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资产

2024-08-26

价值资产(共12篇)

价值资产 篇1

从会计角度来看, 资产价值主要指交换价格, 而不是劳动价值。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 劳动价值主要由以往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形成之后是难以变动的。然而从会计学角度来看资产价值, 主要强调的为产出价值与投入价值的相配比创造的企业利益。因为两者是以不同的观念作为基础, 所以资产价值量化就会形成不同的影响。

一、资产评估价值的本质

为了可以进一步明确资产评估自身的本质, 首先必须研究资产评估的含义界定。总结起来一般有下述几个方面。第一, 在基本意义角度讲, 主要指专业工作人员依据数据资料, 在模拟市场的基础上对资产在某个时间点上可以实现的市场价值进行估算与判断的活动。第二, 资产评估主要是指对资产一定时间点上的价值估算, 进而明确其具有价值的经济活动。第三, 依据特定的目标, 并严格遵循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与公允原则, 对货币完成统一, 对资产实体或是预期的收益完成评价。第四, 资产评估还要对资产的价值完成评估。目前, 结合国内的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形来讲, 资产评估主要由专业部门与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数据材料, 并在遵循公允原则基础上, 选取适宜的价值类型, 依据法定程序,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 对货币的单位进行统一, 完成资产在一定时间点上的价格评定和估算。除此之外, 在资产评定界定方面主要利用价值规范或是评价标准完成一定资产价值的评定过程。也就是评价主体利用有关评价标准完成资产价值的衡量、资产价值的评估。资产价值的存在是评估的基础, 利用评估活动, 完成资产价值的评定, 能够在观念上掌握资产的价值与价值大小。此种评估方式的准确性主要有资产价值的符合性决定, 也就是资产价值决定着资产评估的价值, 而资产评估价值还可以反映出资产价值。因此, 从本质是来讲, 资产评估的价值为资产价值的有效反映。

二、资产价值内涵和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的主要目标究竟是价值还是价格?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依然存在着不同看法。比如说我国出台的有关规定中指出, 资产评估要对委托单位中被评估资产价值完成评定与估算。可是一些观点则认为, 资产的评估主要是对被评估资产实时价格完成评定与估算。从西方国家的资产评估的实物情况来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明确财产的价值, 其次预测财产可以盈利的能力, 再次, 评估成本, 最后明确财产具有的是非货币性效益或是其价值的性能。上述几个方面的内涵, 根本上就是评估财产本身存在的生产能力与创利能力, 同时可以对财产的用途与积极作用进行评定, 归属于价值范畴。另外, 认为资产评估的主要目标为价格, 显然不可以说是错误的, 只是依然停留于资产价值比较注重成本的理念上, 在资产概念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购买资产将投入的货币当作商品化货币资本, 主要目的就是其提升生产能力与创利能力, 其刚刚好是资产价值的呈现。所以, 资产评估的是价值并不是价格。在另一个角度上来看, 资本持有人员是依照实时市场价格将资本投入到企业中, 因为资本的运营期限相对较长, 拥有风险大与不确定因素, 因此只能将当时的价格当作资产价值录入到帐。可是, 因为资本比较稀缺, 要想实现资本增值的目标, 资产的拥有人员一定要充分考察资产现状和发展前景, 主要依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利用正确、合理的计量理论将资产价值进行定量化反映, 此种定量化反映一定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资本存量, 另一方面是创造效益的未来发展前景。所以在资产价值内涵角度来看, 资产评估的主要目标就是明确资产的价值。

三、资产价值和资产的运用

资产的效用作为一个相对性的术语, 并不是绝对性的条件。比如说土地, 其中农业土地的效用一般有其生产能力来测定, 土地的价值可以使农业土地中生产出的各种农产品数量或是质量的函数, 还可以是建筑物的数量或是质量的函数, 一旦土地可以开发, 其在居住、商业和工业的前景中可以是支持其他相关生产力的函数。同时, 一种资产的各种应用方式, 产生的效用也是不同的, 因此资产的价值也就不同。因此资产评估师一定要熟悉所有类型资产的运用形式和对其产生的效用影响, 还对进一步了解不同运用方式对效用能力发挥的影响程度。另外, 资产在某个范围内的运用, 必须注重对效能水平发挥的影响。比如, 某台通用装置能够当作某个企业的资产, 还能够当作是公共场所上的待售资产。前者装置的主要作用空间比较局限于某个企业, 其效能水平的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资产匹配等多种因素。而待售资产的主要作用空间能够理解是整个社会。由于待售资产的作用空间和运用形式基本上属于未知数, 因此对于未知的因素只能够依赖合理、科学的架设进行限定。资产在各个范围中的运用, 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 因此价值也是不同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资产的价值主要是资产对主体产生的效用, 同时资产的评估价值还可以反映出资产的价值, 其在本质上和资产的价值又具有不同之处, 也和资产的价格不同。另外, 由于同一类型资产的评估价值大小和资产的运用方式以及作用的范围之间存在的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评估主体必须熟练掌握资产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姚彤彤, 王玉木梁.《价值哲学新探》[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 (美) 约翰·阿利柯.《机器人设备价值评估》[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2013.

[3]曹文波, 张训苏.《企业重组中资产价值化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 2010.

[4]赵妍, 李梦欣, 姜楠.《资产评估》[M].人连:东北财经人学出版社, 2010.

[5]薄健强, 于春洋, 刘玉平.试论资产评估价值[J].国有资产研究, 2011.

价值资产 篇2

客户资产是企业视角的价值,客户资产包括三个关键的要素: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关系资产。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入影响,以及企业对于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广告价值认知,企业对于品牌资产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企业对于客户资产构成中的其他两个要素,价值资产和关系资产,却知之甚少。如果把品牌比做客户对于企业的主观评价的话,价值资产相当于客户对于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客观评价,而关系资产则是企业与客户的情感亲密程度。

持续创新造就企业持久成长力

企业如果单纯依靠降低成本和流程再造,是无法得到持续发展的。企业唯有创新才可发展。无论创新来自哪些方面,无论企业是推进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唯一有效衡量企业创新成果的外在指标就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成长。企业的创新衡量的有效指标是客户的认可。

客户资产运营关注企业的有机增长

企业所有的增长都来自于未来客户的贡献。从外在指标上看,是企业销售收入、盈利水平与市场份额的增长。而从内在指标上看,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增长来自客户的自然增长,另一种是客户的有机增长。在产品的导入期和快速成长期,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发展初期,自然增长是主要的增长推动力。而在产品的成长后期和成熟期,增长应主要来自客户的有机增长。

这种有机增长往往客户结构的优化以及成长性客户的贡献提升来创造业绩增长,并在企业内部表现出以下这样一些特征:持续投资于现有客户需要的新产品开发,大力改进针对核心客户的服务体系,按客户分级优先次序来配置企业服务营销资源,按客户分类培育客户关系,准确识别并持续维系核心客户的忠诚,建立加速高价值客户获取的整合营销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的有机能力增长。

客户价值的解读

客户价值是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待客户的贡献,通常包括客户的显性价值、潜在价值和成长价值。客户资产运营关注的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企业经常在误读客户价值。企业往往认为当前支付能力强,净资产高的客户就是企业高价值客户。这样的理解常常会将企业的营销引入短视的促销,而非客户导向的价值营销。

金融服务业通常将这类客户定义为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的定义意味着这些客户虽然具有较强的潜在支付能力,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客户对企业的价值大。企业如果无法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客户对企业可能意味着是更高的成本,甚至是灾难。

全面认识客户是客户资产管理的基本点

企业提高服务营销绩效,优化服务营销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运用正确的营销战略与战术方法,而这取决于客户管理的三个基本点:真实全面的客户理解、正确系统的客户策略、适合有效的营销战术。其中,真实全面的客户理解,是卓越客户管理的根本点。客户导向的企业所有运作都以对客户的认识和理解为出发点。

迪铭客户管理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企业对客户认知的普遍缺失是严重制约企业制定正确的客户管理策略的根源。有些企业一方面意识到客户是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另一方面却不知投资于客户的持续研究,严重缺乏对客户的认知,缺乏长远而系统化的客户规划。

客户资产运营的核心策略是防御

一个国家的军队首要的任务是国防,即保卫疆土,客户导向的企业营销首要的任务是客户维系。

一个企业的客户管理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企业如何吸引并留住高价值客户。而留住客户有两项关键的任务:第一,持续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第二,提供更多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形成更有机的客户产品组合。

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 篇3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行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者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等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第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与企业价值评估相关的其他业务,可以参照本准则。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并考虑其他评估准则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具备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具备从事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得出现对评估结论具有重要影响的实质性疏漏和错误,不得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

第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目的,明确评估对象,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合理使用评估假设,恰当运用评估方法,形成合理的评估结论。

第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获取充分信息,并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的,信息利用是恰当的。

第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信专家工作的合理性。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对评估过程中引用的专业报告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进行必要判断,恰当引用专业报告。

第三章 操作要求

第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明确下列基本事项:

(一)委托方的基本情况;

(二)委托方以外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

(三)被评估企业的基本情况;

(四)评估目的;

(五)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六)价值类型;

(七)评估基准日;

(八)评估假设;

(九)注册资产评估师认为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目的和委托方要求,明确评估对象,谨慎区分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和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第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充分考虑评估目的、市场条件、评估对象自身条件等因素,恰当选择价值类型,并合理使用评估假设。

