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文化

2024-10-01

积淀文化(精选12篇)

积淀文化 篇1

1946年, 潍柴动力始建, 2011年, 潍柴迎来65华诞。作为民族品牌的中坚之一, 潍柴动力的品牌影响力在近年来渐攀高峰。一个成功的企业, 背后总有一种力量在支撑并推动着他始终向前, 探究潍柴动力内在的动力源, 不难发现, 这一种推动力, 就是潍柴文化。

在企业内部, 潍柴动力始终坚持“文化兴企、文化育人”, 秉承“文化引领, 战略驱动、主动融合, 打造特色、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文化建设思路, 用文化统领发展, 用文化统一言行, 逐步培育了执行力文化、激情文化、用户导向文化、融合文化、感恩文化, 由此形成了独具潍柴特色的“动力文化”体系。有研究表明, 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否成功, 企业与企业间的文化融合, 是关键。能够做好企业文化的融合, 才能达到企业合作“1+1>2”的目的。2007年, 潍柴为整合众多并购公司、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出了以“包容、沟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 促进了大潍柴文化的融合与再造, 也使潍柴迅速成长为一个千亿级的通用动力供应商和全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之一。

责任:牢记使命, 永保激情

潍柴动力的价值观核心:“责任为本”。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潍柴人动力澎湃:从1998年大刀阔斧的改革, 到2004年股份制改造完成, 潍柴动力在香港成功上市, 到2007年战略重组湘火炬;从搭建国际化协同研发平台, 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突破, 到跨国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 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都展现出潍柴人激情创业的风貌。

霍纯磊, 潍柴动力普通一员, 从他身上的故事, 我们不难捕捉到潍柴文化的所在:2011年2月, 利比亚发生内乱, 而此时25岁的霍纯磊还在潍柴集团驻利比亚办事处所在地米苏拉塔。一个人的安危, 牵动了上至董事长谭旭光、下到4万名潍柴职工的心, 谭旭光在2月22日早晨第一时间做出批示, 要求公司相关部门关注企业驻非洲服务人员的安危, 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 确保霍纯磊迅速安全撤回, 并将批示同步在公司内网上的《董事长博客》上发表。博客发表后, 短短半个小时, 点击率迅速达到了2000次以上。在随后的10天时间内, 谭旭光三次批示, 潍柴职工在博客上传递了上万条祈福, 潍柴集团各部门协同响应, 紧急启动多种应急预案, 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及友好中资公司的协助, 帮助霍纯磊成功脱险, 并安全打通了回家的通道。到3月4日凌晨, 霍纯磊终于安全抵达上海。

记者问霍纯磊:“如果接下来, 公司有机会, 让你去驻外, 你还会去吗?”霍纯磊回答简单有力:“当然。”现在, 霍纯磊又奔波在国外的潍柴客户的工地上。

责任与“感恩”, 这是潍柴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的生动体现。“只有企业对员工感恩, 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髓, 才能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只有员工对企业感恩, 才能激发无穷的工作激情和强大的责任意识, 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谭旭光说。

沟通:架起不同文化融合升华的桥梁

“沟通是整个集团文化形成的关键, 是企业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和基础, 是解决矛盾化解分歧的良药。沟通启迪创新灵感, 交流激发思想火花, 让不同文化在交融中生长出新文化。”谭旭光把沟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潍柴集团旗下十几家子公司同床异梦, 企业不仅无法实现整合最初预计的资源共享并形成规模经济, 更为可怕的是, 公司最终将成为一盘散沙。”2005年初, 在潍柴重组并购湘火炬后, 观察人士曾犀利地指出, 融合谈何容易?

正是通过良好的沟通, 潍柴在大规模并购后并没有出现“一盘散沙”, 而实现了不同企业间的文化融合, 达到优势互补, 发挥协同效应。

为落实“沟通”文化, 除了日常的企业文化活动外, 潍柴还把企业文化交流列为每季度的经济运行分析会的一个主要议题, 进一步促进了集团与各子公司之间的沟通。这不但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沟通, 还促进了在价值观、管理、信息、情感等多层面、多角度的沟通, 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了和谐氛围, 切实增强了重组后企业的凝聚力。“人都是感情动物。各个企业都把心思放在了发展上, 人才没有出现流失, 这是企业重组过程中最难得的。”一位熟悉潍柴的业内人士感慨道。

包容:体现新潍柴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有容乃大。近年来, 潍柴集团一直处在高速发展时期, 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 重组最终能否成功, 不只取决于资本的力量, 重组也不是两个或多个企业简单的叠加。由资本驱动的企业并购, 要想最终实现“1+1>2”的多赢模式, 没有文化的交融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1998年执掌潍柴起, 十几年来, 谭旭光的舞台上逐渐汇聚了重庆长江发动机厂、陕重汽、法士特、汉德车桥、法国博杜安、扬州柴油机厂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谭旭光在并购之前就已经认识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司合并, 首先更需要的是理解、包容, 要“和而不同”。一方面, 把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优质文化进行提炼、集成并形成制度固化;另一方面, 将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文化因子进行修正、剔除, 形成统一的思想意志。

包容, 是战略的统一和协同。为保证集团内产业协同目标落地, 潍柴集团对下属企业坚持“授权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的管控思路, 以及“战略统一、资源共享、独立运营”的治理原则, 充分发挥各公司的传统优势和公司间的协同优势, 打造潍柴集团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 无论是潍柴、法士特的执行力文化还是陕重汽的德文化, 在潍柴集团都充分发挥了最大价值。

“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 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 唯有文化。”谭旭光认为, 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各种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 才可能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始终是时代的佼佼者。

积淀文化 篇2

摘要:历史上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也形成了独特的徐州文化。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留存,更是徐州青年一脉相承的独特烙印。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的气魄,有项羽力拔山兮的雄浑,还有彭祖千年的饮食文化,祖辈的沉淀在岁月的洗礼中传到我们手中,而我们也要用肩头担下先祖的文化,因为它是一种永恒的印迹,在心间,在徐州的土地上积淀与传承。

关键词:徐州文化文化传承历史积淀

青年思想道德价值观启示

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与彭祖养生之地,是徐州最独特最傲人的历史,但在今天,两汉与彭祖的文化积淀却在一代代徐州人的成长里得到传承,并未因历史的更迭而改变,反而是愈加清晰的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引导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影响徐州地区的发展乃至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本文以此作为线索,进行深刻的解析与探讨。

