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快乐高效

2024-08-07

互动快乐高效(精选4篇)

互动快乐高效 篇1

“课程标准”要求现代的课堂应是:情感的课堂, 开放的课堂。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激励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课堂, 把多媒体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总之, 我认为现在的课堂应该是“互动和谐, 丰富高效”的课堂。

一、巧设问题, 激起兴趣, 促进互动

根据教学目标, 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巧妙地设计出疑问,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与相互讨论相结合, 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所具有的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 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 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 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 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学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 和动态思维、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与新知识相衔接的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索问题, 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欲望。

二、体验认知过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 主动学习效果要比被动学习高许多倍, 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感受尤为深刻。同样, 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他人处听到的要深刻得多。学生通过预习教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既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又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预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尤其对于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机会。对于好的学生或课前预习过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做好课后练习或知识归纳小结。

教师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学生自学时的空白时间。教师在黑板上写好本节课的板书要点, 并巡回于学生之间, “有请”即赴, 有问即到, 送教到人, 当好咨询, 同时搜集探索“情报”, 主动去启发引导, 当好学生的参谋和领路人。

三、和谐互动, 把课堂引入高潮

学生预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 只归纳自己知道的知识点, 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因此, 在通过学生的自学、思考、体验, 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 让学生分组讨论, 各抒己见, 互相补充与纠正, 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总结, 归纳出教学内容, 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教师要特别注意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 要注意观察其表情, 尽量创造机会让其发言, 消除其胆怯心理。学生回答问题按教材的语言来表达时, 教师逐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四、学生提问, 教师解答,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科学的发现莫不是从发现与提出新问题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智力活动处在积极状态中, 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学生提问, 教师解答”, 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丰富想象, 培养创新能力, 师生之间更加和谐, 使教学民主化。

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自己解答的问题, 教师要适当点拨, 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较简单的问题, 让其他学生回答;对于有不同观点的问题, 鼓励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恰当地运用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多媒体教法, 其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中出现了多种“媒体”:标本、实物、电脑等, 这些教学媒体, 不仅准确、丰富地“携带”了许多教学信息, 而且把这些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声、像相结合的活动“语言”。借助媒体的传送, 生物学中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了。学生借助媒体的帮助, 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 更加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并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恰当地运用好各种媒体, 把实物再现在学生的面前,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 乐于奉献, 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钻研, 高中生物课一定会生动有趣, 充满激情与活力。

互动快乐高效 篇2

摘要:教师应注重化学教学,通过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的合作互动,促进积极探究;通过师生情感互动,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案例;师生互动

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注重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教师应当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教学体系。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一、案例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具有很强的叛逆性,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倾向于封闭自我,有的甚至很少主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因此,教师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情况,采用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案例的方式提高化学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本堂化学课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借助案例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师生交流机会,使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与教师沟通。例如,在化学课上进行金属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准备镁条、铝丝、铜片等三种物质,引导学生思考“三种金属的性质是什么”,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实物用到了这三种金属材料,并鼓励学生在化学教材中探究化学性质的内容。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镁条与铝丝之间的物理性质的差别,找到三种物质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三种金属材料的性质,包括观察以及实际的触摸感受,通过物理性质的探究进入化学性质的探究中。再如,引导学生思考铁为什么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这样,教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对教学案例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更积极地投入其中,更多地与教师互动和交流,在良好的氛围中吸收更多的化学知识。

二、合作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面对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化学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先说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导热等,基于物理变化深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金属如何与酸反应,在课堂上进行稀酸的性质实验。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探究的乐趣,了解实验过程和操作,感受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和实验理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及时指导学生的操作,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增强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实现互助的课堂化学教学。

三、情感互动,注重鼓励引导

在初中化学学习的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在逐步增大。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大胆地与同学和教师分享,打开自己的心扉。为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通过语言、表情以及动作等鼓励学生。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反应,对学生没有听懂的部分耐心讲解,鼓励学生将自己听课中的疑问讲出来,大家在课堂上讨论,提高全体学生的掌握水平。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回答正确教师要当堂课及时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鼓励和引导,指出问题的正确思路。课堂上的情感互动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教师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在之后的教学中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课堂教学的设计,为以后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问为什么水壶的底部会出现水垢,家里为什么常常使用醋进行水垢的清洗。要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将自己除水垢的办法分享出来,课堂上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在课堂上亲自为学生讲解除垢的原理。可见,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可以挖掘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亲近感,提高知识吸收的效率。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加强师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优良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创设更多的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用化学案例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闫君.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及行为分析编码系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丛达.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6).

