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小微企业

2024-12-21

工业小微企业(通用12篇)

工业小微企业 篇1

成本管理的含义是指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中, 企业围绕所有耗费而发生的制造成本、各项费用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都应当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 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 (成本) 的合理性、必要性, 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 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 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 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管理本身是企业的一项综合管理, 其主体应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而实际上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成本管理普遍侧重于宏观需要, 而忽略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效用。它们实施的成本管理仅局限于遵守和执行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为了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创造较多的成本, 从而意味着高效率, 然而高效率未必就是高效益。产量越高, 单位产品成本越低, 如果销售量不变, 企业则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收益, 于是陷入单纯性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怪圈。

(二) 成本管理观念陈旧, 手段老化

许多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片面, 仅仅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耗费过程, 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和相关领域成本的研究与管理, 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而忽视采购过程中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只注意制造产品的生产成本, 而忽视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来源的融资成本, 以及高速增长的人力资源成本。一些小微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 成本预测、决策等缺乏制度性、规范性, 成本计划也缺乏科学性, 因此就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却忽视管理成本, 注重生产成本核算却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和生产要素合理组织过程中的成本的核算。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手段仍然处于手工操作阶段, IT技术在成本管理活动中很少真正发挥作用。

(三) 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资料失真

大部分小微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单一、构成简单, 不能深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不能提供各个环节中的成本信息, 以及各个环节中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 小微企业成本管理对象仅局限于财务成本方面的信息, 不能提供给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及产品等信息。据某相关部门调查, 在差异化生产特点日趋明显的今天, 我国只有约5.7%的企业采用了分批法计算成本, 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几乎无人问津, 可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简单化, 而小微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则更是简单。

(四) 原材料采购、支出管理不严

原材料采购、支出管理不严, 主要体现在:1.在采购方面许多小微企业偏重于从某一个固定供应商那里供货, 这往往会造成原材料价格缺乏竞争性, 从而提高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另外, 许多小微企业在采购人员的差旅费报销方面管理很宽松, 导致许多不实的差旅费也计入了产品的成本;2.在领料方面, 部分小微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致使原材料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职工私自挪用原材料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五) 生产工人缺乏专业培训, 加速了设备损耗和材料浪费

大多数小微型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 同时部分小微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和管理意识薄弱, 只看到眼前利益, 对员工缺乏统一的专业培训, 生产工人在上岗前只经过简单的培训或者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例如, 通过对石家庄市博大工控有限公司的调查, 公司只对新招聘的工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简单实习培训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任何投入。致使部分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正确、熟练地操作机器设备, 这可能造成机器设备提前报废, 或造成材料与能源消耗过高, 成本上升, 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浪费现象也较严重。

二、优化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小微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下面, 根据小微企业成本的特点、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 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小微企业应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 注重整体与全局, 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产品生产过程, 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的设计、技术的开发、售后服务成本的分析等。成本管理范围也不能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成本, 还要考虑融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物流成本等, 争取将综合成本降到最低, 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例如在人工成本方面, 小微企业经营者除了将精力放在如何开发市场,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之外。同样要重视如何搞活企业内部分配, 用有限的资金调动职工积极性, 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 企业应建立健全人工成本管理体系, 注重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与核算, 深化劳动定额、定员管理, 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 控制劳动力的投入量。发挥工资激励作用, 优化人工结构。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同时, 成本管理的内涵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成本、环境成本等。

(二) 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在现代工业企业中, 间接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许多费用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 间接费用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经破绽百出, 引进先进的作业成本法迫在眉睫, 对于小微工业企业更是如此。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它能够适应灵活多变的个性化生产需要和当代高新技术的制造环境。作业成本法以顾客链为导向, 以价值链为中心, 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强调协调企业顾客的关系, 从企业全局、整体出发, 协调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等的各项作业连续同步, 消除作业流程中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 使企业整体得到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作业成本法改革了制造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 极大地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作业成本法以更精确的成本分解替代了成本分配, 更加符合现实。最重要的是, 它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不是就成本论成本, 而是通过对各个环节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 达到对最终产品所有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效果。

(三)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提升员工成本管理意识

首先不论是企业主管、生产或财务负责人, 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当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通过宣传等方式使成本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其次要加强全员成本教育, 使大家理解本职工作与企业成本的关系, 把被动管理员工进行成本管理转变为员工自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把填报原始数据与员工的个人利益联系起来, 奖优罚劣, 从而营造人人关心成本的良好氛围。同时小微企业要大力加强成本管理的人才培养, 克服人才对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制约, 尽可能的增加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支出, 创造成本管理人才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大胆地在成本管理人才队伍上推陈出新, 大胆启用新人, 提供给新人成长、锻炼的舞台, 积极快速的吸收新方法、新制度和新变革。

(四) 增强采购成本控制和材料核算制度

在企业里.采购部门常常牵制着40%一50%的销售金额减少采购成本也许是整个成本管理计划中最有效的一步。因此要增强采购力量, 降低采购成本。一方面要考虑采购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考虑采购预算、采购规模和采购谈判技巧等。小微企业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采购成本:1.培养采购人员的谈判技巧, 增强谈判力量。2.委托中间商或联合同行进行采购, 从而扩大一次性采购规模, 利用规模优势来降低采购成本。3.制定合理准确的采购预算。首先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合理估计, 既要保证采购数量合理又要避免可能未来价格上涨所造成的不必要支出;4.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吃紧之后, 企业才开始采取优化供应的措施, 其实都是亡羊补牢, 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倒不如在产品那一端做做文章, 如创新款式、结构或功能等, 想办法使你的产品个性化, 不具有可比性, 从而提高性价比。

另一方面, 要建立科学的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在产品、半成品的内部转移, 以及产成品的入库、出库等, 都应当填制相应的单据、凭证, 办理审批手续且严格进行验收和计量。公司的各种存货要按规定进行定期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进而保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五) 对生产工人进行统一的专业的岗位培训

小微工业企业规模小、人员便于管理,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 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从短期来看, 培训员工需要花费企业一定的资金, 增加企业的负担, 但从长远来看, 岗位培训能使员工尽快地适应工作, 较好的从事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多做贡献。同时, 经过岗位培训.员工能正确地操作机器设备, 延长了操作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同时也降低了原材料及半成品的损耗, 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

(六) 调整企业资本结构, 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一般大于大中型企业, 按照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反向搭配原则, 小微企业应该采取稳健的筹资策略通过股权交换实施同业兼并、吸引战略投资者等方式, 扩大权益融资, 增加权益资本比重。在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份额占比等问题的同时, 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 提高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 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进而降低融资成本。以农业银行为例,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主要有企业的规模、资产负债状况、流动比率、周转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总的指导思想是风险越小、信用等级越高, 盈利能力越强信用等级越高, 小微企业通过权益融资后, 上述指标将发生有利的变化,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 从而为降低银行贷款成本奠定基础。同时, 通过上述调整, 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总体风险, 偿债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增强了企业对银行的吸引力, 引起银行间的竞争, 增强了企业的议价能力, 同样使降低银行贷款成本成为可能。

(七)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在制定了一定时期的信用政策之后, 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以保证既定信用政策预期效益的实现。首先应确定信用批量分解点, 信用批量分界点是指提供商业信用所带来的收益与费用损失相等的商品订购数量。只有当订购量超过该分解点时给予商业信用才有意义。其次确定信用额度, 即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最高额度。在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过程中, 应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实行严密的监控, 通过账龄分析, 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根据账款拖欠时间按既定的收账政策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催收。同时, 要权衡收账收益和收账费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立明.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及其借鉴[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2, (11) :23-35.

[2].李志荣.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探讨[J].内蒙古统计, 2007, (3) :7-10.

[3].银花.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 :33-36.

[4].蔡翔、宋瑞敏、蒋志兵等.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 2005, (12) :15-17.

[5].王秀梅.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22) :17-21.

工业小微企业 篇2

国家统计局镇江调查队近期对119家小微工业企业进行了税费负担专项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税费负担情况

此次调查分为企业缴纳的税费、各类保险金、融资成本、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四个方面。

(一)企业税费负担较重

调查显示,企业对目前税费水平主观感受“偏重”的占65.2%。从样本企业的财务数据汇总情况看,小微工业企业2013年较2012年税费负担略有减轻但整体税费水平仍然较高。企业2013年上交的税费与经营成本的比例为5.6%,2012年这一比例为

6.1%;企业2013年上交的税费与企业利润的比例为95.9%,2012年这一比例为100.1%。从入户调研情况看,一些企业主反映除了税收之外,各项基金和其他收费较多,加重企业负担。

(二)融资成本较高

贷款成本高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对小微工业企业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小微工业企业银行贷款分两种形式: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一般来说信用贷款的利率比担保贷款要高一些。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工业企业浮动后贷

款利率要更高一些。调查显示,2014上半年的小微工业企业平均银行贷款年利率为7.3%。银行是否放贷、放贷额度以及是否有附加条件因企业自身条件而异,据扬中新坝镇一家生产母线的企业介绍,由于企业资信比较好,固定资产价值较高,可以有多家银行选择,银行主动上门提供贷款,而且无附加条件。而扬中开发区一家生产管道的企业,由于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银行就要求有存贷比,贷100万需要把30万存在银行,只给企业70万现款,而且企业收到的付款中超过50%都是承兑汇票,严重减缓了企业资金流转。还有扬中油坊镇一家生产密封件的企业反映由于规模小、缺乏抵押物等原因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大部分企业反映取得银行贷款还是比较便利,只要符合条件就能贷款。镇江一家印刷企业还获得了无息贷款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调研企业普遍反映除利息外无需缴纳其他费用或仅交少许手续费,整体贷款收费比较规范。

