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教学方法(精选11篇)
电工学教学方法 篇1
《电工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的内容包括:电路和磁路理论、电磁测量、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 安全用电、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等。学生要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数据, 并且能时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从而提升科学素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 是技工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 我根据技校学生年龄小、文化层次较低的特点, 结合ISO质量管理标准和岗位需要提出“课题制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电工学》中试行, 效果显著, 适合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就目前而言, 教学内容需要充实改进, 由于《电工学》是一门包含多种知识内容的课程,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规格及教育和教学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教育学教材内容而言,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教育学的科学性, 根据教材体系的特点, 吸收有关研究成果, 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水平, 努力追求教材的整合,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总结建国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 吸收二十多年来教育实验研究、教育调查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 对陈旧的教学内容作较大幅度的删减, 增加反映现代先进教育观念、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内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 应侧重对正确的现代教育观的学理分析和实践评述, 使学生真正从现代意义上和中国特色的层面, 认同我们今天所需的教育观, 构建起一个合乎时代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有利于现代人才培养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
一、科学实践, 激发兴趣, 积极引导, 树立信心。
职高生刚刚入校园时, 对专业几乎一无所知。此时部分学生由于已有的生活经验, 会对专业知识充满好奇心, 而部分学生却会因对专业的陌生产生畏惧心理。电工操作技能训练为中等职业学校电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备环节, 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所在。《电工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 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尤其对于某些较抽象的理论, 借助实践可使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性。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同分成三组, 能力稍差的做桥式整流的电桥, 能力中等的做电容滤波的桥式整流电路, 能力较强的制作复式滤波电路;然后让学生用试波器分别测出所制作的电路的波形并作分析、比较, 看哪种滤波电路的滤波效果最好,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分层实验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一种形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平时要多加练习, 多进行实际操作, 以此强化理论知识。
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 使理论知识在实操过程中得以巩固和深化;提醒学生要“手脑齐动, 勤于思考”, 对每一个问题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时, 实习指导老师应当介绍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作用、触头对数及其工作原理和接线技巧, 指导学生按图施工, 装接好模拟板。为了使实操训练能真正达到巩固和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 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学。
1.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电气工程的施工。
这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 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确切地感受一项工程从设计图纸、准备材料、分析现场情况、确定合理施工方案、安装线路和设备直到调试的完整过程, 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相关的理论知识, 发现并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显然这种做法有助于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理论知识, 强化实际动手能力, 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机床电器故障的处理。
这也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好机会。机床电器故障处理是机电维修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 是电工专业的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 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图, 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了解机床各部分的运动功能, 然后现场观察电气元件的分布情况, 按照“从大到小, 从面到点”的步骤对各控制电路进行检测、推理并判定故障, 最终排除故障。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处理电气故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集理论思维与技能应用于一体, 既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让学生感到在职业学校的学习过程很充实, 学生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实用。这对吸引生源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科学化。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 新时期电工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作出调整, 使课程内容更符合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但同时, 新知识的涌入必然会使教学内容大大膨胀, 而在实际的情况不一定允许教学时数随之增加, 这就要求教师有选择性地保留、压缩并更新、优化传统的电工学内容, 精选核心内容, 构建新教学内容和体系, 正确处理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与应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特点, 针对教学对象不同和各专业特点, 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随着数控技术及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教师对于集成运放及数字电路部门也应给予一定课时的讲解。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将前沿的、新的知识及情况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将来社会的需要。
四、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 教师要立足于理论教学法, 使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 分析某一器件或某一段线路出现问题, 将会出现什么样故障, 这是学生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多种不同的排故方法, 明确利弊, 并指导学生动手排故, 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质, 提高思维能力, 使其知道如何避免一般性故障。有时也可由教师故意设立故障, 让学生分析, 动手排除故障,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帮助学生学会排故方法, 使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也可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士滨.现代电工技术疑难解答[M].广秦科技出版社, 2001:61-67.
[2]李春茂.电工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70-82.
[3]习谏.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深化教学改革, 努力办出高职特色[J].高等职业教育, 2000, (3) :26-28.