第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收集并分析被评估企业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通常包括:

(一)评估对象相关权益状况及有关法律文件、评估对象涉及的主要权属证明资料;

(二)企业的历史沿革、主要股东及持股比例、主要的产权和经营管理结构资料;

(三)企业的资产、财务、经营管理状况资料;

(四)企业的经营计划、发展规划和未来收益预测资料;

(五)评估对象、被评估企业以往的评估及交易资料;

(六)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的资料;

(七)企业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资料;

(八)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市场的有关资料;

(九)可比企业的财务信息、股票价格或者股权交易价格等资料。

第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被评估企业和可比企业的审计报告。

无论财务报表是否经过审计,注册资产评估师都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专业判断。

第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等相关条件,在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协商并获得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被评估企业和可比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根据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分析和调整事项通常包括:

(一)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二)非经常性收入和支出;

(三)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及其相关的收入和支出。

第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进行沟通,了解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的情况,谨慎识别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并对其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

第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评估对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的价值并不必然大于在清算前提下的价值。

如果相关权益人有权启动清算程序,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委托评估事项,分析评估对象在清算前提下价值大于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价值的可能性。

第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对具有多种业务类型、涉及多种行业的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当根据业务关联性合理界定业务单元,并根据被评估企业和业务单元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财务数据口径进行评估。

第二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并不必然等于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与股权比例的乘积。

注册资产评估师评估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应当在适当及切实可行的情况下考虑由于具有控制权或者缺乏控制权可能产生的溢价或者折价,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评估结论是否考虑了控制权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结合所选择的评估方法关注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当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有重大影响时,应当予以恰当考虑。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评估结论是否考虑了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第四章 评估方法

第二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资产基础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

第二十三条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是指将预期收益资本化或者折现,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结合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未来收益可预测情况、所获取评估资料的充分性,恰当考虑收益法的适用性。

第二十四条 收益法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股利折现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

第二十五条 股利折现法是将预期股利进行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具体方法,通常适用于缺乏控制权的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的评估。

第二十六条 现金流量折现法通常包括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企业未来经营模式、资本结构、资产使用状况以及未来收益的发展趋势等,恰当选择现金流折现模型。

第二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充分分析被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状况、历史业绩、发展前景,考虑宏观和区域经济因素、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委托方或者相关当事方提供的企业未来收益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和调整,在考虑未来各种可能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评估假设,形成未来收益预测。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关注未来收益预测中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营运资金、资本性支出等主要参数与评估假设的一致性。当预测趋势与企业历史业绩和现实经营状况存在重大差异时,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予以披露,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第二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协议与章程约定、企业经营状况、资产特点和资源条件等,恰当确定收益期。

第二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企业经营达到相对稳定前的时间区间是确定预测期的主要因素。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对企业收入成本结构、资本结构、资本性支出、投资收益和风险水平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政策、行业周期及其他影响企业进入稳定期的因素合理确定预测期。

第三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收益率等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和所在行业、被评估企业的特定风险等相关因素,合理确定折现率。

第三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企业未来收益趋势、终止经营后的处置方式等,选择恰当的方法估算预测期后的价值。

第三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选择收益法的其他具体方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被评估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预期收益口径,并确信折现率与预期收益的口径保持一致。

第三十三条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可比上市公司或者可比交易案例进行比较,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所获取可比企业经营和财务数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可收集到的可比企业数量,恰当考虑市场法的适用性。

第三十四条 市场法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上市公司比较法和交易案例比较法。

第三十五条 上市公司比较法是指获取并分析可比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具体方法。

上市公司比较法中的可比企业应当是公开市场上正常交易的上市公司,评估结论应当考虑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第三十六条 交易案例比较法是指获取并分析可比企业的买卖、收购及合并案例资料,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具体方法。

运用交易案例比较法时,应当考虑评估对象与交易案例的差异因素对价值的影响。

第三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恰当选择与被评估企业进行比较分析的可比企业。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确信所选择的可比企业与被评估企业具有可比性。可比企业应当与被评估企业属于同一行业,或者受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选择可比企业时,应当关注业务结构、经营模式、企业规模、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企业所处经营阶段、成长性、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素。

第三十八条 价值比率通常包括盈利比率、资产比率、收入比率和其他特定比率。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选择、计算、应用价值比率时,应当考虑:

(一)选择的价值比率有利于合理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

(二)计算价值比率的数据口径及计算方式一致;

(三)应用价值比率时对可比企业和被评估企业间的差异进行合理调整。

第三十九条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资产基础法,是指以被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合理评估企业表内及表外各项资产、负债价值,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

第四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会计政策、企业经营等情况,对被评估企业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识别。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并非每项资产和负债都可以被识别并用适当的方法单独评估。当存在对评估对象价值有重大影响且难以识别和评估的资产或者负债时,应当考虑资产基础法的适用性。

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资产基础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用的评估方法。

第四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资产基础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各项资产的价值应当根据其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具体评估方法得出。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在对持续经营前提下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单项资产或者资产组合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价值通常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第四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资产基础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根据相关项目的具体资产、盈利状况及其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是否将其单独评估。

对专门从长期股权投资获取收益的控股型企业进行评估时,应当考虑控股型企业总部的成本和效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四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同一评估对象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应当对各种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结合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使用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采用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方式形成最终评估结论。

第五章 披露要求

第四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在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后,根据《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编制评估报告,并进行恰当披露。

第四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

第四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在评估报告中重点披露下列内容:

(一)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

(二)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三)企业的业务分析情况;

(四)企业的资产、财务分析和调整情况;

(五)评估方法的运用实施过程。

第四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地区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

(二)国家、地区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有关财政、货币政策等。

第四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业主要政策规定;

(二)行业竞争情况;

(三)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四)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等;

(五)企业所在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四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企业的业务分析情况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要产品或者服务的用途;

(二)经营模式;

(三)经营管理状况;

(四)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优势及劣势;

(五)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等。

第五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企业的资产、财务分析和调整情况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资产配置和使用的情况;

(二)历史财务资料的分析总结,一般包括历史年度财务分析、与所在行业或者可比企业的财务比较分析等;

(三)对财务报表及相关申报资料的重大或者实质性调整。

第五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评估方法的运用实施过程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方法的选择及其理由;

(二)评估方法的运用和逻辑推理过程;

(三)主要参数的来源、分析、比较和测算过程;

(四)对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形成最终评估结论的过程。

第五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根据评估对象的复杂程度、委托方要求,合理确定评估报告披露的详略程度。

第六章 附 则

高校资产价值化管理 篇4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逐步落实,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中我国高校国有资产所占比重不断攀升。但是,国内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还不是很好,例如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工作没有过硬的基础、管理机制不健全、重复投资等问题。由此可见,我国高校一方有资金不足,资源相对短缺等问题,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又有资产闲置与浪费的问题。不仅要加大对高校建设经费的投入,而且要清楚的认识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 高校资产管理的内容概述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力度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规模、高校的教学质量和高校投入的经济性、效益和效率性,它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管理工作中必然包括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

《高校学校财务制度》第29条提到:“高校资产是指高校所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因为各种资产向货币资金转变的时间是有差异的,《高校学校财务制度》将高校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超过500元,专用设备超过800元,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若是单价不符合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了1年的同类物质,也可作为固定资产。”高校固定资产可从以下6点来考察:一是土地、房产和建筑物;二是专用设备,即为教学科研所配置的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器械;三是一般设备,如办公及交通工具等;四是文物与陈列品,如其他组织或个人无偿赠给学校教学科研的物品等;五是图书资料;六是其它校属资产。固定资产在属性上分,可分为两部分,即不动产与动产。不动产主要是指学校所建的房屋等,除此之外的其它固定资产均属动产。

到了21世纪,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很快,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在高校投资体制、资金来源渠道及其办学形式上等,都体现了多元化发展。由于几千年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对于教科研的重视度比较高,但是却内能更好的重视资产管理。因此,当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以维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使资产的保值增值得以实现。

高校资产管理就是管理高校资产运动各个环节及其过程,包括对高校资产的清查、评估、运作、处置、监督等环节的管理。管理的环节比较繁琐,包括的内容也不少,各式各样的管理方法,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产权管理,是优化配置高校经济资源。

2 高校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对高校资产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资产管理实践中出现疏漏和失误

在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情况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成为实体。跟普通的国有资产经营单位是有差异的,高校后勤实体的目标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要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后勤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要面向市场,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高校后勤部门的国有资产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两种类型。大部分高校没能清楚的认识到这点。

2.2 高校资产多头管理,相互脱节,造成资产流失

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由校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监督,基于不健全的管理制度或者没能很好的执行这些制度执行,再加上一直以来的行政管理模式让各部门间没能清楚的区分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教育成本核算和节约意识非常薄弱,导致固定资产的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无从体现。

2.3 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都要有一定的制度,才能根据制度去实行。高校资产管理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缺少相关工作人员,致使不能进行规范的资产核算。高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不明确不统一,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通常就是对自己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样就会造成管理混乱等情况,进而不容易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使一些固定资产入账慢,甚至可能出现漏账现象,这样就使得某些固定资产在名义上是有的,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4 盲目购置,配置不合理,损失浪费严重

