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2025-01-09

和谐互动快乐课堂(精选12篇)

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强调, 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 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营造了轻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氛围, 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学习情境中愉快学习和主动表达。教师通过布置任务型学习话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表达, 能够更好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情趣性,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增强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

一、以激活学生主动表达激情为前提, 创设人人参与学习课堂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文化教学理念。英语课程教学所倡导的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学习的快乐。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主动表达。

建构人人参与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中, 更好满足学生的主题能动发展需要。首先, 为学生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氛围, 让学生能够自由快乐参与学习, 增强学习的能动性。其次,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 让学生有更为自由的表达话语权。再者, 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差异, 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相互讨论和争辩的形式来深化理解感知, 体现课程的发展生成性。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情。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 更能体现学生的主观学习需要。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8AUnit 2 School life的“Reading School lives”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在通读理解基础上围绕“What is about your school life?”来相互表达交流, 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能参照阅读学习内容深入理解感知。学生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 能够带着学习兴趣阅读课文, 教师可布置一些思考题目, 像What is the difference 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with 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相互表达交流。以这样的方式激活学生的表达激情, 更利于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以营造自由快乐探究情境为关键, 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潜能

课堂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交流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和基本运用技能。围绕和谐来引导学生自由主动探究, 能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内驱动力, 激活自身的学习潜能和兴趣。

以自由快乐探究为核心, 创设与文本学习内容相似的学习情境,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还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保持高涨的激情。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情境表达教学任务, 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同时,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同桌、小组、师生等载体来相互交流, 形成一定的互动学习氛围。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予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思维, 提高语言运用准确性。

营造自由快乐探究情境,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中, 可建议学生就Why do we like Giant panda?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交流。要求学生能够围绕阅读中描写熊猫的外貌特征以及科研价值意义等方面来综合思考交流。通过这样的探究, 学生能够有效增强学习的潜能兴趣。

三、以鼓励多元自我展示才能为引导, 造浓亲师信道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学习, 将语言知识传授过程变为他们学习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 更能深受学生的喜爱。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建议学生能够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让学生在教师的鼓舞和激励下更能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提高学习的信心。

多元化展示才华, 要为学生提供可展示才华的机会, 可通过运用故事演讲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学习激情, 让学生有争先的精神;运用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论辩, 让他们和而不同, 鼓励学生自由的交流, 提高语言学习思辨能力;运用英语手抄报、学习园地等方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不断提升学习的信息动力。

如前所言, 以创设和谐课堂学习情境为前提, 鼓励学生通过生生交流探究, 师生表达互动等来创设具有情趣和情境式的课堂学习环境氛围, 鼓励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自由主动表达, 增强学习的认知感悟。创设和谐课堂学习情境更是课程以生为本, 人文化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是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有效助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2版[2]颜彬.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实行情境教学法[J].吉林教育, 2011年22期[3]陈晓萍.合理创设情境, 提升英语课堂魅力[J].新校园·理论版, 2012年02期[4]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 2002年10期

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篇2

当今社会,从国际争端到经济往来,从电视访谈节目到邻里生活交往,对话与互动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达成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同样离不开对话与互动。

一、要“对话”,不要“一言堂”

“对话教学”相对于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效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对话三方相互作用,共创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以文本为话题,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实现学生知识的增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话则是学生间语言的交流、思想的交换。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又互相倾听,共享语文的精彩与智慧的火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最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实现与作者心的交流与情感的碰撞,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文的滋养。

二、应“互动”,需要讲策略

“互动”相对于教师过动而学生不动或被动。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学生敢于动、乐于动、勤于动、善于动,学生才能得到集体的成长和个性的张扬。

互动以主动为根本。课前,老师细读文本,“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和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预习教材,自读课文,学习词语,大概了解文章内容。课中,教师从细读文本中取其精华,运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体悟情感,学生既得到鲜活的“鱼”——知识,同时也得到“渔”——发展智力,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互动”需要口动、手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只有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有学生生命的成长,才能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行动中,教师要适时运用恰当的评价彰显学生言行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学生关系。

三、巧“预设”,重“生成”,追求课堂和谐有效

当今,党和政府在创建和谐社会,同样,我们在创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创建和谐课堂,必须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进。

