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下脂肪垫

2024-12-10

髌下脂肪垫(共5篇)

髌下脂肪垫 篇1

摘要:髌下脂肪垫损伤是各种原因导致膝关节内脂肪垫出血、渗出、粘连、增生性肥厚等病理改变, 从而引发以疼痛、弹响及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研究表明, 电针、推拿、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对该病有一定治疗效果, 但这些方法均有用时久、效率低、费用高等不足, 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关键词:针刀治疗,损伤,临床疗效

髌下脂肪碘损伤又被称为髌下脂肪垫炎, 属于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 可以累积相关的滑膜肌腱, 髌下脂肪垫对关节起到了衬垫和润滑的作用, 能够预防和避免关节面因受到摩擦和刺激引发急慢性损伤, 不仅使患者饱尝痛苦, 还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 诱发脂肪垫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 创伤主要以摔倒, 跌倒等, (2) 劳损, 屈伸活动对局部韧带反复牵拉和挤压等, 如运动员, 三轮工人, 搬运工人等; (3) 关节炎症, 例如滑膜炎以及半月板损伤都有可能诱发关节损伤; (4) 膝反张畸形, 长期导致纤维变。此病多见于女性, 中青年人, 经常下蹲和步行者登山运动员居多, 膝前下方酸痛乏力, 膝伸直或用力对疼痛加重。疼痛位髌下后方及其两侧, 有时可放射到月国窝, 甚至沿小腿后侧到足跟, 据临床资料显示, 多数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在发病初期关节进行活动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障碍和受限制感, 但是在进行跳高、跑步等强度较高的活动会会表现出明显的劳累症状, 在经过充分休息后相关临床表现会明显减轻, 做伸膝工作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双膝眼饱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的50例患者当中, 共包括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3~64 (45.6±3.2) 岁;患者的病程在4个月~5年, 平均 (2.5±1.2) 年。损伤位置:单膝46例 (92%) , 双膝4例 (8%)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1) 膝关节髌骨下、胫骨粗隆上部位疼痛感明显, 膝关节无法自主顺利伸开, 伸直; (2) 膝关节处存在明显外伤, 有关节劳损或受凉等既往病史; (3) 髌下脂肪垫按压时疼痛明显; (4) 膝关节过伸或髌腱松弛压痛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 (5) 经X线射片等检查后, 膝关节正侧位片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1.2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 足掌平放在治疗床上。定点, 常规消毒, 铺无菌洞巾, 戴无菌手套, 用汉章牌1~4型号小针刀在髌骨下缘和胫骨粗隆之间的压痛点上进针刀, 刀口线和髌韧带的纵轴平行刺入, 针体和髌韧带平面垂直, 深度达髌韧带下方 (约0.5cm, 医者手下可稍有落空感) , 先作纵行切开剥离, 然后将刀锋提至髌韧带内面脂肪垫的上面, 刀口线方向不变, 将针体沿刀口线方向倾斜和髌韧带平面成15°角, 在髌韧带和脂肪垫之间沿刀口线方向摆动针体, 进行通透剥离, 将髌韧带和脂肪垫的粘连剥离。然后将针体向相反方向倾斜和髌韧带平面成15°角, 重复上述通透剥离方法, 将髌韧带和脂肪垫的另一侧通透剥离, 出针。用无菌敷料压迫针眼片刻, 贴创可贴保护针眼, 术毕。然后过度屈伸膝关节, 用双手拇指上下左右推髌韧带, 并嘱患者做挺膝锻炼。每周治疗1次, 3次为一疗程。

2 结果

在本组的50例患者接受治疗4个疗程后, 对患者进行开展随访工作, 调查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 据统计, 本组的54个膝关节损伤在接受相关治疗后, 共有52个膝关节的治疗效果为治愈, 治愈率为96.2%;共有2个膝关节的治疗效果为好转, 好转率为3.8%, 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较为理想, 高达100%。

3 讨论

减轻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疼痛, 恢复脂肪垫正常动态运动, 进一步恢复膝关节功能。本研究发现, 在治疗前, 患者膝部疼痛较重、膝关节活动度较差, 治疗后患者疼痛有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小针刀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属于中西医共同作用的疗法, 既能够发挥针的功效还可以发挥刀的功效, 从而起到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 祛风除湿和滑利关节的作用, 可以解除病灶组织处的粘连, 改善和维持膝关节的动态平衡。结合现代生物物理学的相关研究, 针刀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式和手段, 属于一种机械刺激, 应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额可以将病灶区内的机械能转变为热能, 扩张血管, 增加组织的营养供应, 促进和改善病灶区域内的新陈代谢。

针刀治疗就目前来说, 这种治疗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但这种治疗法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例如针刀治疗该病效果良好, 是因松解脂肪垫暂时或较长期地缓解了临床症状, 还是通过刺激使脂肪垫恢复了其生物特性呢?从临床观察来看, 病程较长的患者, 疗效似乎更佳, 其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温伯平, 雷旭璐, 蒋蓉, 等.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 2013, 8.

