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形象

2024-09-20

议会形象(共7篇)

议会形象 篇1

摘要:内修素质, 外树形象不仅是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内修素质,外树形象

《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 提高业务素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七条也明确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 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 严守工作纪律,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就足以表明, 会计从业人员与一般人员相比, 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优良的职业操守。这不仅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 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会计从业人员, 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切实通过不断地内修素质和外树形象, 以确保真正履行好会计的职责。

首先,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 社会公众对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期望值要远远高于其他人, 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业务素质外, 还必须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以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处理好人际关系、公私关系, 能够正确对待名誉、金钱、地位和其他物质利益。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以主动热情的服务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平凡的岗位上,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全心全意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做到既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又勇于进取, 不断创新, 力求使自身价值在工作中达到最大化。

其次, 必须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和贯彻党和国家有关财务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法规等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特别是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 要想不落后, 就要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以改善和重组。对于本专业的各类知识要能够系统地掌握, 不管是知识理论体系、应用理论体系, 还是正在逐渐产生的新理论体系, 都应学习积累, 以不断补充、拓展知识面, 做到厚积而薄发。

再次, 必须通过反复历练以形成坚毅不拔的意志。意志是指人们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 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对会计从业人员而言, 因为经常接触大量的现金, 能够不为其所动, 需要意志;面对上司企图非法挪用公款并因此许以利禄而从容镇定、不改初衷, 更需要意志。没有坚强意志的会计从业人员, 大多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 即使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能够视金钱为粪土, 但最终逃脱不掉权与名的陷阱,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第四, 必须不断培养以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指坚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 能够胜任工作的一种理智感。培养自信心, 就是学会从自己的内心找到一种支持的力量, 这种力量足以让人们面对种种打击而能善加控制。会计从业人员面对复杂的经济问题和财务核算, 往往缺乏自信, 工作畏首畏尾, 结果把本应做得很好的工作弄得一团糟, 以致上司不满, 同事埋怨, 自己也颜面扫地。因此通过培养以增强自信心, 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 尤为必要。

第五, 必须涵养性情以健全品格。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 一个健全的品格就是一个良好的性格, 一个乐观的情绪, 一个优雅的风度。只要具有了健全的品格, 无论对人, 还是对事, 都将宽容大度、谦虚沉着, 分寸适度。拥有健全的品格, 就能妥善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和心态, 真正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在机关单位、企业部门往往承担着管家理财的重任, 其形象如何, 事关重大, 甚至会影响到所在单位的信誉。因此,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 除了必须从以上五个方面内修素质外, 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外树形象。

首先要以诚信为本, 不做假账。诚实守信是会计行业之魂。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对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而言, 诚信既是道德资源, 又是经济资源, 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这一资源或资产能否得以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能否始终坚守诚信之道, 因为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都要从思想上、行为上做一个自觉维护“会计诚信”的忠诚卫士, 做到工作中不迎合任何不合理要求, 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 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其次要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这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把关权力。会计在审核财务收支活动中, 应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追求会计信息质量, 让道德和“诚信”深入自己的心灵, 形成一种良好的职业氛围。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会计的精神实质应当是诚实守信的品格、客观公正的意识、开放广阔的胸襟和进取创新的追求。这些精神, 是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的光荣传统和良好风范。再次要从传统意义上固执、保守、精于计算但缺乏灵活性的“账房先生”, 转化为“会计师”。这是时代赋予会计从业人员的历史使命。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无论供职于某个组织, 都将在价值创造、风险管理、融资策划、资金调度、收购兼并、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纳税筹划、绩效评价等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手段, 将企业纷繁复杂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 转换成一目了然的财务报表, 创造巨大的“信息财富”。和过去相比, 未来会计师的角色彰显了会计职能的变迁, 凸显了会计从业人员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 这一崭新的形象, 应当成为目前所有会计从业人员亟待树立的形象。

浅议会计精神 篇2

一、诚实守信是根本

人生存的根基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讲信用,一个人要是失去了诚实、失去了信用,社会就会将他淘汰,人们就会将他遗忘。做账应该和做人一样,以诚信为本。会计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一个“真”字,只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够为投资人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才能有助于投资人进行正确的决策,才能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它相关经济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实际是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作为会计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会计人员来讲,在从事会计业务时,应该按照真实的资料提供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作为学校来讲,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开始,就应将会计诚信的内容不断灌输给学生,强化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诚信观念,让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真正有用的财经人才。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除了进行新的会计准则内容培训以外,应同时将会计人员的诚实守信内容也纳入其中,使会计人员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单位领导人更应配合主管部门抓好会计人员诚实守信规范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因此,无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还是单位的领导,都要坚持会计诚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获得公众的认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因为不诚信引起的,由此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这足以引起世人的警醒!

