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企业发展(共12篇)
管理模式企业发展 篇1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因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向与企业经营的持续时间, 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1]。
1 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合理、有效的企业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让企业充分发挥出最佳优势。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管理, 使企业的成本消耗降到最低, 而且使企业所有的资源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企业才会快速发展, 并且不断壮大。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 一个企业才能真正的认识到人才的作用, 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和岗位, 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 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好本职工作, 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 以及人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
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合理地安排各部门的工作, 使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 不至于出现浪费的现象, 也不会出现缺损的现象。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 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 企业管理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 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保证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是企业保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管从什么方面出发, 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的生存已面临严重威胁,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就必须从企业自身做起, 从企业管理抓起。通过对企业人员、体制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管理, 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才能使企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2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中国的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 而且很多企业管理过于松散或者严格, 在收集和更新信息方面也存在不足, 使得企业效益迟迟提不上去。另外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缺乏民主意识, 不能做到以人为本, 普遍存在的刚性管理导致员工士气不高, 没有主体地位, 缺乏归属感, 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生产工作中。因此, 中国的企业管理存在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手段单一, 缺乏柔性管理, 对市场走向认识不足, 没有充分地利用资源, 不能及时创新等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出现在每个企业当中, 这导致中国的企业管理在全球的企业管理舞台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企业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这些缺陷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 而且随着管理的模式化, 这些缺陷逐渐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弊端。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很早就出现过, 并且随着经济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得到强化[2]。
3 新时期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3.1 走向知识管理
企业管理最开始主要依靠经验, 后来才慢慢走向知识管理。知识管理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 通过知识来带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有效运作, 实现企业各方面的同步发展。知识管理应该把企业各方面的知识体系都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并通过各种渠道使其形成多方位的知识管理系统, 使各种资源得到最佳运用,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可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 但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人才来实现, 因为人才可以通过知识的运用, 知识的创新,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成功的突破口。因此, 中国的企业管理必须以知识资源为主, 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文化水平, 增强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3.2 走向信息技术管理
在信息网络盛行的今天,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因此企业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 把信息技术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 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全面网络化的实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各个岗位和各地的员工和管理者都能够进行随时交流, 企业的运作信息也可以实时更新, 这就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另外, 信息技术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快速运转和更新, 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而且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优化。
3.3 走向创新管理
创新是每个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发展下去的重要途径。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生机, 提供持久的动力。创新管理是全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在变化, 企业需要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来更新自己的管理体制。一个成功的企业, 关键在于能够不断创新, 能够针对外界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和改变。企业的创新管理是在根据社会要求、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前提, 不断对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做出及时的调整, 不仅要随时随地吸收新的管理观念, 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进步, 对自主的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创新, 提出新的管理方法。管理者需要建立创新的管理体制, 促进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应注重员工的创新精神的塑造, 经常开展一些发明创新活动, 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
3.4 走向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 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束缚员工。而柔性管理不同于刚性管理, 并且与刚性管理恰好相反, 柔性管理是以员工为中心, 通过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工作环境, 使员工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企业, 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会实现企业的柔性管理, 把一部分管理权发放到员工手中, 使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 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同时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也应得到重视, 企业不再只关注企业的利润效益。除此之外, 企业还实行灵活的经营策略, 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生产不同的产品, 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生产, 分清主要和次要, 及时分析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使企业产品和科研水平走在市场的最前面。
3.5 走向全球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而且跨国企业会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管理将不再单纯地将竞争作为唯一主题, 合作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现代企业管理应结合技术、知识、人才、市场等各方面的因素, 积极寻求发展和变化, 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熊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5) .[1]熊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5) .
[2]刘建国.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9) .[2]刘建国.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9) .
管理模式企业发展 篇2
客观上有阶段性的基本要求
2011.09.10
新企业好比一张白纸,此时是最好画新美图画、书新美文字的时候,基础奠定好了,企业才有发展后劲。现阶段
1.董事会要明确企业未来的成建制样式
1.1按公众公司的建制,为今后上市提前做准备?
1.2按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建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
1.3按有限责任公司建制,寻求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实现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大事董事会定,日常工作总经理负责。
2.管理层要有清晰的工作路线和思路
2.1管理体制的选择和定位: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2.2管理方式的选择和定位:制度型?老板型?制度-老板型?
