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024-10-17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精选12篇)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篇1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制度的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 学校所面临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生源结构、发展项目、办学特色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 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发展要求。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要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十六字方针中, “自主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灵魂。现代学校制度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基础, 以有效调节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关系为核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201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是推进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素质化成长。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非常突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并以此作为构建整个学校制度的法则。

自主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标。学校通过“自主管理”将学校现有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管理层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辅助力量。“自主管理”的学校制度管理策略, 尊重了师生的个体特点, 通过方向指引、制度约束、行为塑造和监督评估, 使师生潜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也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 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应该是一种自主管理。

一、自主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核心内涵

自主, 即自己作主, 不受他人支配, 是指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行为。管理, 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以人为中心, 对组织所拥有的自愿进行组织、领导、控制, 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自主管理不是“自由管理”, 它是在组织目标下的自我控制, 是一种价值管理。行为的服从是表面的, 观念转变才能真正产生“效忠行为”。自主管理遵循“外在规定——内在接受——自觉行动——主动管理”的原则, 通过建立组织目标、构建文化体系、完善制度体系、活动体验等实现价值引领。自主管理不是“他主管理”, 它尊重个体的主体性, 是一种人本管理。等级化带来消极应付, 平等和民主带来积极参与。自主管理强调行政授权, 将权力影响弱化, 转而靠理解与尊重树立权威关系, 靠激活人们对真理的崇尚和对美好的向往增强凝聚力。自主管理不是线性管理, 它关注组织的多维性和个体的差异性, 是一种多维管理。线性管理缺乏灵活性, 不利于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主管理兼顾组织的各个层面, 建立灵活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满足个体心理需要, 提高个体参与学校建设的主动性, 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自主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特定目标导引、文化引领、完善体制保障下的自治, 是一种通过自我参与、规章制度约束、评价激励等方式实现的自我控制, 是“要我做”的被动接受到“我应做”的自觉行动转变过程, 是内化组织价值目标心底呼唤“我愿做”的过程。

二、自主管理是华西中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

华西中学, 自1908年建校以来, 深受中西文化的渲染熏陶。学校前身为“华西协和中学校”, 由美英加三国教会联合创办。百年以来, 华西中学深受西方先进办学理念熏陶, 强调“民主、开放、自主”。学校自建成起, 就非常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 更是孕育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培养优秀学生, 造就优秀教师”是华西中学百年来坚守的信仰;呵护生命成长, 构建人文校园是华西中学百年树人的根本。

近年来, 华西中学, 励精图治, 以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为学校的生命线, 逐渐形成学校“民主、多元、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办学指导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归宿”的教学理念, 在传承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和吸纳先进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形成了“诚、笃、严、毅”的校风, “爱、严、实、合、新”的教风和“志、勤、真、思、博”的学风。在该价值观的引领下, 华西中学依据教育规律, 构建起尊重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多维自主管理模式。

一种成功的学校管理模式应包括积极的愿景、决策权威、权力下放、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激励评价机制、员工主动参与等 (de Guzman.2006) 。学校管理分为学校组织、群体和个体三个层面, 学校组织层面包括组织文化、组织效能、师生的参与, 群体层面包括社会关系和群体氛围, 个体层面包括工作承诺、工作挑战感、工作意义感和工作责任感 (Cheung, Cheng.1996) 。结合华西中学的具体实际, 从学校、群体 (教师和学生) 、个体三个层面, 遵循价值引领、权威决策、权力共享、激励参与的原则, 构建了包含自治、自控、自觉和自愿四个基本要素的自主管理体系。

自治, 即行政上相对独立, 有权处理自己的事物, 具体包括学校的组织文化构建、管理体制和师生的参与;自控, 学校、师生根据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 规范行为, 并根据执行情况对先前制定的规划加以修正, 具体包括差异管理、责任自定、修身养性和激励评价;自觉, 即“我应该做”, 自觉行为建立在对规则内化的基础上, 即师生通过活动将规则要求内化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逐渐形成一种品质;自愿, 即通过自主管理中体会到的积极情绪感受, 而将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教育目的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教师愿意主动发展专业和学生愿意主动成长自我。

三、华西中学“四环节”自主管理的建设实践

(一) 主动管理, 自治促“真”民主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校管理包括三种基本条件:质量 (quality) 、决策 (decisionmaking) 、授权 (empowerment) (Thanomwan&Buncha.2014) , 能够满足这三种基本条件的管理为价值管理而不是传统的规则管理 (IBak?r.2013) 。

1.价值引领, 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是学校生活的灵魂。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密切, 因此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实现学校自主管理的首要途径, 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华西中学自建校以来, 秉承“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管理理念, 注重“过程”和“细节”, 形成了“注重学科特色教育、传承体育运动传统, 立足师生终身发展, 培育科学人文精神”的办学特色和“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学生的做人教育为基础,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百年华西, 始终秉持“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教育信念, 在传承传统文化, 发展国际教育的目标指引下形成了“多元驱动, 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体系。

和谐教育主张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多元发展;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 对各具个性与特长的优秀学生实施“英才教育”;同时, 在多元育人模式下, 积极开展分层推进教学。我们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和谐发展、学以致用、自信地、快乐地、健康地学习、成长和生活;期望每一个老师都能有更大的教学自主空间、乐于学习、充满关爱;期望学校、家庭和社会连结成为相互支持的终身学习体系。这就是华西学人的共同愿景。这个共同愿景在现实条件下定位为“课改优先、教育优质、机制灵活、人文和谐的西部名校, 成为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除了理念上的价值引导, 我们还注重校园环境文化的价值引领。

走近高一 (5) 班的教室, 教室门上张贴着“温馨家园, 进步摇篮”的班徽, 正对门墙上的名言警句, 班务公开栏中贴着“进门就静, 坐下就学”, 班规、班训、班委管理职责一览表整齐的排在旁边, 三角书橱是班级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的, 别具匠心的设计别具匠心, 书橱旁边贴着“静思”二字, 讲究的“图书角”三个字旁边, 则是激励同学们奋起读书的名言警句。

优美宜人的校园, 宽敞明亮的教室, 整洁舒适的宿舍, 干净卫生的食堂, 这一切无不会让人产生舒适愉悦的感觉。人类学研究也表明, 人类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 都存在着有序和无序的感受, 这种感受使个体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 (Koole&Vanden Berg, 2005;Baumeister, 2005) , 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选择。而学校是人与富于文化趣味的环境积极互动的场所, 校园需通过物质文化的布置设计完成对生命的浸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学校建筑保存了百年办学的历史记忆, 蕴含了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 体现了百年教育的精神品质。学校设有马识途题匾的校史陈列馆, 以图片和实物, 揭示学校百年办学的历史。在运动区两个标准足球场的断裂处, 呈现马明宇等以往校友参加足球比赛的图片, 体现学校的体育精神。此外, 学校制定了《成都市华西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案》, 为建设一流现代化、国际化校园不断努力。近年来, 学校相继建立了先进的网络系统、图书系统、演播系统、广播系统, 创设了颇具特色的陶艺室、机器人实验室、艺术专用教室等社团活动天地。

2.校长负责, 坚持真民主的管理决策

学校管理的重点在发展校内的人力资源, 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长, 是学校的核心人物, 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 引导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校长必须设法开阔学校的视野, 勇于接受挑战, 敢于面对改革, 并能预见改革需要实现什么, 会引起什么。然而, 学校目标是不断发展的、多元化的。因此, 学校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校长的领导下, 遵循“民主管理”的原则, 我校形成了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有如下职权决策指挥权、机构设置权、干部聘任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招生权等校长要履行下列义务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实行校务公开, 引进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设施, 保证校园安全, 接受上级监督审计等义务。

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职权, 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设立教职工、学生申诉制度, 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设立群众性调节组织学校教职工采用聘任聘用制, 依据竞争择优原则、平等原则、积极稳妥原则、民主公开原则决定教职工的录用与否。学校实行节构工资制, 在编在岗教职工校内工资由国拨工资、课时津贴、岗位津贴、奖励工资组成。学校设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办公室。分管学校的教学、德育、总务、行政协调和内务管理等具体工作, 与校长共同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 促进学校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华西中学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临时讨论小组、教师专业委员会等负责学校各项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重大事务, 并实行表决通过议案的方式, 使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教职工代表大会, 其中一线教职工占总代表人数70%。遇到紧急情况, 会随机抽取一定人数的教师组成临时讨论小组, 商讨和决策。华西中学有一批成熟的教师, 他们在教学上形成一定的风格与特色, 完全具备引领和指导年轻教师和未成熟教师, 为了发挥他们的优势成立校教师专业委员会。