高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效率不高、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某些大型教学科研设备比较优秀的高校。一方面,学校要进行教学、科研,为此买进某些大型的高精尖设备、仪器,但是基于当下高校在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表现出的种种弊端,不能很好的集中管理固定资产,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调剂余缺,各个部门、课题组买了一样的设备仪器是完全有可能的。某一教学、科研项目完成后不再使用这些设备仪器,那么他们就将成为二级单位或课题组的资产,长期不再使用。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设备仪器的也处在快速更新中,若不能很好地改善其早期使用率,那么就会造成这些固定资产的浪费。另一方面,虽然某些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使用率,但是又没能很好地对其进行日常管理维护,进而减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同样也是对固定资产的浪费。

3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实行高校资产价值化管理

高校资产的价值化管理关注的是其价值大小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从价值上认识资产,对其所占用的资产的价值,能够承担起该有的责任,运用有偿占用资源等相关,达到资源集中有效管理及使用的目的,使资源能自主的流向创造效益那些单位或者部门,进而使学校整体资产的效益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价值化管理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做到能够认识价值世界变化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决策,使学校资产能够优化配置。要改善高校资产使用效益,进行价值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办学效益的改善。

3.2 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研究和宣传

任何一所高校若想很好的发展下去,高校的资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为培养合格人才的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校的高层领导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在动用大额资金时,要三思而后行,对重大决策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慎重决策的原则,以免做出不正确的决策。要正确处理资金、实物、无形资产三者的关系。客观上要避免盲目需求,消除重复购置的情况。要注重对购置资产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完整度。存量资产必须盘活,以便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机构建设,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有效的管理机构以及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不断推进高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因此,首先,要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要把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整体规划,选拔思想进步、作风踏实、责任心强、善于管理的人才管理高校资产,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其次,扎实完成资产管理的每一个基础工作。最后,建立资产信息资料库,建立起动态监管体系,使资产信息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

3.4 加强设备日常维修维护工作,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

基于当下我国电子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高校购置使用的投影仪、打印机等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会常常发生损坏情况,因电子产品标准不统一,型号不一,更新换代快,维修技术较落后,需要更换配件,导致维修成本过高。所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与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3.5 建立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

建立赔偿制度,防止资产名存实无、不经允许就外租外借、便宜处理等事情的发生。在管理中若有人表现得非常好,要对给予其奖励,若有人因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者盲目购建导致资金浪费,要对其进行行政和经济双重惩罚和责任追究。

4 资产在采购、使用、淘汰时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4.1 计划购建期采取的措施

科学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对于保证投入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时期,资产的性质、用途与规模正处在论证之中,没有形成实体,因此有没有充分的论证,对资产使用效能的发挥起到前瞻性的作用。

4.2 正常使用期采取的措施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管理制度、相关体制与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实现其预期效益。建立健全实验中心管理体制,努力解决因管理体制造成的资源对外开放受限、资源闲置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

4.3 淘汰期采取的措施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固定资产残值的再利用和回收。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资产进入淘汰期,但无论哪种因素,都要努力使这一时期来的晚些。还需强调的是,处置资产时,需要按照资产的处置程序,严格审批变卖环节。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配合工作,各司其职,一起努力,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监督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摘要:论文介绍了高校资产的定义、管理的范畴,分析了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以及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对我国高校资产的管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志强.学校资产管理手册[M].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3.

[2]张惠军.我国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1,6(23):39-40.

[3]王浩浩.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1,16(30):250-250.

[4]李道东,易娣.高校资产管理的滞后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学报,2006,4(5):84-87.

价值资产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与烧结砖抗风化性无关的因素是__。A.吸水率 B.且石灰夹杂 C.饱和系数 D.抗冻性

2、影响资产总额增加的经济事项是__。A.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B.债务人送来银行承兑汇票一张,以抵付前欠货款 C.将“制造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 D.本年实现利润

3、热稳定剂和防紫外线吸收剂等高级助剂,可抵抗烈日、暴雨、干燥、潮湿之侵袭而不脆化、不老化、不褪色,使用寿命可达__年。A.10 B.20 C.30 D.50

4、某工业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核算。本月份该企业对外销售部分材料取得收入为5 000元。该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4%。本月结转已售材料成本的会计分录为__。

A.借:产品销售成本 4160 贷:原材料 4 000 材料成本差异 160 B.借:产品销售成本 3 840 材料成本差异 160 贷:原材料 4 000 C.借:其他业务支出 4 160 贷:原材料 4 000 材料成本差异 160 D.借:其他业务支出 3 840 材料成本差异 160 贷:原材料 4 000

5、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以产权变动为评估目的的经济行为是__。A.资产抵押 B.企业兼并 C.财产纳税 D.财产担保

6、某企业于5月1日按合同开出面值为120000元,为期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若该企业在票据到期日无力支付票款且于10天后才将此票据款项归还银行,银行按每日 0.05%计算罚息,企业应支付的罚息为__。A.3 600元 B.6000元 C.360元 D.600元

7、建筑工程使用的花岗岩比大理石__。A.易加工 B.耐火 C.更适合室内墙面装饰 D.耐磨

8、当企业收益额选取企业的净利润,而资本化率选择资产总额收益率时,其还原值为企业的__。A.投资资本现值

B.企业整体价值(资产总额现值)C.投资收益现值 D.净资产现值

9、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4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1%,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在使用6年零5个月后售出,在使用期间曾因大修理停用3个月,出售时的账面净值为__元。A.14 590 B.15 580 C.14 190 D.15 180

10、冷拉后的钢筋,再做拉伸实验,则__。A.屈服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提高 B.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提高 C.屈服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降低 D.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11、从资产评估资产划分的角度来看,不可确指的资产是指__。A.那些没有物质实体的某种特权 B.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综合体

C.不能独立于有形资产之外而独立存在的资产 D.除有形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

12、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用于弥补国有企业改制时潜亏的项目是__。A.法定盈余公积 B.未分配利润 C.资本公积 D.本年利润

13、下列关于型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工字钢可以用来组成独立的受力构件,或作为受力构件之间的连接零件 B.角钢分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钢两种

C.槽钢的肢伸出较大,一般用于屋盖檩条,双向弯曲受力

D.薄壁型钢是用薄钢板经模压或冷弯制成,其截面形式及尺寸可按合理方案设计

14、在存货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使期末存货账面价值最小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是__。

A.个别计价法 B.先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 D.移动平均法

15、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相比,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型防水卷材的优点是__。A.高温不流淌、低温不脆裂 B.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

C.具有优异的耐臭氧、耐老化性能 D.价格便宜、可单层铺贴

16、在设计中,屈强比fy/fu几有参考价值,在一定范围内fy/fu小则表明钢材在超过屈服点工作时__。A.可靠性较高 B.可靠性较低 C.不够安全 D.变形较小

17、试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其容重为2450kg/m3,水泥用量为428k8,用水量182kg,该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砂石总量为__。A.1284kg B.1840k8 C.1498kg D.1584kg

18、某评估机构于2007年1月对一机械设备进行评估,该设备为1997年1月购置,账面原值为300万元。已知1997年1月定基物价指数为120%,2000年定基物价指数为140%,评估基准日定基物价指数为160%,该设备综合成新率为60%,则设备的评估值最接近于__万元。A.400.5 B.102.855 C.240 D.241.92

19、在对矿产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时,利用地勘投入的重置成本加上以地勘投入所分配的超额利润来确定探矿权价值,组合重置成本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相结合的一种评估方法是__。A.地质要素评序法 B.地勘加和法

C.联合风险勘查协议法 D.可比销售法 20、国有企业改造为公司制企业时,如果在评估基准日与建账日之间发生资产价值贬损,应当由有关方承担。在下列各企业中,应承担资产价值贬损的是__。A.改造后的公司制企业

B.共同发起设立公司制企业的各发起人 C.共同发起设立公司制企业的原发起人 D.改造前的国有企业

21、资产评估中的完全资产评估和限制性资产评估是按__为标准划分的。A.评估时收集资料的数量 B.评估人员的水平

C.评估时面临的条件、评估过程中遵循资产评估准则的程度及其对评估报告披露的要求

D.评估经历的时间

22、固定资产清理收入不包括__。A.变价款 B.残料价值

C.保险公司赔偿款 D.固定资产净值

23、运用使用年限法估测建筑物实体有形损耗率是以__与建筑物全部使用年限的比率求得。A.已使用年限 B.剩余使用年限 C.实际已使用年限 D.已提折旧年限

24、甲公司以一台小轿车和乙公司的一台大卡车进行交换。小轿车原值为10000元,已提折旧30000元。公允价值为80000元。大卡车原值120000元,已提折旧50000元,公允价值为80000元。假如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未对其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则甲公司换入大卡车的入账价值为__元。A.80000 B.18000 C.50000 D.30000

25、企业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时,采用横线登记法进行序时登记的明细分类账户是__。

A.在途材料明细分类账 B.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 C.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D.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贷款人的义务包括__。

A.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义务 B.按约定的日期提供借款的义务 C.按约定的数额提供借款的义务

D.按照中国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上下限确定借款利率的义务 E.接受借款人中清展期的义务

2、我国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大致有__。A.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制度 B.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制度 C.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管理制度 D.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制度 E.注册资产评估师核准制度