二、操守为主是关键

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时,在诚信为本的前提下,要客观公正,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要敬业、乐业、爱业,坚持原则,为全社会负责,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能够正确对待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使他们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和保护。我国《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至少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八个方面。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水准。会计人员从事会计职业时,除了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执业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风严谨、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只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的会计环境中,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看法才能改变、会计人员的形象才会改善、会计工作的地位才能提高。

三、遵循准则是必须

建设良好的经济市场,仅靠诚实守信和职业操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会计的相关法规来进行约束。为了适应国际化市场的需求,尽快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一项基本准则、三十八个具体准则和有关指南。这些准则和指南的发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规范了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应该遵循的规则。因此,在进行日常经济事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按照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进行必要的会计假设,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统一的会计标准和要求,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相互可比的基础、是有效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的保证、是深化企业改革、金融市场改革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遵循会计准则,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才能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投资者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帮助投资人进行正确无误的决策。

四、不做假账是结果

会计精神最终体现在会计资料中,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投资人进行决策的唯一基础。《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明确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应该本着客观公正、公平正义、超然独立的精神状态,不讲假话不做假账实事求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提供真实有效、不偏不倚的会计信息,正确对待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使社会风气得到净化,使假账没有滋生的土壤。

浅议会计诚信 篇3

1 会计诚信缺失影响巨大

1.1 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是物质流和信息流的自由运动, 而会计信息准确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信息流的重要组成。

1.2 增大社会交易成本。

信息公开、信息对称有利于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正确选择。但如果会计信息失真, 市场投资主体就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相对准确的信息, 寻找正确信息的过程无疑加大企业的投资者的成本, 从而增大了社会交易成本。

1.3 影响国家经济预测和宏观决策。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信息, 一旦会计信息失真, 将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 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 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科学制定。

1.4 易导致腐败发生。

腐败离不开钱财, 钱财与会计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失真、做假帐或为单位小团体谋利益, 或为个体谋不法所得。会计信息失真往往暗藏腐败。

2 为什么要搞会计诚信。

2.1 诚信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利武器。

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 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 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王”的海因茨, 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 为了守信, 他赔本收购, 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 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 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 他的腌黄瓜, 番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 也是品质的成功。相反, 不诚信而使企业破产的事例也举不胜举, 如在闻名世界的安达信会计公司陷于”任人宰割”的非常时期之后, 美国十大明星股票之一, 第二大电信公司worldcom (世界通信) 也因为财务做假账而又面临倒闭的风险。不幸的是安达信正是为世界通信做账的公司、财务做假问题再次震惊了美国企业界。全球股市也因此一路下滑。众所周知, 当一家公司把花费的钱列为资本开支时, 它可以推迟申报这笔款项, 从而保持公司“名义上的高盈利”。而权威的会计规则对于此类开支所购买的物品种类有明确规定。以办公设备为例, 它可以被列为资本开支, 但同时也必须写入经营开支, 并且必须从盈利中立即扣除。斯科特.沙利文为了让公司实现“名义上的高盈利”, 避重就轻将多达38亿多美元的开支一笔抹杀, 不仅欺骗了公司董事会, 更欺骗了美国证监会和全球众多股民。它的结果不仅使安达信面临“雪上加霜”的惨境, 更严重的是世界通信公司也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因此我们说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是行业发展之源, 会计工作之本, 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利武器。

2.2 诚信是财富、是财源、是财力。

“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 正像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 “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 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 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 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 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对会计行业而言, 诚信既是财富, 又是财源, 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 是指他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 市场占有;诚信是财源, 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 扩大实力, 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 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 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 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2.3 不诚信危害投资者。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 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 而会计报表的失真, 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 损失更为惨重。

2.4 不诚信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 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 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 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001年8月初, 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 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事务所东窗事发, 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 签名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