创设和谐互动的英语课堂 篇3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学习;同时,实现师生之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在英语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自己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只有教师树立了复合型人才的形象,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对英语教师的信赖也有助于学好英语。

2.教师要有现代的师生观念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在: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其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技巧,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不是课堂里的“权威”,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是命令而是指导。

3.教师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要上好课,先要从爱学生做起,这样才会感到自己在课堂上执教是那样的潇洒。”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当我们真正对学生充满爱心时,我们才会是愉悦与满足的,我们才会喜欢他们的点点滴滴,我们才会宽容他们的过错。“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英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英语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参与完成教学任务。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例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体贴入微,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和谐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

和谐课堂,就是以教室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各要素要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课堂是完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方面,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主要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和谐课堂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英语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研究学生。

总之,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改革的召唤,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投身于课改、学习课改的理念,转换师生关系,这样我们才会赶超新课改的大潮,赶超时代的大潮。

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篇4

1. 在课堂中,老师学生互动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笔者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对本校和外校一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听课观察,很多老师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是“老师教,学生学”模式,是教师讲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通过笔者与很多数学老师的交谈中,他们也是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也明白师生之间是能产生互动的,但是我国对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研究还是老师始终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在老师可掌控的范围内的,甚至理解为老师提问题,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肯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这些.师生互动应该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层面上的互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理解、信任的过程.我国的课堂教学显然是没建立起这种过程.笔者曾经跟学生进行过这方面的交流,学生也愿意跟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但很多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深,在课堂学习中,不敢甚至不愿意与老师建立互动的关系.

2.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公平、差异现象

学生之间水平层次不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造成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和成绩好的、表达好的学生进行交流.有些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也羞于表达,造成在课堂中有的学生经常被提问,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可能都没回答过问题,这种现象也是很普遍的.这种现象对师生互动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师生互动是这个课堂中所有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而不是少数人的互动,没有所有学生参与,这种互动就是失败的.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成绩好的对一道数学题反应很快,成绩不好的要思考很长时间,课堂就那么短的时间,因此很多老师都喜欢提问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久而久之,造成整个课堂就是成绩好的和老师在交流,成绩不好的就被排除在互动之外.

3. 程序式的教学也影响到师生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的问题,答案也在自己的心中,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学生只不过是机械地配合着,都是在回答一些“是这样的”“对”.这种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的互动只能导致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人的交流,而不是大家的交流,这样就失去了互动的意义了.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师生互动是一种相互间平等的关系,是大家共同进步的一种互动,而不是老师占主体的互动,这样就失去了互动的意义,也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造成一些差生的心理问题.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方法:

1.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学生敢于在课堂中向老师进行提问,形成在课堂中学生都勇于提问的课堂氛围,开发出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努力形成以下理念:师生互动是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谁属于支配、谁处于被支配的关系.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中不是简单地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培养学生向前发展,建立起师生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2. 在课堂教学中要消除差异、不公平的现象

老师应该采取民主化的方式,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不偏不倚,不偏心,公平公正,对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要公平对待,这样才能建立起师生间的互动,这样互动教学才能真正进行下去.当然学校也应该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改变只注重老师的教学和考生成绩的体系,这种体系会促使老师主要抓成绩好的学生,会放弃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对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采取同样积极的策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觉到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课堂互动才能进行.

3. 改变程序式的教学模式,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篇5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传统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虽然“不和谐”能促进我们的思索,但对“不和谐”做出“反思回应”就是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毕竟“绝对完美和谐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更何况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走向和谐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但这又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谈几点肤浅的想法。

1、在共同营造师生平等氛围中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情感阻隔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表明,目前师生间的沟通状况普遍不令人满意,1/3的学生与教师缺乏起码的沟通,1/3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与他们认真交换看法,甚至对学生的意见充耳不闻、不理不睬。一些课堂中,缺乏支持性的学习气氛,甚至出现教师体罚、歧视学生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发挥,更谈不上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形成互动师生关系的平等氛围。

首先,要明确师生双方互主体性地位。其实,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在与自然、他人及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的。“我离不开他人,离开他人我不能成其为我;我应在自己身上找到他人再在他人身上发现自己”,个体作为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而在他人的交往中凸现的。所以,只有承认双方的互主体性,才会在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师生双方才可能积极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的迫切心理。