3.师生参与, 实现高授权的主动管理

学生是学校的本源。现代教育不是权威对受教育者的驯化, 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教学相长、道德共进的过程。学生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引导, 使学生管理与自己发展相关的事务, 将外在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成长目标。学生自治包括制定广泛性、系统性、时效性、民主性、制约性、可执行性的班规;完善班干部的选拨与使用制度, 包括候选人的确定、选举方式、任用和使用方式;健全班级日志;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建立化解学生间、师生间冲突的机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健全评价监督体系 (吴亚萍.2011)

华西中学在班级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民主选举选举班委会、值日班长制、建立班级公约、班规、班训、班级格言、代理班主任制度、小老师制度, 成立班级文化建设小组, 举办多种多样的主体活动, 比如“美丽山川”、“可爱家乡”、“饮食文化”、“四季书香”、“艺体佳苑”等, 此外设立国旗班和主持人制度、值周班制度和学生干部执勤自主管理常规, 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实现学生的自治。

我校在管理机构及管理要求上作出了改革:淡化学部、突出年级、强化班级, 减少行政管理的中间环节, 扩大了年级和班级的自主权, 年级和班级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及时制订和设计有效的管理方法。华西中学各班级采用民主选举和自我管理方式, 在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活动中, 把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

(二) “心灵”的管理, 自控培养意志

自控, 即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与个体的个性品质和文化修养密切关联。在管理中, 自控是指学校、师生根据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 规范行为。行为是受思想和意志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意志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常以言语、行动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包括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意志支配行为, 行为是意志的外在表现, 意志在反复的行为中得以强化和发展。规章制度, 作为一种理性管理措施, 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规范的作用 (是一种外控) , 但是, 外在的约束只有通过内在的认同才能真正达到对行为的自控。真正实现对人的管理, 必须是对“心”的管理, 对“情”的把控。

1.尊重差异, 社团文化熏染独立

Gillbert将人的智能分为七种: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个体的智能水平存在差异, 同一个体不同智能水平也存在差异。尊重个体差异, 是教育的起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换句话说, 教育要尊重个体的差异, 以个体的差异为基点, “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通过教育手段, 充分激发个体的潜能和创造性, 使每个个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

基于此, 华西中学在广泛调研学习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陶艺社、书法社、美术社、话剧社、足球社团、电脑社团等社团。社团由学校德育部门统一管理, 指导教师牵头组建并进行监督指导, 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参加, 民主公开竞选, 组建管理团队, 社团协商决定举办活动。此外, 学校制定《华西中学社团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社团的管理体制构建、社团运行模式、社团评价奖励机制等, 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社团提供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 使得个体的天性得到解放和发展, 有助于增加个体的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效能感。社团活动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组织, 同学们因兴趣而聚, 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助于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发挥。总之, 社团文化因为“差异”而生, 促使“差异”发展, 培养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强调责任, 契约精神促进自制

意志自由是人的“类特性”, 是人的自主理性。规则若无视学生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的权利, 则违背了“理性为自己立法”的准则。然而, 自由意味着责任 (马志尼, 1995) 。黑格尔说“人的决心是他自己的活动, 是本于他的自由作出的, 并且是他的责任” (黑格尔, 1979) 。因此, 活动是自由与责任的落脚点。活动是自由的活动, 然而从加入活动起需承担活动规则带来的约束和活动角色带来的责任。“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主要原则, 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它秉持宽容理念、和谐理念, 强调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 提倡平等和自由的观念, 坚持民主思想和法治思想。

华西中学以“契约精神”为引导, 在住宿生公寓, 施行公寓楼层通道、楼梯实行值周制度, 公寓大门口, 设风纪督察值日。班级管理中倡导“班级的事大家管, 自己的事自己管”, “人人当干部, 事事有人管”和班级承诺制, 践行“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关系。

“契约精神”为引导的活动, 没有强制措施, 让同学们在为他人服务和被服务中体会权利、义务、责任的意义和关系, 从而更好的调整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提高自制性。

3.美育怡情, 精神养料助长坚韧

幸福的根本在于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美育是一种深入人类心灵的教育, 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为目的。美育是对精神熏陶、人格锤炼的过程。美育可以发生在生活中, 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上, 发生在人们的活动中。学校美育的根本特点是“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其根本途径是课堂审美赏析和艺术活动教育。

华西中学以“以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和谐心灵”为目标, 注重发挥教师特长, 展开以“求真尚美, 臻于至善”的艺术活动为核心, 以课堂美育为辅助的美育体系。“求真尚美, 臻于至善”艺术活动教育活动由德育副校长统筹管理, 学校教务处负责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德育处负责的艺术教育的课内外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 年级组负责艺术教育的协调落实工作, 艺术组负责艺术教学和课内外艺术活动的组织实施。在此行政管理架构下, 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特长生培养、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条例或制度。课堂美育,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例如, 张文嘉老师曾是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 任教以来, 她一直践行大语文观、大美育观, 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教室里的书架上总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还有每期必看的《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她给孩子们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看梵高的《向日葵》, 听朴树的《白桦林》, 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 还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此外, 她每两天让一个孩子写一个小故事, 全班轮流, 故事接龙, 一学期下来, 一本全班共同完成的魔幻悬疑情感故事书正式出炉, 紧接着, 又是诗集, 又是杂文集……学科教学对美育的渗透提升了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使他们积极控制不良自我, 展示积极自我。

当人们通过长期对美的欣赏实践之后, 心灵将会不断地得到净化, 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遇到困难时才会百折不饶, 坚定不移直到实现最终目的, 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4.以情化人, 积极情感滋养果断

我校张文嘉老师在她的教学叙事中写道:

时至今日, 我回想当初的自己, 我其实是在按着自己从小渴望的老师标准来塑造自己, 我把自己喜爱的文字、崇尚的人生传递给了孩子们, 从某种意义来讲, 他们是我个人舞台的观众, 有了他们, 我才有了一个尽情展示我喜怒哀乐的舞台, 我应该感谢他们的观赏。而我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恣意演出, 这难道不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吗?

教学工作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带来的满足感使张老师开始感恩这份工作。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 它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和内心体验。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调控作用, 并指引和维持行为的方向。积极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消极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阻碍作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需求, 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华西中学在大量调研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 建立了学校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教研组长学期考核制度、先进教研组评估细则、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例、教职工年度考核、各级优秀的考评制度等, 还允许各部门的负责人、教研室的负责人、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进行授课, 并设立形成性的评价体制, 打破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考核绩效的标准。学生管理中, 华西中学推行“自我教育”。学生化身班级主人, 教师成为班级管理和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自定班规、强化纪律, 自主设岗、主动服务, 民主选举值周班长并由其组阁值周班委。

管理者在实际管理中以人为核心, 以情绪为动力,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良性情感体验, 进而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 最快速度的提出解决方案, 并坚定的执行自己的决定, 形成果断的意志品质。

(三) 主体发展, 自觉内化制度

自觉, 即“我应该做”。对学生来讲, 即内化学生行为规范、唤醒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由此追求自我发展。对教师来讲, 即内化教师行为规范、唤醒自我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塑造高尚人格, 由此增强内驱力, 热爱、追求教育事业。所有自觉的行为都依赖于对制度的内化, 这个内化的过程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才能完成, 因为活动是自觉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1.学生德育主体化, 以活动内化制度

基础教育的价值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应体现在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方可实现”、“只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主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 依靠主观能动性, 按照社会目标,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所进行的转化、调整, 是以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本领。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参与、合作、发展”三个层面, 其中参与是前提, 合作是核心, 发展是目的。

华西中学遵循由“学生养成教育”到“主体内化自律”的教育规律, 提出德育主体化, 以学生的自主教育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德育活动内化学校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在管理中, 我们重视学生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 尊重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 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在晨会、班会、夕会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在各种社会实践和活动中,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 以社团为依托, 以优秀学生为榜样, 把德育阵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反省, 不断地拓展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进而使自己在人格构建、道德沉淀、情操培养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

我校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德育校本课程。如:安全礼仪课程、军校管理课程、诚信教育课程等。编印了《阿甘正传和羊皮卷》、《爱的教育》、《学生礼仪》等德育校本读物, 将德育管理制度课程化。

在自主创新的模式下我们还开展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活动系列。如:每学年开学的学生军训;学生会、团委的换届竞选;田径运动会;五四表彰;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夕会达标;业余党校团校;科技艺术节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志愿者社会活动;读书读报活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十佳”及示范班级达标评比表彰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由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此外, 每年举办住校生“中秋晚会”、“感恩晚会”, 爱心教育、情感教育。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组织、实施的自主德育活动, 学生不仅内化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也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创新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2.教师发展专业化, 以成长内化制度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为了培养一支有高雅的文化品位、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育艺术的教师队伍, 华西中学通过“青蓝工程”、培训交流、自我反思、教育科研等途径加强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自主管理过程,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内化学校的自主管理制度。

在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上, 我们有《新教师成长制度》、《教师反思学习制度》、《教师培训交流制度》、《科研创新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设和实施都依赖于教师团队文化的建设和教师的自主管理。