3 怎样建立会计诚信

3.1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成立行业协会、签署《行业自律公约》形成自我约束。

自律公约应充分体现“诚信建设, 重在自律”的指导思想, 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为宗旨, 主要内容包括:大力提倡执业机构, 执业人员遵纪守法、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坚决执行行业规范和标准, 信守行业职业道德;切实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反对和制止行业一切违法违规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行业协会在签署《行业自律公约》的同时, 在各项约定的基础上, 还应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实施监督管理办法》, 成立行业自律公约监督管理委员会, 并选举常务委员进行监督。这样对规范执业机构、执业人员的执业行为, 提高整体执业质量, 维护本地区会计、评估市场正常执业秩序, 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树立行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将发挥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3.2 将会计诚信写入《会计法》, 做到有据可循。

《会计法》应增加会计诚信条款。将会计诚信直接写入《会计法》, 这并不是一种简单形式上的改变, 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 表现出法律的权威性和至高无上, 也表现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公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会计诚信并非只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 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人员, 除了一般会计人员、财务经理、总会计师外, 公司的高管层领导、注册会计师、社会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政府行政领导和国家监管部门等等, 都会涉及会计诚信问题, 不能让公司高管层、行政领导和监管部门等认为会计诚信只是会计人员的事, 而与他们无关。通过《会计法》会计诚信责任的明确, 不但要建立一种全社会遵循诚信的风尚, 更应明确无论是谁, 违反了会计诚信就要受到法律的惩戒, 包括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谁都知道:市场环境下, 作为经济人的行为道德是不可能靠人格来担保的, 只有靠法律和制度来保障。强化会计立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 将对提高会计诚信产生强大的法律威慑力, 这无疑会使那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 不敢以身试法。

3.3 强化中介机构监管, 形成制约机制。

国际证监会组织最近通过了, 若干有关监督会计师的原则, 包括需要成立监察组织, 有效地监察会计专业及执行独立审计的原则等内容。对中介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客观, 公正的审查鉴证的作用, 如何改进和加强对其执业的监管作出了新的部署。从某种程度上对会计不诚信形成制约机制, 创造诚信环境。

3.4 建立会计诚信档案, 网上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为每名会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 内容包括会计人员的奖罚情况, 职称、业务技能等项指标。今后, 哪位会计如果做了假帐, 即使只有一次, 也可能失去终身在会计行业就业的机会。“诚信档案”上网后, 意味着那些做过假帐的会计将被终身记录在案, 从而受到有关部门的监控, 再次从事会计岗位的机会便大大减小。

结束语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 篇4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的反应客观经济活动, 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类是会计信息无意失真, 即会计信息不实, 另一类是会计信息有意造假。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 虽然在性质、动机、手段、结果等方面有所不同, 但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无意失真是指由于由于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以及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等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符, 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有意造假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在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动下, 故意违背会计规则, 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编造假账、假表等, 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不当的目的, 从而使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会计信息造假是会计人员及有关当事人的主观故意, 是一种违法违纪行为。会计信息造假不能准确、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它将真实信息隐瞒或篡改, 对社会具有欺骗性和危害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产权关系模糊。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 (或称外部治理结构) , 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 (或称内部治理结构) , 它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在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 虽然企业外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变得激烈了, 但是仍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竞争, 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 我国国有公司虽然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但相互之间责权划分界限不清, 运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使会计工作不是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

2. 会计自身在会计制度、准则制定方面存在的缺陷。

我国政府是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制定的唯一主体,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多重的、系统的“博弈”结果, 往往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给企业留下了一定的弹性和会计选择权, 使企业完全有可能选择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 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多种多样, 交易和事项形形色色,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 许多新情况、新交易和新事项不断涌现, 会计准则制定不可能面面俱到, 必然留有真空地带。会计规则的真空地带也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