电工学教学方法 篇2
一、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1)学会常用电工仪表(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功率表)和电工设备的使用。2)能读懂电路图,并能按电路图接线和检查故障。
3)能进行实验操作,测量数据和观察实验现象。
4)能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10学时
1)戴维南定理及叠加原理。2学时
2)日光灯电路和功率因数提高。2学时
3)单管共射放大电路。2学时
4)逻辑电路设计。2学时
5)JK触发器的研究。2学时
三、教学参考书
1.教材:吉培荣等,《电工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9月
2.参考书:
[1] 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下册)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 邱关源《电路原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王仲奕《电路习题解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5] 刘崇新《电路第四版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7]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 陈大钦等,《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电工学》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培养情感;教学教法;学习方法
《电工学》是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奠基石。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掌握安全用电的一些基本知识。但《电工学》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不好理解等特点,又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也就成为我们这些专业课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电工教学工作,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讲课前的准备情况如何,对保证课堂讲授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是新开的课还是教过多年的老课,都应认真地进行课前准备。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备教学大纲
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能从整体上根据电工学课程准确认识电工学各章节内容在学科中的意义的地位。
2.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所在。
3.备学生
要想把一门课程教好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特点、数学和物理方面知识掌握的程度,班级的一般情况和学生个体状况等,这些都需要了解并加以研究,以便增加备课的针对性和教学的预见性。
4.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将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重点考虑如何组织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
二、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教与学双方友好和谐的关系,轻松温馨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授课水平的发挥,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也容易喜欢上这门课,反之,敌对隔阂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对知识难以接受的逆反心理,也就很难学好这门课。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师生的情感培养。在师生的情感培养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积极与学生交流和交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要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接触。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化,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法。师生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课堂上便会有愉快的协调的合作,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结果。
三、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互动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堂“填鸭式”灌输上,学生不仅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思维也始终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需求和潜能,忽视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创造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改变这种包办式的教学模式,把“提问法”、“讨论法”、“探究—研讨法”等“活”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由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可知,实验实习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并牢固的掌握基本理论;通过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掌握应用电工仪表、电工工具进行电气等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学的性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实验实习,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电工学》内容理论性强,若不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是很难学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教给学生“点金之术”、“渔猎之技”,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譬如,笔者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概念、原理、定理一定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只有理解的知识才不会忘记,才会灵活运用;课前要预习,预习中预见不理解的内容,做上标记,上课时老师讲到相关内容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听讲,这样听课就会有的放矢;课后要复习,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等等。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知识更新加快的年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独立学院《电工学》教学方法探讨 篇4
《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内容多、概念多、涉及面广, 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其学时数大幅减少。同时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吸收更多更有实际用途的知识, 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 教材选择的合理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电工学课程信息量不断增加, 新技术, 新方法不断地涌现, 但同时新的宽口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 使《电工学》教学学时数进一步压缩, 学时越来越少, 内容越来越多, 这一矛盾十分突出。而《电工学》教材数量多, 但大多是“大而全”, 对于机械类, 化工类, 计算机类等非电专业并不完全通用。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 要选择适合于该专业知识体系的教材。比如:机械类专业以强电教学为主的教材, 计算机类专业要以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材。
3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
3.1 理论难点的选择
独立学院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 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在理论教学难度上应当有所降低, 其内容必须与后续专业课相结合, 其基本理论以必要够用为度, 减少数理论证, 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如电路部分重点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变压器与电动机部分主要讨论如何使用好变压器与电动机, 减少内部结构的讲解。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
