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落实(共11篇)
完善落实 篇1
从2004年至今,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7年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种粮的积极性, 各种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农村出现了“耕田用铁牛, 插秧不弯腰, 割禾用袋装, 开沟不用锹, 抽水抗旱只用油和电”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增效,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证明,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拉动消费带动农机企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但在看到农机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晰地看到目前农机化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基础设施还不配套,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滞后, 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的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因此, 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 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和完善一些配套保障措施。包括:农村中农机维修网点、机耕道路、农机停放场库棚、农机供油点建设等。
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现阶段, 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分布不均匀。如江西省吉水县有18个乡镇, 249个村委会, 2297个村小组, 耕地面积38823公顷, 全县人口47万。到2009年, 农机总动力为63万千瓦, 农机具10万多台套。农机维修网点120多个, 农机维修人员1000多人。据此, 还有220多个村委会没有农机维修网点。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乡镇, 在交通不方便的乡镇村, 有的农机总动力达10000-20000千瓦, 各种农机具1000台以上, 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一旦出现故障, 农民要跑到几十里路的圩镇去修理, 有的甚至需要到县城修理。由于有的村没有农机维修点, 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同时, 缺乏修理技术, 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农机维修点, 修理设备简单且缺乏修理技术;有的农机维修点“四无”, 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维修场地, 无量具, 无拆装专用工具。有的人修理“本领”就是拆换零配件。有些农机经他们“动手术”后, 照旧毛病百出。造成农民机手多花钱, 农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此外, 无水稻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维修网点及维修人才。有些地方从县到乡镇都没有插秧机和收割机的专业维修点, 没有专业维修人员。插秧机和收割机厂家的“三包”服务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给农民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造成极大不方便。
农机维修业是促进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与农机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 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机化发展规划, 从而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待。每年的培训工作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任务。基于目前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的迅猛发展之势, 加上前几年农民购买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的维修的高峰期即将到来, 农机管理部门可与厂家联合, 加强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人员的培训, 尽早解决县乡村无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点以及无专业维修人员的问题。
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要做到农机大修不出乡镇, 小修不出村。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 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 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建立一个农机维修网点, 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 确保农机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在5-10公里内比较合适。
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农机维修质量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 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柴油机、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质量标准以及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 以便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农机主管部门还应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 履行职责, 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工作。转变工作观念, 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 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加强机耕道路建设
目前农村机耕道路存在无人管理、路况差的问题。据了解, 在一些乡镇村, 原先兴修的一些机耕道路, 由于管理和养护维修不明确而造成机耕道路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养护维修、路况差的现象。同时, 农村机耕道路缺少资金、无法兴修和养护。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的资金得不到落实, 需要兴修的机耕道路无法动工兴修, 需要养护的机耕道路无法养护, 使原有的机耕道路日益损坏。此外, 机耕道路建设不标准、不规范, 存在农机事故隐患。农机事故隐患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
为了确保农机能顺利下田作业, 应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29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该促进法赋予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应把“农村机耕道路建设”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制定管理法规, 依法管理。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 地方政府应制定《机耕道路建设和管理办法》, 明确农村机耕道路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使机耕道路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同时, 还要制定机耕道路建设规划、申报验收、使用维护等一系列程序和要求, 确保机耕道路建设顺利进行。
机耕道路的建设做到四个结合。在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中要实行统一领导、精心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兴修和养护相结合的原则。为落实机耕道路建设的资金, 要做到“机耕道路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 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 与村村通公路建设项目相结合,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步伐。
制定农村机耕道路建设技术规范。农村机耕道路是乡镇村既可供简易农用机动车行驶, 又可供各种农业机械行走的农村道路。它包括村组道路和田间道路。如果按国家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来建设机耕道路, 资金花费大, 不现实。因此, 要因地制宜, 科学指导, 珍惜财力, 节约土地资源。
提高农机基建与技术水平
近几年, 各种农业机械发展迅速, 但农机停放场、库棚缺乏。有的农机手用完后, 把农机放在屋檐下, 有的放在院子里, 有的一年四季都露天停放。经过一年四季折磨后, 农机的机件锈蚀, 油漆脱落, 发动机冻裂……农机“患病”在身, 技术状态变差, 事故隐患增多, 怎能正常工作?将严重地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以后的农业生产, 造成经济损失。