以悠久的饮食文化开始,徐州人的饮食特色自彭祖开始,兴于两汉。传说彭祖在徐州养生,活到了八千余岁,其中更是发明了许多养生美食,而壮馍就是其中的一大特色。所谓壮馍

是徐州地区的一种面食,有面粉发酵后在铁锅上炕,待金黄之后撒上芝麻,口感好,有嚼劲。可长期存放,可作为主食。据说老年人年纪到了六十岁,儿女都要送壮馍,寄托对老人壮年的美好祝愿。并且,由此衍生出徐州人的孝道 注重养生的文化特色。相对于其它地区与风俗,别致别样。在公园里见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时,还在优哉游哉的打太极拳、扭秧歌,甚是可喜。

徐州历来重孝,子女大都以侍老抚小为己任,在生活中做出表率,而又一代一代的相传。在徐州加快经济建设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以思想道德为基础,经济建设才能高效、迅速的向前推行,从而稳固的向前发展。再以青年为主力军的城市建设中,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争创双优双快城市。

兴于两汉的徐州以楚汉争霸为切入点,留下历史的同时,更是留下了文化的沉淀。首先是由行军打仗的衍生物也就是以徐州伏羊节为特色的徐州美食——烧烤。特别是在夏冬两季,尤为突出。夏天喝着大杯扎啤,吃着烤肉串,大有刘邦当年吃狗肉的气魄。与此同时,徐州人的有情有义也随之流传于弘扬。在徐州,能在一张桌子上吃肉喝酒的是朋友,能同抽一包烟的就是兄弟了。这也是徐州人在外的一大特色。在外人了看来,大为不解。所以这也算徐州的一大特色。至于起源,暂且认为是从高祖刘邦开始的吧!具体细节,有待考证。

徐州人的有情有义在今天的徐州也是一种在心里、默认为应

该的习惯了,所以才出现了举不尽的“抡锤哥”、道不清的爱心司机,与那些在大街小巷助人为乐的爱心市民。在危急时刻抡锤砸车,救援被困车中的抡锤哥,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抡锤打铁的农民。他虽然是个农民,却抡起了徐州人精神的大锤。抡起的是代表徐州人的有情有义,托起了徐州人有情有义世代传承的明天。我们相信,传承着的徐州文化还会有无数个抡锤哥,数不清的爱心市民与见义勇为。

在历史传承的同时,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徐州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并不忘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根本,带动全市人民致富发家,过上幸福生活。

徐州的徐工机械是徐州工业的典型代表,这个见证了徐州成长的企业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重型机械加工为徐州带来了无数的光环与荣耀。他们以诚信立厂,以质量说话,代表了徐州人的诚信精神,凡举大厂者,无信不立,无诚不精。注重品质,才会在行业中立足、立信。才会走得更远,影响更大,更有名望。说罢徐工,还有保利协鑫的中能硅业,它是亚洲乃至世界第一的晶硅企业,在徐建成,国人引以为傲。还有在北京上市的维维集团,还有很多。这些龙头企业、大牌产品,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徐州的历史积淀传承到他们这一代,他们定会做的更好。以信为本,信立于行。在华夏畅行的正是徐州历史积淀与传承的真理,让他们愈加的出色,享誉全国,走向世界。这也更是徐州人的诚信为本。

我们先辈为我们积淀传承的文化精神的接力棒现在传到我们这一代的徐州人的手中。作为新一代的徐州人,我们发掘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优良传统,争做新一代的徐州人,传承开拓。我们在校,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开拓新的视野,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努力践行创先争优有学习思想,更要明确肩负着的历史使命。中国还是一个崛起的大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定会牢记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独特形象,并为国之昌盛而努力,并为之奋斗。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其中的重要意义,并把握新时期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在成长中追求远大理想,立志成才,传承徐州人的独特方式,坚定崇高的信念。

我们还在成长,当我们从父辈手中接过徐州独特的文化传统的时候,没有繁杂的过程,那是每一个徐州人应有的,应尽的特殊义务。正是历史的积淀与传承,才会有独特的徐州特色,才会有卓尔不凡的突出成就。也会像父辈那样在冬夏吃着烧烤,也会有那么几个人同抽一包烟的兄弟,也会在危急时刻抡锤救人,帮助别人,充满爱心的生活着,侍奉老人安抚幼小。会在内心的深处去践行一个徐州人的传统,一个徐州文化独有而又时代传承的特色。不管以后的我去向何方,走向何处,徐州人的精神永在。不论对人还是做事,以诚信为本,上老下小,以孝待之,对朋友有情有义。对需要的人全力相助。直到一代一代的世代传承,一

代一代的闪耀着。

也许正是徐州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才会有一个地区的繁华,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国家的伟大。而我们,仍一如既往的传承与发扬。正是这种传承,有了走南闯北的徐州人。有了有情有义的歌手徐誉滕,有了北京的蔬菜大王也是徐州人。还有了徐工维维这样一批杰出的徐州企业。相信他们会以徐州人特有的精神,不同寻常的认真与努力,热心与奉献,把事业做的做好,把精神的火炬继续传递。让徐州的下一个明天更加的辉煌于灿烂,让徐州的精神文明更进一步。

作为新一代的徐州人,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传承历史留下的有情有义,热心奉献,勇于进取,永不服输,诚信为本的传统。与此同时,尊师重孝,世代相传。

徐州名人馆里伫立着徐州自古以来的先辈先烈,我们不曾忘记过他们,更不曾忘记他们的精神,我们相信,他们留在历史上的不仅是光辉的事迹,还有不灭的精神。

每一个徐州人也都将谨记、相传。

光伏材料121

王元庆

文化自觉有赖于文化的深厚积淀 篇3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国家层面的文化“三自”,离不开公民个体对文化的“三自”,首先是具有文化引领责任的领导干部尤其如此。说到底,文化不仅留存于图书馆、博物馆,依存于各类实体和习俗之中,更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一种文化,只有活跃于当下的社会生活,认同于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才是真正鲜活而有价值的文化。

