种元素—政治事件,时尚设计和东侧画廊紧密结合起来,赋予了皮草深刻内涵。这种皮草设计与消费者产生了内在联系,产生了高度共鸣,宣扬了一种文化特色,必将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6 结语

皮草肌理的工艺创新是实现皮草肌理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皮革机理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皮草肌理设计虽然有它的特殊性,但其设计原理同样离不开普通面料设计的共性,均涵盖了色彩设计、图案设计、材料设计等基本的设计要素。随着时尚的变迁,皮草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时装设计上。当下流行的皮草与梭织面料的组合已经随处可见,皮草与多种面料的拼接也不仅仅体现在服装的领子或袖子上的设计,设计者需要发掘出更多的皮草肌理来满足裘皮服饰设计的需要。因此,皮草工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成为了未来裘皮服饰设计的必然趋势。染色,嵌花等工艺的运用使得裘皮服装始终走在时尚的前沿.编织工艺的运用让我们达到了用很少的毛皮也能塑造出丰满效果的目的。让裘皮服饰更轻盈、更柔软,更舒适,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着裘皮服饰的设计。总而言之,皮草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皮草加工工艺的创新。这种设计手法如果用得好,用得巧,用得新,用得妙的话,除了节省成本,丰富设计种类,扩大了目标群体外,也使皮草服装大大增值,为皮草服装生产厂家以及经销商带来更好的商机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皮草服装的功能性从单一的保暖性,往时尚化休闲化的流行趋势发展。皮草肌理设计越来越以轻,薄,舒适,时尚,个性等等为设计目的进行设计。从设计工艺的方向深入阐述如何进行肌理设计,让皮草肌理丰富起来,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关键词:工艺,时尚,个性,设计元素

参考文献

[1]陈莹.皮草服装设计与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董胜选.狐狸皮染草上霜黑色、棕色拔微霜工艺[J].中国皮革,2004,33(01):47.

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 篇8

一、油画笔触的概念

油画作为一种能够直接的刺激视觉,并使人们利用视觉来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感受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对于整个油画的线条等因素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我们在观看油画的过程中往往是先以一种感官上的观念去接受油画,而人类的视觉往往与精神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因此在人们感受到油画给自身带来的丰富内涵的时候,人们所接受的不仅仅是包含着油画本身的各种线条,还有着其它从内而外的失误。因此我们在进行油画的欣赏过程中,我们的感触实际上已经在进行这无限的延伸,并且将视觉所变现出来的东西转化为可听、可触摸的一种全方位的立体感受,并且通过这种立体感觉来回馈给我们最初进行油画欣赏的思想,而通过这两者在脑海中的结合,就形成了我们欣赏油画的最终感受,所以说油画对于人们的影响不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视觉方面。

油画笔触的提出时间相对比较晚,但是其理念却影响到了每一位油画作家,而通过双眼、画笔以及感知等具体的感觉效果,来对油画中所存在的线条以及各种色彩或下笔中自身的感受等诸多与自身接触相关的体验。而肌理则是一种实际存在这的现实事物,并存在于自然、油画以及作者理念中等多个领域,因此可以说笔触与肌理这两者之间就像是幻想与影子的相互结合,幻想是理念中的一部分,而影子则是真是存在的事物,但是两者都能够给人们在精神层次上十分丰富的感受,却在现实的生活中只能通过视觉来接受,而无法亲身的去触摸到。而幻象与影子这两者之间的充分结合,能够使得幻象给影子最大程度上的感觉接触,而影子则能够赋予幻象一种真实可见的感觉,从而完美的达到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统一。因此在进行油画的绘制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将油画中的笔触与肌理这两个因素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利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印证,来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油画中“人”这一创作者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以及精神。