(1) 青蓝工程, 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使每一位新教师都成为“师德高尚、境界高远、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教师, 学校推行“青蓝结对工程。”青蓝工程旨在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 调动老教师思考教师成长的过程、发现问题, 积极指导。在老教师的指导下, 新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反思快速成长。

由于校长是我教学上的师父, 开始我的压力很大。前3月我都先听其他老师讲, 自己再模仿上, 但总是很难达到先前上课老师的效果。这时候师父给我指出, “在学习别人的同时, 不能完全照搬, 同一个教案, 不同老师上, 最后的效果都不一样, 要思考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师父的鼓励下, 我开始思考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 首先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分层:优等生、中等生、中下生, 每个层次的同学再次分成小组, 采取组长负责制, 每个层次布置不一样的任务, 不一样的作业。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各学习环节 (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考试) 都做不同的学习指导, 辅以非智力因素的强化作用, 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注意数学教学的铺垫, 注意根据不同内容适时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 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 培训交流, 拓阔教师视野

华西中学有明确的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也依赖于积极的活动建设和自主管理。例如, 学校每学期推出一批师德标兵、举行一次师德演讲报告会, 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与生活教师培训学习或经验交流, 全体教师每周必须有不少于半天的法定学习时间。此外, 派遣教师赴海南、上海、天津、山西等多地参加四级课程培训, 这些培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 开拓教师授课思维, 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比如话剧开始用在语文课中;历史课中互动增多, 学生在感悟中掌握教学灵魂和教学主题。赴英交流, 老师们发现英国基础教育的实用性有些老师从“中西百年名校的角度”总结出英国百年名校历史厚重, 校风严谨, 因材施教的特点。此外, 我校与北京四中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合作学校, 开办“重基础、重精髓、重方法、重自学”的“北京四中远程教育实验班”, 学生可享受“双师”“双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尽快实现国际化, 2011年设立国际部, 与牛津公学合作创办了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

(3) 提倡教师反思, 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 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教师的反思是自主管理的深化, 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核心。

教师成长=学习+反思。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正确行为予以肯定, 不断积累正确经验;另一方面又是专门找自己的“茬儿”。

我校杨家学老师经常跟一些新老师讲述他上第一堂课的情景。那是一堂语文课——《使至塞上》, 课前他精心做的教学流程, 条理清晰、由浅入深, 以为学生们会在他的引导下侃侃而谈。事实恰好相反, 整堂课上, 没有一个同学回应他, 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自己唱完了这场独角戏。之后, 杨老师自己反思。常听到这句话:老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在这节课上, 我“导”了吗?“导”得如何?学生成主体了吗?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我细细回顾上课的情景, 最后不得不承认——是我的问题。

杨老师正是在“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学习”的循环而发展的过程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教师也一样, “教而不思亦罔”。教师的教学反思方式主要有:书写教育日志、记录生活故事、建立个人文件夹、微格教学等。在反思过程中, 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 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旁观者。通过反思, 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地提高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走向教育自觉。

(4) 科研攻坚,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提升, 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我校的科研教师李凌霄在其教育叙事中写道:

2008年在英国学习的时候, 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思维导图, 虽然这个工具当时主要在大学和商业中使用, 但我意识到思维导图和英语学习结合, 必将带来更高的学习效率。于是, 我开始研究思维导图。首先, 我学习了解并实践使用思维导图的几种著名软件。其次, 我认真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探索实践如何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终于, 我用思维导图成功解决了高考英语语法中学生最困惑的几大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语法学习的高效。我的实践论文《巧用思维导图“激活”高中英语阅读课》也获得了成都市二等奖。我的主题发言《画出好课堂》在成都市教育学会“追寻好课堂”主题沙龙活动中交流, 主题发言“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也在全区教研活动中交流。当然,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掌握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件终身学习的过程, 而且, 对于教师而言,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更是永无止境的探索话题。希望我能在以后继续饱含创新意识, 以一颗执着的心, 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更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

华西中学非常注重在科研中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发展教师的自主意识, 提高教师的教育自觉。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效率”的研究为例, 华西中学的教师主动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并依托这个平台所形成的具有稳定人际关系的学习组织开展教师课堂实践和业务进修活动, 提高了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创新能力。在专家指导下, 学校建立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 (communitics-of-practice简称cop) , 建起了“COP专业网站”“华西中学COP合作组”等网上交流平台。相继完成了“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构建和谐教育”的课题研究及“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COP平台教育研究”。

(四) 积极情绪, 自愿塑造品质

自愿, 即“我愿做”, 是师生在体会积极情感后主动将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教育目的接纳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当师生自愿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候, 它就成为师生的一种品质。主要指人的行为所显示的思想、品性、和价值追求。对教师来讲, 将教育事业与自我实现结合起来, 追求职业幸福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对学生来讲, 将学习与自我成长结合起来, 追求发展的成就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

1.体会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自主发展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教师只有在体会到职业幸福感的前提下, 让自主成为一种品质, 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们说:他们的幸福感从理解与尊重中来, 从仁爱与豁达中来, 从沟通与合作中来, 从反思与研究中来。

在教师自主管理中,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 体现其主人翁的地位。民主给了教师更多的主人感、公正感, 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教师在理解与尊重中获得存在感。在学生自主管理中, 教师接纳、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 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从自己的仁爱与豁达中体会到价值感。学校搭建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开展科研沙龙、推行青蓝结对工程等一系列活动,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些活动中, 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学习与合作, 获得幸福感。例如我校廖云副校长说:

玩转语文, 就是坚守语文。我这些年琢磨出了一点语文的味道:好玩、有趣、有内涵。带领学生朗诵诗歌, 好玩;带领学生表演话剧, 有趣;带领学生品味名著, 好玩;带领学生演讲辩论, 有趣;组织学生开设百家讲坛, 好玩;当面批改学生作文, 有趣。一切语文的学生活动, 都是那么好玩、有趣、有内涵。从高2003级开始, 每一届我都带领学生排演《雷雨》, 2011年排演《雷雨》第四幕, 可以说好评如潮, 优酷上至今还找得到视频。最近学校召开2013年教育教学年会, 魏老交给我上公开课的任务, 我一点都没有犹豫, 满口答应。我在华西中学获得了一些头衔, 自然应该带头上研究课。从12月11日到12月20日, 连上四堂研究课, 后面还要结合学校课题做教学集体反思。有人说, 你都副校长了, 09年又评上了市特, 你还折腾干什么呀?我的回答是:我愿意, 因为语文好玩。

除此之外, 幸福感还需要从自我寻求中来。教师的幸福应该努力去寻求。长期以来, 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差, 工作量大, 教师长期固定在某一岗位, 重复着某一学科或某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 是教师心理上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职业倦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需要自寻幸福。因此, 教师应学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幸福。只有那些勤于思索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3年时间里, 自己共参加了成都片区11次的面授培训;在COP平台上上传课堂实录与反思5节;COP在线杂志上发表文章一篇;在COP第一次深圳年会上作“同课异构”展示;在COP第三次山东淄博年会上作课题成长交流发言;自己也被评为COP“十大名师”之一, 总之, 这个课题组带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不仅仅是一些个人荣誉, 也绝不仅仅是明白了什么是同侪互助, 什么是DST反思, 什么是授与导, 什么是教学策略, 什么是实践理论化、理论专业化……, 而是打响了一个提升自我, 从此改变自己教学生涯的起跑枪声, 从此学习的路上我们不再孤独、不再迷茫。麻雀与红金鸟的故事, 使我明白群居的优势。

成都市华西中学校园一角

教师在自主管理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职业幸福感, 逐渐形成自主的品质, 然而, 这种品质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体会发展的成就感, 学生自主管理

成就感, 是指一个人在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 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学生参与自主管理过程中, 经过自治、自控、自觉、自愿几个环节, 参与自治, 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 主人翁意识得到体现。自控环节强调责任、自我约定, 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责任感, 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自觉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制度, 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获得成就感,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

