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专利事务管理

2024-10-08

现代企业专利事务管理(精选8篇)

现代企业专利事务管理 篇1

摘要:专利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专利技术通常代表着本行业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方向。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专利管理, 实行专利整体谋划, 对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专利管理,专利理念,策略

1 概述

专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产权保护制度的延伸和扩展。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法律工具,在市场竞争和经营活动中为企业保持优势,并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任何企业要拥有市场,增强竞争优势,就不能忽视专利管理。

2 企业专利管理理念

企业专利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密切相关,将专利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紧密衔接,为企业服务。从整体上讲,专利第一、全员专利、专利导向、专利融合、专利成本控制的理念与思维是现代企业专利管理理念的基本指导思想。

2.1 专利第一理念

企业专利技术代表了企业的创新和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只有充分利用法律赋予专利权人的合法的独占权,才能为企业的技术成果提供强有利的保护,防范和打击竞争对手,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确立专利第一的理念,对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保持企业内生力,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2.2 全员专利理念

企业未来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保持,不仅需要独具一格的创新管理方法,更离不开全员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专利是智力劳动的结果,只有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才会有专利的产生。全员专利,就是企业全体员工要普及专利知识,并贯穿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每个人都要有这个观念。

2.3 专利导向理念

专利技术影响和引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贯彻专利导向理念的关键在于,专利管理战略要与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相一致,做到产品开发专利检索先行、产品生产专利申请先行,坚持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管理、实施保护相结合。从而,正确选择创新方向,明确专利产出目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4 专利融合理念

专利不仅有导向作用,还应具有融合功能。一方面,专利管理应该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及管理过程之中。这种专利管理理念有利于专利管理部门与研发部门以及相关事业部门行动的协调一致,在遇到与专利相关的问题时,能够与其他部门共同处理,及时协商解决。另一方面,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保护等保护方式的功能不尽一致,相辅相成。单一地对专利、商标、版权等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只有知识产权的组合保护,才能达到迅速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减少商业秘密泄露、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创立品牌优势的综合效果。

2.5 专利成本控制理念

有数据显示,在所申请的专利当中,98%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意义,并且专利的申请和维持都是有成本的,因此,企业专利申请量和维持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企业专利管理必须贯彻成本控制理念,关键在于专利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使专利申请符合公司的总体发展策略,在专利管理环节做到投入与产出的合理化,实现成本节约。

3 企业专利申请和维护

一项技术成果的产生必然汇聚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研发人员辛勤劳动和大量科研经费投入的成果。但是,专利制度不同于著作权制度,作品一旦创作完成,法律即会自动保护,技术成果只能通过专利申请,才能获得法律保护。

3.1 专利申请策略

专利申请策略是有效地提出专利申请,进而获得专利保护的前提和关键,必须服从于企业专利战略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

3.1.1 发明专利的申请策略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专利保护状况力度日益加大,通过对跨国公司专利布局的细致分析,无论其属于哪一行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均遥遥领先,并且发明专利所分布的技术领域均是对企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的领域,涉及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因而,制定合理的发明专利申请策略是企业获得内生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制定合理的发明专利申请策略。发明专利对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较高,审查周期较长,一般约1-2年。但一旦获得专利权,其权利稳定性较高,保护期限为自申请日起20年,非常有利于企业利用专利技术形成市场优势。因此,应根据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对象、技术的先进性和对市场的影响程度等做出申请决策。如,对生产工艺方法、产品使用方法、测试方法和产品新用途以及新的化学产品、化学组合物等应申请发明专利。

(2)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根本途径。我们所知,世界级的大公司均十分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投入非常多,因而,它们的新产品,新技术源源不断,发明专利的数量也遥遥领先。

(3) 发明专利申请应集中在对企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技术领域。从欧、美、日跨国公司在中的专利申请状况看,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所侧重的技术领域大相径庭,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也由于各公司的业务重点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我国企业在制定发明专利申请策略时,也应侧重于保护能够真正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4) 发明专利申请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动向适时调整。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业务重点不同,但是发明专利申请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技术发展进行。

3.1.2 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策略

外观设计专利同发明专利相比,并不是能够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我国,有不少企业都存在外观设计专利多,发明专利少的状况,由此反映了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率仍然较低的现状。但是,外观设计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多样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家电、手机、汽车等行业,如果优质的外观设计能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无疑能大大提高产品的销量。有数据显示,三星电子从1998年开始就在中国申请了73项有关手机外观的专利,仅2005年一年获得批准的手机外观专利就有15项。因此,企业在制定专利申请策略时,既要提高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也要对外观专利申请予以重视。

3.1.3 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策略

实用新型又称为“小发明”,实用新型制度的宗旨是相对于发明专利权,以一种较快捷的手段保护创造性较低、内容限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的发明创造”。尽管实用新型专利易造成“创新不足,完善有余”的特点,但不可否认它对鼓励和保护“小发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只需经过形式审查,创造性要求较低,审查周期短,保护期较短,只有10年,但审查过程较发明专利简单,相对容易获得,有利于快速抢占市场,并对竞争对手实施防御。

近年来,随着专利保护意识的提高,一项专利既申请发明专利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申请策略,已经越来越为众多企业所采用。这样,既能够利用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短、授权快的特点及时获得专利保护,又能在发明专利经实质审查、授权前景明朗的情况下,通过主动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获得发明专利权,以延长核心、关键技术的专利保护期限,延长独占市场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

3.2 专利权维持策略

受专利技术生命周期,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专利获得授权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企业发展目标、专利战略和市场战略的调整,进行专利维持决策。专利维持决策一般由专利管理部门和研发部门以及其他事业部门合作,共同决定。其中,关键因素是成本核算。

当企业获得的专利授权越来越多后,专利权维持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例如,在本田公司,只有30%左右的专利能够维持到其权利终止。对于已授权专利,企业应根据其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重新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维持。主要的做法有: (1) 应每年对拥有的专利进行审核,考察其市场价值和战略价值,以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维持。 (2) 要对专利技术本身进行价值评估,权衡专利实施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和所需的成本。

4 结语

专利代表着企业的一种差别优势、产权优势和创新优势。在知识经济中,专利管理的成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效的专利管理能够促进创新,创造大量专利尤其是核心专利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企业专利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孟俊娥.专利检索策略及应用.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2]胡佐超.企业专利管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莫丹, 吕岩甲, 高安娜, 李东斌.探讨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与保护创新策略[J].价值工程, 2012 (31) .

现代企业专利事务管理 篇2

成功的专利权管理制度是依企业规模、性质、经营方针策略与产业特性、环境、对手的不同所为的专利权管理规划,为让企业的专利权管理机制能够适应企业的经营与生存,从专利权的基本法律要件、公司内部对重要信息、技术的保护需求的共通性,归纳出企业进行专利权管理的十三项重点:

一、员工管理制度

技术企业的胜败兴衰几乎都决定在「人」(决策者、技术者、管理者),员工究竟会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重要资产?抑或外泄密资料的窃贼?端视公司的策略与管理,就专利权角度,员工管理旨在调查员工的教育、背景及各种义务等,进行事前保险、事后避险的动作,企业必须实践的管理事项如下:

1.面谈记录

面谈记录特别强调聘用人才的义务,故对于未雇用前的接触面谈阶段,必须建立起雇用前的宣示制度,以使未来的工作伙伴能够充分了解公司的专利权保护政策,也让其知悉相关的规定与所要签署的文件的内容与意义。至于以挖角方式所进用的员工,企业更应建立自我防护制度--建置适当文件签署与留存,以免因此而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其措施包括:(1)对可能聘雇的员工出示公司的聘雇契约、工作规则、告知公司有关的专利权制度;(2)新进员工先前专利技能经验的调查与记录;(3)通知新进员工的前雇主、调查其仍负有的义务。

2.聘雇合约

至少应包括(1)专利权归属条款;(2)保密条款。

3.教育训练

教育训练向为企业培训人才不可或缺的手段,就专利权角度,员工应进行的教育训练包括(1)新进人员训练--在新进员工训练阶段必须一再揭示企业的专利权保护与管理措施,施以基本专利权教育;(2)不定期在职训练--告知员工有关专利权法规,公司管理办法、员工所负义务;