如果这样的判断成立,那么每个头脑中积累沉淀文化的多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人对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程度。换句话说,文化“三自”需要资本,依靠内存。文化积累深厚,自觉才有资源、自信才有资格、自强才有依托。胸无点墨,不识之无,或者除了几句宣传口径、文件语言,再无别的说词,既不懂文、史、哲,也不通数、理、化,甚至对文化、文明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起码的敬畏,哪里还谈得上对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但再丰厚的文化宝库也代替不了每个公民的个体学习。图书馆的藏书不经逐字逐句的阅读,不可能直接拷贝到个人头脑当中;读过的图书不经联系实际的理性思考,也难以成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首先有赖于文化积累和积淀,这是“三自”的大前提。尽管在咱们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即便是没有文化的乡野村夫,也知道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但对文化朴素的认知和理性的思索毕竟不在同一层次。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认识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就必须对文化发展繁荣负有重要责任的领导干部的文化水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样说并非无的放矢。如今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都有高学历,有的甚至还拥有博士学位。但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并不总是那么令人满意。有的缺乏对文化的敬畏感,在思想深处甚至还存有一丝藐视知识、歧视知识分子的文革遗风;有的原本对知识文化没有多少兴趣,只把求学当作晋级的敲门砖,提拔了、上去了,从此再不读书看报,满足于当年那点可怜的积累;有的虽然专精某一学科,但知识面狭窄,专业以外,近乎无知;有的学历来路不正,原本大学还没考上,忽然变成某某博士,其学位成色大可叫人怀疑;还有人貌似学识渊博,似乎无所不知,但所知无非浮皮潦草,从无深刻见解,是典型的“博学的无知”。这样一些同志如果掌管文化建设工作,当然不排除经过刻苦努力,洗心革面,成为全新的文化战士的可能性。但更多情况下通常不令人乐观。以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学养根底,文化自觉不知能觉出什么,文化自信不知从何谈起,文化自强没准就弄出个无知无畏的自大狂。

积淀文化 篇4

关键词:行业特色,大学文化,学生素养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国初期, 中国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高校合并和调整成立了第一批以工科院校为主的行业特色大学, 他们因行业而建, 立足行业, 依托行业, 服务行业, 肩负着培养行业发展所需人才、引领行业科技进步、解决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任。所谓行业特色大学, 是指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前隶属于中央政府部门、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等学校。行业特色大学作为和行业有着紧密关系, 有兼具着它自身独特优势的大学类型, 其发展对于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如何积淀行业文化?

1.1 立足行业, 推进文化的特色发展

行业对一所行业特色大学来说是一块奠基石, 依托行业而建, 脱离了行业, 也就没有了大学。只有行业的特色得到了发展, 行业才能继续走下去;只有特色得到了提炼, 行业才能有一个主旋律;只有特色得到了升华, 行业才能有新的生机。

1.2 依托行业, 传承文化的精神根基

行业因历史而存在, 无论这个行业目前的兴衰程度如何, 一个行业必定代表着一个历史的传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 一个精神的传承是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当然, 校园文化的沉淀, 来源于校园核心人物的教育思想和独立特行的精神品格。我们在萃取行业文化的精华的同时, 把行业的精神传承下去, 作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产业的根基, 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1.3 服务行业, 培育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为己任, 是行业特色高校战略发展之本。因行业而建的行业特色大学, 一定有着为服务行业的义务和权利。然而, 在服务行业的过程中, 从表面来看是多少行业人学习和萃取的知识来源。同时, 再深层次的揣摩, 其实也是多少服务者不断提高和实践获取的重要途径。

1.4 体现行业, 创新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是近年来越来越强调的主题, 要充分发挥行业特色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 就尤其要注重行业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浓厚的行业文化育人氛围, 不断提高特色高校的育人水平。

以供销行业院校为例, 可以在各类教育中融入供销文化育人功能。例如, 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目标, 开创供销文化渗透教育, 并掀起校园供销文化学习热潮, 校企合作文化育人活动丰富, 组织产业企业文化宣讲, 惠及学生, 将文化育人工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阵地, 学生满意度高。

2 如何培育行业特色大学的学生素养?

2.1 以教育教学为首任, 加强课内外行业实践和体验

教育首选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验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培育行业特色大学的学生素养上, 教育教学是首要作用, 无论是课堂内外, 教室内外, 校园内外, 都是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场地。现阶段, 行业特色大学大多数都可以走出学校, 走进行业, 走进企业, 让学生充分体验行业, 体验企业, 体验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学习,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体会行业文化所积累的精华。

2.2 以校园文化为契机, 加强行业文化的渲染和熏陶

校园文化一直是大学校园关注的部分, 但是作为行业特色大学来说, 行业文化的渲染和熏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怎么可以不懂行业文化?不了解行业文化?所以, 要打开传统高校的局限, 充分利用行业文化给校园文化带来的无限生机, 不断加强行业文化的宣传工作, 做好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2.3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加强学生行业职业素养

学生活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依然可以体现行业特色大学的优势, 加强学生行业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钟秉林, 王晓辉, 孙进.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D].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校园文化积淀与创新 篇5

——XXX校长在2012年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说。

以企业定

向班为实验班,逐步探索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相结合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形成具有学校特有的班风、学风、教风的校园文化。

——XXX校长在2012年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说。

倡议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主动关注、积极工作、责无旁贷,全力以赴支持和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学生教育工作,形成一种联动机制和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真正体现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XXX校长在2012年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说。

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接触点,也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

——XXX校长在2012年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说。

带班一任,平安三年。

——党委书记XXX在强调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时说。

先就业,后择业,重创业,成事业。

——党委书记XXX在给学生做就业指导时说。

处处是课堂、事事是教材、时时能育人。

——XXX副校长在谈学生教育工作时说。

规范教育紧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

——XXX副校长在指导班主任工作时说。

在管理中要做到:智慧管理、文化管理、细节管理、用心管理,实现由管向教转变,把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教育为中心”。

——XX副校长在谈学管工作的思路时说。

大智者治事,小智者治人,中智者治法,睿智者治文化。

——XX副校长在谈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时说。

搞好学校招生工作,必须搞好就业工作,搞好就业工作,必须搞好就业指导工作。

——XX副校长在谈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时说。

以校园文化建设来引领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文化建设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XX副校长在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时说。

力争使各个班级有书声、有歌声、有笑声。以此来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管理自己,学会克制自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适应环境。

——XX副校长就如何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提出“三声”教育。

坚持“四育人”、“三个一切”、“三贴近”的原则,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2012年学生管理的目标。

积极行动起来,为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绿色校园而努力。

——2012年学生管理的目标和校园文化建设口号。

严格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细节管理。

——2012年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

文化引领、层级管理、由管向教、双主模式、团队意识。

——2011年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

文化引领要拓展提升;层级管理要注重实效;由管向教要因材施教;双主模式要研究学生;团队合作要提高认识。重点工作有突破,教育引导有创新,整体素养有提升,本职工作出亮点。