加快农机停放场、库、棚建设, 农机手要提高农机停放保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业机械长年不停地为机手工作, 为机手发家致富而效劳, 应该给它们做个“窝”。让它们白天为机手工作, 晚上在温暖的“窝”中歇息, 加上机手对它们精心维护保养, 使它“身强力壮”, 技术状态良好。有条件的地方, 应结合新农村建设, 改建新房的机会, 把农机停放场、库、棚建设列入其中的内容。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地方, 农机手也可临时搭建一个简易棚或用塑料布等遮盖机具, 只要能抵挡风雨烈日、霜雪就可以了。
农机主管部门要派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入户, 向农机手宣传农机停放保管的重要意义, 指导农机手做好农机停放保管工作。
推进农机供油点建设
90年代中期以前, 农民购柴油不出乡镇, 有的不出村, 给农机用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后来, 经过“成品油市场的整顿”, 乡镇的农机供油点都被取消。现在的加油站都建在国道、省道旁, 建在县道旁的也不多。近几年来,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 农民纷纷购置农机从事粮食生产, 各种农业机械涌入千家万户。但是, 农机需要用油, 农民来回跑二三十里去购买, 有的甚至更远, 农民购油十分不便, 不仅耽误农时, 还要添置盛油的油桶存油, 增加开支。同时, 安全运油和用油的知识缺乏, 容易引发事故。有的农民叹气的说:购农机容易买油难。
要做到方便农民购油不出乡镇, 要恢复和加强乡镇农机供油点建设。上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订乡镇农机供油的管理办法, 制订乡镇农机供油点建设规范, 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应批准兴建农机供油点。与此同时, 恢复和完善原有的乡镇农机站的农机供油点, 对原有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对供油人员进行培训。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 批准恢复农机供油。有条件的地方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农机供油点还可延伸到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农民购油不出乡镇、不出村。为农机的“粮食”供应提供方便。
完善落实 篇2
凯里工务段 宋冰峰
铁路基层站段长期的工作经历,你会发现在日常的行政和安全管理中常常会遭遇一种类似“肠梗阻”的现象。会议翻来覆去地开,工作布臵来布臵去,结果问题、隐患依旧存在,规章制度、条例办法、决策措施形同一纸空文,工作仍然沿着老的套路有如蜗牛般艰难爬行。这种“肠梗阻”现象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的现实安全,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工作变得僵化和麻木不仁,从而错失当前大好的发展机遇。究其原因,就是执行不畅、落实不力的问题,这是企业管理的弊端和大忌。问题不可小看,问题不解决一切皆为空谈。如何解决好执行力和落实力的问题应为各级管理者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必须在企业管理中引入政务督办机制,强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全面落实,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更新发展。
一、分析执行不畅、落实不力产生的根源
1.思想意识陈旧。一些领导和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因怵难怕硬、捻轻避重的保守思想作祟,对棘手的工作不愿抓、不想抓、不敢抓;也有一些领导和干部就想出政绩,急功近利,没有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对工作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决断,缺少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缺少奋力开拓、敢为人先、敢创敢试的创新精神;缺少敢碰硬的、敢抓乱的、敢治散的、敢纠错的大无畏精神。
2.作风不实。一些领导和干部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工作务虚,做表面文章,对上级的指示和要求虚以应付,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着认真细致的分析,不制定细化的可执行的贯彻措施,搞形式主义,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照本宣科作大面要求,会开完了、文件发了就不再管了,对执行和落实情况不闻不问,会上高呼“落实 落实再落实”,其结果是落而不实,议而不决。还有的领导和干部热衷于布臵工作,对布臵的工作从不进行追踪复查,工作完成没有,完成质量达不达标,心中无数,工作没有条理缺乏统筹兼顾,东一下西一下,弄得下级无所适从。
3.方法不对。有的领导和干部虽然有抓执行力和落实力的主观愿望,但由于方法欠妥,往往收效甚微。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方法,在工作安排、部署上存在影响执行和落实力的几个障碍原因,一是对职工的岗位要求不明确;二是对职工的工作安排流程表述不清楚;三是对职工的工作标准、内容交待不明确;四是领导自己做不到,无法督导职工的实施工作;五是缺乏提供实施条件,没有真正联系实际,没有考虑到职工的实际工作环境、形势和实施的具体条件,使落实工作负重上阵,勉为其难跚跚推进。这些落实上的障碍因素比比皆是,从那些不具体、不科学、不明朗的文件、通知、指示中处处可见。这些行文内容和工作部署让职工无从入手实施,但行文就是命令,所以工作人员往往也就是将文行文,糊里糊涂地臆测实施,或者一拖再拖久而不施,导致工作部署落不到实处。
4.机制不健全。往往有些工作部署是“雷声大雨点小”,工作拉开的架势大,收到的效果小,有些工作老是议而不决、决而不动、拖而了之,关键就是缺少有力的、有效的机制和制度。
5.素质水平不高。有的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愿干不会干,想干干不好,这就是能力素质问题。领导干部自己做不到,就无法督导职工的做好工作。
二、推行政务督办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推行政务督办机制目的就是要解决执行力和落实力不好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追踪复查和考核体系,促使逐级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的全面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盯、件 件有落实”和“有令则行、令行禁止”,根本消除“不落实的人、不落实的事”,促进规章制度、条例办法、决策措施的顺利贯彻落实,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和经营管理步入有序可控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推行政务督办制度的方法和步骤
1.成立政务督办考核领导小组,由党政正职任组长,其他副职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政务督办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负责政务督办的日常工作,签发督办通知,追踪落实情况,提供政务督办考核资料,每月通报政务督办考核情况。
2.明确政务督办范围。督办范围包括上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和交办的重要事项以及在各种讲话中明确要求督办落实的有关安全问题;各种会议确定的安全和经营重点工作;纳入段安全生产问题库的问题;上级领导添乘及检查中发现的重要安全问题,现场办公中议定的重要工作事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需要检查、督导落实的有关重要事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代表及社会各界提出的涉及段安全生产的有关提案或要求以及其他需要督办的重要事项。
3.实施方法和步骤。政务督办通知书必须在督办问题和事项产生的当日或第二个工作日内由政务督办办公室下达到经办科室、车间负责人手中。经办科室、车间负责人必须在督办的期限内完成,并在督办期限结束之日的第二个工作日内认真填写好完成情况后将政务督办通知书返回政务督办办公室,未返回或逾期返回均视为未完成。经办科室、车间如对督办期限有异议,可在下达之时陈述理由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调整。若无异议,必须在督办期限内完成。督办期限结束仍未完成也不能说明主管领导认同的特殊理由,视为未完成。虽在督办期限内完成,但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视为落实不力,政务督办办公室将重新下达督办通知书。每月由政务督办办公室对在督办期限内未完 成督办问题、事项和落实不力的经办科室、车间负责人考核处罚意见,提交段政务督办考核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执行,并在单位《政务督办通报》上进行通报。
4.严格考核奖惩。经办科室、车间在督办期限内未完成督办问题和事项的,给予经办科室、车间负责人诫勉;落实不力的给予较重经济处罚。造成后果的按照干部责任制考核办法实行责任追究,直至降级、免职和撤职。
四、推行政务督办制度的工作要求