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哪里?学生认为, 他们的成就感来源于个性的张扬、学习、管理等能力的提高以及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自主管理强调尊重学生, 以人为本, 发展学生特长, 个性得到张扬, 在教师、同学的尊重与欣赏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发展, 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认可中获得成就感。积极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能预测一个人的成就感, 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交往、交流, 满足自己的交往需要, 同伴也是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持, 学生在与他人发展积极关系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在自主管理中, 学生得到尊重, 参与各种活动, 能力得到提升, 获得成就感、价值感。成就感的获得会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管理, 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 (independenceability) , 是指做任何决定、事情、遇到各种困难都靠自己的智慧、勇气、能力解决, 而不依赖他人。具备自主能力, 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谢弗勒指出, 自主就意味着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 即能够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具备自主能力是个体发展潜能的前提, 是行动成功的关键。所以, 自主管理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获得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又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实现,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是我们自己的学校, 是师生员工的共同家园!自主管理就是激发和调动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 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格局!我们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 通过实践“自治-自控-自觉-自愿”四个环节的自主管理模式, 实现了师生的自主发展, 从而实现了学校的自主发展。这样的制度建设, 不仅唤醒了全校师生共同成长的内在需求, 提供了共同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师生员工自我管理与主动发展的权力, 培育了师生员工积极发展与主动进步的愿望, 提高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自主管理是基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背景下的一种管理模式, 但不是唯一的模式。这种管理是依靠师生员工的智慧, 调动主人翁意识, 激发内在动机的一种“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的实践过程, 需要师生的高度参与和权威的步步引导, 这对师生素质和领导力提出了挑战。因此, 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自主管理应加强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的融合。一方面,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通过管理行为来实现。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 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知识社会更强调专业化管理, 所以学校管理者应该有管理文化和学术文化的双重背景, 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的专业化管理。另一方面, 外在制度要化为真正内在的东西, 靠的是文化, 所以, 现代学校制度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学校文化建设。只有当制度都能转化为学校各种成员的内在需求和价值标准时, 这种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篇2

为更进一步的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为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根基的现代人”的现代化办学目标提供制度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我校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行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完善基本制度,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构建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具体运行正常、实践成效显著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使我校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社会声誉与日俱增的现代化学校。

二、总体目标

1.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条例,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人文管理的水平,建立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2.现代学校民主制度建设

学校的民主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学校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学校与社区、家庭及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合作中。民主治校,即教职工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3.推进校务公开,有利于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了“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而坚持校务公开,正是为了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以分管副校长为责任人,以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结合本部门管理的基本职责和管理岗位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全面安全检查活动,要求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问题,不忽略一个隐患。全面揭示和发现学校 在管理层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做出专题安全检查报告,提出整改工作意见,明确整改工作期限。

三、具体措施

1.观念引领——建起先进的制度观念基础

学校将利用教师大会、级部、教研组会议等形式,宣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专著、名校实践经验等,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制度建设对推动学校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快速发展的必要性。2.重点突破——部分重大制度取得实质性突破 制定《长岛中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逐步推进,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支持的新型学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代会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现代课程制度、制订全员岗位职责等关键性制度,全面激发学校活力。重点突破以下几点:(1)建立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继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使学校从校长到教职工,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事事都能有章可循。加强在组织各类教育活动中实施分层管理,坚持有分有合,管理到位,避免管理上的“一刀切”现象。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创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项目管理,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发扬主体精神,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建设。(2)建立现代学校绩效分配激励制度

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着眼于进行学校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的改革。完善重能力、重实绩,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修订相关的内部配套制度。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重新修订与现代学校制度不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党务、校务、教务、德育、教科研、师资管理、总务、财务、工会等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3.点面结合——紧贴中心全面铺开。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必须围绕中心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全面铺开”的思路进行,制度经过精心设计一旦确立,就应当有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运行过程中可能仍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要进行适当的微调。试点成熟的制度经验需要转化为更大面的共享成果,使点上的经验在面上推开,面上的问题在点上得到解决,形成点上突破,面上覆盖,质上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成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传达文件、宣传发动、学习领会,做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的思想、组织、分工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与推广阶段:在充分征求部门及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学校章程,重点突破,进行制度实施的试点工作,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并在实验基础上稳步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与完善阶段:全面反思学校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取得的经验与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现代学校制度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推广与应用阶段: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落实学校各项制度。制度经教代会通过后,学校将建立督查组织,加强制度的落实,规范领导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转。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探索 篇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学校改革运动中,提出了校本管理的思想,提倡政府把权力下放到学校,进行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实现学校自主发展。这场改革是教育管理从“外控形态”到“内控形态”的转变,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管理权和重心的下移,把学校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和重心下移等形式构筑学校与外部及学校内部的新型关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权力下放实现学校自主管理和共同决策,提高学校效能。

20世纪末,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许多国家,都呈现出教育权力和责任向学校层面转移的趋势。如,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校本管理”及英国的学校地方管理以法国的教育共同体,都属于学校层面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扩大学校自主权、提高学校效能,这些都被认为是国际现代学校制度的前身。

2.国内背景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发源于方方面面的需求

首先,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缘于宏观社会背景的促动,具体包括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导致的社会对教育期待的改变、伴随科技发展而来的命题或挑战。如果说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它的生产设备,而21世纪的机构(无论是工商还是非工商机构)最宝贵的财富,按照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话说,将是它的“知识劳动者以及他们的生产能力”。

其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也是国家教育政策逐步完善的结果。十七大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成为千万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与之相应,教育部2003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4年下发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两个文件,对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实践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校长负责制,其历史贡献毋庸置疑,但是2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教育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已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以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来看,校长负责制“不尽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具体表现在学校仍处于外控的管理模式之下,“英雄校长观”被不断地强化,学校民主管理机制远未健全以及学校的“两个负责”严重失衡等。

(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也受到教育改革的促动

一方面,时下方兴未艾并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2001年颁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管理保障。第一,需要领导观念的切实转变,包括对“课程”的认识、课程编制权的运用、课改中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课改效果的质量观问题等;第二,学校微观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控,包括制度规定、考核政策、奖励政策等,都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之中,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题中之意和具体呈现。

2003年7月8日和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上海召开了“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研讨会”,指出从2003年秋季开始,要进行“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实验。这样,以2003年9月教育部启动的专项试验———“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标志,教育部开始在部分省市建立了试验区和试验校,具体进行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实验探索。当前,该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正在扎实有效地实施中。

另一方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将我国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的必然要求。教育部2004年下发的我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第九部分“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中第34条明确提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其具体表述为:“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中小学要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制度。职业学校可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组成的理(董)事会制度,积极推动社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这是国家级政策文件首次对现代学校制度概念的认定。然而,何谓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指向哪里,现代学校制度关涉的领域有多大,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策略有哪些,评价标准怎样建立等,这一系列关涉现代学校制度概念、目的、范畴、策略、评估等核心问题,今天依然是摆在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

由于现代学校制度还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概念,所以至今还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厘清的概念。因此,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现在也是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众说纷纭,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提出了各有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内涵的界定。一般认为,现代学校制度这一论题关涉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等基本概念。

1.现代的含义

现代,指的是工业社会基本形成以后的人类社会发展时代。“一般来说,‘现代’一词本身就具有作为时间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双重含义”。作为时间尺度的现代泛指从中世纪以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或称时程;作为价值尺度的现代则指区别于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

2.学校制度

学校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也有人把“场所”更换为“社会组织”。现代学校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第四时代及以后各发展时代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

一般认为,制度是用来协调、规范人类言论、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律规章、组织机构的总称,是规范化了的秩序。《周易》中的第六十卦《节卦》彖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象曰:“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是指约束、激励或协调人与人之间交易关系的行为规则、规范或稳定的习俗与意识形态。制度包含了未成文的但对人们有约束力的风俗习惯、成文的规则、组织机构、治理结构等。在本文中,制度特指用来指导和约束个人或组织的社会行为,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或人与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规则。诚然,制度是为系统服务的。现代教育制度是现代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它讨论的是教育的结构系统方面的问题。教育与制度不但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系统,而且还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结构系统。

学校制度又称学校教育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校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方面的规则,简称“学制”。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广义的“学校制度”,指的是为了指导和约束学校的行为和与学校有关的组织、机构、人员等的行为而制定的教育法律、规章等成文的规则体系,以及学校、学校所在的社区、组织、人员认可了的与学校有关的习惯、道德标准、风俗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广义的“学校制度”包含了狭义的“学校制度”。

3.现代学校制度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有代表性的定义,如,现代学校制度是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学校依法自主经营为核心,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政府专注于制度建设和公平保障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是现代学校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教育管理专家经营为表征,以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新型的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具有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校本管理模式。

200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将“现代学校制度”做如下界定: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这一表述吸取了各家观点之长,是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所做的理论上的升华。

三、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的理论求索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指向以及研究基本范畴,是我们在理论求索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标指向

(1)要想比较系统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就应当把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文化制度作为三大重点,通过重点建设逐步地带动系统建设。这三大研究重点是现代学校制度大体系的“三条腿”,缺一不可。

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像牵牛鼻子的一条绳,决定着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其中的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评价制度,更是重中之重。但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必须基于现代学校文化,在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课程观、现代教学观的基础上,在素质教育的文化理念指导下,才能建立起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同时,只有建立起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广大教职工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大家都从制度层面考虑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发展性评价制度并实实在在地实施。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和相应的文化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只有深刻体悟现代学校文化,然后根据学校的情况,把它变成制度文本,并用各种方式,让它融入到全体教职工的血液里去,这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才有很好的基础,才有可能形成好的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民主管理制度,搭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再进行现代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设,才会有一个很好的“根”。

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要通过学校治理结构的调整来解放教育生产力。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出现代学校文化,以现代学校文化为基础。

