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形式

2024-09-09

类型形式(精选5篇)

类型形式 篇1

标准是什么?许多人的回答会是具有标准字样标识的文本式文件。文本式的标准是一种由机构管理的文件式标准,它只是标准的一种存在形式。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文本形式的标准是出现比较晚的标准形式,劳动行为标准、语言行为标准、工具实物标准、度量衡标准的出现都先于文本式的文件标准。在科学、技术、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管理学中,经常用到标准这个概念,许多含义并不是指文件标准的意思。许多学科所使用的标准概念是广义的标准概念,不是标准化机构的特定工作对象——文件标准。广义的标准概念反映的是基准类的要素关系。事实上,只要有统一状态存在,一定有其标准存在,无论是主观建立的标准,还是客观形成的标准,或者是主观与客观结合构建的标准。人们对标准的概念是,具有基准、准则、样板、标杆、依据等特征关系,并具有可信任性、权威性、理想性等属性。标准既不独属主观世界,也不独属客观世界。标准不只是主观的产物,也有客观的存在性,不应限定在主观确定的关系中,更不应限定在特定机构的管理中。标准存在的形式是标准化学科理论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标准化的本体论问题,涉及标准化学科的根系范围和研究对象,应该作为标准化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来研究。

1 标准的存在形式

标准是统一的根源,凡是有统一状态的地方,必有标准的存在。标准的存在既有主观领域,又有客观领域。无论是在主观领域,还是在客观领域,标准是以统一化的特征要素来确定的。标准是统一化的精髓,统一化是标准的有效传播。人类的发现工作主要是对客观关系构建符合现象的思想,发现的过程是在提炼、归纳统一的要素关系,这是科学研究成功的标志。人类的发明工作是以思想构建功能产品,发明过程是在创建统一的要素关系,这是科技工作的核心贡献。无论是发现客观物质世界的奥秘,还是主观创建新的物质世界,都涉及到了研究的核心内容——统一关系的标准。标准具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形式。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需要标准来统一存在关系。没有标准对存在关系的统一,世界将是瞬息万变、不可一世、捉摸不定的。没有标准的世界是不稳定的世界,是无规律的世界,是不可生存的世界,是没有信任的世界。在客观世界中,是存在决定标准关系。在主观世界里,是标准决定存在关系。客观的存在是世界竞争、筛选的结果,是相互依赖与和谐的选择,存在的本质关系是标准。

标准存在于主观构建的世界,也存在于客观世界,标准的概念应适用于两个世界。涵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标准的概念是全域标准概念,其定义为:标准是事物统一化的公认特征关系。这一概念表明,标准是统一化的特征内容,统一化状态的特征内容就是统一的要素。标准的地位是主观认定的,不是绝对的客观地位。标准是公认范围内的标准,没有绝对一致认识的标准,无论是客观标准内容,还是主观构建的标准内容,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的认识。因此,标准是在公认范围内认定的,不是一切范围内的。主观的标准是一种思想。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是对真理的逼近,是表达统一本质的思想对真理的逼近。客观世界的统一本质通常是人类感觉器官不能感觉的,是通过建立思想模型来认识的。当这种思想模型作为统一化的特征关系时,这种客观物质和能量的思想模型就是标准。对自然界关系描述的思想模型通常会有许多,被认为是标准的模型是可信的模型。标准是相信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得到终极关系,但可以得到信任的标准关系。无论是客观形成的标准,还是主观建立的标准,标准地位的思想是最符合客观关系和最和谐的模型。标准存在于任何需要表达统一化的领域。因此,标准存在于客观形成世界和主观构建世界。客观世界存在的标准和主观世界存在的标准的内涵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它们都是符合以上标准的全域概念内涵的。客观存在的标准在于“统一关系与现象的符合性”,主观构建的标准突出“统一化的约定范畴”[1]。这两个特点正体现了客观和主观各自的特点。

标准是统一关系的特征基准模型。标准关系具有三种形成方式,一种是由自然界客观形成的标准关系,另一种是人类主观建立的标准关系,再一种是主观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标准关系。自然界是按照标准的关系构建的,其构建的标准关系主要有:物质标准关系、能量标准关系、生物标准关系、气候等标准关系。自然界所有的物质、能量、生物、气候都有其标准的基元,它们的多样化形式是标准基元组合的结果。人类作为自然界的高级动物,通过自己构建标准关系改变和进化了自己,并用标准建立了一个新的人造世界。这个人造的物质世界中既有物质、能量、生物、气候的创造和调整,也有应用原有和新创物质构造新功能的产品。人类主观建立的标准关系具有多种形式,是随着人类进化的进程逐步形成的[2]。主观关系标准的形成是由低级形式逐步发展到高级形式的。人类主观建立的标准形式主要有行为标准、实物标准、文件标准、现象标准等。每一种形式的标准,无论其在主观标准发展过程中原处于什么阶段,其自身总在不断深化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标准关系。人类主观对客观规律认识标准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标准,主要是在神学、哲学、心理学和科学等范畴。意识形态的认识关系通常是无法直接验证和由器官感觉的,它具有抽象性和无形性。主观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标准主要存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标准存在的种类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标准的形式是有层次关系的,上一层次的标准由下一层次的标准支撑着,标准中有标准。图1由于空间有限,许多标准形式从横向和纵向关系都没有进行展开。客观世界的标准形式和主观构建的标准形式是由相互关联的标准体系所支撑的,这些标准体系的类别关系及其特点在下面进行详细讨论。