1.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和岗位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工作需要出发,一切从客观效果出发,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坚决杜绝好大喜功、脱离实际、铺张浪费的歪风,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在解决实际工作中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以全新的理念抓好落实,把企业的安全和效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转变作风,坚决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入手,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精简会议、评比和检查、达标等活动,真正理解和运用工作会议及文件发布的作用,自觉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到问题多、矛盾尖锐、工作展不开的地方同职工群众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谋发展。“一把手”要对重大事项、突出问题、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时刻放在心上、亲自拿在手上,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求虚名、不做虚功,坚决杜绝把说当成做、杜绝把说过了当成做过了的歪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集中精 4 力办大事、实事和好事,以实实在在、职工群众公认的政绩来赢得民心、检验落实。
3.要完善工作机制。一是要完善领导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和承诺制度,领导干部年初要将抓落实事项公开承诺,并及时通报完成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领导干部抓落实述职评议制度,并将评议结果与考核、政绩评定、评优树模和提拔任用等挂钩;二是要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全面推行重点工作领导责任包干制和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定标准、定奖惩的“六定”制度,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对任务完成差的“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资格,并公开检讨,限期整改,对严重失职的按照有关规定引咎辞职;三是要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实行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领导交办制、分管领导催办制、责任部门承办制、专门机构督办制,通过催报检查、联合督查、定期检查、职工评议等形式强化督促落实,采取面上督查与点上抽查相结合、督查反馈与通报典型相结合、日常督办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增强督查督办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要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是抓执行和落实的内在要求,创新的力度决定着落实的深度,要在创新中出特色,使决策与客观实际相符、工作思路与职工愿望相贴近、发展速度与职工承受度相协调;要细化任务抓落实,明确责任主体、目标要求和落实期限,将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将责任和压力逐级传导,构成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责任的工作格局;要突出重点抓落实。抓住牵动全局的问题和落实的重点、焦点、难点,找准关节点,选准突破口,确定切入点,集中力量逐项突破;要树立典型抓落实。抓落实要善于在各个领域培育典型,抓点示范,创特色,出亮点,使干部群众在抓落实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方法,改 有动力,激发抓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点带面,用典型经验来推动全局工作。
5.建章立制,让推委扯皮的没借口,让造假政绩的没市场,让认真抓落实的和敷衍了事的不一样。在工作中要构筑工作、责任、督查、考核、奖惩等五大机制,确保抓落实取得实效,落到实处。
6.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章制度、条例办法、决策措施执行和落实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人。而人的素质取决于学习。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的知识领域在不断拓展。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任务逼人,不学则退,要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学习与政务督办工作密不可分,要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加快构建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框架,完善学习资源共享机制,强化岗位培训,努力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互动和互相促进。
7.提高把握细节的能力。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体现水平,细节体现效率,细节体现质量,细节体现境界,细节决定成败。要树立重视细节的工作理念,增强把握细节的本领。我们必须十分注重政务督办工作中的细节,做到大事不含糊,细节不马虎。要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狠抓落实,尽到最大努力,体现最高水平。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严格程序,环环相扣,搞好衔接,一丝不苟,真正做到周全细致,不出纰漏。要注意在细节中把握规律,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细中见精,细中见大,提炼出在细节之中蕴含着的事物本质和规律,用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提高政务督办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推行政务督办制度取得的实效
以我单位为例,原来单位是出了名的不落实,安全管理漏洞较多,设备质量连连下滑,安全隐患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干部作风漂浮责 任心差,上级领导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最终因防胀措施未落实酿成了“9.17”列车脱线事故。段领导班子经过深刻反思,痛心疾首之余,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彻底解决执行力和落实力不好的问题,全力推行政务督办制度。通过一个月的严格考核,干部真正沉入一线检查、分析、解决问题,安全隐患正逐步得以解决,推诿扯皮的事情少了,团结协作的氛围浓了,更可喜的是线路设备正在整体逐步提升,10月份轨检成绩,线路优良公里提升了11个百分点,平均公里不良扣分下降了35分,全线无失格公里。
完善落实 篇3
一是加强领导 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迅速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二是落实责任 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抓好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制度,逐级细化分解目标管理责任指标,将安全生产责任逐步落实到基层。
三是深化整治 针对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集中整治,使各专项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是强化监管 各单位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检查、监督和事故隐患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安全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落实整改资金和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五是抓好基础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安监干部、乡镇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抓好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安康杯”竞赛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
六是严肃查处 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302号令、省政府66号令及“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事故调查,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对全省各级、各部门领导特别是行政正职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起到好的警示作用。
李川指出,2003年卓有成效的工作为2004年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各级各部门要冷静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及规律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的部署,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着力于构建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做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做到“七个强化”: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生产责任;二、强化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事故;三、强化基层基础,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四、强化日常监管,落实事故隐患整改;五、强化预防为主,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六、强化法制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七、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完善落实 篇4