(2)建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带有鲜明的目的指向性和核心价值取向。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现行的学校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来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为尽可能多的社会大众提供充分的、平等的、成本较低的、优质的教育服务创造平等的、最终指向育人的学校管理制度。然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其目的在于促进和保障发展主体的健康运行与持续发展。以学校组织机制为主要内容,适应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学校组织作为发展主体,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其目的无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校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立有利于学校组织的学校自组织机制。

因此,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不仅是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是教育目标的回归。现代学校制度要尊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并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努力实现效率与主体价值追求的协调平衡。

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范畴

2004年7月30日,由中央教科所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召集,在北京召开了由20余人参加的“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型研讨会,与会专家通过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特征及辨别标准,大体上搭建了现代学校制度的范畴框架。

(1)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特征是:淡化行政管理的控制,坚决拒绝附属化;坚守学校公共性,防止市场化;考虑不同学校的多种需求,定位多元化;学校自主权应受到严格意义的法律保护,让学校制度建设走向法制化。

(2)现代学校的辨别标准:专业化教育研究在经历了群众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两个阶段后,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进入了校本研究的新阶段。

在近年的校本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课例研究(教例研究)”“集体叙事(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行动计划”三类研究范例,基本理念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形成了教育研究的基本品质,即“有效地揭示问题”“恰当地处理素材”“提供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扎根于基层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土壤中的研究。研究的主体不是学校之外的专家学者,而是整天生活和“浸染”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的教师“自己”,他们经历着、体验着、感受着教育教学,真实而自然的“现场”和“情境”成为他们研究经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在现场中他们的态度、体验、感受和判断,又左右着、支配着、浸透着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教育大发展的世纪,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从理论上澄清对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些模糊甚至是偏执、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解决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没有具体可辨的抓手的问题,是现实和迫切的。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断想 篇4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学校在治理机制上的现代化问题, 或者说是现代性在学校治理框架中的具体体现与有效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说,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建设现代学校治理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是要解决学校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治理问题。就问题研究的范畴而言, 这里的关键词有两个, 即“现代”和“学校制度”。说到底, 就是要为学校制度注入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特质。这里的学校制度不是国家学校制度体系, 而是指维持学校这个承担人类教育独特现象的社会教育机构正常运行的制度。制度是什么?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 制度是调节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准则。学校教育的利益相关方, 外部有三个, 即政府、社区、家庭, 内部有两个, 即教师与学生。由此, 学校与五个利益相关方形成了一种利益关系, 维护这种利益关系, 必然需要一种相应的制度安排。从现代社会意义上讲, 与此相适应的必然是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而现代学校制度必然具有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特征, 或者说现代性, 诸如民主、开放、科学、法治、人文, 等等。

二、没有民主和合作共治就没有现代学校制度

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的总体要求,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就是校长作为法人要向参与学校治理的利益相关方让渡权力。就是在现代学校治理中, 各个利益相关方要学会合作共治, 而推进合作共治的关键是学校校长作为学校法人, 要善于让学校利益相关方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力分享。而建立学校治理权力分享机制的过程, 就是学校治理民主化的最好实践。对此, 许多中小学校长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 既然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作为校长怎么能向别人让渡权力呢?这不是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吗?

这里, 有几个观点需要澄清:一是校长的权利不是无限权力, 或者说, 校长的权利也是有边界的;二是无限权力必然承担无限责任;三是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向参与合作治理的利益相关方让渡权力, 不是放弃自己的法人权力, 而是与参与合作治理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分享权力。在这里, 让渡权力, 就是让渡责任。让渡权力, 就是让渡活力。把权力分享出去, 把信任传递出去, 把责任分担出去, 也就意味着对每个人主体性的充分尊重, 必将释放和激发每个人创造活力。

三、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呼唤校长新的领导观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必须革新校长的权力观和领导观。校长对学校的领导, 从本质上说, 不是追求个人对学校领导的绝对权威。校长要善于调动大家自主管理积极性, 或者说, 校长要学会领导大家说了算。在学校管理中, 要破除长期以来存在的校长个人权威主义领导观, 建立一种新的集体主义的领导观。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 从本质上说, 不是寻求自己直接行使管理权利, 更不是追求自己对各种事务的直接管理。校长要学会领导大家对自己的事务进行自主管理。校长要破除过去喜欢事必躬亲, 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管理、直接管理才放心的领导观, 调动大家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引导大家学会自主管理, 建立一种新的分权主义的领导观。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 从本质上说, 不是追求自己领导学校, 更不是拼命去树立自己的管理权威, 而是善于通过对各个团队的领导来行使对学校的领导权。校长要破除过去喜欢靠个人行政权威来领导学校的领导观, 而是组建团队领导体制, 建立一种新的团队主义的领导观。

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呼唤教育治理的“三权改革”

从总体上讲,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就其路径选择而言, 可概括为三句话, 即政府要放权、学校要分权、社会要有权, 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治理的“三权改革”。

一是政府对学校教育管得太多, 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政府必须按照法律授权和法定职责, 将自己的管理权限限定在法定范围内。为此, 政府必须通过自我革命, 放弃自己现有的若干权利。政府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就是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经费, 配备必要的师资, 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 监督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给学校松绑, 政府向学校放权, 这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要前提。政府要建立现代学校权力清单, 通过学校权力清单, 明确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权力与义务边界。

二是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太死, 校长管了许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学校事务, 校长要学会与学校教育利益相关方分享权利, 具体说, 要向社区、家庭、教师和学生让渡部分权利。否则, 学校教育必然陷入校长的集权管理, 而直接关闭学校教育利益相关方参与学校教育治理的大门。学校管理者只有进行恰当的分权, 才能调动学校教育利益相关方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 才能为合作治理创造条件和可能。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利必须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社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机会太少, 社会各界似乎只有支持教育、保障教育的权利, 而没有参与教育、评价教育、监督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也就直接关闭了社会各界参与教育治理的可能。无论是社区教育理事会, 还是家长委员会, 他们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同时, 必须有一定的权利, 才能有义务承担责任。包括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监督权、自治权, 等等。

五、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必须坚持由直接利益相关方行使管理权

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局柴清林局长介绍, 市北区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着力推进简政放权, 其基本做法是:学校的权利给学校, 老师的权利给老师。以教师管理为例, 招聘教师是学校的事, 学校最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因此, 教师招聘将面试环节提前到统一的知识能力考试之前, 并且由学校行使面试权;教师职称评审是教师的事情, 是教师自己的利益分配, 那么, 就成立相应的具有公信力的评审机构, 由教师自己进行评审;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 其方案和办法的制定, 同样交给教师们。再如, 学校学生食堂的管理、学生校服的采购等, 涉及到学生自己利益的事务, 一律由家长委员会负责选择配餐公司, 组织学生校服的采购等。柴局长的简政放权改革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 谁是直接的利益相关方, 就由谁行使管理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这个视角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这应该成为现代学校治理权力分享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篇5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各级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和高等学校

12世纪产生中世纪大学,意大利、法国等,文学科、神学科、医学科、法学科,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A: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改造中世纪大学B:创办新大学和新高等学校

(二)中学

1、文艺复兴期间,古典文科学校,学习七艺和拉丁语、希腊语,为大学预科,为教会国家培养僧侣、官吏。

2、实科中学:18世纪初,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

(三)小学

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本族语读写算,宗教,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劳动者的初步读写算能力、自然社会常识

(四)初级中学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有文化的脑力劳动者,(五)职业学校

学徒制,职业教育法令,普通中学----综合中学

(六)高级中学

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生产和劳动性质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七)短期大学和大学

高等教育大众化,(八)幼儿教育机构

从保育到教育

(九)研究生教育机构

19世纪德国,现代学位,哲学博士

(十)成人教育机构

现代社会产物,以在生产上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

现代技术要求知识更新,闲暇时间增多,个性发展需要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纵向划分学校系统(双轨学制),横向划分学校阶段(单轨学制)

(一)双轨学制

1、自上而下,大学(其他高等学校)----中学(中学预备班)

2、自下而上,小学(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

(二)单轨学制

学术性一轨没有充分发育,群众性小学和中学迅速发展,形成美国单轨制

(三)分支型学制

文科中学和职业学校单设,既有单轨特点,又有双轨学制因素。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英德,综合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并轨)

双轨并轨与义务教育,综合中学===现代中等教育发展趋势

(二)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发生重大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提前结束,加强与小学的联系

2、小学教育阶段

小学无初高之分,年龄提前,年限缩短,与初中衔接

3、初中教育阶段

初中延长,普通教育中间阶段,小学初中合并

4、高中教育阶段

三种类型学制,区别最大—高中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多样化

西欧高中----大学预备教育,苏联高中----大学预备、普及高中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美国综合高中----大学预备、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

5、职业教育阶段

古老学徒制教育----现代职业教育

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层次类型多样化

6、高等教育阶段

多层次,多类型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现代学制始于清末,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1902“壬寅学制”,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1904“癸卯学制”:

一战后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1951《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单轨学制,职业教育,分支型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全日制小学)、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业余中学)、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专门学员、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业余大学)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

1、加强基础教育,实施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之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20世纪末教育发展总目标:两基、两全、两重

2、调整教育结构

3、改革办学体制

4、改革高效招生和毕业就业制度

5、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

(三)现行学制改革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走向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 篇6

一、以愿景、使命、价值观为“基本法”

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必须让所有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学校愿景回答的是整个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学校的使命就是要回答培养怎样的人,是学校的责任所在;价值观表达的是学校教育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判断与评判标准。这些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有用之才这一目标的校本化表达,是崇高教育理想的现实方向,是学校的文化灵魂。它会像一盏高高挂起的明灯,照亮学校师生前行的道路,引领师生们的共同朝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该而且必须以此为“基本法”,并作为学校“章程”总则的核心内容,从而以此为出发点与归宿點,衍生出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指导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提出学校的阶段目标、教师标准、学生标准,引领全体师生的行为。这个“基本法”,是学校一切事务的“根本大法”。

二、以教代会决策、校委会治理为基本制度

在很多学校,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仍然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学校一年召开一两次会议,校长作个报告,听取一下教职员工意见。随着中小学绩效工资与岗位设置的实施与推进,大量的过程性、结果性管理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绩效工资、岗位设置挂钩,这影响到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急需要出台更加科学系统的、让教师们一致认可的、公正的考核办法与岗位设置方案。校长负责制已经无法代表最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自然成为教师们可以信赖与依托的机制,如何建立与现代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持续发展的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制度及运行机制,是加快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的重要改革内容。事实上,学校重大决策,如学校的文化设计、课程改革方案、绩效分配制度等,都可以通过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来汲取全体教师的智慧,得到教职工最广泛的支持。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既是学校民主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集体决策的充分体现。因此,校长要善于利用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制度倾听、吸纳民意,凝聚人心,形成科学决策,又借助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一个成熟的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专业化引领、共同体发展为基本路径

现代学校校长一般都非常重视专家到校的指导与引领,但是这种临时性的专家报告,给大部分教师带来的只是一阵子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主动组织起专业化的指导团队,并固定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制度,成为学校发展的高级智囊。

这些专家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文化设计、特色发展、课程研发、课堂改革、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介入,现场诊断与指导,长时间跟踪与帮助教师发展。同时,学校要建立起校本化的学习研修共同体,如读书会、工作室、项目组、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并有一整套的运行体系,让教师不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而且在同伴的互助中共同攀升。一所学校高品质的发展,既离不开专业化引领与指导,也离不开教师自觉的专业化追求,这应该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因为教师的发展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专业生活的品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品质。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

四、以家委会参与、志愿者协作为基本特征

在许多学校,家长委员会只有成立仪式,没有真正履行职能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决策、监督招生等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长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家长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与欲望越来越强烈。学校不仅应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重大决策、校务管理、庆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还可借助家长委员会的平台,建立师生奖励基金、贫困学生资助基金,以及阅读、艺术、体育等专项奖励基金等。同时,精心组织好家长学校,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教育,与学校达成共识,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另外,学校可以挖掘家长的智力资源,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让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授课、作报告,开展咨询活动,或者直接担任故事妈妈、故事爸爸,成为校内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通过组织有效的亲子活动、野外考察、参观旅行、学习辅导等,从而使家校合作共建走向共育、共赢。

五、以政策性保障、开放式办学为基本趋向

教育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共识,教育本身的行政化问题,更需要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更多地应该体现在能够独立地进行以“育人”为核心的决策、实施、评价上,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育的政策性规范、财政性保障,以及对学校办学活动合法性的监管和提供更多支持、良好服务上。现代学校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有学校、家庭、社区的合作,而且有政府行政、专业研究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的协作,甚至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家校通平台、教育博客、在线论坛、微博微信等构筑起了开放的网络沟通体系,丰富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内容。同时,社区文化中心、乡村少年宫、校外辅导站等社会化教育阵地的建设,为学生节假日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学校理应主动作为,与这些机构主动沟通,通力合作,互为支持,使其成为教育的另一支力量。教育是合作的事业,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要努力建立科学、民主、开放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成长。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 篇7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制度安排。我们通常所提的学校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的制度安排, 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 属于“宏观”的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强调的是制度安排的“现时性”, 它是一种“好的、先进的、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制度。当前,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就是要求改革者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设计和构建与各方面改革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因此, 现代学校制度通常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制度安排。制度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定, 它的生成和重建始终围绕特定领域的变化。现代学校制度将“学校”作为自己的本质规定, 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并以此作为构建整个学校制度的法则。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框架下, 所有的规则体系都是围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来构建的, 从而更加凸显了教育的独立性和学校的自主性。正如梅兰芳剧团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让梅兰芳唱好戏一样, 现代学校制度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因此, 现代学校制度主要是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搭好舞台, 系统构建学校教育的核心制度和外围制度。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分析 篇8

一、职业院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内涵和特征

(一)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

现行学校教育是在工业社会大生产时代的需求下产生的, 在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与工业社会相匹配的学校制度。这种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 依据“科层制”理论, 设计纵向的学校组织管理结构和运作机制。强调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价值取向, 注重选拔与淘汰的学校教育制度建设, 我们把这种学校制度称为“近代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是相对于近代学校制度而言的, 是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的内在要求, 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基础, 以有效调节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关系为核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社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总的来说, 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学校和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 即教育的宏观管理制度;二是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关系, 即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就是要处理好学校内外两方面的关系。现代学校制度主要表现为四个特征:依法办学, 自主管理, 民主监督, 社会参与。

(二) 职业院校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同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 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上和普通高校理论基础一致。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 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和普通高等学校有本质的区别, 使得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学校制度。借鉴现代学校制度的含义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分析框架, 我们把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界定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能适应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要求, 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 促进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以就业为导向, 行业、企业参与, 一套体现整体性、协调性特点的规则体系。

二、明确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价值

所谓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价值就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问题。价值分析可以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找到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 很容易使人们在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中出现偏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要求学校摆脱依赖于政府的局面, 变被动、单向接受行政部门的控制为主动、互动的人财物的交流。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就是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内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问题。只有明确了这种新型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价值, 才能明确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难点, 才会达到有效的目的。

三、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分析

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吸收现代管理学、现代教育学、现代社会学、现代心理学等理论的精华, 提出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这种制度涉及政府、学校和社会关系等多个维度关系的调整。因此, 对它的价值分析就不能仅停留在单向度的说理上, 而要对其进行复合性阐释。

(一) 调节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利益相关主体, 建立新型的政、校、社关系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更多地依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应升级为宏观层面的建设, 专注于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等宏观调控, 让市场机制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只有当市场无法解决问题时, 政府才会相应地运用经济等手段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对职业学校的活动进行调节、服务和监督, 促进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职业学校的出现是现代社会高度分工的结果,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要求政府适度退出职业教育的领域, 把教育决策权归还给职业学校, 在知识和决策权结合的基础上提升决策的效率和效能;努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切实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不断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效率。

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学校成为开放的社会组织, 使得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社会对学校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社会为职业学校提供就业领域、服务范围和生存空间, 同时职业学校也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从本质上说, 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社会的发展也要求职业学校提供相应的帮助。企业、行业参与学校教育的程度越深, 对学校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就越大, 学校也将朝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现代职业学校和社会需求接轨, 人们对职业学校更多借助于非政府的中介组织从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视角作出评价。这种中介组织向社会发布学校的办学成绩和服务质量, 帮助人们作出选择, 督促学校改进办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企业体制改革逐渐走向产权变革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中运行模式的变化导致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通过相关法律使得学校法人具有独立代表性, 为职业学校内部运作提供基本的机制体制保障。这种机制体制引领学校向更开放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架起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纽带, 职业学校将学生推向半社会化状态的企业, 在校企合作中打通隔阂, 实现学校和社会的融通, 最终形成一个各种利益相关体共同参与职业学校管理、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机制。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可以调整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实现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监督。这种扩大社会参与度, 吸引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能调动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承担起办学责任, 在人才质量和办学特色上大胆探索和创新, 进一步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利益相关主体发挥作用, 为现代职业学校形成有序合作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这种新型的政、校、社之间的贯通和支持使得社会教育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优化和利用。

(二) 促进多元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融合

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 势必将自己的制度规则带入现代职业学校。只有当这些制度转化为现代职业学校各个利益主体的内在需求时, 这种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而这种制度作用的发挥靠的是文化。只有文化才能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学校的制度成为一所学校的传统。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依托于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管理学、现代心理学建立而发展, 这些领域的文化也会渗透到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中,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融合发展, 为现代职业学校的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 它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更多地借助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社会性。因此, 在制度文化的建设上更容易与职业学校的实践相结合, 更容易与企业行业文化相融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形成管理中心下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给予二级学院更多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权, 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 提升学校文化, 企业、行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氛围, 丰富职业学校文化内涵。