3、用建筑物估价残余法估测建筑物的价格是__。A.143886元 B.152400元 C.149000元 D.165300元

4、资产评估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__。A.评估立项申请

B.评估结果成立的前提条件 C.取得评估结果的主要过程 D.取得评估结果的方法和依据 E.评估委托合同协议及其主要内容

5、资产评估的基本作用包括__。A.确定价格 B.评估评价 C.鉴证作用 D.咨询作用 E.管理作用

6、按能否独立存在分类,资产可以分为__。A.经营性资产 B.非经营性资产 C.可确指的资产 D.不可确指的资产 E.无形资产

7、按照《专利法》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具备__。A.新颖性 B.创造性 C.科学性 D.实用性 E.美观性

8、适用资产评估的假设有__。A.清算(清偿)假设

B.资产收益率波动假设 C.继续使用假设 D.公开市场假设 E.资产无损耗假设

9、债券评估的折现率包括的内容是__。A.无风险报酬率 B.企业收益率 C.债券利息率 D.风险报酬率 E.投资报酬率

10、买卖合同属于__。A.双务有偿合同 B.要式合同 C.诺成合同 D.非要式合同 E.有名合同

11、对流动资产评估无需考虑功能性贬值是因为__。A.周转速度快 B.变现能力强 C.形态多样化 D.库存数量少 E.获利能力强

12、预计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__。A.选择适当的指标体系

B.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C.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有受益年限的,按受益年限确定 D.没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按预计受益期限确定 E.按照国际惯例确定

13、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__。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B.持有至到期投资 C.贷款和应收款项

D.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14、下列CNC的各项任务中,属于控制任务的有__。A.插补 B.译码 C.刀具补偿 D.位置控制 E.I/O控制

15、分项工程划分中,劲钢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包括的分项工程有__。A.劲钢焊接

B.劲钢制作、安装 C.装配式结构 D.螺栓连接 E.预应力混凝土

16、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__,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A.使用 B.收益 C.管理 D.处分 E.占有

17、作为资产评估对象的资产具有的基本特征是__。A.资产是过去人类活动或自然运动的结果 B.资产必须由特定的主体拥有或控制 C.资产能用货币计量

D.资产能为其所有者或控制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E.资产必须具有独立的获利能力

18、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可以向被迫索人请求支付的金额和费用包括__。A.被拒付的汇票金额

B.自提示付款日至清偿日止按人民银行规定利率计算的利息 C.为取得拒付的证明及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D.持票人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 E.其他相关费用

19、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不应由__承担。A.出卖人 B.买受人 C.运输人 D.保险人 E.承运人

20、因转让双方共同使用该无形资产,评估重置成本净值分摊率应按__。A.尚可使用年限 B.设计能力 C.账面价格 D.最低收费额

21、增值税的纳税主体,是在我国境内__的单位和个人。A.销售货物 B.从事租赁业务

C.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D.进口货物

E.提供仓储保管劳务

22、下列资产中,企业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有__。A.最终未能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B.在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C.在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D.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3、委托事务也有限制,下列属于不能委托他人处理的事务是__。A.具有较强人身属性的事务 B.家庭纠纷 C.婚姻登记 D.管理财产

E.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

24、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A.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C.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D.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E.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

盘活专利资产 提升专利价值 篇6

一、知识产权运用及产业化工作效果

(一)各大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天津市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指导意见》第22条规定,“对于严格执行《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要求及有关法规,在客户调查和业务受理、授信分析及评价、授信决策与实施、授信后管理等环节都勤勉尽职地履行职责的授信工作人员,授信一旦出现问题,可视情况免除相关责任。”这一规定极大地调动了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目前已有8家银行的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主动与我局联系,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二)无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取得突破

在相关主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2009年10月,天津炜杰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银行天津分行签订借款合同,获得了2000万元专利权质押贷款。12月,天津市南洋胡氏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其多年经营的著名商标“南洋胡氏”进行质押,成功地从天津银行获得了1000万元贷款。这两笔贷款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中间担保环节,为我市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授信业务开了个好头。2010年5月,美伦医药用商标专用权质押获得了农合行4000万元质押贷款,实现了单笔质押最高额的突破。

(三)企业盘活知识产权资产的热情逐渐提高

为加强科技创新扶持,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措施》,安排两亿元,支持5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2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总额1亿元的打包贷款担保扶持。并鼓励可作价、可转让的公司股权及非货币财产经评估作价后,向内资公司出资,向已设立的内资公司追加出资,向银行等金融企业进行抵押质押融资。在政策的引导,银行的配合,成功事例的鼓舞下,企业盘活知识产权资产的热情逐渐高涨。2010年上半年,表示利用专利权进行融资,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企业超过百家,取得银行贷款意向,并进入实质操作程序的为15家,贷款意向总额为1.34亿元。另外,据统计,天津市企业注册资金中,专利资金额达1亿元。

(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日趋活跃

据有关数据统计,天津2008年的专利转移数为323件,其中非职务发明向企业转移数为99件;2009年专利转移数为766件,增长了1.3倍,非职务发明向企业转移数为123件,增长了24%;2010年5月前专利转移数为319件,同比增长43.7%,非职务发明向企业转移数为81件,同比增长62%。2008年涉及天津的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数为264件,到2009年增长到425件,增长了60%;2010年4月前87件,同比增长53%。

(五)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持续增长

随着知识产权交易与投融资市场的不断活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持续增长。据资产评估机构报送的数据,2009年我市有10家评估机构开展了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共评估专利项目16项,评估价值总额34583.91万元,涉及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12件,外观设计1件。其中评估目的为投资入股的13项,质押担保的3项。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增长,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往的评估中专利不作为单独的资产进行评估,而是作为整体资产中的部分进行评估,虽然也进行了评估但是对专利资产的价值没有独立的数据。而2009年统计数据中的专利资产评估项目均为独立的评估项目。

(六)知识产权产业化贡献逐步增大

经同口径抽样调查,由区县局、总公司(集团)、大专院校、驻津科研单位对本系统、本单位的专利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报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统一汇总,2006-2009年期间,专利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13.9亿元,销售利润174.9亿元,创收外汇63.7亿美元。

200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825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2756亿元,新产品出口额789亿元。首批认定了自主创新产品156个,并纳入政府采购名录。

二、我市知识产权运用及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专利除了要发挥技术先进的功能外,还应把其资产价值的功能放在首位,为将20年有效期的发明专利和10年有效期的新型专利,尽快、尽早地发挥其资产价值的作用,提出了“向有效专利要资产”的工作思路,推动各有关单位将专利管理部门赋予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以推动10-20年的有效专利成为有效资产,用资产化了的技术成果促进提高企业负责人对专利的认识,提升重视程度,推动专利战略的实施。

(一)政策引导

一是出台宏观政策指导文件。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发改经体〔2009〕2680号)要求,市政府组织知识产权局、银监局、人民银行、金融办、科委、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印发了《天津市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指导意见》、《天津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实施指导意见》、《天津市股权出资实施指导意见》、《天津市股权出质实施指导意见》和《天津市公司股权出资出质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要求我市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并在文件中明确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促进了我市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与投融资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市科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合作出台了《天津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

二是制定鼓励政策。市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全市的知识产权质押工作方案,对成功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的专利试点企业给予部分贴息资金支持,并将文件下发到区县,要求区县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出台鼓励政策,共同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目前12个区县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其中6个区县将对专利权质押贷款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匹配支持。

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市科委将原先用于无偿资助的部分资金作为风险担保资金,用于向银行放大授信额度,使得在科技打包贷款平台内的中小企业可以用知识产权、股权出质获得银行贷款。

(二)加大投入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我市融资担保体系实施方案》,集中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区、县人民政府建立担保基金。各区、县人民政府也分别筹集资金,建立不少于5000万元的担保基金,并鼓励已经过评估、可作价、可转让的公司股权、非货币财产作价,向内资公司出资,向已设立的内资公司追加出资,向银行等金融企业的抵押质押融资。

(三)构建体系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到2009年底,天津市各商业银行陆续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65家,新开业小额贷款公司28家,并成立了第一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辐射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格局。结合科技打包贷款、股权投资、债项融资等方式积极发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业务。

二是建立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交易相关的股权交易所、产权交易中心、北方技术市场、国家专利技术(天津)展示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作用。引进外脑,活跃市场。在市领导的直接关心下,我局服务中心与北方技术市场、新加坡知识产权交易所共同成立了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作为市场化运作的知识产权交易所将在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柜台交易等方面做出积极尝试和探索。

三是培育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队伍。目前天津市拥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122家,创业风险基金255家,各个行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法律、信息情报等专业服务机构云集。通过积极的宣传工作,一些机构已经看到了知识产权投融资市场的巨大潜力,积极了解相关情况,准备介入。

四是加强培训,为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培育高素质服务队伍。积极开展面向企业、银行、保险、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评估与质押融资培训,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能力和社会对知识产权资产化的认识。

(四)搭建平台

一是收集信息,掌握基础数据。信息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发挥知识产权部门优势,确定知识产权投融资主导地位的关键。2010年年初,我们对知识产权运用及产业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设计了一套知识产权运用及产业化工作调查表,面向有效专利拥有单位,开展了知识产权运用及产业化工作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知识产权运用及产业化工作信息。