(3)依层级进行中层主管教育训练与高层培训;(4)依业务执掌(研发、营销业务、管理会计)进行部门教育培训与(5)编制员工工作手册--以明确揭示前述的策略与管理制度。

4.离职面谈

能够宾主尽欢、成熟地结束离职的尴尬其实对于企业管理是相当大的挑战,企业在处理离职程序时宁可先小人后君子以确保企业生存空间,故对于离职员工的管理尤其不能忽视,必须防止离职的员工将公司的专利加以泄漏或是带走,不妨落实离职面谈,包括(1)进行离职员工文件交接,宣告其所负义务;(2)通知离职员工的新雇主有关其对公司所负的义务及其前雇主有关其己离职的事实。

二、研发部门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系针对研发单位的日常事务进行,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在于证明权利的存在以及未侵害他人的权利,故必须严格要求相关的技术研发人员必须切实记录工作纪录簿以及工作进度,对于这些记录文件也必须以有系统的数据分类管理系统加以归档或是以秘密数据保护。其次,为了维护企业研发与经营的秘密性,公司对于人员进出研发区域必须切实做到记载与管制。其执行机措应落实(1)研究人员工作记录的撰写、追踪与稽核、保管;(2)研发单位进出记录(即研发单位的门禁管制);(3)研发前、中、后相关信息的搜集、检索与运用(尤其是专利检索);(4)推动洁净室(clean room)的程序设置等。

三、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系针对容易流失企业机密与重要文件的设备的使用与机密文件的管理为设计重点。在机器设备的使用,如电话、复印机、传真机、列表机等设备须提高警觉,因多数公司无形资产的流失,常与此类设备的便利性有绝对的关联。至于目前计算机设备与网络管理,企业更不能掉以轻心。在机密文件的管理方面,除了限制接触的人员外,数据分级制度与教育员工为公司把关也是影响制度成败的关键所在。

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十三项(2)

四、对外互动管理制度

对外互动管理则是针对企业对外拓展业务时强化其专利权应注意事项的管理,并处理知识产权的移转、让与或授权等相关业务,并延伸至对外发生争议时的危机处理机制。对于公司产品的型录、广告等高著作权敏感的文件加以管理。因此对于这些文件的制作与发送也必须特别留意。除此的外,新技术产品的展示及新产品市场测试都与专利权的取得与公司营业秘密的维护有密切的关系。故其执行面应注意:公关管理、对外合作、权利的授权、移转与变更及争议处理。

五、文件管理制度

文件管理系专利权涉讼时胜败的关键因素--举证的所在,故设置文件管理制度系指针对重要专利权相关文件所进行的管理,其执行措施包括:(1)著作权管理措施;(2)机密文件的定义、标示与管理流程;(3)专利权相关文件的保管、运用借阅规则与(4)设定管理方式(专人专管或兼管)、区域(专区管理、分散管理或正本集中副本分散管理等模式)--应特别注意专利权相关文件的保存年限与一般公文件迥异。

六、提案与奖励制度

来源:()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十三项(3)_tanghailx_新浪博客

会计事务的一般原则应实行收入与支出应单独设帐管理,并定期编制收支报表,会计人员审核研发成果支出时,并应注意(1)研发成果的相关费用应负担的范围、种类及期间;(2)研发成果推广费用的支出是否具有效益;(3)专利权的申请、登记、取得、维护及确保等支出效益是否有事前评估,是否全程掌握避免重复请款;(4)研发成果支出是否均遵照规定办理。

十二、内部稽核制度

内部稽核制度的重点,应包括:(1)委办计划执行的稽核;(2)其他业务计划执行的稽核;(3)购置营运工程的稽核;(4)人事薪工及工时成本的稽核;(5)出纳的稽核;(6)财务、会计业务的稽核;(7)固定资产管理的稽核;(8)配合外界协同进行的稽核。而所为配合外界的稽核系指如会计师事务所、委托研究单位、审计机关及依合约有权审核相关计划的机构,均应由内部稽核组织协同协助稽核,以提供必要的协助并检视相关稽核漏洞。稽核组织应与法务部门类同,使的隶属于董事会、执行长等领导阶层的下,以担任高层幕僚角色,并独立于业务单位的外,方得站在客观超然的立场制作稽核报告,以提供领导阶层内部管控的正确信息。

十三、专利权评估制度

企业建立专利权评估制度有利于技术研发状况的掌握,接续投入成本的计算及竞争市场的评

估,将可更有效的将知识技术产值化,并利于企业在日后技术移转、权利金收取方面的策略运用。专利权评估制度应包含:(1)计算开发购置成本;(2)确认专利权的有效期限;(3)评估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性;(4)考虑专利权的实施状况;(5)计算专利权于市场的占有率;(6)评估专利权转化成商品的生命周期;(7)考虑市场竞争状况;(8)计算专利权的收益及创利情况;

现代企业专利事务管理 篇3

一、建立企业内部的专利机构以及专利专用数据库系统

1、专利机构的建立。日本企业基本都设立了专利信息管理机构,设在企业总部,其主要任务是从全部专利信息中抽出本公司所需信息进行分类编辑,供给各部门,供研究开发、决策部门参考。而且这一部门在企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对工作人员要求很高,既要全面了解企业开发研究工作概况,又要了解具体的研究工作内容,还要懂专利知识,要从专利文献尤其是权利要求中知道其它企业专利的保护范围。在我国只有大型企业能够设立专门的专利机构,较少中小企业设有专门的部门。但必须明确,该部门的职能主要是:定期收集国内外相关专利信息;对收集到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作出研究报告,辅助决策;对企业员工进行专利知识培训;负责专利专用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2、专利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专利专用数据库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具体专利信息需求而建立的,不同的企业其数据库信息领域是不同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帮助企业明确行业领域,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策略等等。专用专利数据库的开发是以用户的具体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现有的专利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专用系统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式。

二、善于利用外部专利数据库尤其是免费的专利信息数据库

对于大多数目前没有能力建立专利专用数据库系统的中小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专利数据库尤其是免费的专利信息数据库。目前可以利用的免费专利资源介绍如下:

1、IBM知识产权网(IPN)。该网提供的免费服务有:(1)免费检索1971年以来发布的200多万篇美国专利的有关著录项目、摘要及权力要求;(2)检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1997年以来的140万篇PCT的申请文档数据,以及欧洲专利局的欧洲专利库ESPACE-EP-A(1979-)和ESPACE-EP-B(1980-);利用一种标准的Web浏览器浏览准里的扫描图像,包括美国专利全文4000万页(1974-)、欧洲专利局的ESPACE-EP-A(1979-)和ESPACE-EP-B(1980-),以及WIPO的PCT文档(1998-)。还有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Web专利数据库等等。

2、欧洲专利局esp@cenet。从1998年年中开始欧洲专利局的esp@cenet开始向Internet用户提供免费的专利服务,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检索最近两年内由欧洲专利局和欧洲专利组织成员国出版的专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的PCT专利的著录信息以及专利的全文扫描图像。esp@cenet的主要宗旨是推动中小企业了解和利用本国及国际专利的信息,拓宽现有的专利传播渠道。

3、加拿大专利数据库。加拿大专利数据库是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门为从Internet上检索加拿大专利而建立的Web站点。该库包括1920年以来的加拿大专利文档,包括专利的著录项目数据、专利的文本信息、专利的扫描图像。

综上所述,在Internet网上已经有了非常有价值的、免费的专利资源可以利用。对于各中小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机遇。以美国专利为例,从一篇专利信息完整的角度以及其专利全文扫描图像的质量,从Internet上查询美国专利应首选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专利全文库;如果从覆盖年限考虑,那么应该查询IBM的IPN专利库。各国专利局与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专利数据库以及其它可以利用的与专利有关的Internet免费资源都非常宝贵,充分地利用他们有助于掌握最新动态,避免重复工作。