——2010年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

文化引领凸显特色;层级管理规范科学;由管向教德育为先;双主模式关注细节;团队合作提升队伍。

——2012年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

文化引领,拓宽思路,搭建平台,砺炼品格,综合发展。

——学校团委确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阳光自信、勤奋感恩。

——某班级确立的班训。

提高自身修养,成就职业梦想,坚持砺炼自我,走向辉煌人生。

——在团学工作之窗栏中的标语。

我用最响亮的口号迎接朝阳,我用最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

——倡导学生养成阳光心态,快乐成长。

有理想、勤学习、善思考、强技能、能敬业,讲诚信、明是非、知礼仪、懂感恩、守孝道。

——2012年学生科工作要点中提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职校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育好一个学生,成就一个梦想,幸福一个家庭。

——学生科倡

导全体班主任树立神圣职责意识。

把心理疏导、批评教育、行为引领、参与比照、比前想后、涉及未来、联系家长、家教结合等多种方式和手段综合应用到学管工作中去,提高管理和教育的效率。

——学生科在引导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时强调。

从您满怀信心和希望把孩子送入我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共同分享、分担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成功、喜悦、挫折、忧伤。

——2011年学生科在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中说。

养德、开智、砺技、健心、怡美。

——2011年团学工作之窗主题。

学习,做人,服务,提高。

——校团委提出如何做一名优秀团学干部的八字方针。

拓宽思路、依托专业、锻炼素质、铺设平台。

积淀学校文化 服务当地发展 篇6

品牌是文化交融和积淀的结果,品牌学校的建设实质上是一个进行文化建设和积累的过程,学校的终极魅力也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近年来,浙江省象山县贤庠镇成人学校在积淀学校文化、打造品牌学校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形成特色校园文化,营造隐性育人环境

1.弘扬学校“洁癖”文化

一个有“洁癖”的校长成就了一个洁净的校园,进而影响了全校师生,最终形成了校园“洁癖”文化。到过象山县贤庠镇成人学校的人都会感叹学校环境的整洁与优美。赏心悦目的环境不仅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隐性育人氛围。今年,学校结合“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并将优美的环境逐步内化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2.积淀热情服务文化

成人学校是为当地经济和社区百姓服务的,所以学校要把热情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学校给学员提供的服务也力求精益求精,一是做好学员的生活服务,为学员安心参加培训提供物质保障;二是满足学员的一些合理需求,对于他们提出的合理建议和要求,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三是尽量解决个别学员的特殊需求,把学员的冷暖放在心上,让学员感受到我们的真心。

3.追求卓越工作文化

学校要求教师打造卓越课堂,用精彩课堂吸引住学员,用自身魅力影响学员。追求卓越往往是从小事做起。学员报到时我们总是热情接待,培训中发现乱扔烟蒂、上课聊天、接听手机、随地吐痰等现象时,老师都会耐心提醒并帮助学员改正。

二、创建品牌培训文化,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1.结合实际培育特色

经过两年发展,“保育员”已经成为我校的长线培训项目。2015年,学校又拿到了浙江省公安厅颁发的“保安培训许可证”,这标志着学校保安员培训中心的正式挂牌,我校成为了象山县唯一一所开展保安员职业资格培训的学校。学校还加入了浙江省家政培训联盟,把“保育员”“保安员”“农家菜”“育婴员”“计算机操作员”等都纳入家政服务培训项目中,形成了“家政服务”培训品牌项目。

2.做实培训树立口碑

为落实培训效果、树立口碑,学校组建了一支优秀的保安师资队伍,落实了保安实训器材和实训基地,并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学校还与县公安局、教育局、住建局、消防局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培训,做到了合作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增加了特色课程、拓宽了授课方式、提升了培训效果。

3.培训引领学习兴趣

系列培训让学员感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种种实惠和快乐,激发起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帮助一批农家妇女走进了网络生活的新世界;“农家菜”培训,掀起了学员学习美食、讲究营养用餐的热潮;“月嫂”培训,使部分学员主动走进书店学习知识。

三、打造特色社区文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1.打开校门,迎接客人

新成立的乡镇成校往往缺乏人气,而附近社区的居民也相对缺乏活动场所,为了吸引社区居民,学校主动开门迎客,增设活动器材和场所,把图书室、乒乓室、活动室、健身房等向市民定期开放。

2.品牌活动,集聚人气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学校把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舞台表演、竞赛比拼等形式表现出来,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活动。有了品牌活动后,就会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进来,为活动集聚人气。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比赛,如跳长绳比赛、拔河比赛、农家菜比赛、个人才艺大赛等等,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让居民在各种比赛中施展才艺、交流情感、享受生活。

3.开展合作,借智借力

积极开展纵向对接与横向联系,与相关单位、部门、企业开展多种合作,办活社区教育。如学校与政府对接开展“模范妯娌”“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与企业合作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进企业”活动,与各村合作开展送健康、送技术、送文化活动等。开展法制讲座、文化进村、技术下乡、健康教育等社区活动,使居民逐渐养成崇尚科学、重视健康、学习进取、追求文化生活等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淀文化 篇7

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特点

大学文化对于普通高校而言, 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活动中, 通过自身积淀和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吸收并融入大学意志, 形成具有大学个性的文化结构, 且以观念形态呈现的文化现象[1] 。也就是说, 大学文化是大学作为社会创新型组织的本质属性, 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大学人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 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 既包含和反映着历届师生对大学本身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时间探索, 又是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

那么, 对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 笔者以为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交互构造的虚拟大学文化。也就是说, 在校园网站与网页上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营造真实校园的氛围, 运用网上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开发、学术研究、教学研究和一些有益的人文活动, 使虚拟的学术空间蕴含着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内涵。从目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运作情况看, 对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已凸现出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多元性、大众性、交互性等特点。

1.开放性。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文化的传播方式等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本身所采用的传媒载体所决定了的, 它与普通高校相比, 在传播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方式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为学习者只要具有网络操作技能, 在网络环境下, 就能享受到网络时空的自由、资源共享、交互学习、解答疑难问题, 提升了个人文化素养等多项服务。

2.多元性。

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的内容彰显出文化的多元性。同时, 网络虚拟化程度越高, 则文化的多元化程度愈发明显。电大在线系统中的BB板块和在线答题板块就是文化多元化的主要阵地,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当前, 电大及普通高校都在不断把自己学校的文化资源逐步向开放教育的网站传输, 使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内容更具多元性。

3.大众性。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建设的参与程度体现出大众性。一是从开放教育大学文化形成的载体层面看, 无论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还是网络交互技术都会参与大学文化的建设与传输。二是从开放教育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看, 开放教育大学文化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它们又相互渗透, 社会文化的内涵也会反映到开放教育的文化中来。因此, 开放教育的文化吸纳更具有大众性和广泛性。