3. 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 内外部监管不力, 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作出处罚规定的法律虽然很多, 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 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普遍存在执法不严、惩治不力的现象, 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究其原因, 存在以下几点:一是惩罚不力, 对违法违规行为, 不仅缺乏惩罚和经济制裁, 而且缺少道德和名誉损失, 舞弊者不以此为耻, 反而甚至以此为荣, 良好的道德和信用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二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 处理造假的直接责任人多, 处理法人较少, 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三是法律规定造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没有规定构成犯罪的法律条件, 无法操作。四是利益驱动, 某些企业经营者存在违背会计规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使自己收益 (报酬、升迁等) 增加的动机。这种不健全的法律责任体系, 必然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大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会计人员的配备、岗位分工不明确, 内部牵制弱化, 重要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履行手续不严, 根据企业经营者意志随意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 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失控, 内部审计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 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 执业态度不端正, 风险意识淡薄, 审计过程中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作弊徇私舞弊, 出具假报告, 为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失范, 专业技能低下。

会计人员的素质, 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两个方面。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尚难承受其相应职务的抗风险能力。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后续教育又缺乏力度, 在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 往往因为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 对新的理论知识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应用又较少, 加之工作量较大, 使其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有些会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低,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诚信意识, 为了企业利益而作假账, 为了个人利益而编假证、假据, 化公为私, 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串通一气, 合谋作案, 这些都增加了企业会计的风险, 也是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 破坏投资环境, 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从投资市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依据企业单位公布的会计报表获取相关财务信息, 用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此, 会计信息的准确尤为重要, 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会使投资人和债权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导致投资失败或可能的投资没有发生, 而且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 从而使他们失去对企业的信心, 不愿再继续投资。另一方面失真的会计信息也扰乱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用的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 必然会导致国家经济政策计划和实际的偏离, 影响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威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 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 降低企业的可信度, 导致企业亏损。

失真的会计信息严重地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和利益, 降低了企业自身守法经营的可信度, 消费者必然会转向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 从而造成企业产品销售量大幅减少, 资金不能及时回笼, 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尤其是加入WTO后, 国际性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作为经营决策的参考, 参与市场竞争, 很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以失败告终。

3. 导致利税和其他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 我国税收主要依靠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企业歪曲的会计信息的动机多种多样, 其结果总是将原本归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资产窃为小集体和个人所有, 导致单位或国有资产及国家税收流失。此外, 一些企业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的价值, 从而改变国有资产的比例和数额, 造成部分国有资产变相流失, 被个人所占有。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 明晰企业产权,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产权制度, 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重塑公有产权主体代表, 使其真正担负起监管国有企业的职责。在企业内部完善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 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内生的经常的制衡和监督机制。同时从外部监督机制入手, 建立和完善专业经理市场, 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经营者的任命、考核和选聘制度中。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的同时, 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使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而不是经理人直接操纵并反映其意图的工具。

2. 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法规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矩和准则, 只有加强会计法规建设, 才能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会计事项, 才能真正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完善立法,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 对管理人员提供伪劣信息的惩处作出明确的规定, 形成对造假者和欲造假者的威慑作用, 这是制止和防范会计失真的根本保证。其次加强国家政府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 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在减少“人治”的同时, 加强“法治”, 使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政府监督有机结合。通过采用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在各级管理部门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控制体系。

3. 不断完善相关会计制度和准则。

目前, 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仍旧不够完善, 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 如对于一些重要的表外信息和非经济信息的披露。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些信息对投资者越来越重要, 准则中必须对之加以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些容易导致虚赢实亏, 形成“资产泡沫”的, 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 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不确定性, 其涵义和释义要清晰明确, 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要规定。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浅议会计职业判断 篇5

1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在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经济活动比较简单、规律,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均由国家财务制度做出详细的限制性规定, 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地方相当少。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 伴随着产品和资产的无形化, 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企业破产、转让、兼并及资产重组等新兴业务的日益频繁, 企业会计处理变的越来越复杂, 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 特别是2007年1月1日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以来, 会计职业判断显得更为重要, 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为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

2 我国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会计人员缺乏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计划经济时代, 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仅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出简单的是非判断, 并参照会计制度的现成模式进行记录, 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各个会计问题蕴含的经济实质、会计观念和可选择的方法, 长期以来形成了僵化的教条和固定的模式, 在这种会计环境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会计队伍综合素质偏低限制了会计职业判断。我国现在会计从业人员1200万人, 从学历结构上看, 呈"金字塔"型分布, 根据不完全统计, 在国有和县级以上大集体单位的会计人员中, 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仅占47.07%, 具备本科学历的人占2.3%, 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仅占0.07%。会计终身制这一现实, 使得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会计工作, 使会计行业缺乏新鲜的血液, 造成会计工作缺乏高学历、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员。这必将会对会计职业判断带来不利的影响。