其次,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传统教育中教师将学生视为一个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群体,而不是一个个各具形态特色的生命主体,这种以灌输、填充、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以忽视甚至丢弃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的。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给学生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表扬。在讲联系客观性时,曾问学生:人们盲目砍树造房,山洪来了,冲垮了家园,洪水过去,山里人会怎么办?有学生回答人们会痛定思痛,植树造林,正确对待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当我肯定答案准备讲下一知识点时,突然,有学生说还有一种情况,即人们再去砍树,再造房屋,再冲垮,形成恶性循环。当时,我没有认为他在捣乱,反而对他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大加赞赏,肯定了他的独特见解,然后再予以正确的引导。

试想,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训他一通,否定的不仅是一个问题回答,而是一个自由主体的创造性,一个互动师生关系也将可能破裂。这几年,我一直对政治课堂中如何形成良好课堂心理氛围进行思考。通过自己努力,我的政治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这就在政治课堂中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

2、在共同参与材料情境设置、问题的解析中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 政治课教学中精心创设材料情境,有利于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一般情境的创设都是教师呈现材料,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归纳,这样,虽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互动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也难以养成。因此,我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共同创设情境材料,共同质疑,共同析疑、解疑,共同评价。下面选用高三政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的一则案例作简要分析。

师: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包括五个基本点。同学们在课前已收集了许多能说明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点的时事材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伊朗核问题表决时,中国投了弃权票,这体现了第一个基本点即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生:……

师:在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与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有非常丰富的知识面,以及对教材的准确把握的能力。老师在课前也收集了能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点的一组材料。

师:(投影)(1)《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为实现“十一五”规划,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这个基本立足点,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益。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把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推向新水平。扩大同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相互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积极参与多边外交事务,促进国际合作。(2)……

师:同学们能否根据上述某一则材料,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 生:根据老师列举的第1则材料,我设计了2个问题:(1)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实现“十一五”规划,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师:你想请哪位同学来回答你设计的问题?(另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师:对那位同学回答你设计的问题,你满意吗?

生:有点满意,但又不太满意。他对第一个回答的很好,但第二个问题回答的不全面,我还有一点补充。(略)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补充问题设计及对问题的回答)师:同学们不管是对问题的设计还是对问题的回答,都非常不错。对同学回答的评价也很到位。

结合上述案例,我们觉得,政治课教学涉及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单靠“灌输”的讲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激活。因此,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情境材料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回答及相互评价,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师生共同求疑和设疑。师生阅读情境材料,共同寻求疑点,并进行设疑。师生共同寻求疑点的过程,即是考察学习者对材料的敏锐洞察力,深刻思考力的过程。师生双方从各自的角度质疑,相互启发、引导,有利于共同完成新的学习任务。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根据情境材料分别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形成教学中的质疑教学环节。

其次,师生共同析疑、质疑。即师生对所设计的问题及时思考分析,共同寻求解疑的途径,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师生各自拥有的学习资源交流汇集,生生相疑,师生互疑,争辩讨论,集思广益。在老师不断启发诱导下,一步步带领学生揭示问题的本质,带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三,师生共同评价。传统的教学,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这样的教学评价,往往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可能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解疑的过程中,师生并不是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大胆评价分析,展开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来思考某一问题的思维逻辑性和答案的合理性。上述教学案例中,先是让一位学生回答,然后由其他学生评价和补充,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体评价,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归纳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看法。

互动的师生关系形成,将改变课堂教学中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将成为新课堂中知识传授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因此,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师生共同去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乃是一种师生互动性的教学。这一教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如何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学会研究上,使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而且也能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首先,师生共同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问题为载体。我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当然,课题的确立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放任自流,尽量选择教师有指导能力和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例如:结合中学校学生高消费,学生选择“中学生的浪费现象的调查”作为课题,在讲可持续发展时,学生选择“湖塘镇的环境卫生与创卫”作为课题等等。

其次,师生共同探究,体验感悟课题。探究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课题确立后,教师绝不能简单地指导学生怎样针对性调查访问,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做好笔记等,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应同步,否则,教师既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指导,因为研究性学习将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这时教师仅仅满足原有的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师生将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师生之间必须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诚地投入到课题的探究学习中。例如,在开展“湖塘镇的环境卫生与创卫”小课题组实施研究时,我首先查阅了“创卫”的有关知识,并亲自实地察看了湖塘镇的卫生情况和拜访了有关部门,积累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去调查研究。以上看来,师生共同参与和探究研究过程,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空间,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又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虚心地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激发自身终身学习,唤起教学工作的灵性和悟性,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的谋生需要与人生价值追求的高度和谐统一。