4.交互性。

开放教育大学文化内涵建设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作为远程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工具环境文化的形成中影响着学习者。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工具、环境的同时, 也以一种文化的角色影响着师生的交互方式、思维和观点。师生通过交互工具、图像、音频、视频等系列媒体技术, 利用电子白板功能, 通过特殊的“网络黑板”供师生及时交换意见[2] 。因此, 开放教育的文化传播更具有广泛的交互性。

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的积淀

随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 其开放教育的虚拟校园文化也在借鉴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建设。一些学校的举办者针对远程开放教育比全日制高校教育缺乏真实校园氛围和人文熏陶这一不足之处, 遵循有利于学生在没有教师耳提面命的条件下,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不断开拓思路, 努力构架远程教育学生与全日制高校学生的教育立交桥, 完善学生管理机制, 实施网上学生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开设党建园地、社团组织、学习天地、心理话题等栏目, 开办网上党校、团校、支部生活, 对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设专人培养。有的学校设立课余生活、优秀论文、课外读物、经验交流、网络杂志、心理学趣闻等栏目区, 建立了学校的虚拟校园, 学生进入虚拟校园后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栏目进行访问, 获得自己所感兴趣领域的最新动态信息。还有一些学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每年除进行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外, 还依托教育中心建立了党团组织、学生会等, 结合社会上的重大事件, 精心组织远程网络的主题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在学习中参与,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正在逐步发挥凝聚、激励的作用, 约束规范的作用, 满足了远程教育学生心理和情感上归属的需求。

但从开放教育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看, 目前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 由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本身的创办时间较短, 文化底蕴不够深厚, 加上又没有真实校园, 学习者的文化差异又较大, 使得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一些资源建设还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要求, 就是有一些属全国一流的教学资源, 但适用于网络教学的课件不多, 特别能体现自主学习型的课件更少, 有些只是把传统教学搬到“网络”上。还有一些资源不能满足师生的交互需要, 不能转让师生的双向交流。加上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 对远程教育进行文化创新和探索不够, 尚未形成开放教育系统的大学文化建设的特色和核心内容, 对文化载体的开拓和利用不够, 文化环境建设滞后, 科技文化活动开展比较缺乏[3] 。因此,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差距, 针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远距离、开放性和大众化的学习特点, 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的高度, 夯实开放教育文化建设的基础, 更好地促进开放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的构建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存在着师生间和同学间的相互联系与交流方面的缺陷, 没有机会参与和体验大学校园生活, 难以形成大学生意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提高开放教育学习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必须加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文化建设。

1.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一切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生活的物质条件, 校园环境和设施, 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但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4] 它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 是属于学校浅层次的文化。对于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来说, 要建立师生之间互动的校园物质文化, 必须强化网络文化软硬件的设施建设, 重视虚拟校园环境建设, 虚拟教学情境的建设, 教学支持系统及互联网的建设, 以达到“教学形式的网络化、教学媒体的数字化和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的要求。使资源建设更好地适应自主学习的要求, 结合学生是成人在职的特点,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回避分散学习所带来的诸多不便。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各种资源, 创建富有文化特色的语言、文字、故事等信息资源, 让学生感受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2.加强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一切文化建设的根本。

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公约等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文化, 属于中层次的文化。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让学生懂得什么事可以做、该做, 什么事不能做、不该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制度文化包括学校颁布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考试规则及学生手册等, 对于组织机构及师生建设也可包含其中, 因为它是制度落实的关键。这些对于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说同样是很重要的, 因为用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就是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 就会使得人们摒弃旧习, 从而在规范中获得自由, 取得更大的效果。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一切文化建设的核心。

精神文化是人们在精神层面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严谨务实、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氛围, 是让人从善的文化, 属于深层次的文化。开放教育的大学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品牌形象等内容。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审美情趣、崇尚信仰等精神品质。这不仅是由人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也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对当代高等教育包括开放教育提出的做人的根本要求。

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切文化建设的平台。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 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及其产物。也可以说, 网络文化是人们与网络相关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方式及其产物, 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象, 主要指网络相关活动中的道德伦理、社会行为、语言文字、艺术等精神活动及有关的产品、服务[5]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就是利用网络优势构建网络文化。比如: (1) 开设虚拟校园文化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2) 把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术活动相结合, 通过网络直播校园内开设的讲座, 营造校园文化的学术氛围。 (3) 开展信息道德教育规范网络文化的正确导向, 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审查和过滤。

5.加强教学文化建设是一切文化建设的重点。

教学文化是教师和学生作为集体主体在教学互动中构建的集体主义文化, 是集体主体价值观的直接体现[6] 。也可以说, 在教学环境中, 师生基于教与学的接触、交流、对话等活动过程而呈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如师生地位、师生互动的文化意蕴、学习方式、思维范式的文化透视等。对于开放教育的教学文化可以视为在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教学生活过程以及与之成为有机统一体的整个教学环境。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文化层面研究与建设, 为远程教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领域, 不仅具有现实意义, 还为教学实践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蔡劲松.大学文化的哲学视角及本质内涵[N].光明日报, 2008-03-26 (11) .

[2]罗健.现代远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 2008, (9) :34.

[3]贾兴志.关于加强远程开放教育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12) :74—75.

[4]左云飞.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切入点[J].江苏高教, 2005, (2) :58-60.

[5]杨谷.网络文化概念辨析[N].光明日报, 2007-11-25, (4) .

积淀文化 篇8

一、尊重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说:“阅读天生重要。”一个人的知识积累, 智慧的培养和灵感的塑造, 一切源于阅读。阅读可以成就幸福的人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当今, 农村家庭孩子多为留守儿童, 由年迈的祖父母或亲属托管, 这些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大多学生家庭没有课外阅读书籍;许多家长只顾手中农活或忙于娱乐, 几乎没有阅读书籍, 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的比较少;一些父母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但不知道指导孩子们读什么书, 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大多数家长及学生都有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希望。在学校, 个别教师对阅读认识产生偏颇, 形成要考就教的不利局面, 难以冲破围着教科书转的禁锢。课后, 没有提倡学生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 反而更愿意让孩子完成作业试卷。这样的落后观念也直接致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分离开来。

只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乐于毕生学习的人, 才能适应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会学生掌握便捷而又富有成效的阅读方式, 逐步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养成。只要我们热情地为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学生能从生活中成为阅读主体, 就能促使学生去读, 否则都是片面的热情。作为教师和家长, 把读书的主导权让给学生, 让他们从心底里爱读书。这样,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得到了我们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 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蹲下, 贴近学生, 了解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选择健康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适时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努力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文化氛围。教师应弱化功利心, 不只要顾及眼前的利益而忽略学生长期语文素养的培养, 用一颗平静的心努力实现小学课外阅读任务艰巨。只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将读书和作业布置有机结合起来, 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 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只有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长期坚持阅读, 才能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积淀文化 篇9