2.3对企业运营“规律”和“内在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2.4对人才的认识和人才战略的思考:
2.5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渐进性、操控性的理解:
2.6对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应用和执行力的理解:
法律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篇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国家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中国中小企业的成功往往是凭借自身的技术或市场专业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往往欠缺,仅凭过去成功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悟性,很难让企业持续发展,最终难逃夭折的命运。
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惑,如何有效管理企业最为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管理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如果离开管理就算你有伟大的理想、领先的技术、充足的资金,企业仍然难以做大做强,因为当企业人数增加到100人以上时,如何让员工团结在一起,完成高效率的工作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忠慧的律师在为大量企业家服务的过程中也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家在业务创新方面非常活跃,但普遍缺乏管理创新。企业靠产品与技术虽然赚了不少钱,但管理工作并不到位:企业没有系统而有效的管理方法,只是靠传统的管理方法组织生产;没有靠制度去留人与用人,而只是靠高薪留人、情感留人;没有健康的企业文化,没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没有认真地研究管理,只在就事论事地处理事务。
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家在外不断添置新设备,引进新项目,回到公司发现员工没有积极性,项目没人接手,设备没人操作管理,市场没有开发,管理也没有跟上,所有工作都集中到了老板一个人的头上。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企业的管理却没有创新,几乎所有的企业至今仍然在使用几百年、上千年前的传统管理方法。这些方法对新时代的员工起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制约作用,已经严重影响地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家和创业者虽然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都在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参加各式各样的总裁管理培训班,通过商学院MBA学习管理,但这些都很有限。因为当前的工商管理理论与方法均来自于西方国家,很多理念与方法不一定适用在中国企业,很多企业家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聘请职业经理人去管理企业,最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体系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我们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家长式、家族式的管理也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我们的企业家处在一个充满创新与竞争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留给每个企业的机会与时间都不会太多,管理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迅速发展的瓶颈。
法律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法律管理方法是忠慧律师在为众多中小企业服务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地深入研究,针对中国企业发展问题提出的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法律管理的提出就是要解决当前我们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企业发展的瓶颈,真正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法律管理将在企业运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法律服务已经很难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今天的社会,法律已经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每个领域,只有真正熟悉管理、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法律管理专家,才能有效地帮助企业避免法律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法律管理方法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用法律的手段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如果进一步深入理解,法律的本质其实就是管理。法律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治理,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手段。法律管理方法的核心是保持企业运曹风险与效率的平衡。
法律管理从企业发展的三个层面帮助企业实现高速发展,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核心动力。首先,法律管理能在企业决策层面,帮助企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即通过法律、管理、产业政策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帮助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方向时,进行决策分析与风险管理评估,让企业能够做正确的事,在发展方向上不出问题,“为之于未有、治之于为乱”此为法律管理之道;其次,法律管理在企业执行层面帮助企业落实各项工作,保证企业能够正确高效地做事。“干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细节的落实与执行来实现目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没有好的执行与实施,再好的战略与方案都是空谈。仅仅提供咨询与法律意见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法律管理的专业性,要求我们必须落实每一步的实施,真正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为大于细,图难于易”此乃法律管理之行。最后,法律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外部的市场竞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保证自身的业务运曹无懈可击,同时对于竞争对手的任何失误与错误都能够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从而迅速形成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快速成长.
法律管理将是未来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必然选择
外部环境变化决定了企业家必然选择法律管理作为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未来国家的法治建设都将依此顶层设计展开,依法治国已经是国家的根本,企业运曹必须强化法律管理力量,以适应外部社会与法律环境的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法律红线导致企业遭受重创。
企业内部主要有股东、高管、员工这三大类主体组成一个法人组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有参与人员的利益协调越来越复杂,靠个人权威和影响力已经很难摆平。特别是员工层面,在当代年轻人中,为生存而劳动的人越来越少,员工起诉企业的事情已经非常普遍,现代企业人与人之司的关系已经由过去的情感和权威演变为法律关系。彼此尊重,在法律关系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内部各项管理的落实与执行都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否则最终给企业带来的就是一系列的败诉与权益损失。
以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企业发展 篇4
1 广西农垦金光乳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几年来,广西农垦金光乳业有限公司抓住奶业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目前已成为广西农垦集团专门从事种牛繁育、牛奶生产、乳品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经营企业,成为广西最大的外种奶牛养殖场,广西最大的荷斯坦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通过了自治区无公害奶源生产基地认证,通过了广西壮族ISO 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QS市场体系认证,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奶牛养殖场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证(AA级),成为全国50家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辟出广西农垦集团又一新兴朝阳产业。金光乳业公司承担着国家“牛胚胎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奶水牛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禽粪便高固体浓度沼气发酵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等项目,各方面的发展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步入了奶业生产现代化的崭新天地,同时为广西的奶业发展做出榜样。
2 制约广西农垦金光乳业有限公司发展的因素
金光乳业公司目前在发展进程上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整体经济总量偏小,奶牛牛群结构还不够合理,饲养成本高,饲料品种单一,单产水平低;乳制品厂设备较齐全,但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品种较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营销人才,销售渠道不宽,销量不大,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少;产品结构没能得到优化,仍以销售生奶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融资难,资金紧缺,无法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等。这些因素制约公司整体经济效益,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
3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企业发展
金光乳业公司提出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求生存后谋发展”为基本经营思路,以打造“绿色牛奶”基地,实施奶牛养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以“原”“鲜”引领消费方向为主线,围绕广西农垦集团提出的科学发展3年计划,转变公司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奶牛养殖的集约化经营,提高奶牛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1 加强员工岗位管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人事、劳动、岗位职责、分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机制,继续推进各项技能考核工作,岗位工资直接与当月产值、产量、完成工作任务挂钩,实行岗变薪变;奖罚考核细化量化到岗位和人员,做到月月有考核,月月有奖罚;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充实生产一线力量,通过试用、培训、考核等劳动用工制度,加强规范用人管理。
3.2 加强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提高效能建设