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以真正走向和谐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

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篇6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互动合作观念转变 和谐课堂

在课改前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形成了一套存在着许多不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模式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其实并不适应今天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感觉去教学。很少考虑或者不考虑学生的真正的学习需求,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着。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型。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直到今天许多的老师仍旧是在重知识轻能力,重学问轻素质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原本活泼而丰富的个性遭到压抑,应该丰富多彩、灵动生辉的课堂却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动可言。

其实初中的历史课程无论从跨度、内容还是范围方面都是比较广泛的,通过对不同层次、阅历学生的了解,认为初中的学生在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方面存在着不足,他们难以形成很好有助于学习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尤其是枯燥的课堂更容易让他们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历史内容的把握、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单纯识记的内容凭记忆还能够掌握,而一旦遇上提升题就会让他们有了一种云山雾罩之感,不知所云、答非所问。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有效地教学方,让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有趣化,让学生乐学、愿学、想学呢?

不断地外出学习和孜孜不倦的阅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观摩名师的课堂,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改变今天这种如湖水般无变化的课堂,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的学生在历史学习的时候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多提供诱因,让学生把潜在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激发出来成为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做了如下的一些尝试:在导入是我往往是出其不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常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采用了电影片段《建党伟业》进行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回到那个动荡而又充满激情的年代。在《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在导入时我主要是使用故事讲述法让其貌不扬却智慧而又有远见的秦王嬴政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深地印象。动画、故事、传说、小品等等都成了我导入需要的素材,学生学习的劲头在我多变的导入中激发出来,高昂的情绪随之而来,学生自然就融入到历史的学习中。教育家

乌申斯也说:“在我们的记忆中,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概念,也可以轻易地巩固地揉在已经嵌入我们脑中的图册上。”因为在这些引导中学生与历史能够亲密接触,在尝试中感受历史,在愉悦和美的感受中穿越时空,再现历史场景,从而减小了与历史之间的差距,进而培养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营造氛围注重参与

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积极的学习。互动性学习就告诉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只有在这种师生平等、学生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毫无压力的学习,发挥出超常的能力,真正的体验的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常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在学习《戊戌变法》变法是我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慈禧太后的蛮横专权和光绪帝的软弱无能的同时我不使用慈禧太后,我故意说成“慈禧老太后”,学生哄堂大笑,其实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和好的感受的教师对卖国求荣的慈禧的厌恶情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我认为课堂幽默是一种优雅而又不素的艺术,是智慧的展现,在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我说我现在终于知道我们中国的路为什么被称为马路,原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大路啊,学生乐呵呵的明白了虽然是一句玩笑但却了解到马克思在中国的影响力。当学生在发表个人看法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我会真诚而又羡慕的表扬他,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一个轻松环境中学生无压力的愉悦学习,才能更好的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他形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的参与很重要的意识。师生互动成为一种较好的科学方法,我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主动讨论、展示、交流,而我以巡视的形式进行参与点拨,最后由小组的同学自主回答问题或者展示疑难之处,在班内进行补充,教师再进行能力的提升。有时在课堂中我也会运用课堂大辩论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的师生“口水战”,例如讨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我持正方,学生持反方,讨论的不亦乐乎,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知识也掌握了,胜过了口干舌燥的说教。当然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不让教学互动成为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我因势利导,采用层次教学,让学生在平等和重视中得到发展。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情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生在互动中逐步完善品质,改善个体,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确立评价观念 构建科学体系

人是生活在追求中,正确的评价可以决定学生的一生,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对待学生的评价往往过于单一,大多是以成绩决定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打击了一部分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观察、调查、讨论、作业、访问、测验、考试、记录、评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档案等等多种方法。例如在作业批改中我会将学生的作业细细观看,找出他得优点,并真诚的写在批改后面,让他知道老师知道他得优点,希望他能够更好的发掘运用,与无声之处让学生懂得自己的长处。在评价方法使用上多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的长处、闪光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当然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走上社会拥有健康的心理而准备。