一、帮助教师明确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科技意识和素养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借此要渗透揉合科普教育特色文化, 有机渗透和整合科技活动教学元素。

1.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扇子”是中班主题《火辣辣的夏天》中的一个教学点, 教材中提示使用正反折纸和冰棍棒的方法制作一面扇子。根据这一提示, 我们设计了科技系列制作活动“多彩的扇子”。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正反折叠的方法制作小折扇。 (2) 体验制作简易折扇的乐趣。

活动流程:情景导入, 讨论防暑降温的方法→观察思考, 讨论扇子制作方法→幼儿操作, 制作扇子→使用扇子, 给自己降温。

发现问题:在活动实施后, 发现这一科技制作活动有点模式化的倾向。首先, 幼儿对制作扇子的情感激发是不够的, 随着物质的发达, 电扇空调的出现, 扇子的使用率降低, 这些幼儿对于扇子没有了类似我们儿时对于扇子的认识和喜爱;其次, 幼儿对于扇子源远流长的文化没有感受和理解, 促使幼儿缺乏制作的愿望;另外, 活动形式的单一性, 让幼儿缺乏自主选择, 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今天的活动中看到个别幼儿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正反折的经验, 所以花费了很少的时间就完成了, 扇子也随手一扔, 没有显出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再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流于形式, 幼儿只是随意地操作, 趣味和意义不够深。

2. 在分析和思考中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再对活动的价值挖掘、开展形式、幼儿认知经验、科技能力的获得展开了讨论和思考:《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关于学习活动方法运用中提出的“方法恰当、灵活、有效, 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的原则”。那么如何在科技教学活动中注重多元价值的开发和显现, 同时要兼顾幼儿, 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制作的兴趣?活动如何有机揉合科技特色, 体现科技活动的内涵, 使之有趣有益, 让幼儿喜欢呢?我们对这个活动的目标和流程进行了调整。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扇子文化的感受, 以此激趣。整个活动过程如下:谜语激趣, 说说认识的扇子—欣赏扇子, 了解扇子的文化—自主选择, 制作喜欢的扇子———交流分享, 展示自己的作品。再纵观这样的修改对这个科技活动的意义, 制作前让幼儿感受扇子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文化, 在欣赏和讨论的过程中给了孩子情感的铺垫, 激发幼儿喜欢各种扇子, 乐意探索制作多样的扇子;制作中把“如何让扇子美丽, 还要牢固实用呢?”问题抛给幼儿, 引起幼儿思考, 丰富活动环境, 材料投放体现多样性:如有正反折扇、螺丝螺帽拼接拧成扇、包装袋扎成扇, 三种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制作思维, 可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难易进行制作;在活动形式上引导幼儿尝试集体合作、个别等多种方式, 能主动探索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注重范例多元化、多维度提供, 如成品图片、过程示意图、多媒体现场演示等可供幼儿主动选择的参考模式。制作活动结束后, 我们幼儿带着激动和兴奋, 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整个活动对教师的科普思维提高有了很大的改善。

3. 在实践和反思中收获和体验

于幼儿, 在活动中幼儿对中国从古至今多变的扇子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能根据前期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扇子的形状、功能、图案、材料等。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乐此不疲, 乐意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当幼儿将小扇子轻轻地打开, 给大家扇风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自豪, 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大地增进了幼儿之间交流交往的需求。最后的分享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成果的自豪。

于教师, 通过集体的思考和智慧, 在经历思维的碰撞和问题的挖掘之后, 对整个活动有了重新的梳理, 价值把握更深刻, 活动更契合幼儿的需求, 更有趣有意了。在观摩活动的时候明白了有机融合科普意识, 通过有趣的活动形式给予幼儿是多么的重要。科普教育不是生硬的, 而是可以与集体教学活动灵活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的。

二、帮助教师梳理经验, 在学习和感悟中转变教学理念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在科学领域提出6个目标, 其中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能力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体验探究式的过程, 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 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注重探究过程,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 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课例, 让教师有了清楚的对比认识, 深深地感受到在活动中落实指南、实践指南, 对于推进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有着直接的、关键的作用。透过《指南》看教师在架构集体活动时的目标价值、内容选择以及方法运用, 能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与目标归宿, 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和过程价值, 不拘泥于形式和模式。

在研磨课例的过程中, 教师深刻地感悟到:在正确挖掘活动价值之后, 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 活动更有内涵和有趣了;在活动形式体现多元之后, 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加强了, 有探索的愿望和创造的兴趣了;在活动互动多样性之后, 教师能够沉下来观察和发现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幼儿的表达表现更自主更大胆了。通过这样的磨课系列活动, 让我们的课程文化深入每位教师的心灵, 渗透和规范我们的一日活动, 推动我园科技特色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渐渐铸就我们的科技教育品牌特色, 形成科普教育的优秀资源, 深化我们的科普教育特色文化。

写作要重视积淀 篇10

一、通过阅读, 形成积淀

这就涉及课外书的博览与吸收。

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是课本和课堂, 除了课本课堂所得, 课外书就是获取知识信息, 拓宽知识视野, 获得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

有的学生作文感到困难, 或脑子空空, 无从下笔, 或下笔苍白, 言之无物, 这些跟不重视课外阅读、缺少课外阅读或缺少知识积累有关系。古人言, 开卷有益。看书能让人长知识。书看多了, 并同步注重知识的消化与积累, 必能视野大开, 动起笔来左右逢源。

阅读需要一定的面与量。最好博览群书, 并勤做读书笔记。

书读得多、吸收得好且迁移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其作文往往最优秀。所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 阅读也有讲究。并非什么书都看, 什么书都读。低级趣味的最好鄙弃不看或绕道而行, 还是要学会分辨良莠。这样才不至于思想中毒和写出不健康的东西来。

二、通过传媒, 形成积淀

传媒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广播是一种传统媒介。它可让我们只需侧耳, 就能感知身边事、国内事、天下事;电视是一种居家传媒。通过电视, 我们可收听新闻, 观看影视, 欣赏歌曲, 尽享视听盛宴;电影是一种娱乐传媒。观看电影, 可以让人们感受真善美, 明辨假丑恶, 引领人们走向更高品质的生活;网络, 则是一种快餐式的便捷媒体。借助网络, 人们可无限冲浪, 室里室外感知矢量天下事。