二是向相关管理部门及投融资机构传送企业需求信息。通过与银监局等部门向银行、评估机构集中、批量推荐优质客户信息,让他们有目的开展工作。将有效专利信息按区县分类,传送到各区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产业园区管理部门,让各区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建立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相关工作信息。在我局知识产权网站上建立投融资工作服务专栏,向社会公布专利权投融资工作的工作程序、相关银行及联系信息,让企业知道如何做,找谁做。在对我市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评估机构申报,评审组审核,2009年初公布了天津市首批16家专利资产评估机构名单,并将有关工作业绩公布上网,为银行、企业开展专利权评估工作提供了依据。

四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对接服务活动。围绕企业需求,我局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培训、座谈、对接服务等银、介、企互动交流活动。向银行、资产评估公司、担保公司和科技企业代表讲解政策,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与银行、评估机构集中交流的平台,积极为知识产权投融资创造机会。共同组织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对接活动,带领银行、评估中介上门为企业服务,目前已经有15家企业与银行达成了贷款意向,意向总额1.34亿,其中浦发银行向创举科技提供200万元专利权质押贷款合同已经落实,深发展向太平洋制药提供的1100万元贷款只差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程序,其他贷款项目处在不同的程序阶段中。如此高的对接成功率,提高了银行和企业的信心,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创新方法

一是积极融入全市大局,借势推动工作开展。积极参与制定《天津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将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质押等内容纳入到我市金融创新的整体工作中。积极参与“融洽会”、“津洽会”等市重点投融资平台的组织工作,为市投融资工作增加知识产权元素。向社会寻求工作点子,协调相关部门,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机制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两个项目列入2010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二是统筹协调全市相关行政资源,共同促进工作。知识产权投融资主要涉及银行、担保、评估、企业等市场主体,涉及银监局、人民银行、市金融办、科委、财政局、中小企业局、区县政府及行业协会等业务管理部门,专利、商标、著作权还分属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新闻出版局管理。在推动我市知识产权评估与质押工作中,我局积极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共同组织对银行、企业、评估机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联合制定促进政策,共同推动典型案例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结合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积极融入知识产权工作。2009年,我市相关政府部门结合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积极发掘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需求,调动银行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的积极性,积极帮助知识产权投融资市场主体解决实务操作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和市场性问题。科委将原先无偿资助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资金中的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对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按比例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四是开展企业专利运用试点工作,建立推动专利运用及产业化工作的政策落实平台。2009年我局启动了企业专利运用试点工作,以提升企业专利运用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挖掘专利资产,提升专利运用价值。通过具体工作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企业专利运用试点工作的三种类型:

1.实施转化类试点。对于重大发明专利首次实施转化的,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通过政策指导、专利质押融资对接等服务,引导企业构筑有效专利群,形成专利密集型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逐步形成专利密集型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资产运用类试点。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专利实施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引导其开展专利资产运用工作,以专利投融资工作为切入点,实现专利的资产化管理,盘活专利资产,为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提供融资支持,培育出一批依靠专利权质押融资、实现快速发展的专利密集型企业。

3.交易许可类试点。对于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引导其开展专利交易及许可贸易;对于具备批量开展专利交易、许可贸易的上述单位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引导其围绕自身技术优势,形成专门领域的专利交易中心,做实做强某一领域的专利交易业务;对于依托产业园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企业服务机构,引导其收购大学专利技术,作为专利流转储备中心,对具备批量储备大学专利的上述单位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沟通大学专利走向产业园区的流通渠道。

三、经验总结

在推动我市知识产权运用及产业化工作中,我们的体会是: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统筹协调,政策引导是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培育队伍,促进交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价值资产 篇7

一、历史成本模式下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

与国际会计准则41号的基本思想一致,根据三个条件可以确认生物资产或农业产品,即控制权、经济价值、可靠计量。控制权是指企业必须拥有因过去事项发生的结果而拥有该生物资产的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经济价值是可以预期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可以计量是指生物资产或农业产品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生物资产准则第5号第六条规定:生物资产应该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第二十二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入账,与其他非生物资产及农业产品的确认与计量没有区别,就会计方法上看,似乎资产确认和损益计价都比较简单,但显然不能体现出生物资产和农业产品的自然属性,即自然生长所带来的资产价值增值和损益变化。因此历史成本计价模式在使用方便的同时,则以损失会计报表对资产实际价值低估、会计期间的损益变化有失真实为代价。公司价值评估时,应该对历史成本计价模式下的会计报表进行较大调整。

二、公允价值模式下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

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的,在公开交易的市场上可以得到公开报价。对于生长期较长的生物资产来说,公允价值的确定难度较大。当生物资产无法在目前情况下确定市场价格或价格时,其损益的计量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2011年,某农场有100株某品种树,这100棵树已经生长了15年,这种树的成熟期为30年,成熟的树木最终成为房屋或家具的原料。农场的平均资本成本为6%。在交易市场上,只有成熟树木的原木木材才有市场报价,根据市场报价建立成树原木的公允价值。公允价格中不包括搬运到市场上的运输费用,不同年份相同等级的成树交易价格假设如下:

2011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每支原木为:171元

2012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每支原木为:165元

按照100支一捆批发原木,那么一捆成树原木的价值为:2011年为17100元;2012年为16500元。那么,从现在(2011年)开始计算,20年后农场的100株树成熟,这些资产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这样估计:

在201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上该项资产的价值为:

17100÷[(1+6%)20]=5332

在2012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上该项资产的价值为:

16500÷[(1+6%)19]=5453

在利润表中,生物资产按照最初确认的公允价值,减去当期估计的销售成本,形成当期损益,如果当期估计的销售成本超过资产限期的公允价值,则可能造成会计亏损。而且,在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作为收益或损失,列示在利润表中。

在上述农场的案例中,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下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同,其差额为121元(5453–5332),应当作为收益列示在利润表中(除非事实表明这个增值已经无法实现)。有两个原因造成121元的收益额:市场价格变化的事实;树木在农场里不断成长的自然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价格变化造成的损益,生物资产依然保持为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的自然状态,用当期价格计算的公允价值,减去上期价格计算的公允价值:

(2)生物自然生长形成的损益,以当期价格进行计算,生物资产在当期生物自然状态以当期价格计算的公允价值,减去生物资产在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的生物自然状态以当期价格计算的公允价值: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41号要求披露,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当期期初确认的公允价值减去当期估计的销售成本后所累积的会计损益。准则不要求披露上述两种原因(价格变化和生物自然生长)造成的会计损益具体计算过程,但是由于有助于当期的业绩评价和未来趋势,准则鼓励两种原因具体会计损益的披露,特别是生物的生长周期超过一年的。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可以弥补历史成本计价模式对生物资产的价值低估,实质上历史成本有时无法衡量生物资产逐年递增的自然价值,用公允价值对生物资产进行会计价值的确认,从而得以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这对于生物企业的价值评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新准则中采取了“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混合计量模式,从制度上肯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将来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价值资产 篇8

企业外部会计数据服务,由于受众广泛,需要提供标准数据,因而受企业会计准则的约束较多;而企业内部管理性评价更多展示的是管理层面的认识。直接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并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资产管理水准,并不符合内部管理评价标准与要求。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看,经营业绩和资产管理水准应反映经营者主观努力的成果,而非经营者无法控制的因素。换言之,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金额应该在当期利润及资产占用的计算中给予相应剔除后才能满足内部评价的要求,但这并非绝对。有时,企业内外部评价也会产生相同愿望。例如: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广泛采用,其对会计数据的巨大影响是企业外部和内部评价都非常关注的焦点。其原因有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加剧上市公司业绩和资产价值波动的考虑,更重要的是由于股东权益连带产生巨大变幅,“交叉持股”下会营造多大投资收益和投资规模以及业绩评价过程中需要剔除多少“水分”很是值得认真思考。

需要强调的是,通货膨胀下企业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被高估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这主要是由于收入是以现时货币价值计量,而成本费用结转通常是资产取得时的货币价值来反映,在通货膨胀影响下产生的利润很难证明其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结果。通货膨胀带来的利润需要在内部评价过程中给予剔除处理。

当期利润和资产被严重低估,或在资产增值后诱发大量账面盈利,会给当期利润特别是投资报酬率的评价带来困惑。从内部管理角度讲,利润的这种波动并不代表企业实际盈利能力的任何变化,而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规模与其购买并占有资产具有一致性。在这里,直接依据报表数据进行评估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除非数据得到了积极有效修正。

新企业会计准则一个非常大的变动是债务重组收入被“松绑”计入了当期损益,虽然更符合损益对称的处理原则,但问题是,发生债务重组如果所涉及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较大,将不得不在特定的会计期间确认巨额损益,特别是加大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额。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的规定下,其所得税费用不确定性的经济影响将被夸大。但是,公允价值加剧上市公司业绩的波动不是绝对的,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由于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均按公允价值计量,出售金融资产时确认的损益对当期的影响将明显小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影响。换言之,通过多次而不是一次性反映收益,是缓和而不是加剧了经营业绩的波动。公允价值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波动具有相对性。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前,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经营业绩波动大于历史成本,但在出售当期,按历史成本计量的经营业绩波动则显著高于公允价值。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在出售前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只是在出售时才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其对业绩波动的影响与历史成本完全一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数值属性并不产生外部评价观点及其方法的较大改变,但在企业内部管理评价中,每年利润与资产数值的处理,剔除非管理因素的影响数值必须进行。需要指出的是,公允价值计入所有者权益时会使企业个别会计期间出现“隐含”利润的现象。虽然对内部评价的数据修正不产生任何作用,但投资者在利润表上却看不到应有的当期潜藏收入的反映。同样结果还来自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只有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才转入当期损益。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数值影响分析及其评价