五、提高自身素质做个良师益友

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心中充满爱就可以让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我们的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情感的失衡让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这样的场景:一位老师对着学生说:“你看看,你都成啥样了,课本也不看,练习也不做,课也不听,我看你真是百无一用……”学生原本就小小的自尊心一下就丢失的干干净净,在内心也许他们并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变本加厉的和老师故意对着干。我想这时候的教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不要只是盯住缺点不放,扬长避短才是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别让学生的心成为一片空灵的沙漠,还是成为一片波涛汹涌、壮阔无边的海,更具有教育意义。我想我们的教师还是需要多付出一点的努力,看看新闻,读读报,了解了解最新的教学讯息,想想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素质,俯下身子听听学生怎么说、怎么想。想想我们该怎么引导,真正让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我对读书无兴趣的同学经常的赞叹有加,在听不明白的前提下却能在教室坐上一节又一节课,让自己努力地去多学一点知识,这该需要付出多大的耐力?我想他们的明天也一样灿烂辉煌,因为有着执着与坚持的信念,不成功都难。学生很认同我对他们这样的观点,在课堂上总是积极地配合老师学习,哪怕学到的很少。“亲其师,信其道”课程标准也明确的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融入情感,做个博学、谦逊有爱心的教师,与学生融洽相处,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一名工作在前线的教学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转变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让教育更加有意义。

创设和谐互动的英语课堂 篇7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教学环境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 对提高课堂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能调动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学习;同时, 实现师生之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 将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1.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在英语教学这一过程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 用自己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自己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热情, 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只有教师树立了复合型人才的形象, 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学生对英语教师的信赖也有助于学好英语。

2. 教师要有现代的师生观念

在现代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 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促进者, 其角色行为表现在: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其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技巧, 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不是课堂里的“权威”, 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是命令而是指导。比如在课堂用语中, 应该说Would you like to...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Would you please...?而不应该单单用表示命令的语气, 以表示对学生的尊重, 体现师生平等, 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

3. 教师要关爱学生, 以情动人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要上好课, 先要从爱学生做起, 这样才会感到自己在课堂上执教是那样的潇洒。”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当我们真正对学生充满爱心时, 我们才会是愉悦与满足的, 我们才会喜欢他们的点点滴滴, 我们才会宽容他们的过错。“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寓情于教, 以情动人是教学中英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英语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 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 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参与完成教学任务。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例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 经常和学生谈心, 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 要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 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手势, 既可以传递思想, 又可以表达感情, 还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总之,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体贴入微, 多些表扬, 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 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和谐教学环境的主要方面

和谐课堂是以教室为载体, 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各要素要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 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课堂是完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方面,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主要互动过程。因此, 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是实现和谐课堂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英语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 从行动上研究学生。

创设互动情境,构建和谐课堂 篇8

一、师生双边创设情境共同导入新课

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从地理课的特点来看, 教学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视听情境等。这些情境往往新颖、生动、具体, 特别是课堂导入, 创设这类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眼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状态, 激发求知欲, 例如讲地球自转, 可从学生熟知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更替现象这类生活情境入手。讲地球公转, 可从学生熟知的学校夏季作息时间与冬季作息时间不同入手, 这种通过情境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又能使学生感悟到课本知识并不神秘, 就在我们身边。当然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教材,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必须围绕一个中心, 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二、生提问师引导, 共同创设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最直接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必须改变“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 实现“生问师引”, 即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对问题进行适度点拨和引导, 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教师仅是学生的引路人, 实行生问师引,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要引在点子上, 引在迷惑处, 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讲授非地带性现象时, 学生提出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除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外, 为什么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及中美地区也有分布?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 我并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些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及流经的洋流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这些地区最终能形成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后归纳整理, 从中找到答案。实践表明:这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 寻找答案的方法, 不单纯是为了解决问题, 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得到了挖掘和提升。

三、师生双边互动共同品味教材, 实现教材讲解

采用何种方式讲解教材, 既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在传统讲授中, 教师往往不敢对教材越雷池一步, 以维护教材的权威性。这种讲授方式当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我们要敢于突破, 与时俱进, 变过去教师讲授教材为师生双边共同品味教材。