[2]汪福林, 康林.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60例临床观察[J].全国第二届针刀治疗膝关节病学术研讨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针刀科普讲座论文汇编, 2012, 6.

髌下脂肪垫 篇2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髌下脂肪垫的损伤机制,研究观察穴位疗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中的效果与应用,為进一步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提供参考依据。资料来源与引用:引用发表在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病例报告。结论:采用穴位疗法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医学领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而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髌下脂肪垫损伤 ;穴位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16-02

1.概述

髌下脂肪垫损伤,即中医所称的“脂肪垫伤筋”,是由脂肪垫损伤后的充血肥厚或慢性劳损型无菌性炎症所致,是膝关节功能受限以及引起膝前痛的常见病之一。本病起病缓慢,起初为膝部不适、酸痛、隐痛、膝部冷感、乏力、关节不稳,症状间歇发作,最后变为持续性膝前痛,疼痛局限于髌尖部或膝盖周围,半蹲和下蹲时明显。髌下脂肪垫试验阳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别。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2.病因

急性损伤:脂肪垫被推移,关节囊内有积血、积液的渗出。慢性损伤:慢性迁延性,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继而导致脂肪垫肥厚变性等炎症反应。关节炎症:膝部经常受寒受凉,可引起脂肪垫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

3.临床表现

膝关节疼痛、肿胀、畏寒、无力等表现。疼痛以膝关节内外膝眼、髌韧带后方明显。症状常累及相邻的滑膜和髌腱,疼痛有时可放射到腘窝、小腿及踝部。本病多在劳累后加重,屈膝加重,休息后又会减轻。

4.诊断

检查:(1)伸膝挤压试验:双手按压髌腱两侧膝眼处,用力将膝关节屈曲、再伸直,膝前部疼痛为阳性。(2)膝过伸试验:膝关节伸直放松,一手托握足跟向上扳,另手按压膝部,髌腱两侧疼痛为阳性。(3)髌腱松弛压痛试验:收缩肌四头肌,拇指在髌腱处用力按压,出现疼痛者为阳性。

5.穴位治疗

目前,髌下脂肪垫损伤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根据目前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现将较为完善的穴位治疗方法归类如下:

5.1推拿穴位治疗

采用滚法、按揉、弹拔、拿法、擦法、摇法等手法,治疗方法有下列几种: ①采用按揉,提拿手法放松小腿肌肉及股四头肌,然后点压足三里、梁丘、阳陵泉、血海等穴,达到疏经通络,舒筋止痛之功效。②用单拇指、双拇指或掌跟按揉脂肪垫,铲刮髌尖处髌韧带附着点两侧疼痛敏感区。③先点按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等穴,然后用一指掸推法或揉法于患处约5~10分钟,以舒筋活血。继以用掌根部对髌韧带处,作轻度揉、压、捻、推手法,起到松解粘连,活血通络的作用。用力从轻到重,使局部有闷、胀、热感为度。⑤推拿穴位:按揉委中穴有活血消肿、通络止痛之功效。拳捶髌骨四周,有激发经气、通络镇痛之功效。直接于痛处施以指揉法10分钟左右,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功效。

5.2犊鼻穴治疗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内、外膝眼穴。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的作用。此穴位可以患者独自进行,做法:取坐位,让大腿和小腿保持90度,用手患者圆钝头东西来代替按揉,力度要大些,3~5分钟为宜。

5.3针灸取穴治疗

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膝眼、膝阳关、风市等,每次选用4~5个穴位,根据患者症状,采用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及循经取穴。针法:毫针直刺,早期用泻法;中期用平补平泻;晚期用补法。体位:仰卧位,患膝自然伸直放松。时间:留针20min,其间行针2次。

5.4针灸推拿联合治疗

经过综合分析后,对该病症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点按内外膝眼及伏兔、梁丘、血海、阿是等穴,起到温经通络、滑利关节、柔筋解痉、调和气血之功效。由于病变的脂肪垫血运较差,再对其施以针灸强刺激治疗,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炎症的消散,有利于粘连的减轻,则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6.优越性