[3]周汉锋.基于师生互动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高效课堂从互动开始 篇3

【关键词】互动;激趣;创新;和谐发展

【前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在新课标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的资源,是数学课程的共同创造者。但是,新课标并没有抹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引导、启蒙学生中对学生质量负责的同时还要注重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思维,增加师生互动,以动促学,全面和谐发展。

一、动中激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始,出示荷塘青蛙图,并让学生回忆有关青蛙的儿歌,当学生说出“数青蛙”儿歌后,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们集体将这首歌曲唱一遍,当唱到“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时,教师激趣:“大家看,荷塘里有这么多的青蛙,我们能不能用儿歌的方法把青蛙的每部分唱出来呢?”学生跃跃欲试,兴趣完全被调动出来,开头青蛙数目小的时候还能说唱自如,越到后面就越觉得有困难。最后,老师设疑“在青蛙各部分说唱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将活动引向知识点,并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和迫切的学习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亲身体会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使教师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动中求知

教学中常常会有一种感受:学生在解题时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新课程标准》要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教学目标,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发现新知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一些可能成功的、有挑战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感受数学奥妙的同时悟出新知。

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时,课中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测三角形内角度数的和,并讨论验证的具体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兴趣盎然,各自在草稿本上画了几个任意的三角形。有的运用手中的量角器,量出所画三角形的各内角,并运用求和的方法求出三角形内角的和;有的将三角形的各内角剪下,利用拼凑的方法验证各三角形内角的和。最后在教师的提示下,将大家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列出,通过归纳发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其3个内角的和都为180度”。

三、动中明理

“算理”在计算课程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在学习算理课程或概念课程时,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学习和思考,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压制,进而影响概念的掌握,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更灵活的运用。只有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才能保证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思考:你打算怎样计算14×2?使学生明白14是由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可以把14×2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计算:先算2个10是多少,再算2个4是多少,最后把两次算的得数合并起来。写成算式是:10×2=20,4×2=8,20+8=28。实际上这是口算的方法,口算的过程体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先运用已学过的算理知识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再要求每位学生一边大声的说出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自己出题同桌口头述说算理进行互相巩固。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和动手,并自己出题解答,能使学生在描述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动中明理才能真正的把算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四、动中创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鲜明地指出了“课堂教学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教育要求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操作中进步,在互动中创新。

如:在进行“圆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出示一个被平均分为16份的圆,引导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每一份看成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两条等边就是圆形的半径,一段弧就是三角形的底边也就是πr∕8。接着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将准备好的模型拼成已学的图形(平行四边形)。补充圆面积不同方法推导的过程,引导学生的创新思想。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三角形、梯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在一部分学生拼出一个图形后,还要鼓励他们能不能在继续探究,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其他图形。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凑,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新知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奥妙,体会一题多解的乐趣,在探索研究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在学生成长学习生活中起着莫大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一些既有情趣又有发人深思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探索气氛,让学生置身于一种互动的情境之中,以动促学,使学生逐步养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子双,周佩青,钱丽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台出版社,2008年1月: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4

[3]胡涛.《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A].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234

[4]王丽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年(07)

[5]刘洪璐.《数学教学中的创造》[D].南京师范大学

引探创新促课改,互动高效创佳绩 篇4

引探创新促课改,互动高效创佳绩

----浅谈引探教学法课题实验的做法

内容摘要:大沥镇各级领导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引探教学法”实验课题体现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镇”的策略;实现了“引探创新促课改,互动高效创佳绩”的显著效果。