何谓品味教材?是指既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 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辨别和赏析, 正确的说法要坚持, 不合理的结构要理顺, 过时的内容要淘汰, 错误的观点要修正, 说到底是一直“扬弃”, 既克服又保留。例如:讲热力环流时介绍热力环流典型案例海陆风。介绍由于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一天中白天和黑夜出现海风和陆风的机理。再由学生推导出东亚地区一年中冬季和夏季所出现的偏北风和偏南风, 从认识层面上说, 学生认识过程比较自然、连贯, 通过课本知识讲授和内容的整合, 既讲授了内容, 又强化了热力环流的知识。事实表明, 品味教材既是一次重新认识教材、拓展教材的过程, 又是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过程, 更是一次师生双边思维互动情感交往的过程。

四、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拟作业, 实现师生共同布置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从来就是教师的专利, 因为教师明白教材的重难点, 题目出在重难点上, 有利于检查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状况。在新课改背景下, 为何让学生从过去作业的奴隶成为作业的主人, 激发学生自主作业的热情, 就必须试着改变作业由教师布置的习惯,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实际出发自拟作业。何为自拟作业?是指在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后,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自己的认识程度和掌握情况设计出具有基础性、层次性、选择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然后自己完成自己拟定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完“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课后,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创设了许多具有一定思维的课堂作业, 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南水北调要从长江调水?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为什么东线先行?南水北调带来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是什么?以南水北调的分析方法阐述西气东输, 仔细看看, 这些作业几乎涵盖了本节课的全部内容, 既有识记方面的, 又有理解方面的, 还有运用南水北调的分析方法分析西气东输, 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 既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映, 又是学生学习智慧的闪耀, 更是开拓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重温教材, 将知识问题化, 问题集约化, 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紧密结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和方法。为了保证这一环节的有效落实, 我经常要求学生做作业自评和作业互评。对设计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对设计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谈自拟某项作业的意图, 答好这道题目的角度是什么, 需要运用所学的哪些知识, 等等。还可以让设计者指出完成这项作业的目标是什么, 方法是什么, 步骤有哪些, 成果展示的形式是什么, 等等。

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共同创设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能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 以及掌握内容的基本要求。在传统讲授中教师都会将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我们可让学生当一回老师, 尝试着把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实现课堂归纳的师生互动, 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要使学生归纳这一环节能落到实处, 首先要求学生全面复习所学内容, 学会梳理知识,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干知识是什么, 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以检验学生听课效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 让学生学会根据关键词和主干知识, 勾勒出本节课的详细的知识结构图, 并让学生将知识结构图补充完善, 要求说明修改的理由, 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修正错误的能力。最后,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直接的内在联系,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 并结合生产生活谈本节知识内容的现实意义, 做到学以致用, 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归纳小结中使知识得以升华。

浅谈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 篇9

一、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最近几年, 我们能看到和谐互动式的娱乐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主持人的引导, 观众的参与, 使整个节目始终处于欢乐、热烈的气氛当中。同样, 我们的体育课堂若采用和谐互动式教学, 也能使课堂数学深受学生的欢迎。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发现它不但能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而且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重要的内驱力。在现实中, 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 原本是有兴趣的, 但迫于文化课学习繁重的压力, 学生喜欢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在此情况下, 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创设情景,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例如, 在学习纵箱分腿腾越这个动作时, 我采取了和谐互动共同参与的问问、议议、答答、练练、比比的互动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不急着去做示范, 而是先提示, 让学生观察面对的是什么器械, 如何跳过, 以前玩没玩过类似的游戏等等。然后, 让各个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讨论:应该怎样去练习?练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结束后, 各小组自行学练。教师审时度势地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学习, 看哪一组的动作舒展优美等等。最后, 组织学生评委对各个小组的练习过程进行评比。在这样的问、答、议、练、比的课堂上, 学习气氛热烈奔放, 沉闷的局面一扫而光, 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课堂教学效果极好。

二、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时, 有肢体的参与, 也有思维和情感的参与, 从而达到想练结合。过去的体育教学, 对练的落实比较重视, 调动学生的思维不够, 因而, 导致学生的参与浮在浅层面上。