三、建立多元化的外部服务体系,包括传统的服务体系以及网络环境下的服务体系

传统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中小企业专利信息中心,中小企业中心,专利局,知识产权局,各种专利机构以及专利代理机构(包括图书馆以及专利信息咨询公司)。这些传统的专利服务体系所使用的专利情报源主要是:印刷文献(专利说明书)、光盘数据库等。

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的渠道和速度飞速增长,所以又出现了新的服务体系即各种与新专利以及中小企业有关的网站。他们利用的专利情报源主要是:网络专利检索工具、网络数据库、企事业机构网站、网络电子出版物。

在已有的可利用的上述服务机构的机构上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是可行的。另外,还应建立从国家到省甚至市级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或者是部门,更好建立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贴切的、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中小企业专利信息服务体系。

四、开展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服务和优惠政策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专利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的现状具体来说主要应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1.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中小企业的专利意识,普及专利基本知识;意识障碍是我国中小企业专利信息利用中的一个重要障碍,所以要促进中小企业对专利信息的利用首要的是提高中小企业的专利意识。

2、对中小企业利用专利信息的费用进行优惠甚至减免。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专利查询方面都存在着资金障碍,从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专利局以及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机构都应该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专利信息,提高专利信息的利用率。

3、对中小企业进行专利培训工作。包括如何获取、利用专利信息,包括如何检索各种免费的专利信息。另一方面,专利局以及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机构应该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内部专利信息的管理机构以及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4、专利局要积极帮助。专利局应该对重要的前沿的专利信息进行技术或经济分析,做出统计分析报告公布给中小企业,以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市场预测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

5、形成信息网络。组织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形成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细致的专利服务,包括专利申请信息、检索信息、专利活动中的各个层面的信息。

6、制定好有关政策。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完善的中小企业专利信息利用的政策,使得中小企业对专利信息的利用有法可依,从而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将企业的专利工作提升到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高度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专利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情报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其竞争情报的结果可用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融入企业知识管理流程。这一环节的工作主要取决于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专利工作的重视程度。一个中小企业专利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决策正确与否,一个明智的企业领导,应该重视专利工作,把专利工作的结果(竞争情报)应用到企业知识管理活动,进行技术与市场分析和预测从而进行企业的重大决策。所以企业应该将专利工作提升到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高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专利专用数据库系统的引进和使用。目前,有一些中小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专利数据库系统。比如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避免重复开发造成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小天鹅充分利用内部网络的优势,采用当前流行的客户/网络体系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投资开发了企业专用专利数据库查询系统,数据库中收集了1990年—1998年中包括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与洗涤产品相关的所有专利,为设计人员了解专利信息、开拓思路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并在提高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系统是基于web的查询系统,界面直观,查询及管理方便,具有按关键词、自定义词、专利号等多种查询功能,共收集中国专利1355项,日本专利2016项,美国专利1150项,欧洲专利565项。总之,对于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内部引入一个较完善的专利信息管理系统辅助企业的专利工作和决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改善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工作方式,在企业作出快速决策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六、制订完善的中小企业专利战略

企业利用对专利信息的分析,不但能够为经营决策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情报,还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所以,专利在发达国家被誉为与“人力、物力、财力”并列的企业“第四经营资源”,建立在专利分析研究基础上的企业“专利战略”,更是运用其独有的专利及专利制度的法律特性,在企业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成为企业经营的首要战略。专利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著名的大公司甚至众多的中小企业无不把专利作为竞争的法宝。大公司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利用专利企图垄断技术并进而垄断国际市场,而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可以通过专利打破大公司的垄断,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具体包括: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及时申请专利;重视专利情报的价值(技术情报价值、法律情报价值、经济情报价值);跟踪市场、保护自身权益;利用许可证贸易和技术转让增强企业实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申请专利的主力军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尽管单个企业的申请量,中小企业不可与跨国集团相提并论。从我国H04类专利申请分布来看,截至1999年底,共计公布专利申请约19400项,其中排名头15位的国际大集团占了7300项,更多的专利是由中小型企业申请的。中小企业只要充分利用专利制度对其参与市场竞争的保障作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专利战略,一定会在现代经济大框架下,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专利管理与战略制定 篇4

这种状况与国外相比, 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都十分重视专利工作, 部分企业年均专利申请量在千件以上。以日本松下公司为例, 2008年申请专利1000余件, 平均每天为4.3件, 其中仅在日本境外申请的专利量高达几百件。这些专利为保护技术创新成果、获取经济利益、保持竞争优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许多企业技术创新不利的一个直接原因, 就是知识产权创新、管理、保护、应用的意识薄弱。与此相反, 在实施专利战略的技术创新活动中, 企业不仅要重视专利工作, 更要从经营战略角度出发, 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专利战略。所谓专利战略, 是指企业运用专利手段, 寻求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专利战略的主体自然是企业, 对象是专利技术及预备申请专利的技术;专利战略的目标是以市场为中心, 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专利战略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层次性三个基本特征。以下结合笔者实际管理工作来谈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及管理研究。

1. 企业专利战略的定义及其目标

企业专利战略, 是企业结合自身研究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专利信息及其有关信息的收集和研究, 获取相关的技术发展信息、市场竞争信息、法律信息等, 预测相关技术、经济发展趋势, 以赢得知识产权竞争乃至整个市场竞争主动权, 谋取更大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在专利方面采取相应对策的总体性谋划。

企业专利战略研究的目标:通过企业专利战略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提高企业主动运用专利战略的能力, 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活动, 以具有专利保护的核心技术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获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最大限度获取市场份额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

2. 企业专利战略的作用

专利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基本动力机制, 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专利战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扩大和保护技术创新成果, 激励人们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 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及发展。 (3) 培养创造意识, 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信息网络, 提供重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 (4) 避免重复研究开发, 节省企业战略资源, 有效防止企业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的流失。

在当前激励竞争的条件下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必须充分运用专利战略这一激励机制。

3. 企业专利战略的主要类型

企业专利战略主要分为进攻型战略和防御性战略两类。

(1) 企业专利进攻型战略。

(1) 基础性专利战略。是指基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 为保持自己在行业中拥有领先的技术、产品竞争优势, 将自己的基础性、先导性的核心技术或主体技术、基础研究成果作为开拓性专利来保护, 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对于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而言, 这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利益。例如, 世界上第一件电灯专利、第一件电话专利、第一件电视专利、第一件飞机专利等。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的基础性、首创性发明创造, 都应当申请专利, 依法进行专利保护;不仅可以申请本国专利, 也可以向外国提出专利申请, 从而扩大保护范围。

(2) 专利包围战略。是指企业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 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而不同权利要求范围的专利并及时申请专利的战略。拥有基本专利的一方, 通过实施专利包围战略形成专利网, 并且经过技术开发不断升级, 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核心技术以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 迫使对手放弃竞争或进行许可谈判, 既可以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 又可以获取更多的专利许可使用费。此外, 围绕他人的基本专利, 及时开发相应的应用技术并申请专利, 乘竞争对手基本专利周围尚未设置专利网之前, 先申请外围专利包围基本专利, 变被动为主动, 突破基本专利的垄断。这是美国、日本企业经常使用的招术。如美国CREE、日本日亚化学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LED发光二极管的加工工艺及其生产方法, 尽管其基本专利于2010年到期, 但大量的外围专利在那之后仍在有效期内, 使得基本专利可以继续得到有效保护。

(3) 专利再创新战略。企业在引进输出方的专利后, 对专利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 再将创新后的技术以专利的形式卖给原输出方, 这就是专利出售战略与专利网战略相结合的形式。引进方既可以改进和提高原有创新技术, 又能摆脱专利输出方的控制, 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专利诉讼战略。就是充分运用专利制度保护功能的体现作为一种进攻型的专利战略。专利诉讼战略指的是利用法律富赋予的专利保护权限, 收集竞争对手专利侵权的可靠证据, 向竞争对手提出侵权警告或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迫使对方停止侵权, 支付侵权赔偿费, 以达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有力打击竞争对手, 确保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企业积极运用专利诉讼战略, 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与制约竞争对手, 维护自身形象, 而且还可以从专利侵权赔偿中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5) 专利实施战略, 包括专利转让战略、专利引进战略、专利与商标相结合战略、专利与标准相结合战略、专利技术和产品相结合战略等。