医院物价管理部门的职责基本上可以用“上传下达,双向沟通,严格管理”来概括。能把医院的医疗项目、价格需求快捷恰当地向上反映,及时准确地反馈科室,促进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能把国家物价政策落实到医院具体环节,做到规范准入、严格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作为国家物价政策的具体执行管理环节,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价管理决定着医院能否合法规范收费,不该收的不收,应该收的不少收。下面仅从医院物价管理的几点要素谈谈物价管理工作的体会。
1 加大力度,普及物价政策
对于医院物价工作来说,了解政策,掌握原则和方法十分重要,同时需强调的是不仅物价管理部门需要熟悉并能正确理解各项物价政策、规定,还应在全院加强物价政策的普及,树立依法行医、依法收费的正确意识,提高执行力。这需要责任制度、组织、普及方式等方面的保障。
1.1 责任明确,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价格管理责任制度,主管院长负总责,各科室、各职能部门要对本单位价格管理工作负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把关,各司其职,各科室、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与医院签订依法收费责任书。认真履行医疗服务行业倡导的“诚信、守法、对人民负责”的行业规则,教育本单位职工要责无旁贷地对国家、集体和人民负责,要自觉地杜绝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乱收费行为;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医疗服务项目的病历记录和费用核查制度、住院患者费用每日清单制度、服务收费投诉管理制度等等。
1.2 组织基础
人员众多、医疗工作量繁重的大型医院的物价管理,单靠院级、科室领导和专职物价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一支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物价知识和责任意识的兼职物价员队伍。人员可以从临床科室中挑选医生、护士长、实验室负责人等,定期组织院内座谈,交流工作中的教训和经验,宣传新的物价政策和相关知识等。每年甚至每季度评选优秀兼职物价员,通过红榜表彰、科室或院级奖励等办法扩大物价管理的影响,这样不但能提高兼职物价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也能体现出医院和科室对物价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全院各科室执行物价政策的自觉性。
1.3 多种方式普及物价政策和物价知识
有了制度、人员,还需要合理得当、新颖多样的普及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对物价员进行培训外,还可以通过印发物价工作月刊,对物价新政策、管理制度、实际案例和解决方案进行宣传,加强记忆,方便查阅;举办物价知识竞赛,邀请各级各类相关人员的骨干参加,扩大影响;举办物价政策和物价知识讲座,邀请上级物价主管部门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答疑。
2 提高新项目、新技术的物价立项和定价申报工作的效率
生命科学存在不断创新的自我需求,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项目的成功开展是医学进步的象征,是生命质量提高的保证。新的医疗技术必然带来新的收费标准制定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医院增加新的收入点,此时医院物价管理双向沟通的职能需求愈加突显。
相对于临床,医院物价管理部门更熟悉审批流程和操作规范,与上级物价主管部门的联系更紧密,沟通技巧也更成熟,应该在政策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更快地为临床工作争取立项。在批复立项后,就要开始对价格项目收费的申请工作。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应该承担主动指导、协助测算、初步审核、快捷上报、及时反馈的工作任务,加快对收费的准入工作。主动指导就是树立行政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为临床提供政策上和程序上的指导,同时要与已开展或已申报同种或同类项目的其他医院的物价部门沟通,了解申报相关情况,减少科室因不了解政策和程序而在填写申报表中作无用功;医院提供价格测算表是申报价格的主体工作,测算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原值、使用期限、操作时间、操作人数、所需耗材、所需卫生材料、所需设备及行政管理费用等等,物价管理部门协助临床,提出科学合理的拟收费标准,这样会在报上级物价主管部门审批时更显严谨;价格测算完毕,物价管理部门应指派专职物价员对科室申报价格的系列采料进行初步审核,包括医政准入批复、相关仪器、材料合法许可证等等,确保无疏漏、无重复、无错误;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正式行文致医院价格管理领导小组或主管院长,必要时向其解释相关申报内容,请其再次审定后批复上报,在上级物价主管部门规定时间和期限内送达,缩短申报准备周期;待发改委等部门批复后,可执行者及时通知科室按批复内容严格落实,尚不能执行者应先向上级部门了解情况,详细掌握所缺申报材料或政策缺口,及时反馈科室,进行补报或解释沟通工作。
新技术、新项目的价格申报工作是医院开展新的医疗业务的成本要求和收费依据,医院物价管理部门的工作十分重要,从医院角度来说,其积极和细致程度极大影响着申报结果。
3 规范医用耗材使用管理
医疗离不开医生,医生手中离不开工具和材料,临床使用耗材对于医疗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材料,医用耗材按照价值分类可分为高值、低值耗材,按照使用频繁程度可分为常规、临时使用耗材,医院对于各种医疗耗材使用的管理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1)政府统一招标的医疗耗材,需由临床科室根据实际需求在大目录中勾选,由物价管理部门审核耗材名称、型号、单位、价格后,统一格式,在规定可执行的期限内导入医院物价字典库,使临床一线能及时收费,保证医疗进程和医疗收费顺畅。(2)未招标、需长期使用的医用耗材应经过耗材管理委员会审批准入后,交由医院价格小组进行价格确认,价格小组应由物价管理部门、器材处、财务处、审计处、纪委等部门组成,采取定期与应急相结合的小组会议模式,在参考临床需求程度和兄弟医院同类产品确认价格的基础上,与生产厂商或代理商达成价格协议,一要保证收费合法,符合政策许可,二要价格合理,减少患者支出,三要确保临床使用,正常工作。(3)非常规使用的临时耗材需由物价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根据政策许可范围、厂家报价和相关产品类比及其他医院价格对比,严格审批,数额较大者应请示主管院长审批。
耗材使用管理同样关系着医疗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审批流程上应注重合法、规范、及时的原则,确保医院、患者利益不受损失。
4 切实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工作
物价工作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要靠平时不断积累,踏实推进,加强物价日常监督管理,无疑是一项需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基础工作。针对三单一致,分解收费、重复收费、超范围收费和超标准收费等违法违规收费现象,坚持平时重点抽查、不定期组织科室自查或互查、定期组织全院范围内的大检查(集中时间、部门),同时严格检查结果的反馈制度,向主管院长汇报,向问题科室的主管领导通报检查情况,对于漏收、多收等行为将责任落实到科直至个人,与科室评优、个人绩效考评紧密结合,落到实处。另外妥善处理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收费咨询及投诉,也是规范日常收费行为,改进工作的良好契机,设立专门价格监控电话和意见箱,出现问题,解答要清楚,做到从语言到举止规范统一,力争使病人感到有一种规范、热情、亲切的感觉,不能推诿,需要与相关科室协调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尽早地予以解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于确实存在的明显的工作疏漏和错误,除应及时更正外,更要及时在物价工作月刊或物价员培训会上提出来,避免其他科室重复犯错。通过加强日常物价工作的主动监督,促使科室逐渐形成自省意识,提高管理自觉意识。
综上所述,物价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医疗工作正常运转的必要保证,关系着医院社会、经济双重效益,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应做好上传下达,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严格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保证正常医疗、杜绝违法收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最终目标。
摘要:物价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和医疗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应该重视和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树立正确的物价政策执行理念,抓住合法、规范的关键,加强政策普及、合法创收、日常监督,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医院管理的效能。
关键词:物价管理,医院收费
参考文献
[1]沐媛,赵宜珍,崔家福.加强医院物价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J].卫生经济研究,2006,(3):42-43.