一、基本情况

大沥镇各级领导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2001年就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镇。从2001年来,数学科实施新课程理念,以“引探教学法”为切入口,推进素质教育。由原来一所“引探教学法”研究实验学校,发展到目前十三所学校。为确保引探教学法研究有效开展,成立了“引探教学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任由教育组第一把手黎建维主任担任,成员由各实验基地的校长组成,聘请陈永林教授、区教研室禹飚主任、卢慧仪教研员担任顾问,真正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镇”的策略。几年来,不仅数学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还辐射到其它学科,实现强强互动。三镇合一后,更体现“引探创新促课改,互动高效创佳绩”的效果。

二、具体操作

开展引探教学法研究,主要抓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实施课题培训;二是加强“镇、片、校”课题研究的网络,以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活用引探教学法,形成深受各校欢迎的教研互动新模式;三是多元化评价机制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城区小学作为我镇引探法的先行者,早在2001年,城区小学数学课组意识到: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推行,单一的讲授式和满堂灌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让教师的教学困难重重,在此情况下确立了基于城区小学实际的子课题:“引探教学法与课堂优化的研究”正式进入教师的实践中。经过一阶段的实践,发现这一课题的精髓与新课程标准非常吻合。在教育组的引领下,教学部门深入调研,收集征询各校的意见,决定把“引探教学法”实验课题研究在我镇推广。先后有大沥二中、城南小学、高边小学、太平小学、兴贤小学、颜峰小学、大镇小学、水头小学、沥东小学、沥中小学、沥西小学、联窖小学等12所学校参与研究。根据各间学校子课题的提出,13所学校分三批申报,起步的时间有差异,研究的过程有深浅,但我们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课题深入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加强培训,观念先行。引探理论是实际操作的垫脚石,是实验是否有效的保障。我们首先抓好两方面的培训。(1)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培训相结合,在充分调动教师自我学习基础下,以实验学校为单位,组织进行统一的培训,开展专题讲座或案例分析,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教师自我需求,做到双管齐下,互为补充,共同发展。(2)镇内培训与镇外观摩学习相结合,不定期邀请引探教学法研究中心部陈永林专家到校进行培训、指导,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研讨活动,组织部分教师分期分批到湖南、珠海、肇庆、深圳等地观摩学习。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靠自己”的学习思路。“靠自己”就是充分发挥“协调互动,相得益彰”。如组织先开展的学校作经验介绍谈心得体会,启发后加入的学校,使他们坚信实验是有收益的。并达成以下共识:“引探教学法以思考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内再学,课后又学;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帮后讲,学生独立地学,合作地学,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活用引探教学法教学能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根据我们实验课题内容,结合我们的实际,把引探教学法研究与新课程改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相结合起来,重点研究活用引探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进行改革,活用引探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课前自学----思考作答------补充质疑-----课中再探---归纳总结-----课堂练习-----分析评价-----布置作业(包含预习作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重点探究思考题为教学的主线。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层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先学先讲,教师的后讲后帮。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数学课堂上很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引”与“探”,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思考题为主线,学生先讲(先探究),教师后讲后帮(后归纳),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本新内容。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老师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找出这节课的重、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并了解到学生已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能力。因此,课前老师提出以下问题:①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应要复习哪些图形的面积?②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时间去思考,回忆已学过的内容,甚至翻阅有关的资料,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学生“探”积极思考题学习新知识:(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2)每个三角形与它们拼成的行平四边形有什么关系?(3)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思考题深入探究,逐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首先,引导学生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思考题得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作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把新知识学好了。