专利转让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发明人或其他企业购买专利权, 或企业研究开发出的专利技术、产品除自己实施、生产外, 通过有偿转让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获取经济利益的战略。专利“收买”战略的运用须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 难以适用;而被“收买”的专利权人或企业, 可以与其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收取高额使用费, 即以专利为武器, 控制和占领市场。

专利引进战略的最大特点是简便、快捷, 可以免去研究、开发的经费, 也不存在研究、开发的风险。企业获得专利权大部分是采取专利申请的形式而不是通过引进所有权, 而一些资金雄厚但研发能力不足又亟待进入市场的企业, 可采取直接引进专利的方式。然而, 单纯地全盘引进会限制自主技术创新与进步, 因此, 创新型的专利引进战略应是中国企业的首选, 即在引进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改进、革新, 开发出性能更优、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的战略, 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战略在引进专利技术领域中的延伸。据美国科学基金会调查, 1970-1986年, 美国售给日本的专利从4%升至19%, 1980年以来, 日本输入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则增长了266%;1965-1985年, 日本对美国在知识密集型产品方面的贸易顺差从1.43亿美元猛增至130亿美元, 达90倍之多。

专利与商标相结合战略目的是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量, 并提高商标知名度;反之, 允许其他企业实施自己的专利, 以换取对方的商标使用权。专利与商标是知识产权领域保护技术和产品的两种法律手段, 作用是不同的。专利保护的是新产品以及新产品的制造方法, 涉及产品的生产、制造方法, 产品的用途或产品外观设计;商标保护的是产品的“信誉”和质量。企业在实施专利战略或商标战略时, 如能成功结合两者, 将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在权利方是知名企业时, 对于提高企业商标知名度, 扩大企业影响力非常有用。

专利与标准相结合战略能够使企业的新技术得到迅速地推广和发展, 达到领先市场的目的。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规定, 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活动和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文件。而专利权是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核心专利是技术创新的精华, 核心专利进入标准能够保证标准的先进性, 而标准采用这些先进技术, 将加快先进技术的传播速度, 促进技术的跨越式进步。标准已经成为各国企业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形式, 技术标准和专利的结合也是不可回避的趋势。

专利技术和产品相结合战略是指专利权人在许可他人使用本企业专利时, 要求他人必须同时购买自己的专利产品, 借以扩大产品销售量, 提高企业竞争地位。企业向准备输出技术和产品的国家先行申请专利, 旨在使技术和产品在输出国获得充分的专利保护, 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 这对基本专利拥有方来说是很有利的。

(2) 企业防御型专利战略。

(1) 无效对方专利权战略。其实质是利用竞争对手专利的漏洞、缺陷, 运用无效程序, 使对方所取得的专利不能成立或者无效的战略。请求宣告无效的理由如公开不充分、权利要求未以说明书为依据、修改超出原申请公开的范围等。这种战略既可作为企业主动进攻的手段, 也可以在企业遇到专利纠纷时作为防御策略。

(2) 文献公开战略。可以将发明内容在报刊上公开发表, 以阻止他人获得专利权。公开技术创新成果不适宜于申请专利和技术秘密的情况, 更多是作为一种战略手段, 即通过公开成果使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 阻止他人获得专利权。但应注意, 所说的公开并非是关键内容, 而只要达到阻止竞争对手的目的就够了。由于技术公开意味着不受任何法律保护, 可以自由利用, 如企业认为自己的技术、产品没有必要取得专利权, 同时又不能让其他竞争对手取得这一技术的专利权后反制于已, 通常运用这一战略。这也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常用的战略, 如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公报中有一“防卫性公告”专栏, 日本有“公开技报”, 英国有“研究公开”。

(3) 交叉许可战略。是企业间以专利技术作为标的进行对等交换, 求得“双赢”的战略, 适用于双方专利比较接近, 但专利权归属又错综复杂或互相依存, 可能产生恶性竞争或相互指控专利侵权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一个企业不可能开发某个领域所有的技术, 也不可能保证所有开发的技术都能获得专利权。如果本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优秀专利, 而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妨碍时, 就可实施交叉许可战略。这是当前世界各国企业公司使用最频繁的专利战略之一, 可有效避免侵权纠纷发生。

(4) 利用失效专利战略。专利权的保护期一旦届满, 即进入公有领域, 成为公共财富, 任何人自由利用都不会涉及专利侵权问题。利用失效专利战略就是从失效专利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的一种战略, 这对于科研经费不足的企业, 不失为一种简捷、经济的战略。

(5) 绕过障碍专利战略。在专利申请策略中, 如果企业竞争对手的专利权十分牢固, 并且将对本企业构成制约, 可绕过已有专利的权利要求、主张先用权、在不受专利地域保护范围内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等。

(6) 主动和解战略。如确属侵犯他人专利权, 在权衡利弊后, 如认为即使向对方支付一笔使用费或交叉许可自己的专利权仍有利可图, 便可主动求和。和解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庭外和解, 另一种是在法官主持下和解。庭外和解可签和解协议, 或补签实施许可合同;在法院开庭调解达成协议的, 法院将制作民事调解书。主动和解战略和交叉许可战略一般同时作用, 相互依存, 使双方企业取得双赢目的。

(7) 先用权证明战略。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 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 不构成侵犯专利权。也就是说, 如果被告能够证明在原告专利申请日前已做好实施准备, 甚至已在制造该产品或使用该方法, 并且仅仅在原有范围内制造或使用, 则可以不受追究, 还可以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或者使用, 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也是作为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在上述几种战略不能奏效时使用的一种战略。

4. 制定企业专利战略的基本方法

市场竞争形式是不断变化的, 作为服务与市场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也要因时因地而变化。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实施特别强调时限和外部环境, 企业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市场竞争形式制定和调整知识产权战略。

在制定专利战略的过程中, 专利信息利用是核心, 全面、准确、深入的专利分析是知识产权战略工作成功与否的基础。专利战略内容重点包括:本领域的专利技术的态势分析;专利技术的地理区域分布及各区域技术构成;专利技术的热点、难点、空白点、发展趋势;本领域的主要技术拥有者的技术侧重点、现状及发展历程等。以此分析结果为基础, 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 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利工作。

知识产权战略的工作要点可以把“一套制度、一个平台、一张地图、一个方案”作为基础内容。

(1) 一套制度。

即为知识产权管理规划、设置构架, 草拟制定完善的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文本及其执行表单。

(1) 组建企业专利战略课题组时要注意人员的职能构成和智力结构。专利战略是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经营、技术、法律、管理等多方面, 要求组成人员:一是具有决策资格的企业领导;二是能够进行文献检索, 提供定性定量数据, 分析专利权利要求影响范围的专利事务专家;三是能够判断已有专利技术对本企业产品、技术开发影响的工程技术专家;四是能对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有现状及前景走向做出判断的销售专家。

(2) 资金和资料准备。要保证研究经费的落实, 同时要收集足够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情报资料和市场情报资料, 并注意情报的时效性。

(2) 一个平台。

即可实现专利检索、竞争对手专利监控、专利技术监控预警、专利技术领域情报收集、专利技术分析、专利法律状态查询、公司专利事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平台。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专利文献和主要非专利文献, 特别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料, 对其法律状态、应用前景、有效期限、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数据分析、研究, 画出统计比较分析曲线;通过专利情报分析, 搞清与本企业主导产品和技术有关的问题:专利的数量及分布、专利的先进性、保护的区域、法律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专利技术分析和预测, 对竞争各方势力范围的划分、竞争对手的专利战略意图、剩余市场、技术的空白领域等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论。

(3) 一张地图。

即制作专利分析报告 (专利地图) , 阐述企业所处的技术领域的技术构成、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线路的演变、技术热点与空白点。此外还要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市场占有强度、市场预测、发展方向及新兴市场领域, 以保持垄断地位为战略目标, 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防御体系, 避免盲目研发和侵权风险。

专利战略制定的基本方法有专家问答法 (德尔菲法) 、市场跟踪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可采用混合运用原则, 且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专家问答法的研究对象是专家的答案;市场跟踪法研究的对象是跟踪对象的答案;数理统计法的研究对象是专利文献。

(4) 一个方案。

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合理组合专利技术开发的策略、专利申请的决策和专利权运用的手段, 就成为适应本企业专利战略目标的战略方案。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方案, 从使用的完整性、预测的科学性、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调性等方面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论证, 最终确认企业专利战略方案。

5. 结语

专利战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创新者获得高额经济回报的一种策略, 制订、实施企业专利战略的终极目标就是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已实施专利战略数百年的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正是这种科学的运行机制, 减轻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负担, 减少了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和开发, 促使企业乃至国家实现了创新过程中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有力地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转化, 保证了技术创新投资者的经济回报。企业专利管理和战略制定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是企业通过专利战略的研究与实施获得的技术垄断优势, 发挥专利战略的激励作用, 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第三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4.