开设《电工学》课程的非电专业较多, 不同专业对于电类基础知识的需求不同, 有些专业的后续课程还与《电工学》的部分内容重叠, 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少讲或者不讲, 这样教学时间得到了节省。比如, 我校机械专业后续课程中专门有电气控制与PLC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等相关内容适当的删减。
3.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电工学》课程中有些概念抽象, 理解困难, 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丰富课堂教学。比如在讲解电位差的时候, 可采用比拟的方法, 将电位差比着高度差, 说明电位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讲解电阻, 电感, 电容元件时, 可将三者对比讲解, 说明它们的特点, 电阻元件是耗能元件, 而电感, 电容元件是储能元件以及三个元件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 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3.4 实际例子的引入
为了使学生吸收更多实用的知识, 把生活中和生产中的一些实例引入课堂, 比如:在讲解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的时候, 可将生活中手电筒、扩音机的例子引入课堂;在讲解KCL推广的时候, 可将城市在地图上可看着一个点来形象说明可将闭合曲面看着一个点;在讲解电动机降压起点时, 将生活中使用大功率器件的瞬间, 电灯亮度突然变暗为例引入, 这些以实例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注重实用性
学习《电工学》课程不仅要为后续课程作准备,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常用元器件的选择, 比如要求串联850欧姆的电阻, 在实际应用中, 如何选择?因为实际中没有850欧姆的电阻, 只有700欧姆、1000欧姆两个电阻, 应该选取哪一个呢?此时可以先让学生先讨论, 然后再给出结果,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6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非常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论证, 比如电路暂态分析中各种响应, 三相交流电中线电压和相电压之间的关系都可以通过实验得到论证。同时, 实验项目也要有综合性与实用性, 比如在电子技术实验中, 开设了以学生学号后两位作为计数器的电路设计, 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且为学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教学手段的合理性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普遍的在各个高校得以应用。但是很多教师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 主要将电路图和相关的动画应用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而解题过程, 重要的知识点还是以板书的形式进行讲授。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新的教学手段也同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比如采用Matlab, Pspics或Multisim等软件来说明电路的工作情况,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强化记忆。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的讨论并将其付诸实践, 在本课程的教学方面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锻炼。当然, 《电工学》的教学是个长期的、细致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只有不断改进、不断总结, 才能不断完善, 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佩瑜.电工学 (电工技术_[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秦曾煌.电工学 (第六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董传岱.电工学 (电子技术)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非电专业《电工学》教学初探 篇5
【关键词】创新能力 重实践 多元化 考核达标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非电类专业与电工电子技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制定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根据《电工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提倡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以实用性为核心,优化教学内容
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是有知识、懂技术、重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此,我对学生的学习程度、专业的性质、毕业后的去向等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确定了以实用性为核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优化组合。对于非电类学生来说,《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应当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对于不同专业,我们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需要,在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上进行了整体优化,《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然后根据专业需要引入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调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照明技术、安全用电技术等。比如,对于机制类专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适当增加电动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建筑类专业,可适当增加建筑电气照明技术和建筑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这样,能实际反映电工电子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在基础理论上,拓宽了教材内容,突出了专业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电工学课程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电工学部分为例(15×4学时),主要内容优化为五项。
(1)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电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电路识图知识,一般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知识,安全用电知识等;
(2)直流电路。包括简单和复杂直流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工测量知识(直流电阻、电压、电流的测量,电功率的测量,克希荷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的应用等);
(3)交流电路。包括交流电路原理及参数的测量,R、L、C串联电路的安装与原理测量,低压内线的安装,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交流电路供电方式及负载的星角联接等;
(4)交流异步电动机及电力拖动。包括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转原理(实模),控制电器原理,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接触器控制原理与接线等;
(5)变压器及其他。包括单相变压器,自耦变压器的应用,节约用电常识,焊接知识等。
二、创新能力为主体,精理论重实践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使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上一次理论课就有针对性地上一次实践课。在讲课的同时,学生可以看实物(或电路)、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首先,理论课的设计是把每一项优化后的内容分成几个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论概念或定理、定律集中进行讲解,根据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实践技能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下一次实践课中去讨论、研究、解决,再提出新问题。例如,在对负载的联接和电路的工作状态这一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和方案:
(1)电路中负载是怎样定义的?你在实践中用了哪些器件作负载(实验室备有直流小电机、电阻、电容电位器、指示灯等)?
(2)电源可不可以做负载?负载采用哪一种连接方式?
(3)在实际电路中,怎样设计电路的三种状态模型,怎样获得三种状态下的全部参数?
(4)要求每人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在小组评议后再确定采用哪一个人的实验方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一改以往实验的陈规旧律,学生在实验中占主体地位,有了自主性,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设计电路异想天开,妙趣横生,希望自己的方案能够在实验中被采纳,成功感由然而生。老师要抓住时机对规范、合理并有创意的设计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也就在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引入了竞争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另外,部分学生的设计可能有缺陷,甚至是错误的,只要是没有危险、危害,老师就不要急于纠正,可以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去“碰钉子”,自主地发现缺陷和错误,在实践中去完善和改正,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可使
学生知难而进,增强自信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终生受益。
三、掌握技能为本位,多元化考核达标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想有一个圆满的结果,科学、严格、有效的考核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有高质量的“产品”。我尝试了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1.分阶段理论考试
每学完一部分(如直流电路)理论知识,就进行一次考试,考试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自己出题。每个学生必须按老师的教学要求给自己出一套题,也就是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交给老师。老师评议后,综合出两套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试卷——A、B卷,考试方式采取无人监考闭卷考试,考试前要求全班同学向老师承诺,遵守考试规则。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信心,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使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另外,没有监考人员,学生就不会那么紧张、反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答题,水平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首次实践,学生感觉非常新奇、乐观,76名学生及格率97%,效果非常好)。
2.技能达标,针对学生掌握不同程度,分层次进行考核
根据一课一练的技能操作内容和考核标准,每天自习时间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在规定的学时内,学会l项~3项内容,在自己完全掌握后,向老师提出申请达标。能力强的尖子生可以同时申请3项,中等生可申请2项,一般学生可申请1项,达标项目的考核由申请人独立完成,教师监督。评分标准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途径、可行性、测量分析及故障处理等,同时,还可根据实验内容提问适量的问题。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程度的技能水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培养创新能力,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风气。
3.综合测评,抽签答辩
期末,根据所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程度,制作不同难度综合考核答辩卡若干。每卡由理论题、实践操作题、综合分析题等构成,因为都是学是的内容,所以事先不告诉学生。同时,要找几个非任课教师参加考核,使学生有一个适度紧张的心理,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是很有益处的。
综合以上三部分的考核结果给出期末的综合成绩,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放假前完成)。
四、结束语
电工学教学方法 篇6
一、改革教学方式, 适应教学大纲
因电工学课程内容多, 教学课时少, 且徐海学院学生理论基础较差, 故理论教学本着必需、够用、能用为原则, 减少数理论证, 尽量避免使用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 防止学生产生难听懂、难理解的意识, 进而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 甚至产生逃课的做法。
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毕业生应该能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 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 更应该具有动手能力。知识可以传授, 但经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必须通过实验才能提高, 所以电工学应该减少理论推导, 增加案例教学, 在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 满足教学大纲。
二、更新教学方法, 多种模式教学
传统的电工学采用黑板板书的教学方法, 适合理论推导等内容, 学生被动地学习, 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模式教学。
(一) 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多媒体已大量运用于教学领域, 其具有丰富的图形、动画以及视频等内容, 特别是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制作的仿真动画, 可以使学习直接感受到电路的工作原理。使用多媒体, 可以增加教学知识点含量,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法研究。
(二) 动画仿真教学。
电工学因其内容多, 理论枯燥, 乏味且教学课时量少, 内容讲授速度快, 教师很难把理论讲解得很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仿真软件进步很快, 比如讲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时候, 可以使用仿真软件仿真运行一个交流异步电动机, 电动机可以拆解、组装, 运行时可以看到各个组件的变化, 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提高了教学效果, 降低了教学难度。
(三) 网络教学。
现在, 各个学校都建有校园网, 借助校园网的容量大, 速度快等特点, 建立电工学学习网站, 设有多媒体课件区, 国内外公开教学视频区, 疑难问题交流区和教学效果反馈区。初步形成了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的实现, 使国内各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各自不同, 侧重点也不同, 如果学生一个问题没有听懂, 其可以下载多媒体课件自学, 如果还没有看懂的话, 可以下载不同教师的相关章节的教学视频, 重复观看, 直到理解。学生也可以在疑难问题交流区和其他同学交流, 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 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优势, 最终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三、增强实验教学, 提高动手能力
(一) 仿真实验教学。
电工学因其内容多, 课时量少, 只能通过学生课下自学来补充学习时间, 但是因其理论枯燥、乏味, 学生自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仿真实验是运行在校园网内的交互式程序, 具有知识点演示, 电器运行演示, 并且提供学生动手交互, 并根据接线等操作, 仿真实际生活中的后果, 例如学生电源短路, 则仿真实验运行时, 电源电路短路起火等, 学生看到火焰, 则可以加深印象, 避免生活中发生类似的情况。
(二) 课堂实验教学。
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课堂内容的理解, 帮助记忆, 故教学改革中首先要重视实验教学, 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将不容易理解、不容易记忆的内容在实验中给学生演示, 使学生明白实际运行情况, 并自行总结理论, 将自己总结的理论与书本中的理论相对比, 找出优缺点, 加深课本中理论的了解与记忆。要培养实践型人才, 除了要树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外, 更要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将实验课程分为基础实验 (验证型实验) 、综合设计实验 (总结规律型) 和创新研究实验 (应用型实验) , 在实验教学中, 开发实验室, 采取教师主导, 学生自主的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徐海学院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不仅应具备动手实践能力, 更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四年的本科教育不可能将所有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即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从培养其思考的能力做起。在讲授课程内容过程中, 将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推动学生自主思考, 分析问题, 最终得到答案。比如在讲解交流电的时候, 提出怎么样给家里面省电, 不同的电器各能省多少电, 用一天能省多少钱等问题, 直接将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