穴位疗法相比其它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有着显著性的优越性,省时、便捷、经济、有效,有很大的差异体现在不必绝对卧床,不用大开销的采用物理疗法例如微波、超短波、音频、TDP照射、激光照射甚至痛苦的封闭或小针刀手术疗法髌下阻滞,更避免了口服用药用时长,疗效不理想,时效短,对身体伤害大,尤其是对肝、肾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时间久会对身体上的细胞都有损伤的弊端。在目前穴位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它更快捷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得到了很好的治愈。 针对本病,在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疗法的比较之中,穴位疗法是寻找出的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

7.结论

综上所述,髌下脂肪垫损伤多由慢性劳损所致,病变早期髌下脂肪垫附着处仅有炎症反应与炎性粘连,病变加重时会产生脂肪垫挛缩变化。所以本病要尽早治疗,病程短者效好。穴位疗法在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独特的理论、独特的治疗魅力,极大丰富了此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其简便、疗效显著、经济独特的优势显而易见,故而将其用在日常生活中保健、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穴位疗法在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中的研究、预防和治疗的空间会更大,渗入的会更宽更广,发挥更大的优势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尤少裕. 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78例[J].山东医药,2010,46(32)..

[2]钟书涛.手法按摩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J].中医正骨,2010,18(4).

[3]朱虹.粗针向刺治疗髌下脂肪垫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杂志,2010,19(28).

髌下脂肪垫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髌下脂肪垫损伤108例。其中,男31例,女77例;年龄34~66岁,平均43.6岁;体力劳动者27例,非体力劳动者81例;有外伤史者49例;左膝31例,右膝65例,双膝12例,共120个膝关节。

1.2 临床表现[2]

(1)疼痛。始动痛,负重痛,上下楼、上下坡时疼痛加剧,由坐位或蹲位站起时痛或提重物时痛;主动活动痛;当膝关节过伸时,髌腱深面及两侧疼痛加剧。(2)肿胀。(3)功能障碍。运动节律异常,关节活动协调性改变,打软,滑落感,跌倒感;关节活动屈伸范围减小。当脂肪垫嵌入股胫关节面之间时,则产生交锁,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查体:髌下脂肪垫及两侧近股关节间隙压痛阳性,伸膝时更著。

1.3 仪器与方法

使用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采用两侧对比检查,并分别采用膝关节伸直位和膝关节屈曲90°角检查,充分暴露膝关节,对受检部位采用直接扫查法作纵、横、斜等多个切面连续扫查,检查髌下脂肪垫时,高频探头应轻置于髌韧带纵断面上,二维超声观察患膝髌下脂肪垫有无肿胀、增厚,内部回声有无液暗区或低回声区、钙化或骨化强回声等改变。膝关节腔有无积液,滑膜有无毛糙、增厚,膝关节软骨面有无毛糙、缺损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患膝髌下脂肪垫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信号。

2 结果

108例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声像图表现为患侧髌韧带深面的脂肪垫肿胀、增厚,内部回声减低(图1)。其中4例因急性损伤出血脂肪垫内可见局限性无或低回声区。1例因病程较长,脂肪垫内可见钙化或骨化强回声并有声影。CDFI声像图示患膝髌下脂肪垫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图2)。

108例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中,96例表现为单膝髌下脂肪垫损伤,12例为双膝髌下脂肪垫损伤。合并膝关节滑膜炎63例(占58.3%),声像图表现为患膝关节腔积液,滑膜毛糙、增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占19.4%),声像图表现为患膝关节软骨面弱回声带变窄、厚薄不均、毛糙、部分缺损等。

3 讨论

髌下脂肪垫位于膝前区髌骨、股骨和胫骨的缝隙之间,附于髌骨下1/2后方与髌韧带的深面。髌下脂肪垫正常声像图表现为髌韧带深面的脂肪垫未见肿胀、增厚,内部回声均匀,呈中等回声。髌下脂肪垫成三角形,有滑膜覆盖,随关节屈伸运动,有向关节冲入的动态改变,脂肪垫内有血管神经丛。髌下脂肪垫具有衬垫和润滑关节的作用,防止关节面的摩擦,当脂肪垫因外伤、积累性劳损等各种原因形成无菌性炎症后,失去屈伸运动的功能,其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到炎症的化学刺激会引起膝前下方痛,伸屈膝痛,下蹲痛,上下楼或走路疼痛。此外,还引起下肢酸软乏力,关节不稳。病程久者,脂肪垫内发生钙化或骨化等改变。有关文献报道,髌下脂肪垫损伤与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病变有密切的相关性[1,2,3],而本文研究病例中,合并膝关节滑膜炎6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因此,在对髌下脂肪垫损伤检查的同时还要观察膝关节腔有无积液,滑膜有无毛糙、增厚,膝关节软骨面弱回声带有无变窄、毛糙、缺损等声像图改变。

