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堂教学(精选11篇)
《电工学》课堂教学 篇1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电工学知识呢?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自己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帮助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和发展。我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 望大家指正。
一、利用实例和顺口溜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多为初中毕业生, 各方面能力比较差, 对电工学课程又认识不够, 接触不多, 加上电工学课程普遍理论性较强, 分析性较强, 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较高, 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对电工学感兴趣, 学生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为此, 我认为, 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对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及生活经验进行讲解, 以实例及生活经验吸引学生的注意, 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讲电源时, 可举例提到汽车上的蓄电池, 手表、计算器中的微型电池, 神舟七号上的光电池, 家庭生活中常使用的干电池等。这样, 通过讲解, 突出了电源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使教学贴近了生活, 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在讲到电流热效应的广泛应用时, 可举例提到电炉、电烙铁、电吹风、电熨斗、电饭煲、电热驱蚊器、电取暖器、电热水器等。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还可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提问, 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例如讲到电功和电功率时, 可向学生问到:“你们知道家里1个月所缴纳的电费是多少元吗?是怎样计算的吗?”讲到照明电路中的白炽灯时, 可向学生问到:“你们知道家里的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发黑吗?”。
为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的兴趣, 还可适当查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顺口溜, 使知识兴趣化。比如讲解触电这部分内容时, 关于电击和电伤的危害就有这么一段相关的顺口溜:“高压触电多烧伤, 低压伤害肤色浅。细看表面有通道, 内伤可比外伤险。左比右手触电狠, 掌比手背狠十分。痉挛抓住难摆脱, 接触时长会送命。”学生们就会很感兴趣地问到:“为什么左比右手触电狠, 掌比手背狠十分?”, 教师便可作相关解释。
二、利用类比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往往沿循传统的教学方法, 单纯地讲授电工学概念。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不灵活, 严重束缚了学生对概念充分而又透彻的理解, 难以适应学习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电工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要“活”。教师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 灵活地运用恰当的贴近生活现象的或学生易于接受的事实进行类比, 使抽象的概念易懂, 使死板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易于学生记忆。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比如, 电荷作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在讲授电流形成时, 可将电流类比成人流, 就像广场中的人群在玩耍, 不会形成人流, 而当某处发生吸引观众的事件时, 人群就向该处移动, 就形成了人流。在讲授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时, 涉及到通电直导体与磁场方向成α角的讲解。可以先把均匀磁场的磁力线画在黑板上, 然后在课堂上用粉笔或者笔杆作示范类比, 把它们当成是通电直导体加以分析现象, 当通电直导体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时, 导体所受到的电磁力最大, 当其平行放置时不受力。这种类比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易于接受,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搞活了课堂, 教学收效好。
三、利用实物实验进行教学,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加强直观教学, 采用展示实物、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例如学习电阻、电容和电感时, 教师展示出收音机的主板, 让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寻找出各种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 让他们记下外型、型号。这样, 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元器件的外型、型号, 也使学生学得较为轻松、愉快。再如, 自感现象这一节, 教师可安排两个演示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适时引入问题:“为什么甲乙两灯不同时亮, 而是甲灯马上亮, 乙灯亮得慢?”, “为什么开关突然断开, 灯不立即熄灭, 而是逐渐变暗?”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疑惑、产生悬念, 积极地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四、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电工学课程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 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 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 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入新课, 降低学生学习的台阶, 把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 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例如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可以这样引入:先列出前面所讲的磁场对通电直导体作用的习题, 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题。然后告诉学生:通电线圈可以看成是由四条通电直导体组成, 再要求他们进行分析。此时学生们恍然大悟, 都想跃跃欲试, 通过对四条通电直导体的分析, 得出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垂直时的结论,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现代教学理念出发, 本人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如何进一步搞好电工学教学, 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广东教育出版社.
[2]《电工知识》.谢阳玉.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校本教材?2006.2.
[3]《电工学》.刘书卫.重庆市技工教育研究室?2003.5.