从企业外部财务报表阅读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当期营业利润应该反映潜在的风险和收入,而资产应该反映现值。道理很简单:只有这样,报表阅读者才认为是安全和全面的。但内部管理评价不同,诸如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潜在的风险和收入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特别是管理决策并不产生直接的联系,其发生与否更多的是依赖市场难以预测的价格变动的结果而非企业管理层的控制行为。观点的差异,带来评价指标的处理行为是不一样的。

非常明显的例子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和资产组减值,其金额应确认未实现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虽然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因其特殊性须按照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处理,但其基本原则依然是减值损失归属计入当期损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企业资产的描述更加符合公允价值的含义,并直接反映了当期营业利润中潜藏的风险。若从外部财务报表阅读者的角度看,其处理方式本身可看作是权责发生制下营业利润的一种修正。但是,从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角度来观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则是来自于市场价格贬值的客观结果,并非企业决策失误或者管理不善导致。况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越多,说明企业无效的资金占用越多,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越低。依照内部管理的评价观点来反映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利润和资产占用,需要对当期营业利润和资产余值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予以剔除,即在当期营业利润中扣减资产减值准备数额,而在相应的资产余值中再加回资产减值准备数额。但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增添了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要求,虽然显得更加谨慎,但资产价值回升后容易产生价值被低估的现象,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期末资产占用数额中市场影响因素的剔除会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不诱发实际的现金流动,对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并不产生影响。而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权责发生制下营业利润与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缺口”被拉大,原本存在的对称关系开始受到怀疑,营业利润质量评估的技术处理将变得更加艰难。

金融工具价值变动的数值影响分析及其评价

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单方向公允价值变动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则显得更为全面,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全部在当期损益中反映。需要注意的是,确认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而不再采用以往单边减少企业资产价值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能使证券投资较多的公司出现纸面富贵的现象。由于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对利率、汇率和市场交易价格变动非常敏感,类似规定将直接导致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金融机构与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有着不可预期的大幅度波动的经济后果,营业利润受市场干扰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产生巨额收益的同时,缺乏现金流量支持的问题将非常严峻。此时,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形成的评价更多传递的是利好消息,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形成的品质判断将变得更加艰难。因为缺乏现金流量为依托的营业利润现金比率更多传递的是质量下降的信号。在这里,营业利润数值是否得到正确修正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迫切。问题还不止仅限于此,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直接依据。由于缺乏现金流量支持,既加大企业利润分配决策中兑付现金的难度,同时也使股息现金支付比率的表现处于非常尴尬的窘境。

数轴法图解资产价值变化 篇9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及出售, 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两个同属损益类的科目。前者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损益, 该部分损益属于企业未实现损益;后者反映该项资产处置时造成的损益变动, 会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和应纳税所得额。

例1:A公司于2009年11月30日支付价款1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入某公司股票, 每股10元, 共10 000股, A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9年12月31日, 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1万元。2010年3月31日, 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3万元。2010年4月30日, A公司以市价每股1.4元将该股票全部售出。数轴法图解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如图1所示:

该数轴反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走势: (1) 2009年11月底, 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为A点10万元。 (2) 2009年末, 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确认账面价值为B点11万元,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AB段1万元, 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1万元, 投资收益为0。 (3) 2010年3月底,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C点13万元,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BC段2万元, 投资收益为0。 (4) 2010年4月底, 确认投资收益为AD段4万元。

账务处理: (1) 2009年11月购置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贷:银行存款10。 (2) 2009年12月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3) 期末结转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贷:本年利润1。 (4) 2010年3月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 (5) 2010年4月底, 借:银行存款14;贷:交易性金融资13, 投资收益1。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贷:投资收益3。 (6) 2010年期末结转损益, 借:投资收益4;贷:本年利润4。借:本年利润1;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AB段) 。

账务处理中值得注意的是, 2010年期末结转损益的会计分录“借:本年利润1;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AB段) ”, 有观点认为该分录应做于2010年期初, 将2009年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笔者认为, 这样做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确认”概念。2009年已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期末进行损益结转后又在下一年年初立即予以冲销, 该账务处理欠缺依据, 只有在出现会计差错更正等特殊情况时才有类似的处理。

二、应用实际利率法的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 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

首先, 现行会计准则中的计量属性并无“摊余成本”这一项, 摊余成本计量中使用了实际利率法, 说明“摊余成本”从属于“现值”这一计量属性。其次, 在理论上, 摊余成本是“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的结果, 但在计算顺序上, 是先根据已减值的未来现金流量计算现值, 然后倒推出减值准备。最后, “摊销进度表”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没有体现实际利率法也就是按“年复利”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 同时也没有指出“实际利息”和“票面利息”之间的关系, 也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关系。

例2:2008年初, A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购入5年期甲公司债券, 本金1 100万元, 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A公司支付价款961万元 (含交易费用5万元) 。甲公司每年1月3日按票面利率3%支付上年利息, 5年后支付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经计算, 实际内含利率为6%。数轴法图解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两年的价值运动如图2所示:

该数轴反映了这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两年的账面价值的走势: (1) A点代表初始实际投资了961万元本金。 (2) 一年后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年计算利息AB段57.66万元 (961×6%) , 将利息加至本金后投资的账面价值达到B点1 018.66万元。由于甲公司支付了33万元的利息, 该项投资的价值减记至C点即985.66万元。 (3) 同理, 第二年经计算得到D点1 044.8万元和E点1 011.8万元。

账务处理: (1) 2008年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100;贷:银行存款96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39。 (2) 2008年末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33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4.66;贷:投资收益57.66。 (3) 以后年度的账务处理同理进行。

三、合并报表情况下内部销售商品

在内部销售的商品存在跌价的情况下, 连续编制数年合并财务报表时, 商品销售业务抵销分录繁多, 很难把握商品价值运动的轨迹。使用数轴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例3:乙公司是纳入甲公司合并范围的子公司, 2007~2009年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销售商品事项如下:

(1) 2007年, 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00台, 每台售价5万元, 价款已收存银行。A产品每台成本3万元, 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年, 乙公司从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对外售出40台, 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2007年末, 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 因市价下跌, 库存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下降至280万元。乙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结转。

(2) 2008年, 乙公司对外售出A产品30台, 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2008年末, 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 因市价持续下跌, 库存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下降至100万元。

2007年, A产品单位价值的变动如图3所示: (1) 其历史成本为A点3万元, 销售至乙公司后价值变动至B点5万元。 (2) 年末有60台A产品未对外销售, 编制存货抵销分录后单位价值回到A点3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120;贷:存货120[60× (5-3) ]。 (3) 年末A产品的单位可变现净值下降至14/3万元, 乙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3万元后价值运动至D点8/3万元。由于单位可变现净值14/3万元高于历史成本3万元, 编制抵销分录转回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后价值最终回到A点3万元:借:存货跌价准备20[60× (5-14/3) ];贷:资产减值损失20。

2008年, A产品单位价值的变动如图4所示: (1) 其历史成本为A点3万元, 销售至乙公司后价值变动至B点5万元。 (2) 年末有30台A产品未对外销售, 编制存货抵销分录后单位价值回到A点3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60;贷:存货60[30× (5-3) ]。 (3) 年末A产品的单位可变现净值下降至10/3万元, 乙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3万元后, 单位产品价值运动至D点4/3万元。由于单位可变现净值10/3万元高于历史成本3万元, 编制抵销分录转回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后价值最终回到A点3万元, 抵销分录中存货跌价准备累计发生额为借方50万元 (5/3×30) 。借:存货跌价准备20;贷:期初未分配利润20。借:存货跌价准备30;贷:资产减值损失30。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期末, 资产根据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如果出现减值因素, 或减值因素消失的, 应计提减值准备或转回减值准备。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如图5所示:

减值准备转回的情况可分为以下两种: (1)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资产, 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 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 (2)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可以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的资产。存货跌价准备可以转回,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 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 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 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

五、结束语

林木资产价值评估方法探讨 篇1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林木资产可定义为:林木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林业企 (事) 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其产权主体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生长在林地上的活立木和枯立木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 通常也将风倒木或新近砍倒、尚未加工成原木或其他林产品的林木包括在内。按照林木用途不同, 林木资产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五大类。用材林按照林龄又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林木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除具有一般资产的共同属性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一) 资产的可再生性和耗竭性。

林木资产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再生能力和耗竭性, 这是由林木资产的生物特性决定的。森林只要采伐适度, 就可不断更新, 不会导致资源枯竭。但又不具有完全可再生性, 如果过度采伐, 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 就难以再生。故林木资产既具有可更新性, 又具有耗竭性。

(二) 生长的长期性。

林木资产是生物性资源资产, 它的生长周期较长, 从种子到成材少则数年, 多则数十年, 上百年, 需要长期、连续不断地投入生产经营资金。这些投资不能随时变现, 而且通常在很长的时间后才能得到这些投资的回报。所以, 林木生长周期很长, 对林木资产的管理也就是长期的。

(三) 效益的多样性。

林业生产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森林, 作为一种经济资源, 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木材、竹材和副产品等实物产品, 是经济建设和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财富,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森林还利用自身的群体效应, 对环境产生良好的作用, 提供多种功能性产品或服务, 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资产计量的复杂性。