完善落实 篇5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6日 09:00
来源:《求是》期号:2012/14作者:李立国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将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群众自治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落实和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城乡居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任务。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把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深化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认识开启了新视野。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与代表制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保障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得到延伸。人民群众在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中,学习和提高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能力,为在更高层面上、更广范围内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在基层,依托在基层,落实在基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阵地和重要平台。在我国城乡基层实行群众自治,以制度化方式保证城乡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践,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是亿万城乡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利用基层群众自治这个主阵地和重要平台,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不断深化民主实践,充分表达意愿和诉求,增强了对民主政治的认同,调动了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逐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强调实践、突出实践、扩大实践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鲜明特性。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做得到的事情做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直接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的农村人口达到6亿,城镇居民超过3亿。亿万人民群众通过亲身参与广泛的民主实践活动,依法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进程。
二、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的新实践和新成就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组织载体不断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中日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村委会组织法修订实施,地方性法规不断修订完善。中央先后就社区居委会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下发文件,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新型城乡自治组织不断涌现。目前农村有59万多个村委会,成员233.3万人;城市有
8.9万个社区居委会,成员43.9万人。近年来,各地积极培育和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并引导这些组织发挥在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参与监督和建言献策等方面的作用。
“四个民主”实践全面推进。十七大以来,城乡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日益广泛深入开展。农村普遍开展了8轮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98%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直接选举,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得到普遍运用,秘密写票处普遍设置,竞职演讲、治村演说等形式普遍实行,村民参选率达到95%。城市开展了6轮以上的居委会换届选举。村(居)民会议及其村(居)民代表会议经常召开,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定期报告工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活动普遍开展。自治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基层群众自治的形式日趋丰富。
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国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社区服务专职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待遇提高,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乡镇机构改革深入实施,街道和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自治组织行政化的问题逐步解决。各级财政对村级组织的补助稳步增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得到加强,化解村级债务取得积极进展,村干部报酬和村办公经费逐年增加,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三、党的十七大以来落实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经验和启示党的十七大以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践的发展,深化了我们对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为继续深入落实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基层群众自治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不能动摇。在深入落实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地位体现在民主程序、民主环节之中,把党的领导作用贯穿于基层群众自治各项工作之中。一是保证党组织在民主选举中的领导。要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村(居)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提倡把村(居)党组织书记按照民主程序推选为村(居)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居)委会主任。二是保证党组织在民主决策中的领导。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直接组织、参与村(居)事务的民主决策。因地制宜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
法,丰富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三是保证党组织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领导。在制定和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时,要确保村(居)党组织的提议权、领导权。村各项财务支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等,要确保村党组织的知情权、审核权。民主评议村(居)干部、村(居)重大事务民主听证等活动,要保证村(居)党组织的主导权。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是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基层群众自治的核心和精髓。没有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充分民主,没有群众对基层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权利,村(居)民自治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十七大以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村(居)民的主体地位,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村(居)民开展民主实践活动,调动了基层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丰富自治内容,拓宽参与渠道,不断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坚持民主选举制度。完善村(居)民直接民主选举制度,规范选举程序。扩大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切实维护城乡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开展流动人口参加居住地选举、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试点。二是促进各项民主制度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社区公约、村(居)规民约、村(居)民自治章程,规范基层干部和城乡居民的行为。大力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拓宽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涉及村(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通过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由群众民主决策。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积极开展村(居)干部勤廉双述、民主评议活动,切实加强对村(居)干部的监督管理。三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有利于村(居)民当家作主的好经验,完善村(居)民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村(居)民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水平。四是扩大群众自治范围。大力发展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进一步明确基层人民政府和村(居)委会的职责划分,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积极探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有效
衔接、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把基层群众自治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进程。
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前提。要总结和运用基层群众自治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依法办事。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时修订《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各地应根据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修订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村委会选举办法、村务公开办法,不断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大基层群众自治政策创制力度,抓紧制定和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行使民主权利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依法建制、有制可依、按制办事,不断提高城乡社区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提高他们依法依规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三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坚决查处破坏基层群众自治的各种行为。健全社区利益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己的权利,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落实 篇6