(三)运营成本持续上升

运营成本上升最突出的表现是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受调查企业2013年的应付职工薪酬较2012年平均增长11.2%。2013年企业为员工上交职工保险金的总金额占用工成本的平均比重为9.9%。企业为员工缴纳各项保险情况如下:员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为60.1%,医疗保险参保率为36.6%,失业保险参保率为25.9%,工伤保险参保率为44.7%,公积金缴纳率为11.0%。据企业

反映,未交社保的原因主要为部分员工为当地农村居民,已经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

(四)优惠政策执行较好

2013年,国家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型单位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受调查企业中反映符合该项政策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9.2%,反映享受该项政策的占8.4%,未享受该优惠的企业表示,该项政策主要面向个体经营户,企业或法人的营业规模普遍较大,难以满足该项政策的条件。2014年,国家出台了另一优惠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反映符合该项政策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29.4%,反映享受该项政策的占24.3%,该项优惠政策的受惠面明显较大。获得减免的企业普遍认为获得减税的手续较为便利,当地政府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较好。

二、企业的建议意见

本次调查收到企业反馈的大量意见建议,汇总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进一步减轻税费负担

进一步降低各种税率,规范、减少或取消各类基金和行政事业收费,如工商管理费、治安管理费、环卫费等科目。

(二)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走企业对于贷款的意见建议集中在四个“一些”,即贷款利息更低一些,融资渠道更多一些,办理手续更简便一些,资金到位更快一些。

(三)优惠政策惠及面更广

工业小微企业 篇3

一、小微金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多家银行陆续提出向小微金融转型,并在小微金融领域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从前期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形势预判上看,当前正处于银行业发展小微金融的黄金(1318.70, 1.70, 0.13%)时期。

小微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小微企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质量不断提升。2013年,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创造全国GDP的65%,提供了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85%,上缴利税占60%。小微企业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带来了强劲的乘数效应和社会效益。银行肩负着调节社会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必须对这一重要力量积极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小微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从政策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昭示,每一轮改革热潮都会促发创业热潮,也会有一批优秀小微企业脱颖而出;随着新三十六条、小微企业发展二十九条、银十条、国九条,以及财税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从经济面看,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兴产业崛起、居民收入提升等,都将推动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的形成,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从技术层面看,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电商平台的兴起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小微企业延伸市场触角、降低经营成本提供了渠道平台。

银行业向小微金融积极转型。长期以来,在风险把控、规模依赖等本能驱动下,银行习惯于围绕大客户开展业务。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大企业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度逐步降低,存贷款定价吸引力减弱,银行依靠服务少数大客户赚取丰厚利润的日子一去不返。而小微企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金融需求增加迅猛,对银行依存度相对较高,风险相对分散,对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更为有利。银行业向小微金融转型,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政府、监管三令五申引导,而是逐步成为银行内在的战略诉求。

二、小微金融尚有战略壁垒须突破

尽管小微金融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小微企业的一些固有特点,使得银行按照经济原则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融资服务方面,面临不少现实的壁垒。

壁垒之一:风险防范。小微企业经营信息透明度较低、财务报表规范性较差、对抗外部经济波动能力较弱、有效担保和抵押不足,这都使得小微贷款较大型龙头企业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风险更高,银行甄别符合条件客户的难度较大。如果风险防范不到位,小微金融甚至会“未入蓝海、已陷泥沼”。

壁垒之二:成本控制。尽管小微贷款的风险定价较高,但由于金额小、期限短、派生业务少,单笔小微贷款和单个小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绝对收益并不多。在传统信贷模式下,一笔小微贷款与大企业贷款所花费的精力相差无几,甚至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尽职程度、综合能力等要求更高,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如何控制成本是银行持续发展小微金融必须攻克的难题。

壁垒之三:资源配置。近年来银行业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贷款额度受控、存贷比刚性约束,而大部分小微企业贷款多、存款少,且融资需求“短、频、急”,对银行的资金摆布是一个重大考验!如何发展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如何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效益,这些问题都亟待破解。

三、小微金融战略路在脚下

所谓战略,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就是用来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全局性谋略、方案和对策。银行选择小微金融的战略之路,必须明确战略定位,制定战略方针,找准战略抓手,夯实战略支撑。

一是要明确差异化的战略定位

越是在满腔热情投向小微金融的时候,银行越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避免一拥而上“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小微金融市场容量巨大,客观上为银行业差异化拓展业务提供广阔空间。各家银行可根据自身的业务专长、区域摆布、风险偏好、收益诉求等实际情况,对小微客群进一步细分和深挖,选择适合自身的目标客户、展业模式等,发挥各自在供应链融资、现金管理平台、专业市场渠道、信用卡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切入点和定位。通过各家银行的错位发展,让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小微客户都能享受到银行服务,真正朝普惠金融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制定清晰可行的战略方针

发展小微金融首要就是做好小微信贷业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突破口。这并不意味着简单放低小微客户的准入门槛或提高信用额度,而是要求银行在客户选择、风险把控、运营操作等多方面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丰富技术手段,减少与小微客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符合条件的小微客户都能较为便捷地获得资金支持。在提供授信的基础上,小微金融要做到“三个延伸”:从单一信贷业务向公私兼容的综合金融服务延伸。加大资金结算、贸易金融、企业理财等对公业务的渗透,同时考虑到小微企业主个人与企业财务需求往往相互融合,积极挖掘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人及其家庭的财富管理服务,面向企业员工的代发薪、信用卡等业务,通过增加客户对银行的综合回报降低融资成本。从单个客户拓展向客户群批量开发延伸。针对商圈、产业链、商会的小微客户群经营模式和金融需求的共性特点,对特定的小微客户群体开发标准化产品,以集群融资的规模经济效应来分摊作业成本。从单个时点的需求响应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在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金融支持,如对创业初期的企业给予抵质押门槛低、用款灵活的信贷支持;对成长期的企业提高授信额度,配套现金管理服务等;对于成熟壮大的企业进行综合性的企业融资规划,帮助客户通过股权交易、上市等进行融资。即使企业经营发生困难,也要结合其“换业不换人”、“转地不转行”的特点保持一定联系,在客户“东山再起”时给予相应支持。

三是找准简便易行的战略抓手

小微金融在我国银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长期服务大客户为主的业务模式和惯性思维要向小微金融转型,必须依托易于推广复制的业务模式,最好是有一批内部叫好、外部叫座的产品,既减少战略落地的阻力,也使得小微金融尽快产生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家银行开展小微金融的具体战术和主要抓手各不相同,优秀的案例层出不穷。广发银行2013年针对个体工商户推出“生意人卡”,一张卡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以“一次审批、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按天计息”为特色,受到广大小微客户的热烈追捧,推出市场仅八个月贷款发放量就超过200亿元。

四是建立高效灵敏的战略支撑体系

流程化的运营手段。依托数据平台,对业务流程中的标准化环节进行集中批量处理,节约宝贵的人力资源,并减少人工干预,达到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广发银行去年将全行个人贷款集中上线审批,单笔审批速度提升了近五倍,在全年小微贷款笔数增长了四倍的情况下,基本实现“审批不过夜”

前瞻性的风险管理。系统审批效率虽高,但往往基于历史经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判断,对市场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银行必须加强前瞻性分析,保持审批和管理的精准度。针对小微客户数量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可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预判经济、行业变化趋势和细分客户的发展特征,不断优化风险管理参数,降低审批差错率,未雨绸缪进行风险预警。

扶持性的激励机制。小微金融作为新兴业务,银行可给予倾斜性支持,如对小微业务人员的业务量评估有别于大企业业务人员,适度提高小微业务的不良容忍度,落实监管导向给予风险资产权重优惠,倾斜信贷资源分配等。2013年,广发银行继续设置专项信贷额度,小微贷款增幅高于全行整体贷款增幅10个百分点。在小微贷款达到一定规模后,则应提高对负债自我补充能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等方面的约束要求,引导小微金融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立体化的服务渠道。一方面,做强传统物理网点阵地。广发银行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超过120个小企业金融中心,专营小微金融,未来还会将更多网点转型为小微金融特色机构,对客户提供面对面的贴身服务。另一方面,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工具获取、了解、筛选客户,并与电商等外部机构开展合作,将小微金融目标群体扩大到网络商户,可将网络交易流水作为授信依据。此外,部分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借贷平台等金融服务新模式。

谈小微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篇4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体现在很多方面, 必须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加强经济的竞争力。因此, 国家经济发展既需要大企业, 同样需要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1]。只有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才会促使我国经济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好坏,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 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关乎社会民生问题, 关乎老百姓就业问题, 更关乎社会稳定。

当前,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 我国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因此, 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2]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近年来小微企业经营压力日益加大、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 由于小微工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其他类型的小微企业要明显得多, 遇到的问题相对就更为突出。

一、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 (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小微工业企业) 的单位数占全部工业企业单位数的八成以上, 从业人员数约占三成, 主营业务收入接近一成。从地区来看, 东部地区的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等沿海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小微工业企业。

当前, 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状况不佳, 微型企业比小型企业状况相对更差。小微工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较多, 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突出的主要问题有用工成本上升, 原材料成本上升快、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紧张、招工难、融资难, 等等。

第一, 小微工业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 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企业附加值偏低, 利润率低, 企业经济效益欠佳。

第二, 小微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不强, 特别是当沿袭多年的“中国制造”的各种优势一旦不再具备的时候,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小微工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越发衰落, 企业出口更加困难。