虽然林木资产是可以计量的, 其计量方式可以实物计量或以货币计量, 但是林木资产计量的过程却十分复杂。影响其价值的, 不仅有天然的因素, 也有人工投入的因素;既有自然增值的因素, 又有时间价值的因素等, 因此其货币指标度量只具有相对准确性。

二、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影响因素

一是树种的影响。不同树种价值相差很大。二是林龄的影响。随着林龄的增长, 林木蓄积量增加, 林木资产评估值越高。三是树高的影响。树高越大, 蓄积量就越多, 相应的评估值越高。四是胸径的影响。胸径越大, 林木成交价格越高, 评估值越高。五是出材率。林木出材率是指一定面积上一定树种的活立木总计量中, 能生产各类经济材的百分率。出材率主要由林木的直径、树高、干形和缺陷所决定。出材率越大, 蓄积量也越多, 评估值就越高。六是评估目的。评估目的也会影响林木资产的评估价值。如, 出售、转让成熟龄的林木资产, 评估精确度要求较高, 评估结果较准;而对于企业清算的林木评估, 清算要考虑快速变现的能力, 因此, 评估价格一般较市场低。此外, 林木评估值还受林木产品的销售价格、林木相关成本、社会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等因素的影响。

三、林木资产价值评估的主要技术方法

目前采用的林木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林木销售价法、收益现值法、年净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

(一) 林木销售价法。

该方法是在查清被评估林木的木材产量基础上, 按照市场木材销售价格, 估算出该林木的木材价格, 扣除采运成本和合理盈利后, 将余额作为该林木的林价。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T=f (J-K-R-Q) 。其中:T为评估值;f为出材率;J为木材价格;K为采运成本;R为税金;Q为森林采运利润。

在实际应用中, 税金、利润都是以八分率计算的。设税率为r, 利润率为q, 税金通常按森林销售收入计征, 利润按森林采运成材成本计算, 则有如下关系:R=J×r;Q=K×q;因此, 上式可写成:T=f[J (1-r) -K (1+q) ]。

(二) 收益现值法。

是指对要计价的林木预计在一定年限采伐, 从计价时起到预计采伐年所能期望获得收益的现值减去这个期间所需费用的现值的余额。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T为评估值;An为单位面积主伐纯收入;Dn为第n年单位面积间伐纯收入;P为利率;B、C分别为每年支付的单位面积林地使用费和管理;V、m为评价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林龄;u为轮伐期;n为间伐时间。

(三) 年净收益现值法。

是通过预测林木资产在未来经营期内各年的净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为现值, 并累计求和得出评估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计算公式略。

(四) 重置成本法。

在森林资产价值核算中, 重置成本法是按现时的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林木资产相类似的林木所需的成本费用, 作为被估林木资产的评估值的方法。计算公式略。

四、林木资产评估方法选择与评价

在林木资产评估方法中, 林木销售价法适用于成熟龄和天然林林木资产评估。该方法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料较易获得, 并且考虑了木材供求关系、国家经济政策以及财政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林价的影响, 计算简单易行, 结果最贴近市场。但是该方法不进行营林成本核算, 林价的合理水平无法知道, 失去了逐步向合理林价水平调整的方向。收益现值法理论上适用于到轮伐期位置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林木的林价计算, 但实际上仅适用于生长已进入稳定的中龄林以上的林木, 因为生长稳定接近伐期的林木比较容易预测未来的间伐时间、间伐收益和主伐收益, 而对于需要预测未来的收益和费用的幼龄林, 则不适用。年净收益现值法通常适用于评估具有经常性收益的林木资产, 如经济林、竹木、实验林和母树林等。运用它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林木资产的本金化价格, 但受人为主观因素和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重置成本法对于以资产重置和补偿为目的的林木资产评估比较适合。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幼龄林林木价值的评估。幼龄林时期, 林木蓄积量很小, 但投资很大, 几乎占林木生长年龄营林投资的80%左右。幼林郁闭后, 无需投入多大资金, 林木就会自然生长而使投入资金保值、增值。这个阶段的培育成本比较清楚, 因此采用重置成本法测算较为容易。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无形资产;估价;无形资产确认

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产生的价值越来越明显。许多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也明显小于其市场价值,股票市场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那些没有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这也日益显露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以及无形资产合并的重要性。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对上市公司鼓励运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现如今中国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背景下。无形资产的确认和估价对于所有企业合并将成为一个挑战。

购买价格分配的首要条件是合并过程的透明度以及对无形资产确认和估价,最后将剩余的净值归于商誉。无形资产的摊销通常在20年以上,但在某些情况下无形资产的经济年限很不确定,因此就没有被摊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允许商誉的摊销,但取而代之的是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将会导致年度报告利润的减少。因此,公司要仔细确认和计算无形资产并且保证无形资产确认和计算的完整性的同时独立于商誉。许多学者有这样一个观点,在现在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下。商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不同的无形资产的集合体,不能提供关于资产投入价值的有用信息。

新的会计准则从商业和会计的角度对所有的交易都有作用。笔者最近收集了一些资料进行了一些对购买价格的分配,认为以下几点在确认和估价无形资产的时候应该被考虑到。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国际财务报告提供了一些关于商业合并的说明性的例证以解释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确认独立于商誉,并且提供无形资产的价值的可靠的计量。要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一个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必须是可以辨认的而且来自于契约或者其他的法定性权利或者具有可分离性。这些例证不是很详尽的,但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来解释无形资产的分类,这些例证分为5类(见表1)。

确认过程是很重要的。基于经验来讲,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必须要以特定情况为基础单独分别确认和估计。

二、无形资产的估价方法

在无形资产确认之后。下一步就是决定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关于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决定的一些指导,然而主要的估价运用方法如下:

(一)市场法

通过参照最近在同类市场上发生的交易或者可比较的资产来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公允价值最好的证据,因为它依靠的证据来自于实际的市场交易,然而完全的无形资产买卖交易很少,交易的细节也很少可以利用。而且很难保证估价的无形资产和市场上交易的无形资产是十分可比的。因此这个方法在实际中是很难被运用的。

(二)收益法

以拥有资产所有权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为基础来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

收益法针对的是以现有的条件来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未来收益。我们已经运用这种方法来评估商标、客户关系、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基于无形资产估价的收益有两个不同的内容:确认、分离和量化可归于无形资产的现金流量(或收益);对这些现金流量(或收益)进行资本化。

主要的收益法是减少使用费法和额外收益法。减少使用费法是一种基于估计公司如果不拥有所有权而使用一项无形资产将要付出的价格的方法,如果公司拥有所有权那就是不需要付出使用费而节约的成本。额外收益法是基于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其产生的收益的现值。其他资产的合理回报率以外的收益也归于无形资产的收益。

(三)成本法

通过估计无形资产的投入或者可代替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成本法是用来对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进行估价。以成本为基础的方法必须谨慎地运用,因为这种无形资产的重置或者可代替成本不是必要的正确反映未来该资产的价值。然而,成本法对于估价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基准。

具体运用这些估价方法时要根据不同行业的资产的种类,可利用的数据以及特殊的环境来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估价问题

从经验来讲,一般的问题包括:

无形资产的确认。关于获得的主要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不同的观点。无形资产的确认导致许多争论。

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虽然市场法在运用的时候是最好的,但如果缺少市场证据就意味着收益法更加经常被运用。

适当假设的决定需要主观的经验和判断。

对于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对每一个或者每一种无形资产选取适当的经济年限。一些无形资产,如强势的品牌名称也许有一个相当长的或者甚至无法确定的经济年限。其他的无形资产,如客户关系或者客户数据也许在一个更短的年限内摊销。

基于参照市场来确定使用费率范围的程序要求更加严谨,因为使用费率细微的变化将会导致无形资产价值巨大的变化。

资本成本的决定需要主观经验和判断。资本成本应该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相协调。

必须仔细地进行回顾检查,这将影响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及未来的减值。

避免重复计算两个或多个产生同一收益的无形资产,如有名的商标和潜在的技术。

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减少的摊销费用首先将增加每股收益,然而国际财务报告规定的每年的资产减值将导致收益的减少。如果来自于个别品牌或者个别客户的收入少于初始计划,那么适当的减值是必须的。

确认无形资产的长期反映。一个品牌在获得后发生了变化,将导致显著性的减值。

税收反映。分情况对待是必须的,集团公司的成员公司谁使用了无形资产,谁将负担相应的费用。

在合并过程中涉及到的公司需要外部咨询机构来对购买过程中的无形资产进行估价和核算。

四、无形资产估价步骤(见图1)

五、总结

无形资产的估价从会计核算和商业角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随着企业变得更加以科技为基础。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增加的贡献比例也逐渐上升。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促使交易者知道他们真正所购买的。任何超过有形净资产以外的费用将会遭到争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证在合并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合并结果可以重新评估。给出这些新准则的解释,企业应该把确认和估价无形资产作为在完成交易前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应该考虑所确认和估价的结果以达成最终购买价格。交易者需要考虑其所竞价的无形资产是否可以合计达到最终购买价格。