诊断该病主要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4],(1)半月板损伤: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膝伸屈小腿内外旋或内外翻,膝强力过伸或过屈等运动。声像图表现为半月板完全断裂,间隙较宽时,可见两个较强回声界面,其间并有一低回声带,楔尖消失,或呈不均匀高回声,小的及不完全分离的裂伤,多显示为线状强回声。(2)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声像图表现为关节滑膜增生,呈不均匀性增厚,关节软骨变薄,断裂、缺损,表面回声凹凸不平,关节及其邻近的软组织肿胀,髌上滑囊积液,关节腔间隙增宽。(3)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亦称滑膜皱襞嵌顿症,是由于滑膜皱襞发炎肿胀、外伤出血、慢性增生,滑膜皱襞嵌入髌股关节间隙所产生的症状群。常是单侧发病,以髌内侧皱襞多见。声像图表现为在髌骨内上方或下方,关节囊内面、股骨髁前,可见到肿胀的类三角形或索带状隆起物,呈较高或中等回声,探头加压可有疼痛,有时关节在适当位置,可见肿大的皱襞突入髌骨与股骨髁之间,并有剧烈疼痛。多有少量关节及髌上滑囊积液。但软骨、软骨下骨皮质、半月板无异常。

髌下脂肪垫损伤的诊断,以往一般靠X线片造影或CT、MRI诊断,但检查复杂,费用昂贵,难以对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检查、随访。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髌下脂肪垫损伤的诊断中,可以对脂肪垫的上下径、前后径、脂肪垫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及其相关性病变等作出客观的判断。因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这种无创无痛、直观准确、价廉、无辐射和可复性的方法可作为髌下脂肪垫损伤及其相关性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也方便日后随访及疗效的评价。

摘要:目的 通过对髌下脂肪垫损伤超声诊断价值的研究对其声像图特点及其相关性病变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ATL-3000型、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0 MHz线阵高频探头和选用骨骼肌肉软件系统对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结果 108例患者中,96例表现为单膝髌下脂肪垫损伤,12例为双膝髌下脂肪垫损伤,合并膝关节滑膜炎63例(占58.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占19.4%)。髌下脂肪垫损伤声像图表现为患侧髌韧带深面脂肪垫肿胀、增厚,内部回声减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是患膝髌下脂肪垫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髌下脂肪垫损伤及其相关性病变有很大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髌下脂肪垫损伤,诊断

参考文献

[1]杜杰,张福金.髌下脂肪垫劳损的诊断与治疗现况[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6):987-989.

[2]周奉皋,唐小波,曾勇.髌下脂肪垫损伤与全膝痛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5,17(10):26-27.

[3]沈曙晶,刘厚宁,蒋佑升.髌上滑囊炎与髌下脂肪垫炎的治疗及两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8,4(3):194-196.

髌下脂肪垫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运动员,来自于各个运动队,男30例,女30例;年龄18~30岁,平均25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4年,平均2.0年;左膝35例,右膝15例,双膝10例。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组(A组)和冲击波治疗组(B组),每组30人。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髌下脂肪垫损伤的诊断标准:1有外伤、劳损或膝部受凉病史;2常见于运动员及膝关节运动较多者,其中以女性为多;3膝关节疼痛,下楼梯为甚,膝过伸位疼痛加重,髌下脂肪垫压痛明显,膝过伸试验阳性,髌腱松弛压痛试验阳性;4X线摄片,膝侧位片可见脂肪垫支架的纹理增粗,少数可见脂肪垫钙化阴影。

1.3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

采用电针、推拿配合封闭治疗。

1.3.1电针患者坐位,用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批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626号;规格:0.35 mm×75 mm,20支),蓝辉医用数码电针治疗仪(广州市蓝辉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型号:DZ-A1型;批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581号),润扬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重庆润扬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型号:CQ-27;分类:I类B型;批号:渝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051号)急性损伤取阿是穴、阴陵泉、阳陵泉,快针泻法。慢性损伤取阿是穴温针,阳陵泉、足三里快针,对侧曲池针,配患膝伸屈运动[4]。使用电针时取连续波频率,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 min。治疗期间,膝关节处配合TDP照射,温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天1次,10次1疗程。