第三, 小微工业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偏低。许多小微工业企业还处在“家庭作坊式”的低水平, 仍是家族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过去对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 该模式就制约了小微工业企业的正常发展。

总之, 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 小微工业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 恰恰对小微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要求。

二、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 小微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非常必要。

第一, 从国际上的大环境看,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后金融危机的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影响, 生产经营困难较大的小微工业企业大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企业。

第二, 我国正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大力淘汰影响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两高一资” (两高, 即高耗能、高污染;一资, 即资源消耗性) 产业。在我国小微工业企业中, 属于“两高一资”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

第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稳定有效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微工业企业自身的各种特点决定了它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关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向, 对就业问题、民生问题以及社会稳定的意义巨大。

然而, 小微工业企业目前发展的状况是:企业发展的水平较低, 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营形势的复杂环境下, 小微工业企业必须看清形势, 把握机遇, 下定决心进行转型升级, 才能有效克服自身的各种问题, 突破困境, 保持较快较好的发展。

三、制约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企业规模小, 分布地域广, 技术含量偏低, 经济效益差, 资金不足, 新生消亡频繁, 等等。正是小微工业企业这些自身突出的特点, 导致了在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3]。

(一) 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

对于小微工业企业而言, 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资金紧张造成了一些小微工业企业关闭破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成长, 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道路的最大障碍。具体来说, 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的困难主要体现在:1.资金缺口较大, 2.融资门槛偏高, 3.融资成本高。

(二) 小微工业企业招工难

近些年, 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越发严重,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小微工业企业, 影响更为巨大。根据有关调查, 在有招工需求的小微工业企业中, 仅有一成出头的企业能够招到全部所需员工;其他绝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只能招到部分所需员工, 甚至招不到企业所需员工。

(三) 小微工业企业成本高

近些年, 高成本越来越影响小微工业企业的经营发展。近年来, 在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用工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厂房用地成本居高不下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小微工业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对于成本上升的问题, 东部地区和制造业的小微工业企业显得尤为突出。高昂的成本, 使得越来越多的东部地区和制造行业的小微工业企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发展, 以往低工资的用工成本优势越来越弱化, “中国制造”的优势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四) 市场需求不足

一方面,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的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影响, 世界经济发展缓慢, 各国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生产利益的原因, 采取了多项措施, 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不足, 严重影响小微工业企业出口。另一方面, 由于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市场需求也不足, 这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生产动力。

(五) 税负重

税负重的问题在小微工业企业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直接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当前, 小微工业企业所涉及税费的种类较多, 部分税种设置不合理, 影响了企业的净利润。

四、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当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目前国内、国外经济的复杂大环境下, 必须大力促进小微工业企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 保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 提升小微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积极支持小微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着重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有效进行节能减排。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服务的平台, 集中各项优势的科技资源, 为小微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服务。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 进行有效运用, 大力保护和管理各项知识产权, 进行宣传教育, 有效普及知识产权的一些相关知识, 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以创新驱动, 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从粗放式发展方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的改变, 力争从“中国制造”的发展模式向“中国创造”的发展模式积极转变。

(二)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对传统产业进行积极改造。推进小微工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应用。

(三) 积极引导促进小微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企业的聚集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它对于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有着重大的意义。

要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培育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企业园区”, 通过制定科学规划, 引导小微工业企业聚集发展, 加快企业产业升级。重点建设产业集群环境, 完善产业集聚要求的各项服务功能, 壮大龙头骨干企业, 延长产业链, 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 将众多零散而产业相关的小微工业企业聚集起来, 弥补单一企业规模不足的经济损失, 形成明显的群体规模优势。利用群体效应和共同资源, 共享群体信誉, 提高集群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 铸造产业区域品牌效应。

(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将显得非常重要。要花大力气对基础好、有长远发展规划的小微工业企业进行大力培养, 促进这批企业尽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 有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 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总之,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 小微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必须采取各种积极措施, 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 (国统字[2011]75号) , 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bz/t20110909_402753122.htm.

[2]赵海东.企业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北方经济, 2011 (12) , 75-77.

工业小微企业 篇5

(2012 年上半年)

企业详细名称:扬州奥鼎软件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代码:692561393

行业代码:□□□□企业规模 ;否

01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的途径:

1、改进企业装备、工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2、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3、企业改革与创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生产经营全面或部分进入新行业,5、资产重组、并购及企业间联合等(1)02如果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应选择什么时机具体实施:

1、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高,企业经营尚可

2、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低,企业经营尚可

3、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高,企业经营困难

4、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低,企业经营困难(3)03实施转型升级的主要根据:

1、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2、国家或地区产业政策的要求

3、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要求

4、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2)04转型升级对企业发展重要程度:

1、重要

2、一般

3、不重要

4、很不重要(1)05企业转型升级的风险收益评估:

1、综合考虑,再决定是否要实施

2、只要有条件,尽可能快地实施

3、转型升级是有风险的,尽可能沿袭过去做法(2)06政府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

1、很重要

2、重要

3、一般

4、不大(2)07企业技改投入较前两年:

1、有所增加

2、变化不大

3、有所下降

4、没有投入(2)08目前企业装备水平较前两年:

1、大幅提高

2、有所提高

3、变化不大

4、有所下降(3)09目前企业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较前两年:

1、大幅提高

2、有所提高

3、变化不大

4、有所下降

5、不存在环保问题(3)10企业生产过程的资源利用水平较前两年:

1、大幅提高

2、有所提高

3、变化不大

4、有所下降(3)11 目前企业产品质量较前两年:

1、大幅提高

2、有所提高

3、变化不大

4、有所下降(2)12目前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程度较前两年:

1、全面进入新产业

2、部分进入新产业

3、没有变化(2)13企业进行体制或机制创新程度较前两年:

1、都有创新

2、体制或机制有创新

3、变化不大(2)14目前企业产品研发能力:

1、很强

2、较强

3、一般

4、较弱

5、很弱(3)15 目前企业主要产品竞争力较前两年:

1、很强

2、较强

3、一般

4、较弱

5、很弱(3)16 当前企业希望获得政府部门支持:

1、减轻企业负担

2、扶持政策保持稳定连续并落到实处

3、进一步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创业的环境

小微企业:轻装好上阵 篇6

近几年,从中央到部委层面,扶植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继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财政用于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当然,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不可谓不多,各界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对于努力的结果,陈乃醒认为“总体是好的”,但其间“难免有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亟待厘清”。“其实所有问题解决之道可归结为一句话,轻装好上阵。”陈乃醒如是说。

何谓小微企业

定义小微企业,一方面关系到对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经济结构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政府所制定的小微企业政策对象的确定。如果界定的过于宽泛,有限的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会过于分散,达不到扶持“真正”的小微企业的目的;而界定的过于狭窄,又会使本来应该受到扶持的中小企业被排除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扶持政策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所制定的。2011年,对于2003年发布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此次划型标准修订的重要突破在于新增加了微型企業的标准,并且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列为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

新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其中,微型企业为:

(1)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农、林、牧、渔业。

(2)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工业。

(3)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建筑业。

(4)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批发业。

(5)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零售业。

(6)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交通运输业。

(7)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仓储业。

(8)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邮政业。

(9)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住宿业。

(10)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餐饮业。

(11)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信息传输业。

(12)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14)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物业管理业。

(15)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其他未列明行业。

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对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微企业的重要性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小微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小微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小微企业提供的。

第二,小微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中国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小微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小微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小微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基础。

第四,科技型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小微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第五,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小微企业大多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小微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多给”不如“少取”

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四项政策措施,其中便包括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型微型企业等。此议一出,迅速引发热议。

在陈乃醒看来,要保障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来自政府的扶持决策至关重要。尽管相对而言,他更认为企业自救比依靠政府等外界的“他救”重要一些。“现在政府把民众的胃口调得很高,好像政府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陈乃醒说,“政府应该意识到一点,给的多不如取的少,拨款再多也无法面面俱到,但轻税薄赋与降低门槛则可以惠及尽可能多的小微企业。”

事实上,政府已不乏有此政策。去年,国家确定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

陈乃醒表示:“西方有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群体,然后根据群体特征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和普惠。相比之下,我国很多政策内容过于宽泛,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更让陈乃醒感慨良深的,则是小微企业准入门槛过现高象。“注册个体工商户有个基本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与经营项目相应的资金、经营场地、经营能力即业务技术,其实这都是小微企业的准入障碍。在美国,一元钱也可以投资,凭借身份证就能够注册公司;此外,国家也应该放开允许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这个不能搞,那个不能做,种种不利于企业扩大经营的现象,都需要改革。”

改革,一个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词汇,近段时间以来成为多方人士争辩的焦点。

陈乃醒的说法代表了这场辩论中不少人士的观点:实践证明,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改革必须循序渐进。“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不少消极的言论,他们没有看到之前俄罗斯采用一步到位的改革模式,最终吃到了苦头。”

不要盲目融资

当“融资难”似乎成为小微企业特有的标签,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课题。

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近日表示,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银监会对小微企业贷款有“两个不低于”的要求: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不能低于上年的总体平均水平。

过去3年,我国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比平均贷款增速高出近1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对小微企業的贷款余额已超15万亿元,占整个银行贷款的27%以上。

势头向好,但仍难如人意。

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陈乃醒基本赞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的看法:中小企业不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本途径是放松金融管制,允许更多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进入市场,为中小企业服务。不能强迫大型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为成本太高;而是要培育众多的中小型的、民营的、草根的金融机构进入到市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

“我过去有句话,‘大人和大人玩,小孩和小孩玩’,大银行对大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小额贷款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里的毛细血管,资金不多,大企业看不上,但小微企业很急需。”