五、结语
本文从改革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方法, 增强实验教学, 提倡自主思考四个方面出发, 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工学教学方式, 层次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和开发实验室教学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电工学课程改革一年来,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生对实验课不再抵触反而更有兴趣。当然,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 电工学教学改革不应止步, 应不断探索、交流,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长飞等.土建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1
[2].易灵芝等.电工学”三环节五步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8
[3].刘红.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意见[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7
[4].邓红雷.电工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5].杨国良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研究, 2005
电工学教学方法 篇7
一、利用实例和顺口溜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多为初中毕业生, 各方面能力比较差, 对电工学课程又认识不够, 接触不多, 加上电工学课程普遍理论性较强, 分析性较强, 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较高, 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对电工学感兴趣, 学生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为此, 我认为, 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对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及生活经验进行讲解, 以实例及生活经验吸引学生的注意, 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讲电源时, 可举例提到汽车上的蓄电池, 手表、计算器中的微型电池, 神舟七号上的光电池, 家庭生活中常使用的干电池等。这样, 通过讲解, 突出了电源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使教学贴近了生活, 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在讲到电流热效应的广泛应用时, 可举例提到电炉、电烙铁、电吹风、电熨斗、电饭煲、电热驱蚊器、电取暖器、电热水器等。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还可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提问, 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例如讲到电功和电功率时, 可向学生问到:“你们知道家里1个月所缴纳的电费是多少元吗?是怎样计算的吗?”讲到照明电路中的白炽灯时, 可向学生问到:“你们知道家里的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发黑吗?”。
为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的兴趣, 还可适当查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顺口溜, 使知识兴趣化。比如讲解触电这部分内容时, 关于电击和电伤的危害就有这么一段相关的顺口溜:“高压触电多烧伤, 低压伤害肤色浅。细看表面有通道, 内伤可比外伤险。左比右手触电狠, 掌比手背狠十分。痉挛抓住难摆脱, 接触时长会送命。”学生们就会很感兴趣地问到:“为什么左比右手触电狠, 掌比手背狠十分?”, 教师便可作相关解释。
二、利用类比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往往沿循传统的教学方法, 单纯地讲授电工学概念。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不灵活, 严重束缚了学生对概念充分而又透彻的理解, 难以适应学习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电工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要“活”。教师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 灵活地运用恰当的贴近生活现象的或学生易于接受的事实进行类比, 使抽象的概念易懂, 使死板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易于学生记忆。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比如, 电荷作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在讲授电流形成时, 可将电流类比成人流, 就像广场中的人群在玩耍, 不会形成人流, 而当某处发生吸引观众的事件时, 人群就向该处移动, 就形成了人流。在讲授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时, 涉及到通电直导体与磁场方向成α角的讲解。可以先把均匀磁场的磁力线画在黑板上, 然后在课堂上用粉笔或者笔杆作示范类比, 把它们当成是通电直导体加以分析现象, 当通电直导体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时, 导体所受到的电磁力最大, 当其平行放置时不受力。这种类比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易于接受,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搞活了课堂, 教学收效好。
三、利用实物实验进行教学,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加强直观教学, 采用展示实物、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例如学习电阻、电容和电感时, 教师展示出收音机的主板, 让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寻找出各种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 让他们记下外型、型号。这样, 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元器件的外型、型号, 也使学生学得较为轻松、愉快。再如, 自感现象这一节, 教师可安排两个演示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适时引入问题:“为什么甲乙两灯不同时亮, 而是甲灯马上亮, 乙灯亮得慢?”, “为什么开关突然断开, 灯不立即熄灭, 而是逐渐变暗?”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疑惑、产生悬念, 积极地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四、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电工学课程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 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 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 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入新课, 降低学生学习的台阶, 把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 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例如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可以这样引入:先列出前面所讲的磁场对通电直导体作用的习题, 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题。然后告诉学生:通电线圈可以看成是由四条通电直导体组成, 再要求他们进行分析。此时学生们恍然大悟, 都想跃跃欲试, 通过对四条通电直导体的分析, 得出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垂直时的结论,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现代教学理念出发, 本人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如何进一步搞好电工学教学, 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广东教育出版社.
[2]《电工知识》.谢阳玉.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校本教材?2006.2.