抓安全,要创新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工作的方向。煤化工公司把“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大讨论作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认真扎实地开展全员讨论活动。各基层车间组织员工利用早8点班下班和16时至18时集中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公司大讨论活动文件,传达范京道总经理讲话精神,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公司组织备煤、炼焦、化产、检修、机电等车间部室40余名中层管理干部召开“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大讨论专题座谈会。会后公司各部门组成6个工作小组,下到各车间督导学习讨论活动,各基层车间按照全员参与、人人发言的基本要求,再次利用每天两小时集中学习时间开展学习讨论,累计学习100多个小时,员工撰写讨论心得1100余份,学习讨论活动不断深入。煤化工公司全体员工把“我的安全我负责、大家的安全我尽责、公司的安全我有责”作为深化学习“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的新理念,已成为搞好安全工作的新认识。
抓安全,要落实工作措施。面对繁重的基建与生产任务、新员工业务操作技能不规范、三违行为屡禁不止的现状,公司强化落实工作措施。制订印发了《三违行为处罚规定》、《三违帮教学院》、《焦化安全规程考试》、《安全生产十条禁令》、《双星员工评选办法》等行为规范、业务技能、安全责任、激励制度4大类9项文件,落实安全工作措施。组织开展230次三违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坚持开展零点行动30次,发现并处理现场问题38项。建立三违帮教学院,建立安全联保责任制,实施全员风险抵押,完善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开展焦炉地下室煤气主管防爆板爆裂事故和色谱柱箱爆炸事故应急模拟演練,提高职工应急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组织炼焦、备煤、化产、质检、检修、机电六大车间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员工入场安全教育363人次,开展班组安全活动566次,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公司通过有力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致力于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
抓安全,要整治现场隐患。安全工作重点是现场管理。公司强化了管理干部走动式管理,各级领导干部定时间、定区域坚持走动,重心下移,深入现场,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检查33次,执行干部走动管理106人次,部门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隐患治理活动,排查整改现场隐患483项。5月7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曹家峪园区分两组由北到南、由东到西、由生产区到基建区拉网式展开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活动,累计发现隐患 35项,设备整改消缺24项,扫尾工程需完善19项。根据检查结果,领导班子分片包干,集中精力消除各类隐患。同时,持续推进安全对标管理工作,对内要求各车间向机电科学习,加强安全文明工作场所建设,对外赴矿业集团物资供应公司对标学习,规范园区物资、设备管理。通过抓细节、查隐患、促整改,彻底消除生产建设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篮球教学中归因教学的落实及完善 篇7
一、篮球教学中归因教学落实方法
1. 实验时间与对象
2014年1月到2014年3月, 对某班参与篮球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实验, 其中男生21人, 女生12人, 并且按照男女进行相应分组。
2. 篮球教学中归因教学过程
第一, 教师要了解学生归因状况。篮球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做好与学生的交流, 了解他们的归因状况, 从而对其课堂学习倾向进行准确判断。同时教师在分析时也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发现学生存在不当的归因方式时应该要给予科学的指导,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达到篮球课堂教学目标。
第二, 做好归因训练方法的应用。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 首先, 可以采用行为强化的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 让他们体会到篮球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 同时也是一项团队运动, 每一位学生在训练时要时刻关注其他团队成员的状况, 并在比赛中能够相互配合, 以达到课堂训练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动作, 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来有选择地进行, 对学生有耐心地进行引导, 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帮助他们学到更多的篮球比赛技巧, 让他们对篮球课程有新的认识。其次, 可以采用补偿矫正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篮球指导。在篮球课堂上, 教师一般需要进行分组式教学, 并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 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通过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与其他同学存在的差距, 并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战略战术以及篮球技巧, 以增强其学习水平。最后, 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引导法来进行篮球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体会篮球运动所带来的情感, 从而降低一部分学生学习篮球的难度。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教学, 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做好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让他们做好课后总结, 增强学习篮球的自信心, 从而达到篮球课堂的教学目标。
3. 实验结果
在进行归因分析后, 笔者发现学生之间的性格、性别、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较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以带动学生参与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篮球比赛技巧, 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篮球教学中归因教学的完善
1. 重视个体间的差异
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应该要做好归因分析, 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这样才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篮球课堂教学质量,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不要因为学生的能力不足而苛责, 应该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2. 做好语言引导
教师课堂语言关系到教学质量, 因此在篮球课堂上, 教师应该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语言, 采用更加幽默、形象的语句来进行篮球技巧的讲解, 从而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 降低学生对篮球知识的理解难度, 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配合完成相应的动作,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篮球知识的魅力。除此之外, 教师也要在语言的引导下进行动作示范, 让学生记住每一个篮球动作技巧要领, 并应用到实战中去, 提高他们的篮球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 篮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好归因分析, 找到学生篮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同时也要找到自身教学中的症结, 结合现实状况来进行调整, 以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水平, 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篮球技巧。
参考文献
[1]吴耿华.归因理论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科技, 2012 (11) :163—165.
完善落实 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党务公开的有效开展
党务公开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党内民主实践模式, 领导机制的完善显得特别重要,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决定了高校党委是党务公开的主体。高校党委要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部署, 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各高校应成立党委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副书记牵头, 党委主要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参与的党务公开领导机构, 负责研究部署、指导推进学校党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应设日常办事工作机构, 明确其挂靠单位负责具体执行党务公开工作。同时还要成立党务公开工作监督机构, 由高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牵头, 可以吸纳普通党员代表、教代会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学生代表及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参加, 负责对学校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为使党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各党总支等基层党组织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党务公开工作机构, 党委各职能部门应明确党务公开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 确保党务公开工作职责分解到人、责任到人, 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务公开工作格局。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党建工作公开透明提供制度保障
为深化党务公开工作, 应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实际, 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抓手, 不断完善包括党务公开在内的各项党建规章制度, 为更好地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深化廉政风险防范、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 建立完善党务公开实施办法及党务公开保障制度。