当然,理论与实践总会有一些偏差。当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14家—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似乎没有太大起色。

有学者甚至认为“不但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难,因为很多旨在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高利贷、非法集资去了”。

陈乃醒其实对融资还有着更宽泛的理解。“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途径融到资金,这只是侠义的‘融资’。”陈乃醒说,“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广义的融资—融社会生产力。”

一年前,一位集装箱厂商老板找到陈乃醒做咨询,称他们考察到了一款极有市场前景的设备,遂计划为此贷款4亿元,将现有厂房规模扩大3~4倍,人员增加2000人。陈乃醒看完这位老板带来的计划书后想到:无论贷款还是征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三四年之后才能见到产品,谁能保证那时的市场需求不会变化?他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融资,只建立一个组装车间,所有零部件到社会采购。“他回去之后,一年不到,设备就已投放市场,收到了可观的效益,最终核算下来,仅花费了2000万元。”

实际上,陈乃醒所说的“融社会生产力”,便是近年来日益火爆的“外包”概念。在信息化大势所趋的今天,外包已是常态。

不过,尽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和普及,信息化在小微企业核心业务上的应用却仍然较低,大部分信息化项目只建立在企业宣传(网站)、内部管理、无纸化办公(OA)、进销存管理等方面;而且很多小微企业既想独立投资、独立受益,却不甘承担高额的信息化费用。此时,将IT服务外包自然是上佳之选。当然,云计算的出现为小微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深受小微企业青睐的“按需付费”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云计算厂商最好的广告招牌。

“外包归根结底旨在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成本。用得好,便是一副良药。企业应该寻找最适合、最经济的模式,不要盲目融资。”陈乃醒说,“小微企业尤该如此。”

曾经有位来自大连的医药代理公司总经理找陈乃醒帮忙,他想贷款几亿元买几条船,做远洋外贸生意。陈乃醒认真地参观了他们公司之后,跟他说:不要买船,先租一条试试。租金往往是季付,完全可以赚到钱以后再付费。

在一次中粮集团的内部培训中,应邀指导的陈乃醒向参加培训的基层粮店老板表示:融资分为内延性和外延性两种形式。前者多指职工凑钱,增资扩股;后者则是最大限度扩大利润来源。陈乃醒更看重后者。他认为,不要通过贷款一下子大量进货,要小批量,快运转,尽可能降低风险,这对于相对稳定的粮食市场格外重要。

做自己熟悉的事

任何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最绕不开的便是创新。“不要认为‘创新’是件花钱的奢侈玩意儿,或者认为它有多么高深。想要创新,首先应该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从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事情做起。”陈乃醒如是说。

“前几年,我到江南大学讲完课之后,有个学服装设计的学生问我,自己很想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我跟他说,服装设计不就是你的一技之长吗?你可以从卖服装样式起步。那名学生很快就拉来了两名同学,创办了一个工作室。他们考虑到很多企业的职业装都是千篇一律的黑西装,便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套装,其中有一款样式被一家房地产公司看中,赚了第一桶金5万元。后来他们又通过不断学习潮流服装款式,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们企业有个口号,做大做强。对于小微企业,我认为不要把摊子铺得太大,小而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陈乃醒认为,小微企业实力、资金、人力都相对有限,必须集中优势火力,做自己最强势、最有潜力的事。

陈乃醒举例说,南京有一家汽车配件厂,主要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各种配件。多年后,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做得不是太好,是不是可以专攻某一部分呢?后来,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汽车冷气机技术。几年下来,收效非常明显。“他们厂虽然产品品类收缩了,但销量迅速提高,成为全世界多家知名汽车厂家的供应商。所以突出优势,道理就在这里。”

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其基本方向是:从选择性政策为主向普惠性政策为主转变;从直接扶持为主向间接扶持为主转变;从行政性操作為主向市场化操作为主转变。

促进我市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我们认为,各区县和相关部门以市委、市政府《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第一,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2011年有关部门进一步降低微型企业税负,据测算惠及全国924万个个体工商户,但这些政策仍只覆盖部分微型企业,如新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上限为年收入24万元,远低于微型企业上限标准;新的所得税优惠门槛从年所得额3万元提高到6万元,标准仍然偏低。对微型企业减税可促进就业,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培养长期税源,减税的长期效果反而是减轻政府负担。根据中央提出的“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要求,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同时扩大所得税的优惠面,争取将所有微型企业和部分小型企业纳入结构性减税的覆盖范围。

第二,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我们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小微企业的重要意义,不能仅考虑短期财政支出的“小账”,还要考虑社保支出、社会稳定、长期经济发展的“大账”。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财政扶持政策应坚持普惠性原则,尽量发挥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

第三,大力发展微型金融。首先要改革金融监管,大力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经营模式。应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建立大规模的微型信贷网络,利用市场化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践表明,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监管部门应在适当控制风险条件下进一步鼓励这些机构发展。其次,以市场化的微型金融为基础,政府还要利用财政资金分担微型金融的风险,如扶持担保公司、分担银行贷款损失等等,进一步撬动社会资金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第四,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经过10年建设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网络覆盖面低,区域差异大,机构能力弱,服务质量低,公益性服务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商业化服务“不敢用、用不起”。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模式。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应提供培训、咨询、维权等免费服务,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增值服务。

第五,依法行政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一方面应加强行政部门的自身建设,规范行政执法,增加政策法规透明度,加强行政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另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企业维权机制,如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在政府部门设立小微企业便捷申诉通道,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权方面的作用,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等。

根据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另据财政部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应年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型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除此之外,在财税以及金融支持方面,财政部、国税总局等有关部门于2011年先后出台了包括大幅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延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优惠政策,以及延长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等一系列扶植小微企业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近日公开表示,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环境紧等多重因素影响,2012年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但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资金断裂和倒闭问题;小微型企业将迎难而上,实现平稳增长。(据财经网、《西安日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链接:黄守宏:加快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小型微型企业这个概念,实际上从2011年才出现,过去一直讲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划分的面不够全面,导致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出台后,受益的大多是中型企业。针对这一状况,2011年6月份,国务院有关部门特意增加了一个微型企业的类型。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黄守宏认为,小微企业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以概括为五六七八九,五是指中小企业税收贡献占整个税收的50%,六是指占GDP的60%,七是指占进出口的70%,八是指承担就业80%,九是指数量上占整个企业数量的99%。小微企业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就业方面,过去说中小企业占城镇就业的80%,其中主要是小微企业。

2012年,我们调低了经济增长速度,所以今年的就业压力可能是这几年最大的。当前扩大就业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就业容量大、潜力大那部分,而中小企业恰恰是扩大就业的潜力所在,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就业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在中小企业中就业的这些人,基本上是我国居民收入中处于中下收入的人群,稳住了小微企业,保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就稳住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而他们的收入是目前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最具潜力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就业,关系到民生,关系到扩大内需,同时也关系到结构调整。小微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经营管理粗放,如果把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式转变了,技术含量、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有一个大提升。

小微企业在我国当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从财政、货币、产业结构等多方面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落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也出台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两大块:一是财税方面,二是金融方面。对于财税方面政策的落实,如保证增加财政支持,减少税收负担,取消收费等,我是比较乐观的。目前忧虑的是小微企业能不能得到应有的金融支持。

工业小微企业 篇7

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内经济制度的特殊性为着眼点,它运用以经济学为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寻找该特定区域内的经济变化发展规律,而经济法是研究整个社会中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规制规律,形成固定的管理法律制度。将经济法学和区域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将地域经济规律作为研究整体经济发展的试点,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具有渐变性,是可以作为整体经济法律制定的参考项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纠纷,保障聚集性小微经济积极向上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小微企业发展模式

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小微企业资金少、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低下、

适应环境状态差以及易破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前期必须依靠政策的大力扶持; 其二小微企业相关法律的缺失, 缺乏强制规制力形成的竞争制度不合理或非正常竞争手段必然会造成小微企业市场的混乱。

2. 1小微企业划型标准

小微企业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人数较少且规模有限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式作坊独立经营的组织统称。② 根据划型标准( 见下表) 来看,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的依据主要与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挂钩,特别是在农、林、牧、渔业这几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划型的唯一标准是营业收入,且微型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从零开始,也就是说只要有经营活动就算是微型企业了。

在企业划型标准的第六条明确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并且个体工商户和规定以外的行业,也参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类型划分。第七条给该规定加上了强制令,即国务院有关部门只能依此划型标准进行企业相关数据分析,不得再制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型标准或变通规定。

2. 2小微企业经济制度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 小型、微型三种类别,把微型企业从小型企业中独立出来。中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 7%,在这类企业中中型企业资金相对雄厚、市场竞争力较强,不需要太多的政策扶持,只依靠本身的资金链便能自行发展。而小微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7. 3%,其数量最大、最具市场活力的特点是推进现代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微企业发展的前期依靠政策扶持,过渡至小微企业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规制是当务之急。

3小微企业的聚集模式———工业园区

经济政策的演变不单单是分析经济政策本身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探究经济政策背后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基础问题,应当把经济政策演变从单纯的经济现象理解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①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我国从产业政策到竞争政策转变的一大增长点,有其深刻的经济、文化、民族和社会基础。中小微企业聚集形成的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法律制度的逐渐形成不无关系。

3. 1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小微企业的聚集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科学完整的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离不开政府经济政策评估活动的表现形式。政府的经济政策评估有助于预防和纠正政策制定偏差、明确经济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提高政策执行绩效等,是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保证,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② 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先头部队,只有很好地发展小微企业,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实际上所谓的经济政策并不能一直保持不变和稳固,常常出现反复和变更,这就导致小微企业必须以聚集的模式形成固定的市场环境才能避免这一问题,因此小微企业的聚集是企业自发形成的。