《电工学》课堂教学 篇2
一、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1)学会常用电工仪表(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功率表)和电工设备的使用。2)能读懂电路图,并能按电路图接线和检查故障。
3)能进行实验操作,测量数据和观察实验现象。
4)能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10学时
1)戴维南定理及叠加原理。2学时
2)日光灯电路和功率因数提高。2学时
3)单管共射放大电路。2学时
4)逻辑电路设计。2学时
5)JK触发器的研究。2学时
三、教学参考书
1.教材:吉培荣等,《电工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9月
2.参考书:
[1] 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下册)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 邱关源《电路原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王仲奕《电路习题解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5] 刘崇新《电路第四版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7]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 陈大钦等,《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浅谈电工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3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艺术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舞台,良好的教学需要教与学的双向合作与互动。学生对电工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而技校生大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且普遍厌学,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坐下来,学进去,就必须克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本人总结出多年的电工学教学经验,希望对电工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开课的艺术性
1.故事性开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讲到一些概念、原理、公式时,开课前教师可以先引入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或历史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走进课堂。当学生意兴盎然地听故事时,这些概念和公式很容易就记住了。
2.启发式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为什么会跳闸?晚上七八点钟日光灯灯光为什么较暗而到深夜灯会较亮呢?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把抽象难懂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感到学电有用、学电有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开课的常规方法还有许多种,如提问开课、实验开课、悬念开课等,只要在上课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都是成功的开课方法。
二、类比法教学的艺术性
类比法教学可以突出难点。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可以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相似事物作比喻,生动形象地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我们单纯地讲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跟讲天书一样;但是如果把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导线比喻成水渠或水管,那么,电阻自然就是水在流动时遇到的阻碍了。这样一来,与电学相关的一系列原理和概念就迎刃而解了。在讲到电阻串、并联的一些原理时就更容易解释了。所以,类比法教学,不但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三、例题讲解的艺术性
例题只讲不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概念和公式讲完之后,课本附有应用例题,对这些例题,教师先讲题意,再问学生解题方法、有几种不同解法,谁自告奋勇到讲台上讲解就给他平时成绩加分,这样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从学生举手的比例就可以知道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然后挑几个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纠正和引导。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解错的题目中还可以给学生做作业提个醒,避免同类的错误出现。教师故意“懒”一下,比唱独角戏有效得多。
四、复习课的艺术性
在章节小结或考前复习时,学生往往惰性大且感觉枯燥,那么,可以找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错题,摘抄到黑板上,让学生改错,看谁发现的错误多,就给谁平时成绩加分,让学生逐个轮番改错,直到完全改对为止。这样不仅增进了课堂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再做点评和归纳总结,始终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五、演示实验的艺术性
实验前,在黑板上列出实验步骤和所发生的现象,关键环节留出空白,让学生带着悬念去观看实验,带着疑问去寻找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只作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观察步骤,发现现象;实验后,让学生到黑板上完成空白,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优劣,给学生鼓励加分,完善整个实验。这样不仅强化了课堂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主动性。
六、课堂管理的艺术性
教书不忘育人,课堂教学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为神圣。教师可以在课堂适当的间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于不遵守纪律和厌学的学生,既不能放弃不管,也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要针对课堂实际情况,即兴列举一些励志故事、感恩故事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适当调节课堂气氛。只要使厌学学生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把他们的思维拉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学到知识,日积月累就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素养。当他们真正体会到教师和家长的苦心时,就慢慢懂事并学会做人,心也会集中到学习上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比严厉而单调的说教有效得多,教学效果也会好得多。
《电工学》目标教学初探 篇4
一、实施目标教学的意义
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具有控制、调节作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大纲的细化,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定出各知识点的最低起点和达到的最高水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又是教学评估的依据,由“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估”构成目标教学的三个要素。
实施目标教学,教师在编制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研究教学大纲,理清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有秩序地组成系统,便于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且让学生也来制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理解有关课程的要求和最终目标,学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得到提高。
实施目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更是教学思想上的变革,实施得好,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相配合,彼此默契,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实施目标教学,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评价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和“学”的方法,使教学沿着教学目标所期望的方向进行,有利于教学相长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二、目标教学把学生摆到了主体地位
《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展知识面,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因为,第一,由于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膨胀,学习时数的有限,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繁多,头绪不清,无从适应。第二,由于《电工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缺少感性认识,会感到较难理解。第三,由于认为后续专业课无关紧要,思想上不重视,主观上不够努力。因此很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起引路和指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而把学生放到从属被动地位。学生对大纲、教学目的的要求不甚明了;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接受到什么程度,只能凭主观感觉而定。等到从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中反馈出信息,教学早已失之东隅,补救为时已晚。
实施目标教学,在课程教学开始时,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每个章节、每章内容的要求和各个分目标。动员学生主动将目标用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检查。因为知道了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知识结构的主次关系如何,学到什么程度,当然就便于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反馈和自我完善。师生同时明确奋斗目标,并同时为之奋斗。教学活动就不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而真正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从而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有益处。学生一旦从教学的从属地位解脱出来,就不再跟在教师的后面亦步亦趋,而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三、实施目标教学的注意点
1. 既要确定目标,更要将目标移植于学生的心田。
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教师要完成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工作,既要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又要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按“标记”、“理解”、“掌握”等达标要求列出知识要点。而且要着重体现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第二,把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可通过上好序言课,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电工学》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明确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电工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
例如,在讲解“电位”时,要求学生知道何谓参考点、电位,记牢电压与点位的关系;理解参考点与电位的关系(电位的相对性);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及根据各点电位分析电路的状态,等等,使学生对每一讲的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清楚,达到预期的效果。凡是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的,都是师生交流感情和达到教学目标的好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
2. 课前准备应是双边的。