1.3.2推拿患者仰卧位,患膝半屈曲位。医者一手握患侧大腿下部,另一手从髌骨上部至下部髌腱止点,来回做表面抚摸和揉捏手法,重点揉捏髌骨周围;再用拇指按压在股四头肌下部及膝关节间隙周围,向上下,左右做推拨手法1~2 min,使之有酸胀感,同时屈伸膝关节数次,掐、揉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最后揉捏、抚摸1~2 min,共持续20~25min。每天1次,治疗10 d为1疗程[5]。

1.4 体外冲击波治疗法

体外冲击波治疗法对所治疗损伤无急慢性之分,治疗方法相同[6]。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使用瑞士产气压型“EMS”放射状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患者多采用半坐卧位,以压痛点为治疗中心部位,工作电压选取220~240 V,工作频率选取8~10 Hz/s,冲击强度选取1.5~3.0 Pa,冲击次数为2 000次 / 部位。间隔4 d进行1次治疗,1个疗程共计5次。

1.5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程度。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2将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各项观察标准按尼莫地平评分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 - 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100%。根据所得的疗效指数评定临床疗效:痊愈:计分改善96%~100%。显效:计分改善75%~95%。有效:计分改善30%~74%。无效:计分改善不到30%。

1.6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比较资料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疗效标准。治愈:膝关节无肿痛,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膝过伸试验阴性。好转:膝部肿痛减轻,下楼梯仍有轻微疼痛,膝过伸试验阴性。无效:症状未改善,X线摄片可见脂肪垫钙化阴影。

2.2 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两组 VA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疗程结束后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电针结合推拿组VAS评分低于冲击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注:1)与治疗前比较,P <0.05;2)与冲击波组比较,P <0.05

2.3 疗程结束后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

两组在疗程结束后临床治愈率比较:疗程结束时,A组治愈27例,占90%;好转3例,占10%;无效0例;B组治愈18例,占60%;好转12例,占40%;无效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

注:† 与冲击波组比较,P <0.01

3 讨论

髌下脂肪垫损伤,由于膝关节频繁活动及挫、扭等损伤,使脂肪垫产生创伤性炎症,久之出现脂肪垫变性等慢性创伤性炎症变化,造成出血、渗出、水肿、增生、纤维变性、粘连以至于嵌挤压迫等,从而刺激神经出现疼痛[7]。中医学称之为“痹证”,常因膝部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从而引起膝部肿痛。

针刺具有调畅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8];并且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松解粘连之功。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言“为肿为痛,宜用针刺法,刺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防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而推拿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通过手法和针刺相结合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上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9]。

EWST在20年前始用于体外碎石治疗[10]。后来发现其对于跟腱腱围炎、肱骨外上髁前臂伸肌止点炎等末端病和其他腱性结构损伤的疗效非常满意。因此,逐步得到了推广,成为现代医学对运动性、软组织腱性结构运动损伤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体外冲击波的作用原理来自空化效应,及其伴随的机械、热、化学和生物效应等,空化过程可产生高温高压,使分子键断裂和并产生自由基反应;作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组织,随之发生组织坏死、剪切[11]。骨科中应用体外冲击波的范围正在扩大,但还不清楚其具体的镇痛机制。有研究显示:体外冲击波可以减轻或缓解疼痛是因为提高了组织疼痛感受阈,另有研究指出体外冲击波通过提高冲击部位组织的压应力和牵张力,使细胞电位改变,这些生物学效应起到了治疗疾病的作用。体外冲击波的高能量在肌腱与骨组织内部产生的物理效应可以松解粘连,达到治病目的。结合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PT病的初步经验,推测其减缓局部症状的原理可能在于:1通过综合效应麻痹腱周围神经;2直接引起去神经效应,掩盖疼痛感受器;3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炎性致痛物质的清除;4加速局部组织愈合。

髌下脂肪垫 篇5

膝骨关节炎晚期患者一般建议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大多数术者是将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大部分甚至全部切除,以取得良好的手术视野,然而患者术后膝前痛常有发生。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是否保留IPFP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对髌韧带长度影响方面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较少。

2014年,Pinsornsak进行了一项针对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等级:Level I),90例手术随机分为IPFP切除组和IPFP保留组。随访时间为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和1年,最终有86%(77例)患者接受随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髌韧带长度、膝前痛、K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在术后各时间点,在髌韧带长度、K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等方面IPFP切除组和IPFP保留组无差别,但IPFP切除组膝前痛8.3%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PFP保留组0的发生率(P=0.03;95%可信区间,-0.007~0.174)。作者得出以下结论:a)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IPFP可以导致患者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增加;b)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如果手术视野良好,术者应尽量保护IPFP;c)如果有必要改善手术视野,则可以将其切除,以利于术中更好的显露。

上一篇:气化燃气下一篇:艺术类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