高校应根据中央和上级文件制定本校党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 细化公开内容、明确公开程序、丰富公开形式、制定校院两级公开目录。同时, 为使得党务公开真正成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 还要建立健全有关党务公开的保障制度, 即:保障党务公开经常性的例行公开制度、保障党务公开合法性的依申请公开制度、保障党务公开科学性的监督检查制度、保障党务公开工作及时性的信息反馈制度以及保障党务公开工作有效性的考核评价等制度, 为推进高校党务公开工作提供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
(二) 制定并形成党建工作规章制度体系。
高校党委要不断推进党建工作规章体系建设工作, 规范各项党务工作的程序、内容。要制定并完善校院议事决策规则、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基层党组织工作规则、党风廉政建设、党员权利保障、党代表作用发挥、重大事项报告和公示、基层党组织考核、情况通报等各项党建工作制度, 规定并公布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监督权力运行的方法、措施, 使高校党建工作及重大决策、决定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等事项的公开, 能够有章可循, 确保各项党建工作的规范运行和公开透明。
三、明确党务公开内容、程序、方式、时限, 保证党务公开的规范进行
(一) 明确公开内容。
党务公开内容要立足全面, 注重广度和深度, 突出“针对性、真实性、合法性”, 体现“透明度、参与度”。公开内容应涵盖高校党委基本情况、重大决策情况、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联系和服务教职工和学生情况, 以及党员群众关注的其他工作等各方面内容。同时公开内容应不得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不得影响和谐稳定、不得干扰工作部署、不得涉及个人隐私。
(二) 规范公开程序。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印发的《北京高校党务公开工作程序 (试行) 》将党务公开程序概括为“公开事项的提出”“公开事项的审核”“实施公开”“意见收集与反馈”“再公开”和“归档管理”“六步工作法”。这样一个六步工作法, 既体现了“规范、有序、严谨”, 同时也有很好的操作性。高校可在此基础上, 对党务公开工作流程更加细化和规范, 把握好审核、公开、反馈等各环节, 不断提高党务公开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 创新公开方式。
为增强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党委要根据党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工作性质, 采用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对于适宜在校内公开的, 可通过会议、文件、简报、校园办公系统、公告栏等形式;对于适宜在一定范围内知晓的, 可采用会议、文件、邮件等形式;对于适宜在校外公开的, 可采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电台、电子显示屏、公开栏等大众传播媒体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公开方式可更为灵活多样、更贴近实际, 可利用新媒体如飞信、QQ群、公共邮件等形式进行公开。为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平台的传播广、速度快、使用便捷等优势,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党务公开网站, 更大范畴地丰富党务公开的载体形式, 更好地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
(四) 分别规定公开时限。
为增加党务公开效果, 要按照公开事项的不同内容、不同性质, 规定不同的公开时限。对于党的组织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长期性、稳定性的工作进行长期公开, 如校院议事规则等各类规章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情况、基层党组织设置及调整情况。对于各种与学校改革发展密切相关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师生最为关心的阶段性工作进行全程公开, 如各级干部竞聘工作、党组织换届选举、学校远期规划制定等工作, 要及时公布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实施结果, 以及联系方式, 以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对于领导活动和讲话、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等动态性、临时性的工作进行即时公开, 如干部考核结果、挂职锻炼及交流等情况、党员发展、党内评优、以及党委研究决定的有关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重大事项。
四、注重党务公开与高校其他工作的良性互动, 共同促进高校发展
(一) 促进党务公开和高校党建工作良性互动。
党务公开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要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 首先要从观念层面进行引导, 加强对党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其次, 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不断实现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 促进党员主动参与党内事务, 进而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从而推动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促进党务公开和高校民主建设良性互动。
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 高校要以党务公开的深入开展促进学校管理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反过来管理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也会必定会推动党务公开的更加深入开展。通过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及时公布党内信息, 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通过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 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 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 提高党员民主素质, 保证政令畅通;通过扩大党内基层民主, 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的作用, 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 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
(三) 促进党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良性互动。
党务公开是强化党内监督、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环节, 党务公开的开展将会有力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更加有利于对权力运行机制的规范和公开透明。高校要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内容、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划分更加清晰、任务分工更加具体、工作要求更加明确、保障措施更加有力, 党员群众更加容易监督。
(四) 促进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良性互动。
要认真研究、妥善处理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信息公开三者之前的关系, 统筹好这三种公开形式, 建立起协调并进的工作机制、运行模式和制度保障。具体表现在, 在党务公开的内容选择上, 要与校务公开、信息公开的内容互补, 做到相辅相成;在程序上, 统一按照六步工作法统筹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在公开方式上, 打造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的统一平台;在推进方式上, 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
完善落实 篇9
为了把“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这一新操作办法实施到位,湖南实现实时管控,与部司网络共联,为省、市、县、乡镇操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逐一督查人员、经费、设备和场地的落实,开展全省农机系统“行风建设年”专题活动,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随机抽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检查监督,以最严厉的态度坚决遏制各种歪风邪气露头。同时,协调银信部门和财政部门,解决农民购机贷款难和基层工作经费、设备问题。目前,10.2亿元补贴资金全部实施结算,全省各级各部门没有收到任何反映农机部门不正之风的举报,新办法成效显著。
水稻机插率低是制约湖南省农业机械化的一大瓶颈,湖南省农机化管理部门把机插秧作为2012年全省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切实推进,2012年,完成早、中、晚稻机插40.7万hm2,较2011年增加20.7万hm2,机插率由2011年的4.77%提高到9.88%。
为了推动机插秧,湖南省着力在“为机育秧”上做了扎实工作。编写了技术规程,写明浸种、催芽、播种、温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分发到各县市区;成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专家组,对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在60个机插秧示范县全部推行集中育秧。全省共建工厂化育秧棚37个,全部采取硬盘或软盘育秧。逐级办点示范,领导分块包干。所有示范项目县都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严格考核。省、市、县共建机插秧示范点387个,省局领导包片、市局领导包县、县局领导包乡,指派干部蹲点,确保任务落实。
为鼓励大户购机,湖南省采取累加补贴、合同定产、一条龙服务等办法,鼓励和支持他们购买育插秧机具。除了利用送科技下乡、农机展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外,还充分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大户购买机具。补贴资金优先满足农机大户和合作组织,同时对插秧机、育秧播种流水线及育秧软硬盘等实施累加补贴。全省全年推广插秧机7 150台,播种流水线860套。省财政筹集资金1.2亿元,补贴省级示范县,每0.067 hm2机插补贴40元,确保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有钱可赚,有效调动了大户机插秧的积极性。
完善落实 篇10
案例一、中航油从事高风险业务产生巨亏
曾经被称为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成功典范的中航油, 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约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进而使这个昔日的明星国企瞬间濒临破产边缘。其核心人物,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当地法院指控发布虚假消息、伪造文书、涉嫌内线交易等并因此获刑, 成为第一个因触犯国外法律而被判刑的中资国有企业老总。
这次事件暴露出中航油在内部控制上的严重缺陷:
1、权力制衡机制缺失。中航油长期以来是陈久霖一人的“天下”, 兼负新加坡公司总裁和集团公司副总, 无相应的制衡机制使得具有双重身份的他从事高风险业务几乎没有制约;
2、监管机制缺失。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 做了国家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新加坡公司从事该项交易近两年, 中航油集团却无人过问, 直到发生巨额亏损。即使已经发生巨大亏损, 但是通过财务报表舞弊竟然能轻易蒙混过关, 在2004年11月公司巨额亏损被揭露之前, 在其公布的公司第二季度报告中称公司依然盈利。
3、风险防范机制形同虚设, 风险管理委员会未发挥作用。即使有明确规定“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 将自动平仓”, “损失超过500万美元, 必须报告董事会”, 可惜成为一纸空文。
案例二、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培英贪污、受贿案
2008年李培英因涉嫌贪污、受贿被捕, 经法院审理后被判极刑, 除了受贿2661万元外, 李培英在2000年至2003年利用职务便利, 先后3次私自从单位的理财资金中转出8250万元, 由个人控制使用, 并将该款做平账处理, 其中的3500万元用于偿还个人赌债。