2 客观形成的标准体系

自然界中,客观形成的标准体系主要由物质形式的标准、能量形式的标准、生物形式的标准、气候形式的标准组成。客观形式的标准概念为:客观现象统一化的公认特征关系。物质的标准是决定物质特性的要素。物质由分子组成,物质的特性是由分子决定的,分子是物质的标准关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分子的标准关系。物质的特性体现在分子上,大量的分子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能感觉到的物质。分子的标准特性就是物质的标准特性,而分子的标准特性是由原子标准决定的。物质特性的根源在原子的标准特性。物质的特性包括:轻和重的特性;软和硬的特性;易燃和不易燃的特性;放射和不放射的特性;导电和不导电的特性;碱性和酸性的特性等。物质都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有各自温度形成点,不同的物质的三态温度关系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各自的三态标准温度值关系。对于每种物质的标准关系,无论是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取自什么地方的物质,用同样的仪器做试验,这些特性都是不会变化的。物质从分子粒子开始向里,每一层粒子标准都是不相同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粒子模型标准。

客观形成的第二类标准是能量标准。能量标准是决定能量特性的要素。尽管物质和能量之间存在质能转换关系,但能量作为其自身的状态有其特征的标准关系。能量形式的标准主要有势能标准关系、电能标准关系、磁能标准关系、热能标准关系、化学能标准关系、动能标准关系、光能标准关系、声能标准关系等。这些能量关系都有标准的储存和消耗计算关系,并用标准的计量单位来表达。能量如果没有标准的储存和消耗计算关系,人们就不可能去开发、储备和利用它们。能量通常以物质或物体为载体,以运动状态储存和传递。石油、煤、天然气、沼气、汽油、柴油、酒精等物质储存着热能。水库、山上的石头储存着势能。风、流动的河水储存着动能。电荷运动、光辐射、声传播输出能量。能量的形式,除了磁能外,大部分都是人体能感觉的,如:光能、电能、热能、势能、动能、声能、化学能等。磁能通过仪器能测试出来。能量是用标准单位来度量的,能量的基本元关系也是标准化的。什么形式的能量都能用统一化的特征关系焦尔或功率来表示。能量无论大小,作用都一样,都可以统一在一个标准关系,这和物质的情况不同。

生物形式的标准有动物标准、植物标准、微生物标准等。生物标准主要是生物的性状标准,生物性状标准由生物的形体标准和本能行为标准组成。动物、植物、微生物各有自己的性状标准。动物又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地球上的动物有150多万种。各种动物有自己的蛋白质组成关系,它是动物的身体结构关系和本能行为的基础。蛋白质是由20种L-α氨基酸合成。动物的本能行为在基因的基础上和年长的同类的影响下,形成了本类动物的本能行为标准。地球上的植物有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5万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其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依赖细胞,如病毒)的,处于进化的初级地位,大多依靠有机物维持生命。生物的统一关系表现在由细胞(或依赖细胞)构成、有新陈代谢、有生命周期(生长、发育、生殖、衰老)、遗传和变异,这一关系统一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点,是生物存在的规律标准模式。生物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生命的结构物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承担新陈代谢)、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元素(大量元素C、H、O、N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生长、发育、机体运行平衡的作用)。生物的核心标准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人类的遗传信息主要贮存于DNA的碱基序列中,DNA主要贮存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DNA是双螺旋链结构,两条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中间是碱基对(脱氧核苷酸,A、T;C、G)。DNA并不直接决定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信使m RNA把DNA上的遗传信息精确无误地转录下来,然后再由m RNA的碱基顺序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完成基因表达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各种生物的性状是按其标准给定的。