教师的课前准备。第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细致备课,并形成教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课程特点反复斟酌。特别是处于如何抓住关键、突出难点,要进行深入和周密的考虑。第二,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绝不可轻视,它们也是目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课前要把所有实验认真做一遍。第三,慎重选择例题和习题,并按达标要求拟好检测题。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根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而且要计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可以课堂提问,检查笔记,也可以让学生当众演示某个实验或述说课本上的某段内容。注重检查和评价,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
3. 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实施目标教学,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学内容的轻重缓急,知识层次的深浅高低教师和学生都是明确的,这就可以大大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估更准确、更公正,会促使教师尽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目标教学实施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之中,课前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是一无所知的,教师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对象,采取多种多样形式,灵活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提问式、讨论式、自学或学生上讲台等。利用多种教学形式,除了有利于教学,还可及时准确收集反馈信息,从而采取调整措施。
4. 教学评价应既测试学,又矫正教。
教学评价是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采取的方式可灵活多样,笔试、问答、问题讨论和实验操作都是可取的。评价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每个教学单元制定了教学目标后,在每课题结束前可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实施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前要了解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学了以后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测试好的更有信心,有兴趣,有利于形成正反馈;测试不好的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以最后期末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教学评价可采用每个教学单元的形成评价,有一章的或几章的阶段检测,当然也有期中、期末检测。学生也可自测、互测。其评价,不仅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而且是对教学质量的检查。
《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5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一、引言
“电工学”是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课程,也是非电类专业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以及电气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重要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基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实践性强[1]。但现行的《电工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要么是教师以板书为主,采用精讲细练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虽然教师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书写板书很是辛苦,但“满堂灌”且缺乏新意的教学方法,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要么是采取以课件为主的“满屏讲”的教学模式,虽然引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课件的教学进度快,换页频繁也经常使得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对重点、难点知识理解不透彻。这就与《电工学》课程的重要性相悖,也使得《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适当修改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电工学》作为一门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教学重点,这些必须讲得清楚、透彻,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而对于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繁烦的数学推导、论证,尽量删减,增加一些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实例”[2]。即通过适当修改教学内容,做到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又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确实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电路的瞬态分析部分,教学重点要放在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和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应用上,使学生既能熟练的运用三要素法分析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情况;还能结合生活中实际的电路,比如电视机中同步信号的分离电路,了解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知道电视中由于行同步脉冲(4.7)与场同步脉冲(160)的宽度相差很大,所以利用微积分电路把行同步脉冲和场同步脉冲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区别出来。而对于RC、RL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应的分析、以及如何求解微分方程做简单阐述即可。再比如在三相电路部分,当学生理解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寝室或教学楼里的两芯、三芯插座上接的各是什么线;教学楼或寝室的灯光变暗或不亮的原因是什么。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路,并引导学生在遇到电路故障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安全的、可行的处理。书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学习的重要性。
三、打破原有教学模式,采用大班教学和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大班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
大班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重点讲授《电工学》课程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授课时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对一些理论推导和例题的讲解采用以板书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逐步理解所学知识。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公式、表格、图片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显示,以便节约时间;针对一些抽象问题,诸如三相电动势的产生、晶体管的放大原理、总线的传输原理等可以用动画进行演示,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再者教师灵活的运用一些仿真软件,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用pspice仿真软件对R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分析,能方便的进行电路参数的调整和设定,使学生通过模拟曲线直观的看到参数变化对电路的影响,进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一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也会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枯燥的电路特性分析变得生动、形象、真实、可信。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答疑,另一方面将教学视频共享,也能方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学习和巩固。
2.小班辅导,讲练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和理论联系实际
小班辅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讲练结合,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把课程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一个难易适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际应用意义的教学任务。例如汽车的测速装置,出租车的计价系统,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这些任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3]。
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之后,先说明每个教学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和需要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理论课程进行再学习和深入的理解,然后带领学生查找资料,制定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方案,最后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基本操作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反复的琢磨、理解、消化和吸收,而不是简单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四、引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引入实践环节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教师把学生分组,为他们提供一些和日常生活相关或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自行进行电路设计。比如让学生应用计数器和译码器设计简单电子循环彩灯、应用运算放大器和传感器设计简单的火灾报警电路等,虽然电路简单,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设计要求,能主动学习,互相探讨,反复研究。电路设计结束后,每组选取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讲解和演示,和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电路设计进行改进。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虽然只做了一个设计,但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视野。
五、增加对学生实践环节和平时表现的考核
考虑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平时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录像,而期末通过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这种做法即使勉强通过考试,但由于缺乏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过程,学习也就显得空洞和乏味,而且考过就忘。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改革还应该增加对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环节的考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保持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考查内容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以及电路设计的完成情况。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能主动复习、预习,认真完成作业,从而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高校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表明,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学生不仅掌握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获得了学习乐趣,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备了一定的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徐海芹,徐定安.电工学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2):72-74.