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从严把关,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全体员工岗位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员工节约成本、减少浪费的意识。首先,在原料采购方面,要求采购员深入了解原料市场,对原料质量、价格等作到“货比三家”,尽量采购物美价廉的原料。其次,对奶牛养殖场的日粮配方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做到在不影响产奶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浪费,节约开支。
3.3 大力推进乳品加工技术改造,提高硬件设施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1)通过多渠道筹融巨资,本着“五年保先进,十年不落后”的原则对乳品加工厂进行改造,利用国内领先的厂房、设备、工艺,生产出质量一流的各类奶制品,以适应新的生产要求,凭借高品质、高营养的品牌美誉度赢取消费者信赖。
(2)提高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开发多元化的奶制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
(3)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声誉,以质量求发展”的方针,将质量意识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不定期分层次举办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质量管理的本领和技能,增强全员质量意识,使员工真正认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含义。
(4)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建立质量控制点,成立质量监控小组,共同把好质量关;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考核制,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做到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保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使“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理念得到真正落实。
(5)严格“5S”现场生产管理,增强成本意识,降低生产费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4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奶牛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1)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大力推广良种奶牛,重点是加强高产奶牛繁育体系建设,采用高质量的冻精改良奶牛;按要求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为奶牛品种选育、改良和奶牛流通提供依据;大力推广玉米青贮和优质牧草饲喂技术;加强农业牧草管理,提高牧草种植岗位土地产出率,保证奶牛吃到高质量的无公害粗饲料,从而提高产奶水平;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TRM)技术,通过采用该技术,来提高产奶量,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大力推进奶牛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全面实施奶牛场沼气发电工程第二期项目,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形成“饲料多-奶牛多-肥料多-牧草多”的良性循环,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进一步优化、调整牛群结构,通过标准化饲养,把那些年老、低产以及有缺陷的奶牛淘汰,做到该淘汰时就淘汰,向质量要效益。
(3)提高奶牛场从业人员素质,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奶牛场养殖示范场的要求进行培训,并通过考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调整人员结构,做到量才使用,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4)实施“三个集约化经营”,深挖潜力,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首先,通过集约化经营,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奶牛单产,从增产中要效益。其次,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节约饲料成本,扩大良种繁育覆盖率,淘汰低产、有缺陷奶牛,降低固定资产折旧和场地、人工、管理成本费用,从节流中要效益。最后,通过集约化经营,改善奶牛的质量,使原料奶的脂肪、蛋白质含量提高,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数下降,从优质产品中要效益。
3.5 不断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认真做好应收款项的回收工作,清理外单位各种拖欠款项,确保货款正常回笼,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3.6 以销售为龙头,积极开拓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管理模式企业发展 篇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稳步发展才有生存的出路和发展的潜力.要使企业稳步发展,构筑企业管理基础是关键.因此,要从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方向,建立企业的管理机构,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等几个方面着手构筑企业管理的基础.
作 者:李学斌 周敬俊 作者单位: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处,河南,焦作,454159 刊 名: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 年,卷(期):2002 17(2) 分类号:F270 关键词:企业 管理基础 发展目标 管理机构★ 优化企业结构的思考与实践
★ 优化馆藏结构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 浅谈做企业站优化的一点心得
★ 基于MSC.PATRAN/NASTRAN的结构优化程序系统
★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 飞机结构经济维修方案优化技术
★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分析
★ 试论权益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
★ 入世后我国农村所有制结构优化的迫切性和战略重点的论文
管理模式企业发展 篇6
人性化管理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长远看,做好人性化管理,将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类作为一种感情动物,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总是或多或少被一些条例化的规章制度所制约,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效率的保证。人类所能拥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的,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注重人性化管理在引进人才、充分发挥和发展人才效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信任员工,关爱员工,激励员工,宽容员工,用人性化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是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力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更加凸显,人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善于管理人才,才能获取较大的效益。培养、使用、管理、留住人才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环境的日趋复杂,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许多中小企业大量涌现。这种组织形式必然要求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管理,充分做好人性化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劳动者的追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把工作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加关注了解员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是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中小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要在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以人为本”,把每一个员工都当成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充分尊重和发挥每个员工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中小企业团队的战斗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是中小企业人才竞争的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企业只有坚持人性化管理,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凝聚力,形成强大的群体力量,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局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还表现在对客户的竞争上。争取市场,赢得客户是企业的重要使命。以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要是现代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最后是管理创新的需要。企业要发展,管理就要创新。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家长作风”,严重阻碍了企业和员工的创新和发展。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使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它打破了人们的习惯思维,把人才放在第一位,使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得到新突破。
二、中小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企业制度,用制度保障人性化管理。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人性化管理是公司发展的助推器。“人性化”与“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推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在企业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构建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平台。中小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一个健康良好、平等竞争的环境,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人的发展相互协调。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时,要遵循科学、理性、人性化的利益配置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员工参与企业利益的再分配并且真正享有公司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
注重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具有一定行为规范性的价值观体系。统一明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传统和行为能对企业的未来起到巨大的作用。培育企业文化中的人性化因素,有助于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人性化建设一要创建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从而使员工在放松舒适的环境里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二要充分尊重员工的自由自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三要保证公平,无论职位高低,所有员工在人格上都完全平等。广义的企业文化包含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等。不同的企业文化导致不同公司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道德、服务意识、学习氛围、行为规范实际上都是一种广义的公司气氛。企业文化作为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使员工发挥积极主动性,贴近员工,走进员工世界,是成功的人性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一步。