领导者个人放松道德修养、价值观扭曲,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财务舞弊是其能够贪污巨款的重要原因。
案例三、古井集团集体腐败
震惊全国的古井集团集体腐败案, 因以原董事长王效金为首的高管腐败链贯穿该公司采购、经销、广告甚至改制等各个环节, 整个高管层几乎被“一网打尽”, 十名古井集团原高管获刑。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一把手”独断专行;领导者个人缺乏道德修养, 放松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企业内部制衡机制不足, 对领导人员包括下属企业负责人缺乏有效监督;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致使腐败渗透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最终出现了几乎“全军覆没”的局面。
总结上述案例不难发现,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往往是从对管理层的控制失效开始的, 通常会通过财务舞弊等手段达到掩盖真相的目的。一方面, 对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 他们是制度的制定者或监管者, 相对于普通员工更容易不遵守。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权威的绝对服从通常会导致执行者对上级盲从或屈从, 而把制度、流程束之高阁。对管理层控制的失效往往伴随着权力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 风险防御机制不能切实发挥作用, 这更加大了管理层控制失效的“杀伤力”。另外, 员工 (包括管理层) 的人生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重要因素。上述三个案例内控失效的原因, 简单总结如下:
前车之鉴, 必须引以为戒。国有企业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应从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入手, 加强对管理层的有效控制;同时, 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具体如下:
1、加强对管理层控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合理界定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各层面的地位、权限、职责与任务, 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制衡机制;其次是合理设置内部组织机构。避免机构重叠和效率低下, 减少管理层级和提高管理效能;第三, 建立合理的权、责、利分配体系和管理层评价机制。一种不能将内控结果与管理者利益挂钩的内控制度是失效的。对于国企的领导人不仅要从物质上与经济利益相挂钩, 更应从精神上与政治利益相挂钩, 才能切实发挥内控的作用。第四, 强化风险意识, 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失, 中航油事件中陈久霖从事高风险业务的赌博心态就是典型体现。第五,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对管理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长抓不懈, 避免因管理层的道德风险而导致内控失效。
2、内、外审有效结合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董事会所属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都是对企业内控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机构。保证内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是充分发挥内审作用的必要前提。有资料显示, 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的现象较为严重, 只有33%的内审机构保持了较好的独立性。有些企业的内审机构由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直管, 内审机构的人员甚至由其他部室, 如财务部、资产部等同志兼任, 完全丧失了独立性, 并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检查的效果。外审和内审各有所长, 外审更加客观公正, 但成本费用较高;内审人员更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更容易及时地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切合企业实情的改进方法。所以, 企业要加强内审机构建设, 首先保证其相对独立性, 并将内、外审相结合,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保证监督检查的有效实施。
3、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发挥的“润滑剂”。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所有信息中,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更是重中之重。中航油事件中, 正是由于没有有效的会计信息, 才进一步隐埋了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的真实状况, 以致于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而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会及时发现组织中出现的问题, 防患于未然。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沟通平台。
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方面是人, 人是信息传递的关键, 对信息及时、准确传递起决定作用。除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技能以外, 企业应以多种方式着重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责任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对内部控制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 相关的内控软件成本投入还是必要的, 各企业应量入而出、量力而行, 尽量做到能用机械控制的就不人为控制, 能量化控制的就不定性控制, 保证信息顺畅传递。
摘要:现代企业理论和管理实践表明, 企业一切管理工作, 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问题。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足、不统一, 甚至存有不少错误。本文拟从近年来国有企业发生的典型案例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出发, 提出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2008年
[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组,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3]、张颖、郑洪涛, 《企业内部控制》,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4]、叶陈刚、郑君彦, 《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5]、杨锡才、彭浪,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应用》,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年
完善落实 篇11
一张请假条是写在学校的便笺纸上的。请假条的各要素一应俱全。可是怎么看都不对劲。原来请假条是一份复印件。学校的便笺纸的题头是红色印刷体, 可这份请假条上的题头却是黑色的。这份请假条是学生复印原件后的产物。
另外的一张使用的是学校统一印制的请假条。可这份请假条除了一名请假的学生签名之外, 还有另外三名同学的签名。学校明确规定:“请假条一式两联, 一联出校门时使用 (限本人) , 由门卫收回;一联留学生科存档。”这次多人请假事件明显是违反学校规定的。
针对这两张请假条所暴露的问题, 学生科、保卫科和年级组就如何完善与落实学生考勤制度进行了专题研究, 具体如下:
一、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针对“请假条事件”, 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在每节课上课前都要对学生进行考勤, 并及时将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或擅自离校等异常现象告诉班主任。同时也要求各班安排一名班干部协助任课老师做好考勤工作, 一旦学生的考勤出现异常状况, 班干部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学校严格对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课的考勤进行把关, 因为这些课采取的是走班的形式。实行考勤制度有助于学校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整体掌握, 可以有效地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二、统一门卫放行要求
“请假条事件”也暴露出门卫工作的失职。虽然这两起事件没有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但却存在安全隐患, 让人警醒。
首先, 学校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当班的门卫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进行了相应的经济处罚。
其次, 学校召开门卫工作会议。在会上将学校的学生请假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规定门卫一律凭学校统一印制的、填写规范的请假条对提前离校的学生予以放行。对于存在疑问的请假现象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 确认无误后方可放行, 否则一律不准放行。
只有门卫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才能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的重任, 从最后一道关口上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规范学生请假行为
“请假条事件”也说明有个别班主任在对待学生请假问题时, 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为此学校特意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议, 会上提出了如下两条要求:
一是只有学生监护人有权向班主任请假。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到校学习的, 应由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 请假条上应有学生监护人的签名, 收到假条后, 班主任应电话与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核实。
学生在校期间需提前离校的。班主任首先要和学生监护人联系, 对于监护人同意学生离校的, 应和监护人明确学生交接的时间与地点, 以确保学生安全。
二是班主任发现学生缺勤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班主任一旦发现有学生缺勤, 必须立即与缺勤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 向其告知学生缺勤信息并了解原因。如果班主任未及时将学生异常缺勤情况告知学生监护人, 一旦学生遭受意外伤害, 班主任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校同时要求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知晓该如何请假及该向谁请假, 从而规范请假行为。
四、严肃处理违纪学生
对于“请假条事件”的几名当事学生, 学生科找他们分别谈了话, 了解了他们当天的去向, 并和学生的监护人进行了沟通与确认。对于这几名学生, 学校按照《学生纪律处分规定》对其予以“警告”处分。通过对违纪学生的处理, 让全校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必要的惩戒有时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建立和完善学生考勤与请假管理制度,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制度意识, 又可以从形式上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学习, 从而保证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