二、油画肌理的相关概念

如果单一的去看油画中的肌理,会发现肌理对于油画的感觉进一步延伸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油画中肌理理念在没有被广泛的应用与油画的创造理念之前,肌理基本上是被动的存在自然存在的油画上面。而油画作为一种能够借助现实的参考并且借助一系列手段而达到的视觉表现效果的一种技巧,在进行油画的创作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与现实的接触,油画染料的运用、画笔或者画布的布置这下能够体现在主观之上的表现手法。但是通过油画画家们不断的经验总结以及创新探索,人们开始发现不管是在感知中还是在现实中,不管是进行绘画的技巧还是绘画所用的材料,最终都会全部融合到油画这一主体之中。就像是山没有组员,而是看山的人走的远了,水其实并不近,只是来嬉水的人近了。不管是从主观延伸到客观,还是从理论中延伸到现实里,肌理本身早已存在油画之中。而不管是我们所看到了,感觉到的还是直接触碰到的,都是肌理通过油画来真实的映照在我们的感官之中,而肌理会利用与其他各种绘画因素的有效融合,来达到一种可观的状态。对于油画的形象来讲,依托载体来进行呈现就是一种现实的呈现,而就肌理方面来分析,与相关载体的充分融合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来保证肌理自身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充分的结合笔触的相关概念来看,肌理和笔触这两者都是一种能够相互融合而又相互统一的表达方式。

而肌理与笔触虽然是处于一种高度统一的状态,但是其各自的内涵也是相当丰富的,早就在提香时代里,提香就发现肌理与笔触这两者之间相互融合所能够给人们视觉带来的巨大冲击感,以及两者在分开之后所拥有的单独意义上的“丰满”感。而从单一的笔触与肌理角度上来看,作者内心情感始终都是能够左右这两者的主要因素,而作者的内心情感越丰富,就会使得自身的感觉变得更加真实。而这些变化都是依托与对笔触与肌理这两者之间的感觉,并且都是在这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却又有效统一的角度上来讲的。因此说笔触与肌理这两者之间都是绝对的自由的,这两者虽然是依托与油画存在的,但是对感知效果的影响都是相对自由独立的。而提香在进行油画的创作时,京城会在亮部增厚颜料的肌理,来有效的表达自身对在强光之下的物质一种实质性的体验,而这一点也在后来对伦勃朗的油画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能够有效的说明肌理是相对独立的,并能够从刚开始被动的发现中脱颖而出,并成为能够左右油画画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上文中曾经说笔触是作者感觉的一种有效延伸,而当肌理自由之后,笔触作为肌理的一种感觉理念,也能够成为自由的一部分。所以说两者之间既能够互相融合来增加感官上面的刺激程度,还能够在此程度下进行自由的独立,而这两者对于整个油画的画风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素。

三、笔触与肌理的有效统一

通过笔触与肌理的有效统一,能够不依靠这幻觉的营造,就借助这油画自身来表现出事物这种可能性出现,也就是说与之前的再现化油画不同,在一种表现性的油画之中,事物通过油画这一形式成为一种实质的存在,才能够借助油画来表现出自身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的视觉是先与油画的表面进行接触的,并且通过与油画表面的接触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油画相关情感的接受,而并不能够像往常那样仅仅借助画面的平面就能够接受到油画所想要表现出来的情感。而这种视觉上体验能够直接的触碰到油画中存在着的肌理与笔触,并让人们能够有效的认识到绘画这一实体存在。而在这种认识基础之上,就会给人、油画、事物这三者建立其一种新的关系,并使得油画能够被带入到一个更加广泛的视域里来进行探讨。

而在表现性的油画中,人与油画之间的联系也将变得更加的紧密,而人的情绪与精神等特质也就能够更好的被注入到油画中的一些表现因素中,而油画也能够借助于自身的的变现特质来将作家的内心实施从视觉上展示出来。绘画方式也就能够作为一种主体内心的投射,来让绘画、自然世界甚至线条都能够成为主体意识的延伸。而作者也能够借助于油画来将自己的意识以及精神状态充分的表达出来,而通过笔触与肌理的有效统一,来可以让油画用一种更为直观的表现方法来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展示给观看者们。

四、结束语

笔触与肌理两种依托油画存在的因素,这两者既能够独立存在,也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更为直观的表达出作者想要表现出来的情感。其理念无论是从绘画方法还是具体感觉上来讲都是非常复杂的,也并非是借助一两句话就能够解释清楚的,本文就对油画中的笔触与肌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两者的表现形式来进行笔触与肌理的有效统一的论证。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油画创作者一些理论上面的帮助。

摘要:油画作为一种能够直接进行视觉刺激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作为笔触而言,作为整个肢体感触、视觉感触与精神感触的综合体就难以避免的与肌理进行碰撞,而通过笔触与肌理的合理统一能够给与观看者们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本文就油画的笔触与肌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油画,笔触,肌理

参考文献

[1]张尧.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05)

[2]张旭.浅谈写实油画中笔触肌理的艺术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2(05)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肌理 篇9