某些企业借会计职业判断之名, 行会计造假之实。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 允许企业对某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 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 为会计职业判断拓展了一定的空间。但是, 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主要负责人却认为会计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肆意操纵会计信息带来了可乘之机, 于是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造假和提供严重失真会计信息等行为。

会计职业判断中存在盲从现象。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会计理论指导下的经验判断, 有些会计人员在遇到一些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尚未作出规定的新事物或复杂业务时, 首先总是试图从现有制度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从制度制定机关、会计管理部门寻求现成答案, 而不是凭借自身的理论修养和职业经验进行判断, 表现出对制度和管理部门的依赖和盲从;其次, 在无法从上述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时, 还会表现出对其他企业的盲从, 即不考虑自身所处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 将其它企业对类似业务的处理方法照搬照抄;再次, 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过分盲从企业领导, 无原则接受企业领导的态度和看法, 不坚持原则, 自动放弃应有的职业判断。

3 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3.1 就企业内部而言

密切各部门间的配合和信息的共享。在会计职业判断中, 有很多资料需要由其他部门的提供。因此, 企业应该建立会计部门与这些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 并保证沟通的顺畅, 实现信息共享。

注意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对于一些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判断, 需要大量的和最新的信息, 如资产的市场价值, 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其他企业对类似事项的处理等信息。如果仅由会计人员独自去搜集信息, 成本必定很高昂。因此应该尝试建立一种信息搜集体系, 由相关人员 (包括会计人员、各类业务人员等) 随时注意信息的收集、积累、更新和分析, 以备会计职业判断之时使用。

建立监督机制。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 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

建立疑难问题的特殊处理机制。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 为避免判断失误, 对一些重要而难以判断的问题, 应由企业中知识和经验较为丰富的会计人员进行判断, 或者集中集体的智慧, 进行集体讨论。必要时还应该向外部的专家咨询, 如各种专业人士、会计理论研究者、权威机构。

3.2 就企业外部而言

加强行业自律。尽快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 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强化政府外部监督, 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 尤其是要加强对准则、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 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对借职业判断之名弄虚作假和屡次违反财经纪律的, 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 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罚及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的法制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 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在法制建设方面, 不仅应该完善立法, 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 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 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

3.3 就会计人员本身而言

作为会计职业判断主体的会计人员, 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会计职业判断起决定性的影响, 会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

转变思想观念,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面对新形势的要求, 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更新思维方式, 与时俱进, 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实行终身教育制。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弱的反映。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首先, 在高等教育中对财会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核算与管理兼顾, 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从一堆分散的数据资料中通过筛选、归类、分析和判断以解决新问题。其次, 做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对会计人员实行终身教育制, 使会计人员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广泛的理解, 通晓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税收法规等知识,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加强实践训练, 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通过不断训练、实践, 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 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质外, 还要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 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实践,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 并不断提高。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 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 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严守职业道德, 依法核算,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杨荣辉会计职业判断探微财会月刊2001 (4)

[2]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研究2003 (4)

浅议会计信息质量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单位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被各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及职工个人广泛关注。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1、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保证信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提供的产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2、单位领导授意会计人员造假。

在现实环境中,许多造假并非会计人员本身愿意的,而是公司负责人为了某种利益授意或指使会计人员所为。虽然《会计法》明确规定,主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是第一负责人。但一些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作假,或虚增利润骗取配股资格、上市,或隐瞒利润以逃税。从一定程度上讲,单位领导的压力是会计造假的根源。

3、委托代理制的限制。

企业中存在的基本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代理人不仅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等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个体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4、造假成本低廉。

由于目前我国对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惩罚力度太弱,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的造假,低廉的造假成本,高额的造假回报和利益趋动,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敢于铤而走险,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以获取丰厚的额外收益。

5、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

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有时信息本身并无不当和错误之处,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工作人员缺乏敬业精神,致使债权债务、财产物资等财实不符,甚至有些财产物资已经不用存在了,仍然“趴”在账上,造成资产虚增。