[2]王可达.现代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对策探讨[J].探求, 2008 (1) :53-58.

[3]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政策研究处.优秀专利调查研究报告集5[M].第一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4]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EB/OL].2008-06-05.http://www.sipo.gov.cn/sipo2008/yw/2008/200806/t20080610_406106.html.

现代企业专利事务管理 篇5

摘 要: 电子商务实现着一场现代企业革命, 迅速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竞争方式。以科技专利为导向的企业的二次创业成为企业竞争和生存的基础, 而正是电子商务推动了企业“专利创业”这一新的管理模式的建立。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 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也在迅速改变着市场竞争方式和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方式。电子商务向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提出了挑战, 在改变未来企业竞争方式的同时调整着产业结构, 不断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网上形象和创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着企业的二次创业。在中国入世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面对国际大公司加紧对国内企业实施专利包围的战略, 建立企业“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 对提升现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应对入世后的挑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企业“专利创业战略”比较研究

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实施成功的专利战略不断以再创业的形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 日本和美国专利战略的实施最为成功。

美国是专利战略的创始国, 运用专利战略已有一个世纪之久;日本则是在二战后遭遇美国专利战略攻势后急起直追的, 最终形成与美国专利战略攻势相抗衡的专利战略。对发达国家专利创业战略”进行比较分析, 会提升我国企业“专利创业”的理念, 推动企业二次创业, 提高企业总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专利权”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知识产权协定(T RIPS)中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协议采纳了国际贸易中通行的“最惠国待遇”原则;规定了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规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措施。知识产权协议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国际保护条款。“专利权”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于 1474 年诞生于威尼斯共和国, 经过几百年发展, 一直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专利管理不断向国际规范化方向发展。

“专利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 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 主动地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 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 推进专利技术开发, 控制专利技术市场, 为取得专利竞争的优势, 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22美国实施“企业进攻性”专利战略。美国为了维护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以实现其维护技术优势和谋取经济利益, 实施企业进攻性专利战略, 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利用专利法的发明原则和实质审查制的规定将先发明创造成果予以保密, 最大限度地限制竞争对手的利用。美国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使自己的发明创造能较长时间地维持垄断地位。

第二, 美国为了维护其技术优势, 为了保护国内市场, 将专利战略融于其贸易政策之中。阻止侵犯美国专利权的国外进口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在知识产权专利权保护工作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中, 面向全社会的经营性律师事务所承担了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大部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般大企业设有自己专门的知识产

权管理部门, 负责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及管理工作。

日本实施集专利技术开发、引进、转让于一体的主体化专利战略, 是日本企业经济实现飞跃的成功经验。具体如下:第一, 企业善于运用法律构建专利网, 基本实现了技术立国目标。

第二, 日本通过推迟批准那些对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外国专利来保护国内市场, 以使日本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追赶该项技术。在日本,拖延批准外国的专利达 10-14 年之久是常见的现象。例如美国苏克斯公司有一种红外传感技术专利申请, 在本国申请 20 年以后才在日本获批准。该公司因此失去了在日本多年的市场独占权。

第三, 重视海外专利申请, 进攻他国市场。

日本企业十分重视海外新技术的专利申请, 力争使超前的技术在海外获得专利。日本实施“专利先行”的贸易战略。

第四, 注重技术的消化与吸收, 并不断加以改进创新。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技术与开发专利的关系, 形成了以专利技术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开发大量的改进专利,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 将专利战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企业利用专利技术情报确定研究开发有一定市场经济效益的研究项目,当研究开发成功后, 即着手实施专利保护。

第六, 促进专利发明商品化发展。日本在专利实施这方面一直居世界前列, 其平均实施率为 52% , 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日本企业大多将专利成果商品化视为企业的二次创业, 因此, 能较快推动企业发展。

日本企业一般都有专利机构负责有关专利事宜, 称为特许部、专利部或知识产权部。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被视为企业发展、竞争、再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视知识产权为一种经营资源。因而形成了成功的专利管理模式。

二、入世后我国企业创业面临“专利战略”的新挑战

1.入世带给我国企业的竞争挑战。

我国加入 WT O 以后, 必须无条件地履行《知识产权协议》(T RIPS)。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 以专利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将成为保护我国民族工业, 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因而建立完善的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入世后, 我国的专利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外企业集团为抢占市场, 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 利用专利优势占领我国相关产品的国内市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核技术领域、医药化学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 90% 以上属于国外企业;石化行业 60% 以上的发明专利为外国人所获取;彩色电视机重要技术几乎全部被外国控制。在现有专利八大部类中, 国外来华申请的发明专利已有五类超过半数。美国最大的化工企业杜邦公司为了占领中国市场, 在决定到中国开办公司的前 6 年, 就开始有计划地申请中国专利, 直到其准备实施的技术领域基本上被其所申请的专利覆盖之后, 1996 年才来中国开办了 9 家子公司。然而我们的企业还不能将专利策略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

我国加入 WT O 以后, 国外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迅速上升, 这些专利将压缩我国技术创新的23空间, 挤占我国该种商品的市场。因此, 建立有效的企业专利发展战略, 是实现企业二次创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占领市场的前提条件。

2.我国企业目前在“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 忽视“专利权”对企业创业的重大作用。在企业实现创业管理的三大要素中, 机会来自“专利权”对市场的占领;“专利权”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应牢牢把握住;企业的团队精神往往是以一定“技术专利权”的名牌产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能不能有效利用“专利权”把握住市场机遇, 利用自己和别人的“专利权”实现对市场的有效占领, 往往是企业创业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企业目前利用“专利权”实现“创业管理”的力度较差。

第二, 电子商务尚不能成为有效管理和推动“科技专利”发展的手段。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但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还仅仅是初创阶段, 还不能利用网络有效开创新的专利, 还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利用别人的专利发展自己, 还不能利用电子商务的各项新技术建立起行业的“专利网络”。

第三, 我国目前缺少“科技专利保护的有效机制”。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科技成果轻专利,在各类人员职称评定中没有对获取相关专利建立正常激励机制, 因而造成大量科技成果盲目发表, 在没有形成相关专利条件下造成大量流失。另外, 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研究的科研人员, 在该项科技成果没有形成国际和国内相关专利的情况下, 其他国家一般不允许这样的科研人员离境, 以免造成相关科研成果流失, 而我国没有相关的“专利保护”机制约束。

第四, 我国企业“科技专利”意识淡薄, 机构不健全。国外大型企业都有专门的专利保护机构。一方面申请本企业新的科技专利;一方面有效利用其他相关专利发展自身。而我国企业普遍专利意识淡薄, 相关机构不健全。全国在册的800 多万家企业, 申请专利的不足一半, 相当数量企业的专利申请还是“零”。应尽快健全相关机构。

第五, 我国有关专利保护的法规还应进一步完善。中国入世后, 应尽快使国内法规与“知识产权法规”接轨。完善相关法规建设, 以改变我国企业目前专利管理相对落后的状况。