3. 2经济制度转型对小微企业模式的需求

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各个地区在市场化改革进程和资源配置效率上不断增加的不平衡。正确认识和理解转型过程中的地域环境差异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澄清某些关于我国市场化转型的模糊认识。在实践中则有助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民营企业,最终达到向发达地区收敛的目标。

3. 3小微企业与地域经济

地域经济即地方行政区域经济,泛指国内一个省,或者一个市、县的经济,该级政府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对区域市场发挥作用,也可指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一个具有强烈的政策意愿、卓越的政策水平、坚定的施政能力和崇高的公共威信的地方企业聚集模式的先导工业园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往往发挥关键性的统筹功能,极大地推动区域现代化进程。

4小微企业经济制度的法律化

研究小微经济的法律化问题,必然要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化问题和法律规制的平衡化之间的冲突点和联系点,全面考虑经济制度特别是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与法律规制的稳定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掌握政策与法律之间的转换时间和空间的选择。

4. 1小微企业经济观念的转变

小微企业地域性法律问题的重点是政策到法律的转换和地域特色对法律政策的独特要求。在设计小微企业法律制度的时候如何把握这个经济政策、法律规定、民众需求和特色体现几个方面的平衡与适宜度是极为重要和棘手的。再者小微经济在融资法律制度方面的全国通行性与地域性经济制度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怎样解决这一金融法律问题也是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道难题。

4. 2小微企业市场准入标准的法律化

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对小微经济范围的扩大化,导致小微企业法律问题研究的困难急剧上升。地域性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应当按照一般小微企业看待,还是将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特色点对待,这都需要予以明确。

4. 3区域经济制度的小微化

小微企业地域化发展模式的出现和扩大是小微经济打破传统经济模式单一化和大中型化藩篱的敲门砖。基于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专属或者特色化的小微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应有之意,但是地域性与经济一体化以及资源流转之间的冲突将会一直存在,运用法律手段控制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使生产要素的流转和共享,完善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小微企业地域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经济制度模式的反弹,这也许会给小微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这种反弹将会更加明显, 那么在确保经济制度不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前提,将小微企业的地域特色与地方的资源特色结合起来,发展能够影响甚至是干预整个经济法律制度的状态的小微经济,就是构建小微企业地域化法律制度的初衷。

5小微企业地域性法律体系构建

本项目试图从该类扶持政策的过渡中寻找法律存在的罅隙,在法律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适应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律体系。小微企业法律体系的构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为小微企业的长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法律制度,确定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要实现小微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更需要一种法律文化自觉、法律文化规范,也即需要一种 “市场经济理性”。这种 “市场经济理性”,归根结底是一种法律理性。没有这种法律理性,就不会有市场经济下的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6结论

在小微企业已经成长为市场经济 “隐形冠军”的大前提下,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极为缓慢。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发展的滞后性绝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经济现象,更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地域性状角度探索小微企业法律制度发展滞后的根源是一种新的理论构思。事实上,小微企业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迎头赶上,保持持续、快速、 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特定地域生活中的人们的群体心理、 社会和经济意识的转型,并在转型之路上保持相对较为清醒的头脑,运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规划和发展小微企业。

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路径,现有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由小型微型企业拓展而来,小微企业法律规制将在现代化企业协调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①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中小微企业的聚集区,小微企业在工业园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增长。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工业园区小微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运用区域经济制度和区域法律制度的双重管理模式来促进和发展小微企业是现阶段发展小微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又一模式。

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调研 篇8

一、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分析:缺乏资金, 融资意愿强烈, 目的为补充流动资金不足

本文对2011~2012年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2012年样本1 965户 (小型企业为890户, 微型企业为1 075户, 选取2011年样本1 700户 (小型企业为642户, 微型企业为1 058户) , 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

当小微企业被问及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时, “资金短缺”仍是首选项;当被问及融资的主要目的时, “补充流动资金”是首选项;当被问及企业资金缺乏的主要原因时, 原材料价格上涨、货款回笼困难、订单减少、用人成本增加这些原因排列在前面, 而“固定资产投入增加”选项则排在后面, “小微企业扩大规模”选项排在后面。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可知:小微企业缺乏资金;资金短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流动资金不足。补充流动资金实则是补充救命的“血液”, 一旦补充不上, 小微企业可能马上面临破产。据统计, 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时间大多数不超过三年, 资金短缺是导致其寿命较短的主要因素。小微企业的融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且需求资金时间较短, 主要是补充流动资金不足, 其次是扩大规模意愿, 即“先保命, 后成长”。

(二) 小微企业资金供给及渠道分析:传统渠道起主要作用, 新型融资方式少, 担保机构作用小

从以上资金需求分析可知, 小微企业有强烈的融资意愿, 但是融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呢?表2是对辽宁工业小微企业2011年度和2012年度融资渠道的调查结果。

注:1代表银行贷款;2代表民间借款;3代表农村信用社贷款;4代表向股东和员工集资;5代表信用担保机构贷款;6代表其他。

从2011年到2012年, 75%以上的小微企业没有进行过融资。融资意愿强烈却又没有进行融资, 说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 即存在资金供给缺口。有过融资的企业从资金渠道分析, 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没有融过资的企业,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内源融资, 即内部利润留存。从融资渠道分析, 传统的融资方式贷款仍是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 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很少见于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仅发挥很小的作用。调查中, 当被问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改善企业融资难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时, 40.51%的小微企业选择不了解, 4.27%的企业认为没有作用, 只有8.3%的企业认为有重要作用。

(三)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效果分析:政策未起到应有效果

针对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国家和各级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融资。但是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近七成以上的小微企业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 仅4%的企业享受到融资担保政策, 7%的企业享受到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45%的企业根本不了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17%的小微企业认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用不大;仅8%的企业认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38%的小微企业根本不知道政府搭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48%的企业知道有这个平台但从未使用过;七成以上的企业只听说过国家和省市相关扶持政策但不了解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正如在调研中有位企业负责人反映:好政策和小微企业中间好像有一个隔离层, 上面政策很好, 但是照不到下面的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只能看到光明, 却感受不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四)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测算

小微企业如果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银行贷款利息加上担保费等其他手续费用, 则贷款综合利率要达到7.5%以上 (年利率, 考虑担保手续费率和其他费率, 下同) , 有时甚至达到10%。如果是民间借贷, 则融资成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隐性融资成本, 即企业之间相互无利率拆借, 表面资金成本为零, 但是一旦其他企业需要拆借资金时, 自身必须也以零利率拆借资金, 存在隐性资金成本;二是显性资金成本, 即典型的民间借贷, 属于一贷一议形式, 多数小微企业对此不愿多谈, 综合融资成本至少在10%以上。

而小微企业对产品成本、市场需求的预测力和掌控力弱, 只能顺应市场而动, 无法影响市场走势。小微企业的多数产品无自主品牌、科技含量低, 产品竞争只能依靠价格战, 多数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在10%左右, 剔除融资成本所剩无几。由于融资成本较高, 小微企业处于既想融资又怕融资的尴尬境地。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 表层原因分析

1. 小微企业融资观念狭窄, 融资渠道单一。

小微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 企业主年龄偏大, 企业外部融资以银行借款或民间借贷等债务融资为主。当债务融资遇到困难时, 小微企业囿于观念、知识和经验的缺乏, 对于新型融资渠道如协议投资、小额股权转让、融资租赁等不知如何开拓。尤其是小微企业主对出让部分股权进行融资的做法相当抵触。观念狭窄、融资渠道单一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2. 小微企业制度不规范,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财务报告不规范, 可信性不高, 很难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

在调查问卷中, 问及申请贷款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时, 因财务报表不实和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不能满足贷款要求的企业占到8%, 居贷款被拒绝原因首位。小微企业生存时间短, 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为应付税务、工商、银行等机构审查, 常常违反相关规定设置多套账簿体系, 加之其制度不健全, 很难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 贷到款项。即使部分小微企业提供了前景良好、内容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也很难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3. 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少, 取得有效担保较难。

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都需要提供抵押物或担保。据调查显示, 因抵押无法落实或缺乏有效担保是小微企业申请贷款被拒的第二原因。很多小微企业很难提供银行等级融资机构认可的抵押物, 导致银行等级融资机构拒贷。同时, 小微企业很难取得具有担保资格的担保机构或大企业的担保, 这些原因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4. 小微企业单笔贷款额度小、成本高、效率低, 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惜贷。

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偏小、行业分布广、成立时间较短、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不稳定等特点, 银行放贷给小微企业审查和监管等费用、风险与放款给大中型企业基本相同或甚至超出, 收益却远小于放款给大中型企业。衡量成本效益后, 许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

5.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准入条件较高。

在我国能够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和通过上市融资的小微企业非常少, 只有受到国家或地方政府扶持的极少数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才具有这样的机会。这些企业除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盈利机会外, 还需具有规范完善的企业制度和财务报表等。这些准入条件对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因此, 现阶段直接融资对小微企业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 融资难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1. 小微企业存在融资上的“金融缺口”。

小微企业外源性融资得不到满足, 资本金和债务资金的筹集面临困难, 进而形成融资上的“金融缺口”。一般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小微企业面临好的投资机会, 即投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但由于资金供给不足而不能进行投资, 即资金实质缺口;二是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远大于大企业获得资金成本, 致使小微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投资实现其增长潜力的情况, 即融资成本缺口;三是当小微企业拥有具备盈利潜力的投资项目, 但是该项目存在一定的投资时限, 即使资金能够得到、成本也能够承担, 但是因为金融交易所需的时间较长, 小微企业无法在最佳时机及时得到资金而导致投资机会错过, 即融资时限缺口。这三种“金融缺口”, 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 是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瓶颈约束。