《电工学》目标教学初探 篇8
一、实施目标教学的意义
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具有控制、调节作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大纲的细化,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定出各知识点的最低起点和达到的最高水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又是教学评估的依据,由“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估”构成目标教学的三个要素。
实施目标教学,教师在编制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研究教学大纲,理清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有秩序地组成系统,便于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且让学生也来制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理解有关课程的要求和最终目标,学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得到提高。
实施目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更是教学思想上的变革,实施得好,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相配合,彼此默契,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实施目标教学,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评价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和“学”的方法,使教学沿着教学目标所期望的方向进行,有利于教学相长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二、目标教学把学生摆到了主体地位
《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展知识面,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因为,第一,由于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膨胀,学习时数的有限,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繁多,头绪不清,无从适应。第二,由于《电工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缺少感性认识,会感到较难理解。第三,由于认为后续专业课无关紧要,思想上不重视,主观上不够努力。因此很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起引路和指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而把学生放到从属被动地位。学生对大纲、教学目的的要求不甚明了;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接受到什么程度,只能凭主观感觉而定。等到从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中反馈出信息,教学早已失之东隅,补救为时已晚。
实施目标教学,在课程教学开始时,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每个章节、每章内容的要求和各个分目标。动员学生主动将目标用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检查。因为知道了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知识结构的主次关系如何,学到什么程度,当然就便于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反馈和自我完善。师生同时明确奋斗目标,并同时为之奋斗。教学活动就不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而真正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从而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有益处。学生一旦从教学的从属地位解脱出来,就不再跟在教师的后面亦步亦趋,而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三、实施目标教学的注意点
1. 既要确定目标,更要将目标移植于学生的心田。
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教师要完成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工作,既要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又要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按“标记”、“理解”、“掌握”等达标要求列出知识要点。而且要着重体现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第二,把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可通过上好序言课,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电工学》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明确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电工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
例如,在讲解“电位”时,要求学生知道何谓参考点、电位,记牢电压与点位的关系;理解参考点与电位的关系(电位的相对性);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及根据各点电位分析电路的状态,等等,使学生对每一讲的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清楚,达到预期的效果。凡是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的,都是师生交流感情和达到教学目标的好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
2. 课前准备应是双边的。
教师的课前准备。第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细致备课,并形成教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课程特点反复斟酌。特别是处于如何抓住关键、突出难点,要进行深入和周密的考虑。第二,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绝不可轻视,它们也是目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课前要把所有实验认真做一遍。第三,慎重选择例题和习题,并按达标要求拟好检测题。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根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而且要计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可以课堂提问,检查笔记,也可以让学生当众演示某个实验或述说课本上的某段内容。注重检查和评价,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
3. 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实施目标教学,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学内容的轻重缓急,知识层次的深浅高低教师和学生都是明确的,这就可以大大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估更准确、更公正,会促使教师尽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目标教学实施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之中,课前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是一无所知的,教师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对象,采取多种多样形式,灵活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提问式、讨论式、自学或学生上讲台等。利用多种教学形式,除了有利于教学,还可及时准确收集反馈信息,从而采取调整措施。
4. 教学评价应既测试学,又矫正教。
教学评价是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采取的方式可灵活多样,笔试、问答、问题讨论和实验操作都是可取的。评价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每个教学单元制定了教学目标后,在每课题结束前可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实施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前要了解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学了以后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测试好的更有信心,有兴趣,有利于形成正反馈;测试不好的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以最后期末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教学评价可采用每个教学单元的形成评价,有一章的或几章的阶段检测,当然也有期中、期末检测。学生也可自测、互测。其评价,不仅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而且是对教学质量的检查。
电工学教学方法 篇9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改革
一、引言
“电工学实验”是非电类理工专业的理论技术基础课“电工学”的实验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后续课程和从事工程技术所需的电路、电子、电气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实验的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基本测量和研究方法、工程中常用的电气控制设备和装置的使用。“电工学实验”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面对随着我校扩招,实验室与教师资源相对紧缺,以及随着教学改革而导致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不断压缩的现实,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学生的需要,迫切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电工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分学分单独授课,同步推进