总之,企业对员工给予足够的关怀和体贴,关注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积极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安心工作、乐于工作。
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开放多种沟通渠道。为促进沟通的有效实现,企业要坚持平等自愿诚信等原则,排除影响沟通的因素,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沟通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企业内部沟通保持顺畅可以控制和激励员工行为,切实了解员工的想法以及意见建议。良好的内部沟通,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良好的内部沟通,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可以使员工积极承担责任,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实现双赢。企业应与员工共同构建一种相互信任的沟通模式,在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感同身受,了解员工真实的想法并做出回应,面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应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于员工工作中出现的疏忽和过失,可以给对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使员工自我认识到问题并主动改正。
中小企业加强与广大员工的沟通,并积极采纳员工对企业发展所提出的良好的意见建议,使员工从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主动关心企业经营得好坏,而不是只注重个人的得失。
给员工提供充分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增强员工的成就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各式各样的需要归纳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等级的需要。满足员工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更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令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给员工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增强员工的成就感,有利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自信心可以说是获得成就感的基础。如果企业的高官能够经常通过言行鼓励下属,他们就可以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挥潜能,就能做得很好。要充分信任员工并给予员工独立的空间。作为领导层,也应该在这一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予以加强,尽己所能地为下属提供一些具备相应挑战性的工作,以此来磨炼下属的工作能力,并让他们在逐渐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
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的命脉,尤其是中小企业所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性化管理,只有把人性化管理充分运用到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中国的中小企业必将取得伟大的成就,并跻身于强者之中。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服务企业发展 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企业发展,关系
企业档案凝结着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生产建设的经验, 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凭证和参考价值。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现实和可靠的依据, 为公司各项综合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对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起到一定的必备作用。新时代下, 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更为突出,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已成为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企业亟需开展的工作。
一、创新用人机制, 扎实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一) 档案岗位人员现状分析
目前, 大多数单位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 观念还停留在认为档案岗位就是养老的岗位, 什么人都可以干, 把档案收进来, 保管好, 工作就算完成了。通过调查油田公司下属30余家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情况, 发现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年龄结构在45岁-55岁之间, 大多数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 学历基本是函授大专, 专业都是与档案不相关的其他专业, 这些人员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还不能很好的胜任, 达不到新时代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不少企业在做长远规划时, 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规划书, 对档案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还不够重视。尽管档案中心在档案评价中已经明确要求, 档案人员必须专职, 但很多小企业还存在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 兼职档案人员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其他事务性工作中, 仅仅是在上级单位对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时, 临时准备, 以应付检查为目的。
(二) 新时代下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新形势下, 档案管理工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实体档案的管理工作,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已经开展, 强化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实施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务, 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已成为企业档案的新任务。而企业档案人员也应该具备如下素质:1.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相关专业知识和企业主营业务的相关知识。2.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档案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知识。3.应具备过硬的写作能力,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 利用企业档案做好档案宣传、编研、开发利用工作,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最真实、科学的数据。
二、创新岗位考核机制, 提升工作效能
(一) 各单位档案岗位考核现状
目前, 新疆油田公司下属单位中, 较大的单位, 基本都成立了信息档案管理站, 由信息档案管理站负责对档案工作人员业务进行考核, 较小的单位档案部门一般是挂靠单位办公室, 由办公室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采用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和粗放, 绩效合同中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并不高, 这也是基于目前档案人员素质还达不到新时代档案工作的要求这点。并且绩效合同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只有考核部分, 奖励并没有纳入, 这对于档案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没有帮助, 致使很多档案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写论文没有兴趣, 对于编研也不上心, 让档案工作中重要的开发利用环节, 停滞不前, 仅仅做到干好简单的本职工作, 安于现状,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 活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提升业务人员能动性
绩效考核做为企业管理有效的手段, 它能够全面的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有效的绩效考核, 不仅能确定每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或不足, 更可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决定性的评估资料, 从而可以改善组织的反馈机能, 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更可激励士气, 作为公平合理地酬赏员工的依据。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 如果能够将具体的编研工作、论文写作、QC活动、开发利用等等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提升企业形象的工作细化到绩效考核中,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必将大大提升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注重硬件设施配备, 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 企业档案办公条件、保管条件现状分析
新疆油田公司档案中心作为集团公司的先进单位, 对下属二级单位的档案评价工作, 一直非常严格, 大多数的单位都可以完成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档案柜等硬件设施的配备, 但是对于确保档案库房安全的监控设备、保密柜并不是所有单位都配备。不少单位还做不到库房、办公室、阅览室三分开。档案库房作为保管档案的重要场所, 目前来说, 还有很多单位的库房未设置在一楼, 楼层较高对档案的保管不利。新疆的天气属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 库房温湿度不容易达标, 配备加湿器的单位也比较少。
(二)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 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从企业档案安全性的角度考虑, 企业应该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档案信息化工作推广以来, 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配备, 也是档案信息化最基础的条件, 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四、收集保管与开发利用并重, 为企业发展谋服务
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趋势 篇8
一、绿色管理的含义
绿色管理是近几年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 这种管理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环境问题为推进点, 把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 使二者紧密结合, 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特征是在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除了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之外, 还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力求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绿色管理要求企业树立绿色经营观念, 研究和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开展绿色营销。绿色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1. 管理目标方面。