【关键词】肌理 视觉传达 设计 艺术表现

什么是肌理呢?肌理在我们视觉传达设计里有什么作用呢?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也就是各种纹理的交叉错落、高低不平、平滑粗糙等变化,这是表达人们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肌理效果来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就这意义来说,肌理元素是现代平面设计的表达形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根据肌理元素性质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对于平面设计中应用肌理需要应用一定的技巧才能够完成,使其审美情绪得到充分的发挥。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那么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自然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人为,创造肌理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过雕刻、压揉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肌理产品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肌理体现出一种材质印象的美感,不同材质体现出来的不同性质的图形是平

面设计的视觉载体。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构成种种的肌理装饰效果,就这一意义来说,肌理效果与肌理美是平面设计艺术的语言,是以平面设计为手法的各种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处理手法。从肌理变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根据肌理元素的不同性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肌理效果与视觉效果等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肌理的运用不是为了无谓的装饰,而是要将肌理作为一种视觉表现语言,通过这种艺术语言表达诉求,传达信息。为此,在利用肌理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者要根据信息传达的需要,对肌理素材进行组织和再创造的处理──即运用“联想”、“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将设计理念与肌理的表现语言结合在一起,以改变其原有的自然属性,并将社会属性融入其中,使肌理成为平面设计所需的视觉语言之一。

艺术肌理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当面对雄浑磅礴的太行山,那层层的山岩、斧劈状的石痕,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内在的感人力量。当身处烟花三月的江南水乡古镇,在淡淡的晨雾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蒙秀美、细雨无声,给人以轻灵隽永、意犹未尽的朦胧美。这不仅仅是大自然与物象的外表之美,在这些外表与可视的肌理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意境之美。种种自然肌理无不关联着人们的心理想象,将各种自然肌理纹样作为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便产生出艺术肌理,使之传情达意,这无疑将会丰富和拓展水彩艺术的表现力度,使水彩画的表现与心理效应之间达到高度的吻合,具象写实。

而平面设计不能只从视觉的角度来传情达意,而应该综合诸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渠道获得的信息来丰富平面设计语言,为增强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力拓展空间。肌理所呈现出来的丰富视觉和触觉效果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给设计者带来了更多的艺术灵感和探索设计表现的机会。同时,也为平面设计作品提供了更丰富、更具有诱惑力、更能感动人的视觉效果,对有效地传达信息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在具象写实的水彩画表现中,肌理可以再现物体表面丰富多变的特征,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肌理在传统写实风格的水彩画中运用非常广泛。既有功力,又有哲理,表现了纯朴、酣畅、厚重的肌理之美。

对于偶然性肌理富有意趣性,在平面设计和视觉设计中的装饰作用日益为人

们所重视,由于现行教材及相关书籍在涉及偶然性肌理时,均不同程度强调了其

效果产生的随意性及偶然性,致使许多设计者走进一个误区:把作品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偶然,从而造成信手拈来、废作成堆的現象,如何才能避免被偶然性左右呢?很多设计者采取了偶然性肌理的主观处理方法。

平面设计中通过形与色的语言编织合乎视觉需要的美质,以表达内心境界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视觉所需要的美质,从美学的角度说,这是一种审美的需要,它潜藏于人们的审美概念与绘画自身的语言因素之中。

现代设计中的肌理设计已成为产品的造型要素之一,正随着材料科学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物质材料的日益丰富,而备受各国设计师的青睐。肌理的变化运用,使得作品形态变得更加真实、含蓄和丰富。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肌理效果货收到不一样的视觉享受,给你不仅在视觉上,更有在触觉上的奇妙感受。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肌理吧!

【参考文献】

[1]梅洹林 《肌理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肌理概念》工艺美术学院网《绘画肌理构想》 / 邹明 美术观察 2001.10 第 23 页

色粉画肌理语言的探索与思考 篇10

色粉画不同于水粉画, 是使用特制的彩色粉笔画在有颗粒的纸或布上。并且它可以直接在画面上调配色彩, 画家可以通过色粉材料一层层的覆盖及笔触的交插变化在画布上创造出丰富的色调。其特点是不仅具有强力的视觉冲击力, 并且不乏简明、便捷等优点, 同时, 色粉画具有与国画相类似的偶然性, 使笔者从色粉画的艺术语言中得到了许多启发从而产生了探究的动力。