第六, 有关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奇缺。对于高级专利管理人才的培养, 是提升我国企业“专利管理”总体水平的重要前提。要培养既懂国际专利法和知识产权法;又熟悉国内不同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的专业专利管理人才。高等院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 开设相关课程, 尽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级人才。

三、建立电子商务企业“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要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这是中国入世后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为建立这种模式提供了最现代化手段。专利战略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 专利

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 推动和保护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

电子商务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内容如下:

第一, 电子商务导向“专利创业管理”行业化、专业化发展。通过电子商务EDI 技术(电子数据技术交换)使企业了解本行业相关技术专利发展状况。这样可以防止重复研究和投入, 瞄准行业空白进行科技开发和专利申请;同时利用同行业其他相关专利发展本企业, 形成“专利创业管理”的行业化、专业化。世界上一些科技经济大国都是专利大国和强国, 其主要原因即在于其实现行业联合。例如日本每年发明专利申请达 40 多万件;美国 20 多万件;德国 15 多万件;等等。如此多的有效专利成了他们占领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资本。日本 6C 技术联盟(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就是以行业相关专利为基础建立的经济联盟, 以维护其共同专利利益, 实现占领国际市场的共同目的。

第二, 利用国际先进技术专利, 实现企业创业。通过电子商务 GIS 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的新兴学科, 实现专利技术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追踪国际先进技术专利。企业在追踪到对自己有现实意义的“专利”后, 即可采取引进措24施。这样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不同区域的最新“专利”发明, 利用有效时间差, 抢先引进占领市场。

第三, 以“专利权”作为产品品牌标志。通过电子商务的条码技术向市场推出有“专利权”保障的品牌商品, 使商品的“专利”状况直面消费者, 使有专利权保护的商品在市场上透明度增强。这样, 既维护和提升了企业的利益和竞争力, 也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规范了市场秩序, 以“专利权”作为产品品牌标志, 为企业再创业, 向市场提供高科技专利新产品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第四, 以现代物流方式推动“专利创业管理”。通过电子商务GPS 技术(由卫星接收和数据处理软件构成)实现的现代物流模式, 可以对“专利权”和“专利保护”的商品优先配送, 并通过首级控制网实现对受专利保护的商品跟踪,从而以现代物流推动企业“专利创业”的发展。

对侵犯他人专利的商品应以一定标志性方式停止其配送, 以维护合法专利者的权益和物流市场的有序性。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企业“专利创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 企业进攻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企业进攻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是指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 及时申请并取得专利, 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

它使企业利用专利取得市场主动权, 实现企业再创业, 避免受制于人。电子商务中的 EDI 技术和条码技术是实施进攻型专利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企业进攻型专利管理模式包括基本专利战略、专利网战略、专利出售战略、专利回输战略、产品出口专利先行战略。基本专利战略是企业进攻型专利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基本专

利往往是企业先导性核心技术和主体技术的专利,基本专利战略指企业为保持自己新技术新产品竞争优势, 作为基本专利加以保护、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专利网战略又称外围专利战略。主要指围绕基本技术专利研发的外围技术, 并取得相应专利, 保障基本技术专利的实施和发展。专利有偿转让战略指除了自己实施生产外, 还可以通过有偿转让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方式, 获取更大利益。WT O 的知识产权协议中规定, 凡是使用专利所有者专利, 必须向专利所有者缴纳专利使用费用, 就是这一战略的实施。专利收买战略是指企业不仅通过自己申请专利而获利, 而且还花费较高价钱从发明人或其他企业那里购买相关专利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专利回输战略是指企业在引进原输出国专利技术后, 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再以专利形式卖给原输出国的战略。这对于摆脱原专利输出国控制十分重要。专利先行战略, 是指专利投资与产品输出战略, 企业向准备投资和输出产品的国家申请专利, 旨在保护投资和获得未来专利产品输出垄断权。

第二种: 企业防御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企业防御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 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企业的专利进攻和挑战时, 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 改善竞争被动地位的策略。电子商务中的 GIS 和GPS 技术是实施企业防御型专利创业管理模式的主要手段。

企业防御型专利模式主要有取消对方专利权战略、文献公开战略、交叉许可战略、失效和无效专利使用战略、绕开专利技术战略等。取消对方专利权战略是排除竞争者对本企业构成威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在遇到专利纠纷和受到专利侵权指控时可以启动专利权撤销程序和无效程序, 取消对方专利权。我国《专利法》规定, 对于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利, 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文献公开战略是指一种以公开发明来阻止部分对手申请专利、获得专利的战略。如果企业认为自己开发成功的技术、产品没有必要取得专利权, 但又担心其他企业取得这一技术的专利权将给本企业带来威胁时, 就可以采取抢先公开技术内容的方式, 使之丧失新颖性, 从而阻止竞争对手获得专利权。交叉许可战略是指企业间以专利技术作为合作目标而进行对等交换的一种战略。一个企业不可能开发所有的技术, 也不可能保证所有开发的技术都能获得专利权。如果本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优势专利, 而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又构成妨碍时, 就可实施交叉许可战略。交叉许可战略的运用对企业双方25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特别是对那些相似专利技术而言, 为了防止相互侵权、促进共同发展, 更具有意义。利用失效专利战略是指专利权有一定的保护期限, 保护期一旦届满, 该专利技术即进入公开领域, 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保护期为: 发明专利为 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 10 年, 均从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除因过期失效外, 还可以由于专利权人自动放弃, 未按规定缴纳年费而提前终止。利用失效专利战略就是从失效专利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的一种战略。绕过障碍专利战略是指如果企业竞争对手的专利权十分牢固, 并且将对本企业构成制约, 则可以采用迂回策略, 实行绕过障碍专利战略。主要方式有: 绕过权项, 开发不抵触的技术;使用替代技术;先用权战略。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并不是每一个战略都要利用。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技术研究能力和经济实力, 结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 灵活地、主动地、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同时, 无论是选择进攻型的还是防御型的, 企业都应建立健全专利战略的保障体系, 将企业专利战略与企业专利工作、经营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 海尔集团公司是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商标经评估, 其价值达 42.6 亿元, 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也是亚洲第一个获得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的工业企业。海尔公司的巨大成功, 与其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成功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是分不开的。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了一套优良的专利情报信息网络。1995 年, 海尔与青岛专利服务中心合作, 建立了中国家电行业专利信息库, 定时提供最新专利信息;1996 年又与市专利服务中心、省专利管理局、国家专利局信息中心三级服务机构合作, 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专利情报网络。海尔集团公司的专利情报工作是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

基于企业管理的专利资产评估 篇6

资产评估是专业机构和人员,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 根据特定目的, 遵循评估原则, 依照相关程序, 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 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专利资产评估不仅可以为专利资产的交易、质押、融资、诉讼赔偿等多种评估目的提供价值参考, 也可以改善企业的专利资产管理效率。专利资产评估已经成为企业有效管理和运用专利资产的重要工具。

虽然, 专利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 但企业同样要为专利资产付出代价。一项专利不但要在申请过程中缴纳专利申请费, 还要在专利保护年限内付出不菲的专利资产维护费用 (年费) 。而且大量统计表明, 20%的专利贡献了企业专利资产价值总量的80%, 即通常所说的“80:20规则”。这就表明, 企业通常有80%的专利资产创造了很少的价值, 却仍需付出高昂的维护成本, 如何妥善发挥专利资产的价值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专利资产评估是专利管理过程中最有效的工具, 专利资产评估可以找出哪些专利具有创造价值的潜力, 哪些专利已失去其价值, 需要处理以减少成本负担。专利资产的评估结果不仅可以使企业有效发挥专利价值、降低高额的维护成本, 还可以反映出研发的效率与成果, 明确企业今后的研发方向。

二、专利资产评估过程分析

其一, 评估基本思路。基于企业管理目的的专利资产评估是企业专利资产管理和有效运用的重要工具, 其评估逻辑起点不同于一般产权交易目的的专利资产评估。其主要原因是后者的评估对象往往是特定某一专利资产, 而基于企业管理目的的专利资产评估对象是被评估企业的全部专利资产。而且, 服务于企业管理目的的专利资产评估不需要提供准确的公允价格, 而只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价值参考。因此, 为了节约评估成本、提高评估效率, 首先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对企业所拥有的全部专利资产价值进行粗略的估计和计算。然后, 将专利资产按照创造价值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类。最后, 对不同类别的专利资产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并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研发指明方向。