传统的企业管理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管理目标, 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 只要能够实现多赚钱的目标, 往往不择手段, 有时甚至不惜通过损害环境的方式实现经济利益, 例如, 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了生态环境, 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转变管理目标,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 还应该重视企业生产的环境效应。把管理的最高目标确定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2. 资源使用方面。
绿色管理要求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减少资源浪费。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对资源的管理往往比较粗放, 使得资源配置不合理, 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 资源消耗很大, 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资源的枯竭,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引进绿色管理, 改变资源利用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环境污染方面。
以往的管理模式往往走的是“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 先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考虑环境破坏, 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 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 这种发展模式并不科学, 因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有的一旦遭到破坏往往难以恢复原状。而且, 环境问题一旦形成, 治理起来难度大, 成本高。绿色管理强调源头治理, 即在污染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 以防范于未然, 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不可避免的环境破坏, 做到预防与治理并举, 从而把环境破坏降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4. 生产成本方面。
传统的企业管理对资源的使用方式是一次性的, 而绿色管理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 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绿色管理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1. 绿色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绿色管理起步较晚, 再加上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 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再加上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等等, 使得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单纯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视环境影响, 绿色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从而影响了绿色管理的具体实施。
2. 绿色管理人才方面。
绿色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在我国发展时间还比较短, 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这就造成了绿色管理人才短缺, 难以满足企业绿色管理的需求, 阻碍了绿色管理的实施。
3. 资金投入方面。
绿色管理需要高科技的支撑, 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器的支撑, 这些基础性的科技研究往往历时长、投资大、风险高, 单个企业难以承担基础科学研究的重任, 需要依靠国家大力支持, 但是受制于我国发展水平的限制, 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了绿色管理的发展。
4. 绿色生产方面。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开发绿色产品的实力。目前, 在我国只有食品加工方面较多进行绿色生产, 而多数企业的生产模式与绿色生产的要求相去甚远, 同时, 绿色技术的应用、绿色产品的开发等都进展十分缓慢。
5. 理论研究方面。
自绿色管理理念诞生以来,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 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 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 域外研究往往针对外国经验和情况, 对与我国具体情况还不完全适应, 不能照搬照抄。继续把国外先进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推进绿色发展理论本土化。然而, 由于我国绿色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再加上宏观环境的制约, 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 使得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落后, 难以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四、绿色管理实施措施
1. 制定绿色发展战略。
要想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制定绿色发展战略, 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严格遵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 在确保当前生产发展要求的同时, 把目光放的更加长远, 兼顾今后的发展需求。要明确当前发展不能损害后世发展的大原则, 把生态环境效益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评范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认真分析, 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然后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 制定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战略。
2. 采用绿色生产技术。
绿色生产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形式, 传统的生产加工技术不考虑环境影响。在绿色管理之下,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危害, 因此, 需要对传统的生产技术进行淘汰或者升级, 采用新的绿色生产技术。通过绿色生产技术的使用又能反过来促进绿色管理战略的实施。通过绿色管理的实施和绿色技术的使用, 可以有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并进。
3. 实施绿色设计。
绿色管理的实施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的, 即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 就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环境效益。绿色管理要求实施绿色设计, 在产品设计时要时时考虑到环保, 从材料的选择到加工制造, 从加工制造再到实际使用, 最后报废, 这一整个过程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例如, 在选择材料时, 要尽量选择环保材料, 最好是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同时, 应尽量减少产品包装, 避免过度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 包装最好选择易降解的材料。通过绿色设计, 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推行绿色生产。
生产过程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重要环节。企业生产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涉及到诸多环节, 实施绿色管理的难度较大, 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 明确各个生产环节绿色生产的目标和责任, 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生产岗位上。其次, 要组建专门的绿色管理团队, 制定绿色生产的规章制度, 把绿色管理落实到企业生产当中。同时, 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使各项绿色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对生产中存在的不符合绿色生产要求的环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实施绿色管理的关键因素, 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绿色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促进绿色管理的顺利实施, 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 为绿色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物质保证。其次, 广大高校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 聘请专业人士开设绿色管理课程, 培养高素质的绿色管理人才。第三, 企业也要顺应形势发展,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同时着力培养绿色管理人才, 做好人才发展工作。
6. 树立绿色管理观念。
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尤其是需要加强对我国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力度, 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促使他们转变传统观念, 树立绿色管理的观念。
7. 进行绿色管理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 做好理论研究是促进绿色管理的前提条件, 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为研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 也需要研究者不断努力, 刻苦钻研, 锐意进取, 不断推动绿色管理理论本土化, 为我国企业践行绿色管理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
8.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推进绿色管理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在环保方面已经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 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这些法律都是比较基本的法律, 对绿色管理的实施只能起到原则上的指导作用, 不利于绿色管理的顺利实施。因此, 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促使企业走上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摘要:绿色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管理理念应运而生, 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绿色管理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然后提出了实施绿色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管理,企业管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2010, 13 (1) :10-12.
[2]刘彦平.绿色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上海管理科学, 2010, (3) :17-18.