[2]谢玲玲,韦东梅.“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102-103.
[3]曹灿云,王延求,马远佳.“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54-55.
《电工学》教学方法探讨 篇6
一、科学实践, 激发兴趣, 积极引导, 树立信心。
职高生刚刚入校园时, 对专业几乎一无所知。此时部分学生由于已有的生活经验, 会对专业知识充满好奇心, 而部分学生却会因对专业的陌生产生畏惧心理。电工操作技能训练为中等职业学校电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备环节, 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所在。《电工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 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尤其对于某些较抽象的理论, 借助实践可使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性。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同分成三组, 能力稍差的做桥式整流的电桥, 能力中等的做电容滤波的桥式整流电路, 能力较强的制作复式滤波电路;然后让学生用试波器分别测出所制作的电路的波形并作分析、比较, 看哪种滤波电路的滤波效果最好,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分层实验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一种形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平时要多加练习, 多进行实际操作, 以此强化理论知识。
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 使理论知识在实操过程中得以巩固和深化;提醒学生要“手脑齐动, 勤于思考”, 对每一个问题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时, 实习指导老师应当介绍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作用、触头对数及其工作原理和接线技巧, 指导学生按图施工, 装接好模拟板。为了使实操训练能真正达到巩固和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 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学。
1.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电气工程的施工。
这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 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确切地感受一项工程从设计图纸、准备材料、分析现场情况、确定合理施工方案、安装线路和设备直到调试的完整过程, 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相关的理论知识, 发现并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显然这种做法有助于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理论知识, 强化实际动手能力, 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机床电器故障的处理。
这也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好机会。机床电器故障处理是机电维修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 是电工专业的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 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图, 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了解机床各部分的运动功能, 然后现场观察电气元件的分布情况, 按照“从大到小, 从面到点”的步骤对各控制电路进行检测、推理并判定故障, 最终排除故障。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处理电气故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集理论思维与技能应用于一体, 既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让学生感到在职业学校的学习过程很充实, 学生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实用。这对吸引生源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科学化。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 新时期电工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作出调整, 使课程内容更符合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但同时, 新知识的涌入必然会使教学内容大大膨胀, 而在实际的情况不一定允许教学时数随之增加, 这就要求教师有选择性地保留、压缩并更新、优化传统的电工学内容, 精选核心内容, 构建新教学内容和体系, 正确处理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与应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特点, 针对教学对象不同和各专业特点, 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随着数控技术及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教师对于集成运放及数字电路部门也应给予一定课时的讲解。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将前沿的、新的知识及情况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将来社会的需要。
四、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 教师要立足于理论教学法, 使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 分析某一器件或某一段线路出现问题, 将会出现什么样故障, 这是学生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多种不同的排故方法, 明确利弊, 并指导学生动手排故, 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质, 提高思维能力, 使其知道如何避免一般性故障。有时也可由教师故意设立故障, 让学生分析, 动手排除故障,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帮助学生学会排故方法, 使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也可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士滨.现代电工技术疑难解答[M].广秦科技出版社, 2001:61-67.
[2]李春茂.电工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70-82.