地球中的环境也是按标准关系运行的。环境的标准有气候关系标准、地理关系标准、地球力学关系标准。气候关系标准有物理特性环境标准和化学特性环境标准。物理特性主要有:大气压、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气候物理特性标准关系分别为:标准大气压强、地球表面年平均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降水量等。气候化学特性主要是组成大气成分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为:氮、氧、氩、二氧化碳、氖、氦、甲烷、氪、氢、氙、臭氧、其他。气候环境化学特性标准关系是:氮、氧、氩、二氧化碳和其他惰性气体在大气中所占容积的标准比例。地理关系标准涉及到海洋、河流、湖泊、山脉的分布和占有。地球力学关系标准涉及地心引力标准,它使得在地球上可以建筑和快速行走等。地球环境标准其实就是生物存在的标准,没有这一标准关系,地球就会像月球和火星一样没有生命的存在。

大自然客观形成的标准形式包含许多奇妙的标准关系和深刻的标准哲理,由于其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知识,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讨论,将另文进行讨论。

3 主观建立的标准体系

自然界的客观标准关系,创造了地球上的生物。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在自己的发展历史上,通过进化和行为标准形成的互动,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标准关系,这是一种主观形成的标准关系。主观建立的标准概念为:统一化的约定范畴。[1]人类主观建立的标准主要有:行为形式的标准、实物形式的标准、文件形式的标准、现象形式的标准,这些标准形式都有其系统的标准组成关系,由此,主观建立的标准形成了体系化的标准关系。行为标准主要有:思考行为标准、劳动行为标准、表达行为标准、艺术行为标准、体育行为标准等。思考行为是人类除本能行为外增加的第一个行为。本能行为是由基因赋予的行为和反应行为构成。反应行为是由人体感觉器官给予的认识。思考行为是通过观察、对比、推理、判断、幻想、综合等意识要素给予的认识,这些意识要素形成了思考的标准环节,使人类能重复地使用这些意识要素,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在这些意识要素中,幻想是最重要的,它使人类建立了本能以外的行为,尝试了使用体外工具。动物(包含会用物器前的人类)的本能都是用自身身体条件进行攻击和防护的,无一例外。至今,除了人类,其他动物(非人工训练过的)还没有使用体外工具的能力,它们只有本能需要的简单反应思考,无幻想性的思考。人类能想到使用身体之外的工具增强自己,是幻想意识的结果。人类具有幻想思考而其他动物没有的证明是,未发现过动物有精神病情况,只会有脑器质性受伤的错乱情况,而人类却有幻想导致的精神病。劳动行为标准按形成的时间顺序为:狩猎、渔捞、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商业、工业操作等行为标准。表达行为标准有语言、文字书写、手语、旗语等行为标准。每一种表达行为标准都有其基本关系的标准,如:语言标准有:语句组成的语法标准、字音标准、字含义标准、字拼音标准、字母音标准等。文字书写行为标准有:握笔标准、笔画结构标准、笔画书写顺序标准、笔画组合标准(字结构)、文字排序标准等。体育行为标准有:田径、球类、游泳、滑冰、滑雪、举重、射击、击剑、柔道、拳击等行为标准。艺术行为标准有:舞蹈、唱歌、戏曲、话剧、形体等行为标准。行为标准的载体是人,标准行为关系是应用人的肢体、器官、身体进行表达的。行为标准是意识中的行为标准关系与肢体、器官、身体标准训练形成的能力结合的结果。行为标准有的在不断提升,有的在消失,有的在新产生,人类的行为能力伴随在行为标准的提升和产生中不断提高。

实物形式的标准有:石骨竹器工具形状标准、度量衡器具标准、几何特性实物标准、物理特性实物标准、化学特性实物标准、生物特性实物标准。除度量衡器具实物标准外,其他实物标准一般是不直接使用的,主要是作为制造的样板,用作对比的标杆。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已远远不是2,000多年前的长度、容积、重量的测定,已扩展到了时间量、力学量、电学磁学量、热学量、化学量、光学量、声学量、原子物理量、核反应量等。度量衡是按精度层次关系设置的,直接使用的器具也是标准的器具,是最低层次的度量标准。因此,度量衡存在着溯源关系,最高精度的器具在源头,精度由源头从高到低逐级传递,由此形成了度量衡精度分布的标准体系。实物标准是以物质为载体,以物质的形状、功能性能为标准,是主观建立的典型的客观实在标准,主要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量的测定和对比。

文件形式的标准是上世纪开始建立的新形式标准,是以“标准”命名的标准,是当今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标准,也是类别最多的一种标准形式。文件形式的标准,从表达的方式分,可分为文字标准、图形标准、图样标准、符号标准等。从应用的领域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可分为基础标准、原材料标准、设计标准、标准件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试验标准、产品规范、生产保障标准(动力、能源、安全、职业卫生、信息等)、包装标准、贮存标准、运输标准、安装标准、维护标准、维修标准、报废处理标准等。技术标准的基础标准可分为术语、制图、量和单位、信息分类代码、图形、符号、抽样、算法、数值处理、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结构、螺纹、渐开线、齿轮、键与花键、数字化产品定义、命名、产品图样代号等标准。文件标准主要是以纸质、磁介质为载体,有纸质版、电子版、网络版、数据库版等。文件标准除了图形形式标准外,其他形式的标准都是采用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标准内容的。文件标准使用的多数情况是用于建立主观设计和设想的内容。