(三) 建立适应不同群体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和技术优势, 将企业收集到的市场相关信息通过“双师型”教师转化为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 实现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式对接。在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也促使“双师型”教师一边学理论, 一边去实践, 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落在实处并富有实效。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必然要求课程体系的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因此, 现代职业学校课程以社会需求———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教学实践的开发模式为主, 以社会、企业需求为目标, 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任务驱动为过程, 重在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 推进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创新

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包含保障机制和提升机制。保障机制为学校健康运营提供基本保证, 提升机制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注入动力, 两者互为影响, 不可偏废。分层分类决策机制就是保障机制, 通过将权力分散至二级学院, 降低了决策层级, 分散了决策权力。这种扁平化管理, 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使管理渠道上下畅通、令行禁止。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促使职业学校的管理者面对新的职业教育的情况, 应及时调整管理体制, 适时创新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仅是指管理者自身的创新, 还包括作为职业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的创新。鼓励、支持创新的同时努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 以合理的激励促进管理的不断创新。同时还要注重提升机制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中的作用, 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 以学生为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现状、情感需要、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等方面。这种关注多元利益主体的管理体制突破了原有的管理体制框架, 促使学校走进产业、行业、企业, 建立起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是职业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职业学校腾飞的重要力量。它促进了职业学校校本培训机制、课堂教学规范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学生活动管理机制的发展, 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性,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理念, 并将这种理念带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的活动中,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实现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摘要: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是公共教育组织形式面对教育体制的变革提出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我们要深刻挖掘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内涵及其具有的价值, 为现代职业学校的发展提出富有创造性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现代学校制度,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1.

[2]盛冰.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视野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变革[J].教育研究, 2006 (1) .

[3]郑祖宪.和谐社会背景下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J].发展研究, 2009 (2) .

[4]孙卫平.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意义、内涵和特征[J].职教论坛, 2010 (13) .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实践表明,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促进教育公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了成才就业机会, 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帮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支持。但是, 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问题: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多样化需要, 职业教育投入水平偏低, 许多地方办学条件较差,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 社会上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 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本来, 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和最大受益者, 应适度分担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但是, 国家关于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 由于监管引导不力没能很好落实, 加上1998年机构改革后多数部委不再举办管理行业系统职业教育,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功能有所削弱, 不仅影响职业教育投入结构, 而且影响职业教育培养质量, 减弱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当前市场显示的“技工荒”信号, 就与行业企业不能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合理分担成本制度保障欠缺有关。

实际上,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国际通行做法。英国最初实行学徒制, 后改办职业学校教育, 近年又复归新学徒制, 并与国家职业资格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挂钩, “基础现代学徒制”完成者获二级国家职业资格, “高级现代学徒制”完成者获三级国家职业资格, 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 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素质, 受到行业企业欢迎;德国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双元制”支柱, 为本国工业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瑞士中职学校新生, 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 每周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在校学习的时间大致为6:4甚至7:3;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奥地利等学徒制度也很有特色, 成就斐然。

综观世界职业教育实践, 凡是办出特色、水平很高的国家, 政府无不承担起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清晰责任, 行业企业无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过程。尤其是现代学徒制度, 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招聘程序, 学生也可延长实训时间, 积累实际经验, 逐渐成为从工业化迈向知识经济进程中校企深度合作的成功模式。尽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取得许多进展, 但从全局看, 因制度法律对企业责任要求不明, 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单列出来, 围绕“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重要政策措施作出了新的部署,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规划纲要》“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要求, 今后, 我国还应探索“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也就是说, 要在完善现代职业学校教育的同时, 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是刘少奇同志曾在1958年提出的一个政策思路, “就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 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大量有文化的技术工人、技术员、大学毕业生”。当时,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和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到位后, 半工半读教育出现过两次实验高潮, 体现了改变教育落后面貌的探索, 至今仍有一定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 需要对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赋予这套制度体系设计以新的含义, 其要点就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 借鉴国际成熟经验, 坚持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和现代学徒制度并存。这不仅有利于改变我国较为单一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而且有利于2020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 更好巩固中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更快达到党和国家确定的“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奋斗目标。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篇10

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学校制度而言, 指在新的社会背景下, 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 学校依法自主管理, 追求社区和家长支持, 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主要包含:现代学校行政制度、现代学校资产管理制度、现代学校人事制度、现代学校财务制度、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现代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现代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内容。

学校在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 注重体现人本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五大”特征, 坚持未来性、发展性、系统性、开放性、实践性“五项”原则, 创新管理制度, 通过转化教师育人观念来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 通过优化学校管理制度来规范教师行为, 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来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刚柔相济, 软硬结合, 提高管理质量, 提升育人水平。

1 创新教师管理机制, 打造新型教师队伍

学校发展的最大潜力在教师, 教师应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

(1) 先进理念引领机制。与时俱进, 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做学者型教师;转变传统的育人观,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 弘扬学生的个性;转变陈旧的教学观, 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斗志, 鼓励学生创新;树立面向未来的时间观, 树立面向社会的空间观, 树立全面发展的课程观;转变在新形势下的执教行为, 摒弃“四乱”现象发生。

(2) 校务公开参与机制。让教师从过去只是学校制度的执行者、服从者, 转变为学校制度的设计者、参与者。为增强学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学校管理, 我们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向全校教职员工征集提案;通过定期的学生座谈会、学生问卷制度等征询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批评和意见;在校内设立校长信箱、公布校长联系电话等随时接受教师的质询;认真落实校务公开的各项措施, 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通报学校建设、发展、改革中的各种重大决定。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探索, 逐步使学校管理趋向现代、科学、民主和规范。

(3) 专业发展保障机制。把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通过制度来保障和管理。可以专门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办法》、《集体备课制度》、《师徒结对试行办法》、《教师“青蓝”工程》、选派教师到发达地区学校和高校进修制度等。举行优秀备课组评比、学校教学能手评选、学校“新秀”评比等一系列活动, 在教师的广泛参与和合作中把制度落到实处。

2 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培育现代素养学生

育人先育德。我们坚持学校要“一个班一面旗”的特色和主题, 树立“用爱心托起爱心, 用智慧启迪智慧, 用人格塑造人格, 用灵魂感染灵魂”的德育理念, 遵循“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发展个性与适应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创造适合学生理想发展的教育, 着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理性精神、责任担当、公益爱心、平和心态、开放视野的现代公民。

(1) 班旗制度。班旗是一个班形象的象征, 是前进的方向, 是学习的榜样, 是共同追求的目标, 是集体荣誉的体现。班旗由各班自行设计, 内容含有班徽、班级理念和名称, 学校统一定制。班旗要伴随学生三年的中学生活, 增强集体荣誉感, 强化集体理念。

(2) 班级理念制度。学校的每个教学班教室门前都设班牌, 内容包括班主任的照片和班级理念, 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时时都在身边, 增加了班级的亲和力, 时刻鼓舞着学生奋发向上。

(3) 星级教室、寝室评比制度。强调教室和寝室的文化布置、清洁卫生、纪律遵守情况等方面, 可先创建合格教室和合格寝室, 再逐级申报创建一星、二星和三星至五星, 五星教室和五星寝室的最高荣誉。

另外, 校园无垃圾桶设置, 促成学生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坚持评比校园十大陋习, 颂扬真、善、美, 贬斥假、丑、恶。开展心理疏导, 有效调适学生心理健康。

3 创新人才结构模式, 培养多元发展人才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造就人。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以新课改为契机, 打造“卓越课堂”, 实施“双轮驱动”策略, 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搭建多种平台,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1) 构建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品质课堂、卓越学校、现代教育”要求, 学校着力从以知识为导向向能力导向培养人才方式转变, 摈弃无效课堂, 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和卓越课堂提升, 如一所高完中研发出新型的“问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问学”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分为四段:第一段为“学生自学, 预设问题”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预设问题→学生思考”) ;第二段为“合作学习, 探究问题” (“筛选问题→合作探讨→分享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段为“学生展示, 解决问题” (“汇总疑难→引导点拨→总结规律→达成目标”) ;第四段为“学练结合, 反思问题” (“出示小卷→学生练习→反馈情况→反思总结”) 。

这是适合任何年级任何学科任何课型的万能教学模式。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问”, 抓住课堂教学的主体“学”, 形成“先问后学、以问促学、学练结合、迁移提升”的鲜明教学特色, 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在课堂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许多专家们评价说:这种模式具有独特性、创意性、规律性、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

(2) 建立文化艺体并重培养机制。立足学校的区位条件和已有的培养艺体生的成功经验, 适当扩大艺体生的培养规模, 建立艺体与文化双轨运行的新机制, 学校从逐年在每个年级选拔500至600人的艺体学生进行专项培养。让很多的艺体有潜力且文化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或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去学艺体, 学生既不会因成绩差而失学, 又对提高升学率大有帮助。