原来,我校电工学课程授课主要分成两种情况,一部分课时较少的专业的实验和理论课,放在同一学期开展,实验课作为与理论课的一部分,占一定的比例,与理论课一起计算学分;还有一部分院系的电工学课程理论与实验课不得不采取分学期单独授课的形式,这是因为:1)高校扩招,使得师生比严重下降,教师数目不足;2)学校考核的要求驱使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加上这几年退休的较多,得不到补充,使得教师严重短缺,造成理论课只能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3)实验室教学资源有限。实验课需要将理论课的大班分成多个小班单独开设,而且电工学实验要求与理论课相呼应,即要求做到实验和理论授课的进度一致,理论课的进度直接影响到实验课的安排进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课不是每周定时上的问题,常常会发生因理论课授课进度不到教学计划而迫使实验停下的事情,实验课的安排只能见缝插针,使得实验课很难安排,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因此,部分专业的电工实验只能放到下一学期才上。
实验和理论合在一起授课,会使得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把实验教学看成理论教学的附属,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实验抱无所谓的态度。原来,我们是实验和理论一起算学分,其中考试实验课占70%,实验课占15%,平时成绩占15%,结果学生对实验不是很重视,认为实验做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只要理论考试考得好就行,反正实验成绩占的比例不大,完全可以通过理论课来弥补。而实验与理论分期授课,理论完成一学期后才做实验,会使得一些学生的一些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实验时,学生需要将理论重新复习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由于理论和实验分开上课,实验不能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现在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在教务处的支持下,在全校范围内合理调整各个学院相关专业与课程的授课时间,统筹安排,保证了电工学实验和理论授课同期、同步进行,避免理论与实验相互脱钩,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将电工学课程理论与实验分开计算学分,单独授课,其中理论课占4个学分,实验课占1个学分,实验也要进行考试,如果不及格,也要重修与补考,这样,学生对电工学实验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了,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针对不同专业,合理选择实验内容
在我校,不同的专业,电工学实验的学时也是不一样的,环境学院是24学时,而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是32学时,尽管电工学课程采用的理论课教材的内容大同小异,实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专业后续课程有所不同,而且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对象也不同,将来要面对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专业侧重点不一样,开设的实验也应该体现这种差异性。因此,除了必须的基础性实验外,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合理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
首先,我们选取了四个共同的基础性的实验:(1)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素的提高、三相电路实验;(2)单管电压放大电路实验;(3)运放的线性、非线性应用;(4)单向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再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的安排适当的实验内容,如环境学院,考虑到他们毕业以后要经常使用到部分电气设备,比如搅拌机、水泵等,我们就安排了电机的正反转控制、PLC等实验;而对于计算机学院,考虑到他们以后工作中软硬件结合的需要,则安排增加了数字电路实验部分的内容,如计数、译码、显示电路,四人抢答器的设计等等,这些安排,满足了不同专业的需求,也得到了学生们欢迎。
四、善于引导,减少基础性实验,增设综合实验与设计性实验
根据难易程度,我们将实验内容分为为基础实验模块、设计与综合性实验模块。基础性实验,包括验证性的基本实验和课程综合实验,是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必修实验,起着由技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综合性设计实验旨在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注意知识迁移、反映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安排实验内容与实验仪器的使用上时,遵循从低到高、从基础到综合、从知识的学习到能力的培养,逐级提高的原则,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传统的电工学验证实验中,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要注意的事项一一讲解,学生再按照实验要求、实验电路图接线,这样的实验表面上看是很理想,但学生往往搞不清楚为什么做这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要学到什么?学生按电路图接好线路,而电路未正常工作时,他们就措手不及了,不懂得通过从电路故障来分析电路连接是否正确、仪器使用是否得当?只得眼巴巴得请教师来检查。比如日光灯功率因素的提高实验,部分学生不懂实验原理,只是死板的按照PPT上的图接线,甚至有的同学用相机或者手机将PPT上的实际接线图拍下来,再一步一步的接线,结果接完线后,对于测量结果就傻眼了,分不清楚测量得到的结果到底哪一个是总电流I、灯光电流ID、电容器电流IC了,因此,这实际上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与思维能力。电工学实验是一门与实际结合很紧密的课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宜只做些引导性的工作,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不能包办代替,才能大力开发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但一定要把可能遇到的不安全情况预计到,提醒学生注意,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仪器或人员的损失。
另外,鉴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减少损耗,节约宝贵的实验室资源,我们选择将直流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R L C串联谐振、多极放大等利用multisim,pspice等软件进行电脑模拟实验,放在课后进行,以减少基础性实验的时间。
在减少基础性实验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增设了部分综合性的设计实验,如电机的顺序与延时控制,抢答电路设计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实验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器件选择、电路画图、安装调试等流程,直到完成实验任务。
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查实验报告的情况做出的,鉴于有关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实验步骤和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在实验教材中都可找到相关的参考依据,因此,教师评价的重点往往是看学生是否完成了实验的所有内容、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恰当、对有关问题的思考是否深入等。实际上,这种评价方式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因为,实验过程中老师只可能发现那些表现特别突出和特别差的学生,而不可能注意每一个学生,在教师认可实验数据,并且签名后,学生才允许拆线离开的约束下,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数据抄袭的现象,单纯的从实验报告上看,它并没有全面考察到学生对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我们增设了一个自主综合实验考试,每个学生的题目都是不同的,难度比平时实验要求稍高,要求学生当堂抽签,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堂完成考试。考试题目只出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完成从实验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器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直到完成实验任务的全部功能,由于每个学生的题目不一样,有效的避免了抄袭的现象。
在实验考试过程中,由于考生试的题目不一样,分散在各个实验室,使得老师需要考察的人数比较少,更能仔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1)考察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地进行实验,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有关仪器和设备,是否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小故障。(2)考察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主要是看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是否理解清楚,是否正确地设计了实验原理图,是否恰当地设计了实验数据和记录数据的表格,是否设计了恰当的实验步骤。(3)考察实验是否成功,数据是否合理。
最后,把平时实验成绩及独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计为该生最终成绩,其中实验综合测试占40%,平时占60%。通过增设综合性考试,结合平时的实验报告,基本上能够全面评估与考察一个学生真实的实验水平和实验的综合能力,给学生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六、结论
实践表明,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和实验课的授课实时,单独授课,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减少基础性实验,增设综合性实验,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对电工学实验课程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表明电工学实验的相关改革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董爱华,高岩,钟南岳.电工学教学方法和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6):101-103
[2]周燕.如何使高校学生上好电工学实验课[J].高校研究.2007,(2):71-72.