浅析《电工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篇7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电工学》作为讲解电能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为非电类学生搭建了了解电能相关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为了适应21世纪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以及学生学习《电工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和困惑,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分析本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1 课程架构
这门课程对于很多同学来说, 晦涩难懂, 理论抽象, 无从下手。究其根源, 主要还是对课程的体系没有深入的了解, 没有了解, 自然就不会理解课程的来龙去脉, 也不可能学好。因此, 我们要了解这门课程的架构, 即这门课程是由哪些知识组成的。首先, 电工学分为两部分, 即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然后, 电工技术又包括电路、电机拖动, 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有了这样的对课程框架的了解, 我们才能继续深入的学习。
2 类比教学方法的应用
从电工学的课程框架可知, 本门课程的内容比较多, 比较杂, 但其实很多理论和方法都有相似之处和密切的联系。因此, 我们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 强调知识的内联和外延,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如在学习电压和电流关系这个内容的时候, 研究电路在开路, 短路, 通路情况下负载两端的电压, 流过负载的电流情况的时候, 我们可以列表类比来记忆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还有交流电路里面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阻元件的电压向量和电流向量的相位关系, 以及电压向量和电流向量与它们阻抗的关系, 也可以通过列表类比的办法, 找出异同点, 这样学生就会对相关的知识就容易区分了。
3 理论联系实际
在电工学的教学中, 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因为任何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 如果理论没有为实践活动而服务, 那也就失去了理论存在的意义。比如, 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电表, 电表的功率单位是度, 但是我们课本里的功率单位是W。因此在教师讲课的时候, 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课本上的功率和电表里的功率单位的转化, 让学生回家注意一下电表的度数, 并留下作业, 让学生计算出每月用电量是多少W。这样学生就会对电功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有就是升国旗的时候, 国旗升降过程实际就是电动机正转和反转的结果。这样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就会对知识的理解生活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教学内容易学、易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练讲结合
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 讲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 能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但是, 光是教师的讲解, 学生不去练习, 也打不到学会知识的目的。毕竟, 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因此, 在教师的正确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 还要通过适量的练习和分析, 才能转化为所学。教师应该从教材中, 抽出有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加以讲解, 然后, 留适当的作业, 作业的内容要难度相当, 具有代表性。批改作业的时候, 要注意归纳和总结, 对于共同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体讲解的办法, 个性问题一对一辅导, 这样, 不仅能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能够及时的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学习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5 实验环节
电工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是这么课程的核心。因此, 实验环节是电工学教学的基础, 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是每个电工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验的过程中, 观察学生在出现的问题, 及时纠正, 启发学生多思考, 多动手, 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如在实验之前, 要求同学根据实验的电路图画出实物图, 注意电源的正负极不要接反,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要接错。然后规范实验报告的格式和模板, 正确的操作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 让学生按照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整理实验报告。
6 利用多媒体教学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各学科的发展, 多媒体的应用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由于本课程内容抽象, 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模拟可以是抽象的内容逼真、直观更易理解。如当讲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时候, 由于电动机结构复杂, 如果上课板书画在黑板上也很难实现, 利用多媒体应用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等多样化手段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刺激, 使传统手段不能说清楚的问题变得直观生动。还如, 讲到电场、磁场等概念的时候,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一过程, 使学生能够看到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和分布。正是多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像、色彩等多样化手段逼真了现实的电路, 使学生对于难解的概念直观化和清晰化。
7 结语
电工学课程以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平台课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 找到合适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在认清课程任务和本质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素质, 加强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 把新的教学理念带到课堂教学中,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唐介.电工学 (少学时)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孙骆生.电工学基本教程.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4]邱关源.电路.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浅谈《电工学》的教学改革 篇8
1 目前电工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电工教师对电工教学的认识和感受逐步加深, 电工教学改革也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着。但是应看到, 到目前为止, 电工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
1.1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强调电工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进行推导, 造成学生听不懂以致厌学、怕学, 最后到不学的地步。
1.2 忽视实验的教学, 只要求会动笔考试就行
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 “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 实际操作。不做或少做实验, 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 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陈旧, 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现象严重, 学生最多只是机械模仿, 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 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遇到实物就束手无策, 不知道如何动手。
1.3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
教师在教学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 导致学生对电工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都没有提高。
2 电工教学改革的措施
当前电工教学薄弱, 具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应从这些方面进行。那么要加快电工教学改革的步伐, 首先要抓好下面几方面措施:
2.1 观念的转变
学校要加强对基础课的重视, 要加强对电工教材的研究,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避免繁琐的理论教学, 避免运用相对高深的数学知识, 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 使电工内容通俗易懂。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人学习的动力。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不能让学生只会在试卷上做, 在实际问题面前却一无所知。
2.2 教材的改革
要改革现行的教材。改革的主要思想是, 教材应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色。在电工教学中, 注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学习电工知识。
现行合适的教材甚少, 要编成一个由浅显、通俗的理论知识, 正规的学生实验、趣味实验、课后制作等组成的电工教材, 要多一些启发性, 用比较生动的言语或问题来编写教材。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高实验技能,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等功能。当然还要适当增加一些能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拓宽知识面的课外资料。做到有趣味性、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实用性强、能自我设计的教材。教程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矛盾冲突。在规定学生完成相应的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 教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程中的做法, 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改进, 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 设计实验方案, 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又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 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 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我们不能把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的归咎于教师, 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实验的重要性, 而且也曾经设想或尝试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 但迫于各方面的限制, 最后不得不放弃。要让学校和教师认识到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 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而要着眼于未来, 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