现象标准是人的主观要求利用客观现象建立的标准,它属于度量衡标准,是人们追求高精度的度量衡产生的。这类标准目前种类还不多,主要有:光波长的长度基准;原子跃迁共振频率时间基准;由约瑟夫森量子电压基准、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单电子隧道电流基准组成的电磁计量基准;用阿佛伽德罗常数NA或普朗克常数h标定质量是建立自然质量基准的方向。由实物计量基准向自然现象计量方向发展是计量基准的发展趋势。这是主观标准愿望与客观存在完美结合的标准。

4 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标准体系

对不可感知的物质、能量、宇宙规律、运动规律、支配规律、数学规律等的非直观感觉和测试的认识标准都属于思想模型构建的标准,是无形的公认标准。主观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标准是利用学科知识关系设想的知识标准。这类标准是认识性的标准,主要包括:神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科学等方面的认识标准。神学对世界形成的设想是由万能之主创造世界,不同的神学派别树立了它们的造世之主,这是神学最根本的标准关系,由此决定应遵循的伦理标准关系。心理学的认识有: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多种认识领域的标准。美学有:审美形态学、审美艺术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审美设计学、审美哲学、审美发生学等认识标准。哲学是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对世界的认识标准也是从这些角度来构建的。方法论有:实证论的标准、证伪论的标准、实践论标准,以及发现的逻辑、发明的逻辑标准关系等。世界观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认识标准。唯物主义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标准。唯心主义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绝对唯心主义等标准。价值观有:理性价值观、美的价值观、经济性的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教育性价值观等认识标准。哲学认识关系的标准有:无限的、有限的;变化的、静止的;相对的、绝对的;宿命的、因果的;对立的、统一的;等等。科学的认识标准有:数的关系认识,数学的认识;物种起源的认识,进化论的认识;宇宙起源的认识,大爆炸理论的认识;物质形成的认识,氢元素为原始源合成的认识;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相对论的认识;宇宙运动状态的认识,宇宙膨胀的认识等。

认识标准是无形标准,是用心理来感受,是用推论、归纳等方法来证实的标准,标准的载体是人的意识或记录的文本。这类标准是主观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标准,是靠公认范围来确立地位的标准。认识的公认范围大,标准的地位就突出。认识标准是对真理认识的逼近,其公认范围和有效时间取决于对真理的逼近程度,如托密勒的地心说的地球模型,持续了很长时间,因为它比地球圆盘模型更接近真实,但它让位给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而日心说又让位于宇宙无心论。这类认识标准的意义在于:对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规律能科学把握;对人生的态度能正确引导;对思考方式能有效性指导等。

5 标准的哲理关系

标准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无论是客观形成的标准,还是主观建立的标准,标准都是主观认定的;标准化是客观关系的,无论是客观形成标准的标准化,还是主观建立标准的标准化,标准化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客观的统一化现象,就没有标准化。标准的确认是在主观世界,标准化的展现是在客观世界,它们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主观标准、客观标准、认识标准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观建立的标准有应用客观形成标准的内容,如应用光波、原子特性作为度量标准。主观也可建立客观标准,如:改变原子核结构,增加中子,建立新的同位素元素物质。认识的规律在主观和客观标准中都有体现,因此,三类标准是有一定重叠关系的,如图2所示。图2中,在主观世界里,3个圆圈所代表的三种标准在其中形成,三类标准状态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出现,形成了对各自标准的统一状态,即标准化状态。

客观世界标准的发现,是客观统一状态驱使主观寻找标准根源;人造世界标准的构建,是主观用标准来建立统一的客观状态。在自然界里,往往是由对称关系、周期关系和重复关系形成的统一状态引起对标准关系的关注,如晶体形状、蜂窝形状等。有的标准关系是周期性重复的,而非对称的,如地球的气温,是按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有的标准关系是非均匀配比的,如大气的成分比例关系:氮气占78%、氧气占21%、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等。客观标准化关系是精准的,但有不同的精准方式:有的是直接精准的,如光的速度;有的是弹性精准的,如每日的温度、湿度是不同的,而年的温度、湿度是相等的。有的标准是一视同仁的,如地球引力各地相等(不考虑用仪器探测);有的标准是区别对待的,如各地的年平均温度是不等的。

标准是真理的代名词。即使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理论,也存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认定要求,因为,理论模型经常是多选性的,尤其是非直接感知的理论关系。被验证的或公认的理论研究成果,才具有标准的地位。即使是客观对象的理论模型,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模型的标准是阶段性的标准。只有标准地位的知识,才是学习和应用的对象,非标准的知识是不宜广泛推广传授和应用的。