6、会计监督不力。

企业监督主要是由国家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方面组成。从内部监督看,很多企业缺少必要的内部牵制和复核,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内控制度,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本来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只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故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无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从外部监督看,企业外部虽有许多监督机构,但各自为政,这些部门都没有对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具体全面的监督,也就是说企业外部未能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整体监督的体系。而作为社会监督力量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受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制约,未能充分发挥客观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有些职业道德欠佳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够揽到客户,拉到业务而拼命降低审计收费。低廉的审计收费使得这些事务所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该执行的审计程度不执行,甚至有的只对会计报表进行简单审阅。这样的审计无疑让信息提供者有漏洞可钻,给会计信息失真埋下了隐患。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得失成败。会计信息失真,会使得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降低社会诚信程度。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危及企业生存,损害投资者利益,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合作者的经济利益。

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是以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获取相关财务指标,用以衡量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严重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

2、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

从微现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例如一项投资技术决策,要建立在过去经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若提供的会计资料虚增了投资额和成本,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失去市场机会。反之,则会使一份实际不可行的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立项。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3、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从而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

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是以会计信息为依据,会计信息也是国家制定财经政策的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导致经济信号失灵,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错误的决策,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4、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帐”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使这些小集团甚至个人侵占集体利益,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亏损倒闭,职工待岗或者失业。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

5、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

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交纳流》转税和所得税。而一些企业账面收支不符,盈、亏不实,通过变造假帐、虚列支出、填报坏帐、盘亏、报废资产,故意将账目搞乱,隐瞒利润等手法使账面亏损,导致企业净资产由正变负,单位或国有资财大大流失,国家税收流失;同时也给税务部门征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6、妨碍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原则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做假行为直接影响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挫伤了职工群众参与经济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会计做假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经济上的损失。

三、加强审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路之一是加强会计监督,有效的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之一。审计是会计质量有效的保证。新《会计法》也将内部审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1、国家审计各政府部门应建立协作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协作机制指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在会计监督问题上的分工与协作。其关键是互通信息、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对于在会计监督中发现的需要追究责任人员责任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2、发展企业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健全内审职业规范,改善方法。目前我国缺乏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制定企业内审的法规,保证内审的合法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人员有章可循,这已成刻不容缓的问题。审计方法也要适度改进,内部审计要在现行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把握中心,坚持审计监督的基本方法的着力点与企业管理的中心相结合,努力自我更新。 (2) 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从审计的实践来看,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要想提高审计质量,必须从基础抓起,重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注册会计师履行好社会审计监督的职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注册会计师在实施监督时,能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能否恪尽职守,依法办事。因此,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注册会计师不仅具有发现问题的专业能力,而且能够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揭露客户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制止弄虚作假的行为。 (2) 大力整治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执业市场混乱,行政干预地区保护严重的现象,严重制约着注册会计师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致使中介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必须大力加以整治,为注册会计师进行社会审计监督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或“对症下药”,采取相应审计措施。积极争取全社会的共同协作和各级管理机构的相互配合,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拓宽审计业务内容,加强对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以达到有效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避免由于会计失真而引起的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会计研究.1999 (4)

[2]、张亚莲.论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成因及其改进措施.会计之友.2003 (1)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 篇7

一、会计信息的现状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 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对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决策的语言, 也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它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而社会经济的平稳有效运行, 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但是, 目前社会上一些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已经成为较突出的问题。财政部曾多次进行大规模大范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 结果财政部正式公告显示, 中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一些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范、账账、账实不符等问题。企业财务管理明显松懈,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信息失真概述及表现

(一) 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数据和披露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 不能如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分析价值, 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表现

1. 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

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 事先经过周密安排, 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 使会计信息不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具体表现为: (1) 假“政绩”型失真 (2) 假票据型失真 (3) 假账型失真 (4) 假项目型失真 (5) 假财务报告型失真。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 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 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失真还是无意失真, 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具体有两个标准, 一个是当事人是否有造成失真的主观意愿, 第二个是当事人是否可从中获得利益。

2. 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和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 其原因有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事项的判断不准等。

3. 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 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 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例如“假账假算”。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 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即“真账假算”等。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违法性失真, 它是对会计资料进行造假的违法行为;其二是技术性、规范性失真, 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弹性操纵会计行为的合法行为。