[3]陈意军,周京广,易映萍.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2),42-45.
[4]陈滟涛,杨俊起,谢东磊,艾永乐,Multisim7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年第2期(总第60期),86-87.
电工学教学方法 篇10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83-02
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
“电工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计算。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在教改活动中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那些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补充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可将优化的某些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面确定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等内容,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推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实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显著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电工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工程师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双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概括起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查找、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
2.制定工作计划阶段
本阶段中,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确定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并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3.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EDA软件进行仿真设计,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翻阅资料、修正电路来消化各知识点,完成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根据仿真电路,在实验箱搭接实际电路,验证器件功能,出现故障,小组讨论、查找并排除。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各种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性能,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检查、评价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可改进的方法。并对本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使之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时还不计成绩。为综合评定学生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考核
实验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功能、实验原理、数据分析、实验电路设计等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及实验数据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等知识,实验考试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基础部分占40%,设计部分占60%,教师精心设计多套实验操作考题,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学生各自的测试内容可以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2.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可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40%,对实验提出好的改进意见,对在平时创作等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
3.理论课考试
理论课成绩仍然采取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而成,各占50%。
4.尝试开卷考试
在少数班级尝试开卷考试方式,有的以试卷形式进行,有的以论文形式进行,论文形式需要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
高职高专教育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性教法推动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电工学教学方法 篇11
1 制定切实可行的理实一体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1.1 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 要突出实验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务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应与任课教师共同商讨, 力求让教学计划真正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教学计划的编写以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大纲为蓝本,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 边学习、边实践。例如, 在“工作机械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可安排相应的实训课。另外, 增加实验课教学的同时, 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时数。
1.2 因为理论是直接为实践服务的, 传统的《电工学》内容
偏难、偏旧, 教学方法单一, 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践环节薄弱, 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按实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新组织内容, 删除陈旧的理论, 增加新的知识及动手技能实践。以原来的《电工学》为蓝本编制新的教材, 主要分为四个课题模块:电磁模块、电子模块、电机和电气控制线路模块、照明安全用电模块。
2 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理论课与实习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 安排, 在实训室中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 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 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突出学生实操训练, 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教学方法, 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如《电工学》第四章“工作机械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中的有关内容, 往往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 才能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等控制线路工作原理, 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对由各种按钮、接触器、熔断器、热继电器、电动机等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安装, 经检查后通电。从电动机的动作, 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如发现故障, 可及时检查排除,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又如“日光灯照明电路”, 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照明电路之一, 也是学生最感兴趣学习的知识, 光讲理论会使学生索然无味, 教学过程中可先讲日光灯照明电路的组成, 然后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来安装日光灯照明电路, 最后老师再讲解电路中启辉器、灯管、整流器的作用, 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整个电路有深刻的认识, 知识掌握也更加牢固。
3 创建良好的理实一体实验场所
首先, 学校应加大实验室的投资, 不断更新实验设备。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及电工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 原有的实验设备必然会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 因而必须及时对实验设备更新。也可以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 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动手制作相关的教具及实验材料,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继而更激发他们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其次, 应将学生的实验场所扩大到工厂、变电所等实际供用电单位。例如, 在讲解“输配电及安全用电”这一章时, 可带学生参观变电所和车间的实际输配电线路, 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三相电的产生和连接, 更好的掌握安全用电的要领。
完全实现各专业理实一体教学就目前具体情况来看困难很大,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部分专业课程中已经开始运用理实一体教学了, 虽然实施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但效果是显著的。学生把《电工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提高了专业综合能力, 更好地实现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能够解决生产企业中实际的问题,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操作水平的合格技工的教育目标。
摘要: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而技工学校学生入学基础差、底子薄、理解能力差, 教学过程势必更为困难。实践证明, 以往那种只注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学的兴趣, 满足不了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的是, 怎样应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学,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潘维玉等.教学、生产、科研、服务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职教论坛, 2002 (10) .[1]潘维玉等.教学、生产、科研、服务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职教论坛, 2002 (10) .
【电工学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电工学实验教学10-13
《电工学》课堂教学10-27
《电工学》的教学改革11-02
电工学唐介时教学大纲06-13
改革电工学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08-27
电工实习教学07-20
电工概念教学10-20
中职电工教学11-06
高中电工教学方法08-22
论文汽车电工教学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