人类的身体结构标准和本能行为标准正如其他生物的一样,是客观标准,这是由各自的基因和蛋白质标准决定的。而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人类对自己的基因有一定的改变能力,但这一变化与人类的原始遗传的复杂结构关系相比,是极其微小的。标准是事物形态、运动和规律的根源,掌握标准就能掌握事物的命运。所谓“命中注定”其实是标准决定,有什么样的标准背景(基因标准、环境标准等)就有与之相应的不可避免的标准决定结果。

标准模型存在着跨界统一性。天体中的行星与其卫星的模型与原子的模型是不约而同的,都是重核之外有轻体环绕运动。这反映了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的统一性。客观标准有自动趋于选择优势的关系,具有系统性和精细的关系,主观标准的建立应趋于向客观标准的形成一样,注重优选和精细。标准形式是基准、样板的关系,标准化形式是统一状态的关系。标准化是在传播、复制标准形式,繁荣、延续标准形态。标准关系破坏后,标准化的状态就不能延续存在。标准的因一旦消失,标准化的果也就随之凋谢。

参考文献

[1]麦绿波.广义标准概念的构建[J].中国标准化,2012,(4).

[2]麦绿波.标准的起源和发展的形式(上)[J].标准科学,2012,(4).

类型形式 篇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3级民商法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 李学林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相关规定,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中,表见代理表现形态有三种。即授权表示型表见代理,权限逾越型表见代理和权限延续型表见代理。下文将对这三种类型及其在现实中的表现形式进行论述。

(一)授权表示型表见代理

授权表示型的表见代理,又称由于本人之明示或默示的表见代理,即本人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授予他人代理权而实际上并未授权,或者明知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造成第三人误以为行为人有代理权时,本人要对相对人承担实际授权人的责任。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我国民法上授权表示型的表见代理有如下几种类型:

1,本人以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间接向相对人表示已经授权而实际上未授权,相对人依赖本人的表示而与行为人进行的交易行为。

这种情况中,本人的意思表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相对人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不特定的(如广告授权方式的相对人为公众),本人对于自己的授权声明,可以撤回,但是应在相对人与行为人的民事活动成立之前撤回。撤回的通知应有效地到达相对人,一般应以授权声明同样的方式做出。

2,本人将其具有代理权证明意义的文书印鉴交与他人,他人凭此以本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相对人对此信赖而进行的交易。

这些文书印鉴包括被代理人的印章,合同章,盖章的空白证明信,空白委托书,空白合同文书等。这些文书印鉴本身虽然不是授权委托书,但其与本人有密切联系,具有专用性,起着证明代理权的作用,善意相对人因此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之订立合同,应构成表见代理。

3,本人知道他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本人知道他人没有代理权而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时,应对他人的无权代理行为明确表态。本人所表示的不同态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如果本人表示承认,则等于授予行为人代理权或者是事后追认,这种事后授权行为追认行为具有追溯效力,致使行为人的无权代理转为有权代理,本人应承但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特别说明,此种追认行为应在相对人行使撤销权之前进行)。如果本人表示否认,则行为人的无权代理成为狭义的无权代理,由行为人自己负责,本人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本人明知他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无权代理,既不承认,又不作明确的否认,为保护善意无过失的第三人,应认为成立表见代理。

4,允许他人作为自己的分支机构进行活动。

联营活动中,一些牵头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自己 “分公司”,“分厂”的名义进行活动。企业集团改制的过程中,一些核心企业为扩大规模,允许其他企业使用自己的集体商标,以集团分支机构的名义行事,实际上这些单位或个人经营上各自独立,并没有划入该法人的范围。然而,善意相对人并不知情,一旦这些“分支机构”与相对人发生纠纷,牵头单位则以自己不是合同当事人为由拒绝承担责任。因为根据民法基本理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为法人的组成部分,法人要对其民事活动承担责任。因此,这些本来并非法人分支机构的单位,以法人分支机构的名义从事活动,使善意的交易相对人认为其为该法人的行为时,应成立表见代理。

(二),权限逾越型表见代理

权限逾越型表见代理,又称为超越代理权的表见代理,代理权限制的表见代理。代理人的代理权,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但这一限制不一定为相对人所知,如果表现在外的客观情况,能使善意相对人误以为行为人有代理权,与其为民事行为,就构成表见代理,由本人承担其后果。这就是现代代理制度中“代理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的原则。权限逾越型表见代理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1,本人虽对行为人的代理权作了某些限制,但未在委托授权书中说明,或者本人授予代理人一定的代理权,但事后又加以限制,代理人不顾其限制而按原来的代理权进行代理活动,但相对人并不知情,这时,应构成表见代理,由本人承担其后果。