色粉画的肌理, 是色粉画的重要语言之一, 它对于表现空间、结构、质感、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粉画的表层肌理主要是由色粉条的笔触 (也包括其他工具在画面上的使用) 、色层和画底的综合应用而完成的。色粉画基底涂层可以说是色粉画的第一个层次, 虽然粉画颜料的覆盖力较强, 但是画底还是会通过粉条对画面色彩产生作用, 这种作用的影响因底子材料的制作过程与肌理而异, 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色粉画底子的支撑材料有各种肌理的布、纸、板, 而色粉画根据支撑材料、底子涂层和加工方法的不同, 可以分为胶质底子、粉质底子、吸粉的、不吸粉的、半吸粉的、粗糙的、平整的, 等等。色粉画的肌理由于画家方法的不同, 质地与效果也会不同。用细腻融合的平涂笔触可以产生平整、过渡自然的效果。而用相对独立但色层较薄的笔触平涂时可以产生平整中有细微起伏的肌理效果。用摆压、散涂、点彩、叠盖等技法处理的画面可获得清晰而富有变化的笔触, 这种方法的色彩层次丰富但厚薄差别不大, 是直接画法常用的表层处理手法。用厚与薄, 或采用塑形膏的手法, 可以得到浮雕一样的效果, 这种效果的色层中包含着底子肌理, 薄色层, 厚色层以及穿插其间的各种笔触。

总之, 画面肌理与色层的美感是色粉画家追求的色粉画所特有的材料美。

色粉画肌理语言的类别:

(一) 天然肌理。

肌理从人力的角度来讲又分为天然肌理和创造肌理。天然肌理就是自然界现实存在的未经过艺术家处理的纹理, 如岩石、树木等没有经过人为的加工而形成的天然肌理。天然肌理可以给人以真实的美感,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如将某些天然之美运用得当就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观者的共鸣,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创造肌理。

创造肌理是指材料经过人为处理加工后, 改变了本身的性质结构与纹理形态而生成的新肌理。人们面对不同材质通过思考来发现各种不同的处理手段与方法, 运用一定的加工技术来建构出许多无法预测的偶然变异的肌理形态。形成了与原来或视觉或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

(三) 笔触肌理。

在色粉画中很多用粉条形成的笔触是不能完全再次重复的艺术体现。笔触肌理区别于创造肌理的可重复表达特点而具有偶然性, 通常每一笔的肌理效果都是不同的, 并且是绘画中出现的偶然生成的肌理现象, 它有着其他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四) 材料肌理。

材料肌理是通过对天然肌理和创造肌理材料自身的艺术运用来塑造形象而遗留下的肌理痕迹, 这种痕迹可以形成视觉或触觉的肌理美感。色粉画作品表现客观物象时都有其材质、组织形式与表现肌理, 色粉画运用材料来表达肌理状物的表现领域也很广泛, 比如制作斑驳的肌理用于表现剥落的墙体、苍老的树皮等, 用混杂交错的色彩和边界分明的刮痕来表现坚硬的岩石等, 用手指的揉擦表现人体光洁的肌肤等。材料特殊的肌理效果在粉画表现中突出显示出了无穷的发挥空间和重要的艺术地位。

(五) 综合肌理。

综合肌理是指综合材料构成的肌理。色粉画绘制过程中混合非绘画类材料或在画底上用非绘画材料, 如布、沙、塑形胶底、实物等预设纹理, 再进行着色形成的肌理。这种肌理纹理丰富, 起伏感强, 视觉冲击力更强。综合肌理是多种因素相结合的特殊肌理效果, 既带有自然形态肌理又带有人工创造形态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是为了强化绘画语言, 有其独特的材质美感和技术制作美感。

二、肌理语言在色粉画艺术中的应用价值

肌理是物体表面形式的物质性纹理, 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肌理与质感的含义较近, 肌理由于构成物体的材料不同, 其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也各不相同, 因而产生出粗糙、光滑、软硬等各种质地感受, 肌理因此也被称为质感。色粉画中的肌理指的是艺术家采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和技法在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表面效果, 包括画家通过笔触、线条、材料、颜色、工具、技法等形成的各种痕迹。肌理的实质是从物质存在中得来的抽象之物, 并无实用意义, 但它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者, 便可引起画家与观者的某种共鸣。