其二, 评估方法的选取。评估方法的选择是专利资产评估过程的关键问题。由于评估目的的不同, 在评估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就有所区别。在以交易、产权变动、专利授权为目的的专利资产评估中, 需要评估机构对被评估的专利资产给出较为精确的参考价格, 在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大多数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而基于企业管理目的的专利资产评估, 所要得到的评估结果并不是一个准确的价格, 而是一些参考的数字, 具有管理与策略的含义。因此, 本文将着重介绍专利价值评量表法在初步衡量企业专利资产价值时的应用。专利价值评价量表是初步衡量专利价值的有效工具。专利价值评价量表通过分析影响专利价值的各种因素并将其量化, 最终得出专利价值的评估工具。由于基于企业管理目的的专利资产评估, 需要针对专利资产逐一实施, 此外分析结果的主要目的是为取得价值信息, 因此专利价值评价表法较为适合作为价值分析的工具。由于各种专利自身的特点不同, 因此不同行业的专利资产影响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制作专利价值评价表的过程中, 要根据专利资产的特点分析影响专利资产的因素, 并将其量化。制作专利价值评价表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选择技术领域、确定目的、决定合适的无形资产鉴定方法、制作专利价值评价表。

其三, 制作专利资产价值分布曲线。根据专利价值评价表, 评估师可将专利资产逐一估价, 并根据估价结果制作专利资产价值分布曲线, 以直观地分析被评估企业专利资产价值的分布特征, 为专利资产的进一部管理奠定基础。制作价值分布曲线的第一步是计算被评估企业所有专利资产的总价值 (PVT) 。计算可以根据各项单个专利资产价值 (PVi) 相加的办法, 也可以通过对被评估企业整体专利资产的评估来获得。虽然, 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的专利资产总价值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但由于在绘制价值分布曲线过程中采用比例分析法, 所以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不大。其次, 计算各单项专利资产价值占被评估企业专利资产总价值的比例 (M) 。

最后, 以专利项目为横轴, 以专利资产比例为纵轴, 按照专利资产大小依次排序, 将各单项专利资产价值绘入图中 (图1) 。根据过去学者的理论以及统计研究发现, 企业的专利资产中通常只有极少数专利具有较高价值, 而大部分的专利只有较低的价值潜力。因此, 通常的专利资产价值曲线呈现出如图1所示的特征, 即大多数专利资产值贡献了较低的价值, 而少数专利贡献了较多的价值。

其四, 专利资产的处置。通过以上分析, 被评估企业可根据自身所拥有的专利资产的特点, 对不同的专利资产采取不同的处置手段。对于具有较低价值潜力的专利资产 (如A点左侧的专利资产) , 可采取降低成本、授权、捐赠等处理方法, 而对于具有较高价值潜力的专利资产 (如A点右侧的专利资产) , 则可采用追加投资、增加生产等处理方式。 (1) 降低成本。一项专利资产的取得和维护是需要成本的, 而且通常维护一项专利资产的成本并不低。而且, 除了专利权的申请与维护这些直接成本之外, 就长期而言, 盲目申请专利的政策可能导致额外无法辨认的成本。例如企业再也无法了解哪些专利是自己真正拥有的, 以及为了什么特定的目的而拥有。因此, 对于那些创造了很低价值的专利资产, 甚至是一些连维护成本都不能收回的专利资产, 企业应果断地采取措施, 降低这些专利资产的维护成本。找出那些位于价值分布曲线最左端的专利资产 (创造价值最少的专利资产) 以降低维护成本具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 停止维护这些专利资产可以减少成本的支出;其次, 借助这些分析, 企业可进一步检讨研究方向、策略以及效率。 (2) 授权与再投资。授权与再投资是比降低成本更为积极的专利资产处理方式, 同样得到的价值往往较高。位于专利资产价值分布曲线右端的专利资产就有较高的创造价值的潜力。但这种潜力是否能够真正地转化为现实价值还要结合企业本身的技术竞争力和制造条件。

表1表达了专利授权、再投资与制造条件、技术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当被评估企业的专利资产技术竞争能力较强而且同时具有较强的制造条件时, 企业应将该专利项目投入生产阶段, 若已投入生产阶段则可考虑进一步追加投资;另一方面, 若该企业虽然拥有较强的技术竞争力, 但不具备生产该产品的生产条件时, 企业应考虑将该项专利资产授权于他人。同理, 当企业既不具备生产条件又不具备较强技术竞争力时, 则可以考虑前一步骤降低成本的做法, 即销售或放弃该专利资产。授权和再投资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例如美国联合炭化公司是聚乙烯的原始发明人之一, 但该公司并不具备生产聚乙烯的条件, 其将该专利授权给其他一些大石油公司以供应用在新产品的开发中。为此, 联合炭化公司每年来自授权的收入就超过一亿美元。因此, 通过对被评估企业专利资产的评估, 可以找出该企业的专利资产价值分布曲线, 并根据该曲线对专利资产进行分类处理, 以使企业的专利资产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简兆良:《专利资产评估研究》, 国立政治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2]田力普:《创新发展知识产权评估》, 《中国证券报》2007年11月5日。

[3]刘河:《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发展》,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10月31日。

[4]张晓满:《专利技术评估研究》, 四川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企业专利事务管理 篇7

关键词:专利信息,管理,应用,市场竞争力

专利信息是一种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通常泛指从事一切专利活动中所产生的相关信息的总和。主要包括专利文献,专利的审批文件,专利管理、实施及合同等信息。狭义的专利信息是指专利权利人以专利说明书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布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的信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90%~95%的发明创造都能在专利文献中找到,其中有70%的技术信息没有在其他文献中发表过[1]。目前,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每年公布的专利达到100万件以上,涉及到不同行业的各个领域。因此,专利信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技术信息源。

专利信息管理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专利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合理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常常涉及到专利技术跟踪、技术分析、法律分析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专利信息进行深入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利用专利信息获取所需技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等。本文从专利信息采集人员的配置、专利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及专利信息在企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讨论专利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应用以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配置专职的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人员、建立严格的专利信息管理制度

专利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是一门涉及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科目,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专利文献检索知识、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及相应的外语阅读水平和计算机运用技巧。因此,需要企业设置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专人专职管理。建立较为完整的专利数据库和完善的检索策略以确保在研发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专利检索。由于专利信息常常会涉及到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在分析过程中也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各自所属领域的专业特长,综合分析、讨论形成最为专业的专利信息分析报告。

专利信息管理是属于琐碎零散的工作,需要对企业内部专利信息和外部采集的专利信息进行组合、分类编号、归档入库。在此过程中均包含了无数个细节性问题,对于其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在专利信息管理中必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耐心和细心。因此,为确保从业人员能长期保持高效有序地开展相关工作,企业应对专利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并对各个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范,尽量以制度去规避专利信息管理中发生的不必要错误。

2 专利信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企业的产品研发过程是潜在利益与风险并存的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均需要通过专利信息检索了解该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在国内外的专利情况,从宏观层面充分把握某一特定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发立项前,对研发主题进行系统性专利检索可充分了解该技术主题已申请了哪些专利,该技术主题存在哪些技术难题,哪些属于技术研发的空白点,哪些属于现有技术等内容。企业可在研发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研发,不但可以规避专利侵权风险,还可以有效的克服低水平的重复研发,从而大大的节约研发成本。

在研发过程中,需对研发主题进行更新性的专利检索,充分了解企业正在开展的研究主题是否已被其他人抢先申请专利,分析在此研发过程中其它企业申请的相关专利是否对自身正在研发的技术主题构成专利侵权威胁。同时,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应针对已经解决的技术难题积极申请专利保护,以防止企业自身研发的产品反而受他人的专利制约。