2,本人委托授权不明,而客观情况又能使善意相对人误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即使行为人的行为超越了本人意定的授权范围,也成立表见代理。

(三)权限延续型表见代理

权限延续型表见代理,又称代理权终止的表见代理,代理权撤回的表见代理。这种类型指本人与行为人曾有代理关系,但代理权已经终止或撤回后,本人未及时向外部公示,相对人并不知情。因此,为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其代理权的终止和撤回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代理期间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后的代理。本人应当在出示给第三人的授权委托书中载明代理期间及代理事务。如果本人没有作出明确记载,即使其与代理人对代理权的消灭事由有过约定,只要第三人不知道这种情况,仍与代理人为订立合同,则成立表见代理。

地理作业的批改形式与评价类型 篇3

一、地理作业的批改形式

1.“互批式”——让学生多参与

“互批式” 批改方式具有选择性,在作业内容相对简单的基础之上,作业量较大、内容较琐碎、批改起来费时的作业为宜。学生互批作业,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互批作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从主观上提高对自己作业质量的要求。如地理新课程中关于地理事物分布和特点的教学内容一直是教师非常“头疼” 的难题,记忆量如此之多使得学生往往对知识点“张冠李戴” ,如省会名称及其简称、洋流名称及分布、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等。为了强化记忆,平时经常采取填图作业的方式来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面对这种填图式作业,内容简单,但批改内容琐碎,教师若逐一批改,不仅费时且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批改的方式进行。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标准答案,然后由同桌两位学生或小组间交换作业相互批改。这种方法易于组织,也不会给学生造成批改负担,学生对互相批改作业积极性较高,增强自我责任意识,提高参与意识和工作能力,避免了 “自己的错误自己知”的现象。对批完的作业进行交换,学生再次认真核对自己作业的错对,又一次起到了深化学生思维、加深知识点记忆的作用。

2.“面批式”——跟学生多交流

地理作业的“面批”,能让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教师进行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反思、巩固,进而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长远的进步。面批过程中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地理作业注入了一股生命力;同时也让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作业速度、正确率及其思维过程,从而给予及时的指导;还可以从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发现、据实分析隐藏在学生作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的“双向反思”作用,能让学生和教师都有更多的空间去进步和提升。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非常调皮,上课经常开小差,每次作业完成得都不好,高二水平测试(小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我拿着他的作业找他问道:“高二水平测试成绩出来了,你知道今年我们学校地理考得怎么样吗?”他说:“不知道。”我告诉他:“今年水平测试地理是所有学科里最难的一门,所以有不少同学没通过。”然后我把他的作业拿过来,问道:“如果按照你的这种写作业的态度,你觉得明年的今天,老师能听到你的好消息吗?”他低下了头。我说:“老师希望你尽快调整学习状态,等着你的好消息,希望你明年的四月是辉煌的。”从那天以后,我每次再去上课时,他都特别认真听讲,作业写得也很认真。在刚结束的期中测试中,还取得了班级第五的好成绩。我表扬他说“你是班级里地理学习进步最快的学生”。

3.“自批式”——让学生多检查

“粗心”是学生做题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每次作业下发后,总有些题目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如:不小心将“寒流” 看成“寒潮” ;回答“淮河洪涝灾害频发的形成原因” 时只回答自然原因,却忽略了人为原因。因此“粗心”成为地理基础性题目的正确率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学生却很难改掉这个粗心的毛病。针对这个情况,每次作业上交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批”。如: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要求他们花几分钟时间检查疏漏之处,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及时翻阅课本、地图册或请教老师,并将补充的内容用其他颜色的笔做好标注。最后在作业的末尾填写对本次作业的一个自我评价,具体评价要求如下:

(1)作业自评表。

(2)本次作业是否认真,自查错误点,错误原因,仍未掌握的知识点(题号),自评打分(满分10分)。

(3)教师反馈。

学生在自批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由于粗心而导致的错误并及时订正,以避免由于疏忽而造成的疏漏,并对相应问题进行必要反思,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反复校对、及时纠错、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信息,如:作业中有待强调的问题,学生的出错率等。虽然“自批式” 批改,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不能放任自流,随意自己处置作业。教师对学生的自批仍要进行逐个审查,并对学生的作业质量及自批情况做进一步评价,最后将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

4.“启发式”——让学生多思考

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的今天,作业批改是课堂师生交往的延续,应该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历程。我们要让每次地理作业批改都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 。通过这种“对话” ,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也可以从中确立学习目标,从而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方法。

5.“发卡式”——让家长多了解

这种办法是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可以用三张卡(分别是成功卡、进步卡、温馨提示卡)来反映:一周作业优秀的,发给一张成功卡;作业进步的发给一张进步卡;作业有待加强的发一张温馨提示卡,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作业情况(如表1),参与对学生作业的管理。