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 不仅仅是增强体质, 还包括发展思维、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育课的核心是进行身体练习, 但身体练习也要有思维的参与。学习与掌握的程度, 既受学习时间、练习次数、学习兴趣、运动表象的影响, 同时也受思维的影响。疑则思、思则变、变则新。体育课堂求思、求变、求新, 而思、变、新的前提是“疑”。“疑”即学生的质疑、探疑、解疑, 这种习惯要靠教师去培养。所以, 教师要合理地把握学习内容, 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注入催化妙方, 激活学生的思维, 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而和谐互动的课堂无疑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妙方。如在学习“障碍跑”这一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提问学生:“你们平时走在乡村的小道上遇到过什么障碍?”同学们会马上回答:“有水沟、大坑、山洞、树木等等。”教师继续发问:“你们会怎样通过这些障碍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遇到水沟就跨或跳过去, 遇到山洞就钻或绕过去。”“好, 请同学们利用垫子、标杆自己设置各种障碍, 并自选合适的方式通过障碍。”同学们立刻忙碌起来, 开动脑筋, 去质疑、探疑、解疑。老师别具一格的情景创设, 深深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锻炼了思维。

三、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有效地实现多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 而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态度、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学会生活, 关注现代社会, 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和谐互动式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篇10

一、创设情景, 构建自由与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 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关爱。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几乎成了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 而且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通过小组合作, 完成学用结合的任务, 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

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篇11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学观念,是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前提

教学观念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课程改革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教师中心主义。教师自视高学生一等,板着面孔搞教学,我讲你听,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变成接纳和存储知识的口袋,机械被动地学习,严重削弱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长期处于这种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这显然是与我们的教学初衷所不符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其实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而决不是“以老师为本”。新的教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正本清源。它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体现高尚的师德,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选择、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在实践、合作中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倡导教学民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与学处于和谐的统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基础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和谐气氛不仅和教师当堂的教学有关,而且和教师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关系有关。在教学中,如果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信任、尊重、理解,就为形成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了基础,相反,长期不信任、不融洽、不默契的师生关系,必然为冷淡、消极、沉闷的课堂气氛埋下祸根。可见,课堂和谐气氛是师生长期形成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和表现,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气氛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人——人”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先行。教师只有主动接触、关心、热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这正是形成和谐政治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重要的、全面的育人功能,更需要采用多献爱心、和风细雨、情感渗透的原则与方法,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专制或放任的教学态度与作风,是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的。只有采取情感投入、民主教学的手段,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形成活泼和谐、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创设课堂情境,生成开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手段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开放性”。因此,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在开放中搞活。然而,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成为知识的权威。只注重灌输传递,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默和格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致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或音乐情境等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进而把思想政治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增强认识的主动性,是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关键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整合以及实现这一三维目标,成为政治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难点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而同时又是水到渠成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过多地关注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陶冶和意志锻炼。这样,易于造成学生知行不统一,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有碍学生健康、完善个性养成。这不仅不符合政治课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标,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和谐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去教,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感化和影响学生,从而像一条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这样,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了情感体验的成分,多了亲近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就明显增强。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认同感。由此可见,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是教学双方互动最好的催化剂,也是把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统一起来,从而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关键所在。

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篇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21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突出显示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拓展了教师创新思想和创造性实践的思路。构建了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 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 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 这是体育课程新的标准。因此在实际教学上, 教师的学科基本能力与教学能力培养都将是一项更重大的挑战, 将教师专长予以最佳协调配合的协同教学, 是解决课程统一可能衍生的问题极佳方法之一, 同时也是体育课堂教学需要着力改变的内涵。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解决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 创建出新型的教学模式,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互动, 从而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

1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为实现有效互动奠定基础

课改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更加关注学生,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

巧妙的导入。体育课的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 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然而, 有研究表明, 体育课开始前, 学生的心理状态、兴奋程度、情绪高低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例如刚结束一门课的学习或考试之后来上体育课, 学生大脑兴奋性过高, 短时不易抑制。又如午休后来上体育课时, 学生往往表现出大脑兴奋性过低, 又可能课前因为各种原因, 注意力难以转移到体育课上来, 将直接影响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 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破坏和谐的课堂气氛。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一旦学生从学习开始就没有引起注意,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只有在精力充沛, 生理状态良好时, 才能很好地承受运动负荷。因此, 巧妙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创设。例如在学习健美操时, 由于学生对健美操不是很了解, 老师对健美操做个简要介绍后, 如果能配上音乐, 在学生面前表演一套动作优美, 节奏感又强的健美操, 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这种良性刺激,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其学习兴趣。又如在寒冷的冬天上篮球课, 开始学生冻成一团, 步都不愿跑, 这时放动感的音乐, 组织学生一起跳兔子舞, 一听到这音乐, 学生的兴致大增, 一曲终了, 学生都跳热了, 这样接下的课就好上多了。