同时, 我国小微企业还面临结构性金融缺口, 即对整个宏观经济环境而言, 资金供给是非常充裕甚至是超过需求的, 但是缺少对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机构或现有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 形成对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的结构性缺口。小微企业融资的结构性金融缺口为表3阴影部分所示。

2.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金融制度缺失与滞后。

制度变迁有两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我国融资制度变迁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金融制度是通过国家行政力量构建起来的, 并按照政府的目的建立融资体系, 按照政府行为进行融资活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心一般放在扶持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上, 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中, 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活动往往没有纳入政府行为融资活动中, 有的甚至与政府目标相冲突, 因此制度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同时, 我国金融制度的变迁落后于整体经济制度的变迁, 金融部门的产权安排落后于产业部门的产权改革。在现有银行体系下, 国有银行依然是资金供给主体, 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并且其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时期, 这种外生型制度安排符合国家的效用目标, 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但是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崛起和壮大, 这种典型的外生型制度安排则严重滞后, 使得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缺乏可供选择的、融资成本较低的、多样化分层次的外部融资市场, 导致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困难。

3. 金融抑制使利率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导致小微企业资金供给不足。

金融抑制表现为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 如限制名义利率、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等。我国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 规定了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在这种情况下, 对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均产生了影响:较低的贷款利率刺激了资金需求者强烈的借款需求, 导致资金供不应求;资金的供给者不能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利率, 只能在现有利率条件下选择低风险、低收益项目, 而摒弃高风险或生产性项目, 此类项目只能通过信贷配给取得贷款或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市场。在金融抑制下政府的偏好决定了金融资源投入方向, 我国政府较为偏好大项目和国有项目, 而对小微企业和非国有经济部门支持不够。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惜贷, 而国有大中型企业贷款相对容易, 但贷款使用效率较低, 形成金融资源的浪费。

三、解决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 依托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核心企业, 开展供应链融资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布局已经完成, 小微企业需以产业集群作为其成长的摇篮, 依托集群核心企业规模和信息优势, 开展供应链融资, 克服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活动不透明、财务信息不规范等劣势, 更好地进行融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渐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整体绩效差的供应链将被淘汰出局, 包括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保持供应链的绩效和竞争力, 必须维护本链上其他成员的利益。而提高供应链上小微企业信用能力, 助其融到发展所需资金, 是核心企业与小微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事情。银行面对的是供应链整体, 因为核心企业的参与和供应链整体利益, 使得信贷风险有效降低。供应链融资模式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供应链融资又可细分为采购链融资、生产链融资和销售链融资三种模式。采购链融资有厂商租赁、买房租赁、供应商赊销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动产信托等融资模式;生产链融资有仓单抵押、售后回租等融资模式;销售链融资有应收账款、商品质押等融资模式。这些融资模式在我国金融制度改革滞后的现实条件下, 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最切合实际的途径。

(二) 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托地缘优势, 为小微企业开展关系型贷款

关系型贷款是指银行贷款决策主要基于通过与企业长期和多种渠道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企业主的相关信息而做出的关系型融资。关系型贷款要求银行和企业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的交易关系和稳定及时的信息渠道。关系型贷款不需要企业提供规范的财务信息和合格的抵押品, 并能以较低利率获得贷款, 因而比较适合于小微企业。

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在规模、收集和信息处理上处于劣势, 但是地域特征使其与当地小微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而获得各种软信息, 这些信息具有较强的人格化特征, 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可以通过获得小微企业这些非公开信息来获得信贷成本优势。如锦州银行开展的“三小” (小企业、小门店、小摊位) 企业贷款, 即是基于银企关系开展的关系型贷款, “三小”企业申请贷款当天就能得到所需款项, 没有良好的银企关系, 贷款决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确定下来的。

(三)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促进民间金融组织正规化, 填补结构性金融缺口

美国小微企业融资较容易是因为存在很多社区银行, 如地方性的小型商业银行、互助储蓄银行、储贷协会等。我国沿海经济带有很多小型金融机构, 但它们因为激励不足和风险过大不敢向小微企业贷款。对这些小型金融机构, 应适当放开利率, 调动其放款的积极性。

民间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民间金融内生于小微企业的经济环境, 能够及时获得小微企业的软硬信息, 节省信贷成本, 且手续简单, 放贷迅速, 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的特点, 所以将民间金融组织纳入公开和规范的金融体系, 不但可以减少我国金融业风险, 而且还能弥补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的不足。

(四) 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中介作用,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减少信息不对称, 弥补小微企业融资缺口

截至2012年末, 辽宁全省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443家, 注册资本440亿元, 期中民营担保机构335家, 占全省75.6%。2012年, 实现新增融资担保额731亿元, 为1.1万户企业和9.4万个人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 极大地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但从调查问卷分析, 融资担保额流向中型企业的数额较多, 小微企业获得的融资担保额度较小。

小微企业融资因制度缺失而形成融资缺口, 在制度环境难以快速转变时, 担保是弥补融资缺口的理想选择。担保机构按照投资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扶持机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担保机构。面向小微企业的担保机构应主要是前两种担保机构。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担保力度, 同时促进小微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建设。

摘要:融资难一直困扰着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本文根据辽宁工业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数据, 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走访相关部门等形式, 观察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分析融资难原因, 并结合辽宁工业小微企业特点, 给出解决融资难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姚益龙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2].熊泽森著.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创新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3].卫龙宝, 阮建青, 傅昌銮.产业集群升级、区域经济转型与中小企业成长——基于浙江特色产业集群案例的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4].陈晓红, 陈建中.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5].冯岚, 吕金记.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不足与民间融资突围路径选择.上海金融, 2012;9

[6].姚双.财政资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模式探讨.财会研究, 2012;15

湖州市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效率评估 篇9

1湖州市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现状

为了解湖州市 (下简称我市) 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现状,本文从湖州市工业企业中抽样选取165家小微工业企业作为调查样本。研究发现我市小微工业企业存在如下问题。

1. 1小微工业企业资金占用效益偏低

从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的指标总资产贡献率看,165家被调查的企业若剔除2013年新增企业19家,在146家小微工业企业中,有52家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小于10% ,占35. 62% ; 48家在10% ~ 20% ,占32. 88% ;27家在20% ~ 30% ,占18. 49% ; 仅19家超过30% 。被调查的146家小微工业企业中有超过2 /3的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小于20% ,有13家企业甚至出现负值。反映出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全部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仍然较弱,导致企业自由资金的不足,影响了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从而使银行没有向其发放贷款的意愿。所以,目前小微企业仍很难从根本上走出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1. 2小微工业企业资金结构偏向性较大

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其不合理的资金结构造成的。合理的资金结构,需同时实现资产结构合理和负债结构合理,实现负债结构与资产结构的互相适应,在资金结构合理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收益最高,企业价值最大,企业的资金来源稳定,偿债风险最小,企业的资金成本最低。

据调查,在我市165家小微工业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的平均占比为58. 89% 、3. 95% 、33. 21% 及3. 95% 。总体资产结构偏向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等占比很少。90% 以上的小微工业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占比为50% 以上的企业数高达33. 94% 。从负债结构来看,被调查的165家小微工业企业以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主,平均长期负债的占比不到5% ,165家中仅10家企业有长期负债。反映了我市小微工业企业资金结构的偏向性和不合理性。

1. 3 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我市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间接融资为主。其中,内源融资方式主要是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或是民间借款。而银行贷款在近年成为我市小微工业企业外源融资的唯一渠道。

从被调查的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方式来看,165家企业中基本没有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其主要依赖银行贷款,77. 58% 的企业当前拥有银行贷款。少数企业靠民间借款来筹集资金,有民间借款的企业占15. 76% 。其他的融资形式在我市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不太常见。

1. 4 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从我市工业企业中随机抽取165家小微企业的样本调查结果看,有50% 以上的企业认为当前融资困难。近30% 的企业将融资难列入该企业当前面临的最突出的三个问题之一。我市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35% 以上企业当前资金紧张,缺口较大。但由于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被调查的165家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仅为7. 49% ,其中有13家利润甚至为负值。加上资金结构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性等原因,当前我市小微工业企业仍很难从根本上走出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2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效率评估

为更好地分析我市小微工业企业的状况,特进行融资效率评估。为便于分析与计算,剔除2013年新增企业19家和负利润增长的13家,整理出由133家企业组成的新样本。对该样本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法 (DEA模型) 进行融资效率评估。选取能有效反映企业融资效率的指标若干个,确定投入型指标两个: 资本成本率、资产负债率; 产出型指标四个: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

本文利用Max Dea软件的数据包络法对调查样本进行融资效率的评估。评估结果如下。

2. 1 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效率总体处于低效的状态

从133家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融资效率的总体状况来看,被调查的133家小微工业企业中仅8家技术效率有效,16家纯技术效率有效,8家规模效率有效,分别仅占被调查样本总数的6. 02% ,12. 03% 和6. 02% (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 调查样本数据包络法运算结果。 说明: 是否有效意味着企业是否在投入一定的条件下实现了产出最大化。

在技术效率有效的16家企业中,仅8家企业的相关的松弛变量全等于零,说明这8家企业在CCR模型假设条件下同时达到了规模报酬不变和技术效率有效状态,其公司投入不存在投入过剩或产出不足,表明融资效率处于有效状态,但仅占6. 02% (133家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规模报酬状况见表2)。16家纯技术效率企业有8家未达到技术效率有效。其余被调查企业融资效率值均小于1,即融资效率为非有效,说明这些企业融资效率处于低效的状态,存在投入过剩或产出不足,故其投入或产出有待进一步改善。