只有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电工教学的改革才能大步向前迈, 才能改进现状。在电工教学上,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 把电工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于是, 有的时候会出现忽视实验教学, 或出现认为可有可无的情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 则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电工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2.4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 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需要教师具备的教学的素质, 既要有《电工学》理论和实验知识, 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 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践、教学。科学在发展, 教育也要发展, 没有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 使自身具备良好的能力和技能;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 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 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教育部门、学校应组织力量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在职教师进修。此外还可通过举行各级研讨会, 提供教师间交流与探讨的机会, 从而相互促进。
教师要探索改革教学模式, 发挥主导、主体功能。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电工教学模式, 建立起按科学设计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教与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本让学生看, 实验让学生做, 思路让学生想, 疑难让学生议, 错误让学生析,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考试方法的改革
目前我们在电工考试中, 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很少, 导致出现学生背实验、纸上谈实验的状况, 实验考核极不全面。电工考试总体要求是把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 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试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几个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内容包括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后作业等三个方面;理论考试可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操作考试是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考评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6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把课外活动纳入教学的范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 应按统一计划, 组织好课外活动, 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 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 建立活动小组, 安排好辅导老师, 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 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此外, 还可以定期的举行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等, 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总之, 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只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善于尝试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从而才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智, 江文雄.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现代知识出版社, 2004.
浅析《电工学》课程的项目教学 篇9
一、传统电工学与项目电工学之比较
传统电工学与项目电工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 从体例结构到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 在培养目标上。项目电工学突出了以技能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海市2006年颁布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工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8条: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能进行安全用电操作与急救;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测量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组;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能安装工业电度表。很明显, 培养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技能为价值取向,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第二, 在内容安排上。项目电工学整合了各学科内容, 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电工学的教材版本较多, 从内容安排上来看, 都是按照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的线索, 按照知识逻辑体系编排, 大同小异, 不同的只是内容的增减, 另有配套的《电工基础实验》。2007年8月, 笔者参考了上海和江苏的研究成果, 撰写的电工学课程标准是按照安全用电→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常用电磁装置的测试与使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三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的线索, 按照技能培养的逻辑体系编排, 整合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等多学科内容, 两者具有明确的差别。项目电工基础淡化了理论的推导、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分析及习题的运算, 而是重视学生阅读和分析电路原理图, 会使用设备等,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先知道怎么做, 为什么这么做则不过分强调。
第三, 在体制结构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传统教材按照章节来编写, 只注意了知识的逻辑性。而项目电工学按照任务目标、读一读、做一做、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体制编写,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注重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第四, 在评价方法上, 项目电工学, 注重过程和反思。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 强调了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 忽视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项目电工学中, 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 忽视了知识, 注重了技能, 有些内容试卷考不了, 但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是不行的, 因为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
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 评价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 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电工学》课程项目教学的开展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 以形成学生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形成为目标, 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为此, 开展本课程的项目教学,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在教材内容组织上。一是教材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 突出以学生为本, 做到项目内容文字简练, 图文并茂;二是加强项目实践的内容, 突出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培养动手能力;三是要实现教材空间的拓展, 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进教材, 以贴近本专业的发展, 服务学生成才的需要。
2) 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 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 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 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 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 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 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 进行产学合作, 建立实训基地, 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3) 在课程评价的运用上。一是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 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综合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中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 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罗锐利主编.电工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刘辉主编.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电工工业出版社, 2007.