企业发展的品牌模式 篇9
但凡大型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和没有联系的品牌的情形, 就是多品牌战略;复合品牌模式, 是指企业对同一或同类产品赋予其两个以上的品牌, 即在一种产品上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
四种品牌模式, 各有优劣, 适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然而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并不断壮大。品牌化的运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 只有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 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选择品牌运作模式。因此, 在企业转化的过程中, 企业的多元企业组织都是采用品牌战略模型管理企业中长期发展, 他们以品牌为核心, 以品牌模式的选择进行战略决策, 制定品牌延伸规划与远景。
行业内主流的品牌运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单一品牌模糊模式, 即企业所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同时使用一个品牌的情形。主副品牌模式, 企业在进行品牌扩张时, 多种产品使用同一品牌后, 在保持主品牌的基础上, 对其他产品所采用的副名称;多品牌模式, 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彼此品牌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导入期
这一阶段一般是企业刚成立的3—5年时间内, 企业规模足够小, 业务足够集中。因为在市场中的发展时间相对短暂, 所以企业可以说是没有品牌体系, 甚至谈不上受众的品牌认知。企业开始不断地向市场渗透, 将自身的产品导入市场, 从行业内开始突破。因此, 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 选择单一品牌模式就是企业最好的发展战略。无论是以企业品牌切入, 还是以产品品牌切入, 都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中优势, 发挥出最大的品牌声势。
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企业的核心品牌认知体系, 告诉行业和受众我是什么, 规划清楚企业核心业务优势, 可以为受众, 为社会带来什么价值。因为企业刚成立, 生命力很脆弱, 没有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广撒网, 这样会让企业加速死亡。因而, 在激烈竞争下, 企业必须集中所有能够集中的资源, 放到推广一个品牌上, 才能在行业内, 媒体上爆发出同一个声音。从而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此带动受众的关注转化为购买行为。
第二阶段:快速成长期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了快速成长期, 也就是企业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且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和企业规模实力。这一阶段可能是企业成立5—10年, 甚至是20年, 这由当时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这时企业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无论是自身, 还是管理团队, 或是市场基础, 都得到了一定的积累。但竞争依然存在, 甚至越往高处走, 竞争越激烈, 压力越大。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 必须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稳固地位。同时行业还有不断涌入的新进入者, 加速了市场的高度细分, 以及消费需求多元化。因此, 企业必须采取主副品牌模式, 在保证主品牌的影响力前提下, 采用副品牌进入市场阻击新进入者, 扩大品牌产品的排面, 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有:一方面集中力量将核心产品或业务规模做大做强, 加速巩固品牌的市场销售力。另一方面是落实品牌的全国区域市场渗透, 强化对各区域市场的垂直管理, 可进行各地区域公司、项目公司建立运营。还有就是保证企业品牌的高度, 也就是主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可以通过横向扩张, 借助品牌拉动复制, 打造样板市场或样板产品, 比如万科地产。通过对业务、区域市场、品牌三方面的综合管理, 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最优的效果转化。
第三阶段:战略发展期
一个企业上升到战略发展期, 换而言之, 就是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 在行业中属于名列前茅的引领者, 且在社会中也具备了足够的品牌口碑。这时的企业足够大, 足够强, 财力足够雄厚, 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或单一产业。经历过快速成长期, 企业的市场管理体系健全, 市场经验非常丰富, 同时也具备了很多区域公司或项目公司, 甚至是控股、参股公司。这个时候原本的企业品牌只需要保持正常的运作, 而又具备了足够的现金流。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多元化发展, 或是敢于向自己攻击。这就需要多品牌运作, 或是兼并, 或是强强合作打造新的品牌。那么, 企业就可以考虑采用多品牌模式, 或是复合品牌模式, 这取决于企业的资源分配和市场眼光。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企业品牌的深度发展, 对集团品牌模式进行有效梳理, 并调整结构分工, 以便于品牌快速扩张和复制。在保证核心业务品牌的稳固下, 尽可能的实现对品类市场的竞争垄断, 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 同时与时俱进对品牌进行创新, 维系目标受众。甚至还可以考虑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 从本土走向国际竞争。但在进行多品牌运作或是复合品牌运作的同时, 必须谨慎选择, 避免进入夕阳产业, 或是竞争大、利润低的行业, 否则将会对企业集团造成拖累。
对于企业而言, 在市场中不是生, 就是死, 那么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就是根本。不同的阶段, 企业的实力不一样, 品牌模式的选择也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时间和规模实力不断上升。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实现快速资源垄断, 或是市场垄断, 品牌模式的选择也是可以实现跨级采用。如果做不到, 那就只能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积累。
和谐管理促企业发展 篇10
和谐管理, 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力集团成立之初, 由于受到旧有体制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运行不畅, 各部门只关心自己的工作, 缺乏整体协调能力。员工之间缺乏互信、尊重和沟通, 许多事情议而不决、行而不顺。一些员工缺乏进取意识, 对集团发展不关心、不深思, 未能真正理解和认同企业发展战略。子公司有的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有的对集团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抵触情绪, 有的过分依赖于集团, 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和市场开拓意识。针对这些问题, 海力集团领导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致认为:只有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和谐管理, 才能彻底根除旧有管理体制弊端, 实现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 海力集团确定了推进企业和谐管理的工作原则, 即: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和谐管理的核心, 企业与员工和谐相处是和谐管理的目标, 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是和谐管理的最终追求。
和谐管理, 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海力集团积极转变管理思想, 努力使管理重心由对物的调节与控制转为对人的管理与激励, 真正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 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 切切实实把员工当做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集团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 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集团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 深入发掘员工的潜能, 努力增强员工工作能力的可持续性。
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