(三)、形成教研互动新模式。

1、结合理论学习与问题的研究学习,确定发挥“镇、片、校”三级研究的网络,做到“细、实、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扎实实开展了专题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课例反思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每次专题活动,真正做到研究每节课怎样上,才更能引得灵活、探得主动,使教学优质高效,使学生的能力提高快。研究引探教学法怎样才能更好地为落实新课标要求和用好新教材服务;研究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怎样为优化引探教学服务。我们广辟渠道,构建研究网络,把十三所引探教学法研究实践基地的学校,以片为单位,分为三组。并成立以片为单位的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完善实验组织与管理的四个方面,①实验领导小组;②课题实验组;③课题组顾问;④课题研究管理。这样,有组织、有内容、有过程地形成一个强大研究网络。使课题组研究管理呈现了崭新局面。如2004年10月,陈永林专家到太平小学进行理论指导,教育组教学部门组织全体实验学校派出数学教师、实验教师到太平小学听陈永林教授的专题讲座,观摩该校黄星联老师作课,然后集体评课,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参加的教师回校改进思路,再为本校上一节研究课,这种形式既节省实验经费,又加强了教师质疑、交流的机会,给优秀教师探索创新奠定底色。这个过程是在镇教学部门教研员的组织下进行的,每学期分不同的专题进行三次以上。

2、加强互动教研的网络管理,推进互动教研的网络运作,发挥互动教研的网络功能。加强网络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组做到“三化”:①程序化。各引探教学法研究实验基地的学校,按制订研究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经验推广”的程序进行。②规范化。每次专题研讨活动必须做到“六有”:有活动通知,有议程安排表,有研究课例(案例评析),有阶段性总结,有专题论文集,有研讨过程记录。③制度化。专题研究必须做到“五要”:一要保证时间,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题活动。例如: 2005年10月在联窖小学举行“大沥镇小学数学引探教学法专题研讨”活动。是这样安排的:邀请区教研室禹飚主任作专题讲座;听陈翠英老师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课例;区教研员卢慧仪作点评;镇教研员何冬梅作课题阶段性总结;镇教学部门曾繁耀主任作具体要求。二要人员到位。活动时有校长、教导主任实验教师参加。三要落实责任。区、镇教研员负责指导、督查、评估等工作,校长负责研究管理,教导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实验教师是具体实施专题项目。四要投入经费。学校争取“向上要一点,学校挤一点,主办单位出一点,向社会捐一点”的办法,保证教研经费投入。五要全面评估。每学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每学年全面评估一次,评出先进科研学校及先进个人。

从“导引”发展互动教研到同片学校自觉的教研互动,这种形式灵活,成本底。如2005年上学期在城南小学举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暨优秀课例观摩会》会议主题贯彻《数学课程标准》,活用引探教学法上好小学数学课。在这活动中展示了一年级《找规律》;二年级《时分认识》;三年级《小数的认识》;五年级《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等优秀课例,使与会领导、专家好评。通过这些专题活动,激发了教师新的思维,焕发新的活力。

(四)、多元化评价机制促发展

我们研究中心对课题组的学校,进行每阶段的评估,首先各课题组做好阶段性总结,中期的总结,然后通过《实施课题研究过程量化评价表》,把课题过程和终结管理与“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相结合,着重于评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既要通过教研课题组与课改中心组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横向对比,也要进行教研课题组成员现在、过去成绩的纵向对照,总结经验教训,查找问题与不足,通过评估促进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促进课题研究活动向更深层次的推进,有计划,有针对性,由镇教教学部门派出骨干教师到学校借班上示范课,组织全体教师评课,让学校教师学习借鉴集体备课和落实课堂的学习,再集体备课,该校教师再上课,促进薄弱教师从被动到主动变化,从而改变教师旧有观念“课题是优秀教师的表演,被动教师做观众”的心态,真正进入实践研究。而且为实验老师、青年教师创设平台,让他们上示范课、研究课,与授课教师面对面谈话交流“这节课你感到最满意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在这种对话与交流中,一个个问题达成共识,其他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讨论,台上台下互动,这种全新的评课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师感到亲切、自然、收获大。将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成若干小问题进行研讨,通过教师之间互动、案例分析,现身说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中心数学教研组与教师一起研究如何实现算法多样化?小组合作如何设计?数学统计课如何上?学生的学习评价如何进行等等?从而使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达到了什么程度,下一步作怎样的调整。真正落实教学有效性、高效性。与此同时,我们开展了大沥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和三年级教学反思设计,以及教学论文评比和小学数学教师说课、作课评比等一系列活动。