2. 2绝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规模报酬递减

在被调查的我市133家小微工业企业中有118家企业规模报酬递减,仅7家企业规模报酬递增,8家企业规模报酬不变。造成超过80% 的企业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生产要素可得性的限制。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由于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会使企业在生产中需要的要素投入不能得到满足。其二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管理上效率会下降,如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信息传递等,容易错过有利的决策时机,使生产效率下降。

数据来源: 调查样本数据包络法运算结果。 说明: 规模报酬 (Returns to Scale)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

3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做到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无论政府、相关机构还是小微企业自身,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3. 1 要强化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完善优化金融市场

(1) 强化政府支持与引导: 建立和完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体系; 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健康发展;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服务: 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完善资本市场; 放开多种金融产品,坚持金融创新。

3. 2 加快市场体制建设,协助建立互助小微企业金融机构

(1) 构建小微企业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2) 采取科学考核,分类处理,创新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方式。对经营效益好、产品供销状况稳定、产品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在经过有关部门评估后采取不同的抵押贷款方式; 同时积极探索联保贷款方式,探索最高限额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3) 逐步完善银行服务。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审核管理体制。创新信贷品种,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多符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4) 合理定价,制定科学的风险定价模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不可盲目,更不可一刀切。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在货币紧缩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应该对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给小微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3. 3 强化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小微企业要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关键是要规范运作,提高竞争能力。

(1) 强化企业信用观念,构筑良好银企关系。

(2) 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小微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增强信息透明度,准确反映企业的内部财务和经营状况,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对外形象。

(3) 小微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我市积极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小微工业企业经批准立项或备案的符合产业导向的当年零土地技改,生产性设备投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4% 给予奖励。

(3) 建立和完善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3. 4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法律法规,为小微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1) 加强信用法律体系建设。

(2) 完善融资法律法规。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对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规定进一步完善,适时上升为法律,对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阻碍小微企业融资的规定,要及时的修订。

工业小微企业 篇10

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对我国制造业而言,是仍然坚守劳动密集生产方式,还是向知识和技术密集方向跨越和蜕变、在高新技术和高端制造领域一争高下,已不再是一个应如何选择的问题了。

从产业空洞化中反思的欧美,正试图回到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欠发达区域也在努力发挥其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面对这种经济格局,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完善的技术和知识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才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而人力资源作为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载体,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工业产业格局中,小微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提供着大量就业岗位,而且在经营的灵活性、精细化生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与生俱来的对利润的追求等方面,有着许多大中型企业所不具备的特征,使其能够提升产业链的运行效率,甚至成为产业升级的推动力量。但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人才培育等方面明显处于弱势。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是造成屡遭国际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工业小微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其许多特征比其就业贡献应更加受到重视,影响也更加深远。

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创新特征

1.具有更强的经营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工业小微企业达234.2万个(未含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在全部工业法人企业中,有97.1%属于小微企业,有一半以上的从业人员就业于小微企业。《中国统计年鉴(2015)》显示,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以29.0%的资产规模,完成了36.3%的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35.2%的利润,承担了将近30%的税收。

小微企业有高度的市场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确定自己的经营策略。环境允许时,它们会大力地发展,一旦出现危机,又会迅速地收缩,甚至注消企业。2008年的金融风暴,使我国很多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10年,规模以上小型企业的数量减少了14万多个,约三分之一的小型企业在这一年中消失。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好转,规模以上小型企业的数量又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这种经营灵活性与市场适应能力在大中型企业中是非常少见的,但也造成了小微企业纷纷倒闭。

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也是小微企业的重要特征。通过充分地压榨生产能力,而使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等都高于大中型企业。但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市场控制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在市场规则的制定与发展的方向,生产的标准与技术要求方面,依然是由大中型企业主导。这种格局决定了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也决定了各自的盈利模式。

2.可以获得更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目前,工业小微企业就业人口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人员的25.4%,占小微企业总就业人口的50.3%。从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看,工业是低年龄组人口就业的重要选择方向。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与就业人口比重较大的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相比,工业企业就业人口比重的最高点在30岁以下年龄组,以后逐年下降。在65岁之前,工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始终高于其他行业。而建筑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点在40—45岁、批发和零售业在25—35岁。这标志着,工业是目前吸引新兴劳动力的主要方向,可获得年龄更低、受教育情况更好的高素质劳动力。这对工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是非常重要的,显示出我国工业的巨大潜力。

虽然工业企业可吸引到更多优质人力资源,但是由于企业的发展前景、认知度、经营稳定性和薪酬收入等因素,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争夺中明显地弱于大中型企业。相关调查显示,小微企业普遍劳动力缺乏,影响程度超过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在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的地区,这种特征越明显。

3.强化核心优势,承接技术外溢

小微企业通常不是通过研发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而更多地来源于它们对现有技术的承接和应用。通过更加合理的流程组织、精细化的过程控制,更加充分地生产能力压榨,以提高生产的效率,从而在相对专一的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如果不是已形成了必要的技术积累,小微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这不仅仅是因为受到资金、能力的限制,使企业没有实力开展研发,也承担不起研发失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没有能力将其研发的结果产业化,充分享受研发的收益,从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研发的热情和动力。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驱使下,小微企业会更多地通过承接技术外溢、知识外溢,来获得新的生产能力。常见的是进行目标明确的人员招聘,获得所需的技术力量,并且迅速地集中企业的所有资源,优化作业流程、放大技术成果,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产品、获得收益。所以,小微企业常常给人以创新能力更强的印象。从这里也可看到,人力资源是重要的技术与知识的载体,人员招聘是小微企业承接技术、知识外溢的主要途径。

不论优势的形式如何,小微企业的许多特征是大中型企业不具备的,或无法得到的,这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空间。很多小微企业在成立之初并未完成资产、技术、生产流程方面的积累,或只拥有部分优势。这是小微企业普遍的困惑,若能完成这些方面的突破,哪怕只是在一个点上,都可带动整体能力的提升,并引起企业的蜕变;否则,难有大的发展。

营造创新环境,建立促进人力资源流动的机制

受到规模、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小微企业注定只能作为产业链上一个具体的环节,只能依附于产业链而寻求自己的空间。小微企业若不能从产业链上得到必要的知识支撑和技术升级,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不仅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也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产业链的上端企业应主动向小微企业进行技术扩散,这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而在技术外溢和技术扩散进程中,员工就成为重要的载体。当员工在企业之间流动时,也携带着技术、知识一同传播。小微企业的特征注定这种传播会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转移的效率也会更高。但小微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明显弱于大中型企业,即使给出的薪酬、待遇都很丰厚,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技术密集的岗位上,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和知识传播的主要路径,集中在承接技术和知识的外溢,并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来实现。这对小微企业本身、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社会环境三个层面都是积极的,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构建一个适于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环境、促进人力资源流动的机制。

1.小微企业要建立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吸引人才机制

小微企业要发挥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围绕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构建发展规划,重点是与区域内重点大中型企业相匹配。只有在整体产业方向的指引下,才有可能承接技术和知识的外溢,并据此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些小微企业是从大中型企业衍生出来的,或是依附于大中型企业而建立的,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大中型企业。从有益的方面看,小微企业可在大中型企业的框架下建立生产能力和技术标准,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但若大中型企业不景气,小微企业会成为第一批受害者。因此,国家的整体产业方向也是小微企业必须关注的。

工业企业对新兴劳动力资源有很强的吸引力。员工年龄结构越低,受教育情况会更好,家庭也较富裕。在为企业提供较优质人力资源的同时,低年龄组员工更加看重企业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注重寻找一个更加稳定的职业平台和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不会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将经济收入作为首选目标。这就使得许多小微企业抱怨,即使开出更高的工资,也无法招到理想的员工,越年轻的员工越难管理。

小微企业多数还处于创业期,实力有限,开出较高的薪酬是有明确的业绩预期的。若不能在短期产生回报,则对雇佣双方都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小微企业应建立长期、综合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股权设计、员工持股等措施,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持续吸引、留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只要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区域的产业政策相适应,又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员工共同创业、守业,企业才会有大的发展。

2.大中型企业要引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在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领导者、创新的推动者,在促使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中,大中型企业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大中型企业有创新的资源优势和动力,并能充分享受创新带来的回报。如果没有大中型企业的引领,产业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许多科研成果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而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外溢,也无法建立技术升级的途径,只能陷入低水平的重复。

企业规模决定了企业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分工不一样,职能也就不一样,盈利点必然也会不一样,这一点在工业企业中更加明显。大中型企业通常会处于产业链的上端,依靠其资金实力和市场控制力,主动地开展研发、制定标准、引导市场,迅速地将研发成果产业化,并向产业链上知识外溢,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而小微企业则位于产业链的低端,通过承接产业链上的知识外溢,结合自己精细化生产和对成本控制的能力,寻找自己的利润空间。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上存在着互补的关系,不应该有竞争。若大中型企业感觉到小微企业的竞争压力,就应该思考是否在产业链上的定位不当。因此,大中型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促使技术外溢,完成员工职业化的培训,并且承担人才流失、技术流失的风险。这会使人才的使用效率更高,产业链的整体运行效率更高,大中型企业必然会从中受益。

3.政府应加大教育和研发等方面的投入

对小微企业来说,单纯的金融扶持只能扩大其现有技术水平上的生产,常常会扩大过剩产能。因此,促进产业升级应成为扶持小微企业的核心路径。在知识的创造环节,政府可与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一起加大研发投入,共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方向,使小微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知识扩散环节,应加强教育和就业保障工作,重点解决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问题,使小微企业能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术。

对教育、研发的投入,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通过学校的教育、职业化的培训,以及大中型企业的工作经历,将必要的知识、技能附着于员工身上,并且以有效的途径,促使部分员工合理地向小微企业流动。这是实现技术外溢和知识扩散的有效途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都有积极的贡献。但由于这种投资的周期长、规模大,收益几乎得不到体现,这无疑对教育系统、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政府在知识创造过程和传播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建立小微企业的就业保障系统。

结论

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和知识传播,对整个产业链和整体经济都是重要的。但受制于企业规模、资源能力等因素,小微企业更多地成为技术、知识外溢的承接者。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大中型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技术、知识外溢向小微企业倾斜,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小微企业得到了技术、知识方面的扶持,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也将会使整个产业和整体经济受益。

参考文献

[1]张伟东,吴华.浙江省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3(11):127-129.