一是狠抓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政治环境;二是积极搞好思想教育, 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思想环境;三是努力健全内部矛盾化解机制、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治安综合治理防控机制和稳定工作责任机制, 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人文环境;四是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讨, 营造一个深化实践的理论环境。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 修定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努力实现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刚性与柔性相协调, 控制与激励相平衡, 权利与责任相对应的制度管理新机制, 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建立融洽的劳动关系。
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法规的基础上, 集团充分尊重并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管理层肯于放下架子, 调低姿态, 倾听民意, 广纳群智。每项重大决策措施出台前, 都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程序, 充分听取、认真吸纳员工的意见建议, 力求在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集团顶住巨大压力, 迎难而上, 坚持不裁员、不减薪, 切实保证了员工利益, 维护了稳定和谐的大局。
树立诚信的经营作风。
“诚信做人, 以德立身;诚信经营, 以德治企”是海力集团一贯倡导的经营作风。集团注重培养全体员工的信用意识,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改善企业信用环境, 正确处理企业与顾客、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关系, 努力实现双赢、多赢。
创建新型的绿色企业。
第一, 科学决策, 把环保指标列为企业新建、扩建、改建、技改等决策的重要标准并加大权重, 对于环保不达标的方案实施“一票否决”。第二, 制度保障, 在建立规章制度之前, 进行初始环境评审和规划, 识别企业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 分析企业环境管理信息, 了解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 从而使规章制度切实起到推进环保的作用。第三, 技术创新, 大力开发节能型、低污染的绿色产品, 在材料选用、生产工艺等方面实施全寿命周期设计。第四, 加大投入, 整治“三废”, 强化循环使用、综合利用, 变害为利。
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集团热衷慈善事业, 积极回报社会, 先后出资设立了“海力助学基金”, 奖励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子。在多所学校内出资成立了“海力爱心女童班”, 帮助困难女童完成学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连续多年出资赞助“泰山国际登山节”活动, 出资成立了“海力足球俱乐部”、“海力书画社”, 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好评。
和谐管理, 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企业发展需要管理创新 篇11
关键词:企业管理 管理创新 企业发展
0 引言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在激烈的动态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而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管理大师杜拉克曾经说过:“面对变化,只有创新。谁继承以往的做事方式,注定会带来灾难乃至死亡。”
1 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影响
1.1 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带领着人类进入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生存的企业,科技化、信息化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动态的经济环境中经营运作,与时俱进,与时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的使命。
1.2 管理创新是市场竞争的要求 “创新是索尼的DNA”,这是索尼一直坚持的宗旨。而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竞争中,索尼创新的步伐变慢了,在一些高科技产品领域,索尼已经失去其领先者的地位,例如,目前在便携音乐播放器产品领域,苹果iPod将索尼的Walkman逼到绝境;索尼游戏机PS2也在遭逢来自微软XBOX的强劲挑战。李熴耀认为,如果没有划时代的产品,坚持走高端路线的索尼很难主导市场。[1]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贸易壁垒日益减少,市场空间的形态越来越丰富,企业竞争对手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要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和竞争方式,获得核心能力的突破性进展,才可能走在市场的前列。
1.3 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时代的发展使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压力。如果企业不持续改进旧制度和管理方式,不提高产品中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企业就会被这个市场淘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创新。
2 管理创新中的误区
企业最不能缺乏的是创新,最可能缺乏也是创新。很多企业都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真正善于创新的却很少,甚至还进入了创新的误区。
2.1 重硬件,轻软件 很多企业都会把精力放在产品,设备等硬件创新上,忽视了软件对企业重要作用。新产品的出现是一种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就是新产品,创新的方式很多,存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各各层次,比如观念、知识、管理、文化等等。只追求产品技术创新,往往会忽略市场需求,导致产销脱节,资源浪费。
2.2 创新就是“前所未有” 很多人认为,创新就是要前无古人,颠覆过去,这是个误解。一些事情别人做过,你也做却能做得更好,比如改良改进,并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这同样是一种创新。
2.3 创新就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创新是手段,是工具,却不是最终目的。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企业生存发展服务的。创新应该是一个过程,应该持续不断的进行。这样的企业才能永远保持活力,保持竞争力。
3 管理创新新思维
企业未来面临的变化也许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当巨轮的“船长”们把暂时的东西误认为是永恒时,公司就失去了未来。[2]在这日益变化的时代里,“变则通,通则久”。
3.1 组织结构影响管理创新——有机扁平管理 成功的演出,不仅需要每个演员的天才表演,而且要求有优秀的剧本;同样,组织的高效率运行,首先要求设计的组织结构合理。[3]有机扁平结构将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创新。有机结构的特点是:工作专业化程度低、规章制度少、分权化程度较高;较易获取丰富资源;跨部门单位间沟通频繁。扁平结构的特点是:机构精简、管理层次少,运行效率高,任务命令容易传达。将这两种结构结合起来,协调运作,将大大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受挫性,适应性,使管理创新更容易进行。
3.2 人力资源是创新之本——育人强企 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发挥人才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别要鼓励创新能手,帮助他们克服阻力,以他们的成功来影响和鞭策其他员工,这是企业保持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3.3 企业文化推动创新——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好的创新也能给企业文化带来超时代的意义,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反过来,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创新也同样受到影响。我们需要充满创新精神的文化,比如:实施开放式自主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接纳冲突,鼓励不同意见,可以得到更多创意性建议等等。
创新帮助很多公司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如:杜邦、夏普和3M等。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将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开拓和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
参考文献:
[1]赵继新,吴永林.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加里·哈梅尔,邓跃峰.北大商业评论.2008年3月.