肌理在色粉画艺术语言中是抽象的也是具象的, 是形式的也是内容的, 是物质的也是感性的, 肌理语言随着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家对美感追求的层次不同而不断地升级、蜕变和更新, 导致了肌理语言的形式各异。肌理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效果、形式美感和描摹物象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共鸣而显示出色粉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此, 笔者认为肌理在色粉画艺术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传递画家情感、创造意境、增强感染力。

色粉画的肌理既反映出画家对对象的形、色、神的特殊感受, 同时又成为塑造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肌理从平滑的视觉肌理状态到出现明显凹凸起伏的外貌。肌理在此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参与对象质感的模仿和再现, 以及对画面的总体情绪的描述和表现, 使观者形成视觉感受并传达某种情感。

(二) 增强色粉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及表现力。

肌理本身, 就富有美感, 不同的肌理形成的画面美感也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由肌理所产生的画面美感也具有独立欣赏价值。

色粉画创作中主题多样、形象纷繁复杂, 合理应用恰当的肌理结构去塑造和表现作品不同的质感形态对于增强色粉画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使用多种媒介赋予画面以特殊的肌理, 给人以极具震撼力且非同一般、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这种肌理感是传统的绘画所达不到的并且是不可替代的。

(三) 赋予作品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设置肌理, 用哪种肌理表现画面, 主要依画面的表现内容风格样式而定。

创造性的思维是任何艺术创作和艺术生命力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色粉画创作的关键在于“创新”。在色粉画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 肌理的创新赋予艺术品更高的价值和意义并推动了色粉画创作的发展。

三、色粉画肌理语言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对于肌理的探索与尝试, 存在着无穷的可能性与发展空间。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自然造化中, 存在着取之不尽的色彩层次之美与肌理之美。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感受自然,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去锤炼、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

(一) 如何在继承中发展

从前人的绘画中印证了画面肌理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粉画艺术表现的精彩程度, 艺术家在绘画肌理方面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法和色彩表现的层面, 因此通过绘画去探究、触摸绘画肌理的审美启示, 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单纯的一种绘画语言的精深运用可以给观者带来强烈的信念支持。

当今艺术表现的外延与内涵虽已被拓宽到一个相当广泛的领域, 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观念里, 在受到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冲击下, 认为只有不断求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殊不知, 没有传统, 没有继承, 哪有今天的画貌。但那些常以“反传统”标榜自身的现代画家, 在其艺术实践中, 不管他们如何与众不同, 如何偏执一端标新立异, 最终还是不能完全背离传统。

(二) 如何在发展中创新

不论是具象绘画还是抽象绘画, 都要借助前人的绘画经验, 掌握扎实的造型本领, 领会结构、线条、空间、色彩、肌理等在绘画中的作用, 才能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并且独具魅力、感人至深的绘画作品。通过研究学习前人的粉画肌理技巧, 既能丰富绘画语言的多样性, 又能为现代绘画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谓意义深远。在继承中发展, 发展中创新。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只有正确对待前人优秀的艺术传统, 深入研究分析古代大师的精湛技艺, 努力挖掘本民族的独特艺术成果, 才能自由奔放地进行绘画创作, 从而创造出真正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来。

(三) 如何形成个性化艺术风格

不同时代艺术家的观念不同, 在作品中的表达方式也不同, 同一时代的画家认知角度不同, 表现方式也不同, 画家应追求独立地认识和表现世界的方式, 在肌理的运用和表现上应该强调个性化的肌理效果。

画家在长期对色粉画材料技法的锤炼中, 将自己的个性与材料、技法融为一体, 并将其物化成为画面的造型、色彩、笔触、肌理等画家个性化的语言, 形成一套适于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的材料技法。英国美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指出“艺术家的笔法是他的个性和特质的主要线索”。由此可见, 色粉画肌理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 色粉画的肌理技法是形成画家个性化语言的基石, 个性化语言的形成有赖于画家个性化的材料技法, 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肌理作为绘画作品中重要的表现语言, 从古至今在画面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肌理作为绘画语言, 也会使当代的色粉画家在研究个性化的作品图式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前人利用肌理的力量创造了画面的真实性, 使之成为色粉画独特的表现语言, 后人没有理由拒绝研究和使用这种语言。不断研究各种材质可能产生的表现效果和表现语汇, 是现代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美]阿林.谢弗, 著.当代艺术家色粉画材料与技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下一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