企业隐形资产价值识别探讨 篇12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等都在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企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同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企业经营业务的兴衰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产品与业务的开发不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尤其是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核心业务一旦失效将会把企业推向窘困的境地。变革与转型正成为企业谋求新一轮利润增长的最佳出路。面对危机,选择核心业务重塑的企业有很多,然而这种转型带来的不一定都是成功,也有不少企业途中夭折。显然,企业要想实施转型需要厚积薄发,管理者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有哪些?核心业务转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是否存在可供利用的、尚未发掘的优势?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祖克所作的调查,当核心业务改变时,采用捍卫现状、“大爆炸式”购并或向热门市场多元化转移的战略,成功的几率均不到20%,而利用隐形资产对核心业务进行重新界定的成功率最高达到了40%。本文着重探讨隐形资产的价值识别,以期为企业利用隐形资产实施核心业务重塑提供理论指导。

二、企业隐形资产及其构成

1、企业隐形资产的界定

与会计领域有关无形资产的含义不同,本文将隐形资产界定为这样一类资产,即真正处于隐匿状态而未被注意,只有在全力以赴实施新一代战略以及对其赖以建立的竞争性差异资源进行搜寻的过程中才会展露出来的资产。

隐形资产是企业常常忽视的重要财富,它不应仅仅局限于无形资产、企业信誉度、企业品牌价值等方面,还应包括企业与客户间沟通的渠道、企业核心技术、企业扩张的规模以及与之配套的人才。通过这些方面,管理者尽可能的识别出企业的隐形资产,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2、企业隐形资产的构成

隐形资产可能基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商业信誉度,还有可能是企业传承下来的文化,它的不可见性增加了管理者识别隐形资产的难度。本文依据克里斯·祖克的观点将企业隐形资产分为三大类,即隐形业务平台、隐形客户资产以及隐形能力。

隐形业务平台是指企业利用原有核心业务所积累的资源开拓的关联性强的新的业务平台或者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持作用的技术、服务、系统。它们具有成为企业新的业务平台的潜力,是企业需要充分识别的隐形资产。本文将隐形业务平台进一步分为关联性业务平台和辅助性业务平台。

隐形客户资产不仅仅是客户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还是客户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内给企业带来的综合利益。这种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户通过直接购买,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二是客户对企业的间接贡献。显然,两种价值对企业来说都很重要。本文将从客户细分和客户信任两个角度分别展开。

隐形能力这里指的是企业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之所以“隐形”,一是由于它相对于客户资源、业务能力来说,更难于观察到来;二是它可能代表了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未显露的能力。

隐形业务平台、隐形客户资产和隐形能力三者构成了企业隐形资产的主要内容,管理者只有将其充分识别出来,并合理利用才能提高企业进行核心业务重塑的成功率。

三、企业隐形业务平台价值识别

1、关联性业务平台价值的识别

众多转型成功的企业案例表明,管理者要想识别关联性业务平台的价值,必须首先实行渐进主义。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认为改革应该是不断微调的和稳健迈进的。同样在进行企业核心业务重塑时管理者也要保持“渐进思维”,首先,从企业的核心出发,而不是进行一场突如其来的构想。其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企业原有核心所积累的资源,如分销渠道、客户关系、品牌。企业利用这些资源进入一个新的与原核心业务有关联的业务平台,使企业形成良好的隐形资产。再次,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领导力经济学。使企业在市场上成为领导者并控制利润空间,即使是在企业业务的次要部分,也是具有价值的。最后,从一个可重复的模式向另一个对企业具有独特意义的模式转移,为企业开启下一轮核心业务的形成做好铺垫。

2、辅助性业务平台价值的识别

对于企业的辅助性业务平台,识别其价值有两种来源。一是为满足某些特定情势下的核心客户的需求而开发的内部服务,本文称其为关键客户支持的隐形业务平台。一般而言,关键客户的贡献率越高,基于关键客户需求所产生的业务贡献率也越高。因此,基于关键客户支持形成的隐形业务平台可用关键客户的贡献率和满意度来衡量。本文为了使企业识别隐形资产价值具有准确性,将其量化,公式如下:

通过以上公式,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与企业业绩相关性较大的客户群,并着重于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发相应的内部服务。

其二是为巩固企业的核心业务而开发的内部功能,这种功能具备将来构成一项新业务的核心的潜力,本文把它称为技术支撑隐形业务平台。其公式为:

管理者将辅助技能开发形成的产品收益与其他技能开发形成的产品收益相比较,确定是否将这种辅助技能开发成为企业的隐形资产。

四、企业隐形客户资产价值识别

1、从客户细分识别隐形价值

由于客户需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偏好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识别客户价值。这里引入“客户净推荐值”这个概念具体说明。净推荐值是一种计量某个客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企业产品或服务可能性的指数。它最初是由贝恩咨询公司客户忠诚度业务的创始人佛瑞德·赖克霍德提出的。管理者应密切跟踪净推荐值,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细分客户应从分析与客户相关的利润率、客户在“促进者—诋毁者”标尺中所处的位置两方面着手。图1 是分析需要用到的利润方格图。

在图1 中,横轴代表客户对于企业而言所扮演的角色,诋毁者位于左侧,被动者在中间,促进者在右侧;纵轴表示顾客带来的利润率,这条线上方的消费者是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在每个区间中画的椭圆代表企业的客户群或细分客户,椭圆的大小与客户群带来的收入成正比。通过图1,管理者可以看出企业利润增长动力的健康程度。

第二步,提出对每一个目标区域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这里的关键在于价值主张不应仅仅是一项产品或一次服务,还应包括所有的客户感受。对于一个提供服务的公司而言,客户感受是从购买到技术支持、订单处理、产品升级和服务更新等全部过程中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如果这些环节中有一个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他就难以成为企业利润的促成者。

2、从客户信任识别隐形价值

客户信任是指客户对某一企业、某一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认同和信赖,它是客户满意不断强化的结果。首先,根据基于客户信任的单位客户贡献率来判断该客户信任属于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和行为信任中的哪一层次。本文给出以下公式:

贡献率低的客户偏向于认知信任,反之,贡献率高的客户则偏向于行为信任。

然后,管理者再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客户对企业专业性、服务质量、品牌的看法以及客户对企业忠诚度的高低。客户信任与客户忠诚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早之前的国外,Harmon Coney、Fred Selnes等人发现客户信任度越高,客户就越忠诚。像这种由客户信任所产生的相关效应也属于企业需要识别和关注的客户资产。

五、企业隐形能力的价值识别

1、基于价值链的能力认识

管理者在开发自己的战略选择时,需要对企业所拥有的能力素质进行充分的考量。本文以价值链作为出发点,提出识别企业隐形能力的一种思路。价值链显示了一个企业所从事的旨在给客户提供价值的每一项重大活动,并说明了如何将一系列活动组成体系来建立竞争优势。

假设大多数企业所从事的活动包括设计、制造、物流、营销、服务等多个环节,企业需要针对每一环节将相关的能力进行排序,从而决定哪种能力处于首要位置,哪种能力处于次要位置。例如营销活动,如果企业拥有一支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营销团队,那么第一种能力可以是营销策划力;如果其中有个别成员拥有着多年的、丰富的市场调研经验,那么第二种能力可以是市场调研能力,第三种能力以此类推。通过价值链分析,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主要活动和潜藏于它们之下的能力予以直观、形象的说明。正是由于这些价值增值活动能够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进行,从而构成了企业独特的隐形能力。

2、核心能力识别

为了识别隐形能力的价值,管理者还需要从非核心能力中分离出明确的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指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差异化,在利润空间里处于十分重要地位的能力。本文在综合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核心能力的三大特征。

(1)知识特征。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是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某种途径就能获取的知识。隐形知识是内化在企业之中的,具有独占性的知识,因此企业为了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培养以隐形知识为主的核心能力。

(2)资产特征。隐形能力是企业的一类隐形资产,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项专门资产,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价值特征。核心能力对企业的价值是无穷的。它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核心能力能满足大多数顾客的需求,甚至为顾客带来超过预期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企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也是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原因。

基于以上特征,本文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知识分析。从知识的吸收、传播、内化、外化、灌输等知识流过程出发识别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进而识别企业核心能力。第二,技能分析。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拥有所有卓越的技能,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项技能使其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第三,竞争差异性分析。管理者应该解决如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能力差距在哪里,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二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使能力差距扩大化还是缩小化?对于企业来说,一项能力只具有差异性是无效的,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样,一项能力不能仅仅为企业创造出价值,也要使竞争对手难于模仿,以保证利润的可持续性。

六、结语

企业隐形资产的价值是无限的,充分利用隐形资产实现核心业务重塑的企业将会获得新一轮的利润增长。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于隐形业务平台,企业必须关注不同业务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暂时处于辅助支持位置的技能开发。对于隐形客户资产,企业一方面要明确哪些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推动者,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其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终达到客户忠诚的效果。对于隐形能力,企业应该运用价值链理论充分识别使企业价值增值的活动,同时借助核心能力的三个特征来识别隐形能力。当然,本文对企业隐形资产价值识别的探讨是初步的,对企业隐形资产价值的综合定量评估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Chris Zook:Unstoppable:Finding hidden assets to renew the core and fuel profitable growth[M].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7.

[2]匡奕球:关于客户资产价值及其实现机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3]王玮:企业隐形资产及其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4]杨大蓉:提高客户忠诚度的NPS方法及其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7(3).

[5]李晓明: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户信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

上一篇:新闻纠纷下一篇: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