和谐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篇12
要将邯钢装备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 实现核心竞争力质的飞跃, 最有潜力可挖的当属企业中的员工。邯钢公司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创新和谐管理, 以人为本, 实施了多方位的激励强化项目、劳动竞赛、情感关怀, 开展柔性管理, 有效地挖掘出蕴藏在员工中的潜质, 促进了企业高效、健康发展。
一、实施多方位的激励强化项目
实施多方位的激励强化项目, 奖励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 有效地提升了员工的素质,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挖掘出了员工的潜力。
1. 推行“两赛”分站式比赛、职工“网上练兵”, 双轮驱动打通职工素质提升“快车道”。
邯钢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升提出的新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加快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为公司的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推出“两赛”分站式比赛新模式, 开通职工“网上练兵”平台, 打通职工素质提升“快车道”。
改变以往每年只进行一次技术大比武, 一锤定输赢的比赛方式。推出了“分站式”比赛的新模式, 实行“分站比赛、累计积分”与公司级总决赛相结合的新机制。比赛要拿好成绩, 就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为了给职工创造便利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邯钢启动了职工“网上练兵”的新方式, 把职工学习的途径拓宽到了互联网。随着公司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内部OA网络已经完全覆盖了全部技管岗位和绝大多数主要生产和操作岗位。因此, 充分利用这一网络资源, 开发了职工“网上练兵”软件, 供职工在工作之余进行随时学习, 为职工学习专业知识、检验技能水平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
“分站式”技能比赛和职工“网上练兵”活动使职工由以前的阶段性学习, 转变为现在的持续性学习, 学习能力大幅度提升, 学习氛围逐渐浓厚, 技能水平普遍提高。由“分站式”技能比赛和职工“网上练兵”活动两轮驱动, 打通了邯钢职工素质提升“快车道”, 为邯钢今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 实行“三对标, 四上墙”看板管理, 推进炉机公辅“先锋号”竞赛纵深开展。
瞄准同行业先进企业、先进车间、先进岗位、先进指标、先进个人炉机公辅组, 全面深入开展“三对标, 四上墙”活动。
以炉机公辅“先锋号”竞赛为载体, 为每个参赛炉机公辅组设计并配备了对标看板, 同时, 指导基层围绕指标扎实开展对标竞赛活动。对标看板被称作“三对标, 四上墙”看板。“三对标”即炉机公辅对标、班组对标、职工对标, 寻找差距, 制定学赶措施。“四上墙”即各竞赛单位利用看板将标杆炉机公辅单位设备名称、标杆指标上墙, 将赶超计划时间和赶超措施上墙, 让每名职工既清楚标杆、了解标杆, 又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对标看板内容具体、形式直观又便于实际操作, 成为基层对标活动的新平台。
3. 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和“建功立业”工程。
女职工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邯钢组织六千余名女职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树立“以素质求地位, 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 大力实施了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和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鼓励她们立足本职岗位、开拓进取, 不断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多做新贡献。
二、实施多方位的和谐管理
实施多方位的和谐管理, 体现了人文关怀,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 也为公司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生产环境。
1. 推进董事长、总经理联络员制度, 体现人文关怀。
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契机, 把坚持以人为本,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融入到企业管理创新中, 全面开展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在推进企业创新管理中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 进一步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在公司实行了董事长、总经理联络员制度。通过这条途径, 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的思想动态, 掌握职工对热点问题的反映, 及时准确地反馈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为公司决策提供帮助;根据公司不同阶段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任务, 收集职工意见, 凝聚职工智慧, 及时提出建议, 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
董事长、总经理联络员制度建立, 创新性地开辟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新渠道, 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 也为公司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生产环境, 得到了员工的支持, 为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创建科学规范的职工帮扶救助体系。
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建立科学规范的职工帮扶救助体系。为职工排忧解难, 结合邯钢实际, 公司创立了邯钢公司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完成了对困难职工实行“全覆盖”帮扶。
创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旨在解决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在构建和谐企业, 稳定大局, 调动职工积极性、解决后顾之忧和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 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 深化职工文化内涵, 创新职工文化载体, 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 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 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助力企业建设又好又快和谐发展。以文化娱乐、体育赛事和导向型宣传为主要内容, 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普及面广的特色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建设国际水平现代化邯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及广大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利用组织大型文体活动鼓舞人心, 利用创造贴近职工的文艺作品引导人心, 利用服务大众的工作意识凝聚人心, 利用高覆盖面的宣传网络温暖人心, 不断为邯钢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管理模式企业发展】推荐阅读:
企业发展模式11-25
企业发展的市场模式05-10
企业会计管理模式06-22
企业组织管理模式08-11
企业资金管理模式09-20
企业培训发展趋势与企业培训模式创新李杰08-22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07-20
企业管理模式研究09-09
保险企业会计模式管理11-29
我国印刷企业转型中的发展模式思考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