(3) 建立社团活动引领机制。活动成为落实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主线, 通过活动为载体来检验制度的价值和成效。如“小白鸽”广播站的宣传阵地, 传达学校的政策和反应师生们的心声, 培养了大批采集、编辑、播音等方面的优秀学子。如“阳光”升旗班和“红星”礼仪队的形象阵地, 展现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如“思齐”志愿团的实践阵地,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学生活动室的展示阵地,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橘韵”文学社的文化阵地,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业余团校的干部培优阵地,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开创合作共进局面

坚持人本、民主、规范、科学的管理理念, 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的内驱力、源动力。

(1) 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制。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 并通过全体教职工选举产生校务委员会和监委会成员。学校重大事项必须由校务委员会决策, 学校行政执行, 监督委员会监督, 整个议事过程公开透明, 公平公正, 确保了制度的科学性。

(2) 优化后勤保障服务制。实施项目管理, 进一步整理完善办公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教学目标管理、教职工考勤制度、年度考核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条例、安全管理制度、教职工评优评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 为学校坚持人本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及实现从“规模效应”到“精品效应”的办学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坚持领导深入一线制。制定行政领导深入一线的工作方案, 让学校全体行政树立“一线”工作的意识。如每位行政领导在完成自身的上课时数基础上, 坚持完成上级规定的听课节数, 坚持到自己分管的具体工作中去进行深水作业。

(4) 实行教师民主参与制。成立采购小组和建修小组, 从校务委员会、行政、监督委员会、教代会和工会委员会中随机抽取每次的采购和建修人员, 由学校分管后勤的副校长负责组织和实施。确保学校大额物资采购、建修的公开, 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 让全校教职工满意。

(5) 票决选聘管理干部制。学校对起始年级的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人员, 通过推荐和票决的方式进行民主、公平、公开、择优选聘, 对中途有空缺岗位时也采用此办法。采取学年考核制、末位警醒制发挥学校年级管理领导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改良师生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改进功能与发展功能, 强化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生成性评价与规范性评价相结合, 出台了《学生发展档案袋评价制度》、《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等评价方案, 通过评价制度创新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7) 完善配套管理体系。学校可出台《教育科研课题奖励方案》《岗位工作业绩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各级骨干教师推荐及管理的意见》《行政领导深入一线实施意见》等30余项学校管理制度并汇编成《管理手册一书》, 教职员工人手一册, 秉公执行, 照章办事。此举是学校集体意志的体现, 是规范办学、民主办学的体现, 它使学校的复杂体系沿着办学目标的轨道“令则行, 禁则止”, 有条不紊地健康发展。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篇11

职业院校作为一个重要的办学机构,经历了多次管理改革,但是没有形成现代学校制度、没有可靠的治理结构是收不到实效的。同时,由于对职业教育重视和研究不够,往往参照高校或普通中学管理改革的政策,适应不了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这次《决定》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和具体的政策要求。

《决定》提出,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提出了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建设的要求,比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放学校自主权,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等。这不仅有利于完善现代职业院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教师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强调了职业院校的特色,为提高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如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从基层学校组织上落实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可以纠正一些地方不考虑学校领导专业特长和相关资历,把学校作为安排照顾干部的蓄水池的问题;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可以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照搬普通中学模式带来的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负面效应。

以前提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主要是在综合性大学等高等学院,现在在职业院校也明确提出,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引进学校“治理”的概念,使得学校可以依法办学,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如果现代职业学校建立不起来,也就谈不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了。

加强校本管理,推进现代学校建设 篇12

当然,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三水区的校舍、设备等硬件建设基本到位了, 而学校的内涵还很缺乏, 学校的制度、文化、教育的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当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颁布, 第13章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和任务。教育部下发的2010年1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第12条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可见, 切实加强现代学校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区应该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 把切实加强现代学校建设, 作为争创佛山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把创建文化校园, 提升学校内涵的内容列入现代学校建设之中。那么, 如何加强现代学校建设呢?笔者以为, 落实和加强学校校本管理, 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是推动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重要路径。

制订学校规划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 学校的任务及使命不断发生变化, 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学校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发展需要,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才能真正地担负使命,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从外部环境看, 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可以使社区与学校更好的合作, 共同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原因和需求, 共同承担起改善教育的责任;同时可以加强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从而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再从学校内部环境来说, 学校通过制订发展规划, 分析诊断学校发展环境的变化, 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既能寻找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 在克服问题中不断提升、进步, 又能统一愿景, 凝聚共识,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 调动各方积极性, 通过发展教师,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所以, 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通过落实和加强各学校的规划制订, 切实从学校实际出发, 指导各学校制订出既适度超前又切实可行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规划来, 可以先通过示范校作样板, 组织力量科学论证, 积极推进。从试点中取得初步的经验, 再引导部分条件成熟的学校一起来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在3~5年时间内, 积极调研, 总结经验, 汲取科学规范的规划理念和做法, 最后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以此推动区域教育整体快速发展, 真正从学校管理层面上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完善制度建设

一所传统学校要建成现代学校, 必须有一套符合法律法规、理念先进、科学完备的学校制度章程。这是现代学校建设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也是学校规范办学, 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多年来, 我区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 但随着形势变化和改革深入, 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 原有的章程和一些规章制度面临着不适应、不配套、不优化等问题, 迫切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使之更加适合学校自主发展, 更加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从发展的角度, 积极吸取先进的教育理论思想成果, 从科学有效的层面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改整合, 完善加强。包括对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的细则要求、资产财务的创新管理、家校合作的新形式新要求、社会监督的形式完善等方面都要配套健全, 追求有效高效。当前, 各学校在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方面有进步, 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常态, 还没有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没有挖掘出教师参与管理学校的智慧和热情。这就需要各学校在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 积极思考, 大胆创新, 寻求一种“校长负责, 全员参与;校长引领, 教师治校”的新路径。全区部分学校联合社区、企业和部分家长, 尝试探索学校理事会的试点研究, 通过学校理事会对学校重大决策进行调研把关, 通过理事会来发挥监督评估职能, 这是有益的尝试。我们期待更多的学校加入到学校管理的研究探索中来, 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各个层面的制度建设, 推动形成学校“自主办学、自我约束、民主管理、社会监督”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

推进特色发展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情实际, 而各校的校情是不相同的, 各学校具有的教育和文化资源是不相同的, 各学校的发展必然带有这所学校浓郁的个性和特色, 把这样的个性特色加以规范、提升, 充分根据本校师资实际和学校实力进行必要的加强和推进, 一所学校就可能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 培养人才, 造福社会。实践证明, 通过特色建设可以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 丰富学校的发展内涵。加强学校特色发展, 打造个性化学校, 是实现学校自主发展, 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 三水区在挖掘学校特色,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方面, 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有些区镇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引进人才, 充实和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力量, 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激发了全区教育工作者创建学校特色文化,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工作热情。随着现代学校建设的推进, 我区还要把特色学校建设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特别是要将“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建设融入现代学校的办学观念、办学目标、文化愿景、校本教材等各方面, 加快培育学校独特的、优化的办学风格, 彰显学校特色, 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区教育局也将在区《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特色建设的要求, 这将是我区今后一段时间内最为重要也最紧迫和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只要我们坚持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加强学校资源的科学调配和利用, 充分挖掘可加以利用的人力资源, 学校就能在特色创建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学校通过特色的创建, 不断丰富和充实学校的文化内涵, 从而逐步实现学校内涵和文化的现代化。

加强督导评估

教育评估和督导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学校工作具有评价、反馈、指导和监督的功能。因此, 要把加强现代学校建设纳入教育评估和督导的范围, 进一步提出高标准的可量化、可考核、具有约束力的现代学校建设指标要求, 并充分发挥现代学校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教育局和教育督导室要把现代学校建设作为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强化督导检查和考核奖励, 树立典型, 示范推进,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努力使我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建设现代学校的先进区。

我区在加强学校督导评估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由于校际间发展不均衡以及评价理论的影响, 部分学校对其认识偏颇, 再加上评价技术和手段的相对落后, 效果不甚显著。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通过多种途径, 提高学校领导对现代督导评价理念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 宣传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方案和操作方法;邀请校长参与评价实践, 使校长们认识到发展性督导评价与学校的自主发展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引导学校走自主发展之路。同时, 我们将抓住评价方案实施的主要环节, 简化评价程序, 整合评价信息, 落实个性化指导, 使学校主动参与, 自觉与督导室建立新型融洽的合作关系。当前, 学校现代化建设既需要调动和发挥校长管理的积极性, 同时也要切实保障学校管理的科学运行, 加强学校督导评估, 经常收集听取学校管理中的困难, 及时帮助学校排忧解难, 扫除障碍, 这将使得学校现代化建设更加科学高效, 通畅顺达。

上一篇:提高竞争优势下一篇:教师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