在产品上市前,需对研发主题进行再次的系统性专利检索,以进一步确定即将上市的产品有无涉及到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同时已可判断企业已申请或者即将申请的专利是否具有授权前景,进而提高企业专利申请的授权机率。

另外,在专利信息的采集过程中除了关注各有效专利之外,对失效专利仍需重视。在这些失效的专利之中存在有相当部分的成熟技术,对企业的创新性研发具有较好的意识启示,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也有较大的市场潜能。

3 行业技术发展、把握研发动态

企业拥有的专利权数量是衡量该企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检索某一企业的专利信息可以全面了解该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了解该企业正在进行哪些重要的科研活动,有哪些技术设备,在哪些领域为技术强项,哪些领域属于空白技术或者薄弱技术等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长期专利追踪、统计分析可以预测某一特定技术领域或者某一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及该企业将来在市场竞争中可能会取得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劣势和整体研发趋势调整确定自身的研发策略,使企业自身研发的产品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能真正的打败对手。

4 信息在技术转让和产品出口中的应用

在引进研发项目时,需全面掌握该引进技术的专利情况,了解其专利保护的技术内容、范围、时效、地域及专利权人等相关的法律信息,以避免在技术引进中因决策失误而引入一些过期、失效甚至是假冒的专利技术。

在对外产品出口时,通过检索专利信息摸清有关技术和产品在进口国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确认国外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专利产品,进而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同时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在该国申请专利保护,让产品在该国能更好的占领市场。

5 信息在专利纠纷、专利无效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大中型企业都想抢占中国市场,并在产品进入前已在中国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专利布局以充分保护其产品。然而,国内部分企业由于专利意识较为薄弱,在未理清别人专利的情况下争相仿制热销品种,导致现在专利纠纷或者专利侵权诉讼案件在不断的逐年递增。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则不构成侵犯专利权。在此过程中专利检索是找出相似文献(对比文献)获取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最为有效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专利信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研发、跟踪行业竞争对手、技术转让、产品出口及专利纠纷、专利无效等领域。只要我们企业能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应用专利信息,就能在动态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专利事务管理 篇8

1. 专利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专利档案, 是指个人或单位在申请专利、专利审查、专利授权、维持、使用及专利维权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证据性质的一系列文件材料的总称。

(1) 法律效用性。

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 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 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因此, 专利档案具有法律效用, 是解决专利纠纷和专利诉讼的依据。

(2) 时效性。

专利权受专利法的法律保护是有时间限制的, 我国的发明专利权保护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期限为10年。在有效期内, 专利权才受专利法的保护。否则, 其专利档案不具备法律效用, 但仍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

(3) 排他性。

专利权人享有实施其专利技术的独占性权利, 即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 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因此, 专利档案也具有独占性, 非经专利人同意, 专利档案不得查阅、外借。

(4) 保密性。

《专利法》第4条规定,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20条规定,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将其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 应当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 委托其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并遵守本法第4条的规定。专利档案根据专利的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保密的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 进行技术保密。

2. 专利档案在医药企业专利战略中的作用

专利是最主要的知识产权, 专利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6月, 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纲要指出,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思想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为方针。其中, 激励创造是基础, 积极运用是目的, 依法保护是关键, 科学管理是保障。专利档案管理是专利管理工作的基础, 属于知识产权战略中“科学管理”的范畴。可见专利档案管理在医药企业的专利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专利档案是医药企业专利维权的直接依据。

在医药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专利纠纷。如果自己的专利权被侵犯, 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及专利档案中侵犯本企业专利权的侵权人, 其所实施的侵权技术的要点, 与本企业专利权利要求的分析对比结论都可作为侵权行为的证据材料, 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专利权。当企业遇到被诉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情况, 此时, 其原始的专利文件材料即专利档案也可以发挥凭证性作用, 只要其专利档案中包含被诉侵权时搜集和筛选的可以请求宣告对方专利权无效的文件材料, 证明自己在先使用的证据材料, 证明自己所实施的技术不属于对方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的证据以及与对方和解的往来文件和应诉、反诉过程中形成法律文书等。因此, 专利档案作为保护发明创造权的重要凭证, 是医药企业专利维权的有力武器。

(2) 专利档案是医药企业自主创新的历史借鉴。

专利是医药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 拥有的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利档案是企业专利申请和拥有情况的原始记录, 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集中反映, 对企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专利档案能够促使新技术公开, 使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能够解决重复科研的问题, 有利于启发和改造科研项目;能够有助于科研人员开阔眼界, 激活思路, 实现创新。

(3) 专利档案是医药企业专利战略成果的历史遗存。

医药企业从开始申请专利, 实施专利战略, 就在不断地积累着专利档案。专利档案记载医药企业专利的创新和发展, 是一代又一代企业职工的智慧结晶;专利档案中包含的技术和信息, 是医药企业管理经营者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专利档案叙述的企业专利发展的历程, 是今天医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纵观专利档案本身, 就是一部企业专利史。医药企业专利档案管理是维护企业历史面貌的一种重要事业, 只有管好专利档案, 才能为企业留下一份知识产权遗产, 企业专利战略建设和发展才能源远流长。

3. 对进一步做好医药企业专利档案管理的思考

(1) 加强专利档案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专利档案。

(1) 提升专利档案管理整体意识。做好医药企业专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专利档案意识。通过开展医药企业人员知识产权培训, 特别是企业领导、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培训, 提升企业全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强化专利工作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确保专利档案的数量和质量, 使医药企业专利档案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

(2) 建立科学的专利档案管理体制。加强医药企业专利档案专职管理机构建设, 充实职能, 配强人员, 完善制度, 建立起适应医药企业需要的专利档案工作体系。凸显服务职能, 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 构建医药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为医药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技术推广与转化、专利预警服务、知识产权顾问等服务, 满足医药企业对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

(3) 加强专利档案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专利档案管理的能动因素是承担档案管理、开发和服务职能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是否拥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成为做好医药企业专利档案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 应适当增加专利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 明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 保持专利档案工作的稳定性;其次, 要加强对专利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专利档案管理、开发和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2) 结合专利档案的特点, 做好医药企业专利档案的管理工作。

专利档案应进行分级设置类目。首先, 把专利档案确立为医药企业的一级类目, 并作为重要的专业档案进行管理。其次, 根据医药企业所拥有专利的不同类型设置二级类目, 分为发明专利档案、实用新型专利档案、外观设计专利档案。

专利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种, 其档案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8个基本环节。专利档案又不同于其他科技档案, 专利档案员要按照专利申请的时间程序, 即准备阶段、申请阶段、审查阶段、授权与维持阶段,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做好专利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

专利档案作为重要凭证, 应妥善保管和处理, 确保专利档案的齐全与完整。在整理专利档案的过程中, 要按照“一案一卷”进行组织保管, 每一项专利单独立卷, 并将具有法律凭证价值的原始文件单独整理归档, 以备将来作为法律凭证提供利用。

(3) 充分开发和利用专利档案, 努力开创医药企业发展新局面。

随着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的不断增多, 其专利档案也越来越丰富。医药企业应通过对专利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整编, 形成二次、三次文献, 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 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决策发展提供科学高效地档案信息服务, 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研人员应通过对专利档案信息的研究与分析, 对现有的专利技术不断进行改良, 甚至研制出新的专利, 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为医药企业领导、研发人员提供本单位的专利信息, 而且要能够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提供来自国内外同行业的专利信息, 为医药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快, 专利工作在我国企业特别是医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专利档案的管理, 对医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专利档案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并就进一步做好医药企业专利档案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医药,企业,专利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萍.企业应重视专利档案的管理[M].档案, 2011 (6) .

[2]胡隆坤.对建立企业专利档案的思考[M].贵州档案, 1995 (5) .

[3]吕萍.专利档案管理及其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作用[M].兰台世界, 2013 (3) (增刊) .

[4]刘延丽.企业在实施专利战略中应重视专利档案的管理和利用[M].机电兵船档案, 2008 (5) .

[5]刘延丽.专利档案管理在专利战略中的作用[M].机电兵船档案, 2009 (1) .

上一篇:部门预算现状分析下一篇:企业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