“国家战略”和“小微企业” 篇11

小微企业不容忽视

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一般来说,小微企业分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小微企业与劳动就业、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中国的小微企业,包括84个行业大类、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小微企业的密集程度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小微企业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就越高。

数据显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有1023万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

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统计数据,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的99.6%,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尽管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规模小、贷款难、税赋重、房租高、人头开支大、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带有明显的草根经济特征。

当前,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货币政策趋紧等刚性约束,使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压力,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中的小微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成本剧增等突出问题。温州等地民间借贷所引发的债务危机,造成部分小微企业有的关门停业,有的欠租欠薪,有的逃逸税债,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如磐基石,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因此,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蝴蝶效应”。保持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是保住小微企业,特别是保住微型企业。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关注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给予更多宽容和理解,抱团取暖走出困境。

困难根源来自环境

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题一直不能有效解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小微企业,集中于受政策调控的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以及为大型建筑企业配套的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既是各种企业中比例最大的群体,又是一个弱势群体。发展国民经济,必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着力解决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订单减少、产量下降、利润过低、劳资纠纷增多等实际困难。

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升高,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是小微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环境变化。2011年一季度以来,煤、油等动力燃料价格同比上涨10%,尤其是成品油价格同比上涨20%,用电量平均缺口在30%左右。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小微企业原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仅上涨7.1%。有的企业反映,2010年棉纱价格为每吨2万元,现在已经涨到3万元,生产成衣不如直接卖原材料赚钱。在通胀背景下,小微企业成本增加是一个长期趋势。问题在于:加工产品上升的成本,又无法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小微企业普遍陷入生存困境。

劳动力成本加大,利润空间受挤压。2011年,12个省区市上调工资,幅度在20-25%之间。湖北省纺织服装业人均工资,2010年初为1400元/月,到2010年底已涨至2100元/月,涨幅达50%。浙江省反映,当地小微企业用工缺口,普遍在20%以上。

与此同时,自2004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25%,外向型小微企业利润相应缩水2%。在温州做实业,大部分小微企业的毛利润只有3-5%,最高不会超过10%。温州鞋企不敢接三个月以上的出口订单,有了订单也不敢生产。

融资难题更为凸显。2010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在经济运行中尤为突出。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5%的历史高位,银行短期贷款利率高达6.31%。

为控制通胀,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后,银行大幅缩减信贷规模,可供信贷又优先用于保大户、保重点,小微企业望贷兴叹。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皮鞋、玩具等不景气的传统制造业,这些产业实际上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关口。在技术改造、引进设备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时,用钱之荒更是雪上加霜。

有力支持发展对策

针对小微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暴露出的经营困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应做出更多实质性的应急反应和制度安排。既要做好贷款方面的“加法”,也要做好长远税收方面的“减法”,更要做好升级换代方面的“乘法”。

一是增贷救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据银监会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微企业为20%。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利率上浮增加财务成本、审批时间过长,是制约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问题。

重点是两条对策:一是省级政府设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正向引导金融机构调整服务对象,切实保障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制定以专利、品牌和订单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质押贷款的具体措施。二是让更多的民间金融真正阳光化操作,发展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科技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实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

二是减负调理,给予小微企业财税支持。小微企业上缴税收超过全国企业的半数,小微企业贡献了大部分税收,相对于大企业的垄断优势,却没有得到更多的政策惠顾。根据粗略统计,向小微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却有18个,收费项目有69个大类。

因此,要对小微企业实行同等国民待遇,为小微企业升级换代创造时间和空间。重点是两条对策:一是设立国家小微企业发展基金,逐年扩大资金规模,明确小微企业受惠面。二是细分小微企业税率优惠幅度,免除小微企业开办过程中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一定期限内免征所得税、降低增值税。

三是鼓励创新,帮助小微企业升级换代。一是建立共享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让各级地方政府科技部门牵头,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在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施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小微企业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小微企业培育计划。二是设立小微企业产业研究院,研究工作需要的启动资金,国家可投入30%用于初期研发,70%的资金可以通过具体的产品开发,从小微企业的发展成果中获得。产业研究院围绕小微企业研发高技术产品,促进小微企业专注于产业化,无须花费资金维持研发团队,国家有效地使用资金,培育出高技术企业,促进小微企业升级,增大就业机会,保证社会稳定。

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的原则,加大降息、减税和减费力度,帮助小微企业化解压力,走出困境。越是困难时期,越是危机时刻,越要对小微企业送去温暖,全面梳理各项扶持政策。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是社会和谐之基,也是民生之福。对小微企业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充满爱意。

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小微企业的状况如何。只有小微企业茁壮成长,才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光明未来。如今,面临小微企业的突出矛盾和发展困境,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工业小微企业 篇12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问:请介绍一下开展小微企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的背景和计划?

答: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 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和实施意见。但在调研中, 不少企业还反映, 对有关政策不知晓、不了解, 没有享受到政策。为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政策宣传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微企业政策宣传月活动, 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国家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各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为宣传重点, 切实提高小微企业政策知晓度, 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增强小微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信心。

在小微企业政策宣传月活动期间, 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会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面梳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做好政策解读, 形成政策明白纸, 通过各成员单位官方网站、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及各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予以公布;二是动员引导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同期开展小微企业政策宣传月活动, 通过印发政策汇编、举办培训、开展线上线下咨询等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为广大小微企业知晓、理解、享受政策提供平台和通道;三是鼓励引导各大新闻媒体深入地方, 宣传各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成效和好的经验做法, 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热点, 宣传报道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空间

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如何, 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答:今年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增速有所回落。当前,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不足, 国内外市场订单继续下降。2015年7月, 在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中, 小型企业PMI为46.9%, 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调研中不少小微企业也反映, 国内外市场订单有所萎缩, 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亏损面增加。受用工、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加之物流、环保等费用增加, 进一步增加了中小企业经营成本, 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40个月下降, 两头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亏损面增加。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小微企业反映, 由于规模小、信用不足、可抵押财产少, 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 即使能够获得贷款, 给予的利率和成本也相对较高, 同时, “续贷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抽贷、断贷现象有所增多。此外, 用工贵、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税费负担重、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都对中小企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针对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 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 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方面, 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金融体制、财税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为中小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迅速兴起,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举措的深入实施, 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空间。今年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保持发展态势, 创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上半年, 全国新登记企业200.1万户, 增长19.4%, 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万户。据统计, 中小微企业完成了80%的新产品开发、5%的技术创新和65%的发明专利。总体来看,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 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和目标前进,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且机遇大于挑战。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问:为了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为营造更加有利于小微企业创业兴业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 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作用, 加大政策宣传, 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结合经济形势变化, 及时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做好政策储备。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三是推动创业创新。支持各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总结推广天津市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经验;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信息化推进工程, 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计划, 加大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 加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动态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活动, 继续实施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另外, 筹备办好第12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链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作用, 积极推动各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以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育为重点, 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和“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 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

财政部

财政部积极研究出台涉及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不断扩大政策支持范围, 并按照中央财政资金改革要求, 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 以城市创业创新基地为载体,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纳入示范的城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三年支持9亿元, 普通地级市及直辖市所属区县三年支持6亿元。

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认真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扎实推进金融创新, 指导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真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创业各项部署, 不断完善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政策措施, 加强政策宣传解读, 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更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扩大就业。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及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 取得积极成效。初步统计, 2015年上半年共减免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399.7亿元。其中, 增值税减免259.2亿元, 营业税减免140.5亿元。税收优惠政策扎实落地, 税收杠杆作用初步显现, 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工商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 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名录建设, 综合发挥商标、广告、市场规范、竞争执法、消费者保护等工商职能服务,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积极引导小微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 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服务, 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银监会

银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 持续加强差异化监管政策引领,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管理前提下, 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贷款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保税货物监管, 促进加工贸易小微企业发展;深入推进海关通关制度改革, 促进通关便利化;完善海关认证企业管理;引导小微企业向海关备案知识产权, 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积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商务部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 加强公共服务, 完善营商环境, 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商务部从2012年开始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整合各类服务力量和政策资源, 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所需服务, 重点解决企业“找不到服务”和“用不起服务”的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为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改善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3年推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创新品种, 这一债券品种对于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14年至2015年6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核准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19只, 募集资金规模115.5亿元。

文化部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精神, 推动文化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文化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对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并印发《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 提出2015年推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领域创新创业工作的总体思路, 明确了六方面重点工作任务, 并且进行了相关工作部署, 积极推进形成多层推进的工作格局。

农业部

上一篇:计算尺寸下一篇:杉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