三、实验效果

1、促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尝到了耕耘、开花、结果的甘甜。全国引探教学法第十一届引探创新教学研讨会于2005年7月22日至7月25日在深圳市委党校召开,我镇这一课题在全国引探教学法第十一届引探创新教学研讨会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我镇联滘小学蓝洁丰老师说数学课《数学广角

(二)》获一等奖;城南小学高少秋老师说数学课《找规律》获二等奖。我镇联滘小学、太平成远小学、沥中小学在全国引探教学法第十一届引探创新教学研讨会上,被评为先进集体;大沥教育组何冬梅、太平成远小学何锡文、联滘小学吴美珊、沥中小学梁渐群等老师被评为先进个人;此外,在优秀论文评比中,我镇获一等奖6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13篇。

2、培养一批省、市、区、镇骨干教师,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说课、作课、课例及论文等各项比赛获奖,全国一等18人次,二等21人次,三等12次,省一等8人次,二等15人次,三等12人次。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大王“邀请赛,六年级的“奥数”,省五年级“数学育苗杯”竞赛,获奖300多人次。同时,参加课题实验学校的沥东、太平、城南、水头小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沥中、城区、兴贤、高边、颜峰、大镇、沥西、联滘、二中等学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八所学校评为先进科研单位,16名教师评为先进个人。

3、教师的发展带来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使我镇的课改走在区的前列,多次为区提供新课程标准研讨会提供现场,如黄歧中心小学为南海区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新课程标准提供现场;如南海区小学数学说课在大沥镇中心小学举办,我镇教师参加说课评比荣获一等奖2人,二、三等奖各1人。

4、推动学校的发展。达到强强互动,以强促弱的期待。引探实验为各校打开校本教研的大门,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例如大沥二中、城南小学、城区小学、沥东小学、沥中小学、太平小学教学成绩连续几年稳步上升,水头小学、兴贤小学、颜峰小学、沥西小学、大镇小学、联滘小学、高边小学有了较大的进步。其中高边小学全校共有12个教学班,实验前只有3个班的数学平均分达到镇的平均水平,实验的第三个学期,数学平均分达大沥镇平均水平的班级进步到9个班,由25%进步到75%,实验同样辐射到其他学科的成绩的提高。(如下图所示):体现这个课题有实效性、高效果的优势。

5、和谐发展,亮我风采。例如:运用引探教学法的精髓,大沥二中开展“十个一”,推动能力发展:举办一次科技展览,举行一次科技知识讲座,组织一次科技参观活动,读一本科普知识的书,编一份科技小报(小抄报或电子报刊),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创作”的制作活动,进行一次科技作文竞赛(小论文、实验报告、科幻故事等),创作一幅科幻电脑绘画,开展一次主题为“科技知识大比拼”的班会,向你的家人介绍一项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还有城南小学“经典诵读”,沥东小学的“读书活动”,兴贤小学的乡土文化,,高边小学的感恩主题活动,大镇小学的歌舞表演等。

四、实验体会

1、引探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教学改革指明了很好的方向,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2、运用引探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科学的方法。

3、课题的研究要有效,必须能触及教师的灵魂,尤其是能使那些工龄长、已被职业倦怠控制的教师萌发职业青春。如某校实验前,全校没有一位教师能拿出一篇符合镇要求的论文或合要求的教学成绩参加镇2004年10月的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到现在有了论文获全国特等奖并在核心刊物发表,这个突破体现了科研兴校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抓手。其中有位20多年教龄的数学教师不得不提,因为他实验前数学成绩常与镇的平均水平差距甚大,他本人压力很大,性格变得自卑烦躁,常被很多家长投诉。自从该校开展引探实验,在学校领导、同事的悉心帮助下,他所教班的数学平均分、优秀率和合格率都超过镇的平均水平。他自信开朗了很多,焕发出教师的活力。是课题让他的事业重生!下表是他实验前后的数学成绩比较。

4、任何优秀的课题,都需要有序的组织管理和狠抓落实。尤其是学校校长的重视,凡取得良好效果的学校校长都是用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与教师同进共长的结果。

五、问题与展望

上一篇:网络维护及管理下一篇:健康指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