(一) 违法性会计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通常, 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失真失实、账目混乱形成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资产失真, 虚假利润等现象。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 领导者对不正当的利益的追求。“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将承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导致领导工作出现短期行为, 虚报数据, 巧取豪夺。同时会计人员工作缺乏独立性, 有时不得不听从单位主要领导的摆布。 (2)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政治素质较低。为谋求一己私利、借工作之便、弄虚作假、挪用公款, 或伙同他人营私舞弊, 侵吞国家资产。有的由于专业素质差, 业务能力低, 账目混乱, 以至造成人为差异。 (3) 监督不力、执法不严。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虽已建立, 但还不够健全, 监督力度也不够严格, 虚报现象屡屡皆是, 有多数企业未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报表年度审计。而且目前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利益驱使, 为企业提供虚假报告, 牟取暴利。例如, 闻名全球的安然事件爆发后, 安然股价从最高点90.56美元跌到了0.36美元。为安然公司掩盖造假事件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被禁止向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 被美国各洲吊销了营业执照。违法性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二) 技术性、规范性失真是导致会计失真的另一原因

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性, 导致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变相更改会计政策。 (1) 会计核算方法的原因。随着现代技术的巨大变革, 产品成本发生了根本变化, 构成成本的三大要素: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比例发生迁移, 人工费用有日益减少的趋势, 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正常维护, 对高精尖设备的投入额增大, 使间接费用剧增, 而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有工时法、直接人工法、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及计划分配法。但这些很大程度取决主观因素缺乏客观性, 不同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与上述分配方法的分配标准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它们的相关性有多大, 很难得到客观的检验, 由此造成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配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 不能准确地揭示产品的实际耗费,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为降低。 (2) 会计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无特殊情况下, 企业对各项财产物质按取得的成本计价, 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通货膨胀的因素, 按历史成本计量, 不可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现有资产的价值和企业经营成果。造成现有资产价值计量不真实, 经营中的耗费与收入不配比, 货币性资产时间价值的损失没有计量, 资产计量的真实性受到损害。从而导致企业利润虚增, 现有的实物更新与价值补偿不一致, 企业不能在原有的规模上组织生产, 也无法使企业资产增值, 以虚假的利润提取盈余公积也没有实物保证。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 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提高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科学性、适用性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讲, 会计准则的修改制定并未经过“充分程序”, 其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公平性以及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约束能力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参考国际先进惯例, 我们应及时修改完善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会计核算准则, 加强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及会计方法变更的约束能力, 提高其普遍适用性及相对稳定性, 是防止合理性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任务。

(二) 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

一是提高单位负责人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 使其正确认识个人、小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主观上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采取法律约束, 明确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与义务, 对其违法违纪行为一定要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强制其按法律规定办事。

(三) 改变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深化推行会计委派制

我国现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下, 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经济关系直接依附于企业,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他们往往不得不按领导意图违反原则办事, 以致出现了人们所说的“站得住的顶不住, 顶得住的站不住”现象, 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流于空谈。“会计委派制”这一管理体制正是针对以上不合理现象而产生的, 这样可使会计人员的管理和任免独立于用人单位, 减少会计人员对领导人的人身依附, 从而强化会计内部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了加大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还应建立一系列有效机制, 来保证其顺利实施, 如建立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等。

(四) 完善企业内外部监督体系

在企业内部, 要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 做到财务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和相互制约, 做到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监督;企业外部监督,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 以《会计法》为依托, 建立起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 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 从各个方面堵截违法作假的通道。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机制, 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督审计作用。克服会计人员由企业直接领导, 无法独立、公正执业的体制弊病,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五) 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 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法制观念, 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 自觉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 降低其主观做假的动机;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减少技术性失真的发生。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纪律、会计制度的执行者, 对各项财务收支都要做到秉公处理, 依法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当好经营者的参谋, 要敢于坚持原则, 廉洁自律, 真正成为国家财经纪律的维护者。

摘要: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客观性、及时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客观性也即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文章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公告.财务与会计, 2000 (12) .

[2]韩宝华.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探析[J], 财会月刊, 2005, (8) .

[3]王华.论会计信息失真[J].广东审计, 1997, (2) .

[4]曹淑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解决对策初探[J].商业经济, 2005, (2) .

[5]安雪梅.会计委派制利弊谈。会计之友 (B版) 2005, (7) .

上一篇:增量式模型下一篇:金融机构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