无疑, 传媒向人们洞开了一片新天地。它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还可让我们采集到许多的写作素材, 形成丰厚的写作积淀, 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向生活要素材

这就关联到生活的阅历与体验。

写作源于生活。把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 既可获得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又可提高对生活的认知水平。许多活泼泼的素材就来自你的亲身经历, 来自你的体验, 而来自你的经历与体验的素材往往是最具活力的。何况你的阅历与体验是你的亲力亲为, 用起来那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常言道, 文贵以情动人。要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 自然离不开生活, 因为只有生活才能给你真情实感。我有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花布伞》的母亲节征文。文中她就盛赞了她母亲的博大母爱。说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作为女生的她不再满足平日里使用的黑布伞, 而希望母亲能给女儿买把花布伞, 和同学平起平坐。希望早已提出, 可身为教师的母亲就是一拖再拖, 一直没能满足女儿的心愿。于是, 母女俩从此有了隔阂。可母亲依旧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 但女儿却不领情, 总认为母亲小气。于是有一天, 女儿冒着倾盆大雨去学校晚读了, 为的是赌母亲的气。没办法, 母亲只好挤挤家里的生活费, 为女儿买了把花布伞, 并送到晚修后早已等得焦虑的女儿的手上。雨仍然狂下着, 在雨濂中, 母亲终于向女儿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 没能及时给女儿买上花布伞, 是因为自己将节余的工资都定月拿去资助班上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孤儿。这个秘密母亲平时并没有道破。于是, 女儿感动了, 泪如雨下, 和母亲相拥在雨夜里。这个故事颇为生动, 也是作者经历过的, 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所以读来感人至深。自然, 这篇征文也就获了奖并被刊发于报上。这就是生活的力量。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如果学生写作时, 能从个人的生活阅历与体验中提取有价值的素材, 那么, 其作品必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也势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向社会要素材

这就触涉社会的观察与感受。

社会也是写作的源泉。当素材欠缺, 文思受阻, 既难以从书面获得写作的材料, 也难以从生活中汲取有用的东西时, 该怎么办?我想, 就该动用平时对社会的观察与感受的储备了。

我们有些学生, 总习惯于向书本, 向自身的生活索要素材, 却未必想到社会也是一个广阔的取材天地。要写好作文, 除了博览群书, 有一定的阅读面;热爱生活, 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还要观察社会, 很好地感受社会的种种现象, 否则, 就会吃亏。好些高考作文题, 就触及了社会问题。比如1990 年的“花”与“刺”考题, 1992 年的“红雨衣与高跟鞋”考题, 1995 年的“鸟的评说”考题, 2001 年的“诚信”考题, 2015 年的女儿状告父亲违规驾车考题等, 都很鲜明地触及了现象与本质、公德心、遵规守法、一分为二看问题及商德、道德等不同时期的社会焦点。它们在各个方面检测了考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因此, 学生们不应只是将目光盯在书本及自身的生活经历上, 还须关注社会, 学会观察社会现象, 感受社会问题, 并形成一定的认知储备。

这点, 要向名人学一学。俄国著名大作家果戈理, 曾经很好地利用自己在广泛观察后悉心记录的笔记本进行了成功的文学创作。这位作家的一个习惯就是身边常备一个本子, 随时记下一切在社会上观察、体验到的事情, 除了眼见的各种景物外, 还有耳闻的各种有意义的话语。在这些记录里, 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所不有, 既有多种动植物的名字, 也有挂在捕鱼狩猎者口头的俗语和朴实的耐人寻味的语言, 还记录下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和事情的思考。这些记录为果戈理的写作积累了大量有用的素材, 他曾经不无得意地把自己心爱的笔记簿称为“手头的百科辞典”。

再说, 社会能给你一些真真切切的东西, 文章又贵在以真服人, 如果习作者能有机地注入一些社会元素, 那么, 写起作文来必能素材丰厚, 内容鲜活, 有时代气息, 有思想上的广度和深度。希望学生们能做社会的有心人。

文化积淀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篇11

8月20~21日,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暨“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经验交流会在陕西省榆林市隆重召开。大会围绕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文化推广、基层班组建设工作,对优秀企业和个人代表予以表彰,更好地推进企业品牌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杨纪朝、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主席杨冬旭,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许蒲生,陕西省经济联合会副会长马永喜,陕西省纺织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会长侯代会,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春临等领导出席会议。

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办,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承办,陕西省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榆林市羊毛防寒服产业协会、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纺织集团公司等协办。

文化铸造经典品牌

“当前纺织行业经济发展缓中有进,优秀纺织服装企业也在寻求创新与转变。而在这一过程中,品牌文化积淀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发言时如是说。

会上,他详尽地解读了当前行业发展情况,综合数据对比分析了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日货币贬值、企业订单转移等多重因素对于行业的影响。同时,他还对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及其工作提出了希望。

据了解,纺织品牌文化推介活动是行业推进品牌强国战略、加快纺织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在全行业连续开展10年。10年里推出了100个企业,194个品牌文化创意奖,114位品牌建设杰出人物,13个老字号品牌传承企业,在全行业树立了一批品牌文化建设的示范典型。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在创建自主品牌过程中的文化意识、文化思考和文化自觉,为企业营造了品牌文化建设的氛围,成为吸引企业广泛关注的一项品牌活动。

在互联网时代,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课题,能够突破陈规创新发展的企业无疑是时代的强者。而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带有深厚的品牌文化基因。王天凯指出,时代的快速转变更要求纺织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联合,跨界的沟通与交融。当前的环境中,市场更需要涌现出一批批有特色、能够创新的企业。

经过审核初评、调研考察、推介活动领导小组综合审定、网上公示等程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决定授予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荣誉称号;授予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2015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奖”荣誉称号;授予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中国纺织服装老字号品牌文化传承奖”称号;授予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戈亚芳等13位同志“2015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荣誉称号。会议对以上获奖企业及个人授牌表彰。

会上,各界纺织服装品牌企业负责人还围绕“传承·创新·发展”主题,畅谈企业发展中品牌文化创新的做法和体会,分享了品牌文化经验。陕西羊老大集团董事长王飞认为,只有打造品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货真价实地将优质体验带给消费者,品牌也终将得到市场的认可。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董事长金建华也表示,品牌的发展需要传承,更离不开创新。同时,品牌文化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班组建设为企业添活力

除了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经验交流会也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43个班组被授予“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称号,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粗纺工厂乙工段荣获“全国巾帼标兵岗”称号。会议还对上海、山东、陕西三家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全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先进单位以及全国纺织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予以表彰。