[3]王正锋主编.电工技能实训.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浅谈电工学教学改革 篇10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实践
1.电工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革
1.1电工学教学大纲改革
电工学教学的课程教学对象涉及到很多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他们对于电类基础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针对此现状,我们必须制定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要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不同程度学生应当掌握哪些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制定具体程度区别及内容细则。作为电工学教师必须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第一是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部分专业不仅学习电工学还要求学习其他的电类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有部分都是重复的,对于这些重复内容可以通过大纲改革给予明确的说明,重复部分可以对学生只作一次考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减轻负担,又可以缩减学时,进行其他内容的学习。针对不同的情况,例如有些专业设置要求电工学是基础类学科,必须要求掌握,对于这些专业的学习,可以在大纲中进行内容填充要求,以为今后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储备不同,例如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基础不同,因此在大纲要求上就要又适当的改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情设置不一样的大纲,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让本科生吃不饱,专科生难以理解,在电工学的教学大纲中就一定要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1.2电工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工学课程设置中,课程的学时都相对较少,但是电工学课程的内容却很多。要是以推动电工学教学的目标来看,要想将大量的电工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就必须要求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改革。很多非电类的学生,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理论,能对相对简单的知识加以运用就可以了,这就是非电类学生的电工学教学目的。而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必须要求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更专业的公式推导,实践能力。因此在电工类课程不同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讲解理论与其推倒过程,着重介绍这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概念以及原理,要更多的通过实践实验等方式结合课本原理与概念,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课本,理解知识。在动手能力中提升对电工学的关注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电工学的学习兴趣。
2.电工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繁琐的理论知识学习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电工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这一点,潜移默化的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培养学生参与到教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要体现出双向交流,学生在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基于问题的思考与教师交流,要通过思考学会总结能力与质疑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虽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起着引领的作用,但要明确学生必须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思维引领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思考后学会学习小组间交流与分享,最终学会知识小结,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就会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在课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尺度,也不能把课堂完全开放给学生,要注意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再可以通过设问、设疑的方式吸引学生进行文本探究,让学生在好奇心中把握所学知识内容,在兴趣中学习新知、在乐趣中享受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设疑问题,把课堂推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流的良好效果。每节课可以设置短暂的学生间交流和辩论的时间,然后教师在通过适当引导得出答案。这样的课堂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就会让学习事半功倍。
教学方法改革不能是单一的,必须要加上教学手段的大力配合。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我们高校应支持学科建设,为学科建设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建设等等现代的教学资源。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工学学时较少与教学内容过多之间的矛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工学中一些抽象的内容,课件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记忆深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也解决了部分实验由于场地及人数限制无法当场给学生演示的苦恼。但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板书要结合好,不能只注重课件的制作而忽视的板书的运用。要两者合理运用,课件为辅助教学工具,板书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室要善于利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结合、多变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学的兴趣。
3.电工学实验课程改革
电工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大量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因此实验教学是电工学必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电工学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教室要通过改革,缩减基础性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做综合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基础知识与教室的引导进行设计性实验。缩减的基础性实验内容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干预,同样要以引导为主,只在实验之前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就可。让学生通过预习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来理解教学内容并加以应用。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缩短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大了学生动手操作时间,而且提升了实验课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学生分成小组,设立组长,对组长进行前期培训,这样便于教师掌握实验情况,也避免了学生操作错误,防止设备损坏。
4.电工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考核方法都是通过试卷来检测,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一次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电工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末期间,学生只需要对书中重点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这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薄弱。因此,电工学的考核方式应该分为几部分综合的综合成绩,日常学习中的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以及作业书写情况,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日常学习态度等等。其次就是在期末考试中基础知识掌握和动手实践能力等。通过这样的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能提升学生日常学习的紧迫感,认真对待电工学课程学习中的每一个部分,独立思考,认真完成,这样极大的推动了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电工学的教学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都有待于不断完善,仍需要电工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坚持不懈进行教学改革,总结出适应各高校学情的电工学教学内容,以此推动各高校电工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陆平,付麟.“工学结合”模式下《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01).
[2]孙君曼,贺振东,黄春.谈电工学类课程理论教学中多种方法的有效融合[J].中国电力教育,2009(07).
[3]林伟,李彬,邓坚,杨莉.基于CAI的《电工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02).