生动形象的示范讲解。教师的示范讲解做到形象生动, 而且时间不长, 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高潮时, 教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起源于“袋鼠”起跑时卷缩身体;“各就各位”时象紧压的弹簧;“预备”时象拉满的弓;“鸣枪”时象离弦之箭。“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象一手拿镜子, 一手拿梳子做准备梳头的动作 (一手臂高, 另一手臂低)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象鸭子伸脖子等。同时可以用“顺口溜”来形象的的描述动作, 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 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根据内容的特点, 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练习形式、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练习形式或分组练习, 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当然, 在新、难动作教学时, 要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 可用挂图、影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总之, 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情绪的变化作适当的控制, 做到高时就低, 低时就高, 使课堂气氛和谐。

除此, 根据职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身心状态, 了解学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使学生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一般教师会在下课前宣布下一节课的内容, 使学生对新课有必要的先例准备。当然也会采用计时跑、追逐跑、计名跑、接力跑、游戏跑等练习手段, 把“无趣”教材变为有趣的教材, 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积极地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以便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实现有效互动提供保障

加涅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为学习设计教学。今天的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设计。不仅要精心备教材, 备学生, 备情境, 备自己, 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 在横向和纵向结合的设计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使体育课堂丰富多彩。而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 学生产生了厌倦, 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一点一点的消失。因此要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 教师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重构, 从而构建和谐课堂, 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做如下尝试:首先, 高一年级上学期以游戏内容为主, 把技术性教材游戏化, 从游戏的“趣”字上引导学生学习。如立定跳远教材, 根据动作特点。设计游戏课, 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 通过“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 (套布袋跳) 、“老牛拉破车” (两人套着呼拉圈并脚跳) 、“飞跃黄河”等游戏活动, 把单一、无味的立定跳远教材形象化、趣味化, 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其次, 高一年级下学期以提高技能为主, 把训练性教材融汇于竞赛化形式, 将经常学习、重复练习的教材渗透到竞赛活动中。学生在逞强好胜的心理驱使下忘情的练习, 即便是反复演练的次数再多, 学生也会乐此不疲, 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到了高二年级则以培养自锻能力为主, 把民间体育、健身性体育、大群性体育引入课堂并结合教材进行创造性改编。如把投掷课设置为“飞标”、“抛绣球” (把垒球制成彩球让学生对抛) 、“打保龄球” (持实心球掷用“易拉罐”自制的“保龄球”) 等, 教学内容融娱乐性、技术性、健身性、创造性于一体,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根据中职生的特点, 优化教学设计, 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 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 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学生的需要。以“毽球”为例, 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的需要, 把实用、简易、趣味、娱乐及锻炼价值高的融为一体, 实现有效的互动,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具体的做法:

3 扮演好师生角色, 是实现有效互动的条件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为当人们产生这种安全感时, 他们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他们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无须压抑, 真知灼见、创新火花才会迸发, 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在体育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理自由的空间和心理安全的氛围, 这种氛围的产生, 首先依赖于教师对自己的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角色,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一方还是学生一方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中被称为“互动”现象, 其中以教师的变化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饰演具有两面性。教师愉快的心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了饰演好自身角色外, 还必须饰演学生, 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 一起游戏,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极大的促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是完成一节和谐体育课的重要条件, 是调音符!

4 激励性的评价, 促使学生自我持续发展态度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 准确合理的评价, 能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始终保持乐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状态中。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 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 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就是说, 同样一个人, 在通过充分激励后, 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体育教学激励性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在成功喜悦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练习过程中, 设置了“模范学员的演示”这一环节;在课堂学习总结的五分钟里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对动作结构的把握, 把握动作结构, 能与随后的学习任务明确而直接联系, 能综合新动作并同已有的动作融为一体, 也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信,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 作为不可缺少的体育课, 追求的是和谐的教育之风。体育教师要把握好《标准》的内容标准, 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更多的有效的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便课堂上时时奏响出融洽和谐之曲。

参考文献

[1]程守军.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 (11) .

上一篇:依据内容下一篇:物业管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