杨冬旭在致辞中说道,班组的建立能够让企业有更强大的发展动力。杨纪朝也指出,我国纺织行业正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而进一步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工作、班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企业不断提升软实力。

品牌是企业的名片,创新是企业提升的动力,传承优秀品牌文化能够使企业保持长久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基层力量,每一个班组存在的意义也不容忽视。杨纪朝说道:“今年评选出的先进班组,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都有自身的特色和闪光点。企业发展离不开这些充满活力的基层力量。”

此外,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等5家班组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他们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讲述基层优秀班组的先进事例,分享了个人在班组组建、管理中的心得体会。

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环境工程设备科科长刘慧清在分享中谈到,企业班组的建立能够凝聚起员工的凝聚力。加强班组建设可以使职工感受到企业对于他们的关爱与帮助,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渗入,形成高效、团结的职工团队。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榆林市七只羊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榆林蒙赛尔服饰集团有限公司,一同感受当地企业风采,交流共进。

荣誉榜

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

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nlc202309031203

山西恒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安徽天鹅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德芙瑞服装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雅兰寝饰用品有限公司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服装老字号品牌文化传承奖

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

2015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奖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雪莲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纺织集团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华申进出口有限公司

上海上实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歌迪服饰有限公司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

石狮大帝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州恒丰集团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陵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

榆林市七只羊服饰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5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

戈亚芳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安秀清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光胜 山西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纪委书记

陈忠伟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永生 陕西昌荣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宋德武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杨为东 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建华 上海培罗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吴华新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赵秀珍 德州恒丰集团党委副书记

赵 焱 北京市大华衬衫厂党委书记、厂长

侯志宏 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管幼平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以姓氏笔划为序)

2015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名单

北京市大华衬衫厂衬衫车间整烫班组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机加工工部长轴班

北京中丽制机电气有限公司西得乐项目组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棉纺纺织分公司织造工厂二织造车间织造乙班280区域小组

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短纤车间原液工段甲班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山股份F1纱厂细纱乙班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罗拉厂车工组

山西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准备车间浆纱小组

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长丝六车间分级班组

吉林吉盟腈纶有限公司聚合车间电仪班组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毛条车间针梳乙班班组

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纺丝工段综合班组

吉林四季盛宝纺织有限公司织布分厂丙班

上海纺织裕丰科技有限公司大丰纺织试验室班组

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环境工程设备课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纺织品检测小组

东丽合成纤维(南通)有限公司涤纶制造1部纺丝课工

程测定组

淮安嘉德纺织有限公司成品整理小组

江苏卧尔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发泡班

淮安亨通手套帽业有限公司帽冠车间

淮安百隆实业有限公司淮安百隆研发中心

江苏三禾鞋业服饰有限公司研发部

常州纺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CNC加工中心工段

常州恒基纺织有限公司喷气班组

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后织甲班一组

江苏纺织器材研究所有限公司针辊工段

浙江富润纺织有限公司王鸽细纱帮带小组

宿州博洋纺织有限公司棉纺细纱工段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如意天容纺纱分厂设备工段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花布车间后处理乙班

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气公司开关箱班

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后纺一车间A班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染整分公司修补班

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处纺部实验班

武汉裕大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分厂细纱工序设备班组

深圳市广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精准立裁人台研发小组

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紧密纺一厂细纱乙班

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织布工序丙班三组

西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织造车间乙班一组

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三车间缝纫班组

咸阳华润纺织有限公司细纱丁班五组

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技术部

宝鸡大荣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织布车间常日班平检小组

阅读有声 积淀无痕 篇12

一、适度提升,为领悟文本作铺垫。

在学习完《夹竹桃》一文,感受到夹竹桃“能引起我的幻想”和可贵的韧性后,我问学生:作者写夹竹桃,除了要表达他对平凡而并不名贵的夹竹桃的一份喜爱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吗?在抛出问题后,我让大家自主阅读有关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 (资料上记录了季羡林老先生充满坎坷却始终坚忍不拔、纯洁而不张扬的一生) 。在阅读完这份资料后,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文如其人”的含义,真正体会到了季羡林老先生的品格就像夹竹桃一样朴实、顽强、有韧性。接着,我给学生出示了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学生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一份深深的感动。整个课堂悄然无声,孩子的眼里闪耀着无限的敬仰。因此,课堂上适时地补充阅读作者的生平、主人公的资料等,就能使学生在学文时,仿佛听其言、见其人。对文章的感悟自然也就不会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面了,而会真正读懂文字背后浓郁的情感,读透文字背后作者的心,读透文字中主人公的心。

二、着眼温馨,为精神成长作引领。

多次听过《月光启蒙》这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但几乎到最后一个环节,他们都会给学生呈现这样一段话:我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蔼,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教师深情的朗读,加上音乐的渲染,到最后大致都会达到同样的效果:学生或是眼泪闪烁,或是低头不语,课堂氛围异常凄惨。从情感渲染的角度来看,整节课似乎能以情感人,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但笔者细细想来,觉得这种拓展似乎就是为营造课堂氛围而拓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例如,在学完《只捡儿童多处行》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冰心眼中的儿童的活泼、可爱,自然就会有一股暖流融入心田。此时,我们不妨可以再推荐冰心的其它作品,如《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被冰心温暖、深情的文字所感染,继而获得更为积极的人生体验与情感的熏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多了一份快乐与幸福,或许这种精神体验也是现实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阅读拓展时,应该本着向“上”、向“善”、向“美”的原则,引领孩子在有着丰富营养的沃土上健康快乐地成长,或许,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吧。

三、举一反三,为课外阅读作延伸。

曾听到过一位教师执教《如梦令》这首词,就很好地拓展了文本,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学完整首词后,教师呈现了《声声慢》,深情并茂的朗读带给了学生美的享受。整首词的基调与《如梦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快”一“慢”、一“乐”一“悲”,学生感受到了直觉的巨大冲击,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情不自禁地跟着娓娓动听地读了起来。接着,教师恰如其分地介绍了这两首词所产生的不同背景:《如梦令》、《声声慢》。同时,告诉学生:李清照的词还有很多,课后请你找出来读一读,看能否读出不同的情感与意蕴,下节课我们就进行朗读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点燃,下课后找诗词、读资料、练朗诵,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真正读懂了《如梦令》,还能读懂李清照的其它诗词,做到“举一二反三”,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课外阅读吗?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接触到与之相关联的更多作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扩展了学习的知识面,真正起到“举一而反三”的作用。

上一篇:变革历程下一篇:药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