[4]黄艳芳,赵晶,曾建唐.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与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浅谈电工学模块化教学 篇11
1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优点
1.1 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老师不能再有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作为模块化的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该工种实用的专业技能, 而提高技能的最佳方法就是下厂实习, 进行工学结合式教学。
1.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上达到精讲多练
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只是在开始利用很少的时间对任务的内容要求进行讲解。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电工学电工部分的教学中, 电路的基本知识部分, 如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不愿听, 也很难接受。如果带学生到实验室上课, 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使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很直观, 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1.3 师生之间实现了双向信息的传递
模块化教学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是讲课和指导, 学生是听课和活动, 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得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
2 电工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建设与实施
2.1 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在汲取模块化思想方法的基础上, 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 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 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
2.2 模块设置的基本原则
为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适合现代企业要求的技术人才, 模块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 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以电工学为例, 可以分为两大模块, 一块是电工技术部分的教学, 一块是电子技术部分的教学。每个模块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2.2.2 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
电工学的模块化教学在保证为现学专业课打基础的前提下, 还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适应就业的要求, 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 模块化设置时要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拓, 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2.3 电工学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电工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电工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模块设置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分为两大模块即电工部分和电子部分。电工部分又可分为基础电路知识部分、磁路基础知识部分、交流电部分、变压器电动机部分、电气电路控制五部分。电子部分又可分为电子元件基础和电子电路基础两部分。每个模块的设置都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简化理论知识的教学, 多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个模块的设置还要和其它专业课相结合, 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2.4 电工学“模块化”校本教材的编写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很少安排学生进行电工学的实践课程, 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专业理论课与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相脱节, 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 鉴于此种情况, 采取了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同步设课。合编教材, 精选教学内容, 编制适合学情的校编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编制校编教材降低了教材难度, 提高了实用性。例如我所说的电工学课程, 以前的教材显然已经不实用的, 应结合模块化教学形式, 编制新的适合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式教材。
2.5 建立新的电工学知识考核评价体系
以前教学中的考核办法以一张理论试卷成绩为主, 有时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 技校中的很多理论教师还把试题范围画给学生, 学生的考试成绩很难真实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甚至有的学生平时不听讲, 不交作业, 考试也能过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理论考试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是否具有知识的应用能力, 可以试行开卷、半开卷、问答等考试形势旨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综合、理解、运用。电工学的模块化教学更应注重技能实践与考核。为保证学生学习技能的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结合,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引入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制定考核标准。
电工学课程的“模块化”的设置, 校本教材的编制使用, 学生知识能力掌握的测评体系的建立。都将是电工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由传统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到主动的去探究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提高学生自信心、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和岗位适应能力。
3 模块化教学实施效果
3.1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技能的训练
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简单讲解理论知识, 针对操作技能要求进行教学, 重点讲实际操作和电路实验, 老师多做示范, 学生多动手锻炼, 在学生的实操中讲解和纠正指导。学生的注意力不易分散,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2 一体化教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进行电工学的模块化教学, 一般都是选择一体化老师给学生讲课, 在教学中能更好的理论结合实际,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保证师资质量的同时, 也就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让学生感到每个教师都能传授给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学习技能的欲望有很大的增强。
3.3 教学形式多样,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习电工学这门课程时, 是由几个老师分别完成不同模块的教学, 如电工学中的电工部分和电子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完成, 甚至在电工部分还可以再划分由不同的一体化教师完成, 学生能领略不同教师的多样教学风格, 保持新鲜感, 教与学的热情都不易减退。
3.4 强化技能训练, 满足企业要求, 实现一上岗就能胜任的教学目标
模块教学不仅省略理论上的那些很难理解的又不实用的知识部分, 而且还保证了核心内容的精华教学, 缩短教学课时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觉得学得有重点、有收获、技能熟练得到了保证。实现就业零磨合, 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 结束语
从去年开始我校电工专业逐渐实施了模块化教学, 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的信息反馈, 模块化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模块化课程是一体化的课程, 在整个教学过种中要有即会理论又能拿得起实践的一体化教师进行教学, 教学设备设施要完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就会涉及教材、师资、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是一个系统工程, 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摘要:模块化教学法, 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介绍了如何实施电工学模块化教学, 和进行模块化教学后的效果, 同时阐述了笔者对该方法的理解。
关键词:电工学,模块化,实践能力,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1]《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2]《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2]《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电工学》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电工学教学方法08-31
电工学实验教学10-13
《电工学》的教学改革11-02
电工学唐介时教学大纲06-13
改革电工学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08-27
电工实习教学07-20
电工概念教学10-20
电工课堂论文07-23
中职电工教学11-06
论文汽车电工教学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