注:总评=自评×30%+互评×35%+师评×35%。

二、地理作业的评价类型

评语,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点评,既可以表扬,也可以指出作业的缺点,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发展。评语中充满了爱心,评语中饱含着情感,评语中深藏着艺术。将评语引入地理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常用的批语类型有:

1.启发型

例如在学完必修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我留了一道这样的作业题:“写出影响句容水稻种植业的自然因素。”有的学生答案就是“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气候适宜,市场广阔。”我当时写的评语是继续读题、审题,重新总结答案,题目里还有隐含条件,还有陷阱,希望你能认真读题,写出正确答案。 第二天上课时,我就故意找这位学生回答这道题,他很自信地站起来回答出正确答案,并且说出关键词“自然因素”。

2.赞扬型

对作业做得态度认真、答案又正确的学生,在批语中写到 “你的学习态度很认真,老师真的高兴,看了你的作业赏心悦目。老师觉得你的观察力敏捷,分析能力很强,答题思路也是非同凡响!” 这简短的评语,更加激励了这名学生,他的作业越做越好,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有时我批改作业时不写评语,用符号表示我的意思,效果也不错。比如: 对的打“√”,优秀的写上“优或优+”,字迹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上“(^_^)”,有进步的加上“☆”,想法独特有创意的加上“☆☆”……对教师来说是多动动笔,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份暖暖的鼓励和肯定。

3.建议型

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地理错题集,要求是把每次作业写错的题重新写到这个本子上,写出正确答案并且写出错误原因。定期检查。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我的检查,就直接写出正确答案。我在批语中写到“我建议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作业更要认真做,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你的地理学习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如果你认真去订正错题并写出错误原因,坚持一段时间,你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

4.警钟型

如有些学生在解地理题时经常写错别字,比如“喜马拉雅山”会写成“西玛拉雅山”,“滑坡”会写成“滑皮”。我写下批语:“写对字,注意积累常识性知识。用专业术语答题,注意地理基本功的修养!”还有的学生答题时不会用地理语言说话,答题不严密。比如“巴西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很多学生答案就是“受赤道低压控制一个原因”,对此,我的评语是“思维缜密是你地理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巴西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还有三个请补充出来。”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有时我还是用符号表示我的意思,出现错误打上一个小小的“×”,用“○”圈出出现问题的地方, “﹏﹏﹏﹏”画出出错的句子,“○~”圈出要去掉的部分,粗心大意导致出错画个“!”,审题不清写个“?”……用一个个简单的符号与语言,对学生表达珍视和关注。把地理作业本当成一个交流的平台,当然也欢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型

学期开始,对于困难学生的作业评语应多几分激励。如:你在这次作业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我希望你下次努力,加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不久你就会取得好成绩,老师期待着你有更大的进步。

类型形式 篇4

单选题

1.客户的四种性格类型是通过两个维度区分出来的,一是(),二是表达度。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能力度

情感度

思考度

行动度

2.所谓表达度,指的是一个人的()的强烈程度。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表达思维

表达逻辑

表达能力

表达欲望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支配型客户的性格特征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以自我为中心

表现得很强势

注重他人的感受

性格非常坚定

4.对于支配型客户,服务人员应当采用的服务方法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影响

争论

掌控

迎合

5.如果企业需要劝员工离职,派遣()的管理者前去最为适合。

回答:正确 1.A 和蔼型

2.B 表达型

3.C 支配型

4.D 分析型

6.下列选项中,对表达型客户性格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A 喜欢取悦他人

2.B 喜欢聊天

3.C 善于准确把握其他人的情感需求

4.D 承受压力能力较强

7.在各种服务状态中,适用于表达型客户的是:

回答:正确

1.A 迎合2.B平等

3.C 掌控

4.D 影响

8.如果某人的钱包、手机、电脑和办公桌上都是家人的照片,最有可能属于()的性格。正确

1.A 支配型

2.B 和蔼型

3.C 表达型

4.D 分析型

9.一个人非常喜欢说话,但总是无法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人属于:

回答:错误

1.A 表达度高

2.B 表达度低

回答:3.C 4.D 情感度高

情感度低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析型客户性格特征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属于指责型人格

喜欢问问题

不会轻易说“不” 所提意见通常很有道理

判断题

11.支配型客户的情感需求大于现实需求。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2.对于和蔼型的客户,服务人员尽量不要让其做选择性的决定。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3.如果表达型的客户说“这件事不行”,就说明这件事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4.服务,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技巧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5.表达型性格的人是开心果,能够让同事和领导开心,招聘时应该尽量选择这种类型的员工。此种说法:

类型形式 篇5

一、形式学派的“自我检测”方法

形式主义采取自我检测的研究方法。在语言习得的问题上, 形式主义认为语法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健康儿童在任何语言环境中, 无需教授就可以在四岁之前熟练掌握。所以形式学派通过搜集已经出现的句子来总结语法规律, 并且考察一个句子是否符合语法, 也是通过脑海中与生俱来的语法规则进行自我检测。形式学派在语言分析中, 采用数理逻辑的分析方式, 追求高度的形式化, 所以对语言的交际功能无暇顾及。这种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第一, 口语中的句子不可能全部记录在册, 即使记录在册也是非常大的数量, 仅通过一部分来归纳语言规律容易造成以偏概全。比如, 我们分析“给”的词性, 我们举的例子都是“给他一块钱”“给孩子一块糖”。以此下结论说“给”的词性是动词。那就没有考虑到“她给他做了一顿饭”这种情况, 也就是没有考虑到“给”的介词性。第二, 对于一个句子是否符合语法, 不能进行穷尽性考察。尤其在教授外国人时, 只能通过自己的语感对他们所说的句子进行对与不对的判断, 很难解释他的错误说法为什么不对。第三, 通过对一种语言的研究总结出的语言规律很难涵盖整个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则, 使某种语言的个性和特殊性被放大。

二、功能学派的“采用实际语料”方法

不同于形式学派对“语言”和“言语”进行严格区分的是, 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在交际环境中试图讲清形势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应该研究“语言”与“言语”并重。“句法不是一个独立体, 而是与语义、语用息息相关。” (屈承熹, 1984) 所以功能学派采取从实际语篇或者口语中对语法进行分析。他们通常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 特别注重口语。

功能学派不仅注重语法结构出现的语言环境和语法单位, 他们还非常注重对语法原则的解释。比如在出现词类活用现象时, 功能学派一定会追问, 为什么词类会出现活用现象?于是张伯江便对词类活用进行了功能解释, 其中就用到了功能语法的基本思想中的“若干基本概念”:生命度、典型性、无指性。并且给出了这几个概念对名词活用的影响。生命度越高的名次越稳定, 活用的可能性越小;名词内部的典型成员比边缘成员更不易活用;从有指意义衍生出无指意义才能产生名词活用现象。

但是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也受到一些质疑。功能语法注重研究实际语料, 而实际语料牵扯的因素很多, 使研究者难以清晰分离出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语篇内的句法结构受内容的制约较大, 有些很基本的结构也可能因内容的关系而不出现。

三、类型学“跨语言验证”法

类型学的跨语言验证法避免了功能语法以偏概全的毛病。语言类型学家相信, 对人类语言机制和规则的任何总结概括都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 而对任何具体语言的“特点”之研究也必须建立在跨语言比较而得到的语言共性和类型分类的基础上 (而不仅是基于一两种语言间的比较) 。这充分说明了类型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Greenberg以语种库为依托研究并解释世界语言的共性, 1963年, 他建立了30种语言的语种库, 到了1999年扩展到了940种。Greenberg的蕴含共性理论是当代语言类型学中最核心的概念, 他能说明语言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类型的变异所受的普遍限制。蕴含共性可以由两种逻辑上的等价形式表示, 分别是蕴含性命题和四分表。蕴含关系两端存在各种共存或相斥的可能, 四分表对蕴含关系的各种可能进行了详尽表达和分析。这两种方法使类型学家对人类语言的研究更加全面和细致。类型学也有其弊端。类型学研究者不可能同时掌握大量的语言, 因此必须借助语言材料, 而语言材料经过翻译后会略有变形, 研究的严密性也会大打折扣。关于这一点, 刘丹青认为研究汉语并非是需要涉及众多语言, 而是需要“带着类型学的意识来研究汉语”。这也指出了类型学在汉语研究上的作用, 在有了这种意识后, 可以首先对普通话与方言进行对比研究, 然后再考虑世界各地的其他语言。这种思路为汉语研究拓宽了发展方向和研究道路。

四、结语

类型学派不赞同形式学派“自我检测”方法, 但是却采取了与Chomsky相同的思路, 建立了语种库, 使语言研究不断丰富并严谨。类型学派赞成功能学派在语言环境中对语言进行深入研究, 但不赞成只在一种语言中进行研究。类型学的跨语言研究方法虽然也有其弊端, 但是给语言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使目前的语言研究更加完善。

摘要: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方面来探讨类型学与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差别, 以此来分析比较三大学派的关系, 旨在推动类型学的发展。

关键词:类型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参考文献

[1]刘丹青.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 2003 (4) .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姜望琪.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J].外国语言文学, 2003 (3) .

[4]屈承熹.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 1984 (4) .

上一篇:人民行动